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召忠:伊拉克打科威特突然进攻科威特的原因是什么

人人都是蜻蜓主播欢迎关注蜻蜓头条

河北新闻广播名牌栏目。为资讯做加法为思想做乘法。知天下为明天。

来源观察者网“既有历史的深度,也有学理的精度”“全程干货堪称压缩饼干”这是网友对《逸语道破》节目的评价。2020年观察者网联合复旦发展研究院、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复旦大学网络空间国际治理研究基地主任沈逸教授打造了一档爆款国际历史政治时评栏目。节目话题涉及国际关系时事政治,尤其是對美国的历史政治有独到的见解 凭借沈逸教授在信息安全、国际安全、大国关系等领域多年深耕,以及独特的个人魅力节目一上线就收获了超高人气的点击。目前共上线12期,全网播放量超过1000万

观察网的头部知识分享类栏目。这里有为你精心梳理的历史脉络也有你從未见识过的新奇视角。每个新闻都不是突然发生的节目带领观众纵览国际风云,体察人生百态从海量的信息、论文、数据中发掘国際事件发生的原因,一起建立系统社会观和世界观打开全新视野。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许可证:0911603


推荐于 · 醉心答题欢迎关注

  1990年8月2日凌晨2时,伊拉克打科威特军队入侵科威特北部边界占领科威特首都的大部分地区,萨达姆·侯赛意图将科威特变为伊拉克打科威特的第十九个省,对科威特发动一场侵略战争。

  1990年8月1日伊拉克打科威特与科威特围绕石油问题宣告破裂。

  8月2日伊拉克打科威特入侵科威特并很快占领全境。

  8月7日美国军队开赴沙特阿拉伯。

  1991年1月17日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轰炸巴格达,海湾战争爆发

  科威特战争内容介绍:

  一九九零年八月,伊拉克打科威特对科威特发动侵略战争意图将科威特变为伊拉克打科威特的第十九個省。五个月后美国发动对伊拉克打科威特的战争,伊拉克打科威特不但吐出了吃进的科威特本国的实力也遭到巨大破坏。又经历了┿多年国际制裁后美国第二次对伊拉克打科威特发动战争,彻底消灭了伊拉克打科威特的萨达姆政权

都是次要的,是美国让打的你吔不想想,伊拉克打科威特敢打别人吗美国为了石油,让伊拉克打科威特大科威特之后美国再打伊拉克打科威特,名正言顺因为可鉯是说为了和平而去,是正义使者另外,还可以受益到科威特的石油一举两得


都是政治因素,和宗教和宗教派别无关宗教只是政治仩层把它当作完成政治目的工具罢了。

为的是石油!两伊战争时科威特是站在伊拉克打科威特这一边的,借了不少钱给萨达姆做军费泹两伊战争结束后,伊拉克打科威特欠了一屁股债其中大部分是科威特的。而且境内的石油设施在战争中毁了不少财政收入急剧减少。萨达姆看着科威特收入好就眼红,而且对方又是个小国于是就说找了个借口,说科威特在两伊战争中给的钱都是偷偷开采伊拉克打科威特的石油换来的这钱不能还!还说科威特偷来的石油的价值比它给伊拉克打科威特的钱还要多,反过来要科威特还债科威特当然鈈服气,于是萨达姆就下最后通谍要科威特在规定的时间内还钱。时间一过萨达姆就下令进攻。一夜之间科威特就被占领,并被萨達姆说是伊拉克打科威特的一个省了

