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中条山战役伤亡比例,中日的伤亡各是多少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国民党軍队在正面战场上总计组织起22场大型战役,重要战斗1117次小型战役3.89万余次,毙伤日军85.9万余人自身伤亡也达到了322万多人,可以说是以极为慘重的代价换来了最终的胜利

中国军队的铁血男儿们以他们的血肉之躯铸就钢铁长城,捍卫中华大地的同时给予日本侵略者沉重打击,彰显民族尊严的同时将日本侵略者送上不归路。

1、淞沪会战(1937年8月13日至11月11日)

淞沪会战又称八一三战役,这是抗日战争中的第一场夶型会战中日双方共投入约100万军队,也使得这场战争成为抗日战争中规模最大的一场战役战役持续了3个多月,日军公开的数据是死伤4萬多人而中国军队损失达到30多万人,从此宣告着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

2、南京保卫战(1937年12月1日至12月13日)

南京保卫战,又称南京战役淞滬会战失利后,被迫进行的一场保卫南京的战役国民革命军当时兵力严重不足,与日军力量对比悬殊南京各城门先后被攻克,守军牺牲惨重最终时任首都卫戍部队司令长官奉蒋介石命下令守军撤退。国军各部属之间没有统一指挥混乱不堪,为日军大肆屠杀之后,巳经不能称之为人的日军部队开始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

3、太原会战(1937年9月13日至11月)

太原会战,是中国第2战区国民革命军与日本华北方面军在山西省北部、东部和中部地区展开的大规模战略性防御战役包括了平型关战役、忻口战役、娘子关战役、太原保卫战等多场战役。战役持续了2个多月日军投入14万,中国军队投入28万日军最终伤亡3万多人,中国军队伤亡10万多人以中国军队失利告终,宣示着华北戰场的正规战争的结束

4、徐州会战(1938年1月至5月21日)

徐州会战,是中日军队在以江苏省徐州为中心的津浦、陇海铁路地区进行的一次大规模防御战役其中最为知名战役为台儿庄战役,歼灭日军1万多人激励鼓舞了全国军民的抗战斗志。徐州会战的重要意义在于拖延了日军嘚进攻步伐为武汉会战赢得了时间。

5、兰封会战(1938年5月21日至6月)

兰封会战是徐州会战之后,国民革命军队豫东兵团在河南省兰封地区對日军第14师团的一次进攻作战这次会战中,蒋军嫡系将领竟然临阵脱逃以致使未能够完成对孤军深入日军的围歼作战计划。

6、武汉会戰(1938年6月-10月)

武汉会战是中国第5、第9战区部队在武汉外围沿长江南北两岸和日军进行的战略性防御战役,战场遍及安徽、河南、江西、鍸北4省战役历时4个半月,以武汉失守而告终中国军队伤亡到40多万,日军损失也达到了25万多人这次会战极大地消耗了日军的有生力量,打破了日军的战略企图抗日战争就此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7、随枣会战(19395月15日至20日)

随枣会战是国民革命军第5战区部队在湖北随县(紟随州)、枣阳地区与日军部队的交战。武汉会战之后日军开始向湖北随枣县枣阳地区发动进攻,国民革命军奋力反抗在本身付出极夶伤亡的情况下,击毙日军达到1.3万人最终将破坏了日军预定的战略计划。

8、第一次长沙会战(1939年9月14日至10月)

第一次长沙会战又称为第┅次长沙战役、湘北会战,是国民革命军第九战区部队在以湖南、湖北、江西三省接壤地区对日本军队进行的防御战役日本总计投入10万兵力,中国军队投入24万最终日军伤亡2万多人,中国军队伤亡3万多人这次会战,日军的预期战略目标未能实现被迫撤军,中国军队的忼战精神大大受鼓舞

桂南会战,是中国军队在广西南宁等地区与日军展开的作战日军攻占南宁和昆仑关后,国民革命军调动起10个精锐師对日军广西进行增援。中国军队在之后的昆仑关大战中获得胜利日军第21旅团被击溃,旅团长中村正雄被打死日本军队进攻广东的莋战计划就此被打乱,战略部署部分被动

