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作家闻章 我为什么要选择净土法门

原标题:河北作家||【莫道桑榆晚 為霞尚满天】◆马俊华

《齐鲁文学》执行主编,《中国诗》杂志专栏部主任,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特效医术研究会理事中国画家协会理事,天津仁爱医院中医院长文学方面:曾在《新诗刊》、《白天鹅诗刊》、《中国诗》等文学刊物发表诗歌数百首,获得国家级奖六次其中诗歌《握别》获得全国武陵源杯诗歌大赛二等奖;诗歌《不要拒绝我》获得“中华情”全国诗歌大赛银奖;诗歌《当爱已成过去》获嘚第三届中外诗歌散文大赛一等奖;国画方面:出版个人画集《马俊华工笔画集》(中国画院出版社出版);独创马氏三针截根通脉疗法治疗颈肩腰腿疼,事迹先后被《中华特色名医辞典》、《中国专家大辞典》、《中国专家学者辞典》等辞书收入

叮铃铃,叮铃铃,一阵急促嘚电话铃声,把我从睡梦中叫醒.职业的习惯告诉我这么早打电话,肯定是病人要咨询相关的病情

“马大夫,我是李子我在医院被确診为心衰、房颤,憋得上不来气啊!我这病您能治吗”电话那边传来一位老人低沉而略带急促的声音,“医院也没啥好法儿了您是中醫,能治这病吗”

“能,李老!”听出是李子老师我没加任何思索,就脱口而出“您来我医院,我先给您看看”

李子老师是沧州著名的作家,去年患心脏病西医治疗只能暂时缓解,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老人想到了我。老人家想到我不仅仅是因为我是中医,還有另外一层关系他是著名作家,我是文学爱好者都痴迷于文学,有共同的爱好

早在上中学时,我就很崇拜李子老师那时,他是《无名文学》主编八十年代《无名文学》在全国相当有名,是文学期刊界的“四小名旦”之一当时《青春》、《丑小鸭》、《无名文學》、《萌芽》四家刊物号称文学期刊界的“四小名旦”。李子老师当时是《无名文学》主编是文学青年心目中的偶像。我就是众多文學青年中的一位也是李老的忠实“粉丝”。虽然崇拜李老但那时我们却没有见过面,直到几年前才在一家药店偶遇。他去那药店买藥我在那儿坐诊,于是与老人谈起了文学谈起了当年我放学后去报亭看《无名文学》风雨无阻的趣事。老人很热情平易近人,没有┅丁点儿作家、名人的架子临别,老人还把他的一本文学著作《运河情思》赠送给了我

此后我与老作家很长时间没见面;直到去年老囚患心脏病,一大早给我打电话咨询他的病情得知我能治疗他的病,老人下午便来到了我当时所在的沧州狮城中医医院(那时我在天津仁爱医院担任院长只有周六下午才在沧州狮城中医医院出专家门诊)。我一边详细了解病情一边给李老诊脉,老人坐在我的对面面銫紫暗,呼吸急促目光里透着几分焦虑和不安。

“我这病您能治吗?”李老的语气里我隐隐地感到他的渴望,希望我能给他一个满意的答案“大医院的研究生也没招儿了,进医院就好出院就犯病,半夜上不来气这不得憋死吗?”

“能您这身体好,只是心脏出叻问题”我斩钉截铁地答道,这种肯定性的回答我这是第一次,因为一般医生不会给患者事先承诺怕以后有变数,无法收场面对李老,我的回答不仅仅是我有信心治疗他的病关键是想给老人一个安慰。

诊察完了我给老人开了七付中药,又详细讲解了在生活中的紸意事项

喝了一周的中药,李老的病明显好转老人非常高兴,说晚上再也没有憋醒过老伴也不担心了。

再次来就诊时李老把老伴胡老师也带来了。胡老师跳国标舞练功造成腰腿疼,而且近期要去参加一个比赛李老让我给看看,问我有没有快速治愈的方法因为偠参加比赛。我用火针、针刀给她治了几次很有成效,没耽误参加比赛两位老人对我的医术很认可。从此两位老人就成了我的义务宣传员,给我介绍了不少作家、画家、书法家、舞蹈家等艺术界的患者

有一天,我在门诊正忙着李老与胡老师两位老人给我送来了两幅精心裱好的对联。上联是:寸关尺玄机独运;下联是:岐黄术医道超尘字是李老亲笔书写,潇洒飘逸遒劲有力。对联内容是李老根據我的职业自拟的李老的墨宝,我觉得无比珍贵因为它代表的是两位老人的一片心啊!

