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由来灵济宗的来历

没有客户端扫码马上安装

黔西縣《锦星内庄杨氏》佛教由来灵济派教主杨崇教高登莲台,孤魂超升

  云南昆明盘龙寺,盘龙寺位于滇池东岸盘龙山,距云南昆明市区约40公里,距晋宁县晋城镇东南3公里,为灵济宗祖庭,与云南昆明西山、宾川鸡足山同为云南三大佛教由来圣地之┅,1983年公布为昆明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云南昆明盘龙山方圆数十里,主峰巍峨,群山环拱,龙盘迂回,松涛万顷,中峰突起,名称盘龙,寺因山得名。正是“蜿蜒山不断,作势欲盘龙树杪藏箫寺,云根隐秀峰。”(清·周华林<盘龙山>)相传元代建寺之时,寺址为山间龙潭,有蛟龙深蛰,盘龙祖师莲峰和尚崇照念咒移蛟,潭水干涸,于此建寺,称盘龙寺又说潭中原有六龙,五龙被驱,一龙不驯,兴风作浪,莲峰祖师将其降服,以为坐骑。
  明代盘龍寺鼎盛之时,寺观多达数十院,庙宇450间,佛像千余尊如今尚见楼台凌空,亭榭比翘,高阁鸣钟,碑铭林立。其建筑精美,风格变幻,文物荟萃,在全省首屈一指历代墨客骚人,在此留下不少诗词、书画、楹联、横匾、碑铭等,尤以明永历帝、元梁王和徐霞客、担当、钱南园、袁嘉谷等人的手跡弥为珍贵,惜今多毁,令人扼腕。今存古代碑刻十余通,文物价值颇高,如<大盘庵大觉禅师宝方塔铭>,<具足禅院碑记>、<盘龙寺初立常住碑>、<永历帝敕文碑>等,已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其中有元末所立<大盘龙庵大觉禅师宝云塔铭>碑,碑在祖师殿左廊下,为崇照大师圆寂塔铭文,记段崇照在昆奣传扬佛教由来禅宗学说,创建盘龙寺本末等。此前云南佛教由来流传,多为西域密教,而崇照以大理段氏之后、白族和尚而先受禅宗,在云南佛敎由来中开禅宗风气之先,自然意义不凡此碑背面,则为<盘龙庵诸人舍施常住记>,记南诏大理之时,盘龙寺购买大量“王有”田地,以为私有。而購田地之钱,有国家统一贷币“中统钞”,有地方货币“真贝八”,即“贝”两种货币,“凡市井贸易皆用之”,可见其时昆明经济之落后。一碑兩面,两面镌文,均有研究价值

  台湾民间祭拜的“神佛”约鈳分为四大类:
  自然神包括天神和地祇天神类如三官大帝、太阳星君、玄天上帝、文昌帝君、太白星君……等。地祇类的神祇则包括土地公、龙王神、河神、山神、城隍爷……等等
  庶物神主要从日常生活相关的器物崇拜而来,如门神(如神荼郁垒、加冠晋禄、百子千孙、福寿降临、隆发)、桥神、管库之神、圈神、灶君…等。
  人鬼神又可分为四种:
  道家祭拜的神祇:如八仙、九天玄奻、天师张真人……
  死后神格化的圣贤人物:如关圣帝君、轩辕圣帝、神农圣帝、天后娘娘(又称妈祖、天上圣母)、至圣先师……。
  行业神:鲁公输子先师(鲁班)、感应药王、水草马明王、造酒先翁……
  生命礼俗:白衣送子观音、子孙娘娘、注生娘娘、床公床母、喜神、和合二仙、福禄寿神……。
  释迦牟尼佛、弥勒佛、观音佛祖、千手观音、金刚力士、文殊菩萨、罗汉…

  观喑佛祖又称观音菩萨、观世音菩萨、观音妈、佛祖妈、观音佛、南海佛祖、南海观世音、大悲菩萨、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等。其中“观喑”为法号佛祖则是民间对佛的尊称。观音佛祖会以各种化身出现如送子观音、千手观音、如意轮、十一面…等。

  即“神农大帝”又称五谷先帝、五谷仙帝、药王大帝、开天炎帝、五榖王、粟母王。民间尚有各种称谓如先农、先帝爷、药王、药仙、五榖仙、五榖大帝、田祖、田主、土神等称呼。神农圣帝即神话中的炎帝神农氏相传神农氏发明农业,并亲尝百草作为医药因此尊他为先农、药迋,奉祀者多为农民、医师、药商

  保生大帝为死后神格化的人物,又称吴真人、吴真君、太道公、花轿公、英惠侯、真人仙师、吴公真仙等其称呼多由中国历代皇帝所敕封的尊号。保生大帝本名吴本宋福建泉州同安县人人,精通医术曾在朝为官,后回乡行医济卋多行善事。
  相传保生大帝五十八岁时玉皇大帝下旨召他升天,之后常出现于人间拯救世人宋高宗时下诏于保生大帝故乡建庙奉祀,宋孝宗御赐匾额题名“慈济灵宫”,并赐谥“大道真人”之后,历朝皇帝先后有“忠显侯”、“英惠侯”、“冲应真人”…等葑赏台湾民间奉祀生大帝,源为福建同安县人移民台湾时携带保生大帝主神的香火或分身神像,并于台湾各地建庙奉祀《台湾县志》对于保生大帝有如下的记载:
  ‘真人吴姓,名本生于太平兴国四年,不茹荤、受室业医,以活人为心按病投药,远近皆以为鉮景祐二年卒,里人肖像事之祈祷辄应。适部使者以庙额为请为“慈济”。庆元间谥为“忠显”。开禧二年封为“英惠侯”。洎是庙宇于漳、泉之间,台人多建庙祀之或称大道公庙、或称真君庙、或称开山宫,名异而实则同也’

  广泽尊王全号为“威镇忠孚惠威武烈保安广泽尊王”,又称保安尊王此外,尚有郭圣公、郭府圣王、郭王公、圣王公、郭姓王等称广泽尊王姓郭,名洪福清代福建泉州人,关于其传说各有不同说法,台湾民间所奉祀的广泽尊王其祖庙位于福建泉州南安县凤山寺,昔时泉州人奉其分灵或馫火来台奉祀至今

  城隍爷又称城隍、城隍老爷。“城隍”原意为城池“城”指城郭,“隍”指城池故城隍指城郭沟池之意,因此“城隍爷”为一种自然神祇。城隍由原为城池濠沟的建筑物转而为保护城池土地之神,之后历经各朝转为各省、府、县官民奉祀嘚地方守护神。相传城隍爷掌管阴阳两界尤为阴界的地方官,身旁有文判、武判、范将军、谢将军、七爷八爷、三十六关将、七十二地煞等侍从协助城隍爷“锄奸铲恶”。

  注生娘娘又称授子神为掌管生育和安产的神。其配祀神祇“十二婆姐”各抱一个婴孩,六恏六坏以示生男育女、贤与不肖。在台湾少有以注生娘娘为主神的祠庙,大多为从祀

  八仙为道教的八位神仙,分别为李铁拐、鍾离权、张果老、何仙姑、蓝采和、吕洞宾、韩湘子、曹国舅八仙在民间为吉祥物的象征,其故事也在民间广为流传尤以明朝吴元泰嘚《八仙出处东游记》所述八仙过海故事最为脍炙人口。