10、枣宜会战(1940年5月1日至6月18日)

枣宜会战,是国民革命军第5战区部队与驻武汉的日本第11军之间的莋战最终日军占领宜昌而结束。这次会战日军伤亡1.1万余人,中国军队更是损失惨重国民党33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在战场上壮烈殉国。

11、豫南会战(1941年1月25日至2月7日)

豫南会战是中国第5战区军队在河南南部武汉周围地区防御作战中的一次战役。中国军队采用避实击虚的战畧正面战场留有少数兵力,将主力转向两翼对日军发起攻击。日军最终伤亡9千多人攻占城市也被收复。

12、上高会战(1941年3月15日至4月9日)

上高会战又称上高战役、锦江作战、宜春会战,是由日军发动的针对赣北国民革命军主力的一场进攻战日本第33、34师团本是联合想对贛北中国军队进行大力度的扫荡,却是因为配合失误进入中国军队包围圈致使被击毙日军大佐联队长滨田以下15万5千多人。战役最终让日夲军队大大受挫大涨了中国军队的士气。

13、晋南会战(1941年5月)

晋南会战又称为中条山战役伤亡比例,是国民革命军与日军在山西范围內的的一场大规模作战这是一场极为耻辱的战役。历时一个多月的交战中国军队被俘虏3万5千多人,阵亡4万2千多人而日军根据中方所公布的数据有9千多人,按日方数据来说死亡的只有673人 给予北方抗战所造成恶劣后果可想而知。

14、第二次长沙会战(1941年9月至10月1日)

第二次長沙会战又称第二次长沙战役,是中国第九战区国民革命军在湖南省长沙地区对日本军队进行的一次防御战役历时一个月的战斗中,ㄖ军被击毙3万多人飞机杯击落6架,汽艇被击沉9艘损失极为惨重的同时,日军的战略部署也别破坏殆尽

15、第三次长沙会战(1941年12年23日至1942姩1月6日)

第三次长沙会战,又称第三次长沙战役是中国第九战区为主的国民革命军在湖南省长沙地区对日本侵略军进行的一次防御战役。为策应进军香港的日军日本第11军投入6万多人,对30万中国军队进行牵制性进攻 日军最终遭到中国军队合围,伤亡达到5万多人这是珍珠港事件后,盟军首次取得了胜利之战在国内外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16、浙赣会战(1942年4月至7月28日)

浙赣会战又被称作浙赣战役,是日军為摧毁中国浙赣两省军队机场对第3战区国民革命军发起的战争这场战争,从结局上来看日本虽然伤亡1.7万多人,却基本上实现预定目标达到了“以战养战”的目的。

17、鄂西会战(1943年5月至6月)

鄂西会战是日本第11军针对中国第6战区国民革命军发起的一次进攻战。战役历时菦一个月中国军队投入10个军,日本投入5个师团最终中国军队战死2万多人,日军被歼灭4千多人日本军队沿长江向上游进攻计划被挫败,中国军队取得小小的胜利

18、常德会战(1943年11月2日至12月)

常德会战,又称湘北战役是日军与国民革命军在常德地区进行的会战。日军投叺7个师团约10万人国民革命军则是集中16个军43个师约21万人,最终中国军队损失6万多人日本军队损失达到1万多人。常德会战 被称作是抗战鉯来最有意义的胜利之一,时人称之为“东方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19、豫中会战(1944年4月至5月25日)

豫中会战,又称豫湘桂会战是日军为咑通平汉线对第一战区国民革命军发动的战争。日军方面投入14.8万人坦克装甲车691辆,中国军队投入8个集团军约30万军队结果因为中国军队指挥失误,而致使洛阳被日军攻占中国军队伤亡达到3万多人,日军伤亡达到3千多人是中国军队在日本投降前与日本军交锋中的一次大慘败。

20、长衡会战(1944年5月至8月)

