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2O时代,生鲜电商排名将要面临哪些挑战

2018年,阿里与腾讯零售之争的正面战场将在生鲜领域全面爆发,核心城市争夺将进入白热化,这是一场阿里中心化战法PK腾讯去中心化战法。

前文大复盘:6年生鲜坎坷路,今宵行业路何方?,我们回顾了年生鲜发展史,洞悉了中国生鲜领域经历的发展路径,即:萌芽涌现-快速发展-集体爆发-优胜劣汰-剩者为王-新物种崛起。

2017到2018这两年,随着“三极”加速,即消费升级、品质升级与技术升级,新零售时代来临。

一、生鲜电商的新零售时代

阿里、腾讯、京东、苏宁、唯品会等互联网巨头纷纷选择高频刚需的生鲜切入新零售,集体涌进被“意淫”很久,号称电商最后一片的“蓝海”的生鲜电商。但这轮巨头们集体入局,不像过往纯电商、线下实体店或O2O时代,而是以线上线下全渠道融合的新零售业态,打通线上线下全渠道+大数据+现代供应链,互联网巨头用线上零售的效率之刀来改造线下零售的原有业态。

在国家系列扶持政策、农产品供给侧改革、供应链模式重构、仓配冷链模式升级,以及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先进技术应用等多种因素的驱动下,由互联网巨头带领造势,消费者对生鲜的消费场景体验得到延伸丰富,生鲜电商行业加速进入“洗牌淘汰“、”站队选队“的局面:在资本的投资并购整合下,阿里腾讯“两超争霸”态势越发明显,乐观的业内人士认为2018年有望将成为生鲜电商”扭亏为盈“之年,打破“只有1%盈利、4%持平,88%亏损,剩下7%巨额亏损”多年行业困境。

根据易观智库《中国生鲜电商行业年度综合分析2018》:2017年生鲜市场交易规模达17897亿元,生鲜电商市场交易规模为1418亿元,线上渗透率继续提升,达到7.9%,并预计2018年生鲜电商市场交易规模有望突破2100亿元,未来提升空间巨大。

而当前生鲜领域零售的发展现状与格局究竟是怎样,下面通过来自新零售书籍《未来已来》的2张脑图作简析:

图1:生鲜领域零售的发展现状与格局(上)

图2:生鲜领域零售的发展现状与格局(下)

二、野蛮成长已成过去式,中小生鲜电商夹缝中求生

生鲜电商行业看似繁华,但仇深似海。发展多年,市场渗透率仍在10%以下苦苦挣扎。

行业发展之初,生鲜电商企业像雨后春笋般涌现,野蛮成长,疯狂烧钱引流拉客,烧钱补贴用户、渠道,那是个论“钱多多”的时代,最后还得看哪家融资更多、背后的资本资源如何,企业发展论规模有多大论发展有多快。

在弱肉强食的狩猎时期,大多数企业遗忘了互联网的本质基因:效率,很少人去关注企业的经营效率,而效率之刀对那些缺乏足够资本的中小电商而言更是为关键的立根之本。

B2C、B2B、C2C、F2C、O2O等模式层出不穷,企业倒闭裁员从未间断,这是行业发展的自然规律;企业数量从多到少,向头部列强聚拢,行业从野蛮成长到精耕细作、走向精细化运营。

下表列举年中死掉的生鲜电商,多数为初创阶段:

图3:2016年迄今生鲜电商部分“死亡”名单

这些没能活下去的电商企业,多数创业团队有互联网背景,一开始靠着融钱烧钱快速扩张,获客成本巨头不下,前期用户更是成本导向/利益导向,谁家优惠便宜就选择哪家,用户对平台的黏度不高,

最后泡沫越吹越大,生鲜电商的老大难问题更是倍增放大:品质未改进、物流成本居高不下、后端供应链能力不足…钱一断,跑得越快,死得越早,这是大批生鲜电商死亡的原因。

生鲜电商发展不易,从“源头-流通-运营”等环节面临众多困难:

源头端:规模化、标准化两大难,农产品标准化难,初级农产品附加值低……

流通端:生鲜品类损耗高,冷链物流体系难搭建,物流成本相对较高……

运营端:生鲜消费体验较差,线上购物渗透率低难盈利……

三、精耕细作时代来临,生鲜新物种集体涌现

图4:源自易观智库《中国生鲜电商行业年度综合分析2018》

2016年,中国生鲜电商领域遭遇资本寒冬,企业向死而生,倒逼行业整体从野蛮成长走向精耕细作,企业从一味强调“多大多快”转型关注“效率、成本”,开始着手打造可盈利的商业模式。

