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降准什么意思具体表现

对于关注财经或者理财的小伙伴,今年对于“降准”一词一定不会陌生。那么,央行降准什么意思,有什么影响?降准一定降息吗?下面小编就来通俗易懂的介绍下。降准是什么意思?央行降准,就是央行降低其他银行的准...

对于关注财经或者理财的小伙伴,今年对于“降准”一词一定不会陌生。那么,央行降准什么意思,有什么影响?降准一定降息吗?下面小编就来通俗易懂的介绍下。

央行降准,就是央行降低其他银行的准备金率。(央行是指银行的银行)这里的准备金率是指银行必须把吸收的存款按一定比例存在银行,这个比例就是准备金率,是法律规定的。

央行降准,就意味着银行可以支配的资金增加,(银行存在央行的钱是不能随意动支的),市场上各主体从银行里能贷款的钱增多,市场会活跃。

简单来说,央行降准,就是减少从银行拿走的保证金。银行留下的钱就增加,可贷出的款增加,增加市场的流动性。随着国家去杠杠,市场钱缺金,央行2018年已经进行了三次降准,具体如下。

1月25日开始实施的面向普惠金融的定向降准,释放长期流动性约4500亿元;

4月25日实施的定向降准置换9000亿元MLF,同时释放增量资金约4000亿元;

7月5日,实施支持“债转股”和小微企业融资,下调银行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释放的资金约7000亿。

降准主要针对银行,降准不是降息。

简单来说,降准不一定降息。降息是央行下调存款和贷款利息。

但通常情况下,降准会增加市场货币量,货币量增加就会降低市场利息,即资本成本降低,因此央行通常会在降准时伴随降息。

比如,今年以来,余额宝类等货币基金收益率持续下降,其主要原因就与央行降准有关。当然,降准,并不意味一定降低,这不是绝对的,主要还需要结合市场环境去分析。

2018 年 4 月 17 日,央行宣布自 4 月 25 日起,下调部分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 1 个百分点。

降准无外乎“内忧外患”。内忧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大幅度上升,外患美国发起的贸易战。

除此以外,央行的降准可能是为下一步资管新规做铺垫,或许货币政策今年以来的微调都是为了缓冲资管新规对市场的冲击。不能单纯的仅从货币政策本身去考虑。

大家都知道资管新规对于银行理财的影响是不小的,之前我们的文章也阐述过。银行理财的规模是多少呢,30万亿元,规模非常之庞大,任何的风吹草动都会对市场产生很大的影响。

资管新规将带来负债和资产(存款和贷款)的双回表,且在时点和区域上存在不平衡,将不可避免对整个金融市场的流动性形成冲击和扰动。今年市场感受的货币政策“微调”,实际上并不完全是传统的货币政策的问题,还有对宏观经济的调节。

定向降准了,恰恰说明资管新规的落地将很快到来。降准虽然在传统意义上会市场利好,但也只是短期的,长期来看,市场还是受到周期的影响。

最近从独角兽到贸易战,从叙利亚到降准,市场的波动更加剧烈。从去年底,我们一直在反复强调2018年市场波动将加剧,最适合的投资方式将不是一次性投资而是定投。

在美股大跌的时候,我们也曾对市场做出分析,提出第二季度可能会有一个反弹。近期也有读者留言问,反弹还会到来吗?我还是坚持当时我的看法,如果被套,可以考虑在第二季度高位解套,如果没有一次性投资,就不要博反弹。为什么,因为当市场波动加大,博反弹这件事困难程度会比较大,对市场精准的判断也会比平时更难。

今年最适合的投资是定投,而且是新一轮能够让资产翻倍的市场机会,不预测短期市场,跟随市场才是最好的选择。我依旧坚持我的观点。


13:41 来源:牛仔网整理
  央行降准释放资金置换MLF操作,MLF是什么意思有什么作用?

