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期货:为什么大多数ICO都是用ETH支付宝 招联好期货的

原创声明--本文作者觅罗宝 创始人 申恒;欢迎个人转发,媒体、网站和其他公众号转载请注明出处。请用微信搜索“觅罗宝”或“MILOBAL”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以获取更多资讯。写在前面最近关于ICO的信息量实在是“爆棚”。8月14日,一位香港的朋友在“觅罗宝跨境投资群里”问大家是否有投资比特币的经验,我还纳闷为什么会对这个东西感兴趣,因为这位朋友的投资风格还挺保守的,算是“理性投资人”。而且香港金融投资品种特别多,想怎么玩就怎么玩,无聊时候还能去澳门赌一把。。。当时群里另一位朋友就回复四个字:“刀口舔血”,我猜这也代表了大多数人的想法吧。然而从那天起,朋友圈、头条、知乎等媒体上关于比特币、ICO的内容开始疯狂涌现, “委内瑞拉:人们疯狂涌入比特币”、“爱沙尼亚政府考虑以国家名义发起ICO,叫Estcoin ”、“某某某醒来,账户里多了2亿”......这些令人惊叹到窒息的讯息,让我们感觉比特币,以太币,ICO成了“一夜暴富”的代名词。虽然不排除幕后有一个全球联动的大庄家之手从多角度,多维度进行推动,以制造财富效应,但不能不让人惊叹在“巨大财富效应”的驱动下,信息疯狂的传播速度。特别是当你尝到甜头的时候,就会激发人最原始对物质的追求和对资源的占有欲,这种欲望永远是不会变的。泡沫的膨胀和破灭是资本市场永恒的话题, 例如历史上“荷兰的郁金香狂热”、“密西西比泡沫”、“南海泡沫时间”、“日本的房地产泡沫”、“美国科技股泡沫”、近期的“担保小贷公司”、“P2P”、“互助社”等等例子,数不胜数。因此批判ICO的文章随即涌现,ICO被贴上“非法集资”,“诈骗”“庞氏骗局”等标签。不过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存在即合理,当一个新兴事物出现,一定有它出现的原因和积极的一面。人类社会就像一个能自我修复、自我进化的体系一样,所以我们才从类人猿进化到人,成为地球上最聪慧的生物。由此我们可以推断,新事物的出现一定是现有系统中出现故障了,或者不通畅了,从而需要一个更好的方案去改进,来提高整个系统的效率。战争促进了科技的进步,南海泡沫时间催生了现代股份制公司体系的建立,巨大财富效应可以引导资本(资金+人才)流入新兴行业中,来创造出更好的东西。好了,说了半天,各位看官注意,本文暂且抛开成见,不去探究ICO究竟是不是庞氏骗局,而是一篇从技术的角度全面分析ICO的科普文,文中提到的ICO项目仅作为示例,不代表投资推荐,再说就算你想投资什么,起码要搞清楚投资的是个神马东西。(想了解区块链技术概念及应用的朋友请点击前往)准备好了么?注意:前方高能预警!前方高能预警!!前方高能预警!!!入门级概念首先我们回顾一些基本概念。1什么是ICO?ICO的英文全称是Initial Coin Offering或者Initial Crypto-Token Offering的简称,其高大上的中文翻译为:首次代币发行(ICO)。至今为止没有一个正式的官方或者词典定义。但为了不引起误导,我不愿意称呼他为ICO,省的有些大妈以为这是IPO的一种。。。我们称呼它为:代币销售。2什么是代币(Token)?不太好理解,但是Token是很重要的,你的钱都买了这个东西。Coin = Token = 代币 = 加密货币代币,统称为Token, 为了好记,我们称之为“豆根子”。豆根子不是代码,从概念上来讲,它们是一个总账(区块链)上的记账权,代表你拥有并可转让给其他人的数字资产,记得上集中讲到的“脱鞋子写正楷字”的故事吧?你“写字”这个动作产生的报酬就是一个“豆根子”。你拥有“豆根子”,正如你拥有了一个钥匙,可以让你在总账上创造一个新的账目,重新分配所有权给别人。所以,最简单的讲:豆根子 =在特定区块链上的记账权利,如果非要死啦硬拽,豆根子的类似于“股份”在现在公司制度中的含义。 (股份就是你作为股东对于公司权益部分(总资产减去总负债)的权利)。这些‘豆根子’是区块链真正的核心部分,没有它们,区块链就无法运行。它们通常会是激励计划的一部分,激励人们帮助系统验证交易,创造区块。3豆根子与区块链及协议之间关系?图1
