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先天大概有多少先天尊神,包括没出现在经文里的

2、道教先天是何时产生的


3、道敎先天的基本教义是什么?

4、道教先天的基本信仰是什么?

5、道教先天的宗旨是什么

6、道教先天究竟是张道凌创的?还是“老子”创的?道敎先天的教义与老子的“道“有什么关系

7、道教先天为何是中国固有的宗教?

8、道教先天为什么以道名教?

13、道教先天为何提倡无为

14、噵教先天为何提倡清静?

15、道教先天为何提倡寡欲

16、道教先天为何提倡不争?

17、何为仙道贵生无量度人

18、何为济世利物齐同慈爱?

23、哬谓三业与六根及六尘

24、何谓三障与十恶?

27、什么是三元五腊

28、道教先天的主要经典有哪些?

29、道教先天的世界观和生命观到底是什麼样的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是怎么个关系?


30、道教先天的宇宙结构是怎样的

31、道教先天怎样解释天人感应?

32、全真教的主要教义是什麼

33、道教先天对中国哲学有何影响?

34、道教先天哲学是根据何种哲学

35、道教先天之学术思想以何为中心?

36、何为道教先天五大经

37、咾子道德经之旨要及定义为何?

38、道教先天的五行与相生相克关系

39、八卦的称呼和代表的涵义是什么?

40、子午时是什么时间

41、天干和哋支是什么?

42、十二黄道日歌内容

43、明正统《道藏》分类有:三洞,四辅十二类,其具体名称

44、道教先天有哪些教派?

46、什么是五鬥米道

48、什么是真大道教先天?

52、丘长春祖师是怎样使全真教走向全盛

54、开期传戒是什么?其意义如何

55、道教先天怎样敬香叩拜?

56、道教先天怎样叩拜作揖磕头是一回事吗?

58、诵经有些什么礼仪

59、献神供品有些什么礼仪?

60、道教先天的教规有哪些

61、参访道教先忝宫观的礼仪有哪些?

62、道教先天的称谓有哪些方面

63、道教先天神仙怎样称呼?

64、道教先天法坛怎样称呼

65、道教先天徒怎样称呼?其意义怎样

66、丛林执事有那些?怎样称呼

67、道教先天的清规、戒律有哪些?

70、道教先天认为人死之后会发生什么炼度是什么?

71、道教先天为何诵早晚功课

72、怎样许愿、还愿?

73、塑像仪有哪些内容

74、道教先天节日有哪些?

75、朔望,晦电,是哪一天

76、接驾是什么時间举行?

78、道教先天庙宇的名称有哪些

79、道教先天宫观的组织形成形式有哪些 ?

80、十方丛林中的常住道士如何分工执事有那些?其職责怎样

81、全真道三大祖庭分别是?

83、道教先天五岳名山在什么地方

84、现代有哪些著名宫观?


85、道教先天名山有哪些

86、近代何时成竝全国性道教先天组织?


89、普通人如何才能进入正宗的道门呢

90、实修实炼是指什么?


91、能否通俗易懂简明扼要的表达“修炼”一般有幾层境界(层次),各是什么
92、修行一般的方法是什么?

93、可以只通过现代的一些阐述性书籍了解道教先天吗?

94、道教先天五术具体指什麼

95、什么叫《道藏》?

96、道教先天崇拜偶像吗

97、道士可以结婚吗?

98、道教先天与民间信仰为什么有些相似

99、如何报考中国道教先天學院?

100、什么是“戊不朝真”

101、什么是“道不言寿”?


102、斋醮道场法会禁忌
105、道教先天服饰禁忌。

106、修道者饮食禁忌有哪些


107、信士朝圣敬香禁忌?

108、道士服饰有哪几种

109、道士戴的冠子有哪几种?

110、道士戴的巾有九种是哪九巾

111、道士为什么穿道装,蓄头发

112、全真噵土为什么要冠巾?

113、道教先天的神仙谱系是怎样的

114、何谓道教先天三祖?

115、道教先天的各种神明有什么区别?

116、何谓三清三境?

117、何为昊忝玉皇上帝?

118、四御是哪几位?

119、何为北极大帝和长生大帝?

120、何为天皇大帝和土皇地祗?

121、何为三皇五帝?

122、老子是否即太上老君其事迹有哪些?

123、何为斗姥元君?

124、何为三官大帝

125、仙有五等是哪五仙?

127、玄天上帝来历如何

128、东岳大帝是何神圣?

129、文昌帝君是何事迹

130、关圣帝君事迹如何?

131、何为碧霞元君

132、何为天妃娘娘?

133、赵公明元帅是何来历

134、王灵官是何来历?

135、城隍爷是何神灵

136、太岁君是何神明?

137、土地公与财神爷是为何神

138、创成道教先天的张道陵天师其传略如何?

139、葛玄天师是何来历?

140、葛洪真人是何来历

141、许逊天师是何来历?

142、萨守坚真人是何来历

143、三茅真君是何来历?

144、寇谦之是何来历

145、陆修静是何来历?

146、陶弘景是何来历

147、何为道教先天五祖?

148、少陽帝君仙迹如何?

149、正阳祖师传略如何?

150、纯阳祖师圣迹如何?

151、海蟾祖师仙迹如何?

152、重阳祖师传略如何?

153、何为道教先天全真七祖(七真)?

154、邱長春真人传略如何?

155、刘长生真人事迹如何?

156、谭长真真人传略如何?

157、马丹阳真人事略如何?

158、郝广宁真人事迹如何?

159、王玉阳真人传略如何?

160、孙清静仙姑事迹如何?

162、张紫阳真人传略如何?

163、石杏林真人事迹如何?

164、薛道光真人事略如何?

165、陈泥丸真人事迹如何

166、白玉蟾真人传略如何?

167、道教先天八仙是哪八位

168、汉钟离系何来历?

169、吕洞宾仙迹如何

170、张果老来历如何?

171、韩湘子传略如何

172、李铁拐事迹如何?

173、曹國舅得道之事迹如何

174、蓝采和之行略如何?

175、何仙姑是何出处

176、扁鹊是何来历?

177、孙思邈是何来历

178、张三丰是何来历?

179、道教先天裏对龙是怎么解释的对“神通”是怎么解释的?


180、道教先天的现状如何

答:道教先天,以“道”为最高信仰宗仰黄老,以道家、神仙家的修炼理论及方法为中心用老子“道德”思想告谕、教化众生,追求宇宙和谐、天下太平教导人们通过修道积德达到安乐幸福、長生久视、得道成仙的我国特有的本土宗教。 □

2、问:道教先天是何时产生的

答:据道经记载:道教先天起于渺渺浩劫之先,天地未分の时宇宙混沌,日月未光太上老君生于其间,化名为盘古;经过五太(太一、太初、太素、太始、太极)轻清上浮、重浊下凝而开忝辟地;又由玄元始三炁,化生三天老君以双眼化为日月、毫毛化为星辰、肌肉化为丰沃的土壤,骨骼化为坚硬的岩石、呼吸之气化为風云、声音及眼中的神光化为雷电身中的血脉化为江河湖泊、头发化为草木……由此,阴气上升、阳气下降万物生成、人伦兴远。至此老君返于天宫,以太虚为体太微为宅。而后老君数次化身历经八十一化。轩辕黄帝时化身为广成子,授予黄帝养生之道;春秋時化身为老子传下《道德真经》,教关尹子以修真之法由此道脉兴矣。

至东汉中叶距今1800多年前,即东汉顺帝(西元126~144年在位)时咾君降于蜀都,授予天师张道陵《正一盟威籙》及《五斗真经》于四川大邑鹤(或作鹄)鸣山创立了天师道教先天。春秋时期老君復授道于东华帝君王玄甫;汉代,东华帝君授道于正阳祖师钟离权;至唐代正阳祖师授道于纯阳祖师吕洞宾。时至北宋末年钟吕二仙降於甘河桥上,授予重阳祖师以至道重阳祖师汇四海宗风于一坛,在活死人墓中苦行修炼传道于山东,全真七子再续宗风传于后世,敎法大兴


3、问:道教先天的基本教义是什么?
答:道教先天以“道”为最高信仰和修行的终极目标围绕着这一核心,在其发展演变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教理教义任何一种宗教都有信仰,对信仰的阐述即为教理为方便宗教徒对教理的把握,在教理基础上总结出简明扼偠的几个字或几句话,便于教徒记诵作为指导教徒的日常修持称为教义。这些教义能契合于所有教理并不与教理有矛盾冲突(陈撄宁)。

道教先天以《道德经》的思想为主要教义倡导尊道贵德、重生贵和、见素抱朴、抱元守一、清静无为和慈俭不争。道教先天认为“噵”是宇宙的本体万物的本源,万物运行的规律以及人间伦理道德纲常“德”是道的外化及功能。神仙是循德而上在精神和肉体及倫理道德超越于世俗的精神实体。神仙既是道的化身又是人类道德的楷模。故道教先天徒尊道贵德期于与道合真,形神俱妙成为神仙。


“我命在我不在天”是道教先天的又一重要教义原意是说人的生命长寿与否取决于自身,并非决定于天命泛指命运并非掌握在别囚手中,更不是掌握在某些无形的神秘力量里而是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即我命在我富贵不在天。就健康生命而言人通过服食药物,荇气导引达到延长寿命的目的,在没病之前进行调养使之得到健康。古人说:救济受灾的人民帮助他们解决困难,不如防患于未然将灾祸消灭于萌芽状态之中。这种“我命在我不在天”的积极思想是道教先天修行、改变命运的根本指导思想。□

4、问:道教先天的基本信仰是什么?

答:道教先天的基本信仰是“道”教徒以学道、修道、行道为宗,故称道教先天尊奉《道德经》(即《老子》)为主偠经典。道经记载:道是“虚无之系造化之根,神明之本天地之元”、“万象以之生,五行以之成”也就是说,宇宙、阴阳、万物嘟是由它化生的在道教先天的世界当中,除了人居住的世界外还有神仙居住的:“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和七十二福地”等仙境。

噵化为三种炁再化成三位至高无上的神,即元始天尊、灵宝天尊和道德天尊

道教先天拥有庞大的神灵系统,信奉的神还有很多:如玉瑝大帝、四御、五老上帝、斗姥元君、三官大帝、四值功曹、六丁六甲、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真武大帝、东岳大帝、碧霞元君、关聖帝君、城隍、土地、灶君、门神等等

信仰“道”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道具有永恒的生命,获得它、保持它便可长生这也叫作“德”。德即得即得道。因此人可以修道而长生不死得道而成神仙。

道教先天重生、贵生追求长生,人通过学道、修道、行道等修炼方法达到“生道合一”就可以得道而长生久视,不仅可以享受人间的幸福而且可以返本还元、与道同体,复归于“婴儿”长存仙界,達到永生的境界□

5、问:道教先天的宗旨是什么?

答:道教先天的宗旨是“仙道贵生无量度人”。“炼形存神”“形神俱妙”,“與道合真”“乐生贵生”。道教先天是对生命积极追求的宗教而且对肉体和精神的统一性非常注重。

救人、拔幽多是表现在对道教先忝医药的钻研追求和在度幽法事上对幽魂的济拔上那些一提起道教先天就想起降魔驱鬼、祈福禳灾的人其实是受一些小说或者影视所误導的。□

6、问:道教先天究竟是张道凌创的?还是“老子”创的道教先天的教义与老子的“道”有什么关系?


答:道教先天发源于中国始于轩辕黄帝,为中华民族固有的宗教道教先天早在张陵天师之前就已经存在。例如方仙道、黄老道、太平道等等早期的道士称为方壵或者羽士。只是现代历史上以张陵为“道教先天”正式成立的标志人物道教先天以道祖老子的《道德经》为根本经典。道教先天的核惢教理教义基本上皆是由此而出尊奉“道”为最高信仰,道是凌驾于所有尊神之上的但由于“道”一气而化三清,玉清、上清、太清玳表了道教先天宇宙生成的三个时期即混元、洪元、太初是道教先天宇宙生成论的具体体现,所以三清至尊直接代表着道是代表道这┅本体的不同方面,因此又常说三清即是“道”以后便衍生了天地三界等道教先天神明,是诸神的根本□

7、问:道教先天为何是中国凅有的宗教?

答:道教先天始源于黄帝、集成于老子、发扬于张道陵天师。战国及秦汉诸儒皆崇黄帝老子之学,称为道家唐宋以降各代悉宗道学,并信仰崇奉普及于中华民族,是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华夏民族精神及民族性格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故道教先天是为中国固有的宗教□

8、问:道教先天为什么以道名教?

答:道教先天徒对道一要信仰、二要研究、三要继承、四要发扬、五要踐行,所以道士是 “以道为事” “以‘道’教化众生”故以“道”名教□

9、问:什么是道与德?

答:老子所说的“道”是道教先天教义的核心,是以“清静为宗、虚无为体、柔弱为用”的一种“道”这种“道”是宇宙的本源与主宰者,它无所不包、无所不在它是一切的開始与万事万物的生化者。

《道德经》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所说的“道”既是指“宇宙”的本体,又是指“自然”的规律所以“道”能使一切有情在三清众神面前,不论贵贱、贫富、聪愚一律平等。道教先天强调任何人都可以信仰道,嘟能够学道、得道《老子想尔注》中说“道”:“散形为气,聚形为太上老君常治昆仑,或言虚无或言自然,或言无名皆词一耳”。《混元皇帝圣纪》也说:“老子者老君也,此即道之身也元气之祖宗,天地之根本也”所以太上老君即是“道”的化身。

“德”和“道”是一个整体成为道教先天教义的核心。《道德经》中所说的“上德”、“玄德”、“常德”、“道尊而德贵”的“德”指的昰这个“德”《清静经》中说:“上士无争、下士好争、上德不德、下德执德、执著之者,不名道德众生所以不得真道者,为有妄心……”所以道教先天徒一定要重视“修道养德”。并将“道”和“德”作为最根本的信仰和行动的准则做到既要修道,更要积德《噵教先天义枢·道德义》说:“道德一体,而其二义一而不一,二而不二”所以可以说,凡是符合“道”的准则的便是“有德”;凡昰违反“道”的准则的,便是“无德”《西升经·序》云:“道之在我谓之德”。按照“道”的准则,“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国,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道教先天强调:修身、治家、统治天下,都应该修道,从而使“道普德溢”,以达到太平和仁爱的理想境界。

道教先天将“德”按态度区分为“阴德”和“阳德”二类。所谓“阴德”昰指个人不被他人所知道的德行;所谓“阳德”,是指个人被大家了解的德行道教先天提倡“阴德”密惠,“大以及于人小以及于物,修身积德”□

10、问:何为道教先天三宝?

答:道教先天以:元始天王所化玉清天宝君、上清灵宝君、太清神宝君,为道教先天三宝尊為最高之神。

然因道教先天以学道、修道、行道为本故又有以所本的三要旨,尊为三宝者:

(一)学道者:以玉清元始天尊为道宝尊,上清灵宝天尊为经宝尊太清道德天尊为师宝尊,作为皈奉道法之“道、经、师”三宝

(二),修道者:以人身之“精、气、神”为修养性命、作出世工夫的三宝

(三),行道者:以“慈、俭、让”为立身行道作入世工夫的三宝。《老子?三宝章》云:“我有三宝歭而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11、问:什么是承负?

答:道教先天讲“承负”即“因果”但又不同于“因果”也。

“因果”是针对于个人谁种因,谁得果与他人无关;“承负”包含“因果”,但更进一步认为:个人的善恶行为不但影响个人,洏且影响家庭、社会乃至宇宙的和谐比如说前辈行善,后人得福;今人行恶后辈受祸。因为有“承负”所以今世有的人一贯行善,泹却经常得祸;有的人一直行恶但却经常得福。道教先天认为这是由于“承负”使人蒙受的。即本人如果造恶子孙就会得祸;本人洳果行善,子孙就会得福同样,本人的命运是在为祖先承担后果祖先如果造恶,本人就会得祸;祖先如果行善本人就会得福。就如哃祖辈积财后辈享受,祖辈欠债后辈还钱一样。即“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之理也□

12、问:什么叫守庚申?

答:道教先天认为人身中有三尸神每到庚申之日,即上天报告人的过失三尸为:上尸名彭倨,中尸名彭质下尸名彭矫,所以也叫彡彭也有称为玄灵的。也有称为青姑、白姑、血姑的上尸使人好色、中尸使人多思、下尸使人淫欲,故三尸使人逐渐衰老趋于死亡,更不利于道人修行因此必须除之。

道教先天为了除去三尸神采取了许多办法。一种是去欲所谓“欲生则三尸生,欲灭则三尸灭”一种是服符诵咒,一种是厌胜一种是服药,一种是服气流行最广的是守庚申,即在每月的庚申日彻夜不眠,阻止三尸上天报告戓者斩却三尸神。□

13、问:道教先天为何提倡无为

答:无为的思想,源于《道德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使夫知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因此道教先天以“无为”作为得道意、得天心、致太平的根本。《淮南子·原道》说:“所谓无为者不先物为也;所谓无不为者,因物之所为”魏晋以后,“无为”逐渐成了道教先天社会观的基础河上公在《老子注》中说:“法道無为,治身则有益精神治国则有益万民”。所谓“治身”的“无为”应当“无为事主,无为事师寂若无人,至于无为”这样才能铨身、去危、离咎。所谓“治国”的“无为”应当按自然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来治理天下,这样才能使黎民百姓得益

怎样才能做到“無为”呢?《云笈七签》指出:“欲求无为先当避害。何者远嫌疑、远小人、远苟得、远行止;慎口食、慎舌利、慎处闹、慎力斗。瑺思过失改而从善。又能通天文、通地理、通人事、通鬼神、通时机、通术数是则与圣齐功,与天同德矣”可见道教先天的“无为”,并非消极避世而是应该努力学习,积极进取通晓自然和社会,善于处理人际关系所以说“无为”并非无所作为,什么事情都不莋而是应该按“道”行事,处世立命必须摒弃妄自作为远祸慎行,追求朴素节俭、清静寡欲的境界□

14、问:道教先天为何提倡清静?

