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邮编(最好历下区)哪里有可以免费给提供住宿(或食宿)的寺庙(或教堂……等等)?非诚勿扰谢谢

[转载]济南的庙宇教堂之十——道教庙宇(9)
52,十王殿
济南有条街叫十王殿街,这条街因街上有座十王殿而得名。追溯起来,济南“十王殿”建造年代很早。十八世纪的《历城县志·地域考》中就有“十王殿街”。百年来,济南人所称的“十王殿”实际是作为一处地名使用的,指的是现今经一路东首(天桥南头往东)、小纬北路南口、明湖西路西口、纬一路北口、馆驿街西口那处街心广场一带。1904年胶济铁路通车后,当局开始在原“十王殿”殿址处修建津浦铁路管理局办公楼。20世纪20年代,胶济铁路与津浦铁路的车站合二为一后,这里改作津浦铁道宾馆。1937年日军侵占济南后,这里成为日军特务机关驻地。抗战胜利后,国民党警备区司令部曾设于此处。济南解放后,曾作过山东宾馆和军区招待所等。
所谓“十王殿”就是人们通常说的阎王殿。阎王原是古印度神话中阴间的主宰,有兄妹双王之说,兄治男魂,妹治女魂。以阎王作为阴间主宰,大约在南北朝时传入中国。到了唐代,又有天帝册封阎罗王并由其统率五岳卫兵之说,并把原来的十八层地狱分为十殿,十殿均有主官,称为“地府十王”。明清时代,“十王”之说更加盛行,但各地少有专门奉祀“十王”的庙观。据笔者所知,全国只有济南、泰山、四川酆都三地建有专门的“十王殿”。其他地方大多在当地城隍庙内设阎王殿,奉祀十殿阎王。受佛教影响,“西”一般代指死亡,故济南的十王殿设在了老城西关以外。
“十王殿”一般分为东西两殿,东殿为一、三、五、七、九王,西殿是二、四、六、八、十王。十王各有名号和职责,据《阎王经》等典籍记载:一殿为秦广王,二月初一日诞辰,专司人间寿夭生死,统管吉凶。三殿为宋帝王,二月初八日诞辰,专掌黑绳大地狱,凡在阳世忤尊长、教唆兴讼者,推入此狱。五殿为阎罗王,正月初八日诞辰,有牛头马面二助手。殿中有望乡台,凡解到此殿者,先令登望乡台,从那里可以望见其阳世本家因其罪而遭殃之情景,然后论罪定刑。七殿泰山王,三月二十七日诞辰,掌热恼地狱。凡在人世盗墓、投毒、挑拨离间的人,全部发入此狱。九殿平等王,四月初八日诞辰,掌铁网阿鼻地狱。凡在阳世杀人放火,斩绞正法的,解到本狱,用铜柱烫,用火焚烧,心肝成灰。二殿楚江王,三月初一日诞辰,掌活大地狱。凡在阳间伤人体肢,奸盗杀生者,推入此狱。四殿五官王,二月十八日诞辰,掌合大地狱。凡抗粮赖租、交易欺诈者,推入此狱。六殿卞城王,三月初八日诞辰,掌大叫唤大地狱及枉死城。八殿都市王,四月初一日诞辰,司掌热恼闷锅地狱。凡在世间不孝者,投入此狱。十殿转轮王,四月十七日诞辰,专司各殿解到鬼魂,区别善恶,核定等级,发往投生。
“十王殿”里的泥塑,是阎王爷惩治各种恶人的具体展现,比恐怖电影还要恐怖,这也算是一种抑恶扬善的警示。在人们印象中,阎王爷是凶神恶煞。其实阎罗王一职,民间一向以为由刚正不阿之士担任。自隋唐至明清,相传就有多人担任这个职务。《隋书·韩擒虎传》记载:河南东垣人韩擒虎任凉州总管,因为人正直,作战勇猛,死后被冥府迎为阎罗王,韩叹道:“生为上柱国,死作阎罗王,斯亦足矣。”另外,还有寇准、范仲淹、包拯、岳飞等人,都担当过阎王爷。
济南的“十王殿”早在百余年前就已废圮。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作为地名之称的“十王殿”也在逐渐消亡。
53,督城隍庙
下图是都城隍庙的大门洞
