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算不算民族英雄是抗日英雄吗

【人物风采】蒋介石一生最痛恨的人竟然不是毛泽东,而是他_百度宝宝知道
&&>&&帖子详情
&发帖:9301613
&精&【人物风采】蒋介石一生最痛恨的人竟然不是毛泽东,而是他
宝宝10个月LV.24
胡适晚年在台湾,一次得罪了蒋介石。蒋介石在日记中写道,他最痛恨也最不愿意见到的人,就是胡适。
胡适去世那天,蒋介石写道:“晚,闻胡适心脏病暴卒。”“胡适之死,在革命事业与民族复兴的建国思想言,乃除了障碍也。”
想谈谈胡适,总欲言又止——胡适恐怕是近代中国最难谈清楚、讲明白的大师。他说话总求让每一个人能懂,但他的人生经历和思想历程却又相当复杂。他是不断寻求救国路径的士人,是实践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谦谦君子,却也是想要全盘西化的革命家。他是最具有人格魅力的学者,却挨过无数骂。
一定要谈胡适,那么这个词——“容忍”。胡适曾经说过:“容忍比自由更重要。”他的一生,无论事业还是感情,都是在不断容忍中成就的。
他的人格也因此而伟大不朽。
小小年纪忍住玩心
1895年,一位母亲带着小孩来到了一家私塾。
私塾老先生看了一眼这对母子,母亲还是个小姑娘呢,看着20出头的年纪,眼睛里有些羞怯,却又闪着坚毅的光。
旁边的孩子还小得很,也就3、4岁的样子。
母亲开口道:“先生,我是绩溪胡铁花大人的妻子,这是我们孩儿胡嗣穈。穈儿来,快叫先生。”
那小孩脆生生地叫了声:“先生!”
老先生皱了皱眉道:“夫人,孩子还太小,过一两年再送来读书吧。”
“不,先生对不住,我家官人刚去世,遗愿就是穈儿能好好读书。请您一定要收下,学费我已经备好了。”说着,她拿出了12个银元。
老先生一惊:“我这儿的学费一年只要两个银元,你拿这么多做什么?”
“我家穈儿早慧,我可以多交学费,麻烦先生了,请一定要多多优待。”
就这样,不到4岁的胡嗣穈进入私塾,和7、8岁的大孩子一起听书。因为太矮,特意给了他一张高凳子坐,但是坐上去了就下不来,还得大人抱下来。
如果不是母亲如此坚决,这名小孩可能再过几年就会像他那些大他很多岁的哥哥一样,外出学做生意,成为一名徽商。
但他的母亲不愿意——这位没读过书的裹脚妇人,20出头就嫁给50多岁的官员胡传,胡传娶过两位太太都早逝,留下一群已经成人的儿女。
这样的晚娘是不好当的。家中顶梁柱去世,她只有一个心愿:自己唯一的孩儿能够读书成才,当圣人。
母亲对他说:“穈儿,好好读书,你和其他孩子不一样。你长大,要当圣人的。”
他那么小,还不明白什么是“圣人”。但只知道,自己和其他孩子不一样。
在学堂里,其他孩子听书喜欢开小差,只有他一个人坐得端端正正;其他孩子课余就疯跑疯玩,只有他还坐在座位上读书。
他读的是儒家传统的启蒙典籍:“谨乎庸言,勉乎庸行;以学为人,以期作圣。”
因为小小年纪就一副严肃认真的学究样,同学和乡人都戏称他为“穈先生”。
小孩天性爱玩,但小嗣穈却能忍住。虽然父亲已经去世,但他还记得父亲对他说过,他是注定要念书的,不能去做生意。
他需要忍住贪玩的冲动,需要容忍大他好几岁的孩子对他的嘲笑,以及经商养家的大哥听说他要读书时的一声冷笑:“呵!要读书?”
这名小孩将在这个学堂里读九年书,然后到上海读中学。在学堂里,老师给他起了个学名叫胡洪骍。在上海,他二哥又给他起了个日后会传遍全中国的名字——胡适,字适之。
而他需要忍的,不会随着成年减少,反而会变多。
堕落青年忍住放纵
1910年的一天夜里,一名19岁的青年在上海街头游荡。
他明显喝醉了,走路摇摇晃晃,嘴里也喃喃地在说着什么。
暴雨突降,把这名青年淋得一身狼狈,廉价的长衫湿透了,往下滴水。
他抬手拦住了一辆黄包车,坐了上去,就开始呼呼大睡。
马车夫一瞧,这人都醉倒了,于是把车拉到一条僻静的小巷里,把青年身上的财物一扫而空,将青年推下车。
不多会,一名租界巡捕发现了躺在地上的青年,过来踢了踢:“喂!没死吧!”
青年醒了,挣扎着站起来,借着路灯一看,是一名巡捕,于是大骂:“外国奴才!”
