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药企做新药研发和做销售代表是做什么的哪个发展更好

哪些药企能在新政下生存和发展?_华北制药(600812)股吧_东方财富网股吧
哪些药企能在新政下生存和发展?
今年已经过去9个月各省招标基本是龟速前进,但最近一个月以来,感觉明显提速,辽宁、江苏、天津相继发布了招标问询文件,福建加速推进之中。从目前各省文件来看,基本是按照国务院7号文件精神执行的,也就是“量价挂钩,先技术标、再商务标”,二级以上公立医院药品控制在1800种(有确切疗效的,临床必需的,辅助类用药将大幅度削减),相对目前普遍5000种的规模,压缩一半以上,对所谓活血化瘀类,营养类药物是巨大利空。先招技术标,,再谈商务标,对卖大路货的中小药企是覆灭性打击(也就是很多品种中小药企连报价的资格都没有)。再参考近段发布的2018年底完成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国家态度已经相当明确,支持创新药物研发,支持大企业做大做强,,淘汰没有研发优势,没有核心技术,没有资金实力的中小药企已经是医药行业的大趋势。未来我们可以预见,目前年销售额低于5个亿的普药生产企业,我们基本可以不用看了。普药企业如果销售额不达到20个亿,根本没有空余资金进行新药研发,没有1.1类新药研发出来,在未来的招投标中,就没有话语权,没有市场活路。第2点,截止目前,没有1.1类新药上报CFDA的的所谓创新成长型药企(销售额不达到5个亿)的,基本不用看了。可以预见,未来3-5年是医药行业大整合,大发展的时期,千亿企业将诞生10家左右。综上两条,华北制药(600812),目前制剂销售额可以达到80亿元,强力转型中,陆续有1.1类新药上报。值得重点关注。,目前市值不到100亿。符合底部建仓、长线持有,享受成长的特性。
为进一步发挥市场资源配置功能,提高市场效率,在并购重组监管中将进一步简政放权,扩大并购重组取消行政审批的范围,简化审批程序,通过批量安排上重组委会议,提高审核效率。在现有较为多元的定价区间选择和发行调价机制安排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市场化定价机制、提供灵活定价空间。鼓励支付工具和融资方式创新,在现金支付、股份支付、资产置换等方式外,推出定向可转债作为并购支付工具。鼓励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依托资本市场加强资源整合,调整优化产业布局结构,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有条件的国有股东及其控股上市公司要通过注资等方式,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支持符合条件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通过内部业务整合,提升企业整体价值。推动银行以并购贷款、综合授信等方式支持并购重组,并通过多种方式为跨国并购提供金融支持。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
作者:,欢迎留言
提示: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药企并购潮背后的隐忧 新药研发吃力不讨好
核心提示:跨国制药巨头面临专利悬崖与新品研发不力的困境,使那些以产品推动业绩的药企陷入非常被动的局面。在研发费用难以提高的情况下,跨国药企选择了将有限的资金投入更有把握的领域,并通过兼并重组聚焦业务,以减少损失,降低风险。
