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喜欢什么样的下属A被领导喜欢什么样的下属B整下台,作为领导喜欢什么样的下属A的属下,我是不是应该调岗?

赞助商链接
当前位置: >>
华师网院《行政领导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导论一、名词解释 1、行政领导学 行政领导学是研究政府部门和非政府公共机构在行政管理领域中领导活动的规律和特 点的科学。 2、行政领导 行政领导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行政领导是指国家管理社会的一种领导活动,是 国家行政机关依法行使权力,为组织与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公共事务而实施的决策、指挥、 控制、组织、协调、监督等行政活动及其过程。广义的行政领导是指国家立法、司法、行 政等部门以及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依据宪法和法律规定管理、领导公共事务的行政活动 与过程。 二、单选题 1、( C ),我国开始推行公务员制度。 A.1988 年 B.1992 年 C.1993 年 D.1994 年 2、毛泽东领导集体既强调党对政权的领导,又强调党政分开,认为( A )是行政领导 的组织形式和工作原则。 A.民主集中制 B.集体领导 C.个人分工 D.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相结合 3、行政领导学是( D )的分支学科。 A.行政学 B.领导学 C.管理学 D.行政管理学 三、多选题 1、行政领导学的研究内容包括( ABCD )。 A.行政领导规律 B.行政领导原则 C.行政领导体制 D.行政领导环境 2、民主集中制在( ABCD )中都有体现。 A.《论十大关系》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 C.《国务院组织法》 D.《地方各级政府组织法》 3、行政领导学的学科特点有( ABCD )。 A.交叉性 B.社会性 C.综合性 D.应用性 4、“国父”孙中山先生借鉴三权分立的思想,提出了立法、( ABD )、监察五权分立学 说,推动了中国行政领导的科学发展。 A.司法 B.行政 C.监考 D.考试 四、填空题 1、行政领导学是随着 的发展而产生的,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产 物。 答:管理学、领导学、行政管理学 2、管理学孕育着领导学,后者被认为产生于 20 世纪 30 年代梅奥的 。 答:霍桑试验 3、北宋司马光编撰的 更是一部关于治国安邦经验与案例的惊世巨著,被毛 泽东认为是“一部帝王将相史”的 则是一部关于中国古代领导活动的记录 史。 答:《资治通鉴》;二十五史 五、简答题 1、简述行政领导学与行政学和领导学的关系。 参考答案:1 一、联系 行政领导学是行政学与领导学的交叉学科,是行政学与领导学的研究领域,行政学所 关注的行政机关的组织行为与领导学所关注的领导活动的规律特点,聚合成行政领导学的 研究焦点。 二、区别 (1) 行政领导学是行政学的子学科,行政学研究的行政管理活动内含着行政领导活动。 (2)行政领导学是领导学的一门分支学科。领导学作为管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本身 也是一门综合学科,可分为政党领导学、行政领导学、企业领导学三门相互并列的分支学 科,分别研究党、政、企三大领域中领导活动的规律和特点。 2、简述行政领导学与行政管理学的关系。 参考答案: 一、联系 行政领导学是行政管理学的分支学科,行政管理学的原理、方法以及所遵循的规则基 本适用于行政领导学。 二、区别 (一)二者是研究的层次不同。国家行政问题可分为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 宏观层面主要负责制定国家的大政方针,属于执政层考虑的问题,对应行政学的研究 范畴; 中观层面主要负责贯彻和执行国家的大政方针,属于行政层要把握的问题,对应行政 领导学的研究范畴; 微观层面主要负责大量日常行政事务的处理与裁决,属于管理层应做好的事情,对应 行政管理学的研究范畴。 (二)二者研究的范围不同: 1、行政管理学涉及所有的行政管理活动,而行政领导学仅涉及行政管理中领导活动; 2、行政管理学研究行政管理的总体规律及特点,行政领导学仅研究行政管理中领导活 动的规律及特点。 3、管理学有哪三个发展阶段,其代表人物分别是谁?各个阶段的关键著作分别是什么? 参考答案: 第一阶段:古典管理理论(19 世纪末―20 世纪初);泰勒、法约尔、韦伯等;《科学 管理原理》。 第二阶段:行为科学理论 (始于 20 世纪 20 年代) ;梅奥,罗特利斯伯格、马斯洛、麦 格雷戈、卢因等;《工业文明的人类问题》。 第三阶段:现代管理理论丛林 (二战后) ;巴纳德、西蒙、卡斯特、孔茨、韦里克等; 《组织与管理》。 4、行政领导学是如何产生的? 参考答案: 随着社会分工的深入以及国际行政职能的扩展,行政管辖的范围的越来越广,行政管 理活动越来越复杂,研究行政管理活动的理论科学应运而生,这就是行政管理学。在行政 管理过程中,领导作用逐渐凸显,产生了专门研究领导活动规律与特点的学科,这就是行 政领导学。 (一)行政领导学的产生得益于现代科学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二)行政领导学是社会分工尤其是社会管理职能分化的必然产物。 5、行政领导学有哪些研究方法? 参考答案:2 历史研究法、理论研究法、实证研究法、实验研究法、行为研究法、比较研究法。 六、论述题 请你谈谈对中国行政领导学产生与发展的认识。 参考答案: (一)历史的局限 总体来看,中国的现代行政领导学晚于西方的理论发展,但中国的行政领导思想古已 有之。如 《尚书》 记载的商周时期奴隶主的政治与行政统治经验, 《春秋》 三传、 《国语》 、 《战国策》、《史记》所反映的行政领导工作经验和思想,领导艺术、原则与方法,至今仍 给后人以启迪。北宋司马光编撰的 《资治通鉴》 更是一部关于治国安邦经验与案例的惊世巨 著,被毛泽东认为是“一部帝王将相史”的二十五史则是一部关于中国古代领导活动的记 录史。然而,由于生产方式的局限,我国古代历史典籍所反映的行政领导的经验和思想, 常常只是具体的行政领导者的个人阅历和经验,不可能创建科学的行政领导学体系。 (二)行政学的发展 行政领导学在中国的发展,一方面是因为中国是一个集权制国家,行政职能从帝王将 相延传至今,但作为一门学科,更重要的原因在于行政学在中国发展,而这种发展始于中 国学者对西方行政学的翻译和引进。“国父”孙中山先生借鉴三权分立的思想,在此基础 上借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的考试、监察二权的科举取士制度,并结合当时中国的实际, 提出了立法、司法、行政、考试、监察五权分立学说,推动了中国行政领导的科学发展。 20 世纪 30 年代起,我国研究者对行政学进行深入研究,一些高校陆续开设了行政学课程。 这些关于行政学的著作和课程,散落着行政管理的思想。1988 年,中国行政管理学会正式 成立;1993 年,国家推行公务员制度;1994 年,国家行政学院正式挂牌。这些行政学领域 的大事件标志着我国的行政学研究的力度更深、范围更广。在此过程中,行政领导逐渐从 行政管理中分离出来,行政领导学的研究也步入新的阶段。 (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长期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的行政领导经验,这些经 验成为中国行政领导学产生和发展的宝贵财富。以毛泽东为首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奠定了我 国行政领导体制的思想。毛泽东领导集体既强调党对政权的领导,又强调党政分开,认为 民主集中制是行政领导的组织形式和工作原则,强调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防 止个人专断,这些思想在 《论十大关系》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 《国务院组织法》 、 、 、 《地方各级政府组织法》 中都有体现。这老一辈革命家总结的群众观点,关于选拔行政干部 “德才兼备”标准的论述,都丰富了我国行政领导学的内容。而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 分别提出的“领导就是服务”、“依法治国”、“以人为本”等思想,则推动了中国行政 领导学的深入发展。第二章行政领导理论一、名词解释 1、领导风格 领导者在领导过程中的行为模式就是领导风格。 2、关系行为 领导者与下属建立相互信任的工作关系,领导者尊重下属的意见,关心下属的发展。 3、自我领导3 所谓自我领导,顾名思义,就是自己领导自己,即被领导者如果有了自我控制的能力, 就能够以一种负责任的方式来迎接挑战。 一般情况下,被领导者在执行工作任务过程中自 设目标、自我激励、自我管理、自行奖惩,通过自我导向的方式实现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 是被领导者注重发挥自身影响力的动态过程。 4、超级领导 超级领导就是对自我领导进行领导, 帮助自我领导者将个人身上的自我领导的潜能开发 释放出来,帮助自我领导者成功地领导自己。这其中包括三个方面: (1)领导者自我实践和 示范,做出自我领导的榜样; (2)引导被领导者参与; (3)逐渐形成、发展被领导者的自我 领导。 二、单选题 1、领导风格理论强调( A ) A.领导行为 B.领导范围 C.领导情境 D.领导任务 2、赫塞和布兰查德的情境领导理论认为领导是通过( B )起作用的。 A.领导者 B.被领导者 C.领导情境 D.领导任务 3、下面不属于费德勒的领导权变模型匹配过程的是( D ) 。 A.确定领导风格 B.确定情境因素 C.把领导风格与领导情境相匹配 D.把领导特质与领导情境相匹配 4、权变领导理论的研究重点在( D ) 。 A.领导者的个性特质 B.不同领导行为和领导风格对领导绩效的影响 C.领导者的影响力 D.领导者、被领导者的行为和领导环境的关系 5、1978 年,史蒂文?克尔和约翰?杰迈尔首次提出( C ) 。 A.领导特质理论 B.领导权变理论 C.领导替代理论 D.魅力型领导理论 三、多选题 1、斯托格迪尔分析了
