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请问天主教怎么领洗假如重复领了坚振会怎样的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您当前的位置:&&&
天主教圣周礼仪
在现行的教会礼仪中,逾越节三日庆典包括从圣周四黄昏「主的晚餐弥撒」起直到「复活主日晚课经」为止的一段时期。在这段时期举行的礼仪有「主的晚餐弥撒」、「纪念救主苦难仪式」、「复活庆典夜间(守夜)礼仪」以及「复活主日弥撒」四项。此外,圣周四早晨在主教座堂举行的「祝圣圣油弥撒」也可算是准备这三日庆典的最后一步。
祝聖聖油彌撒 圣周四除傍晚「主的晚餐弥撒」外,早晨在主教座堂,更举行「祝圣圣油弥撒」。关於这台弥撒,我们要记得,古代习惯是在付圣洗前直接祝圣「圣化圣油」(S. Chrisma旧译「坚振油」)和「候洗圣油」(O. Catechumenorum旧译「圣洗油」)。由第四世纪起,祝圣「圣化圣油」的权力为主教所保留,但仍可在任何时间祝圣;在第七世纪时,普遍习惯是在圣周四祝圣,其目的是做好施洗的准备,让司铎把圣油拿回堂区在复活节施洗时应用。【同时,圣周四早上,主教也公开赦免赎罪者,让他们在复活节时重新领受「共融圣事」(圣体圣血)】。当时,罗马教宗在这天举行一台弥撒,纪念主的晚餐,同时祝圣圣油。在堂区由司铎举行两台弥撒,一台在早晨,特为不能参与晚上圣祭者,结束四旬期的守斋;一台在晚上,纪念主的晚餐。梵二大公会议恢复传统的祝圣圣油弥撒。所以,今日,主教通常於圣周四午前与教区司铎们在主教座堂共祭,在弥撒中祝圣圣油。
在主教座堂举行「祝圣圣油弥撒」的意义是强调主教在教会中作为「宗徒继承人」的职务和身分,他一则团结本教区的所有神职人员和信友,再则又由於他与圣座宗徒之长伯多禄的继承人的隶属关系,同时也与普世各地的教会共融通功。
祝圣圣油仪式的前言这样阐述说:主教是宗徒的继承人及他的羊群大司祭。他以宗徒传下来的信仰建树和牧养教会,团结信友。因此,信友在基督内生活,在某方面来说是导源於主教的服务,并以主教的教诲为依归的。
「祝圣圣油弥撒」是实现主教司祭职圆满无缺的主要方式之一,并且是主教与他的司铎团彼此紧密团结、为信友服务的标记。「祝圣圣油弥撒」礼仪的主题是基督的司祭职,弥撒中的圣道礼仪强调是天主圣神给耶稣傅油,使他成为大司祭,他的门徒们分享他的司祭职。弥撒中所有经文也集中在这个题目上,进堂咏、集祷经、颂谢词等都强调这点。颂谢词更可说是司祭神学的纲要:基督是教会唯一的、永久的大司祭。他把司祭职赐给了他救赎的全体子民;又透过覆手礼,使某些特选的人分担他的司祭圣职,颂谢的司祭圣职,颂谢词指出圣职人员的任务是:献祭、讲道理、施行圣事以及照顾天主的子民。在「祝圣圣油弥撒」中主教讲道,讲道後,司铎们重发司铎誓愿,司铎们对主教的忠诚当然包括主教们对教宗的忠诚,并且更以此为前提。
主的晚餐弥撒 按照1970年改革修订的《罗马弥撒经书》,圣周四傍晚举行纪念「主的晚餐弥撒」,耶稣在这晚餐中建立了感恩祭宴,并为我们立了出自爱心的服务榜样,一般情形下,整个信友团体都应该参与这台弥撒。教会所以如此规定,目的是强调基督祭献的唯一性和增进信友们的团结意识。因为「圣体」原是合一的圣事、共融的圣事。
「主的晚餐弥撒」的进堂咏取自圣保禄宗徒致迦拉达人书,指出逾越节三日庆典的总主题,说:我们衷心以主耶稣基督的十字架为荣,因为基督是我们的救恩、生命和复活;藉着他,我们才获得释放和自由。(参阅迦6:14)「主的晚餐弥撒」中的两篇读经和福音分别取自出谷纪12:1—8及11—14节,圣保禄宗徒致格林多人前书11:23—26节,圣若望福音13:1—15及34—35节。
