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义是人们一直以来的不懈追求,中华民族乌鲁木齐自古就有什么称谓崇尚正直的传统。下列事件中能体现公平的是( )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解读之九
关于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论述
日14:49&&&来源:
梁启超曾言:“凡一国之能立于世界,必有其国民独具之特质。上自道德、法律,下至风俗、习惯、文学、美术,皆有一种独立之精神。祖父传之,子孙继之,然后群乃结,国乃成。”这些共同的历史记忆、共同的文化认可、共同的政治归属把我们祖先凝聚在一起,同时也深深地印刻在世世代代每一个民族成员的内心里。
中国梦是一个标志,标志着在过去三十多年改革开放取得巨大历史成就的基础上,中华民族将开始在中国梦的引领下走向民族复兴和现代化。为实现中国梦,既需要全党全民共同努力和不懈奋斗,也需要在战略上总体设计和在战术上具体操作,既需要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做圆梦的硬件基础,也需要构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软件提供核心支撑。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历史沉淀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构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地基,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在一系列讲话中多次提及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构筑国家精神。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题中之义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带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社会主义的现代化?依靠的就是与中国实际和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既包括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也包括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即实践层面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文化层面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正如习近平同志所指出:“任何科学的理论和制度,必须本土化才能真正起到作用。马克思主义也好,社会主义也好,能够在中国取得胜利,关键就是我们不断推进其中国化,紧密结合中国实际加以运用。”
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中有这样一段话,“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又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倡导者和发展者。要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决不可抛弃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产生过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两大理论都包含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闪耀着中华传统文化的光辉。
毛泽东博古通今,对中国历史文化有深入的研究。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中国的现实实际和中国的历史文化三者相结合的产物,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1943年,党中央就提出:“中国共产党人是我们民族一切文化、思想、道德的最优秀传统的继承者,把一切优秀的传统看成和自己血肉相联的东西,而且将继续加以发扬光大。中国共产党近年来所进行的反对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党八股的整风运动,就是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一革命科学更进步地和中国革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深相结合起来。”
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特色”?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有着深厚历史渊源和广泛现实基础。”“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了我们必然要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中国传统文化本身就是中国国情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内涵是指从中国实际出发来建设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的先进理论与中华优秀文化的深度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道路、理论体系到制度,从总依据、总布局到总任务,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到中华优秀文化深厚的历史渊源。
中国传统文化内容丰富,是一个具有多层次、多方面的复合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该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哪些方面相结合呢?其实,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最根本的灵魂和命脉是民族精神,这是一个民族自立于世界的根本,是推动发展的内在动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从根本上来说,就是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族精神相结合,吸取、融入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历史实践中创造出来的,是历史沉淀的结晶,具有核心价值属性,概括起来有四个方面:自强、仁义、爱国、和合。自强是个人和民族生存和发展必须具有的精神品质,“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仁义既是一种道德规范,又是一种精神标杆,在为人处世上遵循“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爱国是中华民族最朴素的情感和最深沉的精神归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向往国家大一统。和合,主要是在处理人与人、人与自然、本民族与他民族关系上,尊重各自具有的独特属性,通过中庸的方式达到包容凝聚。