巡捕大怒,上前就是一拳,两人扭打起来。
第二天,青年在巡捕房里醒来,才恢复意识,发现自己满身泥污,脸上还有伤,后悔不已。
“胡适,你怎么能如此堕落!”他在心中痛骂自己,开始反省自己一年来的放荡生活。
原来,胡适在上海公学里,和一群同学一起联名反对校董事会擅改校规,缺乏民主精神,并为此宣布退学。
退学之后,胡适和同学们另寻地址,想要建立新中国公学,却最终因资金不足而失败。
办学不成,又不愿意回到旧公学,胡适只能留在上海找了份教书的营生。
眼看着自己泯然众人,胡适心中非常苦闷,于是开始借酒消愁,甚至交上了一群狐朋狗友,整天寻花问柳。
这天他又一次喝醉酒,才有了和巡捕打架的这场闹剧。
清醒过来的胡适狠狠扇了自己一耳光。他决心改变这种生活状态。
恰巧此时,庚款留学项目又开始招生,胡适决定参加选拔,去美国留学。
青年要学坏、要堕落很容易,要从堕落中浪子回头,却很困难。面对着大千世界的诱惑,人心可谓易放难收。
胡适却在一场闹剧之后悬崖勒马,忍住了继续放纵的欲望。我们现在有个词叫“走出舒适区”,用来指人能够改变自己的习以为常的生活状态,却迎接陌生的挑战。
胡适走出了自己的舒适区,而接下来的道路虽然通往光明,却仍不平坦。
穷留学生忍住分心
网上曾经流传过一个段子,说胡适在留学时常常打牌,连日记里都经常写着“打牌”,还曾在日记中责骂自己:“胡适之啊胡适之,你怎么如此懒惰!我立志不再打牌!”可第二天又接着写下“打牌”。
听起来很搞笑,可惜这是假的。
实际上,胡适在留学期间的日记里很少写到“打牌”,更多的是记录当天读了什么书,有什么新的收获,发现了什么新的问题。
不比现在很多上了大学就开始“养老”的大学生,胡适的留学生涯非常忙碌。除了读书,他还要赚钱养家。
他在美国读的是康奈尔大学的农科。为什么选择农科?原因很简单,康奈尔大学的农科专业学费全免,胡适可以省下一部分官费,寄钱回家。
别忘了,这时候胡适已经是个20出头的青年了,家里经济条件不好,几位兄长经商不如意,胡适也需要承担起养家的责任。
在康奈尔大学,胡适很忙,忙着演讲、写文章,可并非为了表达意见,而是为了演讲费、稿费。胡适在日记里叹息,为了赚钱养家已经耽误了太多的学习时间。
幸好后来又申请到了另外一笔奖学金,胡适才终于能够摆脱这些营生,专心念书。
美国大学生喜欢办舞会开派对,男女生之间也经常到对方宿舍窜门,简直不算事儿。
胡适可好,跟出家人似的,极少参加舞会派对,认识的女生没有几个,更别提上女生宿舍窜门去。
进了康奈尔一年多,他才第一次因为有事上了趟女生宿舍楼,当天还在日记里感慨自己入学这么久都没去过女生宿舍,真是不近女色、专心念书。
凭着一股一定要学成归国的韧劲和刻苦忍耐的拼劲,最终拿到康奈尔大学的硕士学位和哥伦比亚大学的博士学位,才有了日后的“暴得大名”。
那个年代和现在一样,也有许多把出国留学当成旅游的留学生,胡适在留学之前还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叫《非留学篇》,指责许多留学生数典忘祖,去留学不但没有学到真本事,还把祖国给忘了。
《大学》曰:“故君子慎其独也。”胡适孤身一人负笈海外,是“忍”字的克己和勤奋的内涵,让他和当时以及现在的留学生有了不同。
家境不好,祖国又正在忧难之中,但美国大学生活的丰富多彩却容易让人“乐不思蜀”。这么多让人分心之事,需要多大的忍劲才能专心学业,胡适最清楚了。
胡适美国留学时期照片
挨骂时忍住不生气
回国之后,胡适立刻被聘为北京大学教授,开始投入轰轰烈烈的新文化运动中。倡导文学革命和普及白话文,让这位20多岁的年轻博士一夜之间名满中国。
人怕出名猪怕壮,出名之后,胡适被骂的次数可不少。面对被骂,胡适晚年的时候曾经说:“我挨了四十年的骂,从未生气,相反我很欢迎。”
当时的北大,集聚着《新青年》的一批年轻人,陈独秀、胡适、钱玄同、刘再复、李大钊,一片欣欣向荣之貌。但也受到守旧派的猛烈抨击。常言道,就怕流氓有文化。骂人的人如果段位很高,其实更加棘手。
而骂过胡适的人中就有一位高段位的——古文大家林纾,因为用古雅的文言文翻译外国小说而扬名。
林纾骂人的方式也不是直接开骂,而是写小说,他写了两篇,一篇叫《荆生》,里头有个“美洲学哲学”的人叫“狄莫”,暗指胡适;一篇叫《妖梦》,又把胡适写成“副教务长秦二世”。
在《荆生》中,胡适的结局是被巨人踩死,在《妖梦》中,胡适则是被阎罗王吃掉,总是没有好下场。这种不带脏字的骂人确实恶毒得很。
林纾之所以能写这些小说,是因为北大的学生张豂子在给他通风报信。胡适知道后,不但不生气,还来找这名学生,要他给《新青年》写文章。
钱玄同不理解,问胡适:“干嘛要用他的文章来玷污了《新青年》?”
胡适说:“我想可以转变他,为我们所用,再说他的文章也可以是一种很好的材料嘛!”
钱玄同笑了,说道:“适之,你就是同这个旧社会太过周旋、太过客气了!”
