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师长会带出怎样的93704部队 师长

师长的军礼 - 美篇
/&&&&师长的军礼
扫码分享到微信
师长的军礼
 每到“八一”,我总是向往军营。 当过兵的人最难忘的是军营,是火热的部队生活。我还一直忘不了的,是师长的军礼。多少年过去,师长的军礼,在我眼前挥不去抹不掉。 1978年3月,我参军在炮二师四十四团,新兵训练结束分到团指挥连测地排。我认识师长的时候,师长还是我们师的副师长。说起来已是30多年前的事了,我们师四个团只有我们团远离师部,师长到我们团的基层连队蹲点,自带行李,和师机关一名干部一起乘火车又转汽车,下车后像连队战士一样身背被包步行到我们团来的。这件事很快在全团传开,我对师长由此肃然起敬。 晚饭后,我和战友们一起在连队菜地里劳动,看到我们团的于道海团长和许虎臣政委陪着一位首长从菜地边的乡村公路由西向东走来。担任过多年团警卫排长的副指导员王政权告诉我们,中间的那位高个子首长就是副师长,辽宁人,名叫韩玉方。
天色渐晚,战友们陆续离开,班长徐象龙让我留下来陪副班长看水,等水放完了再回营房。盛夏时节,连队菜地里多姿多彩,格外好看。满架的黄瓜、垂地的瓠子、辣椒像碧水中涌出的翠玉,西红柿如悬挂着的小灯笼,都随着风儿晃晃悠悠的……
1948年10月,解放战争参军时留影,时年16岁。
抗美援朝胜利回国时留影
1956年任连长时留影摄于河南确山
 打夜影的时候,三位首长从刚才走去的路上转回来了。乡村公路不宽,连队的菜地和公路仅隔一条水沟,三位首长又刚好走在这一边。首长们临近时,副班长站起身向前迎了一步,新兵训练结束刚分到连队才二个月的我,第一次见到这么大的官,又同时见到三位,虽然也立即站起,却躲在副班长的身后不敢向前。于团长记忆力很好,连队的很多战士他能一口叫出名字,他冲副班长喊道:“童新明,天黑了怎么还不回营房?你身后是谁?听口令,向前一步走!”很紧张的我,走上前向首长们敬礼,手抬起来刚到一半的位置又立刻放下了,因为我想到自己没戴帽子(那时向首长敬礼必须戴帽)手上又有泥水。新兵的幼稚逗乐了副师长,首长走上前笑着对我说:“在菜地干活,还有饭堂里、理发室里等休息的时候,见到首长可以不敬礼。但正课时间,值勤时间,每天第一次见到首长的时候,接受首长检查、检阅的时候,必须要敬礼。敬礼是一个军人的素养之一。” “敬礼是一个军人的素养之一。”师长的这句话,我至今仍铭记于心。几年后,我军校毕业从排长调到师政治部宣传科担任新闻干事时,师长前面的“副”字早已去掉,已于1981年5月担任我们师的师长。师长是标准的东北大个,个高却一点也不肥胖,言谈举止干脆利落,军人的各种素养和优秀仪表在他身上已成习惯,每天起床号响他已在我们师大院转了一圈。到师里时间不久,我就听说师长每天早上就在我们师办公大楼东路口,一边做自编的健身操一边等路过的干部给他敬礼。如果从他身边经过的人不主动给他敬礼,他就会连问:“为什么不给我敬礼?”问的同时,做健身操的动作不停。不论从远处看还是近处看,师长的样子都十分好笑。时间长了,有几个人在背后学他,个个学得惟妙惟肖,学得最生动的是师北大门车辆检查站的刘振立。我每天早上总是睡不醒,起床号不响不会起床,为了看师长一边做健身操一边等人给他敬礼的样子,这天我也起了一个早,专门绕到他身后向他走去,我想趁他不备悄悄从他身后走过,看他是个什么反应。师长的耳朵很尖,虽然我的脚步很轻,但还是在走到他附近的时候被他听到了。他听到身后有人立马转身,转过身继续做他的健身操。我侧身走在路边的冬青树旁,低着头假装没看到他,当走到距他有三四步远的时候,师长果然开口了:“徐青松!为什么不给我敬礼?”我立即敬礼,师长还礼。虽然我是有充分思想准备的,但我敬礼的动作,远没有师长的标准利落。 一天上午,我在师招待所看到师长在陪上面来的工作组,中午吃饭时却又看到他在机关食堂和我们一起排队买饭。就忍不住问他,咋不在招待所陪上面来的领导吃好的又不掏钱。师长慈祥地笑着问我:“机关食堂的饭菜不好吃吗?”我连答好吃。师长又笑着说:“上级机关来人了,我们陪工作是必需的应该的,但顿顿陪吃饭就没必要了。”听师机关的老人们讲,上面来领导了,师长多半是只陪工作不陪吃饭。离开部队好多年以后,从师长出版的一本自传体书里,我看到师长那时还多次自掏腰包出钱买酒招待来客。当年多次听说过的事,终于得到了证实。
  韩玉方和夫人,1957年结婚不久时合影,摄于河南确山。
  1958年任武汉军区炮兵司令部上尉参谋时留影摄于武昌
日,全军取消军衔制时,在武汉军区炮兵司令部任大尉参谋时留影。摄于武昌。
 一次,师长和副师长、还有参谋长、后勤部长、管理科长,财务科长临时开个会,师长要听招待费情况汇报,秘书科一时没人就喊我去做个记录。全年的招待费超支2000多元,一位首长说其他部队也都是这个情况,我们师的超支数还是比较小的。师长严肃地说:“别人是别人,我们是我们。”一位领导说啤酒钱正好是2000多元,把啤酒钱去掉刚好……师长手一挥打断他的话说:“弄虚作假的事不能干!”不知天高地厚的我,也忍不住插嘴说:“把啤酒改成啤水不就行了。”一位首长接着我的话茬说:“啤酒原本就是饮料,改成啤水就不是酒了。”师长瞪了我一眼,最后拍板说:“一、招待费超支的情况,据实写成文字材料,向师常委会和上级有关部门报告;二、全年超支的2000多元,从师农场的收入中补上;三、管理科和财务科一起,制定一个书面措施,确保今后招待费不超标。” 每天清晨,师直干部方队出操时,第一名站的一定是师长。只要不出差,师长每天早上不仅起得早,还坚持天天出操。当带队出操的喊“报数”时,师长喊出的“一”总是及时响亮清脆。一个星期六的早上,出操时有两人迟到了,经清点还有一人应该出操却没有出操,师长生气发火了:“部队正规化建设的关键,是各级领导和领导机关,领导和领导机关是部队的表率。军人是不能迟到的,缺勤更是不允许的……”师长要求有关部门对那位干部训诫批评,并要求他写出书面检讨。师长讲完这些舒了口气,态度缓和了一些,看着两位迟到的让他们出列练敬礼,接着要我们也练敬礼。一圈检查完后师长说:“1/5的人敬礼不标准,一个军人敬礼不标准不行,看一个军人的起码素养,就是要看他敬礼看他走正步,军人敬礼走正步是否标准,关系到部队的正规化建设,一个部队的正规化建设搞好了,这个部队就一定会有名气有生气有战斗力。”
此时,我明白了,师长一早一晚、课余时间、锻炼身体的时候,天天站在主路口逮人给他敬礼,并不是在培养大家对他的尊敬,而是在从细节入手,培养部队的正规化建设,培养部队的战斗力。师长韩玉方多次说,“敬礼是一个军人的素养之一。”部队当兵10年,转业回乡我又以兵的标准在公务员队伍里干了20多年,我一直在琢磨慢慢从中体会到,敬礼还是一个军人,向首长向上级,表明自己一定要完成任务的决心。而我们的老师长韩玉方,正是用自己一生的行动,在向党敬礼,在向“八一”军旗敬礼。
不久,军委炮兵直接抓的正规化建设试点在我们师进行,军委炮兵、军区、集团军来了很多的首长。我们师参加检阅第一辆车上的乘员由我们师机关副团以上的干部组成,师长是师的最高指挥员,他完全可以不参加训练,只准备他要完成的相关课目就可以了。可师长在完成自己课目的同时,天天头戴钢盔坚持参加训练,像平时出操一样他仍站在第一的位置上。特别是下雨的那几天,师长天天第一个到训练场,参加训练的干部没一人请假缺课。一天晚上,我有事去科长高士升寝室,看科长因腰痛趴在床上看材料,我劝科长去医院看看休息一天。科长坚定地说:“不行,师长50多岁的老头了都能坚持,我一定要坚持到底!”正规化训练检阅的这一天,师长的小车,和接受检阅首长武汉军区司令员周世忠的小车,从两个方向同时出场,师长的军礼和报告词,如同水上的鸭子呱呱叫,其他接受检阅的科目都取得圆满成功。我们师受到上级表彰,成为全军第一个正规化建设达标师,《解放军报》和军区《战斗报》,还有《湖北日报》、《河南日报》,对我们师的这次正规化演练都及时做了报道。
  任武汉军区炮兵司令部副处长时的工作照
1969年,任武汉军区炮兵司令部处长时留影,摄于太湖。
  任副师长时在训练场上检查部队训练时留影
 正规化建设试点任务圆满完成不久,师长要到某省军区当副司令、政委要到某集团军当政治部主任的消息很快在部队传开。不几天,政委走马上任到某集团军政治部当主任去了,师长却还是师长。师长没有到某省军区上任,主要是因为师里工作。当时我们师的正规化建设正进行的如火如荼,训练成绩不断上升,部队素质明显提高。现场会刚结束,师里就接到军区通知,翌年要在我们师召开更大规模现场会。同时,师里又接到总参的电话预告,开春后要在炮二师召开全军陆海空军以上领导和训练部长参加的正规化建设现场会。师里的两个主官不能同时走,需要有一个暂时先留下一段时间,师长就主动提出他先留下。师长把部队的工作和部队的前途看的比自己的进步要重,可谁也没有想到,百万大裁军说开始就开始了。很快,武汉军区撤编了,不久我们师所在的43集团军也撤编了。这时我又听说师长因年龄大已提拔不了,可能要离职休息。那些天,我看到师长早上仍然早起,出操仍然站第一,早晚仍然站在路口上一边做健身操一边给经过的干部战士还礼,对敬礼不标准不到位的一个一个认真纠正耐心讲解。 宣传科的报纸多,一天晚上师长过来看报纸,我和马干事起身回避,师长招招手拦住我们要我们该干啥干啥,继续干我们的工作。师长看完报纸准备离开的时候,我冒昧地问师长:“到湖北省军区当副司令在师里已经传开,怎么又变了?”师长慈祥地笑了笑说:“心里也有些遗憾,但完全想得通。我们这些年纪大的老同志不退,年轻的干部怎么上得来?”停了停,师长又深沉地说:“抗美援朝的时候很多战友牺牲了,牺牲时他们都很年轻,很多人牺牲前连一句话都没留下来。我那时十八九岁当班长,从班长当到今天的师长,对我来说官已经当得很大了,内心里很知足。” 师长谦虚谨慎,也说的都是心里话。临走,师长又说:“我这一生的成绩和进步,有自已的努力,更多是党和部队培养的结果。你们年轻人,要珍惜时间好好干。”师长离去时,从没在办公室向他敬过礼的我,和马干事不约而同同时站起向他敬礼。 ………… 再次见到师长的时候,是一年多以后的初冬。
我们师早已撤编,由师变成了旅。那天,在部队驻地的火车站,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我虽然离师长有十余米远,但我抬头一眼从背后认出了师长,个头那么高,身板笔直硬朗,步伐稳健有力,不是我们师长还能是谁呢?我跑到师长的面前,喊出“师长您好”的同时,向师长敬了一个礼,师长还礼的风采一点不减当年。师长虽然穿的还是军装,但已经没有了领章和帽徽,实际上是把军装当便衣在穿。在我眼中,师长只要穿军装就好看就精神,但看去看来总感觉缺少点什么,是军帽,对了,就是军帽。过去师长穿军装的时候,总要戴军帽,可今天没戴。站在师长的角度考虑也只能这样,穿了一辈子军装的人离开军营开始穿什么都不舒服,只有把领章摘掉还穿军装,但如果再戴上没有帽徽的大沿军帽就有点那个了,所以很多首长和转业干部,离开部队又穿军装时都是这样打扮。
