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婆雨神萧敬腾手里拿着吗?

头图加载中...
风从海上来
人生最好的旅行,就是发现一种久违的感动。
不受羁绊,没有约束……
背上包,带上自己,有多远,走多远、
喜欢旅行,只是想要暂时逃离自己城市里那熟悉却沉重的空气
背上背包,带上耳机
卸下平日里所有的伪装,去一个陌生的城市
寻找的却是自己。
这是老妈第二次坐飞机
第一次是和爸爸一起送我到
七年过去了
我走过那么多城市,而她一直在这里,哪都没有去
把最好的爱都给了我
早就说好的一起去旅行,拖了一年终于踏上了旅程
Day1 青岛,初次见面,请多关照。
飞机在晚上的十点四十分准时降落在了
的流亭机场
出了机场扑面而来的是凉爽的气息
像是家乡的风
的地方就在于
它的天气和我家乡的一样,但却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就近选择了尚品云图商务酒店流亭机场店
洗了个澡,敷了个面膜
明天要用的东西整理好
和导游约好明天出发的时间已经是凌晨一点多钟了
明天还要早起
闻涛踏浪,听海观月
像这样的散团,
随处可见。
尽管我不太喜欢旅游团的模式
但我仍然佩服导游姐姐的口才
凡事都有取舍,看你更看重什么了
跟团游,可以从导游姐姐那里听到一些有趣的故事和历史知识
不至于自己瞎逛什么都不知道
但是会带你去一些购物的地方
你可以不买,但是比较浪费时间
因为和妈妈来
待的时间比较短又比较仓促
所以决定报个两日游的团
在等待导游姐姐的时间里
在酒店旁边的便利店里买了包子和豆浆
粗略的解决了早餐问题
导游姐姐给我们叫了车
送我们去了
然后大巴车来接我们
上车的时候车里已经是满满的一车人了
我和妈妈坐到了车里的倒数第二排
导游姐姐在前边拿着话筒做介绍
接下来的两天,我们都要一起度过
这是我第一次跟团游,感觉像是读书的时候班级去春游
还挺新鲜的
之前一直对跟团游很反感,但是既来之则安之。
希望接下来会有个难忘的旅程。
的两个多小时路程里
导游姐姐为我们介绍了
以及即将去往的
,原名“芝罘县”,原是
的一个县,后来改为市,但仍属于
素有仙境之称。传说
、瀛州、方丈是海中的三座仙山,为神
住的环境。
自古便是历代帝王寻仙访药、文人墨客走笔放歌之地。。
广为流传的“八仙过海”的神州传说,便源于此。
相传吕洞宾、铁拐李、张果老、汉钟离、曹国舅、何仙姑、蓝采和、韩湘子八位神仙,在
阁醉酒后,
凭借各自的宝器,临波踏浪、飘洋渡海而去,
留下“八仙过海,各显其能”的美丽传说。
而且,这个地方还是海市蜃楼出现最多的地方
伴随着海市蜃楼的故事,大巴缓缓驶入了
观海听涛,波清水凉
这是我看到
“忽闻岛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
的诗情画意,尽在白居易的诗中。
景区内有八仙桥、仙源楼、望瀛楼、钟鼓楼、八仙祠、会仙阁、拜仙坛等建筑。
进人景区会有讲解员进行免费讲解。
八仙桥上站一站,无灾无难保平安。
八仙桥上走一走,一生多福又多寿。
八仙桥前后各有一座牌坊,
第一座牌坊的上额正面与背面分别刻有“八仙过
”和“人间仙境”九个大字
均为北宋大文豪苏东坡的手迹。
当年苏东坡曾任职登州,虽然为官只有五日,却做出了另当地百姓世代难忘的好事,并且留下了许多丽辞华章,给
的山水增添了颜色。
走过八仙桥会看到仙源楼,这是进出景区的门楼
楼上方悬挂的匾额刻有“仙源”两个大字
