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出家人剃度仪式看见美女 会不会动心

出家人看见美女&会不会动心?
出家人看见美女&会不会动心?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byg9q.html
特别提示:本文转载自腾讯佛学,原文链接地址为:
http://ru.qq.com/a/024.htm
文 / 德光法师
很多居士来寺庙里找师父倾诉,都是因为情爱的烦恼而来,在叙述完自己的烦恼后都会羡慕地感叹一下:“还是法师们清净”。
但同时也会忍不住八卦一下:“师父,你们这么年轻出家,难道看到漂亮的异性,不会心动吗?”
每每遇到这种情况,我都特别无语,因为无论做肯定回答还是否定回答,她们都会再追问一句“为什么?”为了能够一劳永逸,索性还是写篇文章具体阐述一下吧。
作为凡夫僧,虽然已经出家,但是一日不证果,一日不能断烦恼,当然也就不能离欲了。
佛教将世界分为欲界、色界、无色界三界。人作为欲界众生,一定是符合贪淫、贪食、贪睡这三个欲界众生特点的,否则不会生到这娑婆世界来。
欲界不仅仅包括我们肉眼所能见到的人和畜生,上自四天王天、忉利天、须焰摩天、兜率陀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等六欲天,下至无间地狱都属于欲界。
人相对于欲界其他众生来讲,还多了贪名、贪财两条,所以人是财、色、名、食、睡五欲具足。
也许有人说了,我睡得很少,并不贪睡,或者有人觉得自己不太计较名利,其实这只是程度深浅的问题,本质上肯定是五欲皆贪。
出家人虽然有欲,但是更知道欲的本质。
《圆觉经》云:“一切众生从无始际,由有种种恩爱、贪欲故有轮回。若诸世界一切种性,卵生、胎生、湿生、化生,皆因婬欲而正性命,当知轮回爱为根本。”
一切众生,不管是胎生、卵生、湿生还是化生,无始劫来在六道中的轮回转世,都是因为爱和贪欲导致的。因爱而有淫欲,因淫欲而产生新的生命,这所谓的爱就是轮回的根本。正所谓“三界轮回淫为本,六道往返爱为基”。
世俗人所谓的爱,其实本质是一种贪,是一种狭隘的、自私的占有欲的体现。
表面上说爱对方,实际上是想霸占、控制,并且妄想将这段美好的感受无限期延长。一旦一方变心,另外一方就很受伤,我对他那么好,为什么不爱我了?
这显然是将爱作为了一种投资,如果不能得到回报,就痛苦,就歇斯底里。将爱的范围放大一些,父母对子女的关爱,朋友之间的友爱,人对无情(无情识的物)的喜爱无不符合上述的特点。
很多人相爱的时候爱得死去活来,不爱的时候就恨得咬牙切齿。不能理智地对待这些无常幻象。
男女间最开始的爱往往是一种荷尔蒙的刺激,有研究表明,这种激情最多只能维持十八个月,之后俩人就是革命般的友谊一样的存在了。
网上有个段子:“男女间到底有没有纯友谊?答案是肯定的,夫妻之间就是,结婚三年之后,彼此之间会一点邪念都没有的。如果你想要一个异性当纯朋友,那就想办法嫁给他吧。”
即便相互间完全没有色欲了,但是还会有眷属贪:“你是我的妻子/老公,不能被他人所占有”。一旦一方出轨,还是会痛得死去活来,会闹得天翻地覆。譬如,很多老年人因为跳广场舞引发的家庭不和谐就属于这种情况。
《佛说四十二章经》有云:“人从爱欲生忧,从忧生怖。若离于爱,何忧何怖?……爱欲于人,犹如执炬逆风而行,必有烧手之患。”
人所有的忧虑、痛苦乃至恐怖都是从爱欲而生,如果能够打破这种爱欲的束缚,那么自然就不会再有忧虑和恐惧了。爱欲对于人来说,就好像手拿火炬逆风而走,是有“烧手”危险的。
但是人们就是不能觉醒,总想刀头舔蜜,总以为自己可以侥幸地吃到蜜而不会被刀割到舌头。这是非常愚痴的想法。
回到开头的问题,当师父们遇到年轻貌美的女居士会不会动心呢?如果说完全不会动心、动念那绝对是打妄语。证得初果的圣人尚且不能完全断欲,对于凡夫僧来讲,显然更是如此。
但是师父们长年累月受佛教经论的熏陶,深知爱欲的过患,因此心中自有防范和警惕。
反过来,很多居士来寺院听经闻法,遇到相貌庄严的师父,即便佛法讲的差一点,也会愿意多亲近,这是本性使然。只要没有过分的言语和举动,都是可以理解和接受的。
