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货币E网交易所会跑路吗破产,跑路 韭菜们你还会去小E网交易所会跑路吗吗

传统数字货币交易所恐将灭亡!细数交易所三大原罪……
以太坊联合创始人Vitalik Buterin在7月6日在接受TechCrunch采访被问到关于&去中心化交易所的市场份额会不会超越中心化交易所&的问题时,V神说,&我个人认为,中心化交易所都应该尽早下地狱(burn in hell)。&
一向温和的V神对中心化交易所有如此不满,并直言中心化交易所应该下地狱。但是从加密货币开始诞生交易到现在,中心化交易所陪伴着我们走了这么久,怎么突然就被判刑要&下地狱&了?其实,中心化交易所这一形态本身就存在着其原罪&&交易费用高、不安全与不透明。
用户交易成本高
区块链真正让我们心动的是它能传递价值,我们利用区块链这个工具把需要进行传递的权益赋值在token上面,token就成了一个通过加密算法保证安全的便于流通的权益证明,也就是我们俗称的通证。交易就是完成不同通证或者通证与法币之间的交换,中心化交易所是要把所有用户的通证放在它那儿,当你去提出来时它们还要很辛苦的给你要管理费(提币费用)。对于一个中心化交易平台来说,它要帮全球这么多客户保管如此大的资金,平时兢兢业业生怕出一点错,要一些管理费合情合理,撮合交易需要配置尽可能好的服务器和宽带,要一点手续费也是正常,而技术上要对接很多不同主网的币种,配置中出一点问题就只能发公告暂停提币来寻找错误,这种种问题都是我们从他的角度考虑能理解的。可是从用户的层面来讲,我只是想交换一下市面上的通证,拿了交易手续费还要管理费(提币费),提币的速度还要看交易所的脸色,有时人家别的平台都没事,区块链本身也没有问题,充值的交易所却发个公告一个月不让提币,更是让用户叫苦连连,欲投诉无门。从用户的角度来说,问题的本质是出在中心化交易所身上,而交易所也是委屈的一笔,然而这看似无解的用户与平台之间的矛盾却并不是真的无解,因为问题不是出在某个平台的身上,而是传统的中心化交易所这一形式成立之初就留下的原罪。
资产的不安全
从一开始的&小作坊&成长到现在日交易额数百亿的交易平台,平台被盗事件是每年都避不开的一个话题,随着加密货币市场整个体量的增大,用户充值到中心化交易平台的资金总量变得巨大,而巨大的利益与较小的政治风险吸引了越来越多顶尖黑客们的注意。虽然各大交易平台都围绕着资产安全问题作了不少功课,平台安全不断升级,但当最坚固的盾遇上最锋利的矛时,谁胜谁负我们只能听天由命,再者,目前为止各大交易所大都有点黑历史,又如何称得上是最坚固的盾呢?其实从之前最大的比特币交易所门头沟(Mt.Gox)被盗事件和国内的比特儿被盗后,人们就开始意识到中心化交易所的此种弊端,但苦于去中心化交易所技术迟迟达不到人们的期望,高净值玩家安全起见有些只好把币提到钱包,选择场外交易。
可能对于一些用户来说,把资产放在钱包里和放在平台上在感官上是一样的,但实际上却可以说是有着天壤之别:平台上显示的数字,是平台给你看到的数字,你信任的对象是第三方平台,钱包里显示的数字是区块链代码保证的数字,你信任的是区块链系统。
简单地说,一个是在信任第三方,一个是信任区块链、相信自己。