城隍是城市的守护神,道教又把城隍列为除恶剪凶、掌管阴间之神,因此过去在各地城镇都建有相应的城隍庙,济南市就有督城隍庙、府城隍庙和县城隍庙,现在府城隍庙、县城隍庙已经湮灭不可闻。由按察司街北行,建东华街左拐。督城隍庙在东华街东端路北,门牌5号,走进东华街便能看到这处老建筑。督城隍庙原设在府城以西,明洪武二年(1369年)始建于现址。明嘉庆、天启年间屡有重修。现在的建筑大多为明崇祯年间失火后重修的,整体上保持了明代建筑的风格,最后一次重修是在清康熙34年(1695年)。督城隍庙是座规模很大的庙宇,现存建筑多为明末至清代建造。督城隍庙坐北朝南,原来依次建有影壁、山门、前殿、配殿、戏台、大殿及东西厢房,布局严谨对称。青砖建造的山门呈拱状,顶覆绿色琉璃瓦,四角探出精雕龙头,气势威严,屋脊为瑞兽、葵花、牡丹等组成的砖雕砌成。这是三门洞无梁殿山门。当年这里的戏台是济南旧城八大戏台中最精美的一座,每年农历五月这里都有很热闹的演出。山门上的匾额能看到“督城隍”三个字。督城隍庙明代始建,明代由于官府提倡和重视,各地的城隍庙都得到发展,几乎达到了类似于官署衙门的规模,被称为“阴衙门”。
过去,城隍庙里最热闹的时节是阴历的五月十一,据说这一天是城隍爷的生日,所以要开戏三天以示庆贺,周围的老百姓竞相来看戏,十分的热闹。解放后成了民居大杂院。现在的督城隍庙至今保存山门、前殿和戏台,只有山门比较完整,大门上的匾额看来在“文革”时被人用白石灰盖上了,现在只有“督城隍”三个字显露出来,旁边还有“文革”时的红色标语。影壁还有,只剩下了半截残垣。。门洞里悬挂着1979年公布的“济南市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牌子。前殿正对着山门。殿前居民加盖了小屋,看不到它的原貌。只能看到破旧的屋顶。前殿东山墙。在前殿的后面,可以看到督城隍庙戏台。戏台由两层硬山结构的楼房、卷棚歇山的敞口戏台组成。督城隍门前仅存一米多高原一字形照壁。
  督城隍庙的后边是新建的文昌阁,再向后走就能看到三圣殿了。这里是佛家之地,庙虽不大,但佛不少,随喜随喜也还是不错的。
54,济南府城隍庙
府城隍庙在将军庙街的东首,完全按传统风格建造,同治八年(1869年),礼部下文,要求各地祭祀城隍之神要沿袭旧制。次年,济南知府龚易图将南门外老君堂的府城隍请到城里,建庙以祭祀。当时地方官亲自介入府城隍庙的建造,并择地于洋教堂旁边,可见其象征意义之微妙。主体建筑在一条轴中线上对称展开,并与旁边的道观八蜡庙、慈云观连为一片,占据西起西熨斗隅东至鞭指巷的将军庙街东部地盘。迎请府城隍就位的当天,山东巡抚丁宝桢等大小官员纷纷前来祝贺,丁宝桢手书的“明远坚是”匾额高悬于大殿正中
昔日府城隍庙前的过街影壁只剩下了基座,山门已经拆除,门旁石狮子仅剩下了一只,且被砸得面目全非。所幸前殿尚存,但屋脊、顶棚及檐下墙体作了替换,穿堂门已被水泥封死,从仅剩的一根立柱看,前殿应为带走廊的前出厦建筑。前殿后原有的钟楼、鼓楼、戏台、过厅均被添建的简易房所取代,几株古树荫庇了整个院子,两侧20余间班房依稀仍是旧式建筑,这些班房里原来供奉的是济南府各州县城隍。如今,府城隍庙大殿已不存在,利用前半截的殿身新建了一红砖红瓦的平房。后半截墙基虽然尚在,但原室内则被辟成了一个小菜园。据了解,在1982年文物普查时,该大殿尚且完好。大殿之后是面阔五间的寝殿,主体完好。
55,历城县城隍庙
