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军队如何确保党始终总览全局全局胜利

人民军队如何确保全局胜利? - 中国国防报 - 中国军网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人民军队之所以能够战无不胜,确保全局胜利,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在于前线部队坚决执行中央的命令。而那些中央与前线指挥员之间的战时电文,就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在中央的领导下,全党全军团结一致,为了共同的目标,去争取全局胜利的历史细节。
中原突围:
“战略坚持”赢得全局主动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反动派秘密开始内战部署,妄图抢占胜利果实。为在和平建国斗争中取得主动权,毛泽东同志在1945年9月中旬制定了“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全新军事战略方针,要求我党我军着力巩固华北及华东,控制热河、察哈尔,集中力量争取控制和发展东北地区。1945年10月,中央军委命令王震率八路军359旅南下支队、王树声率领河南军区部队,同李先念率领的新四军第5师在中原会师,组建中原解放军并成立新的中原解放区。自此,这部署在江河淮汉之间的6万兵力,对平汉铁路和武汉三镇构成直接威胁,极大牵制了国民党军队大举北上、发动全面内战的步伐,并成为“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南线前沿阵地。
蒋介石视中原解放区为眼中钉、肉中刺,调集30万兵力大举向中原解放区进攻,形势非常严峻。但为了战略全局的胜利,中原部队必须完成“战略坚持”的任务,李先念、郑位三、陈少敏等联名致电中共中央,建议“某些地区特别是平原丧失后,应以大别山西部、桐柏山东部为反内战基地”,并于日下午发起桐柏战役,歼敌1千余人,取得首战胜利。22日,毛泽东以中共中央名义致电:“你们须准备至少六个月内在鄂豫活动。三部会师后,集中强大野战军打几个大胜仗,方能有助于整个局势,方能转变你们自己的局势。”中原地区部队坚决贯彻党中央的决策指示,面对复杂局势紧抓战机,先后攻克枣阳、新野等县城,歼敌2千余人。由于我中原野战军坚决按照党中央的指示坚守中原,干扰了蒋介石的战略计划,为我其他方向部队赢得了极其宝贵的战略空间。
1946年6月,蒋介石密令郑州“绥靖公署”主任刘峙,速歼中原李先念部,计划于6月22日前秘密完成包围态势和攻击准备,并于7月1日占领宣化店实施攻击。
6月1日,毛泽东致电中原解放区:“美蒋对我极为恶劣,全面内战不可避免,必须准备对付敌人袭击,准备突围作战。”21日,李先念、郑位三等请示中央:“现在我区局势确已发展到必须迅速主动突围的地步。”23日,毛泽东以党中央名义复电:“所见甚是,同意立即突围,愈快愈好,不要有任何顾虑,生存第一,胜利第一。今后行动,一切由你们自己决定,不要请示,免延误战机。”
根据党中央命令和局势情况,我中原野战军于26日在防区内秘密集结,按预定部署越过平汉线,历经艰险冲破敌人重重合围。王震率领359旅和干部旅,于27日抵柞水,尔后进入陕甘宁解放区;李先念和郑位三率领13旅、15旅一部于28日进入陕南,后成立鄂豫陕军区。至此,中原部队牵制蒋介石30万主力部队9个月之久,为我华北华中主力渡过国民党反动派进攻的最困难时期,起到了重要作用。
毛泽东同志在日的《三个月总结》中评价:“过去三个月内,我中原解放军以无比毅力克服艰难困苦,除一部已转入老解放区外,主力在陕南、鄂西两区,创造了两个游击根据地。此外,在鄂东和鄂中均有部队坚持游击战争。这些都极大地援助了和正在继续援助着老解放区的作战,并将对今后长期战争起更大的作用。”
千里挺进大别山:
三A级“极秘密”电报
