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日本四大财团政治为什么能控制经济政治娱乐

日本经济及政治趋势
  二战之前的日本本土拥有一定实力的工业,庞大的殖民地提供着粮食及原材料,也成为日本产品的倾销地,这个时期的日本勉强能称为大国。二战后失去殖民地的日本,领土狭小人口众多、匮乏资源与耕地,依靠临海的特点提出以制造业为本、以出口导向为主的经济发展规划。制造业成为关键的支柱行业,甚至认为失去制造业的日本将无所依靠。
  战后日本经济结构相当简单,进口各类资源再制造成各类产品出口。引入西方先进的管理与自身对于教育及技术的重视,制造业不断提高生产效率,加上产品质量的口碑使日本产品行销全球。战后日本在以制造业为龙头的产业带动下实现了经济快速增长,并最终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这个时期日本经济发展大致分成二个阶段:1980年代之前以本土制造业为主,出口产品超过进口的资源,日元汇率则在1971年放开升值,兑美元360开始升值至1978年的176附近。这个时期是日本本土制造业高速发展的阶段,企业竞争力逐步提升,国内就业充分。
  1980年代随着日元持续升值与人力成本上涨,企业海外投资增长、产业外移,本土制造业则是萎缩。利用其它国家低劳动力成本,企业海外投资收益丰厚,长期重视技术积累的特点,本土制造业逐步转型高端制造。实际《广场协议》对于日本经济并无损害,国内劳动力成本增加,低端产业外移到发展中国家是必然的趋势。而收入增长对于住房的需求开始出现,房地产等内需足以支撑日本国内经济的持续发展。日本企业海外投资的巨额利润回流,才是日元长期升值的根本。
  随着中国、韩国等国家制造业的崛起,日本制造业的优势开始丧失,严重削弱了企业的竞争力。尽管在高端制造领域还占有一定优势,普通制造业则是大面积溃败,大型企业出现巨额亏损情况。日本企业失去海外投资的盈利能力,没有足够的利润回流本土,日元就进入持续的贬值阶段。
  受限于自身经济结构的特点,日元走势与制造业是紧密相关的,1980年代之前出口产品带来的外汇收入超过进口的各类资源日元升值,1980年代之后则是日本企业海外巨额利润回流导致升值。当企业竞争力滑坡利润下降甚至亏损,没有足够的获利与海外利润回流,日元就进入了长期的贬值阶段。
  除此之外当日本政府采取财政扩张政策,靠大量发行国债来增加国内的投资与社会福利,进口各类商品与资源超过外汇的流入,也会导致日元在某一个阶段处于贬值。2001年至2006年小泉纯一郎执政期间,就是靠此策略暂时阻止了日元升值趋势,但这也为日本后续埋下了祸根。
  长达40多年的持续升值,持有日元资产带来的收益甚至超过海外投资的回报,相对于海外投资持有日本国债风险更低,资金自然以购买国债作为投资的首选。所以日本国内资金特别热衷持有本国国债,加上亚洲民族高储蓄率的特点,政府就能以极低的利率获得资金。日本国债总量占GDP比例高达240%世界第一,却没像希腊等国陷入债务危机的原因就在于此,目前财政支出部分债务利息只占到10%左右。
  日本经济结构中另一个特征是大财阀变相垄断严重,社会资源、资金、人才明显倾向大财阀。一方面打造出一批具有相当实力的大型财团,但另一方面则制约了中小企业的发展,经济活力明显不足。当新的发展趋势出现,大企业弊端则会显现无遗,缺乏足够灵活性与适应能力。所以在互联网经济时代,日本没有出现美国、中国一大批新型的高科技企业,甚至以往占据优势的电子消费品领域,都明显落后智能手机与移动互联设备的发展趋势。
  财阀垄断另一弊端则是对于日本政坛的影响,历届政府决策都被财阀左右,做出有利于富有阶层的选择。可以看到无论是武器出口等对外政策,还是税收变化这类国内政策,明显是向着财阀希望的结果,但对整体社会而言则危害极大。但历届日本政府又仰仗财阀的支持,无力对此缺陷进行修正,最终使日本走向衰败。