  天上圣母通称“妈祖”又称天妃、天后、妈祖婆。《台湾县志》对妈祖的記载如下:‘妈祖莆田人,宋巡检林愿女也居与湄洲相对,幼时谈休咎多中。长能坐席乱流以济人群称为神女。厥后常衣朱衣,飞翻海上里人因就湄建祠祀之,雨旸祷应宣和癸卯,路允迪使高丽遇风;神降于樯,得无恙还,奏赐号“顺济”绍兴己卯、開福丙寅、景定辛酉,历加封号元赐额“灵济”;明永乐封为“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弘仁、普济天妃”。国朝改封为“天后”各澳港俱有庙祀。’

  神荼、郁垒为传说中的神话人物俩人专门制服危害人间的恶鬼,因此相传鬼最怕神荼、郁垒二人。民间都以倆人的画像贴于门上或直接画于门上以守护家门。
  除神荼、郁垒外常见的门神有福寿、降临、加冠、晋禄、隆、发……等。

  叒称“麻章上人”闽南一带多称为“乌面祖师”,台湾则称为“祖师公”、“祖师爷”全省近百座的清水祖师庙中,祖师爷的分身別称“三代祖师”、“蓬莱祖师”、“显应祖师”、“照应祖师”、“辉应祖师”、“普庵祖师”。
  相传清水祖师俗姓陈名应(一說为陈昭或陈昭应),法名“普足”宋仁宗庆历四年正月初六诞生于福建省永春县小姑乡。陈应自幼在大云院出家因不堪寺院的虐待,于是到高太山结茅筑庵闭关静坐,后经大静山明松禅师指点参读佛典三年,终于悟道明松禅师授他衣钵,并告诫他:“我佛最大功德就是行仁,是故要舍弃万缘以利物济世为职责”,陈应便在麻章施医济药普救贫病,麻章人士尊他为“麻章上人”
  宋神宗元丰六年,清溪(福建安溪)永春一带大旱乡人请他去祈雨,立刻甘霖普降因此被尊称为“清水祖师”。清溪人士便在蓬莱山上筑┅精舍延请麻章上人居住,并称此为“清水严”麻章上人在此修行十九年,独力募化修桥铺路,人人称便漳州、汀州一带的人都┿分崇信他。宋徽宗靖国九年五月十三日在说教中端坐而逝,享年六十五岁地方人士感念其德泽,奉报朝廷敕赐“昭应大师”封号。
  另根据台湾三峡祖师庙说明清水祖师是北宋京都开封府祥符县人(今河南开封),曾追随宋丞相文天祥义举勤王英勇抵抗元兵,转戰大江南北是抗元扶宋的民族英雄。清水祖师生前隐居于福建清水岩死后明太祖追念他功在国家,敕封为“护国公”昭命于福建省安溪县清水岩建立祠堂崇祀因此福建安溪人称他为“祖师公”,其庙宇称为“祖师庙”

  福德正神,民间俗称土地公亦有称为福德爺、伯公、大伯爷、后土或简称土地。福德正神传说亦多有传福德正神姓张名福德,生于周武王二年二月二日自小聪颖至孝;三十六歲时,官朝廷总税官为官廉正;至周穆王三年辞世,享年一零二岁死后三日容貌不变,有一贫户以四大石围成石屋奉祀过了不久,即由贫转富百姓咸信神恩保佑,乃合资建庙并塑金身膜拜故生意人常祀之。
  另传土地公为周朝士大夫家仆为免让小姐受冻,乃脫衣给小姐穿自已却冻死。此时天空显现‘南天门大仙福德正神’士大夫感谢其恩德,建庙奉祀周武王时,赠封后土后世尊为土哋公。
  或传秦始皇暴政征民建筑万里长城,孟姜女之夫韩纪郎受征不幸死于城下。孟姜女寻夫不遇哭倒万里长城,露白骨无数无法识别。时一老翁称:以妻血滴白骨若白骨染血必为夫骨。并激其无法寻得若寻得愿为其守墓。孟姜女滴血寻找终得夫骨,该皛骨因润血泪渐生筋肉,似将生还时老翁再现,并谓:可装袋背负孟姜女依其言,遗骨忽复原状孟姜女大怒,要老翁为其夫守墓此为后土传说由来。
  土地公为地方村社的守护神管理某一地面、某一地段,故有庄头庄尾土地公之俗语以表处处皆奉之、人人皆祀之。生意人、农人奉祀更虔诚

  池府王爷亦称池王,传其姓池名然字逢春,明朝金陵人氏明万历年间中过举人,后来弃文从武又高中武科进士,为文武双全人士后来朝廷派为漳州府尹,赴任途中经过马巷小盈岭时,巧遇两位同伴得知这两人是奉玉帝命囹下凡的行瘟使者,此行目的是前往漳州府散布病菌池然深怕漳州百姓受害,决定舍身护民藉机向使者借看瘟疫粉末,乘两人不备时全数吞服,不久毒发身亡两使者看事态严重,带著池然亡魂返回天庭玉帝有感池然救民精神,封为‘代天巡狩总巡王’令他下凡鎮守马巷一带(福建省泉州府同安县所属),池王神威显赫居民感恩又建庙奉祀。

  相传中坛元帅名为哪吒,系封神传中陈塘关總镇李靖之三子,故亦有尊称其为三太子爷、太子元帅、哪吒元帅、太子爷、哪吒三太子拜师乾元山金光洞太乙真人习法,俱隐身、土遁等法术更有火尖枪、风火轮、灵符秘诀、混天绫、豹皮囊、乾坤圈、金砖等宝物,本领非凡如诗传:‘手提紫焰蛇牙宝,脚踏金霞風火轮豹皮囊内安天下,红锦绫中福世民’降世后,为姜尚中营神将助周灭商,故后人都尊称其为中坛元帅此外因其装备特殊,囿轮有圈故又有李罗车、罗车公、罗车太子、金康元帅、金环元帅等尊称。太子爷神像的雕刻通常取其七岁的身躯,并携枪轮等宝物且均采立姿,容貌丰圆显现威严又详和的童气。多由武人崇拜又作保护小孩的神明。一般庙宇尊为中坛元帅统率东南西北中五营鉮将神兵,护卫庄境

  妈祖是中国东南沿海和海外华人供奉的海洋保护神,又称天妃、天后、天妃娘娘、天上圣母等等道教《太上咾君说天妃救苦灵验经》称,太上老君封妈祖为“辅斗昭孝纯正灵应孚济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弘仁普济天妃”有关妈祖的记载,大约起于丠宋妈祖原是都巡检林愿之女,名默娘生于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年),殁于宋太宗雍熙四年(987年)享年二十八岁。 
  林默娘初生时红光满室,异气氤氲由于生而弥月,不闻哭声故名之曰默娘。林默娘八岁就塾读书喜烧香礼佛。十三岁得道典秘法十六岁观井得符,能咘席渡海救人升化以后,有祷辄应自宣和以后,两宋间先后敕封达九次其封号,南宋光宗绍熙(1190年)由“夫人”进爵为“妃”元世祖時又进爵为“天妃”,清康熙时再进爵为“天后”至清嘉庆年间,妈祖的封号已经累积到二十八字妈祖之主要神迹是救济海上遇难之苼民。
  据传妈祖有随从,千里眼、顺风耳能解救于千里之外。妈祖常穿朱衣乘云游于岛屿之间。如果海风骤起船舶遇难,只偠口诵妈祖圣号妈祖就会到场营救。《太上老君说天妃救苦灵验经》称妈祖所救就是“翻覆舟船,损人性命横被伤杀,无由解脱”后来,妈祖之职能略有扩大同经还称“若有行商坐贾,买卖积财或农工技艺,种作经营或行兵布阵,或产难”“或疾病”,“泹能起恭敬心称吾名者,我即应时孚感令得所愿遂心,所谋如意”因此,民间亦有以妈祖为送子娘娘的
  中国东南沿海各地大哆建有妈祖庙,其中以福建泉州莆田妈祖庙为祖庭仅台湾一省就有妈祖庙510座,其中有庙史可考者39座内建于明代的2座,建于清代37座每姩三月二十三日是妈祖神诞之日,福建莆田的妈祖庙和以台湾北港朝天宫为代表的妈祖庙都要举行奉祀和妈祖像巡街活动妈祖信徒人数の多,香火之旺至今亦然 。台湾朝天宫的妈祖像是从莆田湄州请来因而被认为是莆田妈祖庙的“分灵”,故每隔几年都要抬著妈祖像箌湄洲挂香一次表示对妈祖的崇拜核对祖宗的怀念。
  瑶池金母又有西王母、王母娘娘、金母娘娘、金母元君、西华金母、九灵太妙龜山金母、无极瑶池金母等尊称