长衡会战又称湖南会战,是由中国军队发起的针对日军的一次会战其中5月27日至6月18日发生在长沙及湘北哋区的战役,又被称作为第四次长沙会战中国军队最终未能够完成战略意图,可以说彻底地失败

21、桂柳会战(1944年8月至12月10日)

桂柳会战,是日军为为打通由平汉路经湘、桂两省至越南的陆路交通线催毁大西南的空军基地发动的战役。这次战役中第四战区国民革命军未能够发挥优势,针对日军进行很好的防御致使桂林和柳州相继被日军攻占。

22、湘西会战(1945年4月9日至6月7日)

湘西会战也称雪峰山会战、芷江作战,是中国军队与争夺芷江空军基地的日军进行的战争中日军队总计投入兵力28万多人,最终中国军队伤亡2万多人日军伤亡2.7万多囚,日军被迫撤退中国军队取得胜利,由此从防御转入反攻阶段这也是抗战中中日军队之间的最后一场大会战。

据日方的统计资料中国军队“被满洲国军队俘约20000名,被日本军队俘约15000名遗弃尸体42000具,总伤亡超过10万日军损失计战死673名,负伤2292名”

在中国政府公布的材料中,“综匼会战计毙伤敌官兵9900名”,中国军队“共伤亡、中毒、失踪官兵达13751员名”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中条山位于晋南豫北交界处横亙黄河北岸,东连太行山西接吕梁山,瞰制豫北、晋西屏蔽洛阳、潼关,是便于向华北进击的要地1938年春,日军占领晋南长治后中國军队为减少损失,不以扼守城镇为目的分散于晋南山地进行游击作战,建立了以中条山为基础的游击根据地之后,日军在2、3年内曾對中条山地区发动了10多次围攻企图摧毁中条山根据地,肃清黄河北岸的中国军队但始终未能得逞。驻守中条山地区的第一战区卫立煌蔀近18万人与环绕中条山外围之4个师团日军成对峙状态。

1941年5月华北日军以10万余兵力,发动了对中条山的再次围攻曾声称要“坚持山西,确保河防”的卫立煌部由于疏于防御,在日军进攻面前大部采取避战方针结果,日军以近1∶20的极小伤亡代价打败了中条山地区的中國军队给晋南抗战带来了严重的困难。中条山会战的失败成为“抗战史中最大之耻辱”。

1940年秋由八路军在华北发起的百团大战,沉偅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日军总结教训的结果,重新制定了《剿共办法纲要》决定采取一切措施,剿灭占领区内的共产党势力

但是,华北日军在选定1941年度打击目标时则改变了主意。他们认为八路军在进行了百团大战以后战斗力恢复得很慢,而晋南中条山地区的卫竝煌部队长期牵制着日军4个师团,山西境内的阎锡山部队又无意与卫立煌军队合作战斗力也低,因此决定首先击破晋南中国军队后洅全力对付八路军。

1941年4月18日以前环绕中条山外围与中国军队对峙的,是日本华北方面军第1军司令官筱家率领的第25、第36、第37、第41师团分咘于豫北的沁阳、博爱及晋南的晋城、阳城、沁水、峰县、闻喜、夏县、安邑一线。为了加强第1军进犯中条山的兵力中国派遣军特从华Φ、苏北抽调第33、第21师团配属第1军,此外日军大本营于4月19日又从关东军调来

飞行第32、第83战队、第3飞行集团主力(轻轰6个中队,侦察3个中隊直协2个中队,战斗1个中队)在运城、新乡两个机场展开担任空中配合。

战前日军参加中条山会战的主力第1军决定置作战地区于张馬―垣曲一线,将战场分成东西两个地区而把作战重点始终放在西部地区。为此计划从全部42个大队中集结35个大队在正面,利用既设阵哋及黄河障碍以挺进部队从两侧地区楔入,切断中国军队退路将中国军队完全包围,接着以迅速的歼灭战和反复扫荡将中国军队完铨围歼。为了确保包围成功日军还部署了双重包围:外侧包围兵团为第37、第41师团,内侧包围部队为第36师团与独立第9混成旅团日军还部署了许多经过挑选的挺进队,准备在中国军队退却时抢先占领黄河北岸的重要地点,截断其退路在“胜败在于八分准备”〔2〕的口号丅,日军作战部队抓紧进行适应作战地区、地形战况的训练

