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相信免费mp3下载媒体上的广告

《我相信媒体广告》的辩论词,要好一点的!我是正方,也就是“我相信媒体广告”!
var sogou_ad_id=731549;
var sogou_ad_height=160;
var sogou_ad_width=690;以《我相信媒体上的广告》为题 作文200字 举个例子 急需!!!_百度知道
以《我相信媒体上的广告》为题 作文200字 举个例子 急需!!!
答题抽奖
首次认真答题后
即可获得3次抽奖机会,100%中奖。
采纳数:445
获赞数:5408
1.媒体广告是最直观也是影响率最大的一种媒介,因此所承受的舆论的负担也必然要比那些没做广告的负担大,因此可以认为只有具备了一定的商业素质的广告商才有信心去登广告。2.媒体广告同样是一种催促力,广告打得响,人们广泛知道,同样作为一种反作用力来促进广告商产品质量的提高,使他们更加不敢懈怠,因为广告给他们带来的不仅仅是商机还有被曝光的压力。3.媒体广告是让观众了解产品的一种方式,是把产品介绍给你,让观众明白广告的用途,观众从不知道这种东西到了解他的性能,不能不说这是对产品的一种宣传,与其选择一种观众从未听过的东西,不如选择一种知道它的用途性能的产品。4.心理满足,广告越来越变得华丽和出色,例如玉兰油广告和各色洗发水广告,广告商往往运用漂亮的女主角做代言,满足了观众的审美心理,往往使观众得到一种心理的满足和慰藉,当然在使用这种产品的时候更是如此,在当下生活紧张工作疲劳的都市中,广告带来的往往是对人心灵的舒缓!
费者受广告的影响较大,而广告对消费者的误导是很大的。也许有些广告没有骗人,但实际的使用效果或产品性能可能会被过分夸大。例如电视购物广告中的一种黄金首饰,广告说是500元买一套送一套,平价出售根本不盈利,但这根本不可能,因为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讲,企业的根本目的是盈利,没有谁会傻到出大价钱做个广告就甘心赚那么点小钱或让利与人。上面说的黄金首饰广告实质是500元买两套,是一种变相的强买强卖,而且所谓黄金也只是镀金而不是我们所一般理解的纯金。很多广告就是这样诱使一些粗心的信以为真的消费者上当。虽然广告带给消费者的影响不可避免,但我们要擦亮眼睛,细心注意广告中的每个细小信息以避免自己的权益受到损害。
采纳数:690
获赞数:4053
擅长:暂未定制
吸烟有害健康,过度喝酒有损身体,这些公益性的广告要相信.
为你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优秀作文《语文五年级下册六单元》十篇 300字|500字|600字|800字|1000字_zuciwang.com
当前位置: >
> 优秀作文《语文五年级下册六单元》十篇 300字|500字|600字|800字|1000字
优秀作文《语文五年级下册六单元》十篇 300字|500字|600字|800字|1000字
作文一:《五年级下册语文六单元》1300字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复习资料
一、生字词语
驿yì差chüi  故伎jì重演   心急如焚f?n   灼zhuó痛
赫h?赫有名
猝cù死     陷阱jǐng      逆nì
耳        铤tǐng而走险
郭guō氏
赐cì予     抢劫ji?     憧chōng憬jǐng 署shǔ名
烽f?ng火戏诸侯hóu报刊kün    基础chǔ
警惕tì            奴nú役      束缚fù  瞳tóng孔     深渊yün     毒dú害         瘫tün痪huàn
姗姗shün来迟
褒büo姒sì   昏庸yōng无能 侵略l??       陇lǒng头人
硫liú酸     刑xíng法     绘声绘色       灵机一动    头晕眼花 一落千丈    源远流长    人才辈出      按兵不动
二、多音字
驿差chüi   差chü错    方便biàn 头晕yūn眼花  发fü现 新鲜xiün 差chà一点 参差cī    便pián宜 红晕yùn     头发fà 鲜xiǎn见
三、形近字:
烽(烽火) 署(署名) 灼(灼痛) (刑法) 惕(警惕)
拙(笨拙)  刑
锋(雷锋) 暑(暑假) 钓(钓鱼) 刊(报刊) 赐(赐予) 础(基础)
焚(焚烧) 奴(奴役) 阱(陷阱) 憧(憧憬) 动(运动)
禁(禁止) 如(如果) 进(进步) 撞(撞车)劫(抢劫)
四、近义词
按兵不动(按甲不出)  凝视(凝望)  心急如焚(心急如火)
憧憬(向往)
昏庸无能的周幽王 胜利的消息 万里之外的友人 神奇的魔术师
寂静的图书馆      痛苦的感觉 不争的事实     美好的未来
蔚蓝的晴空      新鲜的空气
点燃烽火   传递信息   增强信心   送去问候   提出计划   制作邮件  造就人才   调整心态   利用资源   束缚心灵   告别网吧  治理污染  阅读报刊    奠定基础   皱了皱眉头 感到自豪 一刻不停地跑 快速地增长
五、词语意思:
绘声绘色:绘:描绘,描摹。形容叙述或描写生动逼真。
一落千丈:原指琴声陡然降落。后用来形容声誉、地位或经济状况急剧下降。
源远流长:源头很远,水流很长。比喻历史悠久。
心急如焚:焚:烧。心里急得象着了火一样。形容非常着急。
灵机一动:在苦思冥想之下,突然来了灵感,知道怎样去做。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多数是带苦味的,但却有利于治病;而教人从善的语言多数是不太动听的,但有利于人们改正缺点。这句贤文旨在教育人们要勇于接受批评,现在常用来说明应该正确对待别人的意见和批评。
六、理解课文
《古代传递信息故事》让我们知道古代采用烽火、人报信、漂流瓶等形式,尽管也能传递信息,毕竟速度太慢,有时还会误事。《因特网将世界连成一家》让我们知道信息传递的发展变化过程:古代,依靠驿差长途跋涉;近代,依靠交通工具的邮政系统现代,电报、电话;当代,广播、电视和计算机网络。现代信息传输的方便快捷。《神奇的电脑魔术师》让我们知道多媒体电脑的强大功能,它不仅可以传递文字信息,还可以传递声音、图像等信息。
研究报告分四部分:问题的提出、调查方法、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结论。
作文二:《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六七八单元目录》20100字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六七八单元目录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六、七、八单元目录
试题编写人:兰西五小  王维佳  审核人:蔡洪波
第五单元知识点:-----------------------------------------------------------( 4 )
5.1  桃花心木   知识点  同步训练
------------------------------------( 4 ) 参考答案
-----------------------------------------------------------------------( 6 )
5.2  “美极了”与“糟透了”  知识点   同步训练---------------( 8 )
参考答案-----------------------------------------------------------------------( 10 )
5.3  快乐读书屋五   知识点   同步训练
----------------------------( 12 ) 参考答案
-----------------------------------------------------------------------( 15 )
5.4  第五单元单元测试
----------------------------------------------------( 16) 参考答案
-----------------------------------------------------------------------( 20 ) 第六单元
第六单元知识点:---------------------------------=------------------------( 21 )
6.1  三峡之秋   知识点   同步训练
----------------------------------( 21 ) 参考答案
-----------------------------------------------------------------------( 24 )
6.2  古代诗词四首   知识点   同步训练
——————————————————————————————————————————————————
----------------------------( 26) 参考答案
-----------------------------------------------------------------------( 28 )
6.3  快乐读书屋六   知识点   同步训练
----------------------------( 29 ) 参考答案
-----------------------------------------------------------------------( 32 )
6.4第六单元单元测试
------------------------------------------------------( 33 ) 参考答案
-----------------------------------------------------------------------( 37 ) 第七单元
第七单元知识点:---------------------------------------------------------- ( 38 )
7.1  激光   知识点   同步训练
----------------------------------------( 38 ) 参考答案
-----------------------------------------------------------------------( 42 )
7.2  21世纪的能源   知识点   同步训练
---------------------------( 43 ) 参考答案
-----------------------------------------------------------------------( 45 )
7.3  快乐读书屋七   知识点   同步训练
----------------------------( 47 ) 参考答案
-----------------------------------------------------------------------( 49 )
7.4  第七单元单元测试
----------------------------------------------------( 51 ) 参考答案
-----------------------------------------------------------------------( 52) 第八单元
第八单元知识点:-----------------------------------------------------------( 54 ) ——————————————————————————————————————————————————
8.1  北京话   知识点   同步训练----------------------------------- -( 54 ) 参考答案-------------------------------------------------------------------- --( 55 )
8.2  烤鸭   知识点   同步训练----------------------------------- ----( 55 ) 参考答案------------------------------------------------------------------ ----( 58 )
8.3  快乐读书屋八   知识点   同步训练--------------------------
-( 59 ) 参考答案------------------------------------------------------------------ ----( 62 )
8.4  第八单元单元测试
----------------------------------------------------( 63 ) 参考答案
----------------------------------------------------------------------( 66 ) 期中测试
----------------------------------------------------------------------( 67 ) 参考答案
----------------------------------------------------------------------( 71 ) 期末测试
----------------------------------------------------------------------( 73 ) 参考答案
----------------------------------------------------------------------( 78 )
知识点  :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的段落。
2、能够认、写指定的生字。
3、结合学生实际独立思考,理解课文中说明的道理,使学生受
到生活与成长的启示。
——————————————————————————————————————————————————
试题编写人:  兰西五小王维佳  审核人:蔡洪波
1、会认“租、秧”等生字,会写“租、旱”等生字,积累词语及句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悟作者借树喻人,懂得人应得起生活的考验,学会自立自强的哲理。
课堂同步练习题
一、看拼音写词语。
Chā yāng    chū zū     miáo pǔ    guī lǜ
(       )    (    )   (    )     (    )
Kū  wěi     jiǎo xìng   jí  qǔ  gān  hàn
(       )     (     )    (    )   (      )
二、辨字组词
汲(   )    萎(   )   租(   )侥(   )膝(   )
极(   )    委(   )   祖(   )饶(   )漆(   )
三、分别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近义词                          反义词
1、偶尔 (      )                  (      )
2、枯萎 (      )                  (      )
3、依赖 (      )                  (      )
4、旺盛 (      )                  (      ) —————————————————————————————————————————————————————
四、按要求写句子。
1、桃花心木苗不会这么容易枯萎。
2、桃花心木苗大概一定不会枯萎。
修改病句:
3、种苗的是人。
五、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不是?而是?   虽然?但是?   不仅?而且?
