各位有弓箭雅思自学教材材吗

10-6 弓箭练习场4
作者:51zxw.net
来源:我要自学网
亲,需要登陆才能继续观看~
提示:如视频无法播放,可看下方帮助信息;如反馈故障可加QQ
赞助商链接
赞助商链接【投票】你们都是自学的射箭吗【传统弓箭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76,435贴子:
【投票】你们都是自学的射箭吗收藏
我是自学的 精度一塌糊涂
刚开始是自学的,后来遇到弓友,纠正了我一些错误,这怎么算
大多数问题是自己解决的。
一直自学还教别人
不是自学,难道还有人报班?
我是贝尔格里尔斯,曾服役于英国特种部队,我曾登上珠穆朗玛峰顶,也曾穿越冰冷刺骨的北冰洋。我将向你展示怎样才能在地球上某些最极端最危险的地方求生,我要面对一个星期的挑战,在那种地方,如果没有适当的求生技能,你连一天也坚持不了。今天我们来到的地方叫贴吧,这里危机四伏,想在这里生存就要尝试寻找一种少有的动物。嘘!快看哪,这里有一只落单的楼主。楼主富含蛋白质,可以是牛肉的好几倍,这种动物头脑简单,所以只要大叫一声他们就会吓死。跟我来,我们来尝试捕抓他...嘿!瞧,他吓的抽搐了!快快!好的,我们抓住他了!楼主在剧烈挣扎!快,掐死他!没错就是这样。好的我们只要把楼主的头和尾巴切掉,就可以生吃了!这个楼主油脂有点多,有些骚味。口感有点像鸡肉,嘎嘣脆!(吃完了楼主野外求生家贝尔格里尔斯得到了一定的能量补充)贝尔:在贴吧这样一个地方,你首先要找到水逼,这种生物,营养可是楼主的三到四倍,因为产量丰富,所以根本不用担心找不到,看我楼上就有!我们现在要去捉捕他。快,上楼!(贝尔要去捕捉水逼,但是水逼非常的勇猛。因为他们往往十分的有耐心,他们可能为了水帖而等上三天三夜)贝尔:我们现在已经找到了水逼,这种生物十分大胆,但没什么本事,所以我们只要抓住他的尾巴就好了。嘿!快看啊(你抓住它了)贝尔:是的我抓住他了!快拍死他!(哦天哪真是血腥)贝尔:因为水逼的脑子没什么营养所以我们要去头,尾巴一定要保留。好的我们开始吃吧。哦,真恶心。水逼的味道并不好,不过我可以依靠他的一副尸体活上三天。喔!看哪一栋猎人的小木屋我们走,终于可以离开这该死的地方了。
也不能说自学,是和贴吧里的大神们一点一点学的。也就是说,咱的箭术就是咱传统弓箭吧的各位师傅们教的,我自豪,我骄傲!
跟着这个自学的,后期在箭馆教练改了下细节的动作,练了一年之后,看老徐的射艺转传统练了一个多星期,感觉还可以,先留着这个兴趣回头继续练反曲,准备30米36箭打到330以上再开始回头练传统第一集 第二集 第三集 第四集 第五集 第六集
美式打法自学容易
没有前辈指点,你只会在自以为正确其实是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每次有高手指点两句,水平马上跃升一个台阶。
一直自己摸索
我说我麻麻给我报了一个射箭补习班你信吗
自学为主偶尔有人朋友指导
天赋,没学就会了。。。但是自己的经验教别人别人学不会,想来还是因为是天赋。。。
一直都是一个人在玩
玩一個月就會了
自己摸索了半年多 去年年底散步才集中起来 中间走了不少弯路...毁了不少箭...打了不少臂都是泪 但是开心!
还是要多交流,少走弯路。
最初自学蒙古式,然后看帖子纠正动作,最后认识弓友帮忙纠正动作。。现在动作基本上定型了。。
登录百度帐号43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 重新爬起来填坑的分界线=============&br&&br&打开知乎发现上了日报受宠若惊,感谢大家的支持,也给了我继续把这个坑填完的动力(垢&br&&br&=============以下是正文=============&br&&br&每次看到这种天坑式的问题,虽然觉得答得很痛苦,但是就是忍不住来凑个热闹- -&br&&br&纪录片从分类上来看大体可以分为自然纪录片和人文纪录片,所以我列一些两个类别的杰作。&br&&br&(缓慢施工中,需要凭自己的记忆和一些网站资料的参考来写,先写一部分)&br&===========================================================&br&看到问题中还有个哪里可以看到,先说说这个吧&br&碟市:尤其是蓝光碟市,大容量的光碟意味着更完美的画质,尤其是BBC的几大系列,需要一个极好的设备来展现它们的品质。&br&CCTV9:国内业界良心电视台,跟BBC合作之后,有很多出名的不出名的引进纪录片播放(虽然是译制版),另外一些国内的优秀作品也会优先在这里播放。&br&视频网站:我去看了下,优酷、土豆、爱奇艺、乐视、腾讯等等大型视频门户网站都有纪录片频道,且库存都不少&br&字幕组:除了人人字幕组,再推荐一个夏末秋字幕组,&a class=& wrap external&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xmqzmz.org/&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夏末秋字幕组|原创优质纪录片字幕英剧字幕|纪录片英剧交流平台&/a& 作为一个专门的纪录片字幕组,他们的字幕更专业,压制的纪录片种类也更广泛。&br&==========================================================&br&&br&自然纪录片(这里面又大概分为地球、宇宙、人体三个大部分)&br&&br&一、BBC地球篇&br&首先是BBC三大“镇馆之宝”(自封的)&br&《地球脉动》:&figure&&img data-rawheight=&600& data-rawwidth=&419& src=&https://pic1.zhimg.com/50/cc190fb6fc9d67ddea9e2_b.jpg&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19&&&/figure&几乎算是有史以来最好的生态纪录片,用接近上帝的视角,审视这个叫做地球的星球,虽然探讨的是科学,但是有着宗教式的观影体验。&br&&br&《人类星球》:&br&&figure&&img data-rawheight=&600& data-rawwidth=&481& src=&https://pic1.zhimg.com/50/b7e79c5e4a16ba65bc6b2e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81&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b7e79c5e4a16ba65bc6b2e_r.jpg&&&/figure&一部极其特别的自然纪录片,说是讲地球,其实是在从社会学的角度讲人类,但说是讲人类的纪录片,它又是以自然生态地理环境等要素为载体来讲述。视点新颖,内容丰富,把自然和人文结合得天衣无缝。&br&&br&《生命》:&figure&&img data-rawheight=&600& data-rawwidth=&435& src=&https://pic4.zhimg.com/50/e5d1966a9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35&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e5d1966a9_r.jpg&&&/figure&人类看完足以无地自容的片子,哪怕只是地穴里一只微不足道的小虫子,每天也在上演生存的史诗。为了吃饭,为了繁衍,为了活下去,无数精彩甚至悲壮的生物行为,在这个生生不息的地球上无限地演绎下去,地球也因此而不朽。&br&&br&除了我心目中难以超越的三大神作之外,仍有一些不能不看的作品。&br&(新增)《猎捕》:&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d3ab4a72b6c6e4_b.jpg& data-rawwidth=&411& data-rawheight=&60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11&&&/figure&BBC自然纪录片的新作,《地球脉动》团队和大卫.爱登堡爵士再次强强联手贡献出一部神作。这种始终能超越自我的制作方永远值得敬佩。这一次把主题瞄准了自然界的各种猎捕行为,运用了大量高速摄影,在极为严苛的环境下捕捉到大量令人惊叹的生物行为。比起BBC过往作品,本系列叙事性的剪辑运用得更加炉火纯青,加以《地心引力》配乐Steven Price加盟,本片的观赏性可谓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在本系列你可以看到如《碟中谍》阿汤哥一样般神兵天降捕获猎物的蜘蛛,可以看到潜入冰层准备突袭海豹却越走越远的路痴白极熊,可以看到猎豹、狼群、角雕等大型凶猛食肉动物在慢镜头下展现出的百分之百的力量与动态的美感。同样,你依然能看到作品中对自然环境退化的隐忧,也能看到科学家和摄制组为了生态而付出的努力。简言之,本片已成为BBC不得不看的最高作品之一,质量基本上接近三大神作,在此强烈推荐。&br&另,BBC强悍雄厚的技术和摄影实力让本作每一帧画面都美不胜收:&br&猎豹追捕汤氏瞪羚&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4e75cbd99f39d564a49f5f3c6a3704e1_b.jpg& data-rawwidth=&2560& data-rawheight=&14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56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4e75cbd99f39d564a49f5f3c6a3704e1_r.jpg&&&/figure&孤身行走于极地的北极熊&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e7c919b3bebd96ff65f027cb9da2ed43_b.jpg& data-rawwidth=&1920& data-rawheight=&10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2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e7c919b3bebd96ff65f027cb9da2ed43_r.jpg&&&/figure&加州海狮追逐沙瑙鱼&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aee6ebe2cef_b.jpg& data-rawwidth=&976& data-rawheight=&54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76&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aee6ebe2cef_r.jpg&&&/figure&光叩甲幼虫诱捕白蚁繁殖蚁&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642b74a52cdb2b6731c7aca6deab5f4f_b.jpg& data-rawwidth=&976& data-rawheight=&54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76&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642b74a52cdb2b6731c7aca6deab5f4f_r.jpg&&&/figure&&br&&br&&br&《植物之歌》:&figure&&img data-rawheight=&600& data-rawwidth=&487& src=&https://pic2.zhimg.com/50/984ce9a507dcf5b5e4e27bd541f7c903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87&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984ce9a507dcf5b5e4e27bd541f7c903_r.jpg&&&/figure&这部讲植物的算是侧重于动物的《生命》的姊妹篇,从植物的进化讲到对地球,对生态的影响,这是一次对地球的绿色,也是对生命的礼赞。&br&&br&《非洲》:&figure&&img data-rawheight=&600& data-rawwidth=&430& src=&https://pic4.zhimg.com/50/88f07d208dbdce66bf20fb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3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88f07d208dbdce66bf20fb_r.jpg&&&/figure&我认为最接近三大神作的作品之一,拍得极其出色。