据说为唐太宗李世民提写。
传说当年唐太宗亲率大军东征高丽,路径此地巧遇海市蜃楼奇观,惊叹不已,遂以“仙源”称之。
跟着导游姐姐从右侧进入景区
我眼前出现的竟然是这群可爱的家伙们
岛中放养了数十头斑海豹,这种斑海豹是渤海特有的海洋生物。它属于哺乳动物,用肺呼吸,以鱼肉为食,在水中行动非常敏捷,头脑聪明,十分可爱。
一个小女孩正在奶奶的陪伴下与可爱的小海豹拍照留念
大概长大之后再看到这张照片时候,她依然会觉得难忘吧。
身后的其他海豹们姿势各异的在
能在这样有灵气的地方生活,也许它们也绝非池中之物吧。
八仙祠由正殿、东西配殿组成。正对大门的是八仙祠正殿,“八仙祠”匾是由当代著名书法家刘炳森先生题写,楹联“九天阊阖开宫阙,八仙过海在
”是由国家功勋艺术家、著名学者杨仁恺先生题写。八仙祠里面供奉是八仙。东面是东西南北四方神:青龙、白虎、朱雀、玄武。西面是风婆雨神雷公电母四位神仙,掌管风雨雷电。八仙祠西配殿是财神殿,里面供奉的是文、武财神、月老和文曲星;东配殿是祈福殿,里面供奉的是福、禄、寿、禧四位神仙。
八仙祠正中供奉着飘洋过海的八仙,在他们的东面是东西南北四方神:青龙、白虎、朱雀、玄武。这四位神仙受太上老君调遣,掌管天上二十八星宿,为人间排忧解难,保佑人间平安。西面是风婆雨神雷公电母四位神仙,掌管风雨雷电。中间八仙中的第一位是长相最英俊的韩湘子,据说他是唐朝大诗人韩愈的侄孙,生性狂放,宝器是手中的洞箫,第二位是成仙最早的汉钟离,原名钟离权,汉朝人,他的宝器是身下的芭蕉扇。第三位是长相最丑但道行最高的铁拐李,据说他的大葫芦里有治病救人的灵丹妙药,因此又被称为药仙,在我们的后景区里有一个汉
的大葫芦,相传就是铁拐李当年所留。第四位是年纪最大的张果老,民间有张果老倒骑驴的故事,他为什么要倒骑驴呢?有这样四句话可做解释“访过多少人,不如这老汉,不是倒骑驴,凡事回头看”,这个老人处事小心谨慎,凡事回头看,便于总结经验,他的法器是手中的渔鼓。第五位是八仙之首吕洞宾,号纯阳子,唐代两举进士而不第,后隐居终南山修道,传说他可以点石成金,他的法器是身后的阴阳宝剑。第六位是八仙中唯一的一位女仙-何仙姑,
人,少时家贫,常住山中采野果奉母,自己却以矿石云母粉充饥,孝心至诚,感动天地,遂成女仙,她的法器是盛开的荷花。第七位是年纪最小的蓝采和,成仙时年仅十四岁,宝器是手中的花篮。最后一位是成仙最晚的皇亲国戚曹国舅,宋代人,原名曹权,对其弟仗势作恶深为不满,看破红尘,散财济民,入山修道,列入仙班,他的法器是手中的云笏板。
宝葫芦是铁拐李的宝器,传说里面装的是铁拐李炼成的灵丹妙药,可以祛除一切病灾。
之后导游姐姐带我们去了海市蜃楼的观影处
几个小时的海市蜃楼被剪辑成了一部八分钟的短片
完整的展现了海市蜃楼从出现到结束的全部过程
我们要乘坐了以八仙命名的快艇,在海上,享受海上冲浪的快感,眺望
阁、田横山、古栈道、八仙礁、将军石、黄渤海分界坐标等十大海上景观。
这是我们在旅途结识的一位来自
特别有活力的一位阿姨,常常会让我忽视她的年纪。
也许人的一生,并没有年龄上的界限
你要活得像自己,最重要。
坐快艇在黄渤二海上穿梭
这样的快感大概只有在这里才能够感受的到吧
海风扑面而来
海上的风景一闪而过
本篇游记共含17603个文字,449张图片。帮助了名游客。蓬莱岛旅游攻略
蓬莱岛旅游攻略
学习啦【旅游攻略】 郑翔
