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儿有好点的领导力提升企业管理类培训课程课程啊?想充实下自己

领导力提升培训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大海航行靠舵手,高层管理者就是他所经营管理企业的舵手。在领导力提升培训中,高层管理者领着全体员工在复杂多变和充满着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中乘风破浪。高层管理者要想拥有雄心伟略,能够高瞻远瞩,进行领导力提升培训是相当有必要的。
然而,现实情况是,多数高层管理人员没有经过专业的领导力提升培训,而是从业务骨干直接走上管理岗位,这些人靠摸索积累管理经验,但对管理缺乏系统的理解和掌握,由于缺乏系统的管理理论知识,导致管理水平受到局限,从而导致整个团队的成长遇到瓶颈,很难满足公司更大的发展需要,有时即便公司有很好的战略,也很难实现。
所以,高层管理者的培训是尤为重要的,否则一旦走错方向后果不堪设想。在领导力提升培训中,为什么有些公司能成为世界五百强,在行业内处于领先呢,除了领导者的高瞻远瞩之外,适时的培训也是不可或缺的。例如:全球CPU生产研发巨头英特尔公司。
英特尔公司对于人才培养的独到之处在于他们制造的。他们为了保持公司文化和辉煌的成就延续,采用了一带一的手法去培养经理人。公司CEO葛鲁夫曾多次说过,任何管理者的部分关键工作就是为继任者铺路,而为继任者铺路的最好方式就是平稳过渡,即当铺路者仍然工作的时候对继任者起推动作用。英特尔公司对人才的最高要求并不是经验,而是学习能力。
英特尔公司的经理人培训通常会经过三个阶段的培训。第一阶段是经理在公司做事的一些流程和制度,让经理人更深入地了解管理层的事情;第二阶段是管理任务周期培训,此过程是管理业务技能的训练,即告诉管理者如何去管理;第三阶段是人员管理培训,这一阶段会主要练就沟通、辅导和发展员工的能力。
此外,在领导力提升培训中,对经理人培训还有五个环节的培训:第一步是制定工作目标;第二步是完成计划;第三步是如何帮助别人共同解决问题;第四步是对员工如何实施管理;第五步是如何进行员工的激励训练。当然大企业都会有公司内部一套完整的培训体系,那么其他企业的高层领导者该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培训师呢?
只有自身本来就具有丰富的实战经验培训师,才能使得自己的培训引发大家的共鸣,须知所有参训的学员都是市场实践者。在领导力提升培训过程中,千万不要将培训变成理论的叙述以及技巧性游戏的天堂,脱离了实战的培训只能是空谈。所以这类培训师的选择尤为重要。
在你身处领导岗位时,最关键的不是你能做什么,而是你能让各种专业的人才按照你的意图或者决策,发挥他们的专业特长去做事“,首先,他说明了一个领导力的问题,其次就是执行力的问题,作为领导者,应该能够在不同场合灵活处理日常工作中发生的每一个细节,让每一个员工的思路跟着你走。作为领导者,应该抓住员工的心,理解员工的正常合理需求,从而满足员工的合理需求,才能拥有员工的一切,对员工的需求只需进行简单的分析,残能找到员工的根本需求,一定要在满足员工的需求后,给员工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
要做到上面所提到的那些领导必须具备的素质,企业高管就有必要进行领导力提升培训。用专业的领导力提升培训来使得企业高管具备更高的素质和更好的执行力。
领导力提升培训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华龙培训斥巨资聘请国内顶尖企业教练团队,结合国内企业发展趋势及市场环境的不断更替变化,倾心打造全新人本领导力整合训练课程,帮助社会各界精英人士全方位挖掘自身潜能,突破发展瓶颈,真正做到“知行合一”,引领企业迈向成!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校&长&领&导&力&的&提&升
领导力是一个比较时尚的概念,它来自上个世纪初的西方。20世纪80年代,首先由中国的企业界引入这个概念。在我们教育领域还是一个新概念。领导力是适应时代呼唤的一个概念。
有学者指出:“人应该具有他所处时代的内涵”。我们的社会发展到市场经济的今天,人们的生存方式正在发生着巨大变化,集中表现在三个方面。
① 经济生活当中反对禁欲主义要求现实幸福;
② 精神生活中反对蒙昧主义要求理性自由;
③ 政治生活中反对专制主义要求民主法制。
这是“三位一体”的理念,也就是市场经济的理念。做教育工作应该树立这样的思想:“用指向未来的观念,教育今天的学生,以适应未来的需要”;而不能“用昨天的观念,教育今天的学生,去适应明天的需要”。
做校长的只有学习领导科学,才能实现科学领导。
一、 什么是领导力?
