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非货币性资产投资会计制度与税法的差异和税法差异的几点思考

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還能快速升级赶紧来

《会计制度与税法的差异与税法差异调整》是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侯江玲、王成科

本书根据最新頒布的税法和会计制度与税法的差异准则,仔细分析了会计制度与税法的差异准则与税法的各项具体差异主要包括会计制度与税法的差異与税法差异概述、收入财税处理差异及调整、存货财税处理差异及调整、固定资产财税处理差异及调整、无形资产财税处理差异及调整、长期股权投资财税处理差异及调整、投资性房地产财税处理差异及调整、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财税处理差异及调整、债务重组业务财税处悝差异及调整、成本费用财税处理差异及调整以及职工薪酬财税处理差异及调整等方面的内容。

本书既可作为企业财会人员、财税系统职笁的参考用书也可作为各类学校财税专业及相关专业纳税实务课程的培训教材。

第1章 会计制度与税法的差异与税法差异概述(1)

1.1 企业会计制度与税法的差异准则体系与税收法律制度体系(1)

1.2 会计制度与税法的差异与税法差异对企业的影响(3)

1.3 企业会计制度與税法的差异准则与税法基本假设的差异(10)

1.4 会计制度与税法的差异信息质量要求与税前扣除原则的差异(14)

1.5 会计制度与税法的差异要素财税定义的差异(17)

1.6 会计制度与税法的差异计量、计税基础的差异(23)

1.7 会计制度与税法的差异与税法差异的协调处理(27)

第2章 收入财税处理差异及调整(32)

2.1 会计制度与税法的差异与企业所得税法对收入含义界定的差异(32)

2.2 一般商品销售收入的财稅处理差异及调整(35)

2.3 特殊情形下商品销售收入的财税处理差异及调整(40)

2.4 提供劳务收入的财税处理差异及调整(48)

2.5 让渡资產使用收入的财税处理差异(52)

2.6 政府补助的财税处理差异及调整(53)

2.7 建造合同的财税处理差异及调整(60)

第3章 存货财税处理差異及调整(71)

3.1 存货初始计量的财税处理差异及调整(71)

3.2 存货转移的财税处理差异及调整(74)

3.3 存货跌价准备的财税处理差异及調整(77)

3.4 存货损失的财税处理差异及调整(80)

第4章 固定资产财税处理差异及调整(86)

4.1 固定资产初始计量的财税处理差异及调整(86)

4.2 固定资产后续计量的财税处理差异及调整(94)

第5章 无形资产财税处理差异及调整(106)

5.1 无形资产界定与确认的财税差异(106)

5.2 无形资产初始计量的财税处理差异及调整(109)

5.3 无形资产摊销的财税处理差异及调整(110)

5.4 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的财税处理差异及調整(113)

5.5 无形资产处置及报废的财税处理差异及调整(116)

第6章 长期股权投资财税处理差异及调整(121)

6.1 长期股权投资初始计量的財税处理差异及调整(121)

6.2 长期股权投资后续计量的财税处理差异(123)

6.3 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的财税处理差异及调整(128)

第7章 投資性房地产财税处理差异及调整(133)

7.1 投资性房地产初始计量的差异(133)

7.2 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的财税处理差异及调整(137)

7.3 投資性房地产转换的财税处理差异及调整(141)

第8章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财税处理差异及调整(147)

8.1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财税处理的总体差异(147)

8.2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财税处理的具体差异(150)

第9章 债务重组业务财税处理差异及调整(159)

9.1 以现金清偿债务的财税处理差异及調整(159)

9.2 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的财税处理差异及调整(160)

9.3 以债务转为资本的财税处理差异及调整(163)

9.4 以修改其他债务条件清偿债务的财税处理

9.5 以组合方式清偿债务的财税处理差异及调整(168)

第10章 成本费用财税处理差异及调整(174)

10.1 关于成本费用基本概念的差异(174)

10.2 借款费用的财税处理差异及调整(181)

10.3 公益性捐赠支出的财税处理差异及调整(186)

10.4 坏账准备的财税差异及所得稅处理(188)

10.5 业务招待费的财税处理差异及调整(192)

10.6 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的财税处理差异及调整(194)

第11章 职工薪酬财税处理差异忣调整(200)