日,毛泽东致电正在羊山集指挥作战的刘伯承、邓小平:“刘、邓对羊山集、济宁两点之敌,判断有迅速攻歼把握则攻歼之。否则,立即集中全军休整十天左右,除扫除过路小敌及民团外,不打陇海,不打黄河以东,亦不打平汉路,下决心不要后方,以半个月行程,直出大别山,占领大别山为中心的数十县,肃清民团,发动群众,建立根据地,吸引敌人向我进攻打运动战。”
这封电报,是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发出的。1947年3月,国民党反动派由于遭到我军的沉重打击,加之战线过长,兵力不足,被迫将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改为重点进攻,妄图集中优势兵力进攻我陕北和山东两大解放区。同时,国民党反动派认为解放区物质基础薄弱,农业底子薄,更无工业,所以在对解放区的进攻中,重点打击解放区的经济基础和生产秩序,给解放区的经济发展以及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日,毛泽东致电刘邓:“望你们立即集结全军休整补充半个月,执行中央7月23日电任务。”28日,刘邓大军打下羊山集,并向中央军委回电,一方面表示拥护中央军委提出的方针,另一方面如实汇报了部队当前的困难,部队自南渡黄河后,官兵极度疲劳,连续作战急需休整,如果立即直插大别山,且无后方依托,困难确实不小,希望能够在内线继续歼灭敌人,待时机更加成熟再挺进大别山。
7月29日,毛泽东向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粟裕并陈赓、谢富治及彭德怀发出了一份三A级的“极秘密”电报:“在山东敌不西逃及刘邓所告各种情况下刘邓全军休整半个月后,仍照刘邓原来计划,第一步依托豫皖苏,保持后方接济,争取大量歼敌,两个月后看情况,或有依托地逐步向南发展,或直出大别山。”
而最关键的是该电文中的这句:“现陕北情况甚为困难(已面告陈赓),如陈、谢及刘、邓不能在两个月以内以自己有效行动调动胡(胡宗南)军一部,协助陕北打开局面,至陕北不能支持,则两个月后胡军主力可能东调,你们困难亦将增加。”
7月30日,毛泽东又致电刘邓、陈粟,除对军情的指示外,还通报了陕北我军的战况及行动路线,并加了这样一段话:“边区受胡军蹂躏,人民损失甚大,粮食缺乏,人口减至90万。”7月30日,刘邓即复电中央军委:“决心于休整半月后出动,以适应全局之需。”
随后,刘伯承和邓小平根据中共中央的战略部署,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千里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战争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的序幕。
刘邓大军在战略全局的关键时刻,放弃保存实力和有利发展的既有成果,胸怀全国解放战争胜利全局,坚决执行中央命令指示,不要后方支援、不怕前路艰险,千里挺进大别山,为陕北、山东战略方向作战分担压力,这才有了解放战争战略进攻的新局面。
苏中七战七捷:
知人善任,连战连捷
日,毛泽东致电华中分局,告知外线作战的计划:“为粉碎国民党之进攻,决令刘邓主力出陇海豫东,陈毅、舒同主力出徐州、蚌埠间,调动敌人而歼灭之。你区应以一部在苏中吸引并牵制南通、扬州线上之敌,粟裕、谭震林率主力(不少于15个团)位于3分区(淮南津浦路东),与陈、舒配合,一举占领蚌浦间铁路线,彻底破坏铁路,歼灭该地区之敌,恢复3、4分区(津浦路以西),并准备打大仗,歼灭由浦口北进之敌。华中野战军的一切听陈、舒指挥。”
27日,粟裕就毛泽东令华中野战军主力西移淮南的计划给各领导机关发电:“中央作战方针完全正确。惟在3分区集中大兵团作战,粮食、民夫和交通运输均极困难。如集中兵力过多,则所需粮、夫必超过当地负担,不仅影响当地,且影响战斗更大。”并提出建议:“我们是否在苏中先打一仗再西移?”