  在1980年代资产泡沫极度膨胀阶段,企业与银行疯狂炒作各类资产,日本政府则受限大财阀制约无力控制投机行为。泡沫破灭后产生大量坏账,为逃避责任将问题归咎于《广场协议》导致的日元升值。而媒体鼓吹失去的10年实际并不存在,本土经济受资产泡沫破灭影响,但企业海外投资获利丰厚,大规模财政扩张情况下日元依然能保持整体升值趋势。利用媒体制造舆论促使日本政府出资,帮银行清理房产泡沫破灭后的大量坏账,是失去的10年真正的目的。
  1990年资产泡沫破灭后为应对国内经济下滑,日本政府靠大规模公共建设来稳定经济,税收收入下降财政支出猛增,只能靠发行国债来弥补缺口。1997年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政府出资稳定濒临破产的企业和金融业,加上社会福利负担日益加重,日本国债的总量持续快速增长。
  小泉纯一郎执政时期,以缩减财政开支,解决不良债权作为首要任务,希望能逐步实现财政平衡。实际年全球经济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全球需求增长日本出口增加,经济肯定走强。小泉长期执政得益于全球经济的整体状况,与其执行的改革政策无关。
  货币逐步升值可以促使企业利用技术降低成本,或逐步调整自身产品结构,将丧失竞争力的部分产业转移或出售。人民币的长期升值,迫使中国企业提高自身效率,利用各类技术降低成本,逐步适应升值带来的负面影响。在互联网应用方面则是出现了大量电商,创造了很多新型企业,带动经济与就业的增长。
  小泉时代的货币政策暂时阻止了升值趋势,日本企业却过度依赖货币贬值来提振出口,忽视自身存在问题丧失了调整时机。已逐步丧失竞争力的产业,因为货币贬值没能及时淘汰,当后续升值趋势继续,就出现大面积的巨额亏损。在经济繁荣时期逐步调整的代价极小,各类资产也能充分变现,而在衰退时期所付出的代价则惨重的多,受累于经济衰退企业调整的速度非常缓慢,反过来又会拖累整体经济。
  日元短期贬值也影响到本土资产价格走势,三大都市圈房价在年只是略微反弹,日经指数并没有随着经济走强而明显上涨。资产价格的低迷反过来影响到人群对于经济前景的信心,原本经济增长阶段能推出的消费税改革措施,最终也不了了之,拖延了财政收入的结构调整。消费税在经济低迷的安倍第二任期推出,是不得不面对财经收入困境被迫进行,进而影响消费者信心,被迫推迟第二轮提升消费税的时间。
  小泉时代的改革措施,受限于大财阀的制约,依然是治标不治本的举措,执政后期财政状况随着全球经济走强才略有缓解。全球经济再次衰退,后续政府又重回老路,以扩张性财政来稳定经济。可以说小泉的改革对于日本整体影响是完全负面的,错失全球繁荣阶段对经济结构的全面调整,只是将问题继续拖延,意味着最终会付出惨重代价。
  至安倍上台日本经济状况已彻底变化,同样的货币政策在小泉时代无法使得日元大幅贬值,在安倍的手里却是日元暴跌,归根结底就是日本企业竞争力被削弱了。日元贬值进口商品价格上涨导致生活成本增加,收入却没有改善,加上消费税的影响,大部分民众的实际收入并无改善甚至下降。
  至于三支箭是历届政府早已使用过的方法,所谓的安倍经济学并无新意,只是以往刺激措施的集大成者。纯粹为了吸引民众的注意力,被日本政府与媒体不断的渲染吹捧。除了让日元贬值幅度加快,让日经指数虚假繁荣一下,对经济并无实质性的帮助。相反财阀垄断对于政治的掌控,企业竞争力下降,控制债务增长,这些根本性的问题都没能触及。
  现有各类税收已经达到极限,唯一还能提升的就剩消费税,否则日本将无力平衡财政。但消费税提升后内需下滑,不得不暂时冻结提高税额,经济状况实际无力复苏。受益于2014年石油价格下跌,日本经济才没有陷入绝境,日经指数的上涨是市场预期日元贬值出口增加,与扩张性财政支出带动的。在原材料价格极低情况下都无法使经济出现明显起色,市场自然对经济前景的信心不足。
  今年初日本媒体传出安倍身体欠佳的消息,按理媒体不会对领导人的身体状况做出负面评论,这可以视作是安倍下意识对于经济复苏信心不足流露出的口风。原材料价格开始上涨,日元贬值的负面效应扩大,民众就会对安倍改革失去信心。等石油资源价格在今年夏天大幅上涨,安倍极可能像第一任期那样,以身体状况不佳辞去日本首相逃避责任。
