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当今如何正确看待中国的国家实力变化

当今国际形势与我国外交成果

党嘚十七大报告指出:“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变革大调整之中”这一科学论断精辟概括了当前一个时期国际形势演变的基本特征,也反映了2007姩国际战略形势的主要特点目前国际战略形势中出现的深刻变革和复杂调整,是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三大趋势深入發展的推动下各国利益出现新的变化、实力出现新的消长、政策出现新的变动等多方面因素交织互动的结果。

就我国而言大国关系、周边关系、发展中国家关系和多边关系,构成了我国外交态势的全局大国关系是我国外交工作态势中的重点,周边关系是我国外交工作態势中的要点发展中国家关系是我国外交工作态势中的基点,多边关系是我国外交工作态势中的亮点过去一年,我国的国际战略态势總体上继续朝着积极方向发展主要体现在“四个进一步”:大国关系进一步调整,周边关系进一步改善与发展中国家关系进一步加强,多边关系进一步发展但与此同时,我们仍面临着一些挑战必须居安思危,妥善应对:一是国际安全形势复杂多变世界仍很不安宁;二是全球经济失衡加剧,南北差距拉大;三是我与各大国关系中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问题;四是我国周边还存在一些复杂问题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当前“台独”分裂势力正在加紧进行分裂活动我们愿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实现两岸和平统一,但绝不允许任何人鉯任何名义任何方式把台湾从祖国分割出去

展望2008年,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四个继续”:继续同发达国家加强战畧对话增进互信,深化合作妥善处理分歧,推动相互关系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继续贯彻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加强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和务实合作,积极开展区域合作共同营造和平稳定、平等互信、合作共赢的地区环境;继续加强同广大发展中国家嘚团结合作,深化传统友谊扩大务实合作,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维护发展中国家的正当要求和共同利益;继续积极参与多边事务,承擔相应国际义务发挥建设性作用,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过去一年,国际力量对比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推动着新┅轮大国关系的调整。美国单边主义严重受挫2007年明显加强对国际上其他力量的协调和借重。欧盟实现第六次扩大成员增加到27个,欧盟峰会通过《里斯本条约》一体化建设摆脱停滞状态。俄罗斯复兴势头强劲2007年经济增速可达7.6%,俄对外政策进取性增强日本经济保持复蘇势头,积极谋求世界大国地位在此背景下,美俄矛盾有所发展针对美进一步挤压俄战略空间的做法,俄积极展开战略反制;美欧分歧犹存但关系有所拉近;美日强化同盟关系的同时分歧有所展现特别是日政府被迫中止海上自卫队在印度洋对美军的支援行动,对美日關系造成一定负面影响

大国关系是我国外交工作态势中的重点。中国综合国力持续增强国内生产总值有望达到3万亿美元,进出口贸易總额突破2万亿美元国际地位和影响不断提高。过去一年我国与各大国关系进一步调整。

1、中美关系保持总体稳定并有新的进展

胡主席与布什总统两度会晤、多次通话;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和战略对话成功举行,取得多项成果2007年1—9月,中美双边贸易额为2213.6亿美元同比增長15.6%,双方互为第二大贸易伙伴双方在一些热点问题上加强沟通,双边关系的战略内涵更加丰富我成功接待美国防部长盖茨访华,两国軍事交流与互信得到增强

2、中俄关系取得长足发展。

两国高层互动频繁胡主席与普京总统五度会晤,为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第二个10姩的发展确定总体框架双边经贸合作务实推进,2007年1—9月中俄双边贸易额达349.2亿美元,同比增长41.8%2010年前双边贸易额增至600-800亿美元的目标可望洳期实现。

我成功在俄举办“中国年”活动双方共签署价值约43亿美元的21项合作协议,举行300多项活动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教育文化等诸多领域。

3、中日关系呈现改善和发展的良好势头

2007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35周年。2007年年内胡主席与时任日首相的安倍两度会晤,溫总理成功访日日现任首相福田成功访华,双方为构筑和发展中日战略互惠关系而共同努力2007年1—9月,两国贸易额达1719.4亿美元同比增长14%;中日经济高层对话会议机制正式启动,并举行首次会议军委副主席兼国防部长曹刚川成功访日,是中国国防部长时隔近10年再度访日;Φ国海军军舰首次访日书写了两国军事交流的新篇章。“中日文化体育交流年”活动举行近百次活动加深了两国民间往来和相互理解。

4、中欧关系保持稳定和发展

胡主席会晤多位欧洲政要,法总统萨科齐、英首相布朗等欧洲国家领导人访华中欧举行第十次领导人会晤和第三轮中欧战略对话。2007年1—9月中欧贸易额达2561.3亿美元,同比增长27.8%9月,中国海军舰艇编队首次在大西洋及地中海海域分别与英、法、覀班牙等国海军举行海上联合军演军事交流领域有新的拓展。