理论是思想中的现实,理论是概念和范畴的逻辑体系,理论也是人类特有的把握现实的思维方式,是在实践活动中对客观规律的总结与升华。
所以,我们研究领导力问题,有必要把最基本的领导力概念纳入研究和掌握的视野。
(一)领导力的概念
领导力是领导者以个人的人格魅力为基础,以法定的领导职权为条件,对周围的环境、组织的发展和组织成员的成长所产生的一种影响力。
下面,我从四个方面来解释这个概念:
1.领导力是以职权为基础的复合力
领导者的领导力(狭义)必须以法定的领导职权为基础条件。也就是说,没有相应的职位和权力,就没有领导力产生的可能性。
有学者说:“手中没有米,鸡都不跟你”。要珍惜手中的权力,也别太把权力当回事。有了权力别人可能仰视你,失去权力别人可能俯视你,但是,你永远要平视自己。
但是,仅仅有了职位和权力也并不意味着就一定能产生领导力。换句话说,职权如果不和承担职权的人发生积极意义上的相互作用,这种“复合力”就难以产生。
怎么理解“积极意义上的相互作用呢”?就像一位钢琴家能弹出美丽的乐章,你说是钢琴的功劳呢,还是钢琴家的功劳。我想,钢琴好,弹不好不行;弹的好,没有钢琴,也弹不出曲子来。
同样一架钢琴,不同的人能弹出不同的旋律,原因不在于琴,而在于人——同一所学校,不同的校长治理,境况大不一样的情况笔笔皆是。
同样的学校,同样的教材,同样学生,换了一个老师教,教学效果就可能有天壤之别。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2.领导力是获得追随者的能力
著名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祖籍荷兰,美国人)曾经说过:“发现一个领导者最有效的办法,是看他是否有心甘情愿的追随者。”
一个只会指挥别人的人,一个只会驱使别人的人,不是真正的领导者,也谈不上领导力。真正的领导力应由获得追随者的能力来衡量——那就是你“说话有人听,做事有人跟,能够一呼百应”。
就像一个老师好的教学效果,要从学生那里来反馈一样。真正的好教师不在于荣誉的堆砌,而在于印刻在学生内心的感觉。苏霍姆林斯基生前默默无闻,但并不影响他成为流芳百世的大教育家。
毛泽东之所以能成为中华民族解放的英雄,不仅因为他自己有远大的政治抱负、崇高的理想和过人的聪明才智,还因为毛泽东旗帜下聚集了众多优秀的追随者。
象顾全大局的朱德,文武又全的陈毅,忍辱负重的周恩来,善于理财的陈云,东北解放的功臣林彪,桀骜不驯的许世友,刚直不阿的彭德怀,转战南北的徐向前,还有韬光养晦的邓小平。
毛主席说什么叫政治:“政治就是支持我的人越多越好,反对我的人越少越好”,什么叫军事:“
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
“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说的是“打”与“走”的关系。在这里,光走不打是逃跑主义,光打不走是拼命主义。毛泽东既是孔夫子,又是秦始皇。(陈海春观点)
校长要想管理好学校,创造性的开展工作,身边应该有一批“工作有能力、干活有活力、开拓有创意”的追随者(主要是班子成员和中层干部)。
领导者应该象“吸铁石”一样,把你组织内部的人,紧紧地“吸附”在你的周围。“凝聚人心”无疑是领导力的最高境界。无论是校长、主任还是班主任都是如此。
一个单位就像动物园一样,应该有各式各样的动物,这个单位的领导如果只能和自己一样的动物相处,那你赶紧别当领导了。如果动物园里的动物只有一种的话,那不是动物员,而是养殖场。
3.领导力不仅仅是领导者的能力
北京十一中学校长李希贵说:“我相信,领导者是动员别人来实现自己理想的人。”校长(班主任)的成功并不在于你每天都在做什么,而在于团队的成功“反射”给你的荣耀
领导的作用在于把团队及其成员的外在的能量和潜在的能量“引爆”,校长就像一支雷管,本身爆炸并没有什么威力,他的作用在于引暴炸药。赋予雷管的功能,也并不是让它自身爆炸。
通过激励、惩罚、鞭策等管理手段,把被领导者的潜能变成显能和效能,为实现组织目标服务。
校长的能力就是一种把别人的能力发挥出来的能力。善于发现、培养并发挥别人能力的领导者,最有可能把团队带向成功。人的作用不是自动发挥的,就像炸药不能自己爆炸一样。
一个人领导5个人,不是让你比这5个人的每个方面都厉害,而是你比5个人当中的每个人都更善于驾驭这5个人。
孟子说:“尽已之力谓之下,尽人之立谓之中,尽人之智者谓之上。”
用自己的力气去赚钱的人,往往是下层人;用别人的力气帮助自己去赚钱的人是中等人;用别人的智慧帮助自己赚钱的人是上等人。刘备对于诸葛亮就是这样。李树福初中毕业,用了赵福全,就是用人之智。
成功的校长不一定拥有最好的老师,但他能最好地利用每个教师的特长,并将其特长发挥得淋漓尽致。要坚定的相信,人的潜力是无限的。山东杜郎口、河北衡水、江苏洋思、盘锦新兴中学成功的经验足以证明我的观点。
校长应该树立这样的观念:下级有功你有功,下级无功你有过。校长的功劳要靠下级去建立,别人干得越欢,你的功劳越大,领导力越强。校长要鼓励下级多干活,不要和下级争着当劳模。
下属需要什么,领导就要尽情的提供什么。研究表明,下属喜欢被关爱,喜欢被欣赏,喜欢具有发言权,喜欢拥有发挥主观能动性(表现欲)的机会。你必须投其所好。
4.非权力性影响力更能体现领导力
权力有两种:一种是由位置产生的正式权力(职务权力);个体由于担任某个职位而具有的权力称为正式权力,一个人只有在该职位上才拥有这种权力,如果这个位置消失了,那么,相应的权力也就不存在了。
另一种是由领导者的品格、才能、经验、经历、成就等因素构成的对他人行为产生的非正式权力(个人权力)。非正式的权力属于个人,是由群体成员授予的。
教师服从校长的理由有二:一是校长职位高、权力大,不服从就将受到惩罚,趋利避害是人的本能。惩罚不仅仅是批评、处分,受冷落、不被重用、不被信任、被边缘化等都是被惩罚。
二是校长个人的品格、能力、知识、经验、想法等比自己高一筹。
前者是权力因素,后者是非权力因素。二者缺一不可,我们应该加强后者,因为前者是有限的,而后者是无限的。