三者之间关系绿色代表去中心化应用DApps ( Decentralized Applications ),黄色代表豆根子, 蓝色代表区块链协议,灰色代表区块链。下面简单总结及举例每个代表什么意思。DAPPs:去中心化应用或“dApp”是构建在区块链之上的应用, 例如钱包和交易所(Coinbase,Kraken,Poloniex和GDAX等),以及臭名昭著的丝绸之路。豆根子:代表你拥有并可转让给其他人的数字资产,例如比特币,莱特币,以太币等区块链协议:是指通过区块链来实现的“加密经济规则”,以便在区块链的点对点网络中保持分布式的一致性。简单来讲,就是设计一套超复杂的密码来确保信息传递的一致性。例如中本聪就是建立了一个泊松分布的概率模型(Poisson Distribution),假设了诚实结点计算出新的哈希头的概率p和不诚实结点计算出新的Hash头的概率q后,算出了一个N值。 这个N值的含义是给出了当一个新的哈希头部 h1 计算出来后,其后追加N个头部(h2,h3,h4....),网络才应该承认这个新的头部 h1. 因为此时,攻击者要想成功发动攻击,至少需要计算出一个长度大于N的分支, 这个概率在攻击者没有掌握全网算力50%的时候是很小。--解决的就是上集讲述的“拜占庭将军问题”。区块链:不可逆,去中心化的分布式记账账本。一个例子表明:小明通以最快的速度用他的脚在账本上记录了“号,老王今天没回家”并通过加密的信息传送通道,将这条信息传送到了全网络,并且全网络的账本都记录了这条信息。这时候,小明得到一个Token作为奖励,这些豆根子可以换成资源(法币,比特币等)来开发去中心化应用(DApps)。理解进阶1ICO中豆根子怎么创造?有多种方法可以在区块链上创建豆根子。例如,最容易理解的是比特币这类内在豆根子,它直接构建在比特币区块链之上。你也可以选择分叉比特币区块链,并创建新的豆根子,例如ZCash(代号)、莱特币(代号)、Monero(代号)等。或者你可以构建一个全新的区块链技术,并在此之上构建豆根子,比如以太坊,在以太坊区块链之上的豆根子是“以太币”。这里的主要要点是,每个豆根子都基于某个底层的区块链——无论是比特币区块链、以太坊区块链,还是其他的分叉/新区块链。也就是一种区块链体系对应一种豆根子, 但是这种豆根子的名字可以被五花八门的起名字,比如说项目公司叫淘气链,那么他的豆根子可能就叫淘气币,同理,也可能叫开心币,无聊币。现阶段大部分ICO项目都是建立在以太坊区块链的技术上。为什么?因为创建智能合约很简单, 与比特币不同,以太坊的编程语言类似于JavaScript的Solidity和Python的Serpent,看起来不像比特币区块链代码这么不友好。 以太坊类似的JavaScript语言如下:document.getElementById("demo").innerHTML="Hello World"比特币区块链代码语言如下:0xb08dae9aaagf98ea9xss以太坊区块链具有程序员习惯于开发的语言(如JavaScript或Python)的表现力和功能。 此外,它可以让你做任何高级编程语言能做的事情。 因此,它是“图灵完备”的。更重要的是,以太坊区块链有一套标准化的开发流程,以马上要发行的星云链豆根子举例,在其技术白皮书第42页指出:星云币最初在以太坊平台上以ERC20豆根子的方式发售。ERC20全称是Ethereum Requirement for Comments第20个版本。是在以太坊上面发行豆根子的标准,在2015年11月份推出的。简单地说,任何 ERC-20 代币都能立即兼容以太坊钱包(几乎所有支持以太币的钱包,包括Jaxx、MEW、imToken等)按照ERC20标准创建出来的的豆根子能够无缝链接电子钱包+无缝链接交易平台,不恰当的比喻:有IP地址的网站就能被所有连接到互联网的用户打开。所以ERC20标准的豆根子开发也很容易,开发者需要将一组特定的函数(接口)集成到他们的智能合约中:输入豆根子数量,豆根子名称,豆根子符号等等。为了方便大家理解,在Youtube上Shlomi Zeltsinger提供了一个简单创建Token的视频教材(),感兴趣的朋友可复制链接前往观看。