据《续修历城县志》,清嘉庆十五年(1810年),县城隍庙创建于南关东舍坊街玉皇宫内。道光六年(1826年)侯燮堂改创于城内广丰仓之西,即今天的武库街北段历下区教师进修学校一带。当年的武库街叫城隍庙街,被道士们称作“神道”。
解放后,县城隍庙被辟为宽厚所街小学,直到1985年建教学楼才被拆除。1982年文物普查时,除寝殿、西厢已改建外,县城隍庙的山门、大殿、东庑等均保持着清代道光年间的建筑风格。县城隍庙当时修得很气派,里面供奉的城隍老爷、十殿阎君像塑得活灵活现。虽然规模要比督城隍庙和府城隍庙小得多,县城隍庙的活动却最为频繁。每年清明节、七月十五、十月初一,都要举行城隍出巡的仪式。解放前每次城隍出巡活动都有不少群众参与,场面十分热闹。
原隍庙,有高高的围墙,青砖绿瓦,灰白色墙皮,古朴典雅的庙宇外观。拱形的石头圆门洞,一对大红漆的木质庙门格外醒目,门外一对威武的石狮把守。庙门对面是一个硕大的影壁墙,庙内一棵皂角树从墙内伸向墙外,弯弯曲曲,伸向半条街。跨进庙门的门楼里站立着4尊比真人还高的神像,有拿大刀的,有高举狼牙棒的,还有牛头、马面神塑像。气势威武,形象逼真。穿过宽敞的大院,北大殿供奉着城隍爷,只见他一副文人扮相:脸形温文有威仪,蓄长须,神色安然地坐在太师椅上,两手拱抱一支笏板。供桌前的香炉里烟雾渺渺,远近慕名而来的香客络绎不绝地前来朝拜。城隍爷的左右分别站立着文武判官。文判官右手握着“生死笔”左手持“善恶簿”;武判官手持圆锤,圆瞪双眼,一副铁面无私怒目而视的威严之感。庙里还有东、西两座厢房,里面墙上绘有二十四孝图,庙院落很深,后边的几进院里住着道士,还有古色古香带花格棂门窗的建筑物。
解放后,此庙被改建,搬走了神像,清除了壁画,成为宽厚所街小学校址,保留着山门、大殿东庑等清代建筑风格。上世纪80年代拆除了平房盖上楼房,成为历下区教委的办公地址,2008年4月此院拆迁之前,原址挂有历下区教师进修学校校牌。
56,济阳城隍庙
旧时济阳的城隍庙,即土地庙,一般是爱国爱民的官员,死后被封为土地神。传说济阳供奉着唐代文学家韩愈的泥塑巨像,城隍庙的位置在文庙西边城垣以里,与文庙规模差不多,只是内容不同,文庙除了祭孔,科举考试也在此地,学子经县试合格才有资格参加府试,城隍庙的内容是阴司的给罪人治罪的,庙堂里有地方土地神、判官、文书、及巡捕罪人的凶神恶煞鬼怪、城隍大殿前建有东西廊房,其中壁画和泥塑,不是鬼怪就是恶贯满盈的罪人,这里刑法有刀山、火海、油锅、押杠老虎凳和刀枪。有鬼怪将罪人抛上刀山,投向火海,有热油锅炸罪人和用磨研罪人,有鬼怪给罪人开堂破腹的,有用磨研的、有绑到烧红的铁筒烫的等等不一,使罪人受尽了折磨,然后将罪人的灵魂推出城隍庙门,让他们托生为动物,不是为人服务,就是被其他动物欺凌。城隍庙的这些现象只是听到别人说,没有见到城隍庙的真情实景,县城的城隍庙早已不存在了,只剩废墟和破砖瓦砾,露在地面的残墙断壁,往日残酷的景象应是子虚乌有的事物。这是不真实的,只不过是当时封建统治者为了维护他们的利益,故弄玄虚,胡编乱造欺骗群众而已。
文庙和城隍庙前边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旧时代两座庙前有一株梧桐树,高数丈,树干有两三搂粗,这株梧桐树生长得空前的枝叶繁茂,因此引人触目惊心,有人说:“这树有出息能长好材料!”有人说:“这树世上稀有,恐怕只有济阳靠近黄河才养育了这么好的树!”