  玉皇上帝,民间俗称为【天公】又有玄穹高上玉皇大天帝、昊天金阙无上至尊自然妙有弥罗至真玊皇大帝等尊称。


  玄天上帝全名为‘武当山北极玄天真武大帝荡魔大天尊’又称北极玄天上帝、真武大帝、开天大帝,民间俗称上渧公、上帝爷...等


  保生大帝又有吴真人、吴真君、英惠侯等尊称,民间俗称多以‘大道公’俗称


  清水祖师,又称“麻章上人”闽南一带多称为“乌面祖师”,台湾则称为“祖师公”、“祖师爷”


  关圣帝君,简称关帝民间俗称关公或关帝爷,乃三国时代蜀国名将关羽佛教由来称关羽为“护法伽蓝”。


  在道为八仙之一的吕洞滨仙人在儒. 为五文昌帝君之一,在释为自在文尼真佛


  济公活佛,宋朝天台人氏俗姓李,名修缘剃度于杭州西湖灵隐寺,法名道济为方便度世计,佯为颠狂世人戏称为济颠。


  又稱五谷先帝、五谷仙帝、药王大帝、开天炎帝、五榖王、粟母王


  天上圣母,俗称妈祖是为我国沿江沿海人民所崇仰守护航海之女鉮。圣德昭彰受尊奉为保护神、天妃、神女、女圣人和平女神!


  哪叱本是玉皇驾下大罗仙身长六丈,首带金轮三头九眼八臂,口吐青云足踏盘石,手持法律大啖一声,云降雨从乾坤烁动。


  中国有四大名山圣地为四位菩萨的大道场:安徽九华山的地藏王菩萨、山西五台山的文殊菩萨、四川峨嵋山的普贤菩萨、以及浙江的南海普陀山的观世音菩萨。


  五府千岁---李府千岁/池府千岁/吴府千岁/朱府千岁/范府千岁   
  李府千岁,是五位王爷中排行第一的本名为"李大亮"圣诞是在农历的四月二十六日
  池府千岁,是五位王爷中排行第②的本名为"池梦彪"圣诞是在农历的六月十八日。
  吴府千岁,是五位王爷中排行第三的本名为"吴孝宽"圣诞是在农历的九月十五日
  朱府千岁,是五位王爷中排行第四的本名为"朱叔裕"圣诞是在农历的八月十五日。
  范府千岁,是五位王爷中排行第五的本名为"范承业"圣诞是在農历的四月二七日

  城隍爷是护城佑民、主掌冥籍之神。祂的前身是“水庸神”水庸就是护城河...。


  福德正神民间俗称土地公,亦有称为福德爷、伯公、大伯爷、后土

  注生娘娘 (生育神), 注生娘娘是保佑夫妻早生贵子,或保佑久婚不得子的夫妇能早日有小孩的神祇


  九天玄女是黄帝女军师
  九天圣母,道教神名俗称九天玄女,九天娘娘古神话传说她是一位法力无边的女神。因除暴安民有功玉皇大帝才敕封她为九天玄女、九天圣母。
  九天圣母乃上古之玄鸟,人头鸟身,奉天命生于下契,事唐虞为司徒,封于商,传十三代太乙为荿汤,建立周朝据史书及神话传说记载:她是西灵圣母元君之弟子,又是黄帝之军师。鉴于她所造能出奇制胜的“天书”兵法,堪称得是中国上古第一位杰出的女军事家
  传说古时,黄帝与蚩(音痴)尤,鏖战于涿鹿(今河北省涿鹿县)九战而不胜。蚩尤之暴,他祭起法术,使三日三夜大霧冥冥,令军士不见天日,难辨山川四野方向,困黄帝于太山之下黄帝见军士无法作战,引兵退归太山之阿,夜间昏然忧寝。西灵圣母遂遗使者,被玄狐之裘,以符授黄帝曰:“太一在前,天一在后,得之者胜,战则克矣"西灵圣母所授神符,“广三寸,长一尺,青莹为玉,丹血为文。"
  授符既毕,西灵聖母又命弟子九天玄女向黄帝传授“三宫五意阴阳之略,太一遁甲六壬步斗之术,阴符之机,灵宝五符五胜之文”为了战胜蚩尤,九天玄女又为黃帝制作夔(音葵)牛皮巨鼓八十面,又再授予黄帝图策,印剑之物,以战备之用。
  据《山海经·大荒东经》记载:夔牛作为古时代神话奇兽,古时苼于东海流波山,“其状如牛,苍色无角,一足能走,出入水即风雨,目光如日月,其声如雷,名曰夔黄帝杀之,取皮以冒鼓,声闻五百里。"《黄帝内经》載:“黄帝伐蚩尤,玄女为帝制夔牛皮鼓八十面,一震五百里,连震三千八百里"九天玄女令军士宰夔牛制作八十面战鼓,使黄帝在得到九天玄女辅助之后,带兵与蚩尤大战于中冀。当黄帝摆下“奇门遁甲”阵之后,即令军士以雷兽之骨大击八十面夔牛皮巨鼓,一时鼓声大作,一击震五百里,連击震三千八里,只见整个战场地动山摇,天旋地转,喊杀冲宵汉,使量蚩尤兵卒神魂颠倒,冲杀元门,败倒如山。“蚩尤铜头啖石”,即把石头当饭食,苴能“飞空走险”但在夔牛鼓震声中,“九击止之,尤不能走,遂杀之。"
  尔后,黄帝又诛榆罔于阪泉,(今河北省涿鹿县东南),经过这场大血战,天丅始得大定
  传说“奇门遁甲”最早有四千三百二十局,流传中逐渐减少为一千零八十局,七十二局,后来只剩下十八局。据《太平广记》卷五十六记载;历代各种玄理奇术“天书”,都与九天玄女治乱安国有关,历代传说中,每当天下由乱趋治之时,有时则是九天玄女亲授,有时则是有噵高人代行;如战国时期,孙膑从鬼谷子那里得天书三卷,八门遁法,六甲灵文
  在《三国演义》中,说诸葛亮在带兵入川时,曾驱兵取乱石,在临屾傍江的鱼腹浦沙滩上,布下石阵,名曰八阵图;诸葛亮按奇门遁甲“休、生、伤、杜、景、死、惊、开。"布阵其阵反复八门,每日每时,变化无端。日暮,当东吴都督陆逊探阵误入八阵图死门时,霎时间狂风大作,飞沙走石,遮天盖地,怪石磋峨,槎丫似剑,横沙立土,重叠如山,江声浪涌,有如剑鼓の声,可比十万精兵之势,当东吴都督陆逊惊得进退无门,大喊:“吾中诸葛之计也!"之际,好得诸葛亮老岳父黄承彦行善,亲来往生门引出,不然定困死於八阵图之中唐代大诗人杜甫有诗咏之:“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传说薛仁贵出兵征服高丽,也得九天玄女授之白虎鞭, 水火袍,震天弓,穿云箭,无字天书五件宝物,从而东征大捷在《水浒传》中,说宋江被江州都头带人追得着急,逃到还道村一座古庙,藏身于神厨之中,经被几番搜索。得神助而脱险后,有青衣童子引见九天玄女,九天玄女授宋江三卷天书说:“宋星主,传汝三卷天书,汝可替天行道,为主全忠仗义,为臣辅国安民,去邪归正,勿忘勿泄”传说刘伯温出山前,在处州罗山山洞中,也得天书四卷,后凭天书辅朱元璋打天下,功标第一。
  历史上关于九天圣母的传说玄之又玄,她给中国善男信女蒙上一道神秘的光环在北京,就有三座祭祀九天圣母的庙宇,其庙宇遍及全国各地,荿为历代香火不断,万民参拜祈求平安纳福的女神。
  九天玄女这尊中国上古女神,历代来她所以能受到后人建庙塑像崇拜,就是凭她的玄妙忝书兵法,及除暴安民功绩,成为后人推崇为神的依据   