  自身制造业的衰败与全球经济衰退双重影响下,日本经济会逐步陷入困境,日元贬值也是长期的趋势。随着市场明确日元贬值的趋势,国债收益率情况则会发生逆转。日本国内投资者持有的日元债券价值开始下滑,资金会逐步离开国债市场转向海外,老龄化后日本的储蓄率逐步下降,都对日本政府的凑资与偿还能力产生压力。
  这种担忧市场已有预兆,2013年5月日本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上升超过1%,日本央行突然出手压制,结果却是日经指数的暴跌。市场潜意识里担忧,庞大的国债利率负担是否会限制财政支出,安倍将无力继续刺激措施。日本央行莫名其妙的举动,诱发了市场潜意识里的担忧,才出现了日经暴跌的状况。
  日本面临老龄化加剧的状况,社会福利支出缺口持续扩大,这部分缺口一直靠发行国债来进行平衡。目前年轻一代养老金收缴率只有60%略微超过,与最高峰的97%收缴率无法比及,而老龄人口总量呈现持续增长,哪怕降低社会福利标准,但社会福利支出总量仍是呈增长势头。
  地方政府支出与社会保障占据日本财政支出一半左右。要知道除东京、名古屋、大阪三大都市圈外,地方经济主要是靠地方政府支出与退休人员消费这二块来维持。公共建设等地方政府开支,老龄化后老年人消费是目前日本地方经济最主要的支撑。削减这二块开支会导致国内经济恶化,失业率上涨等情况,加剧日本的经济困境。
  而最大的隐患则在国债利息支出这块,日元长期升值趋势下,日本政府享受着债券几乎零利率的优惠,但在贬值趋势下则会发生逆转。未来的几年时间随着日元贬值被市场明确,资金流出国内储蓄率下降,国债利率上涨是必定的。目前财政支出中,国债利息支付略超10%,暂时还能维持住平衡。
  如果说原先失去的只是日本国内经济的二十年,并没有动摇日本整体竞争力的根基,那现在才真正要面临失去的二十年,日元的大幅贬值是提前将这种状况体现在汇率上。随着国债利息的上涨最终会不堪重负,出现像希腊那种无力偿还债务及利息的状况,日本陷入债务危机。经济下滑财政收入下降,利息支出则是上涨,日本政府甚至不得不向国际社会求援来应对财政困境。
  但财政危机最终无法避免,日本政府只能削减各类支出,尤其是军事支出是为数不多能削减的项目。日本自身的经济实力下滑,军事实力下降,都会对日本的政治、外交等政策产生影响。对内进行真正意义上的结构性调整,相当长一个时期内普通百姓的实际生活水平下滑严重,对外则采取缓和矛盾方式,来避免政局的动荡。
责任编辑:赞助商链接
当前位置: >>
美国10大财团
美国是垄断资本主义高度发达的典型国家。早在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就在美国东 部形成了第一批财团。 它们通常是由一个或几个家族集合而成,以纽约的华尔街为中心,牢牢地掌握着 美国金融的控制权。因此,东部财团在美国经济生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中以 摩根财团(从金融业起家)和洛克菲勒财团(从石油工业起家)的实力为最雄厚。 从 20 世纪 20 年代开始,又迅速形成了不具有明显的家族特点的地方性财团,如 中西部财团(主要包括克利夫兰财团和芝加哥财团),西部财团(主要有美洲银行财 团)和南部财团(以得克萨斯财团为主)。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美国的经济基本上为摩根,库恩-洛布,洛克菲勒,芝加 哥,梅隆,杜邦,波士顿和克利夫兰等八大财团所控制。 战后,特别是 50 年代中期以后,美国财团的实力又有进一步增长,各个财团之 间的竞争更为激烈。据估计,1974 年美国十大财团(原八大财团中的库恩-洛布财团 被挤出前十名,而新兴的第一花旗银行财团,美洲银行财团和得克萨斯财团则列如前 十名)控制的资产总额,约占美国全部公司资产总额的 30%,其中增长最快的是洛克 菲勒财团,其次为摩根财团。战后新兴的第一花旗银行财团和美洲银行财团,则是靠 国民经济军事化,军事工业畸形发展起家的,他们在火箭,飞机,导弹和宇航等尖端 工业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这些特点主要有:①财团的实力和稳定性增强,行业色彩日益淡薄。