2017年,新零售浪潮来袭,资本开始选择向头部集中,每日优鲜、易果生鲜纷获巨额融资……消费场景从线上或线下单一场景走向多元场景,线上线下全渠道融合,当下生鲜电商业态格局呈现4大阵营:

以天猫喵鲜生、京东生鲜为代表的头部综合电商企业将生鲜业务作为核心主业,从自营、投资、并购多渠道全面发力;天猫喵鲜生搭建差异化生鲜购买场景,专注全球化品质生鲜供应链建设,加码布局冷链物流;京东生鲜借力京东物流全国冷链物流网络,推动用户服务与体验创新升级…

以每日优鲜、易果生鲜为代表的头部垂直电商平台开始实现盈利,获得市场认可和资本青睐,继续加强构建竞争壁垒;易果生鲜由垂直电商转型基础设施与运营服务平台商,建立全渠道运营体系,全力加码供应链和冷链物流布局;每日优鲜深耕垂直电商,业内第一家推出并落地前置仓模式,精选品类+精细化运营,并积极如无人零售……

线下传统商超、生鲜零售店、水果零售主动“拥网”(互联网或移动互联网),拓展发力线上电商业务;代表有百果园、多点、百联RISO、世纪联华.鲸选、大润发.优鲜、天虹Space、步步高.鲜食演义、新华都.海物会、物美.新零售门店、生鲜传奇、居然之家怡食家……

以百果园为例:起步与连锁水果便利店,正构建线上线下一体的新零售社区店,围绕水果“更好吃”的经营目标,深耕上游种植供应链,发展终端新零售模式,打造国产水果品类品牌。

消费升级背景下的新零售探索,主导“线上数字化运营+线下门店全新体验”,涌现出阿里盒马鲜生、京东7FRESH、永辉超市的超级物种、美团掌鱼生鲜等生鲜新零售物种,主打“餐饮+零售+N”的商业模式;在新零售这轮浪潮下,以盒马鲜生、7FRESH为代表的生鲜新零售新物种更是放在万众瞩目的镁光灯下,是这轮生鲜电商业态模式变革的重中之重。

当线上线下全渠道融合,实体零售具有线下强体验,为线上引流、区域化消费覆盖的特性,而线上更是强调用户流量转化消费。如果用三级规模效益理论来看,目前主流的线下新兴业态多以主打“3公里概念”为主,并在目标的核心城市进行高密度布局,盒马鲜生在这方面动作最大。根据业内人士反馈:目前盒马鲜生的线上订单/线下订单占比约为7:3,这背后清晰看到线下到店消费体验是低频消费行为,而线上消费才是随时随地的高频消费行为。

以上4大格局阵容,若重新梳理排位,阿里系PK腾讯系凸显无疑:

阿里系:天猫生鲜、苏宁生鲜、易果生鲜、盒马鲜生、新华都.海物会、大润发.优鲜、世纪联华.鲸选、居然之家怡食家等;

腾讯系:京东生鲜、永辉超市、拼多多、每日优鲜、永辉超级物种、京东7FRESH、天天果园、钱大妈、步步高.鲜食演义、唯品生鲜、品骏生活等;

2018年,阿里与腾讯零售之争的正面战场将在生鲜领域全面爆发,核心城市争夺将进入白热化,这是一场阿里中心化战法PK腾讯去中心化战法。

未来的生鲜电商模式将出现两极化:“大而全、小而美”;其中“大而全”的行业格局基本已定,站队明显;对于新零售创业者、商业转型的企业家来说,把“小而美”做到极致,就已经很不错;对于社区新零售创业者特意提醒一点:不要被生鲜所局限,生鲜是强引流品,但不是唯一!

所有行业所有企业最终的争夺将是效率之争!利用当下之优势(商业模式、科技等),回过头去看,很多商业都可以重新再做一遍。

在中国生鲜电商高速发展的这些年,每一年都会有一场生鲜供应链总裁峰会。在会上,我们探讨了国内外的十几个生鲜电商案例;我们见证了传统B2C生鲜电商,到开放的B2B2C开放平台,到O2O的生鲜电商,到微电商+新零售+社区新零售的新生鲜电商业态;我们见证了中国电商产业链的转型和升级;见证了中国电商供应链的变革和重构!

2018,生鲜供应链行业面临全新的机遇与挑战,5月19日,我们将汇聚全国200位生鲜供应链老总,举办第六届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发展峰会!

