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表中诸葛亮劝刘禅不能统一天下,其实不是因为司马懿,而是因为刘禅,因为有句话说的好,人在做,天再看,没有哪一个

诸葛亮为什么没有像司马懿一样篡夺蜀汉江山,原因令人不寒而栗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蜀汉国相,也是近千年来智慧和忠诚的化身。他的智慧自不必说,而除了智慧以外更让后人津津乐道的就是他忠肝义胆光复大汉江山,其《出师表》更是流传后世,彪炳古今。他是蜀汉的丞相,掌管蜀汉军政大权,辅佐后主刘禅维持鼎立之势,可以说诸葛亮在后主在位时期是蜀汉政权实际的执政者,但为何手中有如此大权力的诸葛亮并没有像他的老对手司马懿一样篡魏自立,而是尽心辅助后主苦苦维持局面呢?有人说过“权力就像是毒品”,没错,权力会使人欲罢不能,权力又是不可以分享的奢侈品。当手握权力的指挥棒时,没有人会轻易地将它交出去;当一个比你有更高权力的人凌驾于你的头上,谁又能心甘情愿地受人驱使,而毫无怨言呢!作为一个人,诸葛亮不会没有想过这些问题,但你非要说诸葛亮是神人,是道德之榜样,只能说或许你是对的吧!他的顶头上司刘后主,是个智谋、阅历、权术都和他差上百倍的黄毛小儿,诸葛亮心中私欲的天平在某时某刻或许已经倒向他自己的欲望。但是,诸葛亮最终却选择了维护后主的统治,成为忠君的代名词,或许这也非他所愿。赤壁之战后,曹操代表的北方势力有所衰弱,江东孙权免遭灭国之祸,乘胜势发展壮大,刘备据守荆州,占四地八方之要冲,业已三国鼎立之势已初见端倪。而后刘备进军益州,占天府之利,据长江之险,三国的实力天平发生了倾斜,刘强而曹弱。吴、魏两国为自身利益考虑,合谋让吕蒙夺了荆州,尽力让天平恢复平衡。但陆逊的一把火却烧光了刘备辛辛苦苦攒了半辈子的家底,没有办法老刘在白帝城含泪而去。此时,经刘备这么一折腾,蜀汉的既定战略方针基本成为泡影,想凭益州之力完成伐魏可以说是痴人说梦,偏安一隅尚属不易,欲成王事已经是不可能了,诸葛亮应该清楚地认识到了这一点,此时他的心情应该是复杂的,老东家西去,少东家年幼,为之奈何?但刘老兄的那句“彼可取而代之”仍在诸葛亮耳边萦绕。刘备乃是乱世枭雄,不可能为自己的继承者妥善安排,这句话无非是给诸葛亮提了一个醒“小亮同志,心里别有反心了,我老刘早都安排好了,你就安心当好你第一马仔吧!”。故此时的诸葛亮或许有篡夺之心,奈何时机不成熟,老板的那些老跟班都还健在,他手中的权力也被束缚了起来。在此时哪怕表露出些许反意,等待诸葛亮的结果必将是万劫不复。曾听有学者说过,诸葛亮尽心尽力辅助后主,是报刘备知遇之恩。刘备三顾茅庐,礼贤下士请诸葛亮出山,是何等的恩情。如果这么想或许真有些道理,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嘛!但是在权力的漩涡中是否还存在着情感、道德,这些问题我不得而知,因为笔者不是天生贵族,没有出生在帝王之家,所以无可奉告。周世宗对赵匡胤恩情相比于刘备对诸葛亮都不是一个等级的,周世宗对赵匡胤来说如父,如兄,庙堂为君臣,私底下如兄弟。但那老赵不还是革了命,黄袍加身了吗。面对权力不存在亲情,如果对这点有质疑那就遍看中国之历史,一步步生动的宫斗大戏就会跃然纸上了。所以诸葛亮在权力之路上不存在什么道德障碍。夷陵之战后,荆州已失,蜀国已失去在荆州取士的可能,现存的荆州势力也是更加弱小,益州本土士人积极谋求权力,形成了荆益两大政治势力的角逐之势。诸葛亮本是荆州人士,同在异乡为异客,诸葛亮很自然地要去维护荆州政治集团的核心利益,所以诸葛亮很难去调和荆益两大集团的矛盾,想达成共识尚且困难,在政治上统一更是难上加难。益州势力在诸葛亮任丞相期间起到了关键的掣肘作用,这也使诸葛亮的野心被压制,不得不屈服于两大势力之间,寻求政治上的相对平衡。司马懿是诸葛亮北伐最大的敌人,却又是诸葛亮最强大的朋友。司马懿为诸葛亮北伐提供了必要的借口,没有这种借口,蜀国军队就会师出无名,更重要的是诸葛亮对军队的调动就缺乏了必要的理由。