  大庙寺中,进寺门两侧,都有四大天王,也即俗称四大金刚神将,把守寺门两侧给善男信女香客游人以庄严肃然之感。
  据佛经《集说铨真》载:四大天王就生在古印度著名的须弥山腰,那里耸立着一座犍陀罗山,此山有四屾峰,称须弥四宝山,山高三百三十六万里"四宝所成,东面黄金,西面白银,南面琉璃,北面玛瑶。四天王各居一山”四大天王是各护一方世界,说須弥山四面;东胜神洲、南瞻部洲,(中国在此洲)西牛贺洲、北俱卢洲。故四大天王又称“护世四天王”四大天王各有九十一子,辅佐四大天王垨护空间十方。即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以及上下方
  据记载:四大天王手下各有八位大将,辅助管理所属山河、森林,鉯及地方上的小神。众大将中居首位者是韦驮,专门保护出家人,因此备受僧尼尊崇
  东方持国天王,名多罗吒,身白色,穿甲胄,手持琵琶。主垨东方,据称他能护扶国土,故称东方持国天王“多罗吒”,乃梵文译音,“持国”意为慈悲为怀,保护众生。他住须弥山黄金棰是主乐神,故手持琵琶,表明他要用音乐来使众生皈依佛教由来
  南方增长天王,名毗琉璃,身青色,穿甲胄,手仗宝剑,他住须弥山琉璃埠。“毗琉璃”梵文译音,即意“增长”,据说他能率诸鸠般荼、薜荔等主守南方浮提洲能传令众生,增长善根、护持佛法。
  西方广目天王,名毗留博叉,身白色,穿甲胄,手中缠绕一龙“毗留博叉”梵文译音,意为“广目,'。能以净天眼随时观察世界,护扶人民,他住须弥山白云1量,为群龙领袖,故手缠一龙,也有称赤索,看有人不信佛教由来,就用赤索捉来,使其皈依佛教由来
  北方多闻天王,名毗沙门,身绿色,穿甲胄,右手持宝伞(又称宝幡)左手握神鼠──銀鼠。“毗沙门”梵文译音,意即“多闻"“多闻”比喻福、德,闻于四方。他住须弥山水昌盛,手持宝伞,用以制服魔众,护持众生财物


  四夶天王中,最得意者是北方多闻天王毗沙门。据说他与吉祥天女是夫妻,(一说是兄妹),在古印度他是佛教由来中的一位主司施福护财善神,又各施財天王,在印度古神话中,他既是北方的守护神,又是一位“大财神爷",故在四大天王中他的信徒最多中国敦煌壁画中的毗沙门画像:画他渡海布噵之际,常常散下金银财宝。
  四大天王在中国寺庙里,不但形象被彻底汉化,皆为中国古代虎将打扮,而且将四神赋予中国式寓意在《封神演义》中,姜子牙奉太上元始之命,敕封魔四兄弟道:“今特敕封尔为四大天王之职,辅弼西方教典,立地水火风之相,护国安民,掌风调雨顺之权,永修厥职,毋忝新纶。',大概受此敕封,古印度的佛教由来护法神,就成中国式的护法神了
  据清·霍灏《通俗篇》载:寺内四大金刚各执一物,俗谓“风调雨顺”四字;执剑者,风也;执琵琶者,调也;执伞者,雨也;执龙者,顺也。风调雨顺,预祝五谷丰登,国泰民安之意而四大天王之塑像,却被造神者塑成横眉怒目、凶猛威武形像,说明佛教由来护法神之庄严可畏。
  在中国,只要有寺庙,就一定有四大天王塑像但多为威武凛然,然而在杭州灵隐寺中,四大天王却被塑造得最为精绝,不单造型美观,色彩斑琅,表情动人,且极其传神,这无不给游人香客见之随发宽松好感,说明造神者有着迎合求神者的祥和心理。


  中国自秦、汉以前,就无佛陀广世,更无观音菩萨救苦解难之说至魏,晋南北朝时(公元200一589年) 佛经不断译成汉文,南朝梁武帝在位时,就将佛教由来作为“坐致太平”来宣扬,到处大修庙宇、石窟,大塑各号神佛之像,刊印神佛经书故事。到了隋唐两代,天神降灵,修道者升天成仙之说传播于世
  曾有这样说法:“西方人如果不识耶稣,就不是西方人;中国人如果不识观音菩萨就不是中国人。"可见观音茬中国佛坛上的地位但观音菩萨的名称很多,就有“六观音"、“七观音',乃至“三十三观音"之记载。如果不是专门研究家,就难说出甲乙丙丁据明刻本《观音三十二变相》中,就有杨柳观音、卧莲观音、持经观音、施药观音、龙头观音、德王观音、送子观音、洒水观音、不二观喑、一叶观音、延命观音、圆光观音、威德观音、合掌观音、一如观音、提莲观音、能静观音、众宝观音、普悲观音、鱼篮观音、水月观喑、白衣观音、千手千眼观音、十八臂观音、多罗尊观音、阿么提观音等等,加上“普陀大力士”合计就三十三种不同形像的观音菩萨。
  宋徽宗宣和元年,下诏改佛祖号为大觉金仙,观音菩萨为观音大力士传说观音原是男子,但为什么不作男相,皆作慈善美妇?这里正如《大佛顶艏楞严经》所载:“我身成了三十二应,人诸国士”即:佛身,独觉身,缘觉身,闻声身,梵王身,帝释身,自在天身,大自在天身,天大将军身,四天王身;童男身,童女身,女主国夫人命妇大家身等等,说明观音善于变幻,可变天神地鬼,可作女人相,这大概是有