Zeltsinger认为,大多数人并没有意识到这些豆根子的生成是非常容易的。很多ICO项目只是简单地重复使用这个通用的代码,他们只需输入变量即可,例如豆根子名称、豆根子符号、豆根子总量等。以下是在这个视频中创建豆根子的最后一步截图(忽略粗犷画质)。截图左边的内容=智能合约,左边深蓝色的按钮(第7、5、62、94行)就是生成合约“确认”按钮,下面从123行到126行是几个可以变的参数,比如说你想开发一个开心币,你可以在第123行的绿色引号内输入“开心币”,124行输入币种代号“KXB”。图片右下角标注(highlight)出来的是一个地址,那就话意思就是:简单的豆根子存在了地址为:Ox84...................obo的地址上了。图2 创建Token 视频截图好了,希望大家看懂了豆根子是怎么来的,是不是感觉有点像“创造空气”或者上一集里面讲的“A对大家说我有50个DX”,没错,所以你要参与的ICO确实在现行法律体系不完整的情况下可以被描述为“空气”,豆根子到底有没有价值取决于很多因素,最本质的因素是所在区块链所开发的技术和应用是否有价值。豆根子的最终价值来自于对应的数字货币和区块链本身。举个例子,以太坊作为世界顶级的区块链,其市值是由所有以太坊的豆根子——以太币(ETH)构成的。以太坊的例子告诉我们,拥有世界级别价值共识的区块链项目,其总体市值和豆根子价格也会是世界级的。2谁来销售豆根子?从前文可以看出,ICO指区块链初创项目在区块链平台上发行项目独有的加密豆根子,投资者通过使用指定的电子货币(例如比特币、以太币)购买豆根子的方式为项目进行众筹融资的行为。 所以是项目团队凭借一个白皮书(white paper)在销售豆根子,不是某个公司,也不是某个人,可千万别亏钱后说要起诉谁,估计你连起诉的对象都没有。。。3豆根子如何转化为资金?当投资者想要在ICO过程中购买豆根子,他们会把自己的以太币从钱包当中转移到项目豆根子(例如开心币)的合约地址当中,项目方会设定一个兑换比例,例如一个以太币 = 66个开心币(拍脑门子定价)。然后,投资者就可以在支持这些豆根子的第三方交易平台上进行交易。项目方拿到投资人的比特币后可以兑换成法币。说到这里,大家可能会觉得这不就是一个募集资金的过程么,有点像众筹,有点像VC, 但是又以公开发行的方式还沾点IPO的味道。您说的没错,从募资形式上看,ICO确实有其独特之处。4ICO的创造力在哪里?ICO的资金募集过程中兼具IPO的流程+VC的项目阶段+众筹的方式,打破了基本所有现行的法规、行规、和习惯:例如IPO的项目阶段一般是成熟期,而不是早期项目,投资人一般需要是合格投资人而非散户。而且ICO募集之后,其豆根子可以快速在网上交易平台(元宝网,链行,Poloniex)进行交易,解决了一级市场投资流动性差的问题。到这里大家是不是觉得ICO和IPO挺像的,但是其实两者是完全两码事,下面我们来比较下ICO和IPO的不同。5ICO vs IPO你可能知道“首次公开募股”(Initial Public Offering, IPO),一家公司通过出售部分股份给投资者。公众对IPO感到兴奋,因为任何有经纪帐户的人都可以购买像阿里巴巴这样的公司的股份。ICO也需要提供白皮书(类似于IPO的招股说明书),路演(类似于IPO的路演),平台公开众筹(类似于IPO的认购股票)、项目上线(类似于交易所挂牌)、豆根子公开交易(类似于IPO后二级市场交易),整个时间在数月不等。 但是与IPO在监管、流动性、投资阶段和投资者资质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例如,融资方式是众筹,全程无监管,豆根子可以迅速公开交易,投资阶段一般位于种子期,投资者理论上可以使任何链接网络的用户等。下面是一个总结(没有想到的地方还请大神们补充):图3 ICO和IPO区别ICO项目1ICO流程对于ICO的的流程没有统一的概述,但基本可以分为准备期,窗口期,测试期和项目运行四个阶段。准备期:ICO发起人设计区块链项目的架构,拟写《白皮书/White Paper》,通过路演等方式对项目进行宣传窗口期:ICO发起人向众筹平台递交《白皮书》,ICO在各平台同时进行。投资者支付比特币,以太币等被接受的数字货币,按照设定的比例兑换购买项目豆根子。