如果说鲁迅是一个天天想团灭敌人的战士,那么胡适却是想感化敌人、转变敌人的传教士。或者说,胡适也不认为有谁是他的敌人——大家只是意见不同而已。
这种忍让并非妥协,而是对人与人不同的理解与悲悯。也正是这种忍让,使得胡适从来不会走到极端的道路上,而一直是中国思想界的中流砥柱。
在乱世能够容忍敌人甚至想感化对方,这是何等胸襟与气度!
面对挑衅忍住不反击
1924年,军阀乱战正告一段落,北京的段祺瑞想召集各界人士,开一次善后会议,商讨如何实现和平。
胡适就在受邀之列。
许多人劝他不要去:你就是一个文人教授,干嘛掺和政治呢?你怎么知道这里面有没有什么阴谋?
胡适却不以为然:“总该有人出来做些什么吧?就算别人不理解我也没关系,我相信这不是一个阴谋。”
胡适要参加善后会议的消息一出,舆论哗然。许多激进的学生在报纸上开骂,认为胡适是在帮助军阀、助纣为虐。
年轻的学生骂起人来可就不会像老先生林纾那么客气了,都是直接斥胡适为“卖身于段贼”、“认段祺瑞为父”、“军阀帮凶”等等。
胡适对这些言论,从来没有公开反击。他在写给朋友的信中说道:
“青年界对我的议论,乃是意中之事。生平不学时髦,不能跟人乱谈乱跑,尤不能谄事青年人,所以常遭人骂。有时见人骂我,反倒使我感觉我还保留了一点招骂的骨气在自己的人格里,还不算老朽。”
因为被骂而感到欣慰的,恐怕也只有胡适一个了吧!
胡并不是不在乎被骂,实际上很在乎,因为他不但仔细看了报纸上骂他的文章,还把精彩段落选出来做剪报,贴进日记本中,作为研究材料。
日记中就看得到他对骂自己的文章的评点:“这个骂法很有意思!”“这个说法很好!”
子曰:“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极强的忍耐力和极高的道德修养。陈独秀曾经说过,凡是与我们不同的,都是错的!胡适却从来不会这么说。
他只会默默扛下所有对他的谩骂攻击,然后又卸下,无论追求真理与救国的道路上还有多少明枪暗箭,都坚定地迈出脚步。
有私仇忍住不报复
1936年,鲁迅去世,这位生前骂人无数的大文豪,死后既得到了怀念和敬仰,自然也招来非议甚至诋毁。
有位作家叫苏雪林,也跟着起来痛骂鲁迅,公开说鲁迅是“阴险无比、人格卑污无比的小人”、“玷污士林之衣冠败类”等等,还为胡适抱不平——因为胡适也挨过鲁迅的骂。
她写了封长信寄给胡适,想求得胡适的关注和回应。结果得到的胡适回信,却没有支持她的谩骂。
胡适写道:“我很同情于你的愤慨,但我以为不必攻击其私人行为。至于书中所云‘诚玷辱士林之衣冠败类,廿五史儒林传所无之奸恶小人”类字句,未免太动火气(下半句尤不成话),此是旧文字的恶腔调,我们应该深戒。”
鲁迅骂胡适,其实也有许多过于刻薄的话,如说他是“日本帝国主义的军师”,尤其让胡适伤心。
但伤心归伤心,胡适依然不肯因此诋毁鲁迅。甚至他还在信中为鲁迅抄袭日本学者一事作证,证明鲁迅的书并不存在抄袭,替鲁迅摘掉被冤枉的帽子。
“凡论一人,总须持平。爱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方是持平。”
胡适并不是玩世不恭或者不食人间烟火,才对别人的骂无所谓。不,他也有充沛的感情,也会因为他欣赏的人骂他而伤心难受。
但他修养太好了,好到当有人将这种负面情绪转为攻击性时,胡适却依然忍耐、忍让,不忍心对别人半点伤害。
观众生忍住非议施悲悯
1922年,虽然清朝已经灭亡了十年,但根据《清室优待条例》,16岁的溥仪还住在紫禁城里。
这一年,宫里装上了电话机,溥仪觉得很有趣,想试一试,却不知给谁打电话。翻了一下号码本,他看到了胡适的名字。
溥仪前几天才读了胡适的《尝试集》,很喜欢他的白话诗,也想见一见这位大名鼎鼎的胡博士。
他拨通了电话,接电话的正是胡适本人。
“你是胡博士呵?好极了,你猜我是谁?”
“您是谁啊?怎么我听不出来呢?”
“哈哈,甭猜啦,我说吧,我是宣统啊!”
“宣统——是皇上?”
“对啦,我是皇上。你说话我听见了,我还不知道你是什么样儿。你有空到宫里来,叫我瞅瞅吧。”
胡适还真的就进了宫,和溥仪见面聊了半小时天,内容不外乎是寒暄、新文学之类,最后胡适还答应溥仪,有需要的新书买不到的可以托他在宫外找。
没想到消息传出去,竟引起轩然大波。
“胡博士给皇帝下跪啦!”“宣统给胡适当官封爵了!”无稽之谈一时间传播开来,连一些朋友都责怪胡适不应该贸然去见皇帝。
胡适却不以为然:“我见面只是鞠躬并无下跪,也只聊了些文学,更没有封官之事,他既然要请我,我为何不能见?”
对于骂声,胡适仍然付之一笑。在别人看来,溥仪是末代皇帝,好像是什么了不得的大怪物,碰一下就要出问题。
但在胡适眼中,他只不过是一个青涩少年,戴着近视眼镜,渴望自由却被宫墙束缚。
胡适还为他写了一首诗,诗中有这么一句:
“百尺的宫墙,千年的礼教,锁不住一个少年的心!”