?杨家的小儿子(     )只有九岁,(     )非常聪明。
?蔺相如躲着廉颇,(     )蔺相如害怕廉颇,(     )蔺相如以大局为重。
?王熙凤(     )是一个阿谀奉承的人,(     )也是个工于心计之人。
六、按要求变换句子。
1、中国的汉字生发出无穷无尽的变化。(写成打比方的句子)
2、还有什么别的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能表达我此时的全部感情呢,(改成陈述句)
3、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缩句)
七、快乐阅读。
种树的人又说:“如果我每天都来浇水,每天都定时浇一定量的水,树苗就会养成依赖的习性,根就会浮生在地表,无法深入地下,—————————————————————————————————————————————————————
一旦我停止浇水,树苗会枯萎得更多。侥幸存活的树苗,遇到狂风暴雨,也是一吹就倒了。”
种树人的话,使我                  。想到不只是               ,                   也是一样。在
的人,比较                        。
2、 把短文中的空白处补充完整。 为什么不能每天给桃花心木苗浇水,
读了这段话以后你有什么感悟,
一、插秧    出租    苗圃    规律
枯萎    侥幸    汲取    干旱
二、汲取  枯萎  出租  侥幸  膝盖
积极  委屈  祖国  饶命  油漆(不唯一)
三、近义词                    反义词
1、偶尔 (偶然  )                  ( 经常 )
2、枯萎 ( 枯败 )                  ( 茂盛 )
3、依赖 ( 依靠 )                  ( 自立 )
4、旺盛 (茂盛  )                  (  衰落)
四、1、桃花心心木不会枯萎。
五、1、虽然,,,,但是,,,,
—————————————————————————————————————————————————————
2、不是,,,,而是,,,,
3、不仅,,,,而且,,,,
六、1、中国的汉字像一个个艺术品,不断发生着变化。
2、没有别的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能表达我此时的全部感情。
3、瑰宝化成灰烬。
七、1、深受启发、树、人、不确定中生活、经得起生命的考验。
2、因为每天如果定时定量地给树浇水,树苗就会养成依赖的习性,根就会浮生在地表,无法深入地下,一旦停止浇水,树苗就会枯萎得更多。
“美极了”与“糟透了”
试题编写人:  兰西五小王维佳   审核人:蔡洪波
知识点:1、会认“竭”等生字,会写“篇、某”等生字,能有感情地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段落。2、感受爱的不同表过方式。
课堂同步练习:
一、 看拼音,填字词。
Piān zhāng    láo sāo     gù zhí     xuān pàn
(     )     (      )    (      )    (      )
二、 辨字组词。
宣(   )    某(   ) 骚(   )
喧(   )    谋(   ) 搔(   )
三、 把下列成语补充完整
—————————————————————————————————————————————————————
赞不(  )口    兴高(   )烈    大名(   )(   )  直(   )了当
(   )尽全力   相(   )相成    形形(   )(   )  勇往(   )前
四、 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1、我们(    )要有来自母亲的爱的力量,(    )要有来自父亲的严格要求。
2、(   )母亲一直在鼓励着我,(    )我一直在写作。
3、(   )父母对我的评价是那么的不同,(    )他们的出发点是相同的,那就是对我的爱。
五、按要求,写句子。
1、我认认真真地地誊写了一遍诗。(改为“把”字句)
2、爸爸对我说:“我晚上要七点钟才能回来。”(改为转述句)
3、难道世界上糟糕的诗还不够多么,(改为陈述句)
六、阅读。
此地无银三百两
传说自作聪明的人,名叫张三。他好不容易攒了三百两银子,心里很高兴。但是,他又很苦恼,总担心别人把银子偷去,不知藏到哪里才保险。
想了好久,张三决定把三百两银子藏在一只小箱子里,箱外加上两把大锁。但是,又一转念,觉得这个办法也不妥当,万一小偷将银子和箱子一起偷走怎么办呢,他越想越不放心,他感到屋子里简直找—————————————————————————————————————————————————————
不到藏银子的安全地方。
经过焦思苦虑,张三终于想出一个好主意。他趁着黑夜在房后墙脚下挖一个坑,悄悄地把银子埋在坑里。但是,他仍然不放心,害怕别人怀疑这个地方埋了银子。他左思右想,终于想出一个自以为巧妙的办法。他在一张纸上写下“此地无银三百两”七个醒目大字,然后将纸贴在埋银子那个地方的墙上。他以为这样才算安全,于是放心地去睡大觉了。
张三的一举一动,都被隔壁邻居王二看得清清楚楚。到了半夜,张三睡熟以后,王二就去屋后悄悄地把三百两银子挖出来,偷走了。
这王二也是个自作聪明的笨蛋。他怕张三怀疑自己偷了银子,于是灵机一动,也在埋银子那个地方的墙上,贴了一张纸,上面写道:“隔壁王二不曾偷”七个醒目大字。
后来人们根据这个故事,概括出:“此地无银三百两,隔壁王二不曾偷”一句成语,用来比喻一件事情要想隐瞒、掩饰,结果反而更加暴露。这句成语常被简化为“此地无银三百两”。
1、查字典区分下面两个字的意思。
拼音         组 词         意        思
2、哪儿最能看出张三很愚蠢,请用“    ”画出来。哪儿最能看出王二也很愚蠢,请用“    ”画下来。
3、想象一下张三发现银子丢了以后会是什么样子的,请接第五—————————————————————————————————————————————————————
自然段后继续写下去。
4、“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意思是:
5、 联系实际生活,用“此地无银三百两”说一两句话。
一、篇章   牢骚   固执   宣判
二、宣布  某人  骚动
喧闹  谋划  搔痒
三、绝   采   鼎鼎   截
竭   辅   色色   直
1、 既,,,,又,,,,
2、因为,,,,所以,,,,
3、虽然,,,,但是,,,,
五、1、我认认真真地地誊写了一遍诗。(改为“把”字句)
我认认真真地把诗誊写了一遍。
2、爸爸对我说:“我晚上要七点钟才能回来。”(改为转述句)
爸爸对我说,他昨晚上七点钟才回来。
3、难道世界上糟糕的诗还不够多么,(改为陈述句)
世界上糟糕的诗多。
1、    拼音        组词        意        思
贴        tiē        贴纸        把一种薄片状东西粘合在—————————————————————————————————————————————————————
另一种东西上。
粘        nián       粘液        像胶或浆糊的性质。
zhān        粘贴        将一种东西用胶或浆糊胶合在另一种东西上
3、提示:可以写张三非常后悔不该在上面写字;可以写张三自鸣得意,幸亏在上面写字,不然银子被谁偷了都不知道;也可以写张三去找王二要银子,王二不承认,,,,
4、比喻想要隐瞒、掩盖,搞了一些小动作,结果反而更加暴露。
快乐读书屋五
试题编写人:兰西五小王维佳  审核人:蔡洪波
知识点:1、了解背水阵是一个以少胜多的战例,知道韩信取胜的原因,能复述故事情节。
2、读懂两则寓言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3、认识文中和生字。
课堂同步练习:
一、 看拼音写词语。
Miáo  pǔ   jiē  lì     qí   zhì      máo   dùn
(       )   (    )     (      )       (        )
Zhí ji? liǎo dàng        yōu yǎ zìzài
(             )         (         )
二、 词词补充。
—————————————————————————————————————————————————————
安(   )扎(   )       出奇(   )(   )        水滴(   )穿
叶公好(   )            南(   )北(   )       滥(   )充数
三、 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幼稚------         溃散--------         坚固-------
平凡------         寻常-------          贫苦-------
四、 选词填空
当然    果然    虽然     既然
1、 你(     )答应和他一块看,就应该准时去。
4、 在科学不发达的时候,人们(     )不可能正确解释日落现象。 赵军(     )倾巢而出,打算活捉韩信、张耳。 去年种了一株桃花,不料今年开了几朵,(     )少得很,但总算
五、 按要求改写句子。
2、你每天坚持锻炼。你身体素质会得到提高。(用关联词语把两句连起来) 我每天晚上都听广播和电视。(修改病句)
—————————————————————————————————————————————————————
六、 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七、 阅读理解。
扬子的邻居跑丢了一只羊。这个邻居把他的亲友都找来,又请扬子家里的人一起去追羊。  扬子说:“丢了一只羊,为什么这么多人去追,”
邻居说:“因为岔路多。”说完,他也急忙追羊去了。
过了一会儿,那些追羊的人都回来了,扬子问他们:“追着羊了吗,”
邻居说:“岔路本来就多,每条岔路之中又有岔路,我们不知从哪条路上去追,所以就都回来了。”
扬子听到这个情况,闷闷不乐,整天不说一句话。他的学生很奇怪,就问他:“一只羊寓言中的两个人物确实很可笑,那么你知道其中的道理吗, 通过韩信巧布背水阵,你能说一说他是个怎样的人吗, 我被父亲批评了。(改成“把”字句) 他做得对。(改成反问句) 老太太说:“谢谢你们对我的帮助。”(改为间接引语)
