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怎么这么多年为什么不是美国世界霸主主

为啥都不能成就德国的霸主地位?两次世界大战
为啥都不能成就德国的霸主地位?两次世界大战
德国经过普奥和平和普法和平,失掉了一致。一跃成为欧洲大陆上的霸主。一战前,德国的工业失掉了 长足的开展。尤其是在近代工业方面,比事先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度英法都要强,但是略逊于美国。我们来看一下事先德国工业占的世界比值:英国 14.1%美国 38%,德国 15.7%,法国 6.4%,沙俄 4.7%。但是这一比值却比协约国英法俄总值25.2,少了太多,虽然德国更先进一些,但差距也不小。俗话说:枪炮一响,黄金万两。和平打的就是经济。而农业方面,德国就差更多了。法国事先是欧洲农业最兴旺的国度,农产品不断出口。这就是为什么法国可以坚持四年的缘由。所以老普就曾说:给我二十年,还你一个弱小的德意志。在各个方面都未预备好的状况下,就被奥匈帝国拖下水了,或许说是普鲁士容克贵族军事团早就曾经等的不耐烦了,他们不打仗几乎就不晓得本人还能做什么。还有就是英国这个老牌资本主义国度。事先英国控制着差不多四分之一的世界人口,各方面的影响力远远超越德国。一旦英国和德国停战,英国的属地就会鼎力支持,是德国没方法抗衡的。普法和平英国没有插手,但是随后德国的崛起,成为实践上欧洲大陆的霸主,英国就坐不住了。之后还拉上意大利,三方面解围德国。还增强海防,将德国的舰艇困在海岸。在内政上奉行“有限制潜艇战”使得德国得罪了事先世界上的国度,可以说是由于这条,德国得罪了全世界,全世界都把它当恶魔了。还有听说事先美国还破获了德国支持墨西哥发对美国的秘密,愈加使得美国减速参战。后果招致一战后,德国海军被英国处理,一蹶不振。二战发作前,事先次要的资本主义国度都阅历了经济萧条。德国一战后,受尽羞耻,一方面赔款,一方面积极开展军事。迸发后,德国横扫欧洲大陆,英国撤回外乡。但是德国想攻占事先的英国是根本不能够的。德国海军至一战后,一蹶不振,曾经没有方法获得制海权。而德国的空军次要是战术性攻击,对事先英国外乡的工业毁坏性叫小。事先德国在欧洲大陆军队也比拟分散。其次,美国的协助。美国为移民大国,很多都是欧洲诸国的后嗣,他们为了求波动,也会要求美国出战。最初,德日的法西斯侵略违犯了少数国度追求开展,毁坏了世界民主次序。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百家号 最近更新:
简介: 写不一样的故事,喝一壶温热的老酒。
作者最新文章凤凰周刊logo
周刊客服咨询
& / & 正文
敦刻尔克奇迹背后的耻辱: 世界霸主英法为何失
阅读次数:3569&|&
收藏本文 
新近上映的战争大片《敦刻尔克》,讲述二战初英法联军在德国闪击战打击下一败涂地,被德军团团围困在法国西北部海滨小城敦刻尔克,克服全军覆没的险境,经过奇迹般的救援而逃回英国的故事。
1930年代的国际社会,就像英国历史学家保罗·约翰逊所说的,当邪恶势力四处横行时,有能力制止邪恶的主要大国当权者中却充满了政治侏儒和懦夫,他们任由日本在东亚侵略中国、放任德意法西斯在非洲和欧洲四处伸手。日,二战全面爆发。次年5月10日,德军绕开法国沿着法德边境重兵布防的马其诺防线,以装甲部队为矛头从阿登高原出其不意地直插英吉利海峡,将部署在法国西北部和比利时边境的英国远征军主力与法国陆军精华共计40万人,与索姆河以南的法军主力分割,并包围在加莱附近敦刻尔克港周围一小块地区。