1984年9月,在军区正规化建设先进单位现场会上介绍给验时留影。
  1985年换发新式军装后留影摄于确山炮二师院内
1986年离职休息时留影时年54岁
 我仔细端详师长,师长的精神气色很好,双目依然炯炯有神,脸上的胡子刮得光溜溜的,只是两鬓的白发明显增多了。师长在任时,师机关敢随意和他说话甚至开点玩笑的年轻干部很多,我是其中之一。我估计车站出口处一定有小车在等师长,老部队一定会安排人接师长,就对师长说:“今儿可以沾师长的光搭顺风车回营区了。”结果我错了,师长很认真地对我说:“退下来的老同志,想念部队了偶尔回老部队看看是可以的,但不能给年轻的同志添麻烦,不能要车,什么都不能要。让他们把时间和精力用到工作上,用到部队建设上。” 我陪师长走出火车站,走过确山县城。师长像在职时一样,走路很快,两臂自然甩开,我走一阵要小跑两步。快到部队大门口时,我突然想到,师长离职休息已一年多时间,门口值勤站岗的哨兵认不认得师长呢?会不会主动给师长敬礼呢?想到这我当即对师长说:“师长,您先略等一下。”机敏的师长,似乎明白了我的意思,在门外蹭了一会儿,当我离开哨兵时,师长迈步向前。师长走进大门走近哨兵时,我看到年轻的小战友收枪立正“刷——”一个漂亮的军礼,“刷——”师长的还礼更漂亮。我当时没带相机,没能将师长离休后的军人风采永久留下。走进营区,站在南主干道路口,我看到师长的眼睛湿润了。退下来的老首长对自己部队的感情我们是可以理解的,但一个终生的职业军人,军人生活终止以后,穿着没有军人标记的军装回到老部队又接受哨兵的敬礼,此刻,他是一种什么心情呢? 斗移星转。一转眼,我从部队转业回乡也有二十多年了。从一个普通的转业干部很早成为县级市的科局级领导干部,并同时成为获奖很多所著颇丰的湖北作家队伍的一员。事业的进步和成绩,与周围成绩突出的同志比较虽微不足道,我却很知足很珍惜。这些都是部队培养的结果,是直线加方块的军营成就了我。 生命里有了当兵的历史,一辈子都感到无尚荣光。对军旅对军营我总忘不了,那一段时间的火热生活就像在昨天在眼前。师长的军人形象和敬礼的军人风采,像一面红旗一直在我眼前飘扬,也像进军号角一直在我的耳旁吹响。
  韩玉方(前排左一)等师里首长,与时任武汉军区副司令员、后任中央军委副主席的张万年上将(前排左三)等到炮二师检查工作的领导合影。
  韩玉方(左)和时任武汉军区副司令员后任中央军委副主席的张万年上将在一起
  韩玉方(左二)和原军委炮兵司令员炮二师第三任师长宋承志(左四)等在一起。左一时任20集团军参谋长后任济南军区副司令员中部战区副司令员的王军中将、左三宋承志夫人、左五时任济南军区副参谋长后任北京军区司令员国防大学校长的张仕波上将、左六杜恒荣炮二师第六任师长在湖北省军区副司令员任上休息。
  韩玉方(后排右)在军区正规化建设现场会上和武汉军区司令员周世忠(前排中)等在一起
  韩玉方(左) 和中央军委炮兵参谋长(曾任炮二师参谋长)黄登宝合影
  韩玉方(前排左二)等炮二师首长,和武汉军区副司令员乌兰亭率领的工作组全体领导合影。陶伯钧(后排左二)时任炮二师参谋长,后任广州军区上将司令员。
  韩玉方(右)和原20集团军副军长时任济南军区副司令员的丁寿岳中将合影
  2002年9月,韩玉方(左三)在参加地炮旅军展馆开幕时,同他的部分老部下合影。
  韩玉方的“全家福”,摄于1984年冬。
 (此文最早发表于日的《中国国防报》长城文学副刊的头条。也被其他多家报刋发表过。制这个美篇时,随文所发的照片除两张外均由老首长韩玉方提供。)
作者留存的中国国防报日1版
作者留存的中国国防报日四版《长城》文学副刋
  作者制作的此文见报作品剪贴复印件
<ads :show-footer='true' :recommend-ads='{"type":1,"js":"&b&岳飞其实是个政治智慧很高、政治嗅觉非常灵敏,同时非常善于处理人际关系的人。&/b&当时的文臣武将,无论是他平级下级还是上级,基本都和他关系很铁,属于人见人爱花见花开的那种模范乖孩子。具体的例子可以看下这个:&a href=&http://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真实的岳飞是什么情况?&/a&&br&&br&&b&他和皇帝赵构的关系也一直不错,一直到被害前几个月还是赵构最喜爱和信任的武将。&/b&赵九最后咔嚓他,是因为当时掌握金国军政实权的兀术在经历了绍兴十年差点败军亡国的惨败后心有余悸,与南宋议和时指着名要求定点清除这个最威胁金国安全的危险分子,而同时赵构自己也已经懒得琢磨正事儿,除了安安稳稳呆在江南SM萝莉不想再干别的了。——不是因为他功高震主尾大不掉或者其他乱七八糟的各种原因。就是被犬彘不食其余的队友卖给死敌了。&br&(补充:关于这点如果有各种疑问和兴趣,请参考:&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tieba.baidu.com/p/%3Fpn%3D81&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岳飞到底为什么会死以及赵构为什么要议&/a& 一篇旧文,但是关于这个历史事件常见的疑问基本都讨论到了。帖子很长5万来字儿,所以看的话可能需要一些时间)&br&&br&他也不是成天嚷嚷着要北伐,看见个战略主张保守一点的文臣就要对掐的所谓“鹰派”。&b&历届宰相中和他关系最好的是赵鼎,赵鼎在当时算主和的不算主战的。&/b&&br&&b&&br&他和秦桧的矛盾本来不大或者说不明显。——&/b&虽然从绍兴八年往后骂秦桧就是南宋全国上到大臣文士下到平民百姓都爱玩的勇敢者游戏。当然也不是一点冲突都没有,但是比起秦桧与其他文臣武将(比如胡铨李光赵鼎韩世忠等等等等)之间的龃龉根本不够看。所以秦桧直到绍兴和议的当年也就是绍兴十一年,都还觉得这是个可以挽救甚至可以拉拢为己用的对象。&br&&br&他毕生的大愿是光复山河,而且不仅要还于旧都恢复旧疆还要收复燕云十六州;&b&但对被金军掳走的那两个皇帝他其实不是很当回事儿。&/b&当然靖康之耻刚发生那阵也跟着喊了一阵口号,但后来得知金国打算用宋钦宗的儿子来代替伪齐搅乱中原人心之后,他就绝口不在公文奏章里提这茬了,还顺带手发明了个对宋钦宗的新称呼——“天眷”(意思就是皇帝陛下您的亲戚)。。&br&--------------------------------------------------------------------------------------------------------------------------------------------&br&以上其实不算很新奇的观点,依据的史料也都是大路货没什么冷僻边角料。特别是第一条和最后一条。&br&但是自打网络论坛兴起特别袁腾飞讲了一回百家讲坛之后,不知道是不是我的错觉,觉得这几年在互联网上,这些本来是基本共识基本史实的东西,越来越像奇谈怪论甚至笑话;反倒是一些早就被辟谣好几百遍的谣言讹传(比如“岳飞最后挂了是因为情商太低得罪人太多”“宋高宗要杀他是因为他老提迎还二圣/是因为北伐太浪费钱”等等等等~),越来越像是要从非主流杀马特混成主流的节奏了。。&br&希望我的感觉是错的~&br&&br&&br&以及,为了避免因为上述错觉而写了一个没有意义的答案,决定再写几条&b&可能真。不大为人所知的岳飞的性格特点&/b&以免被折叠。。。&br&&br&——&b&岳飞比较爱哭或者说很能哭。。&/b&军前演讲或者忧心国事的时候都比较容易掉眼泪,甚至为此被家里的熊孩子们笑话过。&br&&br&——岳飞不到四十年的人生里大部分时间都活的很名将样板很道德模范,但不那么样板不那么模范的时候还是有一些的。&b&比如靖康之变前夕他第三次从军的时候,差点就呆家里不出去了。&/b&因为当时金兵包围了汴梁,河北的形势很糟;岳飞担心自己参军以后年近七十的老母亲没人照顾,甚至很可能就此再见不着面了,所以一度决定先家后国,专心窝在家保护老妈弟弟老婆孩子,以免他很看重的这些人在战乱中被做成饶把柴不羡羊和骨烂。&br&不过最后他没留成,还是被他妈撵去当大头兵了。而且是“屡趣之”,也就是撵了好几次才撵出去,结合上一条搞不好是哭着鼻子红着眼圈走的也不好说。&br&而他这次从军不久之后也真和家里人失散了。后来在转战途中不断派人回已经成为敌占区的相州附近找,找了十几趟终于接回来的时候,老妈和俩儿子还在,第一任老婆已经过不下去跟着人跑了~&br&&br&——&b&和我辈一样,岳飞是三国迷。&/b&他的偶像是关云长张翼德,也很尊敬诸葛丞相,所以基本可以确定是蜀党。不过他好像也很喜欢甘宁,所以也有可能是博爱党或者战力斗兽排行控。如果生在现在,一定小学时候热衷玩烟牌中学时候狂吃干脆面大学时候沉迷三国杀。。&br&其实刚参军时他最大的梦想之一也就是作关张那样的大将,“使后世史册知飞之名,与关张相放佛耳”。&br&&br&——&b&岳飞很喜欢旅游,同时还是个文艺小清新或者说很喜欢装文青小清新。&/b&这个大概是出于天性,因为他的诗词特别是早期的大部分诗词,因为家学底子差太多其实写的不咋地,但一到写自然风光的时候水平就会好一些,屡屡有佳句(比如“潭水寒生月,松风夜带秋”“轻阴弄晴日,秀色隐空山”“云锁断崖无觅处,半山松竹撼秋风”“征战十年风光别,遍地芊芊草色娇”之类),所以大概真是对自然风光有特别的敏感和热爱。他统帅下的岳家军,高级干部有每年集体春游的传统,甚至在他被害之后还保持了一段时间。而他给自己找的终老之地不是故乡汤阴也不是驻扎了七年的鄂州(今武汉武昌区)而是庐山,一个李白杜甫白居易苏东坡都流连忘返,完美符合他装文青需要和自然审美需求的地方。&br&&br&——&b&岳飞很推重佛教,和当时的庐山东林寺主持慧海和尚是好友,&/b&给自己规划的完美退休生活内容之一就是将来闲没事儿能呆在庐山东林寺看看荷花谈谈禅。以至深受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影响的宋史泰斗王曾瑜大人屡屡抓着这点吐槽他太迷信、逼格不够高,和很多伟大的古代思想家比起来很low blabla。。&br&我倒觉得这其实只是岳飞释放精神压力的一个途径,恰恰说明这人活的明白。太聪明、阅历太丰富、见过太多残酷丑恶现实中又担着太大责任的人,在业余时间要还光看儒家那一套会shi的不是么~&br&&br&——如果你看了《宋史》《建炎以来系年要录》里关于岳飞的记载,或者看了王曾瑜先生的《岳飞新传》,从而认为岳飞这个人“沉默寡言”“沉鹜”“语不轻发”的话,那么恭喜你,你和很多人一样被这货骗了。&b&历史上的岳飞口才非常好而且必要的时候嘴很欠,也很健谈,&/b&业余时间一大爱好就是拉着自己的幕僚谈古论今甚至会一聊聊通宵。后来装深沉是因为他年纪太轻就身居高位,为了调和人际关系和保持政治上的谨慎姿态,不得不管住嘴。祸从口出这个道理他很早就很懂,“沉鹜”“性严重”只是一不小心装的太好了~&br&&br&——岳飞出身贫农家庭,家境不好年少时很长时间混的很落魄,当佃客当城管都没干长;十九岁从军以后也是三起三落,两次从小军官被撸到白身。