胡适的同情并非不讲立场,他仍然反对帝制、呼吁民主。但他知道,在大时代面前,溥仪也只是个小人物。
偏见和愤慨总是很容易占据人的头脑,胡适却能够忍住对末代皇帝的偏见,不把他当成君主专制的化身,而当成一个实实在在的人。
这种忍让之心,是他时代的大悲悯、大情怀。
对强权忍住不屈服
不怕骂的也不止胡适,但是被骂,终究还是口水之战,如果伤及性命,恐怕许多人就会畏缩不前了。
胡适却没有畏缩。对他来说,自由地说出想说的话才是最重要的,至于结果是被骂还是被杀,都是后话。
1929年,国民党的三全大会上,上海有代表提出议案,主张只需要省级或中央党部的纸质证明,法庭就应该将一个人定为反革命分子。
胡适一听,气炸了肺,当即提笔给当时的司法院院长,也是他的老相识王宠惠写信。
他痛斥道:“法院可以不须审问,只凭党部的一纸证明,便须定罪处刑。在世界法制史上,不知那一世纪,那一个文明民族曾经有过这样一种办法,笔之于书,立为制度的吗?”
除了寄给王宠惠,他又抄了一份发给国闻通讯社,打算公开发表,结果被扣下来了。
几天之后,胡适在自己的阵地上打响了战争——在《新月》杂志上,他发表了《人权与约法》一文,开骂国民党,斥其“保障人权”的说法虚伪空洞。
以胡适的影响力,这篇文章一出,国民党当局确实脸被打得生疼。写文章比不过你胡博士,耍权力难道还不能赢你?于是,当局通过教育部,给胡适下了一道“警告令”,想要恐吓一下他。
没想到胡适拿到警告令的文件一看,竟然开始给它改错别字!改完错别字又改语病,把文件给捋了一遍后,又写了一封信,指出这道警告令中给胡适加的罪名自相矛盾,含糊笼统,令人无法接受,于是退回。
本来想发令吓吓胡适,居然被他封还退回了,当局的脸可丢大了。
而且胡适还更猛了,退还警告令不久,他又在《新月》发表文章,这次直接点名国民党宣传部长叶楚伧是“反动分子”,直指国民党是“反动派”!
当局只好组织一批专家学者,专门写文章批判胡适,集中起来出了一本《评胡适反党义近著》;胡适也不甘示弱,把批判国民党的文章也汇集起来,出版《人权论集》。
阳谋搞不过,只能搞阴谋了。于是当局给《新月》安了罪名,查禁了这本杂志,还把撰稿人罗隆基抓了起来,经胡适多方营救才救出来。
这段时间中,胡适也收到过死亡威胁,也有人让他闭嘴,否则将有报复。但他都不以为意。
“总要有人站出来说话!”而他绝不退让。
胡适也是凡人,凡人都贪生怕死。但胡适却能忍住怯弱与退缩,“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在乱世忍耐挑重担
胡适虽然议论政治,但曾经发过愿,一辈子不当官。1938年,他终于打破了这一戒律,出任人生第一个官职——中国驻美大使。
这是中国最困难的时期,最难当的官。
此时,抗日战争正节节败退,国内、国际上都有悲观的声音,认为中国打不过日本。
而胡适肩负着的重任,在于争取美国的贷款援助。如果不能显示出中国有战胜的信心,美国人怎么会愿意贷款给一个失败的国家呢?
胡适本不愿当官,却在这时挺身而出,要当最难的官。他在写给江冬秀的信中说道:“‘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国家是青山,青山倒了,我们的子子孙孙都得做奴隶。”
但要留住青山,谈何容易?上一任驻美大使是有多年外交经验的老手,都没办法争取到贷款。外交零经验、政治空履历的胡适,又怎么能够不辱使命?
但胡适自有他独特的优势——他那好到爆棚的人格魅力,不仅征服了美国民众,连罗斯福总统也为之倾倒,两人建立起私交,有力地推动了工作;他主张诚实外交,不玩弄技巧,也在美国社会赢得了极大的好感。
因此,上任不久,胡适就拿下了“桐油贷款”,解了国内抗战的燃眉之急。
胡适还要经常到各地演讲,以表达中国人抗日的决心,唤起国际的信心。熟悉美国历史的他经常在演讲中引用美国独立战争时的英雄故事,以求引起共鸣。
1942年的前四个多月,他就“旅行一万六千英里,演讲百余次”。高强度的工作压垮了胡适的身体,他的心脏病时时发作,可他却不敢耽误工作。
他在写给朋友的信中说:“我在此三年,不曾有一个周末,不曾有一个暑假。”
在胡适肩上的,是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关头,能不能争取到国际社会的支持,对中国抗战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1942 年3 月至5 月,胡适在美国、加拿大等地巡游演讲场面
在这时候选择出任大使,胡适是勇敢的,虽千万人吾往矣!