实现中国梦的强大支撑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的“根”和“魂”,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强大自信。中国梦是一个将国家的追求、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凝聚在一起的梦想。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际上就是找回中华民族在世界民族之林中应有的地位,找回中华文化应该闪耀的光芒,找回每个中华儿女都应该具有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习近平同志曾说“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中华民族创造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为人类文明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华儿女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有能力也有底气创造中华文化的再辉煌。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可以凝聚共识,为开启中国梦团结人心。中国梦是中华民族的梦,中国梦的实现需要中华民族的团结和凝聚。习近平同志强调:“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中华儿女只要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必然形成“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合力。大中华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具有文化认同基础的地缘共同体,且自诞生以来没有中断过,在五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逐渐沉淀下来一套完整的文化传统。梁启超曾言:“凡一国之能立于世界,必有其国民独具之特质。上自道德、法律,下至风俗、习惯、文学、美术,皆有一种独立之精神。祖父传之,子孙继之,然后群乃结,国乃成。”这些共同的历史记忆、共同的文化认可、共同的政治归属把我们祖先凝聚在一起,同时也深深地印刻在世世代代每一个民族成员的内心里,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和战斗力。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立足点,为实现中国梦构筑国家精神。一个文明开放的社会,多元文化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为避免意识混乱,国家需要主流精神和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习近平同志指出,“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反映全国各族人民共同认可的价值观的“最大公约数”,是将社会主流精神和价值观树立起来作为中流砥柱,用以凝魂聚气、强基固本,避免多元文化造成社会紊乱的自觉行为。中国传统文化是民族的传统和根本,始终是我们的精神命脉。习近平同志指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以,务必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丰富的精神力量,并使其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展示中国梦的文化魅力
中国梦在国际社会引起强烈反响,既有期待的声音,也有曲解和误读。一个国家的发展离不开所处的时代和国际社会,习近平同志多次宣示“中国梦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如果要让国际社会理解并支持中国梦,就需要面向世界,弘扬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习近平同志指出“把继承传统优秀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要以理服人、以文服人、以德服人,提高对外文化交流水平,完善人文交流机制,创新人文交流方式,综合运用大众传播、群体传播、人际传播等多种方式展示中华文化魅力”。
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的“和合”和“仁义”内核,决定了中国在实现中国梦的路径选择上,会选择一条和平道路。习近平同志认为,“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天下太平、共享大同”是中华民族绵延了几千年的社会理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深入到每个中国人日常伦理中的思考方式。中华民族历来就是爱好和平的民族。中国历史上曾经长期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但没有殖民记录。近代以来一百多年的内部战乱和外敌入侵,更让中国人民对战争带来的灾难刻骨铭心。所有这些都让中国人民对和平有着孜孜不倦的追求,十分珍惜和平安定的生活。
习近平同志指出,“各国和各国人民应该共同享受尊严、共同享受发展成果、共同享受安全保障”,“每个国家在谋求自身发展的同时,要积极促进其他各国共同发展,不能把世界长期发展建立在一批国家越来越富裕而另一批国家却长期贫穷落后的基础之上”。中国梦必会造福中国人民,而且也会造福各国人民。传统的中国文化是一个以伦理为核心的文化系统,崇奉儒家道德规范体系,讲求和谐有序,倡导仁义礼智信,追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是中华民族始终崇尚的品德和胸怀。随着国力的不断增强,中国将进一步发挥负责任大国的作用,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承当更多国际责任和义务。
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不可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要确立现代社会的主流价值观,构筑国家精神,必须强化中华民族共同记忆中的价值系统。习近平同志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
继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需要坚持科学的态度。习近平同志指出,“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这就要求我们,在实现中国梦的历史新时期,要立足当代中国和世界的现实,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对中国的历史文化进行科学总结和概括。任何民族、国家的文化都是一个矛盾的复合体,中国传统文化也不例外。它既有精华,也有糟粕;既有优良传统,也有不良传统。即使是精华、优良传统,也受到历史条件和阶级的限制,不可照搬、照抄,全盘继承。习近平同志强调:“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加以继承。”这是在继承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中必须把握的科学的思想方法。