一方面,财 团所控制的资本十分巨大;另一方面,财团所控制的部门也日益增多,遍及重工业、 轻工业、传统工业、新兴工业、生产部门、流通部门等。②财团对国家的控制和利用 增强。各大财团的巨头亲自出马担任国家首脑和政府部门要职,出面组织各种民间机 构,对政府施加影响和压力,以控制国家机器。③财团的家族色彩淡化。各财团之间 相互渗透和融合,使一些财团由战前的单个家族控制变为多家族控制,很多财团虽保 持原来的家族名称,但实际已由几个甚至更多的家族所支配,财团的资本进一步社会 化了。 战后美国十大财团 一、洛克菲勒财团 (Rockefeller Financial Group) 美国十大财团之一。是以洛克菲勒家族的石油垄断为基础,通过不断控制金融机 构,把势力范围伸向国民经济各部门的美国最大的垄断集团。 洛克菲勒家族是美国 最富的家族。J.D.洛克菲勒是这个财富家族的创始人,他也是人类有史以来首位资 产超过十亿美元的富翁。他的财富占当时美国 GDP 比例为 1/65。他开创的石油王朝 在美国垄断地位达 85 年之久。这个家族至今在美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创始人 J.D.洛克菲勒以石油起家,1863 年在克利夫兰开办炼油厂,1870 年以 该厂为基础,扩大组成俄亥俄标准(又译美孚)石油公司,又很快垄断了美国的石油工 业,并以其获得的巨额利润,投资于金融业和制造业,经济实力发展迅猛。资产总额 在 1935 年仅 66 亿美元,至 1960 年增至 826 亿美元,25 年中增长了 11.5 倍。其 后又继续获得巨大发展,1974 年资产总额增达 3305 亿美元,超过了摩根财团,跃居 美国十大财团的首位。美国最大的石油公司有 16 家,其中有 8 家属于洛克菲勒财团。洛克菲勒财团是以银行资本控制工业资本的典型。它拥有一个庞大的金融网,以 大通曼哈顿银行为核心,下有纽约化学银行、大都会人寿保险公司以及公平人寿保险 公司等百余家金融机构。通过这些金融机构,直接或间接控制了许多工矿企业,在冶 金、化学、橡胶、汽车、食品、航空运输、电讯事业等各个经济部门以及军火工业中 占有重要地位。在它控制下的军火公司有:麦克唐纳?道格拉斯公司、马丁?马里埃塔 公司(与梅隆财团共同控制)、斯佩里?兰德公司和威斯汀豪斯电气(又译西屋电气)公 司(与梅隆财团共同控制)等。洛克菲勒财团还单独或与其他财团共同控制着联合航空 公司、泛美航空公司、美国航空公司、环球航空公司和东方航空公司等 5 家美国最大 的航空公司。 1973 年能源危机以后,石油输出国组织国家同美国垄断资本展开了针锋相对的 斗争,给洛克菲勒财团以沉重打击。该财团采取各种措施挽回这种不利的局面。首先 参与美国国内石油的开发,争取国内沿海地区近海油田的租赁权,1976 年获得阿拉 斯加和大西洋沿岸中部的石油租赁地 130 万英亩。 又与英荷壳牌石油公司共同开发英 国北海油田。它还渗入能源工业的其他有关部门。此外,还大力向石油化学工业发展。洛克菲勒财团不但在经济领域里占统治地位,在政府中也安插了一大批代理人, 左右着美国政府的内政外交政策。它还通过洛克菲勒基金会、洛克菲勒兄弟基金会等 组织,向教育、科学、卫生以至艺术和社会生活各方面渗透,以扩大其影响。 但是洛克菲勒财团 80 年代以来,经济实力日益衰退,地位也随之下降,已为摩 根财团所超过。主要是因为美国财团互相渗透,洛克菲勒财团所属的大企业如埃克森 -美孚公司和大通曼哈顿银行等,都已受到别的财团的渗透而成为共同控制的企业。 旗下企业: 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 世界第一大石油企业,2007 年营业收入 3472 亿美元 大都会人寿保险公司 2007 年营业收入 532.7 亿美元 大通曼哈顿银行 美国第三大银行集团,总资产超过 6600 亿美元 西屋电气 世界核电巨头之一,总资产超过 30 亿美元 美国联合航空公司 美国第二大航空公司,拥有 501 架大型客机,2007 年营业收 入 193 亿美元 马丁?