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工资发少了怎么办少我工资七万,每年给点已三年了还少我四万,去要他说没钱也没说不给今年老板工资发少了怎么办还买了汽车。我该怎样讨

19,236被浏览8,773,043分享邀请回答8.8K903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zhihu.com/lives/8662908。3.3K526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免费发布咨询,坐等律师在线服务
需求发布后
10分钟内收到律师在线回复
平均有多个律师参与回复
得到了圆满解决
您的位置: &
打工时工资没结,现在联系不上老板了,工资一共还欠四万块钱。我们起诉他,起诉费能有多少钱?
打工时工资没结,现在联系不上老板了,工资一共还欠四万块钱。我们起诉他,起诉费能有多少钱?
律师回答地区:上海-普陀区咨询电话:帮助网友:127082 次点赞人数:<span class="s-c666" id="r_1 人确认劳动关系,用人单位不支付劳动报酬 可以向劳动监察大队举报 11:11地区:山东-德州咨询电话:帮助网友:9879 次点赞人数:<span class="s-c666" id="r_ 人哪里的老板,联系 详谈,分析指导办理。 22:00地区:山东-德州咨询电话:帮助网友:339 次点赞人数:<span class="s-c666" id="r_ 人申请劳动仲裁,没有费用。 16:15地区:广东-佛山咨询电话:13760***帮助网友:2910 次点赞人数:<span class="s-c666" id="r_71 人建议申请劳动仲裁,免费 10:55
无锡推荐律师删除历史记录
&#12288;----
相关平台红包
跟你谈钱的老板,都是好老板;跟你谈理想的老板,都是流氓!
作者:之家哥
摘要:网贷之家小编根据舆情频道的相关数据,精心整理的关于《跟你谈钱的老板,都是好老板;跟你谈理想的老板,都是流氓!》的相关文章10篇,希望对您的投资理财能有帮助。
《跟你谈钱的老板,都是好老板;跟你谈理想的老板,都是流氓!》 精选一我相信很大一部分人选择创业,都是不想受人压制,受上司的横眉冷对。但是,有时候想一想,老板们骂的是粗俗了点,但也不是全无道理……我们面对的是一个越来越复杂和动荡的世界;没有一种商业模式是长存的;没有一种竞争力是永恒的;没有一种资产是稳固的;作为一个企业的老板或者你有没有想过资本经济时代的股权;时代已经来临,正是中小型企业进入资本市场的最佳时机!中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仅2.5年,集团企业的平均寿命仅7-8年。不仅企业的生命周期短,能做强做大的企业更是廖廖无几。企业做不长、做不大的根源当然很多,但核心根源却只有一个——企业的股权出了问题!真格创始人提出:合伙人的重要性超过了商业模式和行业选择,比你是否处于风口上更重要。企业的死亡不是死于外部的竞争,而是死于企业内耗。中国有句老话,生意好做,伙计难搁。股权既是一门技术,也是一门艺术。文章转载自企商智慧扫描下方二维码,下载手机APP:!开启财富之旅!???领取10000元体验金,还有220元,博饼赢状元继续!《跟你谈钱的老板,都是好老板;跟你谈理想的老板,都是流氓!》 精选二(猪坚强 作品)“老板,请尽情羞辱我吧!用钱!”怎么办,作为老板,我有一个恶习。一言不合就给员工涨工资。一言不合就在群里发。没错,我就是喜欢给员工发钱。我的一大梦想就是将来我的员工能像阿里、华为、腾讯的员工那样,成为土豪。据说,前几天我写了《你是正常人?那你别去创业公司了》,很多老板都high了,火速转发到公司群里,给员工打鸡血。那一篇的主题是讲在创业公司,每个人都要100%付出,每分钟都要火力全开。这一篇我想讲的是,如果员工这么努力这么拼,那么,老板的回报要配得上他们的付出。敢于谈钱的老板才是好老板。01不要以给员工很少的钱而自豪创业公司的老板喜欢炫耀自己给员工只发,他们还愿意跟着自己干。这分两种情况。第一种,公司刚成立,完全不赚钱,这可以理解。但是时间长了,一年两年还发很少的钱,只能证明你无能。马云爸爸说了,不挣钱的公司就是耍流氓。第二种,公司赚钱挺多,舍不得发给员工。这种抠逼老板还自以为精明,其实很傻逼。只能说明老板的格局太小。一个好老板一定会知道,员工才是企业的灵魂。公司不是靠你一个人就能做大的,没有一群好的员工,你什么都不是,你的企业也什么都不是。越牛逼的老板,越能意识到员工的重要性。马云爸爸就说了,“我认为,员工第一,客户第二。只有员工开心了,我们的客户才会开心。”在老板的价值排序中,员工的利益应该是绝对靠前的。创业公司的老板真的不应该以员工拿钱少为荣,而应该以员工拿钱多为荣。你对员工有多重视,就直接反映在你给出多少工资上。不管你的话说得多好听,员工在你心目中,就只值这么多钱。02不要只谈梦想不谈钱老板们都很高尚,最喜欢谈梦想、谈情怀、谈学习、谈经验、谈成长。就特么不谈钱。为了给员工少发点钱,什么扯淡的话都说得出口。最典型的案例是,先:小张啊,努力干,这个项目做好了,奖金什么的,都不是事儿!小张一听,鸡血满满,连续三四个月加班,累成狗,项目完成了,老板那边没动静了。鼓起勇气问老板,老板一脸懵逼:“奖金?啥奖金啊?小张,不得不说你啊,年轻人,不要动不动提钱,对你们现在最重要的是,要学到东西,积累经验。不要那么功利!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比钱更重要的东西,比如梦想,比如实现你的个人价值。你要是太在乎钱,你的境界就低了!赶快去好好干,再说了,等咱们公司状况更好了,、股权少不了你的,加油干啊!”这一套是不是很熟悉?每个老板都像是同一个培训班出来的,忽悠的体系都一模一样。不要利用员工的梦想,去剥削和压榨他们。有梦想并且真的追逐梦想的人,应该得到更多,而不是更少;应该得到奖励,而不是惩罚。更重要的是,一个人要全力追求梦想,首先要生存。有些公司每个月只发两三千块钱,员工的生存都成了问题。都不说买房了,租房都租不起。再说了,现在物价这么高,衣食住行啊、感冒发烧啊、孝敬父母啊、同学结婚啊,哪样不需要钱啊。作为老板,我们有责任让员工不要为基本的生存而焦虑,要让他们活得有尊严。03不要用“创业”两个字去绑架员工“创业”不是你理直气壮压榨员工的借口。是的,因为创业,大家要热血、要奋斗。但不是因为创业,大家就应该穷,应该苦逼。创业公司的员工,牺牲了时间、健康、面子和稳定的生活,他们应该得到更高的回报。事实上,我也会跟自己的员工讲,不要每天眼睛里只有钱,不要每天追求性价比,不要给多少钱做多少事,你们要为了更高的目标而奋斗,进步才是幸福,学到东西才是永恒——但这些都有一个重大前提,你的付出我一定会看到,我对你的肯定,用金钱来表达。我觉得最好的状态就是,员工不盯着钱工作,而老板每一次都把钱给足、给够。双方建立最大的安全感和信任感。当年马云创业的时候,完全不挣钱,大家也死心塌地地跟着他;史玉柱把公司搞破产了,员工也不离不弃,为什么?因为员工们知道,有一天如果挣钱了,老板绝对不会亏待自己。很多老板一旦开始创业,就自以为伟大,自以为高尚,所以全世界都该惯着他,员工就应该全方位配合他,免费协助他实现梦想。为毛啊?员工又不是你的亲爹和亲妈!04不要怕你的员工挣钱多很多老板都怕员工赚到钱,其实,员工收入高,说明员工创造了价值,公司整体效益好啊。只要薪酬体系本身没有问题,员工收入高,都是好事。首先,高收入,才能换来更高的凝聚力和忠诚度。很多老板总是焦虑人才流失特别大,还不明白为什么。马云爸爸说过,员工的离职原因林林总总,只有两点最真实:1、钱,没给到位;2、心,委屈了。老板一定要和员工同甘共苦,赚得多要多发点,赚得少的时候少发点,员工才能体谅。你只是把员工当成你赚钱的工具,忽悠他们,公司一年赚几千万,自己开奔驰,买别墅,年终奖却只给员工发充电宝,回头还嫌员工不知足,这要不要脸啊。员工怎么可能对你忠诚呢?你需要的哪里是员工,你需要的只是纯傻逼。其次,高收入,才能换来更高的效率和战斗力。只要让员工清楚地知道,我努力就会有高回报,他们就会爆发出小宇宙,去创造价值。如果说,有无数种激励员工的方式,金钱无疑是最好的一种。很多老板特别喜欢跟员工开会,大谈企业目标,说今年要赚多少亿,市场占有率要提高多少,然而员工一脸冷漠。因为企业赚的钱,根本就没分给大家啊,员工就会觉得关我屁事。有句话我很喜欢,衡量一个企业的实力,不是看他的老板在财富榜上排在哪个位置,而是看他的员工们,财富排在社会上的什么位置。还有,千万不要觉得给员工高收入就是浪费钱,这明明是省钱。给员工高收入,反而会节省成本,这一点,福特公司就说过,史玉柱也说过。因为收入高,能吸引最好的人才,激发员工最大的能量,企业才能创造最大的利润,实现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05不要觉得给员工发工资是施舍很多老板发钱的时候,总是很心疼,感觉在割自己的肉。其实这不是你发给员工的钱,更不是施舍,而是他们自己挣的。老板给员工发钱,发多少钱,这不仅仅关乎良心,更是对员工劳动价值的尊重和敬畏。还有一点,老板潜意识里总觉得自己是主子,员工是仆人。这太特么扯淡了。老板和员工在决策上有上下级,但是在人格上绝对没有上下级。事实上,现代企业,老板和员工之间,不应该是雇佣关系,而是合作关系。企业要变得更强大,老板要扭转意识,抱有“我给钱你干活”的狭隘想法,绝对行不通。如果你这样想,员工就会觉得只是在打工挣钱,就不可能全身心融入企业,关心企业的命运。当然,我不是说每个老板应该不顾前提、不管盈利状况,毫无原则去给员工加钱。我想说的是,你不能总是只给员工3000块,却理直气壮地要求他们付出3万块的努力,这不符合人性。还有,要真心关心你的员工。我想推广一种最有效的安慰员工的方法,那就是发!红!包!员工失恋了、家里出事了、经济状况出问题了,一个红包不能解决的,那就两个。我助理安迪发现喜欢8年的欧巴是gay,她煮熟的老公飞走了,为此她哭了一个晚上,是靠我连发了三个大红包才治愈的。老板们知道吗,中国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2.8年,每个公司其实都很容易死掉,怎么让企业的寿命延长呢?老板对钱的理解很重要。如果每个老板都学会用金钱来腐蚀员工,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最后我想说,很多员工会把这篇文章转到朋友圈,但是老板未必会。敢把这篇文章转到朋友圈的,才是真正的好老板。所以,敢吗?《跟你谈钱的老板,都是好老板;跟你谈理想的老板,都是流氓!》 精选三点击上方蓝字“长久”可以订阅哦一、房价与人民币齐跌,实体经济要翻身了昨天,人民币暴跌!B股暴跌!