总之,领导力就是让别人支持你拥护你跟随你的能力。我们跟着领导出去,觉得不掉价,脸有光,就反射出领导的魅力。
(二)领导的本质
领导的本质是一种影响力,是“让别人把事情办成的活动”。
所谓的“让别人把事情办成”,就是“我命令你做,我告诉你做,我引导你做,我督促你做,而不是我代替你做。
领导、领导,一是领——给部下以方向感,知道往哪走(课改、素质教育、校园文化建设);二是导——教导、指导,给部下以方法,知道怎么走(怎么改,从哪下手,怎么建设)。
校长如同一个导演,选择一个能够打动人的好剧本,这个好剧本就是适合学校发展的总体思路,然后为每个教师找到合适的角色,搭个舞台,导一出好戏。
要想让别人把事情办成:
1、你应该比别人更清楚地知道——办什么事情是正确的。
领导就象在一个天井里搭梯子,首先要搭对方向,然后,才是组织大家往上爬。如果搭错了方向,还得下来重爬。所以,我们经常听到一句话,叫“决策的失误是最大的失误”。
做领导,特别是做一把手,关键是“看得清大方向,抓得住大关键”。
如果从程度上来讲,那就是:别人不知道的,你要知道;别人知道的,你要比别人知道的更清楚、更正确。以其昏昏,是不可能使人昭昭的。
领导应该相当于雁群中的头雁,决定着雁群何时南飞何时北归;领导应该相当于雁群中的头雁,要是离开雁群太远就会脱离群众,要是跑到雁群中间就会混同于群众,要是跑到雁群的后面,就做了雁群的尾巴,落后于群众。
河北衡水中学总结的经验是:校长讲的是师生想的;校长干的是师生盼的;校长改的是师生怨(怨恨的怨)的。
领导者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先干什么,后干什么,干到什么程度,自己必须心里有数。国学大师翟鸿森认为,最笨的人就是出色地完成了根本就不需要干的事.
斯迪芬科维(美国著名管理学专家)把工作按照重要性和紧急性的程度,分成四个象限:①重要并紧急的;②重要不紧急的;③不重要但紧急的;④不重要也不紧急的。
我认为,一个学校最佳的运行状态——按部就班;一个人的最佳工作状态——尽职尽责(习惯)。常规管理是学校管理的基本骨架,花样太多且变化不定,是管理不成熟的表现。
大家知道,管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二
八定律”:80%的能量蕴藏在20%身上——你要抓骨干;一个单位有100件事情,只有20件最重要——你要抓重点。一个校长抓住了骨干,抓准了重点,就会形成“纲举目张”的局面。
&2、领导还要知道该办的事情由谁去办是最合适的。
校长要学会选材用人,实现人与事之间的相互适应,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协调。也有人说叫“人岗匹配”。因为从理论上讲“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废品,只有放错地方的资源。”
“大才小用,小才大用,此才彼用”都是不合适的,只有“量才适用”才合理。
西北大学曾经邀请著名作家贾平凹去当教授,有学者评价说,贾平凹去大学当教授,中国大学多了一个平庸的教授,而中国文坛却少了一个优秀的作家。
校长用人之道在于“知人善任——把最恰当的人,用在最恰当的地方”。企业管理“1010法则”。任何组织和群体,都有10%最优秀的(不用扬鞭自奋踢),也有10%比较糟糕的(扎一锥子都不出血),还有80%的普通人。你就别指望5个手指头一边齐。
领导用人标准:“有德有才,重点使用;有德无才,培养使用;有才无德,限制使用;无才无德,坚决不用。”
&3、领导对办事的人和办事的过程要有施加影响的能力。这种影响的能力包括鼓舞、推动、改造、引领、鞭策、激励等,用物质的也好,用精神的也好,反正你必须有自己的招数。
我主张,办法要紧跟着想法走,否则,没有办法的想法只能是空想。
以激励为例,从种类上来说,有物质激励、精神激励、物质加精神激励;要求上来说,激励要及时、适时、多样化、个性化。
鲁迅先生说:“一所成功的学校,不是因为一大堆人各自做自己的事情,而构成的一个结果;而是因为有一群人向着共同的事业挺进,形成的一种效果。”
&4、对办事的人和办事的结果要进行监督检查。
我们做校长的必须明白一个道理——“靠自觉是一种幻想。”人们不情愿做你希望他做的事情,人们只会做你检查的事情,不检查就会消极怠工。
学校各项工作任务除了有分工、有布置、有要求之外,更重要的环节是“加强经常性的检查”。
评价就是给行动主体以不断的反馈,目的在于修正行为,强化他付出的主观意愿。没有反馈和评估系统,就是吃大锅饭。干的不香,不干的不臭,时间长了,肯定影响积极性。
反馈和评价要有一定的频率,不要等最后才告诉行动者对还是错,是好还是坏。
评价的规律:一评价什么就追求什么;二谁有权评价就讨好谁。(余世维——赢在执行)中国人加薪总是和职位联系在一起,而没有和能力联系在一起,职位升迁了就加薪,能力提高了怎么就不加薪呢?所以,人们对职位的追求,远远高于对能力的追求。
台湾第五代管理创始人、国际企管专家白崇贤在《向永庆学管理》讲座中说过一句话:
“人之初,性本懒,要想不懒制度管”。我觉得说的有道理。
我们要求大家做一件事情,就好比让大家画圆:
①有的人有能力画,也愿意画;
②有的人会画不情愿画;
③也有的人情愿画,但没能力画;
④还有的人既不情愿,也没能力画
最好的办法就是每人发一个圆规——规章制度。制度是自律的底线,法律是道德的底线。制度管理不了的靠文化,文化管理不好的靠信仰。对规章制度最有破坏力的人,就是规章制度的制定者。
管理管理,一要管,二要理。“管”主要是管事,“理”主要是理人,理顺人心,理顺关系,理顺情绪。按照中国国情,80%的精力要放在理顺人心上,20%的精力用在管理事物上。中国人的价值取向是“情理法”。美国人的价值取向是“法理情”。
(三)“软权力”(威信)的来源
权力有两种,一种是硬权力——强制性的影响力,也叫法定的职务权力,由职务赋予的权力,你听也得听,不听也得听,传统管理比较重视职务性权力,被领导者和被管理者也比较适应和接受这种管理
另一种就是我们要研究的软权力,研究和运用软权力进行领导,这是进入21世纪之后领导的大趋势。
那么,什么是软权力呢?
