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期货:29岁,安于现状的意思人也要试图改变吗

&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6b136bc8f534dc81612f0_b.jpg& data-rawwidth=&653& data-rawheight=&4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53&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6b136bc8f534dc81612f0_r.jpg&&&/figure&&p&&/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f9227376faf44c5ab8c64c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450& data-rawheight=&250& data-thumbnail=&https://pic1.zhimg.com/v2-f9227376faf44c5ab8c64c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5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f9227376faf44c5ab8c64c_r.jpg&&&/figure&&p&&br&&/p&&p&&b&01&/b&&/p&&p&&br&&/p&&p&作家李尚龙说:“在大城市里,搞废一个人的方式特别简单。给你一个安静狭小的空间,给你一根网线,最好再加一个外卖电话。好了,你开始废了。”&/p&&p&&br&&/p&&p&之前的我并不相信人会这么轻易地堕落,直到身边出现了一个真实的例子。&/p&&p&&br&&/p&&p&前段时间的同学聚会上,见到了许久没见的W君。&/p&&p&&br&&/p&&p&学生时代清瘦的少年模样,如今竟发福得如同中年大叔。&/p&&p&&br&&/p&&p&和他聊天后我才知道,毕业之后的他辗转换了几次工作,却仍无法适应上班生活。&/p&&p&&br&&/p&&p&后来干脆辞职回家,靠着父母给的生活费,加上一点网络兼职的收入度日。&/p&&p&&br&&/p&&p&在家宅了一年多的他,很少走出家门,成天日夜颠倒、通宵打游戏、无节制地吃各种垃圾食品。&/p&&p&&br&&/p&&p&也许是因为长期缺少社交生活,我们跟他说话的时候,他的眼神总有些许呆滞,似乎要反应一段时间才能理解。&/p&&p&&br&&/p&&p&我开始真正相信:&b&低质量的长期宅家生活,确实能改变一个人的心智、外貌,甚至是人生。&/b&&/p&&p&&br&&/p&&p&人喜欢在舒适熟悉的环境中待着。而这种舒适区一旦建立,你就会变得无比依赖,慢慢地爱上周围的墙,恋上舒适的小屋,从而不愿意飞出去看看,怕看到外面熙熙攘攘的世界。&/p&&p&&br&&/p&&p&&b&而一个人开始废掉的迹象之一,就是不再走出自己的舒适区。&/b&&/p&&p&&br&&/p&&p&&u&终身成长词典&/u&词条《464:花盆效应》中提到:&/p&&p&&br&&/p&&p&心理学上有这样一个词,叫“&b&花盆效应&/b&”,指的是人如果在舒适的“花盆”中待久了,就会不思进取、安于现状。&/p&&p&&br&&/p&&p&当你对现状心满意足,日复一日地去做着同样的事情,不再将时间花在提升自己,那么你的成长见识,将永远停留在原来的那块区域里。&/p&&p&&br&&/p&&p&曾看到这样一句话:&b&一个人老去的标志,绝不是老成稳重、沉默寡言,而是不肯再尝试,不肯再容许自己置身不熟悉的境地。&/b&&/p&&p&&br&&/p&&p&当你停止了学习、固步自封,将自己囚禁在得过且过的牢笼中,那么你已经朝平庸迈进了一大步。&/p&&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68cd30dadcbd6cee2106de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1080& data-rawheight=&71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8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68cd30dadcbd6cee2106de_r.jpg&&&/figure&&p&&br&&/p&&p&&b&02&/b&&/p&&p&&br&&/p&&p&前几天去市图书馆查资料,旁边的位置坐了一位穿着高中校服的男生。&/p&&p&&br&&/p&&p&他的面前摆着一本厚厚的教科书,眼睛却自始至终没有离开过手机屏幕。&/p&&p&&br&&/p&&p&当我翻完了一章晦涩难懂的英文原著,他戴着耳机,在看抖音视频里的宅男女神跳手指舞;&/p&&p&&br&&/p&&p&当我收拾好东西准备离开图书馆的时候,终于看到他不再刷短视频了——他点开了王者荣耀的图标。&/p&&p&&br&&/p&&p&&b&这个娱乐至死的时代,获得短期的快感太容易了。&/b&&/p&&p&&br&&/p&&p&十几秒可以刷完一个短视频,二十分钟可以打完一把游戏,一小时可以看完半本爽文。&/p&&p&&br&&/p&&p&微博段子张口就来,明星八卦关注得比谁都多,网红的名字如数家珍。&/p&&p&&br&&/p&&p&学习?不存在的。&/p&&p&&br&&/p&&p&顶多看几篇教你如何“短期内迅速提升自己”的碎片化文章,打完鸡血后依然浑浑噩噩,沉溺于感官娱乐之中。&/p&&p&&br&&/p&&p&&b&一个人开始废掉的迹象之二,便是沉溺于短期快感之中,不再做长期投入。&/b&&/p&&p&&br&&/p&&p&玩游戏、刷视频、看爽文,这些是顺应人性的,因为它们有及时反馈的机制。&/p&&p&&br&&/p&&p&你可以在短期内获得快感,哪怕这种快感是虚拟的、易逝的。&/p&&p&&br&&/p&&p&&b&对比之下,学习、健身、提升工作技能,这些都需要漫长的反馈周期。&/b&&/p&&p&&br&&/p&&p&你需要投入很多时间、精力才能看到回报,远不如刷小视频、打游戏来得有意思。&/p&&p&&br&&/p&&p&太多人为了逃避思考而愿意做任何事。&/p&&p&&br&&/p&&p&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说:“&b&毁掉我们的不是我们所憎恨的东西,而恰恰是我们所热爱的东西。&/b&”&/p&&p&&br&&/p&&p&当你不再制定计划,而是一次又一次放纵自己沉溺于即时快感和虚拟的成就感中,你离废掉就不远了。&/p&&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5a683fdc91f8b008d1e287ecea8fb0c0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1080& data-rawheight=&7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8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5a683fdc91f8b008d1e287ecea8fb0c0_r.jpg&&&/figure&&p&&br&&/p&&p&&b&03&/b&&/p&&p&&br&&/p&&p&前几天,网上流传着一段高铁吃泡面被骂的视频。&/p&&p&&br&&/p&&p&视频中,一女子情绪激动、面目狰狞地破口大骂吃泡面的男乘客:&/p&&p&&br&&/p&&p&“不让你吃泡面,你还没完没了了是吧?”&/p&&p&&br&&/p&&p&“我让他不要吃泡面,他还吃,剩下汤居然不倒,故意在这熏着别人。见过不要脸的,没见过那么不要脸的!”&/p&&p&&br&&/p&&p&“谁跟你好好说?你妈都不跟你好好说!你妈跟你好好说你听吗?傻逼!”&/p&&p&&br&&/p&&p&“你吃屎才喷你,你吃的是屎吗?”&/p&&p&&br&&/p&&p&“就你这种败类,以后别上高铁了!”&/p&&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cbeeefd9df1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320& data-rawheight=&300& data-thumbnail=&https://pic2.zhimg.com/v2-cbeeefd9df1_b.jpg&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20&&&/figure&&p&&br&&/p&&p&男乘客在整个过程中并没有一句过激的言语,而那名女子却在不停地狂骂,连一旁的孩子都被吓哭了。&/p&&p&&br&&/p&&p&其实,如果她能心平气和地跟男乘客提出自己的意见,我想那位男乘客也会去理解并寻找解决办法。&/p&&p&&br&&/p&&p&但情绪失控却让她表现得像一个泼妇,不但引起了车厢内其他人的不适,还给自己的孩子做了负面的榜样。&/p&&p&&br&&/p&&p&罗伯·怀特曾经说过:“&b&任何时候,一个人都不应该做自己情绪的奴隶,不应该使一切行动都受制于自己的情绪,而应该反过来控制情绪。&/b&&/p&&p&&br&&/p&&p&无论境况多么糟糕,你应该去努力支配你的环境,把自己从黑暗中拯救出来。”&/p&&p&&br&&/p&&p&&b&一个人开始废掉的迹象之三,是沦为情绪的奴隶。&/b&&/p&&p&&br&&/p&&p&无法控制自己情绪的人,会给自己和他人带来不可预料的灾难。&/p&&p&&br&&/p&&p&有人因为和店家发生了一点口角,就冲进厨房拿起菜刀砍人;&/p&&p&&br&&/p&&p&有人因为丈夫的一句责难,就将自己的亲生骨肉从5楼扔下,自己也纵身一跃;&/p&&p&&br&&/p&&p&还有人因为生活不如意,就上街殴打无辜的人,发泄情绪。&/p&&p&&br&&/p&&p&著名的费斯汀格法则告诉我们:&b&生活中的10%由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组成,而另外的90%则由你对所发生的事情如何反应决定。&/b&&/p&&p&&br&&/p&&p&一念天堂,一念地狱。&/p&&p&&br&&/p&&p&当你深陷情绪的深渊,让理智随时被情绪牵着走,那么你离后悔就不远了。&/p&&p&&br&&/p&&p&真正成熟的人,一定是有能力控制自己情绪的人。&/p&&p&&br&&/p&&p&&b&04&/b& &/p&&p&&br&&/p&&p&在国外有一个医学研究,工作人员询问了一百个在医院奄奄一息的老人:“你这辈子最大的遗憾是什么?”&br&&/p&&p&几乎所有的回答都不是后悔这辈子自己做了什么,而是没做过什么。&/p&&p&&br&&/p&&p&没有在最好的年华里修炼自己、没有冒过的险、没有追求的梦想......&/p&&p&&br&&/p&&p&&b&你是否也习惯了每天三点一线的生活,靠着短期的快感和虚拟的满足感度日,常常被自己的负面情绪所左右?&/b&&/p&&p&&br&&/p&&p&最可怕的是,我们即使对现状如此不满,却也没有勇气去改变。&/p&&p&&br&&/p&&p&就像《少有人走的路》中所说:勇气是,尽管你感觉害怕,但仍能迎难而上;尽管你感觉痛苦,但仍能直接面对。&/p&&p&&br&&/p&&p&向前一步,也许一切都会不同。&/p&&p&&br&&/p&&p&共勉。&/p&&p&&br&&/p&&p&作者:小椰子,精读主创,人生必须活得swag一点。&/p&&p&本文原创首发于精读微信公众号(ID:jingdu999)。更多书单、导读、微课,更多终身学习者,更快成长,请关注精读公号。&/p&
01 作家李尚龙说:“在大城市里,搞废一个人的方式特别简单。给你一个安静狭小的空间,给你一根网线,最好再加一个外卖电话。好了,你开始废了。” 之前的我并不相信人会这么轻易地堕落,直到身边出现了一个真实的例子。 前段时间的同学聚会上,见到了许久…
就好象大部分人每年的开车记录都很顺利, 但是很少有人一辈子没出过车祸一样,&br&人生的路大部分时候都该顺利, 但每个人一辈子总会有几个坎.&br&&br&给你讲几个故事吧.&br&某A, 本科成绩top10%, 申请学校的时候等了很久都只有一个烂校 offer. deadline要到了, 他思来想去准备从了那个烂校, 我们劝他再等等, 因为他还有几个waiting list. 结果他等到了MIT.&br&&br&某B, 本科成绩top30%, 全班唯一申请了却没有拿到美国offer的人, 后无奈去了香港. &br&&br&某C, 本科成绩top100%(也就是倒数第一), 挂科无数, 修饰过的GPA2.7, GT惨不忍睹. 居然成功去了BU.&br&&br&所以你就是B, 全班运气最不好的人.&br&****************************************************************&br&几年以后&br&A的华人老板残苛无度, A忙的死去活来, 吃了几千包方便面. &br&B回学校请大家吃饭, 席间说道: 在香港的这几年, 是我人生最快乐的时光&br&C继续打游戏泡妞, N次Qualify不过, 被退学.&br&&br&现在你觉得B的运气没那么差了吗?&br&***************************************************************&br&10年以后&br&A 活了下来, 在某名校发考题(faculty)&br&B 貌似在香港某大银行上班(对不起我多年没跟他联系了)&br&C 无奈申请会计硕士, 考完CPA CFA, 先进四大, 后跳槽基金公司, 估计目前收入是最高的&br&&br&咦, 现在看起来大家的运气都差不多了&br&***************************************************************&br&20年以后&br&对不起我还没活那么长.&br&但是, 如果你知道人生的路有多长, 有多少劳动没有果实, 而又有多少机会可以改变命运, 或许你就没这么痛苦了吧.
