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企业杠杆率怎么计算算,同企业杠杆率怎么计算算帖子问答

去杠杆是什么?
去杠杆是什么?
最近“去杠杆”这个词很热,什么是去杠杆,谁要去杠杆,对哪些机构有影响?雪球上众说纷纭。我上篇关于资产证券化的帖子也提到去杠杆,感觉大家的理解都不一致。本文总结一下我的想法,请大家指正。
首先定义杠杆一词,个人理解来自于“财务杠杆”概念。当企业负债经营时,用较小的权益资产支持起了比较大的经营规模,由此产生“杠杆效应”。按这个逻辑,我理解的“去杠杆”就是指企业或经营主体主动降低资产负债率。如果这个理解从根本上就错了,请用力拍砖。
那么,为什么要去杠杆呢?因为如果杠杆率太高,固定利息的存在使得企业的净利润波动性加大,风险也加大。一旦经营业务不好,企业支付利息就很困难,违约概率很高。
去杠杆主要有三个层次,一是政府去杠杆,二是金融去杠杆,三是企业去杠杆。
一、政府去杠杆
政府去杠杆,就是削减政府债务,对中国而言重点是地方政府债务。其实中国政府整体债务占GDP比重与美国、日本以及一些欧洲国家相比,还不算高,去杠杆的需求不是太迫切。主要问题是不透明,让中央领导、银行心里没底。所以我觉得与其说政府去杠杆,不如说是调结构更合适。
这里就有两个问题要问。一是现有债务是否可控?二是如何控制未来的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第一个问题经济界讨论的很多,见仁见智吧。我没有具体数据不做判断,但有一点很明确。
现存债务已是既成事实,投资项目有清偿能力还得上最好,还不上就从全国财政大盘子里找钱,实在还不上,就只能债务重组。
当然债务重组最好的办法不是像早先那样,再剥离几家不良资产管理公司,这样等于全国人民集体买单,效率不高且不公平。而是对银行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相关不良贷款进行信贷资产证券化(CLO),吸引投资者来买。悲观的投资者可以买优先级,低风险低收益。乐观的投资者可以买劣后级,高风险高收益。这样就把地方债务风险从银行体系转移到了广泛的投资人身上,也就盘活了债务存量。
关于第二个问题,最根本的解决方法明确政府定位,有所为有所不为,建立规范的地方债、资产支持证券(注意,这里指狭义ABS!不是CLO)发行机制,让真正用钱的和投钱的直接见面,是为用好增量。这一点对承销商,如银行、券商们,是利好。
二、金融去杠杆
我一直不理解为什么金融业还要去杠杆,一方面金融本来就是高杠杆行业,不让用杠杆怎么提供金融服务?二来,国内的杠杆率与国际同业相比应该不高吧,还要打压(以券商为例,看看高盛的杠杆率比国内的券商高多了,再打压的话,中国的券商还怎么发展)。
具体到银行,去杠杆不可能是减少存款,现在看来也只能压缩同业业务、表外业务了。银行是整个社会最大的资金来源,同业不让做,表外业务受限于资本压力短期内不可能全回到表内,这样看来全社会资金成本会上升。对银行而言利好利空很难判定,因为我不清楚同业、表外业务给银行带来的收益大还是风险大,请大家指教。但对依赖理财产品、同业业务等筹集资金的企业,短期内则是大利空。
有些雪友认为信贷资产证券化是为了金融去杠杆,个人认为理解有误,应该是转移银行信用风险的举措。信贷资产属于银行资产,而卖资产无论如何不会降低银行的杠杆水平的。因为它和银行负债端的资金来源根本就是两回事。不过,如果CLO能够常规化、可盈利,债务风险就能有效转移,那长期来看对银行业确实是一个利好。
需要说明的是,CLO的开展,给银行带来信贷额度,如果不对这部分信贷流向进行指导控制,很可能资金又会流向政府融资平台。这样的话,反而不利于政府去杠杆了。
三、企业去杠杆
所谓企业去杠杆,是指过剩、夕阳行业要压缩债务。这个好理解,经营状况差、中长期不可能好转的企业,最好不要借债,否则债务违约的概率很大。而且不仅不借新,还要想办法还旧。
这里的关键问题是,哪个行业会中枪?钢铁、煤炭是不是?房地产、矿产算不算?这就涉及一个什么行业是夕阳行业、过剩行业的基本判断问题了。有了这个结论,对各行业,或者具体到特定企业是利好还是利空,就比较好判断。
哪些行业可能会被强制去杠杆?去杠杆对各个行业是利好还是利空?我初涉投资领域,对具体的行业情况没什么了解,在此想向各位老师请教。
&&&&&&&&&&&&&&&&&&
&&同时转发到我的首页
排序:全部评论(14)
烦请解释下"打掉房泡泡"和"降杠杆"之间的具体逻辑性关系?
