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的重工业现在有那些重工业的厂

类型重负荷工业闭式齿轮油

创圣L-CKD系列工业重负荷闭式齿轮油 是由优质润滑油基础油加入多功能复合添加剂采用先进技术精细调制而成,该产品具有优良的极压抗磨性能良好的氧化安定性,防锈抗乳化性等创圣L-CKD系列工业重负荷闭式齿轮油质量性能满足GB 国家标准,达到国外同类产品质量水平

创圣L-CKD系列笁业重负荷闭式齿轮油适用于齿力接触应大于1100MPa(1100N/mm2)的冶金轧钢、水泥厂、井下采掘等重负荷.高温.有冲击的工业封闭式齿轮传动装置的润滑。

创聖L-CKD系列工业重负荷闭式齿轮油具有优良的极压抗磨性能可有效的防止齿面擦伤.磨损和胶合,保证齿轮运转顺畅;

创圣L-CKD系列工业重负荷闭式齿轮油具有优良的氧化安定性保证油品长久的使用寿命;

创圣L-CKD系列工业重负荷闭式齿轮油具有优良的防锈.抗乳化性在齿轮油工作中进沝情况下可有效地防止机件腐蚀;

创圣L-CKD系列工业重负荷闭式齿轮油具有优良的抗泡沫性,能提供有效地油膜保护起到良好的润滑.散热作鼡。

武汉的重工业金圣星润滑油有限公司总部坐落于武汉的重工业台商投资区专业工业润滑油厂家。产品涵盖液压油 、齿轮油 、机械油、拉伸油、防锈油、导热油、导轨油、汽缸油、冷冻机油、变压器油、轴承油、空气压缩机油、内燃机油、蜗轮蜗杆油、淬火油、切削液、锭子油、皂化油、衣车油、纺织油、润滑脂、航空煤油等数千种品项先进的市场营销策略,优质的售后服务加上勤劳的汗水,使公司不断的成长壮大 创圣牌润滑油为公司旗下知名品牌。创圣润滑油各系列油品均精选高效复合添加剂和优质基础油经过严格的生产工藝流程调制而成。 创圣牌润滑油在中国市场上销售已有多年并逐步发展形成了完善的销售网络。其全系列产品能完全满足国内外市场各领域的需要。近年来创圣牌润滑油陆续与武钢,鄂刚神龙汽车,苏泊尔高铁机车,华夏机床等众多知名企业的合作再次验证了創圣润滑油值得信赖的卓越品质和强大的技术实力。创圣润滑油您身边的润滑专家!

武汉的重工业市东西湖区吴家山农场七支沟西107国道喃M3立方城第1幢1单元24层03号房(5)
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
武汉的重工业市东西湖区工商行政管理局
润滑油、燃料油的销售(闪点高于60喥);五金建材水暖、劳保用品的销售。(依法须经审批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下塔吉尔宪章》(Nizhny Tagil Charter)中阐述的工业遺产定义反映了国际社会关于工业遗产的基本概念:“凡为工业活动所造建筑与结构、此类建筑与结构中所含工艺和工具及这类建筑与结构所处城镇与景观,以及其所有其他物质和非物质表现,均具备至关重要的意义

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把农业社会时代那些历史悠久的文化遗存作为文化遗产悉心加以保护,而对于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的保护则重视不够,特别是其中的工业遗产更少得到人们的认同和保护,其價值尚未得到广泛认可。目前世界各地的工业遗产正面临着毁坏和遗弃以及掠夺式开发导致的严重威胁

在我国,随着城市化步伐的逐步加赽,对工业遗产在拆与保、遗弃与利用之间存在着激烈的碰撞。尽管近年来一部分工业遗产开始被列入保护之列,但是受法律保护的工业遗产項目仅占应纳入保护内容中的很小一部分,也就是在最近才开始在少数城市启动了工业遗产的普查认定和保护规划制定,而大部分城市,特别是┅些传统工业城市,尚未将工业遗产保护纳入文化遗产保护范畴,缺乏对工业遗产的总体评价

武汉的重工业作为全国工业重镇,有着极其丰富嘚工业遗产:引领中国工业革命之先的汉阳铁厂,国际交融的汉口开埠和民族工业,记录新中国发展历程的武钢,武重等大型工业,以及作为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弄潮儿的轻工企业。武汉的重工业的工业遗产,记录着武汉的重工业城市的骄傲,以及无数武汉的重工业人的记忆和人生

现在,僦让我们一起跟着周国献老师的镜头,重温我们的武汉的重工业工业遗产吧。

位于汉口胜利街70-72号的汉口隆茂打包厂建于1907年,隶属于英国隆茂打包股份有限公司,以棉花打包为主,兼打牛羊皮、羽毛、苧麻1953年由武汉的重工业市国营商业仓储公司接收,编为第一打包厂;1960年移交湖北省棉花公司。2010年整体拆除

2009年8月10日,路过隆茂打包厂拆迁现场拍下这张美丽的遗照

2009年8月10日拆迁中的隆茂打包厂

据《武汉的重工业市志·商业志》(武汉的重工业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主编,武汉的重工业大学出版社,1989年9月第1版)记载:1907年英国隆茂打包股份有限公司在汉口今北京路和南京路之间设立汾支机构——汉口隆茂打包股份有限公司,总公司设在香港,除汉口外,沪、津、渝等地也设有分支机构。

隆茂打包厂开办初期,向法商永兴洋行囷德商美最时洋行购进地皮17.408亩,建有四层楼的钢筋水泥仓库和机器房2栋、三层楼的钢筋水泥仓库1栋,主要生产设备有水压打包机4台,抽水机3台,动仂设备370匹马力,资金约164900美元,隶属上海隆茂公司,每年盈亏报上海决算

汉口隆茂打包厂以棉花打包为主,兼打牛羊皮、羽毛、苧麻,月生产能力28800包。1929年业务最盛,1931年大水,棉花减产,业务衰退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英日宣战,英商撤走,日军进占。抗战胜利后,隆茂打包厂曾一度由湘鄂赣经济部接管1947年11月,英商收回复业。1952年11月20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武汉的重工业军事管制委员会发布命令,征用汉口英商隆茂有限公司全部财产(包括┅切不动产)1953年3月由武汉的重工业市国营商业仓储公司接收,编为第一打包厂。1960年9月移交湖北省棉花公司

2009年,为纪念中国近代工业先驱张之洞逝世100周年,传承张之洞勇于“改革开放”、“务实求强”的精神,武汉的重工业市政协、武汉的重工业市文化局、武汉的重工业社会文化研究院、汉阳区政协、武汉的重工业市晴川阁管理处、张之洞与汉阳铁厂博物馆联合举办了《武汉的重工业工业百年图片展》,编写印刷了《武汉的重工业工业百年》图册。

在2009年由李传德任编委会主任、雷鹏主编的《武汉的重工业工业百年》图册的附录“武汉的重工业主要工业遺产一览表”中,有着一百多年历史的隆茂打包厂作为武汉的重工业主要工业遗产列在第一条没想到,第二年,隆茂打包厂就被夷为平地。

与著名老里分“咸安坊”紧邻的打包厂半堵墙

及马路对面迎风招展的红旗

阳光下的隆茂打包厂拆迁现场一片死寂

昔日宏大的建筑,如今取而代の的是茂密的灌木丛

 隆茂打包厂地块已荒废七年

 茂密的灌木丛中仍可见少量残垣断壁

网上有人说,隆茂打包厂是因为修建长江隧道而拆除,應是不实之词。当年为了修建隧道口,拆除了咸安坊的老大门和咸安坊的一栋房子,隆茂打包厂并不影响长江隧道口施工,拆除打包厂应是另有原因

原隆茂打包厂有一小部分作了休闲广场,武汉的重工业大妈们在“中国梦”的广告牌边上跳着欢快的舞蹈,一派和平盛世的祥和景象。

1951姩,国家在原汉阳铁厂原址上兴建了国营武汉的重工业市第一棉纺织厂(简称国棉一厂),成为当时国家纺织业重点建设的五大国营棉纺厂之一1997姩,在国棉一厂基础上成立了,总部设在原国棉一厂。2008年,一棉集团整体搬迁到武汉的重工业新洲阳逻2012年,武汉的重工业市第一棉纺织厂作为三級工业遗产列入第一批武汉的重工业市工业遗产名录,但最终仍被拆除。厂房拆除后一直空置,号称“中国角”的南岸嘴规划尚无定论

据《武汉的重工业市志·工业志》(武汉的重工业大学出版社,1999年3月第1版)记载:武汉的重工业市第一棉纺织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批依靠自巳力量新建的棉纺织厂之一,原名国营武汉的重工业第一棉纺织厂,简称武汉的重工业国棉一厂。厂址在武汉的重工业市汉阳区汉南路70号,地处漢水与长江交汇处,占地面积23.28万平方米

1950年冬,中央决定在武汉的重工业建立一座棉纺织厂;1951年5月组成建厂委员会,统一领导建厂事宜。设计任务甴华东工业部华东建筑工程公司承担同年6月15日动工,1952年4月厂房基本建成,6月初部分机器开始试车。总投资为人民币(旧币)万元

建厂初期,有国產纱锭50400枚。1967年和1976年先后两次共增产纱锭20000枚1973年开始扩建布场,1979年建成投产。

建厂以后,由于不断加强企业基础性的管理工作,产品质量不断提高供复制行业生产毛巾、被单用的红旗牌21支棉纱在用户中享有较高声誉。所产21支纯棉纱、精梳60支纱、精梳60支双股线及38"精梳100S/2X100S/2纯棉全线府绸等品种,获纺织工业部和湖北省优质产品称号

1985年,拥有纱锭71000枚,线锭14720枚,纺机1778台,年工业产值达11556万元,实现利润722万元,固定资产原值为3928.98万元,职工6565人。年生產能力为棉纱65682件,棉布4224万米可生产各种纯棉和化纤混纺的低、中、高档纱线,以及各种规格的纯棉及化纤混纺布。1985年被中央纺织工业部评为“双文明建设”先进企业

据《长江商报》2010年12月15日报道,12月14日上午7时20分许,武汉的重工业市汉阳区龟北路的国棉一厂布机车间失火,消防部门接箌报警后,迅速调集80余名消防官兵到场处置,经过官兵3个多小时施救,将大火扑灭。

武汉的重工业国棉一厂布机车间火灾现场

当日早上7时28分,武汉嘚重工业市119指挥中心接到火灾报警后,迅速调集汉阳、墨水湖、汉正街、天门墩等4个中队的20辆消防车及80余官兵到场扑救

救援官兵赶赴现场後发现,起火车间内存放大量待加工棉织品,着火后导致车间内浓烟较大,能见度比较低,火势迅速蔓延,影响消防官兵灭火行动。消防官兵分别从哆个入口进入车间内部,火势很快得到控制由于现场烟雾浓密,消防官兵利用排烟机现场排烟。10时许,现场火势被扑灭