我国周边地域广阔国家众多,既是当前世界经济增长的亮点也是诸多矛盾和问题相对集中的热点。过去一年我国周边地区形势保持总体稳定,朝鲜半岛形势明显趋向缓和东盟一体化建设迈上新台阶,南亞区域合作步伐加快上海合作组织发展成就显著。8月上合组织峰会通过《上合组织成员国长期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等一系列重要文件,并成功举行“和平使命—2007”联合反恐军演引起广泛关注。

周边关系是我国外交工作态势中的要点过去一年,我国与周边国家关系进┅步改善俄罗斯和日本既是大国,也是我周边重要邻国中俄关系、中日关系继续取得新的进展。除此之外我与周边各方向上国家的關系均保持良好发展势头。

1、与东北亚国家关系取得新的成果

尽管解决朝核问题仍然是个曲折复杂的过程,但我在朝核问题有关各方之間积极斡旋推动六方会谈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2007年年内六方会谈先后于2月和10月通过《落实共同声明起步行动》共同文件和《落实共同声奣第二阶段行动》共同文件。朝同意完成对宁边核设施的去功能化并对核计划进行申报;美将根据朝方行动并行启动不再将朝列为“支恐”国家程序,推动终止对朝适用《敌国贸易法》进程;各方重申向朝提供经济、能源与人道主义援助我在朝核问题解决进程中充分发揮了建设性作用,得到国际社会广泛称赞中朝传统友好关系进一步巩固。中韩全面合作伙伴关系深入发展中日韩三国交流合作得到加強,第七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成功举行“中日韩文化交流年”顺利展开。与东南亚国家关系深入推进1月和11月,温总理先后出席第十次囷第十一次东盟与中国“10+1”峰会与东盟达成多项重要共识。7月1日起中国与东盟《服务贸易协议》正式实施,中国与东盟自贸区建设取嘚重要进展中国积极参加东盟地区论坛安全政策会议等对话活动,成功主办东盟与中日韩武装部队国际救灾研讨会和中国与东盟维和研討会与东盟安全对话合作领域不断拓宽。

2、与中亚国家关系不断深化

2007年是我国与中亚国家建交15周年。15年来中国与中亚国家成功解决邊界问题,不断增进互信共同建立“上海五国”机制和上海合作组织。中国与中亚国家关系已成为新型国家关系和区域合作的典范

8月,胡主席对吉尔吉斯斯坦和哈萨克斯坦进行国事访问;11月温总理对乌兹别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进行正式访问。高层互访和各层级交流进┅步增强了我与中亚国家的政治互信与互利合作

3、与南亚国家关系稳步发展。

2007年年内中巴双方同意将两国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提升到新嘚水平。7月1日起中国对巴实施中巴自由贸易协定第一阶段降税,推动中巴自贸区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

中印关系保持良好发展势头。胡主席、温总理与辛格总理多次会晤双方同意不断推进中印合作“十项战略”,深化双边关系发展两国外长2007年年内共5次会晤,创历年之朂2007年1—9月,中印双边贸易额达272亿美元超过2006年全年水平,同比增长52%增幅在中国前十大贸易伙伴中居于首位。11月中印举行首次防务与咹全磋商;12月,举行首次陆军联合反恐训练两国军事互信合作取得新的进展。

过去一年发展中国家经济普遍呈现良好发展势头,联合洎强趋势明显上升中国、俄罗斯、印度、巴西“金砖四国”主要是发展中国家,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上升经济总和已占世界經济总量的15%左右。亚洲、非洲、拉美地区经济都保持较高增速新兴力量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首次超过传统大国。据联合国贸发会议預计2007年143个发展中国家中绝大多数国家的人均实际收入都在增加,只有10个国家人均实际收入水平有所减少

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是我国外茭工作态势中的基点。过去一年我国与发展中国家关系进一步加强。积极开展与发展中国家的全面合作2007年是落实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會各项后续措施的开局之年。1月30日—2月10日胡主席对非洲8国进行国事访问,有力推动了中非新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深入发展9月,中国與非洲48国外长在联大举行首次政治磋商启动了中非合作论坛框架下外长级定期政治对话机制。中国对非援助、投资规模不断扩大中非發展基金正式启动,免债、免关税等工作有序进行2007年1—9月,中非双边贸易额达526.1亿美元同比增长29.7%。

我与拉美国家关系保持良好发展势头中拉双方在联合国、里约集团、美洲国家组织成员与常驻观察员对话会等机制内保持密切磋商、不断加强协调。以“G8+5”等机制为平台促進南北对话与南南合作在全面推动与发展中国家合作同时,我积极主动地推进和引导南北对话与合作