  工信部数据显示,仅2013年全年国内企业间共发生并购150起以上,交易金额350亿元以上。这一浪潮也延续到了2014年。   跨国制药巨头面临专利悬崖与新品研发不力的困境,使那些以产品推动业绩的药企陷入非常被动的局面。在研发费用难以提高的情况下,跨国药企选择了将有限的资金投入更有把握的领域,并通过兼并重组聚焦业务,以减少损失,降低风险。  在国内制药行业,由于行业集中度低,产品同质化严重,并因此导致行业恶性竞争,国家一直鼓励企业通过兼并重组进行资源优化。不过,对很多手握资金的上市来说,并购也不是简单的事情——一些品种如同鸡肋,需要被市场淘汰,而真正好的品种又可遇不可求。  尽管在企业规模、研发投入、专利产品等方面存在很大差距,无论跨国药企还是国内制药企业,都面临着共同的品种难题。  数据显示,全球前20企平均有35%的药品于年间专利到期。到2015年仿制药将占全球药物市场一半的份额。  麦肯锡咨询(中国)董事王锦在近日举行的第25届中国医药(行情,问诊)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上表示,在过去20年当中,全球十大制药企业总的研发投入占总销售收入的比例从以前的10%不断增长,现在已几乎接近17%。与此同时,药品研发的经济回报率从以前的15%已经降到5%。  新药研发似乎成了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原研药领域一直具备高投入、高风险与高回报的特点,随着新药研发的失败率越来越高,为了保持行业领先地位,资源重组成为一条捷径。然而,有分析人士开始担忧,如果制药企业放弃自主研发而一味追求依靠吞并做大做强,新药研发势必受到严重影响。  其实,跨国药企的这种并购思路,对国内药企来说具备借鉴意义。一名医药上市公司高层就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国内制药行业以中小企业居多,行业较为分散,亟待整合。而近来跨国药企间的并购是一种资源的优化重组,国内企业也可以借鉴。“比如我用占比较小的生物药换你的化学药,使双方能成为各领域的领军企业。未来行业可以去探讨这种并购重组的可行性。”  但与跨国药企相比,我国制药行业在研发投入方面更加问题重重。长期以来,我国医药行业的研发都处于一个恶性循环中:生产利润低,很难投入研发创新,最终导致长期的同质化竞争,产品价格低,利润更少。此外,行业集中度低,企业规模小,抵御风险的能力也偏弱,这导致了药企不愿意承担新药研发周期长和失败率高的风险。
  “直接收购品种是捷径,但要长远发展,必须依靠研发创新。”上述业内人士表示。  如今,跨国药企正在瘦身以聚焦主业。对跨国药企来说,这或许将帮助它们集力在优势领域的研发上有所突破。正如近日与拜耳达成最终协议,以142亿美元的价格将健康消费品业务出售给拜耳。默沙东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福(KennethC.Frazier)就表示:“通过释放健康消费品业务的价值,通过有针对性的投资,我们不断强化公司的产品组合和在研产品线,从而朝着领先的研发型生物制药企业的目标迈进。”  而国内企业还在壮大自身。兼并浪潮之中,落后产能需要被淘汰,领先药企将不断壮大。当行业集中度提高后,企业是否具备更强的研发投入能力与意愿?市场正拭目以待。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扫一扫”分享
在线咨询(向医生免费提问)
请在此提交您的问题,即有万名医生10分钟内为您解答
答你所问,名医在线近距离。
阿里、京东和1号店均已取得网上药品销售第三方平台资质…… []
科学用药指南
中外医药新闻
医药政策解读
安全用药知识
知名药企动态
连锁药店资讯
测血糖看似很简单,但其实在测血糖的过程中隐藏着很…… []
降血压最好的方法,因为现在人们的生活习惯以及饮食…… []
恋足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文人骚客中也自古有着恋足…… []
老年人只要掌握好的睡眠方法,定能健康又长寿…… []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消化道肿瘤总体发病率逐年…… []
想快速瘦到90斤?首先你得知道什么减肥方法最适合你…… []
跨国制药巨头面临专利悬崖与新品研发不力的困境,使那些以产品推动业绩的药企陷入非常被动的局面。在研发费用难以提高的情况下,跨国药企选择了将有限的资金投入更有把握的领域,并通过兼并重组聚焦业务,以减少损失,降低风险。国内有哪些发展较好的药企,在研发方面的投入和前景是什么样的?-百晓知道
国内有哪些发展较好的药企,在研发方面的投入和前景是什么样的?