毛泽东对粟裕6月27日电极其重视,于6月28日复电华中野战军:“部队继续隐蔽于待机位置,听候安排。”
6月29日,粟裕、邓子恢、张鼎丞、谭震林4人联名致电中央军委和陈毅:“华中主力转至淮南后,不仅粮食须由苏中供给,即民夫运输恐难支持,因淮南地广人稀,交通不便。”“苏中公粮收入占华中二分之一,人口亦占五分之二,对支持今后长期战争有极大作用。”“苏中地方武装已很弱,难以担任钳制任务。如苏中丧失,淮南战局万一不能速胜,则我将处于进退两难。如是,不仅对苏中本身不利,即对华中整个作战部队之供应更有极大影响。”并建议:“在第一阶段中,华中野战军第1师和第6师仍留苏中解决当前之敌,改善苏中形势与钳制敌人;在山东及太行两解放区部队完成第一阶段任务后,华中野战军第1、第6师再加入蚌埠、浦口作战,完成第二阶段任务”。
6月30日毛泽东复电:“部队暂缓调动,待与陈军长商酌后,即可决定通知你们”。
7月1日,国民党军队对中原军区发起总攻,其参谋总长在南京宣布:“要在48小时内全歼”“让解放区成为历史上的名词”。而此时,毛泽东认真研究粟裕的几次建议,决定推迟外线作战时间,“我先在内线打几个胜仗再转至外线,在政治上更为有利”。
有了中央明确的指示,在随后的苏中作战中,粟裕放开手脚,以华中野战军19个团约3.3万人的兵力,在敌人以15个旅约12万人向我进攻的情况下,采取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的战法,自日至9月12日,组织了宣泰攻坚战、皋南急袭战斗、海安防御战斗、李堡攻坚战斗、丁堰攻坚战斗、邵伯坚守防御战斗、如黄路遭遇战共七次战斗,连战连胜,取得了七战七捷的重大战果,歼敌5.3万余人。
此役,正是战役指挥员,在维护核心确保中央战略计划推进的同时,结合一线实际情况,实情上报提案,以战役胜利加快推动战略全局向好发展的典范;也是毛泽东同志注重发扬军事民主,信任一线、信任下级指挥员,知人善任的典范。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Copyright (C) www.81cn All rights reserved.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Copyright (C) www.81cn All rights reserved.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人民军队为何能够战无不胜,确保全局胜利?
  人民军队之所以能够战无不胜,确保全局胜利,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在于前线部队坚决执行中央的命令。而那些中央与前线指挥员之间的战时电文,就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在中央的领导下,全党全军团结一致,为了共同的目标,去争取全局胜利的历史细节。请关注今天出版的《中国国防报》的报道――
  人民军队如何确保全局胜利?
  ■伏刚 杨凯 吕文泉
  中原突围:
  “战略坚持”赢得全局主动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反动派秘密开始内战部署,妄图抢占胜利果实。为在和平建国斗争中取得主动权,毛泽东同志在1945年9月中旬制定了“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全新军事战略方针,要求我党我军着力巩固华北及华东,控制热河、察哈尔,集中力量争取控制和发展东北地区。1945年10月,中央军委命令王震率八路军359旅南下支队、王树声率领河南军区部队,同李先念率领的新四军第5师在中原会师,组建中原解放军并成立新的中原解放区。自此,这部署在江河淮汉之间的6万兵力,对平汉铁路和武汉三镇构成直接威胁,极大牵制了国民党军队大举北上、发动全面内战的步伐,并成为“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南线前沿阵地。
  蒋介石视中原解放区为眼中钉、肉中刺,调集30万兵力大举向中原解放区进攻,形势非常严峻。但为了战略全局的胜利,中原部队必须完成“战略坚持”的任务,李先念、郑位三、陈少敏等联名致电中共中央,建议“某些地区特别是平原丧失后,应以大别山西部、桐柏山东部为反内战基地”,并于日下午发起桐柏战役,歼敌1千余人,取得首战胜利。22日,毛泽东以中共中央名义致电:“你们须准备至少六个月内在鄂豫活动。三部会师后,集中强大野战军打几个大胜仗,方能有助于整个局势,方能转变你们自己的局势。”中原地区部队坚决贯彻党中央的决策指示,面对复杂局势紧抓战机,先后攻克枣阳、新野等县城,歼敌2千余人。由于我中原野战军坚决按照党中央的指示坚守中原,干扰了蒋介石的战略计划,为我其他方向部队赢得了极其宝贵的战略空间。
  1946年6月,蒋介石密令郑州“绥靖公署”主任刘峙,速歼中原李先念部,计划于6月22日前秘密完成包围态势和攻击准备,并于7月1日占领宣化店实施攻击。
  6月1日,毛泽东致电中原解放区:“美蒋对我极为恶劣,全面内战不可避免,必须准备对付敌人袭击,准备突围作战。”21日,李先念、郑位三等请示中央:“现在我区局势确已发展到必须迅速主动突围的地步。”23日,毛泽东以党中央名义复电:“所见甚是,同意立即突围,愈快愈好,不要有任何顾虑,生存第一,胜利第一。今后行动,一切由你们自己决定,不要请示,免延误战机。”
  根据党中央命令和局势情况,我中原野战军于26日在防区内秘密集结,按预定部署越过平汉线,历经艰险冲破敌人重重合围。王震率领359旅和干部旅,于27日抵柞水,尔后进入陕甘宁解放区;李先念和郑位三率领13旅、15旅一部于28日进入陕南,后成立鄂豫陕军区。至此,中原部队牵制蒋介石30万主力部队9个月之久,为我华北华中主力渡过国民党反动派进攻的最困难时期,起到了重要作用。
  毛泽东同志在日的《三个月总结》中评价:“过去三个月内,我中原解放军以无比毅力克服艰难困苦,除一部已转入老解放区外,主力在陕南、鄂西两区,创造了两个游击根据地。此外,在鄂东和鄂中均有部队坚持游击战争。这些都极大地援助了和正在继续援助着老解放区的作战,并将对今后长期战争起更大的作用。”
编辑:傅仁誉
阿富汗西部发生摩托车爆炸事件
叙利亚东古塔最后一支反政府武装撤离
美国扬言:无论联合国是否允许 都将对叙采取行动
日本防卫大臣就自卫队日志瞒报问题道歉
俄罗斯举行胜利日阅兵彩排
扫码关注工人日报客户端苹果版安卓版|||||||||||||||||
人民军队为何能够战无不胜,确保全局胜利?