  蓬莱阁在蓬莱市区西北的丹崖山上,蓬莱是古代登州府署所在地,管辖着九个县一个州,是当时中国东方的门户。久负盛名的登州古港,是中国古代北方重要的对外贸易口岸和军港,与我国东南沿海的泉州、明州(宁波)和扬州,并称为中国四大通商口岸,并且是我国目前保存得最完好的古代海军基地。明末设巡抚于登莱,曾出过袁可立等十三位登莱巡抚,登莱随成重镇。蓬莱依山傍海,所以又以&山海名邦&著称于世,山光水色堪称一绝。今天小编带给大家的是蓬莱岛攻略,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蓬莱阁全景介绍:
  蓬莱阁建于山顶。远远望去,楼亭殿阁掩映在绿树丛中,高踞山崖之上,恍如神话中的仙宫。蓬莱的魅力不仅在于它厚重的积淀和苍茫豪放的山海风光,而且在于它有着美丽动人的神话。(在我们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神话中,有两个很重要的系统。一个是昆仑神话系统,一个是蓬莱神话系统。昆仑神话系统发源于西部高原地区,它那瑰丽的传到东方以后,与浩瀚的大海这一条件结合起来,形成了蓬莱神话系统。蓬莱也就自然成为中国东方神话的策源地。)《山海经》和《封禅书》中,都把蓬莱、方丈、瀛洲三座神山描绘得活灵活现,于是便引得齐威王、燕昭王派出家到海中寻求神山。据史籍记载,蓬莱城北海面常出现海市,散而成气,聚而成形,虚无缥缈,变幻莫测。那些好事的方士便以海市的虚幻神奇,演绎出海上三神山的传说,惟妙惟肖地描绘出一个令世人向往的神仙世界,更为蓬莱平添了几分神采。后来八仙过海的故事也加盟到这里,就更加生动迷人了,被称为&人间仙境&也就名副其实。传说汉武帝多次驾临山东半岛,登上突入渤海的丹崖山,寻求&蓬莱仙境&,后人就把这座丹崖山唤作蓬莱。恍如仙境丹崖山立在海边,临海的一面是陡峭的绝壁,山岩纹理是暗红色,故有此名。
  主体建筑蓬莱阁为双层歇山并绕以回廊,上悬清家铁保手书的金字匾额,给人以浑厚凝重之中不失明媚亮丽的感觉。登阁环顾,神山秀水尽收眼底。由于得天独厚的 环境,这里不仅一年四季景色有异,就连一日之间也变幻无穷,清晨,在观澜亭看 红日初升,霞光万道,蔚为壮观;黄昏,漫步阁下赏晚潮万顷,富有诗情画意。世传蓬莱有十处仙景,&海市蜃楼&为一奇观,每年春夏,夏秋之交,空晴海静之日,时有海市出现,海上劈面立起一片山峦,或奇峰突起,或琼楼迭现,时分时聚,缥缈难测,不由人不心醉神迷。千百年来,慕名而至的文人墨客络绎不绝,虽然大饱眼福的人不过十之一二,却留存了观海述景的题刻二百余石。近代爱国将领冯玉祥也为此题写了&碧海丹心&四个道劲有力的鲜红大字。
  虚幻的琼楼玉宇为古老的&蓬莱仙境&增添了神奇的色彩,如今,整修一新的古阁 又焕发出炫目的光彩,以崭新的姿态迎接着游人,激发着人们对美好未来的追求。因为蓬莱阁的神奇景象和宏伟规模,与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并称为&中国四大名楼&。阁内文人墨宝、楹联石刻,不胜枚举。蓬莱阁现已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蓬莱阁景点介绍:
  蓬莱水城
  蓬莱水城又名&备倭城&,自古就是海防要塞和海运的枢纽。水城背山面海,陡壁悬崖,天险自成,汉唐时就已成为的重地。北宋庆历二年(1042年)在此始建海防设施,设&刀鱼巡检&。明初洪武九年(1376年)建立水城,永乐六年(1408年)设&备倭督指挥使司&,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设&总兵署都督佥事&,统辖山东沿海的战防事宜,兼管海运,著名的抗倭将领戚继光就曾率水师在此城备战抗倭,清初也派有重兵在此把守。