可他并不自认英雄,如同在他自己写的小诗中所道:“已是过河卒子,只能拼命向前。”
他只是用他一贯以来强大的忍耐力,克服所有的困难和非议。
胡适的“忍”,是容忍,是宽容,是对异见的忍让和对困难的忍耐。
当今的我们,喜欢讲胜利,讲竞争,把社会当成丛林规则的战场,大肆拼杀;喜欢怼人,喜欢撕逼,无论网络还是现实,到处充满戾气。
胡适的精神实在太稀缺了。
再也没有人能像他一样面对敌人依然微笑、平和、讲道理,用博大的胸襟反省自己,宽容众生。
也再没有人能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和道德感召力,平复浮躁的社会风气。
愿天再降胡适之,这个世界才更有希望。
宝宝10个月LV.24
图文来源于网络
安泰宇的妈
宝宝4岁1个月LV.24
又是传奇的一生
宝宝5岁10个月LV.24
扫码或保存
邀请好友扫一扫分享给TA或者如果从中华民族的利益来说,蒋介石应该是民族英雄,没有向小日本投降妥协,坚决不搞台独,在世界范围内只承认一个中国,这两点就表明具有民族大节,虽说失败了,但也不失其为民族英雄。
其他答案(共11个回答)
的产物,但是他是希望民族独立自治的,但是在多事之秋无法实现,,在解放战争,在跑到台湾后,他坚持要"一个中国的立场"而不要外国的干涉,还算知道民族大义的,勉强算一个民族英雄,但是他儿子就不行了些,恰逢中美建交时期,美国不鸟台湾
我患上脂肪肝这种疾病都快要一年了,在这一年来我发现自己的精神都是疲惫的,每天工作的时候都会没有什么精...
我患上脂肪肝这种疾病都快要一年了,在这一年来我发现自己的精神都是疲惫的,每天工作的时候都会没有什么精...
答: 你好。我觉得还是应该去吧,既然是一家人,过年的时候就应该在一起,开开心心的过大年。
答: 中国彩陶艺术中的图腾文化彩陶的具像图案中,我们特别注意到人面鱼纹,人面鱼纹是以异物同构的方式,将人面图案和鱼图案合为一体的.其含义很可能是以人面为图腾的部族和以...
答: 牛斗虎 山西民间艺术文化遗产《牛斗虎》近百年以来,在山西省的祁县地区流传,每逢正月十五闹红火,特别是街头表演社火时,为其伴奏的大都是清一色传统的民间音乐曲目《牛...
答: 丹东单鼓与东北民歌、大鼓、二人转等多种本土艺术形式互相影响,因此保护单鼓艺术,对发扬中国优秀的民族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大家还关注
Copyright &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广告或垃圾信息
激进时政或意识形态话题
不雅词句或人身攻击
侵犯他人隐私
其它违法和不良信息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这不是个问题
这个问题分类似乎错了
这个不是我熟悉的地区850被浏览416,351分享邀请回答215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看日本史料如何披露“抗日英雄”蒋介石
来源:鼎盛军事微信号
下面,披露部分日本史料,以还原于历史的真相!让中国人看清楚,谁才是真正的抗日英雄,是共产党还是国民党?!
  这次回沪,坐出租车时,有个司机愤愤不平地说:&实际上,真正抗日的是国民党,根本不是共产党,共产党是个大骗子,把我们这些中国人都骗了。&我这才发现,当今中国人抗日史观之混乱,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不知从何时起,一股妖气,阴气开始弥漫在祖国的大地上,控制着中国各大喉舌媒体,欺骗着善良的中国民众。这股妖气摇唇鼓舌抹黑共产党的军队,歪曲中国抗日战争的历史,别有用心地为蒋介石歌功颂德,对蒋介石消极抗日招幡呐喊、指鹿为马、颠倒黑白!
  究竟谁真正抗日?我看,作为当时敌国的日本是最有发言权不过的了,他们才最清楚谁对自己打击最大,谁在真正抗日,他们最怕谁。下面,披露部分日本史料,以还原于历史的真相!让中国人看清楚,谁才是真正的抗日英雄,是共产党还是国民党?!
  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在南京接见戎装要求北上抗日的青年学生
  1、蒋介石对日本采取的&不抵抗政策&语录
  如果日本能担保中国本土十八行省的完整,则国民政府可同意与日本谈和,或可在不损我国尊严之前提下让出东北。&&国民政府密使许世英赴日本谈判转述蒋的口信(出自:1931年10月日本新闻)
  日本终究不能作我们敌人,我们中国亦究竟有须与日本携手之必要。&&蒋介石文《敌乎?友乎?中日关系之检讨》(1934年12月日本新闻)
  奢言抗日者,杀无赦。&&蒋介石在中日签定《何梅协定》后的讲话(1935年)
  2、蒋介石与日本签订的丧权辱国的《塘沽协定》
  1933年3月,日军占领热河,大举进攻长城各口,共军赤匪顽守抵抗,蒋介石国民军不战而败。5月31日, 国民党政府派熊斌与日本代表冈村宁次在塘沽签订停战协定。规定中国军队撤至延庆、通州、宝坻、芦台所连之线以西、以南地区,以上地区以北、以东至长城沿线为武装区,实际上承认了日本对东北、热河的占领,同时划绥东、察北、冀东为日军自由出入区,从而为日军进一步侵占华北敞开了大门。