找来找去也没找到公开披露的国内药企研发支出数据,勉强找到下表:【研发】2013年国内药企新药注册申报前100名研发】2013年国内药企新药注册申报前100名1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982江苏豪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523南京华威医药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524齐鲁制药有限公司
495石药集团中奇制药技术有限公司
356浙江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297合肥信风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298江苏豪森-连云港宏创医药
279山东罗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2510南京海纳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2511江苏正大天晴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2412济南康和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2113山东新时代药业有限公司
2114济南百诺医药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2115连云港润众制药有限公司
2016浙江华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2017北京阳光诺和药物研究有限公司
2018山东创新药物研发有限公司
1819通化东宝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1820宜昌长江药业有限公司
1721成都倍特药业有限公司
1622山东京卫制药有限公司
1623宜昌人福药业公司
1524江西施美制药有限公司
1525江苏奥赛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1526四川百利药业有限责任公司
1427浙江金华康恩贝生物制药有限公司1328天津药物研究院
1329北京万生药业有限责任公司
1330北京韩美药品有限公司
1331山东裕欣药业有限公司
1332天津市汉康医药生物技术有限公司1333南京柯菲平盛辉制药有限公司
1334广州艾格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235浙江九洲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1236江苏先声药业有限公司
1237江西青峰药业有限公司
1238山东绿叶制药有限公司
1239安徽安科恒益药业有限公司
1240合肥合源药业有限公司
1241北京华素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1142石家庄四药有限公司
1143兆科药业(合肥)有限公司
1144齐鲁安替(临邑)制药有限公司
1145重庆华邦胜凯制药有限公司
1046四川科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1047四川科伦药物研究院有限公司
1048西安新通药物研究有限公司
1049江苏济川制药有限公司
1050北京福瑞康正医药技术研究所
951重庆医药工业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952南京正大天晴制药有限公司 953珠海联邦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954南京先声东元制药有限公司 955北京天坛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 956成都苑东药业有限公司 857武汉药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858江苏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859石家庄创建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860深圳致君制药有限公司 861山东轩竹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862辽宁亿灵科创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863齐鲁制药(海南)有限公司 864河南天方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865悦康药业集团有限公司 866湖南明瑞制药有限公司 867北京科莱博医药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868南京艾德凯腾生物医药有限责任公司 