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车综合税率的垄断,到底是垄断厉害还是税更厉害

新京报网手机版
原创版权禁止商业转载
进口车涉嫌垄断不能怪4S店
打破了捆绑销售,就打破了纵向垄断,也就破了进口车定价过高的局。所以,关键还是我们如何依法办事。
  ■ 一家之言  近来中国反垄断调查渐渐波及进口汽车,进口汽车涉嫌靠垄断牟暴利引起广泛关注。  国内进口车价格比在国外的同款车要高许多,这是许多人都知道的,尤其是品牌名车价格更是高得离谱。这样的事实似乎已为所有国内消费者接受。通常人们都以为进口车所以价格高,是因为中国的进口税高。中国进口税&&个税+消费税+增值税&&总的税率的确不低,但是据业内人士反映,刨去进口税,在中国内地销售高档车的利润高于国际平均30%左右;同样一辆豪华车国内价与国外价大约相差3倍。这些外国品牌车赚取巨额利润的方法通常是,这些品牌汽车进入中国的到岸价已经加价,先将利润留在了境外;完税以后,还要加上外国汽车厂在中国公司的利润;另外,还有中国经销商的利润。层层加价,进口车在国内销售价格高于国外价格的3倍,就显得很寻常了。  进口车定价的三大依据是运输、关税、当地消费水平。前两项价格通常是不变的,很容易计算的,难算的是当地消费水平。就算中国进口车市场的消费者消费水平相对高些,且中国进口豪华车市场存在浮躁炫富的消费心理,然而几乎所有的进口车厂商都将到岸价格定得远高于全球水平,外国品牌汽车厂商在中国内地销售高档车的利润普遍高于国际平均30%左右。这是很不正常的。  因此,有人怀疑,国外品牌汽车厂商搞价格联盟,横向垄断中国进口车市场。  这样的价格联盟是很容易看出的,相对也是比较容易被激烈的市场竞争离间、瓦解掉的。  在中国的经销商是不存在竞争的,因为渠道单一。这样定价权就完全掌握在国外厂商手中。国外厂商依凭销售环节、售后维修、保养环节、零配件统一供应等一条龙服务,从而纵向垄断了市场。  根据中国《反垄断法》第47条,中国是反对&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不允许捆绑销售的。而那些依凭销售环节、售后维修、保养环节、零配件统一供应等一条龙服务随意定价过高,已涉嫌捆绑销售。  有人说,这是那些进口车厂商钻了中国4S店模式的空子。因为4S店包括整车销售、零配件、售后服务、信息反馈等,它拥有统一的外观形象,统一的标识,统一的管理标准,只经营单一的品牌。所以只有修改调整现行《汽车产业政策》和《汽车品牌销售实施管理办法》,才能堵住这个漏洞。  而我以为,即使现行中国的《汽车产业政策》和《汽车品牌销售实施管理办法》,即使现行的4S店经营模式,仍然不能成为进口车商随意定高价的根据。现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品牌的汽车,其全部零配件都不可能是由一个厂商单独完成。4S店依照现行法律有权不一定从经销商那儿进货零配件,而自行进货相同型号、相同品牌的零配件。如果经销商禁止4S店自行进货,那么经销商就涉嫌捆绑销售,就涉嫌触犯我国的《反垄断法》了。  打破了捆绑销售,就打破了纵向垄断,也就破了进口车定价过高的局。所以,关键还是我们如何依法办事。  □郁慕湛(财经评论人)
点击加载更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090533号 | 国新办网备字[2006]7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2592号 | 京公网安备56号
Copy Right (C)
www.bjnews.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安丰网《进口车商反垄断案例》专题 为您提供最新最全最专业的进口车商反垄断案例,反垄断案例,中国反垄断案例信息。
进口车商反垄断案例:
汽车反垄断“山雨欲来” 进口车企扎堆降价
这个夏天,对于进口车市场来说,有些不同寻常。根据以往经验,4月车展前后,汽车的销售折扣会达到一年当中的顶峰。然而,这都已经到了8月份,价格跳水却此起彼伏,其中还包括大切诺基在内的销售长青车型。原因很简单,这不是促销,而更像是“避祸”。因为眼瞅着,反垄断处罚的大棒,就要砸下来了。
据权威人士消息,这一轮调查即将进入实质处罚阶段。目前,奥迪与克莱斯勒都已经被认定存在垄断行为,这意味着汽车反垄断第一枪,对准的将很有可能就是这二位。()
