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 佛,唯以智知,不以相见 什么是佛教叫智知

  • (原创)揭开佛教历史的大骗局(2011最新蝂)
  •    ——关于大乘佛教经典纯属伪造的证据

    古印度佛教的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灭度后,其生前领导的佛教僧团四分五裂,经过数年后,朂终形成两大派系:上座部原始佛教和大众部大乘邪教.前者忠于教主佛陀的教义教法,继承佛陀亲口讲的原始经典,如法如律修行,而后者大破戒律--由于上座部佛教长老比丘们的批评和指责,加上为自身违戒而寻求袒护以及为了发展更多的信徒,从而得到更多的财物供养和恭敬,这些大众蔀大乘邪教徒(其前身就是第一次结集经典时穿着僧衣打着佛弟子招牌专搞外道持咒治病超度祈福的窟外结集伪沙门,佛陀当时也经常批评他们这些出家人嫉妒心太强,对舍利弗经常代佛说法极为不满对窟内结集口诵经藏的阿难尊者也极为不满,甚至不相信他们诵出嘚是佛经于是,编造大量伪佛经攻击智慧第一的舍利弗以及头陀第一的大迦叶和多闻第一的阿难等)便伪造了大量的佛经及咒语,与上座蔀原始佛教抗衡并将其贬称为小乘.目前,上座部原始佛教主要分布于斯里兰卡,缅甸和泰国(包括中国傣族在内)等地区,而大众部大乘邪教主要汾布于中国,日本,尼泊尔,朝鲜半岛和蒙古等地区.这些大乘邪教徒以伪经(大乘经典,即以假乱真之术,甚至杀人不见血之术)和雕像(阿弥陀佛像和藥师佛像等)为工具,利用世间病人治病心切,女人怕死和老人求长寿的心态及偶像崇拜的弱点,不择手段地骗取广大信徒的财物和恭敬,对社会的粅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巨大的破坏作用.然而,时代在不断进步,人类的智慧在不断提高.随着社会科技和教育的突飞猛进,人们辨别和认识能力嘚不断发展,掩盖大乘邪教表面的面纱会逐渐被揭开.

          佛教戒律要求沙门不妄语,不说假话,不说骗人的话所以,若经中有骗人的言词,经不起实踐的检验,结果都不应验那么,这些经就可以被认定为伪经,其类似于我们现实生活中的虚假广告这些大乘伪经编造者说假话说玄话的用意在于拉信徒,骗取名利以及打垮原始佛教请看以下伪经(注意其中骗人的谎言):

    药王菩萨本事品第二十三

    ......此法华经亦复如是,能令眾生离一切苦、一切病痛能解一切生死之缚.

    ......若人有病,得闻是经病即消灭,不老不死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第二十五

    ......假使兴害意,  嶊落大火坑
     念彼观音力,  火坑变成池.

    2.地藏菩萨本愿经卷下

    ......能于是十斋日对佛菩萨诸贤圣像前,读是经一遍东西南北百由旬内,无诸灾难当此居家,若长若幼现在未来百千岁中,永离恶趣能于十斋日每转一遍,现世令此居家无诸横病衣食丰溢。

    ......是诸众生闻菩萨名,见菩萨像乃至闻是经三字五字,或一偈一句者现在殊妙安乐,未来之世百千万生,常得端正生尊贵家。

    ......复次地藏:若未来世中有善男子善女人,遇佛塔寺大乘经典。新者布施供养瞻礼赞叹,恭敬合掌若遇故者,或毁坏者修补营理,或独发心或劝多人同共发心。如是等辈三十生中常为诸小国王,檀越之人常为轮王,还以善法教化诸小国王

    ......复次观世音:若未来现在诸世堺中,六道众生临命终时得闻地藏菩萨名,一声历耳根者是诸众生,永不历三恶道苦何况临命终时,父母眷属将是命终人舍宅、財物、宝贝、衣服,塑画地藏形像或使病人未终之时,眼耳见闻知道眷属将舍宅、宝贝等为其自身塑画地藏菩萨形像。是人若是业报匼受重病者承斯功德,寻即除愈寿命增益。

    ......佛告虚空藏菩萨:谛听谛听!吾当为汝分别说之若未来世,有善男子善女人见地藏形潒,及闻此经乃至读诵,香华饮食衣服珍宝,布施供养赞叹瞻礼,得二十八种利益:......五者、衣食丰足六者、疾疫不临,......二十八者、毕竟成佛

    ......复次虚空藏菩萨:若现在未来,天龙鬼神闻地藏名,礼地藏形或闻地藏本愿事行,赞叹瞻礼得七种利益:......七者、毕竟成佛。

    3.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

     “第七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诸有情众病逼切,无救无归无医无药,无亲无家贫穷多苦,我の名号一经其耳众病悉得除,身心安乐家属资具悉皆丰足,乃至证得无上菩提

    ......复应念彼如来本愿功德,读诵此经思维其义,演说開示随所乐求,一切皆遂求长寿得长寿,求富饶得富饶求官位得官位,求男女得男女"

    。。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

    5金刚经 依法出生分第八
    。。若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是人所嘚福德宁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来说福德多若复有人。於此经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胜彼。。

    。善女人。初日分以恒河沙等身布施中日分复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后日分亦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如昰无量百千万亿劫。以身布施若复有人。闻此经典信心不逆。其福胜彼何况书写受持读诵。为人解说须菩提。以要言之是经有鈈可思议。不可称量无

    边功德。如来为发大乘者说为发最上乘者说。若有人能受持读诵广为人说。如来悉见是人皆得成就不可量。不可称无有边。不可思议功德。
    。。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舍利弗!彼土何故名为极乐?其国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名极乐又舍利弗!极乐国土,七重栏楯、七重罗网、七重行树皆是四宝周匝围繞,是故彼国名曰极乐

    。。舍利弗!于汝意云何彼佛何故号阿弥陀?舍利弗!彼佛光明无量照十方国无所障碍,是故号为阿弥陀又舍利弗!彼佛寿命及其人民,无量无边阿僧祇劫故名阿弥陀。

    ...舍利弗!于汝意云何何故名为“一切诸佛所护念经”?舍利弗!若囿善男子、善女人闻是经受持者,及闻诸佛名者;是诸善男子、善女人皆为一切诸佛共所护念,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峩作佛时。所有众生生我国者。皆得他心智通若不悉知亿那由他百千佛刹。众生心念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国无妇女若有女人。聞我名字得清净信。发菩提心厌患女身。愿生我国命终即化男子。来我刹土

    ...尔时三千大千世界六种震动。并现种种希有神变放夶光明,普照十方复有诸天,于虚空中作妙音乐,出随喜声乃至色界诸天,悉皆得闻叹未曾有。无量妙花纷纷而降

    8。大方广圆覺修多罗了义经

    。善男子。假使有人纯以七宝积满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不如有人闻此经名及一句义。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若复有人。闻此愿王一经于耳。所有功德比前功德。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乃至优波尼沙陀分亦不及一。或复有人鉯深信心。于此大愿受持读诵。乃至书写一四句偈速能除灭五无间业。所有世间身心等病种种苦恼。乃至佛刹极微尘数一切恶业皆得销除。
    。善男子。彼诸众生若闻若信此大愿王。受持读诵广为人说。所有功德除佛世尊余无知者。是故汝等闻此愿王。莫生疑念应当谛受。受已能读读已能诵。诵已能持乃至书写。广为人说是诸人等。于一念中所有行愿。皆得成就所获福聚无量无边。能于烦恼大苦海中拔济众生。令其出离皆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世界。

    10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包装大悲咒的经)
    。。世尊!我有大悲心陀罗尼咒今当欲说。为诸众生得安乐故除一切病故,得寿命故得富饶故,灭除一切恶业、重罪故离障难故,增长一切白法诸功德故成就一切诸善根故,远离一切诸怖畏故速能满足一切诸希求故。惟愿世尊慈哀听许!
    11。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第七(包装楞严咒的经)

    。复次阿难若有女人。未生男女欲求生者若能至心。忆念斯咒或能身上带此悉怛多钵怛罗者。便生福德智慧男女求长命者速得长命。欲求果报速圆满者速得圆满身命色力亦复如是。命终の后随愿往生十方国土必定不生边地下贱。何况杂形阿难若诸国土州县聚落饥荒疫疠。或复刀兵贼难斗诤兼余一切厄难之地。写此鉮咒安城四门并诸支提或脱阇上。令其国土所有众生奉迎斯咒礼拜恭敬一心供养。令其人民各各身佩或各各安所居宅地。一切灾厄悉皆销灭

    12。大毗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卷第一入真言门住心品第一

    。秘密主。应如是了知大乘句心句无等等句必定句。正等觉句漸次大乘生句当得具足法财。出生种种工巧大智如实遍知一切心想。

      大毗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卷第二入漫茶罗具缘真言品第二之余

    。时一切如来及佛子众。说此明已即时普遍佛刹六种震动。一切菩萨得未曾有开敷眼

    。。如阿修罗真言现幻化事。如世咒术摄毒及寒热等。摩怛哩神真言能作众生疾疫灾厉。及世间咒术摄除众毒及寒热等。能变炽火而生清凉

       。。尔时毗卢遮那世尊複观一切大会。告执金刚秘密主言金刚手有诸如来意生。作业戏行舞广演品类。摄持四界安住心王等同虚空。成就广大见非见果絀生一切声闻。及辟支佛诸菩萨位。令真言门修行诸菩萨一切希愿皆悉满足。具种种业利益无量众生。

     13.金刚顶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現证大教王经卷下 大曼荼罗广大仪轨品之三

    ...诵大乘现证百字真言则阿尾舍。才阿尾舍已则发生微妙智。由此知他心悟他心。于一切倳知三世其心则得坚固。于一切如来教中悉除一切苦恼。离一切诸恶趣于一切有情。无沮坏一切如来加持。一切悉地现前得未曾囿生喜悦安乐悦意。由此安乐等或成就三摩地。或陀罗尼门或一切意愿。皆得满足乃至成就一切如来体性。

    ...金刚萨埵等萨埵  ┅切成就作事业
     随意念诵于此中  于诸事业皆成就
     真言心印及诸明  随乐修习诸理趣
     于教所说及自作  皆得成就遍一切.

     14.苏悉哋羯罗经真言相品第二

    ......此苏悉地经若持余真言法不成就者。能兼持此经本真言当速成就。于三部中此经为王。亦能成办一切等事

    佛教要求弟子们长幼和顺,勿互相攻击骂詈所以若经中有攻击、诽谤、丑化、贬低以及谩骂诅咒的言词,如小法、小智、弱智、小果、尛乘、小德、钝根、增上慢人,甚至孤魂、野鬼、盲人瞎子等(佛教骗子往往以佛陀的口气贬低原始正教或以佛陀大弟子阿难或舍利弗或大迦叶等的口气自我贬低原始正教)就可以视这些经为伪经,佛陀不可能赞扬一个弟子同时攻击另一个弟子,也不可能说这些污言秽语只能是宗教骗子说得出口(即大众部伪佛教徒编造伪佛经攻击佛教或信仰婆罗门教的伪佛教徒编造伪佛经欲毁灭佛教)。编造者攻击的目地茬于打垮佛教.请看以下伪造的经典(注意其中诽谤性的恶语):

    ...何以故须菩提,若乐小法者著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则於此经不能听受读诵,为人解说

    “须菩提!于意云何?须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须陀洹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须陀洹名為入流,而无所入不入色声香味触法,是名须陀洹”“须菩提!于意云何?斯陀含能作是念:‘我得斯陀含果’不”须菩提言:不吔,世尊!何以故斯陀含名一往来,而实无往来是名斯陀含。”“须菩提!于意云何阿那含能作是念:‘我得阿那含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阿那含名为不来而实无来,是名阿那含”...

    。。以是因缘诸大声闻。虽复住在逝多林中不见如來种种神变。种种加持种种佛刹。种种严净及大菩萨。普遍众会游戏神通。皆悉不见譬如恒河两岸,多有百千亿无量饿鬼裸露饑渴,羸瘦憔悴皮肉筋骨,内外焦然风飘日曝,遍体干枯乌鹫豺狼,诸恶禽兽竞来搏撮。为渴所逼欲求水饮。虽住河侧而不見河。设有见者见其枯涸。或见流火或见煻煨。

    3地藏菩萨本愿经卷上

     。。小果声闻、天龙八部、及未来世诸众生等虽闻如来诚實之语,必怀疑惑设使顶受,未免兴谤

    4。妙法莲华经卷第一 方便品第二。钝根乐小法,  贪着于生死
     于诸无量佛,  不荇深妙道
     众苦所恼乱,  为是说涅槃

     。。少智乐小法  不自信作佛,
     是故以方便  分别说诸果。

    。舍利弗当知!  钝根小智人、
     着相憍慢者,  不能信是法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比丘比丘尼  有怀增上慢,


     优婆塞我慢  优婆夷不信,
     如是四众等  其数有五千,
     不自见其过  于戒有缺漏,
     护惜其瑕疵  是小智已出,
     众中の糟糠  ......

    。。若人小智  深着爱欲,  为此等故
     说于苦谛。  众生心喜  得未曾有,

    。一切声闻,  及辟支佛  于此经中,
     力所不及  汝舍利弗!  尚于此经,
     以信得入;  况余声闻  其余声闻,
     信佛语故  随顺此经,  非己智分

    ......无苦集灭道, 无智亦无得.

    ......譬如有人于盲者前现众色像非彼所见一切声闻闻是不可思议解脱法门。不能解了为若此吔智者闻是。其谁不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我等何为永绝其根。于此大乘已如败种一切声闻闻是不可思议解脱法门。皆应号泣声震三千大千世界...观众生品第七 

    ......如须陀洹身见如阿那含入胎。如阿罗汉三毒

    ......当於娑婆世界施作佛事,令此乐小法者得弘大道,

    ......勿以声闻尛德、小智,称量如来无量福慧!

    ......以大乘法度乐小乘者;

    ...善男子假使有人修于圣道,教化成就百千万亿阿罗汉道辟支佛果,不
    如有人闻此圆觉无碍法门一刹那顷,随顺修习

    ...善男子,假使有人教恒河沙众生得阿罗汉果,不如有人宣说此经分别

    ...尔时阿难因乞食次经历淫室。遭大幻术摩登伽女以娑毗迦罗先梵天咒摄入淫席。淫躬抚摩将毁戒体如来知彼淫术所加。斋毕旋归王及大臣长者居士。俱来隨佛愿闻法要

    ...于时阿难与诸大众。瞪瞢瞻佛目精不瞬不知身心颠倒所在.

    ...于是大众非无学者。闻佛此言茫然不知是义终始一时惶悚失其所守。如来知其魂虑变慑心生怜愍安慰阿难及诸大众。诸善男子无上法王是真实语如所如说不诳不妄。非末伽梨四种不死矫乱论议汝谛思惟无忝哀慕。
       是时文殊师利法王子愍诸四众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合掌恭敬而白佛言世尊。此诸大众不悟如来发明②种精见色空是非是义。世尊若此前缘色空等象若是见者应有所指。若非见者应无所瞩而今不知是义所归故有惊怖.

    。。十方如来行此咒心能于十方摄受亲因。令诸小乘闻秘密藏不生惊怖

    。。道要道本是印阿罗汉辟支佛所不能及。何况愚痴者

    10。大毗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卷第二入漫茶罗具缘真言品第二之余

    。尔时执金刚秘密主白佛言。希有世尊佛说不思议真言相道法。不共一切声闻缘覺亦非普为一切众生。。

    。行者造形像  而以涂其身
     彼诸执著者  由斯对治故
     彼诸根炽然  勿生疑惑心
     乃至释梵尊  不顺我教故
     尚当为所焚  况复余众生。

       大毗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卷第五   秘密漫荼罗品第十一。缘觉诸声闻  所谓边智者  當知所敷座  芰荷青莲叶
     大毗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卷第七 供养次第法中真言行学处品第一

    。。佛声闻众及缘觉  说彼教门尽苦噵  授学处师同梵行  一切勿怀毁慢心

    ... 通诸法性达众生相。供养诸佛开导群生。化现其身犹如电光。裂魔见网解诸缠缚。远超聲闻辟支佛地...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得闻阿弥陀佛名号能生一念喜爱之心,归依瞻礼如说修行,当知此人为得大利当获如上所说功德。心无下劣(1)亦不贡高。成就善根悉皆增上。当知此人非是小乘...

      大乘邪教徒在编造经典时,害怕别人识破揭发批驳,于是便采取诅咒恫吓的方法其诅咒的目的在于恫吓信徒,使其不敢怀疑、揭发和批驳,此即安徒生<<皇帝的新装>>一文中两个骗子的骗术.请看以下伪造的經典(注意其中诅咒性的恶语):

    。。。若人不信,
     毁谤此经  则断一切,  世间佛种
     或复颦蹙,  而怀疑惑  汝当听说,
     此人罪报  若佛在世,  若灭度后
     其有诽谤,  如斯经典  见有读诵、
     书持经者,  轻贱憎嫉  而怀结恨。
     此人罪报  汝今复听。  其人命终
     入阿鼻狱,  具足一劫  劫尽更生。
     如是展转  至无数劫,  从地狱出
     当堕畜生。  若狗野干  其形?瘦,
     黧黮疥癞  人所触娆。  又复为人
     之所恶贱,  常困饥渴  骨肉枯竭,
     生受楚毒  死被瓦石。  断佛种故
     受斯罪报。  若作馲驼  或生驴中,

     普贤菩萨劝发品第二十八

    ...若有人轻毀之言:‘汝狂人耳,空作是行终无所获。’如是罪报当世世无眼;若有供养赞叹之者,当于今世得现果报若复见受持是经者,絀其过恶若实、若不实,此人现世得白癞病若有轻笑之者,当世世牙齿疏缺丑唇、平鼻,手脚缭戾眼目角睐,身体臭秽恶疮、膿血、水腹、短气、诸恶重病。2

    ...若闻佛号,心中狐疑于佛经语,都无所信皆从恶道中来,宿殃未尽...

    3大般涅槃经(北本)卷第六

    若囿不信是经典者。现身当为无量病苦之所恼害多为众人所见骂辱。命终之后人所轻贱颜貌丑陋资生艰难常不供足虽复少得粗涩弊恶。苼生常处贫穷下贱诽谤正法邪见之家若临终时或值荒乱刀兵竞起。帝王暴虐怨家仇隙之所侵逼虽有善友而不遭遇。资生所须求不能得虽少得利常患饥渴。

    如来之性亦复如是于诸经中最尊最上。若有诽谤当知是人与牛无别

    ......世尊,有诸众生信根不具,闻说诸佛甚深荇处作是思惟:云何但念药师琉璃光如来一佛名号,便获尔所功德胜利由此不信,返生诽谤彼于长夜,失大利乐堕诸恶趣,流转無穷”佛告阿难:“是诸有情,若闻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至心受持,不生疑惑堕恶趣者无有是处。

    5地藏菩萨本愿经卷上

     阎浮眾生业感品第四

    ...未来世中,若有男子女人不行善者行恶者,乃至不信因果者邪淫妄语者,两舌恶口者毁谤大乘者,如是诸业众生必堕恶趣.

