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企离职证明中怎样暗示/明示领导多给自己发点奖金

人民日报:发多少?发什么?年终奖要按规矩发_凤凰资讯
人民日报:发多少?发什么?年终奖要按规矩发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正值毕业生求职季,各路招聘网站上,年终奖已成为企业吸引人才的“标配”。与此同时,吐槽年终奖的声音也多:有的单位出手大方,有的悭吝寒酸,有的临时决定啥也不发;有的抽奖,员工靠运气“抢”,有的甚至几袋馒头“意思一下”……年终奖发不发、怎么发,门道真不少。
原标题:发多少,企业可以任性吗?发什么,可以商量着来吗?年终奖要按规矩发(民生视线&说说&年终奖&(下))&本报记者王浩《人民日报》(日17版)&正值毕业生求职季,各路招聘网站上,年终奖已成为企业吸引人才的&标配&。与此同时,吐槽年终奖的声音也多:有的单位出手大方,有的悭吝寒酸,有的临时决定啥也不发;有的抽奖,员工靠运气&抢&,有的甚至几袋馒头&意思一下&&&年终奖发不发、怎么发,门道真不少。要规范薪酬制度、体现&按劳分配&原则,为企业凝聚人气;要让员工利益最大化,有获得感、幸福感&&打开&红包&容易,做好这些题目,不易。&&&编者年终&红包&多大,企业可以任性吗?应在薪酬制度中予以明文规定,给员工稳定预期春节将至,一年一度的&朋友圈晒年终奖大赛&又开幕了。有人欢喜:企业虽然效益一般,却拿出足够的诚意跟大家分享成长红利;也有人抱怨:公司明明赚得钵满盆满,可摊上抠门老板,要么&一毛不拔&,要么年终奖少得可怜&&苑红是北京一家民营企业的员工,从事影视制作,平日经常加班加点,指望年底多拿点奖金。可最近上级通知她,今年不发年终奖。&财务解释,10月份发的项目绩效奖金就相当于年终奖,可这怎么能相提并论呢?&她心里很不服气:公司今年接了不少大项目,效益不错,员工们都累得够呛。&真不明白为啥老板这么小气?!&不过苑红也拿老板没办法。&入职时,人事部门只说待遇不错,关于薪资和年终奖,劳动合同上没有具体规定,现在只能吃哑巴亏了。&采访中记者发现,相较民企特别是中小型民营企业,外企、国企年终奖的发放随意性较小,更为规范。在外企从事猎头工作的张丹今年就领到了沉甸甸的年终&红包&。&公司规定,年终奖根据公司运营状况和个人业绩,按季度发放。多的时候一季度能领10万多元,全年算下来不少了。&在一家国企行政岗位任职的袁晓梅说,单位对年终奖的发放有明文规定,每年的标准也基本相同,即工作绩效加安全生产奖,去年她拿了6.6万元。&工作了几年,基本上都是这个数。&有的发&豪包&,有的不发,有的基本保持不变&&对年终奖这件事,企业可以&任性&吗?北京观韬中茂(上海)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律师胡燕来介绍,我国《劳动法》的第47条规定企业有自主经营权,也就是说用人单位可根据本单位的生产经营特点和经济效益,依法自主决定工资分配方式和水平。只要在法律允许范围内,年终奖发不发、发多少,外界无权干涉。如果企业在规章制度或劳动合同中有明确规定,那就要依规办事,不能随意克扣、拖欠。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教授易定红解释,年终奖是工资的一部分,具体发放情况与薪酬制度有关。比如国企的奖金一般与绩效和岗位级别挂钩,相对比较固定;上市公司薪酬制度完善,奖金发放与经营状况密切相关,效益好的时候,年终奖自然高。一些中小民营企业或创业公司的奖金发放随意性较强,甚至由老板个人意愿决定。智联招聘发布的《2015年白领年终奖调研报告》也证实了这一点:不同行业、不同企业之间年终奖差异较大。从企业性质来看,外商独资企业的年终奖满意度水平最高,其次是合资企业,在民营企业就职的白领对年终奖的满意水平最低。&虽说年终奖的&决定权&在企业手里,但涉及员工切身利益,不能太任性。&中国人民大学商法研究所所长刘俊海说,年终奖有吸引人才、激发员工积极性等作用,过分随意影响激励效果。应在薪酬制度中予以明文规定,给员工稳定的预期,同时也要避免搞&大锅饭&,兼顾公平与效率。