英国在匆忙中组织海军和一切可用的民船,冒着德国空军的凶狠空袭,跨海救援包围圈内的联军。经过9天的努力,英国成功撤出33.8万联军,包括224320名英军,11万余名法国、比利时与荷兰士兵。敦刻尔克发生的一切堪称奇迹,奇迹背后是一个耻辱的现实,英法联军败给了纳粹。
脆弱的国际秩序
一战后,列强在凡尔赛重新划分了势力范围,建立起凡尔赛体系。这个世界秩序下,德国是心怀不满的战败国,苏联被国际社会孤立,美国不满英法对世界的分割而退出国际联盟、转入“孤立主义”,意大利和日本都认为自己分赃太少而心有不甘,只有英法是凡尔赛体系的维护者。但英法战后国力都大不如前,经济恢复迟缓,两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与其有限国力间的差距,注定了一战后的国际秩序脆弱不堪,明智之士都看得出新的世界大战并不遥远。
希特勒闪击波兰时,英法对德宣战。号称欧洲第一陆军强国的法国和拥有“日不落”殖民地的英国却一直按兵不动,静看波兰被消灭,静等希特勒从东欧抽过身来闪击西欧。
英法自17世纪以后就是欧洲传统强权。德国诗人海涅曾讽刺:“英国统治着海洋,法国占有着陆地,只有自由的天空,那里才属于德国。”英国作为传统海权国家,海军对英国生死攸关,陆军则相对次要,故和平时期英国一直保持强大海军,但陆军规模很小。
17世纪末期光荣革命后,英国多次卷入欧陆冲突,都只派出小规模陆军参加战斗,只有一战是例外。1914年一战爆发后,英国头两年都躲在法国坚固的防线后充当次要角色,直到1916年后才逐渐承担起陆上重担。假想新的世界大战来临时,英国的基本设想仍是希望像上次大战那样,在战争初期只派出小规模精干的远征军到法国履行结盟义务,法国陆军先抵挡德国,给英国赢得一两年时间好慢慢动员部队。
二战爆发后,英国派出一支38万人的远征军,编为13个师。法国在本土有90个师,算上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军队,联军共147个师,拥有3100余辆坦克、3800架飞机。联军面对德军136个师、2580辆坦克和3824架飞机。仅从纸面上比较,双方兵力差距不大,联军还略占优势,但1939年的英法外强中干,特别是陆战主力法国,远不像1914年那样做好了战斗准备。
被和平主义催眠的法国
一战后,德国陆军被条约限定在10万人规模,成就了法国“欧洲第一陆军”强国的美誉。但一战吞噬掉法国整整一代人,也吞噬掉了法国陆军的战斗精神。战后法国生育率始终低迷,适龄服役人口的不足使法国军方相信他们已无力在下一场大战中主动进攻,只能修建一条坚固的防线以守势消耗德军后再择机进攻。1920年代末始,法国基本国防战略就建立在马其诺防线的基础上。
法国陆军在二战爆发时有90万正规军,全面动员后还可召集500万预备役军人。它共编为116个师,其中有4个装甲师、3个轻型机械化师、10个摩托化师、5个坦克和战马混编的轻骑兵师,其余都是步兵师。法国陆军大体可分为三类:一流部队是10个现役步兵师,在和平时期也保持满员状态;第二种是法国本土的北非殖民军,以及年轻的预备役军人组成的A级预备师;第三类是B级预备师,由超过32岁的预备役军人组成,这类部队人员不但平均年龄大、装备训练差,而且纪律涣散、不听指挥。
法国装甲部队和摩托化部队的人员素质好一些,却组织混乱。法国陆军装备的坦克比德国多,性能也好,但坦克被分散去支援步兵,而不像德军那样集中起来成为全军的打击矛头。法军的计划和组织工作也差,中国军队有句话叫“宁可让人等装备,也决不能让装备等人”,法国当年却是工厂里生产的坦克比军方受过训练的坦克手还多。战败时,法国竟有三分之一的新式坦克因军方缺乏合格的车组成员而停在生产厂里,它们直接被德国缴获。