还有一种资产存储方式是冷钱包。现在随着用户的安全意识不断增加,冷钱包作为一个理论上绝对安全的资产存储方式被广泛的关注和使用。一些人也会以&交易平台现在都用冷钱包,完全可以确保用户资产安全&这样的话来反击对于中心化交易所资产安全性的质疑。诚然,作为区块链的信徒,我还是相信中心化平台存放在冷钱包里的资产安全的。不过,作为拥有大量用户的中心化交易平台,每天要充值与提现的需求巨大,平台为防止挤兑风险,热钱包里会有大量的代币,这些就是黑客盗币的目标,也是我们投资人的最大担心之处。因为平台不会知道用户什么时间提币、提多少币、提什么币,所以平台热钱包要保持一定的资金量来应对用户的需求,平台做的越大,热钱包里供用户存取的资金量就越大,被盗的风险也就越大。以阴谋论的角度来说,现在的各大交易平台资产真的能做到100%保证金制度吗?也许某个平台的热钱包已经被盗了,及时发个维护公告并取些冷钱包资产出来继续运营也是没问题的嘛,至少不遇到挤兑就不会有问题的&&
平台的不透明
交易平台应该是一个撮合多方交易的地方,与市场波动并无关系。但是现实中呢,每次行情有大的浮动,圈里就会爆出&某某平台凭空生成资产拉盘/砸盘&、&某某平台配合项目方割韭菜&这样的言论,长久以来用户的舆论已经显现出用户认为交易所不中立的事实。关于中心化交易所是否真的中立,因为它们的数据不透明,不论中立还是有不中立行为的交易所,都会以相差不多的公关文进行回击,而实际数据上的不透明让中立的交易所无法自证,使它们的回击与作恶的平台一样显得苍白无力,这样的话,平台中立或者不中立也只能混称为&不透明的中心化交易所&。除了&改数字&这一问题外,中心化交易所还有挪用用户资产、监守自盗、跑路等一系列直接关乎平台用户资产的风险。还有我们知道的是交易所刷量问题,市面上的一些交易所为了保证自己的交易量和一些利益相关的原因,给某些&特殊用户&以0手续费的待遇,而且这样的行为是普通用户所不知情的,而且对于现在的中心化交易所发行的分红型平台币,分红的数据是否真实没有区块链的加持我们并没有办法进行确认。这些年来由于中心化平台数据不透明引起的用户不满事件已经数不胜数,从泼狗血、敌敌畏到跳楼这些林林总总的事件我们也感受到了用户与平台对于数据不透明所导致的种种矛盾冲突,由此对中心化交易所的不透明这一原罪也只能感到深深地无奈。
中心化交易所有着相对成熟的技术方案,但却有着以上种种无法切除的原罪,去中心化交易所概念出了很久,但各个平台和协议技术还不成熟,还面临着各方面的问题,在这个青黄不接阶段,我们是时候做些什么了&&
uniex.one&&用户资产自管、链上清算的新一代通证交易所。
原创声明:本文由入驻要发车的专栏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专栏作者本人,绝不代表要发车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分享到微信
微信扫码分享
区块链信息服务平台
要发车公众号加入微信群HIT Token:0xadc7c54d706c73a490a9ac2b141197附近人在搜什么
虚拟币交易所如何与火币、币安争夺行业头条,是“交易挖矿”还是自导自演跑路闹剧?
