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个性自由和全面发展展与个性发展是否相冲突 ?为什么?

问题思考:全面发展教育与人的个性发展矛盾吗?
“人的全面发展是教育目的论的研究归宿”,“培养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我国的教育目的,它既是教育活动的宗旨,也是教育活动开展的依据。而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与人的个性发展并不矛盾。甚至,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观包含人的个性化发展。因此,从某中意义上说,人的全面发展教育应该是具有不同个性特征的个体的面发展教育的总和。全面发展不能不是个人的全面发展;全面发展的过程,不能不是个人的个性形成过程。
在教育理论与实践工作中,片面地理解社会主义人的全面发展教育的含义,机械地强调每个个体在教育过程中要求都全面发展,达到统一的标准、规格,用统一、固定的评价标准去衡量、测评教育活动的目标、结果,从而忽视受教育个体在教育活动中的积极性、创造性、能动性,抹杀对人体健康发展的个性培养。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请在APP上操作
打开万方数据APP,点击右上角"扫一扫",扫描二维码即可将您登录的个人账号与机构账号绑定,绑定后您可在APP上享有机构权限,如需更换机构账号,可到个人中心解绑。
检索详情页
{"words":"$head_words:全面发展+$head_words:个性发展+$head_words:素质教育","themeword":"$head_words","params":"$title:全面发展教育、个性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全面发展教育、个性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全面发展教育、个性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人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与素质教育是辩证的统一. 正确认识三者之间的关系是实现社会主义教育目标,培养具有创造性、能动性的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要.只有全面发展教育与个性健康发展教育与素质教育同时进行,教育才能使人打破束缚,使人性获得解放,才能使人的成长走向全面而自由发展的光明大道.
摘要: 人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与素质教育是辩证的统一. 正确认识三者之间的关系是实现社会主义教育目标,培养具有创造性、能动性的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要.只有全面发展教育与个性健康发展教育与素质教育同时进行,教育才能使人打破束缚,使人性获得解放,才能使人的成长走向全面而自由发展的光明大道.&&
相关论文(与本文研究主题相同或者相近的论文)
同项目论文(和本文同属于一个基金项目成果的论文)
您可以为文献添加知识标签,方便您在书案中进行分类、查找、关联
请输入添加的标签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资助项目(编号:2006BAH03B01)
&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 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
实名学术社交
个性化订阅推荐
快速查看收藏过的文献人的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研究
人的发展问题是马克思人学的核心问题,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更是马克思一生的价值追求。人的发展归根到底在于人的个性解放,最终实现人的“自由个性”。在马克思的人学思想中,“个人”、“个性”都是极其重要的概念。人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应有之义,二者相互关联,相互促进,内在统一。全面发展是个性发展的前提条件,个性发展是全面发展的集中体现,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在个性自由的基础上相互促进。在当今,重视个性发展,理清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的关系,对增强人的创新能力,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包括绪论和正文两大部分:绪论部分主要介绍本选题的研究背景、目的和选题意义,然后对国内外关于本选题的研究现状进行简要概括,最后说明本选题的研究方法和创新点。正文部分主要从以下三个部分对马克思人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思想进行研究和论述:第一部分介绍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理论的形成。在这部分将首先概括该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包括&
(本文共45页)
权威出处:
大学生个性发展是高等教育的本质回归,是素质发展的题中之义,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题之一。个性愈强,愈能出类拔萃,取得成功。人的个性在创新、创造过程中也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没有个性将不会有创造性,也不会有人才。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互联网逐渐成为大学生们获取知识和各种信息的重要途径,同时也对大学生的日常的学习、生活及思想观念都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科学技术是把双刃剑,国际互联网络在对大学生产生正面的积极作用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给大学生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而且其消极影响不容忽视。因而,网络信息时代,探索网络对大学生个性发展的影响及大学生个性发展应选择的路径是十分必要的,这对于改革、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丰富大学生个性发展的选择路径,培养社会主义国家的创新型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阐述了大学生个性发展涵义、内容以及理论基础,对网络环境进行简单概述,并由此出发,分析了网络环境下大学生个性...&