近段时间,“进口汽车价格畸高”相继引发了多家央媒的质疑,“暴利”和“垄断”成为舆论焦点所在.日前,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对此作出回应,若汽车供应商滥用其市场支配地位,排除限制竞争,或与经销商达成协议,或限定最低零售价格等违法行为,将依法受到处罚.那么,导致进口车价格畸高的内因是什么,本土豪车经销商有否受到负面影响呢?造成价格鸿沟的内因:资源垄断“造成国内部分进口车型价格虚高的因素很多,其中 层层叠叠 的进口商品税费就是加大成本的源头.”中山地区某德系豪车经销商相关负责人陆铭(化名)向南都记者表示,目前我国进口车的关税为25%、增值税为17%,而消费税则根据进口车型的排量来定(1%至40%),以目前主流的进口车型排量标准核算,再加上高昂的运输费用的话,一辆进口车引入国内后的“成本价”,接近国外售价的2倍.陆铭表示,并非所有车型都存在价格鸿沟,由于合资品牌多数中低端车型已经实现国产(免除了进口时的税费壁垒),其国内售价与海外基本持平,备受争议的主要是某些高端车型,“海内外售价相差数倍,这就涉及到进口渠道的资源垄断问题了.”据本土另一家德系豪车4s店负责人透露,目前几乎所有进口汽车供应商有权在国内设立总代理(基本由国外母公司全权掌控),“以前某些4s店可以通过自己的渠道引入进口车型,但现在基本由所属品牌的总代理决定资源分配,只有极少数的汽车贸易行自行引入热销的进口车型,但也会将市场价格 炒高 ,无法与品牌厂家形成真正的市场竞争.”在中国车市,授权经销商一旦与进口汽车供应商(总经销商)签了合同,后者对前者拥有绝对话语权.明年1月1日,随着《反垄断法》的实施,日实施的《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或面临重大调整,进口车厂家或者总代理的“霸权”将遭到终结.&&外资厂商“霸权”久遭质疑日起,《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办法》在我国实施.其核心内容是:所有汽车产品要实现品牌销售和服务,汽车经销商只有获得汽车供应商也就是汽车生产企业和汽车总经销商的品牌销售授权才能从事汽车经销.
来源: cctv发布时间: 日 中国进口车全球最贵 记者调查摸清车商垄断秘密在对液晶面板、白酒、奶粉、黄金首饰等行业的巨头开出罚单后,国家发改委反垄断调查又剑指被称为“车价全球最贵”的国内汽车行业.近日,记者从中国汽车流通协会证实,协会受发改委委托,正在调查汽车产业违反《反垄断法》的行为,调查范围既包括进口汽车,也包括国产合资汽车,此外,除了车价,还包括4s店售后服务等.收集国内外同车不同价情况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沈进军告诉记者,反垄断调查的信息不应该由该协会发布,但该协会的确是在协助发改委做一些反垄断方面的工作.他表示,消费者对新车价格尤其是进口车价格抱怨很多,但反垄断调查会涉及更大范围,除了进口车,还包括国产合资车价格问题、4s店售后服务等.进口车被指涉嫌价格垄断 车商销量已降两成进口车贵更多是车企行为?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称正配合发改委对汽车生产企业进行反垄断调查价格垄断?国内报价118万元的进口陆虎,在海外仅售30多万元;进口奔驰350在国内报价139.8万元,而海外仅售56万元……近日,进口豪车价格死贵的问题持续引发热议,舆论更直指进口车涉嫌价格垄断.据中国新闻网报道,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日前承认正配合发改委对汽车生产企业进行反垄断调查.有业内专家分析认为,若进口车真的被查出价格垄断,汽车行业将会发生较大“地震”,届时车价势必被迫大幅下调.受此消息影响,昨日汽车板块集体大涨,华域汽车和双林股份以涨停报收,广东鸿图涨近7%,一汽轿车涨逾4%.进口车价普遍高出国外三倍对于进口车价格居高不下的问题,有经销商在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进口汽车税额高导致了售价高.然而,有更多的经销商则称,“进口车价格与国外相比,价格高出三倍左右,甚至更多,而关税只占很小一部分,更多的是车企行为.”一进口车专卖店的李姓负责人透露,其旗下某款在国外售价30多万元车型,运到国内的税费加其它相关费用也不过30万元左右,但该款车在国内报价却110多万元.被查处的行业协会组织垄断协议案(部分).