中国军网综合
  苏中七战七捷:
  知人善任,连战连捷
  日,毛泽东致电华中分局,告知外线作战的计划:“为粉碎国民党之进攻,决令刘邓主力出陇海豫东,陈毅、舒同主力出徐州、蚌埠间,调动敌人而歼灭之。你区应以一部在苏中吸引并牵制南通、扬州线上之敌,粟裕、谭震林率主力(不少于15个团)位于3分区(淮南津浦路东),与陈、舒配合,一举占领蚌浦间铁路线,彻底破坏铁路,歼灭该地区之敌,恢复3、4分区(津浦路以西),并准备打大仗,歼灭由浦口北进之敌。华中野战军的一切听陈、舒指挥。”
  27日,粟裕就毛泽东令华中野战军主力西移淮南的计划给各领导机关发电:“中央作战方针完全正确。惟在3分区集中大兵团作战,粮食、民夫和交通运输均极困难。如集中兵力过多,则所需粮、夫必超过当地负担,不仅影响当地,且影响战斗更大。”并提出建议:“我们是否在苏中先打一仗再西移?”
  毛泽东对粟裕6月27日电极其重视,于6月28日复电华中野战军:“部队继续隐蔽于待机位置,听候安排。”
  6月29日,粟裕、邓子恢、张鼎丞、谭震林4人联名致电中央军委和陈毅:“华中主力转至淮南后,不仅粮食须由苏中供给,即民夫运输恐难支持,因淮南地广人稀,交通不便。”“苏中公粮收入占华中二分之一,人口亦占五分之二,对支持今后长期战争有极大作用。”“苏中地方武装已很弱,难以担任钳制任务。如苏中丧失,淮南战局万一不能速胜,则我将处于进退两难。如是,不仅对苏中本身不利,即对华中整个作战部队之供应更有极大影响。”并建议:“在第一阶段中,华中野战军第1师和第6师仍留苏中解决当前之敌,改善苏中形势与钳制敌人;在山东及太行两解放区部队完成第一阶段任务后,华中野战军第1、第6师再加入蚌埠、浦口作战,完成第二阶段任务”。
  6月30日毛泽东复电:“部队暂缓调动,待与陈军长商酌后,即可决定通知你们”。
  7月1日,国民党军队对中原军区发起总攻,其参谋总长在南京宣布:“要在48小时内全歼”“让解放区成为历史上的名词”。而此时,毛泽东认真研究粟裕的几次建议,决定推迟外线作战时间,“我先在内线打几个胜仗再转至外线,在政治上更为有利”。
  有了中央明确的指示,在随后的苏中作战中,粟裕放开手脚,以华中野战军19个团约3.3万人的兵力,在敌人以15个旅约12万人向我进攻的情况下,采取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的战法,自日至9月12日,组织了宣泰攻坚战、皋南急袭战斗、海安防御战斗、李堡攻坚战斗、丁堰攻坚战斗、邵伯坚守防御战斗、如黄路遭遇战共七次战斗,连战连胜,取得了七战七捷的重大战果,歼敌5.3万余人。
  此役,正是战役指挥员,在维护核心确保中央战略计划推进的同时,结合一线实际情况,实情上报提案,以战役胜利加快推动战略全局向好发展的典范;也是毛泽东同志注重发扬军事民主,信任一线、信任下级指挥员,知人善任的典范。
责任编辑:崔宁宁
共青团中央主办 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承办 版权所有:中国青年网来源: 人民日报 作者: 国防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习近平同志指出:“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它忠实记录下每一个国家走过的足迹,也给每一个国家未来的发展提供启示。”军队发展的雄浑历史旋律,历来是国家发展壮丽史诗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解放军90年的光辉历史,波澜壮阔、浩浩荡荡,在血与火的洗礼中塑造了伟大的人民军队,同时也为人民军队未来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和深刻启迪。
  必须把握客观基点,准确判断军队建设的历史方位
  习近平同志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提出把握“客观基点”问题,并明确把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为我们认识当下、规划未来、制定政策、推进事业的客观基点。对人民军队来讲,客观基点是指军队建设所处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方位,是基于中国国情军情谋划军队建设发展的基本依据和逻辑起点。我们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在领导建设强大人民军队的征程中始终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在切实弄清世情国情军情、准确把握客观基点的基础上科学谋划军队建设。
  人民军队创建90年来,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为锐利武器,廓清迷雾、洞察时势,准确把握客观基点,从而成功回答了一个又一个重大时代课题。毛泽东军事思想之所以能够科学回答如何建设一支无产阶级新型人民军队和夺取武装斗争胜利、科学回答在取得全国政权后如何建立现代国防的重大课题,首先在于准确把握了20世纪上半叶战争与革命世界潮流和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条件,准确把握了新中国成立后的国情军情。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之所以能够科学回答如何开创中国特色精兵之路、建设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的重大课题,首先在于准确把握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和进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条件,准确把握了相应的国情军情。