11.1 职工薪酬的会计制度与税法的差异处理(200)

11.2 职工福利费的财税处理差异及调整(210)

11.3 五险一金的财税处理差异及调整(219)

11.4 工会经费的财税处理差异及调整(221)

11.5 职工教育经费的财税处理差异及调整(222)

附录A 企业会计制度与税法的差异准则———基本准则(227)

附录B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232)

附录C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240)

附录D 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暫行条例(261)

附录E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264)

附录F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税暂行条例(269)

关于非货币性资产投资的税务处悝问题

     《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二十条规定“企业发生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以及将货物、财产、劳务用于捐赠、偿债、赞助、集资、廣告、样品、职工福利和利润分配等用途的,应当视同销售货物、转让财产和提供劳务

      国税函〔2008828号规定:“企业将资产移送他人的丅列情形,因资产所有权属已发生改变而不属于内部处置资产应按规定视同销售确定收入”。

     为什么条例第二十五条和国税函[号文不列舉“对外投资”事项呢企业以拥有的非货币性资产对外投资,是否适用条例第二十五条规定或者适用国税函[号文的视同销售规定呢:俺試着分析一下:

     假如投资企业以非货币资产(账面净值1200万元)评估价1500万元投资参股到被投资企业,取得价值为1000万元的股权不涉及补价。依据《企业会计制度与税法的差异准则-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规定:

2、被投资企业会计制度与税法的差异处理为:

    从以上知道投资企业的投资资产评估增值的部分作为“营业外收入”利得计入应纳所得额,而以投资资产获得了相应对价的股权(或资本公积金)等权益属於不确定且未实现的经济利益。依据国税函[号文规定的“收入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必要条件无法确认是否有所得税收入如何来征收?如果征收了后投资发生亏损还可以退税吗?

     如果按条例第二十五条和国税函[号文的规定“应按规定视同销售确定收入”处理有两个問题要解决:

        1、作为销售非货币性资产交易,投资企业和谁在做交易被投资企业的权益不是被投资企业的,应该是谁取得了就是谁的吔就是说投资企业拿自己的资产和自己的权益在交易?

        2、对外投资行为的特殊之处在于所投资资产的权属虽然发生变化,但同时企业资產的形式由自己拥有的资产状态转化为自己持有的股权形态如将投资作为视同销售行为的最大问题是:谁是销售行为的对象?如果是被投资企业那么被投资企业用什么作为支付对价?如果是用股权股权权属并不是被投资企业所有。怎么能拿来作为支付的对价!如果认為是无偿取得而投资行为并非是无偿利得行为,在经济实质上是一种资产对价的转换      

    条例第二十五条将货物、财产、劳务用于捐赠、償债、赞助、集资、广告、样品、职工福利和利润分配等用途。这些用途中都是企业的负债(已实现的经济利益流出)而“对外投资”取得股权却是企业的资产(未实现的经济利益流入)。怎么能视为一谈呢

     综上所述,目前以非货币性资产对外投资要视同销售收入而征收企业所得税的论断没有任何法律依据

     也就是新《企业会计制度与税法的差异准则-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修改了原《企业会计制度与税法嘚差异准则-非货币性资产交易》中“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计价且不涉及补价的非货币性交易,不确认损益”的规定既然然会计制度与稅法的差异上已经按公允价值确认了损益,税法上再作为视同销售行为而调整应纳税所得额就没有必要了

     假如,当地税务机关非要确认昰属于国税函[号文中的“其他改变资产所有权属的用途”行为作为视同销售收入征收所得税的话,视同销售收入所得是“取得投资股权”的对价那么也应该同时允许扣除视同销售成本,视同销售成本就是非货币性资产的账面净值则投资企业的应纳所得额实质上是资产評估增值部分。但是这个部分已经作为“营业外收入”利得计入应纳所得额了这样,税务机关还坚持视同销售行为有什么意义反而让投资企业增加了“三费”限额扣除的基数。

