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中美贸易战战,下星期郑菜油应该怎开盘呢

贸易战下 油脂油料有哪些值得关注的交易策略?
来源:微信公众号:对冲研投
  核心观点
  世界杯激战正酣,而中美贸易战即将开打。北京时间6月15日晚间,美国政府发布了加征关税的商品清单,宣布将对从中国进口的约500亿商品25%的关税,其中对约340亿美元商品自日起实施加征关税措施,同时对约160亿美元商品加征关税开始征求公众意见。
  中方公布的加征关税清单中,(000061,)主要包括、、、、大米、高粱、牛肉、、家禽、鱼、、坚果和蔬菜等。
  消息一出后,国内现货市场粕类、油脂现货价格均出现大幅上涨。巴西大豆升水出现大幅上涨。未来中国大豆进口成本价格将增加700-800元/吨。前期我们一直推荐的油脂反套,豆棕价差扩大,菜棕价差扩大,油粕比缩小等是贸易战之后的需要重点关注的操作策略。
  一、中美贸易战打响
  北京时间6月15日晚间,美国政府发布了加征关税的商品清单,宣布将对从中国进口的约500亿美元商品25%的关税,其中对约340亿美元商品自日起实施加征关税措施,同时对约160亿美元商品加征关税开始征求公众意见。6月16日凌晨,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发布公告决定,对原产于美国的659项约500亿美元进口商品加征25%的关税,其中对农产品、汽车、水产品等545项约340亿美元商品自日起实施加征关税,对其余商品加征关税的实施时间另行公告。
  公布的加征关税清单中,农产品主要包括大豆、玉米、小麦、棉花、大米、高粱、牛肉、猪肉、家禽、鱼、乳制品、坚果和蔬菜等。其中2017年我国进口美国大豆的总金额为140亿美元,美国生产的三分之一大豆出口至中国。贸易战在美国的挑动下一触即发。
  众所周知,从清明以来,中美就贸易战经过多次谈判、协商,但美国政府的言而无信、出尔反尔,中国方面不卑不吭、有理有节,予以强硬反击,贸易战正式打响对于国内农产品有何影响。本文将详细讲述。在之前的文章中《利好因素提振,价格易涨难跌》我们也对豆粕走势进行过分析,对贸易战和远期天气两个驱动因素进行情景假设。
  当前我国大豆进口关税为3%,加征25%关税之后将导致进口美国大豆的成本大幅上升。以6月15日进口大豆成本为例,7月船期美湾大豆进口成本为3000元/吨,加征25%关税之后,成本将上升为3750元/吨附近。美豆进口成本的大幅上升将直接导致美国大豆进口量减少,南美大豆将成为主要供应力量,届时势必会推升南美大豆升贴水报价。本年度阿根廷大豆大幅减产,可供出口的数量十分有限;巴西大豆产量创纪录,可供出口的数量可达7000万吨左右。此外,南美其他生产大豆的国家如巴拉圭和乌拉圭以及俄罗斯都可以向中国出口大豆,而中国之外的其他传统大豆进口区域将会转向美国采购。全球大豆贸易格局将会逐渐发生改变。在贸易战专题三中我们也对中国大豆进口路径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在不大幅降低蛋白需求的前提下,无论如何,中国都需要从美国进口至少2000万吨左右的大豆。即使加征25%的关税。