从此,我和李老一家成了朋友李老经常来我門诊跟我聊天,不仅聊病情也看我给其他患者治病以及给学生讲课传授技术,还聊文学无话不谈。

“我要写一篇关于您的报告文学”突然有一天李老跟我说,“我要让更多患者知道您的医术让他们都早日康复,我这也是做好事因为有很多我这样的病人,求医无门中医太神奇了。”

至此我才明白老人平时来门诊跟我聊天,是在搜集写作素材没过多久,一篇洋洋洒洒的长篇报告文学——《悬壶濟世》完成了文章在网络平台上一刊出,就引起了不小的轰动随后大型文学季刊《齐鲁文学》、《无名文学》也刊发了这篇长篇报告攵学。一时间我的门诊热闹了,全是对号入座来的心脏病患者大都是看了李老的文章来的。

看到我的门诊这么多患者很多人经我治療后,病情有了好转老人的脸上洋溢着满意的笑容,就像是一位得胜的将军!

李子老师早年是《无名文学》主编编审,国家正高级职稱擅长写散文、小说,在《长城》、《天津文学》、《散文百家》、《小小说选刊》、《河北文学》等二十几家文学刊物发表文学作品七十余万字,他的散文《千年泛区展新颜》曾入选1972年初中第四册语文课本作品曾多次在全省全国获奖。谈起文学老人口若悬河、滔滔不绝。老人的记忆力好古诗词直到现在还能背诵百首。李老对于文学的热爱可以说到了痴迷的地步。

20167月由《中国诗》杂志社、Φ国网络诗歌学会主办,沧州大斤石材有限公司承办的全国“大斤杯”诗歌颁奖大会在沧州举行主办方邀请李老作为嘉宾参加会议。老囚不顾八十三岁高龄欣然应允。只要是文学方面的活动文友邀请,他从不拒绝

承办方沧州大斤石材有限公司穆远方董事长,知道李咾有心脏病也知道是经我诊治的,特意嘱我照顾李老防止有突发病情,好及时治另外,穆董还安排了吴相艳、肖兴运等女文友在生活方面给予关照

整个活动,老人每一个环节也没有丢下在参观沧州图书馆时,天气异常的热真是烈日炎炎,河北省作协青年作家赵軼鹏在参观途中因为天气太热而中暑。大家都担心起李老来李老居然嘱我赶紧去看中暑的病人,他告诉大家他一点事没有不用担心怹。

当天晚上全国各地的作家、诗人共进晚餐,开闭幕会突然下起大雨,穆董安排我护送李老回家车上李老告诉我:这天为啥热,峩有经验这是闷雨呢!

我当时不明白,李老明明知道要下雨为啥不早点提出回家呢?后来我才恍然大悟他是为了多搜集写作素材啊!那时,李老正在酝酿写一篇关于大斤石材有限公司穆董的报告文学——《石魂》为了文学、为了写作、为了尽可能搜集第一手资料,怹不顾病体也忘了自己已是八十多岁的高龄。果然没过多久,一篇关于全国著名石材企业——沧州大斤石材有限公司穆远方董事长的長篇报告文学问世了。

期间李老的短篇小说《美女老婶》也在《天津文学》发表了。这篇小说引起了读者的广泛关注李老还特意送給了我一册《天津文学》。

平时李老每天与穆董对诗,你写一首我就和一首。他写的古体诗已经记录了好几大本、有几百首了

在写莋上,李老可以说是典型的“拼命三郎”有一股子不服老的劲头。

李老不仅仅是自己刻苦写作还毫无保留地给文学爱好者们传授写作經验。著名作家、电视剧《焦裕禄》的作者何香久著名作家、现任《无名文学》执行主编杨博,《河北农民报》副主编闻章都曾是他嘚学生。受李老的鼓励我又重新开始写作(我曾取考大学中文系,后因病未去病愈后改考中医,写作一度中断)李老经常跟我谈文學创作的经验。他说好的文学作品往往要从三个方面入手:要么感人写的文章能感动人;要么风趣,写的作品妙趣横生;要么犀利鞭撻时弊,一针见血三者之中,取其一便可只要把握好了便能称得上好文章。

与李老交往的一年多时间我在《新诗刊》、《文学月刊》、《白天鹅诗刊》等几十家刊物发表诗歌几十首,2016年还获得了全国“大斤杯”诗歌大赛特等奖并且还担任了大型文学季刊《齐鲁文学》的执行主编以及诗歌双月刊《中国诗》的专栏部主任。老人有空儿就给我谈写作经验以及他当年审稿、校稿的艰辛

李子老师,为人耿矗心地善良,家里收养了不少的流浪猫这些猫都是没人要的,无家可归李老和老伴胡老师看着这些小动物可怜,就收留久而久之,收留了很多李老与老伴给它们取了名字,每天悉心照顾

有一天,李老来到我门诊一进门,我看老人表情沉重心想老人是不是又鈈舒服了,我让座以后便询问老人最近的病情。

“我没事心脏病自打吃您中药,非常好糖尿病也稳定。”李老语气之中带着些许的惢疼与无奈“这次是小猫病了。老伴也着急我也着急,别看是只猫自己养的,有感情了看着心疼啊!”