  区块链行业来钱最快且风险最小的是哪个方向?不是炒币,因为稍不注意就会成为韭菜;不是创业,因为稍有不慎神仙也看不懂的白皮书以及仅有一行代码就会成为项目的“墓志铭”;当然也不是做媒体,僧多粥少,没流量,支持个大会还要担心主办方的脑子会不会短路。
  来钱快、风险小的当属虚拟币交易所,可以项目、用户两手抓,一边拿上币费、一边拿交易费。如果赶上94这样的节点,那简直是时势造英雄,只要有足够的敏感性,瞬间就从三流交易所跻身第一梯队,比如币安。
  现在的交易所格局,国内属于第一梯队的非币安、火币、OK系莫属,火币虽然之前没有来得及“肉身翻墙”,但是现在已经缓过气来了,开始了其海外布局,包括新加坡、韩国还有即将落地的澳大利亚。哦,火币在硅谷还有一个负责区块链项目孵化的分部。币安则走得更快,合作已经上升到了国家层面,甚至已经推出了法币(欧元)交易。在台湾合作成立自律组织之后,币安也开始谋求在国内建立一定的媒体影响力……
  迅速跌落神坛的FCoin引发了一次“交易挖矿”的狂欢
  在头部交易所顺丰顺水玩得不亦乐乎的时候,前火币CTO张健创立的FCoin却突然迎头赶上,市值600亿,交易量号称已经超过第二名到第七名之和。  这无疑成为虚拟币交易所的一颗重磅炸弹,不说石破天惊,但至少外界的目光开始聚焦于这个刚刚上线半个月的交易所。不过,不看不要紧,在众目睽睽之下,FC的一些负面也开始出现。
  所谓负面,指的就是刷量。根据吃瓜群众的统计,FC一天的成交额达到了惊人的20多亿美金,远远高于币安。当然,能有这么多的成交额并不是因为FC有多好,而是其推出的“交易挖矿”的模式,简单来说,就是分红。其平台币FCoin Token(以下简称FT)持有者会定期按照智能合约获得平台80%的收入分成红。
  所以,平台会出现刷单现象也就不难理解了,只要有成交单就有手续费,平台有收入吃币者就会有分红,这是个闭环。当然,对于刷单这种事,创始人张健是不会承认的,至少不承认是平台自己刷的,毕竟还要分红,自己刷可就真的是赔本赚吆喝。尽管有张健的声明在先,但还是挡不住FT的暴跌趋势,从此前暴涨60倍到如今,真是币圈一天,人间一年。
  尽管FC的风头迅速被后来的负面掩盖,但显然圈里的大佬有“痛打落水狗”的习惯。比如赵长鹏,在昨日和今日连续在许久未更的微博上发文指出“交易挖矿”模式的风险,顺便提了一下币安的可靠和安全。
  “这种币,是一个看谁抛的快的游戏。”
  某种角度来看CZ的言论不排除其作为头部交易所,在面对FCoin打破规则的猛烈攻势所引起的紧张。而紧张的或许不只CZ,还有徐明星。
  前几天,OKEx启动了一项开放共赢计划,该计划首期开放100个名额,锁定50万枚OKB的团队有资格参与,任何想做交易所的团队都可以在OKEx上开交易所。OK此举被外界解读为“打掉小交易所,让它们站不起来,没有容身之地。”。
  小平台的求生之路
  不管CZ的言论和OK的开放共赢计划是不是如外界所说“被小平台倒逼”,FCoin的“交易挖矿”模式已经成为小平台下一个转型的方向。比如,笔者此前接触过的一家小型交易所以开始推出“交易挖矿”模式,100%返还的机制和FCoin如出一辙。
  据此前该交易所的资深员工表示,这家平台目前活跃用户也就几万,主要盈利点也就是交易手续费。据介绍,这家平台交易量比较多的是链克(原迅雷玩客云),一年时间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已是比较成功的案例。
  当然,无论是做怎样的产品,前提还是要有足够的用户量,要想有用户量,就必须先引起关注。而为了引起关注,手段无所不用其极的平台也是存在的。
  此前,坊间传闻一家6月14日才结束试运营的虚拟币交易所突然在昨日发布一则公告,声称由于平台一直在亏损以及投资人要撤资,所以无奈之下要跑路,并对平台用户和投资者称“投资泡汤的也别太伤心难过,炒币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之后,这则题为“后会有期”的公告在圈内广为流传,同时引起了广泛的讨论。该交易所官网首页未去水印的大图以及仅仅一两个月的运营时间也成为外界关注焦点。