房价也将...国庆节后,一天一个台阶,连续刷新6年新低:10日,跌破6.70;11日,人民币中间价逼近6.71;12日,人民币中间价跌破6.72;13日,人民币中间价逼近6.73,在岸也跌破6.73!10月17日,再度下调222点报6.7379,逼近6.74关口,创一周以来最大跌幅,也创下日以来新低。美元对图中间价从国庆至17日累计下跌733点。在人民币贬值的同时,B大幅跳水,跌停潮重现江湖,截止至17日收盘,B股指数跌6.15%,创今年1月份来最大单日跌幅。B股指数K线图对此专家分析,近日调整显示出人民币形成机制市场化程度提高。后市会加大波幅,而不是加剧贬值。仍是短期影响人民币汇率的重要因素。有人说,汇率大跌=美元再走强=资本流向美国=中国房地产圈不到钱=房价下跌...人民币贬值将导致整个市场逆转,客担心的人民币贬值会促使逐渐放弃房产这样价格过高的资产。尤其是那些早些时候从海外涌入国内的资金,会因人民币贬值而流出中国,或不敢再轻易进入中国市场,多种作用助推中国房价下跌。对于人民币再度暴跌马光远则认为:第一,从中国经济基本面看,人民币汇率仍然被高估,贬值趋势没有结束,适当贬值不是什么坏事,不要人为的去保。从人民银行目前的态度看,在人民币贬值问题上已经松动。笔者坚持以前的判断,认为人民币回到“7”时代是大概率;第二,在人民币贬值的情况下,房价出现调整的概率很大,一些城市的房价出现下跌是正常的;第三,就中国经济的基本面而言,无论是人民币汇率还是房价,短期内都不存在暴跌的基础。也许我们会迎来一个人民币与房价都出现“双方波动”的新的周期。房价与人民币齐跌,实体经济要翻身了?1关门打狗 锁死热钱注意,人民币暴跌,中国并没有在出手护盘。这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也就是,是中国战略需要的。同时,广东省掀起了打击地下钱庄的大行动,涉及金额2300亿。在房价下跌、人民币汇率下跌时候,公布这个新闻,对于资金外流有重大的警示作用。房价下跌、,很多的国内、国际资金会想着流向境外,而通过地下钱庄设立的贸易公司虚增贸易金额,是资金外流的最重要的方式,在严厉的打击地下钱庄面前,那么资金外流就会面临很大的法律风险,会让热钱三思而后行。这样一来,一个很清晰的战略逻辑就出来了,为了控制房地产泡沫风险,让房价下跌,为了让房市着陆,同时人民币汇率贬值,促进实体经济。在这个时候加强资本管制、打击地下钱庄,让房市资金、热钱留在国内,而不是外逃,通俗点讲,就是关门打狗,话难听了点,但很贴切。当然关门打狗这种做法也是有风险的,楼市现在不需要担心,风险在于的自我实现,也就是说一旦大家形成一致预期认为人民币会贬值,那么持续的资本流出就会使得货币狂贬。但是央妈靠着手中逾3万亿美金的与严格的资本管制手段,基本还是能够将这种风险防范得不错。央妈让人民币贬值可以,空头想狙击就没那么容易了。说到底,人民币的终极目标就是向美元学习,升贬有度,不管升贬,都做强势货币,享尽铸币权,大斗进,小斗出。因此,不需要担心人民币会一直贬值下去。2实体经济要翻身了为什么中国会突然打出这一系列的牌呢?原因就在于,中国确实到了关键的发展时期。众所周知,我们的经济增长速度自2010年开始就在不断下降,今年上半年GDP增速为6.7%,创1990年以来新低。不仅如此,我们还遭遇了自改革开放以来持续时间最长的下滑周期。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年平均经济增速为9.7%,这当中难免有波动,过去一般都是下滑2-4年就会回升。但现在已经持续下滑六年,且未来的下滑压力依旧很大。现在,唱衰中国的声音此起彼伏,再加上去年的波动,更加影响海内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信心。房地产这张牌已经不能玩下去了,唯有实体经济才能推动中国经济长久发展。此时锁死一部分热钱在楼市,降低人民币汇率和管控资金外逃,这一系列政策将引导资金往实体经济方向流动,从而开启实体这台引擎助威经济发展。从看,如果预期人民币汇率未来将会处于贬值通道,那么投资者是不愿把钱存入银行的,在房地产受到调控下,居民资金也没有太好的向。虽然他们也不一定会直接投钱进实体,但是他们可能会或者其他,间接把资金引入到实体经济。还有,人民币贬值预期下,也会增加投资者的内需和融资消费冲动。钱留在手里会贬值,不如把它花掉。于是,消费冲动将会提升。这些花费都会直接或者间接对宏观经济起到促进作用。此外,居民还会增加使用信贷消费的概率,因为居民相信,现在花费的钱,在将来人民币贬值之后将能用更低的成本归还。这种信贷消费,也将对宏观经济的改善起到促进作用。从以上方面看,随着楼市调控和人民币贬值,国家的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和出口将大为获益,可以说实体经济的春天真的要来了。综合自、财联社、和讯网、马光远、刘磊 林毅夫 黄生看金融等二、日本人眼中的中国制造企业:死得太快了!来源:时局参阅1.日本人眼中的中国企业:死得太快首先,你必须知道一个基本事实:中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仅2.5年,中国集团企业的平均寿命仅7-8年,与欧美企业平均寿命40年、日本企业平均寿命58年相比,简直就是天壤之别。日本调查公司东京商工研究机构数据显示,全日本超过150年历史的企业竟达21666家之多,而在明年将又有4850家将满150岁生日,后年大后年大大后年将又会有7568家满150岁生日……而在中国,最古老的企业是成立于1538年的六必居,之后是1663年的剪刀老字号张小泉,再加上陈李济、广州同仁堂药业以及王老吉三家企业,中国现存的超过150年历史的老店仅此5家。经过计划经济时期的变异,其字号的传承性其实已大打折扣。中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仅2.5年,集团企业的平均寿命仅7~8年,与欧美企业平均寿命40年、日本企业平均寿命58年相比,相距甚远。日本被誉为是“工匠国”,其企业群体的技术结构犹如“金字塔”,底盘是一大批各怀所长的几百年的优秀中小企业。这些企业或许员工不足百名,但长期为大企业提供高技术、高质量的零部件、原材料。很多中小企业在世界市场上掌握着某种中间产品、中间技术的绝对份额,甚至不乏独此一家。日本人天生性格追求极致完美、严谨、执着、精益求精,当自认为技术还不够完美时不会拿出手。在技术研发方面,日本有三个指标名列世界第一:一是研发经费占GDP的比例列世界第一;二是由企业主导的研发经费占总研发经费的比例世界第一;三是日本核心科技专利占世界第一80%以上。这意味着日本整个国家对技术研发的重视,同时也告诉我们为什么日本科技能独步天下。经济不只是单纯地建造工厂,然后高效运作。中日在经济基盘建设上仍有很大差距,日企不只在于表面丰田、松下、索尼、佳能、日立……,而是更多在国际市场上众多领域的“隐形王者”。中国离强国还有很远很远很远的路要走,要想成为真正的经济强国,不能依靠炒房地产、炒金融、吹IT泡沫,还需要向日本学习务实精神,通过脚踏实地、培养扎实的实业做支撑。日本长寿企业长盛不衰的原因有很多。日本长寿企业比欧美做得更好,日本企业投资都讲究战略,注重长远投资和利益回报,每每投资都考虑几十年以后的市场定位和变化。日本企业是家社会,重视员工利益。西方则重视股东利益。从现代资本理论来看,日本企业的资本不一定有西方企业那么高,但是他们可以保持长期利益不断延续。反思中国企业,是如何经营思考的?2.为何中日差距越来越大?追求不同在我的印象中,中国的大部分企业家,尤其是江浙一带的企业家,似乎对赚钱有着某种天赋。所以,很多人在主业上小有成就之后,便立马开始“多元化”战略,、投资。好大喜功,急功近利是中国人的特性习惯,企业、百姓都是如此,所以一点也不奇怪。而日本的企业家给人的印象似乎对产品本身更感兴趣。我这次去日本,和日本一个青年企业家交流,他们公司是做汽车轴承的。说实话,汽车轴承在我眼里确实是一个小产品,没什么了不起。但他一说到他的产品的时候,就开始手舞足蹈,两眼发光,似乎特别地享受设计和生产的过程。我一问,原来他父亲是公司董事长,他哥哥是总经理,他是主管技术的董事、副总。公司规模不大,一百来人,但是服务的客户却是丰田、本田、铃木这些大名鼎鼎的公司。他们家里好像也没有别的生意。他说,光轴承需要研究的东西就太多了,几代人都研究不透,哪有精力再去做别的?从两者区别,我明白中国人只是赚钱,日本才是做事业。两者结果可想而知……日本有几万家百年企业,而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百年企业一个也没有,这是就是原因。其实我们仔细来看一看全球著名的品牌,无论是任天堂、微软、尼康、奔驰,丰田,麦当劳……,他们似乎都永远只专注于某一个领域,始终在他们的行业里面越做越深,越做越有乐趣,越做越大。而我们的企业,包括海尔、联想在内的中国品牌,本行都没有完全成功,也开始搞投资,做房地产,甚至做保健品,忙着赚钱而严重忽视本行,典型不务正业。这恐怕就是我们中国的品牌和日本品牌之间的差距所在。记得前段时间中央电视台报道过浙江某个地区,这个地区可以迅速拥有某个产品全球前几名的加工生产能力,但同时在很短的时间之内又放弃了原来的行业进入另外一个行业,然后又迅速成为另一个行业里的前三名。但是无论做什么行业,厂房永远是那么破旧,设备永远是那么简陋。所以,他们经不起任何的风吹雨打,他们确实是赚了一些钱,但是这种财富的积累是不可持续的,他们也没有获得同行的尊敬。我在东京中小企业促进中心考察的时候,带领我们参观的领导有一段话让我特别记忆犹新:“现在你们中国人太厉害了,你们的学习能力太强了,就像跑步一样,我们在前面跑,你们在后面追,你们追的速度越来越快,我们越来越担心被你们追上。所以,我们就不得不创新。要创新,就必须要加大投入,加大投入就必须要提高价格,这样我们才能够在残酷的竞争中保持自己微弱的优势,我们才能生存。所以我们必须专注,我们必须创新,我们必须精益求精,这也是你们逼的呀。”说实话,谈到这段话的时候,我的脸火辣辣的,他的话表面上说起来在表扬我们,说我们的适应能力很强,而实际上是在批评我们不懂得专注和创新,只会山寨,抄袭。我们技术水平和能力根本不可能成为日本的威胁,只不过说说而已,我们应该有自知之明。中国有句古话说的好,失之毫厘,差之千里,更何况我们失之千里?中国的生产科技,众多核心技术和设备都来自日本,并且无法替代。国民生活方方面面也都充斥着日本技术与产品,即使国货产品里面的核心技术也依然是日本提供,而这一切的一切都是无法替代的。中国积贫积弱几百年,我们连自身的基本状况都没有搞清楚,有一点点成绩就特别自大,这是非常危险的。所以,我要说的是,企业家爱的应该是产品和品牌,而不是钱。赚钱只是经营的结果,而不是经营的目标。