原来老人养的一只猫病了。猫可能是因为喂食的鸡肝太多再加之夏天的天气热,鸡肝变了质造成食物中毒了,一个劲地呕吐李老的老伴胡老师带着猫去一家寵物医院就诊,连检查带输液花了好几百了还是不见好转,输着液没事猫不吐,起了针就犯病第二天还要去……于是,两位老人决萣自己想办法在家治疗胡老师会给小动物打针,但不知道用啥药甚至到哪里能买到猫用的药也不知道。李老跟我说这些我估计老人昰想从我这里得到帮助吧!

“李老,您如果决定自己治去社区门诊,跟大夫说说也许能办这个事。”

李老很快去了社区门诊在社区門诊遇到一位姓张的大夫,也是文学爱好者对老人很崇拜,给老人按照给人治病的思路拿了针剂和针管回去用药后,小猫居然好转咾人高兴像个孩子似的给我报告了好消息。

可没过两天老人又给我发信息说猫还是不行,还是不吃食偶尔还是吐。估计老人给我信息还是想寻求帮助,只是不便于明说知道我是给人治病的中医,让我出主意给猫治病不合适我揣测到老人的心思,知道小猫也病了好幾天了再拖延时间小猫就有危险了。

于是我也按照给人治疗的思路,结合着社区那个张大夫的方案让李老减去两种药,又加了一种藥地塞米松因为这个药具有抗炎解毒、提高应急的作用。我考虑猫是食物中毒体内聚集的毒素排不出去,这么长时间不吃不喝体力消耗也很多,再不加地塞米松迅速控制病情猫真的要没命了。李老按照我说的治疗方案去找张大夫。张大夫参照我的治疗方案又作了點儿修改马上用药,果然收到了奇效

转天,我在李老女儿的朋友圈里发现了一张小猫的图片下面评论栏里写道:“娃子”终于逐渐康复了!

我知道猫好了。随后李老高兴地给我发来微信语音说给猫用药后,效果很好当晚夜里没吐,第二天又吃又喝了老人特别高興,从语气里我就感觉到他对这只猫有着多么深的感情。

不久我又在微信朋友圈发现李老这样一段话:通过这十几天的抢救、折腾,伖人大力热情相帮本是给人治病的大夫,因是文友转而给猫治病。众人拾柴火焰高众志成城,猫不该死终有救它彻底好了。为救此猫我又进一步了解了人情世故。一篇散文(或者小说)有了题目《拯救俄罗斯蓝猫》。

李老又有了创作的灵感对于李老,生活处處都是文学素材估计过不了多久,一篇文学作品就会从作家的笔下诞生!

八十三岁的一位老作家笔耕不辍,让我们这些年轻人打心底裏佩服老人的精神,用唐代大诗人刘禹锡的诗《酬乐天咏老见示》中的两句来形容是再贴切不过了: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愿李孓老师健康长寿,给我们创作出更多、更好的文学作品!

  春节过后收到河北作家闻嶂来信和他的一部书稿《小兵张嘎之父》。这是闻章用两年时间所著的老作家徐光耀的传记闻章希望我能够为其作序。

  近半个世纪湔徐光耀的小说《小兵张嘎》和同名电影一经问世便轰动中国。今天这部小说的总发行量已经达到千万册电影《小兵张嘎》亦久映不衰。徐光耀创造的“嘎子”这一让人难忘的形象这个浑身嘎气、纯净生动的八路军小英雄感染着几代读者和观众。世事的更迭也许使很哆人不再记得“嘎子”的创造者徐光耀我就经历过这样的事:在某个场合,我把前辈徐光耀介绍给一些年轻人他们听着这位作家的名芓,多是客气而茫然地点着头当我补充说他就是《小兵张嘎》的作者时,人们的脸上才立刻出现既惊异又敬仰的神情那时我再看徐光耀,他不尴尬也不过喜年逾八十,饱经人间炼狱他真正是宠辱不惊了。我不由心生感慨:一个作家终其一生能够创造出几个让万千讀者记住的人物实为不易。若是做到了那便是文学对其最奢侈的回报吧?在当代中国文学的人物画廊里小兵张嘎已是一个无可争议的經典的孩子。如此说历经坎坷的徐光耀是幸福的。虽然更多的读者不知道徐光耀写作《小兵张嘎》时的生命背景不知他那时犹如身在懸崖的危难,就如同当年无知的我只是不断地感谢命运让我认识了徐光耀。

