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三中学生死亡大屠杀中,中国军队死亡多少人

推荐这篇日记的豆列
&&&&&&&&&&&&南京大屠杀中遇难的军人
1937年淞沪会战时,日军在上海街头设置路障。(摘自网路)
蒋委员长(左)赴淞沪会战前线督战。(摘自网路)
1937年八一三淞沪会战侵华日军陷入泥沼。(摘自网路)
中国军人不惜牺牲,与敌血战,战斗异常惨烈,伤亡也异常惨重。
南京大屠杀,中国遇难同胞30万,其中有不少是中国军人。为南京防守问题,蒋介石曾经3次召开会议,直到11月24日,南京政府才发布《国民政府公报》:「特派唐生智兼南京卫戍司令长官。」蒋介石希望南京能守2周以上,「以掩护我上海大军得以安然向浙皖地区退却」。南京国民政府原来只打算作象徵性的防守南京,后来蒋介石改变了主意,把当时可以调动的部队都调去防守南京,以致部队多达近20个师。以上部队因为刚刚经歷了淞沪会战,部队严重缺员。因此,防守南京的部队虽说有20个师,但总数究竟有多少人,说法不一:一说11万人;一说15万人;一说10几万人。将士殉职不计其数12月7日,日军开始向南京外围发起进攻。当天,南京外围全部落入日军之手。中国军人不惜牺牲,与敌血战,战斗异常惨烈,伤亡也异常惨重。在南京保卫战中牺牲的高级将领有:宪兵代理司令萧山令、第145师师长饶国华等。南京保卫战中,战死沙场的军人有多少,没有确切统计。12日下午,日军攻占中华门。下午1时,唐生智发布撤退命令:规定除掩护长官公署的第36师、宪兵部队及直属部队于当晚11时渡江外,其余部队均应按计画执行,不得随意渡江。唐生智长官公署乘的船开到江心,驻守浦口的第1军不知道船上乘的是唐生智,用大喇叭喊话:「唐总司有命令,任何部队无论个人或是集体均不准过江,否则格杀勿论!」 唐生智哭笑不得,好说歹说,第1军才准许唐生智长官公署乘的船靠岸。由于部队防守分散,命令下达非常仓促,许多部队没有接到撤退命令。如徐源泉的第2军团因通信线炸断,直到13日夜半才从逃难的船夫口中得知撤退的消息。撤退命令下达后,南京城群龙无首,多股部队经过挹江门夺路逃生。宋希濂奉命扼守挹江门,在城头向拥向下关逃命的士兵开枪。逃到江边的部队觅船渡江。在渡江的时候,人人争先恐后,有的船因过重沉没;有的船被岸上无法挤上船的士兵开枪打沉;有的已经上船的人则抓着船帮不放手。12月13日,日军攻克南京,南京守军退入城内,与日军展开巷战。由于事先没有部署街垒,中国军队在巷战中节节败退,大约仅抵抗了3个小时左右,巷战即告结束,参加巷战的中国军人大部战死。死于巷战的中国军人有多少,没有确切统计。南京沦陷后,我负伤将士在外交部大厦救治期间或其后,遭日军枪决。「外交部或军政部内,共有伤兵2000余人,全部被杀,下关亦有伤兵数千人,被倭敌以机枪射杀,无一幸免」。据此记载,伤兵在南京沦陷后被枪杀的人数在3000人以上。中国数万部队衝到下关,却求渡不得。无可奈何之下,多数将士向国际难民委员会交出武器,请求收容。根据日军方面记载,日军司令部在领南京后就下达了对俘虏「适当处分」的方针。山田旅团长当时在笔记中写到:「12月15日就处理俘虏一事派本间少尉去师团,得到『收拾掉』的命令。」所谓适当处分,就是如无法处理就予以处决。这是军队里一开始就确定了的方针。中国军人在南京大屠杀中死亡人数眾多,放下武器而被日军作为战俘枪杀是主要原因。日军在进城后对战俘大开杀戒:「12月13日,在中山门附近城墙见到极其恐怖凄惨的大屠杀,俘虏们在25米的城墙上排成一列,许多日本兵端着插上刺刀的步枪,齐声大吼,衝向俘虏们的前胸或腰部刺去,俘虏们一个接着一个地被刺到城外去了。」