就好象大部分人每年的开车记录都很顺利, 但是很少有人一辈子没出过车祸一样, 人生的路大部分时候都该顺利, 但每个人一辈子总会有几个坎. 给你讲几个故事吧. 某A, 本科成绩top10%, 申请学校的时候等了很久都只有一个烂校 offer. deadline要到了, 他思来想去…
&b&不要碰赌球!不要碰赌球!不要碰赌球!&/b&&br&&br&&br&重要的事情说三遍!&br&&br&为什么年轻人不能碰赌球?答主来现身说法,上一张我自己在国内某知名竞彩网站上的账户截图:&br&&figure&&img data-rawwidth=&869& data-rawheight=&1248& src=&https://pic2.zhimg.com/50/82ed05c64e87742fcde21e0e84462db5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69&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82ed05c64e87742fcde21e0e84462db5_r.jpg&&&/figure&&br&&br&中奖金额略吓人吧?投注金额没有总的统计我就不放了,反正只会更吓人。我还是这家网站最高级别的VIP,高到什么程度呢?大家都知道国家体彩总局把网络投注给禁了,微信、淘宝通通不能买,这家网站也不例外,如果你去注册一个新号然后试图投注一个场比赛,就会通知你无法购买,但是用我的账户就可以,而且想买几场买几场,毫无限制。&br&&br&&b&当然,这种特权的背后是由血淋淋的经历堆砌而成的,希望大家看了我的这篇回答后能够有所警觉,不要入坑!&/b&&br&&b&&br&不想看个人经历的可以直接翻到最后总结。&/b&&br&&br&--------------------------&br&&br&&br&&br&&br&答主我是2014年下半年入的坑。&br&&br&这之前那会,我毕业几年有余,工作顺利。收入不多但也有所盈余,加上大学时期在外实习挣的钱,银行帐户里存下了几万块。&br&&br&可我不满足啊,工资单上的数字实在不怎么好看,一直没辞是因为这份工作既有前景又能见世面,对于专业素质提升很大。&br&&br&不过这些虚的又不能变现,几万块在魔都屁都不是,出国玩一趟兴许就花光了,于是我就挖空心思想赚钱啊!&br&&br&可是什么赚钱快呢?那会股市半死不活,期货我又不懂,其它的各种摸不着门路,我正每天为这事郁闷的时候,恰好比特币火了一把。&br&&br&那会大概是2013年10月份吧,我看这事靠谱,就把存款都丢进了国内O字头的某交易所里,全做莱特币,10多块进的场,第二天夜里腰斩前成功清仓,净赚了十几倍利润,那会简直兴奋的整夜整夜睡不着啊,各种自信心爆棚,觉得自己在这方面天赋异禀,可以靠这个谋生了,后来干脆连工作都辞了,专门在家做这个。&br&&br&放一张那段时间的支付宝进账,银行卡的更多,我就不po了:&br&&figure&&img data-rawwidth=&2184& data-rawheight=&1082& src=&https://pic2.zhimg.com/50/a4b9673faa3b767317cfad23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184&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a4b9673faa3b767317cfad23_r.jpg&&&/figure&然而之后比特币真的是一蹶不振,加上政策不支持,热点一过所有投机客都跑了。价格一路下跌,跌的比股市还快,这玩意也没法做了。看着已经到了2014年中旬,工作辞了,暂时不知道做什么好,不过卡里还有不少钱,也没着急,一直观望。&br&&br&很快那年的世界杯开始了,除了精彩的比赛之外,不知道大家还有没有印象,还在微博和微信上带起了一波买足彩的热潮,朋友圈里都是各种晒单昨天买了哪队,今天中了多少balabalabala,我还记得德国虐杀巴西的时候,第二天微博上全是什么昨天买了巴西的人,今天纷纷走上了天台之类。&br&&br&我也没能免俗,就随大流加入购彩大军。一开始只是小打小闹前后买了十几块,最后叠加下来中了80多吧好像,看下来利润率高的吓人啊简直,我一寻思这有点意思啊,接下来可以做这个试试。&br&&br&世界杯结束一段时间后,我开始入场主买五大联赛,刚起步什么都不懂,单关、过关、胜平负、让球、半全场…这些全都没有概念,自己也不懂球赛,只知道看新浪彩票上一些推荐的比赛,如果推荐的比赛里有一支以前听说过,比如阿森纳、皇马、巴萨这样的强队,赔率又还不错,我跟着瞎买,结果吃了不小的亏。&br&&br&我开始着急了,再赔下去钱的数目倒是还好,但是自己好不容易找到的生财之路不就泡汤了吗!当时我相信万事总有其规律,赌球也能算一种风险投资,而且又有强队弱队之分,不可能完全没有规律可循的。于是自己开始各种查联赛资料,看外网新闻,看足彩网站上的文章啊之类的,最后总结出一套风险评估模型,把比赛双方的赛程排名差、净胜球差、近10场胜平负比、历史交锋主场胜率、总胜率,都套进我的那个模型里,再结合各种周边情报。比如哪个队的主力受伤了,哪个队裁判和队员不合之类的,然后评估出ABC三个风险等级,每个等级的比赛数量不超过5,且总赔率都是3倍以上,然后把资金平均分配到3个等级里,这样即便我只命中一个等级的方案,我也能赚点零头,如果命中两个那我就等于赚大发了。&br&&br&开始实行这个计划后,我有段时间赚了不少钱,连续一个月的投注吧,都至少能中一个组合,超过75%的投注日里,都能中两个组合,之前亏的钱一下都回来了,扭亏为盈的那天真是春风得意,还特意写了篇日记庆祝一下,现在想想那个时候果断放弃就好了。但我又犯了老毛病开始自我膨胀了,感觉找到了别人不知道的生财之路,靠自己的聪明才智摸到了这个博彩世界里的一条不变的铁律,能够从此发家致富走上人生巅峰。如果剧本一直这样下去,那应该是个美满的结局,我已经迎娶白富美了……&br&&br&好死不死,在我赚钱赚的最开心的时候五大联赛结束了!这无疑是个沉重的打击,因为自己设计的模型只是建立在五大联赛的基础之上的,就算我再傻也知道,套用到别的联赛上肯定会有水土不服的状况,之后发生的事情就是一步步验证了我的猜测。&br&&br&大家知道,国内官方渠道的每周发布的足彩投注方案,在五大联赛结束后一般就会推出亚洲和美洲的联赛,于是我就把模型套用到了日本的J1、J2,南美的巴圣锦、阿甲这类联赛上。期望能够起到它之前一样的作用,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这个模型就跟中了失心疯一样,开始连连失误,我自己默默数过,连续黑了有21单吧,那个月整个投注记录里都是慢慢的未中奖,绿色的三个字就跟针一样,刺的我眼睛生疼。&br&&br&而且买足彩不像买股票,股票亏了还能平仓,多少剩点,&b&足彩不中就是全输,你就是砸进去一百万,也不会吐一个子给你的,于是几次三番下来,不仅之前赚的钱赔光了,自己还有搭进去一部分。&/b&急的我直跳脚,之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比如推翻了之前的模型,比如重新设计投注方案,比如降低购买场次,降低总赔率,渡过了一段死活不中的日子后,终于结束了连续黑单的噩梦,才算勉强找回了点信心。&br&&br&&br&之后,就是重复着一会中奖一会不中一会又中奖一会又不中的状态。中间不乏多次短时间的重新盈利,但往往在一夜的输赢之后就又都失去了。&br&&br&&u&那段时间整个人跟着了魔一样,喜怒无常。可能正和别人正聊天呢,聊着聊着挺开心的,突然就想到了昨晚没中的某一单,心情一下就又跌到了谷底,起伏大的可怕。用朋友的话形容就是“脸色黑的跟鬼一样”,而且无来头的,说不高兴就不高兴,问是什么事情又不说,因为这个,很多朋友都对我敬而远之了。&/u&&br&&br&&br&同时,投注的雪球也越滚越大,金额也从几百上到几千又上到几万(这种疯狂的行为不是没有原因的,下面会详述)。最夸张的时候一天投出去五万,净入十几万,那种一朝一夕就能获取别人一年收入的感觉真是难以形容,似乎无限美好的,曾经只敢憧憬的美好未来,一下子都摆在我的眼前了。不义之财或者说不劳而获来的多了,很多对于人品对于善恶有报的迷信都跑了出来了,以前我对这种看法嗤之以鼻,自己经历了后才知道是真的,不仅如此连性格也变得阴郁了,对其他可有可无的东西都没有了兴趣。中了一单后自己会做的第一件事情,往往就是跑去各个微信群里发红包,几十上百不等,理由就是坚信人品守恒那一套,如果中奖了不和他人分享,下次说不定就不会被上天眷顾了,现在想想这种思想真是傻逼透了。&br&&br&作息也是乱的一塌糊涂,半夜里盯着几个时区外的欧洲联赛的直播,从控球率到射门次数,从角球到犯规次数,一个都不放过的看。心里紧张的要死,但还是忍不住不断刷新不断的看,要么怕自己差不多猜中的比赛一个瞬间不看就逆转了,要么就是自己没猜中的比赛,一边刷新一边祈祷赶紧进一个!赶紧进一个啊!!MB怎么还不进啊!!!这尼玛也太假了吧!!!半夜里能气到吐血,在家里疯狂捶墙,跟个神经病一样,不知道多久没睡过一个好觉。&br&&br&但这还不是全部的恶果,最终还是把自己这些年赚的钱全都搭了进去。搭了进去后还不甘心想翻盘,又找别人借钱,买了中了一次又重燃希望就买更多,结果就输的惨。最终自己还欠了别人不少钱,但是家人、朋友没有一个知道我在做什么。只知道我在做投资,需要很多钱,风险很大,但是很多人出于对我的信任,还是借了不少钱给我。唯一知道真相的女朋友,每天看着我这个状态都心疼无比。即便未曾责骂过我,可是每次想到她被我拖下了水,几次三番都选择了欺瞒她,暗下决心必须得翻盘。我想让她过上更好的生活,我想赚回家人和朋友的信任。&br&可是往往事与愿违,后果当然是惨烈的,直到自己投完了最后的几千块,再也无钱可借才幡然醒悟。&br&&br&关掉网页,发誓从此不再碰,然而辜负了别人心里的愧疚,无论时间过去多久,都难以填平。&br&&br&&figure&&img data-rawwidth=&1619& data-rawheight=&745& src=&https://pic2.zhimg.com/50/bcc638b00dc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619&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bcc638b00dc_r.jpg&&&/figure&&br&&br&购彩网站的记录三个月之前的都会清空,用支付宝交易记录给大家看烧掉了多少钱,减去上面的中奖金额,可想而知我亏了多少。&br&&br&&br&想来自己之前也算天降横财,输了便输了,雄关漫道真如铁,如今迈步从头越便是。&br&似乎没有失去很多,&b&但是你们看不到的是还有很多因为赌球家破人亡,锒铛入狱的人。&/b&&br&&br&&br&也欢迎有过类似经历的朋友,可以在评论里说一说赌球带来的危害。&br&&br&------------------------------&br&&br&庆幸自己还能坐在这里码答案的同时,也总结下自己的经历,和大家分析下&b&为什么赌球这事除了家破人亡外绝不能碰的理由:&/b&&br&&br&&b&1.不要相信在自己赌球这件事情上能有专业性。&/b&&br&&br&&br&关于这一点我想说的是,大家看我上面刚开始用心做的时候,模型、方案、数据分析、风险评估搞了一大堆,之后就开始连续中奖了,看起来很牛逼很厉害吧?