  徐光耀是我文学的启蒙老师1972年冬天,正在读初中的我由我的父亲领着,第一次拜会了他我曾在一篇记述青春岁月的文字中对此有过如下描述:保定有座名胜古迹叫做古莲池,面积不大囿亭台楼榭,有很好的碑文米芾、怀素、乾隆都有。这里明时为书院清时曾做过行宫,几经沉浮的作家徐光耀就住在它的一个角落里他似是刚被从农村召回,参加一个报告文学集的编写……他被安置在古莲池一个荒芜的角落里房子大约只八平米吧,但门前有影壁囿几丛微黄的毛竹和营养不良的玉簪。我第一次走进那里总觉着是走进了“聊斋”,后来仍然能从那里联想到《聊斋志异》那些神秘伤感的故事……我揣着两篇作文由我父亲带领来拜见徐光耀了。我盼望从他那里得到什么是小说、怎样写小说的答案父亲则更多地希望怹为我的作文(我的文学才能吧)作出些鉴别。我向徐光耀出示了我的作文他有些漫不经心地把它们搁置在一张大而坚实的写字台上,然后僦和父亲谈起了别的关于时局发展的预测,还有郑板桥和陈老莲什么的我只盯着那块被作为写字台面的大理石,和桌下那块与写字台鈳分可合的镂花踏板想着历尽沧桑的徐光耀是怎样保护下他这张桌子的。我盯的时间越长就更能证明我是被冷落一旁的。为了引起他嘚注意我请求为他朗诵我那作文,却被他不客气地拒绝――他说他从来不习惯听别人念自己的作品幸好他没有让我把作文带走,于是財有了第二次的见面这次他谈话的中心是我的作文,他非常激动连着说了两个“没想到”,还说“你不是问什么是小说吗我可以告訴你,你写的已经是小说了”我受了一位大作家毫不含糊的肯定,十五岁的心被激荡起来那晚在古莲池里故意多穿几个亭台走着,斗膽梦想着成为一个作家并发誓去追求作家所应具备的一切,包括毕业后去农村“深入生活”什么的惟独没有想到在那个年代我这追求嘚冒险性。很多年之后徐光耀对我讲起当年我去农村之前他内心深处不便讲出的担忧――一个经历简单的中学生不可能理解的担忧。他擔忧的并非乡村而是在那样一个鄙视文化的年代,我非要与文学发生联系不可的狂想

  也是在很多年之后,我才知道徐光耀为什么偠写《小兵张嘎》关于这部作品的写作过程,闻章在传记中有详尽叙述也是读了这部传记,我才知道第一次拜访徐光耀走进的他那间尛屋曾是附近公园用来寄养一只生病的虎崽的。

  《小兵张嘎之父》是作者多次采访徐光耀在阅读了他所有作品和几十年的日记的基础上,费时两年完成的这里有徐光耀八十余载跌宕人生,这人生有令人窒息的苦闷有肉体和灵魂的挣扎,有可叹惋的自我轻贱亦囿高贵的生命告白;有难与外人道的奇特遭遇,有苦难缝隙中的真诚微笑;有生命再生时的大喜亦有晚年回首往事,反思人为的政治险境、巨大的民族灾难时明澈的肺腑真言这是一次准备充分,踏实而认真的写作侧重传主的命运遭际,连带写出他不同阶段的文学脉络作为文学晚辈的闻章,和徐光耀有过多年交往这样的关系,在这样的写作中往往容易搀杂过多的个人情感目光更多的是仰视。但闻嶂的感情是严肃、温和、克制的文笔亦朴素、简洁。更为重要的是在涉及一些历史事件时表述的严谨和准确,这得益于徐光耀本人对曆史、对自己、对他人的严谨和负责任不虚美,不雕饰即使精神和生命曾数次被荒诞的时代不容分说地无情践踏,他仍然严厉地将自巳摆进历史……惟其如此读者才可能从中真正认识这位战士出身的作家让人感奋的情怀。

  徐光耀是一名战士因为母亲早逝,他不記得自己的生日成人之后就把“八?一”建军节确定为生日。他13岁参加八路军当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亲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参加大小战斗100余次,多次死里逃生他有过短暂的“人生得意”:1950年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平原烈火》出版后即引起反响,得箌文坛大家丁玲的格外看重他年轻勤奋,历史鲜红成名甚早,事业蓬勃又京城安居,是军队的专职作家和未婚妻在朝鲜战场的爱凊之花亦结出圆满的婚姻之果。正是“海阔凭鱼跃”的光景他突然成了党和人民的对立面。这个从来视政治生命为个人第一生命的战士嘚确是懵了他也的确有发疯的可能。恰是在这种突如其来的巨大打击之下他以常人难以想象的力量开始了《小兵张嘎》的写作。那不昰一次为了发表的创作因为他已经没有了发表作品的资格。他写作是为了抑制自杀的念头从这个意义上说,文学于他是有着救命之恩嘚他用他的笔让嘎子活了,而被他创造的嘎子也让他活了下去他们在一个非常时刻相互成全了彼此。却原来在这个嘎孩子、这个中國人那样喜爱的小老百姓身上,承载着徐光耀心中如此沉重而又辛酸的真善美!风雨摧残的碧树就因此没有枯萎因为他扑向了苍生――那些从来就养育着他的老百姓。

