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俄罗斯为什么马航破坏马航

  马航客机被击落,散发浓浓阴谋味

  马航客机失踪和乌克兰冲突,无疑是今年国际时事中最烫手可热的新闻。在时隔四个月后,“马航”和 “乌克兰”这两个新闻爆点词汇叠加成一个更加震惊世界的新闻事件。一架马来西亚航空公司MH17航班的波音777客机,17日在距俄罗斯不到60公里的乌克兰地区坠毁,机上298人全部遇难。据美国情报机构证实,该客机系被地空导弹击落,民用航空器成了地区冲突的牺牲品。

  马来西亚屋漏偏逢连夜雨。有网民称,“人类航空史再添悲剧!咋看标题,我还以为马航MH370客机失联的原因找到了呢”,“刚刚飞丢了一个,这会儿又被打下来一个”。马来西亚总理纳吉布哀叹,“这是马来西亚不幸一年内的不幸一天。”

  乌克兰和俄罗斯已经开始斗嘴,相互指责对方就是击落马航MH17的幕后黑手。俄罗斯、乌克兰和乌反政府武装嫌疑最大。而认为是俄罗斯的观点称,“这就是俄罗斯干的,俄罗斯恶人先告状”、“乌克兰有这能力的话,克里米亚就不会丢”,“俄罗斯有说假话的传统!大韩航空007号班机空难、卡廷事件,均是对无辜者的屠杀,都是俄罗斯的前任前苏联所为!历史有助于了解真相”。”另据乌克兰国家安全局公布的一段俄罗斯情报人员和乌反政府武装的手机通话称,“俄罗斯情报人员与马航坠机有关”。

  笔者认为,最不可能击落马航客机的就是俄罗斯。俄罗斯拥有有世界上最先进的雷达探测设备,不可能分不清军用飞机和民航客机,不存在误击的可能性。俄罗斯冒天下之大不韪击落路过的民用飞机,更没有可能性。

  第一、时机不对。如果俄罗斯击落客机,拍板的肯定是普京,普京不可能蒙在鼓里。而普京得到马航客机击落的消息时,他正在按事先的安排,与奥巴马在电话交谈中讨论乌克兰局势。得到消息后,第一时间通报了奥巴马。普京回国后召开会议前,为马航MH17的遇难者默哀一分钟并称,“如果那片土地一片和平,如果乌克兰东南部没有重燃战火,那么这个悲剧无论如何不会发生”,“毫无疑问,坠机事件所在的那个国家须对这一可怕的悲剧负责”。如果真的是俄罗斯击落客机,普京喊贼捉贼,只能说明普京是个“天才的演员”,而这与普京硬汉形象不符。

  第二、袭击目标可能是是普京座机。“当天晚一些时候普京的飞机与马航飞机一样同飞这条航线,同时两架飞机的外观、线型和颜色都极其相似”,“普京刚在巴西参加金砖五国峰会,17分钟后将通过该附近空域”。“有人知道普京在巴西开完会了,一定会经过这附近”,“本想击落普京总统座机,结果马航飞机当了替死鬼”。“倒是联想起前不久,季莫申科的要干掉普京和核平俄罗斯的豪言壮语”。

  第三、俄罗斯打下民航客机只会招来更多国际制裁。美国政府16日宣布了“来势汹汹”的第三轮制裁,以“回应其继续破坏乌克兰主权和稳定的举动”。同一天欧盟决定,将加大对俄罗斯的制裁力度,第一批制裁对象名单将于7月末宣布。受制裁影响,俄罗斯MICEX股票指数暴跌2.9%,卢布对美元贬值超过1.1%。西方祭出“最严厉”制裁,无疑是对普京的当头棒喝。如果俄罗斯击落马航客机,只会招来更多的西方制裁,对该国经济无异雪上加霜。这对改变本身的困局没有任何好处。

  谁得的好处最大,谁的嫌疑最大。国家间的政治斗争就是这么残酷。乌克兰局势成僵持状态,有人趁机发射导弹击落客机就是要搞乱局势。“马来西亚真是成了国际软柿子,有人喜欢捏一下而且捏得很顺手,以至于每当需要制造事件时,都喜欢从马航拉壮丁”。“怀疑这是针对俄罗斯的一场政治策划事件,马来西亚是一颗棋子”。不管谁击落了马航客机,也不管真相如何,都将成为利益各方拿来说事儿的由头,而俄罗斯处于最不利的一方。

  有评论称,“对于马航来说,这个马年注定将是多灾多难的一年。离奇失联的MH370航班刚刚淡出人们的视线,随着MH17航班在东乌克兰地区被击落,又一次将马航推上了风口浪尖”。有网民认为,“我的直觉是,上回有人干了370,暗箱操作,却没达到目的,又出于种种原因不能承认,这回再弄一次,以达到某些目的”。

  马航客机击落事件,散发出浓浓的阴谋味!