读经一叙述犹太人在上主拯救他们逃离埃及,脱离奴隶生涯的前夕,按上主吩咐在逾越节晚餐中吃羔羊的史实: 那时,上主在埃及训示梅瑟和亚郎:「你们要以本月为正月,作为一年的开端。你们要训示以色列会众,本月初十,各人应为自己的家庭准备羔羊,每户一只。若是家庭人口太少,吃不了一只,家长应和邻居按人数,估计各人的食量,共同准备。这羔羊应是一岁而无残疾的公羊,可从绵羊或山羊中挑选,把它留到本月十四日。那天黄昏,以色列会众应宰杀这羔羊。每家把羔羊的血涂在门楣和两边门框上。当晚,大家应把羔羊用火烤熟,同无酵饼和苦菜一起吃。」「你们该束着腰,穿着鞋,手持棍杖,尽快地吃;这是上主的逾越节。这一夜我要走遍埃及全国,将埃及所有的第一胎,无论是人或是畜牲都要杀死。对於埃及的众神,我也要严加惩罚,因为我是上主。这血涂在你们所住的房屋上,当作你们的记号;我打击埃及的时候,一见这血,就越过你们,毁灭的灾祸便不降在你们身上。这一天将是你们的纪念日,要视为上主的节日,加以庆祝;你们要世世代代过这节日,订为永远的法规。」(出12:1-8, 11-14) 犹太人在逾越节晚餐中吃羔羊,是我们基督信徒参与弥撒圣祭的预像,耶稣基督自己就是除免世罪的天主羔羊,他牺牲自己,使我们脱离罪恶的奴役。耶稣也就是在与门徒们共食逾越节羔羊的场合建定了圣体圣事,使我们每次吃喝他的圣体宝血时,再次得到他的拯救。
在读经二 ,圣保禄宗徒记述当时耶稣的言语动作,说: 弟兄姊妹们:我所传授给你们的,是我从主所领受来的,主耶稣被出卖的那一夜,拿起饼来,感谢天主後,擘开,说:「这是我的身体,是为你们(而牺牲)的;你们要这样做,为纪念我。」晚餐後,他同样拿起杯来,说:「这杯是用我的血所立的新约。你们每次喝时,要这样做,为纪念我。」所以,你们每次吃这饼,喝这杯时,就是宣告主的死亡,直到主再来。(格前11:23-26)
弥撒福音的记述与上述圣保禄宗徒的教训紧密相关。圣体圣事意味着双重的交付,先是天主圣父爱了世界,甚至赐下了自己的独生子,然後是耶稣自己爱了在世的弟子,就爱他们到底,为他们甘心舍去自己的生命。这双重交付的根源便是爱。弥撒福音特意记述耶稣在最後晚餐时脱下外衣,拿起一条毛巾束在腰间,给门徒洗脚的情景,这是给他们立表样,要他们也彼此洗脚。逾越节前,耶稣知道离世归父的时候到了。他既爱了世上属於他的人,就爱他们到底。「洗过澡的,只需洗脚就全洁净了。你们是洁净的,但不都是。」原来耶稣知道谁要负卖他,所以才说:「你们不都是洁净的。」洗脚是谦逊和服务的标记,彼此洗脚更是彼此相爱的具体表现。「主的晚餐弥撒」中进行濯足礼时歌唱的几句对经很巧妙地揭示濯足礼的象徵意义。(这些对经内容也可包括在福音诵读中,即续读若13:34-35)
对经四:你们应该彼此相爱,世人才会认出你们是我的门徒来。(若13:35)
对经五:主说:我给你们一条新命令:就是你们要彼此相爱,如同我爱了你们一样。(若13:34)
对经六:你们应该保持信德、望德、爱德;但其中最大的是爱德。(参阅格前13:13)
同一弥撒中的集祷经称弥撒圣祭为「万古常新的祭献」和「爱的圣宴」,邀请我们从中获取「完美的爱德」和「丰富的生命」,叁言两语揭示了这台弥撒要留给我们的教训。 天主,你的唯一圣子在受难前的晚餐中,把万古常新的祭献、爱的圣宴交给教会;我们现在正参与这晚餐.愿我们从这伟大的圣事中,获得完美的爱德和丰富的生命。以上所求,是因你的圣子、我们的主耶稣基督,他和你及圣神,是唯一天主,永生永王。亚孟。
救主受難紀念 礼仪包括圣道礼仪、朝拜十字圣架、领圣体三个部分。圣周五的圣道礼仪结构简单,在第一世纪中叶,圣犹思定撰着《护教书》,记述了当时罗马教会在主日举行的圣道礼仪。他写道:「依照时间的许可,诵读宗徒的记载和先知的着作,诵读完毕,主礼者给在场的信友讲话,劝勉大家遵行所听到的良好教训」,然後,在场的信友举行隆重的大祈祷。圣周五的圣道礼仪保持了初期罗马教会的简单礼仪,其结构是:读圣经、唱圣歌、听道理、隆重的大祈祷。所谓隆重的大祈祷,就是我们今日在主日弥撒中的信友祷词。
「救主受难纪念」仪式开始,全体会众默祷片刻之後,主礼邀请大家祈祷。《罗马弥撒经书》提出两式祷词,可任选其中之一。两式祷词都从天主圣子的降生和受难出发,引我们走向他光荣的复活。几句话总括了全部的救恩史。值得注意的是,在纪念耶稣苦难的当时,便瞻望了他和他的忠实信徒们的光荣胜利,恰当地指出了逾越奥迹的真谛。以下是其中一个祷文:天主,你以你圣子的苦难,拯救深受原罪遗害的人类,解除了死亡的羁绊。求你以你的恩宠,圣化我们,改造我们那相似原祖的人性,好肖似新的亚当--我们的主耶稣基督。他是天主,永生永王。阿们
圣周五圣道礼仪中所读的圣经是依撒意亚先知书52:13—53:12节,致希伯来人书4:14—16及5:7—9节,圣若望福音18:1—19:42节。
