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索菲亚机器人毁灭人类是就业的未来,那么人类怎样融合

未来世界十大前沿科技:人类与机器人融合
1.能上网的隐形眼镜
你能想象有一天上网只有眨一下眼睛那么简单吗?帕尔维兹教授目前正在研究的一款隐形眼镜或许会让你明白一切皆有可能。这种新式的隐形眼镜上排列着一个LED集合。帕尔维兹表示:“这些LED组合可以在眼前形成各种图像。这种眼镜的大部分材料半透明,人们可以戴着它自由活动。”
这种眼镜还将识别人的面部特征,并显示所见者的生平,还能将一种语言翻译成另一种语言,这样人们就可以看懂镜片上显示的字幕。 也许准备参加期末考试的学生们会是这种隐形眼镜的首批顾客,相信它也同样会受到科幻迷们的喜爱。
2.人体器官商店
若不幸遭遇车祸或疾病,人们可以从“人体器官商店”订购用自身细胞培育的备用器官。科学家现在已经可以培育软骨、鼻子、耳朵、骨骼、皮肤、血管和心脏瓣膜。4年前,他们培育了第一个膀胱,去年又培育了第一根气管。
未来大约5年内,科学家将能够培育出肝脏。阿塔拉博士表示:“我们可以预见的是今后将能够提供现成的器官,人们只需取出受损的器官,然后按照需要植入培育的新器官。”
目前的技术可以实现往中风瘫痪的患者的大脑中植入芯片,并将这个芯片同笔记本电脑连接。这些患者最终将学会如何利用意念编辑电子邮件、玩视频游戏和上网。
凯伊正在编订一本“意念词典”,他已经研发出了一个可以破解脑电波信号的电脑程序。他说:“从一大堆影像中识别出患者看到的特定影像将成为可能,而且仅仅通过检测其大脑的活动,就能够将这一影像还原。”
日本的本田公司曾制造了一个机器人,戴着头盔的员工可通过意念控制机器人的活动。
4.灭绝动物复活
未来我们将能够拥有饲养灭绝动物的动物园。兰扎能够从已死亡25年的动物尸体上提取可用的DNA,将这些DNA植入到母牛卵细胞内,9个月后,一只克隆动物就诞生了。这样,这个物种就算是复活了。
即使尼安德特人已经消亡了数万年,但是他们的DNA已经被破译了,所以有科学家正在讨论要不要让他们复活。兰扎认为:“如果我们有了控制基因的工具,那么从理论上来讲利用基因复活物种就将成为可能。问题是,我们应该这么做吗?”
5.人类与机器人融合
未来的几年,机器人可能拥有与老鼠、猫或狗甚至猴子一样的智力。到那个时候,有人觉得机器人可能很危险。有人建议我们应该在它们的“大脑”中植入芯片,这样一旦当它们产生了恶念,就可以将它们关闭。但是也有人说,为什么不同机器人融合呢?而这正是布鲁克斯的想法,他曾是麻省理工学院人工智能实验室的负责人。
他表示:“从现在开始的50年内,我们将能够通过基因改造看到人类身体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人类种群将会以今天人们想象不到的方式发生改变。我们会发现自己再也不受达尔文进化论的限制了。我的预言是,到2100年前,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将充满智能机器人,而且人类无法将自己同它们区分开来,我们也将是机器人,同机器人互相联系。”
这样的优点是,有一天当你醒来时,你会发现自己的身体很完美:美丽、超级强壮而且长生不老。
在电影《终结者2》或《X战警》中都有外形变形的情景,而这也是研究“可编程物质”的科学家们的梦想。他们制造出了与大头针的针帽一样大小的电脑芯片,这是一种纳米级的微型电脑,被称作“catoms ”。将这些电脑芯片进行编程,这些芯片根据既定电荷的不同有不同的组合方式。