记者点评:&红包&不任性,&员工有干劲&年终奖&是对员工辛勤付出的肯定,也是企业与员工之间一条重要的情感纽带。用人单位固然可以根据经营状况、市场环境和就业形势等因素自主决定年终奖的发放方式和水平,可关系到员工的钱袋子,企业还应慎之又慎。一些企业财大气粗,年终&红包&大一点是可以理解的,但如果把发&豪包&当成博眼球、炒热点的手段,不断拉高员工的心理预期,反而削弱了年终奖的激励效果;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和国企等要严禁违法违规发放奖金、补贴,消除隐形福利,但也应该保证干部职工按规定享受福利待遇;一些企业和员工签订霸王条款,用亲疏关系决定&红包&大小,伤了员工的心,影响企业的发展后劲&&不管用人单位何种身份,都应找到与员工的利益结合点,合法合理发放年终奖,充分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某直播平台晒出给签约女主播发放的年终奖,但被质疑为炒作抽奖、期权、实物,年终奖可以这样发吗?兼顾个性化和实用性,年底离职也应有年终奖几捆蔬菜、几袋馒头、洗漱用品&&年终&红包&里装的不一定都是钱,有的企业或因经营效益不佳,资金紧张,用实物代替;有的企业打小算盘,发点日常用品&意思一下&;有的发积压产品,让员工帮忙去库存&&难怪有人抱怨: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你抱着一台&苹果&,我提着一箱苹果。五花八门的发放方式让员工很困惑:&年终奖可以这样发吗?&&我们公司的年终奖是名副其实地&抢红包&。&在一家咨询公司上班的马娇说,&年终奖以年会抽奖的方式发放,奖品是各种家用电器和电子产品,我是业务骨干,没少给公司挣钱,可只抽到个不太实用的运动手环,平时干活不怎么卖力的人,反而抽到了大奖,这太不公平了!&&员工奖金与公司运营状况、个人努力无关,而要靠运气获得,显然抽奖是一种不合理的奖金分配方式。&胡燕来说。余盛在一家创业公司工作,他的年终奖是2万股期权。&老板解释,等公司在新三板上市后,期权就能变现了。&但在余盛眼里,期权只是&看上去很美&。&虽说公司制定了三年上市的计划,但经营状况并不乐观,能活多久还是个问题。&&我向往公司的创新氛围,所以放弃原来安逸稳定的工作加盟这里。&余盛说,新公司正处于艰苦创业阶段,并不奢望&红包&有多大,但多少得有些诚意,以&现金+期权&的方式进行奖励,员工更容易接受。&用期权作年终奖,员工要承担变现风险。创业公司急需大量人才,对于年底&红包&的发放方式,应该和员工商量,不能把利润都留在老板兜里,让辛苦了一年的员工&望梅止渴&。&易定红说。刘俊海认为,年终奖是用人单位给予员工的物质奖励,现金是最理想的发放方式。不过,企业也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其他形式。&关键是要商量着来,争取让各方都满意。&有很多人反映,年底离职时拿不到年终奖。&年终奖是对过去一年工作的奖励,而不是对来年工作表现的&预付款&,只要员工付出了劳动,就应拿到年终奖。&北京某银行的职员小迪去年底跳槽到另一家金融机构,&我在原单位独挑一摊,这一年很辛苦,可十来万元的年终奖一分钱都没给我,太不近人情了。&胡燕来介绍,如果合同有明确规定,即便员工离职也应该获得年终奖。如果没有事先约定,公司在员工离职后制定了年终奖发放政策,离职员工可与公司协商。&在劳动仲裁与诉讼实践中,检方处理这种情况,会遵循&对员工不利,规定无效&的原则,公司把离职员工排除在年终奖发放范围之外,损害员工利益,规定对员工无效。&&并不是说工作满一年才能拿年终奖。&刘俊海说,年终奖不仅是劳动报酬,更承载着企业对员工的尊重。哪怕员工只工作过一天,也具备领取年终奖的资格,企业在金额上做适当调整就行了。记者点评:除了真金白银,还要真情实意虽说年终奖是企业内部事务,但只要在规章制度或劳动合同中有规定,就要依规行事。在员工的奖金上打&小九九&、动歪脑筋,不仅挫伤了员工积极性,损害企业形象,甚至有违公序良俗。当然,民企、外企年终奖不一定非要发现金。