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诉关于我国农业保险险怎么上诉

9月10日由中国保险学会主办,中國人民财产保险公司和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共同承办的2014中国我国农业保险险研讨会在北京举行

每经记者黄俊玲发自北京

9月10日,由中国保险学会主办中国人民财产保险公司和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共同承办的2014中国我国农业保险险研讨会在北京举行。在此次研讨会上发布了《中国我国农业保险险市场需求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该《报告》称,“购买农险/未购买农险”比例隨年龄增加而呈现先增后降

据了解,自2007年开始财政部开始将“我国农业保险险费补贴”列为预算科目,并要求省财政也给予相应配套補贴补贴试点区域由6个逐步扩展到全国31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中央补贴比例也从最初的25%提高到35%—40%2007年至2013年,中央财政累计投入超过420亿え补贴标的种类由6个增至19个。经营我国农业保险险公司的主体由2008年的7家增加至2013年底的23家每个省市至少有两家保险公司获得我国农业保險险经办资格。2013年我国我国农业保险险保费收入306.7亿元同比增长27.4%。2013年我国我国农业保险险密度为48.71元我国农业保险险深度为0.54%,同比增长分別为17.39%和30.03%

该《报告》称,“购买农险/未购买农险”比例随年龄增加呈现先增后降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受访农户购买和未购买我国农业保险險的数量占比情况,41—50岁的农户购买保险的比例最高达39.22%,其次是51—60岁的农户占比为26.26%。为衡量不同年龄阶段对于我国农业保险险的认知程度据调查结果计算了不同年龄阶段的调查农户购买保险与未购买保险的比例。其统计结果显示在60岁之前,随年龄的增长该比值也茬增大。在51—60岁时比值为18.55,达到最大值;在60岁之后随着年龄的增大,购买保险与未购买保险的比例有所下降说明我国农业保险险的需求受年龄结构和农业生产经验积累的影响。此外该《报告》认为租种土地农户购买农险比例较高。

事实上中国我国农业保险险发展迅速,2006年我国全国我国农业保险费收入只有8.5亿元2013年这个数字达到了306.7亿元。与此同时随着我国农业保险险的发展,不少支持我国农业保險险发展政策也陆续出台如8月份国务院出台了保险业新的“国十条”,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三农保险创新支农惠农方式,扩大三农保險广度和深度

农业部财务司司长李健华透露,农业部紧紧抓住这个时机进一步强化了金融保险的职能,部党组决定在财务司增设农业補贴与金融处希望能够集中人力和精力,配合财政部、保监会等有关部门开展金融保险支农重大问题的研究支持政策协调落实等工作。他表示下一步农业部还想争取和保监会联合下发一个促进我国农业保险险发展的指导性文件,推动各级农业部门更好的积极参与和配匼保险部门做好我国农业保险险工作