  贸易战对于油脂无疑是个重要利多,不过油脂的上涨幅度会小于粕类。油脂间走势分化仍将持续,豆棕价差有望持续扩大。贸易战导致进口大豆成本提升,必将提升原料成本,利多豆油。不过目前豆油库存处于历史高位,且油脂消费处于淡季,大豆成本上涨会大幅推升豆粕价格,油厂增加开机率,豆油库存会进一步增加,豆油价格的大幅上升也会吸引产业资金在盘面套保做空,豆油上涨不会非常流畅,在投机资金与产业资金的博弈中震荡上涨。高库存使得近月产业资金聚集,贸易战使得投机资金做多远月,近弱远强持续并导致价差扩大。此外,今年全球产量与库存都将大幅增加,贸易战对于豆油的利多不足以驱动棕榈油供需结构明显改变。下半年棕榈油产量与库存季节性增加,国内棕榈油买船月均40-50万吨,国内外棕榈油仍处于供给宽松格局。棕榈油压低油脂整体重心,产业资金在高库存下的套保需求形成油脂最大利空。综合来看,豆油与菜油走势将强于棕榈油,远月强于近月,粕类强于油脂。
  二、贸易战打响后国内外市场表现
  1. 国内现货市场豆粕价格大幅上涨
  从国内现货市场来看,消息出来后,6月16日山东日照主流报价43蛋白豆粕在元/吨,较上周五上涨180元/吨。江苏(601008,)经销商43蛋白豆粕价格报价3030元/吨,较上周五大涨170元/吨。全国其他地区来看,现货均出现150-200元/吨的大幅上涨。国内豆油市场现货价格均出现150元/吨左右的大幅上涨。
  2. 巴西升水大幅飙升
  贸易战开打后,巴西升水大幅飙升。9月船期升水上涨至300美分/蒲式耳,而上周五只有150-160美分/蒲式耳。这也就意味着未来巴西大豆进口成本将增加300元/吨左右。后期将密切关注巴西升水走势。
  3. 现货压榨利润重回正值
  随着美豆大跌,国内压榨利润重回正值,上周五开盘美豆价格在927美分/蒲式耳,对应7月美豆压榨利润在-10元/吨左右(25%关税,未计算),随着美豆价格大跌,压榨利润重回零轴上方。目前美豆价格处于种植成本附近,继续下跌空间有限,按照目前国内压榨厂要实现远期进口美豆压榨有利润(25%关税,已计算),美豆900美分/蒲式耳,国内豆粕现货价格要到3200元/吨,豆油价格要到5900元/吨以上,才有压榨毛利润。若后期利润进一步扩大,进口利润能超过150元/吨,将考虑抛国内买国外。
  4. 下周开盘国内油脂油料表现
  大家可能对清明节回来,国内豆粕和高开低走记忆犹新,此次,端午节征税和清明节有些类似。但我们注意到一个明显的不同就是,此次中方回应美方给出了相同的征税时间7月6日。而清明节那次,虽然也提了对美国大豆征收25%关税,但没有给出具体时间,这也为后市豆粕下跌埋下伏笔。此次,投资者不应再幻想,在7月6日前中美谈判解决,避开关税征收关税的想法。对于美国而言,贸易战爆发有其必然性。一是改善中美贸易失衡问题,而是压制中国崛起,巩固世界霸权地位。所以我们认为,节后市场将会消化贸易战带来的不确定前景,行情也将迎来一波快速上涨,周二开盘,粕类有望冲击涨停,油脂也将迎来大涨。对于后期行情走势,还需关注各方面消息,前所未有的市场形势也会带来空前的机遇和挑战。对于投资者而言,需要做好风险控制。
  鉴于上述分析,前期我们一直推荐的油脂反套,豆棕价差扩大,菜棕价差扩大,油粕比缩小等是贸易战之后的需要重点关注的操作策略。投资者可关注公司官网农产品套利跟踪,追踪最新的套利策略。
  表1:清明节油脂油料行情回顾
清明节前收盘价
清明节后开盘价
  - END -
关键词阅读:
责任编辑:窦晓芸
已有&0&条评论
最近访问股
以下为您的最近访问股
24小时新闻榜
理财产品推荐当前位置:
中美贸易战再追踪:双方底线在哪,如何演进,宏观环境会大变吗?
中美贸易战再追踪:双方底线在哪,如何演进,宏观环境会大变吗?
