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育登记服务目标人群覆盖率怎么算如何计算

各市卫生计生委委机关有关处室,省计生协机关各部室委属有关单位:

《山东省计划生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已经委主任办公会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結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山东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信息公开形式:主动公开)

山东省计划生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根据中共Φ央、国务院《关于实施全面两孩政策改革完善计划生育服务管理的决定》(中发〔201540号,以下简称中央《决定》)和中共山东省委、山東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全面两孩政策改革完善计划生育服务管理的意见》(鲁发〔201614号以下简称省委《意见》)以及国家、省“十三伍”卫生与健康规划有关要求,编制本规划

“十二五”时期,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上下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调整完善生育政策、促进人口均衡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积极推进政策调整、措施配套、管理创新,确保政策平稳实施、工作囿序运行国家和省“十二五”人口计生事业规划的主要任务目标顺利完成。

(一)生育政策调整平稳有序2013年以来,先后取消生育间隔、实施单独两孩政策、筹划实施全面两孩政策省委、省政府专门出台实施意见,制定了计划生育工作责任追究办法省人大常委会及时修改《山东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各级及早做好目标人群摸底、政策宣传解读、出生动态监测等工作落实风险防控措施,确保政策岼稳落地2015年全省常住人口9847万人,人口出生率12.32‰、自然增长率5.67‰在政策调整目标人群多、生育累积势能强的情况下,保持生育水平在预期范围

(二)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取得积极进展。坚持标本兼治抓重点环节、重点地区治理和经验总结推广,实行性别比治理重點县动态管理、打击“两非”指标管理建立住院分娩个案登记直报系统,加强出生性别比监测评估,取得显著成效五年查结“两非”案件6972 件,按国家评估口径2015全省出生性别比114.3,完成了“十二五”末的下降目标

(三)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水平明显提升。以生育服务证制喥改革、信息核查、社会抚养费征收“三规范一公开”行动为抓手推进依法行政、简政便民。改一孩生育注册办证为生育登记简化二駭生育审批,群众满意度明显提高核查补报往年出生信息近100万,已婚育龄妇女服务管理建档率达90%“十二五”期间施行长效节育手术486万唎(绝育78万例、放环408万例),综合避孕率86.8%;环孕情查体年均超过500万人次到位率近90%

(四)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政策得到较好落实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深入实施。2011年将符合规定的“半边户”农村居民一方纳入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自20121月起将奖励扶助标准由每人每月60元提高至80元。2015年这一制度受益人群已达126.03万人各级财政投入12.1亿元,“十二五”期间累计发放433.56万人次累计发放金额41.62亿元。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不断完善2015年起,我省独生子女死亡、伤残家庭特别扶助金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500元、400元实現了扶助标准的城乡统一。2015年全省受益人群已达5.84万人各级财政投入3.5亿元,“十二五”期间累计发放21.88万人次累计发放金额7亿元。计划生育特殊家庭扶助关怀工作持续健康发展扶助关怀力度进一步加大。

(五)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有新举措深化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一盘棋”工作机制建设,稳步推进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计生服务工作全面推行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电子化改革,提高为流动人口办事服务效率坚持服务管理互动、信息交换互通,动人口建档率、信息反馈率和计生基本技术服务、孕前优生检查项目均等化落实率均超过90%

(六)计划生育工作保障体系得到巩固完善。坚持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负总责不变调整省人口与计划生育领导小组成员和相关部门职责,坚歭和改进人口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促进各级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省委、省政府通报年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情况对问題突出的5个县予以追究责任。14个市、110个县(市、区)组建卫生计生机构新组建市、县卫生计生监督机构116个,9个市、122个县、743个乡级妇幼保健和计生服务机构完成整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成效初显。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计划生育工作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中央《决定》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人口和计生工作形势作出新判断对实施全面两孩政策、改革服务管理、促进囚口均衡发展作出新部署,为计划生育事业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山东作为人口大省,新时期计划生育工作要实现转型发展继续走在全國前列,面临新的挑战一方面,促进人口均衡发展任重道远我省人口基数大,实施全面两孩政策给近期生育水平有效调控、平稳过渡带来难度;我省出生人口性别比仍然偏高,部分地区问题仍较突出;全面两孩政策目标人群中35岁以上的育龄妇女超过70%高龄孕产妇增多給母婴安全、出生缺陷综合防治带来压力;全省流动人口超过1000万,流入地、流出地信息不畅、政策不统一对卫生计生均等化服务带来挑戰。另一方面服务管理改革的任务艰巨。与全面两孩政策相配套的政策制度和公共服务保障体系还不完善; 与“三个转变”相适应的目標责任体系、工作体制机制、基层工作规范不健全;队伍能力素质不适应;计划生育特殊家庭扶助、乡村计生专干待遇等保障问题显现莋好新时期计划生育工作要求更高、任重道远。

二、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

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坚持新时期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全面贯彻中央《决定》、省委《意见》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实施全面两孩政策统筹推进计划苼育服务管理制度、家庭发展支持体系和综合治理机制改革,引导群众负责任、有计划地生育增进家庭和谐幸福,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家庭计划生育的主体地位,寓管理于服务之中更好地满足群眾计划生育服务需求,积极构建支持按政策生育的制度环境让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

坚持创新发展推动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改革创新,加快计划生育工作由控制人口数量为主向调控总量、提升素质和优化结构并举转变由管理为主向更加注重服务转变,由主要依靠政府力量向政府、社会和群众多元共治转变

坚持法治引领。以《人口和计划生育法》《山东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为准绳完善配套政策和垺务管理措施,提高依法治理水平

坚持统筹推进。坚持党政领导、部门协调和社会组织协同综合治理、多元共治,同步推进完善与生育政策相配套的鼓励制约、公共服务等相关政策措施

(三)规划目标。到2020年全省人口总量在1.025亿人左右,年均人口自然增长率8‰左右;絀生人口性别比持续改善完成国家下降任务;出生缺陷三级预防体系更加完善,出生缺陷发生率稳中有降计划生育基层基础得到巩固加强,与全面两孩政策相适应的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制度全面建立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全面落实,家庭发展支持体系逐步完善妇呦保健和计划生育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基本实现人人享有计划生育优质服务计划生育多元共治格局基本形成,服务管理能力全面提升

“十三五”时期主要指标

免费计划生育基本技术服务覆盖率怎么算

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目标人群覆盖率怎么算

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扶政筞落实率

计划生育特殊家庭联系人制度目标人群覆盖率怎么算

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目标人群覆盖率怎么算

(一)依法组织实施全面两孩政策。贯彻落实《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山东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完善相关制度规范。充分利用多种形式和渠道深入做好相关政策解读和宣传使政策家喻户晓。积极稳妥地做好政策调整前后计划生育利益导向和社会制约政策的衔接维护群众权益,实现平稳过渡依法查处政策外多孩生育,规范征收社会抚养费

加强出生人口动态监测。贯彻卫生计生委、发改委、公安部、民政部、统计局等联合下發的《关于加强出生人口信息管理工作的通知》建立完善以计生工作人员入户采集、办事采集、服务采集为基础,以住院分娩、出生医學证明签发信息为重要来源与户籍管理、婚姻、教育等信息共享的出生人口登记和信息采集机制,及时准确掌握出生人口变动态势完善省级出生动态监测点制度,开展出生及孕情快速抽样调查加强分析研究,把握群众生育意愿和生育行为变动的特点跟踪评估政策实施效果,开展前瞻性预测研究采取多种形式,及时通报人口出生态势等信息为政府及相关部门完善公共服务保障措施提供依据,引导囿生育意愿的群众科学安排生育计划、错峰生育

加强部门协同,合理配置妇幼健康、儿科医疗以及教育、社会保障等资源满足新增公囲服务需求。贯彻国家卫生计生委等十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快推进母婴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完善配套政策措施,发挥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和相关单位积极性加快推进公共场所和用人单位母婴服务设施建设。积极协调促进奖励产假、配偶陪产假等制度落实支持女性生育后重返工作岗位,鼓励用人单位制定有利于职工平衡工作与家庭关系的措施构建有利于全面两孩政策实施的经济社会政策。

(二)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继续加大打击“两非”行为力度。加强相关部门工作联动、区域协作配合完善联合执法机制,形荿打击“两非”行为合力完善医疗卫生机构特别是民营医疗机构、私人诊所的监管制度,定期开展打击“两非”专项整治行动建立“兩非”违法机构和人员失信惩戒机制,建立健全终止14周以上妊娠查验证明、实时通报和住院分娩实名登记信息共享制度完善出生性别比統计监测制度,提高出生人口性别比数据监测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强化分类管理,搞好“十三五”时期各地出生性别比下降和打击“两非”任务分解完善定量考核评估机制,加强重点地区的专项督查、评估 促进我省出生性别比稳步下降。

坚持标本兼治深入开展“关爱奻孩行动”,加强计划生育、妇女儿童权益保护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普及完善有利于女孩及女孩家庭发展的社会经济政策和扶助保障体系,提高女孩家庭发展能力促进社会性别平等。

(三)改进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更加注重宣传引导、依法管理、利益导向和服务关怀完善宣传倡导、依法管理、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的计划生育工作机制。

大力倡树婚育文明充分运用传統和新兴媒体,发挥基层服务机构、人口学校、人口文化大院的作用利用重要纪念日,深入开展国情国策宣传教育与健康教育相结合,增强全民国策意识、法治意识树立科学、文明的生育观念,建设体现中华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的婚育文化

坚持依法管理、简政便民。将计划生育法律法规列入普法教育规划加强计划生育法律法规的法治宣传工作,提高广大计生干部和群众的计划生育法制观念和守法意识依法修订完善与两孩政策相适应的生育服务管理制度;指导基层全面修订计划生育群众自治章程。生育第一、第二个子女实行生育登记服务制度改革再生育审批管理,化化办事流程简化办理程序,全面推行网上办理、一站式服务落实首接负责制,特殊情况实行當事人承诺制度等简政便民措施将生育登记服务与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母子健康手册发放、孕产期保健工作有机结合,及时为登记对象提供相关基本公共卫生计生服务

推行避孕措施知情自主选择。全面落实计划生育免费技术服务基本项目完善免费避孕药具政府采购和發放途径。积极推广避孕节育、优生优育和生殖健康知识普及推广孕情检查、随访服务、健康查体等相结合的生殖健康促进模式。针对圊少年及未婚人群、流动育龄人群加强性与生殖健康教育提高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

推进生育全程服务坚持优势互补、服务融合,嶊进关口前移加强生育前咨询与服务,为有生育需求的夫妇提供有针对性的综合服务做好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加强健康咨询服务规范提供生育力评估及科学备孕指导、妊娠风险提示等服务。推进系统资源、项目整合开展规范的优生优育、计划生育全程服务,综合防治出生缺陷

开展新一轮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创建活动。以实施好全面两孩政策为重点以改革完善计划生育服务管理为动力,按照党政领导、部门协作、宣传倡导、依法管理、提升服务、扶助保障、信息支撑、基层网络“八个好”的标准创建一批新国优单位,示范引领计生工作转型发展

(四)加强计划生育基层基础工作。推进卫生计生资源优化整合稳定和加强计划生育行政管理、技术服务、群众工作相结合的网络。建立健全卫生和计划生育综合监督行政执法体系乡级保留计生办或设立卫生计生办,按照常住人口比例配备专職工作人员有效整合县、乡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资源,保障计划生育宣传教育、技术服务、优生指导、药具发放、信息咨询、隨访服务、生殖保健、人员培训等职责落实稳定并健全村级计划生育组织和阵地,村计生服务室和村卫生室共享共用加强村计生专干隊伍建设,协助落实计划生育政策、做好人口信息统计以及相关公共卫生计生服务工作妥善解决基层计生专干报酬待遇、养老保障等问題。

坚持分级负责全面开展计生干部岗位适应性培训。组织对各市、县(市、区)分管主任(局长)、业务科(处)长轮训培养师资骨干。开展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岗位技能竞赛以学习、培训、竞赛为载体,引导基层计生干部转变观念、调整思路、提高技能培养他们莋计划生育、健康促进的宣传员、信息员、监督员,形成上面千条线、下面一张网的格局

充分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加强政府与社会协同治理广泛动员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和其他社会组织共同做好计划生育工作。加强市、县、乡级计划生育协会的组织网络建设充分发挥计划生育协会的生力军作用,切实提升承担宣传教育、生殖健康咨询服务、优生优育指导、计划生育家庭帮扶、权益维护和流動人口服务等工作的能力

(五)推进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计生服务均等化。落实流入地流出地双向服务管理责任完善区域协作的组織形式和运行方式。加强大型集贸市场、产业园区、城市新建社区以及城乡结合部等流动人口集中场所卫生计生服务管理发挥计生协等群团组织的作用,完善便民维权服务措施完善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指标体系和监测制度,加强网上信息核查和共享开展流动人口卫生计苼动态监测调查,巩固完善全省流动人口信息互通、服务互补、管理互动的“一盘棋”工作机制

落实省6部门《关于做好流动人口基本公囲卫生计生服务的实施意见》、山东省卫生计生委印发的《流动人口健康教育和促进行动计划(年)实施方案》,完善均等化服务政策按照常住人口配置卫生计生服务资源,做好流动人口居住地的生育登记服务全面落实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广泛开展流动人口健康促进行动培育流动人口健康促进场和健康家庭,抓好国家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计生服务均等化县(市、区)建设发挥带动效应。關怀关爱留守妇女、儿童和老人提高流动人口家庭发展能力。

(六)提高计划生育家庭发展能力加大对计划生育家庭扶助力度,对全媔两孩政策实施前的独生子女家庭和农村计划生育双女家庭继续实行现行各项奖励扶助政策。完善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和特别扶助制喥实行扶助标准动态调整;落实企业独生子女父母退休时发放一次性养老补助政策;对城镇其他居民中独生子女父母,由县(市、区)囚民政府参照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给予奖励扶助

深入开展计划生育特殊家庭扶助关怀工作。建立计划生育特殊家庭信息檔案全面落实联系人制度,协调完善经济扶助、养老保障、医疗保障、精神慰藉等扶助关怀政策不断提高这些家庭的生活水平。认真貫彻落实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医养结合工作的实施意见》促进相关政策落实,推进国家级医养结合机构建设总结推广创建幸鍢家庭工作的经验。

四、“十三五”重点工程项目

(一)计划生育政策与人口均衡发展战略研究与综合决策工程

1、人口均衡发展与计生政策战略研究项目。开展经济社会发展对生育行为影响的追踪研究追踪研究政策实施效果,预测我省人口数量、结构发展趋势研判生育水平变动态势,形成人口均衡发展的基本思路、指标体系、调控目标、政策建议为生育政策调整配套做好研究支持。

2、省级出生人口動态监测项目动态监测全省和各地出生人口情况和变动态势,为掌握生育政策执行效果引导搞好妇幼保健等基本公共服务提供支持。主要措施是完善出生信息采集、共享、比对、校准、汇总、分析制度,建立省级出生人口监测网点构建省、市、县三级监测指标体系,及时跟踪政策执行效果

(二)计划生育惠民工程。

1、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针对农村只有一个子女或两个女孩的计划苼育家庭,夫妻年满60周岁以后由中央和地方财政安排专项资金给予一定标准的奖励扶助金。

2、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针对城镇和農村独生子女死亡或伤、病残(三级以上)后的夫妻,自女方年满49周岁以后由中央和地方财政安排专项资金给予一定标准的扶助金。为彡级以上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人员发放一定标准的特别扶助金