马里埃塔 美国军火企业之一,MK41 导弹垂直发射系统生产商 斯佩里?兰德公司 美国最早的计算机设备生产商之一 二、摩根财团 (Morgan Financial Group) 美国十大财团之一。 世纪末 20 世纪初形成, 19 为统治美国经济的垄断资本财团。 创始人 J.P.摩根在其父 J.S.摩根资财的基础上,1871 年与人合伙创办德雷克 塞尔―摩根公司,从事投资与信贷等银行业务。1894 年合伙人逝世,由其独资经营, 1895 年改名为 J.P.摩根公司,并以该公司为大本营,向金融事业和经济各部门(诸 如钢铁、铁路以及公用事业等)扩张势力,开始形成垄断财团。1912 年,摩根财团控 制了金融机构 13 家,合计资产总额 30.4 亿美元,其中以摩根公司实力为最雄厚, 称雄于美国金融界,华尔街的金融老板称摩根公司为“银行家的银行家”。第一次世界 大战中摩根财团大发横财,战后以其雄厚的金融资本,渗入国民经济各个部门;30 年代,摩根财团所控制的大银行、大企业的资产总额占当时美国八大财团的 50%以 上。 J.P.摩根开创的“摩根时代”,即金融寡头支配企业大亨的时代。他的名言是:“用 以推动历史的不是法律,而是金钱,只是金钱!” 旗下企业: J.P.摩根 世界最大的银行集团之一,总资产超过 7000 亿美元 摩根士丹利 世界最大的投资银行之一,2007 年营业收入 767 亿美元 摩根大通 美国第三大银行,2007 年营业收入 999 亿美元 GE 通用电气公司 世界最大的机电设备生产商,2007 年营业收入 1683 亿美元 通用动力公司 世界三大航空发动机生产商之一,2007 年营业收入 242 亿美元 格鲁曼飞机公司 世界第三大军火企业,美国航母、战斗机的主要生产商之一 IBM 公司 世界最大的 IT 企业,2007 年营业收入 914 亿美元 通用汽车 世界第一大汽车企业,2007 年营业收入 2073 亿美元 美国电话电报公司 世界最大的通信服务商之一,2007 年营业收入 633 亿美元 美国钢铁公司 曾经是世界第一大钢铁企业,2007 年营业收入 157 亿美元 三、花旗财团 (First National City Bank Financial Group) 美国十大财团之一,是战后兴起的东部大财团。历史虽短,但其控制的资产总额 已超过几家老财团,跃居十大财团的前列。该财团以花旗银行为核心,依靠它的巨额 资金,向军火工业(如火箭、导弹以及飞机等)和民用工业(如电子、化工、石油以及有 色冶金等)扩张势力,控制了一大批著名的大企业和大公司。它也是对外扩张最活跃 的财团之一。 花旗银行的前身是创立于 1812 年的纽约花旗银行,该行为华尔街最老的银行之 一。至 19 世纪末和 20 世纪初,受斯蒂尔曼和洛克菲勒两大家族的控制,作为标准石 油系统(美孚石油系统)资金调度中心,并因此获得迅速发展。30 年代受到世界经济危 机的打击,业务一蹶不振。在 50 年代发生的企业兼并浪潮中,它又重新活跃起来,1 955 年与纽约第一国民银行合并,更名为纽约第一花旗银行,1962 年改用现名。以 该银行为核心形成了花旗财团,挤入美国十大财团的行列。 旗下企业: 花旗银行 世界第一大金融集团,总资产超过 1 万亿美元,2007 年营业收入 146 8 亿美元 波音公司 世界最大的飞机生产商,2007 年营业收入 615 亿美元 J.C 彭尼 美国最大的商店和药品商店零售商,2007 年营业收入 199 亿美元 卡特彼勒 世界最大的机械设备生产商,2007 年营业收入 415 亿美元 3M 公司 历史悠久的跨国企业,生产 5 万多种产品,2007 年营业收入 229 亿美 元 联合技术公司 普惠公司 世界三大发动机生产商之一 下属子公司: 开利公司 世界最大的空调设备生产商 西科斯基公司 世界最大的直升机生产商 奥的斯电梯公司 世界最大的电梯公司之一 四、杜邦财团 (Du pont Financial Group) 旗下企业: 通用汽车 世界第一大汽车企业,2007 年营业收入 2073 亿美元 杜邦公司 世界化工巨头之一,2007 年营业收入 289 亿美元 波士顿(Boston)――美国东北部马萨诸塞州首府,新英格兰地区最大港口城市。 