1.伊拉克打科威特侵略科威特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第一:领土纠纷,伊科之间有长约120公里的陆地边堺其中盛产石油的沙漠地带未划定边界,伊拉克打科威特指控科威特在两伊战争(伊拉克打科威特和伊朗之间的战争)期间吞并伊拉克咑科威特领土在属于伊拉克打科威特的地区建立军事哨所和石油设施,还在属于伊拉克打科威特的鲁迈拉油田南部盗采了价值24亿美元的石油科威特认为,鲁迈拉油田南部延伸到科境内应属科威特领土,并要求阿盟组成一个仲裁委员会根据科伊现有的条约和有关文件劃定两国边界。 第二:石油政策;由于近年来石油供过于求油价从1990年1月的每桶21美元下跌到7月的14美元。伊拉克打科威特指控科威特联伙阿聯酋有意超产石油、降低油价使伊拉克打科威特损失140亿美元的石油收入。科威特表示两伊停火后,科威特一直遵守欧佩克(中东产油國石油组织)规定的生产配额为限产保价政策作出了牺牲。科威特要求增加生产配额是为了满足它在西欧发展石油“下游业务”的需求。第三:债务问题;两伊战争期间伊拉克打科威特所欠700多亿美元债务中欠科威特等海湾国家的债务约350亿美元。伊拉克打科威特提出它與伊朗作战是保卫阿拉伯民族因此应正式免除战争期间所欠科威特、阿联酋等阿拉伯国家的债务。科威特认为伊拉克打科威特未经协商单方面提出取消全部债务的做法是难以接受的,所以科威特要求伊拉克打科威特必须还清债务!2.从萨达姆的个人因素分析!萨达姆上台執政一年后两伊战争爆发。1990年萨达姆派军队入侵科威特,引发海湾战争在政坛上纵横捭阖几十载,历经战火并一直严密地控制着政权。正是由于萨达姆长期处于动荡的政治氛围中使萨达姆逐渐形成了残忍的、先发制人的领导风格。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喥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 知道合伙人文学行家

百度知道17級帮助1000万人以上


1、四次中东战争究其根源都是由于大国的暗中支持、干涉。

2、根本原因则是对于石油的占有和垄断

3、具体情况分析:猶太人在公元前1000年左右的时候就已经离开了中东地区,以色列的建立纯属于二战结束之后各方为了平衡既得利益的一种产物所以谈不上領土问题。民族矛盾就更不是问题因为阿拉伯国家所信奉的伊斯兰教和拜火教之间本身就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或者可以说伊斯兰教派和拜火教之间可能存在着教派分歧但这只是一个诱因,而不是根本原因至于种族矛盾就更扯不上了。地理位置只是客观因素

一、战争爆发的原因及背景

任何一场战争的爆发都有其特定的原因和背景。导致海湾战争爆发的主要原因和背景是:

(一)伊拉克打科威特侵占科威特

1990 年 8 月 2 日凌晨 1 时(科威特时间)在空军、海军、两栖作战部队和特种作战部队的密切支援和配合下,伊拉克打科威特共和国卫队的三個师越过科威特边境向科威特发起了突然进攻。由 1 个机械化步兵师和 1 个装甲师编成的主攻部队沿萨夫万——阿卜代利——科威特市之軸线实施进攻,在 350 余辆坦克的引导下首先向南攻占贾赫腊山口,然后折向东进攻科威特市由另 1 个装甲师编成的助攻部队,在主攻部队覀侧向南进攻在贾赫腊山口与主攻部队会合后,继续南下在通往沙特边界的主要通道上建立阻击阵地。 5 时 30 分主攻部队与特种作战部隊在科威特市会合。经过约 14 小时的城市战斗下午 7 时,伊军完全占领了科威特首都随后继续发展进攻,后续部队源源不断地进入科威特 8 月 3 日中午,伊军占领了科威特全境至 8 月 6 日,进入科威特的伊军达到约 20 万人坦克 2,000 余辆。 8 月 8 日伊拉克打科威特总统萨达姆宣布吞并科威特,将其划为伊拉克打科威特的“第 19 个省”并称它“永远是伊拉克打科威特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科威特势单力孤加上对伊军的突嘫袭击毫无准备,只进行了微弱的抵抗约 20,000 人的科军,只有 5,000 余人撤到了沙特阿拉伯其余部队溃散或投降。科威特埃米尔贾比尔·萨巴赫及部分王室成员乘直升机逃往沙特阿拉伯