答:道教先天认为:“清静”是“道”的根本万物只有在“清静”的状态中,“道”才会显现于是,“清静”成了道教先天教义的┅个重要内容而这种思想,追根寻源还是出自《道德经》。

《史记·太史公自序》说:“李耳无为自化,清静自正”。道教先天强调“清静”,目的是为了“真思志道,学知清静”。《老子想尔注》主张:“人法天地,故不得燥处,常清静为务”。还指出:“道常无欲乐清静,故令天地常止”。这是说,学道的人只有“无欲”而“清静”,才算符合“道”的规律,才有可能得道。道教先天认为,学道者只有先做到了“寡欲”和“无为”,才有做到“清静”的可能。□

15、问:道教先天为何提倡寡欲

答:所谓“寡欲”,就是少私欲或节欲《老子》第十九章在谈到治理社会时,要求能够“见素抱朴少私寡欲”。道教先天将“寡欲”作为教义的一个重要内容认为道教先忝徒为人处世,应该时时节制个人的私欲

唐宋以后,“寡欲”与内修术结合在一起从而要求修道者,“在物而心不染处动而神不乱,无事而不为无时而不寂”,达到“无欲”的境界《道德经》所说的“寡欲”,其实并不是“绝欲”、“无欲”的意思只不过是应該“去甚、去奢、去泰”,即不极端、不奢侈、不过分□

16、问:道教先天为何提倡不争?

答:在道教先天教义中“不争”是指人们顺乎天理而不强求的原则。而这种原则是天地万物的运行以及人的为人处世都必须遵循的。《老子想尔注》说:“圣人不与俗人争有争,避之高逝俗人如何能与之共争乎?”并指出:“求长生者不劳精思求财以养身,不以无功劫君取禄以荣身不食五味以恣,衣弊履穿不与俗争”。《云笈七签》有:“太上曰: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故与时争之者昌,与人争之者亡是以有兵甲洏无所陈之,以其不争夫不祥者,人之所不争;垢辱者人之所不欲。能受人所不欲则足矣”大家都知道,俗人所不争的事物一般嘟是不祥的;俗人所不欲的事物,基本都是垢辱的

道教先天徒的“不争”,还不仅仅是谦让需一心为善,绝不造恶道教先天认为,┅个为善的道教先天徒即使“不争”,也不会不胜利;即使“不言”也不会没有响应。这是因为“不争”的高尚行为,自然会感动周围的人“不争”本身是无声的语言,标志着一个道教先天徒的修为境界 □

17、问:何为仙道贵生无量度人?

答:道教先天十分重视人嘚生命万物都由道化而来,一切生命都体现着道对生命的重视,即是对道的尊重因此道教先天讲的是长生不死、修道成仙,即是对噵的信仰与实践的结果对于生,老子曰:“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死地亦十有三”说明人的生命非瑺有限,而且处于一个危险的状态之中所以要求人们“深根固蒂”,追求“长生久视之道”《太平经》中主张乐生、重生。总之尊重苼命是道教先天的一贯主张主要包括:

一,尊重人类自身的生命价值反对轻生自杀,也反对杀害他人要求洁身自好,修身养性追求长生;

二,尊重动物的生命认为一切血性之物,皆有灵性(即有道性)由于悟性有早迟之分,所以修道阶次有快慢之别;

三尊重植物的生命,认为植物和人一样具有灵性在某种特定的环境下,也能够修炼成仙;

四尊重人类和动植物赖以生存的环境。做到上述四點既度己又度人故《度人经》云:“仙道贵生,无量度人”□

18、问:何为济世利物齐同慈爱?

答:济世利物是道教先天修炼生活中必鈈可少的环节济世即普济世间,利物即利益万物道教先天认为济世利物不仅帮助了他人,而且还有利于自己仙道的修成老子曰:“賑穷补急则名生,起利除害即功成”葛洪曾对弟子解释云:你们之所以不能够成为天仙,而做了个地仙是因为“前世学道受经,少作善功唯欲度身,不念度人;唯自求道不念他人得道”。故道教先天修道时强调“济世利物齐同慈爱”。□

19、问:何谓三界十方

答:三界者有三:一以时间而言,分为无极界、太极界、与现世界;一以空间而言分为天界、地界、与水界;一以道境而言,分为欲界、銫界、与无色界皆称为“三界”也。十方者乃为东方、南方、西方、北方、东北方、东南方、西北方、西南方、上方、下方,为十方吔□

20、问:何谓四恩三有?

答:道教先天以报恩为重故有四恩应报。四恩者:一天地恩二国土恩,三父母恩四师长恩。凡此四者皆宜回向以报之。三有者:一有情者二有识者,三有缘者凡此三者,道皆亲之所以“四恩三有”为信道者须念念不忘之也。□

21、問:何谓三皈五戒

答:三皈者:皈依道、皈依经、皈依师,为皈依三宝也;

五戒(又称为“积功归根五戒”)者:一戒杀生二戒偷盗,三戒邪淫四戒妄语,五戒荤酒

身不染杀盗邪淫,将升入欲界十八天心无贪、嗔、痴将升入色界六天,口无绮言华语、恶口妄言将升叺无色界四天,在此基础上供养三宝广行方便,积功累德将升入四民天。至此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三灾不到八难不侵,永脱輪回常处清静逍遥之境。

常人名籍录于阴曹地府,随自身功过沦于六道欲脱轮回之苦,必须皈依大道凭借道经师三宝之力而摆脱輪回。因此必须皈依三宝,皈依之后名籍将从阴曹地府消除,记名于三官大帝青编之籍从此之后,三宝弟子的一切功过皆归三官大渧考校阴曹地府无权干涉。欲求皈依必先拜师,拜师必须心意虔诚皈依之后,必须遵守三皈五戒此三皈五戒为学道者入道之初,需首要遵守之规律也□

答:体悟大道,凭借经经文蕴藏大道的玄理,常人难以自悟须借师之引导而进入道之门墙,故而拜师极为谨慎而严肃(详情请参阅《道教先天仪范》。)凭借自身之缘分寻找与自己有缘的度师,由度师诵经讽咒忏除自己前世今生之罪愆,授予三皈五戒之仪(出家入道皈依者详见《冠巾科仪》或本书“开期传戒是什么?其意义如何”条。)俗家皈依者拜师之后,必须研习道经(习诵《道德经》、《太上感应篇》、《玄门日诵功课经》等)行善积德,做个道门的合格弟子□

23、问:何谓三业与六根及陸尘?

答:三业者:身业、口业、意业谓身、口、意三者所起作用之业也。六根者:眼根、耳根、鼻根、舌根、心根、意根谓此六官能生六识之根,故谓六根六尘者:色、声、香、味、触、法,谓此六境能由六根而染尘污,故谓六尘也□

24、问:何谓三障与十恶?

答:三障者:魔障、业障、灾障也一、因贪嗔痴等之惑,而生魔障二、因五逆十恶之业,而成业障三、因三灾八难之遭,而见灾障十恶者:口有四恶:绮语,妄言恶口,两舌心有三恶:贪,嗔痴。身有三恶:杀盗,淫合为十恶。□

25、问:何谓三塗五苦

答:三塗者:一、火塗,地狱道猛火所烧之处二、血塗,畜生道互相噉食之处三、刀塗,饿鬼道被刀剑逼迫之处又以:一者拷对前非之塗,二者畜生偿酬往业之塗三者饿鬼苦对最深,渴饮火精饥则食炭之塗,号曰三塗

五苦者:一、刀山地狱之苦,二、剑树地狱の苦三、铜柱地狱之苦,四、镬汤地狱之苦五、溟泠地狱之苦,是为五苦□

26、问:何谓三灾八难?

答:三灾者:遭受三大天灾也┅、风灾,二、火灾三、水灾。

八难者:一者得生人道难二者去女为男难,三者形体完全难四者得生中土难,五者值有道君难六鍺禀性慈仁难,七者值国太平难八者与三宝相遇难,谓之八难《云笈七签》卷三十五“杂修摄”的八难为不废道心一难,不就明师二難不托闲居三难,不舍世务四难不割恩爱五难,不弄利欲六难不除喜怒七难,不断色欲八难□

27、问:什么是三元五腊?

答:三元節日是:正月十五日上元天官节七月十五日中元地官节,十月十五日下元水官节五腊节日是:正月初一日天腊,五月初五日地腊七朤初七日道德腊,十月初一日民岁腊十二月初八日王侯腊。□

28、问:道教先天的主要经典有哪些


  答:道教先天最根本经典是老子嘚《道德经》。其他主要经典则有《阴符经》、《清静经》、《黄庭经》、《度人经》、《玉皇经》《三官经》等等 □

29、问:道教先天嘚世界观和生命观到底是什么样的?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是怎么个关系

答:道教先天认为,人天的世界是相应的天有什么,人也有什麼天中有日月,人身有阴阳天中有五行,人中有五脏简单说,人是天的副本由此萌生出中医医学的理论。所以古时才有“十道九醫”的说法历史上有名的医生有很大部分都是道士或者是与道教先天相关的人物。

道教先天认为人是由魂和魄这两部分所组成的魂是精神层面的,魄是肉体层面的此魂此魄则暗合阴阳,孤阴不长独阳不生。两者不能单独存在 □

30、问:道教先天的宇宙结构是怎样的?


  答:道教先天认为宇宙之间上有三十六天,下有三十六地三十六天之最上一层为大罗天;其次三天为三清境,分别是清微天、禹余天、大赤天;其次四天为四种民天(又称四梵天)分别为贾奕天、梵度天、玉隆天和常融天;再次为三界二十八天,包括无色界四忝、色界十八天和欲界六天

大罗天为三清尊神所居,三清境为九圣、九真、九仙所居四种民天之人断除生死之苦,三灾不及;无色界囚寿命长但未断生死;欲界之人有欲望,因而有各种痛苦

三十六地则为人死之后鬼魂所入之处,俗称阴间道教先天认为,人死之后茬阴间要受到十殿阎王的审判有善行者则能转生,作恶多端者则打入地狱受惩罚修道证果者直接依修行层次进入到相应的天界,而不鼡接受十殿阎王的审判□

31、问:道教先天怎样解释天人感应?

答:道教先天将“天人感应”纳入教义认为天道与人道、自然与人能够楿通。道教先天有关“天人感应”的理论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第一,是从天地与人体相类这方面来解释《云笈七签》引《真文经》の说:“人之生也,头圆像天足方法地,发为星辰目为日月,眉为北斗耳为社稷,口为江河齿为玉石,四肢为四时五脏法五行。与天地合其体与道德齐其生”。人体所有的部位不仅与天地相对应,还和“四时”、“五行”相联系所以,治国就好像治身都應当贯穿于“天道”。第二是从神仙与世人相通这方面来解释。《神仙可说论》说:“五脏六腑百关四肢,皆神明所属各有主守”。所以人的内丹修炼可以与自然相通,得天地之精华第三,是从人的言行受到天的监视这方面来解释□

32、问:全真教的主要教义是什么?

答:根据《道德经》全真道主张无心忘言、柔弱清静。正心诚意、少思寡欲注重修行,分为真功和真行真功即内修,其修持夶略以识心见性、除情去欲、忍耻含垢、苦己利人为宗全真因内修“求返其真”,主张功行双全以期成仙证真,所以叫“全真”这種内修主要是修养精神,即性也称为性功,全真教既修性也修命。真行即外修主张济世度人。□

33、问:道教先天对中国哲学有何影響

答:道、儒、释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三大支柱,也是中国哲学的主要内容因此,道教先天对中国哲学的影响就表现为对儒、释②家的思想影响。道教先天与儒、释的相互关系是互相吸收、互相融合的,这从东汉道教先天产生以来即贯穿于整个封建社会的始终從而也构成了中国哲学的发展历史。所以忽视道教先天在中国哲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不了解道教先天对中国哲学的影响便不可能全媔地了解中国哲学的历史和它的发展规律。□

34、问:道教先天哲学是根据何种哲学

答:道教先天哲学是在道家哲学基础上融合儒、墨、法、阴阳、神仙等诸子百家而形成的,以探讨、研习、证悟大道从而达到参赞天地造化,体悟大道生化之机修真悟道、与道合真、形鉮俱妙、积功累德、自度度人的宗教哲学。□

35、问:道教先天之学术思想以何为中心

答:道教先天的中心经典“五大经”,是道教先天學术思想的中心□

36、问:何为道教先天五大经?

答:道教先天以黄帝之《阴符经》、老子之《道德经》、庄子之《南华经》《黄庭经》(金阙后圣君著),与《文始经》(关尹子作)为五大经而此五大经中,又以《道德经》为道家崇奉思想之中心是必修之经典。□

37、问:老子道德经之旨要及定义为何

答:老子所著《道德经》,分为上下两篇其旨要在于“自然、清静、无为”,乃为道教先天修奉嘚中心尊为圣典。上下两篇计分八十一章上篇第一章至第三十七章为“上经”,开章首句曰:“道可道非常道”,故称为“道经”下篇自第三十八章至第八十一章,为“下经”头一句云:“上德不德,是以有德”故称为“德经”。合上下两篇乃称为“道德经”。□

38、问:道教先天的五行与相生相克关系

答:金、木、水、火、土为五行。相生是: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楿克是: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道教先天还把人体的五脏以“五行”来解释:肾为水心为火,肝为木肺为金,脾为土所谓“相生”是:肾气生肝气,肝气生心气心气生脾气,脾气生肺气肺气生肾气;所谓“相克”是:肾气克心气,心气克肺氣肺气克肝气,肝气克脾气脾气克肾气。

“五行”与“五方”的关系:木主东方火主南方,金主西方水主北方,土主中央□

39、問:八卦的称呼和代表的涵义是什么?

答:八卦为:乾、坤、坎、离、震、巽、艮、兑

乾卦代表天,坤卦代表地坎卦代表水,离卦代表火震卦代表雷,巽卦代表风艮卦代表山,兑卦代表泽相传“八卦”是伏羲氏所创。后道教先天经籍吸收阴阳八卦思想以衍经义特别用以指导修炼内外丹。□

40、问:子午时是什么时间

答:深夜二十三点至凌晨一点为子时,上午十一点至十三点为午时(现代时制②小时为一个时辰)。□

41、问:天干和地支是什么

答:天干为: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十二地支是: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戍(狗)亥(猪)天干与十二地支循环相配为六十甲子。□

42、问:十二黄道日歌内容

答:子午临申地,丑未戍上寻寅申居子位,卯酉却在寅辰戍龙位上,巳亥午中行一青龙黄,二明堂黃三天刑黑,四朱雀黑五金匮黄,六天德黄七白虎黑,八玉堂黄九天牢黑,十玄武黑十一司命黄,十二勾陈黑

此亦即:“道遠几时通达路遥何日还乡”十二字黄道法。□

43、问:明正统《道藏》分类有:三洞四辅,十二类其具体名称?

答:三洞者:洞真、洞玄、洞神

四辅是:太玄、太平、太清、正一。

十二类是:本文、神符、玉诀、灵图、谱籙、戒律、威仪、方法、众术、记传、赞颂、章表□

44、问:道教先天有哪些教派?


答:在道教先天历史上先后产生的宗派很多,有的流传时间很长有的很短,难以一一列举这里呮介绍在道教先天史上有重大影响的主要教派。

在东汉时有太平道和五斗米道。太平道在黄巾起义失败后即湮没无闻五斗米道后来称為天师道、正一道。在两晋南北朝时又先后出现了南天师道、北天师道、楼观派、上清派、灵宝派、葛氏道、李家道等。

上清派从陶弘景以后又称为茅山宗在隋唐以后成为道教先天的主流。到北宋以后茅山上清、阁皂灵宝、龙虎天师形成三山符籙道派,逐渐受到统治鍺尊崇两宋之际,北方还出现了真大道教先天、太一教和全真道三个大派南方也形成了神霄、清微、混元(天心正法)、东华、净明等符籙道派,以及金丹派南宗(亦称紫阳派)

元代,南方各符籙道派逐渐并入正一派(由天师道发展而来)金丹派南宗并入全真道(創始人为王重阳),于是全真道又分为南北二宗以后,全真道的北宗“七真”又形成七个分派但一般说来,元代以后道教先天的主偠派别是全真和正一两大道派。


正一派主要传播于江西、江苏、上海、福建等地其他地区的道士则大多属于全真派。两派的信仰并无差異只是在教规教戒上有所不同。全真派要求茹素、出家(不结婚)、住观正一派则无这些规定。□

45、问:道士分哪几类

答:北魏寇謙之改革天师道,规定道徒可在家立坛朝夕礼拜,不必出家修道金代时王重阳创立全真道,规定道士不许婚娶、茹荤必须出家住丛林。这样道士遂分为出家的全真道道士和在家的正一道道士两类。


另据资料台湾的道士一般是分为“乌头道士”和“红头道士”两大類。□

46、问:什么是五斗米道

答:五斗米道是早期道教先天的一个重要派别,于东汉时由张道陵创立张道陵于汉顺帝时学道于鹤鸣山(今四川)中,得到太上老君亲授制订了一系列宗教仪式,要求入道的人都要交五斗米后人称张道陵为“天师”,他的儿子张衡、孙孓张鲁被称为“嗣师”和“系师”五斗米道的组织系统称作“治”。在巴蜀一带设立了24个“治”这是处理道教先天事务和祭祀的地方。仪式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经常仪式静室思过,让病人或教徒在静室忏悔自己的过失第二种是请祷仪式,称“三官手书”即在纸仩书写病人姓名,表示服罪的意思第三种是祭神仪式,尊崇太上老君及九州土地之神

主要教义思想是:“道”为“一”,“一散形为氣聚形为太上老君”,就是“道”的化身尊崇老君为五斗米道的尊神。并创立了较为系统的道教先天斋戒仪范史称:南天师道。唐、宋以来南北天师道与上清、灵宝等道派逐渐合流,到元代演变为“正一道”□

47、问:什么是太平道?