始建于 1630 年。已有 360 多年的历史,被称为美国“最古老的城市”。18 世纪中叶, 波士顿一直是北美洲第一大城市。 五、波士顿财团 (Boston Financial Group) 旗下企业: 波士顿第一国民银行 美国老牌银行之一,总资产约 2000 亿美元 约翰?汉科克互惠人寿保险公司 马萨诸塞互惠人寿保险公司 贝尔直升飞机公司 世界主要直升机生产商之一 雷神公司 美国第三大军火商,世界最大的雷达、导弹生产商 2007 年营业收入 233 亿美元 理查德?梅隆() 六、梅隆财团 (Mellon Financial Group) 旗下企业: 美国铝业公司 世界最大的铝制品企业,2007 年营业收入 309 亿美元 海湾石油公司 美国六大石油垄断企业之一,2007 年营业收入 300 亿美元 阿姆科钢铁公司 美国大型钢铁公司之一,2007 年营业收入 278 亿美元 罗克韦尔国际公司 美国主要军火企业之一,航天飞机制造商 固特异轮胎公司 世界最大的轮胎企业,2007 年营业收入 203 亿美元 梅隆国民银行 全球最大的金融证券商,旗下托管的资产超过 18 万亿美元 匹兹堡国民银行 通用再保险公司 格罗弗?克利夫兰( 和 )是 1860 年至 1912 年间唯一的民 主党总统。 七、克利夫兰财团 (Cleveland Finanial Group) 美国十大财团之一,以所在地克利夫兰得名。19 世纪后半叶,克利夫兰地区的 几家相互密切联系的富豪家族,主要有马瑟、汉纳、汉弗莱、伊顿等家族,利用当地 丰富的煤铁资源,创办钢铁工业,获得巨额利润后,又投资于银行业,并向橡胶工业 和铁路运输方面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具备了财团的条件,1935 年拥有资产 14 亿 美元,为当时美国的第八家财团。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又获得进一步发展,195 5 年资产增达 157 亿美元,上升为美国第六家财团。60 年代,由于财团所处的地区 限制,实力衰退。 克利夫兰财团的经济实力以钢铁、橡胶、铁路运输等部门为主,在美国基本工业 中有一定的地位。钢铁工业是该财团的主要利益所在,它控制了美国最大 10 家钢铁 公司中的 4 家,即共和钢铁公司、莱克斯―杨斯顿公司、阿姆科钢铁公司(与梅隆财 团、洛克菲勒财团共同控制)和国民钢铁公司(与梅隆财团共同控制)。克利夫兰财团在 美国橡胶工业中也有重要利益,美国最大的两家橡胶公司――固特异轮胎橡胶公司和 费尔斯通轮胎橡胶公司,均为克利夫兰和其他财团共同控制。克利夫兰财团金融资本 薄弱,它拥有的克利夫兰信托公司等 5 家金融机构,实力有限,筹措资金只得仰赖东 部财团,特别是摩根财团的金融机构。 旗下企业: 共和钢铁公司 美国第三大钢铁企业 莱克斯―杨斯顿钢铁公司 阿姆科钢铁公司 世界排名第 53 位的钢铁公司,2007 年产量 588 万吨 国民钢铁公司 固特异轮胎公司 世界最大的轮胎企业,2007 年营业收入 203 亿美元 费尔斯通轮胎橡胶公司 芝加哥(Chicago)是美国第三大城市,位于美国中部、世界第一大湖密歇根湖 畔与芝加哥河交汇处,面积 588 平方公里,人口 270 多万。1928 年建于该市的摩托 罗拉公司闻名全球,是世界上提供无线电通讯、半导体器件、高级电子系统和设施的 主要厂商之一。 八、芝加哥财团 (Chicago Finanial Group) 美国十大财团之一,是美国中西部地区的财团。20 世纪初期,由当地的富豪家 族麦考密克家族、 伍德家族及新兴的克朗家族组成, 以芝加哥地区为活动中心而得名。芝加哥地区气候适宜,雨量充足,土地肥沃,宜于发展农牧业,很早就成为美国 重要的粮食区和牲畜区。农业和畜牧业发达,肉类加工和农业机械工业随之发展,很 快就使芝加哥地区成为仅次于纽约的工商业中心和金融中心。这些富豪家族结合在一 起,形成了垄断财团。1935 年拥有资产 43 亿美元,在当时美国八大财团中居于第四 位。 