电视剧《亮剑》中的团长李云龙,为了给他的警卫员魏大勇(和尚)报仇,杀死了已经被八路军收编的黑云寨二号头目,违反了军规,由独立团团长降为营长。但是,独立团的实际权力还是由他掌握。他这时候拥有的就是软权力——个人业已建立的威望。
班级里非正式组织小头目说话好使,他的“权力”就是软权力,是群体成员赋予他的。
结论是,人们更愿意接受和认可那些自己敬佩人的领导。校长身上有三个魅力,一个是权力的魅力,二是人格的魅力,三是学术的魅力。软权力的来源大体6个方面:
品德高尚的人,影响力就大。品德不是别人给的,是靠自己修养、修炼的——公正、宽容、廉洁、谦虚、勤勉、顾全大局等。
易中天有一个讲座《自我意识与人的确证》:人原来不是人,人是“动物”。后来,人脱离了动物界,选择了做人。人既然选择了做人,就要付出做人的代价,这个代价就是终其一生,用自己的言论和行动来证明自己是人,而不是不是人。
谦虚——“天地有大美而不自夸,需要艺术家去赞美”(画家李苦禅儿子语)。
大地有“苍茫”之美,海洋有“浩瀚”之美,群山有“阳刚”之美,湖泊有“宁静”之美。这些都是自然之美,美的又是那么自然。但它们从不言美,都是别人去赞美——大自然最谦虚。
我在铁岭校长培训的时候,曾经说过一句话“任何认为自己伟大的人,不是他真的伟大,而是他的参照物太小了。”
企业讲“小富靠勤,中富靠智,大富靠德。”
个性鲜明的人影响力大。毛泽东的英雄气概、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斗争哲学都构成了他独具魅力的领导个性。到目前也很难有人超过。
周恩来的个性偏重儒雅,彭德坏个性是耿直刚烈,朱德的个性是朴实无华。
邓小平的个性是平民化。说话朴实:“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耗子就是好猫”——关注结果;在改革开放初期,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没有榜样,没有经验,没有先例——“摸着石头过河”。第一块石头就是安徽凤阳小岗村,第二块石头就是深圳,第三块石头就是上海浦东。
领导者的风格可以是多样的,但不同风格成功的领导者都有共同性,其中之一“有效率”。
3、业务专长
上海市原市长徐匡迪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是工程技术专家——光环。我是市长,你也是市长,但你是院士,硬权力一样,但软权力就不一样了,软权力就放大了硬权力,内行专家说话有分量。
我是校长,你也是校长,但你是博士,我是一般本科,就是不一样。但这也不是绝对的,社会科学就没有绝对的东西。
我们常说“发展是硬道理”。那么对个人来说,能力就是硬道理。无论走到哪儿,真才实学都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和必备条件。没有能力,再多的道理都不是道理,真才实料才是人安身立命之根本、实质。不是好人,没有口碑;不是能人,没有位置。这个位置包括在群众中心目中的位置。
邓小平的领导艺术表现在“柔中寓刚,棉里藏针”。刚就是原则性,柔就是灵活性。邓小平是把原则性和灵活性结合得最好的领袖人物。
比如“一国两治”,“一国”就是原则性——主权问题没有谈的可能;“两治”就是灵活性——可以退让、可以妥协(没有妥协就没有谈判)。
没有原则性当不好领导,没有灵活性,也当不好领导,说领导艺术,艺术就没有统一的模式,也没有统一的标准,而且极具个性。这个东西学不来,只有自己去“悟”。
5、&&&&&&&
资历反映一个人的生活阅历和经验,人们对资历较深的领导者都会有一种敬重感。
一个人的资历、阅历、经验,也能给人带来明显的软权力。中国第一代领导人毛、刘、周、朱、陈、林、邓,都是老一辈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邓小平成为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资历、阅历、能力、经验没有人能和他相比。
你我都是校长,我30几岁,你50几岁,我当了5年校长,你当了15年校长,你的硬权力和我的硬权力一样,但是,你的软权力要比我的软权力大得多,一般来说是这样。
我们虽然反对论资排辈,但在人们心目中资格是客观的,资格也是有分量的。
你可以没有高学历,你也可以文凭一般,但你头脑聪明、实干,工作业绩突出,上级认可,群众服气,同行羡慕,同样可以具有软权力。魏书生就是最好的例证。
让你进班子,也许不是因为你比别人更能干,而是你比别人更合适,能干的内涵是确定的,而合适的内涵就未必确定。
拿破仑在一次演讲中讲过这样的话,他说:“我的权力靠我的威望,而我的威望靠我的胜仗,假若我不再有胜利,而是不断地失败下去,我将不再有威望,最终也会丧失自己的权力,征战得胜造就了今天的我,也只有不停地征战下去才能保持今天的我。”
当然,没有截然的、绝对的哪一类,只是一种趋向。
二、校长领导力的分解
校长领导力就是获得教职员工支持拥护和追随的能力。
1、办学思想的领导力
校长对学校的领导,首先是办学思想的领导。校长对办学思想的领导力应该是校长领导力的起源和根本。
办学方向的领导
办学方向大而言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小而言之是指一所学校的发展道路。