法军最差的还不是装备、训练或作战思想,而是人员士气,尤其是年龄偏大的B级预备师里和平主义与反战思潮极为流行。未来的英军帝国总参谋长阿兰·布鲁克将军,曾心怀厌恶地回忆起1939年11月检阅这种部队时的经历:“这些人不刮脸,战马也未做准备,军服和马具都不合适,运输工具肮脏不堪,对他们自己或部队完全没有自豪感。然而最让我吃惊的是这些人脸上的表情,那是不满和不顺从的表情。军官们命令他们向左看,但是所有人几乎都不屑于这样做。”有点头脑的英国军官都看得出,这种精神状态的盟友在未来战争中是无法依靠的。
西班牙内战预示空中力量将在未来发挥重要作用。法国是早期航空大国,二战前和战后航空工业都位居世界前列,但在战前,法国空军也和陆军一样在睡大觉。空军有2000余架飞机,一大半是落后机型,只有420架先进的战斗机和31架新式轰炸机足以和德国空军匹敌。法国同时决定列装4个型号的新式战斗机,其中两个型号是世界一流的,奇怪的是,列装4年了却一直没钱大批量生产。
法国对空中力量缺乏清晰的军事理论认识,空军组织架构混乱,不但先进飞机少,而且受训飞行员数量严重不足,空军与陆、海军的关系也摇摆不定。法国有限的空军和坦克一样,都被分散配置给各陆军部队。这些像胡椒面一样撒出去的部队将被德国迅速击溃。
英军正在坐船离开敦刻尔克,他们在法国失败了,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他们将在北非、地中海继续与纳粹战斗。
懵懵懂懂的大英帝国
相比精神状态麻痹的法国,英军也饱尝两次大战期间20年忽视国防建设的恶果。一战后,英国基本国防战略是在全球维护英帝国的利益,时刻准备在亚非拉偏僻地区与落后的民族打小规模治安战,同时还要准备好在欧洲大陆与德国这类工业化国家打一场大规模现代化战争。英国政府对再像一战那样卷入一场大陆战争心有余悸,内阁认为本国未来应竭力避免与德国的战争,对欧洲大陆只应承担有限责任,英国再也承受不起和德国大打一仗的代价,这样的战争对英德双方注定没有胜利者。
与政治家们犹豫不决的态度相比,英国军界对未来避免与德国开战从不抱幻想,问题是下一场欧洲战争怎么打。1920年代,英军内部的有识之士就在理论上大胆探索过实验性装甲部队和机械化部队,还做过陆空军协同作战实验,对未来战争有前瞻性认识。限于军费不足,英军没钱将很多设想落实到现实中。一直到1936年,英国陆军还是一支骡马化的军队,军马饲料上的年度开支是40万英镑,接近汽油开销的4倍。由于长期缺乏资金投入到国防工业上,英国国内的军火工业已近乎消失。
1937年,面对咄咄逼人的希特勒和日本在远东的威胁,英国开始重整军备。按照对未来战争的设想而制订的军备方案,海空军将获得优先发展,陆军被认为用处不大而排在最后。谁也没想到像法国和比利时这样在一战中曾久经战火考验的国家,在二战开始后迅速崩溃,英国陆军将非常意外地在战争初期就迎来重大考验。
1939年的英国陆军远未做好战争准备。当年初,英国陆军正规军有22.7万人,本土军(和平时期的常设预备役部队,只在本土服役,战时才转服现役并出国作战)有20.4万人。为保卫全球殖民帝国,英国陆军在印度驻有5.6万人,从西印度群岛到香港的广泛殖民地有1.4万人,还有2.1万人驻在地中海和中东地区。出于防范意大利和日本,这些海外驻军大部分都无法被派往法国。只有在英国本土的10.27万名正规军和本土军可用于欧洲大陆的战争。
英国宣战后,全国进入备战,通过招募志愿者入伍并动员本土军的预备役军人,到1940年4月德军进攻前夕,英国已向欧洲大陆派出13个师的远征军。其中只有5个师是战前正规军,受过精良的训练,另8个师都是本土军组成的二线部队,他们缺乏军事训练,装备也不够精良。