社会上的存量,增量,表内,表外的资金最终都在房地产上面。打掉房泡泡,就是降杠杆。不然的话,就是换个人继续演戏。
哪里有标准定义?我没见到过哎...
银监会定的标准是25倍杠杆。
中国对银行业的监管确实严格?
了解下银行杠杆
宏观经济的去杠杆是指降低货币乘数,让M2下降
房地产企业在国内基本失去了融资功能,倒是银行业这几年被超发的货币弄得浑身痒痒。去杠杆首先打击的是小企业,所以后续国务院又出台了扶持政策。
学习!地方债规模再不调查清楚还会继续对银行业产生无数可能的“利空”,还会时不时被机构利用来砸盘!
每次新政出来我感觉好像都是针对兴业。处处限制金融创新又怎能成为金融大国,又怎能培养出世界范围内的金融大鳄!从来金融大鳄都是拼杀出来的。
叫地方政府去杠杆,地方就会乖乖顺从吗?发梦。就好像一个败家子,天天借钱挥霍。突然不让他借了,他还不和你拼命!当然地方政府不敢和中央对抗,阳奉阴违还是可以的。
说说银行杠杆的事,可能有些人还不清楚,巴塞尔委员会现在还正在讨论银行的杠杆是定在33倍好还是25倍好,现在主流意见为33倍,巴塞尔委员会对核心资本充足率和资本充足率却有明确规定和进程要求,为何?其实对银行而言,卡住了核心资本充足率和资本充足率就等于管住了银行的杠杆,国内目前实行的标准、尺度严于国际标准,在此情形下谈何银行去杠杆?除非银监会再出台更严苛的、更加脱离巴塞尔的规定!这显然是不现实的。关于同业业务,同业业务并没有放大杠杆,从某种程度看同业业务还在降低杠杆,比如说某项风险权重为1的资产,出售方按规定须计提风险资本,买入方为这笔已计提的资产还需计提至少0.2的风险权重,等于重复计提了。再说一点,印度的存款准备金是百分之四,美国的存款准备金制度较复杂,综合看是百分之五,中国是百分之二十!
先转,再学习。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同业业务规模收缩
成效初显金融去杠杆持续推进-中新网
同业业务规模收缩
成效初显金融去杠杆持续推进
日 13:42 来源:中国证券报  
  同业、表外等业务规模明显收缩
  成效初显 金融去杠杆持续推进
  □本报记者 彭扬
  去杠杆已见成效
  “今年上半年,金融去杠杆主要针对同业、表外、理财以及影子银行等领域。”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研究员高玉伟表示,具体到银行业,主要是围绕银监会连发的多个监管文件,聚焦服务实体经济、整治市场乱象、加强风险防控、弥补监管短板、开展“三违反”、“三套利”、“四不当”专项治理,避免资金“脱实入虚”,降低金融风险。
  银监会日前发布的《银行业金融机构“监管套利、空转套利、关联套利”专项治理工作要点》中明确指出治理重点。同时,为推动金融体系去杠杆,中国人民银行也采取了三方面政策:一是将表外理财纳入MPA考核框架中。监管新规将使商业银行计提更多的资本,贷款规模扩张面临更多约束。二是公开市场操作净回笼。三是提升中期借贷便利(MLF)等利率水平。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易纲日前表示,“从货币政策的角度来说,我们面临稳增长和防风险的平衡,特别要处理好杠杆率方面的潜在风险。5月M2同比增长9.6%。从中能看出我们进一步稳杠杆态势。去杠杆首先是稳杠杆,要让杠杆的增速降下来。现在看来,已有初步的结果。”
  具体在银行业来看,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多项政策出台后,同业业务和表外业务都出现了明显收缩,尤其是银行资产负债表在个别月份也有明显的收缩。比如,从中信银行一季度报告来看,集团总资产5.75万亿元,比上年末下降3.02%;总负债5.36万亿元,比上年末下降3.39%,成为今年第一家资产负债表收缩的银行。
  从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5月金融数据也可以看出,金融去杠杆政策已经取得明显进展。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认为,5月份广义货币(M2)增速明显回落,与实体经济(名义GDP)增速接近,而且,金融部门持有的M2增速仅为0.2%,意味着因同业往来引发的货币创造受到了明显抑制。