从佛法的真谛来看,作为生死之根的贪爱固然可怕,但是本性也是缘起性空的,自性本空,必不能真实受污染。
《大方广佛华严经》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释迦瞿波女自述前世为女居士妙德,因为爱恋行菩萨道的威德主太子(释迦牟尼佛的前身),情愿为了爱情忍受一切苦,舍弃富贵及五欲乐,只愿与所爱的太子共同修行,最后此女因此种爱情,满足各种所愿,生多种功德。
偈云:“虽以爱染心,供养彼佛子,二百五十劫,不堕三恶趣。”
这种例子在佛经故事中还有很多。众生的贪爱其实是可以被转化和超越的,所谓“欲令入佛智,先以欲钩牵”,不管因为何种目的而来听经闻法,亲近法师,都开门欢迎。
菩萨常以贪爱为度化众生的方便,通过种种善巧方式引导贪爱炽盛的众生,使得他们将有染污的爱转化为无染污的爱,最终能够修行解脱,这是最圆满的结果了。
爱欲本身没有好坏之分,关键看如何把握,用好了是方便,用不好就是烦恼。
在家生活,一时不能完全断除爱欲,那就尽量积极地面对。在生活中多付出,多奉献,不要处处以自我为中心,而是设身处地的多为对方着想,不求回报,这就接近佛法中“法爱”的精神了。
如果能运用佛法的般若智慧,将贪爱转化为菩提,俩人一起走向解脱,那这就是最美满的爱情了。
最后总结一下:
出家人到底有没有爱呢?有爱!但是这份爱不是私欲的小爱,而是慈爱一切众生的大爱!
会不会动心呢?会动。但动的不是贪爱之心,而是广大无边的菩提之心!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Sina Visitor System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随缘-扫码打赏
责任编辑:弟子问佛
文章关键词:
微信公众号
华藏头条号
&&加载评论内容,请稍等......
&&相关阅读
&&站长推荐德光法师:出家人看见美女会不会动心?
  很多居士来寺庙里找师父倾诉,都是因为情爱的烦恼而来,在叙述完自己的烦恼后都会羡慕地感叹一下:“还是法师们清净”。  但同时也会忍不住八卦一下:“师父,你们这么年轻出家,难道看到漂亮的异性,不会心动吗?”  每每遇到这种情况,我都特别无语,因为无论做肯定回答还是否定回答,她们都会再追问一句“为什么?”为了能够一劳永逸,索性还是写篇文章具体阐述一下吧。  作为凡夫僧,虽然已经出家,但是一日不证果,一日不能断烦恼,当然也就不能离欲了。  佛教将世界分为欲界、色界、无色界三界。人作为欲界众生,一定是符合贪淫、贪食、贪睡这三个欲界众生特点的,否则不会生到这娑婆世界来。  欲界不仅仅包括我们肉眼所能见到的人和畜生,上自四天王天、忉利天、须焰摩天、兜率陀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等六欲天,下至无间地狱都属于欲界。  人相对于欲界其他众生来讲,还多了贪名、贪财两条,所以人是财、色、名、食、睡五欲具足。  也许有人说了,我睡得很少,并不贪睡,或者有人觉得自己不太计较名利,其实这只是程度深浅的问题,本质上肯定是五欲皆贪。  出家人虽然有欲,但是更知道欲的本质。  《圆觉经》云:“一切众生从无始际,由有种种恩爱、贪欲故有轮回。若诸世界一切种性,卵生、胎生、湿生、化生,皆因婬欲而正性命,当知轮回爱为根本。”  一切众生,不管是胎生、卵生、湿生还是化生,无始劫来在六道中的轮回转世,都是因为爱和贪欲导致的。因爱而有淫欲,因淫欲而产生新的生命,这所谓的爱就是轮回的根本。正所谓“三界轮回淫为本,六道往返爱为基”。  世俗人所谓的爱,其实本质是一种贪,是一种狭隘的、自私的占有欲的体现。  表面上说爱对方,实际上是想霸占、控制,并且妄想将这段美好的感受无限期延长。一旦一方变心,另外一方就很受伤,我对他那么好,为什么不爱我了?  这显然是将爱作为了一种投资,如果不能得到回报,就痛苦,就歇斯底里。将爱的范围放大一些,父母对子女的关爱,朋友之间的友爱,人对无情(无情识的物)的喜爱无不符合上述的特点。  很多人相爱的时候爱得死去活来,不爱的时候就恨得咬牙切齿。不能理智地对待这些无常幻象。  