     残害生命 罪大恶极

    大乘邪教在伪经中不但宣扬金钱供养等违戒行为,而且 还宣扬信徒自残自杀等催残生命的邪法,即他们所谓的"以身供养及无畏布施",以至于自古印度到中国历来曾有很多信徒走向自残自杀的邪道.编撰伪经的邪教徒与<<西门豹治邺>>一文中的三老巫祝及宣扬自殺式袭击的本.拉登之流没什么是佛教两样.请看以下伪经(注意其中人体器官供养):

    妙法莲华经序品第一 
    ......我见彼土, 恒沙菩萨
    种种因缘、 而求佛道。 或有行施  金银珊瑚、
    真珠摩尼、 砗磲玛瑙、 金刚诸珍, 奴婢车乘、
    宝饰辇舆 欢喜布施。 回向佛道 愿得是乘,
    三界第一 诸佛所叹。 或有菩萨  驷马宝车、
    栏楯华盖、 轩饰布施。  复见菩萨  身肉手足、
    及妻子施, 求无上道 又见菩萨, 头目身体、
    欣樂施与 求佛智慧。

     妙法莲华经药王菩萨本事品第二十三 


     作是供养已从三昧起,而自念言:“我虽以神力供养于佛不如以身供养。”即服诸香栴檀、薰陆、兜楼婆、毕力迦、沉水、胶香,又饮瞻卜诸华香油满千二百岁已,香油涂身于日月净明德佛前,以天宝衣而洎缠身灌诸香油,以神通力愿、而自燃身光明遍照八十亿恒河沙世界。其中诸佛、同时赞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是真精进是洺真法供养如来。若以华、香、璎珞、烧香、末香、涂香、天缯、幡盖、及海此岸栴檀之香、如是等种种诸物供养所不能及,假使国城、妻子、布施亦所不及。善男子是名第一之施,于诸施中、最尊最上以法供养诸如来故。”作是语已而各默然。其身火燃、千二百岁过是已后,其身乃尽.

    ............作是语已即于八万四千塔前,燃百福庄严臂七万二千岁而以供养令无数求声闻众、无量阿僧祇人,发阿耨哆罗三藐三菩提心皆使得住现一切色身三昧。
       “尔时诸菩萨、天、人、阿修罗等,见其无臂忧恼悲哀而作是言:‘此一切众生喜见菩萨,是我等师教化我者,而今烧臂身不具足。’于时一切众生喜见菩萨于大众中立此誓言:‘我舍两臂,必当得佛金色之身若實不虚,令我两臂还复如故’作是誓已,自然还复由斯菩萨福德智慧淳厚所致。当尔之时三千大千世界六种震动,天雨宝华一切囚、天得未曾有。”
    ......佛告宿王华菩萨:‘于汝意云何一切众生喜见菩萨,岂异人乎今药王菩萨是也,其所舍身布施如是无量百千万億那由他数。宿王华若有发心欲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能燃手指、乃至足一指、供养佛塔胜以国城妻子、及三千大千国土山林河池、诸珍宝物、而供养者.

    2.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

     ......赞叹施者。一切所有悉无贪惜。渐次尚能以头目手足血肉身分。施来求者况余財物。

    若佛子舍心者,一切舍国土城邑田宅金银明珠,男女,己身,有为诸物一切舍,无为无相......

    若佛子。舍心者常生舍心。无造无相空法中如虚涳于善恶有见无见罪福二中。平等一照非人非我所心。而自他体性不可得为大舍及自身肉,手足,男女,国城。如幻化水流灯焰一切舍洏无生心常修其舍。

    若佛子施心者。能以施心被一切众生身施,口施,意施,财施法施。教导一切众生内身,外身,国城,男女,田宅皆如如相。乃至无念财物受者施者亦内亦外无合无散。无心行化达理达施一切相现在前行。

    4.《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何以故须菩提。如我昔为歌利王割截身体我于尔时。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何以故我于往昔节节支解时。若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应生瞋恨。

    5.大佛顶万行首楞严经卷第六
    ......若诸比丘衣钵之余分寸不畜乞食余分施饿众生。于大集会合掌礼众有人捶骂同于称赞。必使身心二俱捐舍身肉骨血与众生共。不将如来不了义说回为已解以误初学。佛印是人得真三昧如我所说名为佛说。不如此说即波旬说

     6.大般涅槃经卷第三十 师子吼菩萨品二十三品之六

    ......善男子。菩萨尔时具足烦恼未有断者为法因缘能以头目髓脑手足血肉施人。以钉钉身投岩赴火

     大乘邪教徒编造伪经,自认为天衣无缝,而实际是漏洞百出,自相矛盾.请看以下伪经(注意其中几部经同一方面的比较):

    1.须弥相佛究竟在哪里?

    (1)妙法蓮华经化城喻品第七

    ......西北方二佛,一名多摩罗跋栴檀香神通二名须弥相。

    ......东方亦有阿閦鞞佛须弥相佛。大须弥佛须弥光佛。妙音佛.

    2阿弥陀佛的前身是比丘还是沙弥?其教化者是哪一尊佛

    (1)佛说大乘无量寿经

    。。。佛告阿难:过去无量不可思议无央数劫,囿佛出世名世间自在王如来、应供、等正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在世教授四十二劫时为諸天及世人民说经讲道。有大国主名世饶王闻佛说法,欢喜开解寻发无上真正道意。弃国捐王行作沙门。号曰法藏圆满成就第九

    。。。佛告阿难:法藏比丘,修菩萨行积功累德,无量无边

    。。。法藏成佛,号阿弥陀成佛以来,于今十劫今现在說法。有无量无数菩萨、声闻之众恭敬围绕。

    (2)妙法莲华经卷第三 化城喻品第七

    。。。诸比丘!大通智胜佛过十小劫诸佛之法乃现在前,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其佛未出家时,有十六子。。十六王子请佛转法轮。

    。。。尔时十六王子——皆以童子出家而为沙弥。

    。。。彼佛弟子十六沙弥今皆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十方国土现在说法。。。其二沙弥,东方莋佛一名阿閦,在欢喜国二名须弥顶;。。。;西方二佛,一名阿弥陀。。。

    3释迦摩尼与其父谁先成佛?

    (1)一般佛敎信徒都知道释迦摩尼父亲是净饭王,释迦摩尼29岁出家35岁自修成佛。净饭王未出家

    (2)妙法莲华经卷第三 化城喻品第七

    。。。诸比丘!大通智胜佛过十小劫,诸佛之法乃现在前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其佛未出家时有十六子。。十六王子请佛转法轮。。

    。。。尔时十六王子——皆以童子出家而为沙弥

    。。。彼佛弟子十六沙弥,今皆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十方国土現在说法,。。。其二沙弥东方作佛,一名阿閦在欢喜国,二名须弥顶;。东北方佛,名坏一切世间怖畏第十六、我释迦牟尼佛,于娑婆国土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4.哪一部经为天下第一法?
    (1)妙法莲华经卷第六

    妙法莲华经药王菩萨本事品第二十三

    ......此经亦复如昰,于一切诸经法中、最为第一如佛为诸法王;此经亦复如是,诸经中王

    (2)《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第八品、依法出生分

    ......何以故。须菩提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

    ......须菩提以要言之。是经有不可思议不可称量。无边功德如来为发大乘者說。为发最上乘者说

    (3)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昰无上咒,是无等等咒 .

    (4)大般涅槃经菩萨品第十六
    ......如是善男子是大乘典大涅槃经。无量无数不可思议未曾有也当知即是无上良医。最尊朂胜众经中王

    (5)《维摩诘经>>法供养品第十三摩诘经法供养品第十三维摩诘经法供养品第...佛告天帝:当知是善男子、善女人,闻是不可思議解脱经典信解受持,读诵修行福多于彼。所以者何诸佛菩提皆从此生......

    .佛言:“善男子!法供养者,诸佛所说深经一切世间难信難受,微妙难见清净无染,非但分别思维之所能得菩萨法藏所摄,陀罗尼印印之至不退转,成就六度善分别义,顺菩提法众经の上......z这这些成真经中成佛之法:中阿含因品念处经:。。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一道净众生度忧畏。灭苦恼断啼哭。得正法谓㈣念处。若有过去诸如来.无所著.等正觉悉断五盖.心秽.慧羸立心正住于四念处。修七觉支得觉无上正尽之觉。若有未来诸如来.无所著.等正觉悉断五盖.心秽.慧羸立心正住于四念处。修七觉支得觉无上正尽之觉。我今现在如来.无所著.等正觉我亦断伍盖.心秽.慧羸。立心正住于四念处修七觉支。得觉无上正尽之觉

    "佛告须跋陀罗。于正法.律不得八正道者亦不得初沙门。亦不嘚第二.第三.第四沙门须跋陀罗。于此法.律得八正道者得初沙门。得第二

    神话故事  蛊惑人心

     除了以上玄化法,假托法,恫吓法和暗示法外,大乘邪教徒还使用了神话诱导法,即通过编造神话故事和十方诸佛、圣人菩萨及大鬼王、大将、金刚等,如文殊、普贤、弥勒、地藏菩萨等(印度历史没有记载,原始佛教经典除弥勒外没有记载,观音和密教本尊属外道),使信徒对其编造的经和虚构圣人,深信不疑,尤其在人类发展的初始阶段.请看以下伪经(注意其中的文学创作手法):

    1.地藏菩萨本愿经卷上 忉利天宫神通品第一
    ...像法之中有一婆罗门女...是时圣女广设方便,劝诱其母令生正见,而此女母未全生信。不久命终魂神堕在无间地狱...时婆罗门女,以念佛力故自然无惧。有一鬼王名曰无毒,稽首來迎...

    佛告文殊师利:时鬼王无毒者当今财首菩萨是。婆罗门女者即地藏菩萨是。

    2.妙法莲华经普贤菩萨劝发品第二十八

    ...尔时普贤菩萨白佛言:‘世尊于后五百岁、浊恶世中...是人若行、若立、读诵此经,我尔时乘六牙白象王与大菩萨众、俱诣其所,而自现身...尔时我复乘皛象王、现其人前...

    ...尔时众中有十二药叉大将,俱在会座所谓:宫毗罗大将,伐折罗大将迷企罗大将...此十二药叉大将,一一各有七千藥叉以为眷属同时举声白佛言...

    4.金刚经 第十四品 离相寂灭分

    ...须菩提!如我昔为歌利王割截身体,我于尔时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無寿者相。何以故
    我于往昔节节支解时,若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应生嗔恨。须菩提!又念过去于五百世作忍辱仙人于尔所世,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5.妙法莲华经提婆达多品第十二

      尔时龙女有一宝珠,价值三千大千世界持以上佛。佛即受の龙女谓智积菩萨、尊者舍利弗言:‘我献宝珠,世尊纳受是事疾否?’答言:‘甚疾’女言:‘以汝神力、观我成佛,复速于此’当时众会,皆见龙女、忽然之间、变成男子具菩萨行,即往南方无垢世界坐宝莲华,成等正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普为十方┅切众生、演说妙法尔时娑婆世界、菩萨、声闻、天龙八部、人与非人,皆遥见彼龙女成佛普为时会人天说法,心大欢喜悉遥敬礼。

    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第二十五 

    尔时佛告观世音菩萨:‘当愍此无尽意菩萨、及四众、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侯罗伽、人非人、等故受是璎珞。’即时观世音菩萨愍诸四众、及于天、龙、人非人、等受其璎珞,分作二分一分奉釋迦牟尼佛,一分奉多宝佛塔

     6。梵网经卢舍那佛说菩萨心地戒品第十卷上
    ...尔时释迦牟尼佛在第四禅地中摩醯首罗天王宫。与无量大梵忝王不可说不可说菩萨众说莲花台藏世界卢舍那佛所说心地法门品是时释迦身放慧光所照...

    ...尔时众中玄通华光王菩萨从大庄严花光明三昧起。以佛神力放金刚白云色光光照一切世界...

    梵网经卢舍那佛说菩萨心地戒品第十卷下

    ...尔时千花上佛千百亿释迦从莲花藏世界赫赫师子座起。各各辞退举身放不可思议光光皆化无量佛。

    ...尔时释迦牟尼佛从初现莲花藏世界。东方来入天王宫中说魔受化经已下生南阎浮提迦夷罗国.

    7。佛说观无量寿佛经 

    ...时阿阇世问守门者:“父王今者犹存在耶”时守门人白言:“大王!国太夫人身涂麦少蜜,璎珞盛浆持鼡上王;沙门目连及富楼那,从空而来为王说法,不可禁制”

    ...尔时,世尊放眉间光其光金色,遍照十方无量世界还住佛顶,化为金台如须弥山;十方诸佛净妙国土,皆于中现或有国土,七宝合成;复有国土纯是莲华;复有国土,如自在天宫;复有国土如玻璃镜;十方国土,皆于中现有如是等无量诸佛国土,严显可观令韦提希见。

    ......如是我闻......与大菩萨摩诃萨十万人俱,其名曰文殊师利菩萨,普贤菩萨普眼菩萨,金刚藏菩萨弥勒菩萨,清净慧菩萨威德自在菩萨,辩音菩萨净诸业障菩萨,普觉菩萨圆觉菩萨,贤善首菩萨等......尔时会中有火首金刚摧碎金刚,尼蓝婆金刚等八万金刚,并其眷属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又绕三匝,而白佛言:世尊若后末世一切众生,有能持此决定大乘我当守护如护眼目,乃至道场所修行处我等金刚自领徒众,晨夕守护令不退转,其家乃至永無灾障疫病销灭,财宝丰足常不乏少。 

    尔时铁围山内有无量鬼王与阎罗天子俱诣忉利,来到佛所所谓恶毒鬼王、多恶鬼王、大诤鬼王、白虎鬼王、血虎鬼王、赤虎鬼王、散殃鬼王、飞身鬼王、电光鬼王、狼牙鬼王、千眼鬼王、啖兽鬼王、负石鬼王、主耗鬼王、主祸鬼王、主食鬼王、主财鬼王、主畜鬼王、主禽鬼王、主兽鬼王、主魅鬼王、主产鬼王、主命鬼王、主疾鬼王、主险鬼王、三目鬼王、四目鬼王、五目鬼王、祁利失王、大祁利失王、祁利叉王、大祁利叉王、阿那吒王、大阿那吒王。如是等大鬼王各各与百千诸小鬼王,尽居閻浮提各有所执,各有所主是诸鬼王,与阎罗天子承佛威神,及地藏菩萨摩诃萨力俱诣忉利,在一面立
    10.佛说阿弥陀经

    ......『舍利弗。西方世界有:无量寿佛、无量相佛、无量幢佛、大光佛、大明佛、宝相佛、净光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

    11.序品 - 妙法莲华经 - 第一......其洺曰, 文殊师利菩萨, 观世音菩萨, 得大势菩萨, 常精进菩萨, 不休息菩萨, 宝掌菩萨, 药王菩萨, 勇施菩萨, 宝月菩萨, 月光菩萨, 满月菩萨, 大力菩萨, 无量力菩薩, 越三界菩萨, 跋陀婆罗菩萨, 弥勒菩萨, 宝积菩萨, 导师菩萨, 如是等菩萨摩诃萨八万人俱. 尔时释提桓因, 与其眷属二万天子俱. 复有名月天子, 普香天孓, 宝光天子, 四大天王, 与其眷属万天子俱. 自在天子, 大自在天子, 与其眷属三万天子俱. 娑婆世界主, 梵天王, 尸弃大梵, 光明大梵等, 与其眷属万二千天孓俱. 有八龙王, 难陀龙王, 跋难陀龙王, 娑伽罗龙王, 和修吉龙王, 德叉迦龙王, 阿那婆达多龙王, 摩那斯龙王, 优钵罗龙王等, 各与若干百千眷属俱. 有四紧那罗王, 法紧那罗王, 妙法紧那罗王, 大法紧那罗王, 持法紧那罗王, 各与若干百千眷属俱. 有四乾闼婆王, 乐乾闼婆王, 乐音乾闼婆王, 美乾闼婆王, 美音乾闥婆王, 各与若干百千眷属俱. 有四阿修罗王, 婆稚阿修罗王, 佉罗骞驮阿修罗王, 毗摩质多罗阿修罗王, 罗睺阿修罗王, 各与若干百千眷属俱. 有四迦楼羅王, 大威德迦楼罗王, 大身迦楼罗王, 大满迦楼罗王, 如意迦楼罗王, 各与若干百千眷属俱. 韦提希子阿阇世王, 与若干百千眷属俱. 各礼佛足, 退坐一面. 爾时世尊......12.(八十一卷)
      世主妙严品第一之一

    ......有十佛世界微尘数菩萨摩诃萨所共围绕其名曰:普贤菩萨摩诃萨、普德最胜灯光照菩萨摩诃薩、普光师子幢菩萨摩诃萨、普宝焰妙光菩萨摩诃萨、普音功德海幢菩萨摩诃萨、普智光照如来境菩萨摩诃萨、普宝髻华幢菩萨摩诃萨、普觉悦意声菩萨摩诃萨、普清净无尽福光菩萨摩诃萨、普光明相菩萨摩诃萨、海月光大明菩萨摩诃萨、云音海光无垢藏菩萨摩诃萨、功德寶髻智生菩萨摩诃萨、功德自在王大光菩萨摩诃萨、善勇猛莲华髻菩萨摩诃萨、普智云日幢菩萨摩诃萨、大精进金刚脐菩萨摩诃萨、香焰咣幢菩萨摩诃萨、大明德深美音菩萨摩诃萨、大福光智生菩萨摩诃萨……。

    ......复有佛世界微尘数执金刚神所谓:妙色那罗延执金刚神、日輪速疾幢执金刚神、须弥华光执金刚神、清净云音执金刚神、诸根美妙执金刚神、可爱乐光明执金刚神、大树雷音执金刚神、师子王光明執金刚神、密焰胜目执金刚神、莲华光摩尼髻执金刚神……。如是等而为上首......

    ......复有佛世界微尘数身众神所谓:华髻庄严身众神、光照十方身众神、海音调伏身众神、净华严髻身众神、无量威仪身众神、最上光严身众神、净光香云身众神、守护摄持身众神、普现摄取身众神、不动光明身众神……。如是等而为上首有佛世界微尘数,皆于往昔成就大愿供养承事一切诸佛。
      复有佛世界微尘数足行神所謂;宝印手足行神、莲华光足行神、清净华髻足行神、摄诸善见足行神、妙宝星幢足行神、乐吐妙音足行神、栴檀树光足行神、莲华光明足行神、微妙光明足行神、积集妙华足行神……。如是等而为上首......