非洲大地上生命的瑰丽,壮阔,惊奇,灵动,不朽,一一呈现在镜头前。此外,大量蒙太奇,慢镜头的运用,让这部纪录片的观赏性和趣味性,也达到一个难以超越的高度。(例如,那个从沙丘底部拼命往上推粪球的屎壳郎君,一次次往上推,粪球一次次滚落,好不容易推上沙丘,一阵风吹过又把它直接吹到底部。表现得非常有趣,但笑着笑着不知不觉眼泪就出来了。。。)&br&&br&《冰冻星球》:&figure&&img data-rawheight=&600& data-rawwidth=&464& src=&https://pic3.zhimg.com/50/cb8fdd2cedb2fbbc72ab4bc0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64&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cb8fdd2cedb2fbbc72ab4bc0_r.jpg&&&/figure&算是《地球脉动》和《生命》的一条支线,讲述两极大陆的世界与“居民”们。极地世界的镜头难能可贵,摄制组捕捉到了很多平常难以观测到的动物捕食、迁徙等活动,以及壮观的冰川与雪原,还有对全球变暖趋势的忧虑。&br&&br&《蓝色星球》:&figure&&img data-rawheight=&600& data-rawwidth=&434& src=&https://pic4.zhimg.com/50/1d89fd7abdef2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34&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1d89fd7abdef2_r.jpg&&&/figure&这部纪录片的人气在国内不如以上几部那么高,但是其品质足以名列BBC前茅。本片深入海洋,对水下蔚蓝的世界进行深入细致的介绍。从起源到各方各面,再到反思,每一集主题鲜明,节奏得当,配乐非常动听,本片足以成为自然纪录片的教科书。&br&&br&==========题外话的分割线===========================&br&BBC的自然纪录片里,有一位老人经常出现在镜头里,把身后的天地万物广袤世界娓娓道来。他就是大卫.爱登堡爵士。&i&他被认为是有史以来旅行路程最长的人,多年来与&a class=& wrap external&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baike.baidu.com/view/815.htm&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BBC&/a&的制作团队一起,实地探索过地球上已知的所有生态环境,不仅是一位杰出的自然博物学家,还是勇敢无畏的探险家和旅行家,被世人誉为——“世界自然纪录片之父”。(摘自百度百科)&/i&每当听到他讲述的自然世界,不像是在阐释多么深奥的科学,而是像一位和蔼的长辈,用发自内心的真诚,给你我介绍这个值得我们尊敬的世界。&br&============啰嗦的题外话结束=========================&br&&br&《南太平洋》:&figure&&img data-rawheight=&600& data-rawwidth=&600& src=&https://pic1.zhimg.com/50/c89fabbd1a1d9e3f2ce1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c89fabbd1a1d9e3f2ce1_r.jpg&&&/figure&一部优秀的讲述典型南半球岛屿生态之作。特殊的地缘环境,造就了与众不同的生态景象和人文历史。由观众最喜爱的马脸福马老师做旁白,一望无际的蓝,郁郁葱葱的绿,喷涌翻腾的红,组成了南太平洋最美的画卷。&br&&br&《加拉帕戈斯》:&figure&&img data-rawheight=&600& data-rawwidth=&466& src=&https://pic1.zhimg.com/50/c711dc5d509fdfbf832a4f44cc146022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66&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c711dc5d509fdfbf832a4f44cc146022_r.jpg&&&/figure&地处暖流寒流交汇处,所以这个岛上热带寒带生态并存,十分奇特。看完方才明白这个世界的内容远比我们想象中要丰富得多。另一位观众最喜爱的抖森老师参与了其中一集的旁白。象龟、军舰鸟、鬣蜥,物种的起源,自然的史诗。&br&&br&《黄石公园》:&figure&&img data-rawheight=&600& data-rawwidth=&600& src=&https://pic2.zhimg.com/50/adfaea95ab195ee4eb7f8dccd679ccf1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adfaea95ab195ee4eb7f8dccd679ccf1_r.jpg&&&/figure&作为地球上最著名的的国家公园之一,本片平实客观地记录了黄石公园的四季更迭,以及在季节的变化下生物们的生存活动:或残忍,或有礼,或勤劳,或聪颖。&br&&br&《飞越地球》:&figure&&img data-rawheight=&600& data-rawwidth=&465& src=&https://pic4.zhimg.com/50/927c2e541c9d59c88b47b8ce4b628507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65&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927c2e541c9d59c88b47b8ce4b628507_r.jpg&&&/figure&比较另类的一部,摄像机全程都在鸟背上。借由迁徙的鸟儿,展现这个世界。这里把我对它的豆瓣短评贴过来:如果你能克服镜头晃动眩晕感和密集恐惧感,那么你看到的是一部由奇妙的动物,美丽的风景,新颖的视角,尖端的技术和十足的诚意组合而成的优质纪录片。&br&&br&《企鹅群里有特务》:&figure&&img data-rawheight=&441& data-rawwidth=&300& src=&https://pic4.zhimg.com/50/8ac61cb72d22c4_b.jpg&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00&&&/figure&BBC自然纪录片中的喜剧之王,笑点十足。为了观察企鹅君们的生活作息,摄制组特地做了一个企鹅形态的机器人混进企鹅群,企鹅们跟机器人的互动十分有趣,大卫.田纳特的旁白也充满了拟人化的童趣,然而企鹅在异常艰难的生活条件下仍然努力地活下去并繁衍出了新的生命,让人感动之余,也肃然起敬。&br&&br&《美丽中国》:&figure&&img data-rawheight=&600& data-rawwidth=&600& src=&https://pic4.zhimg.com/50/3fc43eb47f6b77df8988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3fc43eb47f6b77df8988_r.jpg&&&/figure&这部纪录片是BBC自然记录小组和中视传媒联合出品,中文译名美丽中国,但从内容上看显然英文原名Wild China更符合本片的内容。这是真真正正的能让我国观众见识到何为大好河山,何为地大物博的纪录片,中国城市化快速发展至今,本片无疑是对心灵的一次洗礼与反思。&br&&br&此外,BBC还有大量关于动物、地貌的各类纪录片,就不一一列举了,大家有空可以自己找感兴趣的来看。&br&&br&二、BBC宇宙篇&br&上面有人提到过,BBC关于宇宙的纪录片最出名的莫过于《太阳系的奇迹》《宇宙的奇迹》《生命的奇迹》三部曲了。事实上这三部质量也的确非常出色,对于宏观视角和微观叙述的把握,对于宇宙奇观的展示,对于人类渺小的感慨与太空事业的赞扬等等。此外,这三部曲还有一位人气极高的解说,布莱恩.考克斯。粒子物理学家,曼彻斯特大学高能物理学教授,英国皇家学会会员。在成为物理学专家之前,他是曼彻斯特一支乐队的键盘手,在乐队觉得没有成就感之后,他便投身物理学。在攻读学位期间,又组建了一支乐队,他们的单曲还在英国单曲榜单上打榜,并且拿到过冠单的宝座。乐队解散后,他便潜心于物理学研究,并时常在BBC的纪录片留下身影,与观众一起感受宇宙的美妙。&br&&br&《太阳系的奇迹》:&figure&&img data-rawheight=&600& data-rawwidth=&424& src=&https://pic1.zhimg.com/50/f8bf96cfdc9c2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24&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f8bf96cfdc9c2_r.jpg&&&/figure&&br&这部纪录片着重讲的就是太阳系,从各大行星到太阳系与宇宙的联系等等。太阳系与地球算是关系最近的宇宙,但从这部纪录片来看,地球仍然是唯一的、孤独的,跟其他或诡异、或沉寂、或美丽、或恐怖的行星形成鲜明的对比。&br&&br&《宇宙的奇迹》:&figure&&img data-rawheight=&600& data-rawwidth=&600& src=&https://pic1.zhimg.com/50/c4a02f8937bfb0afe51e38deb3e556cf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c4a02f8937bfb0afe51e38deb3e556cf_r.jpg&&&/figure&比起太阳系,这一部更加宏大,从太阳系出发,延伸到宇宙的各个位面:光速、红矮星、白巨星、脉冲星、熵。普通观众由此得以对什么是宇宙有了较为直观、清晰的概念。它不再是一个黑压压的天空,而是各种一瞬与永恒组成的不朽诗篇。&br&&br&(《生命的奇迹》更像是借宇宙之名,回归地球讲述生命奥妙的地球纪录片,个人感觉这部系列的最终章拍得不太好,就不写进来了,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自己找来看)&br&&br&《隐秘的世界》:&figure&&img data-rawheight=&600& data-rawwidth=&518& src=&https://pic2.zhimg.com/50/50f62dc8514f36ceb971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18&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50f62dc8514f36ceb971_r.jpg&&&/figure&其实这部纪录片严格意义上来说不能算宇宙纪录片,不过它讲的也正是探索宇宙的一把钥匙:看不见的不等于不存在。这部纪录片将视觉奇观和深刻主题完美地结合了起来。用特殊的摄影手法,捕捉到了地球上、地外的各种奇妙的现象。冰晶、射线、红外线、闪电、光谱、无线电波,其实,人类并不知道自己居住在一个”拥挤“的宇宙里。&br&&br&三、国家地理、探索频道(地球+宇宙)&br&英国有BBC,美国就有NG和Discovery,他们的纪录片也是多如牛毛,我选一些我觉得很经典的,能算作神作或准神作的作品。&br&&br&地球篇:&br&&br&《大迁徙》(国家地理):&figure&&img data-rawheight=&600& data-rawwidth=&443& src=&https://pic1.zhimg.com/50/7f4af54f23a515c74a9ebb459f38764d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43&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7f4af54f23a515c74a9ebb459f38764d_r.jpg&&&/figure&全方位展现了地球上生物的迁徙这一行为,这部片子的摄影难度很大,需要全程跟随动物行动,也实在太美,波澜壮阔的群体迁徙,带给观众一种最直观的对于生命的敬畏与感动。&br&&br&宇宙篇:&br&&br&《与摩根.