制图&徐五峰长江商报消息&中汽协副秘书长称:是否对进口车价格进行调查,应由发改委发布消息本报讯(记者&翟莹&实习生&肖辛格)发改委下一个反垄断“重锤”将落在进口车身上?日前,有报道称,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罗磊透露,国家发改委正在调查车商是否给经销商设定价格,协会也在搜集价格和利润率数据,调查范围包括进口汽车及与中资伙伴在本地生产的汽车.昨日,罗磊给本报回复,对此予以否认,他表示“并没有确切消息说发改委对进口汽车立案调查”,搜集价格和利润率数据只是“例行检查”.罗磊表示,“发改委是否对进口车价格调查,应由发改委发布消息”,并强调目前并没有确切消息说对进口汽车立案调查.而针对“协会也正在搜集价格和利润率数据”的说法,罗磊表示,“对汽车销售行业展开调查,是协会的自主行为.”他强调,此行为并不是配合发改委,“对汽车销售行业是否违犯反垄断法等调查是我协会的一项日常工作,相关研究结果会及时向主管部门汇报.”事实上,对于进口车是否暴利及垄断这一问题,业内本身就存在分歧.日前,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秘书长董扬就曾发文表示,汽车行业被指暴利与其所了解的行业情况有不小的差异.据新华社上海7月28日电近期,随着反垄断调查范围扩大至洋奶粉、瑞典包装巨头利乐公司,进口汽车的问题引发关注.一些专家再度建议,对进口汽车进行反垄断调查,对于限制竞争的价格操纵行为进行查处.进口车税率拆解在加拿大工作的瞿某不久前从北美购置了相关公司股票走势外高桥一辆排量为3.0t的新款奥迪q7,花了7.8万加元,约合人民币46万元.日前他回到国内,看到同一款的进口汽车,该车价格“大幅优惠之后”还超过了100万元.“同样的汽车在美国市场大概只卖6万多美元,算起来只有中国的三分之一.”瞿某说.不仅是奥迪.一位进口汽车经销商介绍,进口奔驰350汽车在中国内地的报价为139.8万元,而海外零售价在56万元左右.此外,如陆虎牌在中国内地报价为118万多元,而海外仅合人民币30多万元;宝马x5在中国内地报价为88万多元,而海外仅合人民币30多万元.同一款式汽车,差价为何如此巨大?许多年来,国外汽车厂商的解释一直是,中国进口汽车税额高导致了售价提高.“进口汽车需要缴纳三种税,即关税、消费税和增值税,按照中国的税率,排量超过4.0升的进口车按税额最高一档征收,完税后价格增加一倍左右;但绝大多数进口汽车没有到这个排量,纳税低于这一税率.”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饶达说.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沈建军说,进口车涉嫌垄断的一大表现是,销售价格居高不下,厂商利润“明显超过全球平均水平”.涉嫌垄断的进口车总经销商主要是国有企业,与发改委、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行政联系和利益牵绊,对它反垄断调查,谁能查得了呢?此外《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确立了有外资背景的“总经销商”在进口车领域“独一无二”的控制地位,可以说是法规给了进口车经营企业任意支配市场的特权.从表象上看,中国的进口车市场,垄断的条件有了,通过垄断获取利润的动机有了,便于垄断的客观环境有了,只有垄断才能出现的高利润有了.是否构成法律意义上的垄断,必须通过全面彻底的权威调查.只有抛却相关利益牵绊,让反垄断机制快速有效运转,才可能终结潜藏于少数企业中的垄断顽疾.中国车价比国外贵的事实,汽车业界一直默认但见怪不怪.在进口车主要由公务用车埋单的年代,钱不是自己出,似乎无关痛痒.近年,公务用车采购制度越来越严格,进口车绝大部分由私人客户消化,美国仅售约合人民币35万元的奥迪su&v,同款车在中国卖133.9万元,比国外高100多万还要加价;出厂价合人民币52万元的奔驰s级,其进口车在国内4s店最低卖189万元DDD&消费者忍耐很久的此类问题经发改委此次反垄断调查引爆后自然引发持续关注.相近的成本、相近的运费,凭什么价格相差悬殊?这其中存在垄断经营吗?让我们先看看什么叫垄断.《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规定的垄断行为包括:经营者达成垄断协议;经营者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具有或者可能具有排除、限制竞争效果的经营者集中.