&b&其中最倒霉的一次是靖康二年从平定军&/b&(今山西平定)&b&突围回老家,居然在过河的时候把告身&/b&(相当于今天的军官证)&b&给丢了,&/b&以至全部战功和资历清零第三次从军只好从头再来。。&br&&br&——&b&岳飞最重要的部下之一、同时也是当时两河义军领袖的大将梁兴就是水浒传里浪子燕青的原型&/b&(其实现存的水浒故事里有很多人物和情节都是从岳家军抗金历程中借来的梗)&b&;他最得力的幕僚之一薛弼和秦桧关系很不错而且岳飞心里有数;&/b&他还有个幕僚是秦桧铁杆党羽沈该的侄子,出身名门大族(宋时著名的吴兴沈氏)还有进士出身,八成是被叔叔踢到岳家军准备整点黑材料给秦桧以便提干的。但是去了岳飞身边以后一直在替自己的主帅说话,并且几十年后仍以此为荣。。&br&总之他的部下奇葩很多狗血也很多,几乎每个人的经历都可以拉出来写一篇传奇小说。岳飞和他们的关系也非常好,而且不是演义小说里的那种大哥小弟式的江湖义气,而是诤友、知己甚至生死之交。当然偶尔也有损友模式的,比如他另一个重要幕僚黄纵,有次出差回来听大街上到处传岳少帅如今终于也纳妾了,居然就直接跑他跟前问哥们你的节操肿么也碎了还是终于开窍了?。。后来口述了本回忆录,除去北伐规划之外,也净是一些上不得台面的八卦(比如岳飞曾经吃了个包子觉得太好吃于是就把剩下的打包了等等等等),看多了简直让人怀疑是高级黑+小报记者穿越。&br&不过朋友之间处的太铁也有不好的一面。岳飞被害后,他比较重要的部将和幕僚,绝大部分没活过十年。客观迫害的原因当然有,但主要还是自己郁闷死的。&br&&br&先写这么多。希望不会被吐槽梗太老。&br&&br&============================【二次更新】=========================&br&根据评论作两点补充:&br&1、&b&昨天写的这个答案,每条都有史料依据,我手头也大都有记载原文的笔记。&/b&&br&但是每条都写引注的话这个工作量实在太大了。。即使复制粘贴也很麻烦。。再一个影响行文,而且恐怕最终的长度会超出知乎的答案规定字数。&br&所以如果有知友对哪条说法的来源、史料真实度有异议,可以在评论里提出。第一版的答案暂时不想改了。。&br&2、&b&好多知友都评论私信各种问如果想了解这段历史的话,可以看什么书&/b&,所以把之前在另一个答案下面写的两个长回复也粘过来:&br&&br&==================【更新书目推荐和电子版资源】======================&br&关于这段历史,相对通俗的学术专著首推王曾瑜先生的《&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book.douban.com/subject/1689655/&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岳飞和南宋前期政治与军事研究&/a&》(&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pan.baidu.com/s/1kTBo2MV&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pdf版下载&/a&),比他的&b&《&/b&&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pan.baidu.com/s/1dDfCDI5&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岳飞新传》(pdf版下载&/a&)更有针对性条理也更清楚,现在网络上时兴的很多关于岳飞的误解、谣言和所谓“争议”,这本书里其实都已经批过一遍了。。而且全书不光着眼岳飞,还兼及南宋初整体的政治军事形势及其他重要历史人物如秦桧赵鼎等人,其实是了解这段历史时最适合当入门手册的(以前在岳飞吧和梦绕神州路岳飞资料网做过一个书目整理兼了解岳飞的入门指南,初阶资料就是推的这个而没用《岳飞新传》)。&br&&br&其次是《岳飞研究》第一辑里龚延明先生的&b&《&/b&&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pan.baidu.com/s/1o6wVkb4&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岳飞官衔系年与考释》&/a&、王曾瑜先生的《&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pan.baidu.com/s/1sjmFHZf&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岳飞的部将和幕僚&/a&》,分别是讲岳飞官职升迁(兼及军功战绩评述而且写的非常专业,因为龚延明先生自己有从军经历,后来和军队学术合作ms也挺多)和岳家军部将与幕僚生平的,都是很硬的论文。特别王曾瑜先生的那篇,把目前有历史记载的岳家军全体成员生平全捋了一遍,信息量巨大。&br&&br&然后龚延明先生的&b&《&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book.douban.com/subject/1200375/&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岳飞评传&/a&》&/b&(&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pan.baidu.com/s/1bn3xopp&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pdf版下载&/a&)(史料运用不如王曾瑜先生的新传,但军事部分写的比邓、王二位更出色)和傅伯星先生的《&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book.douban.com/subject/1723747/&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岳飞正传&/a&》(超星上有。应该是所有岳飞传记里写的最通俗的一本了。。五花八门的材料也很多。再一个老先生是工笔画名家,在书里配了很多原创画作插图)也值得看看,其余的就没了。(顺补一槽:&b&这段历史目前还没有类似《明朝那些事儿》那样相对靠谱的普及著作,倒是黑名单可以拉很长。比如《如果这是宋史》和袁腾飞的所有书= =&/b&)&br&&br&再有王曾瑜先生的《&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book.douban.com/subject/2986217/&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荒淫无道宋高宗&/a&》(&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pan.baidu.com/s/1gdiWtVX&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pdf版下载&/a&)、韩酉山的&b&《&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book.douban.com/subject/1064195/&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秦桧传&/a&》(&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pan.baidu.com/s/1ntIBUHj&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djvu文件下载&/a&)&/b&,杨倩描的《&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book.douban.com/subject/2238968/&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吴家将——吴玠吴璘吴挺吴曦合传&/a&》(&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pan.baidu.com/s/1dDy91YD&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exe格式电子书下载&/a&)、张智勇的&b&《&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book.douban.com/subject/2237543/&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南宋吳氏家族的興亡&/a&》&/b&(&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pan.baidu.com/s/1eQpdZCe&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djvu文件下载&/a&)和王云裳的《&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book.douban.com/subject/1608100/&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刘锜评传 &/a&》这几本书,虽然不是直接写岳飞的,但都是针对岳飞同时期重要历史人物的高质量研究专著,看过后会对岳飞和南宋初历史有更全面的认识,所以也算是必读书。&br&&br&另如果不排斥网络帖子的话,也可以先看看这个链接&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tieba.baidu.com/p/%3Fpn%3D1&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2013】百度宋朝吧干货年鉴&/a&&b&里的5、6、7楼搜集的网文,有论文也有网络宋史爱好者自己看了正经书以后攒的文,&/b&信息量和靠谱程度都还不错的,最主要的是写的都比较好玩,更容易上手。&br&不过如果还想要更深入的了解的话,还是推荐看更多的学术专著,同时自己去读史料原文。