这两座庙以前年年打庙会,有一年的庙会上远近商贾纷纷聚焦这里,赶庙会,突然来了好几个卖竹竿的商人,运来大批竹竿,全部树立在梧桐树周围,他们的头发长的长长的盘在头顶,说话又叫人听不懂,有人说他们是蛮夷人(7),开始有人买竹竿当椽檩,有人买来细的支蚊帐和架瓜菜,几天后,竹商不见了,又见那梧桐树的枝叶渐渐枯萎,实在让人纳闷,后来官府知道了前来问津,官方使人将竹竿搬开,那树的枝叶一起塌落下来,又发现没了树干只剩木屑一堆,还发现被盗的树干丢下一小块薄片,上面有些凤凰的图案,似乎是天然生成的,才知道这是盗贼偷树用竹竿当烟幕弹,掩护他们做的手脚,把梧桐树干截成木板,趁夜阑人静时刻偷偷运走木板,盗贼也遁逃掉,一时让官方和当地百姓震惊,于是忙了县衙的三班六房,众巡捕要想破案困难重重,其一那时交通不方便,其二,办案人员经验不足,人手又少;其三,没发现线索岂不是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吗。要破此案等于大海捞针,龙王也犯难。于是梧桐树被盗一案始终是个迷,只好搁置一旁,再无人问津。
57,共青团路关帝庙
三国以来,历代已有16个帝王谕旨加封,更为民间尊为“武圣”、“恩主公”“财神爷”,千百年来中华民族逐渐形成了一个“文拜孔子,武拜关公”的传统文化格局。共青团路高大漂亮的现代建筑物边上,很庆幸的还保留着这么一处青瓦青砖花棱门窗,有着八百年历史“忠义仁勇”的“关帝庙”。
重檐下一对像狮又像马的祥兽昂首相望,守在不大的关帝庙门前,“马耳朵、马尾巴”成了关帝庙狮子所独有的特色。相传,关羽败走麦城后,胯下神驹“赤兔马”被孙权掳走,想留为己有,可赤兔马忠于关羽,不吃不喝,七天七夜生生饿死。后人为了褒扬赤兔马的忠烈,把关帝庙的狮子造型进行了艺术加工,于是,“马耳朵,马尾巴”成了关帝庙所独有的特色。两边各是三间的南厢房,房檐和重檐下的四个红灯笼上均写着“关”字。庙门虽不大,但显得挺有气势的。“关帝庙”三个揩书的大金字牌匾挂在庙门的门额处,迈过庙门坎,有“太阳神、雨神、水神关公”的介绍。踏进庙门,走下几阶台阶(关帝庙地势低洼啊!),迎面就看见正堂建筑门口“英风冠古今,大义参天地——义炳乾坤”的楹联和匾牌了。庙院:东西长约十五米,南北短仅有四、五米。门南堂北,一式的青瓦青砖。狭隘的小院里最明显的是东西两座西蜜脂泉泉池,只见西蜜脂泉一泉两池,各三米深、两米见方。青石栏杆上刻有荷花、荷叶的古朴图案,有不少护栏处有明显的修补痕迹,显示出岁月沧桑。肃敬的踏入灯火辉煌的庙堂,里面红烛高烧、香火缭绕。正面佛龛上供奉的是威风凛凛的关公神像,上挂“忠义仁勇”的匾牌。两边是周仓捉刀和关平捧印的神像。堂柱两侧和中央摆放的是供品、花篮、功德箱等物品用具。从庙堂出来西行,通过西墙上“重修关帝庙碑记”的介绍,知关帝庙迄今已有八百年历史了。透过浓密的爬山虎叶子,可看到庙院西北角的圆拱门上是“财神殿”的字样,“财神殿”其实称不上是“殿”,只是一处露天的场地。在一片青青翠竹的映衬下,两尊关公神像一站一坐,神情各异,惟妙惟肖。细看之余,真是令人叫绝。站关公是彩绘,丹凤眼卧蚕眉,左手捋美须,右手持青龙偃月大刀,威风凛凛。坐关公是素塑,双目微眯,左手持《春秋》,右手捋美须,含威不露。院南墙壁上,挂满了“世界的武庙”关帝文化图片展。下图是关帝庙的旧景。
58,芙蓉街关帝庙
芙蓉街关帝庙座落在芙蓉街北首路东,
关帝庙约有600年历史,经过9个月的精心修缮,重续香火。关帝庙为民宅式大门,硬山顶,正脊,坐东面西。门口的楹联“街因芙蓉飘香气庙因关帝颂圣名”,充分的诠释了芙蓉街关帝庙的底蕴和风格。关帝庙分坐东面西的主殿,和南、北两面的配殿。关帝庙进深三间,六架梁,券棚顶,梁上彩绘清晰。红木刻就的“万世瞻仰”匾牌悬挂正殿门口上方。关圣帝君神像,是用辽宁岫玉玉石的。关公身边是关平和周仓。大殿南墙上和北墙上有壁画,大殿前厦南北墙上有石刻的《觉世真经》。