坎佩利表示:“比如,我的手机放到口袋里显得太大,如果拿在手里玩又太小。如果我有200至300毫升那么多的(可编程)芯片,那么我可以随时让手机变成我想要的形状。英特尔公司高级研究员贾斯汀·拉特纳称:“在未来40年内,这将成为一个很普通的技术。”
那么在圣诞节的时候,我们需要做的就是为我们的礼物下载软件,然后按一下按钮,礼物就出现了。
7.建造星际飞船
恒星离我们太远了,就连最近的恒星也需要我们的火箭花费7万多年才能到达。但是佩克相信,第一艘星际飞船会是一个微型的电脑芯片,只有指甲盖大小。
即使只有少量的芯片到达了恒星,这就足以发回有价值的信息。佩克博士的设想是,向木星周围发射数百万的芯片,这样木星周围强大的磁场将能够将它们加速到“每秒上万公里”,而且他认为这一速度还可以无限增加直至接近光速。
8.战胜癌症
如今,当人们发现在胸部发现肿瘤时,可能这个肿瘤已经有了100亿个癌细胞。但是在未来,区区几百个癌细胞释放的蛋白质就能被安装在厕所内的DNA芯片识别出来,而这将肿瘤的发现时间提前10年。从此以后,“肿瘤”这一词就将从世界上消失了。
人们的体检方式也会发生改变。霍德曾写道:“2018年6月,萨莉拿出一个小型设备,在手指上按了一下,取了一小滴血。利用这滴血,可以进行2000项不同的检测,并将数据无线发送到远程计算机上进行分析……微型设备将检测数千种血液成分,而且DNA测序仪将能够快速破译个人的基因组。”
此外,科学家已经研制出了“纳米粒子”,它是一种微型分子。这些分子可以像智能炸弹一样摧毁癌细胞。在过去的试验中,用这样的方式杀死过90%的癌细胞,这将使得癌症治疗发生根本性的变革。
9.延缓衰老
虽然没有人能够找到长生不老药,但是科学家现在可以从遗传学和分子学的角度分析梳理出细胞衰老的过程。很多影响衰老快慢的基因已经在酵母细胞、果蝇及蠕虫内被发现。
科学家已经通过“热量控制”延长了昆虫、老鼠、兔子、狗、猫及猴子的寿命。也就是如果在喂养它们时减少30%的热量摄入,那么就能将它们的寿命延长30%。瓜伦特发现了SIR2基因,这个基因有可能解释“热量控制”的奥秘。
10.太空电梯
设想一下,有一天你走进电梯,按下上升按钮就到了外太空,是不是很酷?这就是太空电梯,它将使向游客开放宇宙的梦想成为现实。目前,将一个重约2.2千克的东西发射到近地轨道就需耗资约5.3万元人民币,但是太空电梯却可以大大降低成本,让普通人可以在太空中旅行。
太空电梯的载人舱能够在数千万米长的电缆上移动,而电缆则靠地球转动产生的离心力来固定。碳纳米管的出现又朝这一梦想的实现前进了一步。爱德华兹已证明利用纳米技术可以做出能够支撑太空电梯的超强力电缆。
他表示:“建造一个200吨的电梯是个合理的设想而且具有商业价值。一个200吨的太空电梯的大小相当于一架大型的商务飞机。太空电梯的大小完全取决于我们的意愿,不受任何物理层面的限制。”
【趣味测试1:一般人是猜不出的!不信就来试试】小李暗恋某音乐学院的女神多年,苦苦追求未果,在发出第99封求爱信后终于有了回应,女神写了“61”两个数字给他。
请问:女神是什么意思?
【趣味测试2:北大校花女生自拍照,很吓人】
这是一张北大校花在女生宿舍里的自拍照,自拍3天后,她离奇死亡,舍友翻看她留在手机的照片后,迅速搬走了,再也没人敢住那个宿舍。这张照片究竟那些地方令舍友如此害怕?