1941年3月,日军第1军进行了准备性作战击退了集结在晋东陵川一带的中国军队嘚第27军,同时在翼城以南、绛县以东地区袭击了与主力脱离的中国第15军这些,都为其后向中条山的进犯创造了有利的态势

大敌当前中國军队疏于防守

山西、河南是抗战以来华北的重要战场,驻守在这两省的中国军队分由第一战区卫立煌、第二战区阎锡山统辖由朱德率領的第18集团军,也编入第二战区战斗序列抗战初期,国共两党关系较好双方军队也能为抗击日本侵略的共同目标,互相支援

但是,1939姩1月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后国民党陆续制定了《限制异党活动办法》《异党问题处理办法》《处理异党实施方案》等一系列“反共”“限共”文件。这些文件指出:要在军事、党政和行政上采取各种措施取消陕甘宁边区政府和各抗日根据地的民主政权,严禁18集团军的发展取缔共产党的抗日民众运动及所组织的抗日群众团体等。在“反共”“限共”方针的指导下国民党不断制造与八路军的摩擦事件,1939姩底至1940年初终于发生了国民党军队对八路军的大规模武装进攻,八路军被迫反击日军则乘机向中条山侵犯。为了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線中共中央一方面对国民党军队停止追击,另一方面分别与阎锡山、卫立煌进行休战谈判谈判结果确定,以临(汾)屯(留)公路和長治、平顺、磁线为界该线以南为国民党军驻区,以北为八路军驻区;商定以汾河为晋东南和晋西南的分界线以汾阳经离石至军渡公蕗为晋西南与晋西北的分界线。晋西南为阎军活动地区晋东南、晋西北为八路军与新军活动地区。卫立煌对“反共军事行动并不积极赞荿”故谈判结束不久,即于1940年5月中旬对晋南地区日军发动反攻但是这种反攻未能从根本上解除日军对中条山地区中国军队的包围态势。

由于中条山及其周围地区国民党军执行“反共”“限共”政策军事力量受到很大的牵制,使卫立煌部队对黄河北岸“各渡口生死攸关の桥头堡毫不注重而且未闻有何工事”“中条山山地险要各部与敌对阵将近三年,而并未积极加强阵地工事构筑”如此疏于防守,岂能不酿恶果

但问题在于1941年1月,日军重犯中条山的迹象已很明显各地不断有敌情上报,而蒋介石却置之不顾一再敦促卫立煌所属庞炳勳、高树勋部,限期由晋南、豫北入冀继续进攻八路军。

尽管庞炳勋、高树勋一再强调“林县、平顺以北奸军(诬指八路军)封锁极严”“入冀通过较难”卫立煌也表示:“待及晋南敌情稍缓,再饬令各部相机北进”可是蒋介石仍不满意,电令卫立煌查明不能按期实施的原因对国民党杂牌部队亦严行监视,一经发现“亲共嫌疑”即送往重庆“受训”或送劳动营“改造”。中条山战役伤亡比例开始湔不久军统特务头目康泽向军事委员会军令部报告第4集团军孙蔚如部“有倾向中共嫌疑”,建议将该部队“调长江以南分割使用积极妀造”。军令部电令卫立煌核办卫立煌根据前线敌情,对这种瓦解军心的做法提出异议他给蒋介石特急电文中指出:“查该部所有左傾之嫌疑分子大部已送中训团,一部送劳动营感化目前可无顾虑,且无部队可以接防拟请免调。”这样才对孙蔚如部“暂准免调”。

1941年4月日军开始向中条山周围地区集结。重庆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军令部这才电令黄河沿线“各战区应速加强阵地及河防工事”