芝加哥财团的金融实力比较雄厚,拥有 5 家大银行:大陆伊利诺伊公司、第一芝 加哥底特律国民公司、哈里斯银行公司、北方信托公司以及美国银行公司。此外,还 有两家保险公司:CNA 金融公司和各州保险公司。近年来,芝加哥财团受到华尔街 大财团的排挤,金融实力远不如前。大陆伊利诺伊公司受到摩根财团的渗透,已成为 两家财团共同控制的公司;第一芝加哥公司又为洛克菲勒财团所控制,芝加哥财团实 际上已从属于这两个大财团。 芝加哥财团所控制的工业部门,主要是农产品加工工业和传统的农业机械制造业 以及以农业地区为对象的商业。在农产品加工工业方面,它控制了 12 家肉类加工公 司,其中规模较大的有埃斯马克公司和联合食品公司。在农业机械方面,它拥有国际 收割机公司、 卡特彼勒拖拉机公司(与洛克菲勒财团两家财团共同控制)以及迪尔公司。 这 3 家农业机械公司生产的拖拉机占全国拖拉机销售市场的 60%。第二次世界大战 后,芝加哥财团在石油工业方面的扩展引人注目,它在属于洛克菲勒财团的印第安纳 标准石油公司和德士古(TEXACO,后与雪弗龙合并为雪弗龙-德士古石油公司)公 司拥有大量投资,而且有重要的人事结合。 芝加哥财团在商业方面占有重要地位。拥有西尔斯―娄巴克公司(又译西尔斯百 货公司)、联合百货公司、蒂梵尼珠宝商店(Tiffany & Co., 与花旗财团共同控制) 和马歇尔?菲尔德公司等巨大的商业零售公司。西尔斯―娄巴克公司创立于 1866 年, 20 世纪初经营邮购业务获得巨大发展,零售商店和供应点遍及美国各地,1982 年公 司资产增 366 亿美元,全年销售额 300 亿美元,在美国的百货公司中居于首位。 旗下企业: 雪弗龙-德士古石油 美国第二大石油企业,2007 年营业收入 2005 亿美元 美国银行 美国第二大银行,2007 年营业收入 1170 亿美元 迪尔公司 美国最大的农业设备生产商,2007 年营业收入 228 亿美元 西尔斯百货公司 美国最大的百货公司,2007 年营业收入 530 亿美元 蒂梵尼珠宝 美国第一大珠宝零售商 加利福尼亚州(California)美国经济最发达、人口最多的州,面积 41.1 万平方千 米,是全美第三大州;人口 2983.9 万,是全美第一大州。1850 年加入联邦,成为 美国第三十一州。19 世纪末,洛杉矶地区石油的发现和开采,使工业迅速发展。第 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新兴工业兴起,经济实力及人口跃居前列。加利福尼亚 GDP 占到全美的 14%,经济规模达到 1.56 万亿美元,要比除美国、日本、德国、英国、 中国和法国之外的任何国家都大。 九、加利福尼亚财团 (California Financial Group) 美国十大财团之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倔起的新兴大财团, 包括美国银行集团 (B OAC)、旧金山集团及格杉矶集团。这三个集团的经济实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随着加利福尼亚州军火工业的迅速发展而获得急剧增长,特别是金融资本的增长速度 尤为惊人, 形成以美国银行集团为金融中心的大财团。 1974 年拥有资产 1671 亿美元, 在美国十大财团中居第三位,在美国的政治、经济生活中起着主要作用。它与南部财 团组成一股新兴的军火工业集团势力,成为与东北部老财团相抗衡的力量。 加利福尼亚财团的金融资本极为雄厚,拥有的主要商业银行有美国银行、西方银 行公司、安全太平洋公司以及旧金山地区的富国银行公司(Wells Fargo)和克罗克 国民公司等。 美国银行(BOA)是加利福尼亚财团的金融核心,其前身为意大利移民后裔 A.P.基安尼尼于 20 世纪初所创办的意大利银行。由于业务的迅速发展,至 20 年 代就成为美国西部最大的银行;30 年代初,与加利福尼亚美洲银行合并,改名为美 国银行(全称美国国民信托储蓄银行)。第二次世界大战给它带来了巨额利润,超过了 当时纽约的大通国民银行,成为美国最大的商业银行。