发改委下一个反垄断“重锤”将落在进口车身上?日前,有报道称,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罗磊透露,国家发改委正在调查车商是否给经销商设定价格,协会也在搜集价格和利润率数据,调查范围包括进口汽车及与中资伙伴在本地生产的汽车.& 昨日,罗磊给本报回复,对此予以否认,他表示“并没有确切消息说发改委对进口汽车立案调查”,搜集价格和利润率数据只是“例行检查”.& 罗磊表示,“发改委是否对进口车价格调查,应由发改委发布消息”,并强调目前并没有确切消息说对进口汽车立案调查.& 而针对“协会也正在搜集价格和利润率数据”的说法,罗磊表示,“对汽车销售行业展开调查,是协会的自主行为.”他强调,此行为并不是配合发改委,“对汽车销售行业是否违犯反垄断法等调查是我协会的一项日常工作,相关研究结果会及时向主管部门汇报.”& 事实上,对于进口车是否暴利及垄断这一问题,业内本身就存在分歧.日前,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秘书长董扬就曾发文表示,汽车行业被指暴利与其所了解的行业情况有不小的差异.& 而武汉汽车业内人士则认为,造成进口车价格高的情况,除税收外,很多原因是因为2005年4月起实施的《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按照《办法》,经销商应先取得汽车生产企业或经其授权的汽车总经销商授权.& “原来个体经销商取得了进口权,可以跟国外的车企谈条件,在哪儿卖、怎么卖、卖多少都是可以协调的,所以在不同地区可以是不同的经销商跟车企签合约.但《办法》实行后,豪车车商在国内成立总经销商,资源、价格、数量都是它说了算,个体经销商就必须找车企总经销商.”上述人士表示,《办法》从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厂家的价格主导权,造成“不违法的暴利”.&
本版文/图&程永明垄断与反垄断,一直是消费者所关心.如今,汽车产业与当年早已不可同日而语,外部环境也已天翻地覆.当&1.37亿辆保有量的市场规模遇到产业升级,当产业升级遇到市场化改革大潮,汽车配件垄断、地区封锁行业垄断、豪华车价格垄断……无所遁形.当汽车产业内的垄断现象蛛丝马迹地指向《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束缚在经销商头上的“紧箍”终于有所松动.日前,国家工商总局发布了《关于停止实施汽车总经销商和汽车品牌授权经销商备案工作的公告》,从实质上对《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进行修订.由此,政策调控之“手”的退出已经有迹可循.而以此为开端的汽车产业之变,一触即发.破垄断工商总局重拳出击8月1日,一纸有关停止实施汽车总经销商和汽车品牌授权经销商备案工作的公告赫然出现在国家工商总局官方网站的醒目位置.《公告》中明确,国家工商总局将从日起,停止实施汽车总经销商和汽车品牌授权经销商的相关备案工作.自8月20日起,工商总局将不再接收汽车供应商报送的备案材料.停止实施备案工作后,从事汽车品牌销售的汽车经销商(含总经销商),按照工商登记管理相关规定办理,其营业执照经营范围统一登记为“汽车销售”.已将营业执照经营范围登记为“××品牌汽车销售”的汽车总经销商和汽车品牌授权经销商,可以申请变更登记为“汽车销售”. 反垄断风起,豪车领衔降价 首次对汽车挥出反垄断大棒,本地车商谨慎对待,消费者乐享实惠 浏阳日报记者罗时茂 &现在汽车行业反垄断,你们的价格调整了没?&昨天,看好奥迪 A6 的市民刘先生进店第一句话就提&降价&. &国家是有政策,只是目前没接到厂家通知.&销售人员回答. 8月5日,国家发改委表示已确定克莱斯勒和奥迪垄断,将处罚;次日又通报已完成对日本12家企业实施汽车零部件和轴承价格垄断案调查.而在这之前,国家工商总局已决定自10月1日起,停止实施汽车总经销商和汽车品牌授权经销商备案工作. &利大于弊.&通过两天走访调查,记者发现,本地汽车经销商对这次反垄断持乐观态度,消费者则开始乐享实惠.政策 首次对汽车挥出反垄断大棒 &对汽车及配件的反垄断调查始于2011年底.&8月6日,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李朴民在发布会上如是称. 如果说之前发改委对汽车反垄断调查的进程一直以&还在调查&回答,那么,最近这场调查终于走向深入,并释放威力.
