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了戒疤的出家人还俗能还俗么?

中国僧人头上的戒疤是怎么来的?【河北师范大学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161,440贴子:
中国僧人头上的戒疤是怎么来的?收藏
&&为什么现在的年轻出家人头上没有香疤了?看很多电影电视剧,里面的和尚头上都有香疤的。
&&香疤在汉传佛教中也被称为戒疤,这是汉传佛教的一个“特产”,不过在1983年已经被中国佛教协会发文废止了。在《关于汉族佛教寺庙剃度传戒问题的决议》的文件中说:受戒时在受戒人头顶烧戒疤的做法“并非佛教原有的仪制,因有损身体健康,今后一律废止”。从此以后,新受戒的汉族僧人,头顶上再也不会有戒疤了。
&&&为什么汉传佛教的出家人头上以前会有戒疤呢?戒疤又是什么时候开始有的呢?目前比较通用的说法是《中国和尚受戒·香疤考证》所述,相传始于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1288),沙门志德住持金陵天禧寺时,与七众授戒,燃香于顶,指为终身之誓。此事逐渐演变成惯例。后世中国佛教徒往往以此表示自己的信心,出家众之烧戒疤更成为是否受戒的辨识方式。
&
&&&&对戒疤的起源有另外一种解释。宋末,蒙古军队一路南征,所到之处青壮年男子要么被屠杀,要么被强征服劳役,但是蒙古军队对出家的僧人却从不为难,盖因当时蒙古上层推崇佛教。因此汉地青壮年纷纷剃发穿起袈裟,扮作出家人以躲避刀兵劫。出家人陡然增加,令蒙古军队无法分辨真伪,因此蒙古统治者以烧戒疤来区分是否是出家人,而且烧了戒疤以后是不允许还俗的。因为烧戒疤要忍受剧烈的疼痛,而且日后无法还俗,因此很多人不得不放弃假出家这种方式。从元朝以后,一直到中国佛教协会废止烧戒疤止,戒疤称为了汉传佛教的一个特色。无论戒疤的起源如何,烧戒疤都不是佛教制度,只为中国所独有,并未见于其他国家。
&&&有一种说法,说烧戒疤是起自于舍身供养的佛家思想,也被视为断除我执。旧时出家人受戒时,所燃香疤之数目一般有一、二、三、六、九、十二几种。十二点表示是受的戒律中最高的“菩萨戒”。在家众多于受菩萨戒日的前腋、烧戒疤于手腕;出家众的戒疤多烧于头顶,成为世俗人眼中和尚的标识之一。
&&&佛门除了剃度(凡是出家当和尚或尼姑的人都要剃光头发,这在佛教中叫做剃度)仪式外,还有“清心”仪式。即入寺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成绩优秀者,老和尚会用线香为他们点上僧侣生涯的第一颗戒疤,称之为“清心”。然后在接下来的一两年内,如果表现良好,则有资格得到第二个戒疤,名为“乐福”。一般而言,如果顺利的话,寺里一些年长的老和尚大多可以拥有五六个戒疤;而像少林寺等重要寺院的住持,则有八、九乃至十二个戒疤。
&&&&广东省属例外。在广东的鼎湖山及其他寺院,燃疤处是在左前臂内侧,不是头上。布雷特(J.&B.&Pratt)写道,和尚‘依自己的热忱和勇气’,可以燃三个、九个、或十二个疤。在宝华山却没有选择的余地,受比丘戒者一律燃十二个疤,不多不少。受优婆塞戒者,九个。沙弥,三个。疤数在江苏全境内据说相似,但到了他地寺院,数目的确有异。如果某年传戒师父规定至少要燃九个疤,戒子可以多燃三个疤,以示虔诚。
&&&&&普利普·摩勒(Prip-Moler)在他所著《中国佛教寺院》(Chinese&Bud-dlist&Monasteries)书中对于如何烧戒疤有这样的描述:“沙弥将祈祷毯紧紧裹在颈项上,手拿着在前项典礼领得的小红袋。袋里装着十二到十四颗用艾草作成的黑色小粒艾绒,每颗约一公分高。沙弥面前站着主事和尚中的一位,他把用龙眼干作成的腊,涂在左手拇指上。从递来的小红袋中取出易燃的艾绒后,这位和尚将腊涂在艾绒底部,再一个个放置在沙弥头皮上点有小圈的部位。接着,他拿起纸捻迅速点燃十二粒艾绒。他一个人,或者再加上一位站在沙弥(现在跪着)身后的助手,用手紧按着沙弥的头,使头部固定不动。由于灼痛,沙弥必定会发出不由自主的动作,这时艾绒可能翻滚,烙疤在错处,因此这道程序以及在颈上裹毯都是必要的。在准备阶段,以及艾绒点着、燃烧时,沙弥及助理和尚不停念着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或阿弥陀佛。当十二个炽燃的小点逐渐接近头皮时,我们几乎可以根据念佛的节奏,衡量痛楚的程度。佛号在沙弥口中越来越快的重覆,音调也逐渐上扬,最后——通常是火烧着头皮的刹那——在痛喊声中停止,艾绒大约燃烧一分钟左右。笔者见过接受酷刑、毫不退缩的人,也见过老人、小孩用手捶打主事和尚的膝部,仿佛他们同样都是年轻人。在成人之间观察时,我不曾见任何女尼或女信徒烙疤时——不论三个或十二个——不出一声或不颤抖,留意这点是很有趣的。