3.对技术的理解不同在中国企业家眼里,技术基本上等于先进的设备,所以中国老板的设备一个比一个买得先进,但花钱培训技术员却舍不得,培训全员的老板则更是少之又少。记得以前给一个家具公司做企业形象设计的时候,听说过一个真实的故事:某位家具公司的老板愿意花750万买了一台日本的设备,但是需要花40万培训一批技师却舍不得,以至于被不懂操作的人把机器搞坏,只有再花50万去修。其实,这样的例子在中国比比皆是。远的不说,就说我们身边的例子吧。中国商人背的相机一个比一个高档,从佳能的50D到5D-MAX2,甚至到1DS-MAX3,一个比一个专业,一个比一个高档,但仔细一看,他们使用的全是傻瓜模式。买相机容易,因为咱“”,但舍不得花时间去学习,去研究。我团有个小姐,见我给她拍的照片好,问我是什么型号的。我说我的是佳能,只有一两万。她说她们家的相机也是佳能,有15万多,但是拍的效果还没有我拍的好。所以,人们狭隘地认为只要设备好,拍出来的东西就一流,这个观点显然有点滑稽而愚蠢。日本人跟中国人不太一样,他们买设备可能精打细算,但是学习技术比较舍得花钱,而消化技术则更舍得花钱和精力。打个不太恰当的比方,我们的设备是100分,他们的设备可能是80分,我们用的能力可能只有30分,人家用到95分,这样100×30%,只有30分,而80×95%有76分。他们用80分的设备却胜过我们100分的设备,这就是技术的差距,也是软实力的差距。所以,设备并不是最主要的,技术才是最重要的。技术的关键就是全面消化和全员掌握。事实上,如果一个企业长期从事某一种产品的设计和生产,他们所掌握的信息、资源和技术就一定越来越系统和深入,优势也就越来越明显,任何一个新的进入者要想在短期内赶超是根本不可能的。中国和日本企业的差距还可以用一句话总结:表面看得懂,根本学不会,更是坚持不了。举个简单小例子,日本人要求每天车间的地板要清洁十次,这样才能保持环境的清洁和产品的品质。日本人听了以后,保证每天十次,一次不少,坚持不懈。我们头三天十次没问题,一个星期过去,十次就变八次,慢慢地八次变五次,五次变两次,最后三天一次、五天一次、一周一次也保证不了。我们连一个最基本的事情都是如此。很多的技术指标、细节,就是在这样的自我松懈中变形,进而影响产品的品质和企业信誉。长此以往,何来品牌?4.对速度的理解不同中国人做事特别喜欢追求速度大跃进,好大喜功、急功近利的思想极为严重。中国人做事喜欢讲究立竿见影,讲究所谓效率和速度。而日本人似乎和我们不同。我们的导游英子介绍说,日本人看起来比较程序化和呆板,背后是严谨、精细、执着、精益求精、专注、专业、认真。而中国人大都比较灵活,背后是小聪明、偷工减料、自以为是、粗制滥造。事实上我们可以看到,日本经济的发展还是远远走在我们前面,而且发展的结构、质量比我们要好得多。日本经济对能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破坏,跟我们根本不在一个层次上,而是有着天壤之别。我们的单位能耗是日本的150倍,也就是说消耗同一个东西,日本创造的价值是我们的150倍。这不能不值得我们深思:何为快?何为慢?日本发展经济是让民众受益,让本已高品质的生活质量有更高追求目标。中国发展经济是用来攀比、炫耀的。更可怕的是,大部分民众盲目的“爱国热情”会让中国走更多弯路……像中国新兴城市的马路一样,刚刚修好又刨开铺煤气管道,过半年又来铺水管,没过几天又刨开铺液化气管……我们修高速公路的速度之快也是令世人惊讶!可惜每每你走到高速公路上会发现,这里在修路,那里也在修路,高速公路修好没两三年就得翻修。而这些都计算在GDP里面,修一条路要一个亿,再修一次又得花八千万,再修一次还得花五千万,我们的GDP就2.3个亿了。人家一次花一亿,或者一点二亿就搞定,表面上看起来人家花的钱多一点,人家的速度是慢了一点,但是一次到位,用不着折腾和浪费。在我看来,所谓“快”,首先要以保证品质为前提,只有这样的快,才有意义,否则来得快也去得快,生得快也死得快,建得快也倒得快。我们任何的发展都应该遵循自然科学规律,不要想一蹴而就,违背自然规律的拔苗助长,注定要以失败而告终,做品牌也是如此。日本的品牌,比如索尼、松下、丰田、佳能等等,最少都花了几十上百年的时间来打造自己的品牌,而中国除了老字号之外(其实品质完全不是那么回事),真正市场化的品牌屈指数来也不过二三十年。所以,我们不要急躁,不要急功近利,静下心来,耐得住寂寞,专心专注地发展,再过五十年中国肯定会出一批大品牌。但如果中国一如既往地如此急功近利、浮燥,自以为是,好大喜功,中国永远都不会出现世界级品牌。品牌是什么?品牌对消费者而言就是一种体验,或者是一种可以信赖的承诺,而对企业而言就是获利的工具。所以,做品牌从根本上讲是一种投资。当然,有些投资可以立竿见影,而有些投资可能短期内看不到明显的回报,而是需要等很长时间以后才能够看到成效。有长远目光的人懂得在品牌建设上加大投入,因为他有耐心。而有些人看到自己在品牌上的投入短期内没有回报,便心灰意冷,觉得还不如炒股、买楼来得实惠。久而久之,他会发现自己犯了一个非常严重的错误,而到那时候,这个错误已经无法挽回。我曾经有一个客户,是河北奔亚服饰,他的老板很沮丧地告诉我,“我们厂以前和天津的大维制衣规模差不多,我们的生意比他们的好,订单做不过来,所以,我们觉得根本不需要做品牌。”而在这时,大维制衣看到了做品牌的价值和意义,加大了在品牌方面的投入,通过各种途径塑造自己的品牌。现在的情景是,同样一件衬衫,打上“大维”的能卖好几百上千元一件,而打上他们的品牌只能卖几十上百,品质、材料、做工都一模一样。奔亚的老板现在知道错了,想奋起直追,但是代价多大,可想而知。5.对规则的理解不同所谓“规则”就是规定和法则。在这方面中国人总是比日本人“聪明太多”,总可以找到规则的漏洞,总要耍点小聪明。而日本人不一样,他们看起来很傻,只懂得死心塌地的严格遵照执行。所以,日本人做事非常守时,从不迟到。这一点和中国人经常迟到,坐飞机从来都是误点,而且有层出不穷的理由不同。此外,日本人之间都是文质彬彬,特别尊重,即使是特别熟悉的朋友,分手时也是点头哈腰。刚开始我还真有点不习惯,看起来总觉得有点假,都那么熟了还那么客气干嘛?后来才发现他们这种客气是发自内心的真诚。也许中国人太虚伪了,让我对他们的做法形成一种不信任的感觉,但我现在非常羞愧,我不能因为这个世界有不真诚的人而认为所有的人都不真诚,更何况是中国人自己不真诚,我不能这么轻易就认为别人不真诚,这是我的无知和不礼貌。这一点也与“规则”有关。因为日本是一个非常注重礼仪、文明的高素质国家,这样就形成了一个非常有规则和秩序的社会。在日本等车,看不到中国特色式的争先恐后,而实际上按规矩排队不但不会耽误时间,反而会节省大家的时间。如果都去挤,总体而言反而会浪费时间。这个道理可能大家都懂,但中国人就是做不到。所以中国人只有小聪明,从地方官员到企业老板、高管,再到普通百姓,时刻都在表演我们的小聪明。我们不断在为自己的小聪明付出沉重代价,但我们却依然死性不改。一个社会的进步和文明程度,与人们对规则的理解有着直接的关系。规则越多的地方,秩序越好,自由其实也就越多。没有规则,就会一盘散沙,一片混乱,效率也就无从谈起。中国有句古话叫“聪明反被聪明误”,说的恐怕就是这个道理!可悲,可叹!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原作者认为此转载不妥,请告知我们,我们会立即删除,并表示歉意!电话:021-转载来源:网络《跟你谈钱的老板,都是好老板;跟你谈理想的老板,都是流氓!》 精选四马云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中国首富榜上必有一席之地。不过他最后悔的事,就是创立了阿里巴巴,害得他不能做个开心的小老板,天天盯着那群“剁手”的女人,这也是件闹心的事。但是能让这位马老板刮目相看的女人少之又少,而能让马云亲自邀请出山的女人,更是凤毛麟角。有这么一个女人,特地让马云亲自跑了趟硅谷,这个商界才女,容貌、智慧与财富并存的女子,叫李颖。李颖祖籍广东梅县,由于父母工作缘故移居美国,她从小在深圳长大,一直到初中二年级,才随父母去国外念书。在美国,李颖更是像开了“挂”一样,只上了半年初中就跳级到高中,然后以17岁的年龄升入大学,被誉为“神童”。进入大学之前,她收到很多学校的offer,其中就包括麻省理工学院、耶鲁大学和斯坦福大学等。在她再三犹豫后,决定选择了麻省。如果你是上帝的宠儿,光环已经失去了意义。需要用6年才能拿到的双学士和硕士,李颖仅仅花费了3年的时间。也许真的和我国的教育有关,从小接受中国教育的她,注定会成为学霸。就这样,20岁的她带着3个学位,离开了大学校园。3个学位分别是:计算机科学学士、经济学学士和电子工程及计算机科学硕士。拥有含金量如此之高的3块“敲门砖”,让她狠顺利的进入了,许多毕业生梦寐以求的麦肯锡。当大多数人认为她会在这个公司待很久的时候,她又以“惊人”的速度转换着工作平台。10年的时间,她先后在四家知名任职,每家公司的任职期限平均不超过两年半。就是在她不断的转换工作平台期间,以惊人展现了她的学习能力,让她不断成长。2006年1月,李颖作为最年轻的全球合伙人加入顶尖KPCB美国总部,负责KPCB中国公司的筹建战略及。李颖一直有一个关于创业的梦想。这一步步走来,李颖身上关于创业的激情始终没有磨灭。 当马云在硅谷找到李颖的时候,她觉得时机到了。2010年成立,作为最早的三位创始人之一,年仅30岁的李颖帮助马云和,创建云锋基金,负责在高科技、新能源、文化产业、消费服务等领域的投资,首期规模达到100亿。作为一名职业女性,实现工作和生活同时平衡是很难的。以至于回国后一直视巴菲特为偶像的她,身价高的吓人,至今仍然单身。但是李颖并不在意这些,她认为有意义的事情是做自己喜欢的工作,和自己喜欢和敬佩的人一起共事,“那是无价的”。她认为之所以成功不是巧合,而是自己选择了先到一个又一个的创业公司工作,去感受和锻炼。如果自己完完全全去创业的话,就会和现在的工作状态截然不同,就不会找到梦想的团队。小编mayi2200认为,她10年的职场是对自己的一种磨炼,更是一种无奈。如果开始就有人去引领她去打造梦想团队,那么她就不会用10年的时间去浪费。的确,一个人的成功和团队是离不开关系的,军为了小米不也是寻找了4年的合伙人吗?单打独斗的年代已经过去了,合伙人时代已经到来。如何建设打造自己的梦幻团队,打造自己的内部合伙人制度,这方面的问题你若想了解,不妨询问mayi2200会很耐心的帮你指导,解答你的疑问,也可以索取3980元的‘企业动力系统’涵盖了合伙人协议等。话说回来,这么美的女富豪,估计真的很难有人配的上吧!(小编除外,嘻嘻)如此集才、貌、钱于一身的女子!真不知道要什么样的男人才能征服她的一颗芳心。《跟你谈钱的老板,都是好老板;跟你谈理想的老板,都是流氓!》 精选五原标题:股东是合伙人,但合伙人不一定!!合伙制的真相你知多少?