「俘虏被日本兵带到长江岸边的下关排队斩首。第1排杀完,让第2排把尸体抛到长江,然后排成一列,同样杀头。」根据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调查:南京城外中国被俘士兵约「3万人以上」,「投降后72小时内」被日军枪杀。南京难民区国际委员会调查证实:「华军于解除武装后,均被押至长江畔用机关枪扫射,在72小时内,委员会埋葬军民死尸达3万具」。断送大军士气大衰从南京大屠杀檔案记载看,南京守城部队在南京沦陷后,成建制有序从下关渡江的仅有唐生智长官公署及第36师、宪兵部队、直属部队,从正面突围成功的广东第66军及第83军,其余部队被打散,未能突围,大部分成为俘虏。南京沦陷后72小时内被枪杀的俘虏3万人以上;被日军在城内搜杀的中国散兵不会少于2万人。日军杀害俘虏3000人以上。加上死于南京保卫战战场、死于巷战和死于自相残杀的人数,中国军人死难人数大约在6万至10万之间。除日军认为俘虏有10万外,台湾出版的《中国抗日战争真相》一书认为,「因唐生智为死守南京,将全城渡江载具全部收缴,至撤退时无船可渡;另因命令由正面突围,却又说『如正面无法突围,可至下关过江』,以致断送了10万大军,造成兵力的惨重损失及士气的重大斲丧。」(作者为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特约研究员)(旺报)
中时电子报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请勿重覆刊登一样的文章,或大意内容相同、类似的文章
请不要刊登与主题无相关之内容
发言涉及攻击、侮辱、影射或其他有违社会善良风俗、社会正义、国家安全、政府法令之内容,本网站将会直接移除
请勿以发文、回文等方式,进行商业广告、骚扰网友等行为,或是为特定网站、blog宣传,一经发现,将会限制您的发言权限或者封锁帐号
为避免留言系统变成发泄区和口水版,请勿转贴新闻性文章、报导或相关连结
请勿提供软体注册码等违反智慧财產权之资讯
禁止发表涉及他人隐私、含有个人对公眾人物之私评,且未经证实、未注明消息来源的网路八卦、不实谣言等
请确认发表或回覆的内容(图片)未侵害到他人的着作权、商标、专利等权利;若因发表或回覆内容而產生的版权法律责任将由使用者自行承担,不代表中时电子报的立场,请遵守相关法律规范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电子报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
旺报 TOP 10
你关心的,才是重点!南京大屠杀
南京大屠杀
  (日语:南京虐杀事件、南京大虐杀)是日本侵华战争初期日本军国主义在中华首都南京犯下的大规模屠杀、强奸以及纵火、抢劫等战争罪行与反人类罪行。日军暴行的高潮从日攻占南京开始持续了6周,直到1938年2月南京的秩序才开始好转。据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和南京军事法庭的有关判决和调查,在大屠杀中有20万以上乃至30万以上中国平民和战俘被日军杀害,南京城被日军大肆纵火和抢劫,致使南京城被毁三分之一,财产损失不计其数,这样滔天罪行和暴行当然每个直接犯罪者都负有法律和道德的责任。
南京大屠杀&&中华民族永远的历史创伤!