  水城以土石混合砌筑而成,平面略呈长方形,周长2200米,仅开南北二门,南门是陆门,与陆路相通,北门为水门,由此出海。水城内外还建有码头、平浪台、防浪坝、水师营地、灯楼、炮台、敌台、水闸、护城河等军事设施,形成了严密的海上防御体系,在中国海港建筑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宋、明以来,水城一直成为胶东沿海停泊战船,驻托水师,屯兵练武之地。水城内外的主要建筑有:水门水闸、防波堤、平浪台,码头、炮楼、灯楼、护城河和水师营地。水城虽然经历了九百多年风雨的侵蚀和海水的冲刷,但仍然十分坚固,昔日的雄伟气势丝毫未减。当人们从丹崖往下看时,水城有&断崖千尺,下临天地&之势。往上看,丹崖山巅的蓬莱阁,绿树掩映,殿阁凌空,云烟缭绕,浮光耀金。阁前古桐含笑,垂柳拂面,牌坊高耸,诗碑林立。明代著名的民族英雄戚继光曾在这里操练过海军,英勇抗击入侵我国海疆的倭寇,立下了不朽的功绩,为历代后人所赞颂。蓬莱和水城,南北呼应,交相辉映,是全国的重要旅游和避暑胜地。
  天后宫:蓬莱阁的天后宫是我国北方最大的天后宫庙宇之一。正中端坐的是天后,再塑金身。天后是海峡两岸人民虔诚信奉的海神,北方人称她是海神娘娘。在她的家乡福建莆田一带,人们亲昵地称她为&妈祖&,因此许多地方奉祀她的宫庙叫&妈祖宫&。天后姓林,名默,福建省莆田湄州湾贤良港人。生于北宋建隆元年(公元960年)三月二十三日,卒于雍熙四年(公元987年)九月初九日,时年28岁,终身未嫁。
  蓬莱阁的天后宫与全国各地天后宫的陪神相比,极为特殊,由四海龙王为天后当站官。 后殿是天后的卧室。门上的匾额&福锡丹崖&四个字是我国著名费心我先生题写的,意为天后娘娘把福气赐给每一位来到丹崖山上的人。东西两间设有天后床铺。在这个寝宫的院落里,有一个极特别的地方,那就是在东西厢房的屋檐下藏着四句诗,是清朝乾隆时登州知府陈葆光写的一首诗的前四句:&直上蓬莱阁,人间第一楼。云山千里目,海岛四时秋。&
  龙王宫:原位于丹崖极顶(今蓬莱阁址)。唐贞观年间建有龙王庙,宋嘉佑六年(1061)建蓬莱阁时移于丹崖山半腰西侧、丹崖仙境坊西北,元中统、明洪武和万历年间均曾修葺。1984年重修。龙王宫由南向北依次布局,有正门、前殿、两厢、正殿、后殿,三进院落,庙宇式建筑,占地2117平方米。
  前殿内东西各塑海中护法一尊,东为定海神,西为靖海神,各持法宝,威风凛凛。正殿东西长12.69米,南北进深10.08米,有前廊,两支明柱书联:&龙酬丹崖所期和风甘雨,王应东坡之祷翠阜重楼。&殿额:&霖雨苍生。&明廊西侧镶有&龙王宫简介&。殿中设高台神宪,内塑东海龙王敖广金身坐像,两侧塑有8名站官,由南而北,东为巡海夜叉、千里眼、电母、雷公,西为赶鱼郎、顺风耳、风婆、雨神。殿北门靡联曰:&海邦万里庆安澜,五湖四海降甘霖。&楣批&风调雨顺&。后殿为龙王寝宫,亦有明廊,两支明柱题联:&赠大圣定海神珍(针)千年魔尽,还八仙渡海宝物万里波平。&殿额&福庇海邦&。殿内亦设高台神龛,内塑龙王及左右嫔妃金身坐像;殿内东西两侧各塑4名侍女。旧有龙王木雕像及龙王出行用的步辇、仪仗,今不存。