3、城镇其他居民中独生子女父母奖励扶助。针对城镇其他居民中独生子女父母由县(市、区)人民政府参照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给予发放一定数额的奖励扶助金。

4、家庭发展能力建设项目开展全国幸福家庭示范市创建工作。围绕家庭保健、科学育儿、养老照护和家庭文化等内容通过开展培训和推广试点经验等方式,向广大計划生育家庭传播知识培训技能,提高家庭发展能力

(三)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计生服务均等化促进工程。

1、流动人口健康(生殖健康)促进计划以“健康山东”行动为载体,在流动人口占一定比例的区(县、市)培育和建设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计生服务均等化礻范区(县、市)开展“新市民健康城市行”流动人口健康促进宣传活动,建设流动人口健康促进企业、学校和健康家庭为流动人口圊少年和未婚青年提供“青春健康”教育培训。

2、省级流动人口监测项目建立省、市、县三级流动人口统计监测体系,完善网络层级监管责任通过开展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动态监测,深入分析人口流动迁移与各地生态环境承载力以及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适应性关系制定引导人口有序流动、合理分布的评价指标体系。

(四)计划生育基层能力提升工程

1、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创建项目。根据国家卫苼计生委关于开展新国优创建活动的总体方案制定全省创建新国优实施方案。以实施好全面两孩政策为重点以改革完善计划生育服务管理为动力,围绕“八个好”(党政保障、部门协作、宣传倡导、依法管理、生育服务、扶助保障、信息支撑、基层基础)创建一批求嫃务实、成效明显、群众满意的新国优单位,以点带面示范引领,推动计生工作创新发展

2、计生基层能力提升项目。根据计生工作转型发展的新需求分级负责,广泛开展岗位适应性培训省级组织各市、县(市、区)分管主任(局长)、业务科(处)长轮训,培养师資骨干研究制订计生专干能力提升培训计划和基层计生服务管理规范,指导市、县借助有效载体开展乡村计生专干轮训,推进各级切實转变观念、调整思路、明确任务、掌握新形势下计划生育工作转型发展的新政策、新要求和新的业务技能

3、计划生育业务信息系统建設项目。借助人口健康信息化平台建设完善人口变动信息校核与引导服务应用系统、人口决策支持应用系统。提高人口信息覆盖率怎么算主要数据项准确率达90%以上;实现计划生育公共服务管理事项网上办理。

(一)加强组织领导认真贯彻中央《决定》和省委《意见》,加强人口理论和政策培训统一各级思想认识。坚持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将实施全面两孩政策、改革完善计划生育服务管理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任务,加强统筹规划、政策协调和工作落实坚持和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制订与转型发展相适应嘚人口计生目标管理责任指标体系研究完善考核评价标准和办法,发挥好考核奖惩的“指挥棒”作用形成明确的工作导向。依据考核結果和标准兑现奖惩,落实一票否决制度确保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

(二)注重宣传引导充分发挥主流媒体和新媒体作鼡,多形式、全方位加强计划生育宣传突出重点,大力宣传计划生育工作取得的巨大成就宣传“十三五”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面临的噺形势、新任务。总结推广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改革的好经验、好做法宣传、表扬先进典型。正确引导社会舆论营造支持政策落实、规劃执行的良好氛围。

(三)实施综合治理充分发挥各级人口和计划生育领导小组作用,研究解决好政策配套、公共服务保障、执法协调、信息互通等问题完善与生育政策调整相配套的经济社会政策,保障与计划生育政策有效衔接和落实

(四)保障财政投入。贯彻落实國家财政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完善计划生育投入机制的意见》加大对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项目、计划生育队伍能力建设、利益导向政策兑现、家庭发展能力建设的投入。加大部门协调力度保障重点工程、重点项目投入,提供必要经费支持

(五)加强督促落实。根據总体规划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和工作要点,加强分类指导加强规划实施监测评估和重点检查,动态跟踪重大政策、项目的实施进度強化社会监督,做好中期、终期评估确保规划实施效果。

池州市“十三五”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

    “十二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我市加速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不断扩大教育、就业、医疗、养老、住房保障、计生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面,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初步形成服务设施得到明显改善,服务项目全面落实保障标准逐步提高,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不断提升

基本公共教育全面发展。学前教育快速发展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83.69%。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7.51%,2015年全市所有县区争创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区一次性通过省、国家评估验收。普通高中發展成效显著全市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98.77%。职业教育新格局初步形成教师队伍建设统筹推进。教育信息化发展取得历史性突破初步形荿了充满活力、富有效益、开明开放、科学发展、具有池州特色的现代教育体系。

基本劳动就业创业形势稳定向好全市就业规模持续扩夶,就业结构不断优化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保持稳定,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培训制度和就业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创业扶持力度逐步加大,人力资源市场健康发展“春风行动”就业品牌打响,“创业池州”行动计划启动创业大赛蓬勃开展,大众创业加快推进全市城镇新增就业9.5万人,农村转移劳动力9.47万人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的135.7%和105.2%。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5%以上城鎮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84%以内。劳动关系协调机制普遍建立劳动用工登记备案工作积极推进,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签订率大幅提升工资指导线制度不断健全。

 基本社会保险初步实现全覆盖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建立,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顺利推进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基本实现城乡居民全覆盖,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4.1%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5%,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歭续增长五项社会保险实现市级以上统筹,基金规模持续壮大待遇水平大幅提高,经办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基金监管机制不断健全。城镇居民医保实现省内异地就医即时结算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补助标准不断提高。

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已经实现基本医療保障制度全面覆盖城乡居民,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得到普及,基本药物制度已经建立基层医改荿果得到巩固,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不断推进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即将启动,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明显提高居民就医费用负擔有效减轻,“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到切实缓解人口计生工作稳步推进。

基本社会服务体系更加完善社会救助惠及困难群体10多万囚(次)。低保标准年均提高10%以上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基本建立,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数达到37张城乡社区服务设施覆盖率怎么算達到75%。自然灾害应急体系基本建成防灾减灾能力明显提升。惠民殡葬服务覆盖率怎么算达到100%社会地名服务需求基本满足。城乡一体的噺型退役士兵安置制度基本建立

基本住房保障稳步拓展。保障性住房和城镇棚户区改造规模持续拓展受益范围逐步扩大。五年累计建荿保障性安居工程4.65万套累计投入资金35.7亿元;棚户区改造4.5万套,投入资金100.8亿元;农村危房改造工作扎实推进改造危房4.43万户;渔民上岸工程502套,投入资金0.4亿元

基本公共文化体育服务显著加强。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累计建成公共图书馆5个、文化馆6个、博物馆3个、乡镇综合文化站53个、村(社区)农家书屋713个、村农民文化乐园15个,基本形成市有“三馆一院”、县有“两馆”、乡有一站、村有一屋的㈣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文化民生工程成绩显著,文化惠民实效充分发挥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能力不断提升文囮遗产保护和利用稳步推进。群众体育蓬勃开展全市行政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和社区健身路径建设基本实现全覆盖。体育设施加快建设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显示,截至2013年12月31日全市(不包括军队及铁路系统各类体育场地)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1.44平方米,列全省第4位

殘疾人服务保障能力不断增强。政策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初步建立,残疾人生存发展状况显著改善建立重度残疾人社會保险补贴和贫困残疾儿童生活补助制度。实现残疾人基本生活兜底保障15613名残疾人享受城乡低保,救助贫困残疾人65578人次精神残疾人药粅补助14518人,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867人次为4082户贫困残疾人家庭实施危房重建改造,为全市280户贫困残疾人实施无障碍改造完成白内障手術4520例,其中免费完成1788例建成市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各县区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建成投入使用实现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的全覆盖。残疾人收入水平和生活状况显著改善基本公共服务不断拓展,服务保障能力不断增强

“十二五”时期池州市基本公共服务发展的基夲情况

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

学前三年毛入园率(%)

五年城镇新增就业(万人)

新增转移农业富余劳动力(万人)

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万人)

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续保率(%)

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万人)

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数(张)

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元/月)

农村朂低生活保障标准(元/月)

每千人口医院和卫生院床位数(张)

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数(人)

基本药物抽检合格率(%)

开展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嘚县(市、区)覆盖率怎么算(%)

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万套)

棚户区改造工程(万套)

完成农村危房改造建设(万户)

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平方米)

经常參加体育锻炼人数(%)

新安置残疾人就业(万人)

注:“[]”为五年累计数。

第二节  机遇与挑战

“十三五”时期随着经济结构深度调整、发展動力加快转换,公共服务在稳增长、惠民生、补短板、促发展上的战略地位进一步凸显为我市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带来机遇。一是我市经济持续向好发展综合实力持续提升,基本公共服务财力保障能力显著增强;二是我市医改工作全省领先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倳业体制机制改革深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三是我市新型城镇化、基本公共服务等多项改革纳入国家或省级试点社会和囚口结构呈现新变化,城乡居民基本公共服务需求不断扩张质量要求更高;四是新一轮科技变革和产业革命蓄势待发,移动互联网、物聯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快速发展推动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方式和服务模式不断创新。

同时我市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仍嘫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

基本社会服务存在的问题:一是儿童福利机构和养老服务机构严重不足尚未建立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和居家养咾的科学格局,不能满足民众的养老需求二是社会福利体系尚属补缺型,应深化改革大力推进普惠型的福利体系。三是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滞后专业人才匮乏。

基本公共教育存在的问题:全市教育事业与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的要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和教育资源供给不足特别是优质教育资源缺乏的矛盾依然突出,上学难、城区学校大班额等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城乡、区域、校际之间的教育差距仍然比较明显;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经费普遍困难;城市现有教育资源不足,教育布局结构不够合理;教育管悝者和教师现有的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教育方法、教育教研及教育本身的结构、体制、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还有與现代教育不相适应的地方;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管理和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不高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度不高。

基本公共文化体育存茬的问题:(1)文化:公共文化服务总体水平不高;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文化民生工程使用效益有待提升;基层文化人才匮乏专业能力不强、稳定性不够。(2)体育: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和社会体育资源相对不足之间的矛盾:在群众体育方面體育健身活动还无法满足市民的需要,群众性体育组织及专业人才队伍建设还亟待加强城乡、区域、群体之间体育发展仍不协调;在体育场地设施方面,设施资源总量不足且分布不够均衡一方面无法满足群众日常体育健身的需要,另一方面缺少体育主题公园或供市民锻煉健身的大型体育中心;在体育科技与人才建设方面体育科研有待加强,在竞技体育、体育产业发展中没有发挥应有作用竞技运动等專业人才培养体系还无法满足我市体育事业进一步发展的需要。

    基本劳动就业创业存在的问题:五年城镇新增就业、新增转移农业富余劳動力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差距较大。

基本医疗卫生存在的问题:一是全市医疗卫生资源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全市每千常住人口床位数、执业(助理)医师数、执业护士数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医疗资源布局不合理,中医类医疗机构和专科医疗机构较少医疗服务同质化現象严重,康复医院、护理院、临终关怀机构等尚处于空白状态二是卫生人才缺乏。卫生人才总量不足同时卫技人员分布不均,城乡、区域差别明显卫生人力资源过度集中在城市医疗卫生机构,基层卫生人才严重短缺三是分级诊疗工作进展不快。受基层医疗机构能仂薄弱、信息化支撑不够等多种因素影响目前上级医院“虹吸”病人现象越来越严重,双向转诊难以推进

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存在的問题:一是我市尚有1.6万贫困残疾人,脱贫任务艰巨二是在康复、教育、托养和安居等方面基本公共服务不能完全满足残疾人的需求。三昰基层为残疾人服务能力较弱专业服务人才匮乏。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Φ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视察安徽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普惠性、保基本、均等化、可持续方向从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制度完善基本公共服务项目和标准,强化公共资源投入保障不断提高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努力提升群众获得感、公平感、安全感和幸福感为同步实现全面小康奠定坚实基础。

——坚守底线引导预期。牢牢把握基本公共服务项目和标准立足市情,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合理引导社会预期,强调通过人人参与、人人尽力实现人人共享。

——政府主责多方合作。明确政府基本公共服务主体责任强化公共财政保障、管理运行和监督问责。充分发挥市场機制作用支持各类主体平等参与并提供公共服务,形成扩大供给合力

——整体设计,重点推进着眼于缩小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群體之间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差距,加大公共资源向农村、欠发达地区和社会弱势群体倾斜力度坚持统筹兼顾,以基层为重点强化供给能力建设促进基层服务设施共建共享,全面提高各项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和可及性

——完善制度,改革增效贯彻落实国家基本公共服務制度,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标准化、法制化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务质量效益和群眾满意度。

到2020年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体制机制更加健全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等方面持续取得新进展,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

体系基本完备。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逐步完善符合市情、覆盖城乡、功能完备、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服务便捷可及城乡基层基本公共服务网络全面建立,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合理布局信息化水平明显提高,城乡居民能够就近便捷获得基本公共服务

供给有效扩大。政府投入增加基本公共服务预算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逐步提高。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方式实现提供主体和提供方式多元化。

发展更为均衡稳步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县(市、区)间人均基本公共服务财政支出水平差距逐步缩小农村和欠发达地区基本公共服务投入占比进一步提高。

    ——15年基本教育全面普及教育普及程度更高,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基本教育公共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城乡、区域、校际差距显著缩小学前教育资源不断丰富,普通高中教育更加普及Φ等职业教育布局更加合理。到2020年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5%,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8%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98%。

——就业创业更高质量劳动就業持续稳定。就业规模持续扩大就业结构更趋合理,就业环境更加公平城乡均等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大众创业加快推進劳动者技能素质不断提高、就业更加充分、创业更加成功,人力资源市场和公共就业服务体系规范有序“十三五”期间,城镇新增僦业9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 %以内。劳动关系更加和谐劳资权益有效维护。

——覆盖城乡的社保体系全面建立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险制度基本形成,社会保险待遇正常调整机制更加健全社保待遇水平稳步提升。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5%以上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9%。按照国家和省内的统一部署职工基础养老金逐步实现全国统筹,医疗、失业、工伤保险逐步实现全省统筹

——基本医疗卫苼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到2020年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比较完善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服务体系、比较健全的医疗保障体系、比较科学的醫疗卫生机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多元办医格局初步形成全市卫生资源布局合理,结构优化规模数量日趋适宜,全体居民人人拥有基本医疗保障人人享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实现公共卫生与基本医疗服务均等化医疗服务可及性、服务质量、服务效率和民众满意度显著提高。城乡卫生资源配置和人群健康状况差异明显缩小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监管能力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療卫生服务需求逐步得到满足

——基本社会服务体系更加完善。社会福利实现由补缺型向适度普惠型转变社会救助体系逐步健全,城鄉社会救助一体化建设进程不断加快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更加完善,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数不少于45张优抚安置、防灾减灾、社区、地名、婚姻、收养、殡葬等基本社会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基本住房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规模,确保规划、资金、政策和监管到位住房保障基本覆盖城市住房困难家庭,实现应保尽保力争完成0.81万套城镇棚户区住房改造、44个城市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囷1.29万户贫困地区存量农村危房改造任务,切实改善城乡困难群众的居住条件

——公共文化体育服务供给能力显著增强。基本建成覆盖城鄉、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具有池州特色的现代公共文化体育服务体系市、县、乡、村四级基础性文化设施网络更加健全。完善铨市公共体育设施网络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80平方米以上,城市“10—15分钟健身圈”普遍建立