今天的第一篇读经讲及一位「受苦的仆人」,这是一篇有关耶稣受难的典型文学作品。圣玛窦福音(玛8:17)援引了其中一句话:「他承受我们的脆弱,担荷了我们的疾病」。在圣路加福音中(路18:31-33),耶稣告诉他的门徒们,他们「上耶路撒冷去,凡藉先知所写的一切,都要成就在人子身上:他要被交于外邦人,要受戏弄、侮辱及唾污。人在鞭打他之後,还要杀害他;但第三天他要复活。」在宗徒大事录里(宗7:32),厄提约丕雅女王那位有权势的太监,从耶路撒冷朝圣回来,坐在车上诵读依撒意亚先知书:「他如同被牵去宰杀的羊,又像羔羊在剪毛者前缄默,他也同样不开口」这段话,斐理伯就从这里出发,向他解释了耶稣的福音。伯多禄前书(伯前2:22, 24)也援用依撒意亚先知的话,说:「他没有犯过罪,他口中也没有出过谎言」、「他在自己的身上,亲自承担了我们的罪过」、「你们是因他的创伤而获得了痊愈」。上主说:「请看!我的仆人必要成功,必被举扬,极受崇敬。将有许多人大感诧异,因为他的容貌毁伤得已不像人形,他的形状也不像人子;各民族将不胜惊异,众君王也默默无言,因为他们看见从未有人讲过的事,目睹从未听过的事。」有谁会相信我们的报导呢?上主的手臂又向谁展示过呢?他像嫩芽一般在上主面前生长,又像一枝出自旱地的根苗;他没有俊美,没有风采,可供我们瞻仰;也没有仪容,可使我们爱慕。他受尽侮辱,被人遗弃;他真是个苦命人,饱尝痛苦;他被人鄙弃,尽受轻视,我们也视他如无物。然而,他所肩负的,却是我们的疾苦;他所承受的,却是我们的痛楚;我们还以为他受了惩罚,被天主击伤和贬抑。其实,他被刺透,是因为我们的悖逆;他被打伤,是因为我们的罪恶。因他所受的惩罚,我们得到安全;因他所受的创伤,我们得到痊愈。我们都像迷途亡羊,各走各自的路;但上主却把我们的罪过,加在他身上。他受虐待,却谦逊忍受,总不开口,如同被牵往屠场的羔羊;又像母羊在剪毛的人面前默不出声。他受了不公平的审判而被除掉,有谁关心他的遭遇呢?为了我子民的罪过,他受难至死,从人世间被铲除。虽然他从未使用暴力,也从未说过谎言,人们仍把他与歹徒同葬,与恶人同埋。上主的旨意是要用苦难磨练他;当他牺牲性命,成为赎罪祭时,要看见他的後代延年益寿,上主的旨意也透过他得以实现。他受尽痛苦之後,要看见光明,并以自己的经历而自豪;我正义的仆人要使众人成义,因为他承担了他们的罪过。因此,我把众人赐给他作报酬,使众人成为他的胜利品;因为,他为了承担大众的罪过,为罪犯代祷,而牺牲自己,以至于死,且被列于罪犯之中。(依52:13-53:12)这段选读,在圣周五纪念救主苦难的日子诵念,更令人感动。
第二篇读经讲及耶稣的司祭职,希伯来人称为「掌管天主家庭的伟大司祭」。教会是天主的家庭,在圣周五诵读这篇读经时,我们要仰赖耶稣在天主面前的说情,并同他一起,为教会和人类的种种需要向天主呼求。我们既然有天主子、耶稣这位上彻天廷的至高无上的大司祭,就应坚守我们所信奉的真道,因为,我们有的,并非是一位不能体恤我们软弱的大司祭,而是一位与我们一样,在各方面经历过试探的大司祭,只是他没有罪。所以,我们应毫无畏惧地走近恩宠的宝座前,好能蒙受怜悯、领受恩宠,并得到及时的帮助。耶稣在世时,曾大声流泪祷告,哀求全能者救他脱离死亡,由于他的虔敬而蒙垂听。虽然他是天主子,仍藉着苦难,学习了服从;当他纯全之後,就成为所有服从他的人,永远得救的根源。(希4:14-16; 5:7-9)
圣周五圣道礼仪中诵读的福音是圣若望宗徒所记载主耶稣基督的受难史。耶稣必须经历受难和死亡,但是从这死亡里将涌出生命来,这就是基督从地上被举起来时将吸引众人归向他的意思。
在圣若望所载的福音中,他叁次应用了「被举起来」这个词,每次都有双重的意义。除了刚才的第12章「现在就是世界应受审判的时候,现在这世界的元首就要被赶出去;至于我,当我从地上被举起来时,就要吸引众人来归向我。」在第3章第14节,可以读到:「正如梅瑟曾在旷野里高举了蛇,人子也应照样被举起来,叫凡相信的,在他内得有永生。」在第8章第28节,耶稣说:「当你们高举了人子以後,你们就知道我就是那一位。」在第12章里,耶稣自己说明了「被举起来」一词的双重意义。圣若望宗徒解释说:「他说这话,是表明他要以怎样的死而死。」从这些不同章节的上下文,我们可以确定「被举起来」的意义,就是指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的「死亡和牺牲」,也是指他後来的光荣升天。