如果你想了解行业的最新模式,如果你想问道行业未来的方向,如果你想和行业大咖进行探讨,点击此处,一起参与!大咖云集:第六届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发展峰会

来源:汉森商学院 王嘉良,物流指闻整理发布

摘要: 对于蓝海市场的生鲜O2O,目前鲜有优秀的项目涌现,其主要的问题多种多样,比如物流配送,目标群体太小,用户习惯难以培养等等,都会令生鲜O2O创业者们面临死亡的危险。

在笔者开始介绍血淋淋的死亡案例之前,我想应该有必要再重申一下“生鲜O2O”这个概念。对于Online到Offline,生鲜O2O要解决的不光是线上的浏览、订购、支付等问题,更重要的是线下的物流配送,也就是O2O的核心:去中介化,这是生鲜O2O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

但对于蓝海市场的生鲜O2O,目前鲜有优秀的项目涌现,其主要的问题多种多样,比如物流配送,目标群体太小,用户习惯难以培养等等,都会令生鲜O2O创业者们面临死亡的危险。

1、最后一公里的物流配送

实际案例:优菜网、谊万家等所有消失的生鲜O2O企业

物流配送的问题,在所有生鲜O2O企业都是一个关乎生死的问题,甚至这是整个O2O领域都面临的困境。O2O行业真正能够从大家口头上的概念变成现实中的成功模式,物流配送商是第一位的。目前所谓最好的解决方式——不断的扩充店面或是线下自提点,似乎能够解决这个问题,但这除了提高生鲜O2O企业的运营成本,令创业者很难与电商网站、传统企业在竞争中有优势,还会拖慢自己的成长速度,并不会根本解决物流问题。

优菜网创始人丁景涛此前称,生鲜电商最核心的思路是解决生鲜的物流问题,希望通过“像送牛奶一样送菜”让低成本生鲜物流成为可能。但是恰巧是在物流等Offline 环节上,因为其没有社区渠道,不能解决物流成本高的问题,使得像优菜网、谊万家等先行者们在这个环节上耗费了太多的资本,而最终走向了死亡,谊万家甚至仅仅成立了半年就夭折了。

目前几乎所有的生鲜O2O创业者依然都没有解决好物流配送和成本等的综合性问题。相对于普通商品来说,生鲜食品对于配送的要求极高,要保证食品干净新鲜,对配送时间,配送中保鲜盒、配送车等都是有严格要求的。但生鲜O2O的创业者,面对这个不可逃避的现实,也在无奈的通过自己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

青年菜君选择在地铁站附近用户自提,这种半途配送算是一种“曲线救国”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宅配带来的高额成本支出,也能令用户获得不错的配送方式,但相对于电商发达的配送,这种确实不能令人满意。洋葱达人生鲜切称自己努力做宅配,每天仅限于在下午4-6点间配送,这种执着于限时的宅配,就会面临高额成本的问题,也是生鲜O2O面临死亡最有可能的原因之一。

2、找不到足够大的目标人群

小农女2013年4月份上线,但经过6个月的时间就宣布了死亡。虽然今年小农女又以线下店铺的方式重打鼓另开张,但依然改变不了此前遇到的问题。小农女此前将自己的目标人群定位在那些非常繁忙、想自己做饭吃又没时间买菜的城市白领。

小农女为白领提供了代买菜和半成品菜品的选购服务,但其实喜欢或者说经常买菜做饭的白领用户并不够多,这主要因为城市白领的工作都非常忙,平时下班并不情愿做饭,偶尔周末做饭,逛超市买菜和别人帮其买菜,对于其区别不大。另外做饭对于白领来说,还要面临各项准备工作,以及饭后洗碗,收拾等问题,所以想做饭没时间买菜的白领不想想象的那么多。

对于很多如果生鲜O2O创业者找不到足够大的目标群体,这是很现实的问题,因为包括生鲜在内的整个O2O行业,其目标人群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大,一旦定位出现问题,就会面临死亡的危险。那么当创业者不能保证这个目标人群足够大的话,就要改变模式了。

“关停(济南买菜网)也是迫不得已,订单太少,利润太低。”这是济南买菜网创始人的心得。网站2010年成立三年多,这家济南的生鲜电商充分印证了”不做生鲜等死,做了生鲜找死”的戏言。如果把问题归结于济南买菜网失败的最大问题是因为用户习惯没有培养到位,那么其罪魁祸首应该是整个生鲜电商市场的不成熟。