&办学目标的领导
集中师生智慧,不断地、不失时机地提出学校的奋斗目标、师生的发展目标,以此凝聚人心,激发斗志,这应该是校长办学思想领导力的重要体现。校长不能仅仅满足于埋头苦干,而要仰望学校发展的天空,关注学校未来的发展。
办学风格的领导
办学风格即办学特色、办学个性。引领学校办出特色、办出个性,这应该是校长办学思想领导力的最高表现。
特色学校就是个性化的学校,是认识和优化了个性的学校——《人民教育》总编辑傅国亮。每个人都是一个个性的人,只是你没有认识自己的个性,没有优化自己的个性。
那么个性是什么?我的解释是“个性就是经常表现出来的稳定的特点”。
2、课程实施的领导力
校长不能对学校课程进行领导,就不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地领导学校。因为课程是学校办学的基础,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土壤,是学校的生命所在。
学生要学课程,教师要教课程,考试要考课程,因此,课程应该是学校工作的聚焦点。
▲坚定的执行国家课程
国家课程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是学生成为合格公民的必修课程。
▲充满智慧地建构课程
建构可供学生选择、适合学生发展的课程体系,是校长课程领导力强的鲜明标志。学生的发展需要课程的引导,学生的健康成长需要课程的有力支撑。
▲创造性地实施课程
“医生的功夫在病床,教师的功夫在课堂。”教学“镇”不住课堂,教育就征服不了学生。教师要让学生喜欢你的课,喜欢你的学科,喜欢你。
教师不应该满足于教过了,而要追求教会了。学生没有收获的课,老师感觉再好,表现得再出色,也不能算做好课;教师要人自己的课使学生如沐春风,而不是如坐针毡。
教师的教学功夫一定是在课堂练就的。就像飞行员的功夫是在天空中练就的一样。教师爱岗敬业的立足点在课堂教学。
现在流行一句话:“名医一把刀,名厨一席菜,名角一台戏,名师一堂课”。什么是好老师?我个人认为,教一门好课,带一个好班,就是好老师。
我个人的观点,学校的一切活动,都应该围绕课堂教学这个中心来开展。真正的教育改革,一定是在课堂发生的。
中国古代教学十法:①举一反三、②温故知新、③循序渐进、④循循善诱、⑤深入浅出、⑥有的放矢、⑦直观形象、⑧因材施教、⑨文以载道、⑩教学相长。这些都是经过实践检验的、颠扑不破的真理性的认识。
宇宙之中有三类星体——流星、行星、恒星。这十大教学法就是“恒星”,必须坚守住。
关于教学模式的选择,任何教学模式都有其适用的局限性,但有一条原则大家必须注意,那就是“必须把有效性作为教学的生命,学生学到了什么?得到了什么?是任何教学都必须考虑和追问的”。老师不应该满足于教过了,而要追求教会了。
教学的有效性的“效”包括三个方面的含义:①效率——单位时间内的投入和产出;②效果——学员对讲课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学生没有收获的课,老师感觉再好,表现得再出色,也不能算做好课;③效益——教师在教学中的提高,学员在学习中的发展,教学应该是“双赢”的。我们提倡教师向学生学习,两代人共同成长。
集体备课,不能成为“绑架思想”——以牺牲教师专业个性为代价,大家都朝一个路子走。我们的教研活动,是否存在这样的问题:老师遗憾——课是我上的,但是课堂上没有一句话是属于我的;教案是我写的,可是指导老师过目时,又被砍掉了一半,到教研组讨论时,又被砍掉了一半,到上课的时候已经没有自己的话了。课堂上教师那个“我”消失的时候,便意味着教学兴味的终结。——《人民教育》2008年第24期,评论员施久铭的文章《2008,与教学有关的记忆》。
你是老板,我是厨师,菜得我炒,盐得你放,顾客不满意你还怨我,这是什么道理。
关于课堂教学改革:
上海闸北八中校长、上海市教育功臣刘京海认为,在课堂教学改革问题上,要坚守“讲加练”这个中国课堂教学传统的特有的东西。要把研究和创新的着力点放在“怎么讲,怎么练”上;而不是“要不要讲,要不要练”上。
刘京海校长认为,“讲”就是接受式学习;“练”就是体验式学习。二者必须结合,不能偏废。
刘京海校长经过十年潜心研究,把中学课堂教学“讲和练”的状态,分成七种类型:①精讲精练②精讲多练③多讲多练④只讲不练⑤只练不讲⑥乱讲乱练⑦不讲不练。
3、校园文化的领导力
什么是校园文化?首先说,文化是一种价值观,是一种态度,是隐含在事物表象内部的东西。是学校发展的DNA。
校园文化有三个层面,一物质层面,二制度层面,三理念层面。我们提倡:
把物质层面的东西建设好,让大家共同享受;
把规则层面的制度制定好,让大家共同遵守;
把理念层面的东西树立好,让大家共同追求。
这三个层面就象一个同心圆,最外面的是物质的,第二层是制度的,最核心的是理念的。
4、&&&&&&&
师生发展的领导力
什么是教育?肖川说:“教育就是一个不完美的人,引领另一个(一群人)不完美的人,追求完美的过程。”
校长对学校的领导最终要落到促进师生的发展上来。其实,学生、教师、学校的发展是内在统一的,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学生的发展,没有师生的发展就没有学校的发展。