李克强总理的一句:未来不会有员工,只有合伙人!让各种机构想要跟这句话搭上点关系,于是合伙制的信息满天飞,沸沸扬扬的,实在忍不住出来给大家说明一下合伙制的真相! 很多人把合伙制讲成了、股东合伙,没错,股东一定是合伙人,但是却让很多人忽略了前面的未来不会有员工这句话,于是合伙制被众多的信息给阉割了,成为了一个畸形的产物。 让我们一起来探索股权激励和合伙制的区别吧! 先来看看:为什么中国失败率高达83%以上,依然还有众多的企业前仆后继? 原因: 一、 股权激励会热,和中国老板特别是中小企业老板的现状有关系。中国的企业老板其实是一个庞大的迷失的群体,在企业经营这条路上很难清晰地知道路该如何走,当他们迷茫的时候,就会向外界寻求方法和途径。曾经的成功学热、国学热、资本热以及各种培训大师热,都是迎合了中国老板的迷失和盲从。中国老板是一个非理性的群体,容易随波逐流,什么都学,学什么又都沉不下心来,不知道自己真正缺什么,热过之后却发现好像什么都不好用。就这样学了很多,用了很多,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此时的股权激励如同黑暗中的一点星光给大家带来了希望,自然就热起来了。如此来看,股权激励实际上承载了太多的责任和使命。 股权激励会热,还与老板的某些心理有关系。中国老板因为曾经受“假大空”的绝对化、标准化教育的影响而忽视人性特点,总是寄希望于员工主动发挥人性中的优点、自觉屏蔽人性中的弱点,并不重视规范化管理的建设,心存侥幸。当一个社会盛行拜物思想的时候,这种冀望就是空想,当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管理的不规范给企业带来的混乱和伤害就凸显出来,而把管理规范起来是一个很慢、很累的过程,特别是基础管理的完善,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而且,当大家习惯了一种相对混乱的管理环境时再去改变,难度非常大,而改变又势在必行,所以老板就想找一个简便快捷的方法,把大家拴在一条船上,有福同享,有难同当。这样一种走捷径的心理,也是股权激励会热的一个原因。 股权激励会热,还有一种情况是因为老板累了。做企业,对老板来说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做企业很多年,财富也积累到一定的程度,但是管理未必能跟得上,而重新做规范的管理,做调整,面对思想和行为的惯性这一阻力,没有精力,主要是人也累了,钱也挣够了,股份就给大家分分,同甘苦共患难吧,这也是股权激励会热的另一个原因。但是从动机上来讲,是老板累了,想让大家和他一起承担未来,并不是真正为了激励员工使企业更健康规范地发展,从佛家来讲,起心动念不纯,也不会有太好的结果。 二、 现阶段股权激励并不是真热而是一种虚热,具体表现就是虽然大家都在学、在谈,但还是有很多老板不想用、不敢用或者用了效果却不好。为什么呢?都是被逼的 三、 今天,股改企业众多,而真正成功者却较少。原因是这些企业总是在雇佣制的框架内,用股改对薪酬绩效体系为主的激励制度做修修补补,而不是从建立共享制的角度彻底改革,再造企业的激励制度与劳资关系,比较如下: 维系雇佣代理制的股改特征建立合伙共享制的股改特征 1.对骨干员工的激励主体依然是薪酬绩效,而不是。在方案中员工永远是打工的,不是合伙人。分红分多少,怎样分全由老板说了算。员工在分红上既无安全感更缺自豪感,从而难有主人翁的心志。最终股改只能沦落为替旧有薪酬绩效体制打补丁,擦屁股,此类股改失败是必然的。对骨干员工的激励,升官、发财,尤其是“绑定意味”颇浓的升官发财方案,是远远不够的。 2.总怕给多,不怕给少。只怕自己吃亏,不顾员工感受。目标总是让员工多干活少拿钱,股改大多在“术”的层面上算计和纠结。因此,大多数基数指标只能每年一定,分红就要年年重新算。费时费力又费心,老是鞭打快牛,员工永远难以安心。老板不愿自己被约束,很少用章程、合同等法制化方式保护员工长期利益,使分红制度化。员工无长期追求,则只能视分红为绩效考核一部分,激励不到位,让员工依然只看眼前,无长远打算,此类股改无法成功。 3.最怕自己吃亏,总在银股上找出路,千方百计让员工出钱买股份,认为员工出了钱,才能对自己忠心。逼着穷人干富人的事,破坏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的社会共赢原则,想用出钱“铐”住员工。这样只能留住奴才,培养不出主人。本文由公众号:“企业生态资本”发布,欢迎关注!从而,员工参与度大打折扣,信任度也会变得极低,没有多少穷人愿拿自己的钱去和富人共同试验……多数方案尚未落地,已困死胎中。着力推动多层次的合伙人制度,让员工有近期又有长远利益能够以有价值的投入或者合伙人的资格,倡导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使体制变革一起步就有了员工广泛参与的基础和积极性,员工就是不相信也可试一把。 4.股改源于老板对“己利”的追求,并非企业家精神的体现。因此,股改同时往往调整薪酬绩效体系,变换提成方法、福利制度,基数为分红“封顶”。以确保老板拿大头,绝对利益不受“损伤”,这样的股改失败成为必然,也无法与企业传承有效对接。 那么合伙制的真相是什么? 一直以来,雇佣制是中国公司的主流形式。它的特点是,资金雇佣劳作,是老板,职工是“打工仔”,资金方与人力方相对割裂,乃至仅一个人持股。公司管理权利方面,资金方具有绝对的话语权,人力方缺少话语权,并且等级关系显着,官僚主义较多见,部门利益明显、部门之间的隔膜不小。 利益分配方面,传统雇佣制更多倾向资金方而非人力方,人力方难以公正享用公司发展效果,按马克思的说法,这本质上是一种剥削,在权利和利益方面,资金方与人力方之间失衡。并且,人力方的做法简单短期化。致使的结果是,人才动力不足,资金方简单固执,危害公司可持续发展。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公司胜败系于老板一人,危险很大。老板很累,员工很无奈! 合伙制是对传统雇佣制的颠覆,是基于资金方与人力方共赢的基础上产生的新型组织关系。从资金雇佣人才,更多变为资金与人才甚至是其他关键资源的协作;人才从单纯的打工仔变为合伙人身份,资金与人才等企业经营要素更多地交融。在公司管理权利方面,因为和合伙人体系的优化,股东之间的权利相对更均衡,经营层的话语权更大,相应的管理扁平化更遍及,分权变成常态。组织成员之间更多体现为合伙、相对对等,而非传统的上下级联系,官僚主义空间更小,内部的监督更有力,部门墙自然消失! 利益分配方面,合伙制下,资金方、人力方之间的利益分配更公正,人力方获利空间更大,能更好地满意当下很多人对财富包括财政自在的寻求,同时,通过组织价值结构的优化,资金方也获得更大的综合价值!正如周鸿祎所说的:我常常跟员工说,我给你发工资,撑破天百万年薪,还有一半都交个人所得税了,所以工资即是养家糊口的钱,真的财务自由,一定要争取拿到合伙人的高级分成,也只有这个层次的收益才能创造真正的富足。合伙制下,人才和高度重叠,有利于构成深度的利益和命运共同体,降低公司发展胜败系于一人的危险—合伙制下,人人都是创业者,而非单纯依靠车头的动力。 除此之外,人才,特别是企业的关键人才,越来越认可更公正、民主的合伙制而非传统的雇佣制,即认识发生了严重改变,未来依靠雇佣制来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将是一个异常困难的事情!合伙制将改写行业甚至是跨行业人才和稀缺资源的流动规则! 普通公司老板一个人沸腾; 有股权激励的公司老板和高管沸腾; 有《团队资本——合伙制》植入的公司老板、股东、高管、员工以及外部关联方一起沸腾 不同的层级有不同的需求,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的行业有不同的特征,任何想用一种方式解决所有员工动力的方法都是偏颇和错误的。 《团队资本——合伙制》以提高企业整体劳动生产效率为导向,以提升企业资本价值为归宿,调动企业内外部各个层级的积极性,让员工和合作伙伴干自己家的活儿,成就自己,成就企业! 了解了真相的你,特别是随着中国经济改革的深度不断加强,在这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股权激励的作用已经显得非常渺小了,而合伙制必将成为时代趋势!海尔、万科......就是最好的例子!你还在等什么?抓紧时代的脉搏实现逆势良性增长,指日可待! 那么如何拥有一套适合自身企业的个性化合伙制系统? 如何在不动用股权(虚拟股、期权....)的基础之上进行合伙制,让全员全命以赴的干,实现组织持续的活力? 如何零成本吸引行业稀缺人才? 如何去管理,让全员自动自发做事,真正解放老板? 如何改变人才想走就走的动机?实现人才依赖老板的反转格局? ...... 【团队资本系统方案班】与传统的股权激励等课程的区别: 1、传统的激励课程主要是以防守为主,目的是激励和稳定公司现有团队核心人才;《团队资本系统方案班》以进攻为主导,以颠覆行业乃至商业人才的价值体系来打劫稀缺人才,建立一套企业所需稀缺人才等资源的引进和推动体系。 2、传统的股权等激励类型的课程,都是建立在雇佣制基础上的动力提升,对于决定企业生死的核心人才,恰恰是起不到预期的稳定效果的,而《团队资本系统方案班》则是顺应时代背景的合伙制系统,打破雇佣制范畴内所有“激励”措施的先天不足。 3、传统的股权激励课程主要是以个体的动力提升为切入点和落脚点,一旦人变化,体系将不再有效力,属于被动型措施;《团队资本系统方案班》则是以提升组织的系统可持续发展为落脚点,以组织变革为切入点,不依赖于个体,从而保证的组织的可持续性。 4、传统的股权激励课程是站在人才角度看企业发展,而《团队资本系统方案班》则是站在企业资本价值提升和企业快速可持续发展的角度上的企业战略、资本、文化、治理、人才等企业核心要素的系统融合,杜绝以偏概全! 