不值几个钱,又不是老师您的,为什么您这么不高兴呢,”
扬子说:“我哪里是为了这只羊啊~我是因为这件事想到了我们求学。如果我们求学的人不肯专一,老是东一榔,西一棒槌(chuī)的,不也像岔路上找不到羊一样么,”
—————————————————————————————————————————————————————
1、结合句子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把序号填在括号里。
老: A、陈旧的   B、年岁大  C、经历长,有经验  D、跟“嫩”相反
E、长久   F、经常,总是   G、极,很   H、加在称呼上
(1)又不是老师您的(  ) (2)老是东一鎯头,西一棒槌的。(  )
(3)革命老干部是国家的财富。(  )(4)这是一座老房子了。(  )
(5)他老远就和熟人打招呼。(   )
2、画出文中的一个反问句,并把它改为陈述句。(意思不变)
3、读句子,回答问题。
扬子听到这个情况,闷闷不乐。(“闷闷不乐”是什么意思,为什么 “闷闷不乐”,)
4、“如果我们求学的人不肯专一,老是东一鎯头,西一棒槌(chuī)的,不也像在岔路上找不到羊一样么,”结合学习实际,谈谈读了这句话你想到了什么,
5.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一、  苗圃    接力   旗臶   矛盾
直截了当    优雅自在
二、营寨,制胜,滴
龙,辕辙,竽
—————————————————————————————————————————————————————
三、幼稚-----稚嫩         溃散-------- 溃败        坚固-------坚硬
平凡------ 平实        寻常-------平常          贫苦-------贫困
四、1、既然2、当然3、果然4、虽然
五、1、我每天晚上都听广播。
2、如果你每天坚持锻炼,身体素质就会提高。
3、老太太说谢谢我们对她的帮助。
4、他难道做得不对吗,
5、父亲把我批评了。
六、1、精通兵法,指挥有方,有胆识。
2、无论做什么事都需要正确地把握方向,如果方向错了,条件再好,也只能离目标越来越远。
3、闷闷不乐:心里不高兴。扬子“闷闷不乐”是因为他从众人岔路追羊这件事,想到了求学也是一样的道理:学习不专一,就不会有收获。
5、学习必须专一,精益求精,才能真正学到知识,如果不专一,就会一无所获。
第五单元单元测试题
试题编写人: 兰西五小王维佳  审核人:蔡洪波
一、 看拼音,写词语。(12分)
Chūzū      chāyāng     jíqǔ       yīlài
—————————————————————————————————————————————————————
(      )   (      )   (     )  (     )
Jiǎoxìng     miáopǔ     láosāo      mányuàn
(     )      (     )    (     )      (     )      Chūsh?u     xuānpàn     básha      kàoshǎng
(      )    (      )      (      )   (       )
二、 比一比,再组词。(8分)
拔(     )     症(     )     汲(     )    侥(     ) 拨(     )     怔(     )     吸(     )    饶(     )
三、 修改病句。(8分)
1、 我国人口是世界上最多的国家。
2、 爷爷常回忆时过去的往事。
3、 李明虽然学习成绩好,而且他的品质也好。
4、 有了错误就得承认,并且努力改进。
四、 写出下面句子的修辞方法。(6分)
3、 小燕子长着一对剪刀似的尾巴。    (   ) 海底是否没有一点声音,不是的,海底的动物也常常会发出声音。   (     ) 树林里传来小鸟动听的歌声。     (     )
五、 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8分)
1、(    )桑娜家境贫寒,(    )她依然抱回了两个孤儿。
2、(    )条件多么艰苦,他(    )不会放弃自己美好的理想。 —————————————————————————————————————————————————————
3、(    )你坚持不懈地练习了,你的琴弦上(   )会流动出优美的乐曲。
4、(    )心爱的金丝雀死了,(    )我非常难过。
六、选词填空。(8分)
爱戴     爱抚
2、 慈祥的奶奶给小女孩的(    ),她一辈子都不会忘记。 周总理辛劳为人民,人民(    )周总理。
羞愧     惭愧
4、 看到二年级的小同学字写得那么好,我脸红了,(     )地合上自己的作业本。 由于准备不够充分,这次活动响应的人不多,作为班长,我感到很(       )
七、 扩写句子。(4分)
2、 我们学习知识。 我们生活在地球上。
八、 给下面的句子加标点。(4分)
1、我读了  水浒传   西游记  等许多著名的书   写作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2、李红   王明    刘涛他们今天迟到了    老师批评了他们-
九、阅读理解。(12分)
西   藏
—————————————————————————————————————————————————————
? 我国的西藏是个可爱的地方。
? 西藏是个大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有“世界屋脊”之称。那里有无数高山,珠穆朗玛峰海拔近9000米,是世界第一高峰。
? 高原不但有许多高山,也有好多湖泊。有的湖大得像海一样,一眼望不到边。湖的近处是墨绿色的丛林,远处是终年积雪的山峰。这一切倒映在清澈的湖水里,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
? 只要不下雨,不下雪,高原的天空总是透蓝透蓝的。那光洁的蓝天,像琢磨得很光滑的蓝宝石,又像织得很精致的蓝缎子。看上去,它好像离你很远,怎么也不能接近;又好像离你很近,只要一举手就可以摸到。
? 西藏高原不仅山河壮丽,而且资源丰富。
? 高原有很多森林资源。据统计,光是茂密的地方森林就有55万亩,有些树的年龄已经用几千年了。大树很多,有的树直径有3米,用这么粗的树做成独木船,一条船可以载三四十个人。
? 西藏高原有许多特产,有猞猁皮、水獭皮等珍贵的毛皮;有鹿脯、熊掌等稀有食品;还有雪莲、藏红花、鹿茸、犀角、羚羊角等珍贵药材。
? 西藏的矿藏很丰富。根据初步调查,已经发现的重要矿产有煤、铁、铅、盐??   ? 高原上有广阔的草原,牧草丰富,适于发展畜牧业;还有土壤十分肥沃的平原,适于发展农业。
?西藏人在党的领导下,努力建设新西藏,高原呈现出一派欣欣—————————————————————————————————————————————————————
向荣的新景象。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飞速发展,西藏将变得更加可爱。
1.填空。
(1)把这篇文章分为三段,并写出段意。
第      自然段是第一段,讲的是
第      自然段是第二段,讲的是
第      自然段是第三段,讲的是
(2)文章是从      、      、      三方面讲西藏壮丽河山的;是从     、      、      、  四方面讲西藏资源是丰富的 。
(3)文章第?自然段与上下文是        关系,在文章中起        作用。
2.找出文中的比喻句,在句子下面划横线。
3、文章的主要意思是赞美——————————————————。
十、作文:(30分)
电视中曾经播放过这样一则公益广告:一个五六岁的男孩,用稚嫩的双手颤巍巍地打来一盆洗脚水,要给他妈妈洗脚。还有一部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电影,讲一个贫苦的学生为了完成学业,背着患病的父亲去上学。像这样深深触动心灵的事情,你一定看到、听到甚至经历过。选一件令你感动、使你难忘的事写下来,要充满感情,把事情写清楚,写具体,让读的人被你的故事所打动。
题目自拟。
—————————————————————————————————————————————————————
一、出租   插秧   汲取   依赖
侥幸   苗圃   牢骚   埋怨
出售   宣判   跋涉   犒赏
二、拔草   对症   汲取   侥幸
拨动   怔忡   吸收   饶命(答案不唯一)
三、1、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2、爷爷常回忆过去的事。
3、李明不但学习成绩好,而且他的品质也好。
4、有了错误就得承认,并且努力改正。
四、1、比喻
五、1、虽然,,,,但是,,,,
2、不管,,,,都,,,,
3、如果,,,,就,,,,
4、因为,,,,所以,,,,
六、1、爱抚2、爱戴3、羞愧4、惭愧
七、1、我们幸福地生活在资源丰富的地球了。
2、我们努力地学习各种科学文化知识。
八、1、《 》 、《 》 , 。
2、 、 、 , 。
九、第1自然段是第一段,讲的是:西藏是个可爱的地方。
——————————————————————————————————————————————————
第2——9自然段是第二段,讲的是:西藏的自然风光和物产资源都那么的可爱。
第10自然段是第三段,讲的是:西藏明天将更美好。
文章是从 高山、湖泊、天空,三个方面讲西藏壮丽河山的;是从 森林、特产、矿产、草原,四方面讲西藏资源是丰富的。
文章第5自然段与上下文是 过渡 关系,在文章中起 承上启下 作用。
文中的比喻句在第4自然段:“那光洁的蓝天,像琢磨得很光滑的蓝宝石,又像织得很精致的蓝缎子。”
文章的主要意思是赞美 祖国的大好河山和丰富的物产资源。
第六单元知识点: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真切地感受课文,因声明义,领略课文的精妙之处。
2、 体悟入情,在丰富的情感活动中,获得个人体验和个人独特的感受。
3、 想象入景,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从字里行间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瑰丽。
