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做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由什么建设是什么意思

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信息共享思路及模式选择--《征信》2015年11期
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信息共享思路及模式选择
【摘要】:拓宽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信息采集和应用范围,开展信息共享,是数据库运行部门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分析信息共享面临的问题和困难,探讨信息共享的可行性,认为应调整信用信息采集的思路及原则,建立激励机制;对信息进行甄别分类,依法开展信息共享;优先选择重点建设领域、部门开展信用信息共享,推动出台信用信息共享标准;加强信用文化建设和宣传,提高各部门征信认识水平。信用信息采集的模式有三种可供选择:依托新技术采集公开、公示的信息,总对总方式采集信息,点对点方式采集信息。
【作者单位】:
【分类号】:TP311.13;F832.3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刘骁,顾锋,王方华;[J];情报杂志;2005年08期
陈云卿;[J];管理科学文摘;1999年06期
程永星,余小娟;[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4年02期
杨毅;刘薇;;[J];华南金融电脑;2006年08期
李艳君;刘元启;欧阳令南;;[J];情报科学;2007年05期
马国建;梅强;;[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何绍华;窦艳;;[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9年12期
毕强;白云峰;;[J];情报资料工作;2011年03期
贾凯;;[J];金融电子化;2003年07期
毕强;齐志;白云峰;;[J];图书情报知识;2008年02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李国义;[N];光明日报;2002年
石晓军 陈殿左;[N];中国信息报;2004年
;[N];陕西日报;2011年
王力;[N];杭州日报;2014年
翟珺;[N];上海法治报;2014年
;[N];内蒙古日报(汉);2006年
宋焱;[N];金融时报;2007年
雷和平?通讯员
邱峰艳;[N];金融时报;2008年
颜伟;[N];中国工商报;2008年
隋峥嵘;[N];本溪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白云峰;[D];吉林大学;2011年
刘骁;[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梁曼淳;[D];暨南大学;2015年
程泽芳;[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刘祎敏;[D];中北大学;2009年
张亚鹏;[D];湖南大学;2011年
付尔泰;[D];湖南大学;2012年
曾珣;[D];四川大学;2003年
董灵娟;[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王海峰;[D];湖南大学;2008年
赵红;[D];西南政法大学;2013年
刘肖肖;[D];云南大学;2015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推进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建设
新闻爆料:finance@china.org.cn 电话:(010)
免责声明:中国网财经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中国财经app
中国财经微信公众号
中国新三板APP
中国新三板微信公众号
昨日(3月10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一位芝麻信用相关人士处获悉,芝麻信用已在内部开展有关企业征信产品的研究,并对部分客户开始进行内测。郝竹婧指出,“企业征信在我国发展有几十年的历史,从传统的产品和业务的角度来说相对成熟,市场上也有一些成熟的机构。
图片来源:网络 中国网财经7月19日讯 今日,中国网财经记者从芝麻信用处获悉,其已经通过企业征信业务经营备案,独家研发了小微企业信用洞察“灵芝”系统,推出企业信用报告、风险云图、信用评分和指数、关注名单、风险监控等产品。
去年11月,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先照后证”改革后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意见》提出大力建设企业信用信息公示“全国一张网”,2016年底前,初步实现工商部门、审批部门、行业主管部门及其他部门之间的信息实时传递和无障碍交换。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要推进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实施企业信用信息统一归集、依法公示、联合惩戒、社会监督。
55个政府部门共建企业信用体系 据市工商局介绍,目前企业信用体系参与的政府部门已增加到55个,还有24家行业协会参与归集了企业信用信息。从归集数量看,近三年信息归集明显提速,信息归集数量已从初期的百万级别增加到目前的6200余万条,过去四年信息数量的年均增速为35%。
北京市工商局以工商企业登记注册信息为源头,以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为标识,将各部门在工作中产生的,能够反映企业信用状况的信息统一记于企业名下,按照基础信息、许可资质信息、良好信息、提示信息和警示信息的分类标准,将全市各部门94大类、286小类企业信用信息整合汇总、分类存储,有效降低信息搜寻成本,全景展现同一企业在不同市场监管领域的信用状况,完整体现企业的综合诚信水平。 据。
万一有了失信记录,《办法》也给出了“惩戒”期,自失信行为或者事件终止之日起5年,失信信息将到期删除。 据上海市经信委副主任邵志清介绍,围绕《办法》施行,上海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将重点推进公共信用信息开放应用,启动上海市信用平台二期建设,发布《上海市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服务系列指南》,促进公共信用信息与市场信用信息融合共享,发布配套“三清单”(数据清单、应用清单、行为清单)地方。
去年5月,江西省正式启动了省级公共信用信息平台一期工程建设,目前主体框架基本建成,包括完善电子政务云平台,开发信用信息交换共享平台、公共信用信息应用系统和“信用江西”网站。二期工程工程将把平台延伸至省直所有。