英国是全世界第一个发明坦克的国家,也是第一个组建装甲部队和机械化部队的国家,但因为战前没钱和思想僵化,长期忽视了坦克和机械化部队的建设。英国当时只有一个装甲师,一直到1940年5月都没有做好作战准备。按照编制表,英国远征军应配有1646辆坦克,实际上却只有60辆,全编在派往法国的唯一一个装甲旅里面。13个步兵师虽然都编有一个师属装甲侦察团,但仅装备配有两挺轻机枪的维克斯轻型装甲车。
英军号称实现了摩托化,全军都配备了足够的卡车,其实大部分卡车都是开战后临时征用的民用卡车,各种花里胡哨、杂七杂八的运送面包、牛奶的货车和邮政卡车被匆匆涂上土黄色军用油漆后装船送到了法国。它们车型复杂,零配件难以保障,而且大多没有越野能力,一打起来就掉链子,各种毛病丛生。
远征军里无论正规军还是本土军,都存在军官特别是中高级军官素质低下的问题。军官和军士中参加过一战的人不少,优秀者不多。有不少人指责说,军官们头脑普遍还停留在一战时代,不少人的战术思想常常倒退到布尔战争,这些年龄偏大且庸碌的军官们却指挥着十八九岁的愣头青士兵。
远征军总司令戈特勋爵就是指挥无能的象征,戈特是个一流的营长,特别精通营连战术,但指挥大部队的能力非常蹩脚。他将英国远征军司令部下属各参谋机构分散在十几个村庄里,平时互相联络都很困难。有人回忆道,戈特到法国后,第一次召集全体军师长举行作战会议,提议研究的第一个问题是,哨兵不戴钢盔站哨时,钢盔应该背在左肩还是右肩?当时就有与会者暗自叹息“完了”。
英军离开后的敦刻尔克。城镇里一片废墟,阵地上丢满了琳琅满目的装备。
阿兰·布鲁克在回忆录中就此现象解释道:“第一次世界大战夺走了我们男人中的精华,那些已经倒下的人是连和营的天生领导者,最先倒下的永远是最优秀的。我们在一战中失去的中尉、上尉和少校,是我们现在缺乏的上校、准将和将军们的最合适的人选。”
与陆军糟糕的情况相比,英国皇家空军派往法国的“前进打击部队”拥有600多架战斗机和轰炸机,英军飞机性能不算落后,但作战经验远不如经西班牙内战锻炼过的德国空军。皇家空军的高层领导也是二流的,英法空军许多高级指挥官都是军人职业中的失败者,通常在陆军里混不下去,才不得不去新兴的空军,换个地方继续混。而对德国空军来说,希特勒将空军视为精英军种,只有能力超群的军人才能从陆军转到空军去。在法国的英国空军,远不是杀气腾腾的德国空军的对手。
日,希特勒突然践踏比利时、荷兰、卢森堡的中立,英国远征军和法军一道按计划取道比利时反击德军。英军既搞不清德军的动向,也不清楚友军动态,在懵懵懂懂中行军,不久就遭遇德军凶猛的反击,联军开始狼狈不堪地全线后撤。
疲惫不堪的英军,坐船从敦刻尔克来到英国的多佛尔港,死里逃生。
大撤退换来前所未有的军民团结
经过扑朔迷离的开局,战局迅速急转直下,5月16日,丘吉尔紧急飞赴法国,想了解法国人到底出了什么问题。他在回忆录中这样记述自己会见法军总司令甘末林将军时的场景,甘末林承认德军从阿登撕开防线后已深入法国腹地,丘吉尔问:“战略预备队在哪里?”甘末林摇摇头:“没有。”丘吉尔写道:“我愣住了……对于我来说,从来没有发生过这样的事,要防守500英里长的防线,却没有战略预备队……”此刻,英国政界和军界都认识到,法兰西战役败局已定,应该考虑拯救英国远征军离开欧洲大陆了。
5月20日,德军先头部队冲到英吉利海峡,切断法、比边境的英法联军与法国陆军主力的连接。同一天,联军抽出英国远征军第1装甲旅,在两个步兵营配合下发起反击。这场出人意料的装甲反攻一度将德军打蒙,英军抓了400名俘虏。随后因德军猛烈抵抗,英军不得不撤退。
这个小插曲让德国最高统帅部心惊肉跳,产生令人意想不到的蝴蝶效应。希特勒本已因为开战一周多来狂飙进攻的惊人战果而心惊肉跳,一直担心装甲部队孤军深入太冒险,当遇到英军反击后,他联想起上次大战中那支训练有素的英军曾给德军造成的巨大痛苦。于是,希特勒在5月24日下令装甲部队暂停进攻,26日才恢复进攻。