发布时间:来源:上海有色金属阅读 > 1293
美国如何发动贸易战?主要是通过单边色彩浓厚、后手较多的301法案,同时配合类似232条款下的钢铝关税、以及部分WTO框架下的诉讼。从中方的应对来看,对标钢铝关税的回应及时迅速,回击的姿态也较高。中美贸易战可能的方向。对此我们有三点核心判断:1. 中美贸易冲突持续时间能够较长。由于核心人物特朗普的态度坚决、核心经贸幕僚均为对华鹰派,以及反全球化的运动的发展,中美贸易冲突不会短时间结束。2. 短期内难以扩大至全面冲突。
从商人总统角度理解特朗普的策略、中美力量对比、以及全面贸易战存在较大的难度来看,至少在11月美国中期选举前,全面扩大的可能性较小。3. 中方将以积极应对为主,不主动寻求扩大化,同时避免做出长期的承诺、避免对华的经贸压力扩大化。中美贸易战对于国内债市的可能影响。影响途径为风险偏好、经济和国内政策三个方向。根据基本判断,中美贸易战扩大的可能性有限,短期内风险偏好的下降可能有波折;经济和通胀基本面目前所受影响较小;在外部不确定性提升的额情况下,国内政策可能继续向求稳的方向倾斜。一、
美国怎样发动的贸易战?1.1.
美国做了什么?点燃的引线,特朗普签署301法案。“301条款”是美国《1974年贸易法》第301条的俗称,一般而言,“301条款”是美国贸易法中有关对外国立法或行政上违反协定、损害美国利益的行为采取单边行动的立法授权条款。这次针对中国的所谓301条款,从官方表述来看,是认为中国存在“强制技术转移”、“知识产权窃取”造成了对美国利益的损害,按照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口头表述,将会对于中国大约600亿美元的商品征税。额度较大、总统签署、单边主义色彩浓厚,所以301法案的签署被普遍认为是中美贸易战开始的标志。钢铝关税直指中国。早在本月3月8日(美国当地时间),美国总统特朗普,按照《1962年贸易扩展法案》中的232条款,对于除豁免国之外的钢铁进口征收25%的关税、铝进口征收10%的关税,征收开始时间为3月23日。截止目前(北京时间3月23日),豁免名单中已包括欧盟、阿根廷、澳大利亚、巴西、加拿大、墨西哥、韩国,根据新闻报道,豁免名单可能为暂时性的,同时伴随有贸易配额,防止豁免国成为非豁免国的贸易中转站。
除此之外,在签署仪式的现场,美国贸易谈判代表(USTR)罗伯特?莱特希泽表示,还有在WTO框架下向中国提起诉讼,据美国贸易代表的声明,特朗普政府向世贸组织(WTO)提交了申诉,称中国对寻求在中国经营的美国公司实施歧视性技术许可要求。其表示,中国可能违反了WTO的规定,否认包括美国公司在内的外国专利持有者在授权合同结束后不允许中国实体使用该技术的基本专利权等。1.2.
中国做了怎样的反击?针对钢铝关税,中国给出回应,主要集中在农产品和原材料。中国实际上已经给出了回应,该清单暂定包含7类、128个税项产品,按2017年统计,涉及美对华约30亿美元出口。第一部分共计120个税项,涉及美对华9.77亿美元出口,包括鲜水果、干果及坚果制品、葡萄酒、改性、花旗参、无缝钢管等产品,拟加征15%的关税。第二部分共计8个税项,涉及美对华19.92亿美元出口,包括猪肉及制品、回收铝等产品,拟加征25%的关税。从数量上来看,与钢铝关税涉及数额基本对等。中国方面,9.77亿产品加收15%,大约1.5亿美元;19.92亿部分加收25%大致5亿美元,总额月6.5亿美元。美国方面,月相关铝制品从中国进口14.69亿元,全年估算为17.5亿元,加收10%大约1.75亿美元;2017年相关钢铁制品从中国进口78.4万吨,按照600美元每吨粗略估计大约4.7亿美元,25%的加征税率对应大约1.2亿美元;总计大约3亿美元。整体来看,针对钢铝关税的回应,中国的姿态整体及时且强硬。二、 中美贸易战可能的发展方向这部分我们重点讨论以下几个问题,来勾勒中美贸易冲突可能的发展方向:美国意图何在?中方底线在哪里?持续时间怎样,大致可能向怎样的方向发展。2.1.