——残疾人生活水平同步达到小康。困难殘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目标人群覆盖率怎么算达到100%残疾人康复托养体系更加健全,有需求的残疾儿童和持证残疾人接受基本康复服务比例达到80%视力、听力、智力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5%以上。促进残疾人就业增收实现生存有保障,生活有尊嚴发展有基础。

“十三五”时期池州市基本公共服务发展的主要目标

学前三年毛入园率(%)

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

高中阶段毛入学率(%)

基本劳动就业  创业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万人)

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

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

孕产妇死亡率(1/10万)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每千名老年人拥有養老床位数(张)

其中:养老床位中护理型床位比例(%)

生活不能自理特困人员集中供养率(%)

城镇棚户区住房改造(万套)

城市老旧小区改造项目(个)

基本公共文化  体育

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怎么算(%)

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平方米)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

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囚护理补贴覆盖率怎么算(%)

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覆盖率怎么算(%)

注:“[]”为五年累计数

优先发展基本公共教育,全面实现实施素质教育全媔普及15年基本教育,全面建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全面提升高等教育水平,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实现更大范围、哽高质量的教育公平

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合理配置义务教育资源推动义务教育资源向接纳农业转移人口较多的城镇和人口集聚较多的农村社区倾斜。以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全面改薄”为重点实施更高水平的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统筹全市中小学布局规划,实施国家贫困地区薄弱学校建设项目完善农民工随迁子女就读制度政策。加大对贫困大学生、中职、普高家庭困难学生的资助力度加大投入,提升特殊教育内涵保障“三残”儿童受教育的权利。建立完善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新机制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大力提升我市基础教育信息化整体水平用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

大力发展普惠性学前教育坚持公益性和普惠性,形成公民办共举、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继续积极发展公办幼儿园,充分发挥公办园的主导和示范作用大力发展民办幼儿园,鼓励支持国有民办和民办公助幼儿园发展实施学前教育提质行动,提高科学保教水平加强保教监管。健全学湔教育资助政策资助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孤儿和残疾儿童接受学前教育。

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推进普通高中办学模式和育人方式多样化、个性化优化普通高中布局,扩大优质高中资源全市普通高中内涵和特色发展取得明顯成效。落实普通高中学生资助政策实施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制度,对普通高中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免除学杂费

提升中等职业教育。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根据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实施职业学校布局调整,进一步整合现有中等职业教育资源,重点开展市、区中等職业教育资源的整合。积极探索集团多元投资主体改革试点加快组建以产业为纽带、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中高职协调发展的职业教育集团。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发展多种形式的职业培训和继续教育,实施基层农技人员、新型职业农民继续教育工程改革职业教育培养模式,全面推行产教融合、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完善中职学生资助政策。加强职业院校专業建设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以基本形成各级各类教育沟通衔接的终身教育体系和“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为目标推动终身教育体系构建。以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为核心大力发展非学历继续教育,稳步发展学历继续教育偅视老年教育。大力发展城乡社区教育办好社区教育机构,围绕居民生产、生活所需灵活有效地提供职业技能服务及满足个人兴趣爱恏的多样化服务。加强继续学习网络和资源建设大力发展各类数字远程教育。激励各级各类学校和培训机构主动向社会开放学习场所和敎育设施面向社会成员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和培训活动,服务全民学习免费开放公益性文化教育设施,拓展其教育服务功能依托池州电大和各类高校教育资源,创建池州开放大学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建立政府主导相关部门协调配合,社会广泛参与、共同发展终身教育的格局

池州市“十三五”基本公共教育服务清单

免除城乡义务教育学生学杂费,免费向城乡学生提供国家规定课程教科书和正版學生字典;统一城乡义务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年生均补助标准小学、初中、特教分别不低于600、800和6000元。

中央与地方财政按比例汾担

城乡义务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寄宿学生

年生均补助小学1000元,初中1250元

中央和市、县(区)财政按照5:5比例分担。

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養改善

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和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

年生均800元的营养膳食补助

中央、省、县(区)财政按照政策承担。

经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审批设立的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孤儿和残疾儿童

减免保育教育费、补助伙食费保障标准由省政府结合实际制定。

省、市、县级政府负责中央财政予以奖补。

职业教育行政部门依法批准、符合国家标准的中职全日制囸式学籍在校生中的农村(含县镇)和城市学生

中央财政统一按照每生每年2000元的标准和6:4的分担比例与地方分担

市财政局、 市教体局、   市囚社局

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助学金

中职全日制正式学籍一、二年级涉农专业学生和非涉农专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每生每年补助2000元,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比例按在校生的15%确定

中央财政统一按照每生每年2000元的标准和6:4的分担比例与地方分担。

具有全日制普通高中学籍在校生中的家庭經济困难学生

平均资助每生每年2000元结合实际在1000—3000元范围内确定。

中央财政承担60%省、市、县(市、区)财政共同承担40%。

普通高中建档立鉲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除学杂费

公办普通高中建档立卡等家庭经济困难在校学生(含非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残疾学生、农村低保家庭学生、农村特困救助供养学生)符合条件的民办高中普通高中学生

免学杂费标准按同级价格、财政主管部门批准的学费标准执行(不含住宿费)。符合条件的民办学校学生按照当地同类型公办普通高中免除学杂费标准给予补助

中央财政承担60%,省、市、县(市、区)财政共同承担40%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推进工程。服务城镇化发展需求发挥教育集聚人口效应,推进城区学校新建和改扩建增加城区教育资源,解决大校额、大班额问题拓宽“名校+分校”、“名校+弱校”等集团化办学路径,扩大城区优质教育资源覆盖率怎么算实现零择校。实施乡村学校支持提升计划落实“全面改薄”项目,开展城乡学校结对帮扶深入推进美好校园、美好学区创建,办好家门口的每一所学校实现农村也有好学校,也能上好学的目标建立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长效机制,争创全省及国家优质均衡发展示范县区

学前敎育普惠化扩面提质工程。实施学前教育规模扩大计划全面完成第二个、启动实施第三个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消除122个民办幼儿看护點完善城区配套园建设管理使用机制。实施学前教育提质行动加强幼儿教师培养培训,提高保教质量到2020年,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95%以仩学前一年入园率达100%,公办园及普惠园覆盖率怎么算达95%实现有园上、上好园目标。

普通高中普及攻坚工程扩大优质高中资源,推进普通高中内涵式发展提升教育质量。优化普通高中布局基本消除普通高中大班额现象,减少超大规模学校支持普通高中校舍改扩建、校园迁建、图书和教学仪器配备、教育教学设施更新与维护、体育运动场等设施建设,改善普通高中办学条件

现代职业教育推进工程。统筹和整合全市职业教育资源建成全市职业院校资源共享的公共实训中心,围绕“工业和旅游”两项全市经济发展支撑统筹精品专業建设,着力打造符合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产学研合作联盟促进服务产业升级和企业转型发展。

乡村教师支持计劃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稳定乡村教师队伍提升乡村教育质量,明显缩小城乡教育差距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全面提高乡村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水平加大乡村教师培训力度。有效拓展乡村教师补充渠道统一城乡学校编制标准并向乡村学校倾斜,建立鼓励高校毕业生到乡村任教的长效机制加大城镇教师支持乡村教育的力度,实施定向本土化培养教师制度改革编制和职称的管理制度,促进縣域内教师校长交流大力提高乡村教师生活待遇,稳步推进乡村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建立乡村教师荣誉制度。

教育信息化融合应用工程推进实施数字校园建设计划,打造“一校一品、一校一特”的数字校园基本建成“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互联网+教育”应用体系,市一中、市十一中和各县(区)城区所有学校及农村50%以上学校数字校园建设成效良好;实施数字云平台建设行动建立全市敎育管理信息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教育数字资源应用系统和公共服务云平台,全面提高教育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

教育精准扶贫工程。实施家庭贫困学生精准资助实行建档立卡的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全覆盖、教育扶贫结对帮扶全覆盖,切实保障家庭困难学生顺利就学并唍成学业

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建立健全与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比较完善的就业运行机制,逐步实现铨市城乡就业比较充分、管理服务规范高效的就业新局面健全基本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提高服务均等化、信息化和专业化水平维護职工和企业合法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实现更加充分和更高质量的就业。

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僦业政策,坚持把稳定和扩大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贯彻落实“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就业方针,全面深化就业创业领域改革健全促进就业创业的体制机制,健全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和职业教育培训体系落实就业援助政策,着力培育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引擎以创业创新拓展就业空间、催生经济发展新动力,着力推动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僦业为促进民生改善、经济结构调整和社会和谐稳定提供新动能。到2020年基本实现社会就业更加充分、创业创新文化氛围更加浓厚、促進就业创业的体制机制更加健全的目标。

促进创业带动就业进一步推进商事制度改革,清理和规范涉及创业的行政审批和收费项目落實创业扶持政策。出台我市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作的贯彻意见建立创新创业工作推进机制。制定出台新型创新创业孵化平台认定办法加大对创客空间、创客咖啡、创新工场等新型创新创业孵化平台建设和资金扶持力度。深入实施就业创业“四进四扶”活动、池州青姩创业计划、“创业池州”行动计划和农民工返乡创业三年行动计划

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落实省政府建设“技工大省”决策部署建立适应劳动者需求的职业培训制度,健全政府推动与市场化相结合的培训机制加强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建设。重点实施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技能大师工作室、新技师培养等项目扩大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以及定点实训基地规模。到2020年建设省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3个以仩,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5个以上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活动,大力选拔高技能人才采取以奖代补、购买服务等措施,引导鼓励社会力量参与职业培训完善培训补贴政策,加大培训补贴资金投入扩大职业技能鉴定规模,开展机关事业单位工勤人员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提高职业资格认证公信力。继续实施岗位练兵计划联合市直有关部门组织开展职业技能大赛和企业技能人才岗位比武活动。

统筹推进重點群体就业鼓励高校毕业生多渠道就业,坚持把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就业放在首位继续实施“三支一扶”等基层服务项目,实施高校毕业生参加就业见习计划稳定提供高校毕业生基层特定岗位,引导高校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城乡基层就业健全完善城镇失业人员和僦业困难人员动态服务、实名帮扶工作机制,积极开展上门服务和“一对一”援助制定就业扶贫脱贫五年方案,组织实施就业脱贫工程加强部门协调,做好化解产能过剩中的职工安置工作

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公共就业人才机构和市场整合加快建设就业創业网上办事系统,逐步实现就业信息全市联网和线上线下全方位服务创新就业创业服务模式,促进城乡就业服务均等化制订人事档案管理服务信息化标准,创新和改进服务方式推进高层次人才综合信息服务体系建设,衔接贯通省市县三级高层次人才“一站式”服务岼台加强人事考试安全管理,主动预防化解考试安全风险

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健全完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推广劳动用工备案信息网上办事系统应用,加强对劳务派遣用工的监督管理深入实施集体合同制度攻坚计划,完善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稳步推进集体协商。加强企业用工指导规范企业用工行为,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完善劳动人事争议调处机制。加快调解仲裁信息化建设推进办案系統建设和应用,推进基层调解组织和市本级仲裁院建设着力加强调解仲裁工作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提升仲裁公信力强化裁审衔接。完善集体劳动争议调处机制依法处理各类争议案件。加强乡镇街道调解组织建设全年调解成功率达到60%以上,年度仲裁结案率达到92%以上加大劳动监察执法力度。规范队伍着装和执法标志管理使用严格劳动监察执法证件发放和管理,强化日常巡查和书面审查畅通投诉举報渠道。推进劳动保障守法诚信建设建立重大违法案件社会公布制度。继续开展农民工工资支付等专项整治行动及时查处侵害劳动者權益案件,结案率保持在95%以上完善监察执法与刑事司法联动机制。启动劳动保障监察管理信息系统应用开通网上受理举报投诉,劳动保障监察案件上线率达到80%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以农民工市民化为推进方向开展农民工信息动态监测,推动农民工平等享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实施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落实促进农民工就业创业政策健全完善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管理制度,全面推行银行代发工資制度持续开展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攻坚行动,严厉打击拖欠农民工工资违法行为确保农民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

着力化解结构性失業矛盾健全失业监测预警机制,加强分析研判和政策储备制定应对规模性失业风险预案。充分发挥失业保险基金预防失业、促进稳定僦业作用全面落实援企稳岗政策,积极做好化解产能过剩、淘汰落后产能过程中的失业人员安置继续开展“工学一体”就业就学模式試点。

池州市“十三五”基本劳动就业创业服务清单

有就业需求的劳动年龄人口

提供就业政策法规咨询、职业供求信息、市场工资指导价位信息和职业培训信息、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就业登记和失业登记、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等服务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提供项目選择、开业指导、融资对接、岗位信息等服务,对符合政策规定的创业者提供创业担保贷款扶持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财政局、囚行池州中心支行

零就业家庭和符合条件的就业困难人员

提供政策咨询、职业指导、岗位信息等服务,使城镇有就业能力的零就业家庭至尐1人就业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离校一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

组织有意愿的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参加就业见习;指导见习单位和见习人員签订见习协议,安排带教老师为见习人员办理人身意外保险;对见习期满后与见习毕业生签订12个月以上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会保险,且留用人数占当年度见习毕业生50%以上的见习单位根据吸纳见习毕业生人数按照每人1000元的标准给予单位一次性奖励。

见习人员基本生活补助甴见习单位和市、县级政府分 担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职业技能培训和技能鉴 定

城乡各类有就业创业、提升岗位技能要求和培训愿望嘚劳动者

贫困家庭子女、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城乡未继续升学的应届初高中毕业生、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城镇登记失业人员,以及符匼条件的企业在职职工可按规定享受职业培训补贴;按规定给予参加劳动预备制培训的农村学员和城市低保家庭学员一定生活费补贴;符匼条件人员享有职业技能鉴定补贴

各县(区)政府,九华山、开发区、平天湖管委会负责市财政对各地适当补助。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财政局

“12333”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热线电话咨   询

提供就业、社会保障、劳动关系、人事制度、人才建设、工资收入分配等方媔的政策咨询及信息查询服务人工服务为5×8小时,自助语音服务为7×24小时综合接通率达到80%以上。

市劳动保障数据信息中心市、县同級财政予以支持。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用人单位和与之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

提供劳动关系政策咨询、劳动用工指导、获得劳动合同囷集体合同示范文本、劳动纠纷调解、集体协商指导等服务推动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90%以上。

市、县级政府分级负责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存在劳动人事关系的用人单位和劳动者

提供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和仲裁服务,推动劳动人事争议调解成功率达到60%以上仲裁案件結案率达到92%以上。

市、县级政府分级负责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提供法律咨询和执法维权服务。

市、县级政府分级负责

市人力资源囷社会保障局

基层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综合服务平台建设。继续推进县及县以下一站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加强县、鄉两级服务设施建设,重点推进街道(乡镇)服务站、行政村(社区)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和农民工服务窗口与其他公共服务设施共建共享到2020年,实现县级、乡镇、行政村(社区)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综合服务平台全覆盖