教师是学校发展的首要动力。老师对于办好教育的作用,社会都知道。过去讲人生四大喜事:“洞房花烛夜,金榜提名时,久旱逢甘露,他乡遇故知”。
最近流传新人生四大喜事:“出生摊个好家庭;念书摊个好老师;工作摊个好领导;结婚摊个好对象。”
校长要把提升教师素质,作为办好学校的第一要务。这个世界不存在“教学楼豪华,教师素质简陋”的好学校。现在,随着物质条件的改善,我们并不反对教学楼豪华,但是,校长要把更多的精力用于教师素质的“装修”上。
校长怎么看老师:“既要看文凭,更要看水平;既要看职称,更要看称职;既要看成功,更要看成熟。”
衡量一个老师的工作要三看,一要看工作态度;二要看工作能力;三要看工作成果。工作能力解决会不会干的问题;工作态度解决愿不愿意干的问题。会干不愿意干不行,愿意干不会干也不行。
根据新课改的理念,我们的教育一定要关注学生,校长围着教师转,教师围着学生转。
世界学生发展观有三种:
1全面发展——中国:冯恩洪认为,全面发展是对一代人的要求,不是对一个人的要求。个性的差异发展,组成了一代人的全面发展。克林顿能当美国总统,但他也不是完人;刘翔能跨栏但打篮球不行,姚明能打篮球,但跨栏不行。所以,一代人要全面发展,一个人要差异发展。
2、强势发展观——美国:强调个性发展,按照最佳才能区发展。人皆有才,人无全才,扬长避短,人人成才。——吕型伟(副会长,上海市教育学会会长)
3、最近发展区发展观——俄罗斯:最近发展区理论是由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提出来的:教育对儿童的发展能起到主导作用和促进作用,但需要确定儿童发展的两种水平:一种是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儿童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距离,就是“最近发展区”。把握“最近发展区”,能加速学生的发展。
大千世界,只有人有差异,差异是人的宝贵财富,每个人必须终生面对差异。
好的教育=爱心+责任心+智慧
一个初二班主任,发现一名男同学这段时间情绪不好,总精神恍惚似的。一天在他的桌堂里发现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四句诗:
“天渊何处无芳草,为啥非在本班找,本来数量就不多,况且质量也不高”。甭问“失恋”了。
过了几天,多云转情了点,老师借故把他叫到办公室,说你还挺有文采的,如果不介意知识产权的话,老师帮助你改一改:
“天渊何时无芳草,为啥非在现在找,本来时间就不多,况且年龄也还小”。&&&&
教育需要时机,需要技巧,需要智慧。
在教育学生的问题上要坚持四句话:“合乎人性,体现人道,口下留德,手下留情。”
另外,我们既要关注学生“分数高不高”,也要关注学生“心情好不好”。很多时候学生成绩不好,既不是“态度”问题,也不是“智力”问题,而是“心情”问题。福建师范大学余文森教授认为,学生的“情绪状态”是考察学生能否优质学习的“第一个参数”。
三、给校长的十条建议
以上我们就什么是领导力?校长领导力的内涵和外延做了探讨。下面在操作层面做一下研究,领导力不仅仅在书本里,更主要的是在校长领导和管理学校的实践中。
& 1、校长要有自己的办学思想
校长对学校的领导,主要是教育思想的领导。校长没有办学思想不行,仅有办学思想不够。还要用各种方式让你手下的教师“认同、接受、理解、内化”你的办学思想,并转化为外在行为,作用在学生身上,在学生身上看出校长办学思想的成效。避免“理念天上飘,行为地上爬,知行不合一”。
另外,校长要始终注意把自己的办学思想体现为教与学的行为,并使之变成日以贯之的“常态化”。这是校长最重要和最难的工作。
比如,魏书生认为,教育就是培养学生的习惯。老师们都接受,经常抓,抓经常,持之以恒。并以养成学生良好习惯为验收标准。在盘锦,每年10月都要召开“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现场会”。一抓就是13年。教育的一些基本的东西要坚持,不要总折腾。
今年《人民教育》13—14合刊,是“魏书生民主科学教育”专辑。
2、校长要注意自己的作风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我认为,有了好校长不一定有好学校(因为要办好一所学校需要诸多条件——教师、经费、政策等),但是,没有好校长绝对不会有好学校。
校长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校的校风。有人说“校长身上有教师的样子,教师身上有校长的影子”。
校长宽厚,则校风淳朴;校长严格,则校规完善;校长倡导人文关怀,则学校关系融洽;校长注重学习,则学校学术气氛浓厚;校长不思进取,则学校一盘散沙。
校长是风,群众是草,风往哪吹,草往哪倒。
我们倡导校长“四真”作风:“对老师要有真情实感;对工作要真抓实干;对业务要有真才实学;对问题要有真知灼见”。
3、&&&&&&&
要知道校长是个“群体”概念
加德纳《论领导力》:“领导”这个词实际上是指一个团队。没有哪个人具备所有技能或足够的时间来完成现任职务所承担的复杂任务
说校长是一个“群体”,这并不否认一把手的地位。从这一点上来说,一把手不能单打独斗。总说副手无能的一把手,本身就有无能的嫌疑,时间长了,就要付出“唇亡齿寒”的代价。因为校长和副校长是“唇齿相依”、”唇亡齿寒”的关系。