869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870湖南方盛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871南京优科制药有限公司 872合肥拓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773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新昌制药厂 774内蒙古白医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775山西普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776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 777山东鲁抗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778合肥科大生物技术有限公司779珠海联邦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中山分公司 780陕西步长制药有限公司 781石药集团欧意药业有限公司 782海南美兰史克制药有限公司 783北京悦康凯悦制药有限公司 784深圳万乐药业有限公司 685北京博时安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686河南福森药业有限公司 687浙江京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688华兰生物工程重庆有限公司 689科贝源(北京)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690重庆莱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691瑞阳制药有限公司 692江苏万特制药有限公司 693山东方明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694北京润德康医药技术有限公司 695安徽省新星药物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696广东东阳光药业有限公司 697辰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698四川科泽药物研究有限公司 699北京德众万全药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6100江苏万邦生化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6新药注册申报的越多,从一个侧面能反映该企业在新药研发上的投入应该也比较多。根据医药企业研发之困 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的说法(国内新闻互相抄来抄去,也不知道信息源是谁):国内研发型的标杆企业恒瑞每年将10%左右的收入投入研发中,但如果算绝对数额,仅有区区5亿元左右。另附 2013年医药工业企业利润百强榜 ←←←←← (对不起我是假链接,网上随手一搜百强榜太多了,我也不知道谁权威谁不权威 T_T), 总之不是新药申报排名第一的江苏恒瑞。所以说谁前景更好,这很难说。主要还得看新药申报的治疗领域。药明康德确实不错,不过严格意义上来说它不是一家药企,而是面向药企或生物技术公司提供制药、生物技术以及医疗器械研发外包服务的公司。最后附一张跨国药企2013的研发支出排行榜,了解一下国内药企的差距。
国内企业,研发投入最多的。纯内资(含私企):江苏恒瑞(1年7亿左右),豪森(不明),正大天晴,浙江海正,江苏先声,江西青峰,齐鲁,科伦等。小型CRO公司,济南有几个,北京有几个。外企,投入都蛮大的。上述排名不分先后,主要看看过去两年他们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申请新药(临床和生产)推断。有项目上报,必然是花钱了,也就是有投入了。
Copyright (C) 2017 cufe-ifc.org
京ICP备号-8第03版:深读
《医药行业“十三五”转型发展实施方案》提出,烟台将打造国内先进创新药物研发和产业化示范基地―――
2020年重点药企研发投入达6%