年间的 163 项关于特质的研究,结果表明( ABD ) 。 A.领导成败由情境因素决定 B.个性因素会影响领导成败 C.领导主要是由情境因素而不是个性因素决定的 D.领导者的品质和性格是领导的一部分 2、领导风格理论认为领导行为由( AB )这两种最基本的行为组成。 A.任务行为 B.关系行为 C.组织行为 D.个人行为 3、 BC )共同构建出了管理(领导)方格图。 ( A.坦南鲍姆 B.罗伯特?布莱克 C.简?莫顿 D.斯密特 4、 AD )在共同发表的《如何选择领导方式》一文中提出了“领导风格连续分布场” ( 理论。 A.坦南鲍姆 B.罗伯特?布莱克 C.简?莫顿 D.斯密特 5、赫塞和布兰查德的情境领导理论包括( ABC )三个重要方面。 A.被领导者的能力与承诺准备情况 B.领导风格 C.领导者根据被领导者的能力与承诺准备情况来调整领导风格 D.领导方法 6、超级型领导理论具有( ABCD )特征。 A.主张释放被领导者的自我控制权 B.适应民主发展与知识经济的时代要求 C.强调人的价值和发展4 D.与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世界观相符合 四、填空题 1、20 世纪八九十年代,詹姆士?M?库赛基和贝瑞?波斯纳通过调查政企机构,发现排在前四 位的领导特质是: 。 答:诚实正直、有远见、懂得鼓舞人心、能力卓越 2、1964 年,罗伯特?布莱克和简?莫顿用“关心人”和“关心生产”两种因素来解释领导者 是如何实现组织目标的,并构建了巧妙的 。 答:管理方格图 3、领导风格连续分布场理论提出 7 种领导风格,哪种领导风格才是最为有效应考虑 三个因素。 答:领导者自身、被领导者和环境。 4、领导权变理论认为领导绩效是由领导者、被领导者和领导环境三因素之间相互作用的函 数,可用公式表达为: 。 答:E=f(L,F,S) 五、简答题 1、领导特质理论有哪些优缺点? 参考答案: 优点: (1)悠久的研究历史,有丰硕的研究成果做支撑。 (2)关注领导者,把握住领导过程的首要因素。 (3)提供了培养领导特质的努力方向。 缺点: (1)只能关注某些特质,而特质是不可能穷尽的。 (2)特质理论没有也不可能给领导特质划定界限,非领导者也可能具有这些特质。 (3)特质理论脱离了领导情境,未能关注到领导角色与非领导角色的转换。 (4)特质理论没有说明领导特质对组织和人员的作用。 2、什么是支持关系理论? 参考答案: 利克特(Likert)提出的“支持关系理论”认为领导者应尊重追随者的想法,让追随者 认识到自己的价值, 并支持其实现目标; 由于领导者支持追随者, 后者会在情感上认同前者, 作为回报,也会支持前者。 3、领导行为与风格理论有哪些优缺点? 参考答案: 优点: (1)领导行为与风格理论转变了领导研究的重心:从关注领导者个人特质延伸到领导 者与被领导者的互动关系,关注领导者做了什么以及是如何做的。 (2)领导行为与风格理论具有启发性:提出“任务行为”和“关系行为”两种关键领 导行为, 促使领导者从工作任务和人际关系两个方面来审视自己的行为, 完善自己的领导风 格。 缺点: (1)领导行为与风格理论没有充分说明领导者的行为与风格之间的关联性,没能在任 务行为和关系行为与行为结果之间建立起可靠的联系。 (2)领导行为与风格理论认为大多数有效的领导风格都是“团队型”的,忽视了领导 情境的影响和作用。5 4、简述豪斯的领导路径―目标理论。 参考答案: 豪斯的领导路径―目标理论综合了费德勒的领导权变模型以及赫塞和布兰查德的情境 领导理论,侧重点在于强调领导风格应与情境和被领导者匹配。 该理论的第一个要点是目标。 领导者帮助被领导者确定并实现目标, 支持被领导者的目 标与组织的目标一致。 该理论的第二个要点是路径。 领导者帮助被领导者确定实现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的路径, 提供指导意见,排除或帮助、激励被领导者克服实现目标过程中的障碍。 六、论述题 1、请结合实际谈谈领导特质理论有何应用? 参考答案: (1)选择合适的行政领导者。根据不同行政组织的性质、结构和目标,评选并确定特 定职位所需特质的行政领导者。这种形式尤其适合任命型的行政领导者。 (2)自我认知和发展。每个人都可以通过领导特质评价表来评定自身品质和性格。而 无论谁想在哪个行政组织或层级成为领导者, 都必须了解该职位所需特质以及晋升要求, 并 将所需特质与自有特质进行比对,有意识地培养所缺特质,同时不忘强化已有特质。 2、请结合实际谈谈对坦南鲍姆和斯密特领导风格连续分布场理论提出的 7 种领导风格的认 识。 参考答案: (1)独裁型:全部决策权由领导者掌控,不允许被领导者参与决策。 (2)推销型:类似于“开明专制” ,即全部决策权仍由领导者掌控,被领导者仍不能参 与决策。但是,领导者为了执行决策,会说服被领导者接受决策,往往是说明执行该决策会 给被领导者带来的好处,以期减少被领导者的反对。 (3)报告型:决策由领导者作出,表面上会征求被领导者的意见。一般情况下,领导 者会召集会议,计划和方案由领导者提出,欢迎被领导者提出问题,但问题的解释权掌握在 领导者手中,解释是为了让被领导者接受决策。 (4)咨询型:允许被领导者有限度地参与决策,但最终的决定权保留在领导者手中。 通常,领导者提出方案,这个方案已是胸有成足,但仍会征求被领导者意见,不同程度地吸 收、采纳建议,最终确定决策。 (5) 参与型: 决策权由领导者与被领导者共享, 但最终的定案选择权仍由领导者掌握。 一般地,问题由领导者提出,方案则共同提出,领导者从备选的方案中择其一。 (6)授权型:决策权下移,领导者只界定问题,指出决策的原则和可接受限度,具体 方案由被领导者决定。但是,领导者不一定会喜欢被领导者的决策。 (7)自主型:决策权彻底下放,被领导者有充分的自由在更大范围参与决策,并决定 执行决策的方式,而领导者则承诺实施被领导者作出的选择。 这 7 种领导风格哪种最为有效, 坦南鲍姆和斯密特认为要考虑三个因素, 即领导者自身 因素、被领导者因素和环境因素。 (1)领导者自身因素,包括:①领导者的价值观;②领导者对被领导者的信任程度; ③领导者的性格和行为偏好;④领导者对不确定情况的安全感。 (2)被领导者因素,包括:①被领导者对独立性的主体需求;②被领导者是否乐意承 担责任;③被领导者是被动型的还是主动型的;④被领导者对工作任务感兴趣;⑤被领导者 对政治目标的理解和接受程度; ⑥被领导者是否具有解决问题的经验和知识; ⑦被领导者是 否参与过决策。 (3)环境因素,包括:①组织的类型和性质;②组织状况;③任务性质;④时间压力。6 3、请结合实际评价领导权变理论。 参考答案: 优点: (1) 拓展人们对了领导的认知范围, 从只关注领导者个人特质延伸至综合考虑领导者、 被领导者、情境等权变因素。 (2)这些理论具有可预测性,为某种情境下哪种领导风格可能最有效提供了信息。 缺点: (1)这些理论存在交叉重复性,仔细观察,其实每个理论都犯了简单抽象理想主义错 误,而且同一情境下的多种领导风格是可以同时存在的。 (2)这些理论或模型在应用过程中产生不少麻烦,因为权变因素越来越多,解释越来 越混乱,理论与实际结果存在较大差距。 应用: 行政领导者可以根据这些理论反思、 重构所处的组织机构存在的权变因素, 如工作任务、 人事安排、权力关系等,同时调整领导风格,使其在行政组织中和谐运转。但是,行政领导 者负有公共服务的责任,应避免考虑多种权变因素而被下属“牵着走” ,同时也要避免过度 考虑自己和被领导者的能力、动机而损害组织目标。第三章行政领导者 +第四章行政被领导者一、名词解释 1、行政领导者 广义的行政领导者是指在从事行政管理的政府部门或非政府公共机构中, 依法担任领导 职务,享有领导职权,负有相应领导责任的人员。狭义的行政领导者是指在从事行政管理的 政府部门中,依法担任领导职务,享有领导职权,负有相应领导责任的人员。广义和狭义的 行政领导者都包括领导个人和领导班子。 2、行政领导者素质 “行政领导者素质” 是指行政领导者在行政领导工作中引领其他行政人员和社会群体共 同管理社会公共事务所应具备的政治、思想、文化、道德、心理、身体以及这些条件综合形 成的行政领导能力等因素。 3、行政领导角色 行政领导角色是指行政领导者在政府部门和非政府机构中和面对不同情境条件下, 扮演 的不同角色和表现出的不同行为的总和。 这些不同角色是根据人们的期待而扮演的, 形成角 色集,对社会起着引领和模范作用。 4、行政被领导者 行政被领导者是指在行政领导过程中认可行政领导者的目标和价值观, 接受行政领导者 领导的人员。 广义上的行政被领导者包括一般行政人员和广大人民群众。狭义上的行政被 领导者是指政府部门中的一般行政人员。 5、行政被领导者角色7 行政被领导角色是指根据行政领导者和人民群众的期待扮演不同角色和表现不同行为 的总和。 6、情绪感受性 贾奇和洛克认为, 情绪感受性是指一个人对刺激物作出持续性反应的倾向。 情绪感受性 有正面和负面之分,分别对应正面情绪感受性和负面情绪感受性两种人,他们对各种变革、 事件或情境会分别作出积极(肯定) 、消极(否定)的反应。 7、公平理论 1963 年,亚当斯(Adams)提出公平理论,认为当被领导者相信自己对一项工作的投 入与从中得到的结果之比和其他的投入获得之比基本相等时, 他们会感到最满意, 可用下面 的公式表示:个人产出 他人的产出 = 个人投入 他人的投入二、单选题 1、下列不属于行政被领导者特点的是: D ) ( A.范围局限 B.政治要求 C.主体地位 D.为所欲为 2、下列不属于需要理论的是: C ) ( A.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B.埃尔德福的 ERG 理论 C.成就导向理论 D.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3、 埃尔德福重组了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提出了 “生存―相互关系―成长” 理论, ( A ) 即 理论。 A.ERG B.需要层次理论 C.双因素理论 D.三因素理论 4、洛克提出目标设置理论的观点不包括: B ) ( A.任何具体的、有一定难度的、责任明确的目标会导致更大的努力 B.目标设置越高,组织成就越大 C.绩效水平取决于组织支持和个人能力 D.完成目标的过程伴以反馈,会使被领导者付出最大程度的努力 5、期望理论认为: A ) ( ①一个人如果付出足够的努力,那么就可能完成任务 ②如果他/她完成了任务,就会得到奖励 ③奖励是他/她所重视的 ④一个人有所期望,即可获取相应回报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三、多选题 1、行政领导者的特点有( ABCD ) 。 A.政治性 B.责任性 C.权威性 D.公开性 2、 ABCD )共同决定着行政领导行为的方向性、正确性、公益性和专业性。 ( A.政治素质 B.思想素质 C.道德素质 D.文化素质 3、行政领导者素质的特征有( BCD ) 。 A.不变性 B.综合性 C.时代性 D.层次性 4、亨利?