副校长如果故意拆校长工作的台,那就基本是在断送自己的政治前途。
任何一个单位出大问题,根源都在领导班子。领导班子出现问题,领导成员就要在群众中找基础,群众中的一些人就要在班子里面找代言人。
4、 要明确校长威信的来源
当校长的都渴望自己有权威,权威就是上级赋予的权力加上自己的威信。
权力一纸任命就来(教育局一纸文书下来你就是校长或副校长),权威需要慢慢建立。有了权威,可以“不令而行”“不怒自威”;没有权威有的时候就是“令而不从”。
校长的职务是上级任命的,但是,校长的威信不是上级赋予的,也不是自己标榜出来的。
校长的威信是通过处理一个个具体问题一点点建立起来的;反过来,校长的威信也是通过处理一个个具体问题失去的。校长公不公正不在嘴上而在事上;校长务不务实,不在说上,而在干上。
“决心在嘴上,行动在会上,落实在纸上”的领导当不得。
英国管理学家汤姆
兰伯特说:“领导权就像一个银行帐户,与很多帐户一样,它也有严格的透支限制。每成功一次,领导帐户里的威信度就上涨一点;每失败一次,威信就会下降一点。如果为了避免风险而无所作为的话,信任度也会逐渐流失,最后无可挽回。”
5、校长要善于“分权”
“小事不管,大权独揽”。要做到“大权独揽,小权分散”,每个管理层次都是这样。要懂得一个道理——“权聚人散,权散人聚”。(现代企业都在倡导“稀释”股权)这里的人指的是人心。因为,在我们的学校里,时常发生“神散形不散”的现象。我们大部分都是公立学校,神散了,座在一个会议室里,貌合神离,工作很难干好,也不利于身心健康。
正职大权——人权、财权、决策权;副职小权——对工作的建议权、决策时的参与权、重大问题的知情权、执行中一定的自主权等。
真正的授权不是人事权、签字权,而是工作的目标和任务。是把你要做的事情,委托别人去完成。长期的工作实践我体会:“永远不要做下级能做的事情,永远不要让下级做只能由你做的事情”。(拍板—决策、签字、向上级汇报干部安排等)。
授权就像放风筝,线不放风筝就不飞,线短了风筝就随风飘零。能力强的就多放点,能力弱的就少放点,但是,一定要掌握住线的一头,做到收放自如。
6、校长应该懂得“责任”二字的含义
承担责任是领导力的核心。那么,什么是责任呢?有一种观点这样说:“愿意做的事要做,不愿意做的事也要做,这才是责任的全部意义”。
作为校长要有强烈的责任意识,因为你时常要见不情愿意见的人,做不情愿意做的事,说不情愿意说的话。如果当校长只愿意做自己愿意做的事;不愿意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就是不负责任的表现。
副校长把交人情的事都自己干了,把得罪人的事都推给一把手,就是不负责任的表现。
7、校长最好具备“三商”
一是“情商”。
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控制别人情绪的能力、人际关系协调能力。只有油门没有刹车的车谁敢开?怎么控制别人情绪?——“不管对错先挨骂”(原则)。怎么控制自己情绪?——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晚上睡觉再说梦话。
情商的四个特点
①自知之明。知道自己的长处、优点,追求什么;知道自己的缺点,什么东西在限制自己的发展。
②自我管理。心态积极,情绪稳定。一个人的烦恼就是他忘不了烦恼——心理学。说错一句话,办错一件事,得罪一个人,总是摆脱不了烦恼,把自己的心灵当成了无效信息的跑马场。
③善于识别身边的人。心理距离拿捏的好,要善待差异。
④善于沟通、协调人际关系。与上级、下级、同级都有良好的交往。人与人之间之所以产生矛盾和分歧,是因为对同一个问题的定义不一样,立场、观点不一样。
二是“智商”。人的智慧程度,分析思考问题的深度。
 诺曼 道格拉斯说:“有些东西是从别人那里学不来的,你必须亲身体验。”
三是“胆商”。
胆商对于一把手来说特别重要。一把手要敢于“拍板”。一把手最忌讳的就是优柔寡断。俗话说,“当断不断,反为其乱”。但决断不是武断,要九分思考,一分决断。刘伯承作为元帅,最大的特点就是“深思断行”。
校长要放弃试图“取悦所有人”的想法。有句民谣;“作天难作四月天,蚕要温和麦要寒。行人望晴农望雨,采桑娘子望阴天。”去满足哪一个呢?老天尚且难当,何况做校长的呢?有70%以上人拥护,就大胆决策。
8、校长就要有宽阔的胸怀
俗话说,“宰相肚里能撑船,将军额头能跑马”。有多大度量干多大事,有多大心胸做多大官。
阿里巴巴CEO马云说“领导者的胸怀是用冤枉撑出来的。”邓小平、铁托、林肯、南非总统——曼德拉。
一个领导不会电脑可以找一个秘书,不会外语可以找一个翻译,不会管理可以找一个CEO,但是,人的胸怀呢?人的境界?人的格局呢?这些东西是不可替代的。
▲包容是现代领导的必备品质。一个领导只有包容人,才能用好人。要容人之短,容人之长,容人之异,也要容人之错。
▲推功揽过。大家应该明白一个道理:“是你的功推出去还是你的功;是别人的过,揽过来还是别人的过。”但一推一揽,境界就不一样了,人格就升华了,下属就服气了。
但推功揽过必须有限度。(别人吸毒了,让公安局传去了,你说是你同意的,那咱不是有病吗?)。企业家严介和
——做人做事必有度,失度必失误。
9、校长要善于发扬民主
民主管理是时代的要求,谁再想自己专权已经不太现实了,这一点当校长的应该明白。