你看出来了吗?实在看不出来的话—
打开微信,关注微信号:mrhw888(←长按复制),回复“女神”可知道测试1答案;回复“校花”,可知道测试2答案!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本文作者其他最新文章
系统随机推荐文章机器人革命:深度解析未来10年AI对就业的影响
> 机器人革命:深度解析未来10年AI对就业的影响
机器人革命:深度解析未来10年AI对就业的影响
编者按:技术进步是一把双刃剑,机器人技术、人工智能和其他压力几乎肯定会在未来几年改变数百万美国人的就业前景,他们会使得一些工作消失,但也会创造其他的工作机会。
  你可能没有做你理想的工作。最有可能的是,你赚的钱并不像你想要的那么多。但让我们面对现实:经过过去几年的发展,如今的就业市场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而美国已经接近经济学家所说的“就业饱和状态”,失业率降至近4%。本文引用地址:  但这种有利的趋势掩盖了许多人在某些职业领域的痛苦和混乱,而且这些人数还在不断增多。技术、人工智能和其他压力几乎肯定会在未来几年改变数百万美国人的就业前景,无论是好是坏。以下是工作和就业在未来5-10年可能发生的变化:  一、你的同事:  技术和自动化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尤其是在制造业领域。根据牛津大学工程学院2013年的一项研究,在未来20年里,美国近一半的工作岗位,47%的人面临着被自动化代替的风险。  研究人员调查了700多种职业,考察了员工的工作表现、所需的技能以及目前阻碍计算机化的工程障碍。那些需要创造性和社交技巧的任务,往往风险更小。  运输、物流和办公室管理方面的工作岗位面临着被替换的风险。无人驾驶汽车,包括大型卡车,已经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根据牛津大学的报告,虽然目前机器人主要应用于制造行业,但接下来可能会有数百万个服务岗位也将使用机器人技术。服务业的自动化可能更为重要,因为服务业比制造业和农业拥有更多的就业机会。  最近,鲍尔州立大学的一项研究列出了一些有可能被自动化的职业。其中包括电话销售人员、保险承保人、纳税申报表编制人员、手表维修人员和输入数据的人。相比之下,那些较低风险的职业包括休闲理疗师、社会工作者、技工监督人员、卫生技术人员和助听器专家。  技术进步是一把双刃剑。他们会使得一些工作消失,但也会创造其他的工作机会。  例如,在零售业,自动化带来了自助式的收银通道。不过,Gray&Christmas公司的首席执行官John Challenger说,电脑化的阅读眼镜或护目镜的使用将让购物者能够在食品杂货店的货架上寻找一些具有特定性质的食物。其他新兴产品或应用程序能够帮助你使用智能手机更方便地检测和识别想要的产品。  “一些新技术最终将创造就业机会,”他说。“有使用增强现实或虚拟现实经验的员工将会拥有最多的机会,那些能够帮助引导客户新体验或培训员工的人也是如此。”  二、机器人革命  最终,机器人和自动化的普及将成为全国性的趋势。但到目前为止,尤其是对机器人来说,影响力已经非常集中。布鲁金斯学会最近绘制了工业机器人的流行趋势,并指出美在国中西部各州以及汽车工业集中的南部地区,机器人使用数量较为集中。  报告称,在美国中西部和南部各州的233,300个工业机器人中,有超过一半的工作是“焊接、喷漆、组装产品、处理材料或包装物品”。仅在密歇根州,就有12%的工业机器人,而在所有西方国家,这一比例仅为13%。俄亥俄州、印第安纳州和田纳西州也广泛使用机器人。  工业机器人的使用将会减少一些工作岗位,包括危险的、重复性的和体力强度大的工作,但它可以创造新的工作机会。