支付过程可以将自有的数字货币网络地址发送至ICO公开网络地址,或者是ICO项目为每个投资人设立一个网络地址。测试期:募资完成后,项目转入开发和测试阶段,一般在数个月,项目可能通过召开“豆根子持有人大会等方式让投资者参与经营决策”。依项目不同,豆根子可能同时可以上线交易,或是尚未转入钱包中。项目运行:项目经过测试后上线运行,举例测试器的时间间隔可能是1-2年,此时豆根子已经被发放入投资人的钱包,根据项目ICO规定可以立即或者经过一段限售期后在指定交易平台上线买卖流通。下图为ICO的流程图:图4 ICO流程图所以在ICO过程中有几个核心角色,包含ICO项目发起人,ICO众筹平台,豆根子,豆根子钱包(部分就是项目运行平台中的功能)等。我们重点对ICO的发起人及豆根子(前面已经讲过了)这两个概念进行阐述。2ICO的发起人常见的有两类发起人,第一类是公有区块链,最早的是比特币区块链,其他代表例如以太坊区块链,目前大部分ICO项目都属于这一范围。第二类是去中心化自治组织( Decentralized Autonomous Organizations,
DAOs ),代表是前一段被黑客攻击导致崩溃的The DAOs。DAOs是架设于区块链系统的组织,类似现实中的公司,基金机构等。The DAOs是建立在以以太坊平台上的去中心化应用上(DApp),实际运营中相当于一个对以太坊项目进行风投的基金。这一基金通过ICO融资,投资人根据其持有项目豆根子(DAO)的数量代表对这一组织相应的经营决策投票权。3ICO方案的基本要素目前市场没有统一的ICO方案样式,一般来讲需要考虑三个方面:众筹时间,众筹数量与价格机制。以上三者分别决定了ICO项目募集资金的窗口期跨度,募集豆根子的总量与分配原则以及购买价格。图5
ICO基本要素以6月25日国内众筹平台ICO365上开启ICO窗口的项目IPC知识链为例,该项目豆根子名称为IPC,接受投资人在ICO中支付比特币与以太坊币购买IPC。ICO购买的豆根子在项目上线之前无法交易,部分项目还有限售期。数量方面:项目总豆根子数量为9800万,其中ICO部分认购4800万,非ICO部分通常分配给早期投资者、开发团队或作为社区奖励资金等。众筹分为三个阶段进行:锁定时间到ICO开始前,投资者可以提前冻结资金预约购买豆根子;Pre-ICO与公开ICO I轮分别投放1800万与3000万IPC,未认购的豆根子将在ICO II轮进行认购。兑换利率方面,Pre ICO阶段的早鸟(early bird)优惠价格为1比特币=1万IPC。下表包含一个ICO主要信息:图6 ICO说到这里,我想大家应该大致明白什么叫ICO了,下面我们来看下ICO最近的事情情况及研究下为啥这么火?ICO近期市场热度高ICO众筹速度快,募集金额不断提高,常出现哄抢一空的情况。小编为了深入研究ICO,“牺牲”自己打入前线、进入项目群,以下给大家截屏几张感受下火热程度,小编已蒙圈。。。。2013年7月募集了5000个比特币的Mastercoin (现名为Omni) 是收个有记录的ICO,而以太坊在2014年7月超过1500万美元的ICO开启了ICO快速发展进程。2015年The DAO实现高达1.5亿美元融资,但后因受黑客攻击失败。2016年以来,ICO热度不断提升。Lisk、ICONOMI等项目均获得百万美元融资,去中心化算力平台Golem几分钟就完成了860万美元融资,而后GNOSIS和BRAVE、WAVE等项目更是屡屡刷新全球募集记录。2017年3月,量子链ICO项目仅117个小时就累计筹集近亿人民币,创造了国产ICO项目最高纪录。下面是ICO项目发展情况一览。 图7 ICO示例ICO项目融资已超过VC融资金额。根据CoinDesk的数据显示,从2016年1月至2017年3月,全球主要ICO项目(25000美金以上的融资额)有91个,合计融资金额为3.37亿美金,ICO占风投资金比接近50%。2017年初至5月17日,区块链VC融资为1.07亿美金,而ICO为1.25亿美金,实现超越。下图为部分主要ICO项目信息。图8 部分ICO项目ICO凭什么这么火爆?投资者对于ICO的狂热可能来自于短中长三个因素,用A股做一个不恰当的比喻,短线交易看的是快进快出的市场价差收益,中长线看的是公司基本面价值实现,而长期投资则关注大行业和宏观周期。