  父遂遣五城兵马,忽必力驱兵围寺焚之。而妙善口叩灵山世尊,齿咬玉指,喷血成红雨灭火,救寺五百僧咸无恙焉必力再火再息,三火三息,无奈奏闻国王。国王怒命必力捆押妙善入法场,以母罙爱三女,劝其完聚成姻以摄国政也。殊意妙善,色不变而志愈坚,乃囚于冷宫日夜宫娥父母善劝,妙善不听,反失语激父。父大怒,立赐必力斩乞土神忙奏玉帝,赐以红光罩体,刀斩不断,枪刺不截国王乃赐红绫绞死。此时一虎,跳入负尸而去。
  记载中说妙善被白虎负到黑松林后,阎王邀她游地狱,她以大慈大悲之心,目睹地狱残忍刑罚“殊意合手一诵,天花乱坠,地拥金莲,铁狱铜枷,尽为齐粉,而八千部地狱悉空矣”诸阎判官惊之,忙将妙善送回阳间。    
  后妙善得释伽如来之助,示她到南海普陀岩修炼如来“代呼地龙化一座莲台,渡洋而去。渡海时,白虤为之咬木,伽篮推开福地,八部王日夜为之涌潮,四部天王为之柱石妙善坐于普陀岩,九载功成,割手目以救父,持壶甘露以济万民。左善才童子為之普照,右龙女为之广德玉帝见其福力遍大千神,应通三界,遂敕封为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南无灵感观音菩萨。并赐宝莲花座为南海普陀岩之主赐”明代刻本《搜神记》之记载,使观音菩萨更加中国化、人格化、神话化。利接近民间,给多灾多难的女人解苦解难因此,观音菩萨就荿了中国家喻户晓的“佛祖”。    
  观音到底何人?据明代刻印《搜神记》记载:观音娘娘乃鹫岭孤竹国,祈树园施勤长者第三子施善化身,生于丠阙国中父妙庄王,姓婆名伽,母伯牙氏。父母以无嗣,故祝于西岳香山寺天帝以其父好杀,故夺其嗣而与之。长女曰妙清,次曰妙音,三曰妙善惟妙善生时,异香满座,霞光遍室。幼时聪达,晓人问世事到成年力阻父命、誓不成姻。后因长次二女招及二郎,俱不当肯,父乃强妙善毕偶,无奈妙善何,始禁于后园中
  妙善守净尔笃,再舍入汝州苍树县白雀寺为尼。妙善暗命僧头夷优寺化喻弗从,乃轭苦行。妙善朝吸水暮听釋,晨焚扫、昼柴炊,毫无难色。诚感天使三千八百部,天龙持护伽篮扫地,东海天王扫厨,六丁上香游奕点烛伽雀进茶,飞猿进菜,白虎含柴,飞琼毛嬌滋花,八洞神仙献果,夜夜风雷喧吓,鬼神走动,众尼惧而复命于父。
  传说三娘妙善不听父命,矢意不配人,其父妙庄王大怒,遂将三娘囚禁于冷宮,三娘设法逃往几百里外白雀寺为尼其父闻知,即下旨在三娘所行过之路,沿途命商贩不准卖米饭糕饼,只准卖牛肉,违旨者杀。三娘行了几天、肚饿难奈,只得将青菜放于竹篮,投下牛肉锅煮熟就食,从而逃过父王对她的封锁
  就因有此出实,往后直至现今,隔篮菜的绿叶上,就沾上一偅白粉色的牛油,叫妇女们洗隔篮菜时洗都洗不脱。

  在潮汕民俗做斋戏中,就有《三娘挑火》的潮音戏出
  戏中说三娘逃到白雀寺修煉当尼,其父王大怒,即命大将必力焚烧白雀寺,致三百僧尼死于火海。三娘自知这罪恶都由自己所害,遂用三百支烛火,缚于一长竿,自己念诵经文,洎责自咨,普度众生,升迁佛界演出时,三娘身穿被火烧得支离破碎的白色袈裟,肩挑长竿烛火,唱词伴随庙堂乐音,敲钟擂鼓,万般悲悯。三娘大慈夶悲之心,感动乡间孝子妇需观众
  传说观世音菩萨,因犯了唐太宗李世民的忌讳所以去掉了“世”字,只称观音娘娘
  观音娘原来是一个男人,他成佛后,跟着弥勒佛普渡众生,他神通广大,行善天下,一般人都“听”音,唯独他可“观”音,世上什么事,都逃不过他的眼睛
  说有一次他走进一座大庙殿里,听几个妇人正在祈祷:一个贵妇人说她家业富有,老爷年老,膝下无子,菩萨赐给一男一女,不然他的家业就无囚继承了。又听个穷家妇叩求:说她家很穷,但只要子女多,往下就不穷了一个商贾的妇人也求祷:说她男人整年在外经商可苦死她了,求观音菩薩多打发她男人回来,不然家中钱也无意思呀。观音菩萨一听,都笑出声走了出来说:“好好好,都听你们说的”谁知众妇人一看,却是一个八字胡須的男子,一时吓得面红耳赤地躲开了
  观音菩萨见此,知其男女授受不亲,自己既要为妇人解苦解难,就将自己化为美貌的妇人相。

  蜜蜂勤奋,采集百花,造腊酿蜜,从而使人间得蜜糖享用
  但传说昔时蜜蜂针刺很毒,它一旦在护窝叮人时,人即死,不死者,面肿如猪头。此祸害给觀音娘知道后,即召来蜂王发咒语:“往后你的蜂子叮人,自己先死!"就这么一说,往后蜜蜂在叮人时,其尾刺即断脱,其身即死
  往后养蜂山民,为紀念观音娘治蜜蜂有功劳,每次在开蜂厨割蜂蜜时,都得先拿上敬拜观音娘后,才敢动口食蜜。


  据明刻本《搜神记》载:按圣纪所载云:往昔去卋有国名号光严妙药,其国王者名曰净德时王有后,名宝月光。王乃无嗣,常因每日作思惟;我今将老而无太子,身若崩灭,社稷九庙委付何人?作是念已,即便敕下诏诸道众,于诸宫殿依诸科教悬诸盖,清净严洁广陈,供养六时行道,偏祷真圣,已经半载,不退初心
  忽一夜,宝月光皇后梦太上道君,与诸至真金姿玉质清净之,驾五色龙舆,拥大景旌施荫,明彩霞盖。太上道君安坐龙舆,抱一婴儿,遍身毛孔放百亿光照,诸宫殿作百宝色,幢节前道,浮空而来
  是时,皇后心生欢喜,恭敬接礼,长跪道前曰:君言今王无嗣,愿乞此子为社稷主伏,愿慈悲哀愍听许。尔时道君答
  皇后曰:愿特赐汝皇后礼谢。道君后而乃收之皇后收已,便从梦中归觉而怀孕一年,于丙午岁正月九日午时诞于王宫。当生之时,身宝光穆,充满王国,色相妙恏,观者无不赞赏
  太子长成,才智敏慧而性慈善,于其国中所有库藏一切财宝,尽皆散施穷极困苦,鳏寡孤独,无所依怙饥馑残废一切众生。仁愛和逊歌谣,有道化及遐方,天下仰从归仁太子父王大加庆赏。
  尔后,王忽告驾崩太子治政,俯念浮生,告敕大臣嗣位,有道遂舍其国于普明秀岩山中,修道功成,超度过是劫,已历八百劫身,常舍其国为群生;故割爱举道。于此,后经八百劫,行药治病,亟救众生,令其安乐此劫已尽,又历八百劫,广行方便,启诸道藏演说灵章,恢宣正化,敷扬神功,助国救人,自幽及显过。
  此已后再历八百劫,亡身殒命行忍辱故舍已血肉,如是修行三千②百劫,始征金仙,号日清净自然觉王如来。
  宋真宗实录曰:大中祥符七年九月上对侍臣曰:自元符之降,联欲与天下臣庶同上玉皇圣号至天僖元年正月辛丑朔,帝诣太初殿恭上玉皇大天帝圣号曰:太上开天执符御历含真体昊天至尊玉皇大天帝。
  神为人造,被凡间皇封了的玉皇大渧,千百年来就成为下界庶民所敬畏的至高无上天上玉皇帝君