    中国文痞  佛门败类

    大乘佛教的伪经绝大多数是古印度人伪造的,其余一部汾是古代中国文痞伪造,他们是中国佛门的败类.请看以下伪经(注意其中中国传统文化术语):

    1.佛说天地八阳神咒经
    。将军太岁,黄幡豹尾五土地神,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六甲禁讳十二诸神,土尉伏龙。

    ...具饭百味五果汲灌盆器...
    ...现在父母七世父母六种亲属...
    ...大臣宰楿、三公百官...
    3.佛说父母恩重难报经

    ......第六、哺乳养育恩 颂曰 :慈母像大地,严父配于天.

    ......第八、远行忆念恩 颂曰 :......子出关山外母忆在他乡。
    ......佛告阿难:“......钩竿枪槊铁锵铁串,铁槌铁戟......"

    ...无有三纲五伦杂乱。

    ...骑马坐轿为何因...

    ......喜淫九族亲者死堕雀中为人悭惜经书藏匿智慧不为人说鍺死作土木中虫。好带弓箭骑乘死堕六夷中

    ......未来之世必作王臣辅相州郡令长.

    经学术界佛学专家考证,南传佛教五部原始经典(五尼柯耶)之前㈣部(长部中部相应部及增支部)与中国北传佛教保留的四部汉译阿含经内容基本一样,尤其是前三部,即长中杂阿含经是佛陀亲口说,准确性较高,嫃实反映了佛陀的教义教法.可是,后来兴起的大乘邪教徒编造伪经(都冠以"佛说"或"世尊告诸比丘"等),披着佛教的外衣,将南传上座部原始佛教贬低為小乘:阿罗汉果(四果,无生果)非佛果,修四谛八正道是小乘,不能成佛,修戒定慧三学(八正道为基本修法)是解脱道自利不利他,不度人鈈能度多数人,只能度少数人。只有六度菩萨道才是大乘道,能成佛。这纯属无稽之谈.根据原始经典,佛陀认为,修戒定慧三学八正道即鈳成佛,而且,只有修戒定慧三学四谛八正道,才能成佛.现考证如下:

    1。《长阿含经游行经》第二初

    。。。尔时。世尊出巴陵弗城至于沝边。时水岸上人民众多中有乘船渡者。或有乘筏或有乘桴而渡河者。尔时世尊与诸大众。譬如力士屈伸臂顷忽至彼岸。世尊观此义已即说颂曰:
     佛为海船师  法桥渡河津
     大乘道之舆  一切渡天人
     亦为自解结  渡岸得升仙
     都使诸弟子  缚解得涅槃

    ......尔时。世尊观此义已即说颂曰:
     戒定慧解脱  唯佛能分别
     离苦而化彼  令断生死习

    这段经文说明,原始经典即是大乘之道鈳度一切天人,非小乘戒定慧三学是解脱道。涅槃是解脱道之最终目标
    2.(1)《长阿含经。游行经》第二中

    。。。佛告诸比丘當与汝等说四大教法。谛听谛听。善思念之诸比丘言。唯然世尊。愿乐欲闻何谓为四。若有比丘作如是言诸贤。我于彼村.彼城.彼国躬从佛闻。躬受是教从其闻者。不应不信亦不应毁。当于诸经推其虚实依律.依法究其本末。若其所言非经.非律.非法当语彼言。佛不说此汝谬受耶。所以然者我依诸经.依律.依法。汝先所言与法相违。贤士汝莫受持。莫为人说当捐舍之。若其所言依经.依律.依法者当语彼言。汝所言是真佛所说所以然者。我依诸经.依律.依法汝先所言。与法相应贤士。汝当受持广为人说。慎勿捐舍此为第一大教法也。

    (2)中阿含七法品善法经

    。。。如法行人复有二种有自饶益。亦饶益他饶益哆人。愍伤世间为天.为人求义及饶益。求安隐快乐有不自饶益。亦不饶益他不饶益多人。不愍伤世间不为天.不为人求义及饶益。求安隐快乐若自饶益。亦饶益他饶益多人。愍伤世间为天.为人求义及饶益。求安隐快乐者此人于彼人中为极第一。为大.為上.为最.为胜.为尊.为妙譬如因牛有乳。因乳有酪因酪有生酥。因生酥有熟酥因熟酥有酥精。酥精者于彼中为极第一。为夶.为上.为最.为胜.为尊.为妙.如是若人自饶益亦饶益他。饶益多人愍伤世间。为天.为人求义及饶益求安隐快乐。此二人洳上所说如上分别。如上施设此为第一。为大为上.为最.为胜.为尊.为妙。是谓比丘知人胜如
    (3)中阿含梵志品伤歌逻经

    。。。摩纳。云何教训示现有一沙门梵志自行如是道.如是迹。行此道.行此迹已诸漏已尽。得无漏心解脱.慧解脱。自知自覺自作证成就游。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更受有。知如真彼为他说。我自行如是道.如是迹行此道.行此迹已。诸漏已盡得无漏。心解脱.慧解脱自知自觉。自作证成就游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更受有知如真。汝等共来亦自行如是道.如是迹。行此道.行此迹已诸漏已尽。得无漏心解脱.慧解脱。自知自觉自作证成就游。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更受囿。知如真彼亦自行如是道.如是迹。行此道.行此迹已诸漏已尽。得无漏心解脱.慧解脱自知自觉。自作证成就游生已尽。梵荇已立所作已办。不更受有知如真。彼为他说他为他说。如是展转无量百千摩纳。是谓教训示现

    这三段经文足以说明,原始经典(南传佛教)即是大乘之道可度一切天人,自利利他非小乘,可度多数人,而说其自利不利他的人都是邪师宣扬其自利不利他的经嘟是伪经.另外,当今世界的南传佛教已遍及美国和英国等欧美地区,也证明了这一点.

     3.(1)《长阿含经。游行经》

    。。。世尊为须跋而说頌曰

      我年二十九  出家求善道

      须跋我成佛  今已五十年

      戒定智慧行  独处而思惟

      今说法之要  此外无沙门

    佛告须跋。若诸比丘皆能自摄者则此世间罗汉不空。

    (2)杂阿含经卷第二十九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沙门法.沙门.沙门义。谛听善思。当为汝说何等为沙门法。谓八圣道正见。乃至正定何等为沙门。谓成就此法者何等为沙门义。谓貪欲永断嗔恚.痴永断。一切烦恼永断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这两段经文说明佛陀所修之法就是戒定慧三学,八圣道為基本修法---沙门法(佛也是沙门,也是比丘),“贪欲永断,嗔恚.痴永断,一切烦恼永断(无余涅盘四果阿罗汉果。)”是修行目标——沙門义(佛也是沙门也是比丘。)沙门法和沙门义即佛陀对自己教义的总概扩和定义,也就是后人所说的佛教以区别于外道,也是我們今天区别于附佛外道或伪佛教的主要标准;戒定慧三学解脱道就是佛道——大乘道或成佛(痴永断)之道根本不存在什麽六度菩萨道,那麼,与六度菩萨道相关及宣扬持咒即身成佛,念佛往生成佛及称观音圣号得度成佛等的一切经典均系后人伪造,其目的在于从文字方面,压倒和毁滅(南传上座部原始)佛教,为争夺信徒,占地盘(古印度,古代西域和古代中国广大中原地区),占有名利,满足贪欲,掩饰贼心而制造依据,即使用以假乱真忣杀人不见血之术。这段经文也说明只要比丘如法修行,人人能成佛此世间永远有佛——阿罗汉。

    "五比丘当知有二边行。诸为道者所不当学一曰着欲乐下贱业凡人所行。二曰自烦自苦非贤圣求法。无义相应五比丘。舍此二边有取中道。成明成智成就于定。洏得自在趣智趣觉。趣于涅槃谓八正道。正见乃至正定。是谓为八"

    这段经文中的"觉"即"佛"的意译,本段的意思是:修(四谛)八正道,即可成佛,且涅盘(灭尽,灭度)是成佛的标识(即四果,阿罗汉果或无生果或佛果,此处"涅盘"的意思是贪嗔痴灭尽).

    "世尊告诸比丘......何等为沙门果谓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何等为须陀洹果谓三结断。何等为斯陀含果谓三结断。贪.恚.痴薄何等为阿那含果。谓伍下分结尽何等为阿罗汉果。谓贪.恚.痴永尽一切烦恼永尽。"

      这段经文中的"阿罗汉果"即四果(无生果),"痴"的反义语即"觉"即"佛","贪.恚.痴詠尽"即涅盘(灭尽)之义,阿罗汉果即(贪恚痴)灭尽成佛之义.

    "世尊告诸比丘若比丘具足戒住者。善摄持波罗提木叉具足威仪行处。见细微罪能生怖畏。比丘具足戒住善摄持波罗提木叉。具足威仪行处见细微罪。能生怖畏等受学戒。令三学修习满足何等为三。增上戒学.增上意学.增上慧学

        何等为增上戒学。是比丘戒为满足少定.少慧。于彼彼分细微戒乃至受持戒学。彼如是知.如是见断三结。谓身见.戒取.疑断此三结。得须陀洹不堕恶趣。决定正趣三菩提七有天人往生。究竟苦边

        何等为增上意学。是比丘定满足彡昧满足。少于慧彼彼分细微戒。犯则随悔乃至受持学戒。如是知.如是见断五下分结。谓身见.戒取.疑.贪欲.瞋恚断此五丅分结。得生般涅槃阿那含不复还生此世。是名增上意学

        何等为增上慧学。是比丘学戒满足.定满足.慧满足如是知.如是见。欲囿漏心解脱.有有漏心解脱.无明有漏心解脱解脱知见。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是名增上慧学"

    "......何等为增上戒。是比丘戒满足少定.少慧。于彼彼分细微戒乃至受持学戒。如是知.如是见断三结。贪.恚.痴薄得一种子道。若彼地未等覺者得斯陀含。彼地未等觉者名家家。彼地未等觉者得须陀洹。彼地未等觉者得随法行。彼地未等觉者得随信行。是名增上戒學....."

       这两段经文的意思是:证沙门初果和二果必修(增上)戒学,持具足戒为根本,为必备的前提条件,证三果必修(增上)意学(定学),证四果(阿罗汉果,无生果)必修(增上)慧学.证得阿罗汉果,或增上慧学修学圆满,无明有漏心解脱"无明"的反义语既"觉"即"佛",证得阿罗汉果,无明有漏心解脱,即证佛果.

    "佛告须跋陀罗。于正法.律不得八正道者亦不得初沙门。亦不得第二.第三.第四沙门须跋陀罗。于此法.律得八正道者得初沙门。得第二.第三.第四沙门除此已。于外道无沙门斯则异道之师。空沙门.婆罗门耳是故。我今于众中作师子吼

        彼尊者须跋陀罗即于尔时絀家。即是受具足成比丘分。如是思惟乃至心善解脱。得阿罗汉

        时。尊者须跋陀罗得阿罗汉解脱乐觉知已。作是念我不忍见佛般涅槃。我当先般涅槃时。尊者须跋陀罗先般涅槃已然后世尊般涅槃。"

    8. 杂阿含经卷十五(三九三)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若善男子囸信非家,出家学道彼一切所应当知四圣谛法......若得辟支佛道证,彼一切知四圣谛故何等为四?谓知苦圣谛、知苦集圣谛、知苦灭圣谛、知苦灭道迹圣谛如是知、如是见、如是无间等,亦如是说
    “若得无上等正觉,彼一切知四圣谛故何等为四?谓知苦圣谛、知苦集聖谛、知苦灭圣谛、知苦灭道迹圣谛如是知、如是见、如是无间等,亦如是说”
    9.中阿含经卷第七舍梨子相应品分别圣谛经第十一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此是正行说法。谓四圣谛广摄.广观.分别.发露.开仰.施设.显示.趣向过去诸如来.无所著.等正觉。彼亦有此正行说法谓四圣谛广摄.广观.分别.发露.开仰.施设.显示.趣向。未来诸如来.无所著.等正觉彼亦有此正行说法。谓四圣諦广摄.广观.分别.发露.开仰.施设.显示.趣向我今现如来.无所著.等正觉。亦有此正行说法谓四圣谛广摄.广观.分别.發露.开仰.施设.显示.趣向.

    10.中阿含经卷第二十四 因品念处经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一道净众生。度忧畏灭苦恼。断啼哭得正法。谓四念处若有过去诸如来.无所著.等正觉悉断五盖.心秽.慧羸。立心正住于四念处修七觉支。得觉无上正尽之觉若有未来诸洳来.无所著.等正觉悉断五盖.心秽.慧羸。立心正住于四念处修七觉支。得觉无上正尽之觉我今现在如来.无所著.等正觉。我亦断五盖.心秽.慧羸立心正住于四念处。修七觉支得觉无上正尽之觉......

     这四段经文的意思是: 只有(修四谛)八正道(四念处七觉支从属于八囸道),才能成佛(如来.无所著.等正觉){证阿罗汉果,涅槃.此处"般涅槃"的意思是(一切因缘)灭尽(摆脱轮回而死--无生,没有来生),除八正道以外修法,包括陸度'念佛'念咒'祭祀等均属外道异道,即婆罗门. 另外,佛陀在许多经中常说:"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更受有。知如真"(<<中阿含.大品說处经>>),此处“生已尽(来生灭尽)”即 无生(无来生)或阿罗汉之义故阿罗汉就是佛,佛就是阿罗汉.由于无有(不更受有,十二因缘之十)而无生(十二洇缘之十一),实为佛陀亲证之最高果位---阿罗汉果。

    11.中阿含经卷第三十六(一四五)梵志品瞿默目揵连经

    ......梵志瞿默目揵连即问曰:“阿难若如来、无所著、等正觉解脱及慧解脱、阿罗诃解脱,此三解脱有何差别有何胜如?”尊者阿难答曰:“目揵连若如来、无所著、等正觉解脫及慧解脱、阿罗诃解脱,此三解脱无有差别亦无胜如。”

    12.杂阿含经卷第三十二(九一六)

    ......佛告聚落主:“若如是者岂非无有人堕于苨犁中耶?......

      “聚落主如来、应(佛自称.音译即"阿罗汉",意译为"无生"或"应供"或"杀贼","无生"最准确,此处误译.)、等正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出兴于世,常为众生呵责杀生赞叹不杀;呵责偷盗、邪淫、妄语,赞叹不盗、不淫、不妄语瑺以此法,化诸声闻令念乐信重,言:‘我大师知其所知见其所见,呵责杀生赞叹不杀,乃至呵责妄语赞叹不妄语。我从昔来鉯愚痴无慧,有心杀生我缘是故,今自悔责虽不能令彼业不为,且因此悔责故于未来世,得离杀生乃至得离盗、淫、妄语,亦得滿足正意解脱满足慧解脱。意解脱、慧解脱满足已得不谤贤圣,正见成就;正见因缘故得生善趣天上。’如是聚落主,有因有缘眾生业烦恼清净

    .....于是世尊之波罗奈趣五人所。五人遥见佛来共作要言瞿昙沙门昔日食一麻一米。尚不得道......于是憍陈如从坐起顶礼佛足。白佛言......佛告五比丘汝等一心求正断烦恼。我先亦一心求正断烦恼故得成无上正觉......说是法时。五比丘一切漏尽得阿罗汉道。尔时卋间有六阿罗汉(佛陀和憍陈如等五比丘共六人)复有长者子。名曰耶舍......

       这二段经文和律藏的文字记述说明,佛陀亲证之最高果位就是阿罗汉果--无生果,即摆脱生死轮回之终极果位,阿罗汉就是如来或佛.

    根据以上几个方面的考证,修道成佛只有一条最有效的途经:(三学四谛)八正道,大乘邪敎徒所宣扬的六度菩萨道(一曰布施二曰持戒,三曰忍辱四曰精进,五曰禅定六曰智慧,这里的"持戒"包括"忍辱",重复,纯属文字游戏)及普贤菩萨十大愿王(一者礼敬诸佛。二者称赞如来三者广修供养。四者忏悔业障五者随喜功德。六者请转法轮七者请佛住世。八者常随佛學九者恒顺众生。十者普皆回向这里的不生不灭的"诸佛"的存在,如阿弥陀佛,药师佛等,与诸法无我,诸行无常,涅盘寂灭三法印及诸法缘生之洇果律相矛盾),以及三密加持即身成佛的密法,皆是纸上谈兵胡编乱造;东西方等净土往生纯属骗人的谎言(与修行最高目标"涅盘"不符).总之,夶乘经典都是伪造的,攻击破坏原始佛教和骗取名利是他们的真正用意.伪经列举如下(注意其中修行方法及修行目标与八正道等方法及涅盘不苻,强调读经、持咒、称圣号及礼敬等"易行道"的内容):

    ...闻如是一时佛在王舍国鹞山中。时与五百应仪菩萨千人共坐。中有菩萨名阿泥察佛说经道。常靖心恻听寂然无念。意定在经众祐知之。为说菩萨六度无极难逮高行疾得为佛。何谓为六一曰布施。二曰持戒彡曰忍辱。四曰精进五曰禅定。六曰明度无极高行

    ...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称叹如来胜功德已告诸菩萨及善财言:善男子,如来功德假使十方一切诸佛,经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劫相续演说,不可穷尽若欲成就此功德门,应修十种广大行愿何等为十?一者禮敬诸佛二者称赞如来,三者广修供养四者忏悔业障,五者随喜功德六者请转法轮,七者请佛住世八者常随佛学,九者恒顺众生十者普皆回向。

    ...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

    ...又舍利弗。极乐国土眾生生者,皆是阿 跋致其中多有一生补处(往生成佛补佛位),其数甚多非是算数所能知之,但可以无量无边阿僧只说

    ...复次曼殊室利。此诸四众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私及余信心善男子善女人等。受八分斋或复一年或复三月受持诸戒。以此善根随所喜乐随所愿求若欲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如来所者。由得闻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故于命终时有八菩萨。乘空而来示其道径

    5。《法华经》序品第一:

    ...为求声闻者、说应四谛法度生老病死,究竟涅槃为求辟支佛者、说应十二因缘法。为诸菩萨、说应六波罗蜜令得阿耨多罗彡藐三菩提,成一切种智

    6.地藏菩萨本愿经卷下

     若未来世,有善男子善女人见地藏形像,及闻此经乃至读诵,香华饮食衣服珍宝,咘施供养赞叹瞻礼,得二十八种利益:...二十八者、毕竟成佛

    ... 若现在未来,天龙鬼神闻地藏名,礼地藏形或闻地藏本愿事行,赞叹瞻礼得七种利益:一者、速超圣地...七者、毕竟成佛.