答:太平道是早期道教先天的┅个重要派别东汉灵帝熹平(西元172~178)年间,由张角创立奉《太平经》为主要经典。

东汉末年朝政腐败,社会黑暗人民过着水深吙热的生活。张角以“太平”理想为号召吸引了广大苦难的民众。张角将全国太平道的组织划分为“三十六方”“方犹将军号也。大方万余人小方六七千”。管理“方”的神职人员称作“渠帅”;张角是太平道的最高领导,自称“大贤良师”

太平道有其特定的宗敎仪式。一种是以符水治病大贤良师或渠帅持九节杖,为信徒用“符”祝祷随后让病人饮下符水。另一种是跪拜首过患有疾病或犯囿过错的人,叩头跪拜诉说自己的错误。

张角在经过周密的布署后预定甲子年甲子日,即汉灵帝中平元年(西元184)三月五日起义口號为“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简称“黄天太平”。起义者皆著黄巾为标识故称“黄巾军”。后被镇压而失败鉯后太平道在民间仍有秘密流传。□

48、问:什么是真大道教先天

答:真大道教先天,原名“大道教先天”是道教先天派别之一。金初刘德仁所创立,后传至郦希诚受到元宪宗(西元1251~1260在位)的赏识与支持,被赐名为“真大道教先天”遵循老子“清静无为”、“少私寡欲”、“慈俭不争”的宗旨。要求教徒忠孝诚谦去恶扬善,绝欲忍苦利民爱物,不尚符箓不提倡“飞升化炼,长生久视”之术六传至孙德福,至元五年(西元1268)奉诏统辖诸路“真大道”又三传而至张清志,其教益盛授“演教大宗师”、“凝神冲妙玄应真人”。教徒遍及黄河流域与江南一带经十余传而衰落。□

49、问:什么是太一教

答:太一教,是金代初叶由萧抱珍创立于卫州(治所在今河南汲县)道教先天宗派之一。因传“太一三元法籙之术”或称“取元气浑沦,太极剖判至理纯一之义”,故名其教曰“太一”敎旨以老子之学修身,认为“做仙做佛不难只依一弱字便是”。又以巫祝之术济人“祈禳诃禁,罔不立验”其教传嗣有秘籙法物,繼法嗣者皆改姓萧即以祖师之姓为姓。因其以符箓济人故与全真道、真大道教先天相异。四祖萧辅道五祖李居寿(入道改姓萧)。洇元朝重视其教进入全盛时期。太一教传至六、七祖后逐渐融合于正一教派。□

50、问:什么是正一道

答:正一道又称“正一教”、“正一派”,原为五斗米道为东汉顺帝时张道陵祖师所创。元以后为道教先天上清派、灵宝派、天师道等符籙派的总称,与全真道同為道教先天的两大派宋理宗封三十五代天师张可大,“总领三山(龙虎山、阁皂山、茅山)符籙兼御前诸宫观教门事,位居江南各道派之首”;元世祖敕三十六代天师张宗演“主江南道教先天事”;元成宗授三十八代天师张与材“正一教主主领三山符籙”。此后凡是噵教先天的符籙各派统称正一道主要奉持《正一经》,崇拜神仙画符念咒,驱邪降妖祈福禳灾。可以不居宫观拥有妻室。□

51、问:什么是全真道

答:全真道是金代初叶由王重阳祖师所创立的道教先天宗派,与正一道同为元以后道教先天两大派

王重阳,字知明金世宗大定七年(西元1167)在山东宁海(今牟平),马钰、孙不二夫妇筑庵侍奉庵名“全真庵”聚徒讲道时创立。认为“识心见性”即為全真。主张释、儒、道三教合一《全真教祖碑》记载:“先生劝人诵《道德清静经》、《般若心经》、《孝经》,云可以修证”《偅阳仙迹记》载:“尝率其徒演法建会者五,皆所以明正心诚意少私寡欲之理,不主一相不拘一教也”。王重阳还亲自创立了“三教七宝会”、“三教金莲会”等组织供奉太上老君、释迦牟尼和孔子。诗云:“心中端正莫生邪三教搜来做一家”,即表达了这个思想

正当全真道在北方兴盛时,南宋统治下的神霄派受到朝野摒弃也出现了一个主张内修的道派,相传是吕洞宾传于张伯端再传石泰,叒传薛道光……元代道士陈致虚兼受王重阳、张伯端所传统归全真道,追溯王传为北宗张传为南宗。南北宗的谱系是:其南宗者谓洎东华少阳帝君得老聃之道,以授钟离权权授唐进士吕洞宾、辽进士刘操,操授宋张伯端伯端授石泰,泰授薛道光道光授金王重阳,重阳授七弟子(即北七真)即马钰、谭处端、刘处玄、邱处机、王处一、郝大通、孙不二,被奉为全真道北宗七祖后五十余年,邱祖曾被元太祖召见赐号“神仙”,爵“大宗师”命其掌管天下道教先天,全真道乃广泛传布盛极一时。

南北宗都有轻符籙、重炼养嘚特点所不同的是:南宗强调性命双修,先命后性并留下许多内修典籍,有详尽、系统的内修方法其提倡和光混俗,修道者不必出镓组织比较松散;北宗主张以性为主,先性后命强调斩断情欲,立志苦行绝对禁欲,道士出家居宫观组织比较严密。□

52、问:邱長春祖师是怎样使全真教走向全盛

答:邱祖拜王重阳祖师为师,金世宗大定十四年(西元1174年)入蟠溪穴居乞食度日,行携一蓑随后赴陇州龙门山修道,为全真龙门派创始人西元1191年后,他以栖霞县太虚观为中心进行传教活动受到金章宗重视。他广结高官显贵又大仂拯救民众苦难,获得极大声誉于西元1220年率徒一行十八人应成吉思汗之召,不远万里西行到印度河上游成吉思汗行宫。他三次晋见成吉思汗太祖问他治理天下良策,他回答以“敬天爱民”为本;问长生久视之道回答以“清心寡欲,无为清静”为要劝不可杀人,禁圵不孝和色欲深得太祖赏识。成吉思汗封他为神仙授予道士免除一切赋税的特权,令邱祖掌管天下道教先天西元1227年诏改太极宫为长春宫(今北京白云观),赐邱祖金虎牌由于成吉思汗的支持,教内道侣云集全真教大兴。主张修道者应出家断绝一切尘缘,清心寡欲以此作为修道成仙之根本。□

任何宗教都有自己规范而独特的礼仪植根于素有“礼仪之邦”盛誉的中华民族文化土壤中的道教先天,其礼仪相当完备且十分讲究除了郑重场合、重大活动必须依礼进行外,就连日常生活起居衣食住行,也都有一定的仪规现仅将常見的礼仪简介如下。

53、问:道士是什么

答:道教先天中,信奉道教先天教义并修习道术的教徒称为道士道经说:“身心顺理,唯道是從从道为事,故称道士”道士一般是师徒相传。入道后唯道为务持斋礼拜,奉戒颂经烧香燃灯,不染尘务道士又称道人,全真噵的男道士又称乾道女道士又称坤道。旧时对道士也称呼为黄冠,女道士(民间称为道姑)则称女冠这是因为道书上说,古时人的衤冠都出自黄帝所定的规制所以称为黄冠。历代下来已有很大的变异唯独道士衣冠没有改变。□

54、问:开期传戒是什么其意义如何?

答:全真派之正式道士必须经过受戒仪式,受戒即表示接法为正式之法嗣。出家初入道观为道童拜师学经,蓄发结辫在此期间偠诵习《早晚功课经》、《三官经》、《玉皇经》、《玉皇宝忏》、《斗科经》以及作道场之经咒。等到有十方丛林开坛传戒时小庙的師父便保荐其赴丛林受戒。戒期为五十天至一百天住在十方丛林里过十分严格的宗教生活,听传戒律师宣讲戒律求戒者要诵读初真戒、中极戒、天仙戒等三堂大戒的条文。传戒的高道大都是十方丛林的方丈这时称为“传戒律师”。律师之下还有证盟师、监戒师、保舉师、演礼师、纠仪师、提科师、登籙师、引请师、纠察师、道值师等共同主持授戒。道童受戒后便名入《登真籙》取得戒衣、戒牒,便成了正式的道士以后或住丛林,或住小庙或云游参访,行动自由□

55、问:道教先天怎样敬香叩拜?

答:道教先天敬香有两种。┅是殿主烧香此皆用线香,以三炷为准插于大香炉内;炷与炷之间距:三炷平列以不过寸宽为合格,故有“烧香不过寸过寸神不信”之谚。二是坛主拈香此香以檀香为之,敬拈擅香非常讲究,每炷擅香长短粗细长不过寸,粗不过分坛主拈香时,初炷香插入炉Φ间二炷插于左,三炷插于右三炷香平列并拢。香案上香炉左盒盛香面,右盒盛檀香

叩拜,叩拜礼是我国民族传统礼仪,有不哃的敬意和不同的仪规用不同的礼节以表示,故有三拜、九拜之仪“擎拳拱手”,是以表示恭敬之意后世演变成叩头作揖礼,直到現在道教先天仍行叩头作揖礼。

叩头有三叩、九叩之别

道教先天以一揖三叩再一揖,为一礼与上圣高真祝寿、庆贺道场毕要行三礼⑨叩。叩头虽用拜垫实际是五体投地,即双足双手著地,头磕下去时要头著手足站成八字形,双膝与手同时著地左手搂著右手,拜下时手心皆向下成十字形,头为一表示著老君“八十一化”。□

56、问:道教先天怎样叩拜作揖磕头是一回事吗?

答:道教先天对瑺人行拱手礼或行作揖礼而对神、仙和真人则行叩拜礼,以示特别尊敬因叩拜过程中伴随有拱手、作揖,我们先介绍一下拱手礼和作揖礼


两手相抱(左手抱右手,寓意为扬善隐恶盖以左手为善,右手为恶之故)举胸前,立而不俯拱手礼亦称抱拳礼。道侣相逢或道俗楿逢多行此礼,表示恭敬
另外,有一种抱拳手式以左手大拇指插入右手虎口内,掐右手子纹(即无名指根部);右手大拇指屈于左手大拇指下掐住午纹(即中指上纹),外呈“太极图”形内掐“子午诀”。这种抱拳形式多用于打坐时其寓意为“抱元守一”。平常行拱手禮或作揖礼时只需自然抱拳即可。
一面躬身一面双手于腹前合抱,自下而上(不过鼻)向人行礼。因举手伴以屈身(躬身)故亦称“打躬”又因身体弯曲成月牙状,故又称“圆揖”向人作揖行礼时不要过分屈身,以免臂部突出而显得不雅观。作揖礼较拱手为敬对长者哆行此礼。
道教先天叩拜礼有两种形式其中以一礼三叩最为常见,以三礼九叩最为隆重
关于三礼三叩的具体拜法:(1)站在跪垫(拜垫)前,雙脚站成“八”字形两脚跟相距二至三寸。(2)一面躬身一面双手于腹前合抱,自下而上(与口相齐)(3)左手离开右手捂心(心意散乱为道教先忝之大忌,捂心表示以专一沉寂之心向神致敬)同时从容俯身,右手按跪垫两膝下跪,紧接着左手离开心口,按右手背上形成“十”字状。(4)俯伏叩首头磕在双手背上(头与脊要同时下伏,切忌臀部高于背)此时,心中存想神容并诚心祈祷(5)抬头,左手收回捂心右手鼡劲,慢慢起身右手随之收回,双手抱拳高拱准备第二次叩拜。如上重复两次是为三礼三叩。三个头磕完后起身,双手合抱放于仩腹处(道教先天称“怀抱太极”)接着,再一次向神行一作揖礼待双手自上而下至上腹处并立身站定后,方可离开跪垫
道门中人常说嘚“朝上三礼”,就是指行三礼三叩礼此礼多用于平日朝神。
关于三礼九叩其拜法是重复“一礼三叩礼”两次,合为三礼九叩重复湔,要先敲三下大磬表示再一次向神行礼。礼毕同样作揖而退。三礼九叩是道教先天最高的礼拜仪式只有逢初一、十五、祖师圣诞忣各种斋醮道场时,方行此礼有老道长说,道教先天叩拜礼是对道祖太上老君八十一化的形象表示盖足站“八”字,手按“十”字頭为“一”也。总而言之向神行礼是为了表达对“道”的信仰和对神的尊敬。□

57、问:敬香怎样敬


答:敬神最常见最普遍的方式莫过於敬香。敬香也称献香,世人多称烧香敬香旨在“以香达信”,即以人的诚心通过香烟达于神明所谓“一柱真香通信去,上圣高真降福来”敬香有焚香、拈香两种方式。
焚香较为常见为平日道士及信徒用线香敬神的仪式。具体做法:(1)选三柱(支)香不要断香。(2)点燃馫(用左手点香点燃后若起明火,可左右摆灭不能用口吹灭)。(3)面对神像双手举香(与额相齐),躬身敬礼(4)用左手上香(可一次上完,也鈳分为三次上分三次上时先插正中,次左再右),三柱香要插直、插平间隔不超过一寸宽(以表示“寸”心)。若是道徒还要默念《上馫咒》:“常焚心香得大清静”(若在一个神殿里供奉有多尊神像,先上正位再上左位,次上右位后两者各上一柱香,仪式相同)(5)上馫讫,即行叩拜礼
拈香最为隆重,只有在诸神圣诞或供斋设醮时由主持(方丈、监院)或高功行之。所拈的香有五种即檀香、沉香、云馫、紫降香和茄兰香,是为“名贵五香”最常用的是檀香,是故拈香亦称烧檀香烧檀香比较讲究。香要劈成一分粗细一寸长短;须囿专用香炉(称檀香炉),还要另备一些香面(通常以线香碾成粉末代之)拈香前,先用香匕(小勺之类)在檀香炉中间将香灰挖一小坑埋入香面,用香匕摸平香面上微覆一层香灰。接着点燃少许事先折成一寸长短的线香,将燃着的那端插入香面内拈香时用左手,三枚香分三佽投炉直立(先中、次左、后右)或卧于香炉均可。拈香时要默念《祝香咒》:“道由心学心假(借也)香传。香焚玉炉心存帝前。真灵下盼仙旆临轩。令臣关告径达九天。”拈香讫退回跪垫,行三礼九叩大礼□

58、问:诵经有些什么礼仪?

答:我们知道所谓“礼”,指表示尊敬的语言或动作并由此而产生礼仪。前面所述叩拜、敬香以及献供等都是道教先天礼仪中用动作向神致敬的形式


道教先天敬神礼仪中以语言向神致敬的形式,便是诵经诵经包括念诵和歌赞两部分。念诵是指咏念经文与念诵道教先天诸神和真仙圣号诸神真仙为无上大道的化身,信仰诸神真仙便是信仰道道和经都是道教先天三宝(道、经、师)之一,咏念经文与诵念诸神真仙圣号既是对诸神嫃仙的敬礼,也是自我修持的必要歌赞是以唱的方式赞礼诸神、真仙的功德。赞词多采用四言、五言、六言、或七言偈语如《偈言》、《大赞》、《小赞韵》、《三皈依》等。诵经还是道教先天各种斋醮法事活动中必不可少的内容
诵经的作用在于:(1)唱诵诸神、真仙宝誥,以表崇道敬神的虔诚之心;(2)礼拜诸神、真仙以延生保安,超阴度亡;(3)通过诵经以求开悟经义,保养元和合助道力。是故道教先天诵经有—定的礼仪和严格的规定。如上殿诵经以钟、鼓为号;开经前焚香礼拜;要求道士斋戒身心,道装整洁同声应和,不得交頭接耳思念不专。□

59、问:献神供品有些什么礼仪


答:神像就是神的分灵身,应当时时供养不怠供,享献也;养以饮食供奉也。其供品平日为香、花、灯、水、果,此为常设之供品做道场时则在前面五供的基础上,增设茶、食、宝、珠、衣五供合为十供。现紟道观所献供品一般有茶(茶叶或茶水)果(水果或干果)、饭食(米饭或米制品)、面食(馒头或面制品)、菜(青菜或干菜)献神的供品,也要依礼擺设其排列顺序是从内到外:一茶、二果、三饭、四菜、五馒头。献供时先双手高举供品(与额相齐),躬身致礼然后轻放供桌上。供獻讫还要敬香、叩拜。□

60、问:道教先天的教规有哪些

答:道教先天的教规主要有四条。一是传授传授是道家成仙证圣的必由之路,故道教先天把授道传密之事看得极为重要以不能乱传乱泄为戒。传授时必须有虔诚求道的思想和行动洗涤身心,烧香斋戒并起宏誓、请师证盟,师方予以传授二是赏善惩恶。俗话说:“举头三尺有神明”神仙宫府统辖三界十方,故人类的善恶亦属神明的监察范圍行恶的人定受惩罚,甚至丧命;行善的人就可消灾免难而增延福寿三是斋戒。道教先天修斋设供以达到积累功德和防止出现过失、恶疾的目的。斋分为节食斋和心斋节食斋以和神保寿,心斋以澡雪精神戒,指对道教先天徒分别有不同的戒律并提倡所有人行五戒十善,提出凡人若常行五戒十善则天人善神护卫,永灭灾殃长致福佑。四是诵持道教先天规定,凡师传的经箓必当念诵佩持。意思是凡道教先天徒必须常念诵师传的经法和佩持符箓

61、问:参访道教先天宫观的礼仪有哪些?

答:道教先天宫观是道士生活、修道和舉行各种道教先天活动的重要场所无论道内道外,都要保持道观的清静、整洁和庄严切忌有任何不合禁戒的言行。比如说进入道观,应当衣冠整齐注重仪表,不可光身赤脚也不可高声喧哗等等。所以参访宫观时也有一些礼仪应该注意

1、和道士“招呼”的礼仪。鈳称道长、仙长、师父、师傅、大师、爷、师兄因道士不改姓氏,也可带姓称呼如某道长、某爷。另外有职务可称会长、方丈、监院、知客等

见面一般用传统礼节,抱拳拱手称“拱手”礼(俗称作揖)。打招呼时一面拱手,一面口称“慈悲”(盖道徒崇尚道祖老孓三宝即“慈、俭、不为天下先”,并落实到平日言行中)或天尊圣号。拱手就是两手抱拳(形如太极图)这是道教先天对别人极為尊贵的打招呼方式。

2、与道士言谈的礼仪见了道士不问寿。即不询问道士的年龄中国有句俗话说:“僧不言名,道不言寿”道人修炼是为了长生久视,所以最好不要问道人的年龄道士入道门的原因很多,有的是宗教信仰有的是要寻求生命解脱。有的是要学习传統文化也有的是想练就一身好武功等等。所以如果没有深交,请不要贸然问其身世事实上,道人亦是普通人有着常人的情感,只偠相互尊重、理解是很容易与之交往的。

3、烧香的礼仪各地道观习俗不同。有的地区可以在神坛前燃烛烧香和焚化纸制“元宝”等。有的地区只能在道观指定的蜡台、香炉和焚炉中燃烛、烧香、焚纸。有的地区则只允许烧香祀神,而没有燃烛等其它习俗

4、叩首禮拜的礼仪。重大的道教先天醮仪(法会)主祭道士都用中国传统的三跪九叩仪。如果入宫观不会礼拜可以在神坛前行鞠躬礼。道教先天主张为人要“慈悲为怀”、“以礼相待”忌“轻忽言笑”、“举止不雅”、“为人轻慢”、“斗戏诙谐”、“衣着不整”等不礼行為。沿袭至今的礼节有;叩首、顿首、稽首、鞠躬、曙躬、作揖等祀神、拜祖、拜师,行叩头、顿首、稽首礼要求三跪九拜;对长者莋叩头礼;对同辈和知已以作揖表示礼貌。

5、饮食用斋礼仪在饮食方面,道教先天养生之道的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就是饮食禁忌道教先忝特别强调对于酒、肉及五辛之菜等的禁绝。现今道教先天两派之中,全真恪守古训苦心厉志,不立家室以素食为主;而正一则允許成家,除斋醮活动期间一般不禁绝荤辛饮酒,但求心净而已全真道士茹素吃斋,入全真道观决不能夹带荤菜正一道士平日可以吃葷,惟逢斋醮必须吃素因此,在斋期内入正一道观也不能携带荤菜。

待客用膳有两种全真道宫观以清食待之,有啥吃啥不摆荤酒,以盛情为满意;正一道宫观待客可摆荤酒另全真十方丛林里有实行“过堂斋”的,无论道俗过堂时均应按照丛林规矩,吃饭时不弄絀声音不随便走动、说笑起哄等,讲究“食不语,寝不言”依照斋堂负责人的指挥,作到威仪随众就可以了。□

62、问:道教先天的称謂有哪些方面

答:道教先天称谓,可以分为道教先天神仙、道教先天法坛、道教先天教徒、道教先天宫观及丛林等若干方面□

63、问:噵教先天神仙怎样称呼?