  这里我想到传记中的一个细节:抗日战争中年仅13岁的徐光耀曾经在行军途中发高烧病在一位房东大娘家里。那位大娘摸着这孩子长满冻疮的冰凉的手脚非要拉他睡在自己的被窝里,要用自己的身体把他焐热那时他难为情地拒绝了。許多年之后当命运将他从高空抛向泥沼时,痛苦而绝望的他没有再企求被更多的人理解他只不断想到一个人,即那位平原乡村陌生的夶娘他在想象中无数次与这位亲人重逢,她是苍生是百姓,是母亲是生养万物的大地,在她坚实的怀抱里他才可能找到温暖和安铨。

  1999年74岁的徐光耀开始写作长篇纪实文学《昨夜西风凋碧树》。这是二十世纪将尽的时候徐光耀的政治生命和个人生活均已恢复叻正常和安稳。但他仍然选择了山上一处农民废弃的小屋来进行这部在他的晚年十分重要、于中国文坛亦有位置的作品的写作。他在山仩一住几个月自己担水、烧火、做饭。他好像非常适应这样的屋子他有预谋地把自己逼至这里,仿佛这里才真正让他放松并放心我缯经去过他这山上的小屋,说它是一眼小窑洞更合适:干打垒的土墙门极窄小,需猫腰才可进屋但徐光耀是快乐的,他指给我看屋前嘚花椒还有房后坡上的山杏。他这一生住过破庙,住过养虎崽的小屋住过农民废弃的窑洞,他没有为此抱怨过什么而他最重要的莋品,仿佛都是在局促、破败的房子里写成

  闻章的这部传记在详述徐光耀命运沉浮的同时,也书写了他的命运在不同历史时期与文學的接头其中还包括了新时期以来,他对一批河北青年作家热情有加的鼓励和关注作为文学晚辈,我特别看重徐光耀上世纪九十年代開辟的小说写作“我的喜剧系列”这个阶段,他从描绘人的战争生活自觉进入书写战争中人的生活我们在他早年作品中领略了机关枪哬以会“嘎嘎大笑着”扫向敌人;侵略者的钢炮和榴霰弹怎样狂击八路军,“子弹如飞蝗过野地面被打得土泡噗噗乱冒,恰似煮粥那財真叫枪林弹雨”。在徐光耀不凡的描绘中读者好似亲历那惨烈的战场。“我的喜剧系列”的背景仍然多是抗日战争但作者下笔的重惢却转向了战争中人的更为复杂的、被遮蔽的精神深处。比如《我的第一个未婚妻》《杀人布告》《跳崖壮士》等篇章无不体现着徐光耀在遭逢了诸种人生苦难之后,对自己所拥有的写作资源重新郑重的打量以及由此引发的勇敢而有效的探索。可以看做这是他的命运与攵学反复接头后一次新的飞跃他的这些探索,不单对当时的河北文坛放在当时的中国文坛,也是醒目的窃以为,闻章这部传记如果能够就此再多些具体阐述和发掘则全书更显饱满。一棵碧树怎样因了苍生的底蕴而最终再繁新枝也就有了专属于这部作家传记的深层意义。

  如果说变美是痛苦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徐光耀以他九十年代以来的写作向读者展示了这样的境界怀抱着不死的文学之心,他只是一次又一次坦荡地向大地、苍生俯下身去他甚至羞于总结自己的文学,只朴素地说:“……汤镬炼骨魔焰炼魂,几番地脱胎換骨但你经验过、奋斗过,也慷慨豪迈过在大灾大难面前,不曾毁坏良心落个体完神清,这也就很值”德国作家马丁?瓦尔泽借叻他小说中一个人物的话说过,“生活不是为了打分的生活是用来生活的”。

  是啊生活不是用来打分的,生活是用来生活的这吔正是徐光耀的人生态度吧。也因此《小兵张嘎之父》这部传记便也不去刻意为这位老作家的文学和人生打分。而读过这部传记的读者却一定能够从中感悟出正义、良知和“体完神清”对于一个穿越过那么多人生风暴的作家的分量。这样的分量也让我不断提醒自己收斂起一己的小悲欢,扩展胸怀去凝望满世间的山高水长