  不过,自公告发布之后,该平台官网一直可以正常打开,官方QQ群虽然昨天进行了禁言处理,但今日上午也已取消。而且,在群内用户的追问下,该平台客服承认平台还在正常运营,此外,之前显示“定稿去水印”的首页大图也去除了水印。
  由此看来,所谓跑路,似乎是平台方一次自导自演的营销活动。
  今年四月,据Bitcoin消息,全球数字货币交易所数量已逾500家,目前还在持续增长。当下,有数百家数字货币交易所因仅服务区域性用户而未被大众所熟识。
  作为虚拟币的主战场之一,国内数字货币数量每天都在增加,由于政策原因,这些平台把常住地放在了国外,像上文提到的哪家上线一年多的平台即位于加拿大,拿的也是加拿大的牌照。
  据笔者采访到的一位虚拟币交易所资深从业人士称,交易所主要还是要赚项目方的钱,当然,用户量是前提,社群、空投都是导流的常用方式。至于笔者提到的目前交易所数量急速上升以及政策原因,对方表示:“主要还是要看资源,后来居上的也很多。”
  即便现在交易所的行情也不乐观,头部有如此多的大平台,想从他们那里虎口夺食FCoin就是前车之鉴,后面还有一大批籍籍无名的平台等着一炮而红。但这个行业奇怪就奇怪在,无论行情多么严峻、政策多么模糊,敢于冒险者依然不在少数。
  笔者认为,很多区块链的从业者是怀揣一颗颠覆现有互联网企业格局的心在做事情,区块链是一块跳板,能够让他们成为下一个执牛耳者。而虚拟币交易所作为在区块链行业唯一一种高度集中化的存在,看似背离区块链的精神,却在某种意义上推动了区块链行业资金的流动、相关项目的推陈出新。
  问题是,这样的平台掌握着项目和用户两者的生杀大权,稍稍倾斜天平就可能会让两者成为“刀下鬼”。不得不承认的是,现阶段区块链的技术落地依旧只停留在理论阶段,这么高的热度,吃瓜群众想参与,炒币是门槛最低也最亲民的方式。
  既然选择了炒币,就要有成为韭菜的觉悟。Access denied | www.pashu.org used Cloudflare to restrict access
Please enable cookies.
What happened?
The owner of this website (www.pashu.org) has banned your access based on your browser's signature (bc53cc-ua98).一名老韭菜的建议:区块链火了,数字货币还能买吗_百度知道
一名老韭菜的建议:区块链火了,数字货币还能买吗
答题抽奖
首次认真答题后
即可获得3次抽奖机会,100%中奖。
都是老韭菜,不要怂就是梭,韭庄bcbot有量化交易
gentlejoker
来自经济金融类芝麻团
gentlejoker
采纳数:46
获赞数:203
参与团队:
这根本不是一个概念,数字货币是在区块链基础上建立的。就好比你在问楼市火了,地板还能生存么一个道理?
一般股市中有说割韭菜的,象征股民一茬儿又一茬儿的被割,在数字货币市场亦是如此。庄家,指能影响金融证券市场行情的大户投资者。通常是占有50%以上的发行量,有时庄家控量不一定达到50%,看各品种而定,一般10%至30%即可控盘。庄家坐庄某股票,可以影响甚至控制它在二级场的股价 。庄家和散户是一个相对概念。数字货币市场亦是如此。一般有庄家的数字货币都是私募的区块链项目,小散手中没有币。比特币、维基链、以太坊这些主流的币都是比较分散的,庄家很难绝对控盘。欢迎进威信公众号交流,聊聊你的币事:&大话区块链
为你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币圈利益链:触目惊心的暴利之下 是联合割韭菜|数字货币|交易平台|法币_新浪科技_新浪网
币圈利益链:触目惊心的暴利之下 是联合割韭菜
币圈利益链:触目惊心的暴利之下 是联合割韭菜