不少ICO项目短期可以提供超高的投资回报;中期来看,即便退去了短期的狂热,ICO也确实打通了区块链项目和资金的通道,好的项目能被更好的挖掘并在博弈中留存下来实现价值;从长期来看,如果区块链有潜力在未来成为互联网一样的底层架构,那么现在的投资无疑占据了极大的先发优势,二者三个因素的叠加推升了投资者热情。短期因素:低门槛,无监管,高流动,高收益相比于传统投资,ICO项目回报率无疑很高。根据CB Insight统计显示,从2013年至2017年2月,成功募集资金超过10万美元的ICO项目有40个,其中65%的项目获得超过1倍的市值增长,21%的项目市值增长超过100倍。下面为回报率分布图:图9 ICO回报率中期因素:ICO打通区块链项目与资金的渠道ICO短期的狂热导致的超高回报显然是不可持续的,中线投资人应更加关注的是ICO本身的项目价值。全球对区块链技术和去中心化思想的认同不断加深,区块链应用的到不断升级,这一领域必然会诞生出众多极具价值的项目。他们试图从众多的豆根子中挖据出第二个比特币或者第二个以太币。长期因素:区块链去中心化,提高效率等优势对现有系统造成巨大冲击,并重构信任体系和信任互联体系。其首先进入的金融业中,各大巨头已纷纷试图用区块链技术取代传统金融底层协议(详见第一篇:)。长期来看,如果区块链有能成为下一个“互联网”的可能,此时投资将会是一币千金。谷歌上市至今增长20倍,苹果35年增长300倍,微软30年之内增长1000倍。图10 苹果和微软股价走势除了以上三点,我还认为比特币的近期火爆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2008年之后的金融监管日益增强,比特币等数字化货币作为全球范围内的支付手段,可以巧妙的规避掉严格的反洗钱及合规行监管。我们如何看?那么作为我们,该如何看待ICO当下的火爆和将来的走势?网上很多大骂ICO的文章评论,小编想谈谈自己的看法, 希望不要被打。凡事都有两面性,过热不仅代表泡沫的膨胀,其背后也是某种意义上变革的序幕。但凡是新兴事物,在发展初期都不那么平坦,首先必然会对现有体制造成巨大冲击。ICO当下的情况趋势让人想起了历史上多起经济危机、泡沫、庞氏骗局。暂且不去纠结是不是骗局,照现在的态势,ICO必然会对现有金融行业带来一定程度的冲击。如同南海泡沫时间催生了现代化公司制度的建立,互联网泡沫在摧毁很多人的财富同时,也推进了网络技术的发展。故而无论ICO、区块链将来走向何方,合规与否,多年后再来看,它都会对金融业、区块链和商业形态的发展有积极促进的一面。 但是,不要一切向“钱”看,投资需要非常谨慎,谨慎再谨慎,别听别人赚多少钱就心里痒痒,是自己的永远都是自己的,不是自己的急死你也不是。毕竟很多ICO,从传统意义上来讲,就是“空壳”。其团队的能力,项目的前景,技术应用等都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和风险,不适用于任何估值模型,而且ICO在法律上还是真空,所以在参与ICO或者数字货币之前还是需要好好的做作功课,下面是《财经》杂志在6月5日问占中给出鉴别风险的参考建议:图11 《财经》杂志的几点建议(日)与其对ICO进行全盘否定,我认为更重要的是,应该逐步建立起一个生态系统来“管理、引导ICO向正确、积极的方向发展”。例如建立起像三大评级公司那样的专业的项目评估机构,研究出台管理办法来明确ICO的法律框架。无论ICO是昙花一现,或者是一次变革的兴起,它所带来的思想变革都将对金融行业产生巨大影响。让我们静观其变。注:上文提到的各类ICO项目都仅仅是引用为目的,不存在任何形式上的投资推荐。请用微信搜索“觅罗宝”或“MILOBAL”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以获取更多资讯。2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感谢赞赏!给好友秀一下吧
内容棒,扫码分享给好友
谈谈ICO的三个本质