&br&&br&其实狗屁都不是,在足彩上能连续中奖,兴许沾了点数据分析的光,但讲白了就是运气好,当然这种运气好不见得是好事,它会让你建立起盲目的自信&b&,而且对于其他人来说也许几率很小,但对于下个受害者就是百分之百。&/b&&br&&br&&br&盲目的自信在一个靠运气的行业最是要不得,今天老天爷心情好赏你几口饭吃,过几天心情不好不给饭吃了,你跑去问老天爷怎么不按你的规矩来?那你不是作大死吗!&br&&br&&br&&b&2.赌徒心理要不得&/b&&br&&br&&br&这其实是句废话但是我还是要单独拎出来说一说。&br&&br&简单来讲就是为什么是足彩?世间彩票千千万,为什么偏偏是足彩这么害人?&br&&br&答案很简单,因为足彩会催生人的赌徒心理。&br&&br&如果是买大乐透这样的彩票,概率好像是只有几百万分之一吧我记不太清了,你总不可能想要去预测它的结果或者砸个几百万把每种组合的可能性都买一遍,至多也就是每期跟号凑个热闹,亏也就是几块钱的事,不会那么放在心上。&br&&br&足彩则完全不一样,它比赛前的很多胜负因素是放在台面上的,比如强弱之分、主场优势、过去战绩之类,&u&这些会诱使你绞尽脑汁去预测它的结果,并试图说服自己,预测结果是可信的&/u&,但真相呢?就像我上面说的,一切都看运气,真正有绝对把握之战,比如巴萨主场踢个拉科什么的,盘口上来就开让3-4球,你敢买吗?&u&你再算能算得过盘口程序吗?&/u&&br&&br&&br&这就是第一重的赌徒心理。&br&&br&好,接下来假设你已经中了第一招,开始相信自己能预测比赛了,买个3倍过关吧,投了100,中了就300,净赚200。&br&&u&但假如没中呢?你肯定会买第二次!因为你觉得上次只是一场没猜到的小失误,这次肯定能中,中了还能再赚100呢!200%的利润听起来很诱人啊!&/u&&br&&u&但假如你又没中呢?!你依旧会买!为什么?!因为你会觉得上次又是一场没中的小失误,这次买了如果中了,就算不赚钱也能保本嘛,至少得把本赚回来吧!&/u&&br&&u&但如果这次还是没中呢?!你还是会买,而且不止买100,你会买更多,会买500甚至1000,为什么?!因为你会觉得上次亏了100是个小数字,这次买了500假如中了,不仅把之前的本收回来还能赚钱多好!&/u&&br&&br&这样周而复始越积越多,就会买甚至买100000!这就是第二重赌徒心理!&br&&br&&br&&br&&b&3.脱离实际自视甚高荒废青春无可救药&/b&&br&&br&可能有人看到小标题会问,赌球有什么了不起的有什么好自视甚高的?&br&恰恰相反!赌徒反而是我们生活中最自视甚高的那一拨人!&br&&br&其实说白了就是钱在作怪!就像我前文说的那样,最夸张的时候,一夜之间就是十几万的得失,普通人一年工资的就这么流转于股掌之间,那种巨大的喜悦和巨大的失落是很难用语言去形容的,自觉人中之龙。开心起来和朋友夜夜笙歌,失落起来能一个多月不见人,到最后对数字都麻木了,对生活中其它的事物也都麻木了。&br&&br&我玩赌球的这段时间,也不是没有月薪过万的工作找上门,凭借自己过去的资历,去做绝对没问题,但是我都没去,为什么?因为我想了想自己辛辛苦苦一个月,现在一夜之间就得到数倍或者失去数倍了,那么拼干嘛!&br&&br&输的时候,想起自己曾经因为小聪明赚的钱,心里除了不服就是不服,也不知道是哪一天就又重新栽进去。&br&所以一开始,就坚决不要碰!赌博就像吸毒一样,痛改前非的代价是巨大的。&br&&br&才能会随时间衰退,青春会随时间远去,如果只想凭虚空一掷大发横财,那么你会失去的就不仅仅是这些了!你所有对身边的人对生活的热爱都会随着这一胜一负间的抉择,慢慢消逝。&br&&br&----------------------------&br&&br&最后,感谢大家看我的这篇不好笑又不太算干货的帖子看到这里,考虑了很久要不要匿名,决定还是不匿了,每个人都会犯错,但我觉得重要的是我们得有面对自己错误的勇气,希望自己的这篇回答能给那些打算尝试和正在尝试赌球的年轻人们一点警醒,戒赌保平安!
不要碰赌球!不要碰赌球!不要碰赌球!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为什么年轻人不能碰赌球?答主来现身说法,上一张我自己在国内某知名竞彩网站上的账户截图: 中奖金额略吓人吧?投注金额没有总的统计我就不放了,反正只会更吓人。我还是这家网站最高级别的VIP,…
刚上大学那会,学院里或者同乡会都会邀请很多学长学姐来跟我们这些新生进行交流。当时自己很崇拜这些学长学姐,觉得他们好像什么都懂,又特别厉害,不是拿了国奖就是申请了科研专利,不是成功保研就是准备出国留学,最差的手上都拿了几个名企的offer。而且他们还特别热心,在学习、生活和参加比赛活动各方面都给了自己很多建议。当时觉得,原来大学生活是这么精彩,传说中的大学生都是如此有才,觉得自己几年后也肯定会和他们一样变成那种很厉害的人。&br&&br&后来才发现,能来跟新生进行交流的人多半都是经过挑选的很优秀的那部分人,他们代表了学校学生的最高水平,却并不是所有大学生的平均水平。&br&&br&当年听过学长学姐们的经验的人,有的成了学霸,有的当了学渣;有的在学生会混得风生水起,有的连同班同学都记不起他的名字;有的成了新一届的学长学姐上台和新生们分享经验,有的每学期开学都会信誓旦旦“这学期绝不能再挂科。”&br&&br&在我看来,知乎就是这么一所大学,多数人刚开始接触它时都会觉得它很“高大上”,觉得自己学到了很多知识和道理,觉得自己刷知乎比去看小说、打游戏更有意义,自己是在“学习”。但事实上,我们不过都是一群“看故事的人”罢了。&br&&br&看到别人讨论年薪百万是什么体验,看到别人分享自己在外国名校的留学经验,看着别人描述热恋时的甜蜜感受。你我就像当年坐在台下的大学新生,惊讶于自己所在的环境里居然有这么多厉害的人,然后在心里也潜移默化地用他们的思考方式、他们的行为准则去衡量自己,去对待身边的人,最后在别人眼里,你也就成了那种明明没什么本事但特别爱装逼的人。&br&&br&在知乎上花了这么多时间,学了这么多经验和道理,若是它真的对自己有帮助,现实生活早该有所改善了。&br&&br&光会看故事却实际没有行动,就像在课堂上听老师讲题全能听懂,但课后自己不亲自动手去练,在考试时自己还是会不及格。知乎能否变得“有用”的关键,在于你能不能从一个“看故事的人”,变成一个“写故事的人”。&br&&br&也许你没有那么多成功的经验写出来炫耀,没什么人会关注一个小透明的日常,但你还是应该努力写出自己的答案。&br&&br&有些复杂混乱的思绪,只有被自己整理成文字时,自己才会知道自己的真实想法;&br&&br&有些决心改变自己的誓言,只有敢于记录下来让别人看到,让别人嘲笑,自己才有坚持下去的动力;&br&&br&正如在大学过得很好的人,肯定是充分利用了学校的人脉、师资和科研资源的人。只有当自己不再满足于只使用知乎的点赞功能,而是努力去让别人为自己点赞的时候,知乎才算真的让你变得好了一些。&br&&br&就算是努力写了很多答案,也得到了不少赞,现实生活却没有什么实际改善,但最起码——&br&&br&&br&&br&&br&&br&&br&你学会装逼了啊~
刚上大学那会,学院里或者同乡会都会邀请很多学长学姐来跟我们这些新生进行交流。当时自己很崇拜这些学长学姐,觉得他们好像什么都懂,又特别厉害,不是拿了国奖就是申请了科研专利,不是成功保研就是准备出国留学,最差的手上都拿了几个名企的offer。而且…
&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ac2bf1bac1ed89a1dadb1ab72d4e74b6_b.jpg& data-rawwidth=&550& data-rawheight=&36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ac2bf1bac1ed89a1dadb1ab72d4e74b6_r.jpg&&&/figure&&p&徐凯文博士的&strong&《30%北大新生认为学习无意义,只因得了“空心病”?》&/strong&11月20日在朋友圈里刷屏了。&/p&&p&有惯于思考的朋友谈了大学时相同的境况&/p&&p&也有锐利的青年学者一针见血地指出了这种精神状况的本质(&strong&虚无主义!&/strong&)&/p&&p&还有同在北大的学霸给出了具体的治疗方法(&strong&读黑格尔!&/strong&)&/p&&p&今天推送北京大学哲学系杨立华教授的一篇文章《从现代的虚无中解脱》(比读黑格尔简单多了),全面了解这个时代普遍的精神状况:虚无主义。杨教授最后提供的药方或许能治疗大家的“空心病”。&/p&&br&&br&&h1&&strong&从现代的虚无中解脱&/strong&&/h1&&p&__________&/p&&p&杨立华&/p&&br&&br&&p&生活的&strong&单面性&/strong&、&strong&“机心”&/strong&、&strong&数字理性&/strong&构成了现代性的三大哲学特征,这三个特征加在一起就构成了虚无主义的世界。 &br&&/p&&p&我们几乎每天都生活在“现代”这个词之中,每天通过这个词来理解自己的生活,理解所处的时代与世界。但什么是“现代”?当我们用到“现代”这个词的时候,我们在说什么?潜台词到底是什么? &br&&/p&&p&问题的本质是我们如何理解现代性(modernity),现代性是用来描述“现代”这样的状态。在这里,我想着重突显现代性的问题,而不是给现代性唱赞歌。我们要突显和思考的是现代生活中虚无主义的特征,以及在这样的生活中,儒家精神能带给我们怎样的启发? &br&&/p&&br&&p&&strong&1. “现代”的优越感和傲慢 &/strong&&br&&/p&&p&通常情况下,当我们说到“现代”的时候,是在强调我们和传统间的关系。我们不断地强调“现代”,是为了强调我们跟传统之间的断裂,这里包含着一种现代人的优越感,甚至可以说包含着现代人的傲慢。 &br&&/p&&p&接下来要思考的问题是,这个断裂在哲学上到底是真相还是虚构?如果这个断裂是真相,它在什么意义上是真相?如果这个断裂是虚构,那又在什么层面上是虚构? &br&&/p&&p&在某些层面上,尤其工具层面上,这种“现代”和“传统”所强调、突显出来的断裂的确是一个真相。在中国古代哲学观念的“器”的层面上,从传统到现代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甚至是质的变化。 &br&&/p&&p&无论如何,人类今天掌握工具的强度确实是空前的。很多年前,一个学佛的老朋友说:“人类这样一种在道德上有致命缺陷的存在,怎么有资格掌握这么大的力量?”无论如何,在工具层面,在“器”的层面,从传统到现代的确发生了彻底的变化。 &br&&/p&&p&然而与“器”相对的概念是“道”。在“道”的本质层面,换言之,在生活本质的层面,传统到现代是不是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生活用的工具变了,但内容变了吗?生活最基本的内容难道不再是喜怒哀乐、衣食住行、饮食男女、生老病死了吗? &br&&/p&&p&站在中国古代哲学的立场上,无论是儒家还是道家,都不认可人的生活本质从传统到现代、或者从古到今发生了什么本质的变化。因为中国古代的思想家都认为,无论时代怎么变,生活的本质有它的连续性。 &br&&/p&&p&《老子》这本书说:“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意思是&strong&我们只要能把握住古代的“道”,就可以用它来应对、解决今天的种种问题。因为从传统到现代,生活的本质是延续的。人生最基本的困境、最基本的问题,古人怎么面对,今天我们还是怎么面对。&/strong&佛家开宗明义就讲“生老病死”四个字,技术发展到今天,我们解决其中任何一个字了吗? &br&&/p&&p&首先,&strong&“生”&/strong&的问题解决了吗?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说:“人是被抛入这个世界的。”“被抛入”意味着什么?不管出生的方式是什么,所有人都没有办法选择或者拒绝自己的出生,也没办法改变。 &br&&/p&&p&然后是&strong&“老”&/strong&的问题。当代中国诗人西川在很年轻的时候就写过一首诗《一个人老了》。这首诗点点滴滴地告诉我,衰老从什么样的细节里透露出来,从眼神、步态,从对他人的态度中透露出来。衰老是没有办法克制的。 &br&&/p&&p&那么&strong&“病”&/strong&的问题呢?疾病也没有办法解决。&br&&/p&&p&最后就是&strong&“死”&/strong&。最令人绝望的东西终于来了。死亡,没有人能躲得开,而且面对死亡,没有人能帮你。所有人所能面对的最孤独的处境就是死亡。 &br&&/p&&p&同时,死亡又不是等在远处的终点。海德格尔说:“人一出生就老得足够去死了。”死亡,是伴随在每个人身上的一种本质的可能性。在这个意义上,海德格尔把我们的生存总结为“向死在(Being-towards-death)”,我们每个人实际上都是向死亡存在着。每一天的生存都是在死的可能性之上的展示。 &br&&/p&&p&&strong&正因为死亡会让我们曾经拥有和现在拥有的一切都最终失去,所以我们珍惜;由于我们珍惜,所以我们爱;由于我们爱,生活才能有如此的丰富。所以“向死而生”是非常本质的处境,这个处境导致人的一个基本处境就是“在意(care)”。我们和一张桌子最大的区别就是我们生存着,同时我们“在意”自己是否生存以及如何生存,人的本质在此。 &/strong&&br&&/p&&p&在“生老病死”这四个字没有一个字得到解决的情况下,我们怎么能说我们自己就生活在人类空前的高度上?得到了人类全新的本质?因此,“现代”所标榜出来的和传统之间的断裂,在哲学、在生活本质上是一个&strong&虚构&/strong&。 &br&&/p&&br&&p&&strong&2. 现代性的本质是虚无 &/strong&&br&&/p&&p&虚构出来的现代和传统间的断裂,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它没有也不可能改变生活的本质,但却能改变人们的生活态度。这种生活态度的变化,也意味着在现代世界里,人们看待自我、理解自我、看待世界、理解世界的方式发生了变化。实际上,很多问题是人们对自我与世界关系的理解变化而导致本质的变化。所以,现代性实际上意味着一种新的、主流生活态度的出现。 &br&&/p&&p&作为一种主流生活态度的“现代性”,其哲学特征是什么?反思现代性是21世纪哲学里面最重要的主题。我们不能批判现代性,因为现代性是我们的命运,但是我们可以反思。 &br&&/p&&p&现代性的特征之一是&strong&生活的单面性&/strong&。德国哲学家马尔库塞(Herbert Marcuse)有一本著作名字是《单向度的人》,台湾译作《单面人》。与单面相对的是“人的全面发展”。决定我们生活单面性的,首先取决于我们的生产方式,也就是社会化大生产。每个人就沦为社会大机器上面的一个点、一个环节、一个片断、一个零件,就像卓别林在电影《摩登时代》里塑造的那个只会用扳手的工人。 马克思(Karl Max)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到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叫“异化”。“异化”的概念深刻地揭示了在今天的生活条件下,被奴役状态。每个人开始沦为自己生产出来的产品的奴隶。比如《蜗居》里的“房奴”,电视剧《手机》里的“机奴”。 &/p&&p&现代性的特征之二是&strong&“机心”&/strong&。“机心”这个词是中国哲学的概念,来自《庄子·天地》。“机心”就是机巧之心。今天人们对生活方便和舒适的追求到了无节制的地步,这就是“机心”。 &br&&/p&&p&我们所处的消费社会由三个环节构成:第一个环节是发明欲望;第二个环节是诱导欲望;第三个环节才是满足欲望。任何一个新的产品开创市场、占据市场,其实就是靠这三个环节,欲望最终调动的还是“机心”。 &br&&/p&&p&很多知识生产已经不承担揭示真理的义务,而是承担的一切都是消费的义务。这种知识生产的粗浅也败坏了知识分子的基本品质。很多知识分子的努力方向已经变了,所谓的揭示真相,其实仅仅是为了促进消费。 &br&&/p&&p&现代性的第三个特征是&strong&数字理性&/strong&。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Max Weber)在讲现代化的过程时,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现代化理论。他说:所谓的现代化其实就是理性化。理性化的本质就是“去魅”,“去魅”就是去除各种不可理解的、没有根据的、不可思议的东西。随着理性目光的升华和普及,迷信无所遁形。理性的目光驱逐迷信,就像阳光驱逐黑暗一样。 &br&&/p&&p&韦伯区分出了两种最重要的理性类型:一种是工具理性,另一种是价值理性。价值理性有时候也可以称之为目的性,工具理性是要把自己身边所有的东西,包括人,都贬降为工具。 &br&&/p&&p&现代性的三大哲学特征带来了三个直接的后果:一、意义的缺失,人生找不到意义;二,道德相对主义,人们判断是否道德、善恶的标准是相对的,没有确定不移的是非善恶标准;第三个是自我中心主义。这三个特征加在一起就构成了&strong&虚无主义的世界&/strong&。&strong&虚无主义特征基本上是现代性的本质&/strong&,这也是20世纪所有哲学家认真思考的问题。 &br&&/p&&br&&p&&strong&3. 幸福品格对峙虚无主义 &/strong&&br&&/p&&p&如何对峙个人生活中的虚无主义?作为个体智慧的儒家精神可以给我们巨大的帮助。 &br&&/p&&p&梁漱溟先生说,儒家精神在本质上是一种&strong&乐感文化&/strong&,这是非常敏锐的洞见。作为一种乐感文化的儒家精神,与基督教的罪感文化、佛教的苦感文化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基督教的起点是原罪,佛教的起点是一切皆空,所以,&strong&儒家看待这个世界的目光总有春天般温暖,这种温暖的目光所看到的生活点滴,落实在个人生活中其实就是幸福。 &/strong&&br&&/p&&p&儒家追求什么样的幸福?后世的儒者总结为孔颜乐处。孔子评论颜回说:“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在如此简单朴素的生活里,连接着至高的幸福和享受,这就是孔子讲的幸福。在这种让人感到焦虑的简单生活里,颜回始终不改自己内心的安宁和富足。 &br&&/p&&p&孔颜乐处追求的幸福是最朴素的,最贴近于每一个人生活的幸福。我们被幸福闪电击中的时候,往往是这样最朴素生活的瞬间。日本电影《秋日和》中有一个片段,一对恋人在夕阳之中回家的路上,两个人碰到了一个易拉罐,就一路把易拉罐踢回家,整个过程,脸上洋溢着温暖和幸福。这就是我们一生追求的东西,就在这么简单的瞬间中实现了。&br&&/p&&p&在儒家看来,要想实现这种朴素的幸福,关键在于你内在心灵的状态。幸福的根本在于你“仁”还是“不仁”,我把“仁”解释为幸福品格。一个人能否幸福,根本上取决于你是否拥有幸福品格。 &br&&/p&&p&什么样的人算是拥有幸福品格的人?在日常生活中自然而然就能拥有幸福品格的人是罕见的,绝大多数人要想培养出自己的幸福品格都需要深刻的反思、认真的磨炼和修养。 &br&&/p&&p&幸福品格的基础在于自由而醒觉的心灵。一个拥有自由而醒觉心灵的人,时时刻刻都能知道自己是谁,都能知道自己人生意义何在,人生的价值何在,都能感受到生活中独有的幸福和愉悦。其实每个人的幸福生活中都有那种不可替代的东西,关键是你有没有这样的心灵。同时,一个拥有自由而醒觉心灵的人,也时时刻刻能够清晰地感受到他人的存在,能够知道他人的疾苦,从而能够知道如何去呵护和照料他人,所以这样的人同时又是有德者。在这个意义上,儒家在个体生活智慧层面,都根源于自由而醒觉的心灵。 &br&&/p&&br&&p&&strong&4. 人生意义在承担中寻得&/strong&&br&&/p&&p&米兰·昆德拉有一部小说叫《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生活变成轻飘飘的,没有值得奋斗的东西。随着生活失重,生活也就失去了意义。这是负重感的缺失导致。如果你找不到人生的责任感,那一定是因为你忘掉了自己本该承担的责任,而不是你已经把该承担的责任都承担完了。 &br&&/p&&p&铁匠,面对通红的炉火,拿着锤子不停地锻造,沉浸在劳动的快乐当中,沉浸在忘我的快乐当中,你问他人生的意义是什么,他看你一眼说你有病吧,他在那个过程当中已经最充分地实现了生存的真理。嵇康除了喝酒以外最爱的就是打铁,所以嵇康和向秀常常在大柳树下,两个人你一锤我一锤沉浸在忘我的快乐当中。&strong&越是具体的劳动越能拯救当下的虚无。&/strong&&br&&/p&&p&&strong&人生的意义不是坐在那里凭空想出来的,意义是在&/strong&&strong&承担&/strong&&strong&的过程中寻找到的。一种&/strong&&strong&负&/strong&&strong&重的人生&/strong&&strong&才能找到自己的意义,一种努力承担的人生才能找到自己的意义,意义不是想出来的,而是活出来的。&/strong&&strong&人生因责任而充实,因充实而饱满,因饱满而光辉。&/strong&&br&&/p&&br&&br&&br&&strong&我们是学术男&/strong&ID:ldriji
&p&学术男,顾名思义,即准备把自己奉献给学院和学术的男生。?不分人文社科理工农医,也不论欧美名校或中国土博,学术这一特殊身份把我们联系在一起。????当然,本号也不在意本硕博,是否学院派,只要对学术感兴趣,一概欢迎。&/p&&p&欢迎男女同学们积极订阅~&/p&&p&相关事务请联系:微信 wsf_ww,添加时说明来意。&/p&
徐凯文博士的《30%北大新生认为学习无意义,只因得了“空心病”?》11月20日在朋友圈里刷屏了。有惯于思考的朋友谈了大学时相同的境况也有锐利的青年学者一针见血地指出了这种精神状况的本质(虚无主义!)还有同在北大的学霸给出了具体的治疗方法(读黑格…