  中信证券固定收益首席研究员明明认为,金融体系负债增速下降,非金融部门负债总体平稳,表明市场资金正在“脱虚向实”,资金空转已有所缓解,资金链条开始缩短,金融去杠杆政策已见成效。
  同业业务规模缩量
  同业存单和同业理财规模开始缩量。联讯证券董事总经理、首席宏观研究员李奇霖表示,在监管检查同业与理财的过程中,银行的委外业务受到了很大冲击。由于委外资金中很多来自同业或理财资金,投资端所投资产也是同业资产。因此,在面对同业与理财的双重监管时,如果银行的委外业务确实存在违规或检查所称问题,则有可能会直接赎回;如果没有,出于避嫌的原因,或许也会适当收缩。
  同业理财方面,曾刚表示,作为资管业务加杠杆和进行流动性管理的重要手段,同业理财在过去几年发展相当迅速,规模从2014年的0.49万亿元飙涨到2016年末的5.99万亿元,占全部理财的比重也从3.25%上升到20.61%。2016年下半年,由于预期央行将表外理财纳入MPA考核,许多中小银行纷纷发力同业理财,以在短期内扩张规模、做大基数。这部分同业理财期限较短,在理财利率大幅上行的背景下,到期之后已无续作空间。
  从5月银行理财规模来看,也创下十年最大降幅。银监会审慎规制局副局长刘志清表示,5月银行理财余额为28.4亿元,环比净下降1.6万亿,理财同比增速跌至9.0%,不仅低于贷款增速,也低于M2的目标值。
  刘志清指出,银行理财骤降,主要源于表外理财和同业理财供需两方面的收缩。供给方面,表外、同业理财监管趋严,部分银行为监管达标主动调整业务结构,减少表外、同业理财的发行。需求方面,资产端收益低、资金端成本高缩小了套利空间,促使银行压缩同业规模,减少表外、同业理财的购买。
  在高玉伟看来,银行发行理财产品首先来自银行自身主动负债的续期。其次,目前理财产品的结构也在发生变化,表外回归表内特征明显。
  对于同业业务占比重较大的中小银行,连平认为,由于现在同业存单之类的业务比重过高,其后续或受明显影响。利率水平方面,明明认为,政策利率和央行的流动性操作推动市场利率上升,使得同业存单发行利率大幅上行。6月份,同业存单发行票面利率平均水平已达到4.9%左右,而同业理财利率上行幅度不及同业存单,同业理财与同业存单之间的套利空间也被明显压缩。
  适时实施逆向调节
  “从长远看,监管规范是长期趋势。”曾刚认为,但就目前的政策高压而言,在市场调整到位之后的确有转向常态化的可能性。目前来看,如果把金融去杠杆理解为消除金融套利,使理财资管、同业业务回归合理状态,那么目前的进程已经过半。
  中国银行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指出,金融去杠杆将持续推进。二季度以来,“一行三会”密集下发监管文件,积极开展专项整治工作,重点指向同业、银行理财、委外等业务,金融去杠杆的力度持续加强。相关政策推出将促使银行压降同业、理财以及投资业务规模,银行在资金市场的金融杠杆有望压降,杠杆水平的压降将使银行整体的期限错配压力有所改善,流动性水平有望回升。
  在杨跃看来,过去金融业存在部分“脱实向虚”现象,但在现阶段去杠杆背景下,盲目加杠杆不仅赚不到快钱,甚至会面临各种潜在风险。各类金融机构能更清晰地认识到只有围绕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进行创新发展,才能构建经济和金融的和谐共生关系,才能形成可持续的商业发展模式。
  值得注意的是,高玉伟表示,“金融去杠杆必须注意节奏和力度,如果步子迈得太急太快,容易放大金融风险,加大部分金融机构的流动性困难,使其资产负债管理出现紊乱。一些中小银行同业业务比重过高,发展过快,在金融去杠杆和金融监管强化背景下,面临较大的经营压力。考虑到这一点,监管机构给予金融机构一定的缓冲器,让其及时调整资产负债结构,加大业务转型力度,避免引爆系统性金融风险。”
  此外,连平指出,金融去杠杆可能通过影响企业的融资可得性及利率来影响实体经济。要关注中小银行可能存在的流动性风险,适时实施具有维稳性质的适度逆向调节。大力度地实施去杠杆和收紧流动性会带来风险,金融宏观调节有必要开展具有维稳性质的逆向操作,实施及时地适度对冲,减缓融资成本上升对实体经济带来的压力,保障经济平稳运行。