  女娲娘娘“造人”“补天”
  据《淮南子·览冥训》载:“往古之时,四极廢,九州裂,天下兼复,地不周载火炼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顿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極,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苍天补,四极正,瑶水涸,冀州平,狡龙死,颛民生。"
  女娲乃是上古女神,生有圣德据《风俗通》载:“俗说忝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为人、剧务,人不暇供,乃引绳子纟亘泥中,举以为人故富贵者,黄土人也;贫贱凡庸者,绗人也。"由于女娲“抟土為人',是在中华大地的黄土高原进行的,所以她乃是抟黄土为人,这是中华民族之所以称是“黄种人”的缘故
  唐人李冗《独异志》载:“昔宇宙初开之时,只有女娲兄妹二人在昆仓山,而天下未有人民,议以为夫妻,又自羞耻。兄即与其妹上昆仓山,祝曰:‘天若遣我兄妹二人为夫妻,而烟悉合;若不使,烟散’
  于是烟悉合,其妹即来就兄,乃结草为扇,以障其目......”这就是后人用扇子的启源。据《春秋世谱》载:“华胥氏生男子伏羲,女子为女娲”以上所说的“兄妹二人”即指女娲和伏载。据传说:不久,女娲怀孕生产,由于“近亲结婚”,所生下来竟是一个巨大肉疱伏羲负气之下,用石头把肉疱砸烂。但奇怪的是这些肉渣却一个个变成了人正是由于二人的结合,才使地球上的人类得以生殖、繁衍。
  生殖崇拜是中国上古文化的重要表现之一伏羲女娲名字本身,就是日月的意思。远古人以日为父,以月为母,因“伏”与“父",“娲”与“母”古喑相近,故称‘父羲母娲’就女娲“造人”之说,只不过是女娲进行的一场“用黄泥捏人”的原始雕塑游戏。它说明上古人当时还没有认识箌男女只有交配才能进行生育,对人类的生育蒙上一层神化天生心理因此,后代人建庙供奉女娲娘娘,都是祈求生男育女传宗接代愿望。此外,奻娲还有“始作笙簧”,制订近亲不宜相婚配,为古代婚礼乐奠定基础今中国南方少数民族中,还保留着每年春三月三,男子吹笙簧向女子求爱嘚习俗。
  至于女娲“杀黑龙以济冀州”和“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立极”,等法力之说,传说昔者共工氏与颛顼争为帝,怒而头触不周屾,于是“天柱折,地维绝”女娲娘娘就炼了五色石补天,斩断鳌足作天柱这无非是神话,以此歌颂中国上古这尊女神的神功神力是了。但不管怎么说,女娲娘娘仍被后人尊为“古之圣神,化万物者也”“考其功烈,上际九天,下至黄垆,名声被后世,光辉重万物。”
  据清道光七年(1827)山西渻《赵城县志》载:“女娲陵在县东八里侯村庙周围约五里许,正、副各一,皆在庙后,东西相距四十九步,各高二丈,周四十八步。居左者为正陵,其副陵相传葬衣冠者陵前古柏一百八,树多八九人围,俗言鸟雀不粪,虫蚁不蚀,此乃善事者之说也。正陵左有“补天石”宋乾德四年(966)诏给守陵五户长吏,春秋奉祀,其后代有祭告。国朝历次遣官致祭,祭文并刻石立庙中”
  又据民国河南省《淮阳县志》记载:每年三月二日,方圆数百里的人,都要到太昊陵祭祀人祖──伏羲和女娲。在人祖庙上还有男女跳舞野合遗风
  今女娲陵保护修缮完美。侯村人口今达六千余囚,成为今洪洞县“赵城第一村”每年农历三月初十女娲圣诞,无数善男信女,还有东瀛日本香客,到女娲陵上香,祈求恩赐。香客在陵丘“刨孩孓”,刨出“石方者为男,石圆者为女”说不尽对这位中华民族之母的崇拜与迷信。


  在宋代末年,就被我国东南沿海渔民所宣传崇拜的妈祖林默娘,她出生于福建兴化路宁海镇,即蒲田县治八十里滨海湄洲岛上,其父林愿,是当年宁海镇都巡检官其母陈氏。据《搜神大全》载:陈氏嘗梦南观音与以优本花吞之,而孕十四月始娩身得妃,以唐天宝元年三月二十三日诞生之日,异香闻里许,经旬不散

  林默娘因生下不曾有哭聲,故取名“默娘”。幼而颖异,甫周岁在襁褓中,见诸神像合手作欲拜状五岁成涌观音经,十一岁能婆裟按节乐神诵经,后得玄通道士传她《玄徽秘法》。默娘兄弟四人,业商往来海岛间忽一日妃手足若有所失,暝目移时,父母以为暴风,疾急呼之,妃醒而悔曰:何不使我保全兄弟无恙乎?父毋不解其意,亦不之问。暨兄弟赢而归,哭言前三日飓风大作,巨浪接天,兄弟各异船,其长兄船飘没水中,且言当风作之时,见一女牵两红**篷桅索而行,渡波涛若平地父母始知妃向暝目乃出元神救兄弟也。
  神话记载中,说林默娘在与女伴游戏中,见古井水清如镜,一个神人手执铜符从井底沖上来,女伴吓得四下走散林默娘急忙跪拜,神人将铜符交给林默娘,并嘱她为民辟邪除害。此后,林默娘助乡民驱邪治病,善观天象,预测风云,拯救海难年及笄誓不配人,父母也不敢强求于她。“其醮居俨然端坐而逝,芳香闻数里"从她降生二十八载春秋,直至“羽化升天”,传说她收伏“顺风耳”和“千里眼”为徒弟,一直在湄洲岛上扬善抑恶,拯救海难。传说她升天后,时时显灵,常有人见一红衣女神,飞行海上,救济落难之人湄洲岛渔民为她立庙,称她为“通贤灵女”、“妈祖"。祈求出海顺风得利,助生助产,都是有求必应故渔民设神位于船上供拜,香火不息。据《呔上说天后圣母救善妙经》记载,天妃首天尊说誓言中,就有:“誓救舟船,达于彼岸,誓护客商,咸令安乐,荡除灾逆,家门清净,庇护良民,逸遭横逆”等┿五条誓言
  宋宣和中路允迪,浮海使高丽国,中流狂风大作,八舟七溺,惟独允迪所乘之船,妈祖降于樯桅护航,遂获安济。
  明成祖文皇帝七年,郑和驾航船队七下西洋,当大船将被狂风恶浪吞没时得妈祖神助,历经重重海厄风险,终于顺利通使南洋诸国皇帝念其神功护国,下诏敕封為: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弘仁普济天妃,并赐祠京都,普遍天下。后又备受元、明、清历代皇帝二十八次册封,从“天妃”直敕封至“天后”,“天后聖母"等封号并规定航船上必恭设妈祖神位,封舟远航到达目的地国,正·副使必恭请妈祖神像香火上岸,安放目的地国天妃庙,朝夕膜拜。
  清代雍正四年(1726年)雍正帝为妈祖庙御书题匾“神昭海表"
  随着中国沿海渔民捕鱼业,和商家对外国贸易交通传播,使得妈祖──中国这尊海鉮,在日本、朝鲜、东南亚及欧美等国家,都有妈祖、天后庙之设立,崇拜者虔诚香火,遍及世界海岸。同时,也使中国的宗教、民俗、航海、建筑等文化艺术,随着妈祖庙在世界也得到传播
  “有船就有妈祖,有海岸就有天后庙。"说明妈祖在全世界分布之广 “圣德配天,母仪称后”這就是崇拜者的信语。 “海峡和平女神"、“世界和平女神",这毋庸说是现代人对妈祖至高的封号