&&&&“十三五”时期,烟台市医药行业转型升级之路怎么走?我市将加快推进医药行业向“化学制药高端化、生物制药产业化、现代中药特色化、医疗器械集群化”发展。  生物医药行业转型升级,科技投入是关键。一家生物医药企业,同时拥有7个国家一类新药,有些甚至超过国际领先水平,国内没有任何一家药企能够做到,而荣昌做到了。  昨日上午,烟台荣昌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会议室,投影仪里反射出来的荣昌新药研发进展让人感叹,7个国家一类新药同步推进研发。  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脑中风后遗症……“针对自身免疫系统疾病的药物研究成果已在7个国家申请了发明专利,预期将获得4项国外发明专利。”烟台荣昌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威东说,自主研发的生物创新药物“泰爱”已进入临床三期,抗肿瘤药物“RC48”已经进入临床试验阶段,是目前我国唯一一个批准人体试验的偶联药。“新药研发周期长、投入大、风险大,许多药企都望而却步。我们始终坚持以国家生物一类新药为目标,以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为先决条件,不搞仿制和低水平重复。”王威东表示,目前公司在研和立项项目都是原创性的,已获得多项国际发明专利。  10%研发投入带来啥?  绿叶用每年销售收入10%搞研发,诠释创新的含义。  一种新药从研发、到临床、再到上市至少需要6-10年时间甚至更长。“10年以后的效益,才是我们看重的。研发投入虽大,但核心技术带来的高收益,才能支撑企业持续发展。”绿叶制药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李又欣说。依靠创新,绿叶80%左右产品自主研发,长效制剂和靶向制剂两个领域,绿叶走在了同行业前面。未来,将在美国推出6至7种新药产品。  绿叶制药自成立之初即确立了以自主创新为主,走国际化道路的战略路线。从年销售收入仅几千万的小厂到逐步有十几亿、几十亿的销售额,绿叶制药一直坚持不懈地拿出销售收入的10%投入研发,这在国内的民营企业中是少有的。绿叶制药已开展多个领域的新药及新制剂研究,在研新药项目达50余种。  高投入才有高产出。绿叶制药、荣昌制药、东诚生化等企业主营业务销售收入过亿,其中绿叶制药进入中国制药工业百强榜;培育了麦通纳、润肺膏等11个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知名产品。蓬莱诺康药业主营产品“巴曲亭”已经占据止血药市场份额的40%,只楚药业则是全国最大的硫酸庆大霉素抗生素生产基地,麦得津的“恩度”为世界上首例血管内皮抑制素抗癌新药。  根据《方案》,我市将攻克医药行业关键技术,瞄准医药领域创新发展的重大共性需求,重点开展行业基础和共性关键技术研发、成果产业化、人才培训等。新型制剂药物为例,我市将以绿叶集团等企业为骨干,大力发展制剂产品,实现微球、脂质体等药物的产业化,形成在国内的领先优势,并使部分药物制剂走向国际市场,做好存量药和仿制药的品质提升。生物技术药品方面,我市将依托省重大新药创制平台服务中心,以先声麦得津、奥斯邦、正海生物等生物制药企业为骨干,围绕基因工程和新型疫苗等创新前沿和关键技术,使之成为生物医药领域新的经济增长点。  力争10项制剂通过FDA认证  昨日上午,山东国际生物科技园实验室一台检测仪器前,实验人员盯着一支药物试剂瓶反复观察。“这些小瓶子里面装着长效缓释微球制剂,这种制剂首次在国际上实现持续多巴胺能刺激治疗帕金森病。目前,该制剂正同步进行美国和中国I期临床研究,是中国首个在发达国家开展临床研究的注射用新制剂。”山东国际生物科技园副总经理杨小平说。  在国际生物制药领域,行业话语权一直掌握在发达国家手中。“能在发达国家开展临床研究的注射用新制剂,‘含金量’不可低估!”杨小平说,这说明烟台生物医药企业的研发水平得到了国际认可,绿叶研发的长效缓释微球制剂做到了这一点。  不仅是微球制剂,随着国家天然药物与新制剂大平台的签约落户,一大批“烟台造”国家新药将逐步走进国际视野。平台以“药用红曲自动化固态发酵技术”、“天然药物脂质体递药技术”等5项关键技术为重点研究方向,开展血脂康、罗替戈汀微球、1类新药安舒法辛等3个项目的国际临床研究,及9个处于不同阶段新药项目的临床前、临床和产业化放大研究。  山东国际生物科技园建成国内首个、国际上第六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人源化单克隆抗体药物开发技术平台”;绿叶制药自主开发了国内第一个进入临床的抗抑郁新化合物,两个注射用微球产品已在美国开展临床研究,开创了中国注射用新制剂在发达国家开展临床研究的先河;先声麦得津公司研发、生产的抗肿瘤一类新药“恩度”,是世界上首例上市的血管内皮抑制素……  根据《方案》,我市将优化产品结构,进一步提高高端化学制药、生物技术药物、现代中药和先进医疗器械在行业中的比重,提高终端制剂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比重,研制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市场竞争力的创新药物,力争有10项制剂产品通过美国FDA、欧盟COS 认证。  重点产品如何突破?我市将研发针对重大疾病的化学药、中药、生物技术药物新产品,重点包括新机制和新靶点化学药、抗体药物、抗体偶联药物、全新结构蛋白及多肽药物、新型疫苗、临床优势突出的创新中药及个性化治疗药物。提高医疗器械的创新能力和产业化水平,重点发展影像设备、医用机器人等高性能诊疗设备,高值医用耗材,可穿戴、远程诊疗等移动医疗产品。实现生物3D 打印、诱导多能干细胞等新技术的突破和应用。重点发展由先声麦得津自主研发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抗肿瘤药“恩度”,万利医药开发的以海洋生物为原料提取的壳寡糖产品,蓬莱诺康药业生产的注射用血凝酶,正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的海奥口腔修复膜和产品活性骨材料,荣昌制药中药现代化的开发与应用等。  