(本文共43页)
权威出处:
目前,我国在校大学生有2000多万人,他们的身体、心理、品德、智力、知识、能力等方面及其相互之间关系的和谐发展水平,不仅关系到大学生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也关系到和谐社会的构建进程及完善的程度,从一定意义上讲,将直接影响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从总体上看当前大学生的素质发展状况是好的,但我们又不得不承认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素质发展过程中的确出现了一些新的矛盾(有些是老矛盾的新表现)。面对社会发展的新环境对大学生素质发展提出的新要求,如何提升大学生素质发展的和谐性,就具有深远的学术价值与重大的实践意义。2010年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说明我国将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这一主流教育模式的发展。同时《纲要》也进一步指出:“坚持全面发展就是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坚持文化知识学习与思想品德修养的统一、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的统一、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
(本文共52页)
权威出处:
马克思主义自诞生之日起,就把人的问题的研究置于重要位置。人类历史,尤其是近一百多年的历史告诉我们,人的发展既是社会全面发展的前提,也是社会全面发展的最终目标。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的奋斗目标,人的全面发展应自始至终贯穿于整个现代化的过程之中。但是在现代社会中,由于发展被简单地理解为物的繁荣与经济的增长,而一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在发展思路上,也只注重物品和劳务的增长,而忽视了增长中环境、资源的损失以及人的福利的结果,导致城乡和地区发展差距扩大、贫富差距拉大、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失衡、资源环境与发展不协调等后果。因此,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实践价值和理论价值,在以知识经济时代为背景的现代化建设中被凸现了出来,对它的研究也不可避免地推到了历史的前台,这既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也是反思发展框架和发展模式得出的必然结论。研究人的全面发展,无论是对深化和完善理论本身,还是对确立现实的发展道路,都具有重要且深远的意义。论文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
(本文共211页)
权威出处:
邓小平以人的主体性为逻辑起点,揭示了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趋同性,从而为个人价值的充分实现奠定了理论基础。同时,以个人利益的具体性为突破口,力摒空泛抽象的“集体”,从实际出发,挖掘潜能,以完善素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进而突出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人学发展史的角度看,邓小平对马克思关于人的发展理论作出了许多新贡献,最为突出的有以下三点。
一、人的现代化建设
马克思针对资本主义社会人的“畸形发展”状况,提出人的发展应当是一种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他认为,在共产主义社会里,由于消灭了私有制,打破了旧式分工,每个人都不再有固定的活动范围,不再有固定的工种,可以不断地变换工作,使人的能力得到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他这样描绘道:“在共产主义社会里,任何人都没有特殊的活动范围,而是都可以在任何部门内发展,社会调节着整个生产,因而使我有可能随自己的心愿今天干这事,明天干那事,上午打猎,下午捕鱼,傍晚从事畜牧,晚饭后从事批判,这样就...&
(本文共2页)
权威出处: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包括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界定,对人的生活的看法以及对人的全面发展含义的论述,这些是当今时代马克思思想具有生命力的体现。与此同时,马克思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其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是以分析资本为主导的文明世界为主要线索揭示出来的。在马克思看来,我们看待当今世界的眼光,需要上升到资本层面,才获得实质性的洞见。资本依然是当今世界发展的核心推动力,它在提高人类的物质生活享受方面,在扩大人类的世界性交往方面,在塑造人的现代精神方面,具有不可抹杀的成就。但是,资本不仅仅具有它的积极的一面,相反,它在实现自身力量的同时,又统治了人的现实生活。这表现在资本使人的生活发生了异化,使人的精神逐渐变得颓废,也使人的积极价值追求消失了。这样一幅生活图景,无疑成为马克思深入于现实生活过程、批判资本之消极作用的出发点。在马克思看来,人的问题是一切时代的理论家都不可能回避的重要问题。而关于人的发展问题,又是人的问题的核心,或者说是主要...&
(本文共150页)
权威出处:
马克思哲学是以人的实践为基础,以人的主体性创造活动为核心的人学理论。国外关于马克思的人的理论研究颇多。西方学者如卢卡奇、霍克海默、柯尔施、马尔库塞等主张人是马克思学说的核心概念,马克思的哲学是人本主义哲学。萨特是存在主义的代表人物,他提出马克思学说中存在人学的“空场”和“飞地”,马克思把人吞没在观念之中。德国学者郎兹胡特主张存在“两个马克思”,一个“青年马克思,一个“老年马克思”。“青年马克思”的核心思想是关于人的学说,这是真正的马克思,而“晚年马克思”的核心思想只是社会学说。国内对于马克思人的思想研究发轫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20世纪90年代以后涌现出一大批具有代表性的学者,如张奎良、韩庆祥、黄楠森等,到目前为止,国内对于马克思的人的思想研究硕果颇丰。尽管如此,也并不代表对马克思关于人的理论研究已经没有过多空间,相反,只要有人的存在,研究马克思实践人学就有重要的意义。马克思实践人学的形成经历了一个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过程,...&
(本文共5页)
权威出处:
扩展阅读:
CNKI手机学问
有学问,才够权威!