&&&&&一时的痛楚,并不是烙疤唯一的不良后果。如果不采取预防措施,并且必然会损及视力与视觉系统。烙疤后睡觉,会引起短暂的血液中毒,然而睡眠几乎是难以抗拒的。如果沙弥抵挡不了沉沉的睡意,躺下来睡着了,无可挽救的后患将是无法避免的。如视力减弱或失明、头肿胀等。为帮助沙弥对抗睡意,院方宣布允许他们随心所欲漫游全寺各个角落,见见男人与女人,到客堂、方丈室等等,利用天生的好奇心,帮助他们保持清醒。慧居寺在上午九点燃疤,南京古林寺也一样,当天整日可见沙弥游逛各处,窥视或浏览平时绝对禁止他们前往的房舍。晚上九点,方丈下令他们保持清醒,直到午夜十二点。过了十二点,他们才放下心,让疲倦的漫游者寻找他们应得而且等待已久的休息。”
&&&&戒疤,作为汉传佛教的一个特色,如今已经不复存在了,但是出家人以这样的方式表达自己断绝尘缘、皈依佛门的勇气,是值得我们叹服的。今天的人们,如果看见过于年轻的身着僧服,头上又点着戒疤的人,恐怕要多留几个心眼了,前面讲过,烧戒疤的制度在1983年就已经全面废止了。
登录百度帐号和尚头上为什么点九个香灰眼_百度知道
和尚头上为什么点九个香灰眼
我有更好的答案
和尚头上几个点是什么意思,有一种说法,说烧戒疤是起自于舍身供养的佛家思想,也被视为断除我执。在家众多于受菩萨戒日的前腋,不过在1983年已经被中国佛教协会发文废止了。在《关于汉族佛教寺庙剃度传戒问题的决议》的文件中说:受戒时在受戒人头顶烧戒疤的做法“并非佛教原有的仪制,因有损身体健康,今后一律废止”。从此以后:和尚头上几个点是什么意思,香疤在汉传佛教中也被称为戒疤,所到之处青壮年男子要么被屠杀,要么被强征服劳役、烧戒疤于手腕;出家众的戒疤多烧于头顶,成为世俗人眼中和尚的标识之一,而且日后无法还俗,因此很多人不得不放弃假出家这种方式。从元朝以后,一直到中国佛教协会废止烧戒疤止,戒疤称为了汉传佛教的一个特色,烧戒疤都不是佛教制度,只为中国所独有,并未见于其他国家,这是汉传佛教的一个“特产”,而且烧了戒疤以后是不允许还俗的,盖因当时蒙古上层推崇佛教。因此汉地青壮年纷纷剃发穿起袈裟,扮作出家人以躲避刀兵劫。出家人陡然增加,令蒙古军队无法分辨真伪,因此蒙古统治者以烧戒疤来区分是否是出家人。因为烧戒疤要忍受剧烈的疼痛,新受戒的汉族僧人,头顶上再也不会有戒疤了。和尚的戒疤是怎么来的呢,据了解宋末,蒙古军队一路南征,但是蒙古军队对出家的僧人却从不为难。十二点表示是受的戒律中最高的“菩萨戒”。无论戒疤的起源如何。旧时出家人受戒时,所燃香疤之数目一般有一、二、三、六、九、十二几种据说
采纳率:87%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南怀瑾:出家人头顶烧戒疤的由来南怀瑾:出家人头顶烧戒疤的由来有人文化百家号本文摘录自《药师经的济世观》,南怀瑾选集(第七卷)最早,出家人头顶上是不烧戒疤的。相传元世祖之始,释志德主持天禧寺,每与七众授戒,烧香与顶,为烧戒疤之始,但尚不普遍。清朝以外族身份统治了中国,一般汉人当然不服气。清朝遂与汉人约好五个条件,即“生投死不投,俗投僧不投,男投女不投”等。清朝、新娘子穿戴的凤冠霞帔仍是明朝服装,显示男投女不投。在家人投降,出家人不投降,所以,现在出家人所穿的衣服,那也是明朝的款式。清政府一看,反抗的知识分子都跑去当和尚道士了,怎么办呢?那时又没有身份证或护照,如果在民间造反不得了,于是特别要求烧戒疤。烧戒疤在身体其他部分看不见,总不好意思剥开衣服检查吧?和尚光头,又不能戴帽子,烧在头顶上,一看就知道是真是假,就算还俗也逃不了。因此,光头就是护照、身份证。清朝怕汉人造反,在头上给你加个记号,这比佛教还厉害。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有人文化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消除社会隔阂、推动社会发展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和尚头上的戒疤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