明茨伯格指出领导者扮演三类角色,分别是: ABC ) ( 。 A.人际关系角色 B.信息方面的角色 C.关于决策方面的角色 D.关于执行方面的角色 5、 《黑堡宣言》定位了多种领导角色,主要有:( ABD ) 。8 A.执行和捍卫宪法的角色 B.委托代理人的角色 C.一切事务执行者的角色 D.平衡者的角色 四、填空题 1、1983 年,美国维吉尼亚理工学院暨州立大学公共行政与政策研究中心的五位学者,在该 校所在地黑堡发表了 《公共行政与治理过程:转变美国的政治对话》 ,即著名的 。 答: 《黑堡宣言》 2、我国行政领导者角色定位为以下四种,分别是: 、捍卫和执行国 家的宪法和法律、代理人民权利和实现公共利益和科学决策和推动社会发展。 答:捍卫国家主权和国家利益 3、马斯洛(Maslow)认为人有五个层次的需要,分别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 的需要、 。 答: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4、艾金森和黛西则认为激励存在个人差异,这些差异表现在 方面。 成就导向或内在激励 5、1990 年,洛克和莱瑟姆指出,激励源于明确的 。 答:工作目标 6、崔维诺研究发现,组织公平包括三个方面,分别是:互动公平、 。 答:分配公平;程序公平。 五、简答题 1、行政领导者的来源有哪些? 参考答案: (1)内部渠道,即政府部门内部升任与补充。这类人员熟悉本部门情况,对以往的行 政领导者所具有的素质、行为与风格均有所了解,具有丰富的施政经验,便于领导工作的顺 利承接。同时,这种渠道对内部人员具有较大的激励作用,能够使其他一般行政人员将个人 目标与部门目标结合起来。 (2)外部渠道,即从全社会选拔优秀人才。这是社会分工和快速发展的必然结果,引 进或“空降”的行政领导者能为本部门带来新思想、新观念,为部门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目 前,我国法定的行政领导者一般是通过选任制、委任制、考任制、聘任制四种方式产生的。 2、行政领导者的特点是什么? 参考答案: (1)政治性,推动社会发展。 (2)示范性,追求公共利益。 (3)责任性,提供公共服务。 (4)权威性,发挥影响作用。 (5)公开性,行为受到监督。 3、激励的需要理论对行政领导有何借鉴意义? 参考答案: 行政领导者要能确定行政被领导者低层次的需要或保健因素,并判断其是否得到满足。 如果未满足,应帮助满足这些需要;一旦满足,则应致力于更高层次的需要,以提高行政领 导绩效。行政被领导者如果遇到这样的伯乐,则会进一步争取立下汗马功劳,既满足组织发 展的需要,也满足个人成长的需要。 4、激励的个体差异对行政领导有何借鉴意义? 参考答案:9 行政被领导者具有不同特质, 存在成功导向和内在激励差异, 行政领导者的最佳办法是 一开始就录选那些成功导向很强的人。 关于确认内在激励程度的最佳方式, 则是直接问想做 什么,通过重新分配或定期轮换工作,提高他们的激励水平。 5、激励的认知理论对行政领导有何借鉴意义? 参考答案: 行政领导者要善于观察行政被领导者在绩效期望明确、 努力程度与期望成果两者关系清 晰的情况下,是否愿意付出更大的努力。在此基础上,行政领导者应当设置可以实现的更高 的目标, 提高被领导者的努力―绩效期望, 并表达出对被领导者完成该项工作的信心和支持, 在完成工作过程中给予适当的反馈或回报,如领导范围扩大,承担更大的领导责任,职位晋 升等。 6、满意度理论对行政领导有何借鉴意义? 参考答案: 工作满意度是人们对工作所持的态度, 公平是人们对工作待遇的感觉, 行政领导者要提 高被领导者对工作的满意度, 必须了解他们在情绪感受性倾向上的差异, 并通过澄清被领导 者的公平感和组织公平来提高满意度水平。 行政领导者可以通过树立典型, 以引导被领导者 参照这些典型开展工作,增强他们的公平感。在关于信息共享、奖励惩罚、晋升等方面,行 政领导者应按法律法规程序办事, 提高被领导者的对个人和对组织的信任感, 能力实现被领 导者对组织公平的期待。 六、论述题 1、行政领导个体的素质有哪些,其优化途径又有哪些? 参考答案: (一)行政领导个体的素质 “四化”要求:革命化、知识化、专业化、年轻化,具体来说,则是包括政治素质、文 化素质、能力素质、身心素质。 1、政治素质 (1)政治思想觉悟 ①对共产主义事业的科学认知、自觉实践 ②理解、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③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 (2)政治理论水平 ①通晓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政治经济学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科学社会主义理 论 ②熟悉党建理论、党史理论 ③了解民主政治等前沿理论 (3)政治思想品质 ①确立“领导就是服务”和“以人为本”的理念; ②廉洁奉公、勤政爱民、反腐拒变; ③顽强的进取心和坚韧性。 2、文化素质 (1)专业知识(业务技能知识的储备情况) (2)社会知识(了解社会生活实际,具有广博的社会知识面和阅历,积累丰富的工作 经验) (3)领导和管理知识(通过学些领导和管理方面的知识,掌握统筹兼顾的决策能力; 权衡利弊的决断能力;深入群众的实践能力)10 3、能力素质 (1)观察思维能力(广度、深度、逻辑性) (2)决策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逻辑判断能力;决断魄力;集体决策能力) (3)组织指挥能力(凝聚组合能力;全局统驭能力;执法监察能力) (4)协调控制能力 (5)创新变革能力 (6)人际交往能力(沟通能力;表达能力) (7)学习能力(更新知识库、适应新发展的能力) (8)识人用人能力(任人唯贤) 4、身心素质 (1)强壮的体魄 (2)健康的个性 (3)高超的情商 (4)坚强的意志 (二)优化途径 1、学习党的创新理论。 2、注重积累文化素养。 3、积极投身工作实践。 4、保持身心和谐健康。 2、行政领导班子的素质有哪些,其优化途径又有哪些? 参考答案: (一)行政领导班子的素质 1、合理的专业结构 (1)不同文化程度+不同专业知识 (2)专业知识+领导知识 2、较好的智能结构 (1)知识深度与广度 (2)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不同类型智能的行政领导者合理搭配 3、梯形的年龄结构 (1)按适当比例组合不同年龄区段的领导班子,但中年人应当多一些 (2)年龄梯次拉开(老中青) ,大力培育年轻干部 4、协调的气质结构 (1)互补原则 (2)层级原则 (3)职能原则 (二)优化途径 1、坚持“四化”方针,调整领导班子(老中青搭配,储备后备领导) 2、加强培训和实践,提高领导素质( “普遍轮训干部是提高干部素质的一项重要的战略 措施。) ” 3、抓好领导班子的自身建设(抓规划、抓制度、抓考核) 3、行政被领导者角色的变革发生哪些变革? 参考答案:11 (一)机构精简凸显行政被领导者的主体地位。公共行政组织面临着在资源减少情况 下运作的压力,而且这种压力越来越大。行政改革使组织机构精简,一方面减少了行政领导 者的数量, 另一方面却扩大了行政领导者的领导范围。 这就要求行政被领导者承担起那些传 统上由行政领导者完成的职能, 进而展现出行政被领导者在行政领导工作中的主体地位。 在 行政组织中,领导者已由过去给被领导者“压担子”转变为让被领导者“挑担子” ,增强被 领导者主体地位意识,锻炼领导能力。 (二)职权分散拓宽行政被领导者的功能作用。随着社会分工和行政改革的发展,行 政组织内部职权分散化趋势更为明显, 但需要处理的问题却越来越多, 问题的性质也越来越 复杂,需要越来越多的人参与解决问题,从而强化了行政组织内各部门间的相互依赖性,各 部门间更需要彼此合作,行政被领导者在此过程中必将发挥更大的功能。 随着行政组织的机构精简和职权分散的深化, 行政被领导者已经并将继续采取不同方式 来承担新的领导职能, 更加积极主动地与行政领导者进行建设性的沟通协商, 参与解决组织 在日常运作和循序改革中遇到的问题,共同完成“使组织机构变得更好”这一目标。 (三)影响领导成为行政被领导者的较强动机。行政被领导者所处的层次是“问题集 发区” ,这些问题需要汇集到他们所处层级加以解决。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行政被领导者掌 握了一手信息,他们或者将有关信息反映给行政领导者,探讨出更好的解决方案,或者会筛 选出其中的部分信息,以影响行政领导者的决策。但作为行政被领导者,试图实施影响的这 些方案或决策均须以公共利益为导向, 否则就会损害行政组织的公众形象。 行政被领导者为 了实施更多影响,他们有动机承担更大的领导责任,以积极正面的预期面对问题,并愿意进 行自我开发和自我领导。第五章行政领导环境一、名词解释 1、行政领导环境 行政领导环境是指影响和制约行政领导活动发展的宏观外部环境与组织内部环境的总 和。 2、行政领导环境的发展 行政领导环境的发展, 是指行政领导主体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 积极适应并改造领导环 境,实现行政领导环境的优化。主要表现为行政领导者与行政领导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是 行政领导者通过适应并改造环境,以促进领导目标的实现和领导绩效的提高。 3、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一般是指对人类生活、 生产起着直接或间接影响的一切自然形成的物质和能量 的总体, 而行政领导自然环境则主要是指行政组织所管辖和治理的地理空间资源, 包括太空 空间、天域、地域和海域。 4、政治环境 政治环境一般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政治大背景, 是政治体系存在和从事 政治活动、 进行政治决策的背景条件的总和, 而行政领导政治环境则主要是指行政组织所面 对的国家政治制度,包括政治制度、立法制度、行政体制、司法体制、政党制度、选举制度 等,尤其是国家领导体制。 5、经济环境12 经济环境一般是指影响一个社会发展的各种经济政策的总和, 而行政领导经济环境则主 要是指作用于行政组织的经济制度,包括生产方式、经济体制、所有制、市场体制等。有什 么的政治体制就有什么样的经济体制, 行政组织面对的政治环境也决定着它所处的经济环境。 6、文化环境 文化环境一般是指一个社会的历史文化、民族传统、风俗习惯、伦理道德等所构成的总 体,而行政领导文化环境则主要是指执政党的意识形态、价值观、政治文化,当然也包括社 会历史传统。 