庙内修建的碑廊和放生池,庙内遗存的几块至少有数百年历史的石碑,还有康熙五十九年立的“考棚碑”和
光绪二十五年(1899)《重修芙蓉街北首布政司小街东口路东关帝圣君庙碑记》石碑。墙上雕有精巧的“福、禄、寿”三仙精美砖雕和四幅神采奕奕的精美砖雕、精美的喜鹊闹梅砖雕。在芙蓉街关帝庙内,历史上曾藏有三眼清泉:武库泉、飞霜泉、芙蓉泉,照片中的井口是芙蓉泉,与庙南路西的芙蓉泉重名。
59,后宰门武岳庙
武岳庙在后宰门东头路北与县西巷交界的地方,最初的名字为“汉前将军寿亭侯庙”,由宋指挥使张瑾建造。明万历二十二年(公元1594年),被赐祠额曰“英烈庙”,清初改名为“关帝庙”。遗址坐北朝南,原有建筑依次为山门、戏楼、东西厢房、大殿和后殿,内现存正殿、配殿、佛殿及东、西厢房等建筑物,大部分为明代建筑,虽出现不同程度损坏,但仍为济南规模最大、建筑最早的关帝庙。山门和戏楼在80年代建新楼时被拆,当时有唯一记载这座建于宋代“汉前将军寿亭侯庙”碑。大殿为祭祀关帝的主殿,现只剩大殿前的卷棚,从残存的梁架上看为七架梁、歇山顶和绿琉璃瓦。大殿前三开间六架梁结构的卷棚顶,抱厦基本保存完整,檐椽上“二龙戏珠”和其它彩绘色彩仍很鲜艳,除了卷棚,大殿已经完全坍塌。后殿则为祀关帝三代的殿宇,门窗现已换成现代门窗。从后殿的山墙可看到,后殿梁架结构保持基本完好。东西厢房皆为两层,原为看戏的廊房,皆为木地板和硬山顶。东厢房东外墙全石到顶仍很坚固。听说要修复关帝庙,不知何时才能实现。
60.将军庙街关帝庙
清顺治七年(1650年),天主教北京教区的西班牙教士嘉伯在济南将军庙街创建了济南最早的天主教堂,时称洋教堂。一时城中百姓将其视为邪教,备感恐慌。为匡扶正统,当时人们集资在洋教堂四角各修建关帝庙一座,以借武帝神威来震慑洋教。
清雍正二年(1724年),将军庙街洋教堂被当地群众焚毁,传教士也被悉数赶走,直到道光年间才又在原址重建。没有了对手的关帝庙此后渐次落寞,清康熙年间,位于洋教堂东南角的关帝庙改称慈云观,供奉观音大士和关公。后因毁于大火,慈云观后于道光年间重建,门楼至今尚在,惜内部建筑建国后悉数坍塌或改造。
如今,天主堂周边的其他3座关帝庙也早已不知下落,但在将军庙街西口正对的高都司巷1号院墙上,仍存有一块顺治十六年所立的记载关帝庙修建内容的石碑,底部碑座尚在。石碑原位应在此处,石碑附近当年应是在洋教堂西北角所建的关帝庙。
61,趵突泉关公祠
在趵突泉公园的马跑泉边,曾有一座关公祠,又称关王庙。不过,这并不是关帝庙。相传“大刀”关胜一次与金兵鏖战后,饥渴难耐,这时他的战马用蹄子刨地,不久,一股清泉破土而出,此泉遂被后人称为马跑泉。为纪念关胜这位抗金英雄,后人遂于泉边为其建祠,时称关公祠。然而,后来历经元明两代兵乱后,关公祠基址半坍塌。
62,砚池山关帝庙
原来窑头庄里有一座石头盖的关帝庙,旧村改造时拆除。为保留窑头村的文化遗产,将清代关帝庙三圣殿迁建于燕翅山之阳。关圣大帝居中,东侧是孝忠神关平,西侧是忠义神周仓。西面墙上《八仙渡海》壁画,色彩鲜艳,形象生动。关帝庙前东西各有一个六面亭,可以说这是目前见过的最好的关帝庙。关帝庙东有十六柱8面双层亭。
63,九曲庄关帝庙
九曲庄在郎猫山的南面2公里处。根据村碑记载:明朝洪武年间()人们从直隶枣强迁居至此,因周围山区有九个湾而得名。关帝庙门前的影壁墙的墙面是由一整块石头雕刻的,相当坚固。镶嵌在门口墙上的&重修山门记&石碑记载关帝庙是乾隆年间修建的.