  《塘沽协定》内容:
  日本关东军司令官元帅武滕信义,于昭和8年(1933年)5月25日,在密云接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代理委员长何应钦所派军使、该分会参谋徐燕谋所提出的正式停战提议。依此,关东军司令官元帅武滕信义,关于停战协定,委任全权于该军代表关东军副参谋长少将冈村宁次,在塘沽与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代理委员长何应钦所委任的停战协定全权、华北中国军代表、北平分会总参议、陆军中将熊斌,签订停战协定于下:
  一、中国军队一律迅速撤退至延庆、昌平、高丽营、顺义、通州、香河、宝坻、林亭口、宁河、芦台所连之线以西、以南地区。尔后,不得越过该线,又不作一切挑战扰乱之行为;
  二、日本军为证实第一项的实行情形,随时用飞机及其他方法进行监察,中国方面对此应加保护,并给予各种便利;
  三、日本军如证实中国军业已遵守第一项规定时,不再越过上述中国军的撤退线继续进行追击,并自动回到大致大城一线;
  四、长城线以南,及第一项所示之线以北、以东地区内的治安维持,由中国方面警察机关担任之,上述警察机关,不可利用刺激日军感情的武力团体;
  五、本协定盖印后,即发生效力。
  作为以上证据,两代表于此签名盖樱
  昭和八年五月三十一
  关东军代表冈村宁次(盖章)   华北中国军代表熊斌(盖章)
  (出自《中外约章汇要》)
  1934年签订的《塘沽协定》,认可长城线是与伪满的政治分界线,默认了&满洲国&的存在,及日本对满洲国的控制。
  3、蒋介石所谓&抗战&的底线
  蒋中正在日的国防联席会议上讲话:&许多人说冀察问题、华北问题,如果能予解决,中国能安全五十年&。&有人说将满洲、冀察明白的划个疆界,使(日本)不致再肆侵赂。划定疆界可以,如果能以长城为界,长城以内的资源,日本不得有丝毫侵占之行为,这我敢做。可以以长城为疆界。&&&国防联席会议记录(日)。蒋中正就这样把以恢复七七事变以前的原状&,作为对日谈和的交涉条件。
  但日本政府不理睬蒋中正的条件。他们用行动回答了蒋介石,继续攻占上海、南京。日日本政府的御前会议决定:&对中国现中央政府,帝国采取的政策是设法使其崩溃&;终止&陶德曼调停&(当时蒋介石企图通德国大使陶德曼与日本谈和);近卫首相于日发表&今后不以国民政府为对手&的声明。
  1939年3月,蒋介石亲自指挥复兴社的杜石山、柳云龙与日本宣野长知、小川平吉在香港举行讲和谈判。3月17日,柳云龙向宣野提出和平条件:必须&恢复卢沟桥事变前的状态&,&关于满洲,另行协定&。小川、宣野对蒋中正的条件根本不予置理。日本政府于日发表声明,决定扶植汪精卫成立中央政府。香港日蒋谈和告吹。   (以上出自《小川平吉关系文书》卷2,东京1973年版,614页)
  周恩来为皖南事变的题词
  4、国民党蒋介石抗战期间卖国反共的《和平意见》
  据日本档案《桐工作圆桌会议的经过概要》(1940年3月)、《今井武夫回忆录》收录的双方&对答记录&和中国方面3月10 日提出书面的《和平意见》记载,蒋介石的重庆代表在交涉中对日本方面作了大幅度的让步:
  (一)&满洲国的独立是既成事实&,蒋委员长&对此表示承认毫无异议&。目前,中国方面主张中日&缔结特别协定,两国共同将其作为保护国&。(出自:《今井武夫回忆录》第134、136、341页。)
  (二)原则上同意&缔结防共协定及使内蒙地区特殊化&;万一&在国防上有必要时,可推迟一部分撤兵&。(出自《今井武夫回忆录》第137、340页)。日本中国派遣军总司令部《桐工作圆桌会议的经过概要》的表述是:&中国方面提出,当撤兵之际,在具体方法上,日本军可在必要地点,相当长期地延缓撤兵。&
  (三)中国(即蒋介石国民党方,下同。)放弃抗日容共政策&乃和平协定后中国所取之必然步骤&。(出自:《和平意见》第二条;《今井武夫回忆录》第139页)。重庆代表、最高国防会议秘书主任章友三强调:&自然停止抗日&;&中国正在努力剿共,所以防共问题可交给中国好了。&(出自:《今井武夫回忆录》第132&133页。)
  (四)可以把华北、长江下游地区作为&经济合作&地带。(出自:《今井武夫回忆》第133页)。&绝对同意&给日本臣民以在中国内地的居住、营业自由。(出自:《和平意见》第五条;《今井武夫回忆》第139页。)
  (五)中国招聘日本的军事、经济顾问。(出自:《和平意见》第六条;《今井武夫回忆》,第139页。)
  5、蒋介石卖国投敌&档案&揭秘
  年秋,中日方有过三次议和,档案材料显示,蒋中正的国民政府一方,以苟安性质的&恢复七七事变以前的原状&作为&底线&,对日谋求妥协。而天皇制日本的权力机构则明确决定要设法使中国现中央政府崩溃。