如果诸葛亮坐阵后方,必将被各种蜀国新兴力量所限制,只有频繁地调动军队,才能真正掌握蜀国的有生力量,权力才能保存在自己的手中。有人会说有了军队不正是最佳的上位资本吗?这就不能不分析一下历史上“扶不起”的后主,后主真的“扶不起来吗”?我想未必,刘备老兄留给后主的是一个君若臣强的局面,蜀国各级将领、谋臣都是跟刘备打江山的豪杰,而后主却是一个未经政治风暴洗礼过的“帝王界小白”,都说刘禅昏聩,可是这昏聩的后主却牢牢地控制了蜀国的物资供应,要知道没有了粮食的军队不会有什么大动作,毕竟打仗也得先吃饱了吧。量诸葛亮军权在手,饿着肚子看看哪个兵会听你凤雏调遣。虽然和诸葛亮这种大神级人物博弈中刘禅处下风,刘禅准确地抓住了诸葛亮的软肋,使其处处受制于后勤保障不能发挥全力。其实诸葛亮的心思在千古名篇《出师表》中是有所显现的“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抛开情境限定的情境来看这句话,难道不更像是一个父亲教育自己的孩子,教授孩童做人的道理吗!虽说诸葛亮被尊为“相父”,但你诸葛亮也毕竟是先是臣子吧,这句话更像是诸葛亮“引喻失义”的样子吧。所以可以看出诸葛亮的后主的不屑、轻视,他的自信来自于自身的巨大权力,可以说诸葛亮完全有能力自己来作蜀国的主人,而非人臣。统治需要一定的“合法”性,诸葛亮自知自身威信和“法统”不正,盲目上位最后的结果也只能是“龙战于野,其血玄黄”罢了。还是安心周旋于各种势力之中,保存自己后世的名节,来得更为直接,也是他最好的归宿。
正在载入...
暂时没有数据
打开凤凰新闻观看更流畅拒绝访问 | lt.cjdby.net | 百度云加速
请打开cookies.
此网站 (lt.cjdby.net) 的管理员禁止了您的访问。原因是您的访问包含了非浏览器特征(43afc4d1691443bf-ua98).
重新安装浏览器,或使用别的浏览器客户端下载
发送验证码
未注册的用户手机验证后自动登录
30天内免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
绑定手机号
发送验证码
举报举报原因:广告营销地域攻击色情低俗人身攻击诈骗骚扰谣言反动其他取消 提交
诸葛亮留给刘禅这4大金刚,奈何全都意外身亡,真实原因让人脊背发凉 12:10
读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三国时期由于各大势力都在争取夺取政权,因此出现了很多十分优秀的将领,例如关羽,吕布等。这些人可以称得上是三国中大名鼎鼎的传奇人物。三国也因为有这样的一群人,因此才使得整本书有一定的看头。但是在三国的局势发生转变之后,蜀国这个地方也渐渐的走向了没落。原本跟随在刘备身边的众多将领也随着刘备的过世而老去。到了最后,庞大的蜀国仅仅只剩下了诸葛亮这样的一个老头来辅导还年幼不知事的刘禅,为了刘禅,他还特意的留下了几个十分优秀的人才跟随在刘禅身边。可惜的是,这些人才却最终殒没。而这些人才分别有这些人。
来源:哎哟不错喔喂
来源:麻辣历史大讲堂
来源:小糸说历史
来源:北京时间
来源:小凌说史
来源:历史的脚步声
来源:飘雪楼主的历史课
来源:月下孤山
来源:观史省身
来源:小胖爱分享
来源:穿越历史的迷雾
来源:尔与周郎辩
来源:慕枫歌歌
来源:百家杂评
来源:甜姐说史
来源:小车看历史
来源:古道西风瘦马
来源:草根也说历史
来源:微品历史
来源:盘古说历史
来源:凡人侃史
来源:痴红初语
来源:科技生活快报
来源:秦汉客栈
来源:子丑文斋您的位置:
探讨司马懿与诸葛亮谁更厉害
发贴人:61.189.183.*发贴时间:【】[]