弗里曼一起穿越虫洞》(探索频道):&figure&&img data-rawheight=&600& data-rawwidth=&461& src=&https://pic3.zhimg.com/50/eaf7fff7cdfe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61&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eaf7fff7cdfe_r.jpg&&&/figure&这个系列的纪录片是如此出名以至于摩根.弗里曼的讲解员身份跟他的演员身份一样的有名。。本片算是相当的科普向,摩根.弗里曼平易近人的语调和对于内容和语气的把握,让人会有驻足倾听的欲望。本片也采访了很多前沿领域研究的科学家,从一些基础理论和结论开始,到一些比较新的观点和研究方向。也许娱乐性不是那么强,但内容扎实有料,深奥却不难懂,适合任何喜欢宇宙的人观看。&br&&br&《旅行到宇宙边缘》(国家地理):&br&&figure&&img data-rawheight=&600& data-rawwidth=&415& src=&https://pic3.zhimg.com/50/e2cf8b6f926ef4984bddfed524109dca_b.jpg&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15&&&/figure&国家地理真正的牛逼,就是在于他们拍出了这个片子。利用哈勃望远镜的素材,用CG技术将宇宙制作出来,从地球出发,走出大气层,走过月球,走过火星,走过太阳系,走过银河系,走到宇宙的尽头,超越了时间,最后回归到那场天地洪荒的大爆炸,回归到宇宙的本源。这部片子呈现的内容,也许到人类灭绝的时候也不能亲眼所见。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小小的地球上那些杀戮、战争和人心诡谲,跟这个世界,完全没有关系。&br&&br&四、人体篇&br&除了地球跟宇宙,我也想把探索人体的纪录片单独列出来。虽然这些纪录片很大程度上充满了社会性,但它的本质仍然是人类的生物性。&br&&br&《人体内旅行》(国家地理):&figure&&img data-rawheight=&283& data-rawwidth=&200& src=&https://pic2.zhimg.com/50/adbebe72a0add_b.jpg&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00&&&/figure&最好的人体纪录片,详尽的数据让你了解自己的身体是一个多么伟大的构造。一些并非人人皆知的生理活动让人震撼。微型摄像头深入人体之后展现的人体方方面面,也是一个非常宝贵的科普材料。从呱呱坠地到年迈逝去,每一段时刻都值得珍惜。&br&&br&《子宫日记》(国家地理):&figure&&img data-rawheight=&398& data-rawwidth=&300& src=&https://pic3.zhimg.com/50/ba35d800df88c65ff94d1_b.jpg&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00&&&/figure&这套纪录片其实分两部分,一部分是讲动物的,这一部则讲人体。借助精密仪器的扫描,观众能清楚看到怀孕到分娩,子宫内悄然发生的各种变化。这个小小的器官,却进行着人类这一物种最伟大的事业。不管你是否已有子女,不管你是否接受怀孕,当婴儿从母体艰难地脱出,发出在这个世界上第一声啼哭的那一刻,没有办法不为之感动。&br&&br&《人体奥秘》(BBC):&figure&&img data-rawheight=&600& data-rawwidth=&474& src=&https://pic2.zhimg.com/50/c02bc4ffc533fecec5cf6ee1a7267e42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74&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c02bc4ffc533fecec5cf6ee1a7267e42_r.jpg&&&/figure&从一个细胞开始讲起,到人类构造的方方面面。大量的模拟画面、丰富有趣的数据。此外本片也展现了构造不完整的特殊人群或是具有特殊构造的人群、以及一些特殊的手术案例。总之,本片的可看性和科普性非常的高,适合任何观众观看。&br&&br&《细胞的暗战》(BBC):&figure&&img data-rawheight=&600& data-rawwidth=&375& src=&https://pic1.zhimg.com/50/4e5b136baa5e2a2dcb9be4_b.jpg&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75&&&/figure&从海报就看得出来,这部讲述人体细胞与病毒对抗活动的纪录片,犹如科幻战争片一样酷炫。各种看不见的微观战争,不停地在每个人的体内进行着。音效和配乐也如好莱坞大片一样精彩。内容深入浅出,画面精彩纷呈,形式喜闻乐见,难道还有理由不看看这部纪录片吗?&br&&br&五、永不遗落的明珠,五部最好的自然纪录片(自封)&br&纪录电影跟纪录片最大的不同便在于,有时电影能更加强烈地反映导演个人的意见,因此这五部电影不仅仅是对这个世界的记录,它们也是对电影人如何看待这个世界的记录。&br&&br&《天地玄黄》:天地有大美&br&&figure&&img data-rawheight=&600& data-rawwidth=&488& src=&https://pic1.zhimg.com/50/bdcd72f9d67a4baafb23a6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88&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bdcd72f9d67a4baafb23a6_r.jpg&&&/figure&本片是罗恩.弗里克的代表作,没看这部电影之前,即便听过无数遍对本片的溢美之词,即便做好了各种心理准备观看,看完也会被本片传达的丰富信息量所震撼。全片无任何解说词,仅仅是不断地切换着地球各处的景象,看似幻灯片一般的展览却充满了“无声胜有声”的东方式美学与哲学观。虽然本片也有人类文明的展示,但在我看来,这部电影更像是试图划掉自然与文明的分界线,创造一种“地球大同”的状态。所有事物的美都是发自于自然之态的,不加以任何修饰。况且,本片对于自然世界的记录,也能让观众收获颇多。&br&&figure&&img data-rawheight=&273& data-rawwidth=&600& src=&https://pic3.zhimg.com/50/c6bc5f318f10ece469534d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c6bc5f318f10ece469534d_r.jpg&&&/figure&天地辽阔,你我皆是沧海一粟。&br&&figure&&img data-rawheight=&273& data-rawwidth=&600& src=&https://pic2.zhimg.com/50/dbbab662d8bacf589a043104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dbbab662d8bacf589a043104_r.jpg&&&/figure&对于真正的大美,任何言语都是苍白的。&br&&figure&&img data-rawheight=&273& data-rawwidth=&600& src=&https://pic3.zhimg.com/50/7a4dec3ad3bdf44af94a69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7a4dec3ad3bdf44af94a69_r.jpg&&&/figure&人类的祭祀,是否像极了自然界群体生物的本能行为?&br&&figure&&img data-rawheight=&274& data-rawwidth=&600& src=&https://pic4.zhimg.com/50/6b6ec68c3ceec553dbef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6b6ec68c3ceec553dbef_r.jpg&&&/figure&人类的工业,人类的世界,如此融入这个世界,却又格格不入。&br&&br&《家园》:冷眼看看这个世界&br&&figure&&img data-rawheight=&600& data-rawwidth=&446& src=&https://pic2.zhimg.com/50/d0b12aa4bfd96d6716eeab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46&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d0b12aa4bfd96d6716eeab_r.jpg&&&/figure&本片是法国著名航拍摄影师Yann Arthus-Bertrand制作的一部环保向自然纪录片。从展现这个地球的美好开始,到讲述人类文明是如何介入这个美丽的星球,进而亲手将它破坏得丑陋不堪的。全程航拍给了观众一个与众不同的角度来观察我们居住的环境,不管是美丽的,还是丑陋的,都让人心惊肉跳。&br&题外话:本片对于工业,态度是绝对对立的。但当年我大学课上看完这部片子,听完老师的讲解,就产生了这么一个疑问:本片经过15年的筹备,历访50多个国家,素材长达488小时,拍摄周期为21个月,共动用88,000名员工。成本耗资可谓巨大,那么,不管是拍摄此片对于设备的高要求,还是员工的薪资和工作环境,造就这部反工业影片的,不也是影片所指的工业的成果?这真是一个难以言说的矛盾,不过这不在这个问题讨论的范围内,就成片质量来看,本片算是相当优秀的自然纪录片。&br&&br&《迁徙的鸟》:爱与梦飞行&br&&figure&&img data-rawheight=&600& data-rawwidth=&421& src=&https://pic2.zhimg.com/50/299c1ec6f5d6e5fcbe32c06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21&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299c1ec6f5d6e5fcbe32c06_r.jpg&&&/figure&记得前几年有一期《看电影》做励志片专题,本片位列于五十大励志片第二名,一部纪录片能有如此鼓舞人心的力量,让人无法不赞叹。从一个孩子看见鸟儿起飞开始,整部电影伴随着动人的吟唱,与鸟儿们一起历经万千险阻,最终达到理想之乡。对于观众,也许就是不到两个小时的观影,对于鸟儿,这是年复一年的任务,这是延续种族的使命,这是出于本能,高于本能的壮举。两只翅膀,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旅途。这是生命的赞歌,怎能不美丽,怎能不伟大,怎能不动人?&br&&br&《微观世界》:一虫一世界。&figure&&img data-rawheight=&600& data-rawwidth=&420& src=&https://pic1.zhimg.com/50/db8bf34f_b.jpg&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20&&&/figure&本片与《鸟的迁徙》《喜马拉雅》并称为雅克.贝汉的“天地人三部曲”。讲述了各类昆虫的生活景象。如果说《鸟的迁徙》是大气磅礴的史诗,本片就是精致有趣的小品级佳作。昆虫的世界颜色鲜艳亮丽,行为也丰富多彩,有些昆虫的细节形态,日常很难观察到。如果你对一对蠕动的蜗牛交媾和斑斓的毛毛虫爬行这种镜头并无生理抵触的话,这是一部相当具有观赏性的纪录片。&br&&br&《灰熊人》:死亡与永生&br&&figure&&img data-rawheight=&600& data-rawwidth=&408& src=&https://pic3.zhimg.com/50/05bcf2a2b41fccbc9deed24_b.jpg&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8&&&/figure&之所以把本片归纳为自然类纪录片,除了电影里那些难能可贵的灰熊生活片段之外,还有导演赫尔佐格对于人类与自然的关系的思考。故事的男主角蒂莫西.崔德维尔是典型的反人类文明者,被人类文明所遗弃,也痛恨人类文明。他在灰熊生存的世界中找到了生命的意义,但最终命丧熊口。随即熊也被前来救援的人杀死。这样的生死循环,既带有自然逃不开人类社会染指的悲观宿命感,也有大自然的纯粹残酷性。本片没有太多的修饰与主观煽情,就是平静地讲述了一个人与自然的故事,但说不清的百般滋味让人喟然。