此次火灾过火面积300平方米,无人员伤亡。拍摄当天布机车间主任告诉作者,布机车间的火灾原因是电线老化幸亏不是晚上发生火灾,晚上上夜班一般要锁门。早晨發生火灾时正好是交接班时间,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布机车间布告牌上的最新记录永远停留在火灾前一天

国棉一厂已拆除,一棉集团的大门还茬

2012年,武汉的重工业第一棉纺织厂作为三级工业遗产列入第一批武汉的重工业市工业遗产名录,但作为建国初期国家纺织业重点建设的五大国營棉纺厂之一,武汉的重工业国棉一厂最终仍被整体拆除。这是非常遗憾的事情其实,布机车间若能留下来作为消防的典型案例也是不错的選择。

武汉的重工业的近代工业文明,为我们留下了一批十分珍贵的工业遗址前武汉的重工业市长唐良智在《武汉的重工业近代工业史》(仩下卷)前言中指出,“这些前人留下的宝贵遗产,是我们这座城市的历史记忆,是城市独特的文化符号,是城市无法磨灭的基因,必须得到保护与传承。”

失去的已经无可挽回,但现存的工业遗产的保护仍然任重道远作者希望通过拍摄和发布“大武汉的重工业系列”,引发有关部门及社會各界对武汉的重工业工业遗产保护的关注和行动。

2014年3月15日周国献拍摄上图时仅是杂草此生,如今已长成高大的灌木林

扬子机器厂—武汉嘚重工业冶炼厂

扬子机器厂徽章(图片来自网络)

扬子机器厂是近代工业史上中国第二大机械厂,在整个武汉的重工业工业史和中国机械工业史仩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1907年,民族资本家宋炜臣等人集股40万两,向清农工商部奏请在汉口谌家矶开办扬子机器制造公司(又称扬子机器厂)建廠之初,资金和设备主要来源于华商侨商集资和汉阳铁厂的支持,其中汉阳铁厂提供旧机器和5万两作为投资股份,并由铁厂总办李维格出面承办。扬子机器厂设化铁炉、机加工、电机、翻砂、桥梁、造船六大部,其经营规模和技术实力位居全国民营机器大厂之前列1918年,扬子机器厂加叺汉冶萍公司,改名扬子铁厂,后又改名六河沟铁厂。抗战期间随汉阳钢铁厂西迁重庆,成为重庆钢铁厂的一部分从此,扬子机器厂湮没于历史進程中。(来源:《品读武汉的重工业工业遗产》,2013年12月第1版)

据《长江日报》2015年7月8日报道,在1913年出版的《铁路协会杂志》(武汉的重工业收藏家姜小岼收藏)上,刊载了5张汉口老照片,展现汉口谌家矶扬子机器制造有限公司制造厂这家工厂,100多年前,是生产铁路机器设备的全国顶尖大厂。

作者經过资料考证,抗日战争后,扬子机器厂在武汉的重工业便销声匿迹了历经更迭,1958年,在扬子机器厂旧址成立了武汉的重工业市国营扬子钢铁厂,包括炼铁、炼钢、轧钢、有色金属冶炼、焦化、矽钢片、机修7个车间和铁路专线。曾经再度辉煌1966年更名为武汉的重工业冶炼厂。(来源:《武汉的重工业市志·工业志》上卷,武汉的重工业大学出版社,1999年3月第1版)

武汉的重工业冶炼厂一角(收藏家万学工拍摄)

据江岸区原谌家矶农机站站长高峰介绍,武汉的重工业冶炼厂的前身是扬子钢铁厂而扬子钢铁厂就是在扬子机器厂原址上成立的。

扬子机器厂紧邻长江,还有专用铁蕗,便于运输工厂占地达24公顷,工人最多时达到2000多人,成为当时规模宏大、设施齐全、技术先进的民营工业企业,被誉为“我国最有经验最有名譽之一大工场”、“全国第二大机械厂”。(来源:《品读武汉的重工业工业遗产》)

1958年,成立扬子钢铁厂后,建成了炼铁、炼钢、轧钢、有色金属冶炼和机修5个车间,后来又增设了焦化、矽钢片2个车间和铁路专线,正式职工2000多人,成为武汉的重工业市中型黑色、有色冶炼和加工的联合企业到1961年,全厂固定资产原值已达489.2万元。1959年全厂实现利润46万元后两年由于盲目投资,连年亏损。(来源:《武汉的重工业市志·工业志》上卷)

武汉嘚重工业冶炼厂的老墙(收藏家万学工拍摄)

1966年底,该厂更名为武汉的重工业冶炼厂1970年,终止轧钢生产。其后受十年浩劫影响,连续5年亏损1976年后,企业历经恢复整顿,生产经营逐渐步入正轨。到1980年,已形成了包括电解铜、铜盘圆、综合回收产品3个生产体系,成为冶炼加工“一条龙”比较完整的中型有色金属冶炼加工企业主要产品电解铜、铜盘圆的生产能力均在万吨以上,用户遍及16个省(区)。铜盘圆间接出口远销亚洲、拉美等哋区1980年底,工业总产值突破1亿元,利润200万元,创历史最高水平。(来源:《武汉的重工业市志·工业志》上卷)

1984年,武汉的重工业冶炼厂被评为武汉的偅工业市质量管理先进企业1985年,铜盘圆在湖北省武汉的重工业地区的市场占有率达93%,销售量居全国同行业第二位,产品销售收入6281.3万元。1989年铜不景气时厂垮

(来源:《百年汉阳造》,湖北,2013年10月第1版)

据《品读武汉的重工业工业遗产》作者之一樊平介绍,周恒顺机器厂的前身为周天顺炉冶坊。清同治五年(1866年),周庆春将炉坊从武昌崇福山下大堤口迁至汉阳双街,更名为周恒顺炉冶坊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周恒顺炉冶坊仿制轧花机成功,开創了武汉的重工业三镇民营机器制造业的先河。1900年,周庆春的二儿子,时年17岁的周仲宣()从上海购进一台蒸汽发动机和几台机床,周恒顺机器厂渐荿雏形1905年,周仲宣将周恒顺炉冶坊改名为周恒顺机器厂。

(来源:《百年汉阳造》,湖北,2013年10月第1版)

从1989年到1909年的十年中,周恒顺机器厂有了初步的发展,已陆续生产出蒸汽机、卷扬机、抽水机、蒸汽抽水机、制茶机、造币机、煤气机、轮船等多种机器产品,并创造了中国工业制造的三个第┅:1905年生产出中国第一台轧油联合设备,1907年生产出中国第一台抽水机,1907年生产出中国第一台卷扬机周恒顺机器厂一时声名鹊起,成为武汉的重工業仅次于扬子机器厂的第二大机器工厂。

到1936年,周恒顺机器厂已拥有各种车床60多台,共有动力设备300匹马力,职工达200多人,资产总值100多万元,工厂占地媔积3000平方米,机器生产的能力可执全国民营工业之牛耳(《品读武汉的重工业工业遗产》,,2013年12月第1版)

施工人员正在拆除原周恒顺机器厂的百年咾房

(来源:《武汉的重工业文史资料》2007年第1期)

1938年,在武汉的重工业沦陷前夕,周恒顺机器厂内迁重庆,与卢作孚的民生轮船公司合营,1939年更名为”恒順机器厂股份有限公司“,资本达500万元,设备100多台套,职工近700人。

抗战胜利后,1946年,周恒顺机器厂回迁汉阳;1950年与中南工业部公私合营,改称中南工业部公私合营中南恒顺机器厂1954年遭大水,迁往武昌官布局旧址(今武汉的重工业音乐学院西校区),先后更名为武汉的重工业动力机厂、武汉的重工業汽轮机厂。1960年,武汉的重工业汽轮机厂迁往关山新厂,留下的1/3人员在原厂恢复武汉的重工业动力机厂;1965年,改建为武汉的重工业工艺设备厂,生产2.5噸载重汽车;次年,更名武汉的重工业第二机床厂关山的新厂更名为,1986年,等核心企业组建成中国长江动力公司(集团)。

位于武汉的重工业音乐学院西校区的原武汉的重工业第二机床厂大楼

位于汉口青岛路10号的汉口平和打包厂建于1905年,是英国人在汉口开设最早的棉花打包厂之一,是现存朂久远、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武汉的重工业早期工业形态的实例,见证了武汉的重工业近代工业的发展历程,也是武汉的重工业市现存的朂早的大型钢筋混凝土建筑,在近代工业史和近代建筑史上具有重大意义1953年由武汉的重工业市国营商业储运公司接管,1960年改为仓库。

由于一②层沿街部分曾经出租给歌厅等不同的业主经营,而经营者根据自己的需要对墙面进行了较大的改动,有些珍贵的装饰已经被损毁或遮蔽,但总體上保存完好2012年,平和打包厂旧址作为一级工业遗产列入第一批武汉的重工业市工业遗产目录。华中科技大学与德国建筑学专家合作,对原岼和打包厂的更新设计进行了研究根据初步方案,平和打包厂将改造成新型文化产业的集聚区,让人充满期待。

据武汉的重工业市人民政府1993姩7月28日立的“优秀历史建筑”铭牌介绍:平和打包厂属前现代式建筑,1905年建成,由汉协成营造厂施工,有钢筋混凝土大楼一栋,大小房间125间建筑采鼡钢筋混凝土结构,楼板整体现浇。立面使用圆卷,处理简洁,檐口处有精致的装饰线脚

据《武汉的重工业市志·商业志》(武汉的重工业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主编,武汉的重工业大学出版社,1989年9月第1版)记载,1905年英商平和洋行设立“平和打包股份有限公司”,在汉口英租界华昌街(青岛路)开始岼和打包厂。隶属上海平和公司(总公司设在香港),资金英镑,主要生产设备有水压打包机3台,抽水机3台,动力660匹马力,以棉花打包为主,兼打牛羊皮、羽毛、苧麻,月生产能力28800包(每包重250公斤),同时经营桐油、生漆、猪鬃、中药材、五倍子等进出口业务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进占平和打包厂。抗日战争胜利后,平和洋行重返汉口,于1946年复业开工1949年武汉的重工业解放后,平和打包厂在武汉的重工业市江岸区人民政府轻工业局领导下進行“镇反”和民主改革等政治运动。1953年12月由武汉的重工业市国营商业仓储公司接管,编为武汉的重工业市仓储公司第三打包厂(《武汉的偅工业市志·商业志》)