学术专著书目可以参考一个旧帖:&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yuef.org/bbs/thread.php%3Ffid%3D20&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岳飞研究FTP资料存目&/a&;史料方面王曾瑜先生校注的《&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book.douban.com/subject/1255983/&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鄂国金佗稡编续编校注&/a&》(&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pan.baidu.com/s/1c03vkgo&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djvu文件下载&/a&)是必读必备(这本书也算是岳飞研究和南宋史、宋代军事史研究的必读书了。岳珂原著写的信息量大历史现场感更强、更接近当时环境还在其次,关键是王曾瑜先生附的校注,基本把目前有的所有相关史料都搜罗出来了,实话说作为本科也算正经学过历史学的人每次都看的想shi = =),然后《&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book.douban.com/subject/3093436/&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三朝北盟会编&/a&》(&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pan.baidu.com/s/1gdf45V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pdf版下载&/a&)和《&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book.douban.com/subject/3170996/&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建炎以来系年要录&/a&》(&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pan.baidu.com/s/1eQEI1Ei&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pdf版下载&/a&)最好也能备一份常看常翻。这两本是看这块最基础也最大头的史料。&br&--------------------------------------------------------------------------------------------------------------------------------------------&br&以上,希望对各位对这段历史有兴趣的知友有帮助~
岳飞其实是个政治智慧很高、政治嗅觉非常灵敏,同时非常善于处理人际关系的人。当时的文臣武将,无论是他平级下级还是上级,基本都和他关系很铁,属于人见人爱花见花开的那种模范乖孩子。具体的例子可以看下这个: 他和皇帝赵构的关…
&p&有几个人知道中国历史上有这样一位皇帝:&b&用瓦做馆椁,用纸做丧衣,临入墓之前,当众揭开,遍示百姓,且不用人畜殉葬!&/b&&b&陪葬品只要一把征战过的宝剑,要一身穿过的盔甲。(如果你觉得长你就看黑体字,如果觉得有兴趣就全看,个人习惯。&/b&资料来源于:《如果这是宋史》&b&)&/b&&/p&&p&&b&文章分三个部分,一是说他能打,二是说他的谋略大局观,三是评价他的治国,四是他的死亡。可以挑选自己写喜欢看的地方看。&/b&&/p&&p&中国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称帝起,到公元1911年宣统帝退位止,在2131年的时间内,产生过230位皇帝。他只是其中一位。不过可能他已经在历史的河流里被淹没了。现在我能把他捡起来,让大家看到他的故事。实在是很荣幸。&/p&&p&&b&他的名字叫郭威,鲁智深杀郑屠的原型就是从他身上来的。&/b&郭威到街上闲逛,有一个屠户欺行霸市,非常跋扈,大家都很怕他,喝了点酒的郭威不服气地到了这个屠户跟前,让他割肉,然后找茬骂他,屠户也知道郭威不好惹,但最后终于忍不住了,就扯开衣服用手指着肚子说:“有胆量你就照这儿捅一刀!”郭威抄起刀子就捅进了他的肚子,结果屠户一命呜呼。&/p&&p&郭威在刘知远时期可以毫不客气的说,&b&当时国防第一人!&/b&所以&b&在刘知远死后&/b&,&b&安排了五个人辅佐儿子刘承祐的江山&/b&,分别是:史弘肇、杨邠、王章、苏逢吉、&b&郭威&/b&。&b&不过刘承祐觉得这五个人分散了自己的权利&/b&,毕竟这孩子年轻么。所以这孩子不由分说,杀!也没什么技术手段,纯属小流氓,这&b&五个元老的其中三个在上朝的时候,被路边冲过来的&/b&&b&10几个拎着刀的人就给砍死了。&/b&不过郭威还没死,也没被用。&/p&&p&&b&直到刘承祐发现面对叛乱已经无计可施的时候,才跑到郭威家问了句:&/b&&b&“吾欲烦公可乎?”&/b&(我能麻烦您点事儿么?)&b&郭威答道:“臣不敢请,亦不敢辞,惟陛下命”&/b&(我不敢请战,我怕你觉得我要军权,我也不敢推辞,我怕你说我端着架子。陛下,你说啥,我干啥。)&/p&&p&&b&&u&一:能打,但不好杀。&/u&&/b&&/p&&p&&b&面对死守,郭威下的第一道命令不是攻城,而是筑寨。&/b&常思筑寨城南,白文珂筑寨城西,郭威自领中军筑寨城东,城北不设人马。同时征调周边五县百姓近两万人,在三寨和河中城之间筑起了连接不断的小型堡垒,来保护新建的营寨。&/p&&p&&b&命令一出,全军哗然。这是要干什么?为什么不乘着生力军新来,一鼓作气全力攻城,就此把河中城拿下?&/b&这不是坐失良机吗?筑寨是干什么?是为了更好的围困?河中城和李守贞早已经是瓮中之鳖了,只需要不断地攻城,就算不能攻破,也会迟早耗尽城中的人力粮草,火到猪头烂,到时候自然灭亡。&b&好多天之后,三个营寨都筑好了,寨前的堡垒也都筑好了,可郭威却不放周边五县的百姓们回家,可他也没再下新命令,全军所要做的事,就是各就各位,排号进住刚刚盖好的新家。&/b&&/p&&p&&b&一天夜里,久困城中绝不露头的李守贞突然率军出击,没有准备的后汉军一片慌乱,只得放弃了堡垒,向新筑的营寨里撤退。&/b&奇怪的是,李守贞也没有乘胜追击,&b&他的军队在战斗的间隙里全力以赴,把新建的堡垒都毁了,然后马上撤退回城,再次开始坚守。&/b&&/p&&p&&b&汉军大头兵马上就蒙圈了,啥玩意?老子们辛辛苦苦当农民工做的堡垒就这么让你们一下给毁了?!不过郭威的命令依旧非常简单:没事儿,接着砌。&/b&&/p&&p&之后的事情就像是复制粘贴,再复制粘贴的机械重复一样无聊,不知道是出于什么样的心理,&b&只要堡垒出现,李守贞就会心急火燎,不计利害地率队出城,不管用什么样的代价,都一定要把堡垒毁了&/b&,然后他才能稍微恢复点理智,带着人马逃回城。&/p&&p&&b&而郭威就像故意和他斗气一样,只要你来毁,我就马上重建。&/b&如此周而复始,没完没了,&b&这种单调无聊的工作竟然持续了&/b&——别惊讶,是接近&b&整整一年!只不过每一次李守贞出城拆除这些违法私建的建筑之后,他们回去时的人马都会少很多。&/b&其中有战死的,有拆墙累死的,还有借机逃跑的。&b&李守贞带得出来的人越来越少,拆不完的墙却越来越多,当这种反比例指数大到了某一极限时,郭威终于下达了第三条命令:攻城!&/b&&/p&&p&&b&就这样,三面强攻,北面放行&/b&,&b&汉军大兵满腔怒火无处发泄:你们拆了我们一年的堡垒了,老子今天非把你的河中城给拆了!妈的!&/b&李守贞贯彻了自己绝不投降的宗旨,城破后全家集体自焚。消息迅速地传向了全国,不多久,又迅速地传了回来,另外两处的反叛,凤翔节度使王景崇和永兴军节度使赵思绾很痛快地投降了,他们实在不想像李守贞那样被郭威玩死。&/p&&p&一切搞定,&b&郭威用尽可量小的代价,得到了最圆满的战果。&/b&&/p&&p&现在明白了吧?&b&李守贞的确是瓮中之鳖了&/b&,&b&只要不断地攻城,不断地消耗,就足以让河中城崩溃——但前提却是要以战具的毁坏和士兵们以可怕数字的死亡去换取。&/b&&/p&&p&&b&&u&二:隐忍,有谋略&/u&&/b&&/p&&p&时间过去了四个月后,后汉皇帝&b&刘承佑把郭威再次派上了战场&/b&,理由很简单——常规任务,抵挡契丹。&b&于是郭威出征,但是等他到了报警地点,却连一根契丹人的马毛都没看见,不仅如此,连抢劫现场都没有。&/b&怎么回事?是契丹人行动太快,已经溜了?还是消息不准,契丹人根本没来,有人把皇帝连带郭威一起都涮了?但他并没有迷惑太久,&b&没等他报告平安无事请求撤军,皇帝的新命令就又到了:就地驻防,以防契丹。&/b&&/p&&p&&b&明白了吧,就是让你调出京城,让你去放羊去吧。&/b&郭威叹了口气,这一点就没有把握了。接着他就开始心烦意乱,多年的经验告诉他,事情绝没有这么简单。事情的发展也没有让他等太久,很快就又有消息来了。&b&这次是一封密信&/b&,从澶州快马加鞭抢在皇帝的诏书之前,&b&交到了郭威的手上。&/b&具体经过是这样的——&b&刘承佑&/b&密诏李弘义去澶州杀王殷,&b&密诏郭崇去郭威驻地魏州杀郭威&/b&和王峻。&/p&&p&李弘义、王殷一刻都没有耽搁,以十万火急的速度抢到了郭崇前面,先期警告了郭威。之后就像证实这个消息的准确性一样,郭崇紧跟着就到了。等待他的,是郭威已经恢复了平静的脸。他已经明白自己该怎么办。&/p&&p&&b&就这样,郭威亲眼看到了后汉皇帝刘承佑签署颁布的诏书。黄纸黑字,证据确凿。好了,他能给自己一个交代,也能给他的老上司,后汉第一任皇帝刘知远一个交代了。刘知远,你都看见了,不是我负你,而是你的儿子太不懂事。&/b&&/p&&p&幼稚的刘承佑完全没有料到,他的诏书还有别的功能。&b&诏书被郭威稍微改动了一下,&/b&还是杀人的命令,&b&只是需要去死的人变成了郭威的各位重要下属。&/b&&/p&&p&然后郭威非常难过地把诏书拿给他的下属们看。&/p&&p&好了,&b&这比什么都能鼓舞士气,军队立即集结,当天就向首都开封进发。&/b&&/p&&p&&b&他并没有担心失败,从一开始他就知道自己绝对不会失败。&/b&但问题是,他想要一个怎样的胜利?直到有一天,突然有人报告抓到了一个奸细,已经审明是刘承佑亲自派来的,他才猛地清醒。