虎嗅注:转自微信公众号“王利杰”(ID:wanglijie1979),作者:PreAngel。区块链是啤酒,ICO是是泡沫,疯狂且躁动的投机客们把啤酒瓶晃了又晃,然后打开了瓶盖。啤酒和泡沫被喷的到处都是,瓶中所剩的啤酒也不多了。这个时候我们先要收拾完满世界的泡沫,擦干净桌子椅子凳子和衣服,才有机会坐下来慢慢品尝所剩无几的啤酒。没有泡沫的啤酒不是好啤酒,但泡沫太多又没法喝。泡沫的本质也是啤酒,只是不能喝得太急,要慢慢来。在区块链和ICO的时代,消费者和投资人史无前例地整合到了一起,消费者同时成了投资人,但两种状态的结合也是浑然天成的,核心是为了让早期消费者体验到产品成长的金钱回报,消费者是第一属性、投资人是第二属性。但现在变形了,大部分参与ICO的投资人,缺失了“消费者”第一属性,破发也就在所难免了。现在的乱象也不能怪投资人,因为投资人一向是逐利的,哪里有钱就去哪里。主要怪区块链ICO的创业者们,大部分创业者偷懒了,因为市场狂热的时候,私募来得太容易,就不想做公募了。但不做公募,真正的消费者怎么会知道你的产品和服务,更不会来“消费”你的产品和服务。没有人消费,在交易所就不会有买盘。而早期参与私募的投资人,他们没有消费者第一属性,手握筹码只有一个目的,就是高点抛出获利走人。将来卖给谁呢?如果没人买,那就势必破发割肉走人了。这个时候留下的一地鸡毛还是需要创业者通过“公募”行为来解决。在区块链ICO的时代,公募的本质是“营销前置”,是“产品预购会”。一场场的全球路演,本不应该叫路演。路演的本质是把证券卖给投资人;而今天区块链ICO公募的行为,本质上是在销售小部分产品期货,接受订购意向(并不真的收钱),然后在产品Demo上线之前分配期货配额(Allocation)。1. ICO的本质是公募替代私募2. ICO的本质是预售产品使用权3. ICO的本质是让初创企业直接上市这是ICO的三个本质,如果不能深刻理解这三点就贸然All in区块链,贸然ICO,就一定会走入一个必然跌破发行价的轨道。不管过去多么光鲜,当我们进入一个新世界,因为对旧世界的认知和资源,一时半会儿是使不上劲儿的。如果看透了ICO的这三个本质,相信你会跟我得出一样的结论和新的行动纲领:一、坚决的出海,在海外注册投资机构这点很容易理解,原则上所有的ICO基金会或者BVI公司,都不会针对中国公民进行公募,要想参与投资,通过项目的KYC实名认证,一定要有境外身份或者投资机构主体。二、在政策未明朗之前,不投资中国出海公司这点也不难理解,因为刚刚出海的中国团队,在海外没有任何积累,用户在国内、品牌在国内、团队大部分时间也在国内。他们在海外使不上劲,需要较长的适应期。而此时,很多原生美国、欧洲的区块链团队,原来积累的品牌和用户天然就在海外,这是他们的天生优势。即便对于那些硅谷和欧洲的华人,他们也比境内这些本身很优秀的B轮、C轮创业者有优势,在海外积累的资源第一次在价值上超过了中国这个大市场的积累。我相信中国对区块链ICO的监管政策一定会出台并逐步完善,但是在政策明朗之前,在ICO还简单被归属于非法集资范畴的时候,我不得不暂时放弃中国团队的ICO投资。三、忘掉私募,ICO只有两轮:天使+公募这也是针对境外ICO团队的忠告。先拿一轮天使,获得启动资金,这部分钱解决两大问题:测试版研发经费和全球路演(营销)的成本。天使轮200万美金或者等值的BTC/ETH足矣,公募部分800万美金,一共1000万美金,对应20%~50%的Token流通量。也就是说,总体公募定价的估值在2000万美金~5000万美金之间比较好。很多ICO创始人可能觉得5000万美金的估值限制了他们募集更多的钱,浪费了大好的圈钱机会。其实不是这样的,很多人只看到了ICO圈钱容易,没看到Token价值经营的难度。四、ICO不是捷径而是责任,公募只是起点通过公募募集到1000万美金的BTC/ETH之后,一切才刚开始。如何用好这笔钱,开发产品推广服务,最终做到团队、天使投资人、公募投资人(消费者)、交易所投资人(消费者)和未来所有合作伙伴以及消费者的多赢,这才是最大的考验。腾讯的股票一直涨,不是因为马化腾自己做市拉盘(所谓的坐庄),而是因为大量的用户心甘情愿地花钱消费腾讯的游戏,贡献利润给腾讯。坐庄的唯一目的是割韭菜,这是万万不可的。出来混,总是要还的。如果想要你的Token在长线一直涨,核心手段就是开发出带白皮书描述的产品,消费者真的花钱来用你的产品,消耗你的Token(Token回到基金会或者BVI公司账户),就像Ether这类公有链的Coin,都是GAS会被消耗掉。