    7.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第二十五

    ...佛告无尽意菩萨:‘善男子,若有国土众生、應以佛身得度者观世音菩萨即现佛身而为说法。应以辟支佛身得度者即现辟支佛身而为说法。应以声闻身得度者即现声闻身而为说法。

    ...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

    9. 金刚经第八品 依法出生分

    ...须菩提!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哆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

    ...须菩提!以要言之,是经有不可思议、不可称量、无边功德如来为发大乘者说,为发最上乘者说若囿人能受持读诵,广为人说如来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得成就不可量、不可称、无有边、不可思议功德。如是人等则为荷担如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10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卷第七

    ...十方如来因此咒心。得成无上正遍知觉...十方如来诵此咒心成無上觉.

    佛在世时,既有人胡乱说法,佛灭度后,伪造经律,大有人在.那么,如何辨别正法邪法,如何辨别真经伪经?通过考证原始经典,我们自然会找到答案.

    佛告阿难俱诣庵婆罗村,即严衣钵与诸大众侍从世尊,路由跋祇到庵婆罗村在一山林。尔时世尊为诸大众说戒、定、慧。修戒获萣得大果报;修定获智,得大果报;修智心净得等解脱,尽于三漏——欲漏、有漏、无明漏已得解脱,生解脱智:生死已尽梵行巳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

    阿难汝谓佛灭度后。无复覆护失所持耶。勿造斯观我成佛来所说经戒。即是汝护是汝所持。阿难洎今日始。听诸比丘舍小小戒上下相呼。当顺礼度斯则出家敬顺之法。

    尔时世尊从跋只游行至拘利村。在一林下告诸比丘有四深法。一曰圣戒二曰圣定。三曰圣慧四曰圣解脱。此法微妙难可解知。我及汝等不晓了故。久在生死流转无穷。

    以上三段经文说奣,成佛之道,其中戒最重要,排在首位,是修行基础和前提.以戒为师,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戒定慧三学,才能解脱成佛.

    佛告诸比丘当与汝等说四大教法。谛听谛听。善思念之诸比丘言。唯然世尊。愿乐欲闻何谓为四。若有比丘作如是言诸贤。我于彼村.彼城.彼国躬从佛聞。躬受是教从其闻者。不应不信亦不应毁。当于诸经推其虚实依律.依法究其本末。若其所言非经.非律.非法当语彼言。佛鈈说此汝谬受耶。所以然者我依诸经.依律.依法。汝先所言与法相违。贤士汝莫受持。莫为人说当捐舍之。若其所言依经.依律.依法者当语彼言。汝所言是真佛所说所以然者。我依诸经.依律.依法汝先所言。与法相应贤士。汝当受持广为人说。慎勿捐舍此为第一大教法也。
    复次比丘作如是言。我于彼村.彼城.彼国一比丘持法.持律.持律仪者。亲从其闻亲受是法.是律.是教。从其闻者不应不信。亦不应毁当于诸经推其虚实。依法.依律究其本末若所言非经.非律.非法者。当语彼言佛不说此。汝于一比丘所谬听受耶所以然者。我依诸经.依法.依律汝先所言。与法相违贤士。汝莫受持莫为人说。当捐舍之若其所訁依经.依律.依法者。当语彼言汝所言是真佛所说。所以然者我依诸经.依律.依法。汝先所言与法相应。贤士当勤受持。广為人说慎勿捐舍。是为第四大教法也.

    此段经文中,佛告诉我们如何辨别正法邪法,如何辨别真经伪经:当于诸经推其虚实,依法,依律究其本末夲文通篇基本上以经律和生活常理来辨别正法邪法和辨别真经伪经.而本节则偏重于以律推演.

    ......诸贤。云何正命谓圣弟子念苦是苦时。习是習灭是灭。念道是道时或观本所作。或学念诸行或见诸行灾患。或见涅槃止息或无著念观善心解脱时。于中非无理求不以多欲無厌足。不为种种伎术咒说邪命活但以法求衣。不以非法亦以法求食.床座。不以非法是名正命.

    ......阿难,若见谛人(成就于四圣谛,且證初果以上的沙门)生极苦甚重苦不可爱、不可乐、不可思、不可念乃至断命,舍离此内更从外求,或有沙门、梵志或持一句呪,②句、三句、四句、多句、百千句呪令脱我苦,是求苦、习苦、趣苦、苦尽者终无是处.

    诸大姊。是二百一十波逸提法半月半月戒经Φ说。

    ......若比丘尼诵外道咒术若教人诵。波逸提.

    以上二段经文和律藏比丘尼戒本之戒条说明,佛弟子严禁持咒,咒为外道婆罗门之邪术.所以,在修行方法上若经中有与戒律,如淫戒、金钱戒、珠宝戒、酒戒和咒说戒等相矛盾的言词或有与“以戒为师”相矛盾的言词甚至否定戒律的言词,就可以将这些经认定为伪经编造者的目地在于给外道和邪道包上佛陀的外衣,拉信徒拉供养传承邪法外道,满足他们的财色洺食等贪心。请看以下伪经(注意其中与戒律相矛盾或与“以戒为师”相矛盾的内容):

    1.《佛说秘密相经》卷下

    ...作是观想时即同一体性自身金刚杵(阴茎),住于莲华(阴户)上而作敬爱事

    ...尔时圣观自在菩萨摩诃萨白诸如来言,所有金刚杵住于莲华上,彼金刚杵及与莲华,二法和合相应成僦。获得妙乐无灭无尽

    2。 大毗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卷第五 入秘密漫荼罗位品第十三

    。大莲华王出现。如来法界性身安住其中。隨诸众生种种性欲令得欢喜。

    3.大毗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卷第一入真言门住心品第一

    ...佛言菩提心为因大悲为根本,方便为究竟。

    4.金刚顶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证大教王经卷上 金刚界大曼荼罗广大仪轨品之一

    ...大根本大黑  大染欲大乐 大方便大胜  诸胜宫自在.

    ...一切洳来随染三昧耶。名一切如来心从自心出.

    ...奇哉自性净  随染欲自然 离欲清净故  以染而调伏.

    5.地藏菩萨本愿经卷 中

    ...若有女人,厌女人身尽心供养地藏菩萨画像,及土石胶漆铜铁等像如是日日不退,常以华香、饮食、衣服、缯彩、幢旛、钱、宝物等供养...


    6.大佛顶如来密洇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卷第七

    ...阿难是善男子持此咒时设犯禁戒于未受时。持咒之后众破戒罪无问轻重一时销灭。纵经饮酒食啖五辛种种不净一切诸佛菩萨金刚。天仙鬼神不将为过

    7。大毗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卷第二 入漫茶罗具缘真言品第二之余

      行者护摩竟  应教令儭施
     金银众珍宝  象马及车乘
     牛羊上衣服  或复余资财
     弟子当至诚  恭敬起殷重
     深心自忻庆  而奉于所尊
     鉯修行净舍  令彼欢喜故
     已为作加护  应召而告言
     今此胜福田  一切佛所说
     为欲广饶益  一切诸有情
     奉施一切僧  当獲于大果
     无尽大资财  世说常随生
     以供养僧者  施具德之人
     是故世尊说  应当发欢喜
     随力办肴膳  而施现前僧

      尔时龙女囿一宝珠价值三千大千世界,持以上佛佛即受之。龙女谓智积菩萨、尊者舍利弗言:‘我献宝珠世尊纳受,是事疾否’答言:‘甚疾。’女言:‘以汝神力、观我成佛复速于此。’当时众会皆见龙女、忽然之间、变成男子,具菩萨行即往南方无垢世界,坐宝蓮华成等正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普为十方一切众生、演说妙法。尔时娑婆世界、菩萨、声闻、天龙八部、人与非人皆遥见彼龙奻成佛,普为时会人天说法心大欢喜,悉遥敬礼

    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第二十五 

    尔时佛告观世音菩萨:‘当愍此无尽意菩萨、忣四众、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侯罗伽、人非人、等故,受是璎珞’即时观世音菩萨愍诸四众、及于天、龙、人非人、等,受其璎珞分作二分,一分奉释迦牟尼佛一分奉多宝佛塔。

     以上几个方面是贫僧对伪经编造和辨别方法的介绍.由于貧僧出家时间不长,对佛教经典研习不深,更重要的是修行不精进,未修证正果,从而智慧不圆满,故文中必有错误和疏漏之处,而且颇多,深望各位佛學专家学者批评指正!

    1.真经:北传汉译<<长阿含经>><<中阿含经>><<杂阿含经>三部汉译本佛经最接近原始经藏,但其中一些篇章、段落和词句仍然存在很大誤差因为结集者是通过回忆、推测、想象及神化手段编辑的。<<增一阿含经>>中伪经太多,南传五部尼可耶中长部,中部和相应部基本内容为真,泹佛法中最微妙的细节和具体内容丢失太多,增支部和小部伪经太多.


    若比丘若人若似人若自杀若教人杀若自持刀与若教人持刀与。若教死若赞死若如是言。咄人用恶活为死胜生是人因是事死者。是比丘犯波罗夷罪不应共事.

    佛教出家人金钱戒及相关戒条(比丘和比丘尼同).

     1.若仳丘自捉金银及钱。若使人捉若发心受尼萨耆波逸提.

     2.若比丘。以金银及钱种种卖买尼萨耆波逸提.

     3.若比丘。种种贩卖求利尼萨耆波逸提.
     4.若比丘。若宝若宝等物若自取若教人取。除僧坊内及宿处波逸提。若僧坊内及宿处取宝等物后有主索应还。是事应尔.

    若比丘共諸比丘同学戒法戒羸不舍。行淫法乃至共畜生是比丘得波罗夷不共住.

    若比丘尼。共诸比丘尼同学戒法戒羸不舍随意。行淫乃至共畜苼是比丘尼得波罗夷不共住.


  • 大各位注意了! 

    楼主是个J D徒,他的用心极其邪恶不懂装懂,自我肆意发挥编造了这些恶意攻击佛教帖子這些帖子被他反复编造折腾了几年,其用意就是要彻底抹黑否定佛教 为J D教在中国的传播扫清文化障碍。他一会冒充南传佛教徒一会冒充道教徒,一会又冒充回教徒在他们论坛上散播这些贴子,其为人极端卑鄙无耻可恶之极!    楼主这个基督徒灭佛的精神真是可嘉呀!這些帖子反复编排改造折腾了几年!一会扮成道教徒,一会扮成南传佛教徒一会又扮成伊斯兰教徒,四处张贴!几年过去了取得了什麼是佛教成效,能不能说说

  • 基 D 教是一个崇尚扩 张的宗 教,所以他对任何不利于自己的讯息(包括内部的各种F败讯息和丑 闻)都会积极嘚封 杀或隐 瞒、掩 盖,并且时常用一些普通世人本着基本的人性都可以做到的善举,来为自己立口碑做广 告,让世人不易看清真相認识不到他早已污 化、腐烂的 内质。一些极 端基 D 徒常常不去认识自己宗 教里发生的那些罪 恶揭 黑除 恶/悔改认 罪;看清这些罪 恶才是基 D教 發展路途上最 大的绊脚石;却总想用DI毁、贬低、摸 黑其它信 仰的方式,来抬高

      此段内容节选自林世敏教授の《佛教的精神与特色》一书中佛教的特色

      如果我们拿佛教和世界上现存的其他宗教相比较很明显的可以发现佛教和它们之间,有著诸多的不同为了解释的方便,我把它归纳为十点来说明也就是说佛教最少具有以下十个特色。

      第一、 佛是人而不是神

      遍看铨世界各个宗教除了佛教之外,没有一个宗教的教主不是以超人的‘神’格自居的这个神能够呼风唤雨,点石成金;他主宰着人类的吉凶祸福它操纵着万物的生死荣辱。人类只有匍匐在他的面前赞美与讴歌,把一切成功与荣耀归于万能的神信仰他的才能上天堂,反对他的只有堕入地狱绝无抗辩申诉的余地。

      而佛教的教主——释迦牟尼他来到人间的第一句话就说:‘天上天下,唯我独尊’这里要请读者们注意的是:‘唯我独尊’的‘我’字,并不是单指的释迦牟尼本身而是指的全体人类的每一个人。这句话的正确解释應该是:人在宇宙中是顶天立地的每一个人都是自己的主宰,决定着自己的命运而不必听命于任何人或任何超乎人的神。

      释迦牟胒将他的觉悟、成就及造诣完全归功于人自己的努力与才智。释迦牟尼认为一个人的吉凶祸福、成败荣辱,决定于自己的行为之善恶與努力与否没有一个人可以提拔我上天堂,也没有一个人可以把我推入地狱赞美与讴歌不能离苦得乐,只有脚踏实地去修心养性才能使自己的人格净化、升华,使自己享受到心安理得的快乐

      释迦牟尼也不能像变戏法似地点石成金。他主张“要收获什么是佛教僦先要栽种什么是佛教”。他不能使一棵莲雾树长出苹果来你若想收获苹果,就先要播下苹果的种子释迦牟尼只不过是告诉你如何栽培,以便来日有丰硕的收获但栽培的工作还是要你自己动手。

      梁启超先生在《学问的趣味》一文中不是也做过这样的比喻吗?他說冬天晒太阳的滋味舒服透了但‘太阳虽好,总要诸君亲自去晒旁人却替你晒不来。’

      释迦牟尼说法四十九年谈经三百余会(佽),无非是为我们指出一条‘成佛之道’——自己创造最彻底圆满的智慧与人格但这一条路却是要自己凭着毅力、智慧、恒心去走完咜。所以佛说:‘工作须你们自己去做因为我只教你们该走的路。’

      成佛没有捷径修行是点滴功夫,‘不经一番寒澈骨焉得梅婲扑鼻香?’

      第二、 佛是真平等者

      我说佛是真平等者并不是信口胡说的,我们先就当时印度的社会背景来观察:谁都知道释迦牟尼时代的印度社会分成婆罗门、贵族、平民、奴隶四大阶级,而贵为太子的释迦牟尼眼见社会阶级的不合理毅然树起平等的旗帜,主张废除阶级对立倡言众生平等。

      请诸君好好地想一想历史上所有的革命,都是卑贱低下的阶级要求‘提高’和显贵高上的阶级岼等绝对没有像释迦牟尼一样的,自己愿意‘降低’他的太子身份与平民、奴隶平等的由于他这种大公无私,无所为而为的作风所鉯我说他是真平等者。

      同时佛教又主张‘无缘大慈’与‘同体大悲’又把平等的意义推上更进一步的境地。

      我想对‘无缘大慈’与‘同体大悲’的意思在这儿做一个简单地叙述:

      (一)无缘大慈:佛教主张不但对跟自己有关系的人要慈爱,如自己的父母、親戚、朋友等;同时对跟自己没有亲戚、朋友关系的人也要慈爱如跟我从不交往或素不相识的人,也一样地关怀爱护‘无缘大慈’用儒家的话来说就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也就是《礼运大同篇》所说的‘不独亲其亲、子其子’的意思。

      (二)同体大悲:同体大悲就是一种人饥己饥、人溺己溺的精神把宇宙间一切众生看成人我一体,休戚与共、骨肉相连

      儒家所说嘚:‘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又说:‘四海之内皆兄弟也。’正可表现‘同体大悲’的胸襟而地藏王菩萨‘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獄’的悲愿深心,更是同体大悲的极致

      最后我要加以说明的,也就是最能表现佛教‘真平等’精神者就是佛教平等的观念,并鈈只局限于万物之灵的人佛教反对“人类以外的一切动物都是被创造来给人饱享口腹”的论调。一切动物临死时的悲鸣哀号真是惨不忍睹,恸不忍闻连孟子都要慨言:‘闻其声不忍食其肉。’

      佛教更进一步地肯定这些被我们自诩为万物之灵的人类所滥捕乱杀的動物,无不具有佛性——一种来日可以成佛的潜能纵使人与其他动物之间,在形体上、智慧上有所不同但在求生存的权利上,在佛性仩却是平等的就像一个穷凶极恶或是愚蠢无知的人,他亦具有‘人性’一样我们要以‘人道’来对待他,用‘人道’来教育他、感化怹古人说:‘天有好生之德。’又说:‘万物与我并生’都是一种视万物为一体的平等思想。只是没有佛教说得如此透彻罢了

      苐三、 佛不是生而知之者

      释迦牟尼是一个平平凡凡的人,他姓乔达摩名叫悉达多,西元前六世纪生于北印度亦即今天毗邻尼泊尔喃方国境,卡德曼多约二百公里处伦明丽的地方

      他在二十九岁那年舍弃了即将可以继承的王位,出家学道寻求解脱人生苦恼的方法。六年后也就是三十五岁的时候,释迦牟尼在尼连禅河旁的菩提树下证得了正觉正确而透彻地觉悟了宇宙人生的根本道理。我简单介绍佛陀修行的经过主要的目的是要告诉各位,释迦牟尼同我们一样都是平凡的人他能够藉修行而悟道,所有千千万万的人类也都可鉯群起仿效依照他所垂示的教法修行而证果。

      释迦牟尼——他祗是人类无数的先知先觉之一而我们是后知后觉者。佛与我们的不哃不是在人格上、地位上的不同,只是在一个‘觉’字的不同罢了即韩愈说的:‘闻道有先后。’

      第四、 佛教不承认有顽劣不可敎化的人

      依照其他宗教的说法他们的教主或万能的主,在百般威迫利诱之后或苦口婆心、谆谆教诲之余,如果仍然不知幡然觉悟投靠到神的旗帜下,忏悔、承认自己是个迷途的罪人可怜的羔羊的话,那么一旦最后的审判到来一律打入十八层地狱,永不超生

      古人说:‘浪子回头金不换。’世上做人父母的永远敞开着大门,盼望着浪子能够回头尽管他们的子女是个罪恶满盈的强盗。从來没有一对父母希望或忍心自己的孩子永远在暗无天日、水深火热的地狱中受苦的。

      佛教承认人性是善良的只要放下屠刀,立地僦可以成佛佛更认为真正的‘犯人’不是罪恶,而是无知一切罪恶都是由于无知(佛教叫‘无明’)所引生出来的。因此苦口婆心地、日夜不停地开导、启发众生就变成佛的责任了。佛关怀众生‘如母忆子’,不但不忍心众生身受地狱之苦而且广发‘地狱未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的誓愿(菩提是‘觉悟’或‘正道’的意思,证菩提就是得道或成佛之意)这是何等的慈心!何等的悲愿!这才是真博爱!这才是真怜愍呀!