&b&他让奸细带了一封信,在信里,他郑重地向皇帝保证,他绝对没有反叛之心,他一切的努力都是为了能活命,他和他的将军们士兵们都是绝对拥护陛下的,请陛下千万不要轻信某些人的造谣,要以和为贵,给和平一个机会……同时也给你刘承佑自己一个活命的机会!!&/b&&/p&&p&&b&刘承佑接到密信,没有对郭威做一个字的回复,他直接把郭威留在开封的全体家属一个不留地杀掉,其中包括郭威养子柴荣的家眷&/b&,&b&悲愤的郭威在滑州誓师,决心攻占开封——为了必胜,他听从了王峻的建议,向军队郑重许诺,攻陷开封,尔等可以在京城剽掠一旬!&/b&&/p&&p&而后,郭威不费吹灰之力,便进了开封城。&b&不过却没有登基,而是选择了让刘赟&/b&,他是先先帝刘知远陛下的弟弟刘崇的儿子&b&成为了皇帝。&/b&&/p&&p&&b&九天之后,也就是在当年的&/b&&b&12月1日,郭威的军队全体开拔,向开封以北运动。一个公开的理由是——契丹。&/b&郭威的军队一路向北,&b&一连走了半个月,士兵们越走越郁闷。为什么?一来他们实在是想不通为什么要这么快就离开开封;二来是因为速度实在是太慢了。&/b&&/p&&p&&b&但是士兵们要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京城是白抢的吗?当时的兽性和快感早已经成为过去了,在这半个月沉闷缓慢的行军途中,每个人都有足够的时间来想一想他们的前途和已经非常不妙的命运。皇帝并不是计划中的郭威,而是又一个姓刘的人。新皇帝迟早会有一天和他们算算账的!&/b&士兵为什么会造反?因为利益。如果一旦造反成功,便改变命运,不过这次他们并没有造反成功,因为还是姓刘的人的天下,那么等待他们的一定是死亡。&b&这时候郭威反而显示出了出奇的淡定。但是士兵们等不了。&/b&所以,在途中,士兵们直接拥护郭威为皇上。可以说是胁迫:直接冲到了郭威的屋子里,把黄袍往他身上一批,你就是皇帝了。&/p&&p&&b&这时,我们很有必要来彻底地分析一下郭威为什么这么做,相信分析过后,我们就能清晰地看出郭威到底是个怎样的人。&/b&&/p&&p&问题一:郭威为什么不趁着抢劫都城、皇帝新死的时候一举搞定后汉天下?&/p&&p&答案:&b&刘知远死得太快太早了,他死之后到现在虽然已经发生了太多的事,但是从时间上看,他才死了不过两三年而已。这样短的时间,他的影响力以及以他为代表的刘氏一族的影响力还远远谈不到消失或者弱化。&/b&所以郭威起兵时,还要矫诏改动刘承佑的诏书,来欺骗自己的部下造反,而且在进攻都城的前夕,还要动之以巨利,以许诺剽掠京城为诱饵,才能驱动士兵们的热情去卖命。&/p&&p&&b&问题二:郭威为什么要一而再,再而三地躲避、推脱众人的拥戴?难道他对皇位真的没有野心吗?&/b&&/p&&p&答案:绝对不是,&b&不管他对皇位有没有野心,局势已经强迫他只有一条路好走,那就是顺着反叛之路一直走到底,必须成为皇帝而且坐稳宝座,才能活命。&/b&&/p&&p&&b&在最关键的事情上——夺得军权。或者叫做获得军心。&/b&&/p&&p&抢掠京都九天之后,郭威就带着军队北上抗击契丹,现在我们都知道了,所谓的契丹来犯纯属是个骗局。&b&那么他以那么缓慢的速度带着军队去郊游,真正地目的是什么?是让军队醒醒神,从抢劫过后的喜悦满足里警醒过来。让士兵们知道现状有多危险,面对的难题绝不只是我郭威一个人的,你们哪一个都别想置身事外。&/b&&/p&&p&一切都是为了一些微妙的,且极为重要的心理转变。&/p&&p&公元950年12月25日,转变开始了。郭威率军重新回到了开封,王峻率文武百官出城迎谒。隔天之后,即27日,李太后下诏,命郭威“监国”。&b&于是转过年来,就在正月,郭威脱下了黄旗,穿上了正规的黄袍,在一个多月以前还是刘承佑的位置上坐了下来。他成了五代十一国里又一位开国的皇帝,国号为“周”。&/b&&/p&&p&&b&&u&三:治国为民&/u&&/b&&/p&&p&&b&郭威治国没有大风大雨,他做的都是一些小事儿,不过正是这些小事儿,让人真正感觉到了温心和感动。他下了这样的一条命令&/b&——&b&以后每年民间应交的牛皮,三分减二。&/b&而且实在没有的,可以把牛皮税分摊到田亩上,每10顷地捐牛皮一张,然后剩下的牛皮可以人民自用或者自由买卖。不仅如此,郭威&b&还把盐、酒这些利税大项都开了禁,随便人民做生意,甚至可以和后周国境之外的人做生意,&/b&这可真是冒了天下之大不纬,这在军事安全第一的当时,不是鼓励人民里通外国吗?而且这些都让国家原有的税收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受到了强烈的冲击和影响,当时很有一些人冤声载道。&b&而最最让人看不过眼的是,郭威居然把五国十一国里最最基本的一条国策给改动了。&/b&一时之间上层社会人人恐慌,都说国本一动,国将不国,后周马上就会烟消云散了!&b&原来在郭威之前,&/b&所有的皇帝都特别地注重国计民生,尤其是粮食是否稳定地高产。为此,&b&所有的皇帝都把劳动力固定,让农民在规定好的土地上耕种,谁也不许跑,跑了就杀头&/b&,而且什么都统统是国家的,土地、耕具、牛马、还有你的妻子和儿女,当然也包括你,都是国家的,就算死了也得埋在这块规定好的土地上,以便使之更加肥沃。&b&而郭威却把一切都无偿地分给了农民,上述的土地耕具等都成了农民们私有的家产,而且还大面积地减免了农业税,把实惠还给了农民。&/b&&/p&&p&&b&&u&四:死亡&/u&&/b&&/p&&p&终人一生,无论他是谁,总会亲历一个终点和一个奇迹的,那就是死亡。到那时,我们就会真的知道生命的真相,以及它到底还会走向何方。&b&郭威突然间一病不起,这时距离他登极称帝才不过短短的三年,&/b&一切都是这样的苍促,帝国、人民还有柴荣,都还没有准备好,他真的不应该在这个时候病倒!&b&于是郭威只有强支病体,每天照样上朝办工,&/b&让天下所有的人包括他的子民和他的敌人都清清楚楚地看见,我——郭威,仍然还活着……没有任何人任何事能让我倒下!&/p&&p&&b&就这样,他熬到了公元&/b&&b&954年的元旦,五十一岁本未衰老的郭威按照惯例盛装出行,咬紧牙关登殿举行了朝庆大典。&/b&在最最庄严的地方,他身着皇帝服色向他的臣民们宣布今年为显德元年,愿吾国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并大赦天下。&/p&&p&&b&当天郭威圆满地完成了自己在大典上的任务,一直端正地坐在所有人的目光里,直到大典结束他才站了起来,慢慢地自己走回了皇宫内院,从此他永远地消失在了人们的视野里。&/b&&/p&&p&郭威病情马上加剧,再也无法支撑。弥留之迹,他把最重要的一些朝臣叫到了病床前,紧紧地拉住柴荣的手,交代了最后的遗言。&/p&&p&——&b&我死后,尽速发丧,不必久留皇宫内院,孝不孝不在这上面。我的坟墓务必要俭素,所用人力,一定要雇用,不计远近,不许差役百姓。我的坟墓不用石柱,也不要石人石兽,你要用瓦做棺椁,用纸做我的丧衣,临入葬之前,当众揭开遍示百姓,切不可以人畜殉葬!你只需要在我的坟前立一座石碑,在上面刻写:“大周天子临晏驾,与嗣帝约,缘平生好俭素,只令著瓦棺纸衣葬。”你若不听我言,死后阴灵不见……&/b&&/p&&p&&b&就这样,郭威死了。翻阅史书,面对上面的遗嘱,我实在想不出还要再说些什么。纵观中国从公元前&/b&&b&221年秦始皇称帝起,到公元1911年宣统帝退位止,2131年的时间内,共产生的230位皇帝里,在乱世中短暂称帝,随即死亡的郭威或许真的不算什么,但是我想说,郭威是一代人杰,是一个极少有的既是皇帝又同时是一个人的罕见结合体。&/b&&/p&&p&&b&深沉与机谋,坚忍和决断,这是他的特点。也许通过我的记述,大家会认为他是一个太凶险,太冷静,太杀人不流血了的伪君子。真的是这样吗?难道一切都要用刀子去血淋淋地获得,像暴徒朱温那样横扫一切生命才算是理所应当吗?&/b&&/p&&p&&b&历史没有给他更多的时间去证明他自己,就这样吧,郭威,你来过,你做过,你的生命已经留下了千年不灭的印迹,这些就足够了……&/b&&/p&&br&&br&———————————————————————————————————————————&br&&b&第二部分是柴荣&/b&,哈哈哈一般了解郭威的人都知道柴荣。&br&&br&&p&看完郭威一定不过瘾,那么来讲讲他的义子,柴荣。如果说郭威是一个老谋深算,冷静沉稳的人。那&b&我对柴荣的评价就是:半人半神!&/b&&/p&&p&后世祖柴荣:后人对其评价:五代十国第一明君。我觉得不妥,因为这根本体现不出来柴荣到底有多Imba!&b&在我有限的知识内,我想不出哪个皇帝比柴荣还传奇。小说《水浒传》里的小旋风柴进,就是柴荣的后代。&/b&&/p&&p&还记的郭威吧,也还记得为什么郭威没有在第一次进了开封城就当帝吧。准确的说,他不敢。因为还有一位叫“刘崇”的人。说他你可能不知道,但是你如果你记忆力不错的话,你还记得&b&刘赟&/b&吧,他是刘崇的儿子。郭威进城后选择的天子是刘崇的儿子,刘知远的侄子。为什么,因为如果不这样,带兵的刘崇会杀过来,即使是郭威也没有多大的把握能战胜刘崇。&/p&&p&&b&郭威死后,柴荣面对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刘崇。&/b&&/p&&p&郭威我没有把握,你个小毛孩子还是没有问题的。没错,就是小毛孩子,当时的柴荣只有33岁,作为皇帝来说,是个地地道道的小毛孩子。而且,对于打柴荣来说,刘崇师出有名,毕竟,原来的江山还是姓刘的,而不是姓郭的。&/p&&br&&p&&b&刚刚当上两个月的皇帝,柴荣就面对着江山不保的问题:&/b&契丹武定节度使杨衮率万余精骑支援刘崇自率的三万精卒,浩浩荡荡,杀入后周国境。当时的柴荣还仅仅上位两个月。而当时的朝廷表现呢?&b&“刘崇上次入冠大败,势蹙气沮,必不敢亲自统兵入侵。陛下您新登大宝,人心易摇,不宜轻动,应该诏命大将前往抵御。”&/b&柴荣的回答也干净利索:“刘崇趁我朝大丧之期,轻朕年少新立,有吞并天下之心,此次他必定自来,朕不可不往。”你刘崇不是看我年轻么,觉得你能吃掉我,来,你亲自带兵来的,我就亲自带兵和你打!&/p&&p&哎,当时的大臣心里想的肯定是,这小崽子,往好了说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往坏了说,这孩子傻啊。刘崇是打过几年的老将啊,而且带着3万精兵,1万契丹人,你这说打就打了?&/p&&p&于是冯道劝他,皇上,这仗您三思啊,我觉着您……打不了!&/p&&p&“当初唐太宗平定天下,未尝不自行,朕何敢偷安!”柴荣朗言。想当年天可汗李世民不也是御驾亲征么?他行,我也行!五代十国试问谁敢自比李世民?柴荣敢!而且是在没有任何军功的情况下敢。历史证明,这种情况下,百分之九十九都是脑子有问题的。不过柴荣正是那百分之一。&/p&&p&“不知陛下能否为唐太宗否?”冯道泼凉水。哎呦呵,陛下敢自比李世民啊?!