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之所以能够科学回答如何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保证人民军队打得赢不变质的重大课题,首先在于准确把握了世界新军事变革勃兴、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历史条件,准确把握了相应的国情军情。胡锦涛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之所以能够科学回答如何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科学发展、全面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军队历史使命的重大课题,首先在于准确把握了世界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条件,准确把握了相应的国情军情。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深刻分析、准确研判军队建设的历史方位,明确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加快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基本依据。从世情看,当今世界正面临前所未有之大变局,国际战略格局、全球治理体系、全球地缘政治、综合国力竞争发生重大变化。从国情看,我国正处于由大向强发展的关键阶段,前所未有地走近世界舞台中心,发展前行中的阻力和压力也在增大。从军情看,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我国国防实力上了一个大台阶,我军已发展成为诸军兵种合成、具有一定现代化水平并加快向信息化迈进的强大军队。但要看到,我军现代化水平与国家安全需求相比差距还很大,与世界先进军事水平相比差距还很大,我军打信息化战争能力不够、各级指挥信息化战争能力不够的问题比较突出。正是基于对我国由大向强发展关键阶段时与势的准确把握,习近平同志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论述创造性地回答了如何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坚强力量保证的重大课题。
  古人云:“事之难易,不在大小,务在知时”。人民军队发展壮大的辉煌成就表明,只有以宏大的战略视野、强烈的战略忧患,全面准确把握国防和军队建设面临的时和势,我们才能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乘势而上,不断铸就人民军队的光荣与梦想。
  必须把握前进方向,前瞻谋划军队建设的目标任务
  人民军队是执行党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党的方向就是军队的方向。这个方向,从本质上讲是政治方向。毛泽东同志曾在延安庆贺模范青年大会上指出:政治上要有一个正确的方向,但是光有这个正确的政治方向是不够的,过了三年五年,就把它丢了,那还不是枉然?所以,有了正确的政治方向后,还要坚定。在建军治军的历史征程中,我们党特别重视用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来引领人民军队,把党和人民的政治需要与形势的发展结合起来,科学确定军队建设的目标任务,确保军事服从政治、战略服从政略。
  纵观90年的历史,目标任务就像一根红线,贯穿于人民军队建设发展的全过程。我们党在创建初期就提出要“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赋予人民军队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镇压、开展土地革命、创建革命根据地的目标任务。抗日战争时期,我们党根据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抗日救亡、争取民族生存和解放的需要,赋予人民军队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维护民族独立的目标任务。解放战争时期,我们党为了实现中国人民建立新中国的迫切愿望,赋予人民军队推翻蒋介石反动政权、建立新中国的目标任务。新中国成立后,为保证我军忠实履行神圣职责,毛泽东同志提出建立“强大的国防军”,“不但有一个强大的陆军,而且有一个强大的空军和一个强大的海军”;邓小平同志提出“必须把我军建设成为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江泽民同志提出“五句话”的总要求,要求我军“为国家的安全统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坚强有力的保障”;胡锦涛同志提出我军要为党巩固执政地位提供重要的力量保证,为维护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提供坚强的安全保障,为维护国家利益提供有力的战略支撑,为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顺应我国我军由大向强发展的历史大势,担负起党和人民的时代重托,以强国强军为目标追求,提出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这一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强调听党指挥是灵魂,决定军队建设的政治方向;能打胜仗是核心,反映军队的根本职能和军队建设的根本指向;作风优良是保证,关系军队的性质、宗旨、本色。这些重要论述,明确了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建军治军的总方略,抓住了统领国防和军队建设全局之纲。特别是鲜明提出建设世界一流军队,要求构建能够打赢信息化战争、有效履行使命任务的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这是对强军目标内涵的重大丰富拓展,为推动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有力牵引。