-&br&我觉得吧,知乎上的诸位还是要保持平常心。&br&&br&注意,这并不是要你保持谦逊。什么叫保持谦逊?自己实际上明明很牛逼,但表现的“自认为很平凡”,这叫谦逊。而这类网络社区里的大小V们,大部分原本现实中就是平凡人,也买葱,也等车,低调是应该的,谦逊还轮不上。&br&&br&我写知乎一年半,按照很多人的定义,到今天有30多万“粉丝”。但其实这些人并不是我的粉。事实上,知乎也从没定义过这些人叫“粉丝”,你再仔细看看知乎写的是什么?&br&&br&「关注者」。&br&&br&我认为这个叫法很准确。关注者和粉丝,差了好几个数量级,根本不是一码事。&br&&br&如果我来命名的话,我都不一定用“关注者”(Follower)这个词,我可能会用“订阅者”(Subscriber)。关注者这个词,给人感觉好像真的有谁在黑暗之中“关注”着你,这显然夸大了自己的重要性。而订阅者可以订一堆报纸杂志但根本不翻,这更接近实际情况。&br&&br&去年我大概关注者快4万的时候,去看了一场梁静茹演唱会,当时红馆坐满四分之三,一万人左右的样子,气氛热烈。唱到一半梁静茹要大家拿出手机来跟着歌声挥舞,灯光暗下去,满场手机屏幕如光海般亮起,让我第一次对“一万人”是个什么概念有了直观的感受。这时候我迅速盘算了一下,我有四万关注者,那就是四个红馆啊,卧槽,我原来这么厉害。&br&&br&现在回想起当时的想法觉得真幼稚。这些关注者里,关注点是我这个人本身,而不我的某个观点的人,100个里面能有一个可能就算多了。而这里面,长期一以贯之支持我的人,十不足一。 这样算的话,真正能被称之为狭义的“粉丝”的人,一万个“关注者”里面能有十几个就很不错了。&br&&br&把点了“关注”的人都理解为“粉”的,思维还停留在新浪微博时代。大部分关注者之所以关注你,并不一定是崇拜你这个屏幕背后的人,甚至也不是因为赞同你的观点。他们关注你,只是期待能从你这个ID定期收取到“对他有用”的信息而已。与其叫关注者,不如叫索取者。&br&&br&如果你哪天输出的东西不遂他心意了,随时可以变脸攻击你。而这时候我注意到很多所谓的V们就会莫名惊诧——怎么这样谩骂我的人还都是我的粉呢?拜托,人家说过是你的粉了吗?&br&&br&用这种数字来幻想自己的影响力是非常幼稚的一件事。我见过一个很愚蠢的问题,说,要是知乎上A大和B大的粉丝打起来谁会赢?评论有人说,他们的粉丝80%是重合的,你让他们左手搏右手么?这真是一语中的。这就好像我们身边很多女人会沾沾自喜有多少男人来撩拨自己,有一种牌子随我翻的错觉,却不知这些“追求者”每个人都排了好几个号。&br&&br&很多人之所以会沉浸在坐拥一支大军的虚幻想象中不能自拔,动辄对外宣称自己有多少多少粉,是因为这种虚荣对于现实中长期平凡的人具有致命的吸引力,是自己不曾体验过的。&br&&br&一旦你过度依赖从这些虚荣中摄取多巴胺,你也必会承受这些虚荣被夺走时的等量痛苦。而一个真正的聪明人,是能够及时警醒这个陷阱,而不被其迷惑以致自我膨胀的。&br&&br&保持平常心,修炼平凡心。&br&&br&-
- 我觉得吧,知乎上的诸位还是要保持平常心。 注意,这并不是要你保持谦逊。什么叫保持谦逊?自己实际上明明很牛逼,但表现的“自认为很平凡”,这叫谦逊。而这类网络社区里的大小V们,大部分原本现实中就是平凡人,也买葱,也等车,低调是应该的,谦逊还轮…
想在这里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br&&br&2009年(注意,这可是美国股市刚刚暴跌2/3,经济一片惨淡,奥巴马总统如日中天,啥也没干都能拿诺奖的2009年3月),在Harvard一堂VC & PE的课上,教授请来了&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s%3A//en.wikipedia.org/wiki/Gururaj_Deshpande&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Gururaj Deshpande&/a&(点击看wiki介绍)博士(BYD的朋友可能比较熟悉他一手带大的A123 System)给我们讲他作为Social Venture Capitalist的经验。2小时下来,我明白了一个浅显的道理,&b&靠一群没有创业精神的职业政客去搞公共福利也是扯淡&/b&。&br&&br&Desh博士举的例子是早年间他耗费大量精力参与的印度学生的午餐计划。当时印度政府为了吸引更多的适龄儿童上学,决定为这些学生提供&b&免费午餐&/b&,但当时,印度政府对于每一个学生一顿午餐能够批出的预算仅仅只有&b&30美分&/b&。可怜的30美分,完全无法为这些儿童准备一份合适的午餐,即使是质量非常差的午餐,其成本也远远超过了预算。于是,印度政府想到了各印度壕们...其中,最先进入印度总理视线的,就是当时在美国已经财务自由的企业家Desh博士。印度总理邀请Desh在印度走访,参观这个深得民心的免费午餐计划,相谈甚欢之际,总理向这位企业家表示希望他能够捐个,别多了,几百万几千万美金,来贴补一下这个项目的财务亏空。Desh博士没有头脑发热,回到美国仔细思考之后,他给印度总理的答复是:&b&捐钱不行,项目我承包了,每顿饭每人30美分政府给我,多余的钱就不问你们要了,但是如果这个项目以后赚钱也别找我要,多谢!&/b&印度总理当时就觉得这哥们疯了,他没有告诉Desh的是,现在每顿饭印度政府要在预算外还要补贴一美元多才能勉强维持项目运转,这老头儿在还想着要从这个项目里赚钱...这不是天方夜谭吗?&br&&br&后来,Desh以及他的团队直接参与进来,彻底改造午餐的生产方式与供应链。不久就将一顿午餐的成本控制在了30美分以内,而且覆盖的学生人数也大幅扩展到数百万人。又经过一年的运营优化,在印度的某些地区,一顿午餐的成本可以降低到9美分,也就是意味着,这个过去“烧钱”的项目,已经可以产生盈利了。&br&&br&具体的方法先简要说一下:&br&&br&1. Desh回到MIT之后,与学生们讨论,很快找到了一个&b&快速且低成本&/b&做饭的技术方案。就是无论什么菜,一律用&b&蒸&/b&的方法来做。(真功夫不知道是不是也学了这一点...)而且从学生手里买了一项专利,可以在100多秒时间内蒸熟x千份午餐。(具体数字已经记不清了,抱歉)而且在这个框架之下去优化每天的食谱,满足同学们的营养,尤其是热量...再想想看蜜雪能把Pizza当做蔬菜给到美国学生吃...真是无力吐槽。&br&&br&2. 因地制宜大幅度优化供应链。在某些地区采用大规模集中厨房制作,在另外一些地区采用学校附近的小作坊生产。交通便利地区就重点降低制作成本,交通不便地区就重点降低配送成本...&br&&br&3. 优化劳动力使用方法。使用了大量家庭主妇(&b&回家吃饭&/b&的思路...?)的业余时间,利用早上6点到7点集中制作午餐,降低运营的可变成本。&br&&br&Desh也给了我不少Social Enterprise商业模式以及如何Scale up上的启发与指导,也直接导致我们后来在加纳的Pure Home Water项目商业模式的彻底改造以及受益者的爆发式增长。(&a href=&https://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from=profile_answer_card& class=&internal&&社会企业与NGO有什么区别? - 耘财科技狄升的回答 - 知乎&/a&)&br&&br&评论中有些朋友说这些事情必须要私营企业来做,也有些朋友说一定要政府监管,其实我觉得都不重要。重要的是,&b&运营这些项目的人,必须要真正care,真心希望通过努力能够解决问题,而不是创造出更多的问题来沽名钓誉。&/b&无论盈利的公司,还是非盈利的NGO,甚至是G。&br&&br&这个故事讲到这里好像和希拉里没有什么联系...且慢...&br&&br&这么一件好事经过媒体报道,很快传到了白宫,时任第一夫人的希拉里同志很快就联系了Desh,希望能够邀请他参与一个慈善项目。Desh愿意去看看,于是空军一号将他从波士顿接到了海地...这时候希拉里同志说出了实话...克林顿基金会正在给受灾的海地人民提供餐食...从美国制作,空运...一顿饭成本22美元...Desh大爷当时血都差点吐出来,觉得这帮职业政客的脑子都是怎么长得...张嘴就是一套冠冕堂皇的说辞,就可以要到多少亿美元的预算,然后就浪费到各种不创造价值的地方去,或者说喂肥了跟自己有关联的利益集团...&br&&br&扯淡都是一把好手,每一句话都看似没有漏洞,但是能干点正事不?&br&&br&最终也应验了,数倍于对手的竞选经费,外加无数免费大咖和MSM站台,也没办法帮你赢得大选。&br&&br&&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nastywomengetshitdone.co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http://www.nastywomengetshitdone.com/&/a&&br&&br&在整个大选过程中,无数人说Trump的这个政策不可能实现,那个政策是胡扯。我原来以为不相信创造奇迹的应该是中国,而不是美国。希拉里在辩论时,就指责Trump说,你知道要把那么多非法移民全部找出来有多困难吗?我就很困惑,当然我从小接受的教育就是,这世界上没有困难的事情,只是你弱而已。而且,也只有你把事情搞定之后,才有脸说“这很难”,不然就乖乖承认“我很蠢”。
想在这里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 2009年(注意,这可是美国股市刚刚暴跌2/3,经济一片惨淡,奥巴马总统如日中天,啥也没干都能拿诺奖的2009年3月),在Harvard一堂VC & PE的课上,教授请来了(点击看wiki介绍)博士(BYD的朋友可能比较熟悉…
&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1083c05ada9d481fd393d38c7dddd003_b.jpg& data-rawwidth=&1036& data-rawheight=&59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36&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1083c05ada9d481fd393d38c7dddd003_r.jpg&&&/figure&&blockquote&&strong&前记:&br&&/strong&英国脱欧之前,我和欧洲室友Helica进行了一次赌注,一碗鸡汤面。我作为一名欧洲局外人,毫无疑问Helica赢得了赌注。吃面时她又预测了川普的上台,因为金融危机之后美国阶层固化已经不输于欧洲,早已没有了中产阶级。我说,作为一名学政治出身的人,我们老师九年前就预测过先是奥巴马上台,后是希拉里。因为美国人民“爱看热闹”,政治不严肃,想知道有一位黑人总统是如何的体验,也想知道一位女总统又是如何的感觉。然后,我们又赌了一碗鸡汤面,当然事实证明我又输了。&br&&br&为了庆祝她的胜利,我们在家一起看了一部英国的BBC纪录片《56UP》(译:人生七年),一位英国导演从1964年开始跟踪采访来自英国精英阶层,中产和贫民阶层的14位7岁的小孩子。此后每隔七年,导演都会重新采访当年的这些孩子,倾听他们的梦想,畅谈他们的生活。导演或许并不想证明什么,只是把14位小孩的将近半生时光截取出来。但多数人的命运都是可以预测的——&u&工人阶层的孩子可以略微上升,富人的孩子还是富人,穷人的孩子还是穷人。