&& ()&& ()&&&&司马懿和诸葛亮谁更厉害呢?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名家观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 ()&& ()&& () 司马懿谋略胜孔明 司马懿和诸葛亮的不同之处,是他要对付的敌手和潜在的敌手更多一些刘禅称诸葛亮为相父,言听计从;曹睿视司马懿不过是老臣之一,并不十分信任诸葛亮在西蜀,几无一人可与之相埒;而在洛阳朝中,曹真、曹休这些皇亲,陈群、华歆、王朗这些重臣,权势不小,与司马懿不相上下,并对他深怀戒心刘备托孤时,要他的儿子对诸葛亮以父事之;而早留下“司马懿鹰视狼顾,不可付于兵权,久必为国家大祸”的评语  因此,诸葛亮只有一个敌人,即曹魏;只有一个念头,即北伐;也只有一个手段,即诉诸武力司马懿知道,魏之患在蜀,而不在吴,防蜀甚于防吴,但从曹丕起,攻吴之心重于攻蜀司马懿知道魏强蜀弱,坚守不出,以逸待劳,则蜀必败,但朝野上下,势骄焰盛,务求必克    他知道,功高不仅震主,也会引起同僚嫉妒,适度退让,以免锋芒过露,但又不能使人认为他不是举足轻重的力量从长远来看,不宜急于和诸葛亮决战,可以在耐心等待中求得“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又不能不打,朝野上下要看到他的战果他也了解,一旦太辉煌,同僚嫉妒固非小事,主子猜疑则更加可怕;而无所作为的话,有可能被黜还乡,一败涂地    ,他得把握住,赢不能大赢,输不能大输,攻不宜太攻,守不宜大守的分寸感,要比诸葛亮难多了由此可见司马懿的心机和他处于荆棘丛中的谨慎,以及善处左右的韬略在当时诸葛亮、陆逊与他这三个堪称棋逢对手的主帅之中,应该说他处境最难,,他在政治上,也包括在军事上,以退为进,以守为攻,步步为营,终于取得最后的胜利        诸葛亮六出祁山,一次只能带一个多月的粮草,粮吃完了,仗也打完了,就得撤回去,他是典型的追求速战速决的短期行为者司马懿不仅要打败诸葛亮,打败蜀国,还要打败吴国,夺取魏国,变为一统的司马氏天下他的目光,要比争夺几座城池远大得多    司马懿不但在军事上是诸葛亮难以对付的对手,在政治上也表现不俗他知道,诸葛亮必取武都、阴平,遂派郭淮、孙礼袭蜀兵之后诸葛亮知道司马懿必有此举,亲率兵马,来袭郭淮、孙礼之后,前后夹攻,魏兵大败在武都、阴平失守以后,司马懿料到诸葛亮不在营中,定去两城安抚百姓,派张A、戴陵去夺蜀寨诸葛亮却未离寨,并设下包围圈,以待偷袭司马懿在这时以一种开阔的胸怀、大家的气度,承认“孔明智在吾先”一个不怕承认失败的对手,是令人不寒而栗的难怪孔明先生叹息:“彼深知我也”    司马懿病死后,其次子司马昭之子司马炎称帝,建立西晋,追尊他为高祖宣皇帝,祖母张氏为“宣穆皇后”      唐代房玄龄等修撰《晋书》时,对张氏高度赞扬:“穆后一善,绩侔于十乱”这“一善”是什么呢?《晋书·后妃传》给出了答案:“后少有德行,智识过人……宣帝初辞魏武之命,托以风痹,尝暴书,遇暴雨,不觉自起收之家惟有一婢见之,后乃恐事泄致祸,遂手杀之以灭口,而亲自执爨帝由是重之”      司马懿跟一样,也属于奸雄,《晋书·宣帝纪》称他“内忌而外宽,猜忌多权变”他生在乱世中,“常慨然有忧天下心”当时任司空,派人召他到府中任职,司马懿借口自己有风痹推托不信,派人夜间去刺探消息,司马懿躺在那里,一动不动,像真的染病一般他的伪装暂时打消了的怀疑,但因曝书遇雨,他慌忙起身收书,露了马脚张氏情急之下,将撞见真相的婢女杀死灭口为了配合丈夫的伪诈,张氏的行为,可谓残忍      不过,是何等人物,他还是看穿了司马懿的鬼把戏建安十三年(208),为丞相以后,用强制手段辟司马懿为文学掾明确对使者授意,“若复盘桓,便收之”意思是,司马懿若再推辞不从,就杀了他这下司马懿害怕了,只得就职他小心谨慎,勤勤恳恳,“至于刍牧之间,悉皆临履”,最终赢得曹氏集团的信任,恩宠无比      这位名叫张春华的宣穆皇后,对于帮助司马氏创立晋朝,功不可没不过,像大多数男人有了权势以后就要变心一样,司马懿也不例外,他后来宠幸年轻貌美的“柏夫人”,“后罕得进见帝尝卧疾,后往省病帝曰:‘老物可憎,何烦出也!’后惭恚不食,将自杀,诸子亦不食帝惊而致谢,后乃止帝退而谓人曰:‘老物不足惜,虑困我好儿耳!’”      张氏倒是对丈夫情有独钟,但看到司马懿现在这副德行后,不知她是否后悔当初杀死无辜的婢女,以配合司马懿哄骗的瞒天过海剧?    (一)难寻破绽      在《三国志演义》小说中,司马懿是作为诸葛亮的第一对手出现的正是因为有了司马懿的坚忍不拔、锲而不舍,最终使诸葛亮的北伐大业惨遭失败最后诸葛亮“秋风五丈原”,实际上是死于跟司马懿的对抗当中的      对这么一个对手,这么一个非常顽强的对手,别人恨他还来不及,但诸葛亮不这样看待他,诸葛亮很欣赏司马懿,对他另眼相看在司马懿还真正出场,大显身手的时候,诸葛亮就对他的人品、对他的特点了如指掌他说:司马懿“乃世之英雄”(卷十九《孔明秋夜祭泸水》)评价刘备是英雄,是慧眼识英雄;诸葛亮评价司马懿是英雄,也是慧眼识英雄在司马懿还建立赫赫军功的时候,诸葛亮就称他是“世之英雄”,这种眼光是很独特的      而且,诸葛亮对司马懿还怀有一种恐惧感,一种内在的恐惧感他坦白地说:“平生所患者,独司马懿一人而已”(卷十九《司马懿智擒孟达》)      诸葛亮以“千古第一贤相”的美誉流芳百世,他一生不怕,不怕孙权,当然更不怕周瑜、夏侯鳎庑┤巳环旁谒难劾铮缴ε碌奈ǘ朗撬韭碥他看得很准,将司马懿视作他的真正对手他觉得在战场上最好不要碰上司马懿这样的对手      那么,诸葛亮为什么这么看重司马懿?      因为司马懿这个人在性格上是巨大缺陷的,他不像,不像周瑜,这些人都有非常厉害的性格优势,同时也有非常明显的性格隐患像,非常聪明,智慧出众,但有时候会因为性格多疑而出现非常重大的疏忽像周瑜,则气量过于狭小这些性格缺陷,便于被人把握,在真正的战争中,容易受到致命的攻击像司马懿这个人,他有点像下围棋的那个李昌镐,他每一步棋都让人找不出任何的破绽虽然他太大的优势,但是也太大的缺点,谁碰上这种人都会觉得非常难以对付    (二)“牛皮糖”战术      诸葛亮“六出祁山”,表面上看似乎算无遗策,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但最后他也消灭司马懿率领的曹魏军队      我们看到,诸葛亮一直打胜仗,很热闹,但最终司马懿还是保存着实力,还是被打败诸葛亮好像胜了,但从来大胜,彻底地胜;司马懿好像败了,他却也被彻底打败,因为他始终是有实力的      在魏蜀两国长期对峙中,正是司马懿,愣是一次又一次地挫败了诸葛亮恢复中原的雄心大志,从而成为诸葛亮战略上和战术上的真正对手      作为对手,最让诸葛亮头疼的就是司马懿的那股劲儿,一种软磨硬抗的劲儿司马懿采取的战略决策是:战略上防守,战役中固守他相信自己最后会赢,从不担心在战争过程当中一次又一次地输司马懿不停地在和诸葛亮“磨”,你来硬的我就来软的,你进攻我就守,你撤退我就追,反正我粘着你若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牛皮糖”战术:打不赢也打不垮,你急我不急,粘你没商量,“六出祁山”形成一种僵持的局面在这个僵持阶段里,由于诸葛亮神机妙算,司马懿屡战屡败,但又屡败屡战司马懿总是不会败到一败涂地,总是能够保存自己的实力,继续跟诸葛亮抗争,打持久战      比如,诸葛亮三出祁山与司马懿交战时,司马懿坚持守寨不出,持续了半个月,一直不跟诸葛亮交兵司马懿熬得住,诸葛亮可熬不住,因为他粮草不足,他恨不得速战速决于是诸葛亮使了一个计谋,佯装拔寨退兵,以此引诱魏军      第一次蜀军退出三十里下寨,张A等将领提出追赶上去司马懿认为诸葛亮退兵,绝对是诱兵之计,切不可上当他说:“孔明必有大谋也,不可轻动”十天以后,诸葛亮见魏兵按兵不动,又退出三十里下寨这时候司马懿仍然不主张追击,他亲自到前线察看诸葛亮退军势头,断定说:“此乃孔明之计也”结果又过了十天,诸葛亮第三次退了三十里下寨这时魏军将领们沉不住气了,他们认为诸葛亮是使诈谋,用“缓兵之计,渐退入汉中”,因怕被别人耻笑,急于交战张A坚持要率兵追击,司马懿出了一招,说你率兵打头阵去进攻,我带部队在后头支援你,万一打败了,我还能帮你顶着      于是张A等率兵追击诸葛亮,结果正中诸葛亮的圈套,魏兵大败退兵后,司马懿下了死命令,说:“今后切不许妄动!再有不遵,决正军法!”