【团队资本的目标是什么?】 1、团队资本不是原有制度的修修补补,而是重新规定了企业价值创造过程中人与人在价值分配中的关系,是对资本制度的一次彻底革命。 2、核心价值创造者拿大头与企业控制权的完美对接。 A. 多层级的合伙人体系和发展路径——找到主人翁的感觉; B. 有效的布局——企业控制权不变;建立了共享型、社会型家族企业。 3、建立完善的分级核算,整体利益中有小,小中有大,高效低成本,自我约束,完全不同于现行雇佣制体系下的管理体系。 4、为企业适应快速变化提供体制保障,大大提升企业市场应变能力,处处领先一步。 【团队资本】能为您带来什么: 1、内部合伙人机制设计、外部合伙人机制设计(跟谁合伙、怎么合伙、给多少、怎么给、如何定价、如何退出、财务如何核算、报表是否要透明、要规避哪些雷区); 2、 系统性人才发展体系打造:高层 、中层 、基层 、内部团队、外部团队(如何让合伙人习题与其他制度完美对接;如何优化分成制度,突破销售瓶颈,提升,如何走出企业扩张成本暴涨的困局,让企业轻装上阵) 3、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好的机制,吸引能人、稳定能人,企业才有竞争力; 4、最大程度的激发各层级员工积极性,让高层经营用心,中层管理精心,基层工作尽心,最终解放老板,让老板省心! 【团队资本】系统方案班---每期每个细分行业只限一家企业参与! ~为了防止你不经意错过,请认真读完以下发自肺腑的文字: ★讲一堂课只需要4天3夜时间, ★做一份课件则需要6个月 ★一套可落地,有效果的咨询式系统课程则需要15年钻研、实践和提炼! ★您来上课只花了一点小钱,却买走了我们积累了15年的宝贵经验! ★您来上课只花了一点小钱,却为企业带来价值的指数级增长! 一个由雇佣制到合伙制的升级课程 一个老师亲自指导出方案的课程 一个以颠覆行业稀缺资源和人才分配规则的企业内圣外王系统 一个由公司到平台进化必须植入的支撑系统 您还在觉得下次过来也无所谓吗? 要知道,早一个月落地为企业带来的可能是未来行业的领先地位!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跟你谈钱的老板,都是好老板;跟你谈理想的老板,都是流氓!》 精选六熊晓鸽对说:“给我印象最深有三,一是成功的做了好几年的之后创办,是我见过的从投资者转变为创业者身份里最成功的一位;二是对金融深刻到位的理解,带领宜信团队用互联网方法做金融,带领,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除了商业上的成功,他还对文化、教育产业情有独钟,这个很重要。”我坐在唐宁对面听他讲和新东方的渊源,中关村二小后面的一排小平房,脑海中那个夏季韶光里的年轻老师,在时光辗转后,和我对面的中年成功人士身影重叠在一起。新东方第一位学生老师,已经是最不能象征唐宁如今身份的标签,唐宁、宜信公司创始人唐宁、中国P2P第一人唐宁、华创资本创始人唐宁……一晃十几年,随便哪一个都有一大把的故事要讲。试着将他一些无意识或者下意识的语言行动解读:几乎没有叹气或沉默,语言惯性是含笑且不假思索,没有锐利尖锋,只在十分偶尔才蹦出句英文来做强调,他不会刻意把事情说的高深莫测或者甩给对方生涩词汇,相反,不精心为之的随意感会让你觉得很舒服。也常常一针见血,眼眸总透露出聪明的笑意。唐宁轻描淡写带出往事,谈话变得越来越开阔,但言语间的描述,与唐宁以及他的团队即将走向的拥有巨大价值的未来相比,显然还是苍白的。1. 唐宁,弄脏手去参与企业价值创造如果回忆唐宁所经历的大的时间节点,从片段材料中理出一个清晰理性的线索:2003年-2006年间,他是中国第一批天使投资人之一,2006年创办华创资本,同年,创办宜信。严格意义上讲,唐宁既是创业者又是投资人,更钟爱哪种角色?“我觉得两者是统一的,我从来没有分过,今天我仍然是一个投资者,只是我投的不是具体的企业或具体的股票,但我仍旧是一个投资者。”参与创造价值,是唐宁对于最大坚持。他觉得投资是这样一门手艺:作为一个投资人来讲,对价值应该有一种先天的、敏感的判断,对有价值的东西、人、事、组织要有发自内心的欣赏,并且有能力去参与到创造价值的过程中 -- 你不是一个看客,你不仅看到了,还要通过参与来创造更多的价值。他说的参与是实实在在的,有观点“把手弄脏”“牵手”“深入企业之中去”佐证。“我们做的事情和PE、很不同,面对着三五个人、七八条枪的创业团队,财务报表没有、审计没有……你要怎么看?合作(投资)之后就得深入到企业中去,通常周末或者哪个晚上开会开个昏天暗地,你就要去参加会、去讨论,给他们一些建议。把手弄脏,这样一个逻辑是贯穿始终的。”这手得有多脏呢?大意就是企业哪里需要,你就要顶到哪里去,没经历过企业起伏就没有资格去指点江山。作为天使投资人,唐宁真正押注的第一个案例是达内。2003年,时任亚信集团、兼并收购总监的唐宁,投资了由前同事创办的达内科技。与新东方渊源不浅的唐宁对教育市场化有非常深的感情,当时达内的一间小教室、一间小办公室,一下子把他带回了早年新东方创业的时期,当然,除了内心的触动,唐宁更坚信教育培训行业在中国的巨大发展空间。11年之后,达内上市,既成就了中国职业培训的顶级机构,也为投资人带来了丰厚的回报。2005年,唐宁投资了人力资源外包解决方案提供商易才集团,代表性客户是外资、强企业,但当时团队中没有人能够流利地讲英文,唐宁说,“那就我上吧”。他讲,并非只有投后团队才做投后管理的事情,需要了就得上。不管在哪里,走到企业内部都很重要,投后管理绝对不是辟一个办公室、挂一块小牌子就完事了,不仅要有相关建制,更要有相关的能力。“我回头看我当时做的事情,就是帮扶早期企业成长的事情。我总举例子,问早期企业缺什么,他们说钱,给了钱以后问缺什么,他才开始说真正缺的东西。”显然,那些后续需求才是企业价值创造最重要的东西,比如牛人、战略路径、通透的商业模式,这些往往是有钱也买不到的。唐宁说,华创资本非常重要的团队组成部分就是给被投企业提供帮扶的同事,这会让早期团队觉得很解渴。截至目前,华创资本管理和美元合计超过50亿元人民币,共有5支(其中4支是与IDG资本共同成立的华创-IDG天使基金)、6支VC,超过200个,主要偏好新金融、新实业、新消费等领域。2.合纵连横的智慧:IDG资本+宜信财富+华创资本“三位一体”十几年前,中国的风投机构少之又少,更遑论天使投资人。唐宁说那个时期其实也不太用“天使”这个词。十几年后,我们听在华尔街和中国市场都摸爬滚打过的唐宁,讲对早期的理解,他说了两个维度,既有总结,又有憧憬 --首先,中国的天使体还没有建立起来,早期投资十多年间仍有断层,所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今天看到的很多天使,更多的还是类似于机构天使的味道,这与美国有很大不同,美国更多是个人天使。机构天使还是以回报为主要诉求,但在国外,天使投资人的诉求非常多元,包括回报、成功企业家对年轻创业者的帮扶、实现自身社会价值、知晓创新前沿等等,并且也有相关资源能力去帮助企业。这样一个群体在中国还没有形成,美国有几十万,中国不足1万,又不十分活跃。其次,顶级机构针对自身发展,也在制定天使面的一些战略。比如IDG资本就在2013年和华创资本共同做了 -- 华创-IDG天使基金,用平台去覆盖早期。IDG资本+华创资本是个什么棋局?2013年成立的华创-IDG天使基金就是为了帮助IDG资本和华创资本两家机构更好地覆盖到早期天使投资。此外,IDG资本还同宜信财富合作了天使,共同投资优秀的天使基金,待基金成长起来就会有更强的效应。随笔《路遥知马力》里,唐宁说自己最大的收获是与IDG资本团队开启了一场已经持续了14年的合作,“大家理念相近,文化相通,未来会一起走的更远”。他赞美起IDG资本来的确毫不掩饰 -- 顶级机构在帮助企业方面往往可圈可点,“IDG资本除了提供资金,也特别注重多方面帮助被投企业,他们对我和宜信财富的帮助非常非常出色”。唐宁继续说:“现在来看,让宜信财富去引领,同时能够让IDG资本、让华创资本持续去引领是非常重要的战略协作,这也是近几年给我的一个非常深刻的感受,顶级机构越来越战略化了,合纵连横味道越来越浓。”合纵连横,古老的中国智慧在如今的投资版图上越来越有味道,1+1大于10的战略思考愈发重要,强者得以恒强。3.“我今天做的事情要重要的多!”唐宁有些激动。“我觉得我今天做的事情,对于中国那是重要的多了,比单独做华创资本要起到更大的贡献。大力推动这个概念,这个事情解决的问题太大了!在中国来讲,人民币基金一直到今天都是缺钱的,虽然看起来钱很多,但是真正耐心的钱是非常少的。那么谁去做?”的确,这是个顶大的责任,只有把做好,才会有十年的钱、长期的钱给人民币基金,才能有创投去发现优秀的双创企业,并将其培养大。而所谓投资者教育,也即帮助个人投资者做。唐宁对此心心念念。整个中国财富管理行业已有万亿市场规模,预计未来10年、50年都会有巨大的成长空间。曾有人问:“什么事情会让唐总睡不着觉?”,唐宁的回答立马到了嘴边:“大家不做让我睡不着觉。”在他看来,不管是高净值还是大众富裕阶层者,他们未来真正长期需要的是资产配置,但他们对这个概念又这么陌生,甚至常常不能清晰表达自己的需求。他在很多场合都讲:“多策略母基金是高净值人士最佳的长期。”首先,投资母基金比起投资单支基金,不仅分散了风险,还使得更多GP得以获得资金支持。“你也可以投资单一基金、单一项目,但那是小甜点,你要吃主食,母基金就是主食”。再者,中国的高净值、超高净值人士大多是传统经济的赢家,新经济来了,要怎么拥抱?唐宁讲:“除了自身企业转型,更要投资于新经济。十几二十年后,新经济成长起来,谁是最大的赢家?当然包括消费者,还有顶级的创投机构,但是同样包括这些LP,这些母基金的投资者们,他们随着新经济成长、价值创造、价值释放,其实他们才是最大的赢家。”从另一个层面讲,帮助高净值人群拥抱新经济,一定程度上也会推动国家经济的发展。宜信财富IDG天使投资母基金首期规模6个亿,在给母GP这件事儿上,唐宁觉得投资人重要的事情是知道自己的边界。