&/u&这样的残酷的事实,不免让观者陷入深刻的身份焦虑中。尤其是各种安全感极端匮乏的中国。&br&&br&后来,我和我的外国室友们,来自爱沙尼亚的Helica和来自新加坡的姑娘Stephine进行了一场关于阶层流动的讨论:“受过名校教育就和所谓的“二代们”在同一阶层了吗” “导致世俗意义上的成功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教育的意义之自我成长究竟有什么用”及“婚姻是女人的第二次生命吗(即女性是否相对男性更容易实现阶层流动)”。在我想象中,即使我们的国籍不同以及扎根于血液中东西方文化的不同,但因着相似的家庭背景,教育程度,留学和工作环境,更何况在全球化势滚滚而来掺杂着西方文明对东方文明的裹挟下,我以为对这样很容易“价值观正确” 的问题本应趋向一致,但结果却大相径庭,实在耐人寻味。&br&&br&在我年少的记忆中,有一篇流传广泛揭露城乡巨大鸿沟带来的身份认同焦虑的《我奋斗了18年才坐在一起和你喝咖啡》和一篇前两年的出自一名地方银行HR之手,记录了来自农村,商人、知识分子和党政机关阶层出身的实习生的不同表现和最终归宿的《寒门再难出贵子》。读的时候,确实凄凄惨惨戚戚,但却不是因为现实这么残酷,而是透露着一种年轻人的心态,人生才刚刚开始,就有大势所归的认命。&br&&br&在我看来,&u&对于大多数人,中国阶层流动的大门还远远没有关上&/u&。知识依旧深刻的影响和改变着一个人的命运。&br&&br&我并不同意他们的论据和观点,因为两者皆无系统的从大时代背景下中国政经及历史角度探讨,也没有横向对比世界上其他的国家,以及产业结构调整互联网经济下新的契机,更某种程度上忽视了相当一部分教育程度非常高却在中国如火如荼的城镇化下成为无家可归的“异乡人”(没有故乡的人)。故促使我写下此篇文章。 &/blockquote&&br&&p&Helica是一位出生在爱沙尼亚(准确说苏联)偏远小镇上的姑娘,一头秀丽的波浪卷长发,身量性感五官出众,今年29岁。自小凭借奖学金在丹麦读书,外交专业,流利的使用4国语言,同时也酷爱运动,是一名排球高手。目前在中国欧盟工作,每日忙碌于欧洲诸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时,如何维护“知识产权”的系列项目。我和Helica相识于四年前一次朋友聚餐上,那时她还在美国交换,赢得学校资助来爱沙尼亚驻中国大使馆实习。当时她对欧洲经济复苏还抱有巨大的希望,谈话中,一味地朝气蓬勃。&br&&/p&&p& 四年后的现在我们成了室友,这四年间,Helica在完成交换生项目后去法国继续深造修了一个法律硕士。但是研究生毕业后只能一直做实习做实习,中间不敢有任何“空白”中断时期,甚至不敢有Gap Year….因为这样就没有工作经验的累积,找不到工作。&u&即使到中国,她工资更是低的不能再低了——房租的1.5倍(6000RMB)。&/u&&/p&&p& 因为,她在欧洲根本找不到工作。&/p&&p& “你知道吗?西班牙和希腊的青年失业率高达70%,意大利45%,法国、爱尔兰和比利时大约30%,英国17%,德国最好,北欧也挺好,但现在芬兰有恶化的趋势。”&/p&&p& “许多来自发展中国家想移民欧洲的人,对欧洲的印象:成为中产阶级,有房有车有花园有话语权的体面生活——那是25年前,而今早已不复返。”&/p&&p& 当时,我内心只有一个想法,相似的背景条件,哪怕只是稍有知识的年轻人生于这个时代的中国真是太幸运了。虽然经济再下滑还是增长的,巨大的体量依旧蕴藏着无数潜在的机会。而有机会就有希望。&/p&&p& 诚如,鲁迅先生说,&u&人生最大的痛苦是,梦醒了,却无路可走。&/u&&/p&&p& “你所认为的教育根本不可能改变你所处的阶层,在欧洲美国,名校教育什么也不意味。我祖母那个时代还是苏联时期,大家虽然一样穷,但至少医疗养老有保证。后来苏联解体了,我的母亲因为生我放弃了上大学机会,父亲为了养家早早变成工人。虽然这几年,父亲有了自己的工厂家境有所改善,但他们还是错过了欧洲发展的最好时机。现在到我了,我已经做了我能做到的最好,但能改变的很少。——&u&你要知道,越是发达的国家或者经济情况越不好的时候,奋斗就越是以家族为单位,而不是个人。” &/u&&/p&&br&&blockquote&以下是我和H的对话&p&我:“如果你觉得教育不重要,什么重要?”&br&&/p&&p& H: “人脉资源”&/p&&p& 我:“可是你从哪里可以获得人脉资源呢?读了最好的学校,成为更好的自己,于年轻之时结交了那些真正优秀的人,这些优秀的年轻人难道不会成长为掌握资源的人吗?或者,功利的讲,如果我没有记错2016哈佛大学的新生报告,每四个入学新生就有一个来自所谓4%的顶尖上流阶层,难道这不是所谓获得资源的渠道之一?”&/p&&p& H:“即使你们上同一所学校,如果你本身家庭不是来自上层社会,那么他们是他们,你就只是你。其次,美国许多最优秀最聪明的学生并不在哈佛耶鲁你们以为的名校,那只是个“名字”,“名字”可以付钱获得,但不聪明的学生进到好学校还是不聪明。话说回来,对于上流社会的小孩去哪里读书也不怎么重要,因为他们有人脉资源(connection),他们终将在社会上有一席之地。”&/p&&p& 我:“如果受了很好的教育,在思考能力、见解、自律和勤奋程度上,我相信我们会超越很多人,我并不认为我低于身边的官二代富二代,相反….我倒认为他们中有些…有些…糟糕而浅薄的人不跟我在同一阶层。”&/p&&p& Helika停顿了一下,有些震惊又有些悲悯,大约惊噩于我的理想主义,亦或是觉得我too simple too naive,还远未认识到现实的残酷,然后继续说道,“哦,这不一样,职业平等,人格平等,但你们确实不在同一阶级(class),他比你高。阶级的划分最根本就是资产(asset)。”&/p&&/blockquote&&br&&h2&&strong&千万不要搞混的阶级&阶层&/strong&&/h2&&p&开始讲述阶层流动性之前,必须要搞清楚两个概念,即阶级和阶层的差别。&/p&&p& 即使在西方,许多人也容易搞混。19世纪以来,阶级( class)就是国人尤为熟悉的马克思研究的社会结构,纯粹而富有斗争性,只有两个: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资产阶级就是拥有资产的,可以将资产成倍数累计并遗留给子女。无产阶级就是工作报酬刚刚够偿付生活所需,没有机会集聚财富。)各国依据国情不同,在引进时都有所演变。&/p&&p& 青年时期的毛泽东同志,在演变时,将中国各阶级分为:地主和买办、中产阶级(民族资本家)、小资产阶级、半无产阶级(以农民为主)、无产阶级(产业工人)、游民无产者(帮会、黑社会)。&/p&&p&“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br&&/p&&p& 出自《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篇决定了中国近一个世纪政经文化变迁的文章。他在文章最后总结说:&/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1fdf7c27d3cda793adfe777_b.jpg& data-rawwidth=&319& data-rawheight=&224&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19&&&/figure&&p&一字一句读着是不是触目惊心?从革命时期的延安整风运动,到建国之后的反右派及漫长的文革十年无不基于这样的分类,你都能在此找到思想根源。几代人所遭遇的一切一切起初只是因为一位有志青年的价值取向。&br&&/p&&p&——以上,&u&生动阐述了什么叫“价值观决定方法论”&/u&。 &br&&/p&&p& 阶层于阶级不同,阶层(stratification)并不只是指资本累计的归类(财富),也包括了地位,声望——这样的三位一体的分层模式,来自另外一位国人不那么熟悉的马克斯。马克斯·韦伯也是德国社会学家,他广为流传的的著作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句话概括:没有宗教信仰就没有资本主义发展,也就没有当今西方文明处于领先且普世的世界统治地位)&/p&&p& 简而言之,&u&近代以来阶级和阶层的划分主要依据的就是两位马克思/斯。&/u&之后你所知道的任何的阶级/阶层理论,几乎都是对二者的发展和完善。&/p&&p& 例如,精英阶层(elite)并不一定指你有钱没钱,更多寄托的是对某种古老且长久流传精神和品德的想往。而如果单说钱,那就有一个专门称呼,爆发户(nouveau riche),新贵(parvenu)又是另一个词。&/p&&p&&u&阶层划分的侧重,语言上总是首现端倪&/u&,无论东方西方,都会让你看的更远。&/p&&p& “人们常说,英国贵族比起其他国家的贵族,更加深思熟虑,更加灵活。但实际上,好多个世纪过去了,gentilhomme(原意为“贵族”,在英语的变体gentleman现意为“彬彬有礼”的男性)而roturier(平民)一词则完全消失。一个世纪又一个世纪过去了,这个词指代的人的社会等级越来越低。英语则带着它所有的内涵传到美国,美国人民用它来指所有阶级的任何人。&/p&&p&&u& 这个词义就是民主的历史。”&/u&&/p&&p& ——托克维尔1856年《旧制度与大革命》&/p&&br&&br&&h2&&strong&父母辈和我们分别属于哪个阶层?&/strong&&/h2&&br&&p&1949年中国革命成功,使得各个阶级结构重新大洗牌。百万计的上层人士强制性被打入了下层,数以亿计的底层人士得以翻身。然而,这种突变型整体性流动,并没有形成社会流动机制。(这大约是我们爷爷一代人的经历)1949年到1978年依旧是一种身份/成分社会,是一个流动性很小的社会。&/p&&p&&u&任何讲究出身,门第的社会,阶层流动性都很少&/u&。在中国,真正有效的阶层流动性是从改革开放开始的。&/p&&p&关于当今中国阶层的划分,比较权威的有,杨继绳先生(代表作《墓碑》)依据大量的社会调查数据按照权力,财富和声望进行社会资源的加权综合将中国分为五个阶层,如下 &/p&&p&&strong& 90年代末中国阶层模型&/strong&&/p&&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d8cc0ab2af38c_b.jpg& data-rawwidth=&453& data-rawheight=&73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53&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d8cc0ab2af38c_r.jpg&&&/figure&可惜的是,这张图是对90年代末期人阶层的划分。但这20年来,中国根本就是改头换尾,日新月异,更重要的是我、我们(85后90后)都成长于这城镇化轰轰隆隆开展的20年里。故我更倾向于认为这个阶层的划分是对我们父母阿姨叔叔那一辈人的划分。或许,&u&你可以看看这张图,看一下我们父母辈年轻时拼搏奋斗的大时代背景。&/u&&br&&/p&&p& 在90年代末期的中国,有近64%的人都属于刚刚解决温饱开始往消费转型,12%的人应该是有着当年所谓的“铁饭碗”或者体面的工作,也就是当年的中产阶级,即使当时还没有人这么称呼。