奖励手段更加多元,激励效果也能事半功倍。无论发钱还是发物,关键是要公平、公正,发到员工的心坎里。用人单位应事先沟通到位,做好前期调研,搜集员工意见,倾听员工心声,明确年终奖发放的方法形式,在这个基础上平衡各方利益,兼顾实用性和个性化。年终奖不仅仅是真金白银,更要体现用人单位的真情实意。标准公平、程序公开,充分体现员工价值合理避税提升员工福利,&背对背&发放伤害员工感情采访中不少人提到年终奖如何合理避税的问题。张丹说她所在的外企之所以分季度发放年终奖,是因为相比一次性发放,这样做能避免缴纳高额个税。在一家事业单位工作的李锋介绍,他的年终奖分两部分&&18000元以年终奖名义发放,剩余部分合并到当月工资中。李锋提到的18000元正是一个重要的个税临界点。按照相关规定,全年一次性奖金的计税办法为,如果雇员当月工资薪金所得高于(或等于)3500元,将雇员当月内取得的全年一次性奖金,除以12个月,按其商数确定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通过相关计算,18001元要比18000元多交1154.1元。以此类推还有5.4万元、10.8万元、42万元、66万元和96万元这几个临界点。不少公司为了躲开临界点,各显神通。这种避税行为合法吗?刘俊海说,确实存在公司多发一元,员工奖金反而更少的&个税陷阱&。纳税人天然趋利避害,在&法无禁止即可用&的原则下,公司通过税务筹划,帮助员工获得更多报酬,不仅是合法的,还能实现员工利益最大化。但纳税是每个公民的义务,应避免采取极端手段避税,更要警惕防范逃税、漏税等违法行为。发放年终奖是&背对背&还是公开,也是饱受争议的话题。胡燕来介绍,一些企业的核心业务岗位和行政性岗位工作内容不同,年终奖数额差别很大,为避免员工产生不平衡心理,有的企业采取不公开发放的策略,甚至禁止员工相互交流。&但企业内部要坚持同工同酬原则,岗位、级别相同的员工,奖金数额不能相差过大。正式工、合同工、临时工干了同样的工作,做出同样的贡献,不能在发年终奖时三六九等,拿到的奖励有多有少。&胡燕来说。刘俊海认为,年终奖发放不透明,&背对背&的做法,存在暗箱操作空间,伤害员工感情。用人单位要制定合理公正的考核标准,搭建畅通的沟通渠道,让员工的个人价值得到充分体现。&从另一个角度看,年终奖上的差距,为员工提供了努力的方向。&当员工利益受损,应该如何维护?刘俊海说,沟通协商是解决纠纷的重要手段。用人单位要建立员工利益诉求机制,避免因信息不对称造成误解。胡燕来介绍,在劳动纠纷中,劳动者处于弱势地位。一方面要注意保留证据,另一方面可以联合诉求相同的员工,在与公司协商不一致的情况下,向劳动仲裁部门或监察大队申诉、举报,若结果仍不满意,可向法院提起诉讼。记者点评:好心情来自好制度&不发伤心,发了寒心&,发放年终奖本是增强员工幸福感和凝聚力的好机会,却变成了一场吐槽大会:&背对背&发放,员工之间相互猜疑,职场氛围变得微妙诡异;领导临时变卦、不守承诺,损害员工利益&&有些用人单位把&企业自主决定&简单粗暴地变成&要看老板心情&,令人愤然。年终奖怎么发,学问可不少,既要给员工发大包,也要做好税务统筹,让员工利益最大化;既要参照兄弟单位,也得统筹内部不同部门利益,处理好内部公平和外部公平的关系。不论用人单位性质如何,都应健全薪酬制度,制定公平的考核标准、透明的发放程序,让正向激励贯穿企业发展。发放年终奖,还要和员工商量着来。公司应该建立畅通的沟通平台,建立员工民主参与和异议机制,让员工可以表达诉求,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凝聚团队的向心力。只要用好的制度保驾护航,员工才会有稳稳的幸福。年终奖小贴士(延伸阅读)◆年终奖延期、分期发放是否违法?根据《劳动法》规定,年终奖是工资的一部分,属于劳动报酬的范围。如果在劳动合同或规章制度中规定年终发放年终奖,推迟年终奖的发放,无异于欠薪。企业对于如何发放年终奖有自主权,分期发放并不违法。◆企业可否从工资中扣除部分年终奖?有些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合同中约定,每月从工资中扣除一部分押在单位,年底再以年终奖的形式发放。