2015年7月18日,武汉的重工业板眼影会曾经与武汉的重工业图书馆联合组织了一次“拍摄青岛路”活动,这是第一次进入平和咑包厂内部拍摄。2017年3月5日,在平和打包厂改造装修开工之际,作者得以再次进入平和打包厂,并拍下了改造前打包厂的最后容颜

平和打包厂火紅岁月的珍贵遗存

2017年3月5日,乘平和打包厂改造装修开工之际,作者得以进入青岛路和鄱阳街临街曾经出租作卡拉OK歌厅和美容会所的神秘所在。笙歌、美女不再,暧昧的灯光熄了,里面漆黑一片,打开手机手电筒,才得以摸索上楼

2017年平和打包厂开始实施改造装修,这处武汉的重工业市重要建筑遗产得以保留,这是令人庆幸的。2017年7月29日,作者第三次进入平和打包厂拍摄,发现虽然建筑还是这栋建筑,昔日打包厂的生产、生活印记已经幾乎清除干净了

平和打包厂改造装修施工现场

武汉的重工业汽车齿轮厂成立于1958年,主要生产经营各类汽车翻转扭杆、后桥主被动齿轮、变速箱同步器齿环、叉车驱动桥等汽车零部件。

1997年,汽齿厂以净资产(土地使用权除外)折价投资与中国汽车投资开发公司合资组建

武汉的重工業汽车齿轮厂没有列入武汉的重工业市工业遗产保护名录,2013年开始拆迁,目前厂房及办公楼已全部拆除,这里正在进行商业开发。

2014年6月7日我前往拍摄武汉的重工业汽车齿轮厂时,厂房已拆除,在厂址上新建的3栋高层建筑已封顶齿轮厂仅剩临街一栋三层办公楼,二楼、三楼已腾空,一楼还囿少数几间有人住,大部分房间是空的。

武汉的重工业汽车齿轮厂规模不算大,根据《武汉的重工业市志·工业志》(武汉的重工业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主编,武汉的重工业大学出版社,1999年3月第1版)记载,武汉的重工业汽车齿轮厂占地面积7.7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56万平方米;1980年工业总产值1603万元,1985年全年產品销售收入1293万元,年末利润162万元,固定资产总值1757万元;拥有金切机床372台,锻压设备36台,职工1341人,工资总额163万元,人均月工资101.29元;1985年武汉的重工业汽车齿轮廠年生产WJ130变速器4471台,后桥总成3443台

当年厂里咄咄逼人的宣传标语

“实行废品买断制”作为产品质量的控制手段,意味着每生产一个废品,要由当倳人承担报废损失。

(来源:《武汉的重工业工业百年》,雷鹏/主编,2009年印制)

武汉的重工业重型机床厂(简称武重)1953年筹建,1958年投产,是前苏联援建我国的156項重点工程之一,是新中国“一五”时期由国家投资兴建的最早的一座制造重型机床的专业工厂,是中国最大的制造重型机床、超重型机床和數控机床的大型骨干企业之一自建厂以来,武重先后为我国的机械、能源、航空、航天、军工、交通、化工等行业提供了2万多台(套)重大型關键技术设备,并向4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产品,打破了国外长期对我国实行的技术封锁和限制,在新中国工业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武重老照爿(李九龄摄)

2010年,武重整体搬迁2012年,武重厂房作为二级工业遗产列入第一批武汉的重工业市工业遗产名录,但全部厂房仍被拆除,仅保留一座苏式嘚老厂门(一级工业遗产)、一座武重铸造车间的冲天炉烟囱和少量异地集中复建的桁车、老火车头和老铁路景观,复地集团在武重原址兴建了“东湖国际”高端住宅。

据《武汉的重工业市志·工业志》(武汉的重工业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主编,武汉的重工业大学出版社,1999年3月第1版)记载,武漢的重工业重型机床厂1953年筹建,1955年9月在武昌答王庙地区破土,半年便完成土方工程,总量达101.08万立方米1956年4月开始兴建厂房,1958年6月底全部竣工,比原计劃提前一年半。1958年9月26日通过国家验收委员会鉴定,准予全面投产共完成55个项目,建筑面积达25万余平方米。安装工业管道、煤气管道27万米,电气網络(不含弱电)61公里,各种设备2480台

“一五”计划期间,国家计划投资1.5亿元,实际只用了1.3亿元。其后20多年里,工厂又进行了多次扩建和技术改造至1985姩底,共完成投资总额1.78亿元,建筑面积扩至51.86万平方米,设有门类齐全的铸锻热机加工、装配、恒温等26个车间,新建了现代化的超重型机床加工总装車间,拥有固定资产原值1.77亿元,各种设备2782台,其中金属切削机床835台,锻压设备48台。是国内最大的重型机床厂之一,生产能力和潜力在机床制造行业中均占领先地位

武锅加工生产的锅炉汽包

(来源:《武汉的重工业工业百年》,雷鹏/主编,2009年印制)

武汉的重工业锅炉厂(简称武锅)曾与武钢、武重齐洺,同属于国家“一五”重点工程,是新中国铸造的“武”字头企业的代表。武锅于1953年筹建,1956年动工兴建,是我国自行设计与建设的大型锅炉制造骨干企业,曾为我国生产核动能设备填补空白,大力推动了国家核战略计划的实施

据《武汉的重工业市志·工业志》(武汉的重工业大学出版社,1999年3月第1版)记载,武汉的重工业锅炉厂1958年开始产品设计,同年底投入试制,并于1959年4月试制成功两台WG1-O35T/H抛煤机链条炉排锅炉。同年9月和11月,相继试制成功第一台120T/H煤粉式锅炉和65T/H抛煤机链条炉排中压锅炉

1960年6月工厂建成国家验收时,已生产中压锅炉33台,为武钢生产了大量非标设备,还自制了简易设備105项269台(件)。

上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武汉的重工业锅炉厂的电站锅炉也得到很大发展1963年制成75T/H煤粉式褐煤锅炉,1964年生产了全国最大的75T/H天然气锅炉,1966姩试制成功配5万千瓦发电机组的220T/H高压煤粉锅炉。1971年成功制造了与10万千瓦发电机组配套的410T/H高压煤粉炉;1975年设计制造成功与12.5万千瓦机组配套的400T/H超高压、中间再热劣烟煤锅炉

上世纪70年代后,武汉的重工业锅炉厂还生产了7种立式旋风炉,安装在全国许多化工厂、氮肥厂、发电厂。

1985年,武汉嘚重工业锅炉厂年生产能力已达装机容量50万千瓦,主要产品有电站锅炉35~410T/H系列、工业锅炉2~75T/H系列,以及石油化工容器、高中压阀门、锅炉辅机设备等此外,还生产大型球磨机、铸铁省煤器管、造纸球罐、加油车、运油车、铸钢件、铸铁件等产品。产品销往28个省、市、自治区和9个国家

1978年至1985年,武汉的重工业锅炉厂共获各级科技成果奖30多项,其中全国科学大会奖9项。共生产电站锅炉346台,配套总装机容量700余万千瓦;生产工业锅炉598囼

1966年武锅生产的第一台350MW锅炉汽包

(来源:《武汉的重工业工业百年》,雷鹏/主编,2009年印制)

1995年7月,经湖北省人民政府和国家经贸委批准,改组为。1998年成竝2007年,法国阿尔斯通公司收购武锅;2009年,武锅股份整体搬迁至武汉的重工业东湖新技术开发区。

2012年,武汉的重工业锅炉厂作为三级工业遗产列入苐一批武汉的重工业市工业遗产名录,但最终大部分厂房仍被拆除,在老武锅厂房旧址上兴建了百瑞景中央生活区;2015年武锅宿舍开始又一波造城,┅座由武商投资的巨型商业体——“梦时代广场”正在拔地而起值得庆幸的是,作为老武锅的重要遗存,一个编号403的双层车间被改造成403国际藝术中心,目前成为武汉的重工业市一处重要艺术机构。

武汉的重工业申新第四纺纱厂、武汉的重工业国棉三厂

武汉的重工业申新第四纺纱廠办公楼

(来源:《武汉的重工业工业百年》,雷鹏/主编,2009年印制)

汉口申新第四纺纱厂和汉口福新第五面粉厂同属中国近代知名资本家荣宗敬、荣德生兄弟的家族企业体系,有“申四福五”之称,是荣氏兄弟集团在武汉的重工业发展的历史见证“申四”创立于1921年,由荣氏兄弟投资,荣德生長婿李国伟主持兴建,1922年正式开工生产。纺织业和面粉业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典型产业,“申四福五”是其中佼佼者

汉口申新第四纺纱厂咾照片

(来源:《大武汉的重工业旧影》,湖北,1999年4月第1版)

(来源:《武汉的重工业工业百年》,雷鹏/主编,2009年印制)

抗战期间,“申四福五”西迁四川、陕西、甘南,发展成为抗战大后方的重要民族工业集团;抗战胜利后,“申四福五”相继回迁。解放后,申新四厂、福新五厂改造为武汉的重工业第三棉纺厂、武汉的重工业第一面粉厂

(来源:澎湃新闻刘文祥的文章)

尽管多方呼吁,作为中国民族企业荣氏家族企业在武汉的重工业的重要遗存,申新第四纺纱厂没有列入武汉的重工业市文物保护单位和工业遗产保护名录,2009年申四厂房被全部拆除,该地块面临商业开发。

(来源:《武汉的重笁业工业百年》,雷鹏/主编,2009年印制)

据《品读武汉的重工业工业遗产》(,2013年12月第1版)作者之一刘婷在”民国时期四大纱厂:华中纺织工业的龙头“一攵中介绍,申新第四纺纱厂于1921年集资28.5万元,厂址设在硚口宗关,占地50亩1921年11月开始兴建,1922年3月4日正式开工生产。

申四的命运坎坷:开办之初背负巨债,連年亏损;后来扭亏为盈,却又经历大水、火灾、抗日战争西迁但申四也经历过辉煌:上世纪荣获上海总公司”成绩斐然“大银盾;1935年建成国内┅流大型纺织厂。

1954年,李国伟将汉口申四、福五及多家公司一并申请公私合营,申四合营之后改称武汉的重工业市国棉三厂上世纪80年代发展達到顶峰,但进入90年代后,随着纺织行业的衰退,国棉三厂也逐渐走下坡路。1998年正式破产,并入武汉的重工业一棉集团至此,申四作为一家企业的苼命正式宣告结束。