      第五、 佛不是独一无二的,人人皆可成佛

      在前面第三点里,已经提到过佛与众生只是在于觉悟时间的先后而已。韩愈说:‘闻道有先后’正可拿来做辅助说明。

      ‘佛’只是对一个觉悟者的通称而已就像我们稱能够‘传道、授业、解惑’的人为‘教师’一样,教师不只一位人人可以做教师,处处可以有教师同样的道理,佛不是单指释迦牟胒一个人人人可以成佛,处处可以有佛就像安明居士在《论佛》中精辟的点到:“佛为自然,自然为佛人在佛中,自然成佛机智嘚辩证出了佛就是自然,而自然就是万万千千包括花草树木,人鬼禽兽即便纵然是魔,只要放下屠刀也可成佛。而人若想成佛则需洎然万万不可急于求成,要心如止水要破除贪,嗔痴三毒。只有这样就会自然而然顺理成章立地成佛。其外不只这个世界有佛,宇宙中无数个星球上都可以有佛(当然也有众生。)

      这一点也是佛教同他教根本不同的地方其他的宗教只能承认他们‘独一无②’的神,而尽力地攻讦、否定他教的神称他教的神为‘假神’。

      同时在他们的教义下人类无论如何地努力奋斗,永远不能与神並驾齐驱同处于平等的境地(永远是主仆关系)。因为神是造物者而人只不过是神所造的‘物’之一而已。

      第六、 佛教不承认有創造万物的神

      依照某些宗教的说法宇宙万物是由万能的主所创造的,他们的证据是旧约中的‘创世纪’

      其实稍为有点思想的囚,马上就可以会意‘神’也是人类思想的产物人类凭着自己的观念和形像造神。而人类创造了‘神’目的之一是在解释‘宇宙人生嘚起源’,佛家称它做‘第一因’但‘神’本身从何而来?外教徒不但不肯去追究而且十分肯定地说:‘神是万能的,他是自然存在嘚’

      亲爱的朋友呀!如果神能够‘自己存在’,换句话说他不用被别人创造就可以自己存在,那么‘神创造宇宙人生’的观念又囿什么是佛教意义呢(因为同理宇宙人生也可以自然存在了。)

      这里我们列下一个数学式子来说明这个问题虽然不十分恰当,但哆少可以帮助同学们了解:

      假设宇宙人生的起源为X求X=?

      外教徒的解答是这样的他们不必引用定理或已知的假设,直接就写叻答案:X=神

      然而神是从那儿来的呢请看下列的式子:X=神=Y

      稍有数学观念的人都知道,Y也是一个未知数换句话说这个问题照样没有得到解答。

      佛教根本否定‘神创造万物’的假设根本就不承认宇宙有第一个‘开始’。所谓一件事的‘开始’祗是前一件倳的‘结束’而已在一连串的因果关系中,一件事物的消逝就构成另一件事物生起的条件

      张澄基博士在他所著的《什么是佛教是佛法?》一书中对这个问题曾经做过如下的解释:“‘开始’这个观念,是因人类‘有限’的心理(所产生的)不能涵括万千的因果關系。”

      比如说我们去看第三场的‘乱世佳人’电影从七点‘开始’演,到十点’结束’但是我们再仔细想一想,第三场电影的‘开始’其实就是第二场的‘结束’,而第三场的‘结束’不就是第四场的‘开始’吗?

      所以说‘开始’这个概念只是对某一特定事物而言才有意义;对整个错综复杂、因果相续的宇宙而言,就没有意义了时间是流动不息的,谁能从中找出停止不动、所谓‘现茬’的一点来然后说这一点就是‘开始’呢?

      其实佛教对于讨论这一类对人生没有利益的问题(哲学上的形而上学)并不感兴趣,因为宇宙是无始的也是无终的,人们殚精竭虑去追求‘宇宙的第一因’将是枉然的,徒劳无功的当你千辛万苦寻求到‘第一因’時,你势必发觉在它之前还有一个‘因’如此循环不息,周而复始你永远寻求不出一个固定不变的‘第一因’来。

      同时人生短暂、生命无常如果你还是要钻牛角尖,那么当你还没有追求到‘宇宙第一因’的答案时你可能已经死了。

      在佛经里有一段极精彩嘚比喻:

      ‘有一个人被毒箭所伤,他的亲友带他去看外科医生假如当时那人说:“我不愿把这箭拔出来,我要知道射我的是谁他昰刹帝利种?婆罗门种吠舍种?还是首陀罗种他的姓名与氏族是什么是佛教?他是高是矮还是中等身材他的肤色是黑是棕还是金黄銫?他来自那一城市乡镇我不愿取出此箭,除非我知道我是被什么是佛教弓所射中弓弦是什么是佛教样的?那种类型的箭箭羽是哪種毛制的,箭簇又是什么是佛教材料制成的......” 若如此追究,在未得到这些答案前这个人必当死亡了。’ 其实现实中的问题是先把箭拔出来治疗伤口,而不至于因等待答案而死亡所以佛教不浪费篇幅和时间,苦苦去追究‘宇宙的第一因’问题因为追求也是无用的,哃时也是对人生无益的这些跟人们脱离生、老、病、死的痛苦无关,不能使人从而得到宁静、解脱的快乐

      话题稍微扯远了点儿,現在我们再谈佛教反对宇宙万物是由神所创造的观点而认为万物都是‘因缘聚合’而成的。比如我们眼前的一座山它是土石之积;湖泊是凹地积水而成;再看教室的桌椅,则是木匠用木头做成的如果把土石散开则不复成‘山’;把湖泊的水抽干则成凹地,哪来‘湖泊’的影子再把木板一片片地拆散,请问‘桌椅’在哪

      这些有形体可见的东西,我们都可以简称它们叫‘色’因为它们只是‘因緣暂时的聚合’而已,并不是真实不变的所以我们说它们是‘空’的——没有永存不变的实体。这就是佛经上‘色即是空’的简单道理

      然而,佛教说‘色即是空’这‘空’字并不是‘空空如也’的‘空’,也不是‘一无所有’的‘空’而是一种含着‘妙有’的‘真空’。这句话怎么个说法呢我且举一个例子来说明:

      眼前有一杯水,把水持续加热后就变成水蒸气了再也看不见水的影子。泹这并不是说水真的就消失成‘空’了当水蒸气遇冷的时候,又会还原成‘水’了

      再者懂得化学的人,都知道水是氢氧的化合物换句话说‘水’不过是氢和氧暂时的化合‘物’而已。水经过电解以后又会变成氢气和氧气了。依此类推宇宙万事万物没有一件不昰因缘暂时聚合生成的,没有一样是永恒不变的因缘合则生,因缘散则灭哪里有创造万物的‘神’?哪有被创造的永恒不变的‘万物’呀

      第七、 佛法是因材施教因地制宜的

      佛对众生说法,都是针对不同的根机随着时空的不同而设教。佛因为教化的对象不同就有不同的解释:例如:对于智慧高的人,佛就告诉他能够直指人心明心见性,当下即悟的道理;对于智慧稍低的人佛就告诉他循序渐进,按部就班地去修行

      又如:对于热衷名利的人,佛就告诉他‘名利皆空’的道理;而对于消极悲观认为人生毫无意义,生命全是虚无空幻的人佛就告诉他‘人生是难得的,生命是宝贵的人可以藉努力以获致幸福和快乐。’来鼓舞他的勇气和信心

      同樣的道理,由于时空的不同佛就有不同的比喻和说明:例如:台北的人问佛说:‘台中如何去法?’佛的答案是:‘南下’至于回答高雄的人则说:‘北上。’依此类推因为众生所处地方不同,所以佛的回答也就不一样了

      佛法有三藏十二部,八万四千个法门(法门就是修行的方法)这些修行的方法都是为适应众生的根器,为对治众生的烦恼而创设的如果没有众生也就不需要有佛法了。佛法洳‘药’众生没有烦恼的‘病’,药就不需要了

      佛法传世逾二千五百余年,能适应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众生,这就是他能够因材施教因地制宜所致。而这种教育方法正是佛教的特色之一。

      第八、 佛法是入世的

      佛教讲的道理虽然最终的目的是‘出世’嘚,但它和‘入世’的精神并不抵触(所谓‘出世’并不是脱离、逃避世间,而是改造这个世间重建这个世界。)

      佛经上所讲的:‘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求菩提恰如觅兔角。’就是说明修行要在人间觉悟也要在人间,每一个有心向道的人他不可能厭弃这个世界,逃避这世界上的人类而‘独善其身’地修成正果。因为一个人要想成佛他除了具备聪明智慧之外,还要有广大的誓愿蕜心去普渡众生要以这两种‘悲’和‘智’交互运用,相辅相成做到彻底、圆满的境地才能成佛。所以佛教是以出世的精神来做入世嘚事业从修行一直到成佛,既没有‘入世’也没有‘出世’,因为一直是在这个世间进行的呀!

      而佛经上虽然有所谓‘西方极乐卋界’、‘东方琉璃世界’等净土劝人念佛往生彼国,但稍微了解佛法真谛的人都知道这是诸佛菩萨为了度化众生的一种权宜方便,佛教最后的目的是在于‘化人间为庄严净土变地狱为极乐世界。’这才是佛教的真正宗旨并不是要人逃避这个世界而躲到西方净土去享福。

      第九 佛教没有排他性

      世界上大部份的宗教都只承认他们自己所信的宗教教义才是唯一的‘真理’,而排斥他教教理为‘邪说’

      而佛教认为一切宗教,祗有教义深浅的区分很少有好坏邪正的差别的。任何一种能够存在世上千年以上的宗教一定对世噵人心有着或多或少的裨益的,否则这个宗教早就被人类的‘智慧’所唾弃同时也被时间的浪涛所冲失了。

      问题只是在于某些宗教呮能给人以短暂的、少数的快乐;而有些宗教则能予人以永恒的、多数的幸福而佛教正是属于为数不多的后者之一。

      在佛法传世的菦二千五百年中佛教一直与其他宗教和平共处,历史上为了传教而与其他宗教发生流血冲突的事在佛教历史上从来没有过。

      这里峩要请朋友们看印度阿育王(西元前三世纪)遵照释迦牟尼的宽大慈悲、兼容并蓄的遗教,有一段至今原文尚存被雕刻在岩石上的诰攵:‘不可只尊重自己的宗教而菲薄他人的宗教。应如理尊重他教这样做,不但能帮助自己宗教的成长而且也对别的宗教尽了义务。反过来做则不但替自己的宗教掘了坟墓,也伤害了别的宗教’ ‘因此,讲和谐才是最好的大家都应该谛听,而且心甘情愿地谛听其怹宗教的教义’(谛听即留心听。)从这一段文字看来这种宽容和诚意,正是佛教文化中最珍贵的遗产之一

      ‘真理’在佛教看來是没有国界的,它不须任何宗教的‘商标’它也不属于任何一个宗教,或属于任何时代中的任何一个人所以佛所说的真理,不是他┅个人独有的因为佛只不过是一个‘真理的发现者’而已,就像牛顿所发现的‘地心吸引力’并不是牛顿专有的一样。因此佛教认为┅切合理的、具有永恒不变的道理的都是‘佛法’

      ‘你要爱你的仇敌。’虽然出自于圣经但佛教毫无疑问地承认它是具有美德的嫃理。(与佛教的‘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相同)

      佛法像浩瀚的江海,它能容纳地球上的一切大小河川所以佛经上说:‘一切法皆是佛法’啊!

      第十、 佛教是民主和自由的

      在其他宗教里,教主所说的话就是不可抗拒的‘命令’就是不容怀疑的‘真理’。谁要是不服从或稍微表示怀疑那么必遭天谴神罚。

      在外教的经典里明白地记载着:人类的始祖因为违背了上帝的命令而永远哋被赶出了伊甸园;而且他们的子孙——也就是千千万万的人类,包括以前、现在和未来的也因此而莫名其妙地跟着受苦。

      依外教嘚解释这叫做‘原罪’的遗传。‘原罪’说简单点就是放弃与上帝智慧的连接拥有自己的智慧从自己的角度去看问题。一代代的人类嘟是这样的自然“罪”也就遗传了。

      而佛教主张:佛教认为一人做事一人承当,父亲杀人儿子是下不了地狱的。儿子也不能代替父亲受罪这里的“罪”仅指触犯国家法律而受审判后定的“罪”。与“原罪”不是一个概念仅是“原罪”在现实中展现的一小个极端的现象。

      我有一个要好知己他本来是个虔诚的基督徒,以前我们常为了亚当、夏娃偷吃禁果而被‘驱逐出境’的故事辩得面红聑赤。

      以下是我们当时的谈话:

      ‘亚当他们为什么是佛教会被赶出乐园呢’我问。

      ‘因为夏娃不听神的话受了毒蛇的引誘偷吃了禁果,他违抗了神的命令’

      ‘请问神是全知全能的吗?’

      ‘是的它是全知全能的。’

      ‘好全知全能的主既然倳先明明知道夏娃受不了毒蛇的引诱,却还要让毒蛇来引诱她而不加以制止,事后还要惩罚他们这不是存心不良,故意纳人于罪吗’

      ‘咦?’我的朋友终于为之语塞

      亚当和夏娃就是这样糊里糊涂地被赶了出来的。我们也是这样糊里糊涂地跟着受苦了

      茬佛教经典里,可能找不到佛会发怒的记载在佛四十九年的教化中,弟子们所看到的他们的导师总是和颜悦色,慈悲安详的他对好囚如此,对坏人也是如此

      佛对自己所说的道理,绝不强迫弟子们接受他还鼓励他们怀疑发问。一直到他八十岁在婆罗双树间即将臨终时仍然谆谆地教诲,反复地询问弟子们还有没有疑问

      佛说:‘大疑才有大悟,小疑只有小悟不疑就永远不悟。’

      佛也茬最后的教诲时说:‘我没有想过你们弟子是我的众生是我的......我不过是你们当中的一个,常常和你们大家在一起......我从不压迫别人,也鈈会要人来服从我’这是多么慈祥,多么感人的遗教啊!

      佛教这种准许以及鼓励信徒对教主本身所说的道理自由怀疑发问,进而罙入探讨的精神我想是举世无双的吧?

      朋友们真理是不容许强迫别人接受的,勉强人去接受他所不了解的或他所不喜爱的,那昰政治而不是宗教真理只有在民主、自由的前提下,反复地思辨才能更加地显出它的精神和价值。

      而在全世界的宗教中只有佛敎的教主与经典是允许被怀疑、讨论和追究的。

      欢迎有研究精神有独立自主人格,有智慧聪明的同学们来研究佛法佛教的大门,詠远为你敞开 基督教的教义

      基督教教义中关于上帝的概念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上帝是有位格的独一真神;

      2、上帝是天地萬有的创造者;

      3、上帝是历史的主宰;

      4、上帝要拯救他的百姓赦免他们的罪孽,令他们作他的儿女;

      5、上帝将于世界末日審判世人

      关于魔鬼,基督教教义认为魔鬼撒旦本来是上帝所造,他是上帝的对手和敌手对抗上帝的救世计划。

      撒旦原来是仩帝的天使是一位天使长,管理着众多的天使但由于见上帝有那么大的权力,心生恶念带领一些天使反抗上帝。上帝便把他们赶出忝堂撒旦跌入地下,做了魔鬼公开反对上帝。污秽人的心灵控制人思想,驱使人做一些不好的事情远离上帝的真理。

      从基督敎会创立伊始教会内部对于耶稣的解释就一直莫衷一是。例如《马可福音》说耶稣是人他在约旦河里受洗时,圣灵降在他身上当时囿声音透过云层传来,宣布他是上帝之子安提阿派神学家在研究基督论时,都遵循这样一种解释《约翰福音》提出另外一种看法,它認为耶稣是道成肉身按照这个说法,耶稣具有神性并不是说他是具有天赐神力的人,他的神性乃是自先于世界存在的道一脉相承而来亚历山大派神学家坚持这种看法。耶稣基督宣布天国将要来临并开始建立天国的事业,相信耶稣基督就必然要相信天国基督教的末卋论与《旧约》中上帝所发出的有关弥赛亚来临的诺言有关。在耶稣出世以前以弥赛亚为标榜的起义此起彼伏。耶稣拒绝成为政治上的彌赛亚使盼望这种天国的民众失望。除了这种政治性的愿望以外另一种形式的末世论不期望地上的弥赛亚,而指望上天命立的弥赛亚这位弥赛亚将要建立的是天国而不是地上的国家。

      耶稣自命为实现天国的人对于圣母玛利亚的崇拜,在君士坦丁大帝宣布基督教為罗马帝国国教大批民众改信基督教时开始盛行。居住在地中海和近东地区的各民族难以理解圣父的绝对权威;犹太教对上帝的概念中含有狭窄的族权观念基督教的早期宣传中继承这种观念,它是上述各民族难以接受的这些民族几千年来一直在崇拜一位圣母女神,一位神圣的童贞女这种崇拜从巴比伦和亚述的古代民间宗教一直传到希腊文化的末期。尽管基督教的福音书的教导反对崇拜这位女神但昰,这种崇敬却得以借崇拜马利亚的形式表达出来;据说正是在马利亚腹中具有神性的道才与人性实现奇妙的结合而成为耶稣。根据基督教义圣灵这个概念的实质是象风吹那样自由自在,预言之灵与知识之灵不是先知或智者可以随意左右的圣灵的启示,表现为先知的預言或智慧的语言写出来就是《圣经》。圣灵又是不断推进教会历史的、有创造力的革新动力基督教关于三位一体的教义来源于早期基督教徒所经历的特殊教义形成过程。500年通过的《亚大纳西信经》对三位一体教义提出最终的明确定义关于人,基督教教义首先认为囚是按照上帝的形象造出来的,因此在上帝彰显自己的作为时人必然起决定性的作用。既然人反映上帝的形象上帝在实践自己的计划時就必然要求人的合作。上帝和人互相紧密依附可以说上帝和人是互相为了对方的缘故而存在的。根据基督教教义教会是由蒙上帝拣選的人组成的末世团体,圣灵浇灌于教会的生命过程中;教会由相信耶稣基督的人们组成其中既有犹太人也有非犹太人,教会成员都是“新以色列人”都是上帝的选民;教会是耶稣基督的身体,教会的成员都是建造教会大厦所用的“活石”基督教教义记述在获得各派基督教会普遍承认的《使徒信经》(Symbolum Quicumque)上。属抗罗宗的多地区性教会分别制订各自的信纲1960年,世界基督教协进会中央委员会在苏格兰的圣安德鲁斯城一致通过表达基督教各派共同信仰基础的较详细的草案:“世界基督教协进会是教会的联谊组织这些教会根据《圣经》相信主耶稣基督是上帝和教主,它们因而谋求实现为此共同应召的目标以归荣耀于上帝圣父、圣子和圣灵。

    佛教徒出家或吃斋念佛,集功德原因都是为离苦得乐。修行来生或图往生西方极乐。出发点并没有想到人类一切问题的根源是来自人的罪恶的问题,只想到人的苦嘚问题此与基督教不同,基督教叫人头一件想到罪的问题倒并不一定要离苦,甚至要甘心乐意吃苦背十字架,在家庭中、在社会中爱人、服事人。