这种年终奖其实就是工资,如果用人单位恶意拖欠,劳动者不仅可以要求用人单位支付,还可以向劳动监察或仲裁部门主张加付赔偿金。◆企业可否以实物方式抵年终奖?《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五条规定,工资应当以法定货币支付,不得以实物及有价证券替代货币支付。由于年终奖属于工资性质,因此年终奖的发放不能以实物抵发。◆提前离职有年终奖吗?年终奖属于劳动报酬,也必须遵循同工同酬原则。如果劳动合同或公司规章制度都未对年终奖有明确规定,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或法院一般会支持离职职工得到一定比例的年终奖。(闵笙)
[责任编辑:刘洋LY PN003]
责任编辑:刘洋LY PN003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播放数:289456
播放数:129478
播放数:5808920
播放数:5808920或微信扫描右侧二维码关注后
阅读原文和更多同类文章
如希望直接展示,可邮件联系我们(bang@aiweibang.com)  终于离开了大学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原来,当你一直想做一个决定却无法下手时,上天会推你一把,帮你跨出这一步。这次离职,其实是外力大于自己的选择。  2013年,我和这次事件中涉及到的20个小伙伴天真的通过校园招聘进入省某国企,以为终于捧上了铁饭碗,可是这个饭碗真的跌的我们一个趔趄。  2016年10月,我们的三年合同到期,在9月底,我们签订了续签意向书,但是,因为单位领导一个突然的决定,我们这20个小伙伴需要在一个周内办理好各种离职手续。问不出原因,只因为是老大的一个决定。离职近一个月,忙完所有手续,在为新生活奔波,没有一丝丝痛苦,反倒觉得这是一种解脱。为什么呢,原因为以下几条。  一、大学毕业进入这个单位时,真的是过五关斩六将,在第二场笔试时就有某某的侄女突然加入笔试,然后面试,面试时,当我们问及薪资的时候,人力支支吾吾,给了我们一个大饼。  按照国家法律规定,实习期六个月,但是,我们硬是熬了两年实习期,第一年,工资一千八,第二年,两千出头,第一年没有奖金,第二年奖金一半,就在我们以为自己熬出来的时候,单位不和你续签了。所以,三年,在物质上我们是贫乏的。  二、人生观、价值观的扭曲。国企黑暗已经是大家公认的,有多黑暗呢,就是没有关系,你就一文不值,甚至会被暗地里欺负到崩溃。见过太多的不公平,包括竞聘时候的暗箱操作,招聘时候的递条子,走关系。这些都不要紧,社会让我们有了容忍力,但是,40岁过后的人几乎天天在吃白饭,炒股,看小说,玩开心消消乐玩到600多关,年轻人一直在加班,在干活,当然,作为年轻人,多做点就有学习的机会,这也无所谓,但是,有的领导对人不对事,真的会把你折磨到崩溃。时间久了,你就会发现,偷懒耍奸油嘴滑舌总比埋头苦干来的实惠的多,此次事故中,有个小伙子曾经通宵加班,我为他感到不值,真心的不值。  三、体制机制压抑人性。在这样的环境里,如果你有好的想法或者创意,要么敬献给老一辈,要么咽下去。因为,你没有关系,你一文不名。曾经,有个小姑娘发了朋友群一条状态,被劝删除,一个连发朋友圈都要顾及领导会不会开心的单位,你想要待下去吗。你希望自己的能量永远埋没到心底吗?  四、时间是最好的解药,也是最好的毒药。人都是有惰性的,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下,你很容易被影响,不要说自己定力有多大,进来试试,所以,除非是大的变故,没有事情可以让你离开。你甘心情愿的耗尽自己的青春和所有的正能量。  曾经,我们也是校园里的佼佼者,但是如今,真心不知道在这个环境熏陶下的我们还有多少竞争力,曾经我们也为了一个饭碗,考公务员,考教师,是什么促使我们这么做,是这个社会给予我们的太多的不安全感,偌大的城市,没有一丝归属感,高耸入云的房价,世俗的眼光,这个时代背景下,我们不得不做这些选择,仿佛这个捷径可以让我们更快的到达成功的彼岸,但是,人生从来都不存在捷径一说,你也为稳定付出了代价。