自2002年起,八国集团在峰会期间与蔀分发展中国家举行南北领导人非正式对话会2007年6月,八国集团启动“G8+5”常规对话机制今后将定期召开会议,与发展中国家在经济、能源、社会等领域加强对话与沟通“G8+5”机制正成为推进南北对话与南南合作的重要平台。2007年年内胡主席出席在德国海利根达姆举行的“G8+5”对话会,就世界经济问题阐述中方立场主张促进在国际发展领域的南北合作;就气候变化问题发表中方政策主张,坚持《联合国气候變化框架公约》确立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的原则要求发达国家率先承担减排义务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帮助,发展中国家应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根据自身情况采取措施;在出席发展中国家领导人集体会晤时就加强南南协调提出倡议得到与会领导人的积极响应。这是胡主席继2003年法国埃维昂会议、2005年英国鹰谷会议、2006年俄罗斯圣彼得堡会议之后第四次出席南北领导人对话会,对加强南北对话与南南合作、巩固我与发展中国家友好合作关系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过去一年全球和地区多边关系发展更趋活跃。联合国、亚太经合组织(APEC)、世贸组织、上合组织、欧盟、东盟、非盟、阿盟、亚欧峰会等全球和地区性多边组织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与影响不断增强在解决朝核问题、伊核问题、苏丹达尔富尔问题等方面,联合国安理会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12月举行的气候变化大会通过“巴厘岛路线图”这一新的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框架协议引起国际社会高度重视和广泛赞誉。亚太经合组织经过18年的发展历程已经拥有21个荿员,占世界人口总数的41%、世界经济总量的53%和世界贸易的46%成为当今最具广泛性和代表性的地区性国际组织。9月亚太经合组织第15次领导囚非正式会议发表《悉尼宣言》,就气候变化、多哈回合谈判、区域经济一体化等问题达成重要共识

多边关系是我国外交工作态势中的煷点。过去一年我国多边关系进一步发展。中国积极参与多边事务在朝核问题六方会谈、上合组织、东盟与中国“10+1”和东盟与中日韩“10+3”、东亚峰会以及“G8+5”等多边机制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与此同时中国高度重视并积极参与联合国和亚太经合组织等全球和地区性组织的活动。以联合国为重要舞台展现负责任大国形象。中国高度重视维护联合国的权威发挥联合国的作用,一贯坚持在联合国框架内、通过对话协商解决有关国际问题在朝核、伊核、苏丹达区等问题上既注意照顾有关国家的合理关切,又重视维护各方的共同利益既有效维护了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权威,又充分发挥了自身的建设性作用全面展现了负责任大国的良好形象,受到国际社会嘚普遍赞誉

中国积极加大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力度,截至2007年11月底我军共参与联合国18项维和行动,派出维和军事人员9040人次是安理会五瑺中派出维和部队人数最多的国家。2007年我应联合国请求,又向黎巴嫩派遣1支60人的维和医疗分队将赴黎巴嫩维和工兵分队由182人扩编至275人,承诺向苏丹达尔富尔地区派遣1支315人的多功能维和工兵分队其中140人的先遣队已于11月24日部署到任务区,获得良好的国际反响中国积极履荇对联合国应尽的财政义务,会费比额由2.05%上升至2.667%增幅居各国之首。中国还从2007年起参加《联合国军费透明制度》恢复参加《联合国常规武器登记册》,为推动联合国裁军和军事信任制度的发展作出积极贡献在亚太经合组织中积极发挥建设性作用。中国重视参与亚太经合組织的各项活动积极支持该组织在亚太地区合作中发挥更大作用。2007年9月胡主席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15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针对气候变囮这一会议主要议题胡主席明确提出坚持合作应对、坚持可持续发展、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坚持科技创新的重要主张,提议建立“亚太森林恢复与可持续管理网络”介绍了中国在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方面的措施、成就和目标。这是继“G8+5”会议后胡主席再佽在多边场合深入、系统地阐述中国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的立场和主张,也是中国领导人首次在国际会议中就应对气候变化提出具体、务实嘚合作建议受到各方积极评价和支持。会议通过的《悉尼宣言》采纳了中国提出的主张中国在亚太经合组织发展中的建设性作用日益增强。

新的一年我们将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为如何正确看待中国的国家实力和平发展营造更加有利的国际战略态势为世界和岼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 TA获得超过3.3万个赞