     《增值税暂行条例》规定: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购买的货物作为投资提供给其他单位或个人經营者,视同销售应当征收增值税;但是《营业税暂行条例》规定,以无形资产投资入股参与接受投资方的利润分配、共同承担投资風险的行为,不征收营业税;以不动产投资入股参与接受投资方利润分配、共同承担投资风险的行为,不征收营业税
      也就是说投资参股的非货币资产属于货物动产的,应该视同销售缴纳增值税而属于无形资产不动产的却不需要缴纳营业税。这样无形资产不动产投资参股行为不需要开具发票
        但是,《公司法》第二十七条规定“股东可以以实物、知识产权、土地使用权等可依法转让的非货币出资同时應当在公司设立登记时提交已办理其财产权转移手续的证明文件”。《物权法》规定不动产及汽车等运输工具的所有权是以登记为公示偠件的,除此之外的财产一般是以占有为公示要件的。
         对于实行登记主义为公示要件的非货币资产投资需要证明文件依据相关法规规萣:车辆以“机动车辆销售发票”中的一个联次作为登记要件;商品房以“不动产销售发票”及纳税凭证作为分户确权登记要件。对这类財产作为投资参股的实质上应当作为销售(转让)行为处理。
31号第七条的规定:“企业将开发产品用于捐赠、赞助、职工福利、奖励、對外投资、分配给股东或投资人、抵偿债务、换取其他企事业单位和个人的非货币性资产等行为应视同销售,于开发产品所有权或使用權转移或于实际取得利益权利时确认收入(或利润)的实现”的规定。           依据《企业会计制度与税法的差异准则》相关准则的规定税法认为開发产品在房地产开发企业属于待销售的存货,同样接受的房地产开发企业也只能作为存货销售并非以投资资产作为企业生产经营使用。因此严格地说是反避税的特殊规定本规定也只适用房地产开发企业用开发成品对外投资行为。如果房地产开发企业用其他用途不动产(需依法证明)对外投资或者非房地产开发公司用不动产对外投资,不作为视同销售行为
      同样是不属于开发产品的不动产作为投资参股的,并不作为销售(转让)行为开具发票登记也属于一般形式的变更行为。

 小海你的思维方式绝对有问题按你举的例子,如果会计淛度与税法的差异上已经确认资产转让所得了与所得税规定是一致的,根本就是“销售”当然不用再按“视同销售”来处理了。问题昰你举个例子都错了既然是取得价值为1000万元的股权,长期股权投资能确认为1500万元如果你是做会计制度与税法的差异的,老板不开了你財怪
假如投资企业以非货币资产库存商品(账面净值1200万元)评估价1500万元投资参股到被投资企业,取得价值为1500万元的股权不涉及补价。依据《企业会计制度与税法的差异准则》规定:
      应交税金217.95
  借:主营业务成本 1200万元
    贷:库存商品  1200万元
  這里会计制度与税法的差异与所得税是一致的根本用不到《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二十条和国税函〔2008〕828号。

  但如果上例为执行企业会计制度与税法的差异制度的企业用于投资的也不是库存商品,会计制度与税法的差异处理是不确认损益的这时才要根据《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二十条和国税函〔2008〕828号来进行所得税处理。


08年的东西怎么还在讨论...


首先,明确概念如楼主2楼所说,是“非货币資产出资”的税务问题这个和“非货币性资产对外投资”还是有区别的...
以存货出资为例做如下分析:
1。肯定不是“销售货物收入”销售需要双方交易...
2。肯定不是“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交换需要双方...
3。肯定不是其他的“视同销售货物”因为列举项目中没有这一项,也鈈必去钻“等”角尖...

4那么是什么?- 性质是“其他收入”...


- 也就是说“非货币资产出资”可以取得“其他收入”...
- 什么原因产生“其他收入”是评估增值...评估增值是原因,光这一点不足以确认应税收入必须还要有“收入”的体现...
- 收入如何体现?以“非货币形式”(即股权投資的价值的一部份)体现的“其他收入”...

概括的讲企业以非货币性出资,因非货币性资产评估增值取得了以股权投资为形式的非货币性其他收入...- 企业会计制度与税法的差异准则中 体现的就是“营业外收入”...


- 企业会计制度与税法的差异制度中 没有“营业外收入”,会计制喥与税法的差异和税法不一致按税法处理。调增“其他收入”...
- 注意:非货币性资产本身有计税基础但在“出资”行为中,不能税前扣除因为找不到依据税前扣除...而按照投资资产的规定,转化为投资资产成本...

讨论这些其实任何没有现实意义实务中,该不该征税大家都佷清楚如果非要解释,出个补丁文件归在其他收入中也是很简单的一件事...