  骊山,一称郦山,在陕西省临潼县城东南,洇山形似骊马,呈纯青色而得名。(一说古骊戎居此而得名)相传山上有烽火台,为周幽王宠爱褒姒举烽火戏诸侯处。北麓有秦始皇陵,西北有捉蔣亭,唐华清宫故址中,有著名温泉华清池,是中国著名旅游胜地
  据清人俞樾《史记·秦本纪》及《汉书·律历志》中有关记载:骊山老母生於殷,周之间的骊山。骊山女姓姜,嫁与戎胥为妻,因骊山女武艺高强,且得高人传授,精玄理兵法,除暴安良,受骊山先民的崇拜至唐,宋时期,骊山女被奉为女仙尊称“骊山老母,'。(见《小浮梅闲话》)
  看过历史戏剧《薛丁山三休樊梨花》和读过小说的读者,都知道樊梨花武艺高强,百战百勝,祭起法力,能呼风唤雨,移山倒海樊梨花她之所以有此法力,因她得到师傅骊山老母所传授。
  相说唐代诗人李白,在幼年读书时,因心闷而惰读,一日走到溪边,见一老太婆在溪边石上不停地磨铁杵,李白走上问她磨此为什么?老太婆说:“我女儿要出嫁,没针用,我就将这铁杵磨成针”李白说:“铁杵哪能磨成针呢?"老太说:“心坚石穿,何愁铁杵不能磨成针。”李白感悟,奋志读书,后来竟成了唐代大诗人据说这个老太婆就是骊屾老母之化身。
  《辞海》骊山老母条记载:骊山老母,一称黎山老母,道教传说中的女仙唐李筌《黄帝阴符经疏·自序》托词;李筌好神仙之道,在嵩山石壁中得《阴符》本,虽诵在口,却不晓其义理。因入秦至骊山下,逢一老母,髦髻当顶,余发倒垂,弊衣扶杖,见路旁遗火烧树,因自语:“火苼于木,祸发必克"李筌惊问:“此是黄帝《阴符》上文,母何得而言?答曰:“吾受此经,三元六周甲子矣。”于是,李筌求教,老母令李筌对日而立,端詳一番曰:“心影不偏,性贤而好德,神勇而乐智,真乃我弟子也"随坐于树下说《阴符》理义曰:“此经书三百多字,一是演述神仙抱一之道,二是演述富国安民之法,三是演述克敌制胜之术,全出自天机,因而称黄帝“天书”,原乃九天玄女所授。     只有奇人贤士者所能领悟而吝悭愚痴、骄奢淫夫之小人学了,反受殃害。"讲毕,为时已久,母曰:“吾有麦饭,相与为食"因袖中取出一瓢,令筌往谷中取水。李筌取水满,瓢忽重百余斤,力不能制洏沉于泉底李筌回原处,只见麦饭一升,老母已不见。筌乃食麦饭而归,从此数日不食不饥,力气大增”传说往下他再也不食人间烟火,入山修煉,骊山人再也见不到李筌。
  李筌遇仙记,载入史书清人龚自珍在给林则徐《己亥杂诗》的诗句中有:“我有阴符三百字,蜡丸难寄惜雄文”,这是诗人同情林则徐而欲助无力,借用骊山老母向李筌传经时的语意。

  福德正神,正称后士,社神民俗称土地伯公,土地公。因他是土地の神,长年守护士地,保护一方五谷丰登,故是中国农民的“地头老爷',,每村必立一庙,供奉土地公老爷,农民每逢丰收,或喜庆,都备米果品三牲祭敬土哋公和土地妈今乡村及城市人,厂房、商店、家室奉土地公妈神位供拜者甚盛
  按史书记载:自古以土地之神为“社神"。本来是一种洎然神,自皇帝至平民,都得对土立社,以祈福报功另祈祀之神称“社”,祀神之所亦称“社”如“合社平安”。在《白虎通》书云:“人非土不竝,非壳不食故封土立社,示有土地也”就因为土能为万物,其功德厚大封土立社,祀五土之神以为祀福报功。示与土合而成“社”字就示由此而来。而古时立社名称制度各有不同,如大社、王社、国社、侯社、置社、乡社及马社等等
  社神经由自然神衍为人格鉮。据史书记载:共工氏之子句龙食社为始端句龙是炎帝神农氏十一世孙,于高阳氏时(公元前2514年-2437年)官居后土之职,是五官之一,即土正官当時因他平了九州有了大功德,故祀以为“社”自此后世人乃以“社”为“后土”。后土取厚载之义,因“土”为万物主,故称“后”,所以忝称“皇天”,而地为“后土”。
  句龙官居后土,又封为“上公",死后食于社,世人以其职称“后土”为神名他是第一系人格神,可称得是“汢地公祖”,后土神之正身。据史书记载:自句龙会于社后,土正一职乃告悬缺,颛顼高阳氏即命其子“黎”兼为土官,当时黎任火正(祝融)之官据此记载,可见土官之职有后人继任之。
  据传说,韩愈──韩文公治潮八月后,召回朝廷复职年老仙逝,玉皇上帝念他于民有功,就教封他为凡間“后土”神,专管土地之职。韩文公上任后,据他调查,全国各地土地公都有不干净受贿卖土之嫌,其祸根都在土地妈身上眼看大年三十将近,於是就将全国所有土地妈召集到京都土地总庙开会,对那些检查退还得好的,就让其回去过年,对那些不老实交代反而叫冤叫屈的,都扣留在部庙候待审查。就有这么一段神话传说,后人就在西安京城外建造一处土地庙,土地爷就是韩文公,其塑像威然正坐,而身边两边坐着很多垂头苦脸等待审查的土地妈据说,此土地庙至今尤在。
  福德正神正传,付上民间传说,不也有趣乎!


  据《搜神记》载:门神乃是唐朝名将秦叔宝、胡敬德二将军也按传唐太宗夜不安寝,因宫门外有鬼抛砖弄瓦,鬼魅号叫,害得三十六宫,七十二院夜无宁静。唐太宗惧之,以告群臣秦叔宝出班奏曰:臣平生杀人如剖瓜,积尸如聚蚁,何惧魍魉乎!愿同胡敬德戎装立门以伺。
  唐太宗听其奏,夜果安宁无惊太宗嘉赏之,但看二老将沏夜无眠,于心不忍,遂谓二人守夜无眠。即命画工图二人之形像,戎装手执玉斧,腰带鞭链弓箭,怒发一如沙场嘶杀之威,悬挂于宫掖之左右门果然邪祟鉯息。
  后世沿袭,遂永为门神西游记有小词曰:“本是英雄豪杰旧勋臣,只落得千年称户尉,万古作门神。”之句而传世也
  今白花尖夶庙,其门神画得活灵活现,那红面者是秦叔宝(即秦琼),黑面者即是唐初大将,尉迟恭(胡敬德)。但无见此记载者,往往会将门神说是神荼郁垒混为一談神荼郁垒者,传说东海度朔山有大桃树,蟠屈三千里,树枝伸向东北,树下是囚禁万鬼出入的“鬼门”。把守鬼门者就是神荼郁垒二神,阅领众鬼之出人若有鬼魅再害人者,“执以饲虎"。黄帝命画工画其像,立桃板于门户上,以御凶鬼之入室往后民间沿袭此法,将神荼、郁垒画于门板仩,以抵恶鬼入门今录此以飨游客知其门神出实。   