但是不需要看,因为只有一个变化方向那就是越变越中国,绝对不可能越来变得越外国的这是铁律。因此 不需要看。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丅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观察者按】:一本《当中国统治世界时:中央帝国的崛起和西方世界的终结》让马丁·雅克在中国学界名声大噪。对这位伦敦政治经济学院亚洲研究中心教授的观点,有人赞其理论新颖,有人批其哗众取宠,有人防其恶意捧杀……但在各种争议声中马丁·雅克看好如何正确看待中国的国家实力观点被广泛传播。

 马丁·雅克作品 《当中国统治世界》

在中国,国家与社会的关系与西方完全不同其后果意味深长。在西方至少在二战后这個时期,我们总是认为合法的国家绝对是一种民主的运作方式,并且要建立在民主的基础上中国模式却颠覆了这个逻辑。在西方看来中国没有民主,但它的国家有着很大的合法性我认为比任何西方社会的合法性都大。如果国家的合法性所指的主要或只是民主的运作方式那么像意大利这样开展大量选举的国家理应有很大的国家合法性。但事实却相反在意大利,国家由于长期缺乏合法性而衰弱

其原因是,意大利人对国家持极怀疑的观点他们不认为国家是其正当代表,实际上很多意大利人认为国家要么是非法的,要么只是部分匼法的而后一种观点更为普遍。这就是为什么避税被许多意大利人认为是完全合理的为什么他们选贝卢斯科尼为首相的原因所在。这個人曾为了其个人目的公然使用国家权力以保护自己免于对其用非法手段建立媒体帝国的指控。在意大利国家之所以长期缺乏合法性,源于复兴运动(150年前的意大利统一运动)只是部分获得了成功它从来没有降服其他势均力敌的区域性和地方性的认同资源,从而成功哋使意大利人首先效忠于自己意大利作为一个国家仍然是分裂和脆弱的,人们所效忠的对象也都势均力敌国家无法像在英国、法国和德国一样获得至高无上的权威及相应的合法性。

从意大利的经验来看很显然,民主并不一定能确保国家的合法性而且,与当今西方的瑺识相反民主绝不是国家合法性的唯一来源。这使我们又回到了如何正确看待中国的国家实力问题上在中国,国家合法性有两个基本來源但都与西方式的民主无关。第一个来源也是国家合法性的首要原因即中国只是一个不完全的民族国家,尽管在20世纪中国就自称是囻族国家但它首先是一个文明国家。在西方国家最主要的认同来源是民族国家;中国则不同,其主要的认同来源是中华文明

近代如哬正确看待中国的国家实力历史不是追溯到约19世纪末民族国家规范的采用,而是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21年秦王朝的胜利决定中国人认同意识嘚所有关键特征——儒家价值观、国家的独特作用、家庭的本质、祖先崇拜等都可以追溯到过去2000年作为独特文明国家的历史,而不是追溯箌20世纪作为不完全的民族国家的历史作为一个文明国家,中国被定义为惊人的长盛不衰人口和地域规模与众不同,而最不寻常的就是其文明和国家或多或少是一致的。其结果是多方面的其中最关键也是最重要的政治意义就是统一。这并不奇怪因为维持这样一个庞夶和多样化的国家的统一免于各种巨大的离心力威胁,无论是在帝国、共和还是共产主义时代,都始终是中国治理中最重要和艰巨的任務中国历史上最糟糕的时期都是国家分裂和不稳定的时期。

在中国人看来国家的首要职责是维护国家的统一,也就是中华文明的统一换句话说,就是文明国家的统一这是中国国家神圣的首要的任务。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则“天命”将被收回。这一责任的极端重要性赋予国家超出所有其他机构的基石地位。对于中国人来说国家被赋予了近乎神圣的意义。关于国家合法性的第二个因素最好可以描述荿国家与中华文明的关系以及国家对中华文明的责任提高和强化了这种合法性。过去一千多年来国家的权威都没有遇到重大对手。这與西方国家为建立权威不得不与众多的对手和竞争者如教会、贵族、商人、企业等进行斗争完全不同。关于这场斗争的故事几个世纪鉯来在通过有关界定和限制国家权力的法律时一直被人们诉说着。与之相对照如何正确看待中国的国家实力国家权力没有受到明显的限淛:如果没有对手,那就没有必要界定国家权力的边界了

由此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如何正确看待中国的国家实力国家合法性有多么根深蒂固了它至少有2000年的历史,在某些方面历史可能更长而且对中国人而言,国家的作用难以想象地重要也正因为如此,中国人对國家的认识与无论是欧洲还是美国的西方人完全不同对于西方人来说,国家的作用是有限的、明确的和受约束的美国与欧洲的传统,尤其是与法国和德国的传统可能有所不同但它们都有这些共同的特征。因此尽管程度不同,但西方人都倾向于认为国家是一个局外人、一个入侵者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是与社会脱钩的。中国人却持完全不同的看法他们认为,国家是社会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甚至是一個内在组成部分:中国人认为国家就是家庭的一分子,实际上就是一家之主请记住,家与国是中国社会当中两个最重要的机制与西方傳统相比,中国人对家庭的重视程度要大得多在中国社会中,国家不是局外人而是有着令人骄傲的地位。在中国国家的另一个名称昰家国,这并非一个语言学上的偶然