旁边的墙上镶嵌的乾隆时期的重修碑。院内的南墙上有龙纹的砖雕.
关帝庙小殿是2006年重修的立有石碑。庙内关圣大帝居中,东侧是孝忠神关平,西侧是忠义神周仓。
64,最小的关帝庙
赵家庄老楼关帝庙是最小的关帝庙,它在赵家庄157号南面房的山墙上。说它是座庙真有些勉强,只是镶嵌在墙上的一个佛龛。听老乡说:“这里原来是土培房,后来翻盖成的砖房,关老爷一直就在这里...”
佛龛高60厘米左右,如果说它是座庙,那是我看到的最小的庙了。不过它确实是庙,建筑年代不详,庙的左右各镶嵌一块重修碑。小庙里空空地,没有关老爷,不知谁在里面写了个“佛”字。佛龛西的石碑上刻有“重修关帝庙碑记”内容很难辨认,落款“道光九年六月”。佛龛东石碑上的字更不清楚,模糊地看到“重修关帝庙记”,落款“乾隆一七年岁次...”看来,已有二百多年了。
65,大涧沟东村关帝庙
大涧沟东有座关帝庙,
大槐树有儿百年的历史了虽已老太龙钟但仍枝繁叶茂."找到大槐树就找到关帝庙了!"果然关帝庙被大槐树笼罩着.
大槐树的一个树枝横栏在关帝庙台阶,必须抱着树枝小心穿过,关帝庙的九级台阶. 整座庙都是由石头砌成的,这是庙的山墙.
关帝庙筑在高台之上,历史年代不详. 关帝庙筑在高台之上,历史年代不详.
原来庙前有碑早已损坏,文革期间有文字记载的文物全部破坏,这是门额上的花纹.
庙内东墙老式桌上放着观音像,庙内西墙石台子上摆放着关帝爷。
66,北高而关帝庙
历城北高而村大槐树北面有明代古建筑关帝庙,建于明朝万历十二年。大殿前廊柱为木制结构,台阶和大殿的墙壁多为用大料石所建,殿内原关帝像已无,村民摆一瓷关公像供奉。殿东原存有石狮一对,但另一个建国前已不知所踪。殿前大槐树为“明槐”,枯木虬枝,树干高约9米。古槐直径一点五米以上,高大挺拔,甚为壮观。大殿西墙砌垒着碑刻一通,落款大明万历拾式年,记述了当时关帝庙的建设情况。碑旁有石臼一个,上面压着石块。关帝庙中有对联一幅“兄玄德弟义德德兄德弟,师卧龙弟子龙龙师龙友”。中关公像,两边是周苍和关平像。还有对联一幅“赤面赤心福日月,青龙青石震乾坤。”
67,孔村小区的关帝阁
据记载,西郊孔家村原名孔家庙,明朝洪武年间建村,那个时候在村子东面就有一座关帝庙,到了清朝乾隆年间庙宇已经破败,乾隆四十五年村里一个徐姓人家发起重建了庙宇,嘉庆年间还新建了一座钟楼。后来这些东西都破败了。新建的关帝庙坐北朝南,主体为钢筋混凝土仿木结构,八柱双层,翘角飞檐,彩绘鲜艳.此阁古朴端庄,气势雄伟.阁楼四周松柏茂盛,花木葱茏,生机盎然.