《办法》提出,建设全市统一的公共信用信息管理系统,征集、存储、整合、我市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公共信用信息,并统一向社会披露。 对于市民来说,《办法》规定采集的信息包括,基本信息:姓名、身份证号码、就业状况、执业资质及与身份有关的其他信息;监管信息:行政处罚、行政处分、行政强制、欠缴税款、行业禁入。
点击查看更多
中国不会落入“中等收入陷阱,不会重蹈一些拉美国家覆辙
进一步创新财政体制机制,更好推动乡村发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题中应有之义。
大力增强服务出口竞争力,对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新三板+H”模式落地为资本市场对外开放揭开新篇章,为提升新三板市场管理水平和能力带来机遇。
港交所与股转的合作可参考沪港通、深港通的模式,预计今年6月7月将出现首批合资格三板企业上市。
现在企业拟IPO热情下降了很多,大部分企业对于是否要冲层保层保持着顺其自然的态度。
A股和新三板作为多层次资本市场核心组成部分,并购重组逐渐成为上下互通、有机联系的重要纽带。
24小时点击排行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中国网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领导,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管理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本网通过10个语种11个文版,24小时对外发布信息,是中国进行国际传播、信息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网站注明“来源:中国网财经”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电话:81166
传真:81900
邮箱:finance@china.org.cn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花园路2号牡丹科技楼A座2层 北京国新汇金股份有限公司登录人民网通行证 &&&
推进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建设
日03:57&&来源: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完善的信用体系是发展市场经济的基础。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信用缺失的瓶颈制约问题日益显现。近期,国务院印发《关于建立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加快推进社会诚信建设的指导意见》,以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建设为核心,通过“褒扬”与“惩戒”双重手段,约束经济主体不愿失信、不敢失信,营造公平诚信的市场环境,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一、加强行业信用建设,奠定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建设基础  《指导意见》指出,“部门联动,社会协同”是建立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的一项基本原则,要求“通过信用信息公开和共享,建立跨地区、跨部门、跨领域的联合激励与惩戒机制,形成政府部门协同联动、行业组织自律管理、信用服务机构积极参与、社会舆论广泛监督的共同治理格局”。信用信息公开和共享的基础是各部门、各行业具备较好的信用信息系统。  按照国务院就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从“信贷信用征信起步”的部署,人民银行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组织全国金融机构建设我国的征信系统,为国内每一个与银行有信贷关系的企业和个人建立“经济身份证”。2006年,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实现全国联网运行。2013年颁布的《征信业管理条例》将人民银行征信系统明确定位为国家“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经过20多年的建设,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已经成为世界规模最大、收录人数最多、收集信息全面、覆盖和使用范围广泛的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截至2016年5月末,数据库收录了8.9亿自然人、2152.5万户企业及其他组织的信用信息。征信系统全面收集来自多方的企业和个人信息,主要核心是银行信贷信息,除此之外还包括证券、保险、信托、外汇、融资租赁、担保等类金融信息,以及社保、公积金、环保、欠税、民事裁决与执行等公共信息,服务网络覆盖全国。  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金融基础设施,特别是为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财务公司、汽车金融公司、小额贷款公司等放贷机构广泛使用。截至2015年末,我国信贷市场规模为120.89万亿元人民币,征信系统收集的信贷余额为119.49万亿元,对信贷市场的覆盖率已经达到98%以上。  二、发挥征信系统作用,以市场行为褒扬守信、惩戒失信  《指导意见》要求通过市场行为降低守信者的市场交易成本,同时加强对失信行为的约束和惩戒。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通过采集、整理、保存、加工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建立一套有效的信用信息记录和传播机制,无论企业还是个人,在境内各家放贷机构的信用情况均展示在信用报告中,放贷机构可以了解借款人在本机构以及本机构之外的信用情况,从而通过金融工具对不同信用情况的客户提供差异化服务。  一方面,如果借款人有不良信用记录,将影响他在所有放贷机构的借款需求,真正做到“一处失信,处处受限”。个人申请信用卡,商业银行会查询其信用记录,如果发现其有借款逾期或信用卡逾期、“止付”、“呆账”、“冻结”等不良记录时将拒绝发放。根据人民银行征信中心统计,2010年1月到2016年3月末,全国性商业银行利用征信系统拒绝高风险客户申请19162亿元,预警高风险存量贷款14621亿元,清收不良贷款1655亿元。  另一方面,信用良好的守信者将获得放贷机构更加方便优惠的服务。传统信贷市场中,借款人主要依靠住房、土地等实物实现信用增级,一些缺少合格抵押品但信用良好的借款人无法获得贷款支持。应用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后,数据库的信用记录成了借款人的“信誉抵押品”,借款人通过积累良好的还款记录,以自己过去的履约记录为将来的履约行为做担保。借款人可以依靠“信誉抵押品”获得信贷支持。  另外,《指导意见》要求政府部门探索建立行政审批“绿色通道”,为守信者优先提供公共服务便利。随着信用报告使用范围的扩大,守信者除在金融领域获得便利外,也可以在一些政府部门活动中获得方便。