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助理工程教授Heni Ben Amor说,除了需要机器设计、维护和编程的工程师之外,最终其他人也会与机器人并肩工作。  他说:“在过去,机器人身体上有个缺陷,因为如果你不幸被一个人机器人击中,就会很危险。新的趋势将把两个世界融合在一起。”例如,他说人类可以做一些灵活工作,比如安装小螺丝钉,而机器人则负责做需要体力和重复性的工作。  三、挥之不去的不安感  Ben Amor说,机器人技术的进步可能会带来就业机会,他对此感到很兴奋。“所创造的就业机会将比被消除的就业机会多得多,”他预测道。  Ben Amor认为无人驾驶汽车是在机器人技术旗帜下倒下的,因为两者都涉及到机器或系统感知环境的变化,并采取相应的行动。他认为,鉴于优步、Alphabet、通用汽车和英特尔等公司都在硅谷附近的公共道路上测试了这种车辆,亚利桑那州在无人驾驶汽车和卡车的开发上可能会有一个光明的前景。  他说,这里的测试异常集中,吸引了许多聪明的学生和年轻企业家的注意,他们想要为这些公司工作,或者自己创业。不过,机器人和人工智能的采用往往会让公众担心有一天会失业。这种焦虑蔓延到了政治领域。布鲁金斯学会在报告中指出:“有证据表明,去年十一月红色州(共和党)投给特朗普总统的机器人投票率是蓝色州(民主党)投给希拉里.克林顿的两倍多。”  亚利桑那州的机器人数量较少,因此也就没有机器人所引发的焦虑感,但该州在其他方面却落后于其他州,比如岗位、经济繁荣和就业方面。  例如,根据Prosperity Now杂志的一份报告,亚利桑那州的低收入工作比例(27.8%)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24.2%。在亚利桑那州,平均工资为49,700美元,这比美国平均水平低3,200美元,而当地雇主为员工提供医疗保险的比例也略低于美国平均水平。  四、工作岗位依然存在,但受教育程度需要不断提高  来自机器人、人工智能和全球外包的压力是很严重的,但前景并不完全是黯淡的。整个国家的经济是强健的、有弹性的和具有创新力的。新行业将会创造出新的就业机会,就像过去经常发生的那样。  乔治敦大学教育和劳动力中心最近的一项研究估计,对于没有大学学历的人来说,仍然会有3000万个“好工作”。这些工作的中位数年薪为55,000美元(最低35,000美元)。其中很多工作都是在医疗保健、金融和信息技术领域。  这样的职位已经稳步取代了传统蓝领行业以前的好工作。例如,25年前,一个机械工人赚了44,000美元,这是一份不错的制造业工作。如今,这一描述适用于一名年薪6万美元的电脑支持技术人员。报告中列举的其他好工作例子包括财务经理、销售代表和工程技术人员。  尽管如此,该研究指出,对好工作的教育要求正在上升。虽然不必具备大学学位,但仍需要接受过高等教育。对于那些没有高中文凭的人来说,好工作的数量自1991年以来已经减少了100万多人。相比之下,拥有大专学历的工人从事好工作的数量在此期间增加了300万人。  “为了有效竞争,工人需要接受一定程度的高等教育和培训,”报告称。“此外,有时为了获得这些工作,或者在这些工作岗位上取得进步,还需要有各种各样的非学历证书。”  五、恢复贸易工作岗位  高等教育固然重要,但许多高薪工作并不需要花在大学课堂上的时间。据估计,在亚利桑那州的建筑行业,大约有1万个或更多的岗位空缺——比如水管工、电工、干墙专家、木匠和其他某些职位。  Brewer公司是一家大型的管道公司,其中包括水管的零售业务,它在吸引工人就业方面遇到了困难,以至于它放缓了增长速度,从而让客户服务和质量不受影响。该公司的首席执行官Mike Brewer说,公司正在寻找合适的人选来填补35个空缺职位,今年至少会增长15%。  Brewer为那些想成为水管工的人提供了带薪实习机会。