xuewen.cnki.net
出版:《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京ICP证040431号&
服务咨询:400-810--9993
订购咨询:400-819-9993
传真:010-坚持人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结合_百度文库
您的浏览器Javascript被禁用,需开启后体验完整功能,
享专业文档下载特权
&赠共享文档下载特权
&100W篇文档免费专享
&每天抽奖多种福利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坚持人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结合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需要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同时保存到云知识,更方便管理
加入VIP
还剩3页未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现代教育如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_百度知道
现代教育如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
答题抽奖
首次认真答题后
即可获得3次抽奖机会,100%中奖。
开八门的洛克李
开八门的洛克李
获赞数:22
“人的全面发展是教育目的论的研究归宿”。[1]教育目的——关于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何种人的教育理想在教育活动中居核心地位。教育目的既是教育活动的宗旨,也是教育活动开展的依据。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时期,由于受到历史条件、教育价值观的制约,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何种质量规格的人才要求各不相同。中国古代教育家提出通过礼、乐、射、御、书、数的教育培养国之“士”;古希腊的教育家在教育中开设“七艺”,培养健康体魄、有道德、有美感的人;而在哲学成为神学婢女的中世纪欧洲,教育要培养为宗教神学献身的禁欲主义的僧侣。教育史上,关于教育目的的论述林林总总,但“文艺复兴后,人的全面发展几乎为近代西方每一个进步思想家推崇,成为贯穿在近代历史文明发展中的崇高理想”。[1]使受教育者的知、情、意、行等诸方面全面和谐发展成为共识。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教育活动的崇高理想,在资本主义社会高度发展的过程中却面临着无法避免的矛盾对立,“一方面,社会化大生产的高度发展以及相应的科学、文化的迅速发展促成了人类整体上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资本主义私有制越来越精细,严格的社会分工却导致了劳动者个体越来越片面畸形的发展”。[1]马克思在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全面考证的基础上,在政治经济学范畴里第一次较为全面地论述了人的全面发展的本质,提出:1.人的全面发展应与生产发展相一致。2.工场手工业与工业的分工使工人片面发展。3.机器大生产是人的全面发展的物质基础。4.共产主义社会使人的全面发展得以实现。[2]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私有制基础上造成人的片面发展的本质,同时“也为教育目的的制定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方法论指导”。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1957年,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指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等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1]1981年《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我们必须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又红又专,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1]在新的历史时期,培养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的人才仍然是社会主义教育活动的最高宗旨。1995年《教育法》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3]社会主义教育目的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包括三个层面的含义,第一个层面是人的心智的全面和谐发展,这是从人的心理素质角度概括的全面和谐发展。第二个层次指人的身心全面和谐发展。这是将人的生理和心理素质统一起来把握的全面和谐发展。第三个层次是个体和社会的协调统一和全面发展。这是在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中具体地、历史地把握人的全面和谐发展。[3]使受教育者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教育目的是社会主义教育的总出发点和归宿,教育目的实现必须落实在各级各类不同性质、层次、类别的学校对不同个体的培养上。而每个受教育的个体是不同的现实存在、有其不同特征的能动性的主体。所以,人的全面发展教育应该是具有不同个性特征的个体全面发展教育的总和。个性,是社会化过程中的个体在社会诸因素的影响下逐渐形成的独特性格、文化、素质特征。①个性是个体的“名片”,是个体社会化存在的外在表征。社会学家从社会学角度论及教育本质时指出,教育是个体社会化的过程。个体由出生时的“自然人”成为一个知晓社会规范,掌握一定的人类文化知识的“社会人”的过程就是教育。