正是在这奇迹般的两天里,英法联军有时间将一溃千里的败军从一片混乱中重新编组、集结、部署,沿敦刻尔克外围形成防线。联军后续部队可以通过防御走廊继续涌向海滩,英国海军也开始全力准备营救被困联军。这两天被认为对敦刻尔克的结局,乃至对整个二战的结局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计划撤退行动时,丘吉尔认为顶多能救出3万人,英国海军部估计最多能撤退4.5万人。但经过9天史诗般英雄主义壮举后,联军在外围顶住德军的围攻,英国海军和闻风赶来的民众,驾驶着从现代化军舰到小渔船、富人的度假游艇等大大小小800多艘舰艇,冒着德军地面炮火和空军的空袭,将33万联军从绝望的包围圈中营救出来, 缔造了现代历史上的奇迹。
敦刻尔克救援行动激发起全体英国民众参加到战争中的激情。很多普通英国人,无论贫富贵贱,都自发驾着小船去跨海救援远征军,普通家庭妇女们端着热茶和饼干去码头和车站欢迎精疲力尽的军人归来。这营造出一副全国同仇敌忾的气氛,英国人民和军队第一次紧密团结在了一起。大撤退使普通民众都感到,他们正在以各自的形式为战争做出直接的贡献。过去和将来,永远是军队赶去救援处于危险中的民众,而在敦刻尔克,则是民众赶去救援危难中的军队。
日,最后一艘英国救援船只满载法军撤出敦刻尔克港。不久,德军冲进港区,担任后卫的最后4万名法国士兵来不及撤离而被迫投降。此时,英国远征军主力已成功撤离欧洲大陆,只剩下两个师的兵力还分散在勒哈弗尔和瑟堡等地。根据英国官方统计,英国远征军共损失2472门75毫米以上口径火炮、63879部大小车辆、全部坦克。
布鲁克将军后来评论敦刻尔克的意义时说,英国能够补充所有损失的大炮、车辆和坦克,但22万名训练有素的军官和士兵是补充不了的。1940年的夏天,他们是英国仅有可用的现成部队,这支部队后来将成为跨海登陆诺曼底并收复欧洲大陆的那支盟军的核心力量。二战英国陆军最杰出的高级领导人,布鲁克本人、亚历山大和蒙哥马利,全部都是从敦刻尔克的海滩上撤回国的。
从英军的重建和整编意义上来说,敦刻尔克未尝不是一个福音。英国陆军在法国几乎失去了所有的重型装备,丢掉的大都是落伍的坦克、过时的大炮、杂七杂八的卡车。希特勒将英军那些坛坛罐罐砸了个稀巴烂,对英国来说反而是一个很好的解脱,一切都没有了,必须重新生产、装备,敦刻尔克极大刺激了英军武器装备更新换代计划。
敦刻尔克撤退行动结束的当天傍晚,丘吉尔去议会下院报告撤退情况时,英国全国上下洋溢着劫后余生的感激和宽慰之情,议员席位上挤满了激动的听众,他们向丘吉尔热烈欢呼。随后,丘吉尔发表了一篇以希望和勇气激励人们的伟大演说,这次演说的结束语点燃了整个英国议会下院,通过BBC无线电广播又传遍英伦三岛乃至整个反法西斯阵营,成为英国在二战中不屈的精神象征。“我们将在海滩上战斗,在陆地上战斗,在战场上、在大街上战斗,在山坡上战斗,我们绝不会屈服!”
香港凤凰周刊英国为什么现在还是发达国家呢?_百度知道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英国为什么现在还是发达国家呢?
我有更好的答案
英国工业革命完成的很早,曾是不可一世的日不落帝国,后来逐步被美国取代世界霸主地位。但是由于有良好的基础,也没遭受过什么侵略,所以一直保持在发达国家行列。个人观点
采纳率:38%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发达国家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英国何以称霸世界?
我的图书馆
英国何以称霸世界?
英国何以称霸世界?
