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方信融财富提现困难是骗子吗?

5月2日 ,上市公司金盾股份(300411)发布了关于周建灿去世以来相关情况的说明。公告称,经初步统计, 周建灿、 金盾集团及相关企业涉及到的债务总额约为 98.99 亿元,其中公司被牵涉到的债务及担保金额约为 29.11 亿元。

董事长意外身亡 牵连出P2P平台3000万元借款或面临逾期

公司高管意外身亡,关于公司债务的问题引发了外界的强烈关注。据悉,此前的1月31日晚,金盾股份曾发布公告称,实际控制人、董事长周建灿不幸于2018年1月30日晚意外逝世,享年55岁。据媒体报道, P2P平台信融财富于2017年底为周灿建控制的相关企业提供融资服务,涉及金额高达3000万元,其中已有1000万元借款于2018年2月到期,其余2000万元借款将于本月到期。

笔者对信融财富平台发布的信·优资贷-1711294系列之1、信·优资贷-1711295系列之1、信·优资贷-1711291系列之1、信·优资贷-1711292系列之1、信·优资贷-1711293系列之1等五个借款项目信息进行了查验,发现前四个项目的借款企业正是周灿建旗下企业浙江金盾压力容器有限公司、浙江金盾消防器材有限公司、浙江金盾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浙江格洛斯无缝钢管有限公司。

根据披露的借款信息,浙江金盾压力容器有限公司、浙江金盾消防器材有限公司在信融财富的借款已于2018年2月中旬到期,相关企业因周灿建的去世已陷入债务危机,而将于2018年5月中旬到期的3笔借款,或许将面临逾期。

绝对民营控股平台却宣称上市系

公开资料显示,信融财富是一家由深圳市信融财富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信融投资)运营的网贷平台,该平台于2012年12月27日正式上线运营。信融投资公司创办于2012年3月,注册资本为6904万元,实际出缴5704.55万元。

根据天眼查的资料显示,该公司现有股东6户,其中,深圳信融金融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信融控股)持股80.96%,为公司大股东;信融投资的创始人、董事长齐洋持股6.42%,CIO李斌占股0.62%。大股东信融控股也是齐洋持股95.00%,并担任法定代表人的公司。

据平台官网的信息披露显示,2016年12月,信融财富完成了增资扩股工作。引进战略投资共计7200万元,占公司股权12%,新增股东分别为张朋起(上市公司董事长/实际控制人),天津德棉矿业有限公司(凯瑞德股份 002072 ),深圳金砖城市先导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按照上述持股比例来看,信融财富算是绝对的民营控股平台。然而,在信融财富平台官网的显眼位置,就写着“上市系”的宣传字眼。笔者通过查阅该平台公司的股东背景发现,这里所说的上市公司应该就是凯瑞德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证券简称:凯瑞德,证券代码:002072.SZ)。

笔者在信融财富信息披露—股东栏目发现,凯瑞德并不是直接入股信融财富的,而是其全资子公司天津德棉矿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津德棉)持有该平台5%股份。

信披涉嫌违法违规 公司连续三次被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

据悉,凯瑞德主要从事棉纺面料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公司于2006年10月18日在深交所上市,注册资本1.76亿元。

但在查询了凯瑞德的相关信息后发现,该公司因信息披露涉嫌违反证券法律法规,分别于2016年10月31日、2017年12月19日收到证监会的调查通知书,公司股票有被暂停上市和终止上市的风险。值得注意的是,除了上述公司股票可能被暂停上市和终止上市的风险外,在天眼查上与凯瑞德相关的司法风险还有不少,其中被执行人记录有4项。

另外,在中国裁判文书网上查询得知,凯瑞德还分别在2017年8月21日、2017年8月25日和2017年9月1日先后三次被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

如此看来,该上市公司股票不仅面临被退市的风险,多次被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用方面也有一定问题。信融财富这“上市系”的背景,也是风险多多。

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

7月12日,一份《关于信融财富近期经营状况的情况说明》在本来风雨飘摇的网贷行业中再次刮起一阵狂暴风,据说这份《说明》是给金融办等相关单位汇报的内容,其真实性非常高。这份《说明》详细介绍了信融财富第一笔资金紧张的时间,借款人,结款金额,出借人,出借金额等。《说明》中提到信融财富总计逾期3.98亿元,其中包括将近2.3亿本金与利息,还有将近1.68亿元的违约金,罚息,担保金等等。其中借款人包括多家上市公司以及几十家上市公司相关联的公司。