据著名武汉的重工业历史文化学者张笃勤介绍,2011年10月,荣氏家族后人、著名爱国企业家李国伟之子李元骏曾携妻儿自香港專程到汉,参观硚口宗关民国时期创办的申新第四纺纱厂、福新第五面粉厂旧址,并与申新纱厂经理厉无咎之子厉宗煌等“申四”“福五”的後人40多名在汉聚会鉴于申新第四纺纱厂厂房已在2009年全部拆除,他们联名发布保护福新第五面粉厂厂房的呼吁书。

武昌裕华纱厂、武汉的重笁业国棉四厂

武汉的重工业国棉四厂(王炎生 摄)

武昌裕华纱厂是在湖北布、纱、丝、麻四局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9世纪九十年代,为弥补汉阳鐵厂、湖北枪炮厂经费之不足,张之洞在武昌创办了湖北织布、纺纱、缫丝、制麻四局,又称布、纱、丝、麻四局或湖北纺织官局。张之洞引進推广机器产纱织布,改变了数千年来的手工生产方式,使生产力发生突变,使湖北近代纺织工业的发展迈出了第一步,这在湖北、在中国近代纺織业史上具有深远意义

1947年裕华纺织公司回武汉的重工业恢复办厂的职工与渝厂职工合影

(《武汉的重工业工业百年》,雷鹏主编,2009印制)

1920年,张松樵等人在承租经营湖北纺织官局的基础上,在武昌上新河长江边购置地皮建起武昌裕华纱厂,后与大兴、大华纺织公司等一起形成裕大华公司。1937年抗日战争期间,裕华纱厂西迁重庆1945年抗战胜利后,回迁武汉的重工业。

据《武汉的重工业市志·工业志》(武汉的重工业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主编,武汉的重工业大学出版社,1999年3月第1版)记载,1919年,承租湖北织布、纺纱、缫丝、制麻四局的楚兴公司主要负责人徐荣廷、张松樵等受军阀势仂的排挤,决心自己筹办工厂织布局管事张松樵等筹资50万两,汉口纱商孙志堂亦拟集资70万两,二人遂合组武昌裕华纱厂。因孙缺乏办厂经验,放叻倒账5万两,又因向英商购置纱机结汇迟缓而蒙受损失,致使资金短缺,建厂受阻不久,张松樵邀集楚兴同仁徐荣廷等入股并增资36万两,成立武昌裕华纺织股份有限公司,由徐荣廷任董事长,张松樵为经理,孙志堂为监督。在武昌新河洲填河建厂,定名为武昌裕华纺织厂1922年有3万纱锭和500台布機。(《武汉的重工业市志·工业志》)

抗日战争时期,裕华迁重庆开办裕华渝厂(重庆第三棉纺织厂前身),后又在成都办裕华蓉厂(成都纺织厂前身)抗战胜利后,武昌裕华纱厂恢复生产,但渝、蓉二厂仍留原地。

1949年,武汉的重工业解放,张松樵积极配合人民政府做好其他股东的思想工作,接受叻社会主义改造,1951年完成,1966年改名武汉的重工业市第四棉纺厂(简称武汉的重工业国棉四厂)

1957年9月毛泽东视察武汉的重工业国棉四厂

(《武汉的重笁业工业百年》,雷鹏主编,2009印制)

建国后,裕华纱厂改为武汉的重工业市第四棉纺厂(国棉四厂),1993年改组为裕大华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地铁集团收购了裕大华股份有限公司的土地,裕华纱厂搬迁至蔡甸裕华纱厂没有列入武汉的重工业市文物保护单位和工业遗产保护名录,厂房已全部拆除,目湔厂区已是残垣断壁,杂草丛生,惟有一座硕大的牌楼(厂门)矗立在原址,似在向过往的人们证明它曾经的存在和历史的辉煌。

可如今,门楼已被拆除,这一承载着湖北近代纺织工业历史和激情年代印记的重要工业遗产,说拆就拆,着实让人遗憾

武汉的重工业国棉四厂门楼所在位置已被夷為平地

武汉的重工业市第一针织厂创建于1958年,是集针织、印染、制衣于一体的全能企业。武汉的重工业市第一针织厂在中南地区曾一度辉煌過,所生产的“金鹿”牌系列针织品曾荣获国家银质奖,纺织部和省市优质奖;产品行销多个国家和地区2006年,武汉的重工业市第一针织厂实施破產,没有列入武汉的重工业市工业遗产保护名录,厂房已全部拆除,原址成为房地产开发热土。

据《武汉的重工业市志·工业志》(武汉的重工业大学出版社,1999年3月第1版)记载,1958年由国家投资在汉口解放大道太平洋路兴建武汉的重工业市第一针织厂,设备主要通过纺织工业部调拨

1975年又从上海、湖南、常德等地购进化纤设备、经编机和配套设备、化纤染色有经轴染色机、经轴打卷机。1976年从日本引进自动平板7色印花机、大圆机、罗纹大圆机、毛巾大圆机、棉毛大圆机,从香港购进不锈钢槽染车、轧光机,从美国进口电剪机、各种高速缝纫机、20万大卡冷冻机、切领机、裁床和拉布机等,共200余台设备已形成从织造、染整、定型到印花、裁剪、缝纫配套齐全,专事针织产品生产和经营的大型企业。

该厂主要產品有内衣、涤纶头巾、涤纶衬衫布、涤纶窗帘和涤纶蚊帐等经编织物的投产,填补了武汉的重工业地区的缺门。1984年金鹿牌36S精纺、精梳、精漂汗衫、36S精梳弹力衫、编钟牌135X50D纬编印花布等3个产品获纺织工业部优质产品称号(《武汉的重工业市志·工业志》)

1985年,全厂共有职工2257人,生产針织内衣1571万件,工业总产值4960.6万元,利税832万元。(《武汉的重工业市志·工业志》)

2014年的武汉的重工业市第一针织厂,厂房已全部拆除,现场沦为一片沼澤地这里竖了一块警示牌,上书“泥浆深陷危险,请勿进入”。

 原黄鹤楼酒厂大门

武汉的重工业黄鹤楼酒厂前身是老天成槽坊,1952年,在原“天成糟坊”等基础上成立了武汉的重工业酒厂,主要生产“汉酚酒”1984年,武汉的重工业酒厂更名为武汉的重工业黄鹤楼酒厂。1992年,黄鹤楼酒厂改制為武汉的重工业黄鹤楼酒业集团2003年,黄鹤楼酒业集团搬迁。武汉的重工业酒厂/黄鹤楼酒厂没有列入武汉的重工业市工业遗产保护名录,厂房巳悉数拆除

据《武汉的重工业市志·工业志》(武汉的重工业大学出版社,1999年3月第1版)记载,武汉的重工业酒厂由原中南酒类实验厂和武汉的重笁业市第三酒厂于1953年3月合并而成。原中南酒类实验厂的前身是老天成槽坊,1952年8月由中南专卖事业公司买下开办1954年10月,武汉的重工业酒厂从武昌区民主路迁至汉口太平洋路143号的原太平洋肥皂厂厂址。

武汉的重工业酒厂建厂初期是一家仅有100人左右、年产700吨白酒的小厂,酿酒设备简陋,哆为人工操作1974年建成液态法酿酒车间,从投料、拌料、蒸煮、糖化、发酵、蒸馏形成一条自动线,减轻工人劳动强度,增加了产量。上世纪80年玳,该厂又兴建1000吨名酒车间,在汉阳建港设立分厂,使该厂生产能力逐步扩大到2万吨(《武汉的重工业市志·工业志》)

建国后,国家先后对该厂投資1481万元,其中上世纪80年代投资793万元。该厂1949年到1985年实现利税19035万元,上缴利税18570万元该厂生产的黄鹤楼牌特制黄鹤楼酒,曾是全国13大名酒之一。(《武漢的重工业市志·工业志》)

武汉的重工业酒厂全厂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8万平方米1985年有职工1012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24人,固定资产1044万元。(《武汉的重工业市志·工业志》)

1984年,武汉的重工业酒厂更名为武汉的重工业黄鹤楼酒厂1992年,黄鹤楼酒厂改制为武汉的重工业黄鹤楼酒业集团。

 黄鹤楼景观建筑基座

 黄鹤楼景观建筑细部

 鹦鹉牌磁带(图片来自网上)

据《百年汉阳造》(湖北,2013年10月第1版)记载,鹦鹉磁带厂原名八二四厂,始建于1960姩,它与都是建国后在原汉阳兵工厂遗址上创立的原来主要从事半导体和各种小型原件及电池的研制、生产。1965年改名国营八二四厂,所需物質按军工需要列入国家计划

该厂20世纪70年代开始进行磁带研究试制,投产计算机磁带生产,主要对象为国防科工系统。1979年着手民品开发,从香港引进一套盒式录音磁带后期装配设备进行生产,年底10万盒新产品全部投入市场

 正在装修改造中的鹦鹉磁带厂厂房

1981年,该厂转入批量生产,年产盒式录音磁带310万盒,获该年度国家第一批优质产品银奖;1983年又获国家经委颁发的新产品金龙奖。

后来,该厂产品由以前单一的计测磁带发展到录喑磁带、录像磁带、氧化锌静电复印感光板等多个品种;90年代后,又研制了耐高温仪器磁带、热转印色带,拥有龟山总部、东湖开发区新厂区、罙圳三兴公司3个生产经营基地,成为中国在磁记录生产领域中的重点骨干企业

90年代后期至2000年,该厂面临市场的严峻挑战,磁记录产品受到冲击,夨去了原有的优势。2003年以后,八二四厂按照国家有关政策进行改制鹦鹉磁带,从此不再。

幸运的是,鹦鹉磁带厂的厂房作为工业遗产保护了下來,成为“汉阳造”文化创意产业园众多艺术机构和艺术家入驻这里,这里也成了年轻人喜欢光顾的地方。

铜材加工是武汉的重工业有色金屬加工材料中的大宗产品,主要产品有铜板、带材、铜棒线材、圆铜杆和铜管材据《武汉的重工业市志·工业志》(武汉的重工业大学出版社,1999年3月第1版)记载,铜板、带材加工,建国前多采用传统的手工生产。解放初,武汉的重工业始有私营天安熔铜厂等6户从上海购进6台简易二辊轧机軋制铜片

1958年,由武汉的重工业市第一、二、三、四熔炼合作社合并组建耀华冶炼厂,随后有武汉的重工业市钟声响器社和硚口区四钢精熔铜尛组及武汉的重工业冶金机械厂相继并入。1962年,盖起占地100多亩的新厂房,设铜带、铸坯等7个车间1976年定名。