一是不要去追求大牌大腕,在真正深入了解后,很多都是盛名之下其实难符;二是要去懂、去理解这些合作伙伴,一个基金口碑如何来自被投企业,评价母基金是否专业的则是GP,既要给GP压力,又要给他动力,互动擦出火花。4.生逢其时的金融人宜信11年,领域早已深扎,财富管理这艘巨轮航行平稳。金融服务是经济的氧气,在中国从无到有,唐宁和宜信的贡献已经上升到环境塑造的层面。从最初的P2P到今天的金融科技大领域,唐宁并不是在一开始就看透了水晶球,但十余年的行进脉络十分清晰:P2P连接两端,一端是资金获取、信用建立的需求,另一端是理财的需求,这就是宜信后续的两个业务主线,一个叫普惠金融,一个叫财富管理。宜信11年的创业逻辑是,从需求出发,不追风口。今天,宜信这个机器越来越庞大,每一个细密齿轮之间都要无缝咬合才能保证高效运转,唐宁每天走进去,黏合、润滑、指引方向。唐宁觉得自己生逢其时:“作为金融从业人士,一生来讲能有经历一个有点档次的金融创新就很不容易了!今天的中国有企业家精神的土壤、巨大的市场,又可以用科技的力量和模式创新,解决巨大的未满足的需求,我应该说是生逢其时的。”盒饭财经创始人何伊凡的人物稿里,唐宁被称作中国普惠金融的“破风者”。在这场所谓破风的活动中,宜信能做的是不断发现客户需求,寻找先进的技术和创新模式去满足他们。唐宁也探讨“边界”,他们拥有一只金融科技领域的:“只做金融科技,因为这是我们懂的领域,边界很重要,当一个机构开始做一些直投时,我是很打问号的,直投能力的建设需要很长的时间。”正视自己能力上的边界,也不忘眼界上的开疆扩土。这支在海外多有涉猎,他们寻找硅谷顶尖的金融科技企业,唐宁笑称,通过投资,宜信财富的客户成了美国金融科技创新的最大赢家。不仅如此,目前宜信财富在中国大陆40 多个城市设有分支机构,并在香港、新加坡、以色列、北美等地设有办公室。宜信财富的全球化策略已经走了五个年头。华创资本合伙人吴海燕告诉投资界:“我本人是2004年大学毕业前夕被唐宁招募到团队里的。回想起来,当时作为初次创业者的唐宁只有31岁,但是已经在商业模式选择上展现了天才般的洞见,而且他始终能坚持自己的理念,不为短期利益所动。他对商业、创业、创新有纯粹的、浓厚的兴趣和好奇心,还不间断地花时间在团队成长上。”5.结语即使很忙碌,唐宁依然能够保证充足的睡眠,他说秘诀是 -- 做正确的事睡得着觉。然后精神饱满地迎接接踵而至的挑战。吴海燕评价唐宁:工作中,好奇心、持续的热情、商业洞见、leadership;生活中,简单、简朴、正直、风趣,他无疑还是一名出色的演讲者。这的确概括了所有我们看到的唐宁。拉姆?查兰大师说企业每五年要重塑自己一次,宜信早有这样的预见性。洞悉客户需求,于细微末节处挖掘潜在的、可能的产品形态,有谋有略,所以我们看到了普惠金融及财富管理两条主要业务线;知己、知彼、更知哪一个可以成为彼此伙伴,有筹有划,所以行纵横之术,和IDG资本的合作别有味道;偏安一隅不可取,知中外差异与差距,有胆有识,所以在全球范围寻找自己的磁场……唐宁笑着说,(今天)仅仅是一个特别大的事件刚刚开了一个小头,算不上成就,未来还要走很久。他和他的宜信,正掀开中国财富管理群体和行业的层层垂帘,准备了一场排山倒海穿透视听的盛宴。《跟你谈钱的老板,都是好老板;跟你谈理想的老板,都是流氓!》 精选七点击上方关注我们据香港媒体报道,李嘉诚在香港的标志性建筑,也是李嘉诚一生荣耀的象征,中环中心作价402亿港币,这两天终于脱手了!这创下了香港楼市成交的天价,402亿港元的纪录未来也不容易打破,这标志着李嘉诚的战略中心完全从内地和香港撤离。加上今年7月,李嘉诚以115亿港币出售和记环球电讯的股权,还有9月出售香港的两总地块。在内地也陆续进行抛售,去年10月出售陆家嘴世纪汇50%的股权,作价230亿。如此频繁大手笔的卖出,累计套现超过了千亿,我想这不是普通人所能做到的,一定有着深刻的战略原因。1.李嘉诚可能判断内地和香港楼市存在泡沫,因此高位套现,持有大量的现金,想在泡沫破灭后再抄底。2.这不排除是一个原因,因为李嘉诚是华人世界最杰出的商人、,高抛低吸,尤其是在泡沫破灭前逢高抛售是其最基本特点和能力,普通人根本做不到。3.当然,李嘉诚不是每次都能卖在最高点,往往是卖出后,过一段时间才会见顶。现在李嘉诚非常敏锐,他也非常担心现在宽松货币带来的泡沫,在随着和不断的,可能会出现泡沫破灭,因此选择卖出是一种本能的反应。除了上面一个原因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则显示李嘉诚在晚年更看重对于欧洲的布局。1.目前李嘉诚已经在欧洲、尤其是了三千多亿,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规模,可谓是乾坤大挪移。2.将东方的到欧洲,尤其是英国,这可能是李嘉诚在为后代布局,而不是为自己布局。3.因为如果内地和香港面临房地产泡沫破灭风险的话,那么欧洲和英国也面临,因为也都面临宽松货币的终结。4.所以,这肯定不是简单的规避风险,在都有泡沫破灭风险的情况下,如此大规模转移就显得没有必要。5.因此,可以判断,李嘉诚如此大规模抛售香港的资产,买入英国等欧洲资产,更多的是为其儿子、孙子布局,因为他们更加西化,成长在西方教育的环境中。对于这种战略转移,李嘉诚是在商业原则的范围内进行的,香港也是一个高度法治的社会,不会存在什么问题,而且李嘉诚一生为人谨慎,做事留有三分余地,深得大家好评。李嘉诚的奇低,可见其特别注重财务安全,因此其资产、财富是其合法所得,我们应该祝福他。但国内一些企业和企业家,奇高,在中国大举负债,却向国外大量,这种庞大负债在国内,庞大资产在国外的行为,值得高度的警惕和严厉的监管,这和李嘉诚是完全不同的。李嘉诚卖出自己的地标性建筑,挥一挥手,终于走了,浪花淘尽英雄,夕阳西下,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十年!李嘉诚公开回复国人:不要用那些空洞的道德来衡量我,我更像你的邻居老头而已李嘉诚:我是一个商人,希望大家不要给我戴上什么帽子,无论高的,还是矮的,我都不想有。因为我不是道德家、教育家、更不是什么阴谋家、政治家,我仅仅就是一个商人而已。了解这一点,你就很容易读懂我的自我辩护。很多时候,我的选择,是因为我没有其他更好的选择,不是因为我想进行这样的艰难选择。1928年我出生在中国广东潮州,出生时没有什么特殊的异象,预示我以后成为一个伟大的企业家,或者是一名出色的奸商。目前各种关于我的各种传记,绝大多数是基于文学演绎的穿凿附会,你们都不要信。如果我可以选择我的出生,我宁愿出生在富庶和平的国家。和多数普通潮汕人一样,父亲安排我祭拜孔子儒学,进入观海寺小学念书,读的是一些传统爱国爱家的思想书籍。我成绩既不优秀,也不很差,我就是一个普通的孩子,放在街头,站在村口,和其他人没有什么异样。如果没有战争,或者我就留在潮州,不会来香港,那么我可能度过平庸的一生,也或者过早死于战火,或者过早死于饥荒和疾病。当然,也可能侥幸度过这些劫难,现在潮州的某一个街道或村庄,悠闲地踱着步伐,没有被批判,也没有鲜花和掌声。当然,很可能比现在贫穷很多,但不一定就不如现在幸福。因为日本侵华,我逃到了香港。同时因为后来的中国内战,我留在了香港没有返回潮州,我的故事因此开启,人生被彻底改变。请注意这个关键点,这些并不是我想要的,不是我主动选择的,我也被时代的大潮裹挟到了香港,不是荣耀的移民,而是逃离的难民。我到世界其他地方可能是为了经商和学习,但是我回到潮州故里访亲,纯粹是寻找一份家的感觉。有一些东西不是我想要的,也不是我主动能选择的,这一点很重要。这就是我的命运,我的人生。但是我在最艰难的被动选择里,选择了相对较好的结果,这是我的成功之处。如果人生可以重来,我宁愿不要这些艰难的选择。我希望我的孩子们、我的同事们、甚至每一个中国人,都能有主动选择的余地,从容安排他们的人生,不像我李嘉诚。我从普通的学徒、店员、街头推销员一步一步做起来的,直到塑料花厂的总经理。在其中我积累了不少经验,那段时间虽然过得非常辛苦,但是非常充实而快乐。我早早失学,没有读过太多的书,但是社会就是最好的学堂,我一直在学习,没有停止过,直到现在。我充分理解失学的痛苦,所以后来援建了汕头大学。如果我能选择,我愿意坐在汕头大学的课堂,而不是香港的写字楼里。我也不是白手起家,我创业的时候得到妻子家族的帮助,这一点我从不讳言。不要把我打扮成白手起家的商业之神,我感谢在我创业之初支持和帮助我的所有人。不过我并不是什么富二代、也没有去吃软饭,我最终靠的是自己的能力,还有天时和运气。网上流传的白手起家和完全靠朋友支持的两个极端,都非事实。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香港的来料加工业兴起,欧美的生产转移到香港,这是我的机会。现在回头看来,我成为所谓的“塑胶花大王”,并不是因为我多厉害,只是顺应了时势而已。即使没有我,也有其他人能够享有此名。事实上,我只是“塑胶花大王之一”,擅自称王,是对其他成功同行的不敬。真正困难的第一次抉择,来自1967年香港的左派闹事,导致香港的房地产一落千丈,那时候我的损失也很大。这时候有一些人卖掉了房子和土地,离开了香港。而我认为香港终将度过这些风波,于是买进了不少土地。很多人认为我有眼光、低价收购土地储备。其实没有人关心我暗地里的担忧,私底下的恐慌。如果左派闹事成功,我将一文不名,甚至成为资本家的反面典型,在香港跳楼的名单中,就有我的名字,而不是在福布斯富豪榜上。在这个过程中,风险和利益都是巨大的,也是均沾的,我不认为这有什么道德准则和商业原则的错误,它就是一桩生意而已,可能赚,也可能亏,而且是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高风险生意。任何过度的解读都是阴谋论,都是事后诸葛亮。其后从我们长江实业的上市,到购入老牌英资商行“和记黄埔”的部分股权,都是地地道道的生意。有钱赚是生意人的根本价值,做生意要遵从双方互惠互利的基本原则,当年购买我们股票的股民们也都有丰厚的利润。虽然因为缘分我心怀感恩,但本质上是合法、合理的,相互都不需介怀什么。