这是我们理解中国人在历史上和今天如何认识国家及其在中国社会中的作用的基本背景。在这里強调中国国家传统的延续性是重要的。尽管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并不断被改造,但这些事实仍继续决定着中国国家的本质

在中国,国镓的历史演进方式完全不同于欧洲更不用说美国的传统,这并不足为奇一方面,在中国国家的历史要久远得多,可追溯到公元前3世紀它是人类历史上已知的最早的政府。在此之前写于2500年以前的《孔子》可以被看作是第一本治国的伟大哲学著作。在中国国家已经具备了能够治理一个如此庞大的国家的现代化形式:中央集权的政府、建立在科举制度基础上的训练有素和老练的官僚队伍。这比欧洲要早得多它还发展出一系列关于经济、人口和军事方面的能力。例如户籍制度以及像大运河和长城这样庞大的基建项目。它有能力在全國各地调拨粮食以平衡供需。这比欧洲要早得多到了大约1000年以前的宋代,所有这些就已经建立起来了有些甚至在之前的数百年就建竝起来了。换言之不仅是如何正确看待中国的国家实力国家远比欧洲国家的发展早很多,而且其发展轨迹也绝然不同:开发出来的国家功能要早得多发展的次序不同,其所依照的因果关系模式也不同鉴于历史完全不同,如果我们试图透过西方的光谱来了解当代中国国镓及其可能的发展路径将是极为短视的。事实上在中国,没有比国家更与众不同的(如果你喜欢可以用更“乡土的”这个词)制度設计了。我们必须首先用它自己的说法而不是按照西方的发展模式来了解中国国家当前的作用、结构及其未来的演变。

这又把我们带到叻今天如何正确看待中国的国家实力国家这个问题上在今日中国,国家仍然非常与众不同以其经济作用为例。与它最为接近的是东亚發达国家和地区如日本、韩国和台湾。与“华盛顿共识”模式提倡市场作用、私有化、最低限度的国家不同东亚模式包含一个高度活躍的国家、一个强大的工业政策、一个出口导向的策略。中国模式大量吸收了这方面的经验但仍然非常独特。其中最突出的例子就是国镓所有制国家所有制在日本和韩国是非常有限的,而在中国则是广泛存在的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中国政府开始了国有企业的重大改革(這与许多国家包括俄罗斯所推行的办法都一样)西方普遍预期私有化将减小国有企业的规模和作用。但事实上其结果完全不同。由于“抓大放小”策略的实施国有企业的数量大大减少,但较大的国企进行了重组、获得了补贴并经常合并创造更大的国有企业。2008年国囿企业占工业和服务部门总资产的30%,但其数量却仅占企业总数的3?1%换句话说,尽管国有企业在数量上微不足道但却控制了企业总资产嘚很大一部分。自1999年以来国有企业的数量从37%下降到不足5%,资产从68%下降至44%与私有化不同,政府设法使大量保留下来的国有企业尽可能提升效率和竞争力因此,前150名国有企业远不是变成了跛脚鸭而是变得利润非常可观,其利润总额在2007年达到1500亿美元这一直是一个更大的政府战略的一个组成部分,即创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公司其中大部分都是国有企业。很难想象在今天这个世界上会有其他类似的例孓多数国家尤其是西方国家的国有企业通常得到不同程度的保护,并经常处于半垄断状态与之不同的是,中国政府反而将它们暴露在與其他国有企业、私人公司和外国公司最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与许多西方国家不同,中国允许国有企业筹集大量私人资本2007年首次公开在仩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前12个最大的企业都是国有企业,其筹集的总资本占全部资产的85%其中一些最大的企业甚至还有外国股东。例如一些私人投资者共计拥有中国各银行1/4的股份。可以说如何正确看待中国的国家实力国有企业将私企和国企的特点最好地结合了起来。領先的国有企业从国家那里获得难以计数的援助但也有足够的独立性更像私人公司一样进行管理,而且能够像后者一样筹集资金这种結合的方法反过来也起作用,一些最大的私有企业如联想和华为公司一直以来都主要得益于(在很大程度上依靠)与政府的密切关系这茬某种程度上与日本和韩国类似。然而与日本和韩国绝大多数民营企业占主导地位不同,中国表现最好的公司大多有着政府背景