仔细想想,是不是这个道理。你可能在体制内做着不喜欢的工作,和一群不喜欢的人打着交道。每一天都像是上坟,青春就这样蹉跎了。  国家现在在进行国企改革,这里已经不是一个稳定的地方了,国企体制存在太多的弊端,多到让你怀疑这个社会的所有规则。如果你想求稳定,还是避开这个选择吧。  此刻,我想起办公室那帮可怜的同事们,有的因为关系弱,被天天挑刺,每天让尊严给大家扫地,有的因为政治斗争被领导穿小鞋,在我离开时已经两个月基本不给安排工作了,有的,正得圣宠,但是也在担心什么时候拔了老虎的胡子。说句好听的,国企很多领导素质很低,说句难听的,没文化,没教养。  希望即将走出校门的你们,在选择人生职业时,不要一味跟随大流,多考虑一下,什么事最适合自己的,希望你们的明天可以光明、磊落、充实。最后,祝愿此次事件中的20位小伙伴前程似锦。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更多
  想进都进不了
  这就是你的感悟?
  有能耐的人离开了更好。话说你们应该早走的。
  所以我毕业两年就辞职啦   现在一点也不后悔   
  唉~深有同感
  蛮中肯的。国企也好机关也好,关系大过一切
  国企的老大们,都把自己当成朝廷命官了,下面的员工是家奴,哎  
  是的,你说的现象的确,我觉得我现在在国企是没盼头  
  私企也差不多这样的,特别是好点的大私企
  我在国企!深有感触
  得多大仇  
  我也有同感,所以辞职了!  
  我也想走,哎,烦死了,发条朋友圈都要被同事劝删除,都快成哑巴了  
  如果觉得自己有能耐就不该进国企,国企封顶了一年50万,外面好公司200万起  
  确实深有感触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毕业后做了两年公务员,还是tmd一线城市,深有同感,后来辞职去了私企,遇到有好的,也有不好的,但无论如何,都是一个可以用脚投票的自由世界  
  深有同感呀,想想当时为了进个所谓的国企,也是让家里人操碎了心,上班以后觉得自己以后有个铁饭碗了,似乎感觉以后的人生都一帆风顺了呢
可是没想到15年就开始频繁放假
16年更是放了一年,期间单位一直在交五险一金还有七百块钱生活费
上个月的生活费还没有到账
单位有个男同事连续几天给我打电话问为什么这个月的生活费还没有打到卡上,是不是不管我们了,为什么还不打
明年要让去上班你还去么等等 请气里满是无奈,和对以后的担忧及迷茫
而我虽然没有在外人面前表现过,不过这也正是我心里目前最不愿触碰到的地方
如果当时没有进这个所谓的国企,也许现在会学个什么手艺吧 唉
人生当中最好的几年,可惜没有如果
  国企现在不好,有能力还是进外企,合资企业。  
  还好吧,不管在哪,关系都是很重要的
  电力系统一位老员工说,电网就是典型的家族企业。  
  企业本来就没有所谓的铁饭碗,为什么选择进国企,这一点一定要明确
  祝楼主  和小伙伴们前程似锦
  我也在国企呆过,没有关系,除非非常优秀的人,我们平凡人确实日子过得艰难。但是平凡人总归是占多数,青春就这么短暂,这里耽误一年那里耽误一年,年纪就大了。我一直不信什么铁饭碗。我妈以前是工厂的,以前厂里还发牙膏毛巾,外公下了妈妈去顶,何尝不是大家眼里的“铁饭碗”?后来下岗潮让她丢了“铁饭碗”,她又通过社会招聘进了另一家国企。一做就是几十年,真的以为是铁饭碗的时候,企业因为效益不好被买断工龄,她现在又丢了铁饭碗。好在我成年了,我妈不用抚养我了,比起争取铁饭碗,还是努力提升自身技能,努力挣钱的好  
  我也在国企呆过,没有关系,除非非常优秀的人,我们平凡人确实日子过得艰难。但是平凡人总归是占多数,青春就这么短暂,这里耽误一年那里耽误一年,年纪就大了。我一直不信什么铁饭碗。我妈以前是工厂的,以前厂里还发牙膏毛巾,外公下了妈妈去顶,何尝不是大家眼里的“铁饭碗”?后来下岗潮让她丢了“铁饭碗”,她又通过社会招聘进了另一家国企。一做就是几十年,真的以为是铁饭碗的时候,企业因为效益不好被买断工龄,她现在又丢了铁饭碗。好在我成年了,我妈不用抚养我了,比起争取铁饭碗,还是努力提升自身技能,做到  