说得比较远了,我说一下现在网上各种对我的指责,说我忘恩负义,唯我是利,占了便宜之后转移资产到欧洲,面对经济危机不是承担责任而是全面撤资、影响到中国的面子和信心,并高呼“别让李嘉诚跑了”。甚至说香港目前的经济停滞困难,是我们这些“豪族”畸形的经济手法导致的。我想写这类文章和赞成这些观点的,也是抱持善意,他们爱国爱民的心我能理解。但是他们不懂起码的商业原则,以及市场经济的运作真相,甚至于,他们不懂真正的人性。让我们回到上个世纪70年代末文革结束、90年代初重启改革、97年香港回归之际,香港的社会波诡云谲,各种传言甚嚣尘上,对是否改革开放、是否会回到文革、是否会全面实现市场经济、是否保持一国两制等重大问题,抱有疑虑的非常多。在每一个政治关键的节点,都有大量的动摇者裹足不前,甚至逃之夭夭。每一个人都面对这些艰难的选择。我只是一个商人,在每一个关键节点的选择上,我认为风险与利益同在,和很多人判断不同。于是我在大陆遍地投资,港口、地产、金融、科技等领域都有涉及。指责我的文章说我与官方走的很近,利用了权力资源。这是典型的事后判断。回到当年,我选择与官方进行合作,官方在政治上同样获得了巨大的回报,这本质上依旧是一门生意,尤其是风险和利益同在且巨大的生意。我感谢当时的官方和政府,我也帮助了他们,带来了急需的资金、技术和人才,让香港乃至全球商界对中国更有信心。在本质上,我们可以相互感恩,但是互不相欠,这就是生意。中国经济整体依旧是向好的,这个我肯定。13亿的人口和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机会肯定是无限的。但是经过了这么多年的高速增长,以及信贷过度,已经来到了一个峰值,下一步会怎么样,我也不会贸然下结论,但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商人的首要目标是让资本更安全,其次才是增值更快。我当年大举投资大陆和现在全球布局,时间点不一样,考虑的自然不一样,但都是基于这样的考虑。除此以外,没有其他原因。就是现在,我在大陆依旧还有不少投资。如《别让李嘉诚跑了》一文所说,1967年、70年代末、90年代初、97年香港回归这些重要的节点,我的选择正确,因而获得了巨大的利益。但事实上,正常的商业是不需要经过这种政治选择的,而是相对纯粹的经济考量。有正常的政治氛围和良好的商业环境,就不会存在谁跑不跑的问题。存在这个问题,恰恰就是问题的根源所在。在职业上,我是一个纯粹的商人,不要用那些空洞的道德来衡量我。如果不能做一个成功的商人,那我的职业是失败的,人生也是残缺的。不赚钱的商人不是好商人,也没有资本利润去做善事。很多人认为,商业赚了钱之后,应该回报社会。这个我是认同的。但是如何回报社会,这个分歧巨大。难道商人应该亏本,去补贴国家和政府吗?这显然是荒谬的。我们回报社会,首要条件就是赢利、赚钱,这样才能回报人民。企业没有教导人民的责任和义务,宗教和教育才是。我们通过守法经营以身作则,同时用资本捐助学校来达到教育的目的,通过捐助贫民来达到扶助的目的。如果我们亏钱,那什么都不可能去做。如果我直接去搞教育,一定比专业的大专院校来的差。这就是最好的商业,最好的教育。香港需要寻找未来,大陆需要寻找未来,大中华区需要寻找未来,全世界都需要寻找未来,但是我需要寻找的只是利润。地产、金融可以,教育、科技也可以,对我来说,谁是趋势、谁利润更大才是我要考虑的,而不是空洞的政治考量和虚假的道德说教。不要试图让商人去承担国家的政治责任,也不要试图用政治去影响商人的经营理念。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商业的归商业,政治的归政治。我就是一个商人,会去努力理解政治,但是我绝不僭越政治,那是政治家们的事情。我今年87岁了,已经是古稀之年,安全比利润对我来说更重要。我从来就不是大家说的是什么超人,我可能算是一个成功的商人,但我其实更是一个普通的人,甚至是一个老人。我希望我的人生能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而不想在晚年再横生枝节。我也希望我的家人和我的商业在我故去之后,正常运转,得到良好的继承。我最后反复强调一点,我是一个商人,也是一个慈善人士,但绝不是政治家、教育家等。我参与兴建汕头大学、汕头大学附属医院、潮州的安居工程等,前后达到150亿港元,且绝大多数都花在大中华区。这都是纯粹捐献,没有任何利益可图。这是我最引以为骄傲的所在。能为家乡人做事,能为祖国尽一份力量,是我的荣幸。我只是可能用的钱多一点,但是和其他人的捐献一样,同是一份心意而已,不高什么,也不低什么。汕头大学的毕业典礼,我风雨无阻地前去参加,力所能及地以过来人说说一些人生经验,但绝没有任何姿态,那里纯粹是老师们的课堂。我希望大家不要把我神化,也不要把我妖魔化,其实我像你们现在的同事,也像你邻居的老头而已。我和他们一样犯过错误,也和他们一样慈祥友爱。我承担了我的错误,也获得了我的荣耀,我的人生由我自己负责,你们每一个人同样也是。不要给我过多的褒扬,也没有必要泼给我很多脏水,虽然我不在意自己的感受,但是我在意你对你自己心灵的灼伤,以及毒化中国人脆弱的舆论环境。我的生意或许部分不在中国,但是我的心一直在这里,根依旧扎在这里。我是潮汕人,也是香港人,还是中国人,也是加拿大籍,最终我们都是地球村的居民。我爱我的家乡,我爱我的故乡,我爱我的祖国,我也爱我们共同居住的地球,我的爱真挚而深沉,和你一样。李嘉诚不会跑,也不愿跑,更跑不了。这是我的真心话,也是我的誓言。《跟你谈钱的老板,都是好老板;跟你谈理想的老板,都是流氓!》 精选八“我们有相对集中的投资主题,过去涉及到VC、PE、控股等投资方式,以后也会去收购上市公司,在一些领域完成整合。”2017年12月,基石资本董事长张维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说。早在2002年,张维就带领投行团队开始了股权投资,后在2007年正式创立了基石资本,公司核心团队也大都来自于投行。十几年中,基石资本的团队通过包括VC、PE、定向增发、并购在内的多种类型投资,管理着超过400亿元的资金。2017年,基石资本通过旗下芜湖弘唯发行了一只封闭期为三年的投资基金,将在股权投资中的积累进一步延展到。张维的团队早年就曾通过鹰牌陶瓷、回天新材等项目尝试了控股型投资的方式,其中,回天新材在2009年成为首批,后为基石资本带来了数十倍的回报。华商传媒也是控股型投资的典型案例,2006年进行后,张维的团队与项目团队又一起投资了三六五网、都市传媒、磨铁图书等多个项目。2015年年底,基石资本签约收购爱卡汽车100%的股权。“中国的家电、啤酒、牛奶这三个行业已经完成了行业整合,其它绝大部分产业都是高度离散的,也就是说,前五名或前十名所占的市场份额非常小。”在张维看来,中国市场上的很多非新兴行业仍有大量控股型投资的机会。在公司一直深耕的,2017年3月,基石资本完成了首笔领域的投资项目。2017年7月,计算机视觉和的AI领军企业商汤科技正式披露完成规模为4.的B轮融资,创下了全球人工智能领域单轮融资的最高纪录。“有了新能源、人工智能、的发展,汽车得到重新定义,成为了新的终端。我们也比较关注汽车后市场,比如、二手交易、汽车维修。”张维介绍,新能源汽车和汽车后服务市场,是基石资本今年的关注重点之一,公司在该领域累积投资已经超过20亿元。基石资本在当次融资中向商汤科技出资,其重要考量,即是商汤科技产品在自动驾驶等领域广泛应用的可能性。专业化精耕细作《21世纪》:基石资本2017年的募资、投资和退出情况如何?张维:2017年我们全年募集资金逾50亿元,包括主基金以及文娱科技基金。投资超过40亿元,包括商汤科技、赛诺医疗、科列技术等,主要集中在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医疗健康、文化传媒等领域。全年有科蓝软件、吉大通讯、科森科技、新产业实现4家上市,1家企业实现并购重组上市,全年退出近60亿元。《21世纪》:当前比较关注哪些投资方向?张维:我们很关注人工智能、医疗健康、新能源汽车和汽车后市场。 人工智能并不是转瞬即逝的风口,而会像互联网一样成为一个生态和自然系统。医疗健康是长期以来的投资主题,我们已经投资了很多医药企业,2017年还进行了药房连锁方面的控股型投资。有了新能源、人工智能、共享经济的发展,汽车得到重新定义,成为了新的终端。我们也比较关注汽车后市场,比如汽车金融、二手交易、汽车维修。基石资本并不是一个很赌的企业,我们基本上只在自己熟悉的领域精耕细作,不追风口,也不期待风口。我们并不期待一个企业的商业模式能够轻易被改造。因为企业的初期来讲,要么是商业模式有特色,要么是技术上有特色。我们投资不投赛道,而是投资赛道上的载体,也就是企业和企业家。《21世纪》:您提到的这笔控股型投资,为什么投到了医药连锁领域?张维:医疗健康领域有一些新的行业驱动因素出现,包括医药分家、社区慢病管理、线上线下结合的配送服务等。这些都赋予医药连锁企业新的动能,通过集采、标准化管理、物流配送等提高运营效率。医药连锁的空间在于,市场还没有出现非常强势的企业,中国的药房上市企业也不过四家。在一级市场看好,也可以同时在二级市场寻找。《21世纪》:当前市场环境中,中国PE机构参与控股型投资的机会在哪里?张维: 控股型投资主要出现在有整合机会的非新兴行业,有解决代际传承、完善公司治理等需求的企业中。资本的驱动可以加速行业的整合速度。中国的家电、啤酒、牛奶这三个行业已经完成了行业整合,其它绝大部分产业都是高度离散的,也就是说,前五名或前十名所占的市场份额非常小。《21世纪》:一些机构做了产业控股平台,并收购产业链相关的项目。基石资本也做了类似的布局?张维:其他机构做产业型的控股平台,有他们的道理。如果在产业上有持续的布局和投资,即能掌握控股型投资的产业运营平台,又能掌握上市公司的资源,就可以完成证券化了。这不失为一种正确的选择。我们在VC领域是分行业的,在PE和收购兼并领域没有分行业、用综合。我们有相对集中的投资主题,过去涉及到VC、PE、控股等投资方式,以后也会去收购上市公司,在一些领域完成整合。