据最新消息显示,央行宣布降准1个百分点,释放增量资金约4000亿元。有分析认为,央行降准对于稳定宏观经济和股市都有积极的作用。具体信息下面小编就带大家来简单的了解一下,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央行宣布从2018年4月25日起,下调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非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外资银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同日,上述银行将各自按照“先借先还”的顺序,使用降准释放的资金偿还其所借央行的中期借贷便利(MLF)。

央行有关负责人表示,此次对部分金融机构降准以及置换中期借贷便利(MLF)的操作,主要涉及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非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外资银行,这几类银行目前存款准备金率的基准档次为相对较高的17%或15%,而借用MLF的机构也都在这几类银行之中。其他存款准备金率已经处在较低水平的金融机构不在此次操作范围。

在上证综指连续下跌之际,央行定向降准释放流动性,有望对A股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业内人士分析认为,降准释放增量资金,增加了小微企业贷款的低成本资金来源,对于稳定经济增长有正面作用,对于股票市场的稳定也有积极的作用。

一、降准是货币政策发挥效力的必然选择我国此前的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在早年间央行票据冲销流动性捉襟见肘时候的权宜之计,央行希望通过提升法定准备金率“冻结”过剩的流动性。但是,过高的法定准备金比率间接提升了实体部门的融资成本,造成了资金配给的扭曲:由于央行对法定存款准备金只支付极低的利率,过高法定存款准备比率就相当于提高了商业银行的机会成本,商业银行为了追求目标利润就存在提高贷款利率的动机,加重了实体经济融资难与融资贵

正是出于这种考虑,自2016年开始,央行对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格外谨慎,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的央行贷款。但是不幸的是,大量的中央银行贷款与高法定存款准备金并存,从资产和负债两个方面实施了对商业银行的双重征税,进一步造成了货币政策扭曲。所以,只有在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降至较正常的水平后,央行贷款才应当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二、外储的变化决定了降准的必要性目前我国极高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在应对当年外汇储备增速过高的情况下积累而来的,现在这一情况正在出现变化,外汇储备不仅增速回落,更有减少的风险。

做出这种判断,主要是基于国际收支表的考虑。早年间,我国国际收支表保持了经常账户顺差、资本和金融账户逆差。即便当期存在较大的对外投资,资本账户的逆差也可以通过经常账户的顺差来“中和”,不至于过度影响外汇储备。而今年3月份我国净出口出现了逆差局面,在对外投资依旧数据净流出的情况下,资本账户和经常账户形成了“双逆差”,意味着未来有可能消耗更多的外汇储备。所以,外储形势与之前产生了较大不同,法定准备金率也没有必要维持高位。

MLF操作是什么意思?MLF是中期借贷便利的英文简称,Medium-term Lending Facility,指的是央行借钱给商业银行,让他贷款给三农企业和小微企业。相对其他政策工具而言,MLF算得上是一个新型的非常规货币工具,属中国人民银行首创之物。

什么是MLF?MLF操作是什么意思?MLF,中期结构便利,是央行非常规工具之一。中期借贷便利是中央银行提供中期基础货币的货币政策工具,对象为符合宏观审慎管理要求的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采取质押方式发放,并需提供国债、央行票据、政策性金融债、高等级信用债等优质债券作为合格质押品。尽管MLF期限只有三个月,但到期后商业银行较容易申请展期,所以该工具与降准作用更为类似。

MLF由人民银行2014年9月创设的新的货币政策工具。是中央银行采取抵押方式,通过商业银行向市场提供中期基础货币的货币政策工具。对象包括符合宏观审慎管理要求的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期限一般为3个月,到期后可以申请展期,也可以和央行重新协商确定新的利率。

中期借贷便利MLF的作用MLF可以提供市场流动性,补充市场流动性不足。同时也可以稳定中期利率政策,引导商业银行降低贷款利率,降低社会融资成本,促进实体经济发展。MLF要求各商业银行投放于三农和小微企业。

与常备借贷便利(SLF)相比,区别并没有明显,只不过中期流动性管理工具更能稳定大家的预期。创设中期借贷便利既能满足当前央行稳定利率的要求又不直接向市场投放基础货币,这是个两全的办法。

通常情况下,商业银行是通过借用短期的资金,来发放长期的贷款,也就是所谓的借短放长,短期的资金到期之后,商业银行就得重新借用资金。所以为了维持一笔期限比较长的贷款,商业银行需要频繁借用短期的资金,这样做存在一定的短期利率风险和成本,由于MLF的期限是比较长的,所以商业银行如果用MLF得到这个资金来发放贷款,就不需要那么频繁借短放长了,就可以比较放心发放长期的贷款。市场人士认为,由SLF向MLF转变,标志着央行货币政策正从数量型为主向价格型为主转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央行降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