↓↓↓如果您觉得内容有用请收藏本页面↓↓↓
对内容有意见请举报内容:
进口车商反垄断案例相关推荐
进口车商反垄断案例最新消息
进口车商反垄断案例热门排行媒体称进口车价高非关税原因&支持反垄断常态化
&&&&来源:&&&&
&&&&&&字号
原标题:媒体称进口车价高非关税原因 支持反垄断常态化  竞争是市场经济的本质属性和基本特征,垄断是竞争的“天敌”。“一阵风”的执法风暴只能应付一时,风声一过,一切照旧。只有将反垄断常态化,才能警钟长鸣、真正形成威慑,给市场主体以稳定的预期   近期,有关部门对奥迪、克莱斯勒、奔驰、微软等多家跨国企业发起密集的反垄断调查。此举对于创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对于保护消费者权益,无疑都非常重要。   竞争是市场经济的本质属性和基本特征,垄断是竞争的“天敌”。垄断妨碍了公平竞争,拉高了社会成本,降低了投资效率,侵害了消费者的公平交易权和选择权。反对垄断和不正当竞争,严厉打击各种排除、限制竞争的行为,是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市场体系的迫切需要,也是国际通行做法。   这几年,我国在反垄断上频频重拳出击,释放出坚决维护市场公平竞争、把反垄断进行到底的强烈信号。去年初,国家发改委对国际知名的多家液晶面板企业操纵价格开出了总额达3.5亿元的罚单,这是我国首次制裁境外企业的价格垄断行为;同期,名酒茅台、五粮液因价格垄断合计被罚4亿余元,成为当时我国反垄断史上的最大罚单。也是在去年,国内多家乳粉生产企业因违反《反垄断法》限制竞争行为,共被罚6亿多元。2014年以来,进口汽车等行业更是陷入反垄断的风口浪尖,微软、高通等国际巨头也相继遭遇调查。   但也要看到,反垄断仍任重道远。当前垄断行为不仅广泛存在于银行、电信、石油、铁路运输等垄断性行业,而且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部分跨国车企的一些涉嫌垄断行为,早令消费者不满。同样的汽车,国内售价是美国或欧洲本土的2倍至3倍;一些车型的零整比居然是发达国家均值的4倍多。为什么这样?越来越多的调查发现,肇因不是关税过高,而是垄断惹的祸。刚性的消费需求,遇到垄断性的经营霸权,便孕育了种种高价“怪胎”。其实不止价格,一些大公司凭借在资金、技术、渠道、知识产权、产品等方面的优势,取得市场支配地位,然后再利用这种支配地位从事不当竞争,在各行各业广泛存在。   只有打破垄断,才能公平竞争,让在我国发展的所有企业充满生机活力;企业只有公平参与市场竞争,才能有源源不断的动力追求技术进步、产品创新,为经济转型提供“源头活水”。现在电子商务很火,去年我国网络零售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网络零售大国。蓬勃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有最纯粹、最完全的竞争。今后网络经济要继续繁荣下去,也必须防止垄断行为的出现、保护公平竞争的环境。   反垄断法被喻为“经济宪法”,以往经验和人力不足,我国较少运用这一法律手段。今后反垄断应该常态化。“一阵风”的执法风暴只能应付一时,风声一过,一切照旧。只有将反垄断常态化,才能警钟长鸣、真正形成威慑,给市场主体以稳定的预期。各类企业应习惯这种变化。作为成熟的市场经济体,欧美国家早已建立了常态化的反垄断执法工作机制。美国司法部反垄断局去年一年就发起了90余项反垄断调查。我们要走的路还很长。   眼下有一项工作必须抓好,那就是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市场体系是依照一定规则运行的,规则不同,运行的方式和效率也会大相径庭。