继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要讲清楚,梳理好,阐发好。在如何很好地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方面,习近平同志有清晰的论述:“要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讲清楚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要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只有讲清楚,梳理好,才能寻找到中华文化的“主根”,才能寻找到民族精神的“精神源泉”。要构建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需要根据时代要求,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阐发好。“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深入挖掘和阐发其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
继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要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伴随着科技进步,社会形态发生的变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下政治经济形态存在着不协调和不一致。继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需要将其与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社会治理等相适应,对其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就是要按照时代特点要求,对那些至今仍有借鉴价值的内涵和陈旧的表现形式加以改造,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激活其生命力。”强调继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合理的成分,创造性地加以转化,形成我们的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创新性发展,就是要按照时代的新进步、新发展,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加以补充、拓展、完善,增强其影响力和感召力。”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在多种场合一再强调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大作用,他以参观考察孔府、孔子研究院并同专家学者座谈的实际行动,在强调构筑主流价值观和国家精神对于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战略意义,而构筑主流价值观和国家精神的重要基础,就是继承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题中之义,也是开启中国梦的重要保障和推动力,同时也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更是塑造大国形象、发挥文化影响力的重要举措。继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既不意味着走老路,回归封建,也不意味着固步自封,在对传统文化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基础上,总结提炼传统文化的本质内涵,面向世界学习好的东西,又快又好地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作者单位:中共中央党校)&
(杂志授权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发布,请勿转载) & &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王金雪、秦华)
热点关键词良好家风引导人们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恩.懂得孝敬父母.在日常生活我们孝敬父母的正确方法有( )①听从父母的正确教诲.认真学习.踏实做人 ②体谅父母和家庭的困难.生活上艰苦朴素.勤俭节约 ③一切听从父母的安排 ④赡养父母.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题目和参考答案——精英家教网——
暑假天气热?在家里学北京名师课程,
& 题目详情
9.良好家风引导人们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恩,懂得孝敬父母。在日常生活我们孝敬父母的正确方法有(  )①听从父母的正确教诲,认真学习,踏实做人&②体谅父母和家庭的困难,生活上艰苦朴素、勤俭节约&③一切听从父母的安排&④赡养父母。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分析 父母对子女的爱是世界上最无私、最真挚的爱.父母不仅从生活上无微不至的抚养、照顾我们,教给我们基本的生活技能,还从思想品德上关怀、教育我们,引导我们确立人生的目标,教我们如何做人.孝敬父母是做人的本分,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法律规定子女应尽的义务.解答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法律规定公民应尽的义务.孝敬父母就要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要做到尊重父母、理解父母、感恩父母,努力做到艰苦朴素、勤俭节约,认真学习,踏实做人.孝敬父母是平等基础上对父母的尊敬和侍奉,是在当代道德和法律基础上对父母辛勤劳动和养育之恩的报答.因此选项①②④正确;选项③观点过于绝对.故选B.点评 本题考查如何孝敬父母,引导学生认识到对父母的敬重和爱戴的最重要的,从而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按要求去做,真正敬重和爱戴自己的父母,本题对学生的行为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联系生活,结合教材中关于孝敬父母的基础知识有助于解答本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科目:初中政治
题型:单选题
19.日,___公投决定“脱欧”震惊世界,欧盟一体化进程遭受重创。(  )A.西班牙B.意大利C.法国D.英国
科目:初中政治
题型:材料分析题
20.探究背景:国家安全是国家的基本利益。习近平首次提出的中国特色国家安全体系,包括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核安全等11种安全。日是我国第二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某校以此为契机,在全校开展一次以国家安全知识宣传和自我安全教育为主题的探究活动。请你参与:【活动一】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国家安全,学校要求人人搜集相关素材,并以班为单位进行交流。小乐给同学们分享了二则新闻 :①日,我国在南海海域进行的可燃冰(天然气水合物)试采获得成功。这是中国技术和中国装备所凝结而成的突出成就。可燃冰被各国视为未来石油、天然气的战略性替代能源。②日,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在加强少年司法专题座谈会上强调,要有效防治校园暴力,使施暴者受到应有惩戒和教育,使受到伤害的未成年人及时得到司法保护和救济。(1)这二则新闻分别涉及我国国家安全体系中的哪些安全?【活动二】安全问题多出于疏忽,更出于安全意识的淡薄。小乐班的同学参观学校组织的主题漫画展时,“题图”的漫画引发了全班同学强烈共鸣。(2)请你从国家安全和自身安全的角度,分析漫画中“低头族”言行的危害。【活动三】小乐与全校同学一起,聆听了专家精彩的安全教育讲座,深受启发。大家不约而同地在学校论坛中交流自己的收获和看法。(3)请你结合以上活动,谈谈青少年应如何维护国家和自身的安全?