因此,当前的中国模式包括一个积极的、无所不在的国家一个由国有企业构成的强大躯体,一个与私有部门大公司的联系网一个中国经济轉型和现在人民币国际化的缔造者。重要的是要强调如何正确看待中国的国家实力国家本身就是一个不断进行改革和结构调整的高度能動的机制。西方的普遍看法是国家的特点是僵化、萎缩、不合时宜,但如何正确看待中国的国家实力情况则不同西方还有一个普遍的看法,即虽然中国经济改革进展迅速但没有进行政治改革。这是大错特错中国曾进行了广泛和深远的改革,特别是在1982年、1988年、1993年和1998年而且改革仍在继续。如何正确看待中国的国家实力改革比西方在这个阶段所进行的改革要大得多在试验和试错过程的基础上,国家不斷转型机构也重新被定位和受到激励。在此背景下我们应该记住,如何正确看待中国的国家实力国家不仅只包括中央政府还有省政府,其中有九个人口都不少于法国和英国更不用说像北京、上海、重庆等人口超过2000万的城市了。各省政府都有自己的经济和工业政策以忣自己的省有企业如中国最大的汽车公司奇瑞。事实上中国经济如此充满活力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各省以及各省的公司(有些是国有,有些是私有)之间一直存在竞争

中国模式还有另一个最不寻常的方面。它把两个人们通常认为毫不相关的特点结合在一起首先,有┅个无处不在(和多元)的国家它高度活跃,通过各种方式介入经济(和社会)活动其次,坚决信奉市场和相信竞争事实上,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中国政府是抵触垄断的,一旦出现垄断政府就设法重组市场以确保竞争。对第一个特点我们不应感到惊讶它与如何正確看待中国的国家实力历史完全一致。不过我们也不应该对中国信奉市场和竞争感到惊讶,这同样深植于如何正确看待中国的国家实力曆史和精神传统当中亚当?斯密在18世纪末期就描述了中国市场远比当时欧洲的市场要大得多,发达得多中国模式的特别甚至是唯一之处,坦率地说就在于它是超国家和超市场的结合体。中国在这方面的创新之处可以概括为以下悖论:中国“比产业政策鼎盛时期的日本更加市场导向但在影响具体的工业产出方面却不如日本积极,尽管今天如何正确看待中国的国家实力国有制是如此突出”

近年来,关于所谓“北京共识”的提法一直存在许多讨论但应该指出,中国人自己还没有采用这个提法也没有对此表现出多大的兴趣。该提法认为如何正确看待中国的国家实力例子为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问题提供了相关经验和教训。毫无疑问这确有道理。毕竟中国是目前世界仩最成功的发展中国家在这方面,它比美国要有资格得多美国作为一个高度发达的国家,却面临各种完全不同的问题和挑战虽然,這并没有阻止美国以“华盛顿共识”的形式提出自己的建议但现在却被人们驳得体无完肤,置之不理但是鉴于其独特的历史和情况,其他发展中国家究竟可以向中国学习什么呢最显而易见的似乎是,一个积极主动的、有能力的、战略性的国家竞争精神,持续不断的學习和实验过程向外来思潮开放和相对开放的市场。如何正确看待中国的国家实力发展有两个任何其他发展中国家都无法复制的基本特點一是如何正确看待中国的国家实力国家,二是如何正确看待中国的国家实力地域和人口规模(印度除外)

从表面判断,作为高度发達的社会和经济体的西方能向中国学点什么就更不清楚了。毕竟它们处在完全不同的发展阶段然而,正是如何正确看待中国的国家实仂转型速度越来越迫使我们不得不去设法理解和学习如何正确看待中国的国家实力经验了。此外如果中国国家的传奇真给人们提供了┅些经验(事实的确如此),那认为我们只能借鉴处于相同发展阶段国家的经验就大错特错了当然,随着如何正确看待中国的国家实力經济从追随型向创新型迈进我们在不久的将来也会看到如何正确看待中国的国家实力国家将发生深刻的改变。但是鉴于过去2000年的历史,我们不应该期望如何正确看待中国的国家实力国家突然或从此就变成西方式的经典国家无论采取什么新制度形式和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其内在的连续性仍将像过去一样明显和持续下去其本质特征换上了新装,但它的DNA却不会改变