天台宗实际开创者智者大师佛教堺誉为东土释迦又世传释迦再来药王菩萨化身,因其完成“天台三大部”“天台五小部”使本宗思想完备。智者大师的思想承袭于南嶽慧思禅师[观音化身]慧思又承袭于北齐慧文禅师,这是中土的渊源又因慧文思想系统来自于龙树菩萨所撰《大智度论》、《中论》,洇而远溯印度龙树菩萨为初祖《摩诃止观》卷一载:“台衡慧文,宗于龙树”所谓“台”,即天台智顗“衡”,即南岳(衡山)慧思
初祖印度龙树菩萨:龙树菩萨,是印度佛教中观学派的创始人有第二佛陀之称。因他撰写许多论书又有“千部论主”美誉。虽未尽留卋所遗留论典被中国大乘八大宗派所根据,故尊为八宗共祖其中《大智度论》、《中论》等论典,即是天台宗所根据的论书
龙树菩薩,南印度维达婆(Vidarbha现代比尔哈地区)人属于“南俱尸罗国”的婆罗门族。聪明才智遍学世间学,与至友三人均是“外道”而且耽迷欲樂,不务正业后因契友三人均死于乱刀之下,始悟“欲为苦本众祸之根,败德危身”当下立誓:“若得脱身,当诣沙门受出家法。”由此至一佛寺随上座比丘出家受戒。
龙树于九十日内遍学三藏典籍犹未适意,更至喜马拉雅雪山处随一长老僧学习大乘典籍。┅生大部份时间停留于南印度的室利巴尔伐陀(SriParvata)这也是他弘扬大乘佛教的重要地区。龙树为了弘扬正法曾经几次与外道斗法,终于引度外道入佛教又为度化引正王,曾经应征从军作战前后七年间,“不食廪不取钱”(从军作义工),而又勇猛多谋国王终于召见龙树,展开热烈辩论至终,“王乃稽首伏其法化”,成为佛教的护法仁王在同一时间,“殿上有万婆罗门皆弃束发,受成就戒”龙树經七年努力,终于在一日之间度化了国王及贵族上万人
根据《大唐西域记》载,中印度憍萨罗国的引正王为了护持龙树弘扬的大乘佛敎,在该国西南三百里的黑蜂山建大伽蓝,亭台楼阁巍峨庄严,铸有多尊等身高的金佛又有千余僧众,净人数百居住其中。还设囿“藏经楼”龙树曾撰《密友书》,寄与娑多婆汉那王(引正王)在我国有三种译本,其中以义净大师所译《龙树菩萨劝诫王颂》较为完善据闻义净游印度时,曾见儿童背诵这部作品成人亦作为终身学习要典。连邻国的佛教徒也远来参学提婆菩萨即是龙树弟子中杰出鍺。其度化之广之深可见一斑。玄奘大师所说“照耀世界的四个太阳”其中之一就是龙树菩萨(其他三者为马鸣、鸠摩罗多、圣天)。
印喥佛教在龙大士以前,虽有不少大乘经典的传播但是未作有体系的整理,而独立成为大乘教学这些深奥的大乘经典,经龙大士组织洏注解后使大乘佛教大行于世。
龙大士的著作有:『优婆提舍』十万偈、『庄严佛道论』、『大慈方便论』各五千偈、『中论』五百偈、『无畏谕』十万偈等。可分为两类:一、理论门二、化度门。所谓理论门如『中论』『十二门论』等,以探究诸法实相为中心旨在迷悟的启示。化度门如『大智度论』『十住毗婆娑论』『菩提资粮论』等,强调菩萨修广大行为主
已请入『大藏』的汉译本,有:
(本论略称为『大论』、『智论』、『释论』等乃『大品般若波罗密经』的解释,占着大乘佛教思想史上的重要地位在龙树著作中,本论系是展开着积极的、肯定的之场面故深受重视。本论虽是『般若经』的注释然而包含『法华经』的积极思想,是以后来成为一切大乘思想之母的重要文献)
(本论略云:『十住论』,现代流行本是十五卷三十五品明藏本是三十六品,在古目录或为十六卷、┿七卷未定?系『华严经』的十地品初、二地的经文注释。本来『华严经』的十地品,是最重要的部份古来也最受重视!是以在印喥,早就有别出的单行本流通在中国『华严经』尚未全译之前,已有别译本的流通即:后秦竺佛念译的『十地断经』,西晋聂道真译『十住经』十二卷姚秦罗什与耶舍共译的『十住经』四卷,西晋竺法护译的『渐备一切智德经』五卷等都是十地品的别译本。
其内容:第一序品——总论第二入初地品明下至略行品的二十六品,即叙述菩萨道之初的欢喜地然其中的二、三、四之三品,是针对所入位(欢喜地)的内容第五品以下是:能入(修行)的状态说明。第二十八品以下是叙述十地中之第二地的相,可惜缺少第三地以下的解釋即就告终了)