不仅仅是几年前的生鲜电商市场,就是今天整个生鲜O2O领域,都在为培养用户习惯而买单。用户对生鲜O2O既爱又怕,担心价格,关心质量,忧虑配送,害怕安全。因此懒惰而挑剔的用户,在生鲜电商网站上每次消费的时间成本都很高。这个问题确实短时间内无法解决,是每一个生鲜O2O企业为了行业都需要做得过程。

但很多用户的要求也并非高不可攀,比如让他们在上班前选购了生鲜食品,下班后就可以拿到,不论是去线下门店自提,还是配送到家里或者办公室,那么用户的满意度就会大大提高,也更有意愿采用这样的方式来选购生鲜食品。一旦这样的习惯养成了,生鲜O2O也会慢慢形成规模和趋势,成为用户生活的一部分了。

4、供应链问题难以保证

供应链是生鲜O2O企业非常关键的问题,它包括货源、品质等多方面内容。2012年,上海一家提供有机农场生鲜蔬菜的电商“天鲜配”宣布关闭。这是一家从事高端生鲜农产品到户配送的营销公司,但因为其货源不能保证,蔬菜经常从不同地方调配,无法满足用户的即时需求,再加上其本身遇到的物流配送,以及蔬菜品质难以保证等问题,有消费者甚至投诉“天鲜配”的蔬菜并非有机生鲜蔬菜,而是普通农贸市场的蔬菜,面临重重困境,导致关闭。

对于生鲜O2O的用户来说,供应链问题决定库存损耗,好的食品保质期长,能够极大地减少库存积压时间,另外也会减少用户退换货的比例。

另外供应链问题还决定了消费者的信任、口碑和回头率等。消费者对于生鲜食品期待明显要更高一些,因此很多生鲜O2O企业也打出了有机或者绿色的概念,但因为生鲜类本身对于货源的非标准化需求,以及品质上的苛刻,令很多生鲜电商的货源不能充分保证。消费者一旦遇到一两次问题,就会丧失对生鲜O2O企业的信任,而媒体也会加入到扩大曝光的阵营,将生鲜O2O企业本来并不大的问题演变成行业性灾难。

5、标准化模式无法实现

2011年,被誉为二代网超的代表企业——福州家百福线下旗舰店关门。作为实行线上线下双渠道销售模式的生鲜电商,家百福最大的问题是,标准化的模式一直没办法解决,导致其售卖的生鲜食品价格几乎等于其他地方的两倍左右,造成成本过高,消费者望而却步。这是电商的大忌之一,因此关闭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家百福此前销售各种有机或无公害生鲜食品,包括戴云德化黑鸡、无公害蔬菜、土猪肉等。不过其售价过高,比如家百福农家鲜五花肉售价为21元/500g,而市场上售卖的普通五花肉仅需13.5元/500g。这样大的差异令消费者无法接受。

对于生鲜电商而言,标准化模式是立于不败之地的保证,电商的标准化包含很多内容,货源充足,价格透明,配送统一,品质保证,退换简单等等。但目前来说,生鲜电商因为还主要是创业型公司,面对的用户消费频率不高,对价格比较敏感,品质很苛求等,这样双方就会产生很大的供需矛盾,因此标准化问题很难在短时间内实现。

作为生鲜O2O企业,可以先从价格、品质和配送这几个最主要的方面着手来解决,在一个并不成熟的市场,如果将消费者的主要矛盾解决了,其次要矛盾并不会成为其再次购买的主要因素,当然这是抓大放小的无奈解决办法了,生鲜O2O的标准化模式中,每一个因素还是都需要充分重视的。

第一时间获取TMT行业新鲜资讯和深度商业分析,请在微信公众账号中搜索「钛媒体」或者「taimeiti」,或用手机扫描左方二维码,即可获得钛媒体每日精华内容推送和最优搜索体验,并参与编辑活动。

王春龙,互联网资深观察家,个人微信号“wclg728”,自媒体“科技价值”、“驾享”(autoshare1)和“车事儿”(shareauto)创始人。

生鲜电商O2O模式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2012年被喻为生鲜电子商务发展的元年,不少知名企业家将它称为下一个“金矿”。国内生鲜市场目前的主要商业模式仍为O2O模式,以中粮网、1号店为代表的不少大型网上商城近年开始也构建生鲜频道,试图用电子商务的手段满足消费者需求。与之同时,在不少企业看似光明的销售状况下,也不乏发展前景堪忧的部分生鲜电商。本文对生鲜电商O2O模式的发展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希望通过能让...  

相关论文(与本文研究主题相同或者相近的论文)

同项目论文(和本文同属于一个基金项目成果的论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生鲜电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