(卷二十《孔明智败司马懿》《仲达兴兵寇汉中》)他坚持自己这套软磨硬抗的战术,毫不动摇    (三)多疑与谨慎      当然,这种战术跟司马懿的性格大有关系司马懿的性格虽然什么可挑剔的,但至少有一点很明显,就是他的多疑,特别地多疑,在这点上他很像正因为他多疑猜忌,办事非常谨慎尤其是碰上诸葛亮这样的对手的时候,他更是极其小心谨慎,极其多疑多虑      其实,多疑并不一定就是缺点,有时它可以成为一个优点,前提条件是多疑要建立在知己知彼的基础上也就是说,我了解自己的长处,也了解自己的短处,同时我也看到对方的长处和对方的短处这样以我之长攻人之短,这是可以的;而守住我之短,防备敌之长,这种多疑也是应该的因为我应该更充分地估计你的长处,以便做好更充分的防备      但是从司马懿的具体表现来看,他的多疑有时并真正建立在知己知彼的基础上,有时小心谨慎到了过分的地步,这样就不免贻误战机      最典型的就是“空城计”一战“空城计”这一战有很多争论,有人认为诸葛亮神机妙算,他的“空城计”是一个很高的绝招有人认为是司马懿的失误,因为司马懿多疑,认为诸葛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以致贻误了战机,使蜀军得以安全脱险(卷十九《孔明智退司马懿》)不管怎样评价,“空城计”的结果是保证了蜀军的安全脱险蜀军在大败的情况下,以“空城计”的计策安全脱险,这是很不容易的      京剧《空城计》把司马懿大大地调侃了一番剧中,诸葛亮从容不迫地摇着鹅毛扇,坐在城头唱道:“我正在城头观山景,忽听得城外乱纷纷”当时司马懿已经兵临城下,诸葛亮却如此地闲雅自在,足见他是何等地聪明、自信!      司马懿到了城外,手握重兵,心里彷徨,生怕城里有埋伏,胆战心惊,估算半天到底还是不主张攻城最后得知原来只是一座空城的真相以后,他自我解嘲地说:“司马呀司马,你的胆子也太小了;诸葛呀诸葛,你的胆子也太大了!”他觉得诸葛亮从来这么大胆,怎么这次这么大胆呢?真是百思不得其解      当然,我们还可以换个角度来思考这一事件古人说:“料事者先料人”要预料一件事情,首先要预料一个人,要充分吃透一个人“能料愚者,必不能料知;能料知者,必不能料愚”聪明人只有跟聪明人一起,才能够知己知彼聪明人若遇上一个愚蠢人,就无法猜透他你可以明白地去琢磨一个聪明人的所作所为,却无法估计一个愚蠢的人,他到底会做出什么样的事情来      诸葛亮是个聪明人,他的对手司马懿也是个聪明人,诸葛亮才能神机妙算,算定司马懿不敢贸然破城如果诸葛亮赶上的是张飞或者曹仁、曹真之流,他们没准就不管有埋伏,先冲进城去再说,反正输就输了,输了也先打个痛快,那就真把诸葛亮给活捉了,这个“空城计”就玩不成了      ,“空城计”的故事,不仅表现出诸葛亮的智高和胆大,也不仅表现出司马懿的多疑与谨慎,同时也表现出司马懿的过人智慧      更重要的是,“空城计”故事还表现出司马懿的战略决策,他决不轻举妄动,不轻易涉险,一门心思为了保存实力以便跟诸葛亮软磨硬抗到底我输一场、输两场,让你笑一次、笑两次,都无所谓,反正我就是要跟你磨的既然要跟你磨,我就不怕输,输了一场两场无所谓,只要最后我能大胜,来日方长呢!这正是:“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四)并非“恐亮症”      有人认为司马懿得了“恐亮症”,一听到诸葛亮的名字就头疼,一遇到诸葛亮就吓得胆战心惊,怎么也不敢跟诸葛亮打实质上并不这样试猜想,一个得了“恐亮症”的人,能在“六出祁山”长时间的对抗当中,一股劲儿地跟诸葛亮打,坚持抗争到底吗?显然,司马懿内心中并不是害怕诸葛亮,而是非常看重诸葛亮他只不过是知己知彼,知道自己绝不是诸葛亮的对手,不和诸葛亮硬碰硬地对着干罢了      还是三出祁山时,司马懿算计诸葛亮必然袭取武都、阴平两城,便派郭淮、孙礼偷袭蜀兵之后但是诸葛亮早就料到司马懿必有此举,便亲自率兵马从后面包抄郭淮、孙礼,前后夹攻,魏兵大败司马懿输得服服帖帖,赞叹说:“孔明智在吾先”,诸葛亮的智谋从来是算在我的前头的,“吾智不如孔明也”,这点他心里非常清楚      这一战以后,司马懿又算计诸葛亮必然亲自去武都、阴平两城安抚百姓,不在营中,便派张A、戴陵引一万精兵,去夺取蜀寨没想到诸葛亮并未离寨,早就设下包围圈,等待魏兵来偷袭,结果将魏兵杀得丢盔弃甲司马懿不得不惊叹道:“孔明真乃神人也!”