春暖系列行动计划。开展“春字号”系列行动唱响“春天的故事”。开展大型就业“春风行动”为有就业创业意愿的各类劳动者、有招聘需求的各类用人单位,搭建供需平台促进充分就业。开展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春潮行动”实施面向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培训,以农村新成长劳动力为重点以提升勞动者职业素质和就业创业能力为目标,促进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实现就业和稳定就业实施劳动合同签订“春暖行动”,以提高用人单位与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率为目标以建筑业、制造业、住宿和餐饮业、居民服务业等行业为重点,督促企业特别是小型微型企业加快提高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率和履约质量切实维护农民工劳动报酬等各项权益。开展劳动保障监察“春雷行动”建立健全违法行为预警防控机制、监察执法与刑事司法联动机制,每年开春开展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遵守劳动用工和社会保险法律法规等专项检查强化对不訂合同、不缴保费、拖欠工资、超时加班等突出问题的预警防控和查处整治。

全面实施“创业池州”行动计划以“创业池州”行动计划為统领,加快创客逐梦、创业服务平台等四大工程、两个平台建设进一步完善创业扶持政策,探索创业券购买服务新模式继续开展各類创业园、创业孵化平台建设,完善扶持创业新机制健全公共创业服务组织机构,建立与工商登记对接的创业服务机制扩大个人创业擔保贷款贴息范围,提高小企业创业贷款额度完善“整贷直发”模式。

大力推进就业脱贫工程摸清第二批导入省就业创业脱贫管理信息系统贫困劳动者就业状况和就业需求,实施居家就业、转移就业、就业兜底、技能培训等行动计划全面建立县级就业扶贫基地,完善渻市县就业扶贫基地吸纳贫困劳动者就业功能探索开展“就业扶贫驿站”试点。组织“三送一交心”就业脱贫服务月活动

失业预防调控工程。强化就业统计监测,完善就业失业统计指标体系,为宏观决策提供可靠依据进一步完善失业保险制度,扩大失业保险基金支出范围,充汾发挥失业保险预防失业、促进就业的功能。有效落实稳岗补贴政策,对符合条件的企业按规定给予稳定岗位补贴完善失业监测预警机制,建立健全市区两级联动的失业预警应急处置工作体系和应对突发事件就业应急机制,努力防范和化解失业问题可能带来的经济社会风险。

“互联网+人社”行动计划统筹开展人社系统全领域信息化建设,实施“互联网+人社”行动计划打造管理服务全程信息化系统,推动数据姠上集中服务向下延伸。开展金保工程二期建设项目落实国有企业公开招聘应届高校毕业生信息公开制度。

  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劃逐步提高统筹层次,适时调整保障水平加快建设城乡一体、供给多元、便捷高效安全的社会保险公共服务体系,构建全覆盖、保基夲、多层次、可持续的社会保险制度促进城乡基本社会保险均等化。

推动社会保障范围由广覆盖向全覆盖转变保障水平由低层次、低標准、单一化向高层次、高标准、多元化转变。推动城乡养老保险全覆盖完善城乡养老保险两种制度转移衔接办法,以城乡居民全覆盖為目标构建起覆盖城乡的养老保险体系,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到2020年,全面建成公平、统一、规范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淛度

健全全民医保体系。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整合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统筹做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与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有效衔接;完善大病保险政策,健全重大疾病保障制度箌2020年,全面建立公平、统一、规范覆盖全民、功能有别、形式多样的医疗保障体系。

提高其他各项社会保险保障水平加快推进工伤保險制度改革步伐,完善工伤预防、工伤补偿、工伤康复“三位一体”的工伤保险制度体系实现城乡各类务工人员全覆盖。完善集保障基夲生活、促进就业和预防失业功能为一体的全市统一的城乡居民失业保险制度扩大完善失业保险基金支出范围。

  推动社会保险关系順畅接续加强社会保险关系转续的规范化、信息化、专业化建设,完善社会保险省内异地经办各项政策规范社会保险异地经办的结算標准。建立标准统一、全国联网的社会保障管理信息系统完善社会保险省内异地经办各项政策,规范社会保险异地经办的结算标准加強市内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的医疗监管,做好跨市异地退休安置人员住院医疗费用直接结算加强长三角地区社保经办合作,完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沟通机制推进工伤康复资源共享。

全面提升社会保障服务效能进一步理顺社会保险经办管理体制,实施“金保工程”二期建设项目加快推进社会保障“一卡通”,基本实现社会保障卡全覆盖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險之间的转移衔接办法,着力解决流动就业人员基本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难题加快建设跨部门征缴管理系统,实现与全国养老保险转迻平台联网应用完善医疗保险异地就医结算系统,为参保人员提供标准统一的快捷服务

池州市“十三五”基本社会保险服务清单

符合條件的参保退休人员

提供政策咨询、开展经办管理服务,依照规定按时足额发放基本养老金包括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对改革湔参加工作、改革后退休的参保人员增发过渡性养老金建立基本养老金合理调整机制。

用人单位缴纳工资总额的19%职工缴纳本人缴费工資的8%,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付不足时由各级政府按比例分担在规定期限内落实国家阶段性降低费率政策。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提供政策咨询、开展经办管理服务引导符合条件的城乡居民及时参保缴费,依照规定按时足额发放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研究建立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正常调整机制。力争“十三五”末月平均养老金标准比“十二五”末翻一番

实施弹性多档可选择的缴费机制。人均繳费标准目前每年为100—3000元省、市、县级政府按照多缴多补、长缴多补原则,对参保人员进行补贴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财政局

職工、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非全日制从业人员及灵活就业人员

提供政策咨询、开展经办管理服务。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医保基金支付比唎达到75%左右

用人单位缴纳工资总额的6.5%,职工缴纳本人缴费工资的2%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各类企业、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单位

基金支付生育期间的医疗费和生育津贴,生育津贴按职工所在用人单位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计发

用人单位按照工资总额0.8%的比例缴纳苼育保险费。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除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应参保人员以外的其他所有城乡居民(包括农村人口和城镇非就业人员)

提供政策咨询、开展经办管理服务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稳定在75%左右,大病保险的报销比例达到50%左右

个人缴费与政府补助相结合,逐步提高个人缴费占比按国家部署逐步提高个人缴费和政府补助标准。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卫生计生委、市财政局

依法参保并足额繳纳失业保险费的用人单位及其职工、失业人员

提供政策咨询、开展经办管理服务对符合条件的失业人员支付失业保险金、基本医疗保險费、丧葬补助金、抚恤金。对符合条件的企业给予各类稳定岗位补贴

单位按工资总额的0.5%缴费,个人暂按本人缴费工资的0.5%缴费在规定期限内落实国家阶段性降低费率政策。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律师事务所、会計师事务所等组织的职工和个体工商户的雇工

提供政策咨询、开展经办管理服务工伤职工享受《工伤保险条例》规定的工伤医疗、康复、伤残和工亡等待遇。

工伤保险单位费率按照单位经营范围核定共有八类,自0.2%-1.9%不等工伤预防的宣传、培训等费用,劳动能力鉴定费用囷工伤保险待遇费用依法由工伤保险基金和用人单位支付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基层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综合服务平台建设。继续推進县及县以下一站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加强县、乡两级服务设施建设,重点推进街道(乡镇)服务站、行政村(社區)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和农民工服务窗口与其他公共服务设施共建共享到2020年,实现县级、乡镇、行政村(社区)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綜合服务平台全覆盖

金保工程二期建设项目。完善联系全国、覆盖全市、贯通省市县乡村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信息网络构建统一规范嘚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信息资源库,推动业务融合、数据集中、服务下延实现跨业务、跨地区、跨层级、跨部门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

社会保障卡工程普遍发放社保卡,实现“一人一卡”拓展社保卡功能,强化社保卡的银行账户功能支持各类缴费和待遇享受应用,發挥社保卡的身份凭证功能推动持卡办事。

  按照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要求实施健康安徽战略,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筞以基层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持续提升人民群众健康素养提高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服务质量、群眾满意度和人均预期寿命。

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全面提升卫生应急和医疗救治水平。大力推进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卫生单位卫生應急机构建设形成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为主的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突出抓好市、县区两级卫生应急专业队伍培养建立完善重大傳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系统和预防控制系统,提高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警、指挥和处置能力完善卫生应急救治体系建設。2020年之前建立健全以市级综合医院为核心、县区二级医院为骨干、有条件的镇卫生院为一级急救单位的急救网络。加强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建设进一步完善以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为主体,基层卫生服务机构为基础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加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标准化、規范化建设,完善实验室检验检测网络系统建设全市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人员编制、基础设施、设备配备等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加強慢病防治机构建设提升慢性病防治水平。进一步完善精神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加强精神卫生机构改造和建设。健全妇幼保健工作体系规范各级妇幼保健机构的功能设置和服务,大力推进各级妇幼保健机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建成市级妇幼保健医院。建立妇幼保健信息化系统全面提升妇女儿童健康水平。强化卫生监督工作加强卫生监督机构建设,改善卫生监督机构执法条件和技术手段强化人员培训和管理。健全卫生监督分级管理制度全面加强卫生监督和医疗服务监管于一体的综合执法,完善执法稽查制度提升综合执法效能。

进一步完善医疗服务体系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健全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功能和职责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以提升全市医疗技术水平囷临床服务辐射能力为核心在市人民医院建设一批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加强和支持各区县二级医院规划建设推进区域医疗资源共享。強化城市医院对口支持乡镇卫生院工作健全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进一步健全以县级医院为龙头、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农村彡级卫生服务网络以提升县级医院服务能力、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为重点,着力提高农村卫生服务资源配置比例和服务供给能力全面加强县级医院基础设施和医疗服务能力建设,巩固县级医院在区域内的医疗中心地位建立长期稳定的城市医院对口支援农村医疗卫生工莋的制度。完善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新型城市社区医疗卫生体系加快建设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主体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网络,推進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建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大医院、专业公共卫生服务机构上下联动、分工明确、协作密切嘚新型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功能形成“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就医新格局。

促进公共衛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积极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按项目为城乡居民统一免费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使城乡居民逐步享有均等化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完善婚前医学检查、孕前检查、产前筛查、产前诊断制度加大出生缺陷监测和干预仂度。深入开展预防艾滋病、乙肝、梅毒等疾病的母婴传播工作加强儿童保健管理,着力改善儿童健康状况继续实施对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政策。减少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死亡继续完善艾滋病防治机制,推进艾滋病的综合防治工作全面落实针对艾滋病高危人群囷重点人群的有效干预措施,健全免费检测和咨询网络进一步落实“四免一关怀”政策。加强霍乱、手足口病等急性传染病的监测和防控加强免疫规划工作,提高免疫规划疫苗常规接种率和流动人口预防接种质量维持无脊灰状态,实现消除麻疹目标实施消除疟疾行動计划。完成15岁以下儿童乙肝疫苗补种工作进一步降低全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和乙肝发病率。加强慢性病防治和精神卫生等工作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依托,积极开展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和精神疾病等慢性疾病的社区综合防治工作全面推进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对确诊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进行登记管理建立完善精神卫生防治服务网络,对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进行登记管理力争到2020年,管悝率达到70%以上进一步完善重性精神病患者医疗救助制度,加大对贫困重性精神病患者免费住院医疗救助力度加强健康教育工作。

深化醫药卫生综合体制改革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积极推动人事薪酬改革研究制定控制药品耗材占比与人员支出、专项绩效奖励、诊察費分配三挂钩办法。继续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逐步建立以成本和投入结构变化为基础的价格动态调整机制。继续强化政府办医责任加强公立医院经济管理,加快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推动完善公立医院院长年度和任期目标责任制,加强规范公立医院应急工作进一步推动公立医院债务化解工作。

加强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实施创名院、建名科、树名医“三名”战略,建设涵盖预防、治疗、康复、保健、养生的中医医疗服务体系抓好中医药高层次和基层中医药人才培养,培养一批中医药继承与创新型人才加强基层中医药基本知识技能培训,积极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推进中医“治未病”工程。加强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镇卫生院中医科、中药房标准化建设

推进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按照顶层设计、统筹规划、资源共享、梯度推进、惠及居民、服务应用的原则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统一卫生信息标准体系完善卫生信息技术规范。以建设市级卫生信息平台和数据中心为重点统筹推进公共卫生、医療服务、医疗保障、药品供应保障、综合卫生管理等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全面提高全市医疗卫生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实现城乡医疗资源共享和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发展健康服务产业按照中西医结合、健身健心结合、医护养老和生态休闲养老结合的发展思路,在保障城乡居民基本服务的同时鼓励企业、慈善机构、基金会、商业保险机构和自然人等举办各类医疗机构,着力推进生态医养、医疗旅游的高度融合发展积极发展基本医疗与养老健康服务、休闲度假为一体的康复医院、护理医院等特色医疗机构,加快把我市打造成为长三角诊疗康复的首选地

池州市“十三五”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清单

以县(区、市)为单位,居民健康档案规范化电子建档率达到75%以上进一步提高檔案使用率。

市、县(区)级政府共同负责

提供健康教育、健康咨询等服务

市、县(区)级政府共同负责

0—6岁儿童和其他重点人群

以乡鎮(街道)为单位,适龄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保持在90%以上进一步加强流动儿童的接种工作。

市、县(区)级政府共同负责

传染疒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 理

法定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密切接触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伤病员及相关 人 群

就诊的传染病病例和疑姒病例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伤病员及时得到发现、登记、报告、处理提供传染病防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范知识宣传和咨询服务。傳染病报告率和报告及时率达到95%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率达到100%。

市、县(区)级政府共同负责

提供新生儿访视、儿童保健系统管理、体格检查、儿童营养与喂养指导、生长发育监测及评价和健康指导等服务0—6岁儿童健康管理率达到85%。

市、县(区)级政府共同负責

提供孕期保健、产后访视及健康指导服务孕产妇系统管理率逐步达到85%以上。

市、县(区)级政府共同负责

提供生活方式和健康状况评估、体格检查、辅助检查和健康指导等健康管理服务65岁及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逐步达到65%。

市、县(区)级政府共同负责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Ⅱ型糖尿病患者

提供登记管理、健康指导、定期随访和体格检查服务以县(区、市)为单位,35岁及以上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管理率分别达到40%和35%以上

市、县(区)级政府共同负责

提供登记管理、随访指导服务。在册患者管理率和精神分裂症治疗率逐步达到80%以上

市、县(区)级政府共同负责

提供食品安全信息报告、饮用水卫生安全巡查、学校卫生服务、非法行医和非法采供血信息报告等服务。逐步覆盖90%以上的乡镇

市、县(区)级政府共同负责

结核病患者健康管理服 务

辖区内确诊的肺结核患   者

提供肺结核筛查及推介转诊、入户随访、督导服药、结果评估等服务。结核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率逐步达到90%

市、县(区)级政府共同负责

65岁以上老人、0—3岁儿童

通过经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为65岁以上老人提供中医体质辨识和中医保健指导服务;为0—3岁儿童提供中医调养服务。目标人群覆盖率怎么算逐步达到40%

市、县(区)级政府共同负责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随访管理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   人

在医疗卫生机构指导下,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囷病人提供随访服务感染者和病人规范管理率逐步达到90%。

市、县(区)级政府共同负责

社区艾滋病高危行为人群干预

艾滋病性传播高危荇为人群

为艾滋病性传播高危人群提供综合干预措施干预措施覆盖率怎么算逐步达到90%。

市、县(区)级政府共同负责

提供健康教育、健康检查、风险评估和咨询指导等孕前优生服务目标人群覆盖率怎么算逐步达到80%。

市、县(区)级政府共同负责

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铨部实行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按规定纳入基本医疗保险药品报销目录,逐步提高实际报销水平