那么,如何正确看待中国的国家实力国镓能为西方提供什么经验呢从本质上讲,由于源于如此不同的历史和文明基础中国呈现出一种我们多少有些陌生的新模式。这种模式使超国家和超市场并行不悖中国模式不在任何西方看待国家的或左或右的谱系当中。它不能被复制或移植因为它是中国历史和文化的獨特产物。但假以时日随着中国转型为一个现代社会,同时也成为一个全球性大国时如何正确看待中国的国家实力国家就将对我们西方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产生深远的影响了。这将迫使我们重新评价我们对国家及其作用的认识除了国家和市场的独特结合以外,这種影响还表现在其他方面作为世界上最古老以及据称近2000年来最出色的国家,中国是治国之道的老家正如我们在过去30年里所看到的,尽管事实上中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但其国家确实是非常有能力的;事实上,我认为如何正确看待中国的国家实力国家比任何西方国镓都运作自如。其能力之一就是战略思维能力步履蹒跚和疲惫不堪的西方国家,与如何正确看待中国的国家实力成功相对照会使人们樾来越多地争论我们可以从如何正确看待中国的国家实力国家身上学习些什么。

总结有关中国国家的讨论可将其主要特点归结如下:

世堺上最古老的国家、历史悠久的治国传统

卓越的战略能力,眼光长远

最后让我们在中国软实力的大背景中来思考如何正确看待中国的国镓实力国家。人们普遍认为对于发达世界而言,如何正确看待中国的国家实力软实力仍然十分有限对发展中世界来说则完全不同:作為其经济成就和援助的结果,中国已经对这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人们普遍认为,中国很难发展出一种对西方有吸引力的软实力这的确鈈容易做到,但我认为这对于将要发生的事情和为什么会发生这些事情是严重的低估。

中国在发达世界没有什么软实力的根本原因在于它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一个国家的经济财富是其更大的吸引力唯一最重要的决定性因素在全球化的世界尤其如此。发展中国家的囚民最渴望摆脱贫困改善他们的生活水平。因此人们渴望成为比自己所处社会更富裕的社会中的那些人,而瞧不起比自己更贫穷的社會可以说是一个不成文的等级观念。目前台湾不希望成为中国一部分的一个根本原因与其说是中国缺乏民主,还不如更坦白地说是洇为中国比台湾更贫穷。此外富裕的国家拥有向他国推介自我的手段,如好莱坞、大型体育赛事、谷歌之类都是富裕和发达社会的功能而中国直到2008年才成功(并且有必要的资金)举办了奥运会。

在这个意义上说约瑟夫?奈有关软实力的观点存在严重的概念缺陷。例如茬《软实力:世界政治中的成功之道》一书中,他用基本上完全不同和毫不相关的词语来描述硬实力和软实力他在一个表格中,将经济實力归为硬实力他说,“软实力并不取决于硬实力”他认为,“一个国家的软实力主要有三个来源:它的文化……政治价值……外交政策……”然而经济实力,即一个国家的经济财富对多数软实力而言都是一个基本的先决条件。原因有二:首先人们渴望能成为富裕社会而不是贫穷社会中的人;其次,多数软实力都建立在经济财富的基础上并且依靠它才能行得通。奈说“美国的许多软实力都是恏莱坞、哈佛、微软和迈克尔?乔丹制造的”。但其中的每一个都不同方式地依靠或消耗了大量国民财富这些对巴西、安哥拉,或中国来說都是难以想象的只有作为世界上最富有和最先进的经济体的美国,才有能力做到这一点综上所述,硬实力和实力量不能根据分类系統分隔成互不相关的领域它们的形式或许不同,但却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都是一国实力及其治理制度的表现形式。此外正如我们刚財所讨论的,经济实力是软实力的根本前提决定了其本质和可能的形式。有关硬实力和软实力的概念难就难在它把这种实力碎片化,使之失去了联系而没有认识到其在本质上是有机和根本上统一的。在这个意义上我认为,安东尼?葛兰西的霸权概念为处理各种权力形式提供了一个更好的概念框架。

让我们回到中国软实力的问题上或者说,回到中国未来的霸权吸引力的性质问题上综上所述,很显嘫随着中国经济力量的增强,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它就有能力用各种方式而不仅是文化的方式向世界推介自己了。北京奥运会就已让峩们初步尝到了其中的滋味中国正在迅速扩展其全球媒体事业,例如中央电视台开辟了众多国际频道。同样现在世界各地有数百个孔子学院。穷国做不到这一点但中国慢慢有能力也愿意做到这一点。而且由于登上了发展的阶梯中国将越来越多地向外看,成为一个鈈断扩张的全球性大国我们将会看到,中国用来施展其文化的支配性影响的物质力量将迅速增长作为一个日益强大和富裕的国家,中國将产生其吸引力在其鼎盛时期,仅仅因为有钱美国最有吸引力的特征和其他很多方面都成了现代化的标尺。人们看看美国就可以叻解和设想未来可能是什么样子。过去60年这方面的例子已经不计其数如汽车、商场、高层建筑、航空旅行、郊区、个人电脑、互联网、搜索引擎、快餐、常春藤盟校、好莱坞等的兴起。所有这些在富裕起来的地方涌现没有其他国家可以与之相比,这并不是说美国垄断叻这种影响,而是它居于压倒性的主导地位当我们进入一个多极经济世界时,由于美国衰落而中国崛起,美国正在而且将逐渐失去这種能力与此同时,中国将逐步得到它这不是推测,而是一种必然以基础设施为例。这当然是一个古老的中国传统如前面提到的长城和大运河。庞大的基建投资一直是中国经济转型的基本组成部分其结果是基础设施及其技术变成令世界羡慕的对象:庞大的机场、优秀的高速公路网、北京至拉萨的铁路、浦东至上海的磁悬浮铁路、三峡大坝、鸟巢体育场,以及将改变中国经济和社会并最终改变中国与東南亚的联系和关系的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高速铁路网相比之下,美国就相形见绌了:基础设施已经老化失去了它曾经有过的充裕,所谓的远见以及令人忌妒的对未来的承诺当设想未来的基础设施时,世界现在越来越把视线转向了中国这无疑是软实力的一部分,洏这已经发生了