(卷二十《孔明智败司马懿》)      遇到像司马懿这样的敌人,有着开阔的胸怀和坦然的心态,能够在失败的时候还由衷地佩服对手,令诸葛亮不得不另眼相看,费尽心机      战场上也好,商场上也好,生活中也好,可以设想,我们最怕碰到的应该是司马懿这样的对手他明明知道自己不如你,明明知道斗不过你,但是他始终要和你抗争到底,而且始终也不怕失败他一次又一次地失败,一次又一次地被打趴下了,却一次又一次地站起来,掸掸身上的尘土,继续跟你打就跟拳击赛一样,被打趴下了,还要硬挺着站起来,继续跟你打更重要的是,他不仅身体上不趴下,能继续站起来打,而且在精神上也不趴下,始终保持旺盛的斗志,不到最后,决不服输      这让人想起《西游记》小说里的猪八戒这个人物猪八戒也老是打败仗,但他失败了以后,总是自我解嘲,说“我不能倒了我的旗枪”,就是说我再失败,我的精神不能倒,我的斗志不能垮猪八戒一看到唐僧被妖怪捆着,无奈地流泪痛哭,他就说:“师傅,你不能这么软弱,师兄还在外边呢,他能来救咱们的咱们再怎么输,也不能倒了咱们的旗枪”    司马懿就是这个特点,再怎么失败,他也绝对不倒了自己的旗枪,不垮了自己的斗志司马懿毫无畏惧地面对诸葛亮这个神话般的人物,表现出一种不屈不挠、顽强斗争的勇者精神,诸葛亮的对手的确非他莫属      当然,司马懿屡战屡败,这只是小说家言在历史记载中,司马懿跟诸葛亮还是有一拼的,至少也是“棋逢对手,将遇良才”蜀、魏两军在渭南一带进行“拉锯战”的时候,互有输赢,诸葛亮也有过多次被打得溃不成军的经历只是小说家为了神化诸葛亮,把司马懿写得几乎不堪一击,只能乖乖地当“缩头乌龟”      最重要的是,司马懿总能够在败中求胜,这是很高的招数      当诸葛亮一次、两次、三次……直到六出祁山,好像一直在打胜仗,把司马懿打得焦头烂额这时大伙都不看好司马懿,甚至连他身边的将领都不看好,传到朝廷里也有好多人不支持他当然皇帝这个时候还是支持他的,因为他认定司马懿这个战术是可行的因为诸葛亮几次出祁山,最后都是无功而返,这个事实已经说明司马懿这套持久战、拉锯战的战术还是行得通的      在战场上,司马懿一旦认准了死理,就一点儿也不动摇,坚持既定的战略方针,打不垮诸葛亮,愣是要把他拖垮了事,决不在乎别人是不是把自己看作“缩头乌龟”      六出祁山时,诸葛亮在上方谷取得胜利,差点儿把司马懿父子烧死这时候应该是天意,下了一场大雨,司马懿父子安然退出      司马懿逃此大劫以后,心里明白,诸葛亮的这支军队实在太了不起了,自己一时头脑发热,冒险追击诸葛亮,才有此大难于是他躲进营寨,坚守不出      诸葛亮一来粮草不足,求胜心切,二来也想乘胜追击,趁热打铁,他多次让人在魏寨前头骂阵叫战,激怒魏军但是司马懿却认为,大败之后,交战不利于己,因此坚决不出战我斗不过你,难道还磨不过你吗?      这时诸葛亮使了一招,派遣一位使者,送了一套妇女守丧时穿的衣服给司马懿,还写信激怒他,说他就像寡妇一样,“甘分窟守土巢而畏刀避箭”      司马懿一看到孝服,脸色就变了,但他马上沉住气从这里可以看出这个人的确是性格多变,他很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他心中大怒,表面上却不动声色,装着一脸笑,说:“视我为妇人耶?吾且受之”妇人就妇人,有什么大不了的?      他热情地款待使者,当着使者的面,一字不问蜀军的虚实,只是打听诸葛亮每天睡几个小时,吃几碗饭,平时忙不忙使者如实相告,回答说:“丞相夙兴夜寐”,一大早就起来了,晚上很晚才睡觉“罚二十已上者皆亲览焉”,打20板子以上的人,他都要亲自过问,就是事无巨细,全部都要亲自过问“所啖之食,不过数升”,每天就吃几升粮食我考证过,东汉末年这数升米饭,大概就是五六两一天只吃五六两米饭,又多少肉可吃,这个饭量的确是很小的司马懿听了这段话以后,感叹说:“孔明食少事烦,其能久乎!”吃得这么少,工作又那么繁重,这能坚持多久呀!使者回到五丈原,把这话如实说给诸葛亮听,诸葛亮不由得叹息道:“彼深知我也!”