&br&======================================================================&br&另外还有两部可以一看的作品,一部是《时间的风景》,有回答已经介绍了,不多说。另外一部是《尘与雪》,本片争议其实蛮大,与其说是电影,它更像是一本动态的摄影诗集。究竟能不能算是一部优秀的自然纪录片,我个人感觉无法下定论,故最终没把它算进去。&br&&br&&br&&br&人文篇概述&br&人文篇这个概念实在太大,除了自然生物之外的都可以算是人文,因此很难对其有一个完整的分类。不过从题材来看的话,勉强还是能分为如下几个类别:&br&1.地缘类:顾名思义就是以地理为载体介绍人类世界的题材,比如介绍国家或地区的风土人文、历史发展,包括一些政治经济上的重大历史事件,这些都算是地缘类。&br&2.器物类:这里改变一下器物的概念,除了工具、物件,我也把艺术作品归纳到这里来,毕竟都是人类文明的产物。这类题材纪录片着重介绍某种工业成果、艺术作品(是作品而非作者,作者算在第三类)等等。&br&3.人物类:很好理解,就是介绍各种人类个体处于人文世界的故事,其实上面提到过的《灰熊人》也算,只不过接下来想推荐的,比自然精神浓厚的《灰熊人》更贴近人类社会而已。但有一点想说明,这个类别不包括那些介绍一个群体的纪录片,比如《人类星球》(它们如果算人文纪录片的话应该是第一类),人物纪录片应该是着重介绍一个特定的个体。&br&&br&一、地缘类&br&《列国图志》(Discovery)&br&&figure&&img data-rawheight=&442& data-rawwidth=&317& src=&https://pic4.zhimg.com/50/8ab882f94c8a119ad79121c_b.jpg&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17&&&/figure&这是一套系列纪录片,共分三季播出,每一集都讲述了一个国家。讲国家的纪录片数不胜数,但这部纪录片的特点在于并没有从国土面积气候条件等地理要素开始讲,而是直接选取了这个国家最普通,又最不同的一些国民,通过他们的故事,来看待这个国家的独特魅力。河南的武校学生、京都的艺伎、米兰的时装设计师、威尼斯的小船摆渡人,巴黎的铁塔烟花师、巴西的女足队员。就是这些带上了鲜明地理烙印的普通人,造就了地球上各种鲜活的生活,他们别于你我,却又与你我一起经历生命的酸甜苦辣。&br&&br&《我们的故事》(History Channel)&br&&figure&&img data-rawheight=&600& data-rawwidth=&495& src=&https://pic3.zhimg.com/50/a1c02629eafc0d41820ee5cd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95&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a1c02629eafc0d41820ee5cd_r.jpg&&&/figure&&figure&&img data-rawheight=&600& data-rawwidth=&472& src=&https://pic3.zhimg.com/50/73c389c13b8d0f344ec49dda87ef7f17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72&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73c389c13b8d0f344ec49dda87ef7f17_r.jpg&&&/figure&有两部,第一部是《美国:我们的故事》,第二部是《人类:我们的故事》。真.大制作,通过好莱坞电影水准的场景还原,把历史用最好理解的方式讲述出来。(第二部我还没看,看完再补上)先说说第一部,从五月花号讲到当代美国,一方面利用大量演员、道具、场景还原历史事件,另一方面邀请社会各界名流来做访谈。政治经济新闻娱乐体育,你认识的不认识的美国人,都用自己的语言讲述美国的故事。制作精良,形式独特,而且内容并不是简单地为美国歌功颂德,而是清楚地告诉你美国的文明制度是如何建立的。一个人,一台设备,一次事故,往往就是社会变革的导火索。看完你可能还是不能清楚地讲出美国的国土面积,但是你能清楚地认识到何为美国精神。&br&&br&《天启:二战启示录》(法国)&br&&figure&&img data-rawheight=&600& data-rawwidth=&424& src=&https://pic4.zhimg.com/50/bc411a10b4c0bba9d034f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24&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bc411a10b4c0bba9d034f_r.jpg&&&/figure&法国出品,很多国家都买过版权,比如国家地理、NHK。也感谢CCTV9普及了这部片子(不过有删减这种事大家也应该心里有底),这可能也是二战题材最好的纪录片之一了。无数珍贵的素材,大到战场猛烈的炮火,小到士兵的表情,二战的一点一滴都呈现在这部片子里。通过对胶片的修复,所有的真实影像资料都还原到了彩色,5.1立体声和川井宪次神来之笔的配乐,让本片可看性大大增加。片子并没有加入太多主观色彩,而是把战争的本来面貌展现出来,由观众来评说(不过本片里东亚战场内容的缺失是一大遗憾)。德国等轴心国势力固然作为人类公敌存在,但同盟一方也未尽然都是正义之师,任何战争都是政治的棋盘。影片起名为启示录,也是为数不多的真正做到了启示功能的纪录片之一。&br&&br&《关口知宏中国铁道大纪行》(NHK)&br&&figure&&img data-rawheight=&432& data-rawwidth=&309& src=&https://pic2.zhimg.com/50/b6bc08b40c8ec1e653779_b.jpg&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09&&&/figure&日本萌叔中国蹭饭记。通过三万六千多公里的铁道旅行,在中国大地上走走停停,见识这个国家最真实的一面。满满的治愈系,没有大城市的光怪陆离,没有上流社会的精英生活,没有宏伟建筑的壮丽不凡,有的只是掏心窝子的小温暖,走马观花的广袤山川、变换的美丽四季,以及一张又一张淳朴温和的笑脸。经常看日本影视作品的就会了解,日本人对于家庭精神的重视,对人与人的相互支持和帮助,有多么的看重。在现代社会快速繁忙的高压生活中,我们应该需要跟着关口大叔一起,重拾那失去的生活本质。&br&&br&《人类以何为食:食物和文明的世界群像》(NHK)&br&&figure&&img data-rawheight=&343& data-rawwidth=&297& src=&https://pic3.zhimg.com/50/35b2c67fae7b01ba84fea900cc934dc9_b.jpg&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97&&&/figure&拍摄于1985年,却依然是至今为止最棒的美食人文纪录片,没有之一。如果说《舌尖上的中国》是美食版的《美丽中国》,那这部就是美食版的《人类星球》了。从整个地球文明的视角出发,讲述了人类文明如何影响食物的发展,而食物的发展又是怎样反哺人类文明的。每一块如今看来稀松平常的食物或食材,都是经过了千万年人类文明之火生生不息地传递而来。从食物,延伸到地理学、民俗学、人类学。八十年代的纪录片,不管是制作思路、拍摄手法和立意来讲都价值无穷,它就像一部博大精深的武学宝典,后人只要稍识皮毛,便能行走江湖;略微研究,便能出手不凡;彻底钻研,便能名留千古。&br&&br&《沸腾都市》(NHK)&br&&figure&&img data-rawheight=&253& data-rawwidth=&170& src=&https://pic4.zhimg.com/50/5febd5fb479_b.jpg&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170&&&/figure&&br&NHK在2009年推出的一系列关于城市的纪录片。之所以叫做“沸腾都市”,是因为他们采用了城市政治与经济的概念和观点而非国家政治。城市在高速发展之下,它所具备的意义和价值,在某种程度上超过了国家对这个城市设定的概念,它们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地貌、天候、建筑、市民、都在不断地发展中沸腾起来。本系列共有八个城市,分别是:迪拜、伦敦、达卡、伊斯坦布尔、约翰内斯堡、新加坡、圣保罗、东京。这八个城市形态不一,但有一点,它们都承载了世界与个人的梦想与期望。纪录片无愧“沸腾”二字,看得人心潮澎湃,斗志昂扬。此外,它还有后续篇,对这些城市作了回访,观察它们的持续生存状况。&br&&br&二、器物类&br&《最高档》(BBC)&br&&figure&&img data-rawheight=&331& data-rawwidth=&550& src=&https://pic4.zhimg.com/50/6aa8cbe347b2c60e62a7ed9f3574b3ae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6aa8cbe347b2c60e62a7ed9f3574b3ae_r.jpg&&&/figure&BBC于2002年首播的一套汽车相关的纪录节目,开播后即风靡全球。汽车作为人类工业的一个代表性产物的独特魅力,被本作演绎得淋漓尽致。看完方才明白何谓汽车文化。在这里你可以看到汽车最极限的速度,最前沿的材料,最科学的技术问题探讨,最适合百姓参考的购车指南,最养眼的名车秀,最具话题性的明星飙车,以及最文艺的汽车情怀展现。为了表现汽车世界的各方各面,节目组不惜用各种爆炸,坠落等手段毁掉一个又一个新车,加上对大品牌毫无顾忌的评价与吐槽,节目的可看性与严谨性也毋庸置疑。&br&(未完待续)
============= 重新爬起来填坑的分界线============= 打开知乎发现上了日报受宠若惊,感谢大家的支持,也给了我继续把这个坑填完的动力(垢 =============以下是正文============= 每次看到这种天坑式的问题,虽然觉得答得很痛苦,但是就是忍不住…
长期蛋疼于PDF文件与DOC文件的工程狗,经过若干软件对比后,得出血的教训:&br&&br&1、不要相信ADOBE、不要相信OneNote、不要相信PDF to word之类软件,这些软件碰到图片型的PDF,结果给你的还是一张图片,表格转换都是乱码;&br&&br&2、最好的PDF转换软件是 &b&ABBYY FineReader,&/b&没有之一。&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538af0fcdde_b.jpg& data-rawwidth=&1280& data-rawheight=&99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538af0fcdde_r.jpg&&&/figure&ABBYY的最大好处是,即使用扫描仪扫描的文件,也可以达到70%的正确转换率。&br&&br&3、使用ABBYY FineReader之前,安装一下这个软件:PassWare Password Recovery Kit,解密PDF软件。加密的PDF文件ABBYY是无法转换的。&br&&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27f31a6dd5fd02c2a16b1ff0_b.jpg& data-rawwidth=&944& data-rawheight=&66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44&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27f31a6dd5fd02c2a16b1ff0_r.jpg&&&/figure&&br&4、当然,扫描仪扫描的文件难免会出现一些歪斜,这个对ABBYY的扫描结果影响非常大,我一般用Foxit PdfEdit进行适当的修改。&br&&br&这两个软件官网地址:&br&&b&ABBYY FineReader&/b&:&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abbyy.cn/&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超强OCR识别软件,语言翻译软件,OCR软件下载&/a&&br&&b&PassWare Kit&/b&:&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lostpassword.co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Password Recovery&/a&&br&&br&———————————————————————————————————————————&br&因为贴了某网站的链接,被管理员要求修改。我也高大上一把,&b&提倡正版,杜绝盗版!!&/b&