7、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一般是指人类生存及活动范围内的社会物质、 精神条件的总和, 而行政领导社 会环境则主要专指涉及人口、民族、社区等因素,包括人口分布情况、社会分层、公民自治 程度、社会流动程度、教育水平、城市化水平等。 8、技术环境 技术环境一般是指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技术水平、技术政策、以及技术发展动向等,而行 政领导技术环境主要是指技术的发展变化对行政管理效率的要求。 二、单选题 1、在领导活动中,领导者、被领导者与领导环境之间构成了一种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互 动关系,其中的基本关系是( A )。 A.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互动关系 B.领导者与领导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 C.被领导者与领导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 D.领导者、被领导者与领导环境之间互动关系 2、领导环境发展的第一原则是( C )。 A.创新性 B.开放性 C.科学性 D.多样性 3、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B )。 A.行政领导情境是行政领导环境的组成部分 B.行政领导环境是行政领导情境的组成部分 C.行政领导环境与行政领导情境基本等同 D.行政领导环境与行政领导情境完全不同 三、多选题 1、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CD )。 A.行政领导环境包括宏观环境和外部环境 B.行政领导环境包括微观环境和内部环境 C.行政领导环境包括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 D.行政领导环境包括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 2、领导环境的基本特征包括( ABCD )。 A.客观性与主观性的统一 B.多样性与类别性的统一 C.稳定性与动态性的统一 D.常规性与突发性的统一 3、战略环境分析要进行( ABCD )。 A.外部环境分析 B.社会环境分析 C.组织资源分析 D.组织结构分析 四、填空题 1、行政领导情境包括行政领导者、行政被领导者和 三种要素,这三种要 素相互作用,共同影响行政领导功能。 答:行政领导环境13 2、行政领导的宏观外部环境是由诸多环境构成的复杂系统,包括自然环境、 、 经济环境、 、 社会环境、技术环境等。 答:政治环境;文化环境、 五、简答题 1、行政领导环境的特点有哪些? 参考答案: (1)多样性与复杂性。 (2)开放性与层次性。 (3)客观性与主观性。 (4)稳定性与动态性。 (5)常规性与突发性。 (6)文化性与价值性。 2、行政领导环境的内容包括什么? 参考答案: 行政领导环境可以分为行政领导宏观外部环境和行政领导微观内部环境。 行政领导的宏观外部环境包括:自然环境、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社会环境 和技术环境。 行政领导的微观内部环境包括: 政府机关与立法机关和司法机关的关系, 政府机关与执 政党的关系, 本级政府机关与上级、同级、下级政府机关的关系, 行政领导者与行政被领导 者的关系,政府机关与社会团体和利益集团的关系,行政领导组织文化。 六、论述题 结合实际谈谈对行政领导环境变革与发展的认识。 参考答案: 一、行政领导环境的变革 20 世纪 80 年代末以来,新公共管理运动成为一股席卷全球的行政改革潮流,其理论被 广泛应用于指导政府改革。 1、新公共管理运动主张政府分权与合作。政府的职能是掌舵而不是划桨,是制定政策 而不是执行政策,政府应该精简人员,减少规模,减少开支,提高效率。于是,部委改组或 大部制改革在各国有了实践机会。 新公共管理主张政府将部分职能转让给私有部门和非营利 组织,强调政府对私有部门和非营利组织的依赖关系。这些改革,减少了政府科层制结构的 层次, “金字塔” 使 型的组织结构与扁平型的组织结构同时存在, 政府的组织形态更加多样。 2、新公共管理运动强调服务顾客和政府责任制。新公共管理运动认为政府行政领导活 动的目标在于行动结果要满足顾客的需求。 政府与公民之间的关系被定义为服务提供者与顾 客之间的关系,因此,政府提供服务的第一件事就是要确认顾客的需求,要与顾客商谈,了 解他们对服务项目的满意度,听取他们的意见,改善服务质量。政府服务结果指标化,并且 对这些结果负责。新的环境要求行政领导者必须深入社会体察民情,作出的决策、提供的服 务才能满足顾客需求。 3、新公共管理运动强调市场导向。新公共管理运动认为公共服务的提供者除了政府之 外,还有私有部门和非营利组织,要避免政府垄断服务,就必须引入竞争机制和市场机制, 使政府处于同等的竞争地位。因此,我们就会看到政府与私有部门通过契约,与非营利组织 签订合同,共同提供服务的现象。 二、行政领导环境的发展 (一)行政领导者必须适应行政领导环境14 1、行政领导者必须适应宏观的外部环境。全球新公共管理运动带来的政府改革环境。 “重塑政府”“顾客就是上帝”“领导就是服务” , , ,在这些思想的倡导和影响下,政府机关 已朝着服务型政府转型,越来越关注社会成员的多元化需求,努力为社会提供有回应性的、 高效的、优质的、多样化的公共服务,以弥补市场的不足,满足社会成员的消费需求。如果 行政领导者不能充分了顾客的需求, 提供的服务不能让社会成员满意, 可能会使其发生对抗 行为,如群体性事件,这些都会对行政领导者产生巨大的压力。 2、行政领导者必须适应微观的内部环境。包括政机关与立法机关、司法机关、政党、 其他政府机关之间的关系以及行政领导组织文化。 (二)行政领导者能够改造行政领导环境 1、价值选择。在多元社会,行政领导者必然面对多元价值观和多种利益的冲击,必须 进行价值选择,坚持从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出发,进行科学决策。 2、 辨清利弊因素。 行政领导者必须明确领导环境中的有利因素 (动机纯洁、 团结奋发、 士气高涨、 创新变革、 公平正义) 和不利因素 (动机不纯、 知法犯法、 士气低落、 贪污腐败、 以权谋私) ,充分发挥有利的环境条件的正面示范作用,坚决控制不利的环境因素的扩散, 采取方法促使其向好的方向转化。第六章行政领导体制一、名词解释 1、行政领导体制 行政领导体制, 狭义上是指政府行政系统中为实现行政领导职能而设置的组织机构及其 权力配置与运行形式, 广义上即行政组织的领导体制, 是指国家行政组织或社会团体依据领 导权限划分设置组织机构,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管理的领导制度体系。 2、行政决策权 行政决策权是最重要的行政权力, 主要是就重要的行政问题进行分析判断, 作出决策并 将之交付下级执行,以期实现行政目标。 3、行政执行权 行政执行权,是行政权力的主体执行行政决策的行为和过程。 4、行政监督权 行政监督权, 是行政权力正常运行的保障, 是依据一定的行政规章制度对行政决策权和 行政执行权的行使情况进行监控的一种行政权力。 5、行政领导决策机构 行政领导决策机构是行政领导机构的关键和核心, 是决断行政问题、 作出命令指示的司 令部,是整个行政体系的首脑机关和决策中心。 6、行政领导执行机构 行政领导执行机构是行政领导机构的职能部门, 负责贯彻执行上级行政领导机构的决定、 指示、命令,直接管理各种具体的社会公共事务,并对落实情况负直接责任。 7、行政领导监督机构 行政领导监督机构是行政领导机构的执法部门, 既监督执行机构, 依法监督决策的执行 和完成情况,也监督决策机构,制约决策权,保障决策客观公正,有利于实现公共利益。如 果把行政领导体制比作一个人, 那行政监督机构则是眼睛, 上下左右地把好决策关和执行关。 8、行政领导辅助机构 行政领导辅助机构为行政领导机构提供智力支持和情报服务, 一般包括咨询机构和信息15 情报机构。咨询机构负责向领导决策者提供预测研究和咨询服务,帮助领导发现问题、确定 目标,提供有科学依据的计划、方案和意见。信息情报机构负责搜集、整理、统计、分析和 反馈与行政组织活动及其效果有关的情报信息。 9、家长制 家长制,原指家长拥有统治权的家庭制度,家庭的主要权力集中于家长一人手中,权力 不划分。这种体制起源于原始社会末期的父系家庭,作为家长的男子掌握经济大权,在家庭 中居支配地位,其他成员都要服从他。在家庭中奉行非正式控制原则,主要靠习惯、习俗等 来维持管理与控制。到了中世纪,封建思想家主张国家是由家族扩大而成,国王的权力来源 于家长对家族的控制,主张用家长制的模式建立国家领导体制,即所谓“家天下” 。 10、个人专权制 个人专权制,又称个人独裁制,实行专制统治的领导制度。这种体制盛行于奴隶社会和 封建社会, 是统治者以暴力进行统治的一种领导形式, 通过高度集权来维持组织系统的统一。 11、首长负责制 首长负责制,又称一长制、独任制,是指行政首长把行政组织的决策权力完全集中于一 身,并对此全面负责的领导体制。我国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均实行行政首长责任制。 12、委员会制 委员会制,又称集体负责制、合议制,是指行政组织的决策权由两个人以上来行使的领 导体制,实行集体领导、集体决策、集体负责的原则。 13、层级制 层级制,又称层次制,是指行政领导系统从纵向上分为若各层级,每下一级别都对上一 级别负责,各个层级的职权性质、所管业务相同,但领导的范围随着层级的降低而缩小。如 中国的国务院、省(自治区、直辖市) 、市(地区) 、县(区) 、乡(镇)等。 14、职能制 职能制,又称分职制,是指在一个行政领导系统内,平行地设置若干职能部门,每个部 门都以整个系统为服务对象,只是服务内容不同的一种行政领导体制。 15、中央集权制 集权制是指决策权集中在上级机关和领导者, 下级职能根据上级的决定办事的领导体制。 中央集权制是指国家行政权力由中央政府统辖的行政领导体制。 16、地方分权制 分权制是指下级机关或领导者在自己的管辖范围内, 有权自主地决定问题, 上级机关只 是在重大原则方面做出指示和规定,对下级权力范围的事不加干预的领导体制。 地方分权制是指国家行政权力由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共享,分别行使的行政领导制度。 二、单选题 1、 A )是行政领导机构的关键和核心。 ( A.行政领导决策机构 B.行政领导执行机构 C.行政领导监督机构 D.行政领导辅助机构 2、如果把行政组织机构比作一个人,那( C )则是这个人的眼睛。 