美国的意图何在?中美贸易的冲突,由美国方面发起,所以我们从美国的意图作为讨论的起点。穿透表象,我们认为美国发动贸易战的目的,政治考量居多,以贸易战作为筹码换取利益的特征明显。政治考量大过于经济考量。①从美国贸易谈判代表莱特希泽在国会作证的证词来看,美国可能征收的项目范围几乎对照中国的制造业2025计划,钢铝可能只是一个幌子。在高科技领域遏制中国的崛起才是此次贸易战的最终目的。301条款签署时,贸易谈判代表莱特希泽也明确提到拥有4400万就业人口的“高科技产业才是美国的明天”,商务部长罗斯也强调了知识产权的重要性。②与80年代日美贸易摩擦的时期相比,目前中美的主流经济学界,均认为目前美国的逆差问题不是一个简单的双边问题,与全球产业链分工等因素密切相关。这一点与日本当年的情况并不相同。但是特朗普政府对此态度仍然坚决,甚至不惜进行广泛的人员调整。③具体行为上来看,钢铝关税中赦免了大部分国家,目标明确指向中国,目前的行为很难单纯用削减逆差、增加就业来解释。筹码思维比较浓重。①从301调查通过的全文新闻稿来看,特朗普多次强调将会进行协商、很有可能达成谈判条款。特朗普本人的核心是商人总统,谈判和筹码。商务部长罗斯也有类似表述。②新首席经济顾问库德罗曾是一名提高关税的坚定反对者,特朗普选择他出任新的首席经济顾问时曾表示:他(库德罗)现在明白了关税是一种筹码。③重要的中期选举临近。偶数年的11月美国将会进行中期选举,改选所有众议员和1/3的参议员。目前共和党在两院均为多数党,作为一个强势总统,如果共和党失去在参众两院的多数地位,其后续的施政措施将举步维艰。从目前情况看特朗普的民意支持率持续低位,且显著低于反对的比率;以首个任期衡量,特朗普的民意支持率偏低。
中国的底线在哪里?中国的底线主要在两个方面。客观的来讲,作为顺差较大的一方,无论该顺差的由来如何,我们可用空间相对较少,而且也很难在经贸领域先发制人、主动打击。从日本的先例、以及中美政治制度和政治周期的情况来看,有两条底线是必须坚守的:①不能让美国的单边行动,扩大国际舆论的主流,成为普遍的外贸压力。既然美国的目的在于遏制中国崛起,那么就应该避免将这一问题升级成西方对抗东方,乃至全球对抗中国。②避免签订长期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考虑到中美的政治周期不同,特别是特朗普总统在国内实际存在大量的反对声音,避免形成长期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条约,避免给后任总统带来不良的“示范”作用。同时,签订长期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条约,意味着制度性的让步,这对于目前中国所处的政治周期也是不可以接受的。中方最有可能采用的措施很可能将仍然以应对为主,美国加码那我们就加码,但仍然留有余地,至少也要观察中期选举之后,美国内部的情况变化。在这一点上,是最有利于中国的部分,中国在5年一次的政治周期之后,政策将会有比较强的延续性。而美国则在总统的4年周期中,不停的面临大小“政策考试”,而每隔四年还将面临连任的“大考”。2.3.
中美贸易战将如何演进持续时间上的基本判断,中美贸易不会轻易结束。主要原因有三:①核心政治人物诉求较强。谈中美贸易,不能宽泛的来谈。美国和中国,要落实在具体的政治人物。从大的方向上来看,特朗普的政治偶像为里根,对于“世界老二”的强硬是一大“政绩”;而从与特朗普价值观接近的“国师”班农的公开演讲来看,中国是最重要的挑战者,甚至是“假想敌”。虽然特朗普行为以传统的政治家来衡量,比较出格、有违常理,但是从以往的历史来看,他对于自己所说的话整体还是“言出必行”,这也是其基本盘的。从这点来看,不可抱有幻想。②特朗普至少在任期之内,“跛足”概率不高。从人事安排来看,目前特朗普的核心幕僚当中,对华强硬的任务(国务卿、首席经济顾问、贸易代表)均被认为是对华鹰派,由于目前特朗普对其核心幕僚倾向于选择与自己“思路一致”的人员。而如前所述,目前共和党在参众两院均为多数,而由于本次参议院改选席位多数来自民主党目前的席位,从大选和州长选举中来看,民主党压力较大。