2月1日,成交额稳居全球前三的数字货币交易平台币安发布公告称,根据中国相关政策法规,币安将不为中国大陆地区用户提供服务。此前,已有IOST、UIP、KuCoin等多家机构宣布暂停为中国用户服务。政策的不确定性一直是笼罩在币圈上方的阴云,各交易平台也一直是监管的敏感点。2017年9月国内交易平台被清理整顿后,数字货币交易一度低迷。此后,为了继续开展交易业务,各平台采用出海、在平台开展场外交易等方式,与监管玩着猫鼠游戏,获取暴利。交易平台是币圈利益链条上最重要的一环。它连接着区块链项目方和广大投资者,连接着区块链投资的一二级市场。同时,由于监管的缺位,交易平台各个业务环节极不透明,监守自盗的传闻屡有传出,上线项目审核不足,与项目方联合割韭菜,甚至自己割韭菜的行为等,在圈内并不是新鲜事。另外,交易环节中的种种风险,平台本身却无法规避。交易平台年入超50亿,秒杀上市公司“我们不上纳斯达克,我们和纳斯达克是竞争关系”。一位接近火币的人士在一次关于区块链的聚会中这样转述了火币某位高管的话。这或许并不是天方夜谭。2017年,经过了监管打压的国内数字货币交易平台,通过“出海”等方式,极大加快了发展速度。无论是用户数量、交易规模、上币费用还是上新币的速度,相较以往,均上了不止一个台阶。同时,因为国内政策的收紧,这些交易平台在与监管的博弈中探寻出更多样的发展路径,以种种“打擦边球”的方式,继续着在这个以“去中心化”为口号的世界中的中心化交易所功能。非“币圈”人士很难想象其中的利润空间。手续费是交易平台利润的大头,大部分交易平台手续费率为0.1%左右,远远高于券商在二级市场交易中的手续费率,所获利润更是让人震惊。据数字货币大数据平台非小号数据,1月21日,币安成交金额排名第三,24小时总成交额为176.7亿元,按其网站公布的0.1%的手续费计算,每日仅交易佣金即可达1760万元。如果保持这个水平,仅手续费年收入将超过64亿元。OKEX排名第四,24小时总成交额为112.5亿,火币pro排名第六,24小时成交额为62.7亿。实际情况是,这些平台的盈利将远超预期。以币安为例,目前币安的用户已突破600万,并仍在高速增长。用户数激增为网站运营带来一定压力,1月5日,币安发公告暂停新用户注册,后于1月8日不定时开启限量注册。据每日新闻报道,币安每天新增用户达25万,而Coinbase每天都有10万用户注册,Kraken每天有5万名新用户注册。如果按照日新增用户5万来保守估计,交易所的月新用户注册量至少达150万。令人难以想象和置信的是,如今交易量全球排名第三的币安,成立仅半年之久。其次,项目要在平台上线需要一定费用,这部分费用弹性空间较大。一位资深投资者告诉券商中国记者,如果是特別火爆的项目,各平台会抢着上,基本不收费;如果是一般性项目,收100—500万不等,或者token总量的1-5%;如果是自家一个生态圈的就象征性收一些。此外,也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上币费高的需要100比特币(目前价值700万人民币左右);券商中国记者在采访某项目创始人时被告知,目前项目的代币在某交易平台上线要1000万人民币。对此,上述投资者认为,收1000万的绝对是传销项目或者垃圾项目,要进行抵制。项目代币上线交易平台,相当于新股公开发行。但由于目前的区块链项目缺乏监管,上不上交易所的唯一标准是交易所和项目方的谈判,如果项目上线知名交易所,可获得潜在背书,并提高成交量。其中的操作空间有多大可以想象。尽管各个平台在公开声明中均表示上线项目都经过了严格审核,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众多口碑极差的项目如波场等也登陆了包括币安、火币在内的知名交易平台,且交易平台的上币速度在大大加快。除了交易手续费和代币上线费的常规盈利方式, “平台币”这一新玩法也是当前的热点,尽管平台“创新”出种种名义,但无法摆脱“变相ICO”的质疑。1月20日,火币宣布将推出“火币全球通用积分”,(Huobi Token简称“HT”),是基于区块链发行和管理的积分系统,可在多场景下使用并流通。HT总量5亿枚,承诺永不增发,只送不卖,每个季度火币Pro将利润的20%用于流通市场回购。火币在官方公告和宣传中均将HT定义为“不私募,不是ICO,只送不卖”的积分,但 “只送不卖”不是对用户的无偿赠送,而是要通过购买手续费预存点卡套餐获赠。