&/p&&p&“以我们大周军之强盛,破刘崇如以山压卵耳!”柴荣又言。我打死他,就要像泰山压死小虫子一样。&/p&&p&“不知陛下能为山否?”呵呵,就是不知道陛下是不是能成泰山了。&/p&&p&看到了么,这就是柴荣所面对的局势,满朝文武不仅没有能打的,而且还是对他冷嘲热讽。&/p&&br&&p&没关系,五代十国第一帝就是要借着这个舞台,来开始他作为皇帝的第一次表演:&/p&&p&历史没有给柴荣准备的机会,刘崇也没有。于是公元954年初,刚刚上位两个月的柴荣便御驾亲征,面对着契丹精兵以及刘崇的三万精锐。柴荣做出了我认为第一个正确的决定:选择了刘词。请记住这个名字。命其调齐援军。火速支援战场。&/p&&br&&p&而柴荣则马上显示出了他刚猛血性的一面:刘崇要的是我柴荣的命,要的是我柴荣的江山。无非就是看着我年轻好欺负么,好!刘崇你不要着急,我马上就来见你。柴荣没有选择等待援军,也没有选择死守开封,柴荣选择的是,火速出兵,去攻破北汉!注意,不是去抵挡,而是去攻破。折让我想到了第一滴血3里面史泰龙和施瓦星格两个人面对着一票敌军时候,施瓦星格问史泰龙怎么办,史泰龙说:包围他们!&/p&&br&&p&是的,柴荣没有开玩笑,他真的是要去攻破,而不是抵挡。因为他在没有援军消息的情况下,带着原来的人马极速行军,要的就是尽快见到刘崇。而这时柴荣的部队里有一个少年,他改变了中国的历史,他是开封府马直军使——赵匡胤。3月18日,柴荣在泽州境内高平县遇到了他的对手——刘崇。&/p&&br&&p&加急行军的柴荣来到山岗,看到了他的敌人,此时,柴荣的人马还没有到齐,也没有可靠的后援部队,更没有选择好作战地点和阵型。不过柴荣等不了了,面对着满朝的质疑和轻蔑,他知道他最需要的是什么,那就是让他的臣子,让他的子民深深的记住——他们皇帝的名字叫柴荣。&/p&&br&&p&柴荣没有片刻等待,他高傲的看着对面的敌军,下达了第一个命令:前军出击!&/p&&br&&p&刘崇是混迹战场的老油条了,虽然柴荣的举动让他吃了一惊,不过这完全不足以让他消除对柴荣的轻蔑。刘崇没有说话,只是轻蔑的一笑。&/p&&br&&p&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北汉部队接触到后周部队后,并没有血战,而是全线撤退!&/p&&br&&p&不正常,极为不正常,北汉军是打过硬仗的部队,且从战事展开以来,所向披靡,这次败退显得异常诡异。旁边有人提醒柴荣“北汉军这次败退,恐怕有诈啊!”柴荣没有转过头,他的嘴角露出了一丝轻蔑的笑。随即下达了第二道命令:“命三军,全速追击!”&/p&&p&刘崇,别躲别藏了,你不就是要我柴荣的命么,来,有什么招数就使出来吧。柴荣,在此!&/p&&br&&p&在这里,我们有必要分析一下柴容的处境,五代十国的频繁换代导致的问题是人民根本没有国家的概念,普天之下皆为王土,四海之内皆为王臣。不过是哪里的土,谁的臣,人民根本不在乎。前文提到的冯道,那是一本活活的官场教科书。他经历了五个朝代的更替,依旧笑傲官场。我们中国人一直没有国家的概念,只有天下的概念。这也是为什么在鸦片战争时期,人民采取的是看笑话的心态。有谁知道八国联军进攻北京的时候,战斗力最强的部队是一支由中国人组成的部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此话不假,不过有谁知道,天下是谁的天下。百姓不在于姓刘还是姓郭亦或姓柴。因为,天下,不是他们的天下。他们只是顺民,真正的命运从不掌握在自己手里。所以,刘崇带领着一支战斗力极强,且嫡系人马的时候。柴荣的文武百官想的不是如何抵御,而且怎么投降。这也回答了之前的问题:为什么一定要皇帝御驾亲征。 答案很简单——没人为他卖命。&/p&&br&&p&看似淡定的柴荣的头上一直悬着一把尖刀,稍有不慎便会让他死无葬身之地。不过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柴荣带三军全速追赶着刘崇的部队,不过在追击到巴公园处附近,后周的将士发现,中计了。&/p&&p&只见三面成包围态势,左翼为杨兖的契丹军,右翼为张元微,中军为刘崇。这个架势,就是关门打狗的架势。这三支部队,哪一只部队单拿出来在五代十国都不是软柿子。而现在,他们来自五湖四海,只为同一个梦想:柴荣的命&/p&&br&&p&这次刘崇没有给柴荣先进攻的机会,左翼张元微带着骑兵首先发动了进攻。张元微也是一个猛将,带领着骑兵刚刚接触到后周部队便硬生生打了进去。这时的后周部队,早已没有了战斗的欲望。只见,柴荣先锋部队的两元大将:樊爱能、何徽带着骑兵就跑。不过,后周右翼部队是步兵,根本跑不过骑兵,于是,后周的步兵部队直接倒戈,齐呼万岁。&/p&&br&&p&是的,还没开打,柴荣的右路已经投降,两元前锋部队的大将已经临阵脱逃。刘崇笑了,柴荣,你还年轻,你不知道五代十国的部队只跟随强者,毫无道义可言么?安息吧,小伙子,把你的命给我,让我登上那个宝座。你不要怪我,要怪只能怪命运。&/p&&br&&p&此时柴荣的脸上已经没有了往日的淡定和骄傲,取而代之的是羞辱感和怒火。是啊,前面有看不起他的敌人,后面有嘲笑他的群臣,现在还没打,自己的部队也背叛了自己。为什么?为什么!战局没有给柴荣太多的思考时间,很快,柴荣的部队就被慢慢侵蚀,侵蚀到柴荣可以清洗的见到刘崇的黄旗,侵蚀到柴荣周边的卫队越打越少,只剩下寥寥百人。&/p&&br&&p&死神已经向柴荣在招手,不远之处,柴荣可以依稀见到刘崇在冲着他冷笑。不过这一切并没有给柴荣带来恐惧,相反,这一切变成一股怒火,在柴荣心中逐渐转化成了力量。只见柴荣大喝一声,双脚一踹胯下宝马,像一道流星,直奔黄旗下的刘崇。是的,没有阵型,没有战术,没有卫队。只有你和我。来吧,你不是要我的命么,来吧,我让你知道我是谁。柴荣的卫队都懵了大概一秒钟,然后才逐渐恢复清醒,是的,他们没看错,他们皇上一个人骑着马找人家单挑去了。于是卫队拼了命的去追,他们的使命,就是围在柴荣周围,让他尽量不要受到伤害,不过现在,他们都在后面拼命的追柴荣……&/p&&br&&p&同样懵了的还有刘崇,他微笑的表情逐变的僵硬。是啊,久经沙场的老将,随着他哥哥刘知远打江山的时候便笑傲疆场了,可是,今天发生的一切,让他暂时感觉到一阵头晕。他面前的卫队似乎被柴荣一个人硬生生扯开了一个口子,就像一颗流星一样,没有丝毫停顿,没有丝毫犹豫,直奔刘崇。&/p&&br&&p&傻了,懵了,等刘崇恢复意识的时候他已经可以清晰的看见柴荣带着杀气的脸和带着寒光的刀。刘崇下意识的掉头撤退,而他带动的,不仅是他卫队,更带动的是整个中军帐。部队的阵型,牵一发动全身,整个北汉的部队都在后退,而后退的过程中,张元徽死于万军从中。北汉的部队被后周从左右侧包夹过来的后周弓箭手狠狠的狙击了一下,他们清晰的看见左侧的将领是柴荣义父郭威的女婿——张永德。右侧的将领,他们不太认得,是个英姿飒爽,带着帝王之气的一个小伙子。他叫赵匡胤。&/p&&br&&p&被打的落花流水的北汉部队已经来不及集结,兵败如山倒,兵只要一退,想让他们停住,基本是不可能的。任凭刘崇亲自挥舞着帅旗,也拦不住撤退的部队。刘崇觉得命运和自己开了个玩笑,他败了,彻彻底底的败了。不过刘崇不知道,命运和他开的最大的玩笑并不是在他极大优势之后依旧大败,而是——他惹的是柴荣。&/p&&br&&p&刚从已经一只脚迈进鬼门关的柴荣刚刚拔出来这只脚,不过他没有选择撤退,也没有选择集结,更没有选择等待援军。柴荣的目标只有一个:刘崇。 没有丝毫的停顿,柴荣驾着马,全速追击着刘崇,刘崇,我就是要你死!而此时,紧紧跟随者柴荣的,也只有张永德,赵匡胤,以及人数不多的骑兵卫队。&/p&&br&&p&不过就是这一股人马,直奔着刘崇追了过去,刘崇的宝马乃是契丹人所赐,跑的那是没得说。不过不管你多快,柴荣也要追到你!没有给刘崇任何休息的机会,就这样,一个玩命的跑,一个玩命的追。跑在第一个的是刘崇,跑在第二个的是柴荣……&/p&&br&&p&其实这时候,柴荣依旧在走钢丝,虽然北汉的部队被打散了,不过依旧还有一万多人马。而柴荣的骑兵部队大部分被樊爱能、何徽带走了,能跟的上柴荣的人马,寥寥无几。夜里,北汉人马逐渐意识到,其实他们的人数占据着优势,追击他们的,只是一小票部队。意识到同样事情的,还有柴荣。&/p&&br&&p&不过,彪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释,柴荣继续发起进攻。北汉彻底被吓破了胆,刘崇带着人马就跑。柴荣带着人马就追。就这样,北汉就被硬生生的打回了老家。&/p&&br&&p&后来柴荣回朝后认真反思,认为不是兵的问题,不是将的问题,问题是兵和将只崇拜强者。而显然,现在没有军工的柴荣不是强者。因为樊爱能、何徽不要脸的回来了。他们大摇大摆的回来找柴荣。他们为什么这么不要脸?很简单,带兵打仗,没别人了。如果柴荣杀了他们,那不异于柴荣自废武功。面对着唯一能打的两名将军,柴荣的做法非常果断,杀!不留!因为柴荣的目标不是自保,他要的是一支军纪严明,可以打天下的部队。而柴荣现在的部队,不可以说不骁勇,因为这是郭威留给他的一支部队。战斗力不差。而也正是这支部队,随着柴荣征战南北,后又经过赵匡胤的培养,可以毫不客气的说,是一支扫平天下无敌手的部队。一个数据:宋朝的单兵作战负重为32公斤,而现在的美国特种兵负重仅为15公斤。哎,每每想到赵光义为了成为千古一帝,硬生生把这支部队打光了。以至于南宋时期的屈辱,元朝的入侵…… 历史不容假设,就这样吧。&/p&&br&&p&又扯远了,柴荣随即调齐兵力,第二次御驾亲征直奔刘崇。刘崇,你以为你跑了?不!你跑不了,等着我,我亲自来要你命……等着我,我要让我的子民知道,我是谁!&/p&&br&&br&&p&柴荣,亲爹名叫柴守礼,是个爱贪图小便宜的人。爷爷是当地的贵族。由于郭威不恩能生育,而小柴同学长的又十分可爱,所以郭威便认他为义子。少年柴荣的生活不能说清贫,但是绝对算不上富裕。他随着商人在江浙一代贩卖茶叶,为家里补贴家用。但在郭威的调教下,自幼便练得一手漂亮的骑射功夫,并饱读诗书。郭威对儿子也不薄,言传身教,用行动和鲜血告诉了柴荣什么是战争,什么是战场。柴荣的样子让我想起了《闯关东》里面的老三传杰。小时候经过商的人,思路普遍比较清晰,善于分析利弊。&/p&&p&此时的刘崇已经60岁高龄,这时候正美滋滋的给自己的爱马建马棚呢,“自在将军“