关帝阁只有初一、十五开门。大殿中,关圣大帝居中,东侧是孝忠神关平,西侧是忠义神周仓。
68,标山关帝庙
标山座落在济南动物园南,济泺路路东海拔55.2米.山上之石,层叠如铺,路径平整易登。山巅平阔,明万历年间曾建关帝庙。清乾隆五十五年建钟鼓二楼。楼为石质,四面单檐,柱刻楹联(经风化今不能看清)。山上关帝庙早已坍塌,仅存钟鼓二楼。接近山顶的石台阶是古迹,沿台阶而上至山顶。山顶西面的石亭是鼓楼,鼓楼内南面条石上有石刻,字迹不清。山上灌木成林,多构树.山顶东面的石亭是钟楼,钟楼内南面条石上的重修关帝庙记载,字迹已模糊不清。
69,朝山街星宿庙
坐北朝南有些名气的星宿庙位于原朝山街南段。星宿庙于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创建,清康熙年间重修。寺庙由山门、影壁、钟鼓楼、前殿、正殿、后殿、厅堂等82间房屋组成,占地约7000平方米。朝山街于寺庙处形成一大弯坡道,紧靠着庙东墙下绕过。庙临街的东、北房墙下部,是用大青石砌筑的高台,站在侧面相看,庙宇显得十分高大壮观。庙宇前殿奉韦驮和关公神像,并悬智、仁、勇匾各一方,因其两壁有“二十八宿”彩绘像,故名星宿庙。
二十八宿,亦称“二十八舍”或“二十八星”。我国古代天文家为了观测天象,选取了二十八个星官作为观测时的标志,称为“二十八宿”。它又平均分为四组,每组七宿,与东、西、南、北四个方位和苍龙、白虎、朱雀、玄武(龟蛇)四种动物形象相配,称为四象。二十八宿以北斗斗柄所指的角宿为起点,由西向东排列,它们的名称和四象的关系是:东方苍龙:角、亢、氐、房、心、尾、箕;北方玄武:斗、牛、女、虚、危、室、壁;西方白虎:奎、娄、胃、昴、毕、觜、参;南方朱雀:井、鬼、柳、星、张、翼、轸等。二十八宿与四象的记载,最早见于战国初期,每年旧历正月初八及逢年节时为祭之日,平日香火稀疏。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星宿庙主持木秀高僧,爱好棋艺,寺院便成为市里下棋的地方之一。围棋是我国一项历史悠久的传统棋种,春秋战国时代即有关于围棋的文学记载,是我国古代所谓“琴棋书画”四大著名艺术之一。济南作为山东首府,围棋的历史也较悠久,喜好者人众,什么行衙官员、文人墨客、老妇儿童、专业人士,以至寺庙的出家人等等皆有之。木秀高僧自幼酷嗜下棋,当尽田产,遁入空门,自此万缘俱尽,除打坐、法事、经书外,专在棋盘上下工夫,不论对手高低,以胜一子、半子为趣,偶胜多者叹喟技之不精,一时轰动济南,多来此会棋讨教。
民国二年(1913)佛教总会曾设于星宿庙。解放前夕的主持庞静尘,法名觉枢,自幼出家,曾任佛教会长,解放后庞静尘务农,寺庙亦改作他用。1987改建朝山街时庙宇拆除。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中国免费景点最多的城市 寺庙公园全免费 被誉为“泉南佛国”!