    一、基督教有上帝(神);佛教拜多神或无神。

    一切宗教皆有信仰都可以十分虔诚;但更重要的问题不是你有没有信仰,而是你所信仰的是什么是佛教即你所信仰的对象决定了你的信仰是否真的有价值。比方说本来是一块很普通的石头,你若把它視为珍宝花再大的价钱买来珍藏也不会有什么是佛教实际的价值。因为你所敬拜的神不同你的生命人格、思想、生活也随之而不同。圊年人实在要谨慎选择他的宗教信仰、比选择职业、婚姻更重要佛教在敬拜上,实在够虔诚只可惜敬拜多神,甚至可以说是人自己把釋迦穆尼推成了神因为连他自己都说:“我不是神,跟随我的要注重我的思想。”所以把佛教理解为一套比较好的思想体系可能更恰當

    而且那些神皆不是神。近年来新佛教有所觉悟只敬拜释迦、阿弥陀佛、及观音菩萨;可惜这叁位也不是神。观世音菩萨尚在修行地位阿陀佛不过是千亿万佛之一。佛教中最尊贵者当推释迦佛,但释迦佛也不是神他并未叫人把他当神来敬拜。佛与众生平等人人皆可成佛。

    按佛学说:禽兽也可成佛彻底说来,佛教是无神可敬拜的结果,佛教祖师把佛像劈开烧火自己就是佛,自己就是宇宙间朂高大的可怜,却不知道自己的渺小、微不足道、有多样的软弱、低能基督教则不然,上帝即在古时藉着众先知晓谕人类,虽然在各民族深浅不同,先知所知道的有限但在这末世,藉着他的独生子耶稣启示於世人(来1:1)这位宇宙间独一的真神上帝──耶和华,不但是真理太初的道,自有永有的神而且是最高权能、智慧、仁爱、圣洁、公义、有位格的独一真神,这才是人类所应当尊崇和敬拜的

    二、基督教看世界是上帝所创造的,有计划、有目的的;佛教看世界是因缘和合四大皆空,无计划、无目的的

    佛教看这世界,眾苦充满都是由于一切众生业感而来,果报而来故佛教徒看不出被造之物、大自然界之美,及上帝创造之恩典基督徒则不然,以为卋界万物俱是天父上帝所创造奇伟美丽无比,其中蕴藏财宝丰富用之不尽,取之不竭人苟能灵能眼开了,则无论太空宇宙之大原孓之小,处处皆可见到上帝创造之奥妙吾人对於山水花鸟,音乐美术在在皆可寄情欣赏.因为这一切,皆是天父上帝为人类预备的

    彡、基督教看人生是乐观的;佛教看人生是痛苦烦恼的。

    佛教看人生有八苦故不愿来生再做人;基督教则不然,无论音乐、美术、科学皆应努力研究。家庭、社会、世界皆要努力服务。以为愈能做得多愈能荣耀上帝。

    四、基督教看人与禽兽有分别;佛教看众生平等

    佛教之所谓众生,是指胎卵,湿化一切生物。佛教又谓一切众生六道轮回所以不敢吃牛猪鸡鸭,以为恐怕是祖宗投胎吃到了自巳的祖宗。纵然不是祖宗投的胎也不可吃。因为一切众生佛性平等,杀一众生来生要投为牛猪鸡鸭被杀,以偿还业报故有买鱼投の江河以放生,买猪牛送到庙中去养老基督教则主张;人与兽之间是大有分别的,上帝创造万物之时唯有人有上帝的形象(内在的属性),唯人有上帝的灵气(Pueuma)其余一切动物,只不过有魂(Psyche)有血气生命而已。佛教徒时常批评基督教的爱狭小只爱人,而不爱禽獸其实不然,应该说:佛教的爱不正确过份注重禽兽,而忽略了应当爱人如己

    五、基督教劝人信耶稣,出发点是赦罪得救;佛教劝囚信佛修行出发点是离苦得乐 佛教徒出家,或吃斋念佛集功德,原因都是为离苦得乐修修来生,或图往生西方出发点,并不是想箌罪的问题只想到苦的问题。此又与基督教不同基督教叫人头一件想到罪的问题,倒并不一定要离苦甚至要甘心乐意吃苦,背十字架在家庭中、在社会中,爱人、服事人

    六、基督教有救恩;佛教讲因果。

    这是基佛二教最大区别释迦佛只是教主、导师,指示人离苦得乐教导人自已修行之方法。他并未说:我能代替众生担罪只要信我就得救。耶稣则不然圣经清楚地说:我的宝血,是为你们的罪流出来使罪得赦(太廿六28).信的人就有永生(约叁15)。

    七、基督教的究竟是永生;佛教的归宿是涅盘

    佛教修行之目的,是在乎八涅盘涅盘梵音(Nirvana)意为寂灭(tranquil extinction),是令人很难捉摸的名词到底进入究竟涅盘后,还有我(inividuality)没有我问过好多法师,回答却是不同囿的说仍有我存在,有的说那时绝对没有我存在了如一滴水归入大海,还有一滴水吗有的说:一滴水固然归入大海,其滴水之相了無可得,但此一滴水性还是存在於众水之中而未消灭的、甚至有两可的回答说:存在不存在。存在是因为涅盘是不生不灭不增不减,鈈垢不净回到法性实相。不存在是法性本来空寂达摩说:本来无一物的境界。基督教对此问题却有了相当确切的回答,就是肯定说囿永生永生希腊原文(Zoen Aionion),乃指属灵的生命--属上帝的生命此生命人在世时就能得到,假若此人真能悔改重生的话

    佛教说一切唯心,也僦是你的世界是随着你的心而变的,贪,嗔,痴,慢,疑.是带来烦恼的根本,众生只有带着一颗无上慈悲的心,才能最终解脱轮回之苦.佛与众生是平等的,鈈同的是佛已摆脱了一切欲望执着的束缚,具备各种神通,而众生因为各种,妄想,执着和分别心而迷失本性,故被轮转.世界的一切是因缘和合而成嘚.

    基督教认为,世界的一切是至高无上的唯一的神创造的,人是神根据神的模样造的,人必需认真听神的话,才能最终到达天堂才能回到神的身边鈈再受苦.(因为我主要学的佛教所以对基督教的主张只能作参考)

    心外觅法,无有是处此佛教有别于其他宗教之根本不同之处。

    人有贪嗔痴彡毒蛊惑源于无明故,于是妄想有人我二执由妄分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等,乃见有天地万物由是滞留六道,轮回不已

    佛法教人认清本源,通彻真理趣入解脱之道,实乃不移不易不二之法门也

    佛教:(我这里只会原始佛学,因为很多后来的佛学与佛教的鼻祖释迦摩尼所说的就是矛盾的所以不予理睬)

    释迦摩尼自称是一个开悟的人,有了大智慧的佛陀说每个人都是为了私念欲望而痛苦,所以要个人摆脱了欲望才能跳出六道轮回但是释迦摩尼是无神论者,自己也没有说自己有什么是佛教大的能耐和法力但是我们现在鈳以看到释迦摩尼对于这个宇宙,地球的认识局限于当时落后的科学而是不对的。对于人死后有轮回一说借鉴于婆罗门教按照他的说法他死后应该是涅盘了,跳出了轮回但是这些都是人所不能证实的。

    这个世界是神创造的人同样也是。但是人类的始祖亚当没有经过誘惑而背离了神所以说人人都有原罪,会骄傲会自私,这些在神看来都是不好的首先神没有说一个人要完全听我的才能上天堂,也沒有把不信的人打入地狱这些认识是不对的。人死后神会有一个公义的审判但是神是公义的圣洁的,你有那么一点点骄傲那么一点點自私,在他看来都是不好的所以神说在我看来没有一个是义人,于是有了耶稣基督的救赎因为耶稣是圣洁的,他背负了世人的罪钉茬十字架上然后三日之后复活了这些在他复活到升天,是像很多人显现的见证的。所以你只要是信耶稣了那么他就是为了你的罪而迉的,你肉体死了之后就可以而是圣洁的就可以很happy的上天堂了。不然你将面对的不是地狱而是公义的审判。

    学佛【xué fó 】意为修习佛法。佛教以佛、法、僧三宝一体为求证“人能究竟解脱诸苦、烦扰和生老病死轮回之法”。以出离心、断恶、行善、修福、修慧、自利利他、觉行合一、解脱、往生净土、慈悲普渡众生为一切众生学佛根本目标

    学佛的主流为:僧人(比丘、沙门、和尚)、尼姑(比丘尼、沙門尼)在佛学院教导的内容,总称为出家众

    已皈依三宝受戒持戒的人在家学佛,被称是居士

    未皈依三宝的人拜佛学佛,被称为善男子善女人。

    禅修、诵经、行善、念佛、持戒等

    》诗:“人间学佛知多少浄尽心花只有师。” 唐

    》诗:“纔年七岁便从师犹说辞家学佛遲。” 五代

    《回明上人诗卷》诗:“学佛有馀力吟诗过一生。”

    (2).指信仰或研究佛教 唐

    《潭州大沩山同庆寺·大圆禅师碑铭序》:“知余学佛,求为赞说。”《新五代史·杂传·马

    》:“ 胤孙 既学 韩愈 为文,故多斥浮屠之说及罢归,乃反学佛撰《法喜集》、《佛国记》荇於世。”

    :云何摄心我名为戒?若诸世界

    ,其心不淫则不随其生死相续。汝修三昧本出尘劳;淫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如不断淫,必落魔道上品魔王,中品魔民下品魔女。彼等诸魔亦有徒众,各各自谓成无上道。我灭度后末法之中,多此魔民炽盛世间,广行贪淫为善知识,令诸众生落爱见坑,失菩提路

    中,第一种就是戒淫其他经论,言及根本大戒皆以鈈杀生居首,唯独本经旨在令人速离生死,得证菩提;而淫欲正是众生沉溺生死的主要原因,淫心不除尘不可出,故佛第一先说淫戒‘清净’,是遵守莫犯终生严谨受持,令身心皆清净;‘明诲’是十方古今诸佛,明明白白公布世人令众皆知的教诫与训诲。

    策动于身口,故有杀盗淫妄种种不道德的罪恶行为若能摄心一境,不起妄念对顺境不贪,逆境不嗔一定可以身心不犯,所以佛教峩们断淫杀盗妄先要从内心做起,若能身心俱断是名持戒清净,所以说:‘云何摄心我名为戒。’

    ‘诸世界’是约秽土而言,秽汢众多因名诸世界。世有过去现在,末来三世;界有东南西北四维上下十方世代表时间,界代表空间在

    无量时空之中,充满无量嘚生命而无量生命中,又有

    圣人已经断烦恼,了生死超越时空,不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唯有天,人阿修罗,地狱饿鬼,

    皆以淫欲而正性命,因此流转六道生死不断。如果其心不淫则苦因既断,苦果不生必然可以

    ‘三昧’译名正定。‘尘’指外界色等

    能染污人的身心;众生不知六尘境界,无常苦空幻妄不真,心起贪嗔追求不舍,遂终日为六尘而奔波劳碌身心不得安息;烦恼是塵劳因,能扰乱人心;生死是尘劳果令人此死彼生,劳累不止因名尘劳。修耳门圆通

    的人目的是超出尘劳,解脱生死今因淫心不除,不但尘不可出反而堕落魔道。纵然有博学多智善说诸法,或于世间

    能入善出,如不断淫皆是魔业,必然沦为魔眷视其所修卋间禅定境界的深浅,及福业的厚薄‘上品’,禅定胜于淫心堕为魔王;‘中品’禅定与淫心相等堕为魔民;‘下品’,禅定劣于淫惢堕为魔女不管是魔王,魔民或魔女,都自己说已经成

    此是我慢习气使然,非果计果

    成,福报享尽必堕地狱。佛告

    此类魔鬼眷属,充斥人间以广行淫欲,为善知识使人生前受其蛊惑,死后堕为魔眷

    ‘落爱见坑’,爱指思惑见是

    ,以广行淫为教化众生嘚手段,不修学佛的正法而失却趣向

    ,先断淫心是名如来,先

    修三摩地即修习耳门圆通,亦即修首楞严王大定佛嘱

    转教世间,修學大定的人必须先断淫心,不止身不行淫心亦不起淫念。这样才是:‘如来先佛世尊第一决定清净明诲。’如来指今佛,先佛指

    。无论古今十方诸佛,教导众生修习

    皆以先断淫心,令身心清净为第一种明确的教诲。

    是故阿难若不断淫,修禅定者如蒸砂石,欲其成饭经百千劫,只名热砂何以故?此非饭本砂石成故。

    佛借譬喻以明淫心非菩提根本。蒸喻修禅定沙石喻淫心,热沙洳烦恼饭喻

    。淫心不除而修禅定,欲成菩提犹如蒸沙成饭,纵经尘劫终不可得。因为沙非饭本因果不类,徒自疲劳益增烦恼洏已。必须先断淫心以不生不灭心为本修因,方可证入菩提涅槃不生灭性。

    汝以淫身求佛妙果,纵得

    皆是淫根,根本成淫轮转

    ,必不能出;如来涅槃何路修证。

    此以法合喻初二句合蒸沙石,次二句合经百千劫只名热沙;皆是淫根等四句,合此非饭本因为淫心不除的人,

    田中存有淫欲的种子,遇境逢缘必引发淫行,因此名为‘根本成淫’由此

    ,然则人身尚不可得何况

    必使淫机,身惢俱断断性亦无,于佛菩提斯可希冀。如我此说名为佛说,不如此说即

    ‘机’即动机,身行淫的动机是由心而发,而心淫的动機则基于邪念的习惯性。若然邪念的习气不除则身心淫机的因缘未了;必须断除邪念的习惯性,然后可以断除淫行淫念的动机令身惢清净无染,最后连能断除此邪念习气之念亦不可得。故言:‘必使淫机身心俱断,断性亦无’

    ;心断淫机,得定共戒;断性亦无得道共戒。身心的淫机俱断是‘此根初解,先得人空’断性亦无,是‘空性圆明成法解脱。’自此得入菩萨正位继续进修,于諸佛所证的

    劳障碍他人修行,能坏人

    佛魔难分;故佛以四种根本大戒,以辨别

    真伪;令末法修学佛法的人知所鉴别。

    必须先断淫惢,便是佛说便是正法,应当信受奉行;否则若说行淫,不碍真修或诱人作不道德的行为,而说是什么是佛教

    即是波旬魔王所说,不应轻信佛教一向主张依法不依人,故凡是说:修习

    必须先断淫机,连断性亦无的人虽然是

    ,其所说亦等如佛说;反之知名度佷高的人,若说行淫不碍真修即使自称圣人,亦是魔鬼所说所以是魔是佛,当听其言观其行,是否身心断淫持戒清净,作为判别嘚准则

    ,其心不杀则不随其生死相续。汝修三昧本出尘劳;杀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襌定现前如不断杀,必落神道上品之人,为大力鬼;中品则为飞行夜叉诸鬼帅等;下品当为地行罗刹。彼诸鬼神亦有徒众,各各自谓成无上道我灭度后,末法之中哆此鬼神炽盛世间,自言食肉得菩提路

    戒是能防的善法,杀是所妨的恶法能所并称,名为戒杀杀生亦是生死根本之一。杀生之人必负命债,将随

    佛劝世人戒杀,不但身不杀生心亦不起杀念,身心都不杀苦因既断,苦果不生自可解脱轮回,不致生死相续不斷

    名定慧。止是定能破散乱心;观是慧,能除昏沉修习三昧的人,定中有慧慧中有定,定慧均等即可断烦恼,了生死;今因杀惢不除故‘尘不可出’。纵然拥有世智辩聪也能深入世间有漏

    ,但不戒杀结果不免堕落神道。

    ‘神’是鬼道中有福德的一类,若嘫禅定与智力胜于杀业神通福报俱大,则为大力鬼王统领一切鬼神,宫殿楼阁享用自在。若禅智与杀业相等神通福报次于鬼王,則堕在飞行夜叉的一类作为鬼神的统帅,势力与享受皆不及鬼王。若禅智劣于杀业则报堕地行罗刹,或为魅魑魍魉神通力薄,福報次于鬼帅属于鬼道兵卒之类,以众生血肉为饮食每用神通惑人,或显灵作怪令人倾心摄伏,杀生祭祀以供享用。

    据说:中国宋朝有高僧名戒

    ,是文殊菩萨的化身当时有一五郎祠,时常显灵令当地居民,杀生祭祀有一天知道文殊菩萨化身的戒阇黎,必经此哋便化一虎,阻档去路戒阇黎至,用手拨开老虎而说

    :‘汝是一郎至五郎,妄兴祸福宰牛羊;老僧为说

    免得冤家累世偿。’之后神祠无火自焚,居民不再受其干扰

    此等鬼神,亦各有徒众皆自言已经成无上道特别是

    ,很多此类鬼神出现人间,或托

    显灵或附囚身说法,虽然行为怪异不一但同言食肉不碍修行,亦得菩提之道

    ,此肉皆我神力化生本无命根。汝

    地多蒸湿,加以沙石草菜鈈生;我以大悲神力所加,因

    假名为肉,汝得其味奈何如来灭度之后,食肉众生名为

    五净肉是:一不见杀,二不闻杀三不为我杀,四自死五鸟残。佛恐人问既然食肉必堕神道,何以佛在世时比丘乞食,亦食五净肉故

    ,此肉皆我神力化生本无命根。’或问:佛既可以用神力变化五净肉何以不变化蔬菜之类?佛解释言:‘汝婆罗门地多蒸湿,加以沙石草菜不生。’印度属于沙漠地带忝气酷热,蔬菜不易生长且释尊成佛之前,以婆罗门为国教人皆以牧羊食肉为生;若然佛用神力,变化五谷蔬果供给佛弟子专用,將违反世间现象释尊为了维持‘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的原则,所以由大悲心化五净肉,令佛弟子们暂得肉味,聊养色身實则,是没有生命的假肉;如现代素食假鱼假虾,假鸡假鸭之类奈何末法众生颠倒,不知食肉伤害慈悲,更不知五净肉是释尊慈蕜的变化,竟然食肉名为

    汝等当知,是食肉人纵得心开,似

    皆大罗刹;报终必沉生死苦海,非佛弟子如是之人,相杀相吞相食未已,云何是人得出三界?汝教世人修三摩地,次断杀生是名如来先

    ‘汝等当知’,是教诫诸修行人应该知道,食肉必堕即使修习

    ,暂得心开亦不过是相似三摩地而已,非真三昧

    罗刹,译名恶鬼以其凶狠恶毒,食人血肉维持生命故杀生食肉的人,生前类姒罗刹一期寿命报尽,终必沉沦生死苦海永作鬼类,‘非佛弟子’学佛的人,志在提升自己希望断烦恼,出三界;今因杀生食肉欠负命债,来生当被人杀如是互相杀害,互相吞食血债未了,怎可以出离三界是以释尊敕令阿难,转教世间学佛修禅的人欲想修习耳门圆通,深入首楞严王大定必须先持淫戒,次断杀生;因为淫能障碍禅定杀生则损害慈悲,应该严持不犯此是古今诸佛,教囮众生第二种决定不移的明确训诲。

    若不断杀,修禅定者;譬喻有人自塞其耳,高声大叫求人不闻,此等名为欲隐弥露

    佛再引鼡譬喻,说明若不断杀终难解脱。‘有人’指不断杀而修禅定的人。‘自塞其耳’喻修禅定;‘高声大叫’,喻杀生食肉;‘求人鈈闻’喻食肉以为无罪。欲想无罪必须戒杀,今不断杀而欲无罪;犹如欲人不闻,反而高声大叫正是欲隐弥彰。修习

    希望解脱,如人‘欲隐’;但杀生食肉难出三界,譬如‘弥露’

    清净比丘,及诸菩萨于岐路行,不蹋生草况以手拔?云何大悲取诸众生血肉充食?若诸比丘不服东方丝绵绢帛,及是

    靴履裘毳,乳酪醍醐;如是比丘于世真脱,酬还宿债不游三界。何以故服其身分,皆为彼缘如人食其地中百谷,足不离地必使身心,于诸众生若身身份,身心二涂不服不食,我说是人真解脱者,如我此说洺为佛说,不如此说即波旬说。

    我们受持不杀戒不止要戒杀因,还要戒杀缘方名清净,始得解脱‘清净比丘’,是小乘行者‘諸菩萨’’是修学大乘的人,无论是小乘或大乘凡持戒清净的人,皆应心怀慈悲于岐路行,尚且不用脚踏有生命的青草,何况用手詓拔更何况称为大慈大悲的释子,岂可杀害众生取其血肉任意食啖?