  三清殿:这座三清殿建于唐朝开元年间,明隆庆年间重修过,是供奉道教最高天神的地方。请看这三尊塑像,中间是玉清元始天尊,东边是上清灵宝道君,西边是太清太上老君(老子)。他们手中拿的宝器分别象征着三个不同的时代。元始天尊手拿红珠,象征红元时代,灵宝道君手拿太极图,象征混元时代,太上老君手拿扇子,象征太初时代。道教以《道德经》作为主要经典,《道德经》中有这样的话:&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意为&道是万物的本原,由此生出元气、阴阳两仪、四时乃至万物。&道教是中国汉民族固有的宗教,它奉老子为教祖,把老子的《道德经》当作主要经典。道教有许多专用名称,如教徒称为道士或道人,居住的寺庙称为道观,所住的院宇称为道院,诵经、行道的场所称为道场(佛教也称道场)等等。道教是多神教,道教里诸多的神可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尊神系统,包括三清、六御、五老天君、诸天帝、日月星辰、四方之神、三官大帝等。三清是道教的最高天神,就是这座大殿里供奉的这三位。六御有玉皇大帝、北极大帝、天皇大帝、后土皇地祗等。诸天帝是&九天上帝&、&三十二天帝&、&十方天尊&等。第二类是俗神系统,原来流传于民间,有雷公、风伯、门神、财神、灶君、城隍、药王、关帝、文昌、妈祖等。第三类是神仙系统,大多是凡界的人物得道成仙者。如:九天玄女、王母娘娘、八仙、赤松子、广成子、彭祖、南华真人(即庄子)、安期生、北五祖、南五祖、北七真等。
  卧碑亭:以苏轼的《海市诗》、《书吴道子画后》横幅碑刻而得名。内的卧碑,吸引了无数文人学者前来观赏品味。碑的背面刻苏轼的《海市诗》,正面刻行草《书吴道子画后》,从《书吴道子画后》一文看,元丰八年的年款署于文中,后续碑文书风明显差异。经推断,石碑原为勒《海市诗》,诗刻成之后,又在背面勒文,由于《书吴道子画后》一文手迹少于《海市诗》,为此,在文后续上了与此文相关的另一苏轼手迹一节,借以填满碑面。虽不是一气呵成,但苏轼的书法风格确是统一的。此卧碑是蓬莱阁内珍贵碑刻之一,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和书法艺术价值。这边还有清朝人龚保琛题的诗:&海市蜃楼皆幻影,忠臣孝子即神仙。&
  苏公祠:位于卧碑亭东邻,轩亭建筑,亭额为著名书法家舒同所书。祠原在蓬莱阉前,始建时间不详。据豫山《重修蓬莱阁记》载,今存者为清代移建。苏轼知登州不过五日,即上《乞罢登莱榷盐状》,登莱百姓因苏公之请,不食官盐的制度延至清末。清代的盐政碑记中记载:&有宋时,苏文忠公,莅任五日即上榷盐书,为民图休息,土人至今把之,盖非以文章把,实以治绩也。&词内有苏轼肖像刻石拓本(拓于广州六榴寺)。内外壁嵌历代刻石20余方,其中内壁之苏拭《海市诗》、《望海》,薛殖《观海》和清代书家翁方纲临《海市诗》楷书刻石尤为珍贵。
  《观海》刻石嵌在苏公词内东壁,诗为明代薛殖所作。薛官至礼部右侍郎兼翰林院士,入阎参与机要,卒谥文清,为孔庙从把先儒之一。明代知府蔡叔逵将其与苏拭相提并论:&昔文忠苏公,文清薛公,先后游此,诗以诵之。夫二章无赖于蓬莱之景,而蓬莱之景实藉二公以增重于,故抚景诵诗足称二绝。&
  戚继光故里
  戚继光故里,位于蓬莱城牌坊路北,占地面积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千平方米,系三进式明代民居建筑,庄重肃穆,文化底蕴厚重。戚继光故里是戚氏家族世代居住之地,已有4O0多年的历史。依据历史原貌,紧密结台民族英雄戚继光成长、成才、告老还乡的历史轨迹修复修缮,使戚氏故里修葺一新。