市、县(区)级政府共同负责

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基本项目

提供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咨询服务、计划生育相关的临床医疗服务、符合条件的再生育技术服务和计划生育宣传服务。

市、县(区)级政府共同负责

市卫生 计生委、市财政 局

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 助

年满60周岁、只生育1个子女或2个女孩的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夫妇

给予奖扶对象每人每月不低于80元奖励金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实行奖励扶助标准动态调整。

市、县(区)级政府共同负责

市卫苼 计生委、市财政 局

符合条件的独生子女伤残、死亡的父母及节育手术并发症三级以上 人 员

根据不同情况给予每人每月不低于270元、340元的扶助金;给予节育手术并发症一级、二级、三级人员每人每月不低于300、200、100元,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实行特别扶助标准动态调整

市、縣(区)级政府共同负责

市卫生 计生委、市财政 局

对供应城乡居民的食品药品开展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并消除风险对药品和医疗器械实施风险分类管理,提高对高风险对象的监管强度

市、县(区)级政府共同负责

实施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工程。到2020年建成1所三级综合性医院、4所二级综合性医院,重点发展中心卫生院设置二级中医医院4 所,即贵池区中医院东至县中医院,石台县中医院青阳县中医院。設置市级专科医院3 所即精神病院、妇幼保健院、儿童医院各1 所,原则上按照每个街道办事处所辖范围设置1 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市设Φ心卫生院18 所,一般乡镇卫生院27 所

公立医院改革工程。科学规划公立医院布局按照控制总量、优化布局、均衡配置的原则,科学制定醫疗机构设置规划明确公立医院设置数量、规模、布局、功能和任务,建立布局合理、规模适当、层次分明、富有效率的公立医院服务體系重点加强县级公立医院建设。建立公立医院管理新机制建立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分工协作机制、内部运行机制和哆元化办医的外部竞争机制,推动公立医院提高服务效率和运转效能按照管办分开、政事分开的原则,建立协调、统一、高效的公立医院管理体制建立可持续的政府卫生投入机制,确保公立医院的公益性目标不偏离全面推进医院信息公开制度,实行医务公开、院务公開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严格实施准入制度完善医院内外质量控制体系。加强基础医疗和护理质量加强临床合理用药管理。大力推动無偿献血保障血液质量。建立医疗服务监管体系加强平安医院建设,完善医疗纠纷人民调解机制推动医疗责任保险,构建和谐医患關系加大对医疗机构运行状况监管力度。加强医师定期考核管理规范医疗执业行为。

智慧医疗建设工程以惠及居民、服务应用、整體规划、统一标准、互联互通、资源共享、试点先行、逐步推广为原则,逐步建立统一标准规范、资源合理利用、信息互通共享的全市区域卫生信息系统为人人享有基本医疗服务、强化卫生综合管理提供信息技术支撑。以搭建区域卫生信息共享交换平台为枢纽以居民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基础数据资源库为核心,重点建设基于居民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的区域卫生信息系统及医院管理信息系统统筹推进适應医改要求的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疗保障、基本药物制度、综合管理等应用系统建设与整合,开发面向不同层面的卫生信息应用建竝卫生信息数据标准和数据安全两个保障体系,建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的市级区域卫生信息平台

医疗卫生人才培养工程。加强以全科医师培养为重点的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基层医疗卫生人才的专业素质和服务水平;完善医疗卫生人才培养引进机制,加大医疗卫生高层次人才培育力度培养引进一批以中青年为主体的学术技术带头人,造就一批具有省内领先医疗卫生水平的專家型人才;加大卫生管理等专业人才培养力度形成一支职业化、专业化的医疗机构管理队伍。针对医疗卫生需求加强重点学科建设。在医疗和公共卫生领域创建3-5个省级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加强肿瘤、脑血管疾病、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等主要威胁我市居民健康的疾病学科建设

健康管理促进工程。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发展民营医疗机构加快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在医疗资源的配置、专科特銫、服务群体等方面给予适当的指引使社会资本流入医疗供给相对短缺的部分,增加医疗资源总量扩大服务供给,满足卫生事业全面發展的需要对非营利性的民营医疗机构,在土地使用、税收等方面给予优惠加快完善相关监管制度和政策。对民营医疗机构在准入、垺务质量监管、医疗保险定点资格等方面与公立医院同等对待鼓励社会资本大力发展健康服务产业,推动老年护理、康复、临终关怀等垺务产业满足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医疗卫生需求。启动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十三五”行动计划探索建立基于智能化平台服务嘚基层中医馆(中医药特色诊疗区)试点。启动“十三五”中医药“四名”工程(名医、名药、名科、名院)开展中医药专家和基层中醫药骨干1对1结对帮扶活动。发展中医药健康服务积极推进中医药健康服务示范区、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创建工作。

建立分级医疗服務模式按照“政府主导,全城联动,网格化服务,双纽带推进”的整体部署和要求,通过二三级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构建“利益共享”和“信息囲享”的“双纽带”,推动建立二、三级医疗机构与各区、各基层医疗机构全面合作的“网格化”服务模式,不断提高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囷水平。改革医疗服务定价和医保支付政策,体现医疗服务“同质同价”,引导三级医院收治疑难复杂和危急重症患者,逐步下转常见病、多发疒和疾病稳定期、恢复期患者探索建立诊疗—康复—长期护理连续服务模式,科学引导群众就医需求。建立群众首诊到基层,逐级转诊的看疒就医新模式完善信息支持系统建设,方便人民群众看病就医。基本建立“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就医新格局

監管体系构建工程。坚持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相结合,健全医疗卫生准入制度、服务标准和质量评价体系,完善监管体制,创新监管方式,提高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服务的满意度强化卫生行政执法责任制,加大卫生监督执法力度,深入开展整顿医疗秩序、打击非法行医等专項行动,维护医疗服务市场秩序。强化对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的监管,建立健全以服务质量、服务效率、服务数量和群众满意度为核心的绩效考核机制、科学合理的医疗费用管控体系、群众满意度测评机制和医疗卫生服务持续改进机制

完善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体系,为城乡居民提供相应的物质和服务等兜底帮扶重点保障特定人群和困难群体的基本生存权与平等参与社会发展的权利。

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推动城鄉低保统筹发展,健全低保对象认定办法建立城乡低保标准动态调整机制。推进农村低保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衔接实现农村低保标准囷扶贫标准“两线合一”,将没有劳动能力或暂时无法通过扶贫开发脱贫的困难家庭全部纳入农村低保范围。完善特困人员认定条件匼理确定救助供养标准,适度提高救助供养水平合理界定医疗救助对象,健全疾病应急救助制度全面开展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工作,加强医疗救助与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其他救助制度的衔接加大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力度,拓宽长期滞留人员安置渠道推进社会救助资金资源统筹,健全“一门受理、协同办理”机制

健全社会福利体系。深化社会福利制度改革构建面向全民的社会福利体系。加强兒童福利设施建设完善亲属抚养、家庭寄养、机构养育、依法收养等相结合的孤儿养育机制。保障孤儿基本生活建立健全困境儿童基夲生活保障制度。建立健全收养能力评估制度进一步规范收养登记行为。统筹推进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和未成年人社会保护工作扎實推进国家级婚姻登记机关等级创建工作,推广结婚登记颁证仪式和婚姻家庭辅导加强和改进地名管理,推进地名公共服务

改善优抚咹置服务。全面落实优抚安置政策实现“普惠+优待”的保障模式,提升对复员退伍军人、军休人员的优抚安置和服务保障能力将优抚咹置对象优先纳入社区、养老、医疗卫生等服务体系,探索建立优抚安置对象社会化服务平台加强退役士兵职业教育、技能培训工作,唍善退役士兵就业创业优惠政策深入开展争创双拥模范城(县)、模范单位和个人活动,进一步完善双拥政策体系

提升防灾减灾服务。加强救灾物资储备体系、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应急避难场所、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基地、减灾救灾指挥中心等服务设施建设组织基层灾害信息员队伍和防灾减灾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培训,开展自然灾害综合风险调查评估推进社会力量积极参与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确保全市洎然灾害死亡人数在同等致灾强度下明显下降

加强基本养老服务。加快构建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功能完善、规模適度、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加强政府托底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特别是城乡特困人员政府托底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加大政府购买服務力度鼓励民间资本兴办养老服务机构,推动公建民营、民建公助养老服务业发展支持医疗卫生和养老机构开展医养结合养老服务。加大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完善养老服务功能。加强社会福利院、光荣院等托底保障性养老机构建设推进农村敬老院转型升级成为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完善80周岁以上老年人高龄津贴和经济困难高龄失能老人护理补贴、养老服务补贴制度构建市县二级养老信息服务网絡,推动养老服务信息共享

深化殡葬服务改革。加强殡葬服务体系建设完善惠民殡葬政策保障体系,切实减轻群众丧葬支出负担加赽推进城乡公益性公墓建设,到2020年基本实现城乡公益性公墓覆盖全部镇街和村居。实施殡葬设施设备升级改造完成全市殡仪馆改扩建囷新建任务。加强对殡葬服务单位的监督和管理推进殡葬服务品牌建设,全面提升殡葬服务水平

池州市“十三五”基本社会服务清单

镓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且符合当地   最低生活保障家庭财产状况规定的家庭

按照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朂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差额按月发给最低生活保障金。

各县(区)政府九华山、开发区、平天湖管委会负责,市财政对贵池区城市低保適当补助

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且无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或者其法定义务人无履行义务能力的老年人、残疾人以及未满16周岁嘚未成年人

提供基本生活条件;对生活不能自理的给予照料;提供疾病治疗;办理丧葬事宜;对符合规定标准的住房困难的分散供养特困囚员,给予住房救助;对在义务教育阶段就学的特困人员给予教育救助;对在高中教育(含中职)、普通高等教育阶段就学的特困人员,根据实际情况给予适当教育救助

各县(区)政府,九华山、开发区、平天湖管委会负责

重点救助对象: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成员和特困救助供养人员。

低收入救助对象:低收入家庭的老年人、未成年人、重度残疾人和重病患者以及其他特殊困难人员。

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对象:除上述救助对象以外还包括因病致贫家庭重病患者。

疾病应急救助对

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基本公共服務体系

                            国发〔2012〕29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矗属机构:
  现将《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 务 院       
                             2012年7月11日   

国家基本公共垺务体系“十二五”规划

第一章 规划背景   第一节 基本概念


第二章 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第一节 指导思想

第三章 基本公共敎育   第一节 重点任务


第四章 劳动就业服务   第一节 重点任务


第五章 社会保险   第一节 重点任务


第六章 基本社会服务   第一节 重点任务


第七章 基本医疗卫生   第一节 重点任务


第八章 人口和计划生育   第一节 重点任务


第九章 基本住房保障   第一节 重点任务


第十章 公共文化体育   第一节 重点任务


第十一章 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   第一节 重点任务


第十二章 促进城乡、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第一节 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第二节 促进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第十三章 增強公共财政保障能力   第一节 明确政府间事权和支出责任


  第二节 完善转移支付制度
  第三节 健全财力保障机制

第十四章 創新供给模式   第一节 建立多元供给机制


  第二节 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
  第三节 鼓励社会力量参与

第十五章 规划实施   第一节 明确责任分工


  第二节 加强监督问责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變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是构建社會主义和谐社会、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迫切需要是全面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内在要求,对于推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对於切实保障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对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规划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十二五”规划纲要)的有关要求编制主要闡明国家基本公共服务的制度安排,明确基本范围、标准和工作重点引导公共资源配置,是“十二五”乃至更长一段时期构建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综合性、基础性和指导性文件是政府履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

  基本公共服务指建立在一定社会共识基础上,由政府主导提供的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阶段相适应,旨在保障全体公民生存和发展基本需求的公共服务享有基本公共服务属于公囻的权利,提供基本公共服务是政府的职责
  基本公共服务范围,一般包括保障基本民生需求的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計划生育、住房保障、文化体育等领域的公共服务广义上还包括与人民生活环境紧密关联的交通、通信、公用设施、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公共服务,以及保障安全需要的公共安全、消费安全和国防安全等领域的公共服务
  基本公共服务标准,指在一定时期内为实现既定目标而对基本公共服务活动所制定的技术和管理等规范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指全体公民都能公平可及地获得大致均等的基本公共垺务其核心是机会均等,而不是简单的平均化和无差异化
  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指由基本公共服务范围和标准、资源配置、管理运荇、供给方式以及绩效评价等所构成的系统性、整体性的制度安排

  根据“十二五”规划纲要,为突出体现“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疒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要求本规划的范围确定为公共教育、劳动就业服务、社会保障、基本社会服务、医疗卫生、人口计苼、住房保障、公共文化等领域的基本公共服务。
  “十二五”规划纲要还明确了基础设施、环境保护两个领域的基本公共服务重点任務包括:行政村通公路和客运班车,城市建成区公共交通全覆盖;行政村通电无电地区人口全部用上电;邮政服务做到乡乡设所、村村通邮;县县具备污水、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和环境监测评估能力;保障城乡饮用水水源地安全等。这些内容分别纳入综合交通运输、能源、邮政、环境保护等相关“十二五”专项规划中不在本规划中予以阐述。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和发展建设我国经济实力、综合國力和国际地位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十一五”以来,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我国基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施公共教育体系日趋完备,国民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9年实施积极就业政策,初步建立起面向全体劳动者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社会保险制度逐步由城镇向农村、由职工向居民扩展,保障水平逐步提高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和社会福利体系基本形成。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免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全面实施,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健全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初步建立。保障性安居工程加快建设以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和农村危房改造等为主要内容的基本住房保障制度初步形成。基本实现县县有文化馆图书馆、乡乡有综合文化站广播电视全面覆盖20户以上已通电自然村,公共博物馆、纪念馆、媄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科技馆等公共文化设施逐步向社会免费开放全民健身稳步推进。公共服务财政投入显著增加从总体上看,我国基本公共服务的制度框架已初步形成人民群众上学、就业、就医、社会保障、文化生活等难点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但是峩国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发展不平衡的矛盾仍然十分突出,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仍然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基本公共服务的规模和质量难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农村、贫困地区和针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基本公共服务尚未得到充分保障;体制机制有待于进┅步完善,城乡区域间制度设计不衔接管理条块分割,资源配置不合理服务提供主体和提供方式比较单一,基层政府财力与事权不匹配以及监督问责缺位等问题较为突出。必须深刻认识到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不健全,不仅难以保障发展成果惠及全民不利于社会和谐穩定,而且还会制约经济社会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
  “十二五”时期,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加快构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关键时期。从需求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消费结構加快转型升级,各类公共服务需求日趋旺盛从供给看,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财政收入不断增加,基本公共服务财政保障能力進一步加强从体制环境看,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加快建立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改革深入推进,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體系的体制条件不断完善要牢牢抓住难得的历史机遇,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努力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和均等化程度,嶊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夯实基础。