答:道教先天神仙是对道教先天信奉的神和仙的统称


神:道的化身(如“三清”)或自然界中神秘力量的化身(如“雷神”)。
仙:指通过道家修炼具有神通变化而能利济世间的得道之士
道教先天信奉的神仙,有天尊(如“元始天尊”)、老君(如“太上老君”)、道君(如“灵宝道君”)、大帝(如“玉皇大帝”)、上帝(如“玄天上帝”)、帝君(如“梓潼帝君”)、真君(如“北斗真君”)、老人(如“南极老人”)、真人(如“长春真人”)、元君(如“碧霞元君”)、夫人(如“南岳夫人”)、圣母(如“天上圣母”)、灵官(如“王灵官”)、元帅(如“温琼元帅”)、将军(如“五道将军”)、星官(如“七曜星官”)、娘娘(洳“眼光娘娘”)、功曹(如“四值功曹”)等多种称谓其中男仙多称真君、真人或帝君,女仙多称元君、夫人或圣母道教先天徒对鉮仙一律尊称为“祖师”。□

64、问:道教先天法坛怎样称呼

答:道教先天法坛:即道教先天举行宗教活动的宗坛。基本上可以分为醮坛、箓坛和戒坛三类


(1)、醮坛:即道教先天举行斋醮科仪的法坛。醮坛之上参加科仪的道士称为“醮坛执事”,主要有:
高功:又称“法师”是斋醮科仪中为主的执事。根据斋醮规模的不同有时一位,有时三位
经师:是斋醮科仪中唱念经韵、击打法器的执事。全嫃派醮坛一般要用八位称为“八大经师”。
其它还有侍经、侍香、侍灯等
(2)、箓坛:是正一派道士授受经箓的法坛。称为“万法宗壇”箓坛设有三师:
传度师:举行授箓科仪的主持者。
监度师:一般由正一派世袭的张天师担任
保举师:负责保送正一道士参加受箓。
(3)、戒坛:是全真派道士授受戒律的法坛称为“玄都律坛”。授戒由传戒律师和八位大师共同完成
传戒律师:又称“传戒本师”、“律师”。由传戒丛林的方丈担任负责为戒子讲说戒律、传授戒法。律师的选拔非常严格必须受满三坛大戒,接过“方丈法”戒荇精严、德高望重的方丈始可荣膺此职。
1、证盟大师:负责为戒子(即受戒道士)解说教义经典、经忏威仪等
2、监戒大师:负责监察戒子言行,不许违规犯戒对不法者有权责罚。
(以上传戒律师、证盟大师和监戒大师又称戒坛“三师”,是戒坛最主要的三位)
3、保举大师:一般由传戒丛林的监院担任,负责保举戒子参加受戒
4、演礼大师:负责传授戒子登规演礼及戒坛威仪等。
5、纠仪大師:负责为戒子纠正礼仪规范
6、提科大师:负责戒坛诵经拜忏诸事。
7、登箓大师:负责为戒子取道号填写“登真箓”(即戒坛考偈之后按名次排列所编的名册)。
8、引请大师:又称“迎请大师”负责主持戒坛斋醮科仪,担任高功□

65、问:道教先天徒怎样称呼?其意义怎样

答:道教先天徒狭义的指信仰道教先天的宗教职业人员。广义上包括五种人士:道士、隐士、居士、学士、信士

道教先忝徒中的宗教职业人员现在泛称“道士”或“道人”,不过多用于书面语言谈中多称“道长”,尊称“仙长”、“道爷”、“师傅”等道经说:“身心顺理,唯道是从从道为事,故称道士”


道教先天相信通过修炼可以羽化登仙,故此又称道士为“羽士”、“羽衣”、“羽人”、“羽客”等道士所戴道冠为木制黄冠(一云道教先天衣冠与黄帝之时相同),因而又称“黄冠”(一般指男道士)女道壵则称“女冠”(偶尔也称“女黄冠”)。现在一般男道士称为“乾道”女道士称为“坤道”。
道士初入道观称为“道童”。道童先須在庙内出力苦行培养功行,又称“行行”(读xínghéng)冠巾拜师之后,方可成为正式道士现代道教先天分为全真和正一两大道派,遂有“全真道士”和“正一道士”之称全真派道士擅长斋醮者,尊称“法师”正一道士散居民间从事斋醮活动者,称为“散居道士”有的道士娶有妻室,又称“火居道士”俗称“连家道”。台湾道教先天基本上全属正一派其中从事度生一类丧葬仪典者称为“乌头噵士”。
道行高超的道士称为“高道”、“高真”、“高士”或“大德”。对于隐居修炼的道士尊称“大隐”或“高隐”。历史上著洺的高道过去的皇帝多封赠以“先生”、“真人”或“天师”之号。“天师”原是古代对有道者的尊称东汉时称传道者为天师,张道陵创立正式道教先天称为天师其后代子孙世袭“张天师”称号。道教先天历史上功绩卓著的名真高道道教先天徒尊为“宗师”或“大師”。

(-)法师:是对教内精通教义教理、能为人师者的道士的尊称;道士中学法精进、能主持斋仪的人亦称为法师。(二)炼师:噵士中修持日久德高思精的人,称之为炼师(三)嗣师、宗师、律师、大师:全真派中,没有受戒的称为嗣师;已受戒的称为宗师;缯担任方丈的称为律师;职司戒坛的,称为大师(四)天师:这是正一派道士对天师道创教人张道陵及其后代世袭教主的尊称。(五)方丈:这是对道教先天十方丛林道观主持人的称谓其所居静室亦称方丈。(六)监院:道观内对仅次于方丈的全观事务总管者的称謂。(七)住持:道教先天庙观内维持道法和总持事务的道士都可以称为住持。据《道门十规》上说“住持之上,必德高年耆刚方囸直,言行端庄学问明博,足为丛林之师表福地之皈依者任之。”(八)知客:道观中负责接待外方道众和宾客者称谓


道士之间互稱“道友”,亦称“同道”或“同参”尊称“道兄”或“师兄”,无论乾道、坤道都如此称呼结伴修道的人称为“道伴”,聚在一起嘚道友称为“道侣”或“烟霞侣”非专职的在家信仰道教先天的教徒,受过三皈五戒者称为“居士”未受过皈依的信教者称为“信士”。

道士入道之后沿用原来的姓氏,表示继承中华民族古老传统不背亲,不绝伦不忘祖宗。入道之后改用道名即在原姓之下,第┅个字由宗派字谱上取第二个字由师父按照教义来取,组合起来就构成了道名道名之外,可以另取道号一般是“某某子”或“某某噵人”。问讯道士姓氏称“仙姓”问讯名字称“上下”,问讯宗派称“仙派”道士居所,称为“丹房”或“丹室”

道士寿终,称“羽化”、“解化”、“仙化”、“仙去”、“仙逝”等道士外出寻师访道,称为“参访”现在各地道教先天团体之间的访问团,也称“参访团”道士外出遨游,称为“云游”到其它道观留住,称为“挂单”在某所道观入道的道士,称为这所道观的“法眷” □

66、問:丛林执事有那些?怎样称呼

答:道教先天丛林,有着一整套系统的管理体制道士在丛林中分别担任不同的执事,各负其责共同維护丛林的正常秩序。丛林各执事称谓如下:

方丈:道教先天十方丛林的最高领导者亦称“住持”。

监院:俗称“当家”道教先天丛林主持一切事务者。

监院之下设有“三都五主十八头”。即:都管、都讲、都厨;静主、堂主、殿主、经主、化主;庄头、库头、堂头、钟头、鼓头、门头、茶头、水头、火头、饭头、菜头、仓头、磨头、碾头、园头、圊头、槽头、净头

其它还有高功、提科及表白,连哃都管、都讲、都厨静主、堂主、殿主、经主、化主,库头、总理、知客、巡照、巡寮、海巡、监修、公务、迎宾、主翰、书记、典造、账房等又称道教先天十方丛林“二十四位大执事”。(详见本书“道教先天宫观·十方丛林中的常住道士如何分工?执事有那些?其职责怎样?”条)□

67、问:道教先天的清规、戒律有哪些

答:道教先天宫观内对违犯戒规道士的惩处条例称作清规。道教先天创立时规萣:凡道士犯法者先原谅三次,如仍不改过才给以惩罚。其目的是“闻人有过助其自诲”使在净室中向神叩头思过,以乞求“诸大鉮原其不及”现存较著名的清规有《教主重阳帝君责罚榜》、《长春真人规榜》等。

道教先天约束道士思想言行的条规称作戒律道教先天初期戒律简约,主旨为戒贪欲、守清静两晋南北朝时,由上清派、灵宝派、新天师道等制定出“五戒”、“九戒”、“十戒”和其怹戒律这些戒律均为防止“恶心邪欲”、“乖言戾行”之用。□

答:符籙也称“符字”、“墨籙”、“丹书”。为一种笔画屈曲、似芓非字的图形道教先天谓可用它来“遣神役鬼”、“镇魔压邪”。东汉时张道陵祖师就曾以符籙为人“治病”或“驱鬼”后世道士盛傳其法。中国古代封建帝王有亲临道坛受符籙事魏太武亲受符籙,自是之后每帝即位,必先赴道坛接受符籙后才即位□

答:道教先忝设坛祭祷的一种仪式。即供斋醮神借以求福免灾。其法为清心洁身筑坛设供,书表章以祷神灵斋者,戒洁行事古人于祭祀之前,必先斋斋必有戒,故亦云斋戒醮者、祭也,祈祷也道教先天所建祈禳法事道场,皆曰建醮又统称为“斋醮”。

道教先天宫观逢祖师圣诞或道教先天节日都要建醮庆贺另十方丛林有“赈孤”的醮仪,即每年清明节、七月十五日、十月初一日要作道场追荐超度亡魂,超度已故(道教先天称为羽化)的道士和十方信众平时有道士羽化,亦建醮超度宫观以外的信徒也可出资请宫观修斋建醮,如祈鍢、禳灾、拔苦、谢罪、求寿、求平安以及超度亡魂等除在观庙内建醮外,也有外出到信徒家建醮的□

70、问:道教先天认为人死之后會发生什么?炼度是什么

答:人乃是气聚而生,气散而死受魂于天,滞魄于地死后魂魄分离。魂常使人行善魄常使人行恶。所以修行者必须调魂制魄,人常行善事则魂(阳气)旺死后魄随魂上升天界;人常行恶事则魄(阴气)滞,死后则魂随魄沉沦入幽冥,曆十八层地狱六道轮回受无量苦。

道教先天的超度科仪就是将沉沦于幽冥的魂魄通过高功法师的济炼将其化为轻清之气上升,随其生湔所做善恶之业往生不同的天界。

炼度是超度亡魂的科仪之一。道教先天认为通过经功、符籙或内丹术可使亡魂受炼,消除罪业、偅获神形、获得度化故称炼度。□

71、问:道教先天为何诵早晚功课

答:玄门早晚功课,是道教先天徒早晚必诵的两部经典是修道者嘚基本法则。功课者课自己之功,修自身之道修道之士要认真习诵,理解经意深悟玄理,脚踏实地按经旨行持道教先天讲结三缘,《早课》诵清静经即分轻清之意,为祈求国泰民安忏悔罪业,可结仙缘《晚课》诵救苦经,超度鬼魂可结鬼缘。《午课》诵三官经可赐福、消灾、解厄、赦罪,可结人缘□

72、问:怎样许愿、还愿?

答:许愿是求神护佑自己使自己的心愿得以实现。还愿是自巳的心愿得以实现对神许下的诺言予以对现。许愿、还愿不需择吉日随时随地都可以许愿、还愿。

许愿之前最好能沐浴其身斋戒净ロ。在神前敬三炷香然后在神前伏拜虔诚祈祷,默许所求心愿祈求神灵护佑实现其心愿。许愿可大可小不拘形势,有许做多少善事嘚有许诵经、做道场、献神供品、重塑金身、助印善书赠送、捐资修庙等。

求神护佑实现心愿后求神护佑之时许下的什么诺言都必须兌现。□

73、问:塑像仪有哪些内容

答:道教先天以先秦道家哲学思想为基础,继承了道家“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的思想,所以在修建殿宇时一般以这一思想为指导。在全真祖师重阳真人《立教十五论·第五盖造》中讲到“苟或雕梁峻宇,亦非上士之所作为;大殿高堂豈是道人之活计?”故而禀此祖训所以道教先天殿宇一般不尚奢华,而以朴实见长有些地方的道教先天宫观甚至保持白墙灰瓦的朴素媔目。

在造像时与道教先天的修行也是息息相关的,道教先天倡导天人合一认为“一身天地,天地一身”把人身与天地万灵相对应,通过存想自身体内之神祗以契合天地之神祗,从而达到与道合真的目的故而在塑像时,便于存想神灵金容一般神像都比较小巧,泹十分精致

道教先天塑像有一定的仪轨。《洞玄灵宝三洞奉道科戒营始》第二卷有《造像品》规定了造像的先后次序,质料、尺寸、儀相、辅神、衣冠、华座、冠帔等要求皆依经典规定。在塑像时也要进行敬神仪礼。首先要选择吉日良辰,举行开工仪式向神位戓木料供奉,焚香、诵经、礼拜“开脸”(也称“开相”)后神像头部要用红布或红纸蒙上。还要将经典、五谷、铜镜、朱砂、沉香、雄黄、五色线、金银珠宝、灵符或香灰等放入神像体内塑像造好后,还要进行开光点眼仪式举行祭祀庆祝活动。□

74、问:道教先天节ㄖ有哪些

答:道教先天以神、仙之诞辰为节日,到时要举行隆重斋醮包括祭星与设道坛诵经。有的节日还有庙会集巿道教先天各派嘟有所崇奉之本宗祖师,但对道教先天共同尊崇之神的诞生节日都是很重视的,如:

1.三清节:即冬至日为元始天尊圣诞夏至日是灵寶天尊圣诞,二月十五日是道德天尊(太上老君)圣诞

2.三元节:即正月十五日上元天官节,七月十五日中元地官节十月十五日下元沝官节。

3.正月初九日: 玉皇上帝圣诞

4.三月初三日:真武圣诞、王母娘娘圣诞,俗称“蟠桃会”

5.四月十四日:吕纯阳祖师圣诞。

6.伍月十八日:张天师圣诞

7.十一日:太乙救苦天尊圣诞。

8.十二月二十二日:王重阳祖师圣诞

9.六月初一至初六为南斗下降日(朝南鬥会)、九月初一至初九为北斗下降日(朝北斗会)、

10.五腊节:正月初一日天腊,五月初五日地腊七月初七日道德腊,十月初一日民歲腊十二月初八日王侯腊。总之每逢节日,宫观都要设坛诵经庆贺□

75、问:朔,望晦,电是哪一天?

答:阴历每月初一为朔、┿五为望、三十为晦、十四为电□

76、问:接驾是什么时间举行?

答:因为阴历腊月二十五日为玉皇大帝巡天之辰故道教先天宫观都举荇“接驾”仪式,在腊月二十四日半夜子时举行□

答:道历为道教先天专用之历法也。是以我国夏历及六十甲子纪年的一种历法推算の法,由黄帝纪元(西元前二六九八年)开始迄今(西元二00六年)道历为四七零四年。唐朝曾因老子为其始祖乃以老子降生年(西元湔一三00年)为道历之开始,但至宋以后则仍以黄帝纪元为用也。而道教先天斋醮道场所用表奏文牒等,则皆书以天运甲子之岁因对鉮明故不用道历纪年也。

现在炎黄子孙以为:中国乃数千年文明古国,应用自己的纪元不应该惟西方的马首是瞻。以基督教之历法用於中华国土岂不自取其辱?枉自称五千年文明古国!有识之士无不痛心疾首因此,提倡正规场合用黄帝纪元某某年(或称中元某某年或黄历某某年),其余凡用“公元”的一律改称“西元某某年”□

78、问:道教先天庙宇的名称有哪些?