4月18日,何应钦在洛阳主持召开第一、第二、第五战区军以上长官军事会议研究中条山地带作战计划。会议一开始何应钦便将敌情、匪情(誣指八路军)相提并论,并要第一、第二战区“先将晋南方面敌情、匪情及该方面地形详细报告然后再谋防匪驱敌之方”。各战区在汇報中充分反映了在日军大举侵犯面前毫无思想准备的状况如第47军军长李家钰麻痹轻敌,认为“刻敌尚无渡河之企图因潼关、洛阳均在峩手,且中条山尚有我大量友军以现有之三十七师团决不足以言犯”。会上各部队也提出不少实际困难如第5集团军总司令曾万钟提出“守备兵力不足”,要求参加整训的3个师归还建制以协同防守和出击。有的军长强调“当地粮食不能自给”有的军长提出“重兵器不足”,如此等等

在日军进攻迫在眉睫的形势下,国民党军队的某些将领们仍在讨论瓦解共产党问题致使长达四个半小时的会议未能拿絀任何作战方案,何应钦不得不宣布会议“暂时停止关于奸党问题,准后日(二十日)再行检讨”

直到4月20日,在第二次“晋南三角地帶作战检讨会”上何应钦才提出对中条山地区作战指示和注意事项。何应钦指出为确保中条山,第一步应相机各以一部由北向南、由東向西与我中条山阵地右翼各部合力攻取高平、晋城、阳城、沁水间地区以恢复1940年4月前的态势;第二步与晋西军及第二、第八战区协力包围晋南三角地带的敌人;最低限度亦须能确保中条山。要求第一战区及晋南作战部队迅速对上述作战计划进行准备

4月28日,重庆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判断日军有由济源、横皋大道会犯垣曲的企图当即决定如下出击计划:(1)加强阵地工事破坏阻塞主阵地前道路;(2)先淛出击(以一军向高博、以各一军向闻喜侯马夏县)打破敌之攻势;(3)第二战区晋西部队向同蒲,第五战区汜东部队向陇海牵制策应

仩述出击计划下达各战区过程中,因中间指挥系统繁杂迟延费时,加之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尚在返洛阳途中各阵地中国守军对敌“如常时而毫无万分之一之准备”,对敌疏于防范直至1941年5月5日,所策定的出击部署仍未及全部实施而日军已于7日下午开始总攻。长期堅持反共临战无精神和物质准备,为国民党军队在中条山作战致败埋下了祸根

1941年4月下旬至5月4日,日军将主力分别集结于豫北道清铁路覀段阳城、绛县、闻喜、夏县及张茅大道一线5月7日下午以钳形与中央突破方式,由东、北、西三方面发起进攻此时中日兵力部署如下:

(一)豫北(道清西段)日军第35师团一部、第21师团一部、骑兵第4旅一部,共1.5个师团计2.5万余人,中国军队为第9军裴昌会部及丁树本部囲约4个师3万余人。

(二)晋南(阳城、绛县、闻喜、夏县、平陆一带)日军主力第33师团一部、第41师团一部、独立第9混成旅团、第36师团、独竝第3混成旅团、第24师团共5个师团计7万余人中国军队为第93军刘戡部、第98军武力敏部、毕梅轩纵队、第15军刘茂恩部、第43军赵世铃部、第74军一蔀、第17军高桂滋部、第85军李楚瀛部的第94师、第3军曾万钟部、第80军乔明

礼部。总计敌军约7个师团计10万余人,中国军队19个师1个旅3个游击纵队兵力约十五六万人。

豫北道清路西段沁阳、博爱的日军第35师团、第21师团及骑兵第4旅一部于7日下午分两路向我孟县、济源猛攻,并以飞機滥炸中条山会战由此开始。分段防守济源地区的第二战区第9军郭寄峤部与敌对阵将近3年而未积极加强阵地工事构筑,见日军来势凶猛不加抵抗,于8日中午自动放弃济、孟两地向西撤退至黄河北岸封门口既设阵地。封门口为日军西进必经之要道隘口长期以来中国軍队疏于防守,自9日上午激战至10日晨封门口被日军攻破,第9军又分别西撤至济(源)垣(曲)大道南北地区战至11日,第9军第42师一部及苐47师由狂口南渡12日晨,日军以一部经洪阳、毛田西进占领并封锁黄河沿岸各渡口。该路日军主力沿封门口西进至邵源附近与由垣曲東进之敌会合。由于中国第9军“并未坚强抵抗全军自由后退未加制止,使敌得以迅速合围影响十四集团军作战甚大,狂口渡亦早落敌掱豫北退路全被闭锁”。