A.行政领导决策机构 B.行政领导执行机构 C.行政领导监督机构 D.行政领导辅助机构 3、领导体制的核心是( B ) 。 A.组织结构的设置 B.各级各类领导机关职责与权限的划分 C.领导层次与幅度 D.人事制度16 4、我国领导体制最主要的弊端是: D ) ( 。 A.组织结构设置不科学 B.领导法规缺失 C.领导素质不高 D.权力过分集中 5、根据领导系统中各层级领导机关与领导者职责权限的集中与分散程度,我们可以将领导 体制划分为( A )。 A.集权制与分权制 B.完整制与分离制 C.层级制与职能制 D.家长制与委员会制 6、根据组织系统内部各机构的职责权限的性质与范围的不同,我们可以将领导体制划分为 ( C )。 A.集权制与分权制 B.完整制与分离制 C.层级制与职能制 D.家长制与委员会制 三、多选题 1、领导体制的特征包括( ABCD )。 A.全局性 B.根本性 C.稳定性 D.系统性 2、领导体制的组织结构主要表现为( BCD )。 A.曲线式 B.职能式 C.混合式 D.矩阵式 3、个人家长式领导主要表现为( ABC )。 A.君主专制 B.世袭制 C.中央集权制 D.独裁制 四、填空题 1、行政领导辅助机构为行政领导机构提供智力支持和情报服务,一般包括 和 。 答:咨询机构;信息情报机构 2、行政领导权力一般是基于法定的职位或者组织机构中的行为规范,由 直接 赋予,也可由上级行政组织和地方权力机构共同赋予。 答:权力机关 3、行政领导权力按运行的方式可分为 和 。 答:横向运行;纵向运行 五、简答题 1、行政领导体制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参考答案: (一)行政领导权力的划分 行政领导权力的划分是行政领导的核心。一般而言,行政领导权力主要可以分为:行政 决策权、行政执行权、行政监督权。 (二)行政组织机构的设置 行政组织机构依据行政权力和职能的划分, 主要由行政领导决策机构、 行政领导执行机 构、行政领导监督机构和行政领导辅助机构等构成。 (三)行政领导权力的产生与运行 1、行政领导权力的产生:基于法定的职位或者组织机构中的行为规范,由权力机关直 接赋予,也可由上级行政组织和地方权力机构共同赋予。 2、行政领导权力的运行:行政领导权力在行政组织系统内各机构发生作用的范围、方 式和过程。 2、行政领导体制有哪些主要类型?17 参考答案: (1)家长制、个人专权制 (2)首长负责制、委员会制 (3)层级制、职能制 (4)中央集权制与地方分权制 六、论述题 1、谈谈对我国行政领导体制改革的认识,并对其走向作出预测。 参考答案: 一、我国行政领导体制的改革 (1)简况 在 1982 年之前,我国行政领导体制效仿苏联,实行委员会制。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 革开放不断深入,经济快速发展,我国的行政领导体制改革迫切提上日程,并先后经历了从 1982 年―1988 年―1993 年―1998 年―2003 年―2008 年六次大的行政体制改革, 2013 年进 行再微调。其中,1982 年宪法明确规定,我国国家行政机关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行政首 长负责制是民主集中制的一种形式,是与集体领导相结合的。 (2)特点 我国的行政首长负责制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首长制, 它兼备了委员会制和首长制的优势, 同时又避免二者的劣势。 它有四个突出的特点: ①坚持党的领导; ②民主决策; ③职责明确, 分工合作。 (3)原因 经济建设的需要。 “文革”后的中国百业待兴,经济建设深受政治气候拖累,实行行政 首长负责制,克服了以往行政领导体制中职责不清、个人独裁等问题,提高了行政效率,满 足经济建设需要良好的政治环境来支持的要求。 民主建设的需要。以往的行政领导体制名义上是集体领导制,但责任没有明确划分,权 力没有受到监督,互相推诿、个人独裁的现象时有发生。随着公民民主意识的增强,改革行 政领导体制的呼喊声更大更强。 社会建设的需要。 以往的行政领导体制将权力高度集中在几个委员身上, 对社会发展问 题把握不准,而行政首长负责制因兼具委员会制和首长制优势,权力既纵向运行,也横向运 行,对社会问题更为敏感,在解决社会问题的过程中推动社会转型。 二、我国行政领导体制的走向 (1)精简机构与优化机构同步进行。精简机构要注意把握机构数量与质量的平衡。精 简并不是说越少越好,而是应该根据公共服务和市场需求进行调整。目前, “大部制”改革 已显出成效,而且以公共性为导向,对组织彻底进行重构,优化了机构设置与职能实施。 (2)继续推进政企、政事、政社分开。通过对部门职能配置的不断完善,进一步缩小 政府微观管理的范围, 把属于市场和中介组织的职能交给市场和社会中介组织;强化制度 约束与责任追究, 严格制约政府部门对企事业单位和中介组织经营活动中具体业务的直接干 预;清理、收回不宜由事业单位承担的行政事务,理顺政府部门与事业单位的关系。 (3)正确把握党政关系。坚持党的领导,是我国行政领导体制的重要特点。党应该对 政府的工作进行领导、指导和监督,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作用,而不是党政 不分,以党代政。如果党政不分,一方面必将给行政领导带来诸多问题,影响行政的效率和 自主性,另一方面也使党委自己成了行政工作的执行者,无法真正履行监督职能。 2、现代西方行政领导体制有何特征,对我国有何启示? 参考答案: 一、现代西方行政领导体制的特征18 (一)二战前的行政集权 (1) “政治与行政”二分法为行政集权提供了理论依据。1900 年,美国政治学家古德 诺出版了《政治与行政》一书,提出了著名的“政治与行政”二分法,打破了“三权分立” 的原则,使行政向政治渗透、向司法扩张,扩大了行政部门的权能。在罗斯福时期,美国正 式确立了权力巨大的行政部门,用以领导全国的行政管理事务。 (2)政府行政领导职能在垄断资本主义时期不断扩大。在西方古典自由主义时期,政 府扮演“守夜人”角色。到了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市场失灵”使政府日益卷入社会经济和 生活事务,职能不断扩大。 (3) 首长制和内阁制的确立确定了行政领导机构的运行方式。 世纪末至 20 世纪初, 19 西方各方纷纷确立了首长制与内阁制,不管其称呼是“总统”“首相”还是“总理” 、 ,基本 上是形成了“行政首脑+内阁成员+顾问+助手”的行政领导机构以及权力运行方式。 (二)二战后的行政分权 (1)多元民主理论为行政分权提供了理论依据。战后,许多西方政治家批判了精英民 主理论,提出了多元民主理论,认为权力资源是高度分散的,行政领导权力应是分散的。 (2)行政领导体制内部分工细化,专家行政越来越突出。战后,公务员制度中政务官 与事务官的区分,使得内部在行政领导决策、咨询、协调、执行等方面的分工更为细化,而 且领导决策部门也有了层次区分。 一般职能部门和特殊职能部门的区分, 使得专家行政倾向 更为明显。 (3)行政领导体制中的监督机制和危机管理机制趋于完善。战后,随着民主思想的传 播、公民权力意识的觉醒和社会技术的发展,对行政领导的监督形式更为丰富,包括议会监 督(听证、质询) 、司法监督(弹劾) 、违宪监督(设立专门的“宪法法院” )和社会监督(媒 体舆论监督)等。此外,如果发生非常情况,正常调节机制无法处理,则采用非正常的危机 管理机制,这种机制在“911”事件后变得更为复杂,也更为灵活,提高了行政领导的针对 性和有效性。 二、西方行政领导体制的启示 (1)借鉴西方的集权与分权并存的思想,根据中国现代化进程的需要,调整和完善行 政领导体制,努力实现集权与分权基本平衡的目标。 (2)在实行专家技术行政的过程中,努力探索公共社会组织参与行政领导的模式,共 同发挥政府机构和非政府公共机构在提供公共服务、增进公共利益方面的作用。 (3)强化行政领导体制的监督机制,既使决策更为科学合理,也可防止发生严重的权 力腐败现象。第七章行政领导权力一、名词解释 1、行政领导权力 行政领导权力是指行政领导者在行政领导活动中, 利用合法地位, 强制支配或权威影响 行政被领导者同心协力完成领导目标的影响力。 2、权力性影响力 权力性影响力也称为强制性影响力, 是基于行政领导在行政组织中的法定地位和法定权 力而产生的, 具有国家法律和行政规章的强制力, 通过行政组织自上而下的纵向指挥隶属关 系而维系,在规定的任期内发挥作用。 3、非权力性影响力19 非权力性影响力也称自然性影响力,它既没有正式的规定,没有上下授予形式,也没有 合法权力那种形式的命令与服从的约束力,而是领导者依靠自己的品德修养、知识水平、生 活态度、 情感魅力以及自己的工作实绩和表率作用等素质和行为所形成。 被领导者不再是不 得不服从领导者,而是自愿服从,甚至是心甘情愿地追随领导者。 4、职位权力 职位权力是指法律规定的特定职位所具有相应的权力, 是组织正式授予的, 需向赋予其 权力的组织负责。它包括合法权力和奖惩权两种来源。 5、合法权力 合法权力又称法定权力, 是指领导者基于行政组织中的法定地位或是组织命令、 组织契 约等产生的权力。 6、奖惩权 奖惩权包括奖励权和惩罚权, 是指行政领导者根据行政组织的规章制度, 运用行政组织 的资源、纪律,对被领导者进行奖励和惩罚的权力。 7、个人权力 个人权力不是来源于组织,而是来自于领导者的个人魅力,包括超凡的气质,卓越的才 华,高尚的品格,亲和的交际等。它包括专家权和归属权两种来源。 8、专家权 专家权又称知识、 能力专长权, 是指任何有专门知识和技能的人在其领域所具有的权威。 9、归属权 归属权又称关系的权力, 是指领导者所具有的某些特质能够强烈吸引被领导者的影响力。 10、行政领导职位 行政领导者职位,简单来说,是指行政领导者在行政组织中的法定地位;具体来说,则 是行政组织根据法律法规,按规范化程序任命或选择选择领导者享有职权、担任职务、履行 职责的统一体。 11、职责 职责, 即行政领导责任, 是指行政领导者根据法律法规开展领导活动和行使权力时必须 承担的行为规范及后果。 12、行政领导权力腐败 行政领导权力腐败是指行政领导者在行使领导权尤其是公共职权的过程中, 滥用职权或 偏离公共职责,把行政领导权力私有化、关系化、特权化、商品化,使公权力变为私权力, 使公权力变为以权谋私、以公假私的工具,使国家政治生活发生病态变化、人民群众利益遭 受损害的过程。 二、单选题 1、人们对行政领导者的服从是( A ) 。 A.对领导者合法权力的服从 B.对领导者个人的服从 C.对领导集体的服从 D.人身依附 2、下列关于权力起源的学说,除了( B )外,其他主张都有一定程度上的合理性。 A.暴力说 B.神权说 C.智慧说 D.契约论 3、 C )的领导权力是一种法理型的权力。 ( A.原始社会 B.转型社会 C.现代社会 D.