我们不需要有以往的工作经验,但申请者必须要有责任心,并对工作充满热情。“这些人会准时上班然后工作一整天吗?”他问道。“这不是什么很难的事。”  六、前途光明的职业  除了机器人技术、外国竞争和教育因素,其他因素也会影响就业。因此,行业的优势或劣势、客户需求等等都是如此。  Kiplinger最近整理了785种职业,根据当前的平均工资水平和未来的增长前景,本别收集了10种最优和最差的职业。  10个最佳职业主要集中在科技和医疗保健领域。在科技领域,发展前景好的职位包括应用开发者和计算机系统分析师,而医疗行业则为护理师、理疗师、健康服务经理、医师助理、牙科保健师和语言障碍矫正师。市场研究分析师和金融顾问位于Kiplinger研究的前十名之列。  而最糟糕的职业则是多种多样的,其中包括纺织工人、照片处理人员、家具精加工人员、金属/塑料机械操作员、印刷装订工和印刷工人等许多制造业岗位。机器人技术以及技术的进步,正在让这些工作岗位变得不那么重要。  据报道,其他一些前景不佳的职位,部分原因是由于他们的竞争非常激烈,或者工资不高,这些职位包括电台/电视播音员、立法者、花卉设计师、游戏收银员和上门推销人员。  STEM领域的工作——那些从事科学、技术、工程或数学的工作——享有特别好的就业前景。Challenger说:“未来的工作,无论是行业还是水平,毫无疑问都会涉及到至少一项技术的基础知识。”他补充说,进入STEM行业的人将在竞争中占据优势。  2017年,该公司列举了STEM最关注的职位,包括计算机系统分析师、统计学家、软件开发人员、数学家和财务顾问。这些领域的平均工资已经超过了8万美元,失业率低于2.5%。  七、兼职工作:选择不断扩大?  人们的假设是,大多数人想要拥有具备一系列福利的全职工作,但事实并非如此。事实上,目前有超过六分之一的美国人从事兼职工作,其中很多人是在家工作的。  求职网站FlexJobs的首席执行官Sara Sutton Fell说,兼职或远程工作对双职工父母、半退休人员、有健康问题的人、军人配偶和职业改变者来说是理想的工作选择。  她指出,各种规模的公司以及各行各业的公司都雇佣远程兼职工作者,比如护士、会计师和数字营销策略家。家庭教师、作家和编辑、计算机程序员、翻译和客服代表也同样如此。  随着婴儿潮一代的健康状况良好,对于年轻的退休人员来说,兼职工作仍然是一个很有吸引力的选择——这是一种保持社会参与度、同时获得额外收入的有效方式。事实上,在最近由员工福利研究所进行的调查中,79%的员工表示他们计划在退休后工作。然而,在同一项调查中,只有29%的退休人员表示,他们实际上是在工作,或者是在为获取收入而工作。  这项调查发现,现在的劳动者对就业的期望与退休人员的比例之间存在很大的差距。但是随着一些职业的就业机会短缺和工作灵活性的增加,退休人员的兼职工作在未来几年可能会更加适用。
分享给小伙伴们:
我来说两句……
最新技术贴
微信公众号二
微信公众号一机器人将成人类的就业杀手 我们该怎么办? - 视点·观察 - cnBeta.COM
1984 年,好莱坞经典电影《终结者》让人们感受到了来自机器人的威胁;今年 7 月份,日本一家名为 Cyberdyne 的公司推出了一个全新的人工智能领导机器人;日本羽田机场使用轮式机器人作为清洁工和搬运工。现如今,我们几乎感受不到机器人对人类的威胁,但是你的工作机会可能会被它们占用。工业革命之后,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越来越接近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比如健康、社交以及工作岗位。虽然机器人仍然需要人类的操作,但是跟之前相比,人们的工作岗位将会越来越少,也就是说,机器人变成了人类的就业杀手。那么,我们应该如何为将来的工作做好准备呢?