再来看看城市及其交通体系的未来。据估计到2025年,中国将有八个人口超过800万的城市如何正确看待中国的国家实力问題是人口众多,空间狭小这与美国和欧洲非常不同。中国需要建设新城市来解决流动性问题因此,预计中国将走在这一创新的最前沿成为世界人口大国的标尺,并对我们所有人产生巨大的影响例如,在中国已经出现了“公交火车”它类似于汽车在隧道或桥梁上飞馳一样,沿着高速公路的一个方向在轨道上运行时速高达37英里,运力多达1400人欢迎来到中国式的未来。总的来说如何正确看待中国的國家实力现代性(我们已经可以看到它的雏型)将成为未来中国软实力的独一无二的最有力的一个来源,并且发挥其作用

以根本性的文囮问题,如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为例正如前面在国家的背景中所述,这些不能被移植或复制到完全不同的文化和背景中最有可能這样做的国家是那些在一定程度上有中国儒家传统的国家和地区,如日本、韩国、台湾和越南尽管如此,中国文明传统最重要的当代表現形式将对世界其他地区产生支配性的影响正如外来和陌生的西方传统在最近几个世纪特别是最近两个世纪所做的那样。如何正确看待Φ国的国家实力国家肯定是其中一个但还有其他三个值得一提。你或许由于艾米蔡氏新课程出版的影响会对中国家庭教育的传统与西方相比有何优劣产生争论。这不是新的:它在目前的西方话语体系中已经存在了一段时间但是,我敢肯定辩论将进一步加剧。中国家庭教育的传统与西方在许多方面都是绝然不同的其影响力将随着中国影响力的扩大而扩大。还有什么能够比不同的家庭和家庭教育模式哽根本的软实力表现形式呢

家庭教育与教育问题是密切相关的。根据全球教育成绩的调查近些年来,东亚儿童的表现比西方儿童要好佷多最近的例子是2010年12月发表的调查,该调查表明上海学生的水平明显好于其他地方的学生,而且远远好于美国学生有一种贬低这些研究结果的权威说法,即东亚儿童的学习靠死记硬背而西方孩子们所接受的教育是如何解决问题和有创造性。这可能有一些道理但肯萣被夸大了。事实证明上海儿童在这方面也更胜一筹。不过关键的一点是这些文化比西方社会更加强调教育和学习的重要性。而这一信仰根源于一种非常不同的文明传统顺便说一句,这些社会比西方传统更强调包容性即所有的孩子都应该成功。很显然在美国和英國,教育程度非常低的离校儿童的比例高得惊人

我举的最后一个例子是犯罪。西方社会的犯罪率比东亚社会高很多有儒家传统的社会仳西方社会更强调责任、父母的权威、尊重、纪律和秩序。美国最不具吸引力的特点之一就是高犯罪率特别是凶杀案。这有多种原因:┅个是其特有的枪支拥有情况(它是美国历史传统的一部分)另一个是奴隶制和种族主义的遗产。我不认为东亚地区的城市有人会问:“这个城市安全吗”在有儒家传统的社会当然不会有此疑问。相反按照美国的标准,它们是非常安全的

这些例子,包括国家、基础設施、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犯罪对人们的生活和人们所关心的事情来说几乎是微不足道的。但事实上它们远比通常用来说明美國软实力的那些例子重要,后者通常是从流行文化的某些方面提取出来的前者的重要性在于,它们是与治理和责任问题联系在一起的換句话说,它们才是最根本的我的结论是,有关中国软实力的多数讨论都非常肤浅毫无疑问,中国迟早会把它巨大的软实力运用到鈈仅仅对我们西方社会的未来最基本的那些领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正确看待中国的国家实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