&/p&&p&20年后的今天,网上流传广泛的是这么一张图,将目前现在的中国阶层分为9层社会,好似梯田,壁垒清晰,层次分明,分化严重,一眼望到头。(&strong&图有点不清晰,主要看加黑字&/strong&)&/p&&br&&br&&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8a8c67b26d44b6fffbd8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125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8a8c67b26d44b6fffbd8_r.jpg&&&/figure&且不论这张图分类的严谨性。我想试着在这样分类下,首先回答一个让许多年轻人感到窒息的问题,即,&br&&/p&&br&&br&&h2&&strong&为什么我们这代年轻人会觉得阶层流动很困难呢?&/strong&&/h2&&br&&p&我幼时长于一个中部地区的小镇上,在90年代初改革春风吹遍整个东南沿海地区,制造加工业热火朝天“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时,中部地区还在踽踽而行,更多依赖的是自然资源,也就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我相信,在城镇化强行推展之下,有许多和我一样有着类似成长路径的小孩,都是靠着读书先去了县级市,后来又去了地级市、省会,后来又都来了北京、上海这样的大都市。就像爬楼梯一样,虽然顶层直入云霄一片模糊,但,是不是终于可以稍稍喘口气了。&/p&&p& 倒不是在吐槽中国行政区域划分,仅仅是,最好的教育资源总是在大城市。而对广大的平民来讲,区域发展不等事实上已经进行阶层的第一层粗暴的分割。&/p&&p& 而小镇姑娘来到了大都市,从那一天开始,就注定从此走上了一条不归路。&/p&&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e1bbc0bae3e5bcae09e587b0ffbde224_b.jpg& data-rawwidth=&1280& data-rawheight=&85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e1bbc0bae3e5bcae09e587b0ffbde224_r.jpg&&&/figure&我小的时候,爷爷教育我“纵有家财万贯,不如薄技在身”,老百姓最朴素的价值观,一个人立足应该有一技之长。后来念书了,每一年拿回去的试卷,无论考多少分,考第几名。父母的批语总是,“希望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戒骄戒躁更进一步”或者 “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年复一年,灌输朴素的“进步观”。再后来,我上大学了,工作了。由每年试卷批阅变成了每年春节回家的“座谈”活动,主题就是“一年又过去了,你有什么成长?”&br&&/p&&p& 虽说主题十年如一日不曾变化,但每年的话题切入点却是非常不同。在我的感受中,由于早年的政策倾斜,中部地区和东南沿海地带至少有十五年的差距,各个方面的。我读大学时,东南地区优良的社会资源格局大概初定,中部地区似乎才开始风起云涌。父亲也终于迎来了他的好时机,加上近些年微信普及,机场成功学盛行还有莫名的曾国藩成为中国企业家的精神导师,家训什么的备受推崇。&/p&&p& 前两年座谈中,父亲突然对我论述了一番,&u&“子若强于我,要钱做什么?子若不如我,留钱做什么?”&/u&以此突出个人奋斗,雄心,能力和努力的重要性。&/p&&p& 我望着我的父亲,那一瞬间有很多话想说,想讲幸存者偏差;想讲君子之泽,五世而斩;也想讲中国目前是资产升值,食利者(资本性收入)的盛世,已经不只是春耕秋收、勤劳致富、仅靠职务性收入可以追平的;更想讲这话曾国藩和李嘉诚可以讲,但普通人还是不要乱用了。&/p&&p&但事实上,我知道,观念无所谓对或者不对,甚至每个长辈的观念在很大程度上都是正确的。只是每个时代都有它自己的“势”罢了,而这点在“财富积累”上尤为凸出。&/p&&p& 我读高中那几年,国企改革基本完成了,身边一些同学父母经历下岗、下海潮,有的家里开始青黄不接,有的家庭却可能因为挖个小煤矿日进斗金。那种迅速膨胀的财富和激增的物质消费,对处于青年时期的我并无太大触动(或者说学生总是单纯的),但迄今回想起来,对父母那一代人应该是一种剧烈的冲击。&/p&&p& 我讲自己家族“观念变迁”的故事,只是为了说一点,父母这一代人的“观念”有着他们过去经历的深深烙印。无论来自他们年少时目睹他们父辈那一代的“大洗牌”,还是他们工作后,周边道听途说也好,邻里近亲也罢。总有那么一些人凭着胆量,运气或者游走在政策尚未明朗的灰色地带,瞬间摇身一变成为“人上人”。&/p&&p& 所以,父母那一辈会潜意识的认为阶层的跳跃,注意不是正常流动,是跳跃。不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情。&/p&&p& 改革开放固然大幅度提高了许多人的生活水平,&u&但它也掺杂着一些浮躁的心理,自以为奇迹之地,命运加入一点佐料便瞬间改变,&/u&无论这点佐料是大学,公务员,银行或者任何父母那一代觉得可靠的“标签”。&/p&&p& 这恐怕也是为何许多大学生,尤其是985类院校的学生考入大学之后发现“一无所有”,心理落差难以承受,转而认为中国阶层固化严重,什么也改变不了的原因之一。&/p&&br&&br&&h2&&strong&what,需要10代人才能实现阶层流动?!&/strong&&/h2&&br&&p&当我们讨论阶层流动性时,其实想问的是,&u&“你的家庭背景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你的成功?”&/u&、 “你究竟是凭借什么一步一步走到现在位置?” 古人用“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形容社会贫富差距巨大,极端不平等,当国家陷入此种境地,且无改变渠道,所剩的也就只有揭竿而起了。&/p&&p&有两个恐怖的数字或许不证自明了阶层日益固化这个事实。一份来自伦敦大学的研究表明,如果父母属于上层社会,那么他们的孩子长大后从事高管的机会超过普通人的&strong&2.5倍&/strong&。在像英国这样长期阶层流动性保持在极低的水平的国家,&u&大概需要&/u&&u&&strong&10代&/strong&人的努力才能从社会最高或最低阶层变成中等阶层。&/u&&/p&&p&从一个国家或者社会长远生命周期来看,一个房地产泡沫了又怎样?大不了又一个经济周期,从头开始。相较于短期的经济繁荣或者衰退,&u&一个国家有着更为可怕的预警,就是阶层固化——社会中多数人都没有“奔头”。&/u&通常,这就是社会变革的开端。&/p&&p& 所以,当我们提到阶层流动性有两个概念需要格外留意。一个是代间流动,即一个人是否可以藉由某些能力(如考上大学)从较低的社会阶层移动到向往的社会阶层。相对的,如果子女和父亲处于同一社会阶层,上层社会所谓的继承,也可以称之为&u&社会阶层结构再制&/u&(reproduction),即社会不平等代代相传。&/p&&p& 知乎大神来自剑桥三一学院的英国人李轶睿在回答“美国和英国思维方式有何不同”,也提到:&/p&&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2dceb27ff25f88dee008d8_b.jpg& data-rawwidth=&637& data-rawheight=&19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37&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2dceb27ff25f88dee008d8_r.jpg&&&/figure&美国这个建国仅仅240年的民主国家,也正是因为只崇尚雄心,能力和努力,才吸引了一代又一代满怀梦想的世界移民,所谓“美国梦”。那曾是美国的黄金年代。&/p&&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f50bf3effafcbe8d4a02_b.jpg& data-rawwidth=&642& data-rawheight=&5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2&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f50bf3effafcbe8d4a02_r.jpg&&&/figure&08金融危机之后,这一切都崩塌了。美国精英阶层不但在财富,同时也在知识技能、生活品味、价值取向各个方面疏离普罗大众,中产阶级又在经济滑坡的情况下颇受挤压(middleclass squeeze) 滑入底层,是眼下美国的社会合作陷于松垮瓦解的深层次根源。这也是特朗普深受底层人民欢迎的重要原因。&/p&&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d740d52cebf30df0c3eb_b.jpg& data-rawwidth=&418& data-rawheight=&185&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18&&&/figure&&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43ff3f62b3f293d1e758cd12ba131e9b_b.jpg& data-rawwidth=&601& data-rawheight=&38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1&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43ff3f62b3f293d1e758cd12ba131e9b_r.jpg&&&/figure&实际上这个并不少见,纵观历史,国家一旦陷入经济危机,首先大面积带来杀伤的是平民。爱尔兰1846年大饥荒,原有乞丐和贫民幸存者极少。饿死近半数的平民,且使得平民沦为新的贫民。而爱尔兰的资产者,基本还是跟之前一样过着富裕的生活。&br&&/p&&p&&u&有资产,就有经济实力超越危机之外。&/u&这,恐怕是全世界资产持有者最大的共同的自信。&br&&/p&&br&&h2&&strong&什么导致第一层粗暴的阶层划分?&/strong&&/h2&&br&&p&自古精英所接受的(通识)教育是——站在更长的历史长河中探究和追寻意义的所在,而不是活的像“夏日的苍蝇”,陷溺于一时一刻的现实考量。因此你也用不着觉得奇怪,为何特朗普当选会让全球崇尚精英文化的人如丧考妣。(想想我们过去的政治历程,底层翻身当家做主后有哪些目光短浅之处)&br&&/p&&p&如果将历史人格化,你就知道它不会因感情冲动,因我们耐不耐烦增减损益。