4、 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词句的意思,揣摩品味语言,提高理解和运用语言
文字的能力。
—————————————————————————————————————————————————————
试题编写人:兰西五小王维佳  审核人:蔡洪波
2、 理解一天当中三峡景物的不同特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会认“蟒、壑”等生字,会写“橘、陡”等12个生字,学习抓住特点写景物的方法。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堂同步练习:
一、 看拼音,写词语。
Dǒu   qiào     jú   h?ng     lín   piàn     xiāo   shī
(         )     (       )     (       )      (        )
Qīng   xia      qǐ   dí       m?ng   l?ng    huǎn   màn
(       )       (      )       (          )     (        )
二、 辨字组词。
峭(      )  拥(     )  倾(    )  迪(    )  陡(    )
俏(      )  涌(     )  顷(    )  笛(    )  徒(    )
三、 在( )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    )的山岩   (    )的露水  (    )的云雾    (    )的小溪
(    )的秋天   (    )的霜花   (    )的黄昏   (    )的谷壑
—————————————————————————————————————————————————————
四、 下面的句子是否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如果是打上对号。
1、 中午,群峰被披上了金甲,阳光在水面上跳跃,长江也变得热烈了,
像一条金鳞臣蟒,翻腾着,呼啸着,奔腾流去。(    )
2、 长江像眨眼睛,沉沉欲睡。(    )
五、 判断下列句子用的修辞方法。
4、 有人破坏学校的花木,我们能看着不管吗,(    ) 于是渔火和灯标,都像惊醒了一般,在水面上轻轻摇曳。(    )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
六、 把恰当的关联词语填在括号中。
1、(    )在伟大的社会主义时代,(    )充分发挥每个人的聪明才智。
2、(    )没有老师的耐心教导,我(      )不会进步这么快。
七、 阅读理解
生命的礼物
那年,在美国考得驾驶执照,同时发给一张淡红色的小卡,卡上写着:按照统一的人体捐献法规,当我死之时,我作如下选择:
a捐献我的任一器官和部件。
—————————————————————————————————————————————————————
b捐献我的心脏起搏器(植入日期为某年某月某日)
c捐献下列部件和器官——
d不捐献我的任一器官部件和心脏起搏器。
以下是亲笔签名和日期。
真新鲜~要是我母亲见了,一定大惊失色。美国人简直是疯子~她虽然不相信“来生转世”之类的说法,但刚领到驾驶执照就谈死,她会认为“不作兴”,再说捐献器官,把尸体弄得支离破碎,她会认为太残酷。不过,我在a项上作了选择,就是说,一旦发生意外而死亡,我愿意捐献我的任何一个器官和部件。我签上自己的大名,把卡贴在驾驶执照后面,并把“捐献者”三个字的小红点贴在驾驶执照正面。我端详这张驾驶执照,想象万一我遭不测,警察和救护人员赶到现场,翻开驾驶执照一眼就能看见“捐献者”三个字的小红点,就会立即拿我的器官去解救另一个垂危的生命??这是一份生命的礼物,赐予和被赐予都是一种幸福。美国大多数人都愿意做这种选择,我非常赞成这种做法。只是当时,我不曾将此事告诉母亲,怕她整天提心吊胆。
不久前,在一份杂志上看到一篇文章:一美国青年在一场车祸中不幸丧生,根据他生前
的愿望,医生摘取了他身上所有的可供利用的器官,两只肾脏分别移植给当地和欧洲的两名肾功能衰竭者,心脏和肝脏分别移植给两名濒(bīn  pín)临死亡的患者,两只眼球给两个失明者作了角膜移植。这位青年捐献的生命礼物,使四个垂死者重获新生,两个盲人重见光—————————————————————————————————————————————————————
明。当记者访问这个青年的母亲时,她说,她为儿子的行为感到骄傲,同时她还感谢那些接受她儿子器官的人,他们使她儿子的一部分在他们体内存活,她儿子的生命以另一种形式得以延续;看到他们,就像看到自己的儿子~
我把文章拿去读给我80岁的母亲听,她听了半晌(xiang  shang)
不说话,最后她缓缓地说  这个母亲实在了不起  只是  我这样老的器官  不知还能不能派上用场     我激动得一把抱住她:“你真是我的好妈妈~”
(1)给文章倒数第二自然段中缺标点的地方补上标点符号。
(2)在文中括号中选择字的正确读音。
(3)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残酷(        )      延续(          )    激动(        )
(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我把卡贴在驾驶执照后面,并把‘捐献者’三个字的小红点贴在驾驶执照正面。”的原因是什么,
(5)文中画波浪线处“她儿子的生命以另一种形式得以延续”“另一种形式”是指          。
(6)倒数第二自然段中母亲的话“??只是  我这样老的器官  不知还能不能派上用场”的意思是什么,
一、陡峭   橘红   鳞片   消失
倾斜   启迪   朦胧   缓慢
二、陡峭   拥护   倾斜   启迪   陡峭
—————————————————————————————————————————————————————
俏皮   汹涌   公顷   笛子   徒劳(答案不唯一)
三、(陡峭)的山岩   (晶莹)的露水   (林中)的云雾    (清澈)的小溪
(金色)的秋天   (漂亮)的霜花   (迷人)的黄昏   (直立)的谷壑
四、1、是比喻
五、1、反问2、拟人3、对偶4、夸张
六、1、因为,,,,所以,,,,2、既然,,,,就,,,,
七、(1)最后她缓缓地说:“这个母亲实在了不起 ~只是,我这样老的器官,不知还能不能派上用场,”
(2)bīn  shǎnɡ
(3)仁慈  中断  平静
(4)万一“我”遭不测,警察和救护人员赶到现场,翻开驾驶执照一眼就能看见“捐献者”三个字的小红点,就会立即拿我的器官去解救另一个垂危的生命。
(5)指儿子身体的一部分在另一些活着的人体内。
(6)意思是母亲也想在自己死后捐献自己的器官
古代诗、词曲四首
试题编写人:兰西五小王维佳  审核人:蔡洪波
知识点:1、会认、写指定的字。
2、理解诗、曲的意境,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3、体会诗、曲的—————————————————————————————————————————————————————
结构不同。
课堂同步练习:
一、辨字组词。
淮(     )  暖(     )  疾(     )  妆(     )
准(     )  缓(     )  病(     )  壮(     )
淀(     )  转(     )  泛(     )  睛(     )
绽(     )  传(     )  乏(     )  晴(     )
二、补充诗句。
1、绿阴不减来时路,------------
2、----------------------------------,无边光景一时新。
3、-----------------------------------,淡妆浓抹总相宜。
4、长江万里白如练,-------------------------------------。
三、把相关的诗题、作者、朝代连起来。
饮湖上初晴后                             朱熹
塞鸿秋(浔阳即景                         苏轼
春日                                     曾几
三衢道中                                 周德清
四、默写古诗《春日》《三衢道中》
五、修改病句(在原句上改)
1、  我们已经即将小学毕业,学习更紧张了。
2、  我们要善于发扬并认识自身的优点。
3、  “六一”节那天,我迈着轻松的步伐,兴奋的心情来到学—————————————————————————————————————————————————————
4、  我国人民全力抗击“非典”,终于使“非典”疫情得到有效
六、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冬夜读书示子聿
陆游(宋)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1、 纵横下面的字选择恰当的的意思。打上对号。
要躬?行(1)自身,亲自;(2)弯下身子。
2、 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两句诗的意思。
(1) 少壮功夫老始成。
(2) 纸上得来终觉浅。
3、 通过你对这首诗的理解,回答下列问题。
古人求学为什么要不遗佬余力,勤奋苦读,
读书之后,为什么一定还要亲自去实践呢,
一、 淮阴     暖壶   疾病   化妆
准确     缓期   生病   壮大
淀粉     转动    广泛   眼睛
绽开     传说    缺乏   晴天
——————————————————————————————————————————————————
二、1、添得黄鹂四五声
2、胜日寻芳泗水滨
3、欲把西湖比西子
4、淮山数点青如淀
五、1、我们即将小学毕业了,学习更紧张了。
2、我们要善于认识自身的优点。
3、“六一”那天我迈着轻松的步伐,怀着兴奋的心情来到学校。
4、我国人民全力抗击“非典”,终于使“非典”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六、1、(1)
2、(1)从年轻开始就下苦功夫且不断努力,直至老年方才有所成就。(2)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归是浅薄的