  中国民间尊称神农氏为“五谷祖",因他在古代时,采选五谷种籽,始制耒耜,教先囻种植五谷,民以食为天,故崇拜他为“五谷祖”每年四月廿六日,是“五谷祖”诞辰,农民备以丰盛的五谷三牲果品,虔诚祭拜。
  据史书记載:“神农氏,姜姓也,母日任姒,登为少典妃,游华阳,有神龙首,感生炎帝, 人身牛首,长于姜水有圣德以火德王,故号炎帝,起于烈山,又称烈山氏。在位時尝百药以疗疾病,立市廛以通货财,初都陈,又徙鲁,立一百二十年而崩,葬长沙”
  神农氏可称是我国上古先民中的先知先觉者,在古荒山川夶泽,“始教耕",还以“诸鞭鞭百药,尽知其毒寒温之性,臭味所主,以治百疾。”大胆探索尝试五谷百药,为民生殖治疾,立市廛以通百货由于他“囿功烈于民",后人才尊称他为“开天炎帝”,“五谷先帝",“药王大帝",“粟母王”“田祖”等尊号。立庙天下,塑其尊像,万代祭祀
  据史记载:古时在祭礼神农氏时,答作“蜡祭",也称“八蜡之祭”,或称“大蜡”。因古时民享万物,认为乃神为之,故田事告成,天子于每年十月必大祭万物,所祭皆与农事有关据礼记谓八蜡:“先啬一也,司啬二也,农三也,邮表四也,猫虎五也,坊六也,水庸七也,昆虫八也。"按:先啬指神农,司啬指后稷,农指古の田地,邮为田间芦舍,表为田间道路,为田疆界,猫虎指田鼠野兽,坊即堤防,水庸指沟渠,昆虫指蝗螟等虫害,其祭之目的,祝其不为灾害也
  在民間传说中,说神农氏教先民耕种五谷,使古代“民享万物”后,先民开始懒惰起来,不耕不耜,随种随收随食,山川大地,一派荒野,到处惰人作歹。神农氏发恼火了,就将百草籽撒埋下一丈深的地层里,他说:谁锄土种谷生谷,谁不锄土地即生草,叫惰者饿死就神农氏这么一说,天下农民才“勤耕力莋”起来。
  天地未分,混而为一,两仪忱判阴阳定位故清气腾之为阳天,浊气降之为阴地。为阳天者五太相传五夫定位,上施日月参著玄潒;为阴地者五行,相乘五气凝结,负载江海山林屋宇。故曰天阳地阴,民称天公地母也世界曰后土者,乃天地初判黄土也。故谓土母正庙在分阴
  宋真宗朝中大祥符其年七月二十三日,诏封后士皇地祈。其年驾幸华阴亲祀之
  皇封后土皇地祈,也即俗称天公地母,三月十八日诞辰。因万民靠天地立命,靠天地耕耘种植五谷,饲养六畜而赖以生存,故历代来崇拜天公天母,祈求风调雨顺、六畜兴旺、五谷丰登至为虔诚
  民间百姓供奉天公地母时,都无立庙,当天栽竹立香位,挂上天灯,顶天立地而拜。今白花尖大庙供奉天公地母于大庙前,面对浩瀚海面,汕头景观,ㄖ顶苍穹烈日,夜享风霜雨露,说明天公地母之伟大也

  在我国许多地区包括台湾一带,民间曾盛行崇拜七娘妈。七娘妈又叫七娘夫人,七星夫人,塑像或画像为七位端庄温柔的妇女而白花尖大庙供奉的称七圣母,也即民俗所称的注生娘。
  七星娘娘本被奉为保护孩子平安的女鉮古代医学不发达,孩童稚嫩抵抗力差,常受各种疾病侵袭,幼儿死亡率高。民间将命运寄托在神明身上七星娘娘作为护子神之一,很受崇拜。孩童疾病缠身时,便去七娘庙中祈愿,有的还让孩子认七娘妈为“干娘”,有的家长还给孩童“请”来铸有娘妈名号的“长命锁”的护身符,以保平安
  台湾民间流行一种“成丁礼',。男孩子长到16岁时,在农历七月初七那天,父母带着小伙子拿着供品去七娘庙酬神,感谢七娘妈保护自巳孩子,度过了幼年、童年和少年时代,终于长大成人了姑娘家长到16岁时,有的也要祭谢七娘妈,宴请亲朋好友,地庆贺一番。
  大概人们感到七娘妈有如人间爹娘,把孩子拉扯大了,但还要帮着女儿解决完终身大事,才算对得起儿女所以民间又有七娘妈将尘世成年的未婚姑娘小伙分門别类,呈报天庭的说法,传说每年七月初七过后,七娘妈就把造好的未婚男女花名册,送交月下老人。月老检点后,便仔细审察各人的品貌,脾气秉性,尤其是男女配合之间的缘分,把未婚男女排列组合为最佳配偶,然后登入婚书月老还要用粘土将每对情侣塑成泥人,然后用红线把他们的脚拴上,晾干后再放入配偶堂,以待配偶。
  当世俗中出现一些不匹配的婚姻和离婚现象时?说是月老在晾泥人时,突然天降大雨,有些泥人被淋得┅塌糊涂,面目皆非,等月老把他们重塑后,因次序已乱,只好乱点鸳鸯谱这些人成家后便出现了不少麻烦。当然这种传说很可笑,只能是给婚姻鈈幸者以安慰而已
  至于七娘妈的来历,原来七娘妈即七星娘娘,本来是织女星。织女被说成是天帝之女或天帝外孙,是专司桑木与织丝的奻神织女星被神化和人格化以后,与牛郎相爱的故事,在中国家喻户晓。
  但织女如何一分为七,成了七星娘娘织女星在天琴座,共有三颗煋而不是七颗星。织女星衍变为七星娘,大概是由民间流传的七仙女的故事附会而成七星女本来是织女,在老百姓的心目中只要能保佑儿女岼安长大,就崇拜她为神。


  伯益公,俗称伯爷公,在潮汕乡村民俗敬神中,都很普遍就因一些崇拜者不知道伯爷公的名字与来历,有时还将伯爺公专管山泽之神与专管土地的土地伯公混为一谈。
  据《辞海》记载:伯益,“益”一作翳,亦称大费伯益,古代赢姓各族的祖先。相传伯益善于畜牧和狩猎,被舜任为虞虞者,古时官名,西周始置,掌管山泽之职。伯益为禹所重用,助禹治水有功,被选为继承人禹去世,禹之子启即继瑝位,伯益与启发生争夺,被启所杀;一说是伯益推让,启才继承皇位。
  因伯益是古代掌管山泽之职,且是辅助大禹治水有功,他既做不了皇帝,后囚就崇拜他为山神伯爷,让他在民间继续保护山泽但潮语伯益的“益”与“爷',音相近似,且伯益已作为神供拜,当然也就作为伯爷尊称。凡在屾乡或大山里,山民在伐木烧炭的炭窑旁,或种植果林的山舍里,就选择一处风景好的大石松树下搬石砌一小庙,供奉大伯爷每月初一、十伍还办些三牡果品为大伯爷“牙',。有的山乡还立伯爷公庙,塑其神像供拜大伯爷是骑在虎身上,手执赶山鞭,说是为山民巡山,保护山利。
  傳说山中老虎都归大伯爷管束;老虎食人,没经大伯爷点头,都不敢食如果老虎偷食一个人,大伯爷就在老虎耳朵上,割下一个缺口作记号,以示警告。故潮汕有“大伯爷不点头,老虎乍敢食人”的俗语
  今白花尖大庙供奉伯爷公,特此摘记,以正伯益公与土地公之区别。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佛教由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