泉州,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简称“鲤”,别名鲤城 、刺桐城。
泉州最早开发于周秦两汉,公元260年始置东安县治,唐朝时为世界四大口岸之一,宋元时期为东方第一大港,曾有“市井十洲人”、“涨海声中万国商”之盛景。
700多年前,泉州被意大利人马可波罗称为“光明之城 ”,在中世纪有着400多年的辉煌,素有“地下看西安,地上看泉州 ”之名。
泉州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拥有无数的旅游景点。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泉州的旅游景点大多数都是免费的,即使收门票,也比国内绝大多数城市的收费低得多。
寺庙公园全免费
泉州当地人们普遍信仰宗教,各种宗教的雕像、寺院、教堂林立。
泉州的宗教有道教、佛教、伊斯兰教、景教(古天主教的一个支派)、天主教、印度教(婆罗门教)、基督教、摩尼教(明教)、日本教和拜物教、犹太教等诸多宗教。
故泉州有“世界宗教博物馆”之称。
其中泉州佛教寺庙星罗棋布,有“泉南佛国”、“闽南蓬莱”之名,而且更难得的是,这些寺庙都不收门票。
开元寺位于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西街,是中国东南沿海重要的文物古迹,也是福建省内规模最大的佛教寺院。
该寺始创于唐初垂拱二年(686年),至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传说泉州巨富黄守恭梦见桑树长出莲花,遂舍桑园建寺,初名“莲花寺”,开元二十六年(738年)更名开元寺。
开元寺是泉州香火最旺的寺庙,从2015年2月开始,泉州开元寺开始实行免票制。
府文庙位于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百源川池畔,又名府学,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唐开元末,北宋太平兴国初(公元976-981年)移建今址。
府文庙历史悠久,规模宏大,殿宇壮丽,是集宋、元、明、清四朝代的建筑形式的孔庙建筑群,为东南地区最大的文庙建筑群,建筑风格在全国现存孔庙中罕见。
文庙内设有“泉州府文庙文物陈列馆”、“泉州历史名人纪念馆”、“泉州古代教育展览馆”。
通淮关岳庙
通淮关岳庙位于泉州市鲤城区涂门街,俗称涂门关帝庙,主祀关羽,民国三年 (1914年)增祀岳飞,故改现名。
通淮关岳庙是祭祀文(孔子)武(关羽)圣的著名古迹,也是福建省现存规模最大的武庙。
庙内保存着宋代大儒朱熹手书“正气”和明代书法家张瑞图书“充塞天地”等巨幅名匾,历代泉籍文士名贤之石刻、楹联遍布,文化内涵丰富。
泉州天后宫位于泉州市区南门天后路一号,始建宋庆元二年(1196年),地处泉州城南晋江之滨,“蕃舶客航聚集之地”。
该宫是我国东南沿海莆田湄洲妈祖祖庙分灵庙宇中现存较早、规模较大的一座妈祖庙。
泉州天后宫素来被认为是海内外建筑规格最高、规模较大的祭祀妈祖的庙宇,也是大陆妈祖庙中少数几座被国务院审定公布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泉州佛教寺庙不胜枚举,在此就不一一介绍了,其他的知名寺庙还有元妙观、承天寺、草庵、雪山岩等等。
除了寺庙门票全免,泉州的公园也是免门票的。
东湖公园位于泉州城区东北隅,是号称“鲤鱼城”之鲤珠所在地,又是古泉州十大胜景之一“星湖荷香”遗址。
唐代湖面曾达4000多亩,有二公亭、东湖亭,宋代又添波恩亭,明代又建揽古亭。因唐代宰相姜公辅,欧阳詹等名士曾在此活动而闻名于世。
东湖公园是国家4A景区,2008年被评为“ 国家重点公园 ”,并且免费对外开放。
西湖公园位于泉州市区西北部清源山南麓,紧临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清源山。公园总占地面积100公顷,其中陆地面积17.72公顷,水域面积82.28公顷,为福建省最大的人工湖。
1999年以来,泉州市政府先后投资2.3亿元人民币,建成由“风起筝飞”、“远峰近月”、“刺桐双塔”、“古城揽胜”、“清源晚钟”、“双岛鹭鸣”、“玉桥荷色”等七个景点组成的城市公园。
除了寺庙,公园全免费之外,泉州的很多景点都不收门票。
比如安平桥、洛阳桥这两座历史名桥都是免费的,而且安平桥还是中国现存古代最长的石桥,现为国家4A景区。
蔡氏古民居
其他的知名景点,比如泉州十八景之一的仙公山和蔡氏古民居门票才15元,相比其他景区的收费,可以说很良心了。
泉州不仅是中国免费景点最多的城市,而且2017年泉州GDP超7500亿,位居福建省第一,可以说是中国发展潜力最大的城市之一。
责任编辑:小球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国庆出行,好玩的都给你找好啦
与你一起耳听旅行,探索民族特色之族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