  目标是全局之纲、全局之魂。人民军队90年的发展历史证明,坚定不移沿着党指引的政治方向前进,始终不渝服从服务于党和国家的政治方略,担当和实现党赋予的目标任务,既攸关党的历史使命能否实现,又决定军队的前途命运、兴衰成败。面向未来,无论“八面来风”有多么强劲、“十面埋伏”有多么险恶,无论干扰有多么复杂、阻力有多么大,我们都要做强军时代的“劲草”,坚决向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的决策部署,切实履行人民军队在新形势下的使命任务。
  必须把握战略全局,精心设计军队建设的总体布局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90年来,党在领导人民军队的历程中,始终着眼大势和全局,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与强军制胜的有机统一,运筹谋划军队建设,科学设计军队建设的总体布局。
  革命战争年代,早在古田会议时,毛泽东同志就主持确立起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保证人民军队始终沿着党指引的政治方向前进。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同志在一如既往地重视军队革命化的同时,提出军队现代化和正规化的问题,领导制定了建设“最优良的现代化的革命军队”的总方针,同时要求部队建设正规化,初步形成了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相统一的军队建设总体布局。改革开放新时期,邓小平同志提出“建设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总目标,明确把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并列起来,从整体上规定了军队建设的方向、中心和基础,使军队建设成为系统工程,标志着军队建设总体布局更加定型。上世纪90年代,江泽民同志提出“五句话”总要求和“打得赢”“不变质”两大历史性课题,既从标准要求上拓展了军队建设总体布局,又使总体布局进一步聚焦于重点内容。新世纪新阶段,胡锦涛同志提出“按照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相统一的原则加强军队全面建设”,使军队建设总体布局进一步向着“全面”拓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对军队建设总体布局作出新的拓展,提出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着眼武装力量的建设和运用,用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时代要求使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目标任务更加明确。习近平同志在2014年古田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丰富和发展了我们党的政治建军思想;在2015年中央军委改革工作会议上对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作出决策部署,形成了新形势下的改革强军思想;审定批准《中央军委关于新形势下深入推进依法治军从严治军的决定》,对依法治军作出全面规划,形成了依法治军思想。2016年1月,习近平同志在视察第13集团军时要求,“深入推进政治建军、改革强军、依法治军”。习近平同志还就备战打仗、军民融合、科技兴军等重大问题作出许多重要论述,提出一系列新要求新举措,这就使我们党强军兴军的战略布局更加完备,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军队建设总体布局。
  “能审局者则多胜”。历史告诉我们,眼界决定境界、格局决定结局。着眼党和人民的政治需要和军队打赢制胜的要求创造性地构建军队建设总体布局,体现了我们党高瞻远瞩进行战略谋划的大手笔。结构决定功能。军队建设总体布局的发展和优化,极大增强了我军制胜能力。新形势下,习近平同志围绕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对军队建设总体布局的重塑和优化,必将推动人民军队实现由大向强跃升。
  人民军队90年的历史波澜壮阔,经验弥足珍贵。习近平同志以非凡的战略睿智、深邃的历史洞见、深刻的哲学底蕴、科学的思维方法,将我们党建军治军的历史经验和智慧融入国防和军队建设顶层设计和科学谋划之中,为我军当前和未来发展提供了根本指导。我们要增强“四个意识”,站在听党指挥、维护核心的政治和全局高度,坚决听从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指挥,勇毅笃行,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向着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世界一流军队奋力挺进。
  (执笔:赵周贤、刘光明)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人民军队,历史方位,历史条件,思想建党,历史经验
网站编辑 - 张利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定义全局变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