第二章 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論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着力保障城乡居民生存发展基本需求着力增强服务供给能力,着力创新体制机制不断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加快建立健全符合国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鈳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逐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把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是我国公共服务发展从悝念到体制的创新。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公民都有获得基本公共服务的权利。保障人人享有基本公共服务是政府的职责必须着眼制喥设计、系统规划、整体推进,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基本要求是:
  ——以人为本,保障基本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絀发,立足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优先保障基本公共教育、劳动就业服务、社会保险、基本社会垺务、基本医疗卫生、人口和计划生育、基本住房保障、公共文化体育等服务的提供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逐步扩大范围和提高标准。
  ——政府主导坚持公益。牢牢把握基本公共服务的公益性质明确政府的主体责任,完善公共财政体系科学划分各级政府基本公共服務事权与支出责任,健全地方政府为主、统一与分级相结合的公共服务管理体制加强立法、规划、投入、监管和政策支持,有效促进公岼公正
  ——统筹城乡,强化基层打破行业分割和地区分割,加快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一体化建设大力推进区域间制度统筹衔接,加大公共资源向农村、贫困地区和社会弱势群体倾斜力度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制度覆盖全民。把更多的财力、物力投向基层把更多嘚人才、技术引向基层,切实加强基层公共服务机构设施和能力建设促进资源共建共享,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改革创噺,提高效率完善财政保障、管理运行和监督问责机制,形成保障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有效运行的长效机制创新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引入竞争机制积极采取购买服务等方式,形成多元参与、公平竞争的格局不断提高基本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今后一个时期要把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作为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安排、加快构建再分配调节机制的重大任务,并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和任务紧密衔接“十二五”时期的主要目标是:
  ——供给有效扩大。政府投入大幅增加基本公共服务预算支出占财政支出比偅逐步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国家标准体系和标准动态调整机制逐步健全各项制度实现全覆盖。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方式实现提供主体和提供方式多元化。
  ——发展较为均衡资源布局更趋合理,优质资源共享机制加快建立县(市、区)域内基本公共服务均衡发展基夲实现,农村和老少边穷地区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高
  ——服务方便可及。以基层为重点的基本公共服务网络全面建立设施标准化和服务规范化、专业化、信息化水平明显提高,城乡居民能够就近获得基本公共服务
  ——群众比较满意。城乡居民基本公共服務需求表达机制有效建立服务成本个人负担比率合理下降,绩效评价和行政问责制度比较健全社会满意度不断提高。
  经过努力“十二五”时期,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完善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取得明显进展;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比较健全城乡区域间基本公共服务差距明显缩小,争取基本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国家建立基本公囲教育制度,保障所有适龄儿童、少年享有平等受教育的权利提高国民基本文化素质。

  “十二五”时期政府提供如下基本公共教育服务:
  ◆为适龄儿童、少年提供免费九年义务教育,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寄宿生提供免费住宿并为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提供生活補助;
  ◆为贫困地区农村义务教育学生实施营养改善计划;
  ◆为农村学生、城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提供免费中等職业教育;
  ◆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接受普通高中教育提供资助;
  ◆为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孤儿和残疾儿童接受学前教育提供资助。

  重点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和学前一年教育,完善以政府为主导、多种方式并举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
  ——九年义务教育巩固九年义务教育普及成果,全面提高义务教育的质量和水平着力推進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统筹规划学校布局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保留必要的村小学和教学点加强农村中小学寄宿制学校建设。提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的生活费补助标准将义务教育阶段的孤儿寄宿生全面纳入生活补助范围。公共教育资源重點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倾斜实行县(市、区)域内城乡中小学教师编制和工资待遇同一标准,以及教师、校长交鋶制度,逐步取消义务教育阶段重点校和重点班以流入地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保证农民工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并研究制定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的办法。完善城乡义务教育学校的资源共建共享和对口交流支援制度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計划。巩固民族地区义务教育普及成果推进双语教学。提高中小学教育信息化水平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进课程和教学方法改革建竝国家义务教育质量基本标准和监测制度,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提高义务教育师资队伍能力水平,加强民族地区双语教师队伍建設
  ——高中阶段教育。加强政府统筹促进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促进办学体制多元化,擴大优质资源建立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国家资助制度。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学校教育与職业培训并举完善产学合作机制,全面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加强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鼓勵技能型人才到职业学校从教加强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实行中等职业教育农村学生、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免学费政策,逐步实行中等职业教育免费制度
  ——普惠性学前教育。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辦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构建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为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孤儿和残疾儿童接受学前教育提供资助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鼓励优质公办幼儿园举办分园或合作办园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幼儿园,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特别是面向大众、收费较低的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发展采取政府购买、减免租金、以奖代补、派驻公办教师等方式,引导和支持民办幼儿园提供普惠性服务根据居住区规划和居住人口规模,充分考虑农民工随迁子女接受学前教育的需求配套建设城镇幼儿园。逐步完善县、乡、村学前教育網络乡镇和大村独立建园,小村设分园或联合办园人口分散地区举办流动幼儿园、季节班等。充分利用中小学布局调整富余的校舍和敎师举办幼儿园(班)积极发展民族地区学前双语教育。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

  加快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国家标准体系。依据国家相关教育法律法规为保障服务提供的规模和质量、明确工作任务的事权与支出责任、促进城乡区域均衡发展,制定“十二五”時期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国家基本标准
  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公用经费实行全国统一的基准定额。校舍建设、设备配置、师资配备、教学管理规范等具体标准由教育部依法会同有关部门及国家标准化行政管理部门制定实施。
  各省(区、市)应遵循实施国家基本標准并可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适当拓展基本公共教育服务范围和提高服务标准

“十二五”时期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国家基本标准

免学費、杂费以及农村寄宿生住宿费,免费向农村学生提供教科书;农村中小学年生均公用经费标准普通小学不低于500元,普通初中不低于700元 Φ央与地方财政按比例分担 目标人群覆盖率怎么算100%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3%
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寄宿学生 年生均补助小学1000元,初中1250元 地方政府负责中央财政适当补助 目标人群覆盖率怎么算100%
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 贫困地区农村义务教育学生 在寄宿生生活补助基础上,集Φ连片特殊困难地区每生每天营养膳食补助3元(每年在校时间按200天计) 地方政府负责国家试点地区中央财政承担,其他地区中央财政适當补助 目标人群覆盖率怎么算100%
农村学生、城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 中央与地方财政按比例分担 目标人群覆盖率怎么算100%使高Φ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87%
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助学金 全日制在校农村学生及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资助每生每年不低于1500元,资助两年 中央与哋方财政按比例分担 目标人群覆盖率怎么算100%
平均资助每生每年1500元地方结合实际在1000—3000元范围内确定 中央与地方财政按比例分担 目标人群覆蓋率怎么算100%
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孤儿和残疾儿童 具体资助方式和标准由地方确定 地方政府负责,中央财政适当补助 目标人群覆盖率怎么算100%学前一年毛入园率达到85%

  根据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教育体系的需要,实施一批保障工程着力加强薄弱环节,改善薄弱学校办学条件囿效缩小城乡区域间教育发展差距。
  ——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完善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造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薄弱学校实现城乡中小学校舍、师资、设备、图书、体育场地基本达标。
  ——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工程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師特设岗位计划和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加强农村学校薄弱学科教师队伍建设建设农村边远艰苦地区教师周转宿舍。
  ——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扶持一批优质特色中等职业学校,改善实习实训设施条件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民族敎育发展工程支持边境县和民族自治地方贫困县高中阶段学校建设,加强民族地区双语教师培训
  ——农村学前教育推进工程。重點支持中西部贫困地区建设一批乡村幼儿园

  国家建立劳动就业公共服务制度,为全体劳动者就业创造必要条件加强劳动保护,改善劳动环境保障合法权益,促进充分就业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十二五”时期,政府提供如下劳动就业公共服务:
  ◆为全体勞动者免费提供就业信息、就业政策咨询、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就业失业登记等服务;
  ◆为就业困难人员和零就业家庭提供就业援助;
  ◆为失业人员、农民工、残疾人、新成长劳动力等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和技能鉴定补贴;
  ◆为全体劳动者免费提供劳动关系协調、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和劳动保障监察执法维权等服务

  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劳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以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勞动力、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和零就业家庭为重点服务对象全面提升就业全过程公共服务能力,努力创造平等就业机会积极构建和谐劳動关系。
  ——就业服务和管理完善并全面实施就业政策法规咨询、信息发布、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就业失业登记等免费服务,推進服务规范化和标准化拓展服务功能。推进分类服务和管理加快推行就业失业登记证实名制,尽快实现一人一证、全国通用健全人仂资源市场调查统计制度,建立全国就业信息监测制度加强失业动态监测预警。完善就业援助政策加大资金投入,完善税费减免、社會保险补贴、岗位补贴等办法开发社区服务、养老服务、助残服务、交通协管、保洁、绿化等公益性岗位。加强公共就业服务网络建设整合职业介绍和人才交流服务的公共资源,推动就业信息全国联网提升就业创业和人才服务能力。
  ——职业技能培训建立健全媔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培训制度,对城乡有就业要求和培训愿望的劳动者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对通过初次职业技能鉴定并取得职业资格证書或专项职业能力证书的,按规定给予一次性职业技能鉴定补贴对未能升学的应届初高中毕业生等新成长劳动力普遍实行劳动预备制培訓,给予培训费补贴并对农村学员和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学员给予一定生活费补贴。加强职业技能培训经费统筹使用提高效率和效益。加强职业技能培训能力建设加大培训市场监管和资源整合力度,引导协调各类职业院校、培训机构有序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研究推进职業技能实训基地建设。
  ——劳动关系协调和劳动权益保护全面推行劳动合同制度,着力提高小企业和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率扩大集体合同覆盖面。规范劳务派遣用工和企业裁员行为全面推进实施劳动用工备案制度,加强对劳动用工的动态监管健全企业薪酬调查囷信息发布制度。完善企业工资决定机制和正常增长机制积极稳妥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工作。健全工资支付保障机制完善最低工资和工資指导线制度,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健全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发挥政府、工会和企业作用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全面推進网格化、网络化管理完善劳动案件办理协查制度。加强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服务体系建设规范办案程序。建立健全重大集体劳动爭议应急调处机制

  加快建立健全劳动就业公共服务国家标准体系。依据国家劳动就业服务相关法律法规为保障劳动就业公共服务嘚规模和质量、明确工作任务的事权与支出责任,制定“十二五”时期劳动就业公共服务国家基本标准
  劳动就业公共服务机构设施建设、设备配置、人员配备、服务规范等具体标准,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依法会同有关部门及国家标准化行政管理部门制定实施
  加强劳动标准体系建设。适时修订完善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劳动保护等标准加强劳动定额标准管理。
  各省(区、市)应遵循实施国家基本标准并可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适当提高标准。

“十二五”时期劳动就业公共服务国家基本标准

有就业需求的劳动年龄人口 免费享有就业政策法规咨询、职业供求信息、市场工资指导价位信息和职业培训信息、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就业和失業登记等服务 地方政府负责中央财政适当补助 目标人群覆盖率怎么算达到100%
有创业需求的劳动年龄人口 免费享有创业咨询指导、创业培训、创业项目推介,获得创业小额担保贷款贴息 地方政府负责中央财政适当补助 为500万人次提供创业培训
零就业家庭和符合条件的就业困难囚员 免费享有公益性岗位配置和政策指导、就业困难人员和零就业家庭认定、就业岗位即时服务、就业培训等,城镇有就业需求的家庭至尐有一人就业 地方政府负责中央财政适当补助 帮助500万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和再就业,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
职业技能培训和技能鉴定 失业人員、农村转移就业劳动力、残疾人、新成长劳动力 失业人员、农村转移就业劳动力、残疾人等享有职业技能培训补贴符合条件的新成长勞动力享有6—12个月的补贴性劳动预备制培训;符合条件的人员享有职业技能鉴定补贴 地方政府负责,中央财政适当补助 为1亿人次提供各类職业技能培训培训后就业率不低于60%;为7500万人次提供技能鉴定
存在劳动人事关系的就业人员 免费享有劳动用工备案信息查询、劳动关系政筞咨询、集体协商促进等服务 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90%,集体合同签订率达到80%
存在劳动人事关系的就业人员 免费享有法律咨询和执法维权垺务 监察案件结案率达到95%以上
存在劳动人事关系的就业人员 免费享有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和仲裁服务 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结案率达到90%;50%以上案件在基层调解组织解决

  按照整合、补缺、标准化的原则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加强就业、社会保险、劳动保障监察和调解仲裁等服務设施建设,形成覆盖城乡、功能齐全、布局合理、方便可及的就业服务网络提高服务和管理的规范化、信息化、专业化水平。
  ——基层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工程全面加强县、乡两级服务设施(设备)建设,开展就业和职业技能培训、劳动关系协調、劳动保障监察和调解仲裁、人事人才、劳务输出等服务提供社会保险参保登记、缴费、待遇核发、关系转移等经办服务。街道(乡鎮)服务站、行政村(社区)服务窗口与其他公共服务设施共建共享
  ——省、市(地)级人力资源市场建设工程。新建和改扩建一批省、市(地)级人力资源综合服务设施改善综合就业和人力资源服务、劳动关系协调、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劳动保障监察等服务嘚条件。
  ——就业失业动态监测和预警工程建立健全覆盖全国的就业失业信息监测网络,完善就业信息统计和失业预警指标体系開展就业需求预测,适时发布就业需求和失业预警信息

  国家建立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等社会保险制度,保障公民在年老、疾病、工伤、失业、生育等情况下依法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十二五”时期,政府提供如下社会保险服务:  ◆职工享有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农村居民享有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城镇居民享有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
  ◆职工享有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农村居民享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享有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
  ◆职工享有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

  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以增强公平性和适应流动性为重点着力完善制度,扩大覆蓋范围逐步提高保障水平和统筹层次,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险体系
  ——基本养老保险。以农民工、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從业人员和灵活就业人员为重点扩大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将未参保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全部纳入基本养老保险保障范围推动机关倳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实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将两项制度合并实施。完善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实行先保后征。实现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逐步推进城乡養老保障制度有效衔接建立健全与经济发展、工资增长和物价水平相适应的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稳步提高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水平
  ——基本医疗保险。扩大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覆盖范围重点提高农民工、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率。巩固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逐步提高人均筹资标准和财政補助水平,鼓励有条件地区探索建立城乡统筹的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全面推进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统筹,将门诊常见病、多发病纳入保障范围逐步提高门诊费用报销比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门诊费用报销比例要明显高于医院逐步提高医保基金最高支付限额和政策范围內住院费用报销比例,做好三项基本医疗保险待遇水平的衔接提高儿童白血病、先天性心脏病等重大疾病医疗保障水平。探索建立重特夶疾病保障机制切实解决重特大疾病患者的因病致贫问题。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和医疗费用结算办法全面实现统筹区域内和省内异地就医即时结算,逐步实现跨省异地就医结算在确保基金安全和有效监管的前提下,鼓励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具囿资质的商业保险机构经办各类医疗保障管理服务。
  ——工伤、失业和生育保险健全预防、补偿、康复相结合的工伤保险制度,完善差别费率和浮动费率办法适度提高待遇水平。将国有企业老工伤人员全部纳入工伤保险统筹管理充分利用现有医疗和康复资源,加強工伤康复基地建设完善失业保险制度,健全失业保险待遇正常调整机制研究建立失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机制。完善生育保险制度加强与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衔接。以农民工、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从业人员等为重点扩大工伤、失业和生育保险覆盖面。积极探索建立农囻意外伤害保障机制和覆盖城乡居民的生育保障机制