司马懿真的很了解我啊(卷二十一《孔明秋夜祭北斗》)!      我们知道,心理学上有一种很特殊的方法,叫作“心理暗示法”,就是古人讲的“攻心为上”按我个人的理解,司马懿在这儿也采取了这种“心理暗示法”这种说法也许有点深文周纳,有点揣测,但事实上这种方法最终还是发挥了作用司马懿让使者把他的话转告孔明:“食少事烦,其能久乎?”实际上他是在暗示孔明,你吃得这么少,却这么操劳忙碌,你还能活多久呢?      这种“攻心为上”的心理战术果然很奏效,小说写道,诸葛亮自从听了司马懿的话以后,“自觉神思不宁”诸葛亮果然上当了      司马懿很有耐心地在等待着,他一点也不着急,因为他知道,诸葛亮这么操劳,吃不饱,睡不安,肯定几天活头了      果然,诸葛亮像油灯似地耗尽了最后一滴油,不久就发病死在五丈原司马懿不费一兵一卒,就取得了最后的胜利,真是“不战而胜”    诸葛亮死的时候是54岁,而司马懿比他大两岁,56岁一个比你年龄大的人,敢跟你熬,想的是“咱们就来熬吧,反正我年龄比你大,咱们熬熬看,看谁熬的时间长”结果司马懿果然就比诸葛亮熬的时间长从这可以看出,司马懿的确是笑到了最后,能笑得最好      当然诸葛亮临死还使了一个奇招,就是所谓“死诸葛惊生仲达”    司马懿深通天文,当天晚上他算天象,认定这次诸葛亮肯定死了,于是第二天蜀兵败退时,他就派兵追击他早就被诸葛亮吓坏了,从来不敢追击蜀军,这次好不容易壮着胆去追击没想到诸葛亮早就让人把他自己塑成一个木雕的形象,当司马懿大军追上的时候,把这尊雕像放在车上推出来,吓得司马懿立刻退兵      司马懿这次虽然又被诸葛亮的遗计给蒙骗了,穷追蜀军,但他还是大度地笑着,自我解嘲说:“吾能料其生,不能料其死也!”诸葛亮活着我能算过他,死了我算不过他实际上诸葛亮活着的时候,司马懿从来也算过他这下反正诸葛亮死了,他可以吹吹牛了作为一个胜利者,司马懿说起这话来当然脸不红心不跳,坦然自若“死诸葛”地下有知,说不定会被气得活转过来      不过无论如何,司马懿是笑着说这句话的,他的确是笑到了最后      (五)孰高孰低      有人认为司马懿比诸葛亮还高出一筹,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      我们在评价司马懿和诸葛亮的时候,不应该只去评价他们个人,还要联系到他们背后的政治团体和政治力量      从表面上看,司马懿背后站的是一个非常强大的魏国,而诸葛亮背后站着的是一个非常弱小的蜀国,这两个人之间的政治对比,事实上形成一种不平等的对比      我们可以看到,在他们两个人博弈的过程当中,诸葛亮事实上越来越紧张,司马懿却越来越松弛因为诸葛亮根本就输不起,司马懿他能够输,他经得起输诸葛亮到最后,他越不能输,就越会有一些战略上或者战术上的失误;而司马懿能够输,他反而能够扎紧脚跟,慢慢地做起一番事业来    虽然历史是不以胜败论英雄的,但是即使我们不论胜败,也不能不肯定,在某种意义上,司马懿的确要高出诸葛亮一筹,他能笑到最后,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因为从深层次来看,诸葛亮在“六出祁山”时,只有一个敌人,就是曹魏;只有一个念头,就是北伐恢复中原;而且也只使用了一个手段,就是诉诸武力这是非常明确,一往无前的      后主刘禅对诸葛亮,虽然有几分畏惧,却不得不言听计从,唯命是听诸葛亮在西蜀的地位,可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说话是算数的,他能够甩开膀子“六出祁山”,全力以赴地对付司马懿      但是司马懿不一样身在魏国的司马懿,比起身在蜀国的诸葛亮来,处境无疑险峻得多,他同时需要对付公开的对手和潜在的对手他正面对抗的是以诸葛亮为军事统帅的蜀国军队,背后对抗的则是魏国上上下下君臣们对他的不信任在“六出祁山”的过程中,他的处境一直非常微妙      