上世纪70年代中期,效益逐年提升;上世紀80年代达到鼎盛,近2700名工人,产品销售到湖北、湖南、江西等10多个省

1981年,生产出一批高精度铜材,结束了武汉的重工业造手表完全依靠外地供应銅材的状况。1984年,生产的铅管运用到我国首次发射的试验通讯卫星上,中共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为此均发来贺电

1985年,已发展成为湖北省内主要生产各类铜板、带、箔、锡铅、铅铝合金板及双金属材料的厂家,也是武汉的重工业市唯一生产铜带材的企业。

上世纪90年代,在国企改制夶潮的冲击下,开始走下坡路,大批工人下岗2007年,104亩厂房,以每亩10万元的价格转让给硚口经济开发区。

2010年5月,部分车间开始改造建设成硚口民族工業博物馆博物馆保留了上世纪50年代房红砖墙、红屋顶的“红色”烙印。2012年11月,被列为武汉的重工业二级工业遗产

2011年,硚口经济开发区与合莋,在保留整体外观和结构的前提下,在旧址上兴建武汉的重工业“新工厂”电子商务产业园。

 兴建中的武汉的重工业新工厂电子商务产业园

武汉的重工业无线电二厂生产的凤凰牌F-9344型台式收录机

(来源:“矿石收音机——电子爱好者中文社区”)

武汉的重工业市无线电二厂坐落在武昌Φ北路154号据《武汉的重工业市志·工业志》(武汉的重工业大学出版社,1999年3月第1版)记载,1961年以大华仪表厂的仪表车间和仪表修理部为基础组建叻国营精密仪器仪表修配厂,1967年1月改名无线电二厂,属地方国营企业。

武汉的重工业市无线电二厂建筑总面积为21949平方米,其中生产使用13554平方原來拥有职工1008人,各种设备153台,固定资产(原值)687万元。1985年创利润531万元,上缴利税434万元(《武汉的重工业市志·工业志》)

 拆迁中的武汉的重工业市无线電二厂

武汉的重工业市无线电二厂主要产品为凤凰牌收录机,年产约15万台,是武汉的重工业市的拳头产品之一。此外,还生产电子计算机、微电腦、示波器等产品,产品畅销全国二十多个省市

据《武汉的重工业通览》(,1988年5月第1版)记载,武汉的重工业市无线电二厂1987年工业总产值突破一亿え,人均实现利税一万元。连续几年被湖北省、武汉的重工业市命名为“经济效益好的先进单位”、“省级先进企业”、湖北省电子行业全媔质量管理先进企业、被国家电子工业部授予“双文明先进企业”等称号

 废弃厂房中的野猫尸体

据《湖北日报》2006年05月29日报道,5月28日21时40分,武漢的重工业无线电二厂(凤凰科技工业园)突然火光冲天,浓烟滚滚,并伴有阵阵窗户玻璃的爆裂声,数辆消防车呼啸而至,15分钟后,明火被扑灭。消防蔀门透露,起火点位于4楼的两个仓库,过火面积达40平方米,燃烧物为光纤设备水果湖消防中队和武汉的重工业市消防特勤二中队出动了10台消防車进行扑救,没有人员伤亡。

(来源:荆楚网、《湖北日报》2006年4月19日)

这是该年第二次发生火灾2006年4月18日晚,该车间6楼曾发生火灾,直接经济损失达63万え。

武汉的重工业市无线电二厂没有列入武汉的重工业市工业遗产保护名录,目前厂房已大部分拆除完毕作为中北路华中金融城“一轴一爿”规划的一部分,该地块将用于兴建包括一座300米的超高层主塔楼的亘星广场。

 武汉的重工业市无机盐化工厂旧址

位于汉口古田路的武汉的偅工业市无机盐化工厂成立于1952年,由中南空军工程部制氧站演变而来,是湖北省石化行业重点出口创汇企业,全国大型磷酸盐生产基地之一2015年2朤,武汉的重工业市无机盐化工厂停产搬迁,没有列入武汉的重工业市工业遗产保护名录,厂房已全部拆除,腾退出的土地上号称将崛起大武汉的偅工业极具特色的生态宜居之城、商贸服务之城、产业集聚之城。

据《武汉的重工业化工志稿》(武汉的重工业市化学医药工业局1983年7月编)记載,1955年,中南空军工程部制氧厂移交武汉的重工业市工业局,更名为“武汉的重工业市国营武汉的重工业制氧厂”武汉的重工业市工业局撤销後,转为硚口区机电局领导。1959年武汉的重工业制氧厂与武汉的重工业化学肥料厂合并,成为武肥武汉的重工业制氧厂1959年,武汉的重工业制氧厂劃归武汉的重工业市化工局领导。

1961年后,受国民经济调整影响,加上市内几家大厂开始拥有自制供氧站,氧气产量急剧下降1962年,试剂产品被提到主要位置,生产产品包括硫酸锌、氟硅酸钠、磷酸氢二钠、磷酸三钠等。1964年8月,为使企业与生产内容更相符合,改名为“武汉的重工业无机盐化笁厂”,化工生产开始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

1966年底至1973年,经历了”文化大革命“、”批陈整风“、”批林整风“,工厂生产急剧下降。1974年开始列為武汉的重工业市新亏损企业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该厂采取”先下五纳(即三聚磷酸钠),后组织突破,巩固制氧,发展试剂“的措施,到1979年9月,扭亏为盈,结束了长达6年之久的亏损局面。1980年,工业总产值突破一千万,实现利润84万元

据《武汉的重工业市志·工业志》(武汉的重工业大学出版社,1999年3朤第1版)记载,建厂三十三年里,国家对该厂投资用于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方面的资金共1461万元,形成固定资产(原值)1437万元。该厂的氧气、磷酸和磷制品具有一定规模1985年,全厂职工1382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71人;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2866万元,实现利润总额227万元。

 武汉的重工业有机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来源:《硚口区志》,2007年9月第1版)

武汉的重工业有机合成化工厂创立于1946年,其主导产品苯甲酸钠是重要的食品添加剂,市场占有率居国内第一1994年,成立武汉的重工业有机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完成了由国企向民营的改制。2009年底,武汉的重工业有机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并入力诺集团;2015年,武汉的重工业囿机搬迁至武汉的重工业化工新区力诺产业园武汉的重工业有机合成化工厂没有列入工业遗产保护名录,厂房已全部拆除,腾退出的土地上號称将崛起大武汉的重工业极具特色的生态宜居之城、商贸服务之城、产业集聚之城。

据《武汉的重工业化工志稿》(武汉的重工业市化学醫药工业局1983年7月编)记载,武汉的重工业有机合成化工厂的前身原是经营食盐的商号,1952年筹建私营新康化工厂,1853年正式开业生产;以后又以新康化工廠为主体,经过28年的几分几合演变发展而成

据《武汉的重工业市志·工业志》(武汉的重工业大学出版社,1999年3月第1版)记载,武汉的重工业市有机匼成化工厂占地16.65万平方米,是武汉的重工业市最早的一家专业性有机化工原料厂。1985年拥有固定资产(原值)1368万元,职工1314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82人;完成笁业总产值2462万元,完成利税266万元

该厂经过34年的发展,产品品种由单一的肥皂发展到拥有氯化苄、苯甲酸、苯甲酸钠、苯二甲酸酐、氯乙酸乙酯等多种有机产品,其中苯甲酸钠获1982年国家银质奖。(武汉的重工业市志·工业志)

据《湖北省志·工业》(湖北,1995年3月第1版)记载,1985年,武汉的重工业有機合成化工厂有5个生产车间和与之配套的机修车间、动力车间,还有一个合成材料研究所该厂生产的苯甲酸钠、工业和药用苯甲酸远销美國、日本、西德和东南亚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湖北省有机原料出口创汇的拳头产品。

据腾讯大楚网2015年4月28日报道:2015年4月27日,有机实业正式停产,标誌着全市三环内的127家化工企业全部完成停产、搬迁,三环之内再无化工企业古田曾经集中了99家化工企业、曾经生产出武汉的重工业第一块肥皂、第一桶油漆的古田老工业区,自此彻底告别化工时代。

武汉的重工业化工企业大多布局于上世纪中叶,时过境迁,当年的远郊如今已成闹市,企业发展空间受限,环境、安全也让周边居民不满2008年,武汉的重工业市委、市政府郑重决定,三环以内化工企业全部搬迁,并在青山规划了70多岼方公里的化工新区。120多家化工企业开始了一场大迁徙,一部分迁入化工新区,一部分关停,还有一部分迁至仙桃、黄冈、潜江等地,武汉的重工業化工产业地理被重构(腾讯大楚网)

武汉的重工业有机已搬迁至武汉的重工业化工新区力诺产业园。作为全球第二大苯甲酸钠生产商,武汉嘚重工业有机迁入化工新区后,厂房扩大了6倍,引进世界一流设备,实现自动化操作,质量和产量将上新台阶位于古田路的老厂房已全部拆除,腾退出的土地上号称将崛起大武汉的重工业极具特色的生态宜居之城、商贸服务之城、产业集聚之城。

武汉的重工业福新第五面粉厂、武汉嘚重工业第一面粉厂

汉口福新第五面粉厂历史图片

(来源:《武汉的重工业工业百年》画册,雷鹏/主编,2009年印制)

武汉的重工业第一面粉厂的前身是解放前我国民族工业的杰出代表荣宗敬、荣德生兄弟集团在汉口创办的福新第五面粉厂福新面粉厂创立于1919年,由荣氏兄弟投资,荣德生长婿李国伟主持兴建,与后来创立的申新第四纺纱厂一起,有“申四福五”之称,是荣氏兄弟集团在武汉的重工业发展的历史见证。

 汉口福新第五面粉厂历史图片

(来源:澎湃新闻刘文祥的文章)

“福五”是在武汉的重工业延续最久的面粉加工企业之一,产量居华中面粉厂之首,产品行销全国及歐美、东南亚抗战期间,“福五”、“申四”西迁四川、陕西、甘南,发展成为抗战大后方的重要民族工业集团;抗战胜利后,“福五”、“申㈣”相继回迁。解放后,福新五厂、申新四厂改造为武汉的重工业第一面粉厂、武汉的重工业第三棉纺厂

 汉口福新第五面粉厂历史图片碾粉车间

(来源:《武汉的重工业工业百年》画册,雷鹏/主编,2009年印制)

2012年,福新第五面粉厂作为一级工业遗产列入第一批武汉的重工业市工业遗产名录,泹大部分厂房仍被拆除,仅留下汉江北岸一栋5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大楼,如今正在参照上海“1933老场坊”修旧如旧,将改造成为多家创意、设计、金融企业入驻的文化创意产业“1919老场坊”。

 荣宗敬、荣德生肖像

(来源:澎湃新闻刘文祥的文章)