3、只有从少年开始,养成良好习惯,打好扎实基础,最后才能有所成就。
只有这样才能把书本上的知识变成自己的实际本领。
收集一首古人读学习的诗,写在下面。 快乐读书屋六
试题编写人:兰西五小王维佳  审核人:蔡洪波
知识点:会认指定的字,理解“横亘、暮霭”等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了解天、山牧场的迷人景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
的感情,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
课堂同步练习:
一、 辨字组词。
亘(    )    霭(    )    褪(     )
恒(    )    蔼(    )    退(     )
二、 按要求写词语。
环绕------ (     )           嘹亮-------(       )
艳丽------ (     )           驰骋------ (      )
安详---------(     )           嘹亮------(     )
朦胧---------(     )           鲜艳-------(     )
三、 按要求写句子。
1、 清甜爽口的水就像喷泉一样流出来。
缩句:-----------------------------------------------------------
2、 西双版纳的密林是神奇的,你不想到那里去看一看吗,
改为陈述句:--------------------------------------------------
四、 写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方法。
1、 山上长满了绿树,田里长满了庄稼,村庄盖起了新房,人们穿上了
新衣。(    )
—————————————————————————————————————————————————————
5、 冬天一天比一天走近了。(    ) 在春风的吹拂下,柳树尽显婀娜的舞姿。(    ) 难道这世界上糟糕的诗还不够多吗,(    ) 无边的草原是这样平展,就像风平浪静的海洋。(    )
五、 给句子排排队。
(    )田野的尽头,连绵的山峰像大海起伏的波涛。
(    )溪水是那么清澈、明净,水里的鱼儿在自由地游来游去。
(    )小溪的另一边是田野,黄澄澄的麦子翻着波浪。
(    )一条小溪从我们的村子里静静地流过。
(    )山腰的公路像一条银灰色的绸带飘向远方。
(    )小溪的一边是果园,春天花香弥漫,秋天硕果累累。
六、 阅读理解
我们的大杂院
? 我们大杂院里,有一家姐弟俩。姐姐芸芸,弟弟豆豆。姐姐比弟弟大十几岁。父母早逝,姐弟俩相依为命。
? 每天,芸芸用自行车把豆豆送到学校,下午去学校里接。上学与上班的方向正相反。豆豆大些了,便乘车上学。芸芸把豆豆送到车上,下午还要到车站去接,领着他过马路。芸芸放心不下的,自然是豆豆的安全。记得学校第一次组织游泳,老师带队,可芸芸还不放心,她请了半天假,坐在游泳池边上,两眼一点儿也没有离开水里的豆豆。在家里,芸芸管着弟弟专心看书,做作业,别的,几乎什么都—————————————————————————————————————————————————————
不让他干。
? 芸芸的工资,除了生活必要(  )外,就全供豆豆念书了。豆豆升上高中后,芸芸给豆豆买了台收录机,为的是学好外语。那机子的按键旋钮又多又复杂。豆豆用时,芸芸给插上插头,放好磁带,“咔哒”打开机子,调好音量;豆豆说声“(
—————————————————————————————————————————————————————
作文三:《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六单元教案》7200字综合性学习:走进信息世界
教学目标:
1、了解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以及对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影响。
2、了解现代信息传播的主要方式,能正确使用媒体,学会选择信息,趋利 避害。
3、逐步学会搜集信息,善于和别人交流信息,初步养成留心信息、运用信 息的好习惯。
4、初步学会根据目的搜集和处理信息,学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5、认识 19个生字。
教学时间:十一课时
教学目标:
浏览整组教材,明确本次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和目标,制定活动计划。
教学过程:
一、揭示主题,激发兴趣:
1、 师生共同回忆五年级时进行过的 “遨游汉字王国” 的综合性学习的经历。
(1)历数开展过的活动。
(2)说说在活动中感觉最快乐或最难忘的事。
(3)谈谈开展综合性学习要注意的事项。
2、揭示主题。从今天开始,我们要开展一次新的综合性学习——走进信息 世界。
(1)说说对“信息世界”的了解。
(2)谈谈你对这次综合性学习的期待,或者说你希望在这次活动中能开展 哪些活动。
教师要认真倾听学生的想法,尽可能的纳入到即将制定的活动计划中去。 二、浏览教材,交流感受:
1、自由浏览整组教材,感兴趣的地方可以读得仔细一些。
2、交流浏览教材后的感受。
(1)浏览了教材,你知道了一些什么?
(2)你产生了哪些困惑或疑问?
(3)你认为这次综合性学习可以开展哪些活动?
教师要注意倾听, 特别是学生的困惑、 疑问和活动建议, 这些要成为最终的 活动的计划的有机组成部分。
三、分组讨论,制定计划:
1、重点阅读:单元导语、两个活动建议以及最后的结语。
(1)自由阅读,你认为有价值的可以画下来。
(2)课堂交流:单元导语、两个活动建议以及最后的结语给了我们哪些启 发?
2、根据“自由组合,适当调整”的原则,组成 3—— 5人的学习小组。
3、分组制定本次综合性学习的活动计划。
(1)组内充分讨论:想开展哪些活动?可以开展哪些活动?
(2)组内达成共识,填写活动计划表。
小组:“走进信息世界”活动计划
四、交流计划,取长补短
1、分组交流各自的活动计划,要求:
(1)清晰地汇报各项计划中的活动,随时回答同学的提问;
(2) 认真倾听别的组的活动计划, 及时记录与自己组的计划不一样的内容, 需要的话可以向回报的小组提出疑问。
2、分组修改各自的活动计划。
(1)分析其他组提出的活动建议是否有价值,是否可行。
(2)修改小组活动计划。
3、公布活动计划。
可以采用适当的形式公布各组的活动计划,比如:张贴,装订成册等。
教学目标:
1、阅读《古人传递信息的故事》 、 《因特网将世界连成一家》 、 《神奇的电脑 魔术师》和《网上呼救》 ,能选择阅读材料中的信息,了解古今信息传递方式的 变化以及现代信息传递的特点。
2、认识这几篇阅读材料中的 7个生字,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要点。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交待任务:
1、教师例举生活中传递信息的生动事例。
2、其实从古代到现代,信息传递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一起来阅读
《古人传递信息的故事》 、 《因特网将世界连成一家》 、 《神奇的电脑魔术师》 和 《网 上呼救》等四篇阅读材料。
二、快速阅读,了解概况:
1、默读阅读材料,思考:
(1)材料中提到的古代的信息传递方式有哪几种?有什么特点?
(2)现代的因特网传递信息有什么特点?
边读边思考,在材料中画出有关的句子,并做好标注。
2、课堂交流
(1)学生自由发言,特别要关注学生对上面两个思考题的认识来自于材料 中的哪些语句。比如:
古代信息传递方式的特点:
①速度慢。典型语句:
◇“哪知瓶子在海上足足漂了 359年,到 1852年才被人发现。 ”
◇“但是有个叫斐迪辟的士兵,从马拉松平原出发,一刻不停的跑了 40千 米,,,,”
②不精确。典型语句:
◇“各路诸侯看到烽火,以为有敌人入侵,火速率兵出击。 ”
◇ “,,,,然而诸侯们望见熊熊燃起的烽烟, 却以为是周幽王故伎重演, 个个 按兵不动。 ”
因特网传递信息的特点:
①速度快。典型语句:
◇“计算机把全世界连成一家, ‘天涯若比邻’已经不再是梦想。 ”
②多媒体。典型语句:
◇ “这个小学生为了通过电脑教表姐学唱, 除了把歌词、 各谱写在电脑屏幕 上,还通过多媒体的录音技术把自己的歌声录在上面,,,,”
③不受地域阻隔。典型语句:
◇“他赶紧问:‘你在什么地方?’答案是‘芬兰’ 。 ”
2、再次阅读材料,思考:信息传递的方式是怎样变化的?
(1)重点阅读《因特网将世界连成一家》 ,画出关键词语。
(2)尝试填写:
古代:驿差长途跋涉 —→ 近代:() —→ 现代:() —→ 当 代:广播、电视和() 。
3、根据课堂讨论,填写下面的表格。
三、联系生活,了解现状:
1、说说你在生活中接触到那些信息传递方式?举一个例子。
2、想想这些信息传递方式带给你什么?
教学目标:
1、继续阅读《古人传递信息的故事》 、 《因特网将世界连成一家》 、 《神奇的 电脑魔术师》和《网上呼救》 ,进一步了解现代信息传递方式的特点,体会信息 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感受《网上呼救》中紧张的气氛,体会桑恩热心救人的品质。
教学过程:
一、阅读材料,体会影响:
1、默读四篇阅读材料,联系材料中的具体事例说说信息是如何影响和改变 人们的生活。
2、小组讨论。
3、课堂交流。
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去理解阅读材料,感受信息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比如:
(1)信息传递错误导致了西周灭亡。——《烽火戏诸侯》
(2) 信息的及时传递 “大大增强了希腊人抵抗波斯侵略军的信心。 ” —— 《 “我 们胜利了” 》
(3)信息传递方式的进步,不仅可以传递文字信息,还可以传递多媒体信 息。——《神奇的电脑魔术师》
(4)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使许多原来不可能的事变成可能,实行超远距离 的救助。——《网上呼救》
二、重点阅读,深入体会:
1、重点阅读《网上呼救》 。
(1)默读课文,思考:
①苏珊是在怎么样的情况下呼救的?