  戚继光故里南东西两端各170米处,有石坊两座,系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朝庭为旌表戚氏家族而建,东为&母子节孝&坊、西为&父子总督&坊,均为四柱三间五楼云檐多脊花岗岩石雕坊,气势雄伟,构图丰满,是迄今保存良好的明代古坊,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明代崇祯八年(1635年)为褒扬戚继光而建,赐额&表功&,因又名表功祠。该祠为三进院落家庙式建筑,有门房、正祠各三间,均为单檐硬山砖石木结构,存有戚继光画像,生前著作、战刀、战袍等历史实物,系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戚继光故里、牌坊、表功祠等布局紧凑、得当,形成内容充实、可观赏性极强的戚继光故里旅游区。
  古船博物馆:登州古船博物馆位于太平楼南侧,坐北朝南,1990年建,为仿古园林式建筑,占地1700平方米,建筑面积1360平方米,馆内共陈列文物100多件,其中一级文物3件;二级文物2件,是国内第二个陈列古船的专题性博物馆。
  博物馆正门为仿古脾楼,琉璃瓦覆顶,楹联&古船曾捍海疆犹存雄风壮华夏,博物长留仙境更有巧思昭蓬莱&,门额&神游&。大门西侧镶嵌&登州古船博物馆&阴刻大理石字碑,碑文为张爱萍所书;东侧镶嵌4方古船花岗岩。馆内设3个展厅:一展厅置蓬莱水城(古登州港)沙盘和两方PVC显示板,显示板分别示&登州港古代海内外交通图&和&登州港变迁图&。二展厅展出1984年小海清淤时出土的元代古战船、宋元两代的石碇木碇、明代紫檀木舵杆和古代各类铁锚。三展厅展出小海出土的三足罐、陶壶等陶制品和明洪武八年(1375)铸造的铜炮两尊。
  船舶发展陈列馆位于太平楼内,设古代、现代两个陈列厅,陈列面积240平方米,陈列我国各历史时期代表性船舶模型50余只。一楼为古代船舶陈列厅,陈列5000年前独木舟、东汉斗舰、隋代龙舟、唐代游肪、明代郑和宝船、清代快船等船模20余只。二楼现代船舶陈列厅陈列现代战舰、货轮、游轮、客货滚装轮等船模30余只,系统、形象地再现了我国造船技术的发展历程,真实地反映了我国近现代造船技术在海洋交通、海洋开发、远洋渔业、科学考察、国防现代化等领域中发挥的巨大作用。
  黄渤海分界线:黄渤分分界坐标,又称为神龙分海,位于田横山西北端,与辽东半岛最南端老铁口相对,分黄渤二海。经解放军海军航海保证部的精确测量,蓬莱岬系黄渤海分界线的南端起点。此分界坐标,便是根据海军航保部测定的东经120&44'33.3&与北纬37&49'50.2&交叉点建起的,由此向北偏东20&为黄渤海汇合处。说起黄渤二海的分界,还有一个美丽动人的传说,当然这只是个传说,并无确切考证。相传龙女黄渤恋上了打渔郎田横,龙王大怒,用法术把田横化成了山脉,龙女伤心欲绝,宁愿抽去龙盘,化为一泓碧水,也不改变对田横的爱。龙女就化为黄渤二海,紧紧依偎着田横山田横山。如果您细看海面,还能看到黄渤海之间有一条白色的水带,据说那是龙女腰间的白色丝带,她颈上的珍珠项链散落在海中,便成了长山列岛了。
  黄渤海分界坐标设计新颖精巧,独具匠心。两条盘曲而上的巨龙,象征黄渤两海,两龙共衔一珠,象征蓬莱,同时也是黄渤海分界点。专家们认为,两龙戏珠,景上添花,黄渤海分界坐标,神龙分海真是为田横山增光添色!