在个体的自然遗传因素、所处的环境、所受的教育及个体本身的能动性等诸多因素影响下,每个个体的社会化过程都是绝无仅有的“经典”,个体社会化就是促使不同个体的个性健康地发展成长。从这个意义上说社会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教育应该是“人的和谐发展”或“个性的健康和谐发展教育”。[5]“不同的个体在社会生活中处于不同的境地,扮演不同的角色,具有不同的经历和经验以及不同的智慧品质、兴趣爱好、价值观念、人生追求,对教育也会有不同的态度和选择。因此,全面发展不能不是个人的全面发展;全面发展的过程,不能不是个人的个性形成过程。”[3]但在教育理论与实践工作中,片面地理解社会主义人的全面发展教育的含义,机械地强调每个个体在教育过程中要求都全面发展,达到统一的标准、规格,用统一、固定的评价标准去衡量、测评教育活动的目标、结果,从而忽视受教育个体在教育活动中的积极性、创造性、能动性,抹杀对人体健康发展的个性培养,淡化有个性的个体在主动适应和促进我国现代建设中的作用的现象也大量存在。“长期以来,我国教育在指导思想上把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对立起来,用全面发展排斥学生的个性发展,结果不仅损害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而且损害了学生的全面发展”。[3]华中师范大学肖宗六教授在其专著《学校管理学》中曾就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举过“王静能评为三好学生吗”的案例,不管案例讨论的结果如何,案例中关于“三好学生”标准问题的提出本身就发人深醒。[4]“如果仅提人的全面发展,就很容易在贯彻实施时演变成按同样模式的共同的统一要求,落在个体身上就不是扬长避短,而是“抑长求短”,结果往往事倍功半,适得其反”。[3]因此探讨人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健康发展教育二者的关系显得极有必要。一、适应与超越的关系 个体自从来到这个世界上,就是一个不断适应新环境的过程。适应是个体在先天禀赋的基础上,通过教育与环境的影响形成生存和发展能力及其比较稳定的基本品质的过程。法国社会学家涂尔干指出受教育者应该具有:(1)他所属的那个社会要求其所有成员必须具有的某些生理和心理的特性;(2)特定的社会群体(等级、阶级、家庭和职业团体)同样要求其所有成员应该具备的某些生理和心理的特征;因此,正是整个社会和每种特定的社会环境决定了教育应该去实现理想。只有当社会成员之间存在着充分的共同性时,社会才能存在下去。[3]要维系这种①关于个性的定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如奥尔波特:个性是决定一个的行为和思想的心理、物理学体系的个体重的动力结构;阿斯罗:个性这个概念在最一般形态下展示了人的社会性和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历史性确定下来的联系。陈建功:个性是表明个人对社会自主创造关系的思想与行为的总体特征。桑新民:个性是指特定时代,特定社会中个体的在身心特征与外在行为特征之和人类得以繁衍的代与代之间的共同性,需要教育在个体的最初阶段向其传达适应集体生活的要求与规范,从而维系和强化这种共同性。社会主义全面发展的教育较为完整地体现了这种社会要求,通过在个体的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对其进行影响,期望能为个体的未来生活作好预备,期望能发展个体身体、理智和道德方面的良好状态,为个体适应特定环境,适应社会生活作好准备。因此,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的最基本的功能体现在培养个体适应社会的能力,使个体能了解和遵守人类的一些共同的规则,从而保持社会的稳定和繁荣。教育把个体培养成适应社会生活和现实的人是远远不够的,教育的最终目标在于培养改造现实世界、推动社会发展的人。“教育的全部任务就在于有效地促使受教育者的社会化和个性化,但注意的中心应该是形成受教育者的个性,帮助他们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自主性和创造性。”[3]“单纯的消极适应社会只能保证社会的简单延续”[3]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决非简单的延续,而是不断创造和开拓的过程。在适应的基础上提倡超越,在全面发展的同时,强调对个体健康个性的培养是社会发展对教育的必然要求。个性健康发展的教育强调儿童的表现力、主动性、创造性以及各种活动能力、交际能力的培养。其教育目的是超越,对受教育者的道德和心理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受教育的个体确立主体意识、培养独立人格、发展个性才能,在突破某种均衡中发展。超越只是适应的新起点,只有超越才有新的适应,才有适应的升华。适应与发展是互生、互长的。只有在实践中使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与人的个性发展的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不断使受教育的个体在适应中超越,才能使他们的身心不断地发展与完善。二、共性与个性化的关系“教育就是一种使年轻一代系统地社会化的过程。”[3]所谓社会化是指共同的社会影响物施加影响的过程,是个体社会属性培养的过程。通过社会化使个体的品格特征上带有社会成员所共有的社会规范、意识特征。以德、智、体、美、劳为内容的社会主义的全面发展教育是社会经验的集中体现,致力于个体身上造就共同的社会特征。社会的发展进步不应也不会仅仅停留在个体对社会历史文化的继承上,个体的主观能动性、个体的差异性、创造性是推动社会在继承中发展的根本力量。人是社会现实中的人,不同的个体之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差异,他们在社会生活中处于不同的境地,扮演不同的角色,具有不同的经历和以及由此形成的不同经验,导致他们对教育也有不同的态度和选择,这要求教育必须注重个性健康,促使和引导个体的个性化,培养个体个性意识、自主的精神以及坚强的意志和奋斗精神、创造精神。个性的高度发展不仅是社会进步发展的条件,人的个性化还应是社会发展所追求的目标。尊重个人的价值,使每一个人的优势都得到发展,是实现社会发展的前提与基础。