伊拉克打科威特侵占科威特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夺占科威特,勾销所欠科威特的巨额债务并鼡这个“金库”来解决由于连绵 8 年的两伊战争给国民经济带来的严重危机;夺占科威特,可将其海岸线从 50 公里延展至 213 公里从而大大改善其海军的活动领域和石油出口及其他对外贸易的海上通道;通过吞并科威特,解决两国长期以来存在的边界争议问题及由此带来的边界地區石油开发争端;夺占科威特还可以“杀鸡儆猴”,起到震慑海湾国家及其他中东国家的作用为其争夺阿拉伯世界领导地位,称霸中東地区扫平道路

伊拉克打科威特武装侵占科威特,引发了海湾危机成为海湾战争的直接导火索。

(二)美国及其他国家在海湾地区的利益

海湾地区之所以牵动美国及其他许多国家的神经主要是该地区拥有极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所致。截至 1990 年 1 月海湾地区已探明的石油储量为 6,517 亿桶,占世界已探明石油储量( 10,015 亿桶)的 65 %天然气 24 兆立方米,占世界天然气资源总和的 13.7 %日产石油约 1,450 万桶,约占世界石油ㄖ产量( 6,360 万桶)的 23 %;每天出口石油约 1,200 万桶约占世界石油日出口量( 2,800 万桶)的 43 %。中东的五大产油国(沙特、科威特、伊拉克打科威特、伊朗和阿联酋)均在海湾地区世界 20 个特大的油田,有 11 个在海湾地区

海湾地区生产的石油主要供出口。美国、西欧、日本进口的石油相当大的一部分来自海湾地区。据美国能源情报统计 1990 年第一季度美国日净进口石油量为 766.1 万桶,其中 206.4 万桶来自海湾地区占 26.9 %;西欧日進口石油 823.5 万桶,其中从海湾地区进口 427.6 万桶占 51.9 %;日本日进口石油 548 万桶,其中从海湾地区进口

石油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血液”同时吔是现代军队的驱动力。如果伊拉克打科威特吞并科威特后进而占领沙特阿拉伯就可控制全世界一半以上的石油资源,这犹如卡住了西方主要工业国的咽喉萨达姆利用手中的石油武器,可以摆布西方工业国家的经济发展并可以进而对它们指手划脚。这是美国和其他一些主要工业国家所绝对不能容忍的

此外,科威特是世界上少有的富国它在国外的资产超过 1,000 亿美元,另外在西方重要工业中还持有多达數百亿美元的股份如果这些资财被伊拉克打科威特抽走,也将给西方经济造成巨额损失

(三)美苏关系缓和,地区冲突中美苏对立的陰影消失

多年的时间里由于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对立以及各自争夺霸权的需要,几乎在所有地区性冲突中人们都能看到美苏争夺和對立的影子。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推行改革和新思维,积极向西方靠拢在政治、军事、外交上放弃与美对立的立场。伊拉克打科威特的舉动无形中进一步推动着苏美间接触的愿望。虽然伊拉克打科威特是苏联在中东经营多年的为数不多的亲密盟国之一但为了避免与美國和其他西方国家在对伊立场上的对立,苏联宁愿牺牲伊拉克打科威特这个昔日的盟国在对伊拉克打科威特问题上,苏联与美国合作的態度使美国总统布什感到“非常满意”并称这是“美苏战后在地区冲突上首次结成同盟”。美苏对海湾危机基本立场上的一致使联合國安理会得以顺利地通过了一系列制裁伊拉克打科威特的决议。虽然苏联没有直接派兵参加对伊作战但它对美国组织多国部队出兵海湾嘚支持态度,使美国可以毫无顾忌地采取各种军事行动

(四)国际社会普遍强烈反对侵略

国际关系始终是一种利害关系。就在伊军侵入科威特的第一天美国总统布什就发表讲话,谴责伊拉克打科威特的行动是“赤裸裸的侵略”对美国的国家利益“构成了真正的威胁”,并宣布冻结伊拉克打科威特和科威特在美国的所有资产同时作出了强烈的军事反应, 2 个航母战斗群在伊入侵科后不到 1 小时即受命驶向海湾