  1938年7月,五相会议决定的《适应时局的对中国的谋略》规定,日本政府的方针是:&推翻中国现中央政府,使蒋中正垮台&。在双方&底线&有天壤之别的交涉中,日本方面的条件一步步升级,变本加厉,而且对重庆寸步不让。而蒋中正及其代理人却一味地单方面让步,答应诸如对&满洲国加派公使或大使&;缔结特别协定,认可伪满作为日本、中国的&保护国&,同意&讨共&,&用密约办理&;重庆放弃&抗日容共&政策,划内蒙为&特殊地区&;可以华北和长江下游作为&经济合作&地带;承认共同开发中国资源、接受日本顾问等等。
  日本外相广田弘毅在1935年10月对中国驻日大使提出的所谓&对华三原则&,其内容是:
  一、中国取缔一切抗日运动,放弃依赖英美的政策;
  二、中国承认伪&满洲国&,树立中日&满&经济合作;
  三、中日共同防共。11月至12月间,中日双方就&广田三原则&多次进行谈判。1936年1月,国民党政府外交部发表声明,说&国民政府既非全部承认三原则,亦非全然不承认&。1936年11月间,蒋中正的代表张群曾和日本驻华大使川樾茂进行秘密谈判(出自:&高宗武参与其事&),谈判达成的条件之一就是承认&满洲国&。
  河南大饥荒人民开始吃草根、树皮
  6、蒋介石集团借抗战之名发国难财
  (第六部分的资料出自美国)
  二战中的最大丑闻:走私贪污军用物资。1942年6月美国与中国签订《租借协定》,向中国提供价值为35亿美元的军用物质。但这些援助物质,被腐败的国民党政府官员们视为&唐僧肉&,大家都试图从这里捞一把。装满战略物质的卡车从印缅公路开进中国后,有很大一部分便下落不明了。不久这些战略物质就出现在黑市上,不少军用物资还通过走私的方式卖给了日本人。美国驻中国战区最高参谋史迪威也向罗斯福密报很多美援物质都流到了日本人手中,日本把国民党政府对军用物质的走私贪污称为&二战中最大的丑闻&。
  宋氏家族借机大发国难财
  掌握国民党政府经济运营大权的宋氏家族,更是借机大发国难财。50年后的1983年,美国公开了联邦调查局1943年的调查报告,其中这样写道:&宋氏家族对中国经济具有极大的影响力,他们对金钱的欲望更超过对政治的欲望,美国5亿美元贷款相当一部分已经装入了宋氏家族的腰包。&,美国财政部甚至还有人把宋氏家族戏称为&宋氏贼团&。
  蒋宋家族如此,结果是上行下效。国民党军官也乘战争之机搜刮民财。管辖河南战区的汤恩伯将军,借战争之名向农民征收&特别税&,把农民的最后一点存粮也强行夺走。汤恩伯的苛税加上天候不好,造成了1942年到1943年的河南大饥荒。当时河南农民有这样的口头禅:河南两大害,黄河和汤恩伯。
  美国《时代周刊》的记者,到河南采访报道了那里饿殍遍地,人吃人的惨状。河南大饥荒的报道在《时代周刊》刊登后,在美国引起很大反响。美国人很反感中国政府不顾民众的需求,强征老百姓口粮的作法。宋美龄看到《时代周刊》的报道后大怒,认为有损于中国政府的形象,要求《时代周刊》解雇写该报道的记者,但被 《时代周刊》拒绝。
  抗战8年货币发行量增加738倍
  1942年2月美国向中国提供5亿美元贷款后,要求中国汇报资金的使用情况,但重庆政府却在美元汇率上做文章。当时法币和美元兑换的官价是20元法币兑换1美元,而黑市价格却是3000多元法币兑换1美元。在重庆一包香烟按照官价兑换的价格为5美元,而在黑市上1美元就可以买到160包香烟。重庆政府则按照官方兑换价向美方汇报美元的使用情况,自然是数字水增,在重庆国府的报帐中,修建一个公共厕所的造价都要1万美元,在美国传为笑谈。
  重庆国府由于经济状况恶化,不得不靠增发货币的方式来维持财政。据重庆国府公布的货币发行额:1938年23亿元、1939年43亿元、1940年79亿元、亿元、1942年底344亿元、亿元、亿元、亿元,抗战8年期间货币的发行量居然增加了738倍。大量增发货币的结果造成了严重的通货膨胀,物价暴涨。在重庆,不仅一般民众食不饱腹,连中流知识分子家庭的生活都陷入苦境,而政府的各级官员却乘机大发国难财,导致民怨载道。人们对蒋介石政府失去了信任,转向支持共产党的人越来越多,国民党政权的倾覆已显露端倪。
  抗日战争期间中国伪军的数量大约为118.6万人,比在华的日军还多
  7、蒋介石政府给日本伪军发放军饷
  说出来可能让人不信,国民党政府竟然给投降日本鬼子的伪军发放军饷。这是世界史上千古罕见的&奇闻&,而这件奇闻就实实在在地发生在蒋介石身上。战后有人开玩笑说,伪军没有战斗力,只是白白消耗日军粮食。其实,不少伪军投敌后,并没有消耗日本人物资,而是享受着重庆的军饷,用非沦陷区人民的血汗钱帮日本人养伪军杀中国人。这个事实是国民党投降将领们亲口告诉日军首领冈村宁次的:&我们不是叛国投敌的人,共产党才是中国的叛逆,我们是想和日军一起消灭他们的。我们至今(1942年10月)仍在接受重庆的军饷。如果贵军要与中央军作战,我们不能协助。这点望能谅解。&该资料的来源,参见日本人稻叶正夫编写的《冈村宁次回忆录》一书第327页。
  该资料披露后,连当年的盟国也为之哗然,认为这是国民党军队在抗战期间创造的又一丑闻:中国军队身处盟军阵营,却给为日军服务的伪军发军饷。不过,投降日军的伪军也有他自己的原则:只打共产党,不打国民党。
  8、日军把国民党军队称为&友军&
  日本防卫厅战史室编写的《华北治安战》下册第一章第一节中,记载41师团在1942年2月扫荡沁河地区决死一纵队时提到了这样一件令人啼笑皆非的事:&在此次作战中,山西军第六十一军(军长梁培黄)以其主力,作为我方友军参加战斗,此点值得注意。&