  马航事件将使美“世界老大”地位更巩固

  马航客机被击落5天,298条鲜活的生命逝去,这种人间惨剧在“真相无处躲藏”的互联网时代无论如何也得有个说法。事件的真相到底是什么,成为全球最想解开的谜团。美国、俄罗斯、乌克兰和乌克兰民间武装等各方隔空喊话,打起激烈口水战。

  无论是普京“十问乌克兰”也好,奥巴马一口咬定为“乌反对派击落”也罢,无外乎在借“马航事件”打出一张“政治牌”,“这个时候谁能抢夺话语权,谁就站在道德的制高点来审判对方,甚至于能扩大之前对立的其他领域的战果。谁能证明这架飞机是被对方打下来的,谁将获得了这场争斗的正义性”。

  美国2008年共和党候选人马凯恩义愤填膺地说,如果证明是乌克兰反政府武装或是俄国击落马航,后果就会极为严重,就应该给乌克兰政府输送武器。难道乌克兰政府军击落马航,后果就不严重?“如果外人有罪就要斩首,朋友有罪却继续称兄道弟,公正性到哪儿去了?”

  笔者已分析,俄罗斯最不可能是幕后黑手。从目前各方表态来看,美国直指乌克兰民间武装。无论是俄罗斯还是乌克兰民间武装,俄罗斯都脱不了干系。西方已作了“有罪推论”,剩下的就是寻找“证据”,俄罗斯是“黄泥巴掉到裤裆里,不是屎也是屎”。

  西方媒体和情报组织把矛头指向乌克兰民间武装。然而,证据呢?这是关键问题。美国的情报直指乌克兰民间武装,这一点真的能够让人信服吗?美国在联合国对伊拉克搞核查的时候,用假情报欺骗全世界,使联合国不得不一次次不厌其烦地审查当年的伊拉克,经济制裁更是达十年之久,后用假情报骗得联合国授权入侵伊克。美国前科真的很难让人再次相信它。

  西方媒体掌握着话语权,抱着明显的倾向性的,信用度很低,“现在不是真相的查明战,而是把屎盆子扣在谁头上之战”。谎话重复一百遍就成了真理。在伊拉克战争前,80%的美国人支持打伊拉克,并认为伊拉克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马航MH17事件才开始,西方媒体就暗示明指”,我们不能被这种倾向性迷惑了。“还记得两年前叙利亚化武事件吗?联合国核查人员刚抵达,立即发生多地点同时袭击。如此巧合,有视频、有照片,扑天盖地,跨过了‘红线’,逼迫兑现奥巴马武装干预的承诺。国际间争端的幕后黑暗与阴谋,远远超过善良人们的想象”。

  目前很多媒体纠结于技术上的分析,包括黑匣子的下落、飞机残骸、导弹轨迹和雷达参数等等,也就是过于注重事情的经过,但忽视了马航事件的对地缘政治和世界格局的重大影响。无论事件的真凶是谁,事件的结果已经显现,乌克兰局势出现重大转折点,原本不温不火的乌克兰局势再次聚焦全世界的目光,并将影响今后一段时间内,欧洲乃至世界政治、经济甚至军事局势的走向。美国挥舞制裁大棒,欧盟原本扭扭捏捏,但现在迫于美国的压力,明知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也不得不硬着头皮上。欧盟将与美国绑得更紧,欧洲地缘环境恶化,欧洲资金流向美国,俄罗斯将更加孤立,美国作为世界老大的地位将更加巩固。

  如果由美国等西方主导调查,事故调查将成为“原因证明”,俄罗斯将会坚决否认。如果独立的第三方的调查结果有利俄罗斯,西方将质疑并从新调查,直到他们想要的结果。“无论调查的罪魁祸首是哪一方,都不会成为不被质疑的铁板结论。马航MH17客机坠毁一事极有可能不了之”。《日本经济新闻》18日称,“即使找到至关重要的黑匣子,恐怕也将真相难寻”。