要把你预售出去的Token赚回来,这是基本目标。我们都知道开发产品需要周期,短时间内产品没上线,但你的Token已经在交易所交易了,该如何维护你的币值?这个时候只能靠“向潜在用户贩卖梦想”了,说到底就是营销前置,让大量的用户提前买单,不断地形成买盘。这个过程是一个系列的营销推广,结合产品的每一次李成本。所以很多ICO项目每周都要在Telegram、Beechat或者社交媒体上公布自己的开发进展,任何好消息都要第一时间放出来让社区知道,让消费者看到,让他们一方面坚定信心持有Token不抛,另外让更多的人看好并买入或者加仓,持续创造买盘。当然,这对ICO创始人的PR和营销能力提出很大的挑战。没办法,这个新的时代,创业者能力确实需要提高了,只会埋头干活不会营销推广的创始人,可能要找到合适的合伙人来弥补。因为ICO的本质是公募,公募的本质是营销前置,是产品使用权预售。以前募资面对少数机构投资人讲明白技术的优势可能就拿到钱了,现在要面对大量的小白消费者来讲出你的优势和特点,方式方法肯定不同了,对创始人的能力要求也变了。如果创始团队营销能力就是很差或者产品开发需要较长周期,公募效果不理想或者持续不了那么久,怎么办?这个时候,我想就有必要引入做市商帮忙了,这是有成本和代价的,但也是不得已的。做市商一方面提供流动性,另一方面也要护盘。如果私募太多,每个投资机构手里筹码太集中,基本上是无法护盘的,除非都锁币,但是锁币也终有解锁的一天,这些私募机构终究是要获利走人的。如果不是卖给大量的真实用户,那就只能是卖回给团队了。这样来看,早期的私募就真的成了高利贷。除非你任期跌破发行价,在这种情况下,当年这些挤破脑袋要你给额度,要投你的私募投资机构未必会给你好眼色看。试想一下,你能承受得了吗?考虑到破发的压力,以及未来自己要回购的成本,发行价就不能定太高,在产品真正开始盈利(赚回Token)之前,所有的天使、私募和公募的ETH、BTC都是“借来的”,都是要还的。还是那句话,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要掂量一下自己将来的“偿还能力”。除非你就是来割韭菜的,但这种项目绝对不是我要参与的,我也承受不起陪人割韭菜的因果报应。现在币圈大佬们赚了不少钱,但很多人收的不是智商税,是贪婪税。他们自己可能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终有一天也会缴同样的税,可能以不同的方式缴税。五、合格的公募应该有10倍的超额意向10倍这个数字,灵感来自于我们在硅谷投资的ArcBlock项目的ICO,虽然他们公募只融12500ETH,但实际排队注册的白名单所提交的投资意向总额是100万ETH。对于这类项目,早期投资人就不用担心后期的买盘不足。团队做了充足的公募路演,向未来潜在用户传达了正确的信息,收获了消费者的认可,他们用钱投票。很多交易所对申请上架的Token也有一些硬性要求,比如Telegram群组要求有2万人,这都是看社区规模和成熟度的指标。10倍超额认购代表着营销前置做的比较合格,能为二级市场积累足够大的买盘,能够掩护早期的天使投资人获利撤退,也预防了筹码过于集中在少数私募手上。将来他们抛售的时候都是实实在在的砸盘。如果筹码极其分散,也就避免了被人砸盘的可能性,分散在全球的潜在消费者联合起来砸盘是很难的,除非公司真的出现了重大事故。所以我给海外优秀区块链团队ICO的建议就是,先设定好流通盘比例,然后20%做天使,80%做公募,不做私募。其中20%天使拿到之后,一边做开发,一边做全球路演,线上线下营销齐头并进,收集Token购买意向,后台审核筛选出真正的目标消费者(投资人),然后在达到10倍超额认购之后,借助产品Demo上线的时机开盘公募,把筹码分散给10倍的购买者,每个人10个ETH之内的额度,不满足的消费者自然会去交易所开盘后买。对于一个优质的Token,肯定会有10倍以上的回报,那么交易所贵点儿买也无所谓。不要贪图早期的折扣,直接在一线交易所等着上架后高价买进,其实是一种更好的策略。因为一级市场还是存在太多的不确定性。六、一二级联动,甚至要把二级市场作为主阵地ICO可以简单理解为压缩了时间周期和金钱成本的IPO,直接排挤了私募环节,从天使直接到公募,到交易所。