根据公告,平台将开放HT/USDT、HT/BTC和HT/ETH的交易对,这意味着,HT与其他数字货币一样,可以在交易平台上交易和流通。发行类似平台币的,火币并不是第一家。日,数字资产交易平台币安上线。上线前,币安发布了白皮书进行ICO募币。据白皮书介绍,币安平台推行的代币为BNC,总量恒定2亿个,通过ICO发行数量为1亿枚。兑换规则为1ETH兑换2700BNC,1BTC兑换20000BNC。BNC于7月15日上线交易。BNC的ICO于6月24日启动,按当时ETH和BTC的价格计算,目前,BNC的价格已是ICO价格的100多倍。有业内分析人士认为,平台推出自己的代币或积分,主要目的并非赚钱,而是吸引和留住用户,构建平台自己的社区和生态。平台疑似监守自盗,与监管打擦边球目前,交易平台在数字货币世界中的作用极为重要。颇为吊诡的是,在区块链“去中心化”的世界中,交易平台却扮演着一个“中心化”的角色,曾发生过的交易平台被盗事件,不仅使用户遭受严重损失,还会引发数字货币价格暴跌,此外,交易平台因为业务极不透明,往往会参与内幕交易,联合坐庄等操纵市场行为,其中的风险不容忽视。1月28日,日本数字货币交易平台Coincheck上5亿枚 NEM 币遭黑客窃取,价值约5.33亿美元,受影响的用户数量为26万人,是继2014年 Mt.Gox 事件后,史上规模最大的虚拟货币被窃案之一,随后 Coincheck暂停平台上除比特币之外的加密货币取款。有业内人士向券商中国记者表示,某知名交易平台监守自盗众所周知,一方面通过在二级市场操纵价格获利,另一方面通过操纵杠杆交易获利,该平台可提供高达10倍的杠杆,而数字货币本身波动就极大,每日涨跌幅在20%左右很常见,而在币价波动时,该平台振幅明显大大高于其他平台,如此一来,用户极易爆仓,平台则可在杠杆交易中获得更丰厚的回报。关于这一说法,记者在多方求证中均获得肯定的回复,且矛头均指向同一家交易平台。在2017年9月出台的相关监管政策中,国内的交易平台被禁止提供法币与数字货币的充提业务,数字货币交易经历了短暂的萧条期。为继续相关交易业务,各平台在海外布局及规避监管方面做出了很多设计,一方面,通过场外交易、币币交易等更曲折和隐蔽的方式提供数字货币交易服务;另一方面,将注册地放至海外,规避国内政策风险。在解决法币与各个数字货币的兑换交易方面,各个平台通过USDT代币连接场外交易和币币交易。即先通过场外交易将法币兑换为USDT,再通过USDT与各种数字货币的兑换。仅从这一过程来看,其中变隐藏着不少风险。首先,在场外交易中,交易双方通常是通过、微信、银行卡转账等方式直接进行资金往来,安全性无法保证。其次,关于USDT,有投资人对券商中国记者表示,可能是一颗定时炸弹,一旦引爆,会引发数字货币市场的系统性风险。USDT由Tether公司发行,宣称将严格遵守1:1的准备金保证,即每发行1枚 USDT 代币,其银行帐户都会有1美元的资金保障。同时,该公司明确表示了可能的风险:“Tether 是去中心化数字货币,但是我们并不是一家完美去中心化的公司,我们作为中心化的质押方存储所有的资产。所以公司可能破产;公司开设账户的银行可能破产;银行可能冻结资金;公司可能卷款落跑;重新中心化风险可能让整个系统瘫痪此外,据券商中国记者了解,除了公开的风险外,USDT还可能存在其它风险:一是其银行账户是否有足够兑付金是不会公开给用户的,即用户没有合法途径查询到Tether的银行账户是否真的有其发行USDT数量这么多的美元;二是Tether并未承诺保证兑付,在其免责条款中,也提到免除在任何条件下(包括公司倒闭清算时)兑付法币的责任;三是USDT发行量由哪些因素调节控制并未公开,其在设计之初的销毁机制是否真的使用过也并不清楚。
新浪科技为你带来最新鲜的科技资讯
苹果汇为你带来最新鲜的苹果产品新闻
新酷产品第一时间免费试玩
提供最新的科学家新闻,精彩的震撼图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86交易所跑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