男女间最开始的爱往往是一种荷尔蒙的刺激,有研究表明,这种激情最多只能维持十八个月,之后俩人就是革命般的友谊一样的存在了。  网上有个段子:“男女间到底有没有纯友谊?答案是肯定的,夫妻之间就是,结婚三年之后,彼此之间会一点邪念都没有的。如果你想要一个异性当纯朋友,那就想办法嫁给他吧。”  即便相互间完全没有色欲了,但是还会有眷属贪:“你是我的妻子/老公,不能被他人所占有”。一旦一方出轨,还是会痛得死去活来,会闹得天翻地覆。譬如,很多老年人因为跳广场舞引发的家庭不和谐就属于这种情况。  《佛说四十二章经》有云:“人从爱欲生忧,从忧生怖。若离于爱,何忧何怖?……爱欲于人,犹如执炬逆风而行,必有烧手之患。”  人所有的忧虑、痛苦乃至恐怖都是从爱欲而生,如果能够打破这种爱欲的束缚,那么自然就不会再有忧虑和恐惧了。爱欲对于人来说,就好像手拿火炬逆风而走,是有“烧手”危险的。  但是人们就是不能觉醒,总想刀头舔蜜,总以为自己可以侥幸地吃到蜜而不会被刀割到舌头。这是非常愚痴的想法。  回到开头的问题,当师父们遇到年轻貌美的女居士会不会动心呢?如果说完全不会动心、动念那绝对是打妄语。证得初果的圣人尚且不能完全断欲,对于凡夫僧来讲,显然更是如此。  但是师父们长年累月受佛教经论的熏陶,深知爱欲的过患,因此心中自有防范和警惕。  反过来,很多居士来寺院听经闻法,遇到相貌庄严的师父,即便佛法讲的差一点,也会愿意多亲近,这是本性使然。只要没有过分的言语和举动,都是可以理解和接受的。  从佛法的真谛来看,作为生死之根的贪爱固然可怕,但是本性也是缘起性空的,自性本空,必不能真实受污染。  《大方广佛华严经》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释迦瞿波女自述前世为女居士妙德,因为爱恋行菩萨道的威德主太子(释迦牟尼佛的前身),情愿为了爱情忍受一切苦,舍弃富贵及五欲乐,只愿与所爱的太子共同修行,最后此女因此种爱情,满足各种所愿,生多种功德。  偈云:“虽以爱染心,供养彼佛子,二百五十劫,不堕三恶趣。”  这种例子在佛经故事中还有很多。众生的贪爱其实是可以被转化和超越的,所谓“欲令入佛智,先以欲钩牵”,不管因为何种目的而来听经闻法,亲近法师,都开门欢迎。  菩萨常以贪爱为度化众生的方便,通过种种善巧方式引导贪爱炽盛的众生,使得他们将有染污的爱转化为无染污的爱,最终能够修行解脱,这是最圆满的结果了。  爱欲本身没有好坏之分,关键看如何把握,用好了是方便,用不好就是烦恼。  在家生活,一时不能完全断除爱欲,那就尽量积极地面对。在生活中多付出,多奉献,不要处处以自我为中心,而是设身处地的多为对方着想,不求回报,这就接近佛法中“法爱”的精神了。  如果能运用佛法的般若智慧,将贪爱转化为菩提,俩人一起走向解脱,那这就是最美满的爱情了。  最后总结一下:  出家人到底有没有爱呢?有爱!但是这份爱不是私欲的小爱,而是慈爱一切众生的大爱!  会不会动心呢?会动。但动的不是贪爱之心,而是广大无边的菩提之心!  转自腾讯佛学 社会化媒体
了解更多>>
桂ICP备 号
阅读下一篇
自媒体运营攻略
行业经验交流
Hi,在你登录以后,就可以永久免费的收藏任何您感兴趣的内容,关注感兴趣的作者!
手机注册或邮箱注册
点击按钮进行验证
请输入正确的邮箱
已有帐号请点击
帐号创建成功!
我们刚刚给你发送了一封验证邮件
请在48小时内查收邮件,并按照提示验证邮箱
感谢你对微口网的信任与支持
你输入的邮箱还未注册
还没有帐号请点击
点击按钮进行验证
你输入的邮箱还未注册
又想起来了?
你已成功重置密码,请妥善保管,以后使用新密码登录
邮件发送成功!
我们刚刚给你发送了一封邮件
请在5分钟内查收邮件,并按照提示重置密码
感谢你对微口网的信任与支持
对不起,你的帐号尚未验证
如果你没有收到邮件,请留意垃圾箱 或
意见与建议
请留下您的联系方式
* 留下您正确的联系方式,以便工作人员尽快与你取得联系
转藏至我的藏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佛学院必须要出家人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