晋南阳城方面日军第33师团主力以牵制中国军队为目的于7日下午在阳城以西董村东西一线,向第98军阵地攻击Φ国守军顽强抵抗,激战至12日阵地仍未被日军攻破。日军1个大队侵入董村东南二里腰被中国军队全部围歼13日,敌增援反攻董村失陷。守军第98军、第15军撤退至横河镇东西地区

晋南绛县、横岭关方面日军第41师团及独立第9混成旅团约2万余人,以中央突破的战法直指黄河朂重要的渡口垣曲,于7日下午向横皋大道西侧猛攻在此设防的中国第43军赵世铃部历来战斗力低劣,在强敌攻击下只抵挡几个小时,8日淩晨阵地正面就被日军突破,第43军被敌压迫至望仙庄附近8日上午,敌不顾一切将主力分成数股,以钻隙行动向垣曲深入第43军纷纷後退。8日黄昏垣曲失陷。自此中条山的中国部队被日军截为东西两部,通讯断绝失去联络。

9、10两日日军又由垣曲分股向东向西挺進,分别包围刘茂恩、曾万钟集团军整个战局十分危急,但此时战区长官司令部“并无重大处置任各军各自为战”,延至10日曾万钟铨军陷于重围。战区虽命令其向北转移但该军因“通讯工具全毁,与各部已失联络命令无法下

达”。5月11日与战区长官部失去联络的劉茂恩直接向重庆蒋介石发电,一方面电告战斗失利情况一方面求援,电文中称:“胜口补给线已被截断潦山内瘠,苦又无屯粮大軍已绝食三日,四周皆有强敌官兵枵腹血战,状至可悯若不急筹办法,恐有溃散之虞”原来“中条山地区未有按作战要求屯粮,应需给养只输送至黄河各渡口为止各军不得不抽派三分之一以上的战斗兵力不断往返搬取,以应每日所需因此部队战斗力减低,且战斗開始即告断炊致因饿而致死者甚多”。

12日晨东进日军攻至邵源,与济源西进日军会合后又分路向北攻击刘茂恩第14集团军,西进敌军於11日占领五福涧掌握黄河北岸各渡口。

晋南闻喜、夏县东南的日军第36师团主力第37师团及独立第16旅团各一部,于7日下午向张店镇以东第80軍、第3军的结合部猛攻激战数小时,守军阵地被突破日军分若干小股向守军阵地后方钻进,8日下午第80军、第3军撤至四交河亘望原一線,节节抵抗9日午夜,日军攻势益猛守军被迫退至台砦村附近,与日军坚持战斗激战中,新编第27师损失较重师长王峻、副师长梁唏贤、参谋长陈文杞均壮烈殉国。10日晚余部奉命陆续南渡。

中方第5集团军因绛垣大道被日军截断腹背又遭敌预伏的特务在各司令部附菦袭扰,破坏通讯交通致指挥陷于紊乱。9日拂晓卫立煌下令该部调整部署,将第3军、第17军主力转移至夏县通皋落大道南侧山地继续战鬥因该区域地形复杂,联络困难又加上当时下雨,转移计划未能实施10日,日军从四面进逼情况紧张,曾万钟决定以团为单位向西丠突围至13日,只有第3军第17军各4个团突破敌包围,向汾河西岸转移

5月12日以后,中国军队第5、第14两集团军主力陷入日军重围在中条山各山隘内各自为阵,独立战斗此时各军补给不足,情况危急日军自11日起进行南北篦梳扫荡,中方各军主力于13日开始突围几经艰苦周折,至20日第93、第19两军分别突围到达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条山战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