长期蛋疼于PDF文件与DOC文件的工程狗,经过若干软件对比后,得出血的教训: 1、不要相信ADOBE、不要相信OneNote、不要相信PDF to word之类软件,这些软件碰到图片型的PDF,结果给你的还是一张图片,表格转换都是乱码; 2、最好的PDF转换软件是 ABBYY FineRe…
&p&本人法语是在学校里学的,目前大概是B2 水平。日语属于普通日剧爱好者水平,也就是说只懂一点点皮毛,偶尔用app 自学。所以我对自学和学校学习的区别也有点体会。我的观点是:如果你只是感兴趣,没打算投入太多时间长期学习,或者还没想好到底要学哪种语言,可以用网上的免费资源尽情探索;如果你想系统学习,达到熟练应对日常交流、能规范写作的程度,那么去学校或正规培训班学习可以让你最快达到理想的效果(自学要达到这个水平不是不可能,而是时间成本太高)。&br&&/p&&br&&p&收集整理了几个实用的小语种入门学习网站,拿去不谢。楼主可以多试几个小语种体验一下,看看自己对哪个比较感兴趣。就算是为职业发展考虑,也可以从兴趣做起,在初期阶段兴趣比一个虚无又遥远的目标更能激励你深入学下去。&/p&&br&说明:&p&1 - &b&本帖适合零基础或初级的小语种学习者&/b&,中级以上水平请绕行。&/p&&p&2 - &b&本帖适合对小语种感兴趣、但暂时不打算系统学习的学习者&/b&,刚刚开始系统学习的学习者也可以借助这些资源进行复习。帖子里推荐的资源能帮助你掌握常用单词和简单的日常用语,但几乎不涉及语法。&b&如果真的想掌握一门语言,请到学校或者正规培训机构上课。&/b&&/p&&p&3 - &b&为了达到理想的效果,请你认真思考你学小语种的目的是什么。&/b&如果只是学着玩,那请随意探索;如果是为了看懂喜欢的电影电视动漫新番,那就重点提高词汇量;如果想和外国小伙伴愉快聊天,请多多练习口语。根据自己的目的去选择相应的资源和学习办法,才能学得有效率!&/p&&br&&p&以下推荐的所有网站都支持网页、iOS 应用和安卓客户端学习。&/p&&br&&b&多邻国&/b& (&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s%3A//www.duolingo.co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Duolingo | Learn Spanish, French, German, Portuguese, Italian and English for free&/a&)&p&课程:英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葡萄牙语,荷兰语,爱尔兰语,丹麦语,瑞典语,挪威语,世界语,土耳其语,乌克兰语&/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a3b58c45fea67ffa5e617c042c839183_b.jpg& data-rawwidth=&1080& data-rawheight=&55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8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a3b58c45fea67ffa5e617c042c839183_r.jpg&&&/figure&&blockquote&Duolingo 会在个人主页显示已经完成了哪些课程,接下来要完成哪些,像游戏关卡一样。如果你没有复习,它还会扣分。&/blockquote&&p&多邻国就像语言学习中的Coursera。它收录的语言种类较多,绝大部分欧洲语言都能找到。萌萌哒的猫头鹰会每天提醒你按时学习,做错的题目会出现讲解。&/p&&br&&p&缺点:&/p&&ul&&li&只有英语能用中文学习,其他语言都需要通过英语学习。&/li&&li&只能学到一些日常用语和词汇,语法练习较少,比如法语动词变位就没怎么涉及(说到底这部分还是要靠背……)。&/li&&li&不能自由选择课程难度,有一定基础的学习者需要完成大量特别简单的问题之后才能解锁高级课程,这个过程特别烦。&/li&&/ul&&br&&b&Memrise&/b&( &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s%3A//www.memrise.co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Learning, made joyful&/a& )&br&&p&课程:西班牙语,德语,日语,英语,中文,法语,韩语,意大利语,俄语,编程语言&br&&/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5bbe70afa842a62ba20d_b.jpg& data-rawwidth=&891& data-rawheight=&63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91&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5bbe70afa842a62ba20d_r.jpg&&&/figure&&p&Memrise 的教程由许多简短的课程组成,比如日语五十音、德语基础、SAT备考等。每门课的时长从40分钟到79小时不等,你可以分多次学完一门课程。积分系统让人很有学的动力,每答对一道题都能加积分。最令人感动的是,你还可以下载课件,离线背单词!&/p&&br&&p&缺点:&/p&&ul&&li&学习过程有点奇怪。我尝试了一个日语课程,居然全部用罗马音学习。你可以在网页上访问个人主页,退出不想继续学习的课程,但不能在手机上退出课程。&/li&&li&不支持中文。虽然侧面有一栏“I speak ...”,其中有中文,但点击之后网页没有出现中文翻译。切换成法语后可以看到法语的页面,大概这个功能还在完善中吧。&/li&&li&学习过程以记忆为主,复习和使用的场景太少。用来背单词可以,用来学听说写作还远远不够。&/li&&/ul&&br&&b&Busuu&/b&( &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s%3A//www.busuu.co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busuu | Learn Spanish, French, English and other languages for free&/a& )&p&课程:英语,德语,法语,西语,意大利语,葡萄牙语,俄语,土耳其语,阿拉伯语,中文,波兰语&/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c0bdaf91c011_b.jpg& data-rawwidth=&993& data-rawheight=&47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93&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c0bdaf91c011_r.jpg&&&/figure&&p&支持用中文学习!支持自由选择课程难度!Busuu 主要通过记常用词汇和常用语来学习,有一些简单的填空练习,课程设置比较合理。Busuu 有很多个iOS 应用,都是官方的。如果只想学一门语言,可以只下载那个语言的应用。&/p&&p&缺点:&/p&&ul&&li&部分功能需要按月付费才能访问,app store 的标价是单月10.99美元,6个月49.99美元,12个月64.99美元。个人觉得这个价格比同等价值的传统教材要贵很多,因为付费功能主要是一些高级课程,而那个水平的学习者应该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了。而对于没有基础的学习者来说,免费功能基本够用。&/li&&/ul&&br&&b&&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Lingua.ly&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Lingua.ly&/span&&span class=&invisible&&&/span&&/a&&/b&( &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s%3A//lingua.ly/&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Learn a language. Make it your own.&/a& )&p&课程:英语,西班牙语,法语,德语,希伯来语,葡萄牙语,意大利语,阿拉伯语,荷兰语,俄语&/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ca080b2686dfc009d00f6b1_b.jpg& data-rawwidth=&1240& data-rawheight=&60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4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ca080b2686dfc009d00f6b1_r.jpg&&&/figure&&p&&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Lingua.ly&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Lingua.ly&/span&&span class=&invisible&&&/span&&/a& 的主要功能就是阅读文章、学习词汇和练习。选择你想学习的语言、你的语言水平(beginner/intermediate/advanced)和自己感兴趣的话题,系统会为你推荐一篇文章。开始阅读,点击不认识的单词可以查看含义和发音(词义用英文写出),可选“translate”查看文章的英文翻译。阅读完毕后,系统会测试你是否记住了之前的词汇。你还能在个人主页可以看到积分榜和排行,和其他学习者PK!&/p&&br&&p&另外,你还可以添加chrome 插件,将平时阅读中遇到的新单词加入单词本,这个功能非常贴心,可惜使用体验不太好。取词和翻译反应非常慢,而且在电脑已经fan qiang 的情况下还是没能连接 Google translate。&/p&&br&&p&缺点:&/p&&ul&&li&APP不能离线使用;&/li&&li&因为是基于阅读来学习,所以不适合零基础学习者;&/li&&li&文段的翻译和词义解释都采用英语,所以也不适合英语不够好的学习者,但中级到高级水平的学习者用它来学英语还是不错的;&/li&&li&不能同时订阅多个话题,只能手动切换;&/li&&li&单词的解释过于简短,不够权威,特别是遇到一词多义,或同一个词有多种词性的时候。建议大家如果有疑问还是去查词典!&/li&&/ul&&br&&b&沪江&/b&( &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hujiang.co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沪江-专业的互联网学习平台。学习,成为更好的自己!&/a& )&p&课程:日语,韩语,法语,德语,西语,泰语,俄语&/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a2f4a27cfbd2b8148b8b_b.jpg& data-rawwidth=&1016& data-rawheight=&61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16&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a2f4a27cfbd2b8148b8b_r.jpg&&&/figure&&br&&blockquote&图为沪江日语首页&/blockquote&&p&中国学习者最熟悉的网站应该就是沪江啦。沪江上有丰富的语言学习资源,包括教材、电影、电视剧、新闻阅读、电子书等,对主要语言考试的介绍也很齐全。你还能在上面找到相关的付费或免费课程。&/p&&br&&p&缺点:&/p&&ul&&li&沪江的资料非常丰富,但一般按照难度分类,知识结构不够清晰。虽然给了大家自由搭配学习资源的空间,但不利于系统学习。