探路控股投资《21世纪》:基石投资的控股型投资和成长期、成熟期投资都是同一个团队在做?主要是自己的团队做,还是会与外部的产业公司比较多的合作?张维:行业分析是同一个团队,行业洞察和分析主要在合伙人。具体是不同的团队在做,但对行业的理解是相同的。与外部有多种合作方式。包括与行业里的企业联合做控股投资,也包括来自行业的团队一起做项目。从过去十几年的经验和教训来讲,我们仍处在一个探索的过程中。这类投资的难度的确很大。财务型投资中,投资人实际上是搭了企业家的顺风车,一旦成为控股投资人,涉及到的工作就会比较复杂。《21世纪》:控股型投资,关键点和难点在哪儿?张维:我们看的更多的是企业家精神、公司治理和组织体系。对于控股型投资来说,资本的注入仅仅是投资的开始。曾有人拿房地产领域做比说,“如果说做住宅是中学生水平,那么做商业地产就是大学生水平。”做投资也可以用类似的说法,如果说做PE投资是中学生水平,那么做控股型投资就需要大学生水平。基石资本从成立之初就没有限制团队只能做VC、PE或者控股型投资,也是这个领域比较早的探索者。我们在过去的十几年中已经进行了很多笔控股型投资,也交过一些学费。控股型投资的重点在于对两方面的理解,一个是对产业的理解和洞见,一个是对公司治理的理解和与团队的磨合。最复杂的问题就是和职业经理人在公司治理上的磨合和利益博弈,这个利益既包括经济利益,也包括权力和荣誉。《21世纪》:如何能有足够深刻的行业洞见?张维:行业洞见是的核心能力,是一个团队长期积累下来的对产业的理解。比如,真正有洞见的投资人是在人工智能热的前夜进行投资,而不是在估值非常高的今天去投资。去年我们看商汤科技的时候,明白这个行业迎来的不仅是“风口”,而且将是一次“台风”。这样的时间点,我们选择了重仓。《21世纪》:人,还是最关键的。张维:控股型投资的难点在于找到合适的企业家团队,如果他们正在运营现有的企业载体,可以为他们提供资本去整合其他企业;如果他们之前曾经运营过相对成功的项目、现在正在创业,我们也可以合作来运营项目。这个过程不能简单的一蹴而就。财务型投资中,投资人对项目来说是锦上添花,不会有特别多的摩擦;控股型投资是充满挑战的,需要企业家团队和资本方有比较长时间的磨合。在控股型投资中,投资人不仅要处理好和被投企业团队的关系,还要处理好和项目的收购企业团队的关系。建立起利益纽带、管控体系,在与职业经理人团队进行长期和深入的磨合过程中进行调整,并进一步加深对行业的理解。《21世纪》:基石资本过往的控股并购项目中,有换核心管理层的情况出现么?张维:一些创始人是因为一些机遇偶然的进入到一个领域,也希望在合适的时间点去退休养老。以及代际传承的现实,孩子们不像父母一样对这个行业和事儿有同样大的兴趣。当这些需求出现的时候,他们会选择将公司卖掉。抢滩二级市场《21世纪》:为什么PE机构选择从一级市场进入到二级市场投资?张维:我们对二级市场的认识,是一门行为科学。资本市场的本质是非理性繁荣,中国处在一个发展和转型期,投资者主要是散户,广大股民有好赌的心理,股市波动的幅度只会比美国更大。为什么基于安全边际的投资是能够成功的,因为资本市场的非理性繁荣会送出大礼。在部分企业中存在“倒挂”的现象。不仅是“面粉比面包贵”,而且是“劣质面粉比优质面包贵”。比如,茅台的市盈率在2015年初的时候只有大概10倍,但当年好的消费品企业的P/E值已经接近20倍。当企业的市值被低估时,这就是资本市场送给我们的礼物。在少数企业中,存在着这样的。现在这些机会依然存在,只是不像你现在回过头去看茅台那么明显。是资产管理的重要品种,从管理规模和交易量来讲,更容易孵化出更大的企业来,也因此成为投资的主流。PE投资被称为另类投资,但核心能力是可以复制到二级市场投资的。《21世纪》:基石资本投资的核心能力是什么?张维:基石资本的核心技能是我们对企业运营和资本市场的理解。我们大部分的合伙人都有证券公司的从业背景,基本都做过七八年的证券投资、现在也已经十多年了。从核心能力来说,做是一脉相承的,包括对产业和企业的理解、对资本市场的理解。二级市场的投资人也都宣称坚持,在这件事情上,股权投资的投资人是有已经得到实践的完整的价值体系的。《21世纪》:具体的方式呢,包括会看哪些板块?张维:我们基于一个安全边界的投资进行理性预测,理性的预测是通过综合各种因素,以此把握企业的成长性。一方面,二级市场投资也需要一个更长的时间去兑现。资本市场的本质是非理性的,短期的波动没办法控制。用法国心理学家勒庞的话来讲:“群体不善于思考和推理,却急于采取行动。”另一方面,看明白的情况下,更适合相对集中的投资有限的企业。看不明白的时候才需要做。所以,我们的年限是“5+2”,也就是说,是以七年为单位的。二级市场不适合做以七年为周期的产品,所以我们尝试发了一只封闭期为三年的基金,相对集中的进行投资。我们比较关注技术领域。十几年前刚做PE投资的时候,很多中国企业的技术都是“伪技术”,很多都是复制来的。但现在的中国企业,已经有了很多的原创技术。同时,中国也形成了非常好的产业链配套,这都让很多中国企业可以从代工企业转型为自主品牌。《21世纪》:如何把一级市场的经验,合法、有效地传导到二级市场投资中?张维:在机构设置方面,我们已单独设立专门从事证券投资的,并已在中基协备案,在人员团队、办公场所、业务系统、内控制度等方面与基石现有的一级市场业务(即)做到独立经营、有效隔离。在人员方面,我们专门搭建了一只专业素质过硬、合规意识健全的证券投资团队,且与股权投资团队保持独立,没有交叉任职情形。在业务经营方面,我们坚守合法合规底线,开展证券投资业务严格禁止内幕交易、操纵股价、短线交易等违法违规行为,严格遵守证监会、交易所、中基协等监管机构及行业协会的规章制度,严格履行义务及规范,做到守法经营、诚信经营。在内控制度方面,我们在证券投资业务上已制定了完备有效的制度安排,包括运营制度、信息披露制度、内部交易记录制度、防范内部交易、利益冲突的投资交易制度、、及制度、宣传推介制度、募集规范制度,以及公平交易制度、从业人员买卖证券申报制度、防范内幕交易制度等。在一二级业务隔离方面,我们明确一二级市场投资的分界线,并建立了。(编辑 林坤)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跟你谈钱的老板,都是好老板;跟你谈理想的老板,都是流氓!》 精选九内部治理法律分析在新的《合伙企业法》实施之前,合伙的形式只有一种,即所谓的普通合伙制。旧的《合伙企业法》规定,所有合伙人都必须对合伙企业的经营承担无限连带责任。这样的合伙形式显然不能适用于具有较高风险的领域。日,随着新的《合伙企业法》的正式实施,有限合伙这一新的合伙形式随之产生。新的《合伙企业法》规定,有限合伙人仅负责出资而不负责企业的具体经营管理,有限合伙人仅以其出资额为限承担有限责任;而普通合伙人则具体负责整个合伙企业的经营管理以及,其所承担的仍然是无限连带责任。新的《合伙企业法》的实施被认为是对投资的一次重大推动,因为是目前国际上最为主流的一种组织形式。一般而言,普通合伙人(境外私募领域俗称General Partner或GP)都是具有背景的专业人员,其决定着这家投资,投资策略以及。而有限合伙人(境外私募领域俗称Limited Partner或LP)的职责一般仅仅是为企业提供充足的资金以保证股权投资的有效进行。但在我国,有限合伙还是一个新兴的组织形式,那么有限合伙制的私募股权投资究竟是如何的?普通合伙人和有限合伙人各自的权利义务和制衡机制究竟是怎样的?通俗一点讲,有限合伙制究竟是怎么“玩”的?规范有限合伙企业内部治理机制及合伙人之间权利义务的核心文件是有限合伙协议。不同的有限合伙制的都有着自己特殊的约定或者说“玩法各不相同”,但也有很多共性的地方或是惯常的操作模式。下文将以国内某有限合伙协议(以下简称“A协议”)和上海另一股权投资中心有限合伙协议(以下简称“B协议”)和一份从网上找到较详尽的美国版的(以下简称“美版协议”)为例,进行比较研究,并从聘选机制、激励机制、约束机制、运营成本、后续募集、合伙人权益转让、合伙人退伙等方面综述的惯常操作模式。一、管理团队聘选性较高,特别是投资于刚刚起步的成长型企业。因此,投资者总是倾向于选择真正具有专家管理水平和诚实信用品德的资金管理者,但管理水平和品德都属于资金管理者的内部信息,投资者很难直接了解,只能通过观察该资金管理者以前的、从业时间等间接方式获得。有持续年限,一般不超过10年,到期普通合伙人,也就是“资金管理者”就要归还有限合伙人的出资,分配投资收益,解散基金。因此,在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持续期内,资金管理者投资了几个项目,有几个获得成功,又有几个项目失败,投资收益如何等信息很容易获得,且这些信息真实地反映了资金管理者的管理水平。由于要解散,因此资金管理者如果想继续投资就要重新筹措资金,而只有经营业绩好的资金管理者才能再次获得市场资金的青睐,因此在行业中,从业时间长是资金管理者管理水平高的有效信号。例如,红杉资本创始于1972年,共有18只基金,超过40亿美元总资本,总共投资超过500家公司,200多家成功上市,100多个通过兼并收购成功退出的案例。红杉资本作为全球最大的VC,曾投资了苹果电脑、思科、甲骨文、雅虎、Google和Paypal等。红杉投资的公司总市值超过纳斯达克市场总价值的10%。2005年9月,德丰杰原董事张帆和携程网原总裁兼CFO沈南鹏与红杉资本一起始创了。由沈南鹏和张帆为核心人员的管理团队可以有效的保障作为投资者的有限合伙人的利益。因此,在投资基金中,作为资金管理者的普通合伙人的聘选是非常关键的,这将直接影响到投资的成败。二、决策机制2.1 A协议A协议中设置了“合伙人会议”和“咨询委员会”。合伙人会议负责批准普通合伙人转让有限合伙权益、有限合伙的解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老板工资发少了怎么办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