传统社会 4、按照权力的控制程度来看,一切权力集中于领导集体或个体手中的是( D )。20 A.专断式领导 B.仁慈式集权领导 C.剥夺式集权领导 D.集权式领 导 5、 B )是领导关系存在的前提。 ( A.职位 B.组织 C.权力 D.权利 三、多选题 1、行政领导权力具有( ABCD )等特征。 A.强制性和对象性 B.可塑性和目的性 C.交换性和依附性 D.诱惑性和趋利性 2、行政领导权力在本质上是一种( BCD ) 。 A.服从关系 B.社会关系 C.利益关系 D.阶级关系 3、依据权力的性质,一般将行政领导权力分为( AB )两大类型。 A.权力性影响力 B.非权力性影响力 C.实质性影响力 D.非实质性影响力 4、非权力性影响力包括领导者的( ABD ) 。 A.知识水平 B.品德修养 C.掌权范围 D.情感魅力 5、领导权力的主要内容包括( ABCD ) 。 A.领导权力的主客体 B.领导权力的性质 C.领导权力的作用方式 D.领导权力的目标 6、行政领导权力的来源有( ABCD ) 。 A.法定权 B.奖惩权 C.专家权 D.归属权 7、正式授予的领导权力具有( ABD ) 。 A.合法性 B.服从性 C.随意性 D.不可抗拒性 8、下列属于领导者行使奖惩权的是( ABD ) 。 A.加薪 B.表彰 C.升职 D.开除 9、下列属于行政领导职位的特点有( ABD ) 。 A.职位是以“事”为中心确定的 B.职位是相对稳定的 C.职位是根据领导需要配置的 D.职位数量是受规定的 四、填空题 1、一般而言,合法权力来自于两个途径:一个是由 产生的,另一个就是来自 的任命。 答:选举;上级组织 2、奖惩权的行使是行政领导者根据 ,围绕组织目标、组织价值、组织原则进行 的正激励和 。 答:激励理论;负激励 五、简答题 1、行政领导权力的具体内容有哪些? 参考答案: 一般来说,行政领导权力包括以下内容:对本部门重大问题的决策权;对本部门各种活 动的指挥权、协调权和监督权;对上级机关的建议权和提案权;对直接下级人员的任免权和 奖惩权;对人力、财力、物力等资源的支配权;将自身权力授予对下级机关和人员的权力; 其他法定的权力等。 2、行使领导权力应遵循哪些原则? 参考答案: 第一,正当性原则。21 第二,可行性原则。 第三,民主性原则。 第四,效益性原则。 第五,权变性原则。 3、非权力性影响力具有哪些特点? 参考答案: 第一,自然性。这是非权力性影响力的首要特点。领导者是依靠个人魅力施加影响,被 领导者是发自内心的接受影响力,而不是被迫强制接受。 第二,影响面广。因为非权力影响力是领导者个人魅力所致的,不限于职位、职务与职 权,往往可以超出领导者自己的职权范围,在更大的范围内产生影响作用。 第三,普遍性。非权力性影响力不是仅领导者拥有,非领导者也可以拥有。因为非权力 性影响力与职权无关,与个人魅力有关。 第四,深刻性。非权力性影响力主要是领导者作用于被领导者的心理层面,具有深刻性 和持久性。因为被领导者一旦在心理上接受了这种影响力,就会逐渐加强认可。 第五,动态性。非权力性影响力是在领导实践中产生的,本身就具有动态性,而且这种 动态性还表现在,非权力性影响力可能不断增强,也可能逐渐削弱。 4、权力性影响力与非权力性影响力有何异同? 参考答案: 权力性影响力与非权力性影响力的相同点表现为:一是作用的主体相同,都是领导者; 二是作用的对象相同,都是被领导者;三是统一于影响力,二者都表现为领导者影响被领导 者心理和行为的能力。 权力性影响力与非权力性影响力的不同点表现为: 一是构成因素不同。 权力性影响力主 要由领导者的职位、资格和阅历,以及社会的传统观念等因素所构成;非权力性影响力主要 由领导者的品格、知识、能力、情感等因素构成。二是权力来源不同。权力性影响力来源于 职位权力;非权力性影响力来源于个人权力。三是作用方式不同。权力性影响力是领导者通 过发布命令、 指示等正式要求来实施的; 非权力性影响力是领导者通过人格和榜样行为来使 被领导者自愿接受领导, 信服领导者的。 四是作用效果不同。 权力性影响力来源于职位权力, 对被领导者作用的心理效果表现为服从感、 敬畏感和敬重感; 非权力性影响力来源于个人权 力,对被领导者作用的心理效果表现为敬爱感、信赖感和亲切感。 5、行政领导者应如何正确地行使奖惩权? 参考答案: 奖惩权的行使是行政领导者根据激励理论,围绕组织目标、组织价值、组织原则进行的 正激励和负激励,目的是为了维护和加强领导权力,调动被领导者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努力 完成组织赋予的任务。因此,领导者应当善于奖惩,该奖则奖,该罚则罚,奖惩及时,奖惩 公正,做到恩威并重,宽严相济。应当指出的是,行政领导者在行使奖惩权时难免参杂个人 的主观好恶,将其个人的态度、情感、人格等因素在奖惩中发挥作用,这实际上是自然性影 响力与其强制性影响力的有机结合。 6、领导者的归属权有哪些来源? 参考答案: 归属权有多种来源: 一是由于被领导者敬畏行政领导者拥有的法定权力而产生的, 二是 由于被领导者需要和依赖行政领导者掌握的组织资源而产生的, 三是由于被领导者认同和信 服行政领导者的个性魅力而产生的。 领导者的个性魅力是归属权的主要来源, 领导者对被领 导者越具有吸引力,归属权就越强。 7、简述行政领导职位的要素。22 参考答案: (1)行政领导职务,即行政领导者的法定身份,是根据有关的法律法规,经过上级机 关正式任命的。 (2)行政领导职权,即由法律规定与职位相当的行政领导权力。 (3)行政领导职责,即行政领导者在行使职权过程中应承担的责任,主要包括政治责 任、工作责任、法律责任。 8、简述行政领导职位的特点。 参考答案: (1)职位是以“事”为中心确定的 职位是依照行政事务的要求设置的, 行政领导者必须围绕轻重缓急程度不同的行政事务 开展工作,力求高效完成任务。 (2)职位是相对稳定的 职位具有法定性,是依据有关的法律法规进行设置的,不可随意安排或更改。同一职位 在不同时期可由不同的人来担任,职权、职务、职责对职位本身不构成影响。这就是常说的 “人走位不走”或“人走位还在” 。 (3)职位数量是受规定的 职位数量遵循最低数量原则,职位设置要避免因人设位和权限不明。 9、简述行政领导职权责分离的几种情况。 参考答案: (1)职与权的分离,主要有两种表现:有职无权和无职有权。 (2)权与责的分离,主要有两种表现:有权无责和无权有责。 (3)职与责的分离,主要有两种表现:有职无责和无职有责。 10、简述行政领导权力腐败的原因。 参考答案: (1)领导权力的自蚀 (2)利益结构的变迁 (3)所有权与使用权的分离 (4)道德规范的松散 (5)监督机制的乏力 11、简述行政领导权力腐败的表现。 参考答案: (1)在政治上将公权力转化为私权力; (2)在经济上将公共权力转化为经济资本; (3)在生活作风上骄奢淫逸。 12、简述行政领导权力腐败的危害。 参考答案: (1)严重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和权威,甚至是造成合法性危机。 (2)阻碍行政与经济体制的改革,使改革无法取得预期效果。 (3)造成社会经济资源的巨大浪费,使合理的利益分配体系难以建立。 (4)导致社会道德水平的整体下降,破坏了社会的凝聚力。 六、论述题 1、试述行政领导职权责的关系。 参考答案:23 行政领导职位包括行政领导职务、职权、职责三个要素。行政领导职位的高低表明一个 行政领导者在部门或机构中地位的高低, 职务的高低和职权的大小。 职务是职位的外在标志, 也是一种职权符号,以表明行政领导者的地位和权力,以便与一般行政人员区别开来。职位 是职权的载体,但是,如果没有职权,职位就没有意义。由职位产生的职位性权力包括合法 权力、奖惩权等。 在政府系统中, 不同层级有不同行政职位, 各级各类行政组织的行政职务的名称也不同。 同一行政级别的不同行政职务的不同名称, 表明他们所负责的社会公共事务不一样或者表明 他们的管辖范围有所区别。在我国,作为公共行政领导者的个体,按照国家公务员的领导职 务序列,包括各级政府及其部门分正、副职,可分为 10 个职务等次名称和相对应的 13 个级 别。 职务与职权意味着行政领导者必须承担相应的职责,否则就构成失职。职责,即行政领 导责任, 是指行政领导者根据法律法规开展领导活动和行使权力时必须承担的行为规范及后 果。 简单的说, 行政领导责任就是领导者要做好分内应做的事。 行政领导处理的是公共事务, 其责任除了包括岗位责任和领导责任在内的工作责任之外, 还包括政治责任、 法律责任和道 德责任。 行政领导者的职务、职权、职责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三者只有协调统一,才能实 现有效领导,发挥最佳领导效能。行政领导者科学用权,就必须把职务、职权、职责有机统 一起来,真正做到在其位、谋其政、行其权、负其责。 2、试述如何对领导权力进行科学合理的划分与配置? 参考答案: 领导权利的行使是以领导权利的合理划分与配置为前提的, 因为领导权利的行使必须首 先立足于有序的组织机构、即所谓“在其职,谋其政” 。 (一)宏观层面上领导权力的合理划分与配置 (1)领导权力的合理划分与配置必须服从于国家的政治制度 第一,领导权力的合理划分与配置必须置身于一定的政体下进行。 第二, 领导权力的合理划分与配置必须与我国实行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的政 治制度相一致。 第三,领导权力的划分与配置必须与司法机关权力的配置与运用相配套。 (2)领导权力的合理划分与配置必须有利于公民权利的充分享有在实行人民代表大会 制度的社会主义中国,领导权力作为一种公共权力,必须遵从人民群众的意愿,为实现社会 上绝大多数人民的利益而运行,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3)领导权力的合理划分与配置必须与社会经济结构相适应 马克思主义认为, 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 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 程, 社会的经济结构是国家权力结构的深层根源。 领导权力的合理划分与配置必须与社会经 济结构相适应。 (4)领导权力的合理划分与配置必须考虑民族传统文化的因素 (二)微观层面上领导权力的合理划分与配置 微观层面上领导权力的合理划分与配置主要是从行政系统内部各要素的联系中寻求领 导权力的合理划分与配置。 第一,组织职能的配置是领导权力合理划分与配置的基础。 第二,组织是领导权力合理划分与配置的载体。 第三,组织人员是领导权力行使的主体。 3、试述如何对领导权力进行有效制约。 参考答案:24 (1)权力制约机制:用权力制约权力 以权力制约权力这一机制的核心是分权,同时使不同权力机构之间形成一种监督与被 监督或相互监督的关系。监督者负有监督的权力或职责。以权力制约权力是通过两种方式 实现的:一是由一种高级的权力监督低级的权力;二是平行权力层级之间的监督与制约。 (2)权利制约机制:用权利制约权力 权利监督权力,是一种民主性质的监督,是被治者对统治者的监督,是充分发挥人民群 众监督的有效形式。 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和新闻媒体的舆 论监督作用,通过发表批判性言论,表达利益诉求,控制领导权力;二是不断提高社会组织 的自治能力和管理能力,承接政府转让的工作,减少腐败分子的可能存在量及寻租空间;三 是公布决策程序,允许人民参与决策,并通过信任投票的方式对领导权力进行控制。 (3)道德制约机制:用道德制约权力 以道德制约权力这一机制的含义是通过学习和教育的方法使社会或统治阶级对政府官 员的要求内化为他们的道德信念,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培养他们勤政廉政、 为统治利益或公共利益服务的意识和品质,使他们能够自觉地以内心的道德力量抵制外在 的不良诱惑,自觉、严格地要求自己,行使好手中的权力。 (4)制度制约机制:用制度制约权力 权力制约的制度建设是一项重大的、长期的、复杂的工程,其内容应基本上包括以下几 方面:一是完善行政领导体制,合理设置权力机构,明确规定不同层级领导的职责权;二是 明确规范权力行使应当遵循的原则、程序、方法和具体制度;三是依靠科学的用人制度,由 能够代表人民群众利益的上级主管部门和人民群众共同选拔、 确定领导人才; 四是完善制约 权力的内部监督制度, 真正纠正 “虚监” 、 “失监” 偏差; 五是完善制约权力的外部监督制度, 设立相对独立的“第三方”监督机构;六是建立公务员财产登记制度;七是建立新闻媒体负 责任的舆论监督制度;八是建立处罚制度,对造成恶劣后果者予以严厉查处,追求掌权者的 责任。这些制度的出发点都是好的,必须坚决实施,但要防止在实施过程中被某些权贵利用 权力再钻空子。第八章行政领导魅力一、名词解释 1、行政领导魅力 所谓行政领导魅力,是指在行政领导活动中,是指掌权的行政领导者因个人的非凡的 品质而对被领导者所具有的吸引力、凝聚力、感召力和影响力,以及被领导者对领导者的 信任,心悦诚服地参与领导者所组织指挥的活动,表现为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和谐关 系。 2、行政领导形象 行政领导形象是指行政领导者在领导活动中给被领导者留下的综合印象及其总体评价, 包括个体形象和群体形象,具有客观性、综合性和稳定性等特征。 3、职别 “职别”是指领导者在组织中的职位和级别。 4、首因效应 首因效应是指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第一印象,并对以后的印象产生长远的影响。 5、近因效应 近因效应是指一个人在近期不断在他人面前展示自己,以求留下清晰印象。25 6、行政领导魅力构建 所谓行政领导魅力的构建, 就是行政领导者在领导活动中保持与被领导者的心理落差以 及与之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 7、行政领导形象定位 行政领导形象的定位是指领导者根据法律法规、 自身素质、 领导环境和价值观念等因素, 综合确定在领导活动中所应建立的形象。 二、单选题 1、领导魅力的基础是( A ) 。 A.职位权力 B.个人权力 C.道德品格 D.能力素质 2、韦伯认为,只有( C )领导魅力才适宜作为现代行政组织体系的基础。 A.传统型 B.超凡型 C.法理型 D.经验型 3、下列不属于领导者富有胆识表现的是( B ) 。 A.改变现状 B.安于现状 C.敢冒风险 D.富有魄力 三、多选题 1、韦伯对领导魅力进行起源性分析,认为主要有( ABC )几种类型。 A.传统型 B.超凡型 C.法理型 D.经验型 2、豪斯对领导魅力进行描述性分析,认为( ABD )是构成领导魅力的关键要素。 A.高度自信 B.支配倾向 C.自由民主 D.理想信念 3、巴斯认为“魅力型领导”激励被领导者实现价值的方法有( ACD ) 。 A.强化被领导者有关愿景和价值重要性的认识 B.提出超乎想象、难以企及的愿景 C.引导被领导者为了集体的利益和目标而超越个人私利 D.激发并满足被领导者的高层次需要 4、行政领导魅力的构成基础包括( ABCD ) 。 A.领导主体 B.领导客体 C.领导权力 D.领导目标 四、填空题 行政领导形象包括个体形象和班子形象,也包括 和 。 答:组织内部形象;社会公众形象 五、简答题 1、简述行政领导魅力构成的基础。 参考答案: 1、行政领导者 (1)领导主体。行政领导魅力是行政领导者在领导活动中体现出来的非凡品质,没有 领导者就不会有领导魅力。 (2)领导权力。“领导魅力=99%个人权力+1%职位权力” ,在这个公式中,职位权力 对领导魅力起着关键的点睛作用,行政领导权力是行政领导魅力的前提与基础。 (3)社会利益。领导者需要分配利益,使被领导者获得回报与激励,但利益分配往往 是不均衡的,如何平衡各方利益,形成共同利益,是领导魅力的重要表现。 2、行政被领导者 (1)主体地位。魅力是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一种和谐的社会关系的体现,没有被领 导者,领导魅力也就失去存在的基础。 (2)心理认同。魅力是一种社会关系,也是一种心理现象,是被领导者对领导者的一 种承认、认同、信任的感觉。26 3、领导目标。行政领导者要有领导魅力,就必须有明确的领导目标,引领被领导者为 之共同奋斗。 2、简述行政领导魅力构成的要素。 参考答案: (1)人格。行政领导者的人格是特指作为使用公权力的领导者所应有的道德、品行与 作风,尤其是政治思想和道德品格。 (2)情感。行政领导魅力是通过行政领导者向内部成员和外部群众传递发生的,作为 “父母官” ,更应该坚持“与民同乐乃万乐之本,为民办事乃万事之先。” (3)胆识。胆识是指行政领导者所应具备胆量、学识和见识。 (4)能力。领导魅力对能力要素有特殊的要求,行政领导者要有高瞻远瞩的能力,设 置与现状距离很远的目标前景, 并通过激励努力使之转化为被领导者的价值观和目标, 使其 都明白领导愿景并愿意为之奋斗。 (5)资历。在行政组织中,谈论资历会有论资排辈的忌讳,但不可否认,资历对于领 导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6)职别。职位与级别综合了权力影响力与个人影响力,最终形成了领导魅力。 (7)形象。行政领导魅力与形象直接相关,形象的好坏关系领导是否具有魅力。 3、简述行政领导魅力的作用。 参考答案: (一)积极作用 1、加强集体团结。行政领导魅力不仅对被领导者具有吸引力和感召力,对同级领导也 具有凝聚力,有助于加强集体团结。 2、促进矛盾转化。在遭遇干群矛盾、社会性突发事件、组织改革、利益分配失衡等困 难时期或危险情境时,魅力型领导更能够使尖锐的矛盾柔和化,稳住各方情绪,让人感觉更 容易沟通和接近,进而使“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加速矛盾的解决。 (二)消极作用 1、崇拜权力,领导魅力膨胀。 当被领导者者愉悦服从领导者的心理定势发展到极致时, 就会盲目崇拜强势的领导魅力,崇拜权力,不加思辨地追随领导目标与领导行动,致使魅力 过度膨胀。 2、弱化监督,领导决策失误。行政领导者通过成就与魅力征服被领导者,被领导者会 对领导者采取崇敬和宽容的态度,进而弱化监督和制约。 六、论述题 1、试述韦伯、豪斯、巴斯对领导魅力的分析。 参考答案: (一)韦伯模式:领导魅力的起源性分析 20 世纪初,韦伯对领导魅力进行高度概括,认为领导魅力有三种起源:一是传统型领 导魅力,二是超凡型领导魅力,三是法理型领导魅力。韦伯认为,传统型领导魅力来源于血 缘关系和世袭传承, 超凡型领导魅力来源于偶像崇拜和精神信仰, 二者都不是主要来源于领 导能力,非理性的感情色彩过浓,只有法理型领导魅力才适宜作为现代行政组织体系的基 础。 (二)豪斯模式:领导魅力的描述性分析 1977 年,罗伯特?豪斯(Robert House)创立了领导魅力描述性分析模式,指出构成领 导魅力的三个关键要素:高度自信、支配他人的倾向、坚定的理想与信念。领导魅力在强调 领导者“能做什么”的基础上着重突出“愿做什么” ,这种愿景是一种领导目标,对被领导27 者具有强烈的激励作用,能够吸引被领导者追随领导者、愉悦地参与领导活动、共同努力获 取双方所需。 (三)巴斯模式:领导魅力的目的性分析 1985 年,美国伯纳德?M.巴斯(Bernard M. Bass)教授根据领导变革理论的核心思想: 领导者的根本目的在于实现价值,强调指出“魅力型领导”需要从三个方面激励被领导者 实现价值:一是强化被领导者有关愿景和价值重要性的认识,二是引导被领导者为了集体 的利益和目标而超越个人私利,三是激发并满足被领导者的高层次需要等。 2、试述行政领导魅力是如何构建的。 参考答案: (一)修炼个人素质 1、品格素质,包括政治思想素质和品德素质。行政领导者构建领导魅力,必须重视个 人品格素质的培育,关键在于: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觉悟;投入公共事业,富有爱心;常常 以人为镜,自我反省;恪守职业操守,公正无私;注意检点言行,完善自我。 2、心理素质,包括智商、情商和逆商。 (1)加强学习,不断优化知识结构;善于观察, 常常思考问题;联系实际,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认知和管理自己的情绪,尊重别人的 情绪,理解他人的需求。 (3)加强控制周围环境的信念;分析陷入逆境的原因并甘愿承担一 切责任;努力将逆境带来的负面影响降至最低。 3、能力素质,包括业务能力、人际能力和观念能力。 (1)行政领导者管理活动、办理 事务、解决问题的能力。 (2)行政领导者组织协调沟通的能力。 (3)行政领导者谋划、决断 的能力。 4、形象素质,包括形象包装和举止仪态。 (1)对自己的形象进行适当的“设计” ,使自 己的形象被他人所认同,得到信任。 (2)行政领导者在公众场合要注意站姿、坐姿、眼神、 微笑、沟通等细节,努力塑造积极、正面、向上、阳光的形象,定准自己的形象,并通过前 后一致、持之以恒的行为来表现,使之成为自己“标签” 。 (二)获得心理认同 领导魅力是被领导者赋予的, 领导能否具有魅力, 关键在于领导者的个人素质及其现实 表现是否与被领导者的认知水平和心理期待相契合。 领导者要获得心理认同, 必须自觉担当角色榜样。角色榜样的要求是:领导者要以身作 则,作出表率,尤其是在关键时刻要敢于挺身而出,带领组织成员取得更高的领导效能。 3、试述行政领导如何展现魅力? 参考答案: (一)行政领导形象的定位 首先,行政领导者是拥有法律和人民所赋予的法定权力的人,应该树立依法行政、为人 民群众和公共利益服务的形象。 其次,不同的行政领导者有不同的能力素质,应根据素质高低定准形象,素质高者能够 吸引更多人追随。 