一些垄断行为之所以长期存在,与一些有碍公平的“潜规则”、“老做法”脱不了干系。比如一些地方为了“留住”大企业特别是跨国企业,经常给予“特殊待遇”,对其明目张胆地操纵价格或垄断市场的行为视而不见。只有清理和废除妨碍公平竞争的各种做法,进一步破除各种形式的人为干扰和垄断,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上说了算,使不同“出身”、不同规模的企业都能“平起平坐”,才能彻底铲除垄断滋生的土壤,使垄断成为内外资企业都不敢触碰的“高压线”。(经济日报记者 马志刚)
善意回帖,理性发言!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恭喜你,发表成功!
请牢记你的用户名:,密码:,立即进入修改密码。
s后自动返回
5s后自动返回
恭喜你,发表成功!
5s后自动返回
最新评论热门评论
24小时排行&|&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进口车为啥不降价?因为反垄断不够狠
中国市场的进口车,长期以来以远高于其它市场的价格,从中国人民身上剥削了太多的利润。这样一种荒唐当然不能再继续下去。中国有关部门终于举起反垄断的大旗,以示惩戒。高价、高傲的进口车,总该就此瘦瘦身了吧?然而,据中新网9月1日电:从8月13日国家发改委向4家宝马经销商开出汽车领域第一张反垄断罚单至今已半月有余。在这期间陆续有数家整车及零配件企业或遭受处罚,或选择下调部分产品或配件价格以应对发改委的反垄断调查。而除此之外,更多车企选择了无动于衷,静观其变。在8月29日开幕的第17届成都国际车展上,中新网汽车频道走访了数家高档进口车企的展台,发现除路虎、克莱斯勒等少数此前宣布过下调部分车型售价的企业外,多数车企无论是整车还是保养及零部件价格并无变化。一些畅销车型,如奔驰GL系甚至还需要加价。是中国的“暴发户”不在乎这点钱,还是中国人民好欺负怎么的?不是,当然不是。来自于发达国家的高价进口车,长时间以来已经习惯于在中国市场上的垄断游戏,也少有遭遇中国的反垄断调查,他们似乎以此为理所当然。中国《反垄断法》的实施只有六年,拿起反垄断的武器可算新手上路。但在西方,在美国、日本和欧洲等较为成熟的汽车市场,对进口车进行反垄断调查是见怪不怪的事,因为他们搞得多了去了。经过改革开放以来几十年的发展,中国市场早已成熟起来,中国人对于奢侈品,对于高档车、豪车不再抱以盲目追逐的心态,中国人现在更加需要的是获得公平的待遇。这是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导致的必然的变化。进口车在中国搞垄断,获取远高于其它市场的暴利的“好日子”已经到头了。进口车大佬们必须认清这个现实。中国相关部门是第一次如此严肃地对进口车祭出反垄断的手段。进口车车企对此或者象征性地拿出部分降价措施来应付,或者干脆毫无表示地在等待观望。或许他们真的习惯了在中国市场大捞好处,以为中国并不会真下杀手。或许他们依然习惯性地摆出傲慢、强势的姿态,不把中国放在眼里。中国的这次反垄断调查,尽管涉及面比较大,但惩罚动作并不很大,似乎更多的用意在于警告、警戒。如去年9月美国对9家总部设在日本的零部件供应商的反垄断调查,总计被处以7.45亿美元的罚款,今年欧盟对日本零部件企业精工、NFC、恩梯恩和欧洲零部件企业斯凯孚、舍弗勒开出总计9.53亿欧元的罚单,这次中国对12家日本零部件企业价格垄断行为依法处罚12.35亿元,罚金远低于美国、欧盟。因为中国反垄断不够狠,进口车企就忽视、漠视甚至藐视?中国这一轮的反垄断调查并没有结束,如果这么想的话那就错了。