高端人才引进的“荣昌模式”  “多士成大业,群贤济弘绩”。企业创新,人才是最主要的动力源。  走进荣昌生物医药园区一楼展厅,一个个医药“大腕”简介呈现眼前:房健民,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博士后,国家“千人计划”专家;黄长江,美国衣阿华大学博士,南加州大学及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博士后,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专家;梁其斌,拥有20多年的国外生物制药企业管理经验……  如此多的海归专家是怎么吸引来的?“这得益于园区优厚的人才培育土壤。”王威东说,“我们采取‘资本+人才+技术’的合作模式成立合资公司,技术和管理专家以知识产权入股,并被聘为总经理、首席科学家等重要职务,成功吸引并留住了一批国际国内高端人才。”  根据《方案》,我市将优先支持生物医药企业引进高端创新人才、高端创业人才,尤其是大力引进生物医药领域国际“千人计划”、山东省“泰山学者”专家。引导企业优化人才政策,吸引高层次人才以技术、管理、市场资源等要素参与企业收益分配。鼓励和支持企业与国内外著名高校、科研机构合作,特别是支持驻烟高校与本地企业之间以共建的形式,开展有针对性的本地技术人才的教育培训工作。  “我们将围绕生物与医药产业的跨越发展,大力推进创新链与产业链的融合,加快突破一批影响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实施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创造新的市场需求,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打造产品集群,加快技术创新,大力提升骨干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大批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说。  如何提升医药行业创新能力?我市将建立健全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新药研发创新体系,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到2020年,全市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6家。重点医药企业的研发投入达到销售收入的6%以上。依托烟台海岸带研究所、烟台大学、鲁东大学等一批科研院所和高校,协调企业与高校院所“科技联姻”,与中科院上海药物所烟台分所、同济烟台转化医学研究院、“新型制剂与生物技术药物研究协同创新中心”等新引进科研机构加强合作。鼓励企业建立以技术中心为主体的技术创新组织体系,鼓励企业实施技术革新、新产品开发等创新工作。重点支持医药领域创新型企业的创建、创新平台建设、创新成果产业化转化、名牌战略的实施等。 YMG记者李仁
以上稿件、图片版权均属水母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水母网”。A股上市药企新药研发困局 重销售轻研发现象普遍|马应龙|千金药业|A股市场_新浪财经_新浪网
&&& &&正文
A股上市药企新药研发困局 重销售轻研发现象普遍
  研发支出仅占营业收入2%,重销售轻研发现象普遍
  □本报记者 刘涛
  类似康莱特抗癌注射液的新型中药进入国际市场鲜有出现,占据产业半壁江山的中药仍难发力。
  由于中药成分复杂,受制技术、资金和人才壁垒,国内上市药企少有涉及新药研发,一位业内人士一语道出中药新药研发根源――“归根结底还是新药研发投入与产出的严重失衡。”
  目前,国内上市药企的研发支出显得极为吝啬。长江商报记者梳理多家上市药企研报发现,其研发支出大多在2%以内,而销售费用占比却在10%,甚至以上。
  长江商报记者采访了解到,成本低廉的西药生产仍在企业产品结构中占据重要位置,重销售、轻研发成为国内上市药企的通病,挣快钱、快挣钱思维占据着企业掌门人的头脑,缺乏长期规划。
  药品研发多是“以旧换新”
  7月3日,湖北中医药大学科技处副处长、博导吴和珍接受长江商报记者专访时表示,目前新药研发的周期投入大、审评通过率低等导致企业望而却步,一般中药产品从前期调研到立项、上市销售最短时间也需要6年,进入市场后还有与市场磨合的风险。
  鉴于此,多数药企不会花大力气研发新药。长江商报记者注意到,有老处方的药企一般会将老产品改良,以新品推出。例如推出第二代马应龙麝香痔疮膏是中药产品,马应龙在痔疮药品占据零售市场份额高达45%,但最近新研发的10个产品仅有一项重要产品,还是改良性产品。
  湖南专注女性健康产业,2013年报显示,要完成妇科千金丸和补血益母丸等新剂型的上市准备,启动妇科千金胶囊临床再评价,硝酸布康唑ⅡB临床试验正在有序推进,中药六类新药q菊尿炎颗粒已完成药学研究。这意味着距离新药上市还有一大段距离。