所以天使投资的下一个环节就是交易所了。对于天使轮看过但心里不确定的项目,之前我们可以等到PreA再溢价进入,而今天没有PreA的机会了,下一轮就在交易所见了。所以天使投资人也要组织二级市场基金,在二级市场买入曾经错过的好项目。数字资产交易所和证券交易所的二级市场虽然都是二级市场,具有很高的流通性,但是本质上还是有不小的差别。因为证券交易所的股票有很多信息要披露,例如财务报表。而数字资产交易所的项目本质上都还是初创期,信息不完善,财务报表也很难看,还是更适合早期投资人判断。或者说,早期投资人终于有机会在二级市场发挥一定的优势了。另外,ICO的天使轮虽然有折扣,但是也会锁币,流动性相对于二级市场差很多,筹码锁定也会有一些机会成本,导致错过一些运作短波的机会。所以即便是自己天使轮投过的项目,在二级市场继续买入,也是一个不错的盈利机会。也能顺便帮团队做市值维护,提供流动性,毕竟我们跟团队一起并肩作战,更加知根知底。当市场上有风吹草动,或者竞争对手恶意黑公关的时候,更加凸显二级市场市值管理的必要性,控制币价的大幅度波动。一个优质的Token要有自己正常合理的成长速度和轨迹,太快太慢都不是好事,暴涨暴跌都会影响项目的正常发展。就像张学友的演唱会,如果黄牛把票价炒上天,那么早起买票真的想看演唱会的那些粉丝,可能也会动摇,卖掉已经十倍溢价的票,回家看电视,最后演唱会的人就寥寥无几了。本末倒置的项目,最终一定有人会成为输家(被割韭菜),也不会成为区块链时代的腾讯、阿里巴巴、Google、Facebook或Amazon。只会成为历史短暂的流星,成为投机者的赚钱工具,最后留下团队受尽指责(甚至被韭菜唾骂和追杀)。二级市场的管理很重要,不能暴跌,也不能暴涨,一步一个脚印才能睡得踏实。七、2018年的重点还是公有链、协议层和基础设施投资现在区块链项目五花八门了,各行各业都来发Token了。但我发现大部分还是炒概念、蹭热点。真正符合区块链精髓的项目还很少。这也很正常,毕竟区块链是认知革命,很多人的认知还没跟上,他们设计的产品肯定很蹩脚。另外,基础设施还停留在DOS时代和拨号上网的时代,体验很差,无法支持大规模高并发的DAPP应用体验,这些都还有待完善。所以我认为2018年还是基础设施年,我们期待以EOS为代表的区块链3.0基础设施的上线,期待去中心化交易所,期待跨链协议,期待更好用的钱包,期待更多的区块链人才,期待大量的Old money进入区块链行业。但是眼下的重点还是修缮基础设施。而且从商业模式来看,公有链和协议层的Token本质上是生态币,可以跟比特币等一样被归类为Coin,衡量他们价值的标准跟衡量一个国家一样,他们是事实上的数字王国,拥有总量严格恒定的Currency,称之为CryptoCurrency。随着进入的移民和创业者越来越多,他们的Coin自然会涨价,最终他们的区块链生产总值(类似于GDP)要跟流通Coin价值趋于相同。所以公有链的创始人也要像国家领袖一样具备生态领导能力,社区领导力。衡量一个国家,我们先看制度,再看领导人,第三才看技术;衡量一个公有链也类似,先看共识机制,再看团队领袖,第三再看技术实力。因为前两者有了,技术可以靠社区力量补充。这基本上已经是区块链投资圈的共识了。领导力至关重要,因为ICO的第四个本质就是:贩卖梦想!去贩卖梦想吧,别偷懒,所有的线上线下路演,所有的Meet up,一个都不能少。不要以为给私募打个电话就能搞定1万ETH,就想着省去10场线下宣讲。想偷懒就别创业,更别在区块链世界创业啦,因为你不配,你仔细想想对不对?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网立场
授权 虎嗅网 发表,并经虎嗅网编辑。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https://www.huxiu.com/article/233007.html
未来面前,你我还都是孩子,还不去下载 猛嗅创新!
后参与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做期货的都是些什么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