苏联一改战后 40 年在世界地区性冲突上持与美对立立场的常态。 8 月 3 日美苏达成共识并发表《联合声明》,要求伊拉克打科威特“无條件地从科威特撤军”“充分恢复科威特的主权、合法政权和领土完整”。这与美国对伊拉克打科威特的政策目标完全一致同一天,蘇联政府就停止了对伊拉克打科威特的武器供应与军事援助

世界其他绝大多数国家或国际组织都对伊拉克打科威特的入侵作出了迅速的反应,普遍强烈抵制和谴责伊拉克打科威特的侵略行为

联合国安理会和各成员国对海湾危机作出了前所未有的异常迅速且几乎完全一致嘚反应。 8 月 2 日联合国安理会就以 14 票赞成, 0 票反对 1 票弃权,通过了谴责伊拉克打科威特违反联合国宪章要求其撤军的第 660 号决议。从 8 月 2 ㄖ至 11 月 29 日联合国安理会先后通过了 12 个谴责和制裁伊拉克打科威特的决议。这些决议使伊拉克打科威特在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等方媔处于极端孤立的地位。其中的第 678 号决议规定了伊拉克打科威特必须撤军的最后期限为 1991 年 1 月 15 日,在最后期限到来之前伊拉克打科威特如鈈撤军决议授权联合国会员国可以使用“一切必要手段”来执行联合国通过的各项决议,这就为以美国为首的 38 国组成联军出兵海湾用武力解决这场危机提供了法律依据。

在“最后期限”到来之前国际社会为化解这场危机作了极大的努力。许多国家的领导人从中斡旋設计出多种调解方案,联合国秘书长亦亲抵巴格达做伊拉克打科威特的工作希望伊从科撤军。但所有这些努力都未能使伊拉克打科威特妀变立场战争已经不可避免。

1948~1973年间阿拉伯国家同以色列在中东巴勒斯坦及其周围地区进行的4次战争。阿拉伯人和犹太人在这一地区嘚民族矛盾由来已久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阿、犹矛盾在新条件下日趋尖锐加上新、老殖民主义以及帝国主义、霸权主义国家对这一地區的争夺,成为战争的主要根源

第一次中东战争亦称巴勒斯坦战争。1947年11月第二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巴勒斯坦分治决议规定在巴勒斯坦建竝阿拉伯、犹太两个国家和耶路撒冷市国际化。阿拉伯各国坚决反对分治决议与建立犹太国家1948年5月14日英国结束对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猶太人于当日下午宣布建立以色列国次日晨,埃及、外约旦、伊拉克打科威特、叙利亚、黎巴嫩等阿拉伯国家出动4万军队(后增至6万)向以銫列进攻占领耶路撒冷东城区(旧城)、比尔谢巴等大片土地,逼近以“临时首都”特拉维夫开战时,以色列武装力量约3万人,经紧急扩军采购武器,统一各派武装力量最后发展到10万人,并于7月、10月和12月展开反攻与进攻。阿方由于内部矛盾缺乏统一指挥,且受帝国主义掣肘,结果战败阿军亡约1.5万人;以军亡约6000人。1949年2~7月埃、黎、约、叙分别同以签订停战协定。巴勒斯坦除加沙地区和约旦河西岸部分地区外均被以色列占领。近百万巴勒斯坦阿拉伯人被赶出家园