不亏是契丹宝马,长途奔袭,带着刘崇逃离了柴荣的追杀。刘崇大难不死,心里其实还是美滋滋的。“啧啧啧,你别说,平时还没这么玩命的跑过呢,能这么跑一次,其实也挺带劲!”&/p&&p&刘崇安排自己手下,给“自在将军”每日三等粮草。然后自己美滋滋的回忆着一个60岁的老头和柴荣“你是风儿我是沙,你在前跑,我来抓……”的暧昧场景。 不过这句并不能客观公正的体现出来刘崇现在的处境,他现在的处境是“那天夕阳下的奔跑,是我即将逝去的青春……”&/p&&p&那时候四月的太原还没有雾霾,刘崇正哼哼着那首 “你是风儿我是沙……”的时候,下面人急急忙忙的过来报道,后周前锋天雄军节度使符彦卿带着人马把太原城围的水泄不通。妥了,这次真是风儿吹到天边去,沙儿飞到天边去了……&/p&&p&就这样,公元954年,柴荣第二次御驾亲征,带着人马直奔北汉都城——太原。没错,三月刚刚结束了高平之战,柴荣胜利凯旋带兵回朝,杀了樊,何等相关将领70余人后,马不停蹄的下达了攻城命令。刘崇,你跑不了!&/p&&p&但是这次刘崇真的让柴荣失望了,刘崇跑了,跑的很彻底,而且干的很漂亮。此举得到了宋朝皇帝的高度认可,以至于纷纷效仿:刘崇直接把皇位传给了儿子刘承钧。并语重心长的告诉儿子“年轻时候打打仗,有助于思路清晰,善于分析利弊……”然后在儿子略带晕眩的眼神中,给儿子留下来一个潇洒的背影。“儿子,相信爸,年轻时候吃点苦,马上你就会升职加薪,当上总经理,出任CEO,赢取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想想你爹都有点小激动呢。好吧,就这样吧,儿子,祝你好运,老爸是爱你的。么么哒!”&/p&&br&&p&刘崇并没有像他表现的那样轻松,是啊,虽然他完美的做到了“高高兴兴出门去,平平安安回家来”
并且还和柴荣激情上演了一出你是风儿我是沙,但是,死去的士兵,和在契丹人面前的威信却是无法弥补的。虽然他已经把儿子强行当成了挡箭牌,但是他也不确定,儿子到底能挡多久。因为对柴荣,谁都没底!&/p&&p&于是,刘崇加急了一封信送给契丹人,中心思想很简单,我要完犊子了,赶紧来救我!&/p&&p&契丹人现在已经对刘崇鄙视的不行不行的了。&/p&&p&首先,刘崇认了契丹人为叔叔,看好了,是叔叔,不是父亲。虽然辈分一样吧,但是不是爹。就不是,你咬我啊。但是无可否认的是,无论是认叔叔,还是让儿子挡箭牌,刘崇都充分的体现出了他与生俱来的后现代艺术气息。&/p&&p&其次,契丹派了一万精兵去配合刘崇攻打柴荣,本来人家契丹人想的也挺好,我带着兵出去,帮我大侄子打江山,到时候大侄子当皇上了,我们这不是也能沾光么。可刘崇倒好,在三面包围了柴荣之后,他命令契丹人按兵不动。因为,他觉得自己一定吃的掉柴荣的部队,到时候在契丹人面前打出自己的威风,而且到时候分红的话,他也有足够的理由“按劳分配”
给契丹人三瓜俩枣的打发掉。&/p&&p&契丹人向来讲信用,听命令,他们看着张元徽带着兵马雄赳赳气昂昂的杀向了柴荣的右翼,他们按兵不动。他们又看着柴荣玩了命的当突击队员,依旧按兵不动。最后看着刘崇60岁的老头摇着大旗召唤部队作战,他们终于忍不住了,开始了行动——他们带兵走了。恩,对,他们千里迢迢的过来看着刘崇给他们上演了一部后现代神转折的剧后,心满意足的走了。&/p&&p&但是,契丹人不傻,他们知道如果柴荣攻下来后汉对他们意味着什么。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是的,在柴荣的存在下,契丹和刘崇始终是最好的朋友。于是,契丹人继续派兵,火速去太原支援。&/p&&p&此时的柴荣正骑着马,在远处的山坡远眺。太原,这个古城,经过了历代的洗礼,早已有了坚厚的城墙,和足够的粮草。而柴荣展开的态势,也让整个太原城陷入了困兽之斗。当听到契丹人带着部队前来支援的消息之后,柴荣命大将史彦超率部队前去抵挡。自己则率兵攻城。而此时战场上一位小将异常神勇,他就是太祖——赵匡胤。&/p&&p&赵匡胤,如果把中国历史上的皇帝武力值排个名的话,老赵绝对可以排前三,(其实我认为他排第一),太祖长拳,相传就是赵匡胤所传。长拳讲究起如风,击如电,动作舒展,爆发力强。而练习这种拳法的,不敢说实战到底多强,但是身强体壮绝对是没有问题的。&/p&&p&(完)&/p&&p&这个答案写的实在是跑偏了。&/p&&p&知乎不给我专栏,我只能建立个群了,欠下的文章在这儿发: &/p&
有几个人知道中国历史上有这样一位皇帝:用瓦做馆椁,用纸做丧衣,临入墓之前,当众揭开,遍示百姓,且不用人畜殉葬!陪葬品只要一把征战过的宝剑,要一身穿过的盔甲。(如果你觉得长你就看黑体字,如果觉得有兴趣就全看,个人习惯。资料来源于:《如果这是…
&p&说个抗日战争的故事吧。&/p&&br&&p&公元一五九一年、大明万历十九年、日本天正十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个叫丰臣秀吉的日本老头,在朝鲜半岛附近画了一个圈。&/p&&br&&p&他刚刚将全日本纳入自己的控制下,又把贪婪的目光投向了一海之隔的李朝,以及李朝背后的大明。于是在秀吉的命令下,整个日本都开始动员起来,厉兵秣马,准备对半岛发动一次前所未有的大侵攻。&/p&&br&&p&这场在一年之后爆发的战争,被称为壬辰战争,前后持续了足足七年,规模巨大,伤亡惨重,将中、朝、日三方都卷了进去,对东亚局势产生了深远影响。&/p&&br&&p&日本为了筹备战争,提前一年在距离朝鲜最近的九州地区开始囤积大量物资、士兵,修建名护屋、打造火器、兵器和战船,蓄势待发。至于李朝和大明,他们对此全无觉察,没人注意到即将飘过来的战争阴云。&/p&&br&&br&&p&但也不是完全没人觉察。&/p&&br&&p&日本人在九州的频繁活动,引起了一位中国人的注意。&/p&&br&&p&这个人叫做许仪后,又名许三官,大明江西吉安人,行商为生。许仪后在隆庆五年外出作生意,结果在广州附近海域陷入倭寇之手。因为他擅长医术,便幸运地活了下来,几经辗转被卖到了日本本土。&/p&&br&&p&当时被倭寇掳掠到日本的中国人很多,在官方分类里,被称为“逋逃之种”。在“逋逃之种”里,许仪后算是运气比较好的,他精通医术,没怎么受到虐待。一次偶尔的机会,他凭借医术救了萨摩藩岛津家的小孩,大为感激的藩主岛津义久把他留在了身边,担任御用医师。于是许仪后便定居在萨摩,娶妻生子。&/p&&br&&p&许仪后这个人,天生古道热肠。虽然他已经脱离了倭寇的威胁,但每次看到自己同胞受到倭寇欺凌,他都恨得咬牙切齿,一心想为他们做点什么。&/p&&br&&p&秀吉进攻九州之时,岛津义久见无法抵挡兵威,便身披僧衣开城投降。他去觐见秀吉时,许仪后也随侍左右。见到秀吉之后,许仪后作了一个出人意料的举动:他咕咚一声跪倒在地,哭着把自己的经历讲述了一遍,恳求秀吉下重手惩治倭寇。&/p&&br&&p&秀吉对许仪后的这种胆量十分欣赏,正好他有意为日本海商扫平海道,便做了个顺水人情,下达倭寇取缔令,发兵剿灭海贼。从此岛津义久对许仪后刮目相看,愈加重视,觉得这家伙有胆识有魄力,视为心腹。&/p&&br&&p&进入万历十九年(1591年)以后,许仪后发现最近萨摩藩变得十分热闹,出现了大量外藩武士与足轻。从这些人的穿着与旗号判断,应该是属于本州、四国等地的诸家大名。他久居岛津家,接触的都是藩内高层,政治嗅觉十分灵敏。日本在形式上已经统一,再无战事。如此大规模地厉兵秣马,唯一的解释就是对海外用兵。&/p&&br&&p&日本列岛孤悬海外,对海外用兵唯一的可能,就是攻打朝鲜。&/p&&br&&p&朝鲜是大明的藩国,倘若朝鲜被攻击,大明势必要出手相助。而如果大明与日本发生碰撞,那将是件惊天动地的大事。&/p&&br&&p&许保仪虽只是个医师,却拥有不凡的政治眼光。他意识到,一场大规模战争迫在眉睫。许仪后对大明很了解,傲慢自大又迟钝,不能指望朝廷主动对日本的举动有所警惕,自己必须得做点什么。于是,许保仪利用自己在岛津藩的地位,不动声色地开始展开调查。&/p&&br&&p&调查的结果让他大吃一惊,秀吉的目标不是朝鲜,而是大明。&/p&&br&&p&许仪后虽已定居日本,娶妻生子,可一颗炽热的爱国之心却从未冷,对故国仍旧心怀眷顾。加上许仪后自己也是倭乱的受害者之一,无论从公从私,他都不能对这一异动坐视不理。&/p&&br&&p&他知道,大明对于日本的了解近乎于零,如果只是简单地把秀吉的计划传递过去,未必会引起重视。因此,许仪后决定要准备一份务求详细的报告,要把日本国情原原本本地详述,以便祖国参考。&/p&&br&&p&于是,他开始不动声色地收集情报,利用御医的身份四处探听,并完成了一份报告。&/p&&br&&p&这份报告大约五千多字,里面分成了六部分:一陈日本国之详;一陈日本入寇之由;一陈御寇之策;一陈日本关白之由;一陈日本六十六国之名;复陈未尽之事。林林总总,涵盖了日本国的方方面面,内容极之详尽。报告里甚至推算出了日本出兵的详细日期——壬辰年三月一日,比真正爆发战争的日期只差一个月——以及日本的侵攻路线图:“翌春渡高丽,征辽东,取北京城”。&/p&&br&&p&报告是写完了,但怎么送到大明手里,却是一个问题。许仪后本来打算“亲奔告陈”可他身为岛津藩御用医生,家里又有老婆孩子,根本无法脱身,只能从来日本做生意的明商身上打主意。&/p&&br&&p&万历十九年九月三日和九月九日,许仪后先后找了两批商人,让他们代为传达。可这两批人都不太靠谱儿,他们离开以后,许仪后生怕自己的心血白费,天天晚上睡不着觉,夙夜忧叹,这时候,他的一位弟子挺身而出,拍着胸脯说我可再去送一次信。&/p&&br&&p&这个人是许仪后的江西同乡,名字叫朱均旺,江西抚州人。他本在南海贩卖布匹,结果遭遇了倭寇,被掳至萨摩藩福昌寺替人抄写经文。恰好许仪后去寺里烧香,听到朱均旺说家乡话,大为欣喜,通过岛津义久的关系把朱均旺解救出来,收为弟子,留在身边抄写药方。&/p&&br&&p&朱均旺对许仪后感激涕零,看到他这么忧愁,便毅然站出来,主动要求当信使。&/p&&br&&p&这一趟差使可不容易,且不说海外风高浪急,单是政治上的风险,就相当之大。秀吉那时候已经采取了一定的管制措施,所有往来明商都不许下船,生怕泄露情报,一般人很难混上船去。就算一切顺利上了船,等回到大明,也可能被官府以通倭之罪抓起来——总之是趟九死一生的差使。&/p&&br&&p&但朱均旺为报许之恩,对这些毫不畏惧,许仪后大为欣喜。信使的问题解决以后,接下来,要解决的就是如何把朱均旺弄出日本国。&/p&&br&&p&许仪后经过奔走联络,找到了一位漳州商人林绍歧,他表示可以把朱均旺偷偷带走,但是得等这船货物在日本卖完,才能拔锚启程。许仪后没奈何,只能耐心等候。这一等,却等出了一桩大祸事。&/p&&br&&p&他之前四处奔走搜集情报的举动,背着日本人,却没瞒着中国人。这些旅居萨摩的中国人中,偏偏有那么几个人,不知出于什么动机,把这件事捅到了秀吉的亲信浅野长政那里。&/p&&br&&p&浅野长政一听还有这样的事,不敢怠慢,立刻汇报给了秀吉。秀吉正做着征服大明的春秋大梦,陡闻有人要坏他的事,还是自己施过恩的许仪后,不禁勃然大怒,声称要狠狠地整治一下这个忘恩负义的混账东西。&/p&&br&&p&这一场祸事,当真不小。许仪后被关到监狱里,知道自己这次必然无幸,但他一口咬定全是自己筹划,没有吐露出郭国安、朱均旺或者林绍歧任何一人的名字。&/p&&br&&p&对于许保仪的罪名,浅野长政本来裁定为“越度”之罪——就是非法出境——可秀吉不甘心,放出了狠话:“咱们不是新铸了几口大锅吗?就把许三官那小子搁锅里煎死算了!”&/p&&br&&p&许仪后出事以后,急坏了岛津义久。他跟这位御医感情十分深厚,又是自家救命恩人。