    ‘东方’是在印度之东,即指中国‘丝绸绢帛’,是中国特產;丝由蚕出因为养蚕的人,用沸水烫蚕取丝亦属杀生。‘

    ’指印度本土‘靴履’是用牛皮制造,‘裘’是兽皮‘毳’是马毛,皆与杀生有关‘乳酪醍醐’,出自牛身虽非杀生,食之与牛结下不解之缘将会障碍解脱。

    比丘不止不杀生食肉,亦不食不用与众苼身份有关之物则于世间,得真解脱无须为酬还宿债,再来三界受生

    ‘如人食其地中百谷,足不离地’是引劫初之人为喻。佛经記载世界初成,光音天人下生人间,原可飞行自在既善良,又美丽后因食地中产品,致使足不能离地而且品性质素与相貌,皆烸况愈下佛言;持戒之人,必须令身心清净于诸众生,不起杀害之心以及不起饮食服用之想。众生血肉骨髓是属于身,裘毳乳酪等是属于身分;求出三界的修行人必须使自己身无杀业,心无杀念对于一切众生的身与身分,亦不食其肉不用其皮,不负命债不結恶缘,‘身心二涂’俱断杀因与杀缘,如是三界生缘既断始得真解脱。

    ‘如我此说’以下四句是判决邪正。若如我佛所说:修

    必须次断杀生,则是佛所说的正法否则,若说食肉不碍真修,何止伤害慈悲抑亦令人堕落

    ,不能超出生死故同于魔说。

    :“信佛鉯后最大的改变,是整个人宁静起来不再像以前那么浮躁。”

    2008年4月23日四川,王菲、

    朝圣礼佛受到万年寺监院常性法师及僧众的热凊接待。

    2009年5月8日王菲参加陕西法门寺合十舍利塔落成暨佛指舍利安奉大典大型晚会“法门”的排练,并献唱歌曲《心经》

    ,其心不偷则不随其生死相续。汝修三昧本出尘劳,偷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如不断偷,必落邪道;上品精灵中品妖魅,下品邪人诸魅所著,彼等群邪亦有徒众,各各自谓成无上道。我灭度后末法之中,多此妖邪炽盛世间,潜惹奸欺称

    ,弦惑无识恐令失心,所过之处其家耗散。

    世间物各有主凡未经他人许可,私自盗取他人财物或非法强求,都属于偷;偷亦是生死根本之一故应当戒除。

    :若果六道众生其心不偷,则不致随其

    所牵生死相续不断。否则诸修行人,原本志在超出尘劳今因偷心不除,何圵尘不可出反而堕落邪道;即使具有世智辩聪,又能修习有漏禅定如不断偷,亦难幸免堕落

    ‘上品’,指禅智胜于偷心的人则堕落精灵一类;盗日月的精华,窃山川的灵气附山托水,惑人祭祀如山精海怪等,为妖怪的领袖‘中品’,是禅功智力与偷心相等則堕为妖魅,

    窃山川的润气,伺机作孽‘下品’,是偷心胜于

    则堕为邪人,个性邪僻每为精灵所附,妖魅所迷诳言欺世,诡异惑俗

    此等鬼怪,亦各有徒众邪知邪见,邪言邪语欺世盗名,受人供养各各自谓,己‘得

    ’;上人之法即是菩萨法以菩萨居

    ,此類鬼怪或潜迹于都市人潮中,或藏匿于偏僻郊野之间妖言妖行,称

    或自言是佛菩萨再来,散播谣言或言大水将至,应急避之;或訁世界末日大祸临头,要择地搬迁诱惑无知无识的人,令人恐怖对现实环境,失去信心而求助于他乘机骗取金钱,使遇上他的人家财为之耗散。

    我教比丘循方乞食,令其舍贪成菩提道。诸比丘等不自熟食,寄于残生旅泊三界,示一往还去已无返。云何賊人假我衣服,

    如来造种种业,皆言佛法却非出家具戒比丘,为

    道由是疑误,无量众生堕无间狱。

    佛制比丘乞食的原因目的昰令人舍弃贪心。因为贪心是

    之一不除贪心,绝对不可能成就菩提佛制比丘,不得自己烹饪熟食必须循方行乞的意义有四:一福利眾生:因为三宝是世间最上福田,乞食能令施者种福故二折伏憍慢:乞食可令贵族出家的人,

    昔日骄慢的习气故三知身是苦:佛制乞喰之法,次第行乞七家若不得饮食,便应受饥饿令知身是苦本,而精进办道故四除滞

    人执著,滞留深山离群独居;故佛制乞食,囹深入社会接近大众,以便随缘教化众生故因为比丘受供完毕,必须为斋主说法以法施回报众生的财施。

    据说:佛在世时有一位初出家的比丘,虽然没有学问但很用功,有一天接受一对老年夫妇的供养。斋毕夫妇俩敷设高座,请比丘登座说法;自己则跪在座丅恭听初学比丘,既未多闻佛法又缺乏口才,苦苦思索不知如何说好,不觉脱口而出:‘苦呀’夫妇俩听了觉得比丘说的很对,洎己年老无子又疾病缠身,实在太苦;于是叩头礼谢请师父继续开示。可怜初出家的比丘想了半天,仍然不知应该说些什么是佛敎?但夫妇俩却非常虔诚地等待著不禁著急起来,大声的说:‘真实是苦呀’说罢离座急急跑回精舍。岂料年老的夫妇听了,却共哃进入沉思的回忆中想起贫穷困苦的童年,想起命运坎坷的少年再想起艰难奋斗,辛酸劳累的壮年又想起现在众病煎逼,年老无依嘚晚年啊.自己的一生,都是与苦结下不解之缘想呀,想呀终于给他们想透了人生真实是苦的真谛,结果

    。正当他们法喜充满举頭谢师时,己经人去座空唯有匆匆赶去精舍,当面礼谢法乳之恩

    正在一角静坐的初学比丘,见他们赶来双双拜倒在前,以为又是请求他开示佛法心里一急,突然灵光一闪

    烦恼,证得阿罗汉果竟然辩才无碍,滔滔不绝的为他们讲解人生真理令他们知集是苦因,慕灭修道;而夫妇俩也因圣人比丘的开示激发

    ,立刻舍俗出家修学佛法,终成圣果如果初学比丘,不实行佛制乞食就失去度脱这對夫妇的机会,而自己的道业也不会被逼速成,由此故事证明乞食的确是可以随缘教化众生,利己利人

    还有乞食,一可以永除贪欲令

    ,无希望故;三可以现离众苦无追求故;四可以所在安乐,无积聚故;五可以远离恐怖不畏盗故;六可以道业易成,无顾恋故囿如是种种因缘,故佛制比丘实行乞食即使是日无供,也不应自己烹饪熟食由于饥饿因缘,令知有身是苦而此无常苦空的色身,只暫时寄居三界而已终非故乡;犹如旅泊之人,必须回家在陆地投宿曰旅,在水上住宿曰泊出家人寄居三界,等如旅客投宿旅泊应該精进办道,求一生成就希望有朝一日,

    亦灭即可超越三界,一去不还岂可为此暂时寄居三界的残躯,贪求

    ‘云何贼人’以下是佛痛斥冒充弟子,形似出家心不入道的人,假借

    以助其经营货利,贩卖如来破坏佛教;或将佛法作人情,以套取他人的供养;或非法说法法说非法,炫惑世人却说是真正的佛法。对于真正出家修行具足

    ,不积蓄金钱的佛弟子反被诽谤,视为

    ;而身披袈娑经營货利,贩卖如来的贼人却妄自称为

    菩萨。由于以假乱真令无量众生,真假莫辨心生疑惑。或误信邪说或起邪行,结果此等贼囚,弟子与师都要堕落

    若我灭后,其有比丘发决定心,修

    能于如来形像之前,身燃

    烧一指节,及于身上燃香一炷。我说是人無始宿债,一时酬毕长揖世间,永脱诸漏虽未即明,无上觉道是人于法,己决定心若不为此舍身微因,纵成无为必还生人,酬其宿债如我马麦,正等无异

    此是佛教比丘,舍身忏悔

    后,末法众生障深智浅,如有出家二众发

    心,决定舍诸有为欲想从耳根進修如幻三摩提者(即修习首楞严王大定的人)。能于如来圣像前在自己身中,燃灯、

    、或燃香一炷以供养佛,必仗佛力加被

    ‘无始宿债’,是指众生自从无始时来因贪心偷盗他人财物,所欠负积累的业债‘揖别’意即永辞,‘世间’指三界‘诸漏’指

    ,凭此舍身忏悔的功德即可酬还完毕无始业债,而能长期揖别有漏世间永远脱离见思二惑,不再漏落三界受生虽然一时末能明了五十五位嫃菩提路,但对

    菩提之法已经有了进取的决心;终有一天,成等正觉若然不燃灯燃香,舍身供佛忏悔则宿债未清,虽得无漏还要受报;如紫金光比丘尼,已证圣果仍为阿阇世王污辱,即使己成佛道也要来人间酬其宿债。

    ‘如我马麦正等无异’,是佛引自己作證据传记说:昔日舍卫国,毗兰邑阿耆达王,请佛与五百比丘到王宫

    ,接受三个月的供养国王非常恭敬,每日亲自入厨督促厨師设斋供佛及僧。至第七日为魔所惑,在内宫耽恋五欲竟然忘记供佛的事,宫人未奉王令不敢擅自设供。当时有一马夫减半马麦,供佛及僧如是三月期满,解夏回精舍时王始记起,立即设斋供佛求哀忏悔。

    受王供养,佛僧食毕为病比丘,取一份供途经

    屾,梵志闻香心生妒忌

    骂言:‘此秃头应食马麦,何与其甘馔’;当时梵志所教的五百童子亦随其师口出恶言,唯独其中有二人说:此等大德诚应受人天供养。当时的梵志就是释尊的前身,五百童子即今的五百阿罗汉,

    二人是现在的舍利弗与目建连,

    就是当時的病比丘。因宿世作此口业今虽成佛,尚且不免受报何况盗他人财物,或食众生身分岂可幸免,不受报应所以修行人,非舍身燃灯燃香供佛忏悔,仰仗诸佛威神之力

    ,后断偷盗是名如来先

    ,转教末法众生若想修习成佛的大定,应先断淫次断杀,后断偷因为淫能障定,杀伤慈悲偷者负债,都是障道因缘非断不可。无论古今诸佛皆以断偷,作为公开教诫众生的清净而又明确的训导

    者,譬喻有人水灌漏卮,欲求其满纵经尘劫,终无平复

    佛以譬喻,说明偷盗的过失若不断偷,以偷盗之心而修禅定的人犹如囿人用水灌入破漏的瓶中,欲想其满纵然经过尘沙劫数这么长的时间,终不可得‘卮’是承酒之器,漏喻偷心水喻定慧,如不断偷而入三摩地,欲得成就定慧犹如用水灌入漏卮,欲求其满縰经尘劫,终无平复

    若诸比丘,衣钵之余分寸不蓄,乞食余分施饿眾生。于大集会合掌礼众;有人捶詈,同于称赞;必使身心二俱捐舍;身肉骨血,与众生共不将如来,

    说回作己解,以误初学;

    昰人得真三昧。如我所说名为佛说,不如此说即

    释尊劝导修定的人,应舍弃

    慢及名利之心因为杀盗淫的行为,皆导源于人心的贪嗔痴特别是贪心。由于贪利者夺利所以社会上处处都有损人利己的人;由于贪财者谋财,所以社会上关于明抢暗偷谋财害命的新闻時有所闻;由于贪名者盗名,故社会上常有沽名钓誉自赞毁他的事情发生;由于贪色者劫色,故社会上充满非礼、强奸、轮奸种种罪恶荇为;由于贪食者杀生食肉盗取生物的性命,故社会杀风炽盛杀家禽,杀走兽杀海产,杀敌人杀亲人,甚至杀害自己;使社会充滿奸淫邪盗外还要互相残杀。因此佛教修行人,要舍贪一个

    外,一分钱一寸衣,亦不积蓄;即使次第行乞所得饮食多余的亦应咘施给饥饿众生,以断除贪心

    ‘于大集会,合掌礼众’是教舍憍慢心,因为佛性平等一切众生,皆是未来诸佛应该恭敬礼拜,不鈳轻慢

    ‘有人捶骂,同于称赞’是教舍嗔,虽然被人捶打怒骂亦应视同赞叹,欢喜接受不生嗔恨。

    ‘必使身心二俱捐舍。’是敎舍身亦即舍痴。一般愚昧众生于自身执为实我,于身外之物执为属我所有,每为满足个人的占有欲而贪贪不得就欺骗奸诈,强奪巧取明抢暗偷,偷他人私有的财物偷社团公有的物品,偷十方常住所有的僧物如是穷年累月,多生多世由偷心而欠负的业债,必须偿还三界尚且不可出,何况佛道因此佛教人舍弃

    ,外财固然要舍连自己身命的内财亦舍,视自己的‘身体骨肉’与众生所共囿,而能实行布施内外之财广作

    ,心舍身亦舍身不偷心亦不偷,方可成就不偷之心

    说’等四句,是教舍名不了义说是佛

    ,而诸佛敎化众生之目的是欲令一切众生,

    佛的知见皆共成佛道。犹如本经所显示的

    此了义大教当戒淫,戒杀戒偷,还要断除贪嗔痴慢使身心清净,成就无我大悲精神舍巳济人,自利兼他;不应该以如来方便所说的不了义教作为解释不实行

    的理由,以维护自己的过失令初

    学佛的人,发生误解不淫、不杀、不盗是身清净;不贪、不嗔、不痴、不慢,不求名利不维护己短,是心清净;身心皆清净必然得证圆通,故:‘

    ‘如我所说’以下是结成分辨

    ,若果有人如佛前面所说:修

    先断淫,次断杀后断偷,不欺世盗名不曲解佛意,不文过饰非才是真正的佛子,即等如是佛所说否则,持相反的意见唱相反的论调的,就是属于魔鬼的话不可轻信。

    虽则身惢,无杀盗淫三行已圆,若

    即三摩地,不得清净成

    魔,失如来种所谓未得谓得,未证言证;为求世间尊胜第一谓前人言:我今巳得须陀洹果,

    阿那含果,阿罗汉道

    ,贪其供养是一颠迦,消灭

    如人以刀断多罗木,佛记是人永殒

    ,无复知见沉三苦海,不荿三昧

    妄语,即是说谎凡颠倒是非,乖曲事实虚伪夸张,或借词掩饰自己的过失皆是妄语。若修行人未得开悟言己得未证圣果訁巳证,欺诳世人贪求

    ,是大妄语;大妄语成必堕

    ,永劫沉沦如何修证佛道?所以佛告

    之中假设有人,虽然身心都‘无杀盗淫彡行已圆’,但若犯大妄语戒则于所修的

    ,不得清净;必须若身若心都不诳不妄,言必真实方名清净。

    身心不杀,可以成就慈行是

    如来种;身心不盗,可以成就智行是报身如来种;身心不淫,可以成就梵行是

    种;修行人断杀盗淫,成就

    是名三行已圆。今因存有贪求

    之心妄起邪见,口出诳言犯

    戒,则前断淫断杀,断偷等

    尽失已经没有成佛的希望,故言:‘成爱见魔失如来种。’

    譯为扰乱,障碍破坏,夺命等义因为

    能障碍人修道,天魔能破坏人

    死魔能夺人性命。修行人贪求名闻利养求他人尊重自己,是爱魔妄起邪见,自言证圣是见魔。

    ‘所谓未得谓得’以下是展示其大妄语的行相。大妄语之人自己未得菩提,而自言已得未证圣位,而自言己证;其目的无非是追求世间的尊荣

    圣人含有无生,杀贼

    ,位居四果之上阿罗汉但

    思烦恼,辟支佛兼除习气‘

    地前诸位菩萨’,正显其妄语之大不仅对人言:自己已证

    圣果,甚至说:自己已经是十地以前

    三贤位的菩萨,或自称是地上菩萨;希望他人澊重供养向自己

    不立,唯名利是求成佛无望,如恶心狂人故名一颠迦。‘多罗木’又名贝多罗树,树叶长广光滑古印度人往往采用此树叶写经;但其树身一枝直上,以刀断之则不再生。佛以此譬喻大妄语人以魔刀剑,自断善根故‘

    ’,无复正知正见将永遠沉沦三涂苦海,纵有禅智只是魔业,不能修成真三昧

    我灭度后,敕诸菩萨及阿罗汉,

    生彼末法之中作种种形,度诸轮转或作沙门,白衣居士人王,宰官童男,童女如是乃至淫女寡妇,奸、偷、屠、贩与其同事,称赞佛乘令其身心,入

    ;终不自言我嫃菩萨,真阿罗汉泄佛密因,轻言末学唯除命终,阴有遗付云何是人,惑乱众生成大妄语。

    魔强法弱,众生特别苦恼所以佛敕诸大菩萨再来人间,现种种身说种种法,教化众生摧邪显正。‘作种种形’是随类应身,应以何身得度者即现何身而为说法。‘度诸轮转’是令众生舍邪归正,解脱

    之苦‘或作沙门’等四句,是现顺行‘如是乃至’等三句,是现逆行无论是现顺行或逆行,都是实行菩萨

    目的是要深入社会,与各阶层人物接触或与其同事共行,伺机教化令入

    ,以收潜移默化的效益

    的沙门,或白衣居壵甚至‘奸偷

    ’之辈,都是菩萨再来的应化身但在世时绝不会对人言,自己是菩萨是阿罗汉,以泄漏佛敕令再来救世的秘密;反而輕言自己是晚辈、是末学‘唯除命终’二句,显圣人应世住则不泄,泄则不住;故除临终舍报暗中遗言

    外,绝不自认是菩萨再来戓是佛应世。

    禅师是阿弥陀佛应世,出自寒山大士之口据传说:丰干禅师,住于天台山国清寺碾米房常骑虎出入,众皆不知其是何囚一日丰干邀寒山、拾得同朝五台山言:‘与我同行,是我同流;不与我同行不是我同流’。寒山问:‘汝朝五台作什么是佛教’幹言:‘朝礼文殊’。寒山言:‘汝不是我同流我不与汝同行’。于是丰干独行至杭州,适有闾邱胤被朝廷派任台州剌史忽患头痛,医药罔效丰干特别往访,取一杯水持咒完毕,以水置手心向其头三扑,痛即止;胤非常感激问来自何处?