&/li&&/ul&&br&&b&Spanish MOOC&/b&( &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spanishmooc.co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ish MOOC&/a& )&p&看名字就知道,这个网站只教西班牙语。&/p&&p&Spanish MOOC 上有三个不同难度级别的课程,课程设计接近一般的MOOC,视频放在Youtube。&br&Starter:6~9小时,免费&br&Basics I :4周,每周4~8小时,免费&br&Basics II:24小时,$29(不能免费学习)&/p&&p&这个网站的课程在同类网站中算是做得不错的,课程设计更接近传统的语言学习课程,能帮助爱好者们打个好基础。&/p&&br&&p&————附送一些小语种学习背单词和词典app————&/p&【法语专区】&ul&&li&法语助手:词典类APP不解释。&/li&&li&法语背单词:法语助手推出的背单词应用,目前只有安卓版。&/li&&li&每日法语听力:收录法语新闻、文学作品有声书等,可下载内容离线听。缺点是没有按照难度分类,要花一点时间筛选适合自己水平的内容。&/li&&/ul&&br&【西班牙语专区】(此处由燕子2.0提供)&ul&&li&西班牙语助手:查询单词和动词变位必备&/li&&li&西班牙语听力:练习听力必备&/li&&li&Drops:每天5分钟,点滴小游戏带你体验各国语!碎片化学习小语种的利器哦,因为游戏的互动性超好,每过一关,即可GET批量单词。(还可以学习法语、德语、意大利语和英语)&br&&/li&&li&Spanish Smash:想体验西班牙语的不容错过!APP内发音超赞,应该是native speaker录的~寓教于乐教学方式,深入骨髓的记忆效果!&/li&&/ul&【日语专区】&ul&&li&标准日本语:iOS 付费应用,支持iPad。收录《标准日本语》前四册内容,有单词、句子和语法,没有练习部分。没有老师带的话啃起来还挺吃力的,但日语专业或正在上培训班的同学可以用这个复习。&/li&&li&i-Sokki:一个简单的背单词应用,基本覆盖N5 到N1 水平的词汇。&/li&&/ul&【德语专区】&ul&&li&Nemo 德语:碎片化零基础学德语,可以下载资料离线访问,还能录下自己的发音,和标准发音进行对比。&/li&&li&德语助手:德语词典,和法语助手好像是一个系列的。&/li&&li&每日德语听力:每日法语听力的德语同款。&/li&&/ul&&br&&br&&b&本文原发MOOC学院:&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mooc.guokr.com/post/614932/&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6个网站,12个APP,你想学的小语种都在这里!&/a&&/b&
本人法语是在学校里学的,目前大概是B2 水平。日语属于普通日剧爱好者水平,也就是说只懂一点点皮毛,偶尔用app 自学。所以我对自学和学校学习的区别也有点体会。我的观点是:如果你只是感兴趣,没打算投入太多时间长期学习,或者还没想好到底要学哪种语言…
扫视了一遍答案,发现没人推荐免费又好用的 OneNote。&br&&br&&br&OneNote 自带的 OCR 功能可以方便地将图片转换成文字,因此可以适用于文字和图片型的 PDF 文件。&br&&br&试举例如下:&br&1. 打开 Microsoft OneNote,选择&b&[插入-文件打印样式]&/b&;&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c7e605af2fcc9faee0ad_b.jpg& data-rawwidth=&1920& data-rawheight=&10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2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c7e605af2fcc9faee0ad_r.jpg&&&/figure&&br&2. 选择 PDF 文件插入,结果如下:&br&&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9eaafa006e9a8a9d5fba722aff9d2378_b.jpg& data-rawwidth=&1920& data-rawheight=&10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2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9eaafa006e9a8a9d5fba722aff9d2378_r.jpg&&&/figure&(请大家不要在意内容&&)&br&此时矩形框内的文本已转换成图片格式。&br&&br&3. 对着图片文本右键,选择&b&[复制所有打印输出页中的文本]&/b&;&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598e34cd78fdd_b.jpg& data-rawwidth=&1920& data-rawheight=&10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2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598e34cd78fdd_r.jpg&&&/figure&&br&4. 右键复制。&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5b59e16b24c88a3f35d11e657dbc3a1b_b.jpg& data-rawwidth=&1920& data-rawheight=&10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2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5b59e16b24c88a3f35d11e657dbc3a1b_r.jpg&&&/figure&&br&OneNote 已将 PDF 转换完毕。&br&&br&&br&&br&OneNote 工作流程是将 PDF 或其他可打印格式的文件,以图片格式插入笔记本中,再通过 OCR 进行转换。&br&&br&问题与解决方案:&br&&ul&&li&如果复制结果显示乱码,可能是因为语言编码问题,进行到上述第三步时,选择[使图像中的文本可搜索]匹配语言,应该能够解决。&br&&/li&&li&如转换后的文本与文本间有空格,可以在 Word 中,通过查找替换功能,将空格替换成0字符(直接查找输入空格,替换不输入即可)。&br&&/li&&/ul&&br&OneNote 应付一般的文字操作需求绰绰有余,但如果有批量、学术性且要求较高的转换需要,还是推荐&b&专业级别的付费软件&/b&,比如评论和其他答案中提及的 &b&ABBYY FineReader&/b&,这会减少后期的校验成本。&br&&br&(当然,最「完整」的方法,是请人代劳XD)&br&&br&&br&&br&&br&&br&--&br&&b&&u&【旧】该方法暂不适用于 Mac 平台的 OneNote。&/u&&/b&&br&&br&经评论中的知友提醒,OneNote(Mac)也是有图片转文字功能&br&(&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cnbeta.com/articles/371805.ht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图片转文字:微软为OneNote for Mac带来OCR功能更新_cnBeta.COM&/a&)&br&不过方法有异。&br&所需转换的文件必须以图片插入,等待 OneNote 同步后,右键点击可以转换(当前的效率和准确性还偏低)。&br&&br&&b&15.10版本&/b&(5月14日更新)加入了「可搜索手写内容」的功能。&br&&br&&br&本答案会追踪接下来的 OCR 相关的功能更新。&br&&br&&br&--&br&扩展阅读:&br&「善用佳软」 &a data-hash=&dbdebb& href=&//www.zhihu.com/people/dbdebb&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hovercard=&p$b$dbdebb&&@张玉新&/a& 老师写过一篇 &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xbeta.info/pdf2word.ht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PDF转换word格式的方法总结&/a& ,其中推荐了许多免费的解决方案和转换思路。&br&&br&「小众软件」 &a data-hash=&5fd6dcd6391& href=&//www.zhihu.com/people/5fd6dcd6391&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hovercard=&p$b$5fd6dcd6391&&@scavin&/a& 推荐过的几款软件:&br&&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appinn.com/online-ocr/&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Online OCR - 在线转换 PDF /图片到 Word&/a&&br&&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appinn.com/pdf-to-word-converter-online/&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PDF to Word Converter - 在线转换 PDF 到 Word&/a&&br&&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appinn.com/e-pdf/&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e-PDF – PDF 转换 Word 文档&/a&&br&&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appinn.com/pdf-burger/&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PDF Burger - 各种 PDF 在线转换&/a&&br&(注:使用 PDF 标签索引可以查看更多此类软件)&br&&br&&br&感谢阅读。
扫视了一遍答案,发现没人推荐免费又好用的 OneNote。 OneNote 自带的 OCR 功能可以方便地将图片转换成文字,因此可以适用于文字和图片型的 PDF 文件。 试举例如下: 1. 打开 Microsoft OneNote,选择[插入-文件打印样式]; 2. 选择 PDF 文件插入,结果如…