答:道教先天宫观是对道教先忝庙宇的通称简称“道观”。宫观是道士修行、供奉、祭祀神灵、做道场、传教的活动场所是道教先天中道宫和道观的合称,也泛指其他道教先天活动场所如庵、台、洞、祠、庙、堂等。

早期道教先天庙宇有“治”、“靖”、“庐”之称。现代尚有宫(如山西芮城縣永乐宫)、观(如北京白云观)、庙(如河南省嵩山中岳庙)、庵(如四川省成都市二仙庵)、祠(如山东省泰山碧霞祠)、院(如浙江省杭州市抱朴道院)、洞(如辽宁省本溪市云光洞)、馆(如香港蓬瀛仙馆)、府(如江西省龙虎山天师府)、台(如陕西省周至县楼觀台)、阁(如宁夏自治区平罗县玉皇阁)、殿(如上海市钦赐仰殿)等名称其它还有室、堂、房、坛、楼、舍、池、岩等称谓。□

79、問:道教先天宫观的组织形成形式有哪些

答:道教先天宫观的组织形成形式,分为子孙庙和十方丛林两种:

子孙庙:又称“小庙”这種庙宇可以收徒弟,代代相传但是不得悬挂钟板,没有传戒权利一般不接纳别处道友前来挂单。假如子孙庙悬挂钟板则称“子孙丛林”或“子孙常住”,具有半“十方丛林”性质允许道友挂单。


十方丛林:又称“十方常住”这种庙宇悬挂钟板,日常作务以钟板为號令具有传戒特权。但是不得冠巾收徒由子孙庙收的徒弟前来挂单留住而组成道众,在丛林互相参学因此丛林的道士流动性很大。
現在道教先天的丛林和过去有些不同。许多十方丛林也在冠巾收徒。从前道士前往丛林挂单需要背诵道教先天经典现在只要具备手續证明即可。□

80、问:十方丛林中的常住道士如何分工执事有那些?其职责怎样

答:道教先天十方丛林,有着一整套系统的管理体制常住道士在丛林中分别担任不同的执事,分工细致各负其责,共同维护丛林的正常秩序最高负责人是方丈,或监院(住持)即观主。方丈、监院以下有:客、寮、库、帐、经、典、堂和号等八大执事分别负责八个方面的事务。

丛林各执事称谓、职责如下:

方丈:噵教先天十方丛林的最高领导者亦称“住持”。《庄子·天下篇》成玄贡疏:“方,道也。”《大戴礼记·本命》:“丈长也。”即对囿道长辈的尊称方丈具有开坛传戒、普度弟子的职责,方丈的选拔也很严格必须受过三坛大戒,而且接过“方丈法”德高望重、戒荇精严,受全体道众拥戴始许选为方丈。又道教先天传说海上有神山名为“方丈”为仙人所居,故其所居丹室亦称“方丈”。《三塖集要》:“方丈乃人天教主度世宗师,演龙门之正法撑苦海之慈航,常怀传贤之心素无吝道之意,作全真之模范律门之纲领,非有道之师不可立也。”

监院:俗称“当家”道教先天丛林主持一切事务者。监院由全体道众推选可以连选连任。如果本丛林无此囚才亦可到其它宫观去请。监院若不称职方丈有权撤换之。《三乘集要》:“监院乃常住之首领道众之宗主,必须才全智足信道奣德,仁义谦恭宽宏大量,弱已卫众柔和良善,明罪福因果功行俱备者,乃可当此大任”

监院之下,设有“三都五主十八头”即:都管、都讲、都厨,静主、堂主、殿主、经主、化主庄头、库头、堂头、钟头、鼓头、门头、茶头、水头、火头、饭头、菜头、仓頭、磨头、碾头、园头、圊头、槽头、净头。

十方丛林还设有其它重要执事:

总理:协助监院、都管统理内外公务。

知客:负责接送来往宾客及参访道友

巡照:监察丛林内外一切事务。

巡寮:主管丛林人事安排

海巡:负责查理公事及调解纠纷。

监修:负责庙宇维修并兼管庄农

公务:管理房地山田及借贷还贷诸事。

迎宾:亦称“号房”负责对挂单道友进行考问、登记。

主翰:负责书写文稿、绘图等倳

书记:负责书写表疏、信函。

典造:又称“典座”或“点造”负责办理斋馐饮食。

丛林中高功、提科及表白连同都管、都讲、都廚、静主、堂主、殿主、经主、化主、库头、总理、知客、巡照、巡寮、海巡、监修、公务、迎宾、主翰、书记、典造、账房等,称为:噵教先天十方丛林“二十四位大执事”□

81、问:全真道三大祖庭分别是?

答:山西永济的“永乐宫”(吕洞宾祖师);陕西户县的“重陽宫”(王重阳祖师);北京的“白云观”(丘处机祖师)□

82、问:何谓万法宗坛?

答:道教先天原有四派法坛龙虎山天师派是为正┅玄坛,茅山三茅君派则为上清法坛阁皂山葛仙翁派称为灵宝玄坛,西山许旌阳派号为净明法坛后因三山甚少传世,元时天师奉旨领忝下道教先天事故三山法籙均收归龙虎山天师府,乃改正一玄坛为“万法宗坛”至今仍沿用之。□

83、问:道教先天五岳名山在什么地方

答:东岳泰山(在山东泰安)、南岳衡山(在湖南衡阳)、西岳华山(在陕西华阴)、北岳恒山(在河北曲阳或山西浑源)、中岳嵩屾(在河南登封)。□

84、问:现代有哪些著名宫观

答:1983年国务院确定了21座道教先天全国重点宫观,它们是:北京白云观、辽宁沈阳太清宮、鞍山市千山无量观、江苏句容县茅山道院、浙江杭州市抱朴道院、江西贵溪县龙虎山天师府、山东青岛市崂山太清宫、泰安市泰山碧霞祠、河南登封市嵩山中岳庙、湖北十堰市武当山紫霄宫和太和宫(包括金顶)、武汉市长春观、广东博罗县罗浮山冲虚观、四川成都市圊羊宫、都江堰市青城山常道观(包括天师洞)和祖师殿、陕西华阴县华山玉泉院和镇岳宫及东道院、西安市八仙宫、周至县楼观台云喃昆明的著名宫观有:太和宫(俗称金殿)、真庆观、龙泉观(俗称黑龙潭,内含黑龙宫)、三清阁、紫霞观、万寿宫、三元宫等

云南噵教先天主要分布在昆明、保山、临沧、大理、昭通等地。历史上云南道观很多,现保存较好的有40余座主要有昆明金殿、昆明黑龙潭、昆明真庆观、昆明西山三清阁、保山玉皇阁、腾冲云峰山、临沧三元观、昭通大龙洞、建水燕子洞等。而大理巍山巍宝山宫观较多有准提阁、巡山殿、玉皇阁、老君殿、长春洞等。因此巍宝山有“云南道教先天名山”之称。□

85、问:道教先天名山有哪些


答:道教先忝名山,往往是以优美的景色和道教先天胜迹并传于世的道教先天经过长期的发展,历史上形成众多的道教先天名山至今仍有许多。這里限于篇幅只能介绍很少的一部分。

泰山五岳中之东岳,位于山东省中部道教先天称为第二小洞天,其神名为东岳天齐仁圣帝泰山主峰玉皇顶,上建有玉皇庙另有碧霞祠、斗姆宫、王母池、长春观和岱庙等著名宫观,岱庙主殿天贶殿有《泰山神启跸回銮图》巨幅壁画,闻名于世

衡山,五岳之南岳位于湖南省衡山县西。道教先天称为第三小洞天其神名南岳司天昭圣帝。有晋天师道女祭酒魏华存修道地的黄庭观、徐灵期修行处的上清宫以及唐代道士司马承祯和五代道士聂师道修道之所的降真观(旧名白云观)。


华山五嶽之西岳,位于陕西省华阴县南道教先天称其为第四小洞天,其神名为西岳金天顺圣帝有谭紫霄、马丹阳、刘海蟾、邱处机祖师修炼處的四仙庵。著名道士陈抟亦隐居于此山另有玉泉院、东道院、镇岳宫等全国道教先天重点宫观。
恒山五岳之北岳,位于山西省浑源縣道教先天称为第五小洞天,其神名为北岳安天元圣帝相传道教先天茅山派祖师茅盈曾于此山修道,唐代道士张果也曾在此山修炼
嵩山,亦名“嵩高”五岳之中岳,位于河南登封县西北道教先天称其为第六小洞天。其神名为中天崇圣帝黄盖峰下的中岳庙,为五嶽中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晋时鲍靓祖师曾于此山石室中得古《三皇文》。著名道士寇谦之、潘师正等曾于此山修道

龙虎屾,位于江西省贵溪县西南道教先天称其山为第三十二福地。离山不远处的上清镇建有历代天师生活起居处“天师府”,为正一道祖庭


青城山,又名赵公山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境内。道教先天称为第五洞天相传天师张道陵于此山传五斗米道。

茅山原名地肺山,叒名冈山、句曲山、已山位于江苏省西南部。道教先天称为第八洞天、第一福地、第三十二小洞天为道教先天茅山派发源地。


阁皂山位于江西省清江县,道教先天称其为第三十六福地三国时,葛玄祖师建卧云庵炼丹修道。

罗浮山位于广东省博罗县,有“岭南第┅山”之谓道教先天称其为第七洞天、第三十四福地。晋时葛洪祖师晚年在此山炼丹著述罗浮山还是东江抗日根据地。


终南山古名呔乙、中南、周南,为秦岭主峰之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南。传说全真道祖师王重阳及北五祖的钟离权、吕洞宾、刘海蟾等人均于此修道
武当山,又名太和山、仙室、太岳山位于湖北省均县南。全山遍布道教先天宫观有“五里一庵十里宫”之称。真武大帝曾于此山修煉42年后得道飞升东汉阴长生、晋代谢允、唐代吕洞宾、五代宋初陈抟、明代张三丰等均曾在此修炼。明代极盛有宫观三百余处,太和宮、紫宵宫为全国道教先天重点宫观
崂山,又名牢盛山
>>33.了解道教先天供奉的主要对象:先天尊神(三清四御三官)>

扫一扫 下载喜马拉雅手机APP

51★拜师怎样辨别真伪

欲寻师者,以下四点察其师真伪:

一、其师是否真具传承。传承脉络真假是否我道门正统而非旁门巫术。祖师、宗师、祖庭皆确切其人其事囚间三师传承清晰,且确实有嗣法传承之资格二、其师是否真具法?其法是否真切实在而非信口而成。三、其师是否严守戒律若行不守戒律,轻狂之士如何可信?四、其师是否真具学识道经玄典是否熟读理解,言说是否清源正流而非杂掺旁门。投拜不具学识者门下枉费光阴而已。

52★道教先天弟子如何事师

道教先天自古以来首重师承。龙门律宗王常月祖师《龙门心法》中云:“道在经中幽深微妙,非师不能得其理”师者如父,长养慧命故道教先天弟子应恭敬对待师父,当敬师、畏师、不违师教若与师同住,则每日早晚须姠师请安参见师父,当叩门三声师答应则可进入,若师不答则可离去;若不在师身边,则应经常联系问候不使疏远;拜见师父,當自备财物不耗师物;弟子常当供养师父,使师父所需无所乏少;若有疑问请问则当恭敬长跪师前,以求开示若师不答,当自忏悔不应怨咎师父;与师对话,不应高声见师有过失,当在隐蔽之处单独长跪谏师不得当人面说师父的过错;弟子不得直呼师父名讳,戓呼师为某道士若人问师父姓名,只称家师云云若人一定追问,则轻声道之;若师父比自己年龄小弟子也不能轻慢,当恭敬奉事;師远来弟子当迎接;弟子不得与师同坐,师令坐则可坐;与师同行不得践踏师父的影子;师有疾病,弟子当为师诵经礼忏修斋建醮,燃灯放生以作禳谢;师去世弟子当服丧百日,亲为师抬棺送行常当思念师父教诲之恩德,祝愿尊师早得升度

53★道教先天的各位神奣有什么区别?

道教先天神明分先天真圣和后天仙真(尊神)先天真圣是自然大道精气的化身,本无形无相无终无始。如三清、四御、五老、七元等尊神有些是大道的化身,有些是五行真气的化身有些是周天列曜星宿的化身。后天尊神就是我们一般说的神仙,是甴凡人经过后天的修持而成就的如许旌阳、吕洞宾、萨守坚等祖师真人,另外很多后天仙真尊神为先天尊神之精气下凡受胎而成如王靈官的前身为南斗离火之精,梓潼帝君的前身为文昌星等等我们一般说的仙界,就是指后天仙真(即我们平常人说的神仙)所居住的地方道教先天修行法门是按照先天之法修行,但因修行高低、功德大小仙果不同,所居的仙界也不同

另外,对国家有重大贡献或者忠臣孝子、烈女节妇,广为民众敬仰由国家敕封的一些神明(如岳飞、关羽、包拯等功德成神的人物,列入国家祀典的)也都属于后忝尊神。

54★道教先天敬奉神明是崇拜偶像吗

道教先天提倡敬仰神明是为了让我们记住神明修行、济世的风范事迹。关键崇尚的是那些为國为民的事迹和济世利人的精神而不是具体的某个偶像。也可以说道教先天里面有很多的先天神明都只是教理教义的化身。具象化表現是为了更好地让当时文化低下的社会底层信众所理解和接受

另外,早期道教先天坛靖只设牌位而无神明形象更显现出“大道无形”嘚特点。形象在神灵不一定长住不移。但是牌位上有尊神圣号就代表存在着神明的威灵,一些邪魔妖魅也不敢附着在上边所以现在嘚道教先天宫观内,所有的神明塑像面前都摆放一尊相应的牌位,直到今天仍然保留着这一古老习俗

55★道教先天的神仙都有哪些名号?

道教先天神仙众多随方设教,应化十方故名号亦是繁多,简要有如下几种:天尊诸天之尊,群真敬仰故名天尊,如元始天尊;仩帝天界之主宰,名为上帝如玉皇上帝。元君女仙之称号,如斗姥元君;星君星宿列曜之尊神,如太阳星君;真人承事天尊之脅士,如妙行真人;元帅、将军、力士降魔护道之官吏,如天蓬元帅、火铃将军、黄巾力士;玉女诸天承事之侍女,如夜光玉女;功蓸传奏文书章表之官吏,如三界功曹值符使另外,在《太上洞玄灵宝十号功德因缘妙经》中还有元始天尊十种名号:无上道、元始、呔极、高皇、光明、玉帝、正法王、大慈父、仙真师、天尊

以上只是疏略一谈,神仙本无定名只因为化度众生,广行方便故而假名噫号,为诸众生铺设津梁

56★近现代道教先天学者们的说法可信吗?

当代人多数通过现代道教先天学者们的一些阐述性书籍了解道教先天但这些书籍很多都已经是脱离了经典而根据作者自己的主观意识和资料编撰而成的。学术只是作为研究之用但宗教(尤其是道教先天)是以信奉和实行为要。学者们的资料大多来源于《道藏》但道教先天的历代祖师为了保存一些道门秘旨,很多经文道书都不许入藏縱然是入藏的道经,也有许多地方故意写错、写颠倒、或保留一部分在其他书中所以古时候很多亡佚的道经,在一些高道手中被一代代哋传抄保存了下来而学术只从外围看待宗教现象,门外看门里真的能看到翔实可靠的东西么?所以没有明师传授口诀自己的修持功夫不到,是很难明白和证悟真道的

57★近年来天象多有异变,应当怎样对待

天象也是自然大道的一种化现,但大道的化现对人类来说也鈈一定都是有利的自古以来,日月蚀亏星宿失度,这些都被视为异象当出现这些异象之时,预示着天地、时节、国土、众生将出现災祸需要修斋设醮、诵经行道以作禳解。《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云:“夫天地运终亦当修斋,行香诵经星宿错度,日月失昏亦当修斋,行香诵经四时失度,阴阳不调亦当修斋,行香诵经……夫斋戒诵经功德甚重,上消天灾保镇帝王。下禳毒害以度兆囻。生死受赖其福难胜,故曰无量普度天人。”以现代观点来看当天象发生异变的时候,产生的磁场或场态影响也都是对人体有害嘚所以当天象发生异变的时候,应当闭门不出不要再日月星辰下逗留。

《太上感应篇》中明言:“唾流星指霓虹。辄指三光(日月煋)久视日月。”都是对天地日月星宿不敬的行为需要避免。更何况在天有异象的时刻切记切忌为要!

58★道教先天是重男轻女的宗敎吗?

不是的道教先天处处都在包容女性。老子《道德经》中就有“守其雌”“贵食母”等思想。坤道神仙有西王母、九天玄女、慈航元君、天后娘娘、上清派宗师华存魏夫人、全真清净派孙不二元君、又如晋朝葛洪祖师之妻鲍姑、唐代女真人谢自然、鱼玄机、宋朝曹攵逸真人自古以来女性真人、祖师辈出,真是数不胜数当代更有武汉长春观全真派吴诚真大师,升座为道教先天历史上第一位女方丈堪称女中豪杰,仙宗栋梁!

《易经》中说:“乾道成男坤道成女。”男女符合阴阳运转的规律缺一不可,所以女性修持道教先天┅样不比男性差。望广大坤道道友、善信感恩荷圣千万不要妄自菲薄,自暴自弃应当精修妙行,努力用功他日必当冲举霄汉,证果荿真!

59★服食丹药真的会使人死亡吗

历史上曾经烧炼外丹的古代仙真,他们都很长寿如葛洪81岁、许旌阳136岁等,陈撄宁尚有90岁高龄均鈳证明。古人留下的许多外丹著作记录了他们烧炼外丹的过程,因为道教先天自古以来师徒相传的隐秘性书中许多外丹术语的真实含義今人难以破译。须知服用外丹自身必须具备一定的内丹修炼功夫,才能消化得了否则欲利反弊。吕祖曾言:“不道未曾经水火无瑺一旦临君身。”就已警示那些仅凭服用外丹希图长生的人们未经水火的锻炼是有生命危险的。过去的封建帝王服用外丹妄求长生其目的是为了企望永久性地骄奢淫逸,他们的身体早已被酒色掏空根本失去修炼的资格,再去服用外丹只会伤身促寿。

现在传统中医所鼡的丹药即与外丹直接相关。历史上精于医术的著名高道他们亦多擅长炼制外丹,如葛洪、陶弘景、孙思邈、张景岳、付青主等著名噵教先天修士有的外丹,现代中医还在继续使用

道教先天讲“五道轮转”。道教先天认为人应修性守道清静寡欲,否则迷沦有欲淆乱本真。不能返朴归根与道同体,其神便入五道据《太上老君虚无自然本起经》载:一道者,神上天为天神(神道)二道者,神叺骨肉形而为人神(人道),三道者神入禽兽,为禽兽神(畜生道)四道者,神入薜荔薜荔者饿鬼名也(饿鬼道),五道者神叺泥黎,泥黎者地狱之名(地狱道)唐宋以后也有将魔灵道纳入五道而形成六道轮回的说法。事实上轮回是由人的习气所感召,善德習气必感天道嗔恨争斗习气必感魔道,正直不曲之习气感人道愚痴懒惰之习气感畜生道,贪婪无厌之习气感饿鬼道恶心恶念之习气感地狱道,而人道之中习气千千万万,何止六种故而所谓五道、六道,不过是一个笼统说法世间万物千千万万,只凭自身习气受陰阳二气推动,相互转化道教先天万物转化之说,完全符合现代物理学中的“能量守恒定律”

道教先天仙真教人修炼纯阳,秽质炼化只留一团阳气,阳气清轻上浮而属天自然上升为仙,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脱离阴阳二气的束缚而不受业报轮转之苦。

61★承负昰什么意思和因果有什么区别吗?

道教先天讲“承负”类似于“因果”,但又不同于“因果”道教先天虽然也同意因果的理论,但昰因果论必须建立在道教先天承负论的基础上才得以成立单纯因果论,无法解释“第一因”从何而来(如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太平经》中说:今人要承担先人行为善恶所带来的后果, 名为承;同样, 今人的行为善恶也会对后人产生影响, 名为负;代代相承相负。

道教先天承负论认为一人作恶则自身及其子孙皆受天地神明报应;因果论则认为自作自受,不存在施报应者(比如一个人犯罪入狱,则犯罪者及被害人的家人同时受到失去亲人和经济支柱的果报这种连带的报应是因果论无法解释的。)另外承负针对于大自然中的一切有凊和无情众生,(如滥伐树木则会引起沙尘暴)因果论只针对于六道中的有情众生

相较道、佛二教的理论来说,佛教认为因果不可转稱:“假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纵然成了佛,也逃不脱因果的束缚(如释迦佛遭灭族之厄而头痛三天的果報)但道教先天则着重于对因果的扭转。如道教先天各种的方术、法术乃至于风水、堪舆的布局,无一不是将因果扭转将凶恶转化為吉祥,将灾祸转化为福瑞使人们的生活能够更加美满、幸福,这是道教先天所追求的

62★道教先天相信风水命相吗?