  日,南京城破时,伍长德是南京城的一名警察,37岁,江苏邳县人。15日,他躲在了司法院的难民收容所,心神不定,希望能躲过此劫,但最终他没逃过厄运。  扬子晚报记者在南京市档案馆看见了一份“敌人罪行调查表”,该表的“被害人”一栏便写着“伍长德等二千余人”。档案显示,罪行人是日初即进入南京的日军中岛部队,具体的“罪行人”是这支部队的“官兵三十余”。  档案记述了日军屠杀伍长德等二千余人的详情:“因该部队进城第二天在司法院(系难民收容所)查出着制服民警一百余名,改装者三百余名,军民合并一千余人,总共二千余名。于是日下午一时许,该日军将一概人等排四路纵队,用机枪十二架及步枪押送汉中门里,每一行列分开用绳捆绕圈住,赶至汉中门外用机枪扫射,已死者及受伤未死者,被其用木柴汽油焚烧之。”  扬子晚报记者看见,这份调查表的调查者是:陈永清,其身份是“首都警察厅督察处稽查”;调查日期是日。  如果说伍长德的警察身份是日军加害其的“理由”的话,那么南京城破时,日军对文弱的学生,是否会稍加区分对待呢?南京市档案馆提供了一份家住“南京周必由巷十六号”的徐静森的被害档案。  日,调查人员陈光敬找到了徐静森的父母,徐父告知,当时“首都告急”,他和还在念书的徐静森躲进了位于南京鼓楼五条巷四号的难民区。没想到,日上午,突然来了四名戴“中岛”字样臂章的日本兵。顷刻间,包括徐静森在内的十多名青年被赶到室外,后被押到大方巷一广场上。  “时至黄昏,仅该广场一处之地,计有青年数万之众。敌除在此青年中择其衣履不周者约数百人以机枪惨杀于附近池塘外,其余悉为掳带而去,至此迄无音讯。”  后来,一位逃回的青年告知,原来那天当晚,日军将这群南京的青年人押到了煤炭港,“用绳绑起即以机枪惨杀后,推入扬子江中”。  1945年日军宣布投降后不久,一项针对包括在内的日军罪行调查,立即在南京全城展开。国民政府成立的专门调查机构陆续开展了调查统计工作,到1946年2月,统计涉及日军在南京的屠杀、伤害、奸淫、劫夺、破坏、强制服役以及中岛、长谷川等29支日军部队罪行总数达295882种。
  南京保卫战简介: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后,日军更是直奔国民政府首都南京而来,妄图一战定中国,国民政府组织重军进行南京保卫战,让日军付出了惨痛代价,南京失守后,日军为了报复,实行了惨无人道的……  全城动员,防空御敌  1937年7月,日本发动了全面的侵华战争。为配合地面部队的进攻,打击中国人民的反抗意志,占绝对优势的日本陆海军航空队,频繁轰炸了中国的重要城市、港口和交通要道。国民政府的首都南京更是日军空袭的重要目标。日,号称日本海军“虎之子”的木更津航空队从台湾基地起飞,首次空袭南京,从这一天起一直到12月13日南京失陷,在长达4个月的时间里,日军共空袭南京118次,投弹1357枚。由于战前防空事业准备比较充分,空袭造成的损失远较其他城市为小。  香林寺设防空情报所  南京最早的防空准备开始于1931年“九一八”事件。1934年8月,按距市中心150 200公里的要求,南京外围已设有上海、杭州、芜湖等22个防空监视哨,每哨设哨长一人,哨员4至6人。中央防空情报所,设址于香林寺。  空袭警报由中央天文研究所、金陵兵工厂、首都警察厅负责,以汽笛和警钟发音为号,分预告、紧急、终了三种号。预告警报用汽笛发音两次,连续敲击警钟二分钟;紧急警报汽笛发音三次,敲击警钟三分钟;终了信号则用汽笛发音一次,缓击警钟一分钟。至此,南京的防空监视、通信网基本建立起来。  飞机散传单宣传防空  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成立防空处,指导南京的防空建设。防空处处长由防空学校校长、防空专家黄镇球担任。  日,“首都各界防空宣传周”开始,国民党党政要人分别在广播电台、娱乐场所和大中学校作防空演讲。《中央日报》和《中国日报》分别增辟《防空特刊》、《防空周刊》、《防空自卫周刊》等专栏,刊载这些演讲。南京各军事院校的学生积极投身防空宣传。航空署每日派飞机在市区上空散发传单,9万份宣传册由防护团员逐门挨户散发。防空宣传周委员会还编写了《防空演习歌》、《消防常识歌》、《灯火管制歌》、《防毒歌》四首通俗易记的防空歌曲,如《防空演习歌》唱道:“众同胞,莫慌张,防空演习听端详;在欧美,各友邦,如吃便饭本家常。”