科目:初中政治
题型:单选题
17.正义是人们一直以来的不懈追求,中华民族自古就有崇尚正直的传统。下列体现正义感的是(  )A.不患寡而患不均B.“达士如弦直,小人似钩曲”C.均贫富,等贵贱D.人生而平等
科目:初中政治
题型:材料分析题
4.【全面深化改革 彰显大国形象】&&&&&& 过去一年里,全面深化改革的主体框架已经确立,未来只须加大力度攻坚,只要我们“撸起袖子加油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一定能实现。&&&&&& 日至15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习近平主席发表主旨演讲,与29个国家和地区的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共商合作大计,共建合作平台,共享发展成果。(1)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和根本政治制度分别是什么?(2)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必要性有哪些?(3)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我国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有哪些益处?
科目:初中政治
题型:单选题
14.近年来,我国在50多个国家举办了200多个文化节、艺术节,已同世界上13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了良好的文化交流。这意味着(  )①不同国家的文化能够和谐发展&②中华文化比其他国家文化更优越&③中华文化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可以沟通、交流&④要学习其他文化的优点,加强对外文化交流。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科目:初中政治
题型:单选题
1.距离2020年我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还有3年,下面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理解正确的是(  )①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大战略布局之一&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建党100年必须实现的奋斗目标&③要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就要坚持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实现同步富裕&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指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A.①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
科目:初中政治
题型:单选题
18.说起未来&,曲登信信满满。“我们要建民族文化展示厅,打造民族旅游示范村,做到全体村民共建共有共享。”这些美好愿望的实现,有利于(  )①展示民族文化特色②提高村民的生活水平③实现村民共同富裕④进一步巩固民族团结。A.①②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科目:初中政治
题型:单选题
17.重农固本乃安民之基。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农业、忘记农民、淡漠农村。重视解决农业、农民、农村问题(  )A.根本途径是城乡一体化B.能从根本上消除贫富差距C.是我国一切工作的中心D.有利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精英家教网新版app上线啦!用app只需扫描书本条形码就能找到作业,家长给孩子检查作业更省心,同学们作业对答案更方便,扫描上方二维码立刻安装!
请输入姓名
请输入手机号资源篮中还没有资源,赶紧挑选吧!
安徽省明光市明光镇映山中学学年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复习题
ID:8018138
资源大小:988KB
1.中华人民共和国是领导的、以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B)
A.工农联盟工人阶级B.工人阶级工农联盟
C.人民群众工人阶级D.工人阶级农民
2.在学习宪法的小组讨论中,同学们纷纷表达自己的看法,其中正确的说法是(D)
A.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规定了国家生活中的所有问题
B.宪法主要规定公民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
C.宪法和普通法律的修改都需要全国人大三分之二以上代表通过
D.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