  中国的汉奸媒体为蒋介石翻案时,最喜欢强调的就是国民党军队在抗战期间的辉煌业绩。很多人还振振有辞地指责中共历史教材隐瞒&国民党是抗日主力&的真相。
  其实,二战结束至今,日本的中小学教材中,指责最多的就是国民党蒋介石消极抗日,积极反共。还一再将&南京大屠杀&的罪过追加在蒋介石政府的头上,说&由于国民党政府采取不抵抗政策,一味逃跑,放弃南京,不保护本国老百姓,才让日军杀戳了中国人,导致了南京事件(即南京大屠杀)。&相反,日本教科书从来没有指责过蒋介石积极抗日,反说蒋介石数次和日本讲和,与日本沆瀣一气、共同反共。
  现在好了,国民党成为日寇&友军&的历史真相由日本人自己披露出来,这实在让那些盛赞国民党军队是抗日主力的中国汉奸精英们无地自容。对那些打着还原历史真相旗号,动辄拿&国民党抗战死亡多少多少将领&说事,拿&击毙多少多少日军将领&说事,就是不说蒋介石国民党军队大批投敌,投敌后还领着国民政府的军饷来屠杀中国人的这些脏事和破事。他们的脸皮太厚,已经不知天下还有&羞耻&二字!
  百团大战
  9、日本《朝日新闻》对日军战果的年度总结报道
  敌西部《朝日新闻》一九四四年一月十五日电:华北军(指日本军队&&摘者注)发表昭和十八年(1943年)度综合战果,充分说明了日军在今天已完全转变为以扫荡中共军为主要任务的事实&&。&敌大半为中共军&&交战回数一万五千次,与中共党军的作战占七成五,交战的二百万敌兵力中,半数以上都是中共党军,我方收容的十万九千具敌遗尸中,中共党军约占半数。而七万四千的俘虏中,中共党军所占的比率,则只有三成五。这一方面暴露了重庆军的劣弱性,同时也说明了中共党军交战意识的昂扬&&&
  大家看清楚没有,日本《朝日新闻》报道的这则消息,内容和数据均来自日本华北方面军的年度工作总结。被蒋介石污蔑的&游而不击&的军队,一年作战次数竟占一万五千次的七成五!而且与日寇交战的军队占半数以上,战死的遗体中,中共军队也占半数。更能说明问题的是,落入敌寇之手的俘虏人数。比国民党军队交战次数多、参战人员多的八路军,落入日寇之手的俘虏却比国民党军队少了接近一半。连日本鬼子自己都承认:&这一方面暴露了重庆军的劣弱性,同时也说明了中共党军交战意识的昂扬&&&。笔者在这里要问一句:一个&劣弱&的军队能称为抗战的主力吗?一个交战意识&昂扬&的军队能说他们是&游而不击&吗?
  我们再看看叛国投敌的伪军自己是如何说的:
  《新民报》(笔者注:北平伪政府办的报纸)一九四三年十二月四日载中华社(笔者注:北京伪新闻社)讯:中共军&&潜行于地下,发动正规军二十万,配之以六十万之农民游击队,与组织突破二百万之农民自卫团。&&吾人对解决大东亚战争之关键之中国事迹之终局,乃在解决中共军,此当再加确认者也。
  看到没有,在日伪军眼里,消灭八路军已经上升到结束&大东亚圣战&的战略高度。自诩&武运长久&的大日本&皇军&已经不把国民党军队看在眼里,而把&游而不击&的八路军作为主要的作战对象。那些对共产党恨之入骨的汉奸&精英&们,不相信中国共产党的宣传,总得相信日本人自己说的话吧,总得相信日本人自己的年度总结报告吧!其实,当年充当日本皇军的&伪军&们对这场战争最有发言权。因为他们是日本人的炮灰,打仗冲在头里。他们是见过真枪实弹的,也多次领教过八路军的厉害,所以感受深,说话也比现在的&精英&们实在。
  中国的&精英&们以及只知道&平型关战役&&百团大战&而不知共系国军(指八路军和新四军及共产党领导的游击队)其他的抗日历史,就断言抗日战争就是蒋系国军完成的,人云亦云的从众之人们,看了上面的文字后,还有脸说国民党抗战,共产党不抗战,&游而不击&吗?
  我爱人的父亲是个被迫参加日本侵华战争的日本人,当时只有19岁,是个小&军曹&。谈到侵华战争时,他就说过,&当时日本人不怕蒋介石的正规军,因为他们一打就逃。就怕共产党的八路军和游击队,因为八路军纪律严明,他们不怕死。&
  历史事实不容歪曲和篡改,史实终究要以真相大白于天下。判断史实的真伪必须以当时的原始资料为证,而不是汉奸精英的所谓云云。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乌有之乡网刊微信(wyzxwk0856)
声明: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乌有之乡
责任编辑:中流击水
值班手机:
粉丝群: |
电话:010-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三环西路43号青云里满庭芳园4号楼107室
&乌有之乡.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号 /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备: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蒋介石算不算民族英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