②桑恩救援的过程是怎么样的?
(2)边读材料边思考,在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再用自己的话说说。
(3)课堂交流。
①苏珊当时的紧急情况:
“图书馆里一片寂静, 这一层只有她一个人。 李他最近的电话在外面的走廊 上,靠瘸着的腿走到那里是办不到的。 ”
如果你就是苏珊,你能怎么办?
如果没有网络,结果会怎么样?
②捕捉文中的有关信息,理清桑恩救援的过程:
网上呼救—→打电话给县政府—→打电话给救援中心—→救援人员赶到学 校
(4)这一次跨越大西洋的不可能的救助行动,带给你怎样的启示。
学生可能有多种多样的回答, 教师要善于总结, 引导学生发现信息传递方式 的进步,使不可能的事成为了可能。
2、重点阅读《神奇的电脑魔术师》 。
(1)默读材料,说说电脑能变哪些“魔术”?
(2)教师展示电脑制作的多媒体作品,让学生感受信息传递的进步。 三、学科整合,延伸体验:
1、结合信息技术课,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如在电脑上欣赏照片、音乐、 动画,收发邮件、贺卡等,亲身体验多媒体电脑和网络的神奇,感受现代信息传 输的方便快捷。
2、谈谈电脑和网络给自己和家人生活、学习、工作带来的变化。
教学目标:
调查全家人在一天中获得的信息及渠道, 能对记录进行分析, 能自己发现调 查和分析的结果。
课前准备:
1、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设计好调查记录表,要求简单明确,便于记录。如:
家庭信息调查表
年 月 日
2、做好调查,填写好调查表。
教学过程:
一、说说调查的过程:
1、说说你是怎样进行调查的?
引导学生注意同学间不同的调查方式, 比如:有的用访谈的方式, 一边与家 长交流,一边记录;有的家长分别填写,学生整理汇总等。
2、说说调查的快乐和烦恼。
二、交流调查的结果:
1、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相互传阅或者逐个汇报,交流调查的结果。
2、推荐组内“最有价值的信息” 。
3、全班交流“最有价值的信息” 。
三、分析调查结果:
1、教师说明分析调查结果的重要性,让学生觉得有必要进行分析。教师可 进行实例分析,如:
家庭信息调查记录表
调查日期:2005年 9月 28日 调查人:502班 殷晨露
(说明:获得信息的渠道分类:①亲自看到或听到;②电话或短信;③报刊 和书籍;④广播和电视;⑤网络;⑥其他。 )
调查后的分析:
(1)通过这次调查,我知道信息无处不在,只要稍加留意,就能获得很多 信息,对生活有帮助。如妈妈知道了明天天晴,准备洗晒衣服。
(2) 从家中每个人了解的信息中, 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兴趣爱好和特长。 如爸 爸喜欢体育和了解国家大事,妈妈关心跟家庭生活有关的信息,我比较注意有趣 的信息。
(3) 我们家的信息主要来自广播、 电视和报纸, 也有一些是直接看到或听到 的,来自网络的信息不多,因为爸爸妈妈都没有上网的习惯,家里也没有装宽带 网,上网不方便。
2、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调查结果进行分析。
(1) 可以统计和分析一家人一天内获得了哪些方面的信息; 这些信息是通过 什么渠道获得的,哪些渠道多,哪些渠道少;不同的人感兴趣的信息相同吗等。 (2)写好书面的“调查结果分析” 。
3、尝试对学习小组内同学的调查表综合起来进行分析。
主要分析:获取信息的渠道的比例
4、全班汇总交流调查分析结果,判断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
5、讨论:我们今天的调查结果和分析结果有什么作用?
学生可以从多个角度去推测作用,比如:企业如何选择最佳的广告渠道;如 何最快地获得有效的信息等。
教学目标:
1、阅读《把握自己》 ,认识沉迷于网络的危害,坚定把握自己,告别网吧的 决心。
2、了解演讲稿的一般特点,能写一篇简短的演讲稿。
3、认识 7个生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教师谈网络的负面影响。
2、出示:“把握自己” 。
二、阅读理解:
1、默读阅读材料,想一想:从这篇演讲稿中,你明白了什么?
(1)沉迷于网络的危害:
①影响学习成绩。
②影响身体健康。
③导致犯罪
(2)青少年要调整好心态,不要被他所控制、所奴役。
2、课堂讨论。
(1) 怎样理解 “网络能造就人才, 也能诱使许多对事物辨别能力差的人走向 无底深渊。 ”
①师生共同历数“网络英雄”和他们的故事。
②联系生活实际,了解沉迷于网络的危险。
③小结:网络中有份丰富的信息资源, 有效的利用资源就能获得成功, 被不
良信息捕获就会发生悲剧。
(2)面对网络怎样才能“把握自己” 。
①学生讨论,自由发言。
②教师宣读“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 。
三、了解特点:
1、自由朗读演讲稿,想想:演讲稿有什么特点?
2、小组讨论。
3、课堂交流。
(1)有很强的针对性,有明确的听众。
(2)有鼓动性,竭力说服听众。
(3)摆事实,讲道理。
4、有感情的朗读这篇演讲稿。
四、写演讲稿:
1、学习小组内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讨论:
◆ 小学生应当多看电视
◆ 小学生应当少看电视
◆ 玩网络游戏好处多
◆ 玩网络游戏害处多
◆ 上网聊天多交朋友
◆ 上网交友危险大
◆ 我相信媒体上的广告
◆ 媒体上的广告不可信
2、根据讨论的结果,尝试写一篇简短的演讲稿。
3、课堂交流。
教学目标:
能明确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能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论证自己的观点, 参加辩论“怎样正确利用媒体”的辩论赛。
教学过程:
一、明确任务,选择立场:
1、交待辩论赛的一般规则和比赛办法。
2、出示辨题
辨题 1:正方:小学生应当多看电视  / 反方:小学生应当少看电视 辨题 2:正方:玩网络游戏好处多 ∕ 反方:玩网络游戏害处多
辨题 3:正方:上网聊天多交朋友 ∕ 反方:上网交友危险大
辨题 4:正方:我相信媒体上的广告 ∕ 反方:媒体上的广告不可信 3、选择辨题和立场,组成四场比赛的正反双方阵营。
二、小组讨论,充分准备:
1、同一观点的同学组成一个辩论队,组内讨论:
(1)主题观点的陈述。
(2)支持自己的观点的事实。
(3)反对对方观点的事实。
(4)总结观点的陈述。
2、根据同学的个性特点,做好分工。
三、展开辩论,陈述观点:
学生分成四组展开辩论,要求学生善于倾听,并能适时发表自己的看法。 四、课堂小结:
主要总结学生在辩论中的观点。
教学目标:
1、阅读两篇研究报告,了解研究报告的基本特点,认识 5个生字。
2、确定研究主题,制定简单的研究计划。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明确目标:
1、我们身边充满了信息,信息对我们有什么用呢?
2、我们遇到一些问题,可以搜集处理信息,撰写研究报告来解决。 二、阅读报告,了解特点:
1、通读两篇研究报告,学习生字。
2、说说这两篇研究报告主要研究的是什么问题。
3、 、在这两篇研究报告中,问题是怎么解决的?
(1)观察记录天气(风向)的变化。
(2)了解有关知识。
(3)收集相关的资料。
4、小结:研究报告最主要的特点是要在掌握尽量多的信息的前提下,进行 分析研究。
三、开拓思路,确定主题:
1、教师举例说明生活中值得研究的问题很多,打开学生的思路。比如:
(1)牛顿发现苹果掉在地上,通过研究,发现了万有引力。
(2)瓦特观察水壶中的水开的情景,通过研究,发明了蒸汽机。
2、学生分组讨论可以研究的问题。
3、学生汇报讨论的结果。
4、教师可以补充一些值得研究的主题,比如:
(1)本班同学视力保护情况调查和分析
(2)菜场使用塑料包装袋的情况调查
(3)我家节约用水的调查
(4)校门口交通情况的调查和建议
(5)究竟有没有“ UFO ”
(6)火星上有没有生命
5、学生竞争选择研究主题,组成研究小组。
四、制定计划,明确任务:
1、出示研究计划的范例。比如:
2、小组讨论,制定研究计划。
3、课堂交流各组研究计划。
五、课外作业:
按照研究计划,搜集研究资料,越多越好。
教学目标:
学习小组内交流搜集到的资料,学习根据研究的问题处理信息。
一、组内交流信息:
1、以研究小组为单位,每人简要的说说自己搜集到的相关的资料。
2、组内汇总搜集到的所有的资料。
二、学习处理信息:
1、阅读研究报告《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
(1)这篇研究报告中是怎样处理搜集到的信息资料的?找到有关的内容, 仔细阅读。
(2)课堂交流:
①搜集到的信息是要分类的,可以按照信息的不同方面分类。
②搜集到的信息是要筛选的,有些要去掉。
2、对组内成员搜集到的信息进行分类。
(1)讨论确定分类的标准。
(2)阅读资料,分类。
3、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筛选。
(1)明确筛选的标准:①是否与研究的课题有关。有关的保留,无关的删 除。②这个资料已有还是没有。没有的留下,已有的删去。
(2)阅读资料,讨论筛选。
三、形成初步观点:
1、充分阅读资料,想想是否可以形成自己的观点,组内成员充分讨论。
2、如果不足以形成自己的观点、作出结论,需要继续搜集资料;如果资料 已经足以形成自己的观点, 太多也不必要。 要注意是否有不同的看法, 把不同的
观点保留下来。
四、补充搜集资料:
1、根据讨论的结果,明确需要进一步补充搜集的资料是那一些方面的。
2、分头继续搜集。
五、课外活动:
进一步搜集资料,分类、筛选资料,讨论形成自己小组的观点。
教学目标:
研读两篇研究报告, 了解撰写研究报告的撰写研究报告的基本方法, 讨论撰 写研究报告。
教学过程:
一、研读研究报告,领悟写作要点:
1、认真研读两篇研究报告,思考:两篇研究报告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点和 不同点?