3.日金羊网报道:四川南充一名约40岁女子15日因涉嫌偷窃被擒。警方押走该名女子时,她的身上挂着一块写有“我是小偷”的牌子。往嫌疑人身上挂“我是小偷”的牌子的行为严重侵犯了该女子的(A)
A.人格尊严权B.生命健康权C.受教育权D.人身自由权
4.右图正确地表达了“违法与犯罪的关系”,以下关系也可以用此图表达的是(B)
A.监督权和选举权B.人格尊严权与隐私权
C.名誉权与财产权D.受教育权与劳动权
5.《孟子·滕文公上》曰:“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财产权自古以来就是稳定人心、 [来自e网通客户端]
扫一扫手机阅读更方便
预览已结束,查看全部内容需要下载哦~
扫码支付,立即下载
同学校资源
扫一扫手机阅读更方便国际私法的正义价值--《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硕士论文
国际私法的正义价值
【摘要】:
正义一直以来就是人们不懈追求的目标。但正义为何物?它就像普罗透斯的脸一样,让人难以捉摸。漫漫的人类发展之路,也正是人们对正义孜孜求索之路。法的产生是人类历史的一大创举,大大地加速了文明发展的历史进程。从法律出现的那一刻起,就与正义结下难解之缘。正义不仅是立法的价值取向,同时也是评价法律“善”、“恶”之标准,是革新者变革的理由。国际私法作为调整国际民商事法律关系、解决国际民商事纠纷的法律,也当以正义为追求目标。作为国际私法典型形式的冲突规范,由于其特殊表现形式及结构特点,决定着它的正义表述方式的特殊性。探讨正义观引导下的国际私法的发展趋势,这必然是每一个国际私法学者不可推卸的使命。
本文首先介绍了三位思想者对正义观念的精辟理解。虽然他们或着眼于和谐的角度,或着眼于平等的角度或是以公平为出发点;虽然他们对正义的表述存在很大的差异,但是我们仍然可以发现正义观是一个历史的范畴,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演化的,这就要求我们不能静止地理解法律的正义品性。对于国际私法而言,法的价值追求更多地体现在对冲突正义和实质正义的理解和它们之间的辩证关系上。文章阐释了传统国际私法领域中的正义观——冲突正义,评价冲突正义的成就和隐忧,指出国际私法的正义观将伴随着社会的不断演化发生位移,这就是从传统的冲突正义为纲转变而成现代国际私法的实质正义观。易言之,在现代社会中国际私法首要的、第一性的价值追求应为实质正义,而不能再沉溺于冲突正义之中不得自拔。国际私法实质正义观的演变不是一蹴而就的情事,而是经过冲突法革命的阵痛所导致的合乎理性的历史摆动,具有历史必然性。当代国际私法正义理念的纵深发展集中展现为冲突正义与实质正义的有机整合,通过并依赖冲突正义以抵达和实践实质正义,不仅有力矫正了传统国际私法单崇冲突正义而漠视实质正义的无情姿态,同时也大力拨正英美现代国际私法学派弃绝冲突正义而直接践行实质正义的狂躁品格。此种整合冲突正义与实质正义的理路主要地表现为意思自治原则的拓展、最密切联系原则的扩展、冲突规范的实体取向和国际私法趋同化趋势,通由上述种种理路,国际私法冲突正义与实质正义在不同程度上得以和解和兼容。
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国际私法之正义概说。在这一部分中首先分析了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罗尔斯的正义理念。正义是存在于特定的条件之下的,离开了特定的历史背景,正义也就变得模糊以至于消亡。正义观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完善自己的。其次,作者将正义观置于国际私法这一特定的领域中。分析了国际私法领域正义的两个层次——冲突正义和实质正义。这两个层次既相互冲突又相互依存,在一定条件下对立又在一定的条件下相统一。
第二部分,传统国际私法之正义基点:冲突正义。该部分首先按照历史发展的脉络,分析了萌芽阶段、法则区别说阶段以及法律关系本座说阶段冲突正义的发展及其具体的表现形式;评述了冲突正义的时代成就与隐忧。指出由于冲突正义强调法律适用的一致性、稳定性、可预见性,这样就使不同的主体处于相同的法律地位,产生正义的表现形式,但是由于冲突规范的“硬性”特点,就必然决定其不能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因而导致冲突正义所强调的“一致性”在某种程度上无法实现。
第三部分,现代国际私法之正义诉求:实质正义。该部分首先论述了传统国际私法冲突正义逻辑前提的丧失,优位理念的革新,法学思潮的变迁等原因使得冲突法革命成为一种必然。社会在发展,国际私法在发展,国际私法的正义观也必然变化。其次阐述了冲突法革命中激进的革命理论和温和的革命理论。最后对冲突法革命进行了评价,冲突法革命的理论虽然有利于案件实质正义的实现,但是也存在着矫枉过正的反面影响。冲突法革命中所确立的现代国际私法并不是对实质正义的自觉回归,尤其是规则虚无主义的激进理论主张者所追求的实质正义并不等同当代我们所称的实质正义。所以,在冲突法革命的后期,它又开始向传统的冲突正义慢慢靠近,开始考虑两者的沟通与结合。
第四部分,当代国际私法之正义发展:冲突正义和实质正义的融合与纵深发展。此部分主要阐述了正义观的变化引起的国际私法的制度上的变革。主要分析了最密切联系原则的拓展,意思自治方法的扩展,冲突规范实体取向的强化,国际私法趋同化的加强等等。证明了当代国际私法既不是对传统国际私法的回归,也不是对冲突法革命理论的延续,而是传统国际私法理论和20世纪冲突法革命理论相互激荡、相互妥协、相互融通的产物,是冲突正义和实质正义的辩证结合和融合,并不断向纵深发展。