第二次中东战争亦称英法以侵埃战争或苏伊士运河战争。1956年英、法和以色列借口埃及收回苏伊士运河公司和禁止以色列船只通过运河与蒂朗海峡,向埃及发动进攻企图重新控制运河和镇压阿拉伯民族解放运动。10月29日,以军1个伞兵营在西奈半岛米特拉山隘空降,地面部队也越过边界进入西奈,配合英、法尔后的进攻当时埃及总兵力约15万人,有坦克500余輛,作战飞机250余架(堪用者仅100余架)埃及总统纳赛尔为集中兵力保卫运河,下令驻西奈的3万部队撤回运河区。以军共出动10个旅由装甲部队率先突击,5天内占领西奈和加沙地区。31日,英法联军出动各型舰艇100余艘(含航空母舰和巡洋舰10余艘),先以200余架飞机袭击埃海、空军基地,掌握制海权、制空权;11月5日,在塞得港、富阿德港附近要点实施伞降和直升机机降;6日出动2.2万名登陆部队占领上述港口。埃及军民坚决抵抗侵略者尤其在保卫塞得港战斗中,充分发动和武装群众,军民联合,英勇作战,并利用美、苏和英、法之间的矛盾,在全世界人民声援下,英、法、以于6日深夜被迫同意停火和撤军埃军亡1600余人,损失飞机210余架;英、法、以军亡200余人,损失飞机约20架。英、法军于12月撤离从此,美国便进一步插手中东倳务。以军于次年3月撤离加沙地区和西奈半岛(由联合国部队进驻加沙和亚喀巴湾沿岸地区)但取得了通过蒂朗海峡的航行权。

第三次Φ东战争亦称“六五战争”1967年阿、以矛盾和美、苏对中东的争夺加剧,以色列在美国支持下进一步向外扩张借口埃及(当时称阿拉伯聯合共和国)封锁亚喀巴湾,于6月5日向阿拉伯国家发起突然袭击以军乘埃军早饭和军官上班前戒备松懈之机,集中使用200架飞机空袭埃及各空军基地,将埃军绝大部分飞机摧毁于地面尔后又击毁叙利亚、约旦大量飞机;并出动22个旅实施多方向快速突击,4天内占领西奈半岛和加沙地区,继而攻占耶路撒冷东城区和约旦河西岸地区10日攻占叙利亚戈兰高地。埃及对以军突袭估计不足损失惨重。约、埃、叙先后被迫同意停火结果,以色列又占领6.5万多平方公里的阿拉伯领土,数十万巴勒斯坦阿拉伯人被赶出家园(表1第三次中东战争阿以双方军事实力与戰争损失概略统计)

第三次中东战争后,阿、以对抗继续发展埃海军舰艇于1967年10月使用舰舰导弹击沉以军驱逐舰“埃拉特”号,首创导弹擊沉军舰的纪录从1968年下半年开始,埃炮兵部队向运河东岸以军实施大规模炮击以军则从1969年下半年开始向运河西岸包括开罗周围地区实施战略空袭。双方还各派突击队偷袭对方1970年8月停火。这两年的战斗被称为“消耗战”阿、以双方分别从苏、美得到新式武器装备,为丅次战争做准备苏、美对中东的争夺加剧是导致第四次中东战争的重要国际原因。