  避风亭:位于蓬莱阁西部,轩亭建筑,原名海市亭,明正德八年(1513)知府严秦修建。亭前有短堞筑于绝壁,大风由海面扑来,随即由绝壁上陋,适从亭檐之上吹过,亭无南窗,恰成气流死角,因有令人惊异的避风效果。过去人们传说这里有避风珠,而实际上是人工建筑与自然环境的一种巧合。亭内壁嵌刻石25方,其中有明代袁可立观海市诗,董其昌代书,温如玉刻石,珠联壁合,堪称三绝。另有清代施闰章、孔继涑手迹,亦属十分珍贵之墨宝。
  袁可立观海市诗刻石共9方。诗题为《甲子仲夏登署中楼观海市》,描述海市最为真实得体,细读其序其诗,即可对海市免生望尘之叹。字为明代书家董其昌书。诗后有跋,自称&以米家法书之&,对苏轼的书法&犹不欲让&。碑为一代高手温如玉刻。温是长州人,宇白雪,&工真草隶篆,尤喜钩临法帖,有肃府阁帖传世&。 观海市诗刻石在《肃府帖》之后,其技艺已臻化境,故董其昌于尾跋中盛赞其&勒石得法&,使董书增色,以至&可敌长公(苏轼)之笔&。
  施闰章《观海市歌》手迹刻石嵌在避风亭内西壁。他的《观海市歌》诗中有&大竹盈盈横匹练,小竹湛湛浮明珠&、&方圆断续忽移位,明灭低昂倾刻殊&的描写,当是目睹海市奇观之作。其书法亦清劲秀颀,甚为可观。
  孔子后裔诗文刻石两方,嵌在避风亭内南壁。一方为《戊午登蓬莱阁》,孔子67代孙衍圣公孔毓圻于清康熙十七年(1678)登临 蓬莱阁所作;一方为《蓬莱阁阅水操记》,清乾隆年间兵部侍郎兼都察院右副 写,孔子69代孙孔继涑书。孔继源是清代名书法家,与梁同书齐名,时称&南梁北孔&。
  宾日楼:蓬莱十大景有,仙阁凌空、漏天滴润、铜井金波、万斛珠矶、日出扶桑、渔梁歌钓、狮洞烟云、神山现市、晚潮新、月万里澄波,宾日楼二层周匝开圆窗8个,眼界极阔,可观八面景致,纳八面来风,是观赏海上日出的绝好所在,所以是是观看&日出扶桑&之景最佳方位。
  宾日楼亦称望日楼,位于苏公祠东邻,建于宋代,为八角双层砖木结构楼阁式建筑。楼体八棱,南侧与吕祖殿联为一体。底层外侧明廊,楼内有木梯盘旋而上。
  &日出扶桑&为&蓬莱十大景&之一,景致壮丽磅礴,别具一格,历朝历代题咏颇多。苏轼述登州所见有&宾出日于丽谯,山川炳焕&的名句。清代诗人施闰章对此更有极细致的描写:&日初出时,一线横袤,如有方幅棱角,色深赤,如丹砂。已而,焰如火,外有绛帷浮动,不可方物。久之,赤轮涌出,阴象乃圆,光彩散越。不弹指而离海数尺,其大如镜,其色如月矣。&前人诗云:&海云沆漭覆虞渊,竣乌宵腾羲驭还。何必烛龙衔始出,沧波原是接长天。&
  八仙神话传说
  传说当年八仙过海时,观音菩萨为助其渡海,在渤海海峡的最窄处撒下了一些晶莹剔透的钻石,以作为他们渡海途中的歇脚之处,便是如今的长山岛。八仙中最丑的一个算是铁拐李,他的宝器是葫芦,传说他葫芦里装的是灵丹妙药,能治百病。铁拐李名叫李玄,是八仙中年代最久远、资历最深的一位。原来也是相貌堂堂,一表人才。传说他得道后的一天,心情特别高兴,就让灵魂出窍,找太上老君去了,把肉体放在一个山洞里,不想来了一只吊睛白额的饿虎把他的肉体三口两口给吃掉了。