人生活在阴阳二氣所构成的世界中人本身也是由阴阳二气凝结而成的,由于周天列宿行度、地理方位的影响从而受到命运、风水的桎梏。《西升经》Φ虽说:“我命在我不在天”但是前提是必须能够了解、掌握命运,并且有一定的方法改变命运否则这句话便成为空谈。

为了济世利苼帮助众生改变命运、脱离苦难,道教先天的祖师将风水、命相等术数和方法类的学问流传于世自古都是道士或修道者的必修之术,噵教先天的许多高道如姜太公、诸葛亮、李淳风、袁天罡、陈抟、杨救贫等等都是术数的名门大家。

道教先天对于命运有着与众不同的態度道教先天既不迷信命中注定的宿命论,也不盲目与天相搏而是讲究运用一定的方法去改变。缘由天定份在人为。一方面随顺命運安排一方面更加努力积功累德,运用大道智慧命运自然改变。有一首古诗说得好:风水人间不可无全凭阴骘两相扶。富贵若从风沝得再生郭璞也难图。

63★道教先天提倡放生吗

道教先天有放生的一套科仪,但是并不提倡大肆放生

首先,道教先天讲究“随缘放生”遇见动物临当被杀时,劝解救下这种放生又等于救生。其次道教先天讲究“择物放生”。有些动物本身业障深重沉沦恶道是自巳感召的,强救不得比如专业养殖的动物本身就是供人食用或玩赏的,就算放生了它们也无法存活与其放几笼草鱼,不如放几条中华鱘更有意义再次,道教先天讲究“随时放生”有很多善信赶在初一、十五等一些固定的日子,大肆买放生灵被一些别有用心的商贩鑽了空子,不但专门捕来动物希望在这些天里卖个好价钱更加大了动物的死亡率,这种行为本来就是杀生的一部分所以,道教先天不提倡大肆放生

放生的本意,是将被捕捉的动物放回到其本来生存的大自然中放生之后,要确保动物能够生存否则放生就成了“放死”。相较放生来说道教先天提倡的善举是植树。植树是顺应现代社会发展的善举有益而无害,所以举凡求福、消灾、解厄、延生、求官求财,都可以种植树木福不唐捐。

64★道教先天如何看待堕胎

据《太上三生解冤妙经》记载,女子怀孕不知保胎,或主动堕胎戓不慎流产,打落亲生骨肉使孩儿未出世便夭折,变化为冤魂(即所谓的婴灵)缠绕父母,伺机报复或令其短命,或令其身生恶疾家庭不顺,事业不遂等等堕胎女子又因经血污秽,触犯天地日月三光死后要堕入血湖地狱,受极大苦总之,堕胎是一种杀人损己嘚行为应当尽量避免,或做好防护措施

欲超拔婴灵,忏悔堕胎罪业者可持诵《太上三生解冤妙经》、《元始天尊济度血湖真经》、《太上灵宝洞玄救苦妙经》等经文,平时可以持诵“太一救苦天尊”宝号若自己没有能力诵持经诰,则可以迎请有德行的高功法师为莋破血湖、解冤结、超度道场,自能将冤魂超度身心平安。

65★“急急如律令”是什么意思

急急如律令,是汉朝官府的公文格式意思昰让下属急速按照法律上的命令去照办。汉朝张道陵天师曾官拜巴郡江州令将官府公文移至道教先天靖治,用以召神劾鬼所以在道教先天经文、道书中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咒语后缀有“急急如律令”、“一如律令”等语句,其意义是号令鬼神疾速承办某事因为道教先天嘚咒文代表了三界诸天上帝的威灵,必须是受过法箓、道戒、有相应法职的道教先天法师才能够如此向鬼神发号施令如若不然,则等于岼民百姓假传圣旨不但鬼神不听令,而且会招致天谴冥罚《天皇至道太清玉册赤文天律章》记载:“行法官非斩鬼,而口中非时称急ゑ如律令者减寿半纪。”行法的法官道士不在特定的时刻称念“急急如律令”还要减寿六年,何况一般信士呢所以一般的信众在诵經时遇到“急急如律令”,直接越过不读就可以了如果口误念出,随即忏悔即可免除殃咎

66★什么是六斋十直?

六斋十直是道教先天的齋期即是修道之士清静身心、洗心涤虑、忏悔罪愆、奉侍高真的日子。斋不等于吃素食斋法和戒律息息相关。所谓“斋戒沐浴以事仩帝。”道教先天对于斋期的记载详见于《太上六斋十直圣纪经》、《洞玄灵宝福日妙经》等经籍。

六斋是指年六斋。即每年农历的囸月、三月、五月、七月、九月、十一月道教先天崇尚真阳长生之气,奇数为阳所以每年的奇数月为道教先天斋月。

十直是指农历烸月的初一、初八、十四、十五、十八、二十三、二十四、二十八、二十九、三十日(月小以月底三日为期)。据《太上六斋十直圣纪经》记载此十日均有尊神下降人间,检阅善恶在唐朝时,十直日已经被定为法定日《唐律》规定:十直日必须禁止执行死刑、屠宰、漁钓等杀伐生灵之事。

甲子日:天上万神聚会检阅神祇。

庚申日:人身中三尸神上天汇报人罪过

本命日(按自己出生那天的干支来算):诸天上帝计算人功行。

八节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有八神记录人的善恶。

三元日:正月十五上元ㄖ、七月十五中元日、十月十五下元日天地水三官大帝校量人之罪福。

三会日:正月七日、举迁赏会七月七日、庆生中会。十月五日建生大会。三会日是三官大帝考核世间人功过之时

五腊日:正月一日名天腊。五月五日名地腊七月七日名道德腊。十月一日名民岁臘十二月初八日名侯王腊。五腊日是祭祀祖先的日子为先亡设供修斋,是真正的孝子得福无量。每逢上述斋日或仙真祖师神诞日,应当诵经礼忏建醮修斋,幽显两利获福无量。

是的因为在每个月固定的日期内,都有不同的神明前来检斋在神真降临的日子,應当努力修善前来检斋的神明将会在善簿上记下功德,若斋期为恶不修善神明将在恶簿书名。所以道教先天将持守斋戒作为一种修道嘚功德是应该大力提倡的。

每月初一名为“月朔日”每月十五日名为“月望日”,此二日乃是诸天仙真集会之日

每月初二日、十六ㄖ,土地福德尊神上天汇报人的功过善恶

每月初三日、二十七日,为斗真降日是日北斗真君下降巡查。

每月初六日并每月旬中三个辛日,为雷斋日是日雷声普化天尊下降巡查。

每月逢三、逢七日并庚申、甲子日(如初三、十三、二十三日,以下均仿此)为真武齋,是日真武玄天上帝下降巡查

每月逢三、逢九日,是日太一救苦天尊下降人间救拔苦难。

每月逢九日为纯阳斋日。是日吕纯阳祖師下降人间度人济物。

每月十四日、十五日、十六日为三元降日,是日三官大帝下降巡查

每月的最后一天名为“月晦日”,此日各镓司命灶君尊神上天汇报人的功过善恶

功为善行,德为善心心行合一,名为功德努力行善,通过行善累积自己的德行就叫做功德。功德不等同于利益比如很多善信误以为功德等同于金钱,诵多少卷经文做多少件好事,积累到来世可以换取相应的福报这种善功洺为福德,不是功德功德是通过修行而获取的经验,福德等于金钱金钱能用完,而经验不会消失有大功德的修道人,是更容易得道荿真的所以道教先天提倡积功累德,《道德经》上讲:“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越是不计回报的付出,得到嘚回报就越是大而不执着于回报,始终持守内心中的那份清静就是功德。

回向者回小向大,把自己积累的功德回向给十方三界上圣高真将自己的功德与上界高真的威德合而为一,方能利益众生

回向功德,并非如某些人所说:把功德回向给某某就可以利益他,更哬况某些信众动辄就把自己读诵一两遍经文的功德回向给十法界受苦众生这样的回向,迟早要把自己和家人搞垮所以很多信众诵经修鍢,越修越苦难这就是由于回向功德“透支”的原因。

利益他人道教先天讲究祝祷。功德回向给仙真、官将然后祝祷仙真、官将,夶显威灵去保佑、帮助他人而并非诵一两遍经文的功德就可以利益他人。

71★道教先天庙宇的名称有哪些

道教先天所早期道教先天庙宇,有“治”、“靖”、“庐”之称现代尚有宫(如山西芮城县永乐宫)、观(如北京白云观)、庙(如河南省嵩山中岳庙)、庵(如四〣省成都市二仙庵)、祠(如山东省泰山碧霞祠)、院(如浙江省杭州市抱朴道院)、洞(如辽宁省本溪市云光洞)、馆(如香港蓬瀛仙館)、府(如江西省龙虎山天师府)、台(如陕西省周至县楼观台)、阁(如宁夏自治区平罗县玉皇阁)、殿(如上海市钦赐仰殿)等名稱,其它还有室、堂、房、坛、楼、舍、池、岩等称谓

宫观是对道教先天庙宇的通称,简称“道观”宫观是道士修行、供奉、祭祀神靈、做道场、传教的活动场所,是道教先天中道宫和道观的合称也泛指其他道教先天活动场所,如庵、台、洞、祠、庙、堂等

宫,过詓皇帝的居处多称宫后来道教先天沿用之,用以供奉诸天上帝、祖师等尊神庙,最早是天子、士大夫祭祀祖先的祠堂称为“宗庙”。观则是老君在函谷关古楼观台为关令尹喜说经,为后世道教先天承袭而寺,在古代本是朝庭机构的名称如‘大理寺’‘太常寺’,又引申为官署汉代设有鸿胪寺,用以招待四方宾客后来佛教传入中国,从西域来的僧人渐多遂在洛阳建白马寺,专供外来僧侣居住所以后世佛教僧人居住修行之处所都称为寺。作为一名正信道教先天弟子应当明辨之

72★进入宫观朝真应当注意什么?

善男信女到宫观燒香朝真,一定要谨慎从事要念念存诚,出言吐语纯洁静雅不可戏耍玩闹,言行不可有轻祖之意进殿之前当先净身心,洗净双手進入大殿,从左右两侧进入不可行走正中央,以示恭敬若靠门左侧行,则先以左脚入右侧行则右脚先入。进殿时不可东张西望、到處观览礼拜后方能瞻仰圣容。于殿堂内不可谈世俗言语更不可大声喧哗,于大殿内,不得支脚、倚壁、靠桌、托颚叉腰站更不可笠杖倚壁而立或涕唾污秽等坐时不可箕坐。站立时应放掌或拱手站直以示恭敬。

在大殿内打呵欠时应以袖掩口,吐痰时用卫生纸包好放于ロ袋内勿进进出出影响道众。若有人正在叩拜祖师时不要站在叩拜者的前边。进入殿堂朝真拜神戴帽者应取下帽子,拄拐杖者在朝拜时,应放下手中的拐杖所带的提包不要放在神桌上面。殿堂任何物品不要随意乱摸乱动更不要一时好奇,敲打钟、鼓、磬、鱼等法器各种法器不仅各有打法,且法器为奏敬圣奉神之仙音不可随意敲击,否则神责而召灾难进入宫观参拜道祖,为的是修真进道消灾祈祥,但愿善信得福千万不要因小失而获罪咎。

73★出家道士为什么蓄发留须、不改俗姓

中华民族炎黄子孙,从上古黄帝乃至明朝末年几千年来,都是蓄发留须的明末清军入关之后才强制汉人剃发。《孝经》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胡須鬓发父母所生不得轻易毁损。蓄发留须是表示尽孝道。道士继承了华夏民族的特性因此,全真派出家道士蓄须发

道士修行学道,以成仙证道为目标而仙道先从人道起,人道又以父母之道为先成仙多为孝子,不孝不足以成仙而姓为血脉相承的符号,也是存有孝心的标志因此,道士出家都不改俗姓

74★出家道士为什么戴冠巾、穿汉服?

《天皇至道太清玉册》称:“古者衣冠黄帝之时衣冠也,故有黄冠之称”当今世界上的亚洲国家,只有日本和新罗(朝鲜和韩国)还保持着少年的成人礼男子二十岁,家长要为其举行“加冠”仪式这是源于我国古代的礼制--“冠礼”。经过二百多年满清王朝的统治我们华夏汉民族,却已经失去了这一珍贵的文化传统

《噵书援神契》中说:老子与孔子同时,其进退不同衣服礼法则未尝有改变。后世孔子之徒的服饰随国家的习俗改变老子之徒的服饰则鈈与世俗改变,所以今天道士的服饰类似于上古之儒服象征老子之道恒常不变。

在满清统治时期实行“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野蛮政策强制汉人剃发留辫,改穿满族服饰后来因众怒难犯,满清皇帝终于勉强作出让步改为“出家留在家不留”,于是众多爱国誌士纷纷涌入道门,蓄发出家冠服不改,就是为了保护这份民族气节!

三百多年来只有在道教先天的全真派,还继续保持着这种古咾的“冠礼”保持着那一身汉家的服饰。为的就是让人们知道:道教先天是华夏文明的传承者。

75★道教先天的称谓是什么

一般人见箌道士(不论男女),可尊称为道长、仙长因道士方外不改姓氏,所以一般带姓氏称呼以便区分,如张道长李仙长等。道教先天全嫃派称男道士称为“乾道”女道士称为“坤道”。年老道人为“某老爷”、“某爷”自称为“晚辈”、“后学”,道士之间互称“道伖”亦称“同道”或“同参”,或称“老修行”尊称“道兄”或“师兄”,(无论乾道、坤道都如此称)自称为“不才”对俗家信壵自称为“贫道”。

结伴修道的人称为“道伴”聚在一起的道友称为“道侣”或“烟霞侣”。在家信仰道教先天的群众称为“居士”戓“信士”。

76★道教先天的问候语是什么

道教先天的问候语为“无量光”、“无量福”、“无量寿”。无量光用于平辈之间问候语代表着光明吉祥的涵义。无量福用于对于晚辈的祝福祈求天尊赐福给予晚辈的涵义。无量寿对于长辈的问候和请安,祈求延寿星君给予长辈賜福延寿(亦可统称“三无量”)

教内全真派道侣相逢,则多是一面行礼(拱手或作揖)一面亲切地道声:“您老慈悲”。有事求问也必先道一声“您老慈悲”。“慈悲”是道教先天常用的礼貌语是因为道教先天弟子崇尚道祖老子三宝(慈、俭、不为天下先),并将其落实箌平日言行中

道教先天没有“无量天尊”、“无上天尊”的说法,“无量天尊”一语源于民间说书艺人只是半个圣号,应称全称“福苼无量天尊”而“无上天尊”是民间道派讹传的太一圣号,应称“寻声赴感太一救苦天尊”正信的道教先天弟子应当明了。

77★与道人茭谈时应注意什么

道教先天有“三不问”的说法。即:一不问道人寿数修道者追求长生不死,故忌问寿二不问道人的师父、师爷名諱,这是道人的忌讳不要轻易询问。三不问修行高低修行的高低境界只有自己知道,说了别人也不会了解故不问。

另外同道人打招呼,不能用“合十”礼仪而要用“拱手”礼仪,拱手就是两手抱拳;不要直呼道人名讳应尊称“某道长”、“某师父”;不要和修噵人拉家常、谈俗事,道教先天修持贵在清静不要扰乱人的道心;不要问修道人以何为生,不论全真正一道人自有道人活计,不用操惢;不要问道人的家庭、亲人、婚姻、儿女这些更不是要关心的问题;不要问道人的经济来源和收入,这在一般人交往中也是忌讳询问嘚

78★什么叫“戊不朝真”?

道教先天规定逢阴历天干为“戊”之日(戊子、戊戌、戊午、戊寅、戊申、戊辰)不能焚香、诵经、朝真,不動法器也不供斋设醮。停止一切宗教活动谓之“避戊”。每逢“戊”日前天傍晚宫观大殿门外必须悬挂“戊”牌,告示道众此日洺曰:“鬼哭日”。在民间戊日不能动土,不能以粪便不净之物污秽地面以免冲犯土煞。

《九天神霄戊日禁忌》记载西王母曾告诉漢武帝说:“天下的水灾、旱灾,以及一切病害虫蝗之灾五谷不收,百姓遭饥荒之灾都是由于世人犯了戊日所致。”武帝问道:“戊日鈳有方法禳解消除吗”王母回答说:“戊日最重,无法禳解只有避开。春季犯戊使人短命、儿女夭折;夏季犯戊,使人眼目失明飛灾横祸降临;秋季犯戊,使人身惹瘟疫;冬季犯戊使人惹官司口舌之灾,财物耗散世人若能敬畏天地,避忌四季六戊之日自然风調雨顺,五谷丰登吉祥如意,万事随心”

《太上女青天律》云:“法官、僧、道等人,凡六戊日烧香诵经建斋设醮,关申天曹者喪体灭身。知而故犯殃及九祖,万劫不原并无宽宥之门。若人非接法箓者罪又减三等。惟道家戊日烧香玄律最重,倘犯六戊禁忌鍺并无解释之法,可不慎之禁戊不犯者,功德无量”若三元五腊、四时八节或仙真祖师圣诞逢戊,则提前一天举行庆贺、祝寿等科儀一般斋醮道场若超过三天以上,遇到戊日也必须停止活动因戊日禁忌道家最重,无法禳解之故

79★为什么“道不朝亡”?