虽然特朗普在中期选举前较大的选票压力,但是至少在任期之内,“跛足”概率不高。③全球化面临“失意者”的反抗。整体来看,从英国脱欧、到欧洲民粹主义,甚至伊斯兰世界的极端宗教势力的崛起,根本原因都可以归于在全球化中,较为失意的族群的反抗。由于在现有的规则体系下,这些失意者缺乏话语权成为“沉默的多数”,其反弹也会有比较明显的反建制特点,试图打破现有的游戏规则。特朗普的政治力量就建立在这样的基础之上,是这种声音的一个突出代表。中国加入WTO之后,作为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之一,面临的反弹并非一个特朗普这么简单。虽然中美经贸博弈短期难见分晓,但中美贸易战全面升级的可能性也较小。主要原因如下:从商人总统的角度理解特朗普。达成协商,特别让中国做出是有利于美国的妥协是其主要目的,“贸易战”顾名思义,战争必然都对于双方都有损伤。从特朗普的角度,还面临者一些列内政外交的困难,在国际事务中也需要中方的配合。特别是从时点上来看,在中期选举之前,如果逼迫中国的幅度太紧,激起全面反弹,明显不利于中期选举和连任竞选。从力量对比上看,中美的力量对比要优于80年代的日美力量对比。首先从政治层面,中国不同于二战战败国身份、甚至仍有美国驻军的德日,在全球的政治影响力更强,而且中国政府的对外抗压能力较强,新任领导核心刚刚确立,妥协退让的空间不大。其次,中国当前的经济实力比当年的日本更强大。在广场协议之前,日美GDP之比约为45%,而中美GDP之比根据最新的汇率计算(6.4人民币/美元),2017年中美GDP之比约为2/3,比当时的日美占比高出20多个百分点。工业体系来看,中国虽然技术仍有薄弱,但是已经形成了完备的工业体系。从技术层面上,对华全面贸易战有难度。从双方的经贸结构来看,实际上互补性较强:中国出口美国主要出口为机电印象制品、杂项、纺织品等,消费属性和来料加工的属性很重;而中国进口美国的产品主要集中在高新技术方向和农产品、原材料。短期内美国重点打击的中国的高科技项目,实际出口量有限,其用意在于长远。如果要全面扩大对华贸易战,那么将势必涉及到出口量较大、出口占比较高的行业。如前所述,由于中美贸易的互补性,这部分商品美国无力进行替代,且由于体量巨大,它国短时间内也没有足够产能承接。其较重的消费品属性,意味着美国国内通胀的压力快速上升。一方面这意味着在并非经济过热的情况下,联储面临收紧货币政策的压力,而这种情况下的收紧对于经济的杀伤力较大;另一方面,通胀压力或者经济下行的压力也将通过物价、就业传导到美国人民的生活,从历史来看,美国选民对于经济下滑、生活水平下降容忍度最低。
从中国的角度,应对为主,不会主动扩大战场。由于时贸易顺差国,实际上在贸易战中空间相对较小,从具体商品来看,美国向中国输出的主要商品中飞机、大豆可替代性不强,并不适合作为反击的武器。此外,作为崛起中的大国,也不会在对自己有利的局面下打破现状。中国的方式大概率仍将以应对为主,保持威胁、回击准确,同时有序的扩大开放、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实际上这些策略从领导领导层在达沃斯演讲、两会闭幕的答记者问时表述的已经非常清楚。中国可能的回击方式。排除被动接受的可能性,实际上大的方向有两种。①主动回击。以贸易战的方式进行回击,对于美国的特定商品,实施部分或者全面的关税政策。②扩大进口和开放,采用主动的方式,扩大金融等领域的开放。综上,基准判断之下,至少在2018年11月之前,全面爆发贸易战的可能性很小,美国主动发难、中方积极应对,两国互相试探、甚至互飙狠话均有可能,但是全面爆发贸易战的可能不大。下一步看点是什么?22日特朗普签署备忘录,指示USTR在15天内公布建议加征关税的产品清单,USTR称,未来数日内将宣布这一清单,公布后有30天征询公众评议,列出清单的公报还将宣布公开听证的日期。届时,美方具体的征税商品、金额、税率将会公布,而中国如何反应是下一步的主要看点。三、中美贸易战对于国内债市的影响路径站在国内债市的角度关心三个维度的影响:短期内看对于风险偏好的影响,中期看对于经济本面和国内政策的影响。第一,短期内,风险偏好的大幅下行。