首先,我将以英国和美国这两个世界经济大国为例进行分析。说到英国,它曾经是号称统治四大洋的大英帝国。英国,一个国土面积比日本还要小的国家何以成为称霸世界的超级大国呢?听到这个问题,恐怕大家都会如此回答:“因为英国凭借工业革命,生产了大量优质的工业制品。”当然,这种回答没有错。由于毛织品、棉织品以及机器制品的出口,英国获取了巨大的经济利益。然而,这并非全部。其实,早在工业革命之前,就有一种物品为英国带来了巨额财富,工业革命以后它仍是英国重要的收入来源。这就是“食品”。英国凭借食品交易积累了巨额的财富。那么,这些食品都来自何处呢?当然是通过把亚洲、美洲大陆、非洲等地划为其殖民地,逐渐控制食品的生产、流通而得来的。对英国来说,殖民地经营的根本是种植园。以英国为首的欧洲各国在中南美洲推行甘蔗种植,生产砂糖,另外还经营咖啡种植园。英国在北美种植棉花和烟草,在印度和锡兰种植红茶,在马来西亚生产橡胶,利用奴隶和殖民地的劳动力开垦土地,建成大规模的种植园,种植单一的经济作物,这一切戏剧性地降低了成本。同时英国控制这些作物的买卖,并从中获取巨额财富。我们来详细地看一下英国是如何取得世界经济霸权地位的。英国靠农业经济打败了西班牙15世纪末期以后,东西方商业贸易的主导权从伊斯兰各国和意大利转移到西班牙和葡萄牙,到了17世纪又进一步转移到了荷兰和英国。能否攫取贸易利益决定着近代欧洲各国的兴亡。为什么西班牙和葡萄牙的主导地位被荷兰和英国取代了呢?16世纪中期继位的伊丽莎白一世拥护英国国教,与信奉天主教的西班牙对抗,她支援试图脱离西班牙统治实现独立的荷兰,而且为英国海盗颁发“抢劫特许状”,允许他们自由抢劫西班牙的商船。西班牙国王菲利普二世被激怒了,他派出23 000名士兵乘坐130艘船组成“无敌舰队”向英国发起进攻,却在英吉利海峡惨败于英国舰队。这就是1588年的英西海战。教科书告诉我们,西班牙在这次海战后失掉了大国地位。但这仅仅是表面现象,其实根本原因是两国经济实力的逆转。英国和刚刚独立的荷兰分别在1600年和1602年相继设立了东印度公司,开始了真正的亚洲贸易和殖民地经营。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经营和英国截然不同,这一点以后经常会被提及。西班牙、葡萄牙的殖民地经营是富于极端掠夺性的,他们奴役当地人和奴隶开采金银、种植甘蔗和咖啡,各殖民地除了单一的经济作物,所有的衣食都依赖进口,没有形成独立的经济体系。但是英国为了摆脱贸易赤字,选择了与西班牙完全不同的道路,建立起以种植园为中心的殖民地产业。英国在获取的广袤殖民地上,驱使殖民地人和从非洲掠来的奴隶们种植棉花,促进棉纺织业发展,建立大型牧场生产羊毛,引进小麦发展面粉制造业。西班牙、葡萄牙虽然挖掘矿山掠夺了金银,开垦了甘蔗园和咖啡园,但最终没能在殖民地大规模创建各产业园区。最终这些是由英国完成的。西方国家势力的大规模扩张是工业革命的结果,而工业革命起源于英国的纺织业,这是世界史上公认的说法。众所周知,1700年前后,印度纺织的一种平纹白布在英国非常流行,最终竟致使英国的纺织业者不断破产,于是英国政府禁止进口这种白布,后来干脆禁止民众穿这种白布制成的服装。据说,英国同时还拼命地制造各种织布机仿造这种白布,结果导致了工业革命,并最终帮助英国统治了世界。修正这种学说的是沃勒斯坦和以布罗代尔为代表的法国年鉴学派,以及受年鉴学派影响的历史学家们。他们主张“与其说是工业革命,倒不如说是新大陆的发现、对亚洲的侵略以及对世界经济的控制,导致以英国为中心的欧洲取得了世界霸权”。当然,由于工业革命的先导作用,英国掌握了纺织业的技术,并且通过在殖民地生产棉花和羊毛控制了“衣”,这是英国国力增强的一个重要方面。英国先是控制了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地,不但在那里安置了从非洲掠来的奴隶,还迁入了英国国民,让他们种植谷物和饲养牲畜,并从欧洲引进美洲大陆本来没有的小麦进行大规模种植,就这样,美洲成了欧洲的“大粮仓”。