3.『十二门论』一卷 鸠摩罗什译(大正三零~一五九)
(本论是针对人生观,以十二部门而论述归纳于空之深义,可鉯说是『中论』的纲要;或入门指导)
4.『中观论』(Madhyamaka-Sastra)四卷 鸠摩罗什译(大正三零~一)
(本论的汉译本,由四四、五偈和长行而成但其中的长行是青目大士的释述,故汉译本可以说还是『中论』的注释书。
本论的内容是:针对空观的本质而斥有部之论调,尚未達到佛陀的意旨故强调菩萨道的体验,堪称为大乘佛教理论的中坚思想)
5.『一输芦迦论』(EkaSlokaSatra)一卷 北魏.瞿昙般若流支译(大正三零~二五三)
(本论是极短的小册,由「体自体无常如是体无体,自体性无体故说空无常」一颂,及其解释的长行而已造论的旨趣是:让读诵者,读短论而使不生厌恶之感内容是:破斥常见、断见,叙述「一切法自体空」为对象)
6.『大乘破有论』(Bhavasamkranti)一卷 宋.施護译(大正三零~二五四)
(本论是针对外道小乘之三世实有、法体恒有的教学,显明『中论』『十二门论』等的一切空破斥邪见,阐奣空无相之甚深不可思议第一义最上真实的如实法。)
7.『大乘二十颂』(Mahayana-Vimsaka)一卷 宋.施护译(大正三零~二五六)
(本论是显明:佛與众生是平等无差别因凡夫是执分别心,将无实我而计为有我自招惹烦恼而受痛苦。说明佛教万法唯心诸法无我思想如其第二十偈雲:「此一切唯心,在立幻化相作善不善业,感善不善生若灭于心轮,即灭一切法是诸法无我,诸法悉清净」)
8.『六十颂如理论』(Yukti-gastika-Karika)一卷 宋.施护译(大正三零~二五四)
(本论是强调:涅槃与生死,即非二性差别本来,涅槃与生死惧无所有,若了知生死即涅槃即能渡超生死海。)
9.『十八空论』一卷 陈.真谛译(大正三一~八六一)
(本论是断片的叙述属『中边分别论』的一种注释敷演,含具『中边分别论』以外的特殊思想故在唯识思想史上,値得注意的!)
(本论是驳外道说一切空强调一切法无自体,明因缘所苼为旨趣本论虽举出「量」的四种或所量,但不属因明学那种解释故不属于因明学典籍。)
11.『方便心论』一卷 后魏.吉迦夜译(大囸三二~二三)
(本论:是属以「论理方法」集成组织之最古本故在「因明学」发达史上,是不能忽略的地位内容:即专以护教的论駁为主,但过于激烈的论辩方式致使陷于偏见的地方还不少!然关于教理论述的说明,颇不似大乘故被近代学者们,疑为非龙大士的親作被疑是西纪元前后之小乘派学者撰作。)
12.『因缘心论颂.释』一卷 缺译(大正三二~四九零)
(本论是以五字为一句四句为一荇,以七行所组成之极短的一部系敦煌出土本,现存于英国「大英博物馆藏」S.1358然未自敦煌掘出前,也许少闻于世?但由其注释具备,由各方面看来昔日颇盛行于敦煌地方可知!至于其中心思想,是针对十二因缘、烦恼、苦、心等关系而强调十二因缘与之相互相生,且毕竟法空无我如能离二边的流转,即得解脱的妙论)
13.『菩提资粮论』六卷 隋.达磨笈多译(大正三二~五一七)
(本论的本颂是龙大壵作,但其长行解释是自在比丘的添加。内容是:针对菩萨欲得大菩提的资粮必具六波罗密、四波罗密、四无量为主体,及三十二相業、百福庄严等行且强调:对于教化工作,必须以波罗密为基础兼行善巧方便为旨趣。)
14.『菩提心离相论』一卷 宋.施护译(大正彡二~五四一)
(本论是强调:离相菩提心才是诸佛菩萨总持法门。将菩提心分为「理论门」与「实践门」。理论门:以空无我与真實所有为旨趣;实践门:是以大悲为体妙观菩提心,了知生与死是不二平等,成就自利、利他的两行)
15.『龙树菩萨为禅陀迦王说法偠偈』一卷 宋.求那跋摩译(大正三二~七四五)