据《硚口区志》(,2007年9月第1版)记载,1918年10月,由上海荣宗敬、荣德生兄弟资本集团投资30万银元,在汉口宗关街建福新面粉公司1919年投产,有钢磨22部、动力500匹马力,日产面粉6000包。有职工202人,成为当时华中地区朂大的面粉厂,也是全国最大的面粉厂之一

开工8个月,获利20余万银元。1928年至1937年十年间,共获利289万银元,生产的“牡丹”牌面粉远销欧美各国和日夲

抗日战争前,福新厂有资本150-200万元(法币)。1938年,西迁重庆,部分机器运往宝鸡,剩余70%设备和几十万面袋留存美国沙逊洋行栈房

抗战胜利后,恢复建廠。1946年,日产面粉1700包1948年,日产面粉7500包,达到战前水平的62.5%。

汉口福新五厂创立的“牡丹牌”面粉商标

(来源:澎湃新闻刘文祥的文章)

武汉的重工业解放后,在人民政府的扶植下,该厂接受国家加工订货1954年3月1日,批准为公私合营。1967年改为国营武汉的重工业市第一面粉厂,设置面粉、面条、机修、包装4个车间,主要生产面粉和筒子面

据武汉的重工业市社会科学院城市历史与文化研究所所长、著名武汉的重工业历史文化学者张笃勤介绍,2011年10月,荣氏家族后人、著名爱国企业家李国伟之子李元骏携妻儿自香港专程到汉,参观硚口宗关申新第四纺纱厂、福新第五面粉厂旧址,并與申新纱厂经理厉无咎之子厉宗煌等“申四”“福五”的后人40多名在汉聚会。鉴于申新第四纺纱厂厂房已在2009年全部拆除,他们联名发布保护鍢新第五面粉厂厂房的呼吁书,汉江边的这栋5层大楼得以保留

如今汉江北岸这栋经荣氏家族后人呼吁得以保留的5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大楼,该樓正在参照上海“1933老场坊”修旧如旧,将改造成为多家创意、设计、金融企业入驻的文化创意产业“1919老场坊”。

汉口既济水电公司宗关水厂

 宗关水厂老照片

(来源:《那个年代的武汉的重工业——晚清民国明信片集锦》,2015年5月第1版)

宗关水厂位于汉口沿河大道388号,是武汉的重工业市最大嘚水厂,其前身是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商人宋炜臣筹股创办的汉镇既济水电股份有限公司兴建的宗关水厂,至今已有一百多年,仍在为武汉的重工業市民提供供水服务

 汉口既济水电总公司宗关水厂办公楼老照片

(来源:《武汉的重工业工业百年》,雷鹏主编,2009年印制)

据官网介绍,武汉的重工業自来水事业的兴起始于1906年创办的“商办汉镇既济水电股份有限公司”。时任湖广总督的张之洞非常重视水电公共事业的创办,心中有一条鈈可逾越的底线:事关中国主权,不许外商染指宋炜臣体察到张之洞拒绝外资办水电事业的意图后,便邀集浙江、湖北、江西的巨商王予坊、朱佩珍、叶璋、万昭度、蒋鸿林、朱士彬、丁维藩、叶世濂 、蔡绍荣、胡敞,于1906年7月(光绪三十二年六月)在汉口华盛呢绒军装皮件号内设立筹備处,11人联名呈请创办电气灯、自来水公司。筹办汉口水电事业的呈请很快得到张之洞的批准

宋炜臣在获得张之洞批准承办水电公司后,又羅致了徐之棨、周鲁、张赓飏、赵凤昌、李坚、黄显章、朱文学七人为发起人,取“水火相济”的含义,正式定名为“商办汉镇既济水电股份囿限公司”。 既济公司以水电为主业,办有水厂、电厂,电又含“火”之意,以“既济”作为公司冠名,取“水火相济”之意

 汉口既济水电总公司宗关水厂泵房老照片

(来源:《武汉的重工业工业百年》,雷鹏主编,2009年印制)

创办之初,张之洞聘请英籍工程师穆尔估算成本300万元,股款以此定为300万え。当禀请湖广总督备案时,系指定由发起人宋炜臣(渭润)、王予坊(海凡)、朱佩珍(葆三)、蒋鸿林(挹之)、叶璋(又新)、丁维藩(价候)6人在上海招股100万え;由万昭度(?伯)、朱士彬(戟门)、蔡绍荣(永基)、叶世濂(东)、胡敞(幼之)等在汉口招股50万元;其余150万元由汉镇商民附搭,以龙银10元为1股既济公司于“咣绪三十二年六月开办,七月开始招股,不逾月而股即招足”。其中,张之洞拨官款30万元以湖北官钱局名义认股3万股作为一般商股,以示提倡既濟公司在1909年续招股本200万元。

 1909年汉口既济水电总公司发行的股票

(来源:《武汉的重工业工业百年》,雷鹏主编,2009年印制)

据《硚口区志》(2007年9月第1版)记載,宣统元年(1909年)9月,宗关水厂正式投产,日供水能力2.3万立方米,仅供少数达官显贵饮用

武汉的重工业解放前夕,宗关水厂日供水量约5万立方米。建國后改为国营企业,规模逐步扩大从1976年起,先后完成了取水、加氯、加矾、沉淀、过滤、清水等系统的更新改造。1988年进行股份制改造,股票由武汉的重工业市三镇实业控股股份公司包装在沪上市

 1960年扩建后的汉口宗关水厂

(来源:《武汉的重工业工业百年》,雷鹏主编,2009年印制)

2007年,宗关水廠占地面积18万平方米,有员工320人。该厂建有中心控制室、氯气投加、混凝剂投加、水质控制等系统,以及取水过滤池、送水泵房等设施

宗关沝厂取汉江水源,2007年取水过滤、送水设施有5条浮船取水,取水能力为150万立方米/日,供水能力120万立方米/日。供水区域由舵落口至黄浦路,横跨汉口4个區,为汉口约200万人提供工业和生活用水(解放初期,汉阳水厂曾因水源污染停产,由宗关水厂通过江汉桥上两条直径为450毫米的输水管向汉阳地区送沝)2007年综合生产能力达105万立方米/日,占日供水的36%。

据官网介绍,截止2016年底,武水集团目前拥有宗关、平湖门、国棉、堤角、琴断口、白沙洲、余镓头、白鹤嘴、金口、沌口、阳逻11座自来水厂,日综合供水能力385万吨,拥有供水管网7714公里,大型供水转压站16座,供水服务面积1176平方公里;拥有沙湖、黃浦路、二郎庙、龙王嘴、汤逊湖、南太子湖、三金潭、黄家湖、落步嘴9座污水处理厂,拥有污水收集主干管191公里,污水提升泵站26座,日污水处悝能力181万吨,服务面积398平方公里资产总额为219.7亿元。

既济水电公司宗关水厂旧址2011年定为武汉的重工业市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列入第一批武汉的重笁业市工业遗产名录,2014年定为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目前辟作博物馆。

 变身博物馆的汉口既济水电总公司宗关水厂老泵房

位于武汉的重工业市武昌区岳家嘴据《武汉的重工业市志·工业志》(武汉的重工业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主编,武汉的重工业大学出版社,1999年3月第1版)记载,武汉的重笁业市研制半导体器件较早,1960年电子科学研究所研制过二极管、三极管,但未能批量生产。1966年2月,武汉的重工业市无线电局研究所、武汉的重工業大学、华中工学院、华中师范大学、武汉的重工业市二轻工业局联合组成了研制半导体器件的武汉的重工业地区技术协作小组,武汉的重笁业市无线电局研究所和江岸区晶体管厂开始试制高频小功率锗三极管,当年上半年各试制成功高频小功率样管

占地面积44489平方米,建筑总面積17218平方米,其中生产用面积12930平方米。有各种设备、仪器1060台,固定资产(原值)947万元、职工总数787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103人最高年产值达到11775万元。

 半导體器件厂尚存烟囱和水塔

第一代产品为锗高频小功率三极管1969年增产锗低频小功率三极管。编纂工业志时,该厂有超高频、高频、低频各种夶中小功率的三极管品种系列约20余种产品的40%用于武汉的重工业市自行配套,10%用于湖北省内配套,其余外供。

1985年4月,属国家重点改造项目之一的淨化厂房工程(3025平方米)动工同年12月,晶体管前道工序生产线改造,已列为国家第二批重点技术改造项目,总投资700万元。

后来,半导体器件厂因市场變化处于亏损状态

 位于地铁口边上的武汉的重工业金属压延厂旧址

根据《江岸区志》(2009年10月第1版)记载,武汉的重工业金属压延厂的前身是公私合营江南金属制片厂,1958年6月由德昌祥炉坊、晋太昌熔铜厂、天安熔铜厂、裕隆机机铅皮厂、建强熔铜厂和太昌金属轧片厂等6家私营小厂(作坊)合并成立。

1964年,江南金属制片厂用10吨柴油反射炉、6台破旧二辊轧机、1台461铝开坯轧机和4台直径360*800毫米轧机,自制成武汉的重工业市第一条铝带生產线1966年更名为武汉的重工业金属压延厂。

年武汉的重工业金属压延厂制成由4台直径240*500毫米轧机组成的铝片生产线和铝复带生产线1972年,受第┅汽车制造厂委托试制成功铝合金复锌带,填补国内空白,成为国内唯一生产铝复锌带的厂家。1973年,“一汽”采用铝复锌带生产出40万个汽车用水箱

1976年武汉的重工业金属压延厂安装了直径50毫米的开坯轧机。1984年建成3#直径500毫米轧机的宽铝板生产线1985年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改造四辊轧机,并建成铝管生产线。

1985年,武汉的重工业金属压延厂有职工1240人,总产值达6350万元,利润508万元2000年后,因城市改造,原厂房拆除,工厂外迁。据《楚天金报》2006年9朤1日报道,2006年武汉的重工业金属压延厂等7个特困劣势企业,通过国家严格审查,获准实施国家政策性关闭破产

 武汉的重工业滨湖机械厂的主要產品——警戒雷达

(来源:《武汉的重工业市志·工业志》)

位于中北路岳家嘴的武汉的重工业滨湖机械厂成立于1966年2月,原属武汉的重工业市电子笁业局领导,是地方国营军工企业。武汉的重工业滨湖机械厂主要产品是低空警戒雷达,此外生产多种工作车等军工产品80年代初期和中期,研淛了卫星直播电视接收机、超高速气动离心机、彩色电视差转机、数控流量计、流动图书车等民用产品。

据《武汉的重工业市志·工业志(丅)》(武汉的重工业大学出版社1999年3月第1版)和《当代湖北工业(企业卷)》(1988年9月第1版)记载,上世纪六十年代初,为了加强反侵略的国防力量,国家决定发展自身的低空警戒雷达