在最後晚餐时,耶稣预言茹达斯出卖他,便将自己升天的光荣与十字架上的祭献相提并论。这样耶稣的被出卖和他自我交付的两个时辰,便联合在一起了。当茹达斯吃了耶稣递给他的一片饼後,就在黑暗中离去,耶稣于是宣布说:现在人子受到了光荣,天主也在人子身上受到了光荣,天主既然在人子身上得到了光荣,天主也要在自己内使人子得到光荣,并且立时就要光荣他。就在被出卖和预言苦难的时候,耶稣谈到他的「光荣」。
在他给门徒们致临别赠言时,他也同时预言他的死亡与复活,但是那「光荣」只有他的门徒们才能领会得到,他说:不久以後,世界就再看不见我,你们却要看见我,因为我生活,你们也要生活,到那一天,你们便知道我在我父内,你们在我内,我也在你们内。
世界很快会忘记被钉死的那位,但是门徒们将看见他活着,他复活了,光荣地升天。当耶稣发现门徒们仍旧郁郁不乐时,又安慰他们说:你们放心,我已战胜了世界。耶稣的大司祭祈祷,也强调了即将来到的苦难的「光荣」一面。父啊!时辰来到了,求你光荣你的子,好叫子也光荣你:因为你赐了他权柄掌管凡有血肉的人,是为叫他将永生赐给一切你所赐给他的人。父啊!在你面前光荣我吧!赐给我在世界未有以前,我在你面前所有的光荣吧!在现行的教会礼仪中,圣枝主日就是苦难主日。在那天弥撒中,我们诵读主耶稣基督的受难史,经文依照礼仪年甲、乙、丙三年的循环,分别取自圣玛窦、圣马尔谷、圣路加福音。圣周五纪念救主受难,圣道礼仪中诵读的受难史则年年取自圣若望福音。圣若望所记载主耶稣基督受难史的特色,就是着重以上所解释「耶稣的死亡」与「他光荣升天」的密切连系。
圣若望所载主耶稣的受难史,一开始便强调耶稣对天主圣父的旨意的服从,这是圣若望宗徒最喜爱讲论的主题。所以,在这部福音中,我们读不到耶稣表示希望离开这苦杯的请求;相反,他表示甘心接受这杯,不但因为这是一种不得不接受的本分,而且更因为这是他受光荣的一种恩典:「父赐给我的杯,我岂能不喝吗?」
圣若望不是一个爱说轶事的笔者,但是他在记述比拉多审问耶稣时,却很注意几个细节。其中之一,是耶稣的被判死刑,是应验了耶稣自己所说的话;更重要的,是若望着重指出耶稣对自己君王身份的肯定。耶稣来到世上,原是为宣扬救世的福音。为此,他说的话十分重要。凡属于真理的,必听从他的话,他虽然声明,他的国并不属于这世界,却也明白地承认说:「你说了,我是国王。我正是为给真理作证而诞生,来到世界上。」还有一个值得特别注意的情节,就是比拉多本人,不知是为讥笑,或出于别的复杂心情,在交付耶稣给犹太人去钉死时,他竟对他们说:「看,你们的国王!」
耶稣的君王身份清楚地用希伯来、罗马和希腊三种文字书写在钉死他的十字架上:「纳匝肋的耶稣,犹太人的国王。」他的确是天主子民的君王,他被举起来,展示了自己的光荣--他的爱,使他的子民归向他:他以自己的死亡,战胜了死亡,为新约的子民,开展了天国。在这个情节上,我们又看出了「被举起来」一词的双关意义:耶稣的被钉在十字架上,就是他的胜利;他死的时刻,就是他胜利的时刻--爱比死更强。 今天「主受难日」圣道礼仪中的福音前欢呼词说的好:基督,光荣的君王,我们赞美你! 基督服从至死,且死在十字架上,为此天主高举他,赐给他一个名号,超越所有名号之上。(斐2:8-9)
圣若望所载主耶稣基督的受难始末: 那时,耶稣说了这些话,就同门徒出去,穿过则得隆溪。那里有一个园子,他和门徒进去了。出卖他的茹达斯也知道那个地方,因为耶稣惯常和门徒同往那里去。茹达斯领了一队兵,和司祭长及法利塞人的差役,拿着灯笼、火把、武器,来到那里。耶稣知道一切要临到他身上的事,就出来对他们说:「你们找谁?」他们回答说:「纳匝肋的耶稣。」耶稣说:「我就是。」那要出卖耶稣的茹达斯也和他们站在一起。耶稣一说:「我就是。」他们就倒退跌在地上。因此,耶稣再问他们说:「你们找谁?」他们说:「纳匝肋的耶稣。」耶稣回答说:「我对你们说了我就是。你们如果找我,就让这些人走吧!」这好使他说过的话应验:「你托付给我的人,我一个也没有丧失。」西满伯多禄,带着一把剑,就拔出来,向大司祭的仆人砍去,削下了他的右耳--那仆人名叫玛尔果。耶稣就对伯多禄说:「把剑插回鞘内。父给我的爵,我能不饮吗?」