信融财富最早对外公布这一情况是在6月29日,在其官网发布一篇《关于督促布森股份履行4000万元担保代偿义务的公告》,与《说明》中第一次出现资金紧张时间6月4日相差将近20天。《说明》中详细介绍了其中具体借款金额,以及借款人,大家之前一直纳闷为什么公告不说出具体借款人而是直接找担保公司。从《说明》中可以看到借款人就是布森前董事,st天马实际控制人长徐茂栋,借款用途为拉升,而担保公司也就是布森股份。这件事因为借款人徐茂栋已经出境,现布森股份因为认为担保合同没有经过股东会决议,并且公司内部没有发现公章使用申请,认为担保合同无效,而信融财富认为其担保合同上面有布森股份公司盖章,并且有视频录音存档,是受法律保护的。双方各说其词,目前已经在走司法程序,之前看到有关法律人士分析这类事件,认为等待最终审判结果时间会比较长。

除了上市公司布森股份外还有另外几家上市公司也出现类似结款情况。这些应该是信融财富目前处的一个真实境况。从其内部人士以及其相关投资者群,论坛了解到目前提现只能实现小额,大额的很难提现。信融财富董事长齐正在变卖其自有资产来解决此次危机,据了解从6月4日开始到目前已经垫付将近1亿资产,从总逾期资产来看,至少还需要1亿才能够解决这次危机。真心希望信融财富够度过这次危机,至少从这份《说明》中可以看出,1,项目算是真实存在,并且很大一部分借给上市公司。这份《说明》其实也可以顺带解释之前一直有人不停爆料信融财富借款给“空壳”公司的新闻,当时我也有所怀疑,看到上市公司几十家关联公司借款算是明白了一些。2,信融财富应该是想解决这次问题,6月4日到今天已经发生一个多月,一直是小额可以提现,大额限制,一直进行垫付,以及积极追讨债务。3,信融财富把这份《说明》上报给金融办以及相关单位,证明其一直有跟上面单位保持沟通,至少不会跑路。其实信融财富目前真实困境,也是整个P2P行业的困境。

 进入2018年以来,P2P行业一直存在紧绷状态,刚开始是备案合规,当时确定6月底是平台合规最后时间,整个行业都在围绕备案合规进行,各种信息披露,银行存管,电子存档,活期下线等等。在这段时间不少平台选择停业或者转型。等确定合规延期之后,也就到这一轮平台集体出问题时间。特别是进入5月份之后行业开始慢慢呈现各种问题,甚至一天之内爆出十几家问题平台,提现困难,清盘,老板跑路占据主流。为什么行业一下子集中爆发这么多问题,并且越来越多的有背景的,大的,知名的平台出现问题。我个人认为跟下面两个因素有很大关系。

首先,国家进行经济调控,去风险降杠杆。我理解的意思就是之前国家为拉动内需,鼓励各地地方搞基建,估计消费金融,当地政府为了业绩就拼命的拉动企业一起搞基建,这也是前几年比较火的PPP项目。这也导致各地地方债务异常的高。消费金融导致信用卡暴增,有些资金流向现金贷,分期后来各种坏账率接种而来。还有就是大搞房地产2014年全国各地房价暴涨,有新闻报道一线城市一套房子整张利润是一家普通上市公司一年利润。这导致很多原本比较优秀的实体企业开始脱实向虚,大搞特稿一些暴力行业,风险也就越拉越高。国家进行限制,然后互联网金融成为这些企业的借款对象。信融财富这次逾期事件就是最好的例子,基本上是上市公司进行借款,对于P2P行业来说本来就是面向那些银行剩下的稍微次级一些的债务。上市公司之前都是直接从银行借款,可能就被认为是非常优质的的借款方。但就是这些优质的资产端,在国家货币紧缩,去杠杆的情况下最后还是出现一些资金断裂。最终导致大面积逾期,因为资金周转需要时间,而P2P又是一笔笔借款,到期之后投资者需要进行提现。这样就是造成提现困难,真的钱要不回来吗,那不一定。但一定是当下要不回来。

其次,P2P从诞生至今短短十余年。这十余年刚好又是行业混乱的十年,行业一直处在质疑声中,行业不成熟,投资者不稳定。只要稍微出现一些风吹草动都会担惊受怕。然后就是转让提现,都怕挤兑何况是P2P,一损俱损,是目前行业普遍现象。作为投资者如果出现自己投资的平台出现问题,千万不要慌张一定要理智处理,如果发现平台运营异常,老板跑路的一定要及时报警。如果因为逾期出现问题,此时要保持冷静,观察平台如果处理逾期项目,给平台一些处理逾期时间,但是一定要时刻关注平台动向。

P2P接下来的路该怎么走,如何安全度过这黎明将至的寒夜。因为整个行业原因,投资者出现一定恐慌,并且有资金流出算是正常现象,在合规备案没有完全落实之前或者没有具体更好的政策保障之前投资者因为会对行业进行相对应的观望,此时平台应该更加坚决的推进合规进程,而不是大搞特搞的去拉新的投资者。一步一个脚印,步子迈小一点,吸取这次教训,找好的资产端,把风控尽量做到极致。现在不管是行业平台人,还是媒体人,还是投资人都在一起携手并进,一起渡过这次危机,迎接新的行业。