2、小组讨论。
3、课堂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归纳:
(1)相同点:
①两个研究都有明确的结论。
②都有搜集资料和分析资料的过程。
(2)不同点:
① 《奇怪的东南风》 的写作思路:记录信息 —→ 分析信息 —→ 请教别人 —→ 得出结论。
② 《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的写作思路:问题的提出 —→ 调查 方法 —→ 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 —→ 结论。
③两篇研究报告的语言个有特点:前一篇语言更形象生动一些; 后一篇更严 肃一些。
二、充分讨论,准备撰写研究报告 ;
1、根据前一阶段搜集整理的资料,小组内讨论:
(1)我们要研究的问题是什么?——拟定研究报告的标题
(2)我们的研究的结论是什么?
(3)我们有哪些治疗?可以怎样表达?
(4)我们采取哪一种研究报告的写法?
2、课堂交流讨论结果,相互借鉴启发。
3、取长补短,进一步讨论。
三、小组合作,撰写研究报告 :
1、确定组内执笔的同学。
2、一边讨论一边拟写初稿。
教学目标 :
继续撰写研究报告,修改完善研究报告。
教学过程 :
一、继续撰写研究报告 :
二、组内讨论修改研究报告 :
1、研究报告的标题是否表述清楚?
2、有关的信息资料表达是否明确?
3、语言是否通顺?
4、是否还可以用图表等方式更清晰直观的表达信息? ,,,,
三、修改制作研究报告:
小组合作誊写或打印研究报告,并做好装帧美工等工作。
第十一课时
交流汇报各研究小组的研究报告,总结综合性学习的收获。
各小组做好汇报准备:(1)人员分工,确定主报告人;
(2)准备好要展示的材料;
(3)在教室内做好必要的布置等。
教学过程:
一、交流汇报研究报告 :
1、支持人宣布汇报展示活动开始,说明有关的注意事项。
2、各小组轮汇报展示。
(1)小组内的主报告人汇报研究报告。主要内容包括:
①研究的主题。
②调查研究的过程。
③研究的结论。
(2)同一小组的成员对汇报进行补充或发表意见。
(3)听众提出疑问,请汇报人或其他成员解答。
各研究小组一次轮流汇报。
二、评价研究成果 :
1、全班同学对各研究小组的研究报告及其汇报作出评价,如,打分、评星 级等。
2、教师作出综合评价。
三、畅谈综合性学习体会 :
1、自由交流:
通过这次综合性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师生共同提出今后活动的方向。
(1)经常浏览报刊、杂志、书籍、网络,关注自己感兴趣的信息,随时保 存有价值的信息,建立自己的信息库,比如:简报本、信息卡片等,并能对其中 的信息进行整理、归类,以便今后查找。
(2)经常和其他人进行信息交流,养成在自己的生活和学习中合理的使用 各种信息的习惯。
(3)经常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研究,并试着写写研究报告,到时候还 可以汇编自己的研究报告集。
作文四:《S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六单元复习重点》5400字少年闰土
一、生字词
闰土 胯下 竹编 刺猬 潮汛 一柄 所谓 捏土 束缚 稻鸡 伶俐 鹁鸪 獾猪 秕谷 祭祀 装弶 刺猹 一望无际 无穷无尽
二、课文内容
活泼可爱的海边农村少年的形象, 反映了两人之间儿时真诚的友谊, 表达了 “ 我 ” 对闰土的喜爱、佩服和怀念的感情。
第一部分 (第一自然段) 讲 “ 我 ” 印象中的闰土。 生动具体地勾画了闰土勇敢、 机敏地形象。
第二部分(第 2、 3自然段)讲 “ 我 ” 和闰土相识了。
第三部分(第 4、 5自然段)讲 “ 我 ” 回忆和闰土第一次见面是的情形。 第四部分(第 6-16自然段)讲闰土和 “ 我 ” 讲捉鸟雀、捡贝壳、看瓜刺猹 \看 跳鱼儿等有趣的事 . 表现了闰土是一个知识丰富 \聪明能干的农村孩子 .
第五部分 (第 17自然段 ) 讲 ” 我 ” 和闰土分别是的情景和相互间的友谊 .
三、写作特点
本文在写法上做到结构安排十分严谨、形象描绘十分鲜明。从结构安排看, 是从回忆闰土形象起笔,接着按 “ 相识 — 相见 — 相处 ---相别 ” 的顺序叙述故事;从 形像描绘看,主要通过外貌和语言、动作来刻画人物,从而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和思想感情。
四、理解句子
1.“ 只是无端的觉地得 ”— 就是 “ 没有来由地觉得 ” 。
2.“ 我素不知道天下有这许多新鲜事 …… 我先前单知道 …..” ---“ 素 ” 是 “ 向来 ” 的意思。 “ 如许 ” 是 “ 像这样 ” 的意思。 “ 先前 ” 是 “ 以前 ” 的意思, “ 单知道 ” 是 “ 只知道 ” 。 3.“ 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稀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 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和我都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 角的天空。 ” ---意思是说:闰土知道的稀奇事真多, “ 我 ” 和 “ 我 ” 以前的朋友都不知 道,这是因为闰土从小参加劳动,对自然界了解很多,而 “ 我 ” 和 “ 我 ” 的朋友 ---这 些有钱人家的少爷,过着不劳而食的生活,只能 “ 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  空 ” ,眼界狭窄、知识贫乏。这里用对比突出了 “ 我们 ” 与闰土的不同,字里行间 充满了对闰土的敬佩、尊重的感情。 (这句中的 “ 啊! ” 加一个 “ ! ” 表示我对润土 的赞美,羡慕他心中有那么多无穷无尽的稀奇的事。 )
4.“ 便是现在也没有知道 ” ---意思是 “ 即使到现在我也不知道。 ”“ 便是 ” 是 “ 即使 是 ” 、 “ 就是 ” 的意思。 “ 没有知道 ” 是 “ 不知道 ” 。
5.“ 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 ” ---“ 其间 ” 就是 “ 那中间 ” 在文中指西瓜地里。
6.“ 知道他和我仿佛年纪 ” ---这里的 “ 仿佛 ” 不是 “ 好像 ” 的意思,而是 “ 差不多 ” 。 【学习连接】
鲁迅(1881-1936) ,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 和革命家。其作品收入《鲁迅全集》 ,还被译成英、日、俄、法等五十多种文字。 代表作有《狂人日记》 、 《呐喊》 《故乡》 、 《祝福》等。
五、课后练习:
2、想一想:课文写了 “ 我 ” 与闰土的哪几件事?闰土是一个怎样的 少年?
答:本文以 “我” 记忆中闰土看瓜刺猹的形象为切入点, 描述 “我” 和闰土相识、相处的过程,重点写了闰土给“我”讲雪地捕鸟、海边 拾贝、看瓜刺猹和看跳鱼儿四件事,最后写两人的分别和友谊。通过 这几件事的描写,可以看出闰土是一个聪明能干、知识丰富、活泼可 爱的少年。
3、读下面一段话,注意带点的词语,联系上下文体会这段话的含义,说说 表达了“我”怎样的思想感情。
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
.... 的稀奇
.. 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
... 的。他
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和我都一样,只看见
... 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 ..