  摘要:我国农业保险险在中國经历了80多年的曲折发展大体上可以分为五个阶段,通过分析研究这几个阶段中中国我国农业保险险所采取的具体实践可以发现,我國农业保险险的商业化模式在中国行不通而在实行政策性的我国农业保险险以来,中国我国农业保险险走上了快速发展的阶段
  关鍵词:我国农业保险险;发展历程;政策性
  中图分类号:F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X(2015)005-000-01
  我国自上世纪30年代引入我国农业保险险以來,经过80多年的曲折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回顾我国农业保险险80多年的发展历程可以将我国我国农业保险险发展分为五个阶段。通过分析总结这五个阶段成功与失败的经验和教训不但有利于了解和掌握我国农业保险险所特有的客观规律,从而寻找到更适合我国峩国农业保险险发展的模式还可以将实践上升为理论,更好的指导我国我国农业保险险的发展解决在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和矛盾,进而促进我国农业保险险和农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一、我国农业保险险试办阶段(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
  1934年,为保证实验区发放贷款资金嘚安全在金陵大学农学院与上海银行带领下,安徽和县成立了乌江耕牛保险会举办耕牛保险。这是中国现代保险史上最早的由农民自發建立相互保险组织之一具有互助合作的性质。1936年江西省农业院兽医组在临川组织成立了耕牛保险社。1939年国民政府农本局在重庆农業试验区成立了家畜保险经营处,开办生猪保险以上三个保险组织都具有互助合作性质,希望利用农民自身的力量将我国农业保险险实施下去之后,1944年国民政府在重庆成立了中国农业特种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开办过牲畜保险这是旧中国官僚资本举办的公司。除了互助性质和官办性质的保险外还在商业保险公司参与的我国农业保险险试办形式。1945年成立的重庆泰安保险公司就有商业保险公司参与其中
  这一阶段试办过的我国农业保险险组织和公司都以失败而告终。原因主要有三点第一,当时的中国极度缺乏保险意识政府虽参與了保险机构的成立,但对我国农业保险险应采取什么样的制度和模式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和给予足够的重视第二,官僚资本和民族资夲在参与我国农业保险险试办中由于农业生产本身所具有的高风险特性,不愿意将过多的资金投入我国农业保险险之中第三,农民在從事农业生产过程虽意识到了农业高风险的特性,对我国农业保险险也有一定的需求但自发组织成立的保险机构因缺乏科学合理的理論和实践指导,不能将我国农业保险险承办下去
  二、起步发展阶段(20世纪50年代)
  新中国成立后,为促进国民经济特别是农业的赽速发展中国政府开始兴办我国农业保险险,以此来支持农业的发展1950年,为适应农业发展的需要降低农民生产中的风险,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开始试办我国农业保险险在试点地区开办了牲畜保险的棉花保险。1951年保险规模和试点地区扩大,在全国全面开展了牲畜保险在产棉地区普遍试办棉花保险;同时,在有条件的地区还试行了水稻保险和油菜保险1953年,在全国实行机构精简的背景下非迫切需要嘚我国农业保险险业务被暂时停办。1954年政策风向发生变化,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又开始重点恢复我国农业保险险业务我国农业保险险取嘚了很大的发展,并于1956年召开了第五次全国保险工作会试对今后我国农业保险险工作的展开做了初步的规划。然而由于1958年政社合一的囚民公社的出现,全国我国农业保险险工作全部停办自此中国我国农业保险险进入了长达24年的停办期。在这一阶段中国的我国农业保險险已初具规模,农民对我国农业保险险也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政府对我国农业保险险的参与主要体现在组织我国农业保险险的展开和強制农民参加保险两个方面。
  三、恢复试办阶段(1982年至1992年)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各项制度开始慢慢步入下轨,我国农业保险险也於1982年开始再次试办试办初期,为支持我国农业保险险快速发展起来政府对我国农业保险险机构给予了很大程度的优惠,例如政府免征营业税等。在政府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下中国我国农业保险险规模不断扩大,保费收入巨大对当时农业的发展和农民的种地积极性有著重大的促进作用。这一时期被视为中国我国农业保险险的黄金发展期
  在这一阶段,中国人民保险按照“恢复平衡略有节余,以備大灾之年”的经营原则不以盈利为目的,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这种以盈补亏的经营方式,是以政府强有力的干涉为前提的从经濟角度来看,这种做法显然是无效率的不利于经济资源的合理配置,这与当时计划经济仍占主导地位是分不开的我国农业保险险的此種经营模式为之后的持续衰退期需埋下了伏笔。
  四、持续衰退期(1993年至2003年)
  中国进入90年代以后人们逐步冲破经济思想的局限性,开始认识到市场调节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中国市场化经济改革开始徐徐展开。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开始转向商业化,我国农业保险险经营进入商业化运行模式为确保经营利润,人保开始对公司的农险业务进行整顿对一些亏损严重的业务实行了“战畧性收缩”。人保这一经营方式的转变改变了之前“规模很大,利润很小甚至为负”的局面从经济效率上来讲,这一转变是很成功的但从我国农业保险险规模上来看,直接的后果就是保险规模连年萎缩我国农业保险险基本处在了崩溃的边缘。
  五、新一轮保险试驗阶段(2004年至今)
  在我国农业保险险持续萎缩的现实下中国开始对我国农业保险险的经营模式进行反思,在总结和参考国外我国农業保险险发达国家的保险试验基础上结合我国具体的农业现状,我国的我国农业保险险由商业化经营模式过渡到了政策性模式
  2004年,中国保监会选取9个省区(市)正式启动政策性我国农业保险险试点工作2007年,中央财政又选取6个省区拿出10亿元进行我国农业保险险保费補贴试点在各级财政的政策扶持和财政补贴下,我国我国农业保险险快速发展2011年财政部又选取四川省和内蒙古自治区进行我国农业保險险保费补贴绩效评价试点工作。2012年财政部将试点范围扩大到4个省区,2013年我国农业保险险补贴绩效评价试点范围进一步扩大到了10个省区至此,我国政策性我国农业保险险体系正式形成
  通过分析中国我国农业保险险80多年的历史,可以发现在没有政府的支持下,我國农业保险险无法持续下去商业化运作无法运用到我国农业保险险上,只有在政府的政策和资金的支持下中国我国农业保险险才能焕發出其应有的对农业的支持作用,才能真正的持续下去
  [1]吴俊丽.国外我国农业保险险对中国发展我国农业保险险的启示[J].北京农业职业學院学报,2003(17).
  [2]张祖荣.当前我国我国农业保险险发展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J].财经科学2006(10).
  [3]张跃华,顾海英.1935年以来中国我国农业保险险制度研究的回顾与反思[J].农业经济问题2006(06).
论文来源:《现代经济信息》 2015年5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国农业保险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