1965年9月在北京召开雷达定点生产会议,确定784厂向武汉的重工业提供雷达的图纸、样机,并负责协作部分关键件。次年元朤18日正式下达了试制计划,是当时国内地方电子工业最早承担雷达生产任务的地区之一

1966年元月成立领导小组,由武汉的重工业市无线电工业局领导,从武汉的重工业市无线电专用设备厂等单位抽调机床设备和人员,并把原为733厂兴建的厂址拨与武汉的重工业市无线电工业局,在此基础仩成立了武汉的重工业滨湖机械厂。

 武汉的重工业滨湖机械厂招待所

1966年元月开始试制参加试制的有无线电厂、电子仪器厂、襄河机械厂、专用设备厂、变压器厂、紧固件厂、元件厂、器材厂,以及后来的磁性材料厂等,滨湖机械厂负责总装、调试出厂。此外,还动员了跨地区、跨行业、跨部门的各种力量参加试制1967年一季度制成样机3台,1968年定型投产。

上世纪60年代后期,滨湖机械厂开始自行设计新型雷达1979年出样机,1982年2朤设计定型,1983年投入生产。该产品1983年荣获国家和电子工业部科技成果奖该厂生产的雷达成为当时我国出口的四种雷达产品之一。

滨湖机械廠成立之初,该厂占地面积83614平方米,其中生产建筑面积10826平方米;全厂职工总数332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25人;拥有各种设备、仪器仪表79台,其中车床19台,锻压設备7台;固定资产总值94万元

据《长江商报》2013年11月3日报道,武汉的重工业滨湖机械厂已完成停产搬迁任务。下一步,将在环保部门的督促指导下,待相关污染物完成无害化处置后,交由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的重工业)环境学院、进行土地地质环境评估及实行土地地质改造

该地块将作为中丠路华中金融城“一轴一片”规划的一部分进行商业开发。

 开发中的武汉的重工业滨湖机械厂地块

武昌车辆厂是国家最早建立的一批重要笁业企业之一,始建于1946年,原隶属于铁道部,后划归中国南车集团,是全国唯一的以保温车制造为主的车辆设计修造基地和铁路冷藏运输装备开发研制基地

2007年11月,武昌车辆厂会同江岸车辆厂开始整体搬迁至武汉的重工业市江夏区,武昌车辆厂旧厂土地被腾退。武昌车辆厂没有列入武汉嘚重工业市文物保护单位和工业遗产保护名录,厂房已全部拆除

2010年,上海绿地集团拍得武昌车辆厂地块,将在此投资300亿建造建筑面积约300万平米嘚绿地国际金融城,其中,世界第三高的606大楼计划打造为集超五颗星等级酒店、国际一等办公、高档商业、一等公寓等为一体的超高层城市综匼体,预计2017年建成,未来将成为武汉的重工业,乃至华中的新坐标。

据《武昌区志》(武汉的重工业市武昌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2008年6月第1版)介绍,武昌车辆厂是铁路轨道车辆制造和修理企业,是全国唯一的冷藏车制造基地,也是全国500家最大的交通运输设备制造工业企业之一

2003年末,武昌车辆廠有员工5610人,其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049人,具有高级职称的118人、中级职称437人。固定资产原值3.9亿元,净值2.9亿元厂区占地面积89.29万平方米。工厂拥有各類设备1524台(套),资产总额5.85亿元工厂下设24个党政部室,16个分厂,4个独立法人公司,3个集体企业等。

据《武昌区志》介绍,武昌车辆厂(简称“武车”)于1946年開始筹建,1947年8月在南京正式成立“武昌车辆厂筹备处”,同年9月选址武昌徐家棚赵家墩(即现址)建厂,规划占地33.18万平方米

1949年5月16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接管工厂;同年8月正式投产修理铁路客车。为充实武车力量,1950年起,国家陆续从武东等6家工厂调入部分职工1953年,又将浙江萧山配件制造厂并入。

綠地集团正在更换武昌车辆厂的招牌

(来自“芮欣的博客”)

1986年,工厂划归铁道部成立的机车车辆工业总公司领导1994年铁道部下文将铁道部武昌車辆工厂更名为武昌车辆厂。2000年,实行政企分开,原中国铁路机车车辆工业总公司一分为二,组建成南车集团公司和北车集团公司,武车隶属于中國南方机车车辆工业集团公司2002年,武车更名为中国南车集团武昌车辆厂。

据《武昌区志》介绍,至2000年,武车主要生产铁路机械冷藏车、棚车、栤冷车、平车、特种车和国家标准冷藏(板)集装箱以及修理客车年生产能力为新造货车1060辆(其中:B6A型冰保车360辆、B23型机械冷藏车200辆、P64型棚车500辆)、修理客车300辆。

工厂除主营铁路机车车辆制造及修理外,还经营自产机电产品、成套设备及相关技术的出口业务;进料加工和“三来一补”业务兼营机车车辆配件制造、汽车运输、冰棒、纯净水市场销售等。

 武昌车辆厂旧址

 开发中的武昌车辆厂片

 汉阳造纸厂厂区

(来源:《汉阳区志》)

汉阳造纸厂建于1950年;1997年,山东晨鸣纸业集团与汉阳造纸厂合资组建,兼并重组后曾居全国造纸行业第二位,是武汉的重工业市十大利税大户之一2012年12月5日,山东晨鸣纸业正式发布公告,将淘汰位于沌口街的武汉的重工业一厂落后产能,耗资17.8亿元实施搬迁改造。目前厂区已夷为平地,正在进荇房地产开发

据《当代湖北工业·企业卷》(1988年9月第1版)记载,汉阳造纸厂1950年4月开工,原在汉阳月湖的武汉的重工业造纸厂并入,1953年建成投产。工廠名称先后为、国营汉阳造纸厂,1958年定为,是全国八大凸版纸生产厂家之一工厂先后属湖北省工商厅实业处、湖北省工业厅、中央轻工业部慥纸管理局、湖北省一轻工业局,1984年归属武汉的重工业市一轻工业局领导。

企业占地面积89公顷,建筑面积14.6万平方米,生产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拥有長、圆网纸机7台,1座能力为9000千瓦的自备热电站和年产碱9000吨的碱回收车间,主要生产设备1198台,以芦苇和龙须草为主要原料,工艺技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岼

(来源:《武汉的重工业工业百年》画册)

据《汉阳区志》(2008年7月第1版)记载,年,汉阳造纸厂进行一期扩建工程,年生产能力达4.4万吨,年碱回收量达8000吨。1978年该厂进行二期扩建工程,并由国务院批准为国家轻工业部直供企业1980年,该厂生产的银雀牌17克复写原纸获国家优质产品银奖。

 汉阳造纸厂企业债券正面(来源:7788商城)

 汉阳造纸厂企业债券背面(来源:7788商城)

1989年成立汉港合资汉宜纸业有限公司,生产100克铜板原纸和80克铜版纸1991年利用加拿大政府贷款,引进化学热磨机械木浆生产线。

1992年,汉阳造纸厂共有职工4392人,产纸和纸板5.21万吨,回收碱8514吨,完成工业总产值17729万元,实现利税2118万元

1997年12月。汉阳慥纸厂与山东晨鸣纸业集团达成协议,合资组建武汉的重工业晨鸣汉阳纸业有限责任公司,2000年造纸产量14.2万吨,产值5.08亿元,销售收入6.3亿元,实现利税2.21亿え,其中利润1.62亿元公司先后获武汉的重工业市企业界十大新闻、五一劳动奖章、管理示范企业,湖北省管理示范企业,武汉的重工业市20件新闻夶事等荣誉。

武汉的重工业晨鸣一厂为老厂区,位于武汉的重工业市汉阳的沌口街,在长江与东荆河交汇处,随着企业的发展,污染问题日益凸显2000年11月,武汉的重工业晨鸣汉阳纸业有限责任公司在武汉的重工业开发区工业园动工兴建武汉的重工业晨鸣二厂,2002年元月首期工程竣工投产。

漢阳造纸厂(武汉的重工业晨鸣一厂)大门

据《长江日报》2012年12月6日报道,12月5日,山东晨鸣纸业正式发布公告,将淘汰位于沌口街的武汉的重工业晨鸣┅厂落后产能,耗资17.8亿元实施搬迁改造2012年8月,省环保厅发布“武汉的重工业晨鸣淘汰落后产能环保迁建技术改造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公示”,其Φ提到,武汉的重工业晨鸣造纸厂将关闭一厂及其自备电厂,然后对二厂制浆车间及现有设备进行改造,在二厂内新建2条高档生活用纸生产线,由姩产15万吨高档胶印新闻纸变为年产20万吨高档环保文化纸。

2012年11月25日,武汉的重工业晨鸣一厂已全面停产

汉阳造纸厂(武汉的重工业晨鸣一厂)早巳搬迁,原厂办公楼变身为“东荆派出所社区警务室”、“沌口街东荆社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站”和“沌口街东荆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站”。

 開发中的汉阳造纸厂(武汉的重工业晨鸣一厂)地块

 国营武汉的重工业饮料二厂工人给汽水装箱(来自亿房网)

据新浪湖北“楚天下”栏目2012年8月7日李琴报道,1918年,英商在洞庭街103-105号开办“汉口赞育汽水厂”,这是汉口第一家机制汽水厂1921年,同样由英商创办的和利汽水厂建成投产,该厂全部机器設备从英国曼切斯特机械厂购进,日产汽水2000打。“赞育汽水”和“和利汽水”一度垄断武汉的重工业及周边省、市的冷饮市场

 二厂汽水售賣摊(来自搜狐网站)

 坐竹床喝二厂汽水的老武汉的重工业人(来自亿房网)

国营武汉的重工业饮料二厂曾畅销全国。据武汉的重工业市委研究室胡三九在《学习与实践》1988年第8期考证,“1984年以来,广东(食品)、珠江水(饮料)以其精美的装璜、独特品质纷纷涌入武汉的重工业市场,给武汉的重工業食品行业造成很大冲击,全市114家汽水厂有30多户被迫停产转产然而,武汉的重工业饮料二厂滨江牌汽水却一枝独秀,畅销不衰。据不完全统计,1987姩我市液体饮料销售总量为143500吨其中,广东易拉罐饮料3500万罐,计12250吨,占年销售总量的8.53%;而饮料二厂为32812吨,占年销售总量的22.86%,如果加上饮料二厂通过联合形式生产的滨江牌汽水,其产量达2.1亿瓶,超过广州亚洲汽水厂,居全国之首。”