  在2014年年报里,显示其公司“重新盘点和审视科研资源”,在2014年完成中药5类新药开郁宁片申报生产工作;小儿宣肺糖浆、小儿牛黄贴热贴、利胃胶囊完成 2 期临床研究进入3期临床阶段;阿奇霉素缓释干混悬剂等品种完成临床前研究准备申请临床;新立项小儿便秘颗粒等项目进展顺利,新产品开发梯队格局逐渐形成。
  健民集团对老产品的二次开发也出现在年报中,主要围绕“疗效、质量、口感、适应症”等二次研发方向,继续对公司主导产品和重点产品进行技术攻关和工艺改进。
  相比于上述公司近乎小打小闹的过于谨慎的研发格局,康莱特抗癌注射液历经20年耗资12亿元走进国际市场或许才是大手笔。
  多家上市药企重销售轻研发
  国内上市药企对研发重视程度不一。
  长江商报记者梳理、马应龙、千金药业等多家上市药企数据,它们的研发费用支出一般在总营收2%以内。
  云南白药(证券代码:000538)是国家重要保护品牌,具有很多保密级的中药。2014年年报显示,报告期内研发支出总额15864万元,比上年减少2314万元,该年度研发支出占公司营业收入的0.84%。 而在2013年同期,云南白药研发支出占比公司净资产的2.01%。
  马应龙(证券代码:600993)是湖北省内药企,这家药企的研发费用近两年内出现明显降幅。该公司年报显示,2014年度和2013年度研发支出分别为2844.78万元和3051.87万元。其中,2014年研发支出占医药工业收入的3.51%。而记者发现,其在2015年10个公司重点研发项目中,仅有一个第二代马应龙麝香痔疮膏是中药产品,其他九项均是化学药品。
  位于湖南的千金药业(证券代码:600479)主导产品妇科千金片(胶囊)为国家中药保护品种、国家基本医疗保险目录甲类品种,是唯一列入国家秘密技术的妇科中成药品种。虽然该公司在2014年度研发支出增加31.08%,但当年研发支出仅占营业收入的2.20%,2013年研发支出占营业收入比例为1.86%。
  7月3日,千金药业董秘谢爱维回应长江商报记者称,“公司研发投入不断增长,研发费用持续上升比率变化不大,主要因为合并报表中商业部分的收入增长。”
  长江商报记者注意到,从上市医药公司销售费用率来看,2013年和2014年,除云南白药为12%外,千金药业、马应龙、以及、销售费用率都在20%至30%。
  在研发投入上,2013年和2014年,上述药企研发支出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基本都在2%以内。
  医药市场推陈出新更新换代很快,研发投入少,意味着未来的新药储备可能不足,吴和珍曾多次向上建言药企每年拿出一定资金做新药研发储备,但应者寥寥。
  在中研普华研究员李湖看来,企业轻视研发影响未来的持续盈利能力,企业家缺乏长远眼光,本质上是新药研发投入和产出在当下难以平衡所致。
  新药研发亟待打破资金壁垒
  值得关注的是,目前外资药企大批专利药到期,化学药的局限性已经越来越明显,选择性非常有限,而西药新药研发难度和失败率越来越大,周期和费用持续上升,西方国家逐渐加大对中药领域的投入,对中国中成药的管制也开始出现松动,这也让中药产业的开发和应用正成为世界各国医药产品发展的方向之一。
  不过,中药产业因为投入捉襟见肘、资金使用分散、成果转化艰难等因素,科技创新又显得十分乏力。与此同时,西方中药却抓住科技创新的“牛鼻子”,直接导致中国中成药出口与西方中药进口连续3年出现贸易逆差。
  从研发上来讲,药物研究在当年科技领域仍然是耗时最长的研究之一,研发费用巨量级投入就让药企望而却步。中国作为中药资源大国,在这种形势下,知识产权保护和重要质量管控成为技术上相当重要的部分。
  吴和珍认为,中药是资源型产业,当前我国中药材缺乏产业规划和规范化种植,各地气候、生态、土壤等环境差异导致药材质量出现差异,影响药效的稳定性。以湖北省为例,东部罗田县为茯苓主产区,西部是黄连的重要产地,这样的药材种植规划出台后,就能划区有效管理和科学种植,另外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国内还需要多做加法。
  7月3日,湖北省中医院科技处陈学军受访时告诉长江商报记者,该院最近几年来中药门诊数持续上升,说明中药进一步被人们认识,中药对一些病症确实有效,遗憾的是该院参与新药研发很少,主要是承接国家重点项目以及临床试验。
  李湖认为,中药产业一直是中国传统优势产业,以其产量多、分布广、毒副作用小等优势占据中国医药产业的半壁江山。但是,中药新药研发对于企业来讲,技术、资金及人才壁垒较高,目前国际排名前十位的制药企业每年投入的新药研发费用超过70亿美元,仅仅研发资金,都不是国内一般制药企业所能承担的。
  他认为,未来国家应该加大对药企的政策、资金扶持;随着西方国家大批专利药到期,加大相关仿制药品生产;加大进行相关技术人才培养,积极布局最新前沿研发技术。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文章关键词:
&&|&&&&|&&&&|&&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顶部 “”,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请用微博账号,推荐效果更好!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销售代表岗位职责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