(以上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金评媒立场)

小象我最近有点儿郁闷,因为我发现很多热度很高的平台都没有听说过,但它们在网贷之家的排名却不低,这只能说明,小象比较专注于一个平台的业务模式和风控能力的观察,忽视了投资人热度这个环节。

说句实话,现在的很多排名,都是在以交易量为基础,也就是偏向于资金端的,但很多有较强风控实力的平台最不在意的就是资金端,它们把这个环节看的很淡,可能哪天维护累了,就直接对接私募或者找机构去了。

这个社会最不缺的就是大额的闲散资金,而是缺好的债权,现在缺以后会更缺,网贷高速发展这5年,其实并没有降低民间借贷的融资成本,倒是把整个民间金融秩序搞得乌烟瘴气的。

好啦,接下来我们就来观察一家在网贷之家的排名很靠前的平台吧,它叫做信融财富目前位列第21位。通过浏览其官网可以看到运营这个平台的主体公司是深圳市信融财富投资管理有限公司,通过查询工商信息,可以获知,这家公司成立于2012年3月,注册资本为6904.5万元,但查询不到实缴,目前显示的股东构成如下图所示。

可以看到深圳信融金融控股有限公司的占股比例是最大的达到了80.96%,这里我们就来看一下这家公司的情况。

上图就是它的股东构成图了,可以很清楚的看到自然人齐洋的占股比例是最高的达到了95%,同时他还持有信融财富6.42%的股权,总体算下来他一共持有信融财富83.33%的股权,完全可以被认定为实际控制人了。那么我们就直接来看一下他的一些基本情况吧。

从上面的履历中,小象我抓取不到太多的关键词,除了一个广东互联网金融协会副会长的头衔,就没有什么具有含金量的经历了。至于上面提到的其一手创建的美国华太国际集团,小象我是从来没有听说过,即使搜索也找不到任何信息,如果有朋友对这个集团有了解的话可以留言给小象,这里小象就不多做评论了。

所以仅从股东背景上来看,这个信融财富并没有什么吸引力,当然我们还是要来观察一下其具体的业务模式和风控措施,从整体上去判断其是否具有投资价值。

这里我们就直接以一个具体的标的为基础展开观察吧。

上面这个标的是目前信融财富正在发布的一个融资项目(2017年3月2日),从项目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是一个债权转让标,原始债权额度为2600万,转让人是个人。大家是不是觉得这个金额有些大,不太符合监管啊,但小象想说的是这都不是重点,重点是这笔用于转让的债权已经到期了,而且已经过期快一年了,也就说这笔债权已经没有法律效力了,债权转让人在进行空转。

整个过程如果还原一下的话,应该是原始借款人(这里叫他A先生)用其名下的房产作为抵押向这个标的的借款人(这里叫它B先生)借款2600万,借款起始日为2015年10月,借款期限为6个月,到期日为2016年4月。但是到了还款日,借款人并没有进行还款,也就是违约了,原则上B先生应该处置这笔房产,用来弥补借款本金、利息以及罚息。但是很明显这笔房产的处置并不顺利,A先生又根本无力偿还,所以这个大面积公建就压在了B先生身上。而这时候,B先生就想通过信融财富这个平台,把这块儿烫手山芋转让出去。

说实话,这是小象我观察了这么多平台以来,见过的最奇葩的标的了,甚至觉得有些儿戏,连基本的法律关系都没有搞清,就草草的放到平台上进行融资了。如果这种事情是发生在一个草台班子身上,完全可以理解,毕竟有那么多连债权都没有的平台那,但信融财富是一家已经成立了五年的老平台,而且还是网贷之家排名非常靠前的大平台,这就真的有点儿说不过去了。

现在经常听平台讲自律,难道自律仅仅是开通了银行存管、或者把标的金额降低吗?在小象看来,自律是充分认识到自己的能力圈,并在这个圈子里为自己的核心业务负责,用专业和严谨的态度来为信任它们的投资人保驾护航,这才是小象心目中的优质平台。而对于这个信融财富,小象真的没有什么好感,也不建议认可小象的人进行投资。当然以上都是我的个人观点,也请平台方高抬贵手不要来找小象理论了。

欢迎关注小象要趁早,公众号:xiaoxiangTV888【小象网贷频道】

一个普通投资者的网贷观察日记,真实,独特,也犀利!

PS:这里还有小象的平台观察文章音频等着你来收听哦:)

声明:文章不构成投资建议,本文为小象原创,如若转载,请联系小象获取授权,谢谢配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信融财富提现困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