  于是,那队兵和千夫长及犹太人的差役,拘捕了耶稣,困绑了他,先押解到亚纳那里,因为亚纳是本年大司祭盖法的岳父。这盖法曾给犹太人出过主意说:「一个人替百姓死,是有利的。」那时,西满伯多禄和另一个门徒跟着耶稣。那门徒是大司祭所认识的,便同耶稣一起进了大司祭的庭院,伯多禄却在门口外面站着。那大司祭认识的门徒,出来对看门的使女说了一声,就领伯多禄进去。看门的使女对伯多禄说:「你不也是这个人的门徒吗?」他说:「我不是。」那时,仆人和差役,因天冷,生了炭火,站着烤火取暧。伯多禄也同他们一起站着烤火取暧。大司祭就有关耶稣的门徒和他的道理审问耶稣。耶稣答覆他说:「我一直是公开向世人讲话,常在会堂和犹太人聚集的圣殿中教导人,暗地里并没有讲过什麽。你为什麽问我?问那听过我的人,我对他们说了什麽?他们知道我说了什麽。」他说了这话,一个侍立着的差役,就打了耶稣一个巴掌,说:「你这样答覆大司祭的吗?」耶稣回答他说:「我若说得不对,你就指出什麽不对;若是对的,你为什麽打我?」亚纳就把仍困绑着的耶稣解送到大司祭盖法那里去。西满伯多禄仍站着烤火取暖。他们对他说:「你不也是耶稣的门徒吗?」伯多禄否认说:「我不是。」大司祭的一个仆人--就是被伯多禄削下耳朵的那人的亲戚--对他说:「我不是看见你同他在园子里吗?」伯多禄又否认,立刻鸡就啼了。
  人们于是把耶稣从盖法那里解送到总督府。那时是清晨。他们不进总督府,使自己不受玷污,好能吃逾越节的羔羊。比拉多因此出来见他们,说:「你们控告这人什麽?」他们回答说:「他若不是坏人,我们就不会把他交给你了。」比拉多对他们说:「你们自己带他去,照你们的法律审判他吧!」犹太人说:「我们不许处死任何一个人。」这为应验耶稣指明他自己将怎样死去所说过的话。比拉多于是又进了总督府,召耶稣来,对他说:「你是犹太人的国王吗?」耶稣回答说:「这是你自己说的?还是别人论及我而对你说的?」比拉多回答说:「难道我是犹太人吗?你本国的人和司祭长把你交给我......你究竟做了什麽?」耶稣回答说:「我的王国不是这世界的。假使我的王国是这世界的,我的臣民势必反抗,不让我交给犹太人。但我的王国不是这世界的。」比拉多对他说:「那麽,你是国王了?」耶稣回答说:「你说了,我是国王。我正是为给真理作证而诞生,来到世界上。凡属真理的人,必听从我的话。」比拉多对他说:「什麽是真理?」说了这话,比拉多又出来见犹太人,对他们说:「我在这人身上查不出什麽罪名。你们有一个惯例,要我在逾越节给你们释放一个人,你们要我释放犹太人的国王吗?」众人就喊说:「不要释放他,释放巴拉巴!」巴拉巴原是一个强盗。
  于是,比拉多命人把耶稣带进去鞭打了。兵士们用荆棘编了一个茨冠戴在耶稣头上,将紫红袍披在他身上。他们走到他跟前,说:「犹太国王,万岁!」就给他几个巴掌。比拉多又出来对群众说:「我带他出来,好使你们知道,我在他身上查不出什麽罪名。」耶稣出来了,带着荆棘冠,披着紫红袍。比拉多对他们说:「看,这个人!」司祭长和差役们一看见耶稣,就喊着说:「钉他在十字架上!钉他在十字架上!」比拉多对他们说:「你们自己带他去钉在十字架上吧!因为我在他身上查不出什麽罪名。」犹太人回答说:「我们有法律。按照法律,他应该死,因为他自命为天主子。」比拉多听了这话,更加害怕,又进总督府,对耶稣说:「你是从哪里来的?」耶稣却不回答他。比拉多就对他说:「你不对我讲话吗?你不知道我有权释放你,也有权钉你在十字架上吗?」耶稣回答说:「如果上天不给你,你对我什麽权力也没有;因此,把我交给你的人,负罪更大。」从此,比拉多设法要释放耶稣。但犹太人喊说:「你若释放他,就不是凯撒的朋友;凡自命为国王的,就是背叛凯撒。」比拉多听了这话,就领耶稣出来,到一个称为「石台」,希伯来语叫「茄巴大」的地方,就在那里开庭审问。这正是逾越节的预备日,约在第六时辰,比拉多就对犹太人说:「看!你们的国王!」他们就喊说:「除掉他!除掉他!钉他在十字架上!」比拉多对他们说:「要我把你们的国王钉在十字架上吗?」司祭长回答说:「除了凯撒,我们没有国王。」于是比拉多把耶稣交给他们,去钉在十字架上。