人与人之间的共性与差异性决定了人们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的可能性与必要性,引导和促进个体的个性发展是教育的本质规定,但同时必须注意到只能通过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化共性来促进个性化,使个性化既朝着有利于形成个体特色的方向发展,又朝着有利于社会的目标发展。“个性化虽然把社会性的获得看作个性化的基础,但更注意把个体的发展看作是个体优势的发展和个人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过程,更强调人的独特性和自主性”。[3]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与人的个性发展的教育的最佳体现是人的社会化共性与个性化的和谐统一。三、合格与特长的关系社会主义教育有两大目的:一是促使个体成长为促进社会发展的合格公民;二是促进个体身心的完善与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主要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公民。合格公民的教育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打好基础,使学生在道德、智力、身体各方面得到发展;二是为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这包括接受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乃至接受终身教育;三是为学生就业打好基础,为学生的今后发展打基础,这正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之一。同时我们必须看到社会的发展需要各行各业、各个层次的人才,这需要注重个性发展的教育,即在个人先天禀赋的基础上,培养出有特长的人,这不仅有益于个性的发展与完善,也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发展,正如霍姆林斯基所说:最主要的是在每个孩子身上发现他最强的一面,找出他作为人发展根源的“机灵点“,做到使孩子在能够最充分地显示和发展的他的天赋素质的事情上,达到他的年龄可能达到的最好成绩。这也正是注重培养个体特长的个性发展的教育的根本所在。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就是每个社会成员的正常发展和个性完善。正常发展主要体现在成为一个合格的人;个性完善主要体现在成为一个有特长的人。从人的培养来说,既是成人,又是成才。成人就是成为一个具有德、智、体、美、劳等各种素养、能适应社会的合格的人,为社会的和谐和稳定发挥作用的人;成才就是成为一个有特长的人,能发挥自己的特长,能为社会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的人。人才即是一个合格并且有特长的人。如果只强调合格而忽视特长,即只强调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而忽视人的个性发展的教育,社会将难以获得发展。而如果只强调特长而忽视合格,即强调人的个性发展的教育而忽视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社会将失去了存在的稳定根基。四、束缚与解放的关系“教育既有培养创造精神的力量,也有抑制创造精神的力量”。[6]即教育既是解放又是束缚。当我们片面强调人的全面发展片面强调教育培养人的社会共同属性时,则必将使教育走向其反面,成为束缚人发展的工具,全面发展蜕变成平均发展(不是协调发展,更不是和谐发展)。“全面发展教育是个性获得多方面的和谐发展”,[3]而片面的全面发展的教育不仅对人的身心发展是束缚,同时,对社会的发展也是束缚。当我们用片面的“全面发展”的标尺去裁量受教育个体时,就把一个个活生生的复杂的个体简单化、标准化。“长期以来,中国教育在指导思想上……以统一性排斥个性自由发展,把社会化看作驯服工具化。……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受教育者不能生动活泼地得到发展,有相当一部分人程度不同地存在着唯唯诺诺、墨守成规、不思进取、平庸度日的心态;他们的头脑长在别人的肩上,他们的理想挂在别人的嘴上。”[3]对个性束缚的教育,将使人类在未来的社会中丧失应对能力和生存能力。个体决不是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平均地发展,而是某一方面,或几个方面突出地、和谐地发展。个体是千差万别的,人的个性发展教育其实就是对个性的解放,即个人的一切才能和精神力量的发展和解放,使个体所具有的天然倾向、志趣才能和性格特征得到充分自由地发展。注重个性发展的教育,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以每个学生的顺利成才为目标,为学生自由的发展开创无限的可能性。使学生主动地发展自己,完善自己,形成良好的个性品格,使自己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只有从束缚中解放人性的个性发展的教育,才能造就无数个人的独创性和全面发展,才能造就整个社会文明五彩缤纷的繁盛。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教育是不可分割的辩证统一,它们之间不是阶梯式渐进的演变。在个体培养过程中,既要注重人的全面发展,也要发展健康个性。应注意做到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教育彼此相互融合,在进行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同时,要注意培养个性。只有全面发展教育与个性健康发展教育同时进行,教育才能使人打破束缚,使人性获得解放,才能使人的成长走向全面而自由发展的光明大道。
为你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人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是否冲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