  南京大屠杀死了多少人?日,日军攻占南京后,为了报复中国军队的抵抗,竟然进行了举世震惊的南京大屠杀。日军集体大屠杀28案,19万人,零散屠杀858案,15万人。日军在南京进行了长达6个星期的大屠杀,中国军民被枪杀和活埋者达30多万人。  关于“南京大屠杀”的证据与资料,为了中国审判战犯和远东国际法庭的审理 ,南京市议会自1945年8月即开始收集资料,历时两载。首先中国军事法庭于 1947年2月初审判“南京大屠杀”首要战犯第六师团长。亲历其境之证人如美籍贝德士及史迈士教授等1250余人出庭或具结作证,连同物证资料提作 审判依据。3月10日宣布判决∶ “计我被俘军民,在中华门花神庙、石观音、小心桥、扫帚巷、正觉寺、方家 山、宝塔桥、下关草鞋峡等处,惨遭集体杀戮及焚尸灭迹者达19万人以上;在中 华门下码头、东岳庙、堆草巷、斩龙桥等处,被零星残杀,尸骸经慈善团体掩埋者 ,达15万人以上,被害总数共30余万人。”  判决书所定之集体屠杀19万人及零星屠杀15万人,系根据身历其境之12 50余人,及当时主持掩埋尸体之许传音、周一渔、才、盛世徵等具结证明; 具有红十字会掩埋尸体43071具,崇善堂收埋尸体112266具之统计表; 灵谷寺无主孤魂3000余具之碑文;及谷寿夫在法庭上犹洋洋自得叙述其以丛葬 方式集中掩埋之“万人坑”五处所起出之头颅数千具;并有众多的出版物和照片为物证。  其实,中国政府检察官陈光虞根据十四个团体的调查,于1946年5月向远 东国际军事法庭提出的“南京大屠杀”确定的被屠杀者294911人,未确定的 被屠杀者20万人。同年九月,陈氏根据继续收到的确实资料,又增列被屠杀者9 6260人,故确定被屠者应为391171人。对“南京大屠杀”颇为 重视,听取来自中国亲历目睹的中外证人十余人(包括贝德士、梅奇、威尔逊医生 、许传音、伍长德、粱延芳、秦德纯等)的口头证言并接受了百余件书面证词,最 后作出慎重的保守的判决∶ “在日军占领后最初六个星期内,南京及其附近被屠杀的平民和俘虏,总数达 20万以上。这种估计并不夸张,这由掩埋队及其他团体所埋尸体达15.5万人 的事实就可以证明了。……这个数字还没有将被日军所烧弃了的尸体,投入到长江 ,或以其他方法处理的尸体在内。”  1981年以来,在日本军国主义复活声中,日本文部省猖獗地窜改历史教科 书,否认对华侵略和“南京大屠杀”。南京各文化学术团体,尤其是南京大学及中 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组织“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料编辑委员会”,重新调查研究 并编写“南京大屠杀”的史料与著述。据1984年的调查,南京全市尚有仍健在 的受害者、目睹者1700余人,他们接受采访的证言都收藏在1985年建立的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内。这番重新调查和研究的结果对于19 47年中国军事法庭对“南京大屠杀”的判决作了一些补充,但重新肯定“南京大 屠杀”的数目为34万人,即集体屠杀19万人,零星屠杀15万人。
  南京大屠杀的真相:南京大屠杀是指在日以后,发生在南京城内(以明城墙为界),日军对“我”手无寸铁放弃抵抗的军民长达六周的血腥屠杀。日本兽兵在南京烧杀强奸,无恶不作。中国人血流成河,死难者三十万人以上。  “南京大屠杀”这个词最早出现在1945年的远东战后法庭即的以“六人委员会”为核心的控方文件中,东京审判时认定的数据是大概“10余万”和“20余万”,而且地址还是南京及南京附近。日方无论官方,左翼,右翼都不承认30万这个数字,中方自1945始的实际考察得出的有据可查的“遇难人数”(所有军民死亡数)有四万,五万,八万等数种结论,没有得出超出十万的数据,“30万”是采受害者回忆等间接证据得出的结论。“30万”是“遇难人数”,并非“屠杀”了三十万人。  即使是中方,在任何正式场合,正式文件里都没有“屠杀三十万”的说法。 中方所有关于南京大屠杀遇难人数的官方考证工作,自1985年邓小平为“南京大屠杀纪念馆”题词后全部终止,“30万人遇难”被确认为“官方数据”。1982年后,日方多次表示愿成立两国联合调查小组对南京大屠杀进行系统调查,中方以“没必要”和“已经定了”加以回绝。  【被“误会”的大将】  中国人一直以来都说南京大屠杀是靖国神社甲级战犯南京大屠杀元凶松井石根下令的;但事实证明不是他。在日军攻占南京城时,军事指挥官是朝香宫。在日军进城前,松井石根曾经下过一道命令,这道命令到了中国人眼里,就成了“发扬日本武威,慑服中国”。但这道命令的真正意思并不是我们中国人理解中的这个样子的。它的原意是:“发扬“日本的荣誉和光辉,加深中国人民的信任……尽可能和保护中国军民。使中国人眼前发亮,从而使他们对日本产生信任感。”