  他们就带耶稣去。耶稣自己背着十字架,走到那称为「髑髅」,希伯来语叫「哥耳哥达」的地方。到了那里,他们钉耶稣在十字架上。同他一起被钉的另有两个人,一边一个,耶稣在中间。比拉多写了一个牌子,放在十字架上端。牌上写着:「纳匝肋的耶稣、犹太人的国王。」许多犹太人都读了这牌子,因为耶稣被钉的地方离城很近,而且是用希伯来文、罗马文、希腊文写的。犹太人的司祭长对比拉多说:「不要写『犹太人的国王』,要写『他自己说:我是犹太人的国王。』」比拉多说:「我写了,就写定了。」兵士钉耶稣在十字架上後,就拿了他的衣服分成四份,每个兵一份。他们又拿了他的长衣,这是一件无缝长衣,上下一片织成的。他们彼此说:「我们不必撕开它,我们抽签看谁得到。」这为应验圣经上说:「他们瓜分了我的衣服,抽签息L士们果然这样做了。在耶稣十字架旁,站着他的母亲、他母亲的姐妹、克罗帕的妻子玛利亚,和玛利亚玛达肋纳。耶稣见了他的母亲,和站着的爱徒,就对自己的母亲说:「女人!这是你的儿子。」然後对门徒说:「这是你的母亲!」从那时起,门徒就接她到自己家里。
  此後,耶稣知道一切都完成了,为使圣经应验,就说:「我渴!」在那里有一个器皿,盛满了醋。他们就拿海绒蘸满了醋,系在长枪上,送到耶稣的口边。耶稣尝了醋,就说:「完成了。」耶稣就低下头,交出了灵魂。这正是预备日。犹太人为避免安息日有体留在十字架上,因为安息日是个大节日,就请求比拉多折断他们的腿,把他们拿走。兵士们来了,折断了第一个人的腿,及与耶稣同钉的第二个人的腿。来到耶稣那里,见他已经死了,就不折断他的腿。但有一个兵,拿枪刺开了他的肋膀,立刻流出了血和水。那个看见的就作了见证,他的作证是真的。他知道他说的是真话,好使你们也相信。这件事发生,使圣经上的话应验:「他的骨头,你们一根也不要折断。」经上另一处又说:「他们瞻望他们所刺透的人。」
  此後,那因为害怕犹太人,而暗中作了耶稣门徒的亚黎玛特人若瑟,来向比拉多请求领回耶稣的遗体。比拉多允许了,他来领回耶稣的遗体。尼苛德摩也来了,他就是从前黑夜来见耶稣的那位;他带着一百斤没药和沉香的混合物。他们领了耶稣的遗体,按犹太人的殡葬习俗,用殓布加上香膏裹好。在耶稣被钉的地方,有一个园子,里有一个新坟,从未安放过人。因为是犹太人的预备日,坟又近,他们就在那里安葬了耶稣。(若18:1-19:42)
復活前夕守夜禮 圣周六是纪念耶稣被安葬在坟墓的日子。信友们的心思集中默想基督的死亡和埋葬,因此,是一个哀恸和守斋的日子。初期教会,在那天,并不举行特别的礼仪,夜间才有祈祷聚会,庆祝主的复活以感恩祭为其高峰与完成。在教会初期,庆祝复活节的主要礼节有:守斋、聚会祈祷、诵读新旧约圣经、举行洗礼和弥撒,以及在弥撒後举行「爱的聚餐」几项礼节。这些礼节多半在夜间举行,因此带有守夜的色彩。
梵二大公会议复兴初期教会原有的礼仪。1970年的新弥撒经书,将圣周六复活庆典夜间(守夜)礼仪,置於复活叁日庆典的核心,作为高峰。同时颁布的《礼仪年历总则》阐明这庆典的意义,说:「在复活前夕,教会守夜不眠,等待着基督的复活,并以圣事来庆祝,这守夜的全部庆祝仪式应在夜间举行,从黄昏後开始,到天明前结束。」因此,复活前夕守夜礼本质上是夜间守夜的庆典,礼仪分四个主要部分:一、烛光礼;二、圣道礼;三、圣洗礼(入门圣事);四、圣祭礼。我们介绍其中的圣道礼:
圣道礼 按照现行的《礼仪年历总则》,复活庆典夜间(守夜)礼仪中的圣道礼共有九篇读经,七篇选自旧约圣经(最少要读三篇,有严重理由,可读两篇,但不可不读「过红海、出埃及之夜」的那篇),其余两篇:一篇选自宗徒书信;另一篇选自福音。但是,罗马圣伯多禄大殿近年来只读四篇旧约圣经,那四篇读经的选择根据犹太逾越节的传统,纪念救恩史上四个关键性的夜晚:创造世界之夜、亚巴郎祭子之夜、逃出埃及之夜以及默西亚来临之夜。
&&& 出埃及之夜 这篇读经取自出谷纪14:15—15:1节。在这篇读经中,天主告诉我们,自从逾越节晚餐以後,他为他的子民所做的一切:他怎样拯救他们逃出埃及,渡过红海,又怎样摧毁法郎军队;这是一项预示:天主圣父,要藉着他的圣子耶稣,向我们说话,并解救我们脱离罪恶的奴役,因为耶稣是被宰杀的真正的逾越羔羊。从前,以色列人渡过了红海,天主召集他们,向他们讲话。又从西乃山上颁布十诫,向他的子民讲话;他的子民,一面唱歌、一面祈祷,聆听着上主的话;他们热烈欢呼又献上盟约的祭献。我们就是聚集在这的天主的子民,因为耶稣将那过去的事件摆在我们眼前,好让它实现在我们身上,他把从前为我们做了的事,以及现在正为我们做的事,说给我们听。我们听他讲话。他的话穿透我们的心,令我们感动。我们唱出内心的快乐,向他表示感激和爱慕:我要歌颂上主,因为他大获全胜,将战马和骑士投入了海中……