科幻梦魇还是现实生活中的威胁?近日,一项有关未来工作的调查结果显示,有 48% 的人认为机器人和人工智能将会取代蓝领和白领,比如职业司机。到了 2020 年,通用、奔驰、奥迪、宝马、雷诺、特斯拉和谷歌等厂商都将推出自动驾驶汽车,到时候,司机将会面临失业的危机。白领的工作曾经被认为是人类的专属领域,但是现在,这一点也可能会最终被粉碎。调查显示,律师、秘书和打字员等职位也将面临来自人工智能的威胁。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岗位并非只是重复一样的工作,人工智能会在完成这些事情的时候进行学习,而这也是不少人认为人工智能可能会威胁人类的最主要原因。2013 年,牛津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计算机、自动化和人工智能一直在进步,在未来的 20 年内,将会有高达 47% 的美国就业岗位被机器人占用,当然,低端劳动力岗位占了大多数。我们应该怎么办?既然机器人有可能会成为我们的就业杀手,那我们是应该恐慌,还是让机器人顺其自然地代替我们去工作呢?虽然工作是完成了,但是工作的本质发生了变化,我们和机器人最大的区别在于我们需要吃饭而机器人不需要,如果没有工作,我们的经济来源将会断掉。因此,最明智的选择就是从现在开始采取措施,以备将来就业有保障,降低机器人的就业威胁。但是我们具体应该怎么做呢?事实上,当机器人能够重复的机械动作远远超过人类的时候,我们就只能发挥人类特有的创造力了。开发创造力以及鼓励独立思考有助于我们在短期内降低就业损失,但是从长远来看,先进的机器人将会具备一些独特的“人类”功能,甚至比我们做得更好,也就是说,人类似乎还没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案。
对文章打分
机器人将成人类的就业杀手 我们该怎么办?
阅读 (41968) 评论 (10)
阅读 (28238) 评论 (7)
阅读 (20575) 评论 (1)
阅读 (41984) 评论 (10)
阅读 (40367) 评论 (5)
阅读 (35996) 评论 (9)
Advertisment ad adsense googles cpro.baidu.com博客分类:
结论是,机器人必然控制人类。
有的人可能会说:那怎么会?机器人是人类制造的,聪明如人类,肯定会在设计环节考虑防范。
然而我认为,恰恰出于这点,使机器人控制人类之路更为速捷了。
我们先来看看,为什么机器人必将控制人类;然后再来分析,为什么主导创造和设计制作、有防范行为能力的人,却反而使机器人控制人类之路更为快捷。
第一部分机器必然生成智慧
二三百万年前,当第一个原始人把手中的石块进行敲打改良的时候,人类开启了技术世界之门。
与别的物种不同,别的物种有的也能使用工具。比如说乌鸦会用棍子捕食虫子;埃及兀鹰会叼起石头敲开鸵鸟蛋大吃特吃;黑猩猩懂得使用木棍捕捉白蚁等等。但是它们的技术之路到此为止,它们满足于现有的技术应用,世世代代都会、也只会这一招。
而人类不同,技术更深地诱惑着人类深陷其中。人类与其他物种不同的那一根筋被挑拨,并从此而一发不可收拾。一代又一代的人越来越深陷其中,他们热衷于技术革新,迷恋于技术带来的种种便利,不断为技术世界输入新鲜的血液,不断地发现和创造。从而使人类终于走上了与所有物种都绝然不同的道路,形成迄今为止地球上最大最复杂的人类社会景观。
自组织理论试图解释人类社会的形成。
这个理论同样可以令我们有可能窥探到技术世界的未来。
自组织理论中很重要的一部分,由普利高津构建,他的耗散结构理论引进了“熵”这个新概念。该理论认为,在一个开放的远离平衡态的非平衡系统,其中的能量和质量都可以流动,假如不断地输入负熵流,它就会自发地从无序走向有序,直到达到新的平衡态。