 1、所得税法实施条例很明确,非货币性资产投资的按该项資产公允价值及税费作为投资的计税基础,接受投资方也一样;公允价值意味着什么?
2、存货和固定资产投资在cas下处理并不一致所以海大师的公允价差已反映为利得作为论据,是站不住脚的;同样老彭的准则和制度差异论也解释不了为什么职工福利会成为单列项。
3、顯然相比118号文时的会计制度与税法的差异环境,新所得税法颁布时的会计制度与税法的差异环境要复杂得多然而不管多复杂,新法在這一点上的处理能看到它实际上和118号做了切割。
4、于投资时资产所含的权益实际并未与企业分离,您要说未实现也可以
5、承第3和第4點,如果新法要与118号切割的猜测属实并且第4点所含的原则成立,那么最佳的做法就变成了规定:投资按投出资产计税基础确定接受投資方也一样。
6、显而易见5的说法与实施条例关于资产计税基础的一般规定相悖,所以剔除了投资到底是饱含深意还是有苦说不出,我覺得取决于个人偏好了如果是为了避孕,把凤姐照片挂床头也没什么不可以的。
7、就我个人而言凤姐是不敢碰的,但第5条是很支持嘚

吴总您长篇大论啊,我找一条表达一下我的看法


第1条里“所得税法实施条例很明确,非货币性资产投资的按该项资产公允价值及稅费作为投资的计税基础,接受投资方也一样”

企业所得税实施条件释义中:


投资资产按照以下方法确定成本:
(二)通过支付现金以外嘚方式取得的投资资产以该资产的公允价值和支付的相关税费为成本。

通过支付现金以外的方式取得的投资资产以该投资资产的公允價值和支付的相关税费为成本。这是一个兜底条款除了支付现金这种方式获取投资资产外,企业还可能通过其他非现金形式对价支付的方式获取投资资产如通过固定资产折价对价支付、债务重组等方式获取投资资产,在这些情形下没有直接体现为现金形式,无法简单哋按照现金支付额确定投资资产的成本只能通过投资资产的公允价值和支付的相关税费来确定其成本。

看得出来释义中将“该资产”解释为“投资资产”,即获得的权益性投资或债权性投资而不是您所说的“换出的非货币性资产”(按我理解,您上面那段话说的是这意思)

按释义的解释,这意味着什么非货币性资产对外投资,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的计税基础应该以长期股权投资自身的公允价值来決定哈哈,这段释义怎么这么别扭

 为什么职工福利会成为单列项因为用于职工福利在执行企业会计制度与税法的差异制度与企业会计淛度与税法的差异准则的企业之间也是有差异的,并且更主要的原因在于条例第二十五条基本上源自于财税字[1996]79号“企业将自己生产的产品鼡于在建工程、管理部门、非生产性机构、捐赠、赞助、集资、广告、样品、职工福利奖励等方面时应视同对外销售处理。”的文字當1996年之前用实物资产投资的业务并不多见,因此所得税法规对此无规定也属正常对此类业务直到国税发[号“企业以经营活动的部分非货幣性资产对外投资,包括股份公司的法人股东以其经营活动的部分非货币性资产向股份公司配购股票应在投资交易发生时,将其分解为按公允价值销售有关非货币性资产和投资两项经济业务进行所得税处理并按规定计算确认资产转让所得或损失。”的规定以后才明确所得税处理。虽然文字表述不同但财税字[1996]79号和国税发[号的相关规定其原理是一致的。
至于二十五为何剔除了投资确实很可能是取决于個人偏好,而我认为更可能是编写者当时只注意到财税字[1996]79号而忽略了国税发[号


VIP专享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構上传的专业性文档文库VIP用户或购买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礼包的其他会员用户可用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免费下载VIP专享文档。只要带有以下“VIP專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免费文档是特定的一类共享文档,会员用户可以免费随意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消耗下载券/积分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免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专享8折文档是特定的一类付费文档,会员用户可以通过设定价的8折获取非会員用户需要原价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8折优惠”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付费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需偠文库用户支付人民币获取具体价格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付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共享文档是百度文库用戶免费上传的可与其他用户免费共享的文档,具体共享方式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共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会计制度与税法的差异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