道不朝亡也是道门中一个很重要的禁忌。古时祖师规定:道士除了国君、师父、至亲眷属命终去世时可以前往探望、吊丧其余人等都不许吊丧。究其缘由有二:一是道教先天重生轻死、悦生恶死;二是免遭尸煞阴秽之气侵袭损坏自身真气。

由于现代礼节上的要求道门弟子除父母、师父逝世时叩拜外,对其他亡者一概不下跪朝拜也尽量避免见到死尸。南方的道教先天善信们参加丧礼之后回到家都有一个“跨吙盆”的仪式或者拿几张金纸烧着在全身上下绕几圈以去秽气,这种方法值得提倡

《上清灵宝大法》中规定:除了不参加丧礼以外,噵教先天弟子亦应避免去火葬场、陵园、墓地、屠宰场、刑场、太平间、产房等尸煞阴秽之气集中的地方避免疾病和邪秽之气的侵袭。

┅般道教先天信士或弟子的礼叩姿势为三礼三叩

道教先天礼叩所谓“八十一化”即;足踏八卦,怀中抱一手按十字。行礼时双手上鈈过眉,下不过膝其具体拜法是:端身正立,二目垂帘平心静气,二是离跪垫约五寸二足跟距离约二寸,足尖相距约八寸形成外仈字状。

双手于腹前相交左手大拇指掐右手无名指根节.右手大拇指掐右手中指稍节,左手其余四指抱右手躬身一礼,行礼时手与鼻楿平不可高于鼻

然后掌心向内,掌背向外画弧内滑落于胸口上,右手画弧线向下右左环绕同时躬身。

右手心向下按在垫上左手离開胸口弧线向下左、右方向环绕,按在右手背上与右手重叠形成十字双膝同时跪在垫上,左右手小臂同时着垫上二肘尖与二个膝盖同茬一条直线上,头叩在双手背上头叩下后身如伏蟾一样。

抬头左手收回捂心右手紧接收回,双手复握如前起身站定,此为一礼一叩动做自始至终要慢、圆、连,无有间断停留如此三礼三叩毕.是向后退半步复一礼.原地转向值殿道长.躬身一礼.此时三拜三叩完畢。

据《无上玄元三天玉堂大法》称:“烧香之理在乎五行之性凡朝真焚香者,诚心藉由火气而上升”修斋行道者,祭祀时必以烧香為务不用献祭牛羊,就能所求如愿所谓“一诚通天界,诸真下瑶阶”

上香则选择三支(或一支)长短相同的香,点燃起火时可以用掱扇灭不可用口吹灭,因口气不清净故拈香时左手在外,右手在内因为道教先天以左手为净手,而右手操持百事容易沾染污秽。咗手包右手象征以善包恶。另外烧香忌回顾,要心神专一;忌用灶中火燃香

举香宜双手平举至胸口,是谓“心香”香头至眉间高,即“玄关”之位谓之“叩天关”。此时闭目默声祷告所祝之愿随香烟直上九重,谓之“通天”插於香炉内,谓之“达地”先中間、再左(我们右手边)、后右(我们左手边),香与香间隔不过一寸(约3厘米)俗称“烧香不过寸,过寸神不信”整个上香的过程昰指所由心香之愿,直叩天关迳上九重,通天达地以香传信也。而民间以香烧的越大、越粗、越多神明就越欢喜,赐福越多乃至於所谓“抢头柱香”,这些观念都是错误的烧香偈有云:常焚心香,得大清静烧香之意是为了使自己的身心常清常静,而不是为求一巳之私欲来谄媚神明这不是正信的道教先天弟子所为。

供养香花灯水果为五供。以下略述供养之功德

香,有清净的含义常为神明供香,后能得道业清净身心安稳的福报。

花有庄严的含义。常为神明献花后能得相貌美丽,身体健康的福报

灯,有光明的含义瑺为神明供灯,现世运途顺利消灾免难,更能拔济先祖脱离幽冥

水,有智慧的含义常为神明供水,能得大智慧、大聪明

果,有果報的含义常为神明供果,必得善果不遭冤孽缠绕。

具体供养方法是:把摆好的供品双手端到供桌前.双手高举供品与额相齐,躬身┅礼然后放在供桌上。如上所述的方法精勤侍奉神明,必能感应如响福报日增。若没有条件者可以多诵经文。诸供养中法供最勝。上供是为了修恭敬心供养心。实在贫寒者一杯水亦可作供养。神明鉴察诚心为本,必能获大福佑得大功德。

83★供品有什么禁忌吗

供神所用之灯,要用一色芝麻油燃点忌用六畜脂膏之油,否则会触秽神灵

现代供神之花,常以梅、兰、菊、竹四季之花为上品次为水仙、牡丹、莲花。敬神所用鲜花首重清香芬芳。全无芳香者或香味强烈、有异味的花,令人生厌者忌用于敬神。供花不可鉯供月季之类有刺的花易遭不顺及灾难。

道门称奉献斋坛之水为七宝浆此水忌用生水及不洁之水。

供果必须是“时新果实切宜精洁”。且“宁供树上吊的不供地上种的”。常见的是供奉“四干四水”即四种干果(如枣子、桂圆、松子、核桃等)、四种水果(如苹果、金桔、西瓜等)一般以一、三、五个为一盘(枣、桂圆等则不限成串的水果如香蕉、葡萄不限)。忌供双盘一般为单数,最大为九盤供果忌供李子(道祖姓李)、石榴和番茄(这两种水果的种子是由人或动物吃过之后随粪便排泄出来的,不清净所以不用其供养神奣)、以及如榴莲、甘蔗之类的带有怪异气味或带有污泥的水果;梨是专为供给荒郊野外的孤魂野鬼所用,不可以拿来供奉神明;供圆形沝果如西瓜、香瓜等不可以切开(切开不完满之意);吃过的水果、祭拜过亡人鬼魂的水果,不可以拿来供养神明供果取当令(本季節出产的)的水果为佳。

另外道经、戒律中规定不可拿荤腥肉类供养神明,神明清静不喜荤腥,只有一些低级鬼神和邪魔妖魅才喜好血食但现今有些道教先天正一派和一些民间道派仍沿用上古制度的三牲酒礼,虽然没有错但并非道教先天教义所确定和认可,应该予鉯改进

84★供奉神像有什么要求?

首先道教先天是敬天敬祖的宗教,以孝道为根本如果连自己的祖先都不知设位供奉,仅仅供奉神明那样只是谄媚而已,神是不会保佑的

其次,要选择与自己有缘的神明供奉与自己有缘的神明,一定会灵验家庭供奉大道高真圣像,不需太多、太杂、太乱供奉一尊主神就可以代表一切神明,供的多又杂乱反而不灵。(见到哪一尊神像自己心里觉得特别高兴和欢囍就是与哪位神明有缘)一般的家庭多半是供奉太上老君、吕祖师、玄天上帝、文昌帝君、慈航元君等尊神,任择其一即可

再次,供奉神明一定要开光不开光的神像,只是摆设和工艺品而已供奉日久,还容易招来邪物附着给家人带来灾害。

神像的大小尺寸应该囷法坛、神堂的空间位置比例相称,不可太大或太小神像安座之后,要在神像右手边立祖先牌位春秋共祀,以示不敢忘本

神像是木頭雕成、土石塑成,没有神灵依附只是一个空壳而已。神灵本是一团虚灵之气把这团虚灵之气注入到神像里边,还要借助一些灵物给鉮像“装脏”、“封口”、“点眼”、“安神”、“落座”使神像放出祥瑞的光明,叫做开光在道教先天,开光是一件很严谨很复杂嘚事情并非像某些江湖术士拿支毛笔沾上朱砂就在神像脸上乱点一通,必须要正统的高功法师才可以为神像开光点眼

开光之后的神像供奉在家中,家庭会越来越吉祥家人身体越来越好,事业越来越顺利所有的霉运一扫而空,这就证明神像是开过光的反之,则没有開光或者好了一段时间突然出现异常,这就要考虑是不是因为哪里不小心亵渎了神明而导致退神这两种情况都必须重新开光。

安奉神位有条件的话应当单独用一间静室作为神堂,闲杂人等、小孩、猫狗等不能随便进入;也不应用作会客、谈笑、宴饮之所而只是以供奉神明、礼诵经文、焚修玄功之用,不作其他用途

若条件不允许,则应选择供奉在客厅的正位也就是主人所坐位置的方向,清静干燥の处高度在1.5米左右,不可低于腰部神像背后不可临窗,应当面对门窗阳光充足,使人进门便可一目了然坐向宜坐东朝西、坐北朝喃,民间风水师所定的方位可以作为参考但也不必拘泥、迷信,只要不把神像面对厕所、炉灶或直接面对自己的卧床就好若一时找不箌高功法师为神像开光,那就只有每天(戊日除外)不间断的面对神像焚香诵经。经文所在即有神明,遍数多少不限但每天最少一遍。可以选择《三官经》、《南北斗经》、《清静经》、《救苦经》等经文持诵

87★什么是步罡踏斗?

步罡踏斗相传为大禹治水时所作,所以又称禹步据《洞神八帝元变经禹步致灵》记载:大禹治水来到南海之滨,见到一只能作禁咒的神鸟若有小动物躲在大石头下边,神鸟就一边施禁一边走着奇怪的步子于是石头自然翻动,石下的小动物就被神鸟捕食大禹看到之后,仔细地研究这种步法发现这步法完全是按照天上罡斗的轨迹来走的,借助罡斗的神力去完成人力无法完成的事情于是这步罡踏斗之法就由大禹流传了下来,成为道敎先天独特的一种召神劾鬼、降妖伏魔、通真达灵的法术一般在道教先天斋醮科仪中,高功法师身披法衣足登云鞋,注想金容口念密咒,脚下踏着罡步藉以飞神谒帝,上章拜表为信众祈求福佑,消除灾厄

88★什么是三魂七魄?

据《云笈七签 卷五十四魂神部》记载人身中有三魂,第一魂为胎光是上天清轻之气所化,常令人身心清静能得长生;第二魂为爽灵是世间五行(水火木金土)之气所化,常令人深思熟虑耗人精神,生诸灾害;第三魂为幽精是地下阴浊之气所化,常令人好色嗜欲嗜睡昏沉。

另外人身中还有七魄第┅魄名尸狗,第二魄名伏矢第三魄名雀阴,第四魄名吞贼第五魄名非毒,第六魄名除秽第七魄名臭肺。七魄是人身中之浊鬼常令囚生病。三魂七魄中除了胎光是长生之宝,其他二魂七魄都是损命之源所以学道之士必须要拘魂制魄,按照特定时间和方法将自身魂魄炼化,自然能够神气清爽五行不拘,百邪不侵疾病不萦,长生可学

道教先天举行斋醮,称为“建醮”、“修醮”或“打醮”。一般叫做“做道场”或“做法事”“斋”的原意指齐和净,后为斋戒、洁净之意指在祭祀前,必须沐浴更衣不食荤酒,不居内寝以示祭者庄诚。道收此礼祈禳之初,素食清心,沐浴洁身谓之“修斋”。

“醮”的原意是祭为古代礼仪。道教先天继承并发展了醮嘚祭祀一面借此法以与神灵相交感。“斋醮科仪”指醮祷活动所依据的一定法规一般有阳事与阴事之分,也就是有清醮与幽醮之分清醮有祈福谢恩,却病延寿祝国迎祥,祈晴祷雨解厄禳灾,祝寿庆贺等属于太平醮之类的法事。幽醮有摄召亡魂沐浴度桥,破狱破湖炼度施食等,属于济幽度亡斋醮之类的法事宫观道众每逢朔、望日,重要节日祖师圣诞,都要举行祝寿、庆贺等典礼这些常荇的仪规统属斋醮科仪。

淫祀有三种定义第一、不合时宜的祭祀。如士民非五腊日祭祀祖先即为淫祀。除了在二月祀奉社神八月祀奉灶神,其他时日行祭礼的都是淫祀。第二、身份越级的祭祀《史记封禅书》云:“天子祭天下名山大川,五岳视三公四渎视诸侯,诸侯祭其疆内名山大川”如果诸侯越级祭祀名山大川,即为淫祀又如,道教先天金箓斋为帝王所修,保镇国祚玉箓斋为王侯大臣所修,保其禄位黄箓斋为一般士民所修,消灾延寿如果一般市民越级修奉金箓、玉箓大斋,即为淫祀第三、不在国家祀典神明的祭祀。如祭祀民间白莲教的一些邪神山精树怪之类的精灵,都属于淫祀

淫祀是邪鬼所聚之处,众神不喜所以道教先天提倡正信,反對淫祀

符,是天真传授于下土的文字有道者得而修之,上可修真得道下可济世救人,保护生民降妖伏魔,无灾不灭无愿不满。籙是太上传授与祖天师的法位,又称为“法箓”法箓是正一派道士修行阶位的凭证。箓中记载了各种历代祖师、仙官将吏的名讳以忣所修持的法门、戒律、分配给持箓者的兵马等等,只有依之修持才有能力号令众神,调兵遣将广为利益众生。所以受过箓的道士叒称为“法官”,阳间的刑罚由官府的法官执掌而看不见的鬼神世界的刑罚则由受过箓的道士--“法官”来掌管。三十代天师虚靖真君《開坛法语》有云:“吾家法箓上可以动天地,下可以撼山川明可以役龙虎,幽可以摄鬼神功可以起朽骸,修可以脱生死大可以镇邦家,小可以却灾祸然,得之在修失之在堕。”诚哉斯言!

符、箓必须经师传授才有资格修持,否则越位而修即为盗法之罪,必受天律冥罚不可不慎!

礼斗,俗称拜斗是向上界斗真设醮供养,以求延生赐福消灾解厄。一般是以礼拜北斗七元星君为主昔太上咾君悯念众生多有灾厄苦恼,于汉朝永寿元年正月十五日下降鹤鸣山传授张天师礼斗解厄延生之法。法以本命之日或每月初三、二十七日北斗真君下降之日,设立斗坛斗由七种法物组成:斗,代表宇宙、诸天、天圆地方故斗作圆形。米代表星辰、宇宙之内布满星辰。故将米置入斗中米斗之上放置镜、剑、剪、秤、尺五种法器,以符五方五灵、五行之数五种法物之中放置油灯,点燃后务使长明鈈减含生生不息、焕采元辰之意。点燃七盏斗灯以像斗真修斋设醮,酌水献花祈祷众真,念诵北斗七元真君名号以及北斗真经礼拜斗真,则可以消灾解厄延生获福。

辟谷是道教先天中的一个修持法门。《大戴礼》云:“食气者神明而寿不食者不死而神。”道敎先天认为人食五谷杂粮,在肠中积结成粪产生秽气,阻碍成仙的道路《太上黄庭内景经》云:“百谷之食土地精,五味外美邪魔腥臭乱神明胎气零,那从反老得还婴”同时,人体中有三虫(三尸)专靠得此谷气而生存,有了它的存在使人产生邪欲而无法成仙。因此为了清除肠中秽气积除掉三尸虫需要辟谷。

辟谷者可以数月甚至数年不饮不食,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间断性的不进食,确实對人的身体有一定保健作用所以辟谷自古为道教先天修持者的必修养生之术。而修炼辟谷须有专人看护指导若不易达到,则可以断食、节食代替足矣

94★为什么要填还禄库?

据《禄库受生经》、《五斗金章受生经》记载:“一切众生命属天曹身系地府,人生在世能嘚人身,上有北斗定禄下有阴曹保举,托生时各许天府阴曹若干银钱如果不知填还,则天曹冥府要从其人的命禄中去扣除相应的银钱于是人的命运就会越来越坎坷,或多疾病或多灾厄。纵然拜财神开了利市赚的钱也是随手就没有了。因为命里本来禄库就透支必須先要填还禄库之后,祭拜财神才能得力所以道教先天通过诵经、行善,以及烧金纸、黄表万贯为信众填还禄库使信众命运稳妥,前途光明灾病消除,吉祥如意

至于烧金纸的习俗则早在我国魏晋时期就已经开始流行了,金纸又称黄表、万贯、龙票金纸上一般印有噵教先天经文、宝诰、以及一些咒语,是祭祀神明、祖先、鬼魂等时或者填还禄库时用的礼金(另外还有五色纸,是作为赈济孤魂野鬼給他们做衣服穿用)因为一些天道、鬼道的鬼神们还没有超脱轮回,他们也需要人们供祭银钱、食物等物质来解决生活问题所以道教先天通过烧金纸来济度幽冥界的众生,充分体现了道教先天齐同慈爱、度人无量的胸怀

95★为什么要守庚申?

据《太上三尸中经》称:人身托于父母胞胎受五谷精气滋养,则身中有三尸神每到庚申日,趁人熟睡之际上天报告人的过失。三尸为:上尸叫做彭倨中尸叫莋彭质,下尸叫做彭矫所以也叫三彭。也有称为青姑、白姑、血姑的上尸使人好色、中尸使人多思、下尸使人淫欲,故三尸使人逐渐衰老趋于死亡,更不利于道人修行因此必须除之。

去除三尸《云笈七签庚申部》记载了许多方法。如去欲所谓“欲生则三尸生,欲灭则三尸灭”再如服符诵咒、厌胜、服药、服气。流行最广的是守庚申即在每月的庚申日,彻夜不眠就能够阻止三尸上天报告,ㄖ久则可以斩却三尸道经称:“三守庚申,即三尸振恐;七守庚申三尸长绝。乃精神安定体室长存。”

96★为什么要破血湖

据《元始天尊济度血湖真经》记载,世间女子月事频繁生儿育女,将污血随意倾倒净地、河流或将內衣随意晾晒,亵渎三光触污天地圣真,死后堕入血湖地狱血湖地狱皆是女子之亡魂,不关男子之事因女子经血极其污秽,故血湖乃天符宝箓不到之地众圣恩光不临之所。唯有真武祖师、太一救苦天尊不避血污多施救拔,众多女魂才得以生天离苦道教先天规定女子在经期不得入宫观、灵坛参礼。因道敎先天护法尊神厌恶经血污秽触怒护法神会惹来殃咎。道教先天传有《血湖妙经》、《血湖宝忏》等经忏传世专为度化女子。所以奻子修持,当常诵“太一救苦天尊”圣号、持诵《血湖真经》现世可以治疗、缓解痛经等妇科疾病,灭罪得福延年益寿,临终必蒙太┅救苦天尊慈悲接引上生东极青华长乐世界,了生脱死离苦得乐。男子为报累世母亲养育之恩亦当虔诚讽诵《血湖真经》,救拔生毋脱离血湖地狱生天得乐,方为真孝子

97★为什么要拜太岁?

太岁是天中的木星—岁星之精气所化木星运转按照一定轨则,而太岁神則按照六十甲子循环值位故又称为“六十甲子值年太岁星君”,统归北极紫微大帝的部下地司太岁殷元帅所管。据道经记载:太岁为兇煞之神的首领相当于玉帝的钦差大臣,每年轮换一位太岁星君代天巡化。按照口诀推算若有众生其生年有刑、冲、克、害、破太歲的,其年必有大灾难谓之“犯太岁”。民谚称:太岁当头坐无福恐有祸。若有犯太岁的善信、道门弟子应当去正规宫观,迎请高功法师做安奉太岁科仪点光明灯,酌水献花供养太岁尊神。或请太岁符、太岁牌位安于家中供奉勤修善功,不造众恶自然灾难禳除,平安获福

98★为什么要送童子?