&&& 主礼者邀请我们祈祷,回应天主对我们所说的话。「请大家祈祷」稍微静默之後,他继续引导我们祈祷: 天主,你在古时所行的奇迹,今日仍闪烁在我们眼前。正如你昔日曾以大能拯救了被迫害的人民,现在你也以重生的洗礼拯救全人类。求你使天下万民都获得救赎,成为你新约的选民。这样,在复活蜡烛的光照下,由於耶稣的临在,「过去」的事情变成「今日」的实现,使在场的「候洗者」(望教者)也能参与,意识到自己也被邀请投入救恩史的洪流当中。红海的奇迹即将藉洗礼实现在他们身上了。
&&& 创造世界之夜 这篇读经选自创世纪1:1—2:2节。在这篇读经中,他向我们讲述天主的创世化工,天主创造的世界原来是好的,被人犯罪败坏了。人类的始祖原来被安置在充满生命和光明的乐园,那一切都好。他们犯罪後才失落了这样的福气。
在复活基督的光照下,创造世界的历史又从新开始。正如圣保禄宗徒所教导的,基督是唯一的主,万物藉着他而有,我们也藉他而有;他是一切受造物的首生者,其大能的话支撑万有。基督重建了败坏的世界,与初创的世界相符合。按照天主所定的计划,天上和地下的万有,总归於基督,人也不能例外,与「亚当」相反,我们是在基督内受造的,为行天主所预备的各种善工,要在这些善工中度日,我们是新受造的人、新受造物,我们应该脱去旧人和他的作为,要穿上新人,按照创造我们的天主的肖像而更新,为获得永生。
「候洗者」(望教者)应知道他们已踏上了更新的道路,但是尚未成全,直到如今,一切受造之物都一同叹息,同受产痛;不但万物,就是连我们这已蒙受圣神初果的,也在自己心中叹息,等待着义子的期望的实现,即我们肉身的救赎,但是我们知道,一切自会完成。圣若望宗徒在默示录上所写的,先前的天与地已不见了,而那位坐在宝座上的说:「看,我已更新了一切」。这篇读经和答唱咏後的祷词就表示这信心:天主,你奇妙地创造了我们人类,更奇妙的救赎了我们。请你帮助我们善用你所赏赐的理智,明辨是非,抗拒罪恶的诱惑,得享永恒的福乐。
&&& 亚巴郎祭子之夜 第二篇读经取自创世纪第22章第1到18节。这是大家熟悉的亚巴郎祭子的故事,是圣经和礼仪中的主要典故之一。在聆听这个故事时,我们不仅汲取「无条件地接受天主派给我们痛苦」的伦理教训。这样的教训固然有益,但还没有达到圣经讯息的层次。圣经的讯息是:「天主要求人有绝对的信德」;同时,希伯来人书提及这个故事时,在肯定了依撒格是亚巴郎的独子,又是承受了恩许的人,因而说明了亚巴郎所受试探的严重性之後,它接着这样结论说:「他想天主也有使人从死者复活的能力,为此,他又把依撒格得了回来以作预像。」如果说,祭杀独子依撒格,叫我们想起天主圣父赐下了自己的独生子耶稣基督,来救赎我们,那麽,依撒格终於没有被杀,预示了耶稣的死後复活。
&&& 「候洗者」(望教者)要在这个故事学习对天主有绝对的信德×主有绝对的信剑这是他们即将领受圣洗圣事所要求的:生活更新的条件,也是这件圣事将要赋给他们的恩宠,因为信德固然引领他们领受圣洗,究竟也是圣洗赋予他们由圣神带来的信德。这真的是一篇逾越节的读经,对天主旨意无条件的服从,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独生爱子。天主乐意接受这样的奉献,这样的奉献带给人信德的生命,给一个民族带来复兴,使恩许得以落实。
&&& 这篇读经後的答唱咏,在教会的最初时期,便被视作是预示耶稣的复活:上主,你是我的基业,我的幸福,是你掌握着我的生命。我时刻仰望着上主,有他在我身边,我便迄立不移。我心高兴,我灵喜悦,我身也安枕无忧。因为你不会将我遗弃在阴间,也不会让你的圣者沦於腐朽。然後收心默想,祈祷:天主,你是信友的慈父,你藉基督的逾越圣事,从世界各地召选了新的子民,实践了你对亚巴郎的许诺,使他成为万民之父。求你不断繁衍你的子民,并帮助我们回应你的召叫,善度恩宠的新生活。