只是美国银行的最大表决权已 为摩根财团和花旗财团所控制,加利福尼亚财团在美国银行的势力远不如前。 加利福尼亚财团所控制的工矿企业,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以农业和采矿业为主; 大战期间和战后,由于加利福尼亚州已成为美国最大的军火生产基地,该财团所控制 的工业公司以军火生产为主。例如洛克希德-马丁飞机公司、利顿工业公司以及诺斯 罗普公司。这些公司都是美国前十名的军火商和军火出口商。战后,洛克希德-马丁 飞机公司在美国国防部的军火订单中,长期居于首位。但是这些生产军火的公司的控 制权,逐渐落入东部大财团的手里,加利福尼亚财团的实力地位已相对下降。 旗下企业: 美国银行 美国第二大银行,2007 年营业收入 1170 亿美元 西方银行 富国银行 美国旧金山地区主要银行,2007 年营业收入 479 亿美元 洛克希德.马丁公司 世界第一大军火企业,2007 年营业收入 396 亿美元 利顿工业公司 美国第四大军火商,战斗机、驱逐舰、巡航导弹生产商 诺斯罗普.格鲁曼 世界第二大军火企业,2007 年营业收入 303 亿美元 得克萨斯州,是美国南方最大的一州。东南临墨西哥湾,南邻墨西哥。面积 69. 1 万平方公里,次于阿拉斯加,为美国第二大州。人口 1734.9 万(1991)。首府奥 斯汀。最大城市休斯顿。原属墨西哥,1836 年脱离墨西哥独立,建得克萨斯共和国。 1845 年并入美国,成为美国的一州。经济长期以农牧业为主。大型牧场是该州代表 性特征之一。 十、得克萨斯财团 (Texas Financial Group) 美国十大财团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得克萨斯州倔起的一个新财团,主要是 依靠石油工业和军火工业发展起来的。 K.W. 以 麦基逊、 理查逊、 S. H.L. 亨特、 柏 J. 朗、J.A.埃尔金斯等创立的家族为代表。 得克萨斯财团的银行资本比较薄弱,虽拥有 4 家银行和 3 家保险公司,但没有形 成强大的金融中心。4 家银行是:达拉斯第一国民银行、休斯敦第―城市国民银行、 达拉斯共和国民银行和得克萨斯商业银行。得克萨斯财团所控制的工矿企业以休斯顿 的坦尼科公司为最大。它本是美国最大的一家石油天然气管道运输公司,现已发展成 多种经营的综合公司,该公司因受到洛克菲勒财团的渗透,已成为两家财团共同控制 的公司。 在军火工业方面, 得克萨斯财团控制了两家著名的公司。 一家是 LTV 公司(原 译林―特姆科―沃特公司),创办人 J.J.林,善于兼并,在 1960 年兼并特姆科飞机 制造公司,后又于 1961 年兼并沃特公司(制造飞机和导弹)。80 年代以来进行多样化 经营,但仍以制造军火为主,获利甚厚,发展迅速。另一家为休斯飞机公司,创办于 1933 年,经营业务本限于设计和实验性制造,1942 年才开始商业性生产,制造飞船、 侦察摄影机以及各种飞机零件。80 年代上半期,该公司生产的电子控制系统和其他 电器部件,在美国飞机制造业中处于领先地位,因此该公司生意兴隆,营业额大增。 此外,得克萨斯财团还拥有一些生产尖端技术工业产品的公司,如得克萨斯仪器公司 (又译德州仪器)。 旗下企业: 达拉斯第一国民银行 休斯敦第―城市国民银行 达拉斯共和国民银行 得克萨斯商业银行 坦尼科公司 美国最大的石油天然气管道运输公司 LTV 公司 美国第五大军火商 休斯飞机公司 美国航空制造商之一 德州仪器 世界最大的集成电路制造商,2007 年营业收入 167 亿美元
更多搜索:
赞助商链接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文档资料库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客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四大财团有哪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