19世纪英国的世界扩张战略就是最大限度地控制新大陆和欧洲之间的贸易。【21世纪网】本文网址:&&&&&&& 结果,以农业和畜牧业为中心的产业在英国曾经的殖民地——北美洲地区扎下了根。那么南美洲怎么样了呢?西班牙、葡萄牙残酷杀戮南美洲当地居民,“杀鸡取卵”式的掠夺金银,奴役奴隶并抢夺农田,但其统治下的国家除了砂糖和咖啡以外根本没能形成像样的产业。唯一例外的国家是西班牙的殖民地阿根廷,最终农业得以发展。阿根廷农业之所以能有特别的发展是因为在英国控制贸易的情况下,西班牙把阿根廷定位成欧洲,特别是英国的粮食生产基地。英国占据着印度、锡兰或者说缅甸的广袤土地,利用当地人或者源源不断地从非洲运来的奴隶作为劳动力,这些劳动力在种植园种植经济作物,英国也逐渐垄断了粮食生产和粮食贸易。这令世界经济出现了新的状况。即使是现在南北美洲的经济差距也仍然色彩鲜明地反映着旧宗主国的经营方针。而当时,殖民地产业的发达与否更加导致了其宗主国经济实力的差异。也就是说:英国正是因为在殖民地发展了农业和畜牧业,经济才超越了西班牙。在工业革命以前,工业制品在贸易中所占的比例是微乎其微的,日常交易的商品多数是“食品”和“衣物”。当然,羊毛、棉花之类的服装原料是非常重要的,然而比它们更重要的是砂糖、咖啡、红茶之类的食品,控制“食品”方面的交易即是控制着世界经济。这就是英国继西班牙、葡萄牙开辟大航海时代之后所做的事情。当时的英国控制了包括新大陆在内的全球市场,但是贸易的核心仍是农产品和衣料。英国通过累积“食品”和“衣料”所获得的贸易利益增强了国力,从而扩张了殖民地并确立了世界霸主地位。【21世纪网】本文网址:
馆藏&12503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2. 英国丧失世界霸主地位的原因是什么?_百度知道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2. 英国丧失世界霸主地位的原因是什么?
我有更好的答案
很多年后,海上殖民地的争夺已经不是略的最主要方式,所谓二战本身就是帝国主义为了瓜分地盘的战争,在这场站争中两次胜利代价却很大,失去发展国内经济的先机,同时,英国所谓日不落帝国,美国本土未受到任何损伤,又来一堆科学家,相反,由于国内混乱,一个原来殖民地都变得强大了 ,首先心理上就承受不了。科技发展变慢,直线下降两次世界大战还不是最重要的 最重要的是 美国便强大的太快了 ,英国大批科学家外流。 但是,主要是指海上霸主地位,但是,两次世界大战中
采纳率:56%
所谓二战本身就是帝国主义为了瓜分地盘的战争,在这场站争中两次胜利代价却很大,失去发展国内经济的先机,一个原来殖民地都变得强大了 ,首先心理上就承受不了,由于国内混乱,英国大批科学家外流.科技发展变慢两次世界大战还不是最重要的 最重要的是 美国便强大的太快了 .但是,英国所谓日不落帝国,主要是指海上霸主地位,海上殖民地的争夺已经不是略的最主要方式,同时,两次世界大战中,美国本土未受到任何损伤,又来一堆科学家,相反,但是,很多年后
您好。日不落帝国,主要是指海上霸主地位,但是,很多年后,海上殖民地的争夺已经不是略的最主要方式,所谓二战本身就是帝国主义为了瓜分地盘的战争,在这场站争中两次胜利代价却很大,失去发展国内经济的先机,同时,两次世界大战中,美国本土未受到任何损伤,又来一堆科学家,相反,由于国内混乱,英国大批科学家外流.科技发展变慢,直线下降,故而落后.
其殖民统治不得人心,限制生产力发展。
其他1条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英国失去霸主地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