再次,不同的领导环境对领导形象有不同的要求,领导者应根据职位权力、个人权力和 其他权变因素,综合考量个人魅力,使自己的形象符合情境要求。 最后,行政领导者有不同的价值观念,领导者要根据价值观来定位自己的个性,展示魅 力。 (二)行政领导形象的塑造 1、服务形象 服务形象是领导者服务社会、服务公众的道德型、职业型形象。 2、能人形象28 能人形象是领导者率领被领导者开展各项工作、取得丰厚业绩的强者形象。 (三)行政领导形象的推出 1、推出时机 行政领导形象在准确定位和适当塑造之后,就要选择合适的时机推出,在合适的时间、 合适的地点,恰如其分地展示自己。一般来说,万众瞩目的焦点时刻,是领导者推出自身形 象的最好时机,有机会去的轰动效应。 2、推出方式 行政领导形象推出方式直接关系到领导者是否在日后的工作中形成领导魅力, 总的原则 是扬长避短。 领导者应在适当时机传播自身的良好形象, 为塑造领导形象、增添领导魅力、 开创工作新局面提供强大的动力。 (四)行政领导形象的维护 形象维护其实就是形象管理。当前,社会正处于转型期,危机事件频发,对领导形象造 成严重损害。在危机时刻,行政领导者常因一言一行的不当而使苦心经营的形象毁于一旦。 因此,行政领导形象在定位、塑造和推出之后,就要精心维护和管理,像珍爱自己的生命一 样珍爱它。第九章行政领导授权一、名词解释 1、行政领导授权 行政领导授权,是指在政府部门和非政府公共机构中,行政领导者在某些情况下,将属 于自己的部分权力和责任委授予被领导者, 使被领导者在一定的监督下, 在授权范围有自主 权的行为。 2、充分授权 又称一般授权或柔性授权, 是指行政领导者在给被领导者授权委派任务时, 允许被领导 者有充分的自主权决定行动方案, 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去完成组织目标。 这种授权方 式仅做一般的工作要点指示,无特定的指派任务,是一种广泛事务的授权,大量的行政事务 属于这一种授权方式。 3、不充分授权 又称特定授权或刚性授权, 是指行政领导者将明确的工作职务、 责任和权力授予特定的 受权者,并要求受权者完成一定的绩效目标,开展工作必须严格遵照授权者的各项指示,不 得违背、逾越和失责。这种授权方式通常适用于一些重大的任务,考验领导者的授权能力和 受权者的执行能力。 4、制约授权 又称复合授权,是指行政领导者考虑到工作难度、任务时效和技术要求等因素,将某项 任务的职权,在同一时间分授予两个或多个受权者或子系统,使其之间出现相互作用,以避 免出现疏漏。 这种授权方式通常适用于领导者本人专业知识不足无法实施不充分授权时, 一 般需要助理或秘书的帮助与协商。 5、弹性授权 又称动态授权, 是指行政领导者在同一项任务的不同阶段, 根据任务的完成情况和被领 导者的能力水平, 授予不同的被领导者以不同的职权和责任。 这种授权方式适用于任务比较 复杂、被领导者能力分布不均和环境条件多变的情况。 6、书面授权29 书面授权是指行政领导者通过颁发正式文件和文字指令, 明确规定受权者以及受权者工 作的职责范围、 目标任务、组织情况、等级规范、分层负责的办法、处理规程等等。 这种授 权方式适用于责任重大的任务,以明晰权责,完成目标。 7、口头授权 口头授权是指行政领导者运用语言和语言艺术, 对受权者的工作作出交代, 或者根据会 议作出工作分配。这种授权方式不适宜责任重大的事项,容易造成权责不清、推诿扯皮等现 象。 8、正式授权 正式授权是指行政领导者依据法律法规及组织规定,按照法定程序授权。 9、非正式授权 非正式授权是指无法律特别规定、或组织体系之外的非程序性授权。 二、单选题 1、将行政授权分为充分授权、不充分授权、制约授权和弹性授权的根据是( A ) 。 A.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能力情况 B.授权的媒介 C.授权的合法程度 D.领导工作的性质 2、将授权分为正式授权和非正式授权的根据是( C ) 。 A.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能力情况 B.授权的媒介 C.授权的合法程度 D.领导工作的性质 3、 D )又称动态授权,是领导者在同一项任务的不同阶段,根据任务的完成情况授予 ( 不同的被领导者以不同的职权和责任。 A.充分授权 B.不充分授权 C.制约授权 D.弹性授权 4、 B )又称特定授权或刚性授权。 ( A.充分授权 B.不充分授权 C.制约授权 D.弹性授权 三、多选题 1、根据行政领导工作的重要程度和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能力情况,可将行政授权分为 ( ABCD ) 。 A.充分授权 B.不充分授权 C.制约授权 D.弹性授权 2、根据授权的媒介,可将行政授权分为( AB ) 。 A.书面授权 B.口头授权 C.正式授权 D.非正式授权 3、根据授权的合法程度,可将授权分为( CD ) 。 A.书面授权 B.口头授权 C.正式授权 D.非正式授权 4、出现( ABCD )时,行政机关应考虑授权。 A.遇到人员缺额而又无适当人员来接替 B.职务升迁后仍需处理原有工作 C.主管工作的人员缺乏主动精神 D.高龄人长期占据着重要位置 5、出现( ABCD )时,行政领导者应考虑授权。 A.被领导者不敢自己决定自己该做什么工作 B.经常需要处理例行公事 C.担心被领导者承担过多责任 D.完成任务的时间不够 6、行政领导授权应遵循( ABCD )原则。 A.因事择人 B.明确权责 C.动态授权 D.监督控制 四、填空题 1、 ,是行政领导授权最根本的一条准则。 答:因事择人(视能授权或权变)原则 2、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是我们的古训,领导授权就要坚持 原则。 答:信任支持原则30 3、授权者必须防止受权者的 ,避免受权者将所有不良责任都反推给授权者。 答: “反授权” 五、简答题 1、 “授权者对受权者有指挥权和监督权;受权者对授权者负有报告情况及完成相应任务的 责任。 ”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参考答案: 根据这一说法,行政领导授权包含两个重要的相互关系: (1)行政领导者赋予被领导者一定的自主权,被领导者能够在许可范围内自主解决遇 到的问题; (2)行政被领导者在受权时也受责,需要运用自己的能力完成组织目标,并接受领导 者的指挥与监督。 2、简述行政领导授权与职务代理、助理或秘书职务、分工的区别。 参考答案: (1)行政领导授权与职务代理不同。职务代理是指在特定时期,某人依法或受命代替 另一人执行任务,代理期间拥有该职的职位、职权、职责,是平级关系,而不是上级授予 一部分权责给他。 (2)行政领导授权与助理或秘书职务不同。助理或秘书指帮助领导者办事,不承担任 何责任,而授权者依然负担全责,受权者也应当承当相应的责任。 (3)行政领导授权与分工不同。分工是指行政组织成员之间按期分工各负其责,彼此 之间无隶属关系,而授权则意味着授权者与受权者有上下级之分,前者指挥监督后者,后 者要向前者请示报告。 3、行政领导授权的类型有哪些? 参考答案: (1)根据行政领导工作的重要程度和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能力情况,可将行政授权分 为充分授权、不充分授权、制约授权和弹性授权。 (2)根据授权的媒介,可将行政授权分为书面授权和口头授权。 (3)根据授权的合法程度,可将授权分为正式授权和非正式授权。 4、简述行政领导授权的过程。 参考答案: (1)领导者选择可以或者应该授权的任务或事项; (2)根据被领导者的能力水平指定受权者; (3)明确任务要求与工作范围,以及受权者的权限和职责; (4)监督受权者的行为,支持、鼓励受权者创造性地完成任务; (5)授权者要及时评估受权者的行为,提供反馈信息,提高行政绩效。 5、简述行政领导授权的时机。 参考答案: (一)就行政机关而言,出现下列情况应该考虑授权:①当遇到人员缺额而又无适当人 员来接替时;②职务升迁后仍需处理原有工作时;③身兼两个以上的重要职务时;④行政机 关工作仅限于极少数人时; ⑤当主管工作的人员缺乏主动精神时; ⑥当高龄人长期占据着重 要的位置时。 (二)就行政领导者而言,出现下列情况应该考虑授权:①当完成任务的时间不够时; ②对被领导者的能力不信任时; ③担心被领导者承担过多责任时; ④当被领导者不敢自己决 定自己该做什么工作时;⑤经常需要处理例行公事时;⑥领导者经常请示工作时;⑦当自己 的工作技巧对被领导者保持秘密时。31 6、简述行政领导授权应遵循的原则。 参考答案: (1)因事择人原则; (2)岗位考察原则; (3)明确权责原则; (4)分级授权原则; (5)适度授权原则; (6)动态授权原则; (7)信任支持原则; (8)授权留责原则; (9)监督控制原则。 7、简述行政领导授权的时代背景。 参考答案: (1)新公共管理运动加快行政领导授权步伐。 (2)知识经济的迅猛发展迫使行政领导授权。 (3)以人为本的时代精神呼吁行政领导授权。 (4)组织形态的变迁创造行政领导授权条件。 六、论述题 1、试述行政领导授权的现实意义。 参考答案: (1)可以减轻行政领导者的工作负担,专注决策事项。一个领导者的能力和精力是有 限的,如果工作任务在承受范围之内,则可能出政绩;如果超出能受范围之外,则可能出乱 子。现代行政组织是一个庞大的系统,没有一个领导者能够独自作出并实施一切决策,只有 将权力逐级授予,发挥整个组织所有成员的效用,才能使整个组织有效运行,提高行政领导 效率。行政领导者通过合理授权,一方面能够使其从琐碎的事务和繁忙的工作中解脱出来, 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考虑重大的、 战略性的、 全局性的决策问题, 掌舵好组织发展的方向; 另一方面也可以弥补自身才能的不足, 充分发挥被领导者的专长, 而且自己才能发挥自己的 专业与特长去完成属于领导层该做的事情。 (2)可以调动行政被领导者的能动性,提高领导效能。现代的行政被领导者不是只会 听从命令的被动型官僚,而是具有强烈的自主意识、能动意识与参与意识的新型人才。行政 领导者通过科学授权, 一方面能够延伸自己的权力范围, 另一方面则有利于开发被领导者的 领导潜能,培养其领导意识,增强其工作责任心,激发其组织归属感、凝聚力和奋发力,充 分发挥其主动能动性,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完成工作,既实现组织目标,又提升自我领导 能力和实现自我价值。 (3)可以实现领导权力的合理配置,优化整体效益。现代行政组织非常庞大,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直属领导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