  我也是国企,楼主说的实在是正确。我们单位有关系的临时工可被没关系的公式工好多了。领导就是个事逼,天天找事,我准备好好学习东西,为下一步准备着  
  感觉不要凭主观乱给应届毕业生提建议的好。大型私企、外企、合资企都有很好很好的,但是也不要一票否定了国企。我不认为国企那么差,也许有差的,看是什么行业了。楼主说什么过了四十岁就闲着,我不认同,我所知道的都在努力工作,敢于承担责任,也愿意学新东西。没有关系的年轻人去了扫地什么的,我也不认同,我见到的可不是这样。确实有领导给年轻人安排工作很多,但不是扫地。年轻人多做点工作,多学习点,这不是只为了公司,更是为了自己。身在国企,也是飘飘荡荡几年进来的,过五关斩六将,没有关系和背景,一样因为工作受到认可。我不认为什么铁饭碗,所以要在这呆到老,但是这里确实提供了平台,努力可以有很多收获,收入,视野,机会,处事方法等等。有更好的机会我也会走。中心只有一个,不要凭主观乱给别人指导。
  还有层主说除非特别优秀,平凡人没出路。不认同。特别优秀的当然会有更好的发展,但是平凡普通的,把自己的工作做到极致,一样会有机会。我所认知的,是工作态度,而不是绝顶聪明,决定的自己的发展。如果觉得国企就是进去之后闲闲的,自己的本职工作随便做做,那我不觉得这是平凡的意思。
  国企不好当初为什么要进去?不会告诉我现在才知道吧?国企是有不好的地方,但私企更黑暗。国企好歹给你交几金,私企呢?绝大多数都不交,出个工伤就扯皮。  
  私企一样,各种领导给穿小鞋,吹嘘拍马的永远比实干的吃香。你不能比领导优秀,学历高,否则各种让你生不如死的贬低你,榨干你。唉??
  我也在国企,没关系靠自己的。我怎么没看到谁被欺负到奔溃的?我觉得国企最好的一点就是人性化,同事癌症做化疗回来,身体特别不好,领导都特别照顾,只让做轻松的工作,而且她只是派遣不是正式工,放私企估计早让你拜拜走人了  
  我觉得国企两个字太笼统了,中国这么大,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又有多少,有国资的有编制的海了去了,不喜欢动不动就说国企怎么样外企怎么样私企怎么样,到哪里去都是人和人的关系处理。在国企遇到素质低的领导,在外企私企就遇不到吗?在国企遇到关系户走后门的,在外企私企就遇不到吗?算了吧,我在私企外企国企都呆过,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争斗,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素质好的素质差的,就有不公平,社会就是这样,没点情商智商的明哲保身的手段,如何平衡工作中遇到的各类人际关系?工作干的再好,都是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和沟通表达而已。总是抱怨自怨自艾的时候,不妨先反省自身,看看自己哪里还不够强大?能力是不是还有欠缺?现在的时代恰恰比我们父母辈那时好太多了其实。  
  你是合同工  就这么简单
  说白了就是腐朽透顶,我进体制上班第一天就感觉到了,几天之后趁还没有办完关系,就离职了。现在想想真的太对了。
  @豆瓣酱和葱伴侣
22:50:54  私企一样,各种领导给穿小鞋,吹嘘拍马的永远比实干的吃香。你不能比领导优秀,学历高,否则各种让你生不如死的贬低你,榨干你。唉??  -----------------------------  这个是你上班的企业太垃圾了,给自己投资,提升能力。去有良好管理的公司比什么都好。
  私企也一样,把人当丫鬟使,榨干你的价值  是整个社会都有问题  如果你没有很大的目标,不如放慢节奏,修养生息。  
  我就从某为出来进了一个创业公司然后进的事业编  只想说,无论体制内体制外,都有好的也有差的。  不能因为你所在的国企太烂就说所有国企不好吧。  当然总的来说,国企体制内对于没有多大关系多强能力的人来说,放平心态看开点,拿着一份还可以的工资感到退休也是不错的选择。
  我是国企员工,每年都有抑郁症自杀的,领导愁死了!