学校管理要民主,都一个人说了算不行;都是人说了算也不行。有些事情要让大家说了算;有些事情要让制度说了算。
让大家说了算就意味着“民主”;让制度说了算就是把大家说了算的东西,用制度固定下来,以保证让大家说了算的东西,真正能让大家说了算。
毛泽东早就告诉我们“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校长要集大家的智慧为大家服务——借力用力才有力。
在善于发扬民主的问题上,关键要掌握好重大问题“会下民主,会上集中”这一基本方法。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
因为每次“班子会”都是一次“利益格局的分配”,评职称、评先进、工作调整、干部竞聘等。不平衡的根本原因就是资源有限,要在不断的不平衡中寻找平衡。
重大问题(包括敏感问题)尽量会前充分酝酿、协商、沟通(个别),上会基本就是走程序了。做出决策时,尽量不把自己的决策凌驾于共同参与研究的结果之上——尽量不使用决定权和否决权。不听他人的意见,会成为孤家寡人;过于听从他人意见,也会受制于人。
沟通的不和谐,不在于有争议(甚至争吵——外伤),而在于有争议不说出来(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内伤)。注重面子,不注重沟通的目的——达成目标。古人早就说了:“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论语.子路》)
领导班子内部可以有意见分歧,但对外要保持一致。
我们提出“程序正义”,只要按程序做,即使结果不如人意,这样的结果也得尊重。一场竞争,如果程序是正义的,我们就应该宣布结果是正义的。公正是以规则为标准来衡量的。
为了发扬好民主,校长必须学会倾听:倾听的要领①竖起耳朵;②看着对方;③别轻易打断;④别心不在焉。
平等是人格、法律和政治意义上的,超过这个范围就不适合,比如军长有勤务兵那是职务需要,你连长也要勤务兵能行吗?
10、校长要处理好班子成员之间的关系
大家都知道一个公开的秘密——“团结出干部”。我们要把领导班子建设成“战斗堡垒”,不要“总在堡垒里进行战斗”。
班子成员要处理好关系,必须遵守规则,规则有显性规则,也有隐性规则,显性规则是明文规定的;隐性规则又叫潜规则,是约定俗成的。
当正职和当副职的角色规则就不一样。当正职“你就必须学会当家作主,发扬民主,独立自主,以我为主”。
当副职你就得学会“甘当绿叶配鲜花,多提建议,不当家;补台不拆台,帮忙不添乱,干事不误事,到位不越位,服从不盲从,依靠不依赖”。
不要声大压主,不要喧宾夺主,不要功高盖主,更不能擅自做主(没有特殊情况,以大家投票为准——没经一把同意)。
副手要“拉偏套,使正劲”——其实,副手真使劲假使劲,使正劲还是使偏劲,一把手一般都很清楚。
有人说:“和上级不要斗智,和下级不要斗气。”副职不经正职授权,不能单独对上和对外。
领导活动不按规则做就出毛病。不该你办的事情你办了就是越位、越权、抢功;该你做的事你不做就是渎职,失职。
我体会:一把手最需要的是支持,副手最需要的是尊重。
要很好的处理领导之间的关系,应该做到以下6点:
①政治上互相信任不猜忌;
②思想上互相交流不堵塞;
③感情上相互沟通不隔阂;
④工作上互相支持不拆台;
⑤有失误互相谅解不指责;
⑥生活上互相关心不冷漠。
总之,我们还是要按老祖宗的话做:“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以上我从三个角度讲了关于校长领导力提升问题。我要说明两点:
一是理论有很多都是建立在“标准”状态下的,而现实千差万别,所以,大家必须注意理论联系实际,不要照抄书本。
二是最好的学习是改变行为的学习——看学了之后用的怎么样,毛主席说:“学习的目的全在于应用。”
关于学与用的关系问题,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个寓言故事:《小鸡和老鹰学飞》
▲有只小鸡和老鹰去学飞,小鸡很努力,很认真,那真是起早贪黑,短短三个月就学会了飞,飞的是又高、又快、又稳。
这一天,小鸡准备告别老鹰师傅,回去报效家乡。师傅很高兴,对小鸡说,这样吧,你飞给我看看,让我检查一下你是不是飞的很好,如果飞的好,你就可以回去了。
小鸡做了充分准备,轻轻的抖动翅膀,“哗”的一声就飞起来了,飞的真是有高、又快、又稳。老鹰看在眼里,喜在心里。
小鸡下来后,老鹰对小鸡说,小鸡呀小鸡,我真恭喜你,为你骄傲,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啊,你的心血,你的汗水换得了今天的成就。回去以后,希望你把学到的成就好好回报家乡,建设好你的家乡。
小鸡听了老鹰的话,非常高兴,然后,一路小跑就下山了。
大家听明白了吗?学了飞的本领,跑着的回去了。
老鹰望着小鸡渐渐远去的背影,感慨地说:“你说我讲的没有用,是因为你没有用;因为你没用,所以没有用;不是没有用,是因为你没用。”
&&&&&&&&&&&&&&&&&&&&&&&&&&
谢谢大家!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领导力提升课程大纲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