【编辑:王忠会】
>相关新闻:
>金融频道精选:
 |  |  |  |  |  |  |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 [京公网安备:-1] [] 总机:86-10-
Copyright &
. All Rights Reserved您已成功注册高顿网校
用&户&&名:
初始密码:(您手机后六位)
请尽快到个人中心 。
忘记密码,可点击“忘记密码”进行密码重置。
如有疑问请致电 400-825-0088
登录高顿网校
资料修改成功
失败提示失败提示
合作账号登录
对以上结果不满意?试试“股票杠杆率怎么算”相关关键词
新版建议课程反馈题库反馈直播反馈
反馈内容(*必填)
亲爱的用户:欢迎您提供使用产品的感受和建议。我们无法逐一回复,但我们会参考您的建议,不断优化产品,为您提供更好的服务。
+ 上传图片
很愤怒刚学习不久,没法学啊要考试了,急死我了这次就不告诉你们老板了,限你们赶紧弄好算了,麻木了央行花样“加杠杆”释放流动性 PK 金融监管“降杠杆”的紧缩
发布: 13:48
近期,央行通过中期借贷便利向银行体系注入了4100亿元,然而令人意外的是,银行仍然纷纷喊“没钱”、多家大型银行紧急风险自查。事情的发生看似偶然,但是从根本上说是由监管层“降杠杆”而引发的金融市场流动性收缩。与此同时,监管层却并没有因为行情的暴跌而松懈降杠杆的动作,反而更进一步加快监管步调,这也是我们分级基金网“中期坚定看空”的根本。因此,即便短期A股存在超跌反弹的脉冲走势,但中期仍要做好过“苦日子”的准备,未来半年股市重心仍可能下移。央行已经投放了多少流动性?本周央行已通过逆回购、国库现金定存、MLF、SLO向市场投放资金16025亿元,除去本周到期的2400亿逆回购及550亿SLO操作,累计实现净投放13075亿元。其中7天以内到期资金1000亿元,28天跨春节资金3650亿元,3个月以上资金8425亿元。尽管央行注入了流动性,市场资金面仍然偏紧交易员表示对资金“雨露难求”。昨日隔夜回购利率飙升至逾9个月高点,货币、债券市场其他利率全面上扬。“平常流动性管理放养惯了,好日子过太久了,大家也就是没缓过神来,紧得有点突然。”银行间隔夜质押式回购最新利率大涨40bp,达2.4%,最高成交价则达到5%。7天及14天回购利率,最新水平分别上涨了50bp和100bp,足见资金的紧张程度。央行为什么不愿意降准?一方面,外汇占款下降压力大,汇率约束使得央妈更要谨慎出手;另一方面,目前金融机构同业之间杠杆率偏高,进一步宽松催升金融机构加杠杆,不一定能有效传导到实体经济。央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马骏认为,央行19日部署明确了所提供的中期流动性的规模,安排6000亿元以上的资金予以支持,有替代降准作用的含义。这对稳定市场预期和利率,会起到积极的作用。而一系列表态基本排除了降准可能性,显示货币政策趋于中性和谨慎,同时其避免“大水漫灌”。总结一面是监管层要在金融领域“降杠杆”,一面是央行在实体经济层面“加杠杆”。分级基金研究员认为,这样的做法简直是“既温柔又要命”。可以看到,中国金融市场的监管管控不会放松,而供给侧IPO增长与资金需求端萎缩,令股市中长期处在供需失衡的状态。正如博览首席经济学家李宏图先生所言:经济无底、政策多变、信心衰退、股市迷茫。中国股市重拾信心还需要时间!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帖子短评(全部0条)
牛邦 帮你成为牛人!
跟我读研报
财经界隐身大腕有趣,有料,有干货
好友我关注的好友
特训营地ico
还没有加入任何特训营地哦!
我的好友ico
还没关注好友哦!
(C) All Rights Reserved | 鄂ICP备号-3
武汉博览财经金融服务股份有限公司 | 地址:武汉市雄楚大道938号洪福添美广场22楼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财务杠杆率计算公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