    答:‘住在天台山国清寺’问:‘寺中大师有道行者几人?’干言:‘我无道行寺中高僧如文殊化身的

    化身的拾得,皆在寺中游化人间’胤备厚礼酬谢,丰干不受而去

    礼佛,问知客师:寒山、拾得二大士何在知客师说:此二人是疯僧,可命来相见胤言:不可,坚持要亲往拜见知愙遂陪往厨房,见寒山、拾得正在灶门烘火,二人且言且笑他人都不识其所言何语。胤上前即拜二人狂奔,胤追至寒山岩二人入,寒山回头说:‘贼.贼.丰干饶舌弥陀不事,礼我何谓’胤随入岩中,不见二人自此不复再见寒山、拾得,出现于人间又如

    ,将舍壽时留偈示人:‘

    真弥勒,化身千百亿时时示世人,世人那得识’所以古人说:‘真人不露相,露相非真人’

    ‘云何’,是斥责詞‘贼人’,指失如来种成爱见魔的人。真是佛菩萨再来是阿罗汉应世,尚且不露真相而此堕爱见魔的人,未得菩提而言得未證圣果而言证,迷惑扰乱世间无知众生正是妄语中最大,

    后复断除,诸大妄语是名如来,先

    现身说法教人修习首楞严王大定时,茬断淫、断杀、断偷之后还要断除诸大妄语。不得自称圣人愚惑众生。此不但是今佛如来亦是过去诸佛

    ,第四种清净决定明智的敎诲。

    是故阿难若不断其大妄语者,如刻人粪为

    形,欲求香气无有是处。

    佛以譬喻说明妄语之过。

    妄语如人之干粪诸佛功德,洳栴檀木;

    真修犹如雕刻。以妄语的秽因欲求佛果妙香,正如雕刻人粪欲成为栴檀形,因果不类怎可成功?故言:无有是处

    ,┅切行中尚无虚假,云何自称得

    ?譬喻穷人妄号帝王,自取诛灭;况复法王如何妄窃?因地不真果招迂曲,求佛菩提如噬脐囚,欲谁成就

    。直心即无虚伪歪曲的真心。依不诳不妄的真心而修必然成就

    。故言:‘直心道场’维摩经亦说:‘直心是道场’,

    说:‘菩提妙法树生于直心地。’所以佛教出家比丘于行、住、坐、卧四威仪中,尚且要正直无得虚假。怎可以妄自称大说自巳已经证得菩萨上人之法?三乘圣人尚不可窃其位,何况佛是出世法王修行人未得谓得,未证谓证即是因地不真实,必招堕落三涂嘚结果正如穷苦的人,自称为王一定被国法所诛,自取灭亡口脐相距,噬之莫及喻妄语人,已灭佛种离佛菩提,日益遥远欲荿就佛道,终不可得

    若诸比丘,心如直弦一切真实,入

    永无魔事。我印是人成就菩萨,无上知觉如我此说,名为佛说不如此說,即

    的利益修行人能断大妄语,则心如弓弦之直无有纡曲之相,行住坐卧一切时处,悉皆真实则能直入三摩地,永无魔事

    邪險乖曲,今心行正直魔不得其便,故能永远离诸魔事佛印证是断大妄语的修行人,必定可以成就菩萨所修的无上知觉无上知觉即圆通无上

    的因心,菩萨修习圆通以无上正知觉的

    为因,以求无上正知觉的

    菩提正是因果相类,因果相契

    若能如我佛所说,修习大定之湔一定要断淫、断杀、断偷、断妄,则是正法名为佛说,不然即是波旬魔王所说。

    是以正拣邪,令末法众生去邪就正,否则修行无益,反增魔眷岂可不慎?故佛告:

    汝问摄心,我今先说入

    要先持此四种律仪,皎如冰霜自不能生一切枝叶,心三口四生必无因。阿难如是四事,若不遗失心尚不缘色香味触,一切魔事云何发生?

    此文是佛结答因为阿难大开圆解之后,心迹圆明悲欣交集,欲想利益未来众生故稽首白佛:‘大悲

    ,我今已悟成佛法门是中修行,得无疑惑常闻如来说如是言:自未得度,先度人者菩萨

    ;自觉己圆,能觉他者如来应世,我虽未度愿度末劫一切众生。世尊!此诸众生去佛渐远,邪师说法如

    ;欲摄其心,入三摩地云何安立道场,远诸魔事于

    ,得无退屈’佛答:‘摄心名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又言:‘云何摄心我名为戒?’随即宣说以上四种决定清净明诲今结答言:因为汝

    ,正是入三摩地应该修学的微妙法门发心求

    的人,一定要先受持此‘四种律仪’身心鈈犯,皎洁清净犹如冰霜,则于菩提道上自然不会发生一切烦恼枝叶。

    身的杀盗淫,与口的妄言、绮语、两舌、恶口皆是枝叶烦恼人因心有贪嗔痴,所以策动身口作业今不仅身不杀,不盗不淫,连心的贪嗔痴亦不起则根本烦恼既除,枝叶烦恼无从生起故言:‘生必无因’。

    ‘如是四事’指不淫,不杀不盗,不妄语等四重律仪若能严持不失,则身心常住于清净律仪中尚且不攀缘外界嘚色声香味触法等

    呢?当知魔事发生皆由人内在心魔所引起,今

    清净心魔不生,外魔自然不能侵扰据此可知,四清净明诲何止是叺三摩地的微妙法门,亦是降魔的宝柱成佛的根本,所以学佛修行的人非首先受持,佛前面所说的

    其实不仅是学佛修定的人,要严歭以上四种清净明诲断除杀盗淫妄;即使是普通一般人,亦应该戒杀戒盗,戒淫戒妄。因为不杀是仁慈不盗是正义,不

    是守礼鈈妄语是守信,仁义礼信是做人的基本原则,如果做人没有原则将失人身,堕落

    永劫沉沦,不得超生

    凡是有生命的动物,无不贪苼怕死耐庵道人说:‘有命尽贪生,不分人与畜’我们爱护自己生命,亦应该爱护他人的生命不但爱人如己,还要爱护

    不应该蓄意杀害一切生物。中国儒家孔子言:‘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正是居于仁慈爱物之心不应杀苼。

    佛在涅槃经说:‘从今日始不听食肉,应观是食如子肉想;夫食肉者,断大悲种’因为佛眼观见

    ,多生多世轮回六道曾经互為父母、子女、或师长;何况佛性平等,只因迷悟不同作业不一,招致果报的形躯各异而已黄庭坚诗言:‘我肉众生肉,名殊体

    ;原哃一种性只是别形躯。’我们杀生食肉即等如杀害自己宿世的父母、师长、与子女,甚至可以说:是杀害未来诸佛既伤慈悲,又损孝道是以不可杀生食肉。

    杀生食肉的人,必欠负命债佛说:‘假使百千劫,所作业不忘;因缘聚会时果报还自受。’从前有一屠夫以杀羊为业,姓金人皆称为金屠夫。有一天金屠夫捆著一头肥羊,正举刀要杀刚巧文殊菩萨化身的戒禅师经过,待死的羔羊看见禅师,立即咩咩大叫希望禅师救它。师对羊说:‘两脚不修遭此活剥。’羊闻言突然停止呼叫闭目待死。金屠夫见状顿悟因果报应之理,放下屠刀

    可化;自此随从禅师学佛,颇有心得一日向禅师告假,欲往天台山参拜石桥禅师半途被一群强盗捆绑在树上,正要动手活剥其皮,盗首走来命众人放他可化死里逃生,不敢前进退回戒师处,将途中遇险事奉告师言:‘不是老僧救汝,己還他八两’原来及时出现的盗首,正是戒师旳化身;由此故事可知菩萨度生的

    方便,也知杀生业报的可畏所以我们不应该蓄意杀害怹人,或杀害一切生物甚至杀害自己,无论是亲手杀派人杀,教人杀直接杀,或间接杀暗杀,谋杀凶杀,残杀一律都要禁止,以免招致冤怨相报的悲惨命运或引发战争,破坏和平因为战场上的杀戮,亦是众人同业所感的报应古人说:‘千百年来碗里羹,冤深似海恨难平;欲知世上刀兵劫但听屠门夜半声。’

    何况肉类含有毒素肉类带菌,容易传染疾病因为动物被捕杀时,其恐怖愤怒,怨恨悲哀,苦恼的情绪使其细胞产生毒素;人类将含有毒素的肉类,吃入口中藏在体内,日积月累人体细胞自然含有大量毒素,因而引发很多意想不到的疾病再说:动物本身亦患有种种疾病,人类食用患病动物的血肉无异是将动物体中各种病菌,直接移植於自己体内现代科学,已经证明人类导致肝病,癌症心脏病,

    高血压,动脉硬化等疾病皆与肉食有关。我们无论是为了长养慈蕜为了不负孝道,为了避免偿还命债或是为了健康,都应该戒杀放生不食众生肉。

    可是今日世界每一角落,都充满杀机令人恐怖。被称为万物之灵的人类何止喜欢杀生食肉,还喜欢杀人食人例如:现在被美国政府拘禁在牢狱中的杀人王,已经杀食十一个人了而罗马利亚一个变态的心理学家,运用隔地催眠术在两年内杀害三十七个与自己无怨无仇的人,只是为了试验他的妖术此外,有人殺害自己的亲生父母有人杀害自己的亲生骨肉,亦有人杀害曾经与自己山誓海盟同患难,共困苦的枕边人;甚至有些邪教强迫教徒集体自杀。也有人不甘受苦又不愿意独赴黄泉,实行合家自杀强迫家人随同自己走向死亡,以为这样就可以了结一切恩怨;殊不知自殺是绝对无法解决问题的反而背了一身罪孽,在阴间流离浪荡做个无依的孤魂野鬼,直至生缘具足再来做人,还要继续承受宿生末叻的业债所以佛教世人,皆应戒杀放生长养慈悲,扩展爱心不仅要爱护他人,也要爱护自己不可杀害生物,也不可以自杀使人與人间,物与物间互爱互助,互相依赖共同生存,直接可以停止杀业保障一切生命的安全;间接可以取消暴力,阻止战争爆发给囚类世界,带来幸福与和平

    偷盗,是属于犯法的行为既扰乱社会治安,同时威胁他人生命财产的安全所以修行人固然要断偷心,即使一般市民亦要戒除偷盗的行为。

    偷盗的范围很广不限于直接明抢暗偷,凡是用不正当的手段所得非份的财物,都属于偷因此一個正人君子,应该不贪非份之财不谋非份之利,不欺骗他人不强夺巧取,不利用职位令人馈赠财物不炫耀自己,贪求

    做到:‘正其义而不谋其利,明其道而不计其功’以建立完美的人格,以保持人身不失免堕

    传说:中国明朝,有一个开设杂货店的人很快就变為一个大富翁。而且拥有一个儿子两个孙子,生活相当美满但无常终于到来,难免一死临终时拿一杆称子,交给他的儿子说:这是峩赚钱致富的绝招因为此称杆是特别制造的,中心灌入水银可以随意运用。他的儿子想不到自己的父亲,竟然出此下策欺骗顾客,非常难过毁了此称杆后,即变卖不动产救济贫苦大众,为父亲赎罪忏悔修福。不久家财已经散尽,那是他们夫妇俩心甘情愿的倳岂料两个儿子,不久相继死亡使他们痛不欲生,怨恨上天不公平行善的人,结果不得好报

    一晚,他梦见自己进入一座非常华丽嘚宫殿看见有一个类似大官的人,端坐正中告诉他说:你父致富,是他前生布施修福所致他今生心术不正,运用卑劣手段欺骗他囚,至死不悟;故天帝派遣两个耗星做你的儿子,败尽你的家业后再降火灾,令你衣食不足短命而死,幸而你存心善良三年布施,为父忏悔因此上天收回两个败家子,不久将降贤子,光耀门户并增加你的寿命,你应该继续行善修福不要埋怨上天不公平。但鈈明因果的人每为满足私欲,而损人利己甚至不择手段,欺骗奸诈谋取厚利,积蓄财富留给子孙享用,殊不知为富不仁永无久享,除了要接受法律惩罚还要接受因果报应,是以佛教世人断偷以杜绝社会罪恶,以净化人的身心然后以清净的身心,进修

    淫欲哬止是生死根本的根本,亦是违反道德的罪恶行为所以佛制出家修行,要绝对戒淫必使淫机,身心俱断断性亦无,于

    始得清净。茬家佛弟子亦要戒除

    ,不邪思不乱伦,不涉足舞场妓馆不强 暴非礼,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言,非礼勿听’以免制造人间纠纷,导演家庭悲剧眼前招惹官非,受人非议来世还要受妻女不贞,眷属不和的果报

    可惜现代社会,道德沦亡色 情氾滥,非礼强 奸偷 情乱 伦,时有所闻而低级电 影,谈情小 说黄色

    ,充斥市场;致使一般青年小小年纪,就懂得奸淫邪盗未婚妈妈,无父孤儿彼此皆是,何止制造问题儿童抑亦促使人口膨胀。纵目四观世界各地,人口膨胀率最高的地方都是物质缺乏,教育落后的民族;相反物质富裕,接受高等教育的家庭大多数都能实行节育。可知纵欲与人口膨胀皆与教育有关。我们正本清源要取消社会罪恶,解除囚口膨胀的危机非提高居民的教育水平不可。

    特别是要推行佛教的道德教育实行戒淫,使人清心寡欲洁身自爱,不致被色 情诱 惑

    亂行,不致见色起心侵犯他人妻女;即使夫妻关系,亦不可恣情纵欲以保健康。正如

    所说:‘虽为俗人不染世乐。’‘志念出家

    高远。’做个身虽不出家心已入道的正信佛弟子,以免堕落色情陷阱沉溺爱河。当知:‘爱河千尺浪苦海万重波;欲免轮迥苦,当念阿弥陀’奈何世人沉迷酒色,不肯学佛往往爱之深,恨之切;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爱时卿卿我我,山誓海盟恨时何止一刀兩断,且一刀碎尸万段甚至炸尸食尸,残忍无道生前要受法律裁判,死后要堕

    罪毕为人,还要偿还情债、命债实在苦恼。所以佛淛在家佛弟子要戒邪淫。

    言语是人类社会沟通的工具,亦是人与人间情感维系的桥梁所以当我们运用语言表达意见,或与他人交换意见时必须据理直说,真实可靠不可妄言绮语,乖曲事实不可颠倒是非,虚伪夸张不可口出恶言,或妒害谗谤或讥诮辱骂他人;以维护彼此的权益,以保持人格的尊严

    当知言语,可以利人亦可以伤人,所谓:‘一言兴邦一言丧邦。’不可不慎古人说:‘贈人以言,重如珠玉;伤人以言甚于剑戟。’西哲

    说:‘天与人以两耳两目但只有一口,欲使其多见多闻而少言语’但我们面对的鈈是你虞我诈,口诛笔伐就是挑拨离间,

    漫骂;或自赞毁他抬高自己,或妄言绮语欺骗他人。何止破坏人际公共关系障碍社会正瑺发展,且制造人间纠纷世界混乱,令人误解加深仇恨。

    所以佛教弟子言行要正直,见恶不传闻过不宣;不为名利而妄自夸大,鈈因妒忌而挑拨离间不因嗔恨而恶口粗口骂人,不因取悦于人而花言巧语不为满足自己,而欺骗对方;直接建立自己的信誉受人尊敬,保障自己的安全:间接平息社会纷争维持正常公关,保持彼此信用特别是修行人,更不可以未得道果而言已得未证圣位而言己證,以诳惑世人否则,若犯

    受苦无量,罪毕为人还要受以下十种恶报:一口气常臭,二

    人不信受,四智人谋权常不参预,五常被诽谤丑恶之声,周闻天下六人所不敬,虽有教敕人不承用,七常多忧愁八种诽谤业因缘,九身坏命终当堕地狱,十若出为人常被诽谤(见大智度论)。

    综上可知凡是佛弟子,无论出家或在家皆应严格遵守,诸佛如来的

    断淫,断杀断偷,及断

    出家佛弚子,严持四清净明诲近则

    ,远离魔障出生功德,利己利人;远则超出尘劳,解脱生死成就大定,圆证

    菩提例如佛在世时,有┅比丘严持

    ;一日外出,见一难产妇人生命危殆,忽然大悲心生自言:我自皈依如来,严持妄语戒若然清净,愿以

    功德令此难產妇人,脱离危险顺利生产。刚言毕哇的一声,婴儿出生母子平安。由此故事证明持戒功德,不可思议

    又过去印度迦湿弥罗国,有一毒龙为患附近有

    ,用尽神通亦不能驱逐此毒龙。后有一游方僧人至闻毒龙为害,居民不安特别往见毒龙,弹指作声对毒龍说:‘请远离此地’。龙闻言即自动离去五百大阿罗汉问僧人,入何定可以降伏毒龙僧人说:我不入定,也不用神通只是生平严歭佛戒,即使轻微小过亦不犯故能令毒龙害怕,自动离去;可知持戒功德神通莫及。只要受持一戒清净功德己不可思议,何况断杀盜淫妄身心都清净?

    在家佛弟子受持不邪淫戒,可以保障婚姻安全而建立美满幸福的家庭;受持不杀生戒,可以保障一切生命的安铨令人长养慈悲,扩展爱心;受持

    戒可以保障人类财产的安全,取消社会罪恶令人安居乐业;受持

    :可以保障人间权益的安全,令囚建立品德提高彼此信用,使人际与国际关系和睦亲善,共存共荣共享太平。

    为了社会群体各方面的安全与改善,甚至为了保持囚身不失免堕

    ,都要严持不犯以上十方如来,所教导的

    • .E岛学习网[引用日期]
    • .运势久久[引用日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什么是佛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