往大处说,岁久本人对于秀吉这场战争毫无兴趣,许仪后投书大明之事,其实正合乎他的心意。&/p&&br&&p&可是这事出在萨摩藩,岛津家不能找秀吉直接求情,说不定人没救出来,反被扣了顶“失察”的帽子。思忖再三,义久搬出了一位大人物——德川家康。&/p&&br&&p&德川家康是秀吉最头疼的也最看重的大名,他从未在战场上被秀吉打败过,坐拥关东二百万石,是日本丰臣氏之后的第二大政治力量。他的面子,秀吉不会不卖。&/p&&br&&p&而德川家康自己也有盘算,打算借这个机会市恩于岛津氏,为以后的争夺天下埋下一点伏笔。&/p&&br&&p&于是,德川家康给秀吉写了一封求情信,这封信写的很艺术,充分显示了家康的情商。他没正面为许仪后辩解,而是先批评了一通许仪后通敌之罪,然后话锋一转,说现在不光是许仪后,在日的中国人都对政府不满,如果把他处罚,反显得咱们小肚鸡肠。如果太阁你把他赦免了,显出宽阔的胸襟,大家就会感佩您的度量,说您是仁德之人。&/p&&br&&p&家康是最了解秀吉的人,这封信完全号住了太阁大人的脉:秀吉内心最想要的,是别人对他的尊重。果然不出家康所料,秀吉接到这封信,深以为然,加上家康面子大,便不再追究许仪后泄密之罪,只是象征性地申饬了一下,赶回了萨摩藩。&/p&&br&&p&许仪后死里逃生回到萨摩,却一点也没被吓到,依然不改前志,继续为朱均旺的出行奔走。一直到了万历二十年年初,林邵歧终于要扬帆回国了——这时候,偏偏又节外生枝。&/p&&br&&p&那时候距离开战已不足三个月,日本的备战进入最紧张的时刻。时任藩主的岛津义弘下令封锁港口,不许闲杂人等进出。林绍歧的船也被扣了下来,藏身船中的朱均旺束手无策。&/p&&br&&p&在危急时刻,许仪后又一次不避嫌疑,挺身而出。他利用自己在岛津家的地位,去见义弘,说商船是用来做买卖的,如果擅自扣留,以后怕没人肯来做生意了。义弘想想有理,便应允了,放林绍歧离开。&/p&&br&&p&做完这些事情之后,许仪后如释重负,临别之前,他写了首诗赠别朱均旺,把臂相泣。两个人知道,这辈子他们没什么机会再相逢了。这首诗是这样写的:&/p&&br&&p&难域萍逢几度周,一朝分首作遐游。&/p&&p&殷勤嘱咐忠君事, 尽意叮咛灭寇仇。&/p&&p&知汝归成苏子景, 岂宜还作李陵秋。&/p&&p&霜台若问尘中事, 惟道斯民苦尚忧。&/p&&br&&p&诗句情真意切,其中“殷勤嘱咐”、“尽意叮咛”等语,无不浸透许仪后拳拳爱国之心。他以苏武自况,即便身险蛮夷之地,志向不改,他不求名亦不求利,唯一的心愿,正是诗中最后一句“惟道斯民苦尚忧”。&/p&&br&&p&许仪后一辈子没取得过任何大明的功名,也没被授予过任何大明官职,羁旅海外的他却拥有令许多大明官员汗颜的爱国情怀。他对大明所付出的一切,都是自发的,是对故国朴素真挚的热爱,没有指望过会有任何回报。谈及壬辰战争,各路史家都会摆出汗牛充栋的史料,津津乐道于战事攻伐,或是政治上的折樽冲俎;但我们不该忘记,在战争前夕,曾经有这么一位中国人,以布衣之身,当国难之前,默默地为他的祖国立下了一份绝大的功劳。&/p&&br&&p&万历二十年一月十六日,林绍歧离开萨摩藩。朱均旺怀揣报告,藏在船舱底部,生怕被人发现。这一路风高浪急,朱均旺苦不堪言,这种生活他一过就是四十多天。一直到了二月二十八日,这条船终于抵达福建大岞湾。&/p&&br&&p&这时距离距离日本向朝鲜正式开战,还有四十四天。&/p&&br&&p&朱均旺登陆之后,顾不得身体虚弱,径直去找福建军门张汝济,把许仪后的报告递交给大明官方。&/p&&br&&p&这份报告对大明朝廷来说,极其重要。报告里不仅介绍了秀吉意图吞并朝鲜、入侵大明的计划,而且给出了详细的出兵路线图、动员兵力、战争起因与日本诸藩对战争的态度。更可贵的是,许仪后还专门提及了日军的作战方式和应对策略。&/p&&br&&p&报告里说对付倭寇,应该用“水陆互攻, 日夜并杀。斯时也, 倭不及饱食, 丽不及为应, 途分主客, 后无援兵, 不习水战, 不敌火攻。”这个建议,对大明决策产生了重要影响,与后来朝鲜战局的进展惊人地相似。日军的失败,正是由于“不习水战”,后勤补给困难,才在中朝联军“水陆互攻”的攻势下一路溃败。&/p&&br&&p&这份报告获得了大明官员的盛赞,说“预说今日之事, 合如契卷内中所云” 。这份报告传到朝鲜后,朝鲜人也说“所论倭贼用兵之事,验之多重。” 还一直追问大明使者,问许仪后有没有继续更新。&/p&&br&&p&甚至朝鮮国王和臣下聊天,都把许仪后挂在嘴边:&/p&&br&&div class=&highlight&&&pre&&code class=&language-text&&《宣祖实录》二十六年二月四日。上曰:“賊有添兵之勢乎?”忠謙曰:“觀許儀后書,則言日本之地六十六州,而來寇我國者,只六州云。若六十州有餘丁,則秀吉兇狡有餘,豈不繼援乎?許議后言六十六州,不如中原之一州,
&/code&&/pre&&/div&&br&&div class=&highlight&&&pre&&code class=&language-text&&《宣祖实录》二十八年二月六日。上曰:“然。倭賊本是禽獸,其於天朝求封,有何關乎?”經世曰:“倭賊通書于中朝曰:‘日出處天子,寄書日沒處天子’云。自爲一方天子,此乃犯順之意也。”上曰:“以許儀后上書見之,則可知矣。”
&/code&&/pre&&/div&&br&&p&当时还是兵部尚书的石星,仔细地研读了朱均旺带来的许仪后报告,又综合了朝鲜以及明军搜集来的各路情报,惊奇地发现,日军开战前后的动向,与许仪后的报告惊人地吻合。&/p&&br&&p&石星心想,这是一个重要的人才,他应该可以发挥更大作用。于是他提笔给福建巡抚许孚远写了封信,让他派精干的人前往日本九州,去会一会这位许仪后。许孚远接到石星的请求以后,很快召见了两个锦衣卫的指挥使,一个叫沈秉懿,一个叫史世用。沈秉懿老不堪用,很快被淘汰,许孚远见史世用这个人器宇轩昂,谈吐不凡,就把这个艰巨的任务交给了他。&/p&&br&&p&万历二十一年六月,史世用把自己化妆成商人,和另外两位同伴张一学、郑士元乘坐海商许豫之船前往日本。他一路飘洋过海,最后在七月四日登陆于九州平户川的内浦港——顺便提一句,三十一年以后,一个叫做郑成功的中日混血,是在这里降生。&/p&&br&&p&史世用登陆之后打听了一下,发现自己下船下早了。内浦和萨摩虽然同属九州,距离还是差的有点远。他再一打听,得知岛津义久和许仪后去名护屋去见秀吉了。他胆子不小,直奔名护屋而去。到了名护屋以后,他与张一学兵分连两路,史世用去找许仪后,张一学、郑士元负责去把名护屋的地理形势偷偷画下来。&/p&&br&&p&名护屋是日军的侵朝大本营,军队补给俱从这里发出。有朝一日万一明军打过来,这些情报便有了用武之地。&/p&&br&&p&专业的情报人员,素质就是不一样。史世用没费多大力气,就联络上了许仪后。许仪后对史世用的到来喜出望外,他万万没想到大明居然会派人来主动联络,这对于一个寂寞的海外赤子来说,该是多么大的安慰。&/p&&br&&p&不过许仪后没有被喜悦冲昏了头。名护屋是秀吉的地盘,耳目众多,他让史世用先返回内浦,稍微联络。&/p&&br&&p&八月十三日,秀吉跟岛津义久谈完了事,让他返回萨摩。许仪后找了个机会开小差,溜到了内浦,并于八月二十七日见到了史世用、张一学、郑士元和许豫。史世用向他提出来,听说岛津家对秀吉一直不满,能不能见一下。&/p&&br&&p&岛津家当初在岛津义久的带领下,于户次川之战打败丰臣军,种下了祸根。后来秀吉亲自率大军讨伐九州,为了保全岛津家,义久不得不宣布出家归隐,把家督之位让给弟弟岛津义弘,投降秀吉。&/p&&br&&p&在去年六月份的梅北一揆中,岛津义久在秀吉的逼迫下,不得不要求自己的三弟岛津岁久剖腹自尽。所以要说岛津义久对秀吉没有怨恨,是不可能的。&/p&&br&&p&许仪后说,要见藩主不易,不如先亲近他身边的重臣。内浦港恰好属于岛津家重臣伊集院忠栋的领地,应该先去拜会一下他。&/p&&br&&p&九月初三,许仪后带着许豫、史世用前往伊集院忠栋的府邸,名义上是作为客商拜访,由许仪后做翻译。伊集院忠栋老奸巨猾,一见许豫就眯着眼睛说:“我看你不像是商人嘛。”许仪后赶紧说:“也算是大明的一位武士吧。”两边都试探着说了几句客套话,没谈出什么实质内容。伊集院忠栋倒没细究,还送了一副铠甲给许豫。&/p&&br&&p&没想到这次会面,不知为何被泄露出去了。到了九月十九日,有个叫玄龙的和尚跑来找许豫,说“你是不是大明福建官府派来侦查情报的呀?”许豫也是个有胆识的人,也不否认:“没错!你们侵略高丽,胡作非为。我们万历皇帝不愿意杀戮太重,派了沈惟敬来讲和。许军门派我过来调查你们的虚实,看你们有没有诚意。”这一番话半真半假,玄龙和尚也怕自己担上破坏和谈的罪名,只得悻悻离开。&/p&&br&&p&在此之后,史世用感觉到有些危险,放弃了面见藩主的想法,一心一意搜集各类情报。&/p&&br&&p&时间推移到十月份。当时岛津义弘驻扎在巨济岛,瘟疫流行,义久派了许仪后前往高丽去当医生。许仪后走了以后,史世用觉得自己的任务完成的差不多了,也乘船离开归国。可惜他运气不好,中途碰到了台风,不得不返回九州。&/p&&br&&p&很快岛津义久和伊集院忠栋派人来调查许豫,许豫坦坦荡荡地把自己对玄龙和尚说的话重复了一遍。岛津义久点点头,没有扭送他去见秀吉,反而拿出一封信和一些礼物,请他转交给许孚远,算是官方答复。&/p&&br&&p&这封信里没提及任何战事,只是说无论两国关系如何,贸易还是要开展云云。这是岛津义久留下的一点心眼,希望万一日军在朝鲜不利,也不至于波及岛津家的生意。&/p&&br&&p&许豫得了岛津义久的批准,在万历二十三年一月二十四日离开日本,史世用也在他出发前后不久乘坐另外一条船离开。他们前往日本的任务,算是顺利完成。&/p&&br&&p&许豫于同年三月一日顺利返回福建,回来以后,他问许孚远,说史世用回来没有?许孚远一楞,我还正要问你呢。&/p&&br&&p&这时候他们才发现,同样是今年一月份出海的史世用,居然到现在都没动静,到底跑到哪里去了?&/p&&br&&p&答案是,他还在九州……&/p&&br&&p&史世用出海以后,满心以为可以尽快返回福建,上报情报。可他万万没想到,船还没走多远,居然又遭遇了强台风,真是太倒霉了。在大自然的暴虐天灾之下,船队全都沉没,张一学在海难中丧生,只剩下他跟郑士元两个人幸免于难,被海浪推送回了九州。&/p&&br&&p&两个人身无分文,语言又不通。此时许仪后已经离开日本,许豫也不在了。举目无亲的两位间谍,在日本渡过了无比凄惨的七个月。&/p&&br&&p&到了这一年的八月底,两位琉球的使者到日本拜访秀吉,顺便侦查情报。他们走到萨摩的时候,忽然被两个乞丐拦住。这两个乞丐穿着破烂不堪,口称是大明指挥史世用与承差郑士元,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武警8680部队历届师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