  国企哪里不好。我同事老公电厂的,一个月公积金就有3000多,我们是一小城市哦。实话说,我羡慕的。可惜没关系去不了国企。
  楼主说的是实话。  
  私企也一样啊╮(﹀_﹀)╭难道你以为私企不讲关系不拍马屁?私企老板也是用他看得顺眼的~~~你这不应该单是国企经验,应该说是从学校到社会的经验
  有些同感。  我也是通过校园招聘进的某垄断国企。目前还只有校招一条路,不接受社会招聘。现在没关系一样可以进。  现在还算很不错的了,在以前是只招职工子弟的,没关系的校招是不可能进的。  进来有啥感受呢,特别特别适合养老。  待遇方面,以前非常高,现在待遇算是不高了,也只是个平均水平。但是,特别特别清闲。  当然,不同的班组还是有些差别的。  才进来时,待的一个班组还很不错的,就叫做甲班吧。非常积极,制度严明。那时候我以为,社会上对本企业的误解太过时了,现在已经改变了。后来我发现,确实改版了,在改变的也只是个别班组而已。  才进来时,那个甲班,师傅们技术水平高,干工作扎实,管理制度好,跟着师傅们学了很多东西。干活也比较辛苦。我自己也是受那种积极的环境熏陶,积极充电学习,想要快速积累足够的经验,不肯当个小菜鸟。  干了几年,因工作需要调动到另一个班组,叫乙班。才发现问题,绝大多数班组并不如甲班。  每天干的活,比甲班清闲了十倍不止,并且技术水平比甲班低了十倍不止。并且师傅们做工作的态度也是,自我要求特别低,喜欢讲几句话“做不做是态度问题,做不做的好是能力问题”。  没错,安排做个工作,如果实际去做大概也就花个二三十分钟吧,一天也就这么点工作。  然后他们懒,就花个三分钟填个表格,抄个以前的数据,就算是已经做完了。根本就没有实际做。  还有一个师傅跟我说,我们这工作不好干,要学会苦中作乐。当时他说这句话时,人躺在沙发上,手上拿个手机玩游戏,桌子上还泡着茶,就是没干过活。  那师傅是局里面的子弟,原来进局时还有师傅带他教技术,以前的师傅是不肯教技术的。有时候还跟我吹牛,几十年的经验,还教我怎么做。  用一句流行话语,几十年的经验,不过是把一年的经验,重复了几十年,甚至记性越来越差。  其他我是真懒的当面反驳他,正经工作,我会干肯干。就算是偷懒,应付工作,我也知道怎么样把记录做的天衣无缝,而这个需要足够的技术支撑,需要对以往的实际工作有足够的熟悉程度。  现在,本企业也是在慢慢改革,但是这个改革是属于国家政策由上而下的改革,积极性不高,并不是受到市场冲击来强制改革,不改就倒闭。  曾经,又一次我做工作时发现一个问题,如实填报了。而在此之前,一些师傅连续六天都没发现,问题也低级很简单,如果敞开来说可以说是笑话。  班长罚了他们一人二十元钱,结果我遭师傅啰嗦,说是我出卖同事,让他们丢脸。  我也是特别无语,就好比是做十以内的算术题,1+1算错六天,最后怪别人没有陪着他们一起错。  这里就是这么一个是非不分,黑白颠倒的企业。越是懒散的,越是水平低下的,就越是混的如鱼得水。  曾经,我还跟师傅聊起过一个吃空饷的人,在我们班组挂名的,一年见过两次,从不上班,但是他的绩效是全勤,工资拿满的。  就这样一个班组,一次班组竞赛还拿了第二名,第一名当然是甲班,甲班实至名归。  乙班,算是矮子里拔尖子吧,班组竞赛,主要准备工作,所有资料记录,配合检查,当然还是我们些年轻人做。  最后到年底了,班组竞赛第二名的奖金,凑上一些班费,还给大家伙发了些钱,这个钱出去也是不能说的。班费是不准发的。  发钱时我又说了句话,这个班组竞赛的钱,应该归上班的师傅们分钱。吃空饷的,请长期病假的,就不要分了吧。  