其余的内容是:“帝国军队进入一个外国的首都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将为世界所嘱目。因此,不得让任何部队在纪律松懈的情况下进城……要让他们事前知道要记住的事项和城内各国权益之所在。绝对不许进行抢劫。必要时要布置岗哨。即使是出于大意而强占财物或引起火灾,也要严加惩处。要派许多宪兵队和辅助宪兵队与部队一道进城,以防止违法行为的发生”。  后来在入城前,松井石根又颁布了一条军令,内容如下:“作为举世瞩目的大事件将为将来树立榜样,绝对不许各部队乱闯,友军相击、违反法规等事。”后来,当松井石概闻知自己的部下在南京城肆无忌惮地抢夺杀人强奸时,他那张身经百战的脸上立即挥泪而下。虽然攻占南京后在南京主持军务的另有他人,但松井石根作为侵华日军的的司令官,对于自己军纪不严,部下为所欲为,给南京城造成了千古的灾难,仍然是难辞其咎。这只是松井石根军纪不严的过错。如果按我们认为的那样,日军在六个星期之内有计划有组织地屠杀了30万中国人,松井石根也就没必要一掬同情和伤心之泪了。在杀了30万中国军民之后,却又假仁假义在日军士兵面前痛哭流涕,这样稀奇的事,就是丧心病狂的人也绝对不可能做得出来。
  南京大屠杀: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展陈结尾,一间黑洞洞的屋子。每隔12秒,会有一滴水从屋顶落下,一位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的肖像在墙壁上闪现,瞬间又湮灭在黑暗之中。“滴答”的水声,重锤一样敲击着每个参观者的心——持续六个星期的南京大屠杀,30万同胞遇难,相当于每12秒,就有一个中国人惨死在日军屠刀之下。  这种惨绝人寰的杀戮,在南京城陷之前就已经开始了。在从淞沪战场向南京进攻的途中,两名日本军官展开了一场“百人斩杀人竞赛”,以先杀满百人者为胜。到攻入南京时,两人一个杀了105名中国人,另一个则杀了106人。  这两个杀人狂魔,一个叫,一个叫野田毅。当时的日本媒体对这场“竞赛”大肆宣扬,并留下了一张着名的合影。两人并肩跨立,军刀拄地,脸上挂着日军式的骄横微笑。这张照片冷酷残忍的形象,成了日本侵略者最典型的标志,也成了一个挥之不去的梦魇,深植在中国人的心头。  “百人斩”血色凝结十年之后的1947年,这人不寒而栗的合影被时任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中国检察官秘书的高文彬发现,随即传回国内。中国向驻日盟军总部提出了追捕、引渡向井敏明和野田毅的要求,一场针对这两头嗜血野兽的国际抓捕开始了。  远东军事法庭  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中国人民历时14年艰苦卓绝的终于赢来了胜利。  正义的审判紧随着胜利的欢庆。9月2日,签字仪式举行过后,宣布逮捕日本战犯,等108名前日本军政要人被宣布为甲级战犯。  日,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成立,举世瞩目的开始了。  代表中国出席的法官是时年42岁的梅汝璈,时任立法委员兼外交委员会主席、上海复旦大学教授;检察官向哲浚,时任上海特区首席检察官、东吴大学法律系教授。此外,还有杨寿林、方福枢、裘劭恒、刘子健等数位法学家出任助手。  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犯下的罪行罄竹难书,这也让中国检察官的举证工作异常繁重。正式审判之前的1946年三四月间,早已投入前期工作的向哲浚频繁回国搜集证据,同时也物色既懂英文又熟悉法律的人充实力量。
  日上午10点,凄厉的警报声响彻南京城上空。中央和国家有关部门、省市的各界代表,驻宁部队代表,以及专程来宁的外国友好人士,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集会广场行&悼念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30万同胞遇难70周年暨纪念馆扩建工程竣工仪式&,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相关新闻阅读
姜维北伐&双方互有胜败...
癸酉之变&&天理教军队进攻北京...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南京车祸孕妇死亡照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