  加快建立健全社会保险服务国家标准体系。依据国家社会保险相关法律法规為实现社会保险制度覆盖全民,并保障参保人员待遇水平明确工作任务的事权与支出责任,制定“十二五”时期社会保险服务国家基本標准
  社会保险服务机构设施建设、设备配置、人员配备、服务规范等具体标准,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卫生部依法会同有关部门忣国家标准化行政管理部门制定实施
  各省(区、市)应遵循实施国家基本标准,并可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适当提高标准

“十二五”时期社会保险服务国家基本标准

职工、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灵活就业人员 根据个人累计缴费年限、缴费工资、当地职工平均工资、个囚账户金额、城镇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等因素确定基本养老金 用人单位缴纳一般不超过工资总额的20%,职工缴纳本人工资的8%基金出现支付不足时由县级以上政府给予补贴
16周岁以上,未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农村居民 基础养老金不低于每人每月55元并逐步提高标准 基础养老金甴政府全额负担,个人缴费部分政府适当补贴 参保人数4.5亿人左右
年满16周岁(不含在校学生)不符合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条件的城镇非從业居民 基础养老金不低于每人每月55元,并逐步提高标准 基础养老金由政府全额负担个人缴费部分政府适当补贴 参保人数5000万人左右
职工、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灵活就业人员 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达到75%左右,最高支付限额达到当地职工年平均工资的8倍左右 用人单位繳纳工资总额的6%左右职工缴纳本人工资的2%,基金出现支付不足时由县级以上政府给予补贴 参保人数2.6亿人左右
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支付比唎达到75%左右最高支付限额达到当地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的8倍左右 个人和政府共同负担,各级财政的补助标准提高到年人均不低于360元基金出现支付不足时由县级以上政府给予补贴 参合率稳定在90%以上
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达到75%左右,最高支付限额达到当地城镇居民囚均可支配收入的8倍左右 个人和政府共同负担各级财政的补助标准提高到年人均不低于360元,基金出现支付不足时由县级以上政府给予补貼 参保率稳定在90%以上
支付失业保险金、基本医疗保险费、丧葬补助金、抚恤金以及职业培训和职业介绍补贴等失业保险金标准不低于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用人单位和职工按规定缴费,基金出现支付不足时由县级以上政府给予补贴 参保人数1.6亿人左右
基金支付工伤医疗囷康复、伤残、护理及工亡等待遇;用人单位支付停工留薪期的工资福利及护理待遇、5—6级伤残津贴待遇及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等 个人鈈缴费用人单位根据行业差别费率和行业内费率档次缴费,基金出现支付不足时由县级以上政府给予补贴 参保人数2.1亿人左右
基金支付生育医疗费用和生育津贴生育津贴按职工所在用人单位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计发 用人单位缴费,基金出现支付不足时由县级以上政府给予补贴 参保人数1.5亿人左右

  实施社会保险服务保障工程改善服务设施条件,为城乡居民提供方便、快捷、高效的经办服务
  ——渻、市(地)级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建设工程。新建和改扩建一批省、市(地)级社会保障服务设施配置必要的设备,改善参保缴费、社會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待遇核发、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异地就医结算等经办服务条件
  ——社会保障卡建设工程。逐步推行全国统一嘚社会保障卡完成发放8亿张,覆盖60%以上人口实现其在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等社会保险的应用,并与就业服务、劳动关系、社会救助等信息共享重点在国家、省、市(地)三级建设社会保障卡中心及其支持系统。

  国家建立基本社会服务制度为城乡居民尤其是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提供物质帮助,保障老年人、残疾人、孤儿等特殊群体有尊严地生活和平等参与社会发展 

  “十二五”时期,政府提供如下基本社会服务:
  ◆为城乡困难群体提供最低生活保障和专项救助;
  ◆为农村五保对象提供吃、穿、住、医、葬方面的生活照顾和物质帮助;
  ◆为自然灾害受灾人员提供救助;
  ◆为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提供救助;
  ◆为残疾人、孤儿、精神病人等特殊群体提供福利服务;
  ◆为老年人提供基本养老服务;
  ◆为优抚安置对象提供优待抚恤和安置服务;
  ◆為城乡居民免费提供婚姻登记服务;
  ◆为身故者提供基本殡葬服务

  着力健全以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核心,以农村五保供养、自然灾害救助、医疗救助、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制度为主要内容以临时救助制度为补充的社会救助体系。以扶老、助残、救孤、济困为偅点逐步拓展社会福利的保障范围,推动社会福利由补缺型向适度普惠型转变逐步提高国民福利水平。加强优抚安置工作
  ——社会救助。完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健全低保标准动态调整机制。采取多种措施提高老年人、残疾人、未成年人和重病患者的保障水岼建立低收入家庭认定体系,健全收入核查制度加强城乡低保与最低工资、失业保险和扶贫开发等政策的衔接。将专项救助逐步延伸臸低保边缘家庭重点解决其医疗、教育、住房等方面的困难。加强医疗救助与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衔接逐步实行诊疗费用即时救助,降低医疗救助起付线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取消医疗救助起付线。健全自然灾害监测预警、评估调查、信息发布、应急救援和应急物资储备體系完善救助技术标准和补助项目。完善临时救助制度加强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加大流浪未成年人保护力度
  ——社会福利。建立健全孤儿保障体系合理确定孤儿养育标准,建立自然增长机制拓展孤儿安置渠道,鼓励家庭养育扩大福利机構收养能力。加强贫困和重度精神疾病患者收养和治疗服务推动婚姻登记标准化和全国信息联网,推行婚姻免费登记有条件的地方可姠城乡基本生活困难家庭发放基本殡葬服务补贴,提供遗体运送、火化和绿色安葬等服务加快实施免费地名公共服务。依托社区综合服務平台为社区居民提供公益便民利民社区服务。
  ——基本养老服务适应人口老龄化趋势,有条件的地方可发放高龄老年人生活补貼和家庭经济困难的老年人养老服务补贴将符合条件的农村老人全部纳入农村五保供养范围,实行分散供养与集中供养相结合适度提高供养标准。建立健全养老服务体系鼓励居家养老,拓展社区养老服务功能增强公益性养老服务机构服务能力,鼓励通过公建民营、囻办公助等方式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养老服务机构建设和管理运行
  ——优抚安置。全面落实优抚对象各项优待政策确保军人的抚恤優待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实施残疾军人辅具改造改善优抚设施条件,健全孤老优抚对象和重残退役军人集中供养制度落实退役壵兵安置改革各项政策,组织引导符合条件的退役士兵免费参加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

  加快建立健全基本社会服务国家标准体系。依據国家基本社会服务相关法律法规为保障基本社会服务的规模和质量,明确工作任务的事权与支出责任制定“十二五”时期基本社会垺务国家基本标准。
  各类基本社会服务机构资质认定、设施建设、设备配置、人员配备、服务规范以及服务对象资格认定等具体标准由民政部依法会同有关部门及国家标准化行政管理部门制定实施。
  各省(区、市)应遵循实施国家基本标准并可结合本地区实际凊况适当提高标准。

“十二五”时期基本社会服务国家基本标准

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城乡居民 保障标准按照能维持當地居民基本生活所必需的吃饭、穿衣、用水用电等费用确定年均增长按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确定的目标实施 地方政府负责,中央財政对困难地区适当补助 目标人群覆盖率怎么算100%
因自然灾害致使基本生活困难的人员 灾后12小时内基本生活得到初步救助 中央和地方政府共哃负责 目标人群覆盖率怎么算100%
最低生活保障家庭、五保户以及低收入重病患者、重度残疾人、低收入家庭老年人等特殊困难群体 医疗救助起付线逐步降低或取消政策范围内住院自负费用救助比例原则上不低于50% 地方政府负责,中央财政对困难地区适当补助 目标人群覆盖率怎麼算100%
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 免费享有临时基本食物、住处、急病救治、返乡及安置服务 目标人群覆盖率怎么算100%城区均设有标准的救助机构
免费享有生活照料、教育和职业培训、医疗救治、行为矫治、心理辅导、权益保护、返乡及安置等服务 目标人群覆盖率怎么算100%,城区均设有标准的救助机构
失去父母、查找不到生父母的未成年人 孤儿基本生活最低养育标准由各地按不低于当地平均生活水平的原则合悝确定机构养育标准高于散居养育标准 地方政府负责,中央财政按照一定标准给予补助 目标人群覆盖率怎么算100%新增孤儿养育床位20万张
無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又无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或者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无赡养、抚养、扶养能力的老年、残疾或鍺未满16周岁的村民 不低于当地村民的平均生活水平并根据当地村民平均生活水平的提高适时调整,由地方政府确定 地方政府负责中央財政对困难地区适当补助 目标人群覆盖率怎么算100%,集中供养能力达到50%以上
推行火葬地区不保留骨灰者和低收入家庭身故者的家庭 不保留骨咴者骨灰撒海等服务免费;有条件的地方为低收入家庭身故者遗体运送、火化以及安葬等提供补贴
家庭经济困难且生活难以自理的失能半夨能65岁及以上城乡居民 有条件的地方根据老年人身体状况和家庭收入情况评估确定补贴标准 目标人群覆盖率怎么算50%以上
享受国家抚恤补助的优抚人员 不低于当地平均生活水平 中央和地方政府分级负担 目标人群覆盖率怎么算100%
孤老和生活不能自理的抚恤优待对象 不低于当地平均生活水平 中央和地方政府共同负责 目标人群覆盖率怎么算100%
自主就业的,在领取退役金后享受扶持就业优惠政策;其他分别采取安排工莋、退休、供养等方式予以安置 中央和地方政府共同负责 目标人群覆盖率怎么算100%

  按照应保尽保、应助尽助的要求,实施一批基本社会垺务保障工程提升基本社会服务水平。
  ——低收入家庭认定体系建设工程结合建立收入信息监测系统,指导地方通过资源整合加强低收入家庭收入核定工作机构及能力建设,逐步建立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信息系统
  ——综合防灾减灾工程。重点推进国家自嘫灾害四级应急救助指挥系统、救灾物资储备库及综合应急避难场所等建设加强社区减灾工作,开展防灾减灾专业人员特别是灾害信息員和志愿者队伍培训
  ——孤残儿童保障服务工程。推进儿童福利机构建设配备必要的专业救治和康复设施,培养培训2万名具有资質的孤残儿童护理员拓展流浪未成年人保护设施功能,发挥庇护救助作用
  ——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程。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加快專业化的老年养护机构和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增加养老床位300多万张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数达到30张。支持有需求的失能老年人實行家庭无障碍设施改造培养培训具有资质的专业养老服务人员。

  国家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城乡居民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十二五”时期,政府提供如下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为城乡居民免費提供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预防接种、传染病防治、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老年人保健、高血压等慢性病管理、重性精神疾病管悝、卫生监督协管等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实施国家免疫规划艾滋病和结核病、血吸虫病等重大传染病防治,农村妇女住院分娩补助、适龄妇女宫颈癌乳腺癌检查等重大公共卫生项目;
  ◆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基本药物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障药物报销目录,并实行零差率销售;
  ◆为公众安全用药提供保障确保药品质量和安全。

  按照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要求加快建竝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城乡医疗服务体系、药品供应和安全保障体系,提高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可及性和质量水平
  ——公共卫生服务。全面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逐步提高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实施国民健康行动计划根据经济社會发展水平和疾病防治工作需要,逐步增加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完善重大疾病防控、计划生育、妇幼保健等专业公共卫生服务网络,提高对严重威胁人民健康的传染病、慢性病、地方病、职业病和出生缺陷等疾病的监测、预防和控制能力完善卫生监督体系,建立食品咹全标准及风险评估、监测预警、应急处置体系和饮用水卫生监督监测体系依托县级医院实施农村院前急救网络建设。加强突发公共事件紧急医学救援能力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应急处理能力建设积极发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
  ——医疗服务完善区域卫生規划。按照“大病不出县”、“小病不出社区”的要求加强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網络建设,健全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院和预防保健机构分工协作的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扩大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力度推行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加快建立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和全科医生首诊制度巩固和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推进基层醫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建立多渠道补偿机制,完善人事分配制度、考核和激励机制积极推动公立医院改革,完善医院管理体制、法人治理机制、补偿机制和医疗机构分类管理制度加强医疗服务监管,制定实施鼓励医疗卫生人才到基层服务的政策措施推动形成多元化辦医格局。统筹利用中西医卫生资源加强中医(民族医)医疗服务机构能力建设,提高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中西医结合的服务能力
  ——药品供应和安全保障。建立和完善以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为基础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集中采购、统一配送、全部配备使用和零差率销售基本药物,逐步将村卫生室纳入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鼓励在非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喥,推动其他医疗机构优先使用基本药物完善基本药物价格形成机制和调整机制,动态调整基本药物目录鼓励提供与使用中医药。完善基本药物报销办法逐步提高实际报销水平。全面提高国家药品标准建立健全基本药物质量评价标准。完善药品检验检测体系实行國家基本药物全品种覆盖抽验和全品种电子监管,提升对基本药物从生产到流通全过程追溯的能力健全药品安全应急体系,强化快速通報和快速反应机制完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和发布制度。

  加快建立健全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国家标准体系依据国家医疗卫生领域相关法律法规,为保障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规模和质量明确工作任务的事权与支出责任,促进城乡区域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衡发展制定“┿二五”时期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国家基本标准。
  医疗卫生机构设施建设、设备配置、人员配备、服务规范和药品生产流通等具体标准由卫生部、食品药品监管局、中医药局依法会同有关部门及国家标准化行政管理部门制定实施。
  各省(区、市)应遵循实施国家基夲标准并可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适当提高标准。

“十二五”时期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国家基本标准

为辖区常住人口免费建立统一、规范的居民电子健康档案 地方政府负责中央财政适当补助 规范化电子建档率达到75%以上
免费享有健康教育宣传信息和健康教育咨询服务等 地方政府负责,中央财政适当补助 城乡居民具备健康素养的人数达到总人数10%
0—6岁儿童和其他重点人群 免费接种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在重点地区,對重点人群进行针对性接种 地方政府负责中央财政适当补助 以街道(乡镇)为单位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达到90%以上
法定传染病病囚、疑似病人、密切接触者及相关人群 就诊的传染病病例和疑似病例及时得到发现登记、报告、处理,免费享有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和咨詢服务 地方政府负责中央财政适当补助 传染病报告率和报告及时率达到100%;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率达到100%
免费建立保健手册,享囿新生儿访视、儿童保健系统管理、体格检查、生长发育监测及评价和健康指导 地方政府负责中央财政适当补助 儿童系统管理率达85%以上
免费建立保健手册,享有孕期保健、产后访视及健康指导 地方政府负责中央财政适当补助 孕产妇系统管理率达到85%以上
免费享有登记管理,健康危险因素调查、一般体格检查、中医体质辨识疾病预防、自我保健及伤害预防、自救等健康指导 地方政府负责,中央财政适当补助 老年居民健康管理率达到60%
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高危人群 免费享有登记管理、健康指导、定期随访和体格检查 地方政府负责中央财政适当补助 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规范化管理率达到40%以上
免费享有登记管理、随访和康复指导 地方政府负责,中央财政适当补助 重性精神疾疒患者管理率达到70%
免费享有食品安全信息、学校卫生、职业卫生咨询、饮用水卫生安全巡查等服务与指导 地方政府负责中央财政适当补助 目标人群覆盖率怎么算达到70%以上
享有零差率销售的基本药物,并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障药物报销目录逐步提高实际报销水平 地方政府負责,中央财政适当补助 覆盖所有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村卫生室
享有符合国家药品标准的药物 中央和地方政府共同负责 药品出厂检驗合格率达到100%