如,一些地方政府部门在履行财政贴息项目审查、中小企业扶持计划资质认定、企业信用分类管理等行政管理职责中,在集中采购、项目招投标、招商引资等民事活动中,已经将信用报告作为资格审核条件之一。信用记录良好的守信者将获得优先的安排。  三、信息共享,配合相关部门联动,对重点领域和严重失信行为实施联合惩戒  《指导意见》指出要“对重点领域和严重失信行为实施联合惩戒。在有关部门和社会组织依法依规对本领域失信行为作出处理和评价基础上,通过信息共享,推动其他部门和社会组织依法依规对严重失信行为采取联合惩戒措施。”  近几年,人民银行积极与各部门开展信息共享,逐步扩大信息采集范围,为金融机构防范风险提供更全面的信息,同时,借助金融机构对一些重点领域和严重失信行为实施联合惩戒,实现对失信行为的协同监管。近几年,建设部的个人住房公积金信息、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的企业诚信信息、环境保护部环境执法信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社会保险信息、最高人民法院的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以及国家税务总局的重大税收违法行为人信息等陆续纳入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  以环境保护部环境执法信息共享为例,银行通过查询企业征信报告,可以及时了解企业涉及环保处罚的相关信息,如果发现企业存在环保违法信息,将谨慎发放贷款;并且,在环保情况未改善之前企业的融资都会受到影响。根据环境保护部与人民银行征信中心的合作文件,全国省、市、县各级环保部门的环境执法信息将逐步实现向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的实时传送。随着这一进程的加快,银行将可以得到更加全面、及时的信息,从而利用金融杠杆工具对企业的环保行为进行约束,在震慑企业违法违规行为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四、持续开展征信宣传教育,提升全社会“守信激励,失信惩戒”意识  制度约束与道德培养相辅相成、相互影响,塑造诚信守信社会环境必须做到“两手抓”,双线推进。为此,《指导意见》明确要求“加强诚信教育和诚信文化建设”。  在建设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打造企业和个人“经济身份证”,以经济手段约束经济主体行为的同时,人民银行也高度重视诚信教育和诚信文化的培育。自2003年起,人民银行在全国范围内组织金融机构持续开展征信宣传教育工作,受众群体几乎覆盖了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大中小学校、部队、农村、少数民族地区等社会各个层面的人员。2008年,建立“6?14信用记录关爱日”,每年以专题宣传活动方式集中开展宣传,传播“关爱信用记录,享受幸福人生”理念。2015年,与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共青团中央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诚信文化教育工作的通知》,合力积极推动诚信文化教育,并将征信知识纳入国民教育体系。通过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宣传教育活动,普及了征信知识,提高了社会公众的“守信激励,失信惩戒”观念和意识。社会各界对信用状况的关注度普遍增强,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个人和企业信用报告查询量,2007年,分别是8627.2万次和2102.3万次;2015年,分别增长到62986.4万次和8819.2万次,增长幅度分别达630%和320%。  下一步,人民银行将继续大力推进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建设与应用,使守信者获得更加公平、便利的发展环境;而让失信者受到更多的限制或付出更高的成本。同时,与相关部门密切配合,促进全社会“守信激励、失信惩戒”机制的建立与完善,提升整个社会的信用水平。  (作者为人民银行党委委员、行长助理)&&
  《 人民日报 》( 日
(责编:刘军涛)法律快车 版权所有
粤ICP备号-5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ICP)证粤B2-
客服QQ: (注:此QQ不提供法律咨询)
免费问律师【《征信业管理条例》对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有什么规定?】-信用中国官网
《征信业管理条例》对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有什么规定?
  由中国人民银行组建、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运行维护的我国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运行8年来,已收录1800多万户企业、8亿多个人的有关信息。为明确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的运行和监管依据,发挥好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的重要作用,保障信息主体合法权益,《征信业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对其作了专门规定。
  《条例》规定,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由国家设立,为防范金融风险,促进金融业发展提供相关信息服务。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由不以营利为目的的专业机构建设、运行和维护;该专业机构由国务院征信业监督管理部门监督管理。
  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的运行应遵守《条例》中征信业务规则的有关规定。从事信贷业务的机构有义务向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提供个人和企业的信贷信息,提供时需要取得信息主体的书面同意,提供个人不良信息应提前通知信息主体。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为信息主体和取得信息主体书面同意的金融机构和其他使用者提供查询服务。国家机关可以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查询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的信息。
发布时间:
发布时间:
发布时间:
发布时间:
发布时间:
发布时间:
专栏直通车
(C)版权所有:信用中国 |&
主办单位:国家信息中心
网站标识码:bm 京ICP备号-5
指导单位: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中国人民银行
技术支持: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