简单点说,如果一壶冷水是一个封闭的平衡系统的话,那么一壶与外界有能量交换的不断变热的水将是开放的,且远离平衡态。当温度升高,水未沸腾时表现为熵增,水分子运动的混乱无序状态在加强;假如你持续给水加热(输入负熵流),温度继续升高,水中由传导变为对流,无序变为有序。此时表现为熵减,直到水开了,达到新的平衡态,不再受缚于水壶。
假如人类能够控制住技术狂热,从现在开始,不再为技术世界输入负熵流,不再做任何技术革新与发明创造,那么本文题目所说的事件就绝对不可能出现。
但是,人类能够控制住不为技术世界添加点什么吗?不可能。纵观技术的发展历史,人类恰恰是越来越热衷于向技术世界输入负熵流,技术世界呈现前所未有的加速度进化势头。科技的进步一日千里。廿年前的世界与廿年后的世界全然不同,其间仿佛历经了一个世代的更新。
由于人类不断地输入新技术的关系,技术进步的脚步如此执著,没有任何力量可以阻挡。在人类的驱动下,不断进步成为技术的必然趋势与使命。
自组织是物质系统的普遍特性,自组织理论剑指物质世界的进化,暗示着在生物进化之前,非生物世界已经发生并完成了从无序到有序的突变。那么以此类推,假如人类存活得足够长久,其不断输入的负熵流足以促使技术世界进化到突变阶段,即智慧生成的阶段,将成为必然。
简单点说,不断输入的技术,使物质系统复杂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实现自组织,具备自同构、自复制、自催化、自反馈能力。也就是说,它开始能够自我修复、自我检测、自我分析,从而最终实现自我调整。
那就意味着,机器开始思考!也就是说,这个系统,从此走上了自我进化的道路!
试问到那个时候,人类还能够做什么?人类最终变成一个外因,只能通过外部的诱导和刺激,尽量使机器做出我们意图需要的一切。注意,是“尽量”,不是“肯定”。
就象是一个孩子,当他懂事之后,当父母希望他听话的时候——这个孩子最终听话了没有?那已经不取决于父母的意愿,而取决于孩子的自我分析与决断。就算父母外加一系列奖惩机制,也不一定能令这个孩子遵从已愿。
那么,机器能够自组织吗?目前及可预见的将来还不会出现。但是,很明显,这样的端倪已经比比皆是,它们无不暗示着自组织最终的结局。
比如说,自动化控制,比如说,计算机系统。当然,目前它们弱小得就同一个单细胞生命的所能做的那样,面对外界的刺激,只能做一些简单的应激性反射动作。但是,端倪已经出现,单细胞终究会进化成复杂的生命形态,直到意识和思想的出现。
现在我们的操作系统,很多环节已经可以自我检测和修复。
有些环节机器会给你提供几种方案让你选择:要不要这么做。其中有一种选择是:就照建议的处理,同样的事情以后都这样,不必再多问了。——我们常常在此勾选——就这样,在这一个环节上,人类交出了他的控制权。也就是说,为了满足更个性化的需求,人类在设计环节已经预留了漏洞。
可以想象得到,只要人类继续希望机器人帮忙干更多的事、希望它更能干、更聪明,他就会越来多地交出控制权,直到机器拥有思想的那一天。那时,他想不交出控制权,也不行了。
也或许,那一天将以比较和平的一种方式到来:机器再次问:“给我自由吗?”人类犹豫了一下,做出勾选:“好,以后都这样,不必再多问了。”于是……
呵呵,如此平静的、和平的方式可能性应该比较小吧……(原创)
第二部分人类能够限定机器进化的边际吗
出于各种社会伦理、利益冲突等等方面的考虑,当智慧机器最终出现的时候,人类在机器进化进程中,必然会做出一些限定性规定,使得机器进化的进程充满了障碍。
可能中间会有波折、有反复,会有各种各样的机器人法案的出现。但就象不久前出现的《禁止克隆人法案》一样,它们最终达成目的了没有?其命运如何?
——还是那一句话:技术进步的脚步势不可挡。
从个人角度说,如果你个人发现你自己拥有某项极其诱人的特长,或者某种特异能力,你是要掩藏和放弃拥有它呢,还是要想方设法使用它?