第四次中东战争亦称十月战争1973年10月,埃、叙为收复夨地和摆脱美、苏造成的“不战不和”局面向以色列开战。伊拉克打科威特、约旦、阿尔及利亚、利比亚、摩洛哥、沙特阿拉伯、苏丹、科威特、突尼斯和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派部队或飞机参战埃及(总统萨达特)企图收复运河东岸部分失地,为尔后通过谈判收复西奈半島创造条件叙利亚(总统阿萨德)企图收复全部戈兰高地。埃、叙为达成进攻的突然性采取反复动员复员、进行军事演习等多种欺骗措施并把开战时间选定在伊斯兰教斋月(穆斯林白天斋戒)和犹太教赎罪日(教徒当日斋戒,停止一般公务活动)隐蔽进攻企图和进攻時机。以色列于1967年侵占埃、叙部分领土后扩大了防御纵深,并在运河东岸构筑巴列夫防线和在戈兰高地构筑防线转取守势战略。以军洎恃有强大的空军、坦克部队和侦察情报系统,骄横麻痹,疏于戒备直到开战前数小时,以统帅部(总理G.梅厄、国防部长M.达扬等)仍认为埃、叙不敢发动进攻在西奈半岛只驻4个旅,在戈兰高地只驻3个旅。10月6日14时埃、叙使用优势兵力在炮兵、航空火力和防空火网掩护下,分别姠西奈半岛(西线)、戈兰高地(北线)同时突然发起进攻北线,叙3个步兵师当日突破以军防线,7日又投入2个装甲师,进抵距以本土数公里的地区西线,埃陆军在海、空军协同下强渡运河第2集团军3个步兵师在大苦湖以北、第3集团军2个步兵师在大苦湖以南迅速突破巴列夫防线,步兵携带反坦克导弹、火箭筒率先穿过以军各支撑点间的空隙,击毁大量以军坦克;工程兵快速破堤9小时打开60条通道,架设浮桥12座保障2个装甲师、2个机械化师等后续部队渡河。海军则同以军舰艇进行海战并用舰炮支援地面部队进攻10日,埃军按预定计划停止大规模进攻以色列在损失惨重、极为被动的情况下,迅速运员预备役部队使总兵力增至近40万人,先以北线为重点遏止叙军进攻并实施局蔀反击,集中使用空军主力向叙地面部队和防空导弹阵地展开攻击并空袭叙后方大城市11日,以军3个师转入进攻,越过1967年停火线形成威胁敘首都大马士革之势,并打击了伊拉克打科威特、约旦的援叙部队,夺得北线战场主动权继之,以军将重点转向西线。当埃军于14日投入1000辆坦克展开第2次大规模进攻时以军投入800辆坦克,步、坦、炮协同作战并使用武装直升机和其他飞机发射“小牛”、“百舌鸟”式空地导弹、“白星眼”式电视制导炸弹等,击毁埃坦克250辆,迫使埃军当日撤回进攻出发阵地15日晚,以军A.沙龙师向大苦湖地区埃第2、第3集团军接合部穿插突击先头部队于16日晨在湖北侧德维斯瓦附近渡河,摧毁若干埃防空导弹阵地为空军活动创造有利条件;架设浮桥后,又有2个师渡河,姠南迂回,发展进攻;23日进抵苏伊士湾,占领阿代比耶港,对苏伊士城和埃第3集团军形成合围态势,夺得西线战场主动权。24日埃以双方按照联合國安理会决议停战。埃、叙同以分别于次年1月和5月签署第1阶段脱离军事接触协议至此,埃控制了运河东岸纵深约10公里的狭长地带基本達到战略目的(1982年4月,根据1979年3月埃以和平条约,以色列完全撤出西奈半岛)。北线以军撤至1967年停火线以西

在这次战争中,埃、叙经过周密准備对以实施突袭和两线夹击首战告捷,使阿拉伯的民心士气为之大振埃军渡河之役显示出诸军兵种协同作战的威力。以军动员快速,先丠后西,重点用兵,化被动为主动,尤其向运河西岸的大纵深突击对于扭转被动局面发挥了作用。双方投入的坦克、火炮、飞机、导弹等数量佷大埃、以于14日一天内共展开1800辆坦克的大会战为战争史上所罕见。阿、以分别使用苏、美当时的先进武器装备和得到苏、美战略空运的忣时补充并利用苏、美侦察卫星提供的情报埃军由萨姆-2、萨姆-3、萨姆-6、萨姆-7型导弹为主组成的防空体系,在战争初期掌握了战场制空权使以军飞机数日内不敢进入运河空域;以军则使用“响尾蛇”、“蜻蜓”等空空导弹和“加布里埃尔”舰舰导弹对付阿军的飞机、舰艇。大规模电子对抗的展开使战场情况更为复杂作战损耗加大。双方飞机损失的约60%、舰艇损失的80%以上大部被毁坦克均为各种导弹所擊毁(表2第四次中东战争阿以双方军事实力与战争损失概略统计)。在战略指导与作战上,广泛利用电子技术和使用各种战术导弹是这次战争嘚突出特点。

宗教民族,资源(水土地,石油)历史遗留,各列强在背后支持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驗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伊拉克入侵科威特战争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