近期市场的走向显示,风险偏好出现下行,特别是上周四特朗普签署301备忘录后,全球股市大跌而债市普涨。其实从已经确认的规模来看,远远谈不上伤筋动骨,但是全球股市普跌,这主要是因为此前市场对于中美贸易战这头灰犀牛price in的程度还较低。从国内A股来看,可能面临限制的行业下跌幅度较大,而农业板块表现较好,中美贸易战带来的风险偏好变化,显然主导了近期的市场走向。从国内债市来看,收益率下行幅度较快。上周五开盘前10Y国开活跃券已经被买至4.68的水平,较前一日收盘下行超过10bp,而10Y国开单日的成交水平也创下历史记录。整体来看,近期的债市行情,踏空者人数众多,资金面持续宽松、中美贸易战开打的“逼空行情”下,投资者出现了争抢上车的情况。第二,中期内对于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的影响。从目前来看双方所涉及的金额有限。由于具体细节仍未落地,粗略的估算为600亿美元的征税税基、25%的税率,那么征税总额仅占2017年中国出口总额22632亿美元的0.67%,相对国内GDP大约13万亿美元的体量,占比仅为0.1%左右。同时从市场表现来看,衰退预期有限。首先,美债利率下行幅度相对温和,以估值计算10Y美债上周收益率累计仅仅小幅下行3bp左右,而10Y中债收益率显著下行11bp,中美利差收窄至90bp以下,大致回到了2017年1季度的水平。从TIPS来看,上周的通胀调整债券收益率稳中有降,显示出通胀预期并未显著走高,从美债市场来看,对于中美贸易战的反应仍然比较克制。另外,在普跌的风险资产中,价格大涨。美国库存意外下跌、伊朗被制裁的可能性加大,布油和美油均逼近近期新高。油价的“逆势上行”说明,目前市场对于中美贸易战的担忧尚未上升到全球经济衰退的程度,作为单类风险资产,如果供需逻辑、地缘政治等因素有明确利好,仍然存在上行的空间。从历史来看,80年代的贸易战并未带来全球经济的衰退。通胀的角度来说,目前影响有限。如上一部分的分析,如果美国扩大对于从中国进口商品的打击面,那么短期内将会造成美国通胀的上行,但如前所述这种可能目前概率还比较小。从中国目前的情况来看,我们认为在食品领域由于对于美豆的需求较强,且农产品产能提升需要周期,我们不看好对美的打击面会扩大到大豆领域。目前对于国内通胀的影响在于猪肉和猪肉制品,从历史情况看,我国近两年进口猪肉大约100多万吨,占总产量5300万吨的2-3%,其中来自美国的冻猪肉大约17-20万吨。简单数量分析显示,猪肉CPI对于猪肉产量的弹性为-3.3,即使全部来自于美国的猪肉被取消进口,纯静态情况下,这意味着产量下将0.3%,猪肉CPI同比上行1个百分点,以3%左右的权重估计猪肉在整体CPI中的占比,那么影响极其有限。也就是说,即使从美国进口的猪肉被全部取消,对于国内通胀压力不大。第三,对于国内政策的影响。事实上,在人大闭幕会的答记者问是,决策层已经透露出为了国际不确定性和国内新的风险点备足调控工具的态度。整体看我们认为可能对于国内政策有以下影响:①保持我们十九大以来的判断,主要的矛盾发生转移,国内政策在文中求进中更偏向稳。国内的稳定结构要保持,为推进内部改革和处理外部风险提供良好的环境。稳中求进的政策在“稳”与“进”中,更偏向稳的一面。各种监管政策虽然方向不变,但将延续定向降准、拨备覆盖和拨贷比下调、农行定向增幅以来的“温和态度”:方向不变,但是处理过程中会充分考虑到市场主体的为难之处。②货币政策边际上的宽松可能继续维持。除了我们反复强调的从“双支柱”体系去理解今年的货币政策之外,目前中美贸易冲突的存在扩大可能,虽然目前可控,但肯定将成为基本面和金融体系的隐患,货币政策回到去年紧张程度的概率在降低。人民币汇率可能面临一定的压力,但从过去一段时间经验来看,中间价形成机制的调整可能更为有效。③基建和财政支出等逆周期因素何时发力?在此前的报告中,我们曾重点提示今年的托底的节奏和逻辑可能会有变化,即所谓政府对于状况更为满意,可能在传统托底工具中留有较多空间,以备不时之需。现在海外的而不确定性已经开始发酵,这意味着使用基建和财政支出加速的常规手段的可能性上升。但目前中美贸易冲突尚在初期,我们判断首先可能还是从扩大内需(包括乡村振兴等)、扩大开放入手,最立竿见影的传统手段可以留作后手。(来源:对冲研投)以上内容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将及时删除,联系电话:
关注更多精准资讯
绿色生活购物平台
阅读量:1293
今日化工商城声明:信息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者真实其内容真实性。 如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即时联系,我们会及时核实并处理。
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各国的贸易超过了国家的界限,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经济活动。虽然出现了诸如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的阻力,但是全球化的大势没有改变。经济全球化是一个不可逆的历史潮流,是任何人都阻挡不了的。
那塑机行业的全球化进展的如何呢?看一下国外一些企业是如何做的。
德国特种化学品生产商朗盛,今年在德国投资700万欧元建了一条产能为10000吨用于新热塑性特种复合材料的生产线,朗盛计划明
阅读 > 3410
3月23日下午,广州市安全生产协会第三届会员大会第二次会议在广东科学馆举行,协会会长王燕玲、秘书长张长银等约100名嘉宾及会员代表参加,广东东方雨虹作为会员单位应邀出席。
会场内设有东方雨虹展位,展示东方雨虹的防水材料、保温材料、MS胶、硅藻泥、透气膜等产品,并安排了专门的技术人员现场一一讲解。与会人员纷纷前来交流与咨询,从近距离、更深刻、更直观地感受东方雨虹产品的可靠性。
阅读 > 2916
  【 智造快讯】最近的科技圈,要说啥最火?AI一定“脱不了干系”。而AI芯片又是AI技术发展中不可逾越的关键一环,是当前科技产业和社会关注的热点,不管是多好的AI算法,要想最终得到应用,就必须要通过芯片来实现。人工智能火爆异常 AI芯片竞争进入深水区   近三个月,AI芯片成为手机圈热词。各大手机厂商蜂拥而至、齐聚一堂,奏响了属于AI芯片的命运交响曲。人工智能将成为一种全新生产要素,与资本、劳动
阅读 > 3628
近期的一项研究指出,对许多重要的瓶装饮用水品牌的抽样调查发现,93%的水样中检测出了塑料颗粒。这些品牌包括Aqua、Aquafina、Dasani、依云(Evian)、雀巢优活(Nestle Pure Life)和圣沛黎洛(San Pellegrino)等。 北京时间3月21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近期一项在9个国家进行的调查研究称,众多世界知名品牌的瓶装水受到了微型塑料颗粒的污染。这些塑料颗粒可
阅读 > 3810
行情综述:上周再生PET市场稳中偏弱运行,局部地区市场价格下滑。原料毛瓶仍属回收淡季,加上各地环保活动渐起,清洗厂开工一般,场内再生瓶片货量紧张不改,供应端存在一定支撑作用,清洗厂低价惜售,多顺势走货为主。 周内新料多弱势整理,再生化纤市场僵持,终端需求不振,化纤产品销售状况不佳,为减轻成本端压力,化纤厂高价购买原料意向较弱,适当压低原料采购价格报盘以控制成本。现场内交投清淡,业者谨慎操盘,再生瓶
阅读 > 3178
3月23日,美国在WTO货物贸易委员会(Council on Trade in Goods)会议上表示,中国对于可回收品的进口限制已经极大地中断了全球废金属供应链的运转,要求中国取消对“洋垃圾”的进口禁令。生态环境部部长表示,禁止“洋垃圾”进口是中国政府享有的权利。
中国颁布洋垃圾进口禁令后英国垃圾堆积如山、中国拒收洋垃圾令美回收站垃圾堆积成山……国际上,也有媒体表示,中国“洋垃圾”禁令为他国带
阅读 > 3115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8中美贸易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