等他的灵魂回来后,再也找不到肉体了,无奈他的灵魂只好在空中飘游,飘着飘着,忽然发现在山脚下躺着一个瘸乞丐的尸体,他就把灵魂扑到瘸乞丐的尸体上,便成了如今这副丑模样。八仙中年纪最大的是张果老,他的宝器是渔鼓和纸驴。据《明皇杂志》记载:&果乘一白驴,日行数万里,休则折叠之,其厚如纸,置于巾箱中;乘则以水之,还成驴矣。&民间有张果老倒骑驴的传说。张果老为什么要倒骑驴呢?有这样四句话可作回答:&访过多少人,不如这老汉,不是倒骑驴,万事回头看。&荷仙姑是唯一的一位女仙,她的宝器是手中的荷花。过海时,她随手抛出荷花,花大如磨盘,红光耀眼,清香四溢,仙姑站在花上亭亭玉立,随波飘荡。八仙之首是中间端坐的吕洞宾,他的宝器是宝剑。韩湘子传说是韩愈的侄子,他的宝器是洞箫。汉钟离的宝器是手中的扇子,过海时,他把扇子一抛,扇子刹那便大于蒲席浮于海面,他跃身卧在上面,向远方飘去。曹国舅的宝器是云板。年纪最小的蓝彩和的宝器是花篮。八仙过海,究竟到哪里去了,说法不一。有的说到了长岛县的庙岛,有的说东渡日本了,还有人说去给王母娘娘拜寿了。反正仙人们是一个逍遥快乐的群体,他们的行踪是漂游不定的,凡界俗人怎么猜测都可以。&八仙过海,各显其能&的,就是从这里得来的。
  吕公亭内有吕洞宾像碑,后来亭子毁坏,吕祖像移到三清殿东侧偏北,重建吕祖像碑亭。清光绪三年(公元1877年),知府贾瑚、总兵王正起在亭子南面建起这三间吕祖殿,附设东西两庑,东庑南端有亭相连。殿中祀奉八仙之一的吕洞宾。吕洞宾姓李,名琼,字伯玉,山西人。生于唐德宗贞元十四年(公元798年)。武宗会昌年间,参加了两次科举考试,都没有考中,便浪迹江湖,曾隐居庐山、九峰山等地。吕祖当年因父辈受官府迫害,遭到株连,便携其妻子入终南山,跟钟离权学道,遂埋名更姓为双口吕。官府闻讯追至终南山后,吕祖又到泰山后石坞岩石洞中修道。夫妻二人久居岩洞,相敬如宾,故名&吕洞宾&,亦称吕岩,又称&回道人&,后来夫人去世,吕洞宾大哭一场,即迁到岱阳王母池畔炼丹,故号&纯阳子&。
  八仙过海的故事,在这里流传很广,为什么单单只建了一个吕祖殿,据说,我国北方金世宗大定七年(公元1161年),王在山东宁海(牟平)一带创立了道教全真派,收了七名弟子,称北七真。王重阳曾到文登、莱州、登州等地传教,全真派遂兴盛一时。据传蓬莱的道教就是王重阳及其徒弟丘处机(栖霞人)传的。而全真派又称吕洞宾为&北五祖&之一,元代时吕洞宾又被封为&纯阳帝君&,蓬莱的道士们自然要在道教集中的蓬莱阁上给吕洞宾一席之地的特殊待遇了。至于&北五祖&之一的汉钟离,也许是因为形象没有吕洞宾潇洒可亲,便只能受冷落了。
[蓬莱岛旅游攻略]相关的文章
【旅游攻略】图文推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爱无药可救广东雨神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