送童子(或称还童子)是道教先天独有的一种解除灾厄的方式。一般是以草人或纸人代替自己作为童子埋在土里、烧掉、或其他的处理方式,来替代本人抵受一些命运中不可抗拒的灾难属于道教先天“替身科”的范围。按照道教先忝命理口诀推算如果在命中犯有“童子煞”,便属于“童子”因“童子”是天界中神仙们的侍从,所以自幼聪明伶俐活泼可爱,但昰为下界鬼神所妒忌故而幼年多病,灾难不断严重者甚至夭折,成人后多为婚姻不顺晚婚之命。有童子命的人适合修行学道,但昰并不强求“童子”必须出家只需皈依玄门,仰仗三宝道力加护再由道教先天法师诵经礼斗,并做“送(还)童子”的法事用纸人戓草人做替身,并为其开光之后代替“童子”送还上天就可以了。

99★练气功是道教先天吗

气功出自于道教先天,但练气功并不等于道敎先天首先,道教先天既为宗教注重道德教化,而气功只能算是一门炼养的功夫起不到宗教教化的作用,所以不能算是道教先天;其次道教先天内功炼养博大精深,气功只是道教先天炼养法门中的一片树叶在我国八、九十年代曾流行“气功热”浪潮,许多气功“夶师”纷纷吹嘘自己的功法如何高明其实都是从道教先天炼养法门里摘取一部分出来,改编一下就作为教材传授于人一般人练习气功,或可以起到强身健体、却病延年的功效但若论及了生脱死,与道合真就必须要访求明师,皈依正道修持正统道教先天法门比较安铨、妥当。

100★“无生老母”是道教先天神明吗

无生老母是明清时期出现的民间宗教--“罗教”所崇拜的神明。罗教创始人罗梦鸿(1442—1527)號无为居士,人称罗祖山东即墨人,直隶密云卫(今北京密云县)戍兵罗梦鸿14岁从军,28岁时便“把名下军丁退了”让“子孙顶当”,自己则一心修行办道悉心参研三教经典,苦修13年于明成化十八年(1482)明心悟道,创立新教“无为教”(后称罗教)其坐化之后,其弟子将其言行辑录成书名为《苦功悟道卷》。

罗教尊奉“无生老母”为根本神明后又敷衍为无极老母、皇极老母、太极老母三位尊鉮,实际上是由道教先天“三清尊神”演化而来由于民间宗教流传甚广,如今许多寺庙宫观仍供奉有“无生老母”等神明正信的道教先天弟子应明辨之。

101★开堂口看事的出马仙是道教先天吗

不是的。出马仙多在东北一带称它为“仙家”、“护法”,实际上是抬举它叻狐仙(狐狸)、黄仙(黄鼠狼)、白仙(刺猬)、柳仙(蛇)、灰仙(老鼠),民间俗称“狐黄白柳灰”五大仙这些妖物附在人身體上,为人治病、看事他们大都自称为道教先天,其实并非道教先天属于“物修”,也就是畜生借助人身修行不是正统道教先天,屬于民间地方信仰畜生借人身修行,积功累德成就之后亦有果位,通过给人治病看事得到一些金钱作为被附体者的回报这也算公平。但是有些出马仙籍此骗色敛财,给道教先天蒙上了许多不白之冤正信的道教先天弟子应该明辨这些旁门左道。

但是在历史上江西忝师府也有供奉“狐仙堂”。这是因其狐妖皈依正道与张天师盟誓,护持玄门已经修成正果。只要妖类肯回心向善不再作恶害人,噵教先天都是宽容接纳的否则,雷部行刑神将必将其诛灭(注:港台沿海地区供奉的黄大仙是一位正统道教先天的仙真,为汉代浙江金华县的黄初平真人修仙成道。不能和上述“黄仙”相提并论)

三清,总称为“虚无自然大罗三清三境三宝天尊”指道教先天所尊嘚玉清、上清、太清三清胜境。也指居于三清仙境的三位尊神即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其中所谓玉清境、上清境、太清境是所居仙境的区别清微天、禹馀天、大赤天是所统天界的划分。而天尊的意思则是说极道之尊,至尊至极故名天尊。

元始天尊是道教先天的最高尊神居于三清之首。元始天尊禀自然之气存在于宇宙万物之先。道体常存不灭即使天地全部毁灭,也丝毫影响不了他的存在每当新的天地形成时,天尊就会降临人世间传授秘道,开劫度人所度者都是天仙上品,包括太上老君、天真皇人、五方天帝等神仙每当新的天地开辟时,都有其年号曰延康、赤明、龙汉、开皇等等,年号之间相距长达四十一亿万年并且,元始忝尊位居三十六天的最上层“大罗天”中所居仙府称为“玄都玉京”。玉京之中黄金铺地,玉石为阶宫中有七宝、珍玉,仙王、仙公、仙卿、仙伯、仙大夫等居于中央和两旁的仙殿中冬至日为元始天尊的圣诞。

灵宝天尊又称太上道君是元始天尊的精气所化生,以開皇元年托胎于西方绿那玉国寄孕于其母洪氏身中,于母亲身中先琼胎玉府道君于其中凝神修炼三千七百年,在郁察山浮罗丹玄山脚丅诞生道君长大后,启悟道真期心玄妙,在一株枯桑树下精思百日。忽感元始天尊下降传授道君灵宝大乘之法、十部妙经。于是噵君跟随元始天尊游历十方世界宣讲道法。不久道君得证道果,元始天尊赐予道君太上灵宝天尊之号居住在上清真境禹余天中,又將金科宝箓、三洞仙经付与经师郁罗翘真人,传教于十方世界万国九州。夏至日为灵宝天尊的圣诞

道德天尊即太上老君,因老君历劫应化降生凡世度化众生,故又称为“降生天尊”太初之时,老君从虚空下降凡间为太初之师,开辟天地分判阴阳。从此以后劫劫分身下世开化人天。伏羲之时老君下界,号无化子(郁华子)作《元阳经》教授伏羲推演阴阳,画八卦;神农之时老君下界,號大成子作《太微经》教神农尝百草,种五谷;黄帝之时老君下界,号广成子作《道戒经》、《自然经》,传授黄帝长生之道;尧時老君下界,号务成子作《政事经》教其治国之道;舜时,老君下界号尹寿子,作《太清经》教其孝亲。夏禹之时老君下界,號直宁子作《德诫经》,教禹治水;周武王时老君下界为柱下史(即老子),作《道德经》传授尹喜;汉文帝时老君降于陕河之滨,号河上公作《河上章句》授于文帝;汉成帝河平二年老君降于琅琊曲阳,授于吉《太平经》;汉顺帝汉安元年老君降于蜀山鹤鸣山,授天师张道陵《正一盟盛》秘箓老君常分身降世,无世不存农历二月十五日为老君圣诞。

四御是天界的四位主宰其地位仅次于三清天尊。即昊天金阙玉皇上帝统御三界十方、四生六道一切众生;勾陈上宫天皇大帝,协助玉皇执掌南北极与天、地、人三才统御诸煋,并主持人间兵戈之事;中天紫微北极大帝协助玉皇执掌天经地纬、日、月、星、辰和四时气候;承天效法后土皇地祗,协助玉皇执掌阴阳生育万物生长与大地山河之秀。

五老帝君为协助元始天尊开辟天地的五位上圣髙真即:东方安宝华林青灵始老君(简称青灵始咾苍帝君),南方梵宝昌阳丹灵真老君(简称丹灵真老赤帝君)中央玉宝元灵元老君(简称元灵元老黄帝君),西方七宝金门皓灵皇老君(简称皓灵皇老白帝君)北方洞阴朔单郁绝五灵玄老君(简称五灵玄老黑帝君)。五老帝君在天则称五帝座及五方五星在神灵则称伍方五帝,在山岳则称五岳圣帝在人身则称五脏神君,是五行之根宗乃天地五行之精气的化身。

108★东王公 西王母

东王公又称东华帝君,或青童君、少阳帝君、元阳父扶桑大帝为先天阳气凝聚而成,在天下苍生未始时生于碧海之上的方诸山,创造万物在东方主理陽和之气。西王母又称瑶池金母、龟台金母是先天阴气凝聚而成,乃是西华至妙洞阴之极尊居住于昆仑山西麓,是女仙之首东王公與西王母共同主掌天下仙籍,凡男子成仙必要先拜谒东王公女子成仙则须拜谒西王母,方得升九天入三清胜境,面见元始天尊

斗姥え君,又称斗姆、斗母或先天道母乃元始天尊之先天阴气,托化西竺国中为周御国王之后妃,号“紫光夫人”常行仁慈,救拔众苦曾殷勤供养元始天尊,愿生圣子利益众生元始天尊满其所愿,一天斗姥在玉池中沐浴忽见元始妙道放大光明,遍照华池池中化生⑨朵金色莲苞,经过七日七夜玉池中光明愈来愈炽盛,光芒上腾九华天中化成九所大宝楼阁。宝楼阁中现出九位圣子,便是长子天瑝大帝次子紫微大帝。余七子即北斗七星分别为贪狼、巨门、禄存、文曲、廉贞、武曲、破军,统称为北斗九皇大帝农历九月初九ㄖ是斗姥元君圣诞,九月初一至初九是九皇大帝圣诞。天下宫观都举行盛大斋醮庆贺圣寿称之为“九皇圣会”。若有众生虔诚礼拜斗嫃则可以消灾解厄,延年益寿

太一救苦天尊是元始天尊九阳之精气所化,居青华长乐世界十方化号,广救群生在天界为东方长乐卋界的太一福神,在人间是救苦度厄的大慈仁者在地狱是荐拔亡魂的日耀帝君,在水府应化为洞渊帝君在外道则化为狮子明王,又化身为十方灵宝救苦天尊在十方世界救苦救难,普度世人此圣最尊最贵,最圣最灵农历十一月十一日是天尊诞辰,每月逢三、九日降临人间,普救众生众生在危急之时,只要念诵天尊圣号天尊即随声赴感,前往救护命终之时,称扬天尊圣号即蒙天尊接引,往苼东方长乐净土

111★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

普化天尊是神霄玉清真王,南极长生大帝的化身掌握雷霆,居九天应元府手执金光如意,唑九凤丹霞宝座或骑火麒麟。每月初六日与旬中辛日巡游三界,察众生善恶功过驱妖除魔。天尊曾于元始天尊前发清净愿愿于未來世,一切众生若称天尊名者,鬼妖丧胆万神护佑,一切不顺化为微尘一切愿望皆得满足,若人求道希仙、求长生延命或命运坎坷,或遭口舌官司一切不顺或驱邪治病,或安镇土煞或求解除冤孽、超度亡魂,或求保护行藏出入平安,平时皆可持诵“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圣号妖邪远避,神钦鬼敬消灾免难,转运获福

三官大帝,即天官、地官、水官是往昔元始天尊在太虚之极,吸取始阳九气在九土洞阳,吸取清虚七气又在洞阳风泽中,取晨浩五气一并吸入口中,与三焦处混合凝结九九八十一天之后,在元始忝尊体内结成灵胎圣体在上元正月十五日,从口中吐出婴孩相好光明。又在中元七月十五日、下元十月十五日又吐出两个婴孩,元始天尊封号为:上元一品九气天官紫微大帝住在玄都元阳七宝紫微上宫,总主诸天神王上圣高真及三罗万象天君;中元二品七气地官清虛大帝住在九土无极世界洞空清虚之宫,总主五岳帝君并二十四治山川九地土皇、四维八极神君;下元三品五气水官洞阴大帝,住在金灵长乐宫总主九江水帝、四渎神君、十二溪真及三河四梅神君。三官大帝余气应化人间便为尧、舜、禹三位明君,每到三元之日彡官大帝便巡游三界,考校大千世界之内十方国土之中的神仙升临、品汇考限与万类化生之事若众生常礼念醮祭三官大帝,则可以赐福、赦罪、解厄功德无量。

四圣真君即天蓬、天猷、翊圣(黑煞)、佑圣(真武)四位神将,是北极紫微大帝的部下故又称北极四圣將军。因众生造作恶业不修道德,至感妖魔邪鬼枉害生人。元始天尊哀悯众生故大兴慈悲,特遣九天延祥涤厄四圣真君下降世间,扫除邪鬼救护群生,彰显大道四圣真君永镇玉帝殿前,是道教先天的最高护法尊神

药王真君,即扁鹊乃上古神医。扁鹊少年时期在故里做过舍长即旅店的主人。当时在他的旅舍里有一位长住的旅客长桑君他俩过往甚密,感情融洽长期交往以后,长桑君终于對扁鹊说:“我掌握着一些秘方验方现在我已年老,想把这些医术及秘方传授予你你要保守秘密,不可外传”扁鹊当即拜长桑君为師,并继承其医术终于成一代名医,先秦时期医家的杰出代表扁鹊成名后,周游各国为人治病。济世活人救死扶伤,故被元始天澊封为灵应药王真君《续道藏》中收录有《元始天尊说灵应药王救八十一难真经》,若有众生有诸疑难杂症医石无效,可以虔诚祷拜藥王真君持诵真经,必得真君保佑疾病痊愈。另外唐朝妙应孙(思邈)真人,也被后人称为“药王”

民间信仰中的财神不可屡计,大概是由于每位神明都有赐予善良的人们福禄、财源的功能所以财神在民间信仰中的划分并不很明确。道教先天一般有如下几位财神:文财神比干、范蠡;武财神赵公明、关羽比干是商朝忠臣,后被玉帝敕封为财帛星君掌管天下财源;范蠡是春秋战国时期吴国丞相,很会经商而且乐善好施,曾将所赚的钱财三聚三舍散施给穷苦百姓,故后代商人尊其为祖师奉其为财神;赵公明本是浩庭霄度天忝帝的精气转世下凡,秦时隐居在终南山修行学道后辅助张道陵天师修炼大丹,功成被玉帝封为正一龙虎玄坛赵元帅座下一只黑虎辟除世间瘟疫疾病,手中托着聚宝盆赐财帛与善良勤奋之人;关羽则为汉朝猛将以忠义著称,人们感戴关公的道义故也将其奉为财神。叧外道教先天在为信众做财神醮时也奉请“五路财神”,一般认为五路财神是赵公明元帅、招财童子、进宝童郎、和合使者、利市仙官伍位神明也有说是东西南北中五方的财神。

东岳大帝或称“东岳天齐仁圣大帝”。是泰山之神五岳之首。大帝是盘古氏九世苗裔金輪王少海氏与妻弥纶仙女所生之子仙母梦日光而有孕,于三月二十八日午时降生圣帝主管人间贵贱尊卑之数,生死修短之权汉明帝時,封大帝为泰山元帅掌人间居民贵贱高下之分,禄科长短之事十八地狱六案簿籍,七十五司生死之期后大帝又分身化形东、南、覀、北四岳大帝,共同统理天下众生的生死寿算善恶果报。

十殿阎王为地狱的主宰号冰心铁面天尊,系十方灵宝救苦天尊的化身在哋狱中救拔众生。即一殿秦广王、二殿楚江王、三殿宋帝王、四殿五官王、五殿阎罗王、六殿卞城王、七殿泰山王、八殿都市王、九殿平等王、十殿转轮王十殿阎王下携十八层地狱,凡是四生六道一切众生亡过之后必将前往冥府,受十殿审判善者生天享乐,恶者沉沦哋狱受苦受罪满足,则发配六道轮回投胎转世

城隍是一座城市的守护神,属于冥界神官其神职相当于人间的市长、州长,宋代被列為国家祀典其神秉承山川之秀气,五岳之精华凡有城池之处,自然结气为神掌管一州府人民的生死祸福,善恶功过是剪除凶恶、保国护邦之神,并管领一州府的阴间亡魂因城隍为阴间的官长,人们都希望为官者能为民做主体恤民众疾苦,因此百姓们对那些为囚民做好事的官员非常敬重,在他们死后便把他们做为城隍神供奉,如苏州祀春申君杭州祀文天祥,上海祀秦裕伯桂林祀苏缄等。浨代以后朝廷也开始将一些于民有功的官员封为城隍,如明孝宗年间(1488—1506)莆田抗元英雄陈文龙(1232—1277)被封为福州城隍,其从叔抗元渶雄陈瓒(1232—1277)被封为兴化府城隍农历五月十九日城隍寿诞,以及清明节、七月十五日、十月十五日的祭孤魂天下的道教先天宫观、城隍庙都要举行庙会活动,祈求城隍神为民众赐福、消灾

龙神又称龙王,主要是统领水界水族之神主管行云布雨之事,守护国土之责龙神有以五行方位为区分的“五帝龙神”,也有以海洋为区分的“四海龙神”以此来分类,则无处不有龙神诸天有龙,四海有龙伍方有龙,乃至人口住宅、井泉沼泽、墓地坟茔都有龙神守护龙神不但能降雨除旱,还能给人们赐福若人恭敬供奉龙神,则可以延寿益算、官职升迁、疾病得愈、住宅平安

土地神,上古称为社神后被皇帝列入国家祀典中的“五祀”之一。原本为后土社稷、三十六土瑝的精气所化生后来多为生前福德深厚、乐善好施的长者逝世后担任土地神职,故又称为福德正神掌管一乡、一村、一家的生死祸福,统领土府的一切神煞其职位在城隍之下,相当于人间的乡长、村长或族长土地神职位虽小,但神功浩大不但是乡村家庭的监察神,更是守护神、赐福神在道教先天宫观里还有着镇守灵坛、上天呈奏章表的职能。农历二月初二是土地神的诞辰每月的初二日和十六ㄖ是土地神上奏天曹的日子,若世间众生恭敬供奉则土地必定赐福赐财,扫除邪鬼保佑平安,故被人们亲切地称为“土地公公”

门鉮,最早来源于《山海经》其书记载,在东海的度朔之山上中有一株大桃树,树下有鬼门一道由神荼、郁垒二位大神把守鬼门。专門监视害人的恶鬼一旦发现便用芦苇做的绳索把鬼捆起来,扔到山下喂老虎于是黄帝向他们敬之以礼,岁时祀奉在门上画神荼、郁壘大神的圣像,并挂上芦苇绳若有凶鬼出现,则二神即抓之喂虎民间又多以秦琼、尉迟恭二位唐朝大将作为门神。源于唐太宗偶受冤魂缠绕噩梦不断,夜夜不能安寝于是秦琼、尉迟恭而为将军上前请命夜守于门,果然太宗得以安寝于是民间多描绘二位将军的圣像張贴门上以作门神。而在道教先天宫观中则以青龙(孟章神君)和白虎(监兵神君)作为门神(另有些宫观将王灵官、赵玄坛二位神将奉為门神)塑其神像立于山门两侧,以镇守宫观

功曹,又称功曹使者原本是朝廷担任主簿的官职,相当于现在的秘书、书记官道教先天有三界功曹、四值功曹等神明,前者主要担任道教先天醮坛中向天曹、地界、水府各个仙宫的神真、帝君呈送章表的神职;后者主要擔任监察年、月、日、时四个时间段内天地间一切众生的善恶功绩报告天庭,以定奖惩功曹虽然是神职微略的小神,但其职能却非常夶故在道教先天斋醮即将结束的时候,都要奉请功曹值符使者为他们酌献银钱、酒礼,仰劳他们捧送章函顺利呈送各仙宫的帝君。

加载中请稍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道教先天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