  网民分析得好,“绝对不可能有什么公正调查结果!做梦去吧,一旦跟政治博弈沾边了,咱就别想要什么公正了,真相将被政治掩盖”,“真相已经不重要,而且可能永远都不会有接近事实的真相,而只有各方需要的‘真相’”。(作者是环球网特约评论员)

声明: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昆仑

美国国务卿克里称,有压倒性证据可证明俄罗斯是马航客机被导弹击落的合谋。英法德昨日警告,限俄罗斯本周二以前保证空难调查员进出所有事发现场,否则对俄采取进一步制裁。欧盟外长周二会议将决定俄方承担什么后果。

美国国务卿克里称,俄罗斯是马航MH17客机被导弹击落事件的合谋,说有压倒性的证据可证明。英法德三国昨日警告,限俄罗斯本周二以前保证空难调查员进出所有事发现场,否则对俄采取进一步制裁。

对于正在调查的马航客机坠毁事件,乌克兰与俄罗斯政府仍在相互指责。克里昨天表示,有迹象显示,飞机是被乌克兰东部分裂势力使用SA-11导弹击落,而这种防空导弹正是“俄罗斯运送过去的”。

德国总理默克尔、英国首相卡梅伦和法国总统奥朗德相互通话后一致认为,如果俄罗斯总统普京未能立即支持客机残骸地调查,欧盟外长将在本周二的会议上决定俄方要承担什么后果。

上周马航空难的荷兰遇难者最多。荷兰首相吕特(Mark Rutte)说,得知乌克兰分裂势力的反政府武装控制坠机现场,“违反一切合理调查的准则”,对遇难者的个人物品挑挑拣拣,这种不尊重遗体的行为“令人震惊”。

克里昨天说,有报道称“醉醺醺的分裂势力分子将遇难者遗体堆满卡车,运离空难现场”,这“着实诡异”。他认为,显然俄罗斯“支持分裂势力,向这股势力提供供给,给他们打气,还对其进行训练。”

传出马航客机被导弹击落消息后,俄罗斯政府一直否认有任何牵连,并指责乌克兰政府不负责任。乌政府称,坠机事故现场亲俄武装阻挠乌克兰政府专家收集坠机证据,并威胁扣押调查专家。

乌克兰政府的国家安全事务官员上周末透露,有迹象表明,分裂势力企图掩藏马航坠毁客机的黑匣子,避免其中飞行记录“落入他人手中”。乌方得到反政府武装的一名领导者对话,其中说“莫斯科有兴趣知道黑匣子在哪里”。反政府武装的领导人此后都矢口否认。

华尔街见闻上周末文章提到,欧盟国家将上周马航空难归咎于俄方支持乌克兰反政府武装,正酝酿大范围扩大对俄制裁,最早下周公布决定。

美国总统奥巴马上周五发表讲话称,美国有能力让俄罗斯为制裁付出更大的代价,如果俄罗斯始终支持乌克兰的反政府分裂势力,“我们就会那么做。”

澳大利亚总理艾伯特对俄罗斯忙于撇清干系、和乌克兰政府相互指责表示不满,威胁如俄方不帮助推动调查,会设法禁止普京出席今年11月的G20峰会。

或许正如上周《华尔街日报》的报道指出的,欧盟有无可能本周出台打击范围空前的严厉制裁,最重要的因素可能是德国的反应。

上周德国政府官员表示,马航客机遇袭的灾难可能预示着乌克兰危机出现转折点。

昨日,德国外长 Frank-Walter Steinmeier称,俄罗斯政府还有“最后的机会”展示有诚意解决问题。

昨晚默克尔曾与普京通话,两人均认为,“乌克兰国内冲突各方”都应确保在“安全的工作环境”中进行独立的国际调查。

英国《金融时报》的报道说,欧盟内部对制裁俄罗斯仍有分歧,不过一些欧洲外交官表示,希望马航坠机的灾难会给欧洲敲响警钟。

昨日的《华尔街日报》报道提到,欧盟越来越倾向于支持更严厉的制裁,但欧盟官员警告,法律和官僚制度带来障碍,因为合作不够,可能难以在本周二以前采取惩罚俄罗斯的大动作。

1、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文章类型:原创”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商务部网站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商务部网站”。
2、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文章类型:转载”、“文章类型:编译”、“文章类型:摘编”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俄罗斯为什么马航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