最后,得出结论。国际私法多元法律体系的并存是它面临的现实重负,只有实现冲突正义才能减轻这种重负,而实质正义的趋向才能给予国际私法人本主义的光辉,只有这样国际私法的正义价值才会有最佳的呈现,才具有完美的说服力。目前,我国国际私法正处于面向新世纪的转型时期,正确认识国际私法正义观的发展趋向及其制度要求,对于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以及与国际接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政法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07【分类号】:D997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李寿初;;[J];文史哲;2011年04期
曲波;;[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熊燕;;[J];仲裁研究;2011年02期
臧晓冰;;[J];学理论;2011年17期
邹赛男;;[J];学理论;2011年23期
王首燕;;[J];文史博览(理论);2011年05期
刘波;;[J];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李聪聪;;[J];现代商贸工业;2011年12期
顾肃;;[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1年04期
保罗·克雷格;王东楠;;[J];行政法论丛;2010年0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周晓明;;[A];2006年中国青年国际法学者暨博士生论坛论文集(国际私法卷)[C];2006年
俞荣根;曾绍东;;[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九辑)[C];2009年
张晓芒;;[A];第十四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6年
王长发;;[A];第四届中国律师论坛百篇优秀论文集[C];2004年
任玉月;;[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5年
刘德敏;;[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张桂香;郭唐军;;[A];规划·规范·规则——第六届中国律师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6年
沈海风;;[A];第十四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6年
刘灿;;[A];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集萃——全国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第21次会议论文(2007)[C];2007年
张国华;;[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六辑)[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李江;[N];中国改革报;2007年
周晓翔;[N];中国社会报;2007年
李克杰;[N];法制日报;2007年
中国社科院法学所研究员
王敏远;[N];人民法院报;2000年
周旋;[N];中国审计报;2004年
刘真;[N];中国经济时报;2003年
萧瀚(学者);[N];中国图书商报;2003年
李唯同;[N];中国消费者报;2005年
杨庆春;[N];检察日报;2000年
薛萍;[N];人民法院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曲波;[D];大连海事大学;2007年
陈秀萍;[D];吉林大学;2006年
张晓峰;[D];吉林大学;2007年
张春良;[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杜晨妍;[D];吉林大学;2009年
岳彩申;[D];西南政法大学;2003年
杜新丽;[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何建华;[D];复旦大学;2004年
李全文;[D];吉林大学;2007年
袁发强;[D];武汉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黄晖;[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李璇;[D];吉林大学;2005年
栾红霞;[D];苏州大学;2005年
许锡良;[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岳丽;[D];西南政法大学;2002年
梁国江;[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周洁;[D];武汉大学;2005年
王晶宇;[D];吉林大学;2005年
李昕;[D];南京理工大学;2005年
矫辉;[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乌鲁木齐自古就有称谓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