谢邀&br&&br&所以现在已经去上海了吗?&br&&br&那去吧。&br&&br&现在市场这么大,兴许被贵人料中,飞黄腾达,又或者因为某处灵感,创业成功,届时你再回头,指点那些死读书的江山,告诉他们,三分靠打拼,七分天注定。&br&&br&要是没有贵人,也蹦不出灵感,那么就好些读书,读上一年,能与人侃侃而谈了,就来北京,在北京各大咖啡馆进修一年,今天聊国民经济,明日论世界政治,分分钟改变中国电影,亲手送出四万亿。&br&&br&是的,就这么回事。&br&&br&不然你还能做什么,你以为你能做什么。&br&&br&我有一句话,这几年想得特别明白,虽然阅历和视野让人受益匪浅,但不客气的说,对于青年,阅历是成本最低的成长方法。&br&&br&就和你说的一样,图书馆看看国内外精选文章,哦,还有KINDLE,还有果壳知乎微博微信,你觉得我这是说你好吃懒做,你说不,你还要出去体验生活,住地下室,做勤务工,顶着凌晨4点的天光,披着午夜12点的星辰,你把自己都感动了。&br&&br&但说白了,这里面,你告诉我,哪一样是别人做不到的,只要别人想。&br&&br&这里面,哪件事难了?&br&&br&很多人年纪不大,看不起自己宿舍的学霸,想着走千山万水,以为自己是英雄末路,恨不得三尺剑得天下,大学毕业了,学霸找到工作,又觉得学霸不懂人情世故,自己八面玲珑。&br&&br&一年以后同学会,学霸各个八面琳珑,如鱼得水,自己还在找工作。&br&&br&所谓八面琳珑,人情世故,见识阅历,视野开阔,你走上社会,最多三年,只要你想,肯定能成,除非你蠢。&br&&br&但专业技能,知识匹配,一技之长,核心能力,熟练掌握者,百里挑一。&br&&br&孰难孰易。&br&&br&我不喜欢有人跟我说,我不要上学了,我要像大师兄你一样,对世界有自己的看法,像你的故事里说的,冲锋,无畏,成长。&br&&br&但我他妈也是大学四年苦出来的啊。&br&&br&我现在是站着说话不腰疼,赤壁大战之前,萌萌不还得先站起来么。&br&&br&社会这个地方像什么呢,像一个大战场,大家都往前冲,特别血腥。&br&&br&分三种人,垂直贯彻。&br&&br&第一种,就是你,觉得傻逼才当兵,要去树下学习,听一听风声,看一看山谷那边的风景,这种人第一轮就被射死。&br&&br&第二种,把本职工作做好,骑马打仗磨剑穿铁甲,白天砍来砍去,晚上酣然入睡,你最看不起,但这种人在社会上活的很久,每一次战斗活下来,都掌握新的姿势水平。&br&&br&第三种,最牛逼,白天冲锋陷阵,晚上树下学习,没过几年,就进了中军大营。&br&&br&你只看到第三种人弹弹琴,看看书,你怎么没看见人白天作死的拼命,你以为人家晚上给自己补习就是成功的真谛,舍本逐末我送给你。&br&&br&那你为什么不去跟人拼命呢,因为多可怕,你站在步兵的最前线,手中的剑又重又沉,敌人的弓箭手来啦,射死你好多兄弟,你嘴巴干涩,两腿发软,想了想等会还得冲锋,真他妈好难。&br&&br&树下读书最惬意,还有小黄鹂和小呆逼。&br&&br&你说你看国内外精选文章,果壳知乎微博微信。你说你选文史哲,为什么。&br&&br&因为这些东西,最好骗自己,因为文史哲不费劲,读不读得懂,都觉得有精进,不像数理化,只有一个道理。&br&&br&你拒绝学历,代表你不想和他们一样,走大道,你要爬险峰,独辟蹊径,也认为有不一样的风景。&br&&br&你选传奇,但传奇选不选你,我不敢保证。&br&&br&你可以用你的年轻来赌一赌。&br&&br&我还是欣赏你的思维,至少你想有所突破,但你选了最简单的方法,你今天花一年时间所做的一切,那些你看不上的大学生,毕业后半年就能超过你,而你失去的这一年,很可能要花三年补回来。&br&&br&得不偿失。&br&&br&所以不要再说什么,你拒绝,成龙才拒绝,成龙有本钱加一个月特技,你的人生谁给你加特技。&br&&br&你以为成功是Duang的一下出来的吗。&br&&br&快回到你战场来,一等兵。&br&&br&拿起你的剑,希望我们都活到明天。&br&&br&完&br&&br&最后我借几张图,说一个道理。&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25bdc0f31aff8_b.jpg& data-rawwidth=&747& data-rawheight=&50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47&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25bdc0f31aff8_r.jpg&&&/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7a0c981f720b196d4b9b_b.jpg& data-rawwidth=&738& data-rawheight=&50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38&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7a0c981f720b196d4b9b_r.jpg&&&/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8b50d9b5c0bd_b.jpg& data-rawwidth=&663& data-rawheight=&49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63&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8b50d9b5c0bd_r.jpg&&&/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ef1655639aee8c27c7ee26_b.jpg& data-rawwidth=&708& data-rawheight=&50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08&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ef1655639aee8c27c7ee26_r.jpg&&&/figure&&br&补:措辞有些激烈,向提问者道歉,可能前阵子我刚好遇到一个这样的小伙子,但我当时不知道怎么说,我觉得好苗子不要被虚无缥缈的东西浪费了,有些着急,玉不琢,不成器,可千万不要让大家失望啊。
谢邀 所以现在已经去上海了吗? 那去吧。 现在市场这么大,兴许被贵人料中,飞黄腾达,又或者因为某处灵感,创业成功,届时你再回头,指点那些死读书的江山,告诉他们,三分靠打拼,七分天注定。 要是没有贵人,也蹦不出灵感,那么就好些读书,读上一年,能…
&b&看英文原著,记生单词&/b&,数据说话:&br&单词量容易量化,先说单词。日扇贝单词量测试为3900个,日为16700个。&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18eada633f9ed_b.jpg& data-rawwidth=&604& data-rawheight=&32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4&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18eada633f9ed_r.jpg&&&/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1e5c57dec9a9f_b.jpg& data-rawwidth=&1148& data-rawheight=&42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48&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1e5c57dec9a9f_r.jpg&&&/figure&&br&日至日583天,记单词总时长为1431小时4分钟,平均每天花费2小时27分钟。&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1f91c687b4aede00684aaa_b.jpg& data-rawwidth=&930& data-rawheight=&21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3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1f91c687b4aede00684aaa_r.jpg&&&/figure&历次单词量测试数据,如下:&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9b487fcd4b995b01412b1a_b.jpg& data-rawwidth=&930& data-rawheight=&24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3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9b487fcd4b995b01412b1a_r.jpg&&&/figure&和11月24相隔一天数据波动有异常,原因是23日特别累、强打精神做的单词量测试,24日为正常清醒情况下的测试。&br&&br&阅读英文原著的时间开销如下:&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10f4f56dbd26acb385f0_b.jpg& data-rawwidth=&596& data-rawheight=&60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96&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10f4f56dbd26acb385f0_r.jpg&&&/figure&我的第一本英语原著《A short history of nearly everything》,每天看半小时左右用了接近100天,过程是地毯式的查单词,生词一个都不放过。后来知道了所谓的透析法,2页查1个生单词,速度慢慢有所提高。对我来说最难熬的是最初3本书,咬咬牙看过3本,等看过10本左右就会柳暗花明。看上面的数据大概可以猜到我有点强迫症,2页查1个生词,在实际看书中不适用,我还是会查每个生单词。&br&&br&透析法的理论根基Stephen D Krashen的书《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有各种实验和数据分析,是我读过最好的英文学习理论书籍。英语学习只有有了足够的输入,才能有输出,也就是说只有听、读的量到了,说、写才能有本质的改变。如果看原著,应该看i+1的书籍,i就是input的意思,i+1就是看的书不能太难也不能太简单,比你当前的水平高一点就可以,只有读i+1的书才是可理解的语言输入,才能真正的学会语言。i+1理论在实际应用中不能太死板,对一本书的兴趣才是最最重要的,《Guns, Germs, and Steel》对我是i+3左右的难度,阅读的时候我敢说很享受。&br&&br&如果有可能一定要看一下这本书,比市面上各种介绍英语学习方法的书都靠谱。我看书很慢,这本书(上图第8本书)总共用了19小时29分钟才看完,如果你不想被各种英语方法忽悠,那么一定要看一下这本书,参考我的阅读速度,玩命的看也用不到24小时,我是用了14天慢慢的看完的。这,比《把你的英语用起来》更精彩,当然理论书比较枯燥,要有思想准备。&br&&br&附录:&br&&ol&&li&文中22本英文书的下载地址:【之前的链接度娘吞了,新链接: &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pan.baidu.com/s/1gdfbeRh&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百度云 请输入提取密码&/a& 密码: 27pq 更新时间:日 14:04:22】&br&&/li&&li&文中记单词、看原著的时间消耗数据详情下载地址:&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pan.baidu.com/s/1kT7l243&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数据说话_免费高速下载&/a& (好奇的小伙伴可以看一下,删除了一些和本文不相关的数据。)&br&&/li&&li&英语学习过程中,我用俞敏洪的方法背过《新概念》,用钟道隆逆向英语的方法听写过VOA,用李阳疯狂英语的方法学过口语和语法,试过17天GRE单词,试过看电影学英语观影1200+,结果却是文章开头“日扇贝单词量测试为3900个”。&br&&/li&&li&我经常问自己,俞敏洪(也可换成其它名师)学习的过程到底是怎样的,背完《新概念》这一套教材之后,他达到了怎样的高度?他到底看过、听过、背过多少东西,才有本事开培训班?当我有这种疑问的时候,在网页上是搜索不到满意答案的,结果是我对一切英语的学习办法都持怀疑态度。&br&&/li&&li&英语学习方法的好坏衡量很难,只学习英文课本,英语强悍的人多的是,也有多的是的人学了课本英语照样烂。中国英语教育乱象丛生,被误导而放弃的人太多太多,很多时候并不是我们没毅力,只是我们被蒙蔽后失去了信心。&/li&&/ol&==以上日首答,首答从构思、整理数据到最后成文用时5小时6分钟==&br&==以下日二更,二更用时3小时37分钟==&br&先谢谢所有评论、点赞、关注、私信的小伙伴们,每个评论我都会看到,太多太杂不能一一回复,我会给回复的小伙伴们点赞,见谅哈。&br&&br&下面先回答一些评论里面的问题吧:&br&&ol&&li&号至日42天,记单词的时间开销我没有做记录。日至日的时间数据是手表估算的,误差大概10分钟左右。日到日的时间数据是aTimeLogger计时,误差2分钟以内。&br&&/li&&li&扇贝单词量测试数据的可靠性,确实是个值得谈论的问题,先不考虑算法的合理性,只说测试时的主观因素就足以影响结果的正确性。细心的小伙伴应该会注意到,上方的图片不只是扇贝的测试数据,也有Test your vocabulary的数据做并列参考。日Test your vocabulary网站访问不了,当时估计是被墙了,今天我看了一下,可以访问。