&&& 默西亚来临之夜 这篇读经选自厄则克耳先知书36:16—28节。主题是:犹太民族由於犯罪,被流放到国外各地,但是天主,为了顾全自己被亵渎的圣名,愿意聚集他们,领他们回到他们祖国的怀抱。今夜,天主要聚集的却不只是一个犹太民族,而是整个人类,他要把他们从世界各国召集在一起,用水洗净他们,给他们一颗新的心,新的精神,使他们能遵从他的法律,恪守他的诫命。
&&& 无须解释,便可知道这是对圣洗圣事而言的,所有基督信徒,由於领受了同一的圣洗圣事,都被团结在一个身体上了。在这儿我们又可看出礼仪与注解圣经的关系。厄则克耳先知的这一席话原来与圣洗圣事没有关系,但是谁也不能说,慈母教会援引它来讲解圣洗圣事的道理,是曲解圣经,因为她是在这篇圣经中认出了天主拯救世人的主动行为。天主怜悯人,他既创造了人,自然也能使人洁净。圣保禄宗徒说的好:「当我们还在软弱的时候,基督就在指定的时期为不虔敬的人死了,我们既因为他的血而成义,更要藉着他脱免天主的义怒。」所以,圣保禄宗徒称领了圣洗的人为「新造的人」,圣若望宗徒,在记载耶稣与尼苛德摩的谈话中,也谈到了「由水和圣神而生」。
&&& 这篇读经後有两首答唱咏,可任选一首。两首都讲及与天主相会。前者令人想起天主藉领洗礼给人生命,使人进入天国之门;後者求天主给人再造一颗纯洁的心和再次得救的喜乐。这篇读经有三篇祷词,其中两篇可由主礼者任意选用。第一篇求天主仁慈地垂视他的整个教会,将他的救恩有效地广施给全人类,使普世万民都能看到:卑微的被抬举,衰颓的得到更新,破碎的重归完整。本夜若有人领洗,则必须采用第三篇:全能永生的天主,求你亲临这彰显你伟大慈爱的圣事,派遣圣神,收纳即将领受洗礼的兄弟姊妹,成为你重新创造的子民。愿我们即将施行的洗礼,依赖你的力量,获得圆满的效果。
&&& 光荣颂 是从宣布旧约逾越进入宣布新约逾越的门户。光荣颂後的读经取自圣保禄宗徒致罗马人书6:3—11节。这是今夜诵读的最基本的一篇读经,内容阐述圣洗圣事的神学意义:领洗是我们的解放,圣保禄宗徒把领洗比作与耶稣一同死,一同埋葬,和一同复活,他这样说:弟兄姊妹们:你们一定知道:我们众人领洗时,进入了基督耶稣,也就是进入了他的死亡。通过洗礼,我们进入他的死亡,并和他一起埋葬了,正如基督藉父的荣耀德能从死中复活那样,我们也应开始活新的生命。如果我们经历了基督的死亡而与他合一,那麽,我们也将同样地经历他的复活,而与他结合。我们知道,我们的旧我已经和基督同钉於十字架上了,为的是要摧毁我们的罪性,使我们不再作罪恶的奴隶。因为人一死,就脱离罪恶。所以,我们相信我们与基督同死,也将与他同生。我们知道基督已从死中复活,他不再死,死亡再也不能控制他。他的死是死於罪恶,一次而竟全功;他现在活着,是活於天主。同样,他们也要把自己看作是死於罪恶,且在基督耶稣之内,为天主而活着的人。(罗6: 3-11)
&&& 其後选用圣咏第117篇作答唱咏,赞扬天主在圣洗圣事中完成的奇迹:上主高举右手,大显威能。我不会死亡,必要生存,我要宣扬上主的丰功伟业。
&&& 为甚麽在死人中寻找活人呢?诵读的福音,依照礼仪年甲、乙、丙三年循环,分别取自三部对观福音,内容都关於耶稣复活。三部对观福音的记载彼此略有出入,与圣若望福音的记述也不完全符合,这正好说明福音作者写作态度的严肃,他们各自依照自己的立场,和读者们的需要,尽力传授他们的信仰。
&&& 圣玛窦对耶稣的复活提供教义上的综合。他记述天使的发显,来为後来耶稣显现给妇女们和十一位门徒作准备。圣玛窦有他的护教目的,他知道,「一直到今天」谣言在犹太人间传扬着说:耶稣的遗体被人偷走了。圣路加着重耶稣的「坟墓已空」,妇女们先注意到,後来圣伯多禄和别的门徒们也发觉了这一事实。圣若望不爱说轶事,但也提及坟墓已空。他认为玛利亚玛达肋纳发现坟墓已空,圣伯多禄和圣若望却看见殓布和汗巾分别遗留在墓穴,使耶稣遗体被偷的假设不能成立。但是,圣若望最关心的是信德,他着意观察并描述圣伯多禄和他自己怎样开始相信了耶稣的复活,也仔细地记述了玛利亚玛达肋纳起初由於不见耶稣遗体而忧伤,後来又因为看见了复活的耶稣而十分喜乐。
&&& 今夜也是全世界基督信徒的洗礼纪念&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坚振圣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