这种大历史观(长时间大环节的规模下阅读历史)恰如法家所说“天地不会因尧舜而存,也不因桀纣而亡”。在我读书时期研习《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博学通达的老教授总是一本正经的称当下中国为“红朝”。因为在他看来,朝代更迭,历史总是在重复,从不新鲜。今日做事的始点,即前任昨夜息肩之地。如康德所说的noumena, 有所谓“事物的根源”或者“根源性的事物”。&br&&br&那么,重要的是大至国家小到个体你处在循环中的哪个阶段?起始,高潮还是黄昏。在我看来,中国依旧在从金子塔状向橄榄型过渡阶段,即使我们早已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名义上属于了所谓“中等收入国家”,&u&但&/u&&u&因着地缘辽阔,引发的阶层流动现状也十分不一样,仰仗的条件也十分不一样。&/u&&/p&&p&&strong&在国家经济战略上,&/strong&对广大群众来讲,区域发展不等事实上就已经进行了第一次粗暴的阶层划分。《经济学人》早在2010年做了四张图(注:此处只截选两张,各省份GDP总值和人均GDP对比图,且都犯了原则性错误,没有台湾),用世界各个国家来替代中国各省份,点明中国经济发展极端不均衡,人均GDP差别巨大。&/p&&p&&b&各省市GDP相近的国家:&/b&&/p&&p&&b&&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6d01b0d6e784ea_b.jpg& data-rawwidth=&709& data-rawheight=&55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09&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6d01b0d6e784ea_r.jpg&&&/figure&&br&各省市人均GDP相近国家:&/b&&/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d6b121e28c797bcc97e05b_b.jpg& data-rawwidth=&707& data-rawheight=&55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07&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d6b121e28c797bcc97e05b_r.jpg&&&/figure&&br&那些富可敌国的经济大省,广东GDP和印尼一样大,江苏和山东产值超过了瑞士。人均GDP来看,上海和沙特阿拉伯一样高,而中国经济落后省区却是惨不忍睹,甘肃和饱受战火的伊拉克一样,而风光秀丽的云南却和你都没听过的一穷二白的太平洋岛国瓦努阿图为并列。&br&&br&所以,那些过去十多年来,从中西部地区到东部沿海地带,到一线大城市读书,工作,成家的朋友们,你也真的是花最低的成本在“移民”。&br&&br&&/p&&p&2020年中国各省份GDP预测图,可以对接下来5年中国区域发展战略窥见一斑,大致对比下来:&u&整体经济实力都在提升,而中部区域尤为明显。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地带依旧稳做第一发达区域,东三省层次稍有倒退,西部地区还是老末。&/u&&/p&&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c886ad59ae70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52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c886ad59ae70_r.jpg&&&/figure&&br&&strong&在政治历史进程上,&/strong&中国近百年的奋斗主题可概括为“&u&完成国家社会架构上的构造&/u&”,这一点和17世纪的英国颇有相似之处。英国1689年完成光荣革命时,改造了高层机构(议会至上,皇室只有象征意义,雏形的两党政治和内阁制度),再造了低层机构(土地集中,属有权明朗化),加强这两者中间有组织的联系(国民权利,公平法和商业习惯)。中英两方大小不同,更是事隔几个世纪。但因为从过去以农业背景为组织的基础蜕变成为以商业习惯为组织基础,依旧有洞悉之处。虽然中国社会架构改造因国情有所不同(具体究竟怎样不同,为了避免“喝茶”就?),但目前以及未来所有的社会进程将切实围绕这三层“机构”展开。拭目以待。&/p&&br&&br&&h2&&strong&身处哪个阶层最容易实现流动?&/strong&&/h2&&br&&p&当然,国家背景下的战略经济总量之类的只是暗藏趋势,个体受制于此,但对个人发展不具备特别巨大的实际意义,除非你站在了制高点掌握了大量资源。因此细分到每一个个体,&strong&&u&阶层流动所依赖的:一是重大制度和政策变革;二是工业化、城市化和产业结构升级;三是个人奋斗。&/u&&/strong&我将按照这个逻辑进行阐述。&br&&br&&strong&&u&首先,最底层的农民:&/u&&/strong&&br&&br&“一个平民家族只要出了一个“拯救者”,这个平民家族就有了一线不至于整体沦为贫民的生机。”&/p&&p&农民一直是中国最大的社会阶层,在改革后时代依旧如此。中国自古实行“皇权不下县”,维持着乡绅阶层实际管理着农村社会的模式,是中国几千年来“超稳定结构”的基础。但是在建国之后,借助于政治运动、集体化以及乡村政权的重建,原先立足于宗族的传统社会结构被彻底打破了。&br&&/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4fb499e0aa086f09539c_b.jpg& data-rawwidth=&477& data-rawheight=&52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77&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4fb499e0aa086f09539c_r.jpg&&&/figure&改革开放后农村和城市的差距被称为二元对立,一点不为过,农村因改革开放后政策扶植重点等,远远偏距“主流”之外,对于土生土长大都市人,或者像我这样于成长阶段受惠快速城镇化下的人,“穷到吃不起鸡蛋,走十几里山路去读书”的农村还是太遥远了。更多的存在于新闻上,两个平行却又不交叉的圆。&/p&&p&在我读书的地方,四分之一的同学可能都自小挂着“别人家的孩子”的光环而来。我至今记得,初入校门的社会学课上老师常规做调查,问,谁是农村户口,整一个学院130多人里包含国际留学生,当时所有人都360度转着脑袋,瞪着新奇又探寻的目光搜寻时,只有两位男生同学颤颤巍巍举了手。&/p&&p& 老师看完,默默叹了口气,“一年比一年少”…&/p&&p&那些靠教育力量,从真正遥远偏僻又落后的中西部乡村而来的“拯救者”,真的稍稍改变了自己及一个家族的命运吗?而农民这一个庞大的阶层是可以靠他们自己力量走出来的嘛?我们的改革开放政策有切实惠及到他们吗?(八知后续会有真正深入做农村项目的智囊来写《那些守旧落后的农村正在发生什么?新的经济增长点?》,敬请关注)&/p&&p&&strong&&u&其次,上层社会:&/u&&/strong&&/p&&p& 中国至今仍旧是一个官本位的国家。真正处在金子塔顶端的人,他们的财富和社会行为处于“云雾”之中,且越是顶端越朦胧。&/p&&p&中国古代的官僚制度主要有两类:一是世袭子弟,二是中举文人。世袭确保了官僚阶级特权得以延续。而科举制度就是从民间选取“优质”人物唯一方式了,所以被称为“鱼跃龙门”。恰如,等级森严的猴群,在近亲繁衍而实力削弱的情况下,也会凭借动物本身对危险的本能,招募异族强壮的猴子,授予小权善而待之。&/p&&p&而今进入上层社会的渠道是十分模糊的,进入真正核心层,非洗牌不得,非家族不得,非世袭不得,非奇遇不得。上面提到的两大阶层,流动性都极低。&br&&br&&br&&/p&&p&&strong&&u&最后,我最想探讨的是中间阶层,因为真正的流动性存在这里。&/u&&/strong&&/p&&p& 与刚刚所述的底层和上层不同,任何一次政策变更,产业结构调整以及个人奋斗都能导致中间阶层的个体发生明显流动,这一点在发展中国家尤为凸出。&/p&&p&当然我也十分认可,工业化的窗口正在关闭,经济成L字发展,蛋糕不再做大。相比父母那一代跳跃性的阶层流动,我们这一代正在放缓。你要上位,必须耐心等待。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阶层固化十分严重,更不意味着知识、奋斗无用。&br&&/p&&p&&u&关于这个我想从问题的边缘讲起,即话语权。&/u&&br&&/p&&p& 位于社会上层的权势阶层容易形成“精英话语”,或者所谓社会的主流思想。并通过教育体系、传媒和各种宣传机器,将之广泛又重复的灌输,使之渗透于普通人民的社会心理乃至每一个人的社会化过程中。现实世界也的确如此。底层社会民众的保守思想和特权阶级一样根深蒂固。&/p&&p&而中间阶层一旦形成,就会成为一个社会不容忽视的支配性力量。换句话说,阶层的划分就是因为政治(地位),经济(财富),文化(声望)资本不均衡的分布而产生的,三者是可以进行互为置换的,但因每个国家具体国情不同,所以置换效率不同。中间阶层的崛起通常都意味着话语权的剧烈震动。&br&&br&美国20世纪的重大转折,就是起源于焦虑的中间阶层。对政府不作为,腐败的不满,从而发起各种运动,经济调整,反垄断法,食物和药物立法,乃至女性权益的争取都是和中间阶层的发展壮大有关。&br&&br&在中国过去二十多年的发展中,中间阶层早有雏形,是博学的教授,高级的知识分子,是开放后实现财富自由的企业家,是城市中的白领,高级蓝领,也是政府体系的普通公务员,文教人员。更是我一开始提到的90年代末的12%人口。瑞士投行瑞信在《2015年全球财富报告》中指出,中国中产阶级人数达到1.09亿名,位居全球之首。(注:关于中国中产阶级的标准经济界和理论界还有很多争议,这里我统一用中间阶层)&br&&br&&u&但仅占人口10%的1亿中产相比中国13亿人口基数依旧相去甚远,这里存在着无限的可能和潜力。&/u&中间阶层的壮大,会导致人们从衣食住行的基本生活需求向精神层面迈进,所有你看到无论住房,医疗,交通,食物,旅行哪怕是生活用品都会面临新的变革。过去如脑白金之类的品牌宣传,是不可能吸引消费升级下的中间阶层关注,反而可能惹人厌恶。&br&&/p&&p&&u&此处主要强调一下“新中产”阶层(有人称之为,高级中产潜力股)&/u&,成长于全球化背景之下,他们最主要的特征是:身份更加“流动化”。父母一代喜欢用自己的职业、民族和家庭定义自己是谁。然而,在互联网经济下,他们不再仅仅满足于这样的归类了。&/p&&p&你喜欢什么样的咖啡?爱听电子乐?热爱穷游?想跟谁交朋友?喜欢读什么样的书?用什么样的电脑?想做独身主义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安于现状是什么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