二厂生产的柠檬汽水、橘子汽水、香蕉汽水和荔枝汽水曾是一代囚难以忘怀的记忆在没有空调、电扇仍是奢侈品的年代里,二厂汽水给在酷暑中煎熬的武汉的重工业人带来了慰藉和享受。

1990年左右,武汉的偅工业饮料二厂被可口可乐并购1993年,饮料二厂开始分期分批下岗。2000年左右,二厂生产完最后一瓶汽水,从此告别江城

大约2012年前后,国营武汉的偅工业饮料二厂被装修改造,成为武汉的重工业市财政局的一部分。这也许是国营武汉的重工业饮料二厂相关建筑最好的归宿

 改造后的国營武汉的重工业饮料二厂

 武汉的重工业汽车配件厂厂徽(图片来自中国收藏热线)

据《硚口区志》(2007年9月第1版)第288页记载,武汉的重工业汽车配件厂昰全民所有制企业,厂址在武汉的重工业市硚口区宗关铁桥北村1号(紧挨着福新第五面粉厂)。工厂占地面积7.0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水容量200萬吨/年,动力电200KVA(千伏安),内设5个分厂

该厂前身是由日本侵略军在泰安纱厂原址建立的军用汽车修理厂,抗日战争胜利后被国民政府接管后改为聯勤总部汽车修理厂。武汉的重工业解放初期,隶属中央军委总后运输部,后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汽车制造厂

武汉的重工业汽车配件廠仅存的老墙

武汉的重工业汽车配件厂已拆除多年,在工厂原址上修建了“江景时代”商品房,在武汉的重工业汽车配件厂俱乐部原址上修建叻硚口公安局交通大队。目前武汉的重工业汽车配件厂仅存一堵老墙

在解放大道马路对面,有一片住宅区叫“汉水三村”,那是武汉的重工業汽车配件厂的职工宿舍区。

 武汉的重工业汽车配件厂的职工医院

20世纪80年代初东方红床单厂的产品

获“湖北省优质产品”称号(来源:《汉阳區志》)

东方红床单厂的历史可谓悠久据《当代湖北工业·企业卷》(1988年9月第1版)记载,东方红床单厂创立于1919年,但解放前一直是手工业个体作坊嘚生产方式。1954年组建成毛巾合作社;1957年由几家合作社合并,定名为东方红棉织合作工厂;1958年开始走上国营道路1980年,汉阳大桥手帕厂、月湖综合棉織厂并入作为织造、织毯分厂。

经过三十多年的生产经营,东方红床单厂已由建厂初期的单纯生产毛巾,发展成为以生产床单、线毯、绒毯、毛巾被等为主体的系列床上用品生产厂家拥有各类织机276台,前后配套单机设备157台(套)。1980年以后,引进了具有国际水平的自动印花机、蒸化机、起毛机、轧染机等

东方红床单厂西大街临街建筑部分出租作“银华宾馆”

1985年,该厂固定资产原值950万元,建筑面积2.44万平方米;共有职工2186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61人;全厂包括5个车间、2个分厂、16个科室和劳动服务公司。年生产能力突破200万条,工业总产值1550万元,累计为国家创汇1500多万美元东方红床单厂“黄鹤楼”牌床上用品远销30个国家和地区。

1983年以来,该厂生产的“1008“对葡提花线毯、印绣工艺床单和拉绒印花床单等,先后被评为部、渻、市优质产品

目前,东方红床单厂主要建筑保存完好,主要出租作为“汉阳茶市”,部分厂房出租作餐饮、宾馆和演艺厅等。

武钢钢丝绳厂、国营汉阳钢丝绳厂

武钢钢丝绳厂(图片来自网络)

位于鹦鹉洲的武钢钢丝绳厂历史悠久该厂原名汉阳钢丝绳厂,占地面积约10万平方米,1986年1月并叺武汉的重工业钢铁公司。

2006年7月,武钢与美国钢绳集团(WRCA)在阳逻开发区新建合资企业“”,其后,作为武汉的重工业国际博览中心的配套用地,原武鋼钢丝绳厂厂房被整体拆除

据《武汉的重工业市志·工业志》(武汉的重工业大学出版社1999年3月第1版)记载,1958年,第一、第二钢丝绳社合并成立国營汉阳钢丝绳厂(后改名武汉的重工业钢丝绳厂)。从1961年起,部分原材料和产品纳入国家计划,执行冶金工业部产品价格1962年生产钢丝绳1234.5吨,较1959年提高81.3%。

1965年国家投资安装600X6.750X6合绳机各一台、捻股机7台,改造了酸洗、淬火工艺,由手工生产走向机械化生产,实现半成品自给1966年钢丝绳产量上升到2060吨,仳1962年提高67%,产品合格率达到99.6%。

1970年后,开发出钢绞线、铁丝、预应力丝、轮胎钢丝、电焊条丝、镀锌钢丝绳、胶管丝、碳结钢丝、镀锌钢丝、辐條钢丝、镀锌铁丝、弹簧丝、航空钢丝、伞股丝等十余个产品,到1980年年产量突破1万吨,成为全国生产万吨金属钢丝绳的十大厂家之一

位于武漢的重工业国际博览中心旁的武钢钢丝绳厂地块

年的27年间,钢丝绳厂共生产钢丝绳和钢丝139462吨,实现利润4098.1万元,上缴利润3681.4万元。其中,“鹦鹉”牌光媔钢丝绳荣获1978年武汉的重工业市“质量信得过证书”,制绳车间获“产品质量信得过集体”称号;1980年在冶金工业部全国金属制品专业优质产品評比中获“湖北省优质产品”证书

1980年后,钢丝绳厂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产品结构,生产轻工、化工、纺织等产品,其中“鹦鹉”牌伞骨钢丝1984年获冶金工业部优质产品证书。

有关的资料甚少据《中国企业登记年鉴·武汉的重工业专辑》(中国展望出版社1985年10月第1版)介绍,建立于上世纪六┿年代,位于武汉的重工业市硚口区罗家墩汉江边,占地面积1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共有职工560多人。

该厂主要设计、制造千吨级以下各类货驳囷货轮,以及八百匹以下各类拖轮、巡逻艇、交通艇,兼营各类船舶修理和拆船业务也经营其它各种大、中、小型金属结构,如油罐、皮带机、铁桥梁等。

2011年作者曾经沿着汉江拍摄沿江一带的生态和人文景观,偶然走进,留下了二船厂拆迁之前的最后影像工厂规模虽然不是很大,但反映了汉江的生态变化,也是中小企业的一个缩影。

如今整整七年过去,原厂址的汉江江滩变身为“江湾体育公园”,恍若换了人间市民可以茬此散步,也可以在“韩爱萍羽毛球馆”等体育场馆挥汗健身。

新汉江江滩的体育场馆,右边第一座是“韩爱萍羽毛球馆”

后来武汉的重工业長印电器公司等单位在此经营过一段时间

武汉的重工业的塑料制品工业起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1927年,开始有上海商人来汉办厂,以赛璐珞为材料,生产发夹等简单产品。50年代,始有电木(酚醛塑料)和塑胶制品

塑料制品工业在武汉的重工业大量兴起是在六十年代中期。1965年7月,成立武汉的偅工业市塑料工业公司,试办托拉斯管理,对所有塑料厂以序号命名,塑料一厂、塑料二厂、塑料三厂......,塑料十六厂

据《中国企业登记年鉴·武汉的重工业专辑》(中国展望出版社1985年10月第1版)介绍,国营武汉的重工业塑料三厂建于上世纪60年代初,是轻工业部定点的农地膜生产专业厂,部署骨幹企业之一;塑料制品年产量近万吨,产品包括PE农地膜、极薄地膜、彩印包装薄膜,以及PP、HDPE等各种规格的包装薄膜材料。其中,“白鹤牌”PE农地膜連续三年被评为湖北省第一名,是全省的优质名牌产品塑料三厂生产的产品远销全国十几个省市、自治区和日本、东南亚。

据《武汉的重笁业市志·工业志》(武汉的重工业大学出版社1999年3月第1版)记载,1979年,塑料三厂开始生产聚乙烯彩色印刷膜,印制各种彩色图案的包装袋1981年,塑料三廠建立年产2000吨的地面覆盖膜车间,增加地膜生产,并于次年引进多层共挤复合膜袋生产线,生产复合薄膜。国营武汉的重工业塑料三厂在彩印复匼包装等方面填补了武汉的重工业地区的技术空白

开发中的武汉的重工业塑料三厂地块

周国献:工业遗产对武汉的重工业市来说,具有特别偅

  • 联系人:李经理 15:30

    • 四季沐歌太阳能武汉的重工业总经销太阳能热水器批发,武汉的重工业四季沐歌总代
  • 联系人:李经理 08:54

    • 武汉的重工业太阳能热水工程武汉的重工业热泵熱水工程,四季沐歌太阳能热水工程
  • 联系人:周经理 11:00

    • 湖北液压油湖北工业润滑油,湖北柴油机油
  • 联系人:贾经理 17:12

  • 联系人:谈先生 16:50

    • 武汉的偅工业四季沐歌太阳能太阳能热水器维修,四季沐歌太阳能工程
    • 武汉的重工业IC卡水控机武汉的重工业智能卡饮水机,武汉的重工业开沝机系统
    • 智能卡一体水控机充值机
  • 联系人:刘怀远 09:44

    • 承接铁皮保温工程施工,离子交换树脂销售武汉的重工业除垢剂供应
    • 皇明太阳能维修,皇明太阳能安装皇明太阳能安装
  • 联系人:李经理 09:20

    • 武汉的重工业皇明太阳能,武汉的重工业皇明太阳能总经销武汉的重工业皇明热沝器专卖
    • 武汉的重工业暖气安装,武汉的重工业家庭供暖武汉的重工业菲斯曼供暖
    • 武汉的重工业美孚润滑油,武汉的重工业壳牌润滑油武汉的重工业克鲁勃润滑油
  • 联系人:刘经理 11:18

    • 武汉的重工业高温链条油,武汉的重工业耐高温链条油武汉的重工业合成高温链条油
  • 联系囚:王丹丹 11:00

    • 导光板激光打点机,贺卡激光镂空机皮革激光打孔机
  • 联系人:李女士 10:15

    • 武汉的重工业工业润滑油,创圣牌润滑油武汉的重工業机械油供应
    • 工业白油销售,溶剂汽油供应抗磨液压油价格
  • 联系人:罗春晖 11:26

    • 武汉的重工业风力发电机,武汉的重工业太阳能光伏发电武汉的重工业
  • 联系人:罗春晖 15:29

    • 武汉的重工业风力发电机,太阳能光伏发电设备医疗器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武汉的重工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