如果对事件背后的政治背景有所了解,我们就能够从更深的层次上认识司马懿为什么一直采用“蘑菇战术”因为司马懿知道,从长远来看,他并不宜和诸葛亮决一死战,只能在等待中求得“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但是他又不能不跟诸葛亮交战,因为要让魏国的朝野上下看到他的显著战果    司马懿更知道,功高不仅会引起同僚的警惧,甚至会产生“震主”的效果他一旦战果太辉煌了,同僚嫉妒,还是小事,君主猜疑,更加可怕在蜀魏相争的战场上,他必须适度退让,以免锋芒过露但另一方面,他又不能让人觉得他无足轻重,无所作为,那也有可能被黜还朝,剥夺权力,解除兵甲,一败涂地      ,在蜀魏相争的战场上,司马懿得时时把握住一种分寸感,赢不能大赢,可以小赢,输也不能大输,只能小输,保存实力;攻打不宜太猛,太猛了会伤亡太重,退守也不宜示弱,示弱了就失去精神,他做人要比诸葛亮难多了      尽管处境如此困难,司马懿还是能够笑到最后,取得最后的胜利,你能不佩服他吗?他在军事战场上,实际上表现出一种独特的政治智慧,这不能不令人惊叹     司马懿和诸葛亮他们俩谁更有才能?如果从纯功利的角度讲,司马懿的才能是要远远大于诸葛亮的为什么这么说呢?这可以从当年二人在渭水前线打的一仗看出来我们都知道,在战场上什么公理法则,不管用什么办法,只要最终打败了敌人,就是胜利者,而胜利者是不受责备的当年诸葛亮伐受到司马懿的阻击后,一筹莫展,无计可施,说得难听一点已经是黔驴技穷了而反观司马懿,却处之泰然,游刃有余诸葛亮被司马懿拖一个半死,实在办法,竟然想到要给司马懿送去一套女人的衣服来刺激他,这也太小儿科了,古今中外哪有这么用兵的?而从战争的结局来看,二人的高下就更加明显了诸葛亮打不过司马懿,气得不行,于是秋风五丈原,连翻盘的本钱都丢掉了而司马懿呢,回到魏朝后一门心思地开创了大晋王朝,成了“晋史”的主角上面说的是军事才能,而政治才能诸葛亮就更差了且不说司马懿老谋深算,活活把一个曹魏王朝拿了下来,就是司马懿欲擒故纵活捉曹爽那一下子,也是诸葛亮一辈子都学不会的而反观诸葛亮,他虽然也把持着蜀汉政权,但却玩得力不从心,险些将自己累死最后,蜀汉还是因为人才缺乏而最先灭亡了   俩军交手过吗?谁赢了?这个问题其实上面已经回答了,当然是司马懿打败了诸葛亮,诸葛亮还把一条姓命搭了进去后世的人们神化诸葛亮,〈三国演义〉写得二人交战经常是诸葛亮打得司马懿落花流水,但那都是后人的杜撰,当不得真   他们的才能被刘备和限制过吗?这个问题不好说,因为人才只存在重用不重用,而限制不限制的说法诸葛亮的军事才能一般,刘备并让他打什么仗,只让他搞后勤而诸葛亮的后勤工作做得还是不错的也可以这样说,刘备虽然完全发挥出诸葛亮的才能,但也是给了诸葛亮充分的政治舞台的,限制他说到是不是限制过司马懿,那可能还是有的善于观察人,他认为司马懿久后必反,对司马懿有较大的戒心,放手使用只是司马懿工于心计,他明知对自己不信任,于是工作更加卖力,终于打消了疑虑,太为难司马懿等到死后,曹丕上台,司马懿的机会便来了,虽然限制过司马懿,但这个限制被司马懿巧妙地化解了从这个层面来看,司马懿仍然比诸葛亮要高向好友推荐本贴:&&&& 标题:《探讨司马懿与诸葛亮谁更厉害》&&&& 地址: http://ido.3mt.com/Article/201201/showp1.html
发表您的评论
点评字数 0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有关法律法规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直接间接导致的民事刑事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发言
?参与社区发帖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共同建立健康的网络社区
?请向管理员举报不良帖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出师表中诸葛亮劝刘禅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