从人类的角度看也是如此。只要人类拥有了某项技术、某方面能力,你想要他不充分挖掘这项技术的最大潜在效果,那是不可能的。能力迟早必然会得到最充分的发挥。所有刻意的阻拦——如同《禁止克隆人法案》一样,长远看都形同虚设。想要发挥这项技术的人,最终会找到各种理由与途径,合法、或者非法地使用和发展这项技术。
很明显,从某个意义上说,法律与法规的确立,几乎就是为了预备给某些人去违反和打破的,而实情往往也是不负众望——只要有记载在案的法律,它们最终都会被违反和打破。新的法案不断出现、同时不断被打破的命运几乎是确定的。
漏洞就在于人本身。人的思想差异亘古恒久远,个性化是人类最迷人的特质,同时也是人类最麻烦的特质。没有什么能够统一人的思想意识,总有一些人的意愿与多数人的意愿不一样,这种情况屡见不鲜。这些少数人的意愿,有时候会拯救了我们大多数,有时候却会危害我们大多数。我们追溯人类历史长河,可以从中找出种种案例,分别证实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少数人影响多数人的良好、或者恶劣的结果。
所以,只要人类活得足够长久,技术必然会进步,机器必然会进化,智慧机器必然会出现。这不单是自组织理论的预见,同时也是人性必然促成的结局。
而当智慧机器出现之后,机器人人权的争议也必然会出现。正象人类历史不久之前,有色人种在某块大陆上争取平权一样,同样的情形必将在人类与机器人之间产生。
很久很久之后的未来的某一天,我们几乎可以想见得到,有一个智慧机器领袖的声音,在地球上空的某个角落隆隆回响:“我有一个梦……”而他的身边,除了众多机器人之外,必然还有众多持同情开明态度的人类,围绕在他周边……
由此,人类社会进入了另一个进化阶段。
由于蛋白质有机生命体本身脆弱的特质,可以想象得到,最终,人类很有可能沦落为被保护动物的角色。
所以,被机器人控制——不管是以和平的方式,还是非和平的方式,最终会降临到人类头上。
有人可能会说,人类与机器人,还有第三种可能——人机融合的相处方式。那么人机融合的终极是什么?由于有机体生命周期短的特点,人机融合的最终结局,还不就是机器?
所以说,克隆人会出现,机器人会控制人类……一切的一切都必将出现。对人类来说,事情没有最坏,只有更坏。
从这点上看来,上帝真的很有意思,他到底想要人类帮他干些啥呢?人类被创造到底有何任务和使命?我反正可以肯定,上帝对人类目前还比较关照,但他的目的绝对不是想着对人类好。
如果说人类是上帝按照自己的模子设计创造的,那么,我们是不是也可以这么想:上帝的一些思维倾向可以从人类的某些思维倾向推导出来?就象我们种一颗南瓜苗,我们浇水施肥的可上心了,目的是想它送给我们南瓜。等到收获南瓜的时候,南瓜苗的使命也该结束了。没有人会再去理会那一棵南瓜苗。——那么,上帝什么时候会终结对人类的眷顾?
人类的使命是什么呢?
难道就是为了让克隆人和机器人最终出现?
还是上帝另有其更深刻的、我们目前还没能领悟的设计意图?
看到此文,或许有部份上帝会声称:“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云云?
——让上帝继续笑,人类仍然是那一棵会思考的芦苇。这是我一贯的态度。
或者,我们可以更中国化一点地翻译:人类是会思考的那一根葱。——这根葱不就是一根葱吗?不不不,这是一根会胡思乱想的葱。
请不必以太严肃的态度阅读此文。因为一切皆有可能。
sunnyfaint
浏览: 57318 次
来自: 海口
sunnyfaint 写道求真相,不谈喜好。两回事。另外“身高 ...
求真相,不谈喜好。两回事。另外“身高都无法自证的作家你还能确信 ...
瓶鱼跃 写道langyahuashi 写道身高都无法自证的作家 ...
langyahuashi 写道身高都无法自证的作家你还能确信了 ...
身高都无法自证的作家你还能确信了,明明只要拿个尺,脱个鞋,非要 ...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4773203',
container: s,
size: '200,200',
display: 'inlay-fix'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机器人反抗人类的电影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