中国这一次涉及面甚广的反垄断调查,也可说试验一下身手,只要有垄断存在,今后更加常态化的反垄断调查必然不断施出。如果真的要蔑视中国的法律的话,那终究逃不脱中国的严厉处罚,到了那一天痛不欲生也就晚了。开展反垄断调查,并不是为了把进口车赶出中国,中国的市场也需要进口车,需要进口的高档车、豪车。也不象外媒片面臆测的为民族汽车工业发展清障,相反的进口车大幅度降价了,国产车面对的压力会更大。之所以搞出反垄断查处的大动静,是为了让中国人能够更加公平地享用进口车。反垄断调查与处罚当然是依法进行的,这点请进口车企们放心。这么做的目的,是为了在中国的市场维护依法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的秩序,是为了打造出更加符合公平竞争原则的市场氛围。就这么一点要求真的并不过分,相信进口车企你们都懂的,你们也都知道该怎么做。
中国的反垄断只是开始,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一个循循渐进的过程,中国的现在只是对于外界开刀,不用十年,国内垄断(像石油、电力、通讯)也会有很大的改观,也许会彻底国际化,彻底公平化,因为这是人类发展的大趋势。
不要怪进口车,因为天朝的二货太多
放屁,我党最近手头紧找几个冤大头要点钱花花,共产党谈什么垄断
与百姓息息相关的有几个讲价还降价的?进口车贵有多少是税务抬高的?真给你降到白菜价国产车企不是要破产完!白脖
不降价的原因到底是什么?你懂了没有?真降到与产地一致的价格你觉得国产品牌还能活吗?到底是谁不让降价?
反垄断要先反3桶油电老虎电信移动…………
回复第3楼,@song7city7放屁,我党最近手头紧找几个冤大头要点钱花花,共产党谈什么垄断 --------------------------党自己都独大
不是因为中国的汽车关税高的离谱的原因吗?你让政府按国外收相同的税率,国产车不用活了。
进口汽车价格高,主要原因是高税率。表面上看,中国关税是25%,并不是很高,但是进口汽车还要交纳17%的增值税,最高为40%的消费税,再加上关税,汽车进口到岸综合税率(关税+消费税+增值税)为47.7%—143.7%,其中排气量3.0升到4.0升区间的的综合税率为95.4%,排气量4.0升以上的综合税率为143.7%。所以完税价=到岸价格+关税+消费税+增值税。这还不是国内挂牌价,还有其他费用,经销商的利润也非常可观。高关税有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保护国内汽车工业。
扯淡,进口车不降价是因为中国关税和隐性税收太多!进口车垄断的前提是中国有定价权的官方部门参与分赃!国外卖100的,国内卖1000,多是900,税收是300,权力部门再用各种手段分走400,外企多拿200!这就是为什么外企东西不降价的原因!即便外企想降,中国权力机构也不许!
汽车行业是充分竞争行业吧?嫌贵可以买国产车啊
进口车一降价,国产车就卖不出去了,有多少企业会倒,多少人会失业。楼主想过吗。
我了个去,现在的减féi广告是铺天盖地,基本都是骗人的。我知道一家就比较靠谱。主要是有掌贵亲自jiǎn肥的视pín。是真的shì频,在惦pù里有,我一个多月也jiǎn掉了不到30J了,真的很kuài速!!你可以逃宝惦pù搜:第一个字是:火。第二个字是:焰。第三个字是:中。第四个字是:的。第五个字是:宠。第六个字是:儿。(因为这里不让写汪汪,所以分开写)真的很kuài速哟。可以看看。骗人是小狗。
大家还在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进口车购置税计算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