扇贝量测试网址为: &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shanbay.com/vocabtest/welcome/&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5分钟,评估你的词汇量&/a& ,Test your vocabulary网址为: &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testyourvocab.co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Test Your Vocabulary&/a& 。我觉得,单词量测试的目的是,&b&努力学习一段时间后对自己的进步做出量化评估,和别人比没什么意义,和昨天的自己比进步,&b&意义更大&/b&。&/b&&br&&/li&&li&记单词软件我用过很多种,如:完美规划、百词斩、新东方记单词、拓词、有道、金山、扇贝、Anki、沪江,具体用哪个小伙伴们可以自己对比做决定。如果让我说哪个最好,我会说是Anki,灵活、功能完善而且不仅可以记单词,它还是很好的辅助记忆软件,只是我很懒不喜欢弄卡片,最终放弃了。选扇贝的原因(扇贝的优点此处不提,因为评论已经有小伙伴批评了),说出来你可能不相信,但这是真的,我最开始学英语的动机,除了看原著另一个就是想看懂Quora上的问答,而扇贝阅读里面有Quora问答精选。&br&&/li&&li&这个回答有个500天数据量的版本,首发在扇贝,评论里面也有小伙伴认出来了,一些有强迫症的小伙伴肯定想知道网址,链接为 &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shanbay.com/footprints/article/2413/&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扇贝打卡500天纪实——怎样记单词最有效?&/a&&/li&&li&我要鼓励大家去看英语原著,鼓励大家看Stephen D Krashen的书《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虽然《把你的英语用起来》写得很好、有自己的体系,但是当你看到《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后面的参考书目有多少页,你会意识什么是专业、什么是认真。我觉得,&b&不管你的观点是对是错,只有认真才能让别人获得更多的信息,才能让别人自己判断事物的对错,才能不被误导。我相信给我点赞的小伙伴,大部分不是因为我说的有道理,而只是因为我认真,而认真才能打动人。&/b&如下图,《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书后的参考书目:&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ae3b42d4fded2cbdaef571_b.jpg& data-rawwidth=&683& data-rawheight=&50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83&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ae3b42d4fded2cbdaef571_r.jpg&&&/figure&&/li&&/ol&&br&==日三更,三更思考、回复评论、写作共用时2小时58分==&br&先修改一下二更的一些错误,本文可以随意转载,是否署名或署谁的名都没所谓的,我不介意,只是有一点要说明,请尽量转载完整的文章,不完整的文字会误导人。&br&&br&本文的核心是&b&求你去看原著&/b&,后面如果有更新都会围绕这一个核心,文中都是个人数据,对小伙伴们的实际意义不大,参考一下就好。如果看完本文,你从今天就开始看原著记单词,说明本文没白写。&br&&br&&blockquote&通常来讲四级考试要求的词汇量大约在4000个左右,八级10000个左右,那么这相当什么水平呢?根据Testyourvocab网站上两百万份测试的结果,大部分母语为英语的人单词量为之间。英语为母语的4岁儿童词汇量已经有5000个,8岁词汇量为10000个。也就是说4级词汇量相当于母语为4岁的儿童,8级词汇量相当于母语为8岁的儿童。截图如下,原文链接为: &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testyourvocab.com/blog/-Summary-of-results&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Test Your Vocabulary&/a& 。(此处引用的是我知乎另外一个答案:&a href=&http://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一共有多少英语单词? - Bart 的回答&/a& )&/blockquote&既然“大部分母语为英语的人单词量为之间”,那么取最大值35000,根据我自己之前的统计数据,在扇贝上平均50个单词学习量,我能掌握8个左右。假设当前词汇量为16000,50个学习量用时15分钟,估算数据如下表:&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647eb9dcda39efaba043a_b.jpg& data-rawwidth=&549& data-rawheight=&28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49&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647eb9dcda39efaba043a_r.jpg&&&/figure&&br&如果扇贝的算法给力,理想状态下,想达到35000的词汇量,我大概还需要170天的时间。实际情况,我预估是绝对不可能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你的35000和native speaker的35000质量是不同的。老外记得的肯定是生活、交流、阅读中常用的单词,你记得的却是单词本上不知道什么词频的单词。李笑来老师的TOEFL词汇是根据词频编写的,但只针对TOEFL考试,针对老外实际生活的35000单词我估计没人能编写的出来,因为范围太大、标准不一,如果有人宣称有这样单词书,八成我会当骗子。合理的记单词方法应该是,选择一个根据艾宾浩斯记忆规律设计的软件,不用过多考虑学单词的方法,也不用每天花太多时间,半小时最好,我们的精力应该放在学单词的目的听说读写上。&br&&br&道理这么明白,我为什么还记单词呢?因为,&b&持之以恒的做一件事,即使这件事对你来说没有意义,当你克服困难、惰性,坚持到底,你会发现,你已经磨练出了无比强韧的心性。&/b&&br&&br&就我个人而言,记单词并不是没有意义,见到任何生单词不会恐惧等其它好处此处不提,只说一个,如果记单词这么枯燥无味的事情我能一天不漏的坚持628天,这世界上其它所有的事情,我都敢说,我可以做到、做好。&br&&br&==日四更,四更回复评论、构思、写作用时4小时46分钟==&br&&br&学习英语有各种不同的方法,方法本身的好坏很难做出评估。比如,只学习英语教材就把英语学好的大有人在,但这不并足以让你判断这种方法的好坏,因为学教材英语没学好的人也很多。那么英语学习方法的优劣,总要有个衡量标准吧?确实,我们需要一个量化的标准,这事说来简单,因为只要知道方法开创者学英语的时间,就可以大概的评估出方法的优劣,但是也无比的复杂,因为并没有多少人提供具体的时间数据,偶尔有人提供了数据真实性也值得推敲。&br&&br&下面要说的是我估算的时间数据,&b&注意,&/b&&b&信息&/b&&b&准确度不高,&/b&&b&只是好玩的推算,&/b&&b&数据&/b&&b&来源于各种公开的书籍、视频等。要引用的信息太多,有的参考资料如果搞错,欢迎各位小伙伴指正,先谢过。^_^&/b&&br&&ol&&li&海伦凯勒,又聋又瞎,用手感觉老师舌头和嘴唇的动作,三年时间学会说话。 估算每天8小时,&b&&u&3*365*8=8760&/u&&/b&&b&&u&小时&/u&&/b&,参考书籍《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个估算数据跟英语学习没关系,但曾一度鼓励我奋发向上)&br&&/li&&li&李阳,提出疯狂英语,他在兰州大学读书,四个月时间,在1988年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中获得全校第二名。四个月不可信,估算6个月,每天8小时,&b&&u&6*8*30=1440小时&/u&&/b&,参考书籍,好像任意一本疯狂英语的书都有这个故事。(李阳曾是我高中时的偶像,08年是曾经用过他主编的《突破高考》背诵过高考语法句子,我高考英语能及格要感谢他,但是他能达到今天的水平,到底用他所谓的三最、一口气背诵法背过多少东西,我手头也没数据)&br&&/li&&li&钟道隆,提出逆向英语,自学一年成翻译。一年时间,估算每天5小时,&b&&u&1*365*5=1825小时&/u&&/b&,参考书籍,《英语学习逆向法》。(书中有说到:“三年内写了一柜子的听写记录,用去了圆珠笔芯一把,听坏电子管录音机9部,半导体收录机3部,单放机4部,翻坏词典两本(因为我不断地在上面写和画)”,书中有提到自学一年平均用时5小时,如果估算三年的时间,&b&&u&3*365*5=&b&&u&5475小时&/u&&/b&&/u&&/b&)&/li&&li&俞敏洪,新东方创始人,用了两个半月的时间,把第二册到第四册的200多篇课文学完了。估算75天,每天15小时,&b&&u&75*15=1125&b&&u&小时&/u&&/b&&/u&&/b&,参考来源,某大学励志视频。(还有更励志的,“在高考补习班里,俞敏洪把连续三年的英语试题归纳成300道练习题,并用最笨的方法把这些题的答案一一列出来,然后用了整整一个月的时间,把800个句子背了个滚瓜烂熟,他的英语成绩一路飙升,从班里的倒数第一上升到正数第一。”回到我首答附录4提出的问题,“俞敏洪(也可换成其它名师)学习的过程到底是怎样的,背完《新概念》这一套教材之后,他达到了怎样的高度?他到底看过、听过、背过多少东西,才有本事开培训班?”)&/li&&li&罗永浩,18个月攻克英语,为了不出门减掉外衣外裤只穿着秋衣秋裤,当新东方老师,估算每天12小时,&u&&b&18*30*12=&/b&&/u&&u&&b&6480小时&/b&&/u&,参考来源,吉林大学演进《我的奋斗》。&/li&&/ol&我大学的前两年,把图书馆两个书架的励志书都翻了一遍,看了大量的人物传记,还有其它估算数据,如新东方陈阳死磕《新概念三册》、唐骏半年学英语、马云9年和1000多个老外交流、考拉小巫的英语学习日记等等故事,这里就不一一列出了。以上部分数据摘自我之前的一个回答,&a href=&http://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一万小时定律」真的适合所有的领域吗? - Bart 的回答&/a&&br&&br&&b&很多时候,我们坚持的不够长远,只是因为前路漫漫没有尽头。如果这时候有个量化的标准告诉你,再坚持多少天就会有什么结果,你是不会放弃的。上面估算数据的意义,就是为了在仿佛无尽头的学习过程中,打上里程碑,告诉你离成功的终点其实很近。 &/b&&br&&br&回到本文的核心&b&读原著&/b&,与其不断在各种方法间折腾,还不如先坐下好好分析,如果你学英语的目的是为了看英文书、看英文新闻、看Quora,你现在就应该去做,而不要觉得自己单词量不够、语法不好,不断的做准备工作,而不去阅读。借用一句穷游的格言,“如果你决定出发,那么旅行中最困难的部分已经结束。”&br&&br&&b&最后:&/b&&br&&ol&&li&关于怎么知道原著是i+1的问题,我觉得最简单有效的办法就是拿起一本书,看正文的前10页,如果能看懂、猜懂70%的意思,同时你也很有兴趣读下去,那么这本书就是i+1。&/li&&li&我系统的自学过《新概念英语》,首先必须要承认NCE写得很好,我大学坚持130天左右每天学习5个小时,最后放弃了。原因是,背诵是我的死肋,坚持130天全靠毅力,没坚持下来留下了一个严重的后遗症,09年过了四级之后,我再也没有碰过英语,到日记单词才开始捡回来。&/li&&li&有小伙伴问我听、说、写怎么提高,我给不了答案呢,从首答附录2我给的数据已经可以看出来了,我没把精力放在听、说、写,能力有限,等以后我有感想再补充吧。&/li&&li&应该没有五更了,我的观点已经表达清楚了,再说估计都是废话,谢谢小伙伴们~_~&br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最适合自学的日语教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