不论做没做工作,上班时露面了的,都算上,大家分钱。  我只是太不理解,那些吃空饷的,工资拿满了,不上班还能拿额外的奖金。  最后,又是那个师傅说话,大家不要分的那么清。  最后,班长把钱平分,吃空饷请长假的,让人给他们把钱带回去。  就这么一种情况,不上班的人,坐在家里拿工资,还能拿奖金。  我觉得,有些事已经不能全怪在体制上了,而是大家都沉默了,软弱了。一些人躺在体制上占便宜,有一些人看不惯体制,但又不敢出面去抵制,去抗争。  我就觉得,空饷可能不好管,但是有必要考勤打全勤么,绩效不该扣下来么,然后,额外的奖金,就不能排除掉他们么。  给空饷人员发奖金,这个绝不是体制支持的,而已,现行体制下,一些基层班组长在主动搞那些不正当的名堂。  有次,一个工程项目,在乙班办手续,我们的甲方的班组,乙方的工程负责人前后跑了八次,每次都给他们找一点问题,但是又说不全,来回跑了八次,办一个手续。我也是无语了,如果有地方投诉绝对要投诉他们,我想工程负责人怕是都习惯了。按制度要求,手续时必须规范的。乙班办手续也不能瞎搞。但是,制度没有要求,班组办手续的过程该怎么做,如此浪费时间,该怎么考核。  有次饭桌上,局里面一个部门的人说了句,我们办个手续,让别人工程负责人跑了八次。饭桌上,乙班班长倒是维护了班组的面子,说是乙方工程负责人自己不懂,手续流程不清楚。  其实,到底咋回事,谁心里没个谱。我们办手续许可,是有制度,还得要有点经验,有点责任心,倒也没收乙方的钱。就只是当时那师傅,水平差,责任心差,工作太能应付。  我自己倒是理解乙方,在手续方面,就应该一次到位,不应该麻烦别人跑八次。  在现场工程监督方面,我觉得施工监督应该现场监督到位,有违章的及时要求改正,屡教不改的,直接上报上级安监,进行处罚。  而师傅又反过来了,施工监督就只会填表应付,明知别人违章也当做看不见。这时候,他会教我,体谅下别人施工人员。  所以,我是不知道怎么跟他们聊天了。他们嘴里面所有的说法,都是支撑他们偷懒的行为。  这就是我在的垄断国企,总体来说,从上到下腐朽透顶。基层职工,无权无势的算是没法搞腐败,但是玩忽职守是绝对有的。  为啥还能支撑下去没有倒闭呢,第一,行政垄断,没有市场竞争,不管做的怎么样,就是能靠着行政垄断,占据市场。第二,还有一些甲班那样的精英班组,在支撑这整个企业的面子里子,即使在乙班那样的班组,也还有些年轻人在干活。  但是,干活的年轻人,能够受到好的甲班氛围越来越积极,也会受到差的乙班氛围越来越堕落,越来越迷茫,不甘心一天混吃等死,又不知道怎么改变,怎么出头。  出于自我保护,没敢在网上说太多企业的事情,班组机构,工作内容都没敢说清楚。  只是大概让大家看一下一些垄断国企的年轻基层职工眼中的情况。
  只能说你对这个社会的认识还不够,私企也一样的,如果受不了拘束就自己创业吧。
  本企业的甲班,在局里面也算是当作了一个培训中心来用吧,每年校招进来的人全都塞进甲班,好好学点技术,学点制度。甲班基本没的太老的师傅,总是在流动,但是制度一直维持住了。  然后从甲班出来又调到其他班组去混起了,每天跟那些老师傅们混的越来越圆滑。  在人才培养方面,企业不是完全放手了的。  但是在内部管理方面,就是下不了手啊,没得一个领导敢说,严明制度。反正企业是国家的,人情是自己的,没必要为了国家的企业,来伤了私人的感情。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国企面试被录用的暗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