... 。
答:这段话含义深刻、感情真挚。意思是说:闰土知道的稀奇事 真多, “我”和“我往常的朋友”都不知道,这是因为闰土从小参加劳 动,对自然界了解很多,而“我”和“我“的朋友 ----这些有钱人家 的少爷,过着不劳而食的生活,只能“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
空” ,眼界狭窄、知识贫乏。这里用对比的手法突出了“我们”与闰土 的不同,字里行间充满了对闰土的敬佩、尊重,是闰土打开了“我” 的眼界,使“我”知道院墙之外还有如此广阔的天空,产生了对农村 生活的向往,对少年闰土的喜爱之情。正因为这些,两人相处的时间 虽然不长,却建立了纯洁、真诚的友谊。这也为后面写“我”和闰土 的不愿分离埋下了伏笔,使人读起来感到十分真实、自然。
一、生字词
生锈 保幼 皮袄 跺脚 毡靴 祷告 撇嘴 打搅 邮筒 暖炕 泥鳅 揍人 脏手 鲇鱼 搓烟叶 抽噎 鹧鸪 楦头 摩平 梆子 别墅 蘸笔尖 山鹬 枞树 揉眼睛 逮住 不知不觉 结结实实 醉醺醺
二、课文内容
本文通过凡卡写信这件事, 叙述了凡卡的学徒生活, 反映了旧俄时代穷苦孩 子的悲惨命运,揭露了当时社会制度的腐朽黑暗。
第一部分(第 1、 2自然段)写信前 ---简介凡卡,描述它准备写信的情景。 第二部分(第 3-19自然段)写信时 — 在信中向爷爷倾诉了在城市当学徒的 痛苦生活, 回忆了在乡下与爷爷一起时的生活情景, 表达了要爷爷带他回乡下去 的迫切远望。
第三部分(第 20、 21自然段)写信后 — 简述凡卡把写好的信投进邮筒,并 做了个美梦。
爷爷收不到凡卡的信的原因:-----(1)没贴邮票; (2)没有详细地址; (3) 邮差醉醺醺的。
三、词语解释:
保佑 — 迷信的人称神力的保护和扶助。
祷告 — 教徒或迷信的人向天、神求助。
小崽子 — 幼的动物。文中是凡卡对老板儿子表示蔑视的称呼。
四、课后练习:
1、凡卡写给爷爷信的内容连起来读一读,再说说信的主要内容。
答:信的内容是 --(1)倾诉自己在城市当学徒的痛苦生活。 (2) 回忆在乡下与爷爷一起生活的情景。 (3)表达远望 ---希望爷爷带他回 到乡下去。
2、课文中三次写到凡卡叹气,找出写他叹气的句子,联系上下文认真体会 凡卡每次叹气时都想到了什么,表达了他怎样的心情。
答 : 第一次,是凡卡在写信前,担心地朝门口和窗户看了几眼, 又斜着眼看了一下神像,看了看周围的环境,“他叹了一口气”。凡 卡从家乡来到这充满了凄凉、恐惧的鞋铺,黑糊糊的窗户,昏暗的神 像,摆满楦头的架子,老板、老板娘凶恶的面孔,一下子都浮现在了 凡卡的面前。想起那无休止的劳动,残酷的折磨,就连写信,还是趁 人们都到教堂做礼拜去了,才得空,而且是提心吊胆地写,所以他不 由得叹了口气。
第二次,是凡卡回忆家乡清静、优美、快活的冬夜,与令人窒息 的鞋铺的气氛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因此,他又“叹了口气”。
第三次,是凡卡请求亲爱的爷爷:“老爷在圣诞树上挂上糖果的 时候,请您摘一颗金胡桃,藏在我的绿匣子里头”之后,“伤心地叹 口气”。往年在家乡,生活虽然也贫苦,但还自由些,在过圣诞节时, 还能从圣诞树上摘下一个糖果,快乐地跟爷爷一起去砍圣诞树,打扮 那棵树,可现在,在这圣诞节的前夜,自己孤零零的一个人,远离家 乡,远离亲人,离开了自己所熟悉的一切,在城里受折磨,担心地写 着这封倾诉自己痛苦生活的信,并且心情紧张,唯恐被老板看见,再 挨一顿毒打。这里的生活“连狗都不如”,更不用说什么圣诞树、金 胡桃了。写到这里,凡卡再一次伤心地叹口气。
凡卡学徒生活受的苦 ----挨打、挨饿、挨冻。
一、生字词
曹操 支吾 擂鼓 呐喊 叮嘱 欺诈 半晌 隐讳 幔子 弓弩手
翎毛 瞒住 神机妙算 欣然而至 军中无戏言
二、课文内容:
本文节选自《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 “ 用奇谋孔明借箭,现密计黄盖受刑 ” 的 前半部分。全文以 “ 借箭 ” 为线索,按照 “ 为什么借箭 ”“ 怎样借箭 ”“ 借着箭没有 ” 的 思路展开故事的情节,记叙人物的言行,突出表现了诸葛亮的才智过人,以大局 为重,周瑜的妒贤嫉能、鲁肃的忠厚老实、曹操的谨慎多疑。
第一部分 (第 1、 2自然段) 讲借箭的原因。 (周瑜对诸葛亮的才干心怀妒忌, 故儿要他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枝箭,以陷害他。诸葛亮答应了,并立下军令状。 ) 第二部分(第 3-7自然段)讲诸葛亮借箭的经过。
第三部分(第 8、 9自然段)讲诸葛亮三天造了十万余枝箭,如期交箭。周 瑜自叹不如。
三、词语解释
神机妙算 ---形容非凡的机智和巧妙的计策,有预见性,善于估计客观形式, 决定策略。神机,指神奇非凡的机智、智谋。妙算,指神奇巧妙的计谋。
迟延 ---耽搁,拖延。 调用 — 调度,使用。
妒忌 — 对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比自己好的人心怀怨恨。
公道 — 公正的道理。 见委 — 委派我。 比及 — 等到。
少顷 — 顷刻。 将来 — 拿来。
四、课后练习
1、说说孔明借箭这个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答:孔明借箭这个故事的起因:周瑜对诸葛亮的才干心怀妒忌, 故而要他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枝箭,以陷害他;而诸葛亮已心中有数, 以大局为重,立下了军令状。经过:诸葛亮向鲁肃借了只船、军士和 粮草,巧妙地用草船向曹操借箭。结果,诸葛亮如期如数交箭,周瑜 自叹不如。
课文的主要内容:课文写了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 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诸葛亮用妙计向曹操“借箭”, 挫败了周瑜的暗算,表现了诸葛亮有胆有识,才智过人。
2、为什么周瑜说 “ 孔明神机妙算,吾不如也 ” ?
答:周瑜的话既是他自愧不如诸葛亮的表白,也是全文对诸葛亮 足智多谋、才能惊人的画龙点睛之笔。首先周瑜因妒忌诸葛亮的才干 企图设计陷害他,而诸葛亮面对周瑜的阴谋诡计胸有成竹,谈笑风生, 顾全大局,不以周瑜正面冲突。同时诸葛亮神机妙算,巧妙地向曹操 “借”了十万余枝箭,使周瑜的阴谋未能得逞,而这是周瑜万万没想 到的。所以,周瑜发自内心第感叹“孔明神机妙算,吾不如也”。
一、生字词
厮杀 堂吉诃德 虔诚 迸发 冤仇 甭说 邪法 外行 冒险 形形色色
二、课文内容
本文节选自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 。原小说全名为《奇情异想的绅士堂吉 诃德 . 德 . 拉曼却》 。这篇课文记叙了堂吉诃德模仿古代骑士第二次出征中的一段, 主要写了他把郊野的风车当作巨人,竟然提着长枪、骑着飞马与之战斗,结果被 风车刮倒在地。文章刻画的人物形象是:主人堂吉诃德沉迷于幻想、急公好义; 仆人桑丘处处求实、胆小怕事。
三、词语解释
形形色色 — 指事物种类繁杂、多种多样。形形,即生出形体;色色,即生出 颜色。近义词:五花八门。
虔诚 — 恭敬而有诚意(多指宗教信仰) 。
【学习连接】
《堂吉诃德》 是西班牙著名作家赛万提斯的作品。 小说写了一个名叫堂吉诃 德的穷乡绅因阅读骑士的小说入了迷, 模仿古代骑士三次出征, 但由于他沉迷于 幻想,脱离实际,结果四处碰壁的故事。
一、生字词
嗡嗡叫 可恶 咿咿呀呀 惘然出神 害臊 勉强 毫不厌倦 一本正经
专心致志 独出心裁
二、主要内容
课文节选自罗曼 . 罗兰的 《约翰 . 克利斯朵夫》 , 课文讲述的是约翰 . 克里斯多 夫童年的一段生活,表现了他有相当的音乐天赋、对音乐有强烈的兴趣。 课文以时间顺序,记叙了 “ 克里斯多夫作品第一号 ” 的诞生过程。
三、词语解释
惘然 — 失意的样子;心里好像失掉了什么东西的样子。
毫不厌倦 — 一点儿也没有失去兴趣,继续去做(某件事情、某种活动) 。 一本正经 — 一部正规的经典。比喻庄重、严肃。常带有讽刺意味。也作 “ 一 板正经 ”“ 正儿八百 ” 。
专心致志 — 用心专注,集中全部精神。也作 “ 专心一志 ”“ 专心一意 ” 。近义词 “ 一心一意 ”“ 聚精会神 ” 。
一、读下面一组句子,想一想第二句好在哪儿。
1、天空中挂着圆月。
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
第二句用上了 “ 深蓝的 ”“ 金黄的 ”“ 一轮 ” 等形容词及数量词。 , 形象、 具体、 生 动地写出了由天空和圆月组成的画面。
2、山坡上种着果树。
高高的山坡上种着各种各样的果树。
第二句用上 “ 高高的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相信原唱是张雨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