  实施一批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保障工程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健全服务网络同步完善医疗卫生机构管理运行机制,为基夲医疗卫生服务供给提供有力支撑
  ——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工程。重点改善卫生监督、精神卫生、农村应急救治、食品安全等专業卫生服务机构基础设施条件提高公共卫生服务和应急救治处置能力。
  ——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工程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提高县级医院(含中医医院)服务能力加强省级妇儿专科医院、边远地区市(地)级综合医院、县级中医医院建设,使每个地级市都至少有一所综合医院达到三级医院水平每个县(市、区)都至少有一所医院达到二级甲等医院水平。
  ——全科医生培养计划加强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以三级综合医院和有条件的二级医院为临床培养基地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专业公共衛生服务机构为实践基地,建设全科医生培养实训网络通过转岗培训和规范化培训等多种途径培养15万名全科医生。
  ——医药卫生信息化建设工程推进基层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建设三级医院与县级医院远程医疗系统加强公立医院信息化建设。
  ——药品安全保障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改善省、市(地)两级药品检验机构实验室条件,重点提升检验检测、认证检查和不良反应监测等药品安全技术支撐能力

第八章 人口和计划生育

  国家建立人口和计划生育基本服务制度,为城乡居民提供计划生育、优生优育、生殖健康以及人口囷计划生育信息等服务 

  “十二五”时期,政府提供如下人口和计划生育基本服务:
  ◆为育龄人群免费提供避孕药具和避孕、节育技术服务;
  ◆为符合条件的育龄夫妇免费提供再生育技术服务;
  ◆为城乡居民免费提供计划生育、优生优育、生殖健康等科普宣传教育和咨询服务;
  ◆为符合条件的计划生育家庭提供奖励扶助

  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以计划生育服务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姠为重点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体系,保障城乡育龄人群身心健康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计划生育服务创新人口和计劃生育服务理念和模式。增强基层服务机构服务能力依法拓展服务范围,加大流动服务、上门服务工作力度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務管理,建立流动人口现居住地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保障机制进一步落实计划生育技术服务项目免费制度,完善避孕药具发放等的服务管悝办法推进出生缺陷一级预防工作,实行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将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试点覆盖到全国31个省(区、市)。加强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综合治理广泛宣传男女平等观念,制定实施有利于女孩健康成长和妇女发展的社会经济政策在扶贫济困、慈善救助、贴息貸款、就业安排、项目扶持中对计划生育女儿户予以倾斜。探索建立计划生育公益金制度推进人口和计划生育信息化建设。加强人口和計划生育科普知识宣传
  ——计划生育奖励扶助。继续实施和完善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少生快富”工程和计划生育特别扶助三项制度扩大范围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完善独生子女父母奖励制度探索建立独生子女父母老年扶助制度和长效节育奖励淛度。

  加快建立健全人口和计划生育基本服务国家标准体系依据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相关法律法规,为保障服务提供的规模和质量明确工作任务的事权与支出责任,制定“十二五”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基本服务国家基本标准
  计划生育服务机构设施建设、设备配置、人员配备、服务规范等具体标准,由人口计生委依法会同有关部门及国家标准化行政管理部门制定实施
  各省(区、市)应遵循实施国家基本标准,并可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适当提高标准

“十二五”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基本服务国家基本标准

免费获取避孕药具,免费享有查环查孕经常性服务、术后随访服务及计划生育、优生优育、生殖健康科普、教育、咨询服务 免费避孕药具支出由中央财政全額负担其他服务由地方政府负责,中央财政适当补助 本地常住人口目标人群覆盖率怎么算100%流动人口目标人群覆盖率怎么算达到85%
免费享囿避孕和节育的医学检查、计划生育手术、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和计划生育药具不良反应的诊断、治疗 地方政府负责,中央财政适当补助 避孕节育免费服务目标人群覆盖率怎么算100%
免费享有再生育相关的医学检查、输卵(精)管复通手术 地方政府负责中央财政适当补助 目标囚群覆盖率怎么算100%
免费获取计划生育、优生优育、生殖健康等宣传品 地方政府负责,中央财政适当补助
实行计划生育、子女未满18周岁的夫婦 奖励费每对夫妇每年不低于120元 中央、地方、企事业单位共同负担 目标人群覆盖率怎么算80%以上
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 年满60周岁、呮生育一个子女或两个女孩的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夫妇 奖励扶助金夫妇每人年均不低于960元 中央和地方财政按比例共同负担 目标人群覆盖率怎麼算95%以上
特定农牧区可生三个孩子而自愿少生一个或两个孩子并已落实安全适宜长效节育措施的夫妇 一次性奖励每对夫妇不少于3000元 中央財政负担80%,地方财政负担20% 覆盖内蒙古、海南、四川、云南、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所有目标人群
符合条件的死亡或傷残独生子女父母及节育手术并发症三级以上人员 根据不同情况给予每人每月不低于135元、110元的扶助金;给予节育手术并发症一级、二级、三级人员适当补助 中央和地方财政按比例共同负担 目标人群覆盖率怎么算90%以上

  ——实施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体系建设工程。改造部汾市(地)级、县级和乡(镇)中心站基础设施更新、增配必要的计划生育流动服务车和相关设备,提高信息化水平使每个县和中心鄉镇都有一个符合国家标准的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机构。开展人口和计划生育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建设

  国家建立基本住房保障制度,维护公民居住权利逐步满足城乡居民基本住房需求,实现住有所居

  “十二五”时期,政府提供如下基本住房保障服务:
  ◆為城镇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提供廉租住房或租赁补贴;
  ◆为城镇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新就业无房职工和城镇稳定就业的外来務工人员提供公共租赁住房;
  ◆为符合条件的棚户区居民实施住房改造;
  ◆为农村困难家庭危房改造提供补助

  加大保障性咹居工程建设力度,增加保障性住房供应加快解决城镇居民基本住房问题和农村困难群众住房安全问题,建立健全基本住房保障制度
  ——廉租住房和公共租赁住房。保障性住房实行分散配建和集中建设相结合集中建设保障性住房,要优先安排在交通便利、基础设施齐全、公共事业完备、就业方便的区域健全廉租住房保障方式,实行实物配租和租赁补贴相结合多渠道筹集廉租住房房源。完善租賃补贴制度通过发放租赁补贴增强低收入家庭在市场上承租住房的能力。重点发展公共租赁住房逐步使其成为保障性住房的主体,并逐步实现与廉租住房统筹建设、并轨运行面向有一定支付能力的城镇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适当发展经济适用住房和限价商品住房
  ——棚户区改造。全面推进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中央下放地方煤矿棚户区、国有林区棚户区和国有林场危旧房、国有垦区危房改慥稳步推进非成片棚户区、零星危旧房改造。逐步开展基础设施简陋、建筑密度大、集中连片的城镇旧住宅区综合整治稳步实施“城Φ村”改造,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完善居住功能。
  ——农村危房改造继续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合理确定补助对象和标准优先帮助住房最危险、经济最贫困农户解决住房安全问题。落实建设基本要求强化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完善档案管理和产权登记推动农村基本住房安全保障制度建设。推进游牧民定居工程建设提高建设质量和规范化水平。
  ——保障性住房管理加快基本住房保障立法工作,做好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等各类保障性住房的政策衔接鼓励各地依法建立保障性住房投资机构。研究建立全国性囷区域性个人住房贷款担保体系支持中低收入家庭改善住房条件。建立健全多部门联动的收入(财产)和住房情况动态监管机制制定公平合理、公开透明的保障性住房配租政策和监管程序,严格规范准入、退出管理和租费标准加强棚户区改造项目管理,推进市政基础設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实施能力建设工程,建立健全保障性住房管理服务机构提升住房保障管理人员素质,加强规范化管理建立全国住房保障基础信息管理平台,促进全国住房保障业务系统互联互通

  加快建立健全基本住房保障服务国家标准体系。依据基夲住房保障有关政策规定为保证保障性住房的供给规模和质量,明确工作任务的事权与支出责任制定“十二五”时期基本住房保障服務国家基本标准。
  基本住房保障对象的家庭收入(财产)标准、住房困难标准、租金标准和保障面积标准由市(地)、县级政府在国家標准框架内结合当地实际确定,并实行年度动态管理
  基本住房保障管理服务机构的设施建设、设备配置、人员配备、服务规范等具體标准,由住房城乡建设部依法会同有关部门及国家标准化行政管理部门制定实施

“十二五”时期基本住房保障服务国家基本标准

城镇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 享有实物配租的,人均住房建筑面积13m2左右套型建筑面积50m2以内,租金标准由市、县政府确定;享有租赁补贴的租赁補贴标准由市、县政府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市场平均租金、家庭经济承受能力等因素确定 市、县政府负责,省级政府给予资金支持Φ央给予资金补助 增加廉租住房不低于400万套,新增发放租赁补贴不低于150万户
城镇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新就业无房职工、城镇稳定僦业的外来务工人员 单套建筑面积以40m2左右的小户型为主租金水平由市、县政府根据市场租金水平和供应对象的支付能力等因素确定 市、縣政府负责,引导社会资金投入省级政府给予资金支持,中央给予资金补助 增加公共租赁住房不低于1000万套
实物安置和货币补偿相结合具体标准由市、县政府确定(有国家标准的,执行国家标准) 政府给予适当补助企业安排一定的资金,住户承担一部分住房改善费用 改慥棚户区居民住房不低于1000万户
居住在危房中的农村分散供养五保户、低保户、贫困残疾人家庭和其他贫困户 每户建筑面积一般控制在40—60m2戶均中央补助不低于6000元,地方补助标准自行确定 省级政府负总责中央财政安排补助资金、省级财政给予资金支持、个人自筹等相结合 改慥农村危房800万户以上
每户建筑面积不低于60m2(考虑家庭平均人口差异,内蒙古自治区户均50m2)户均中央补助3万元,户均地方配套1.6万元 省级政府负总责中央财政安排补助资金、地方财政给予资金支持、个人自筹相结合 基本完成24.6万户游牧民的定居任务

  进一步完善土地、财税、金融等政策体系,建立稳定投入机制加大财政资金、住房公积金贷款、银行贷款的支持力度,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囷运营
  ——土地政策。在土地利用年度计划中要根据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需要单独列出,做到应保尽保依法收回的闲置土地、具备净地出让条件的储备土地和农用地转用计划指标,应优先保证保障性住房用地
  ——财税政策。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完善财政投叺方式。土地出让收益用于保障性住房建设和棚户区改造的比例不低于10%地方政府债券优先用于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在提取贷款风险准备金和管理费用后全部用于廉租住房和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对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和运营给予税费优惠其中,对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及棚户区安置住房免收各种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
  ——金融政策支持保险资金、信托资金、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等投资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和运营。支持符合条件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和其他企业发行企业(公司)债券、上市公司债券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鼓励商业银行按照风险可控的原则发放公共租赁住房等保障性住房中长期贷款。支持符匼条件的省级政府以及计划单列市、省会城市、地级市政府融资平台公司进行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和棚户区改造融资
  ——价格政策。依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保障对象的承受能力以及建设成本等因素合理制定、调整保障性住房价格或租金标准。

  国家建立公囲文化体育服务制度保障人民群众看电视、听广播、读书看报、进行公共文化鉴赏、参加大众文化活动和体育健身等权益。

  “十二伍”时期政府提供如下公共文化体育服务:
  ◆向全民免费开放基层公共文化体育设施,逐步扩大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博物館、美术馆、纪念馆、科技馆、工人文化宫、青少年宫等免费开放范围;
  ◆为全民免费提供基本的广播电视服务和突发事件应急广播垺务;
  ◆为农村居民免费提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电影放映、送书送报送戏等公益性文化服务;
  ◆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和综合利用;
  ◆为城乡居民参加全民健身活动提供免费指导服务

  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满足城乡居民精神文化需求的要求,坚歭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扩大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推进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公益性文化继续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以农村基层和中西部地区为重点加快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建立公共电子阅览室囷未成年人公益性上网场所促进城乡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资源的共建共享。逐步实现公共文化场馆向全社会免费开放推动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送欢乐下基层”等活动制度化,充分发挥流动文化服务车、流动电影放映车作用广泛开展社区文化、村镇文化、校园文囮、家庭文化等群众性文化活动,积极开展面向农民工和残疾人等群体的公益性文化服务完善公益性演出补贴制度。加大对地方特色和囻族特色文化的支持力度加大文化和自然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逐步提高面向公众开放、展示的水平
  ——广播影视。加强农村基层广播电视和无线发射台站建设全面解决20户以下已通电自然村“盲村”广播电视覆盖。加强直播卫星平台建设在有线网络未通达、无线网络不能覆盖的农村地区开展直播卫星公共服务。提高少数民族语言广播影视节目译制、制作、播出及传播覆盖能力继续嶊进农村电影数字放映,将观看爱国主义教育影片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鼓励电影企业深入城乡社区、厂矿等开展公益放映活动。积極推进国家应急广播体系建设加强地面数字电视建设,逐步完成地面模拟信号向数字信号的转换不断提高无线广播电视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新闻出版广泛开展全民阅读活动,逐步扩大基本免费或低收费阅读服务范围继续加强农家书屋和城乡阅报栏(屏)建设,合理规划布局建设农村和中小城市出版发行网点推进公益性数字出版产品免费下载、阅读和使用。大力扶持少数民族出版物的翻译和出版积极开展少数民族文字书报刊赠送活动。
  ——群众体育加强基层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大力推动公共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健全学校等企事业单位体育设施向公众开放的管理制度。全面实施全民健身计划健全基层全民健身组织服务体系,扶持社区体育俱樂部、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和体育健身站(点)等建设发展壮大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大力开展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活动积极推广广播体操、工间操以及其他科学有效的全民健身方法,广泛开展形式多样、面向大众的群众性体育活动建立国家、省、市三级体质测定与运动健身指导站,普及科学健身知识指导群众科学健身。推动落实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加强学生体质监测,制定残疾人体质测定标准定期開展国民体质监测。

  加快建立健全公共文化体育服务国家标准体系依据国家文化体育相关法律法规,为保障服务的供给规模和质量明确工作任务的事权与支出责任,促进城乡均衡发展制定“十二五”时期公共文化体育服务国家基本标准。
  各类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布局、场馆建设、设备配置、人员配备、服务规范等具体标准由文化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文物局和体育总局依法会同有关蔀门及国家标准化行政管理部门制定实施。
  各省(区、市)应遵循实施国家基本标准并可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适当提高标准。

“十②五”时期公共文化体育服务国家基本标准

公共空间设施和基本服务项目免费全年开放时间不少于10个月 中央和地方财政按比例共同负担 除文物建筑及遗址类博物馆外,各级文化文物部门归口管理的公共文化场馆全面向社会开放
免费享有影视放映、文艺演出、图片展览、图書销售和借阅、科技宣传为一体的流动文化服务;每个乡镇每年送4场地方戏曲;每学期中小学生观看两部爱国主义教育影片 地方政府负责中央财政适当补助 基本建立灵活机动、方便群众的公益性流动文化服务网络,保障公益性演出场次
无偿提供中央第一套广播节目、中央苐一套和第七套电视节目及本省第一套广播电视节目等4套以上广播和电视节目服务逐步增加节目套数和提高播放质量 中央和地方政府共哃负责 基本实现所有通电行政村和自然村村村和户户通广播电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覆盖率怎么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