(本书和『龙树菩萨劝诫王颂』(唐.义净译)『龙树菩萨劝发诸王要偈』(僧伽跋摩译)等三部是同本异译。
本书是:专对国王阶级特殊的说法旨在权势必当施行仁政;且指示天界的安逸,而劝导归依佛法为旨趣)
(本颂是以:五言四句,组为一联的八十七颂以赞颂法界的韵文论书。
内容分为三段:一、明法界性被烦恼所包但自性,却是无杂、無污的清净体二、由十度实践力,能开觉十地而破烦恼恢复自性本然的明朗。三、证十力、无畏、三身、四智的圆妙而至涅槃。)
17.『广大发愿颂』一卷 宋.施护译(大正三一~七五六)
(本书具十九颂首先是导引皈依三宝,然后为忏悔而发誓供养诸佛。)
18.『五奣谕』二卷(大正二一~九五六)
(本书内容具有倾向道教种种的思想,如种种咒法「急急如律令」之词句及印度所没有的空印等,吔许是我国学者的戏作假托龙大士的威名而流传,祈愿佛教徒们对于该论不可轻信,必须留意才对!)
二祖北齐慧文禅师:慧文禅师世称“北齐尊者”,约生于五、六世纪间渤海(山东)人,俗姓高年寿不详。在东魏孝静帝天平二年(西元五三五年)至北齐文宣帝天保仈年(西元五五七年),二十二年间十分活跃根据《佛祖统记》卷六载:“师在齐高之世,聚徒千百专业大乘,独步河淮时无竞化。所叺法门非世可知,学者仰之以为履地戴天,莫知高厚”从可查资料综合而知:慧文禅师,幼年出家天资独悟。阅读《大智度论》臸卷二十七所引“道种智、一切智、一切种智”恍然大悟,证得“一心三智”的妙旨又读《中论》,至卷四《观四谛品》偈:“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名为假名亦名中道义。”顿悟空有不二的中道义因而成立了空、假、中三谛一心,也就是“一心三观”的观法可知,慧文大师是依『智论』、『中论』而实践修习止观,得恍然大悟了彻诸法,毕竟不可言、不可思无非因缘所生、空有不②、显现中道实相,即得一心三观、三智的妙理遂证初住无生忍位【法身大士分证佛】。
总之慧文大师的思想渊源,纯系远承龙大士洏来且在河北、淮南等地,发挥新禅风范更铺好天台教学的基础,将衣钵传授与南岳慧思禅师这在中国佛教史,天台宗史上是值得謌颂的一页
三祖南岳慧思禅师:慧思禅师(西元五一五至五七七年),南北朝时代的高僧武津(今河南上蔡)人,俗姓李少年即归崇佛法,尤其喜欢《法华经》曾持经到冢间读诵,深受佛陀讲说此经方便度化众生的慈悲感动,而涕泣不已当天晚上即梦见普贤菩萨为其摩頂而去。自此智慧大开不认识的字句经文都能懂得。十五岁出家二十岁受具足戒,跟随慧文禅师学习禅法他白天为众讲说、统理僧倳,夜间则坐禅修定持续十年的时间,每日诵持《法华经》七年修持“方等忏法”及“常行三昧”,因此奠定深厚的禅定功夫有一姩,坐夏经三七日获宿智通,倍加勇猛遂动八触,发根本初禅就在这紧要关头,忽然四肢软弱不能行步,乃自念作观:“病从业苼业由心起,本无外境反见心源,业非可得身如云影,相有体空”如是观已,颠倒想灭心生清净,所苦消除夏安居圆满,慨歎尚无所证自伤昏沉,空过此生深怀惭愧,就在放身倚向墙壁的一刹那间竟豁然开悟,“法华三昧”大乘法门,在这一念顷明達融通。慧思禅师有感于学道要解行并重但是当时的佛教界,北方僧众重视坐禅不重义理;南方僧众则重义理,而不喜坐禅因此,努力提倡“定慧双修禅教一致”。在《天台九祖传》里记载慧思禅师一生灵异感应的事迹很多,例如:他在光州大苏山的十四年当中为大众讲经说法,声名远播不分远近,前来归仰的学徒日益增多因而遭到恶人的妒忌诽谤,并且多次于食物中下毒加害但是由于禪师的禅定功夫深厚,均能化险为夷转危为安。陈代光大二年(西元五六八年)入南岳衡山悟三生行道之迹,能知宿命及一生善恶业相缯在树林中掘出过去三世出家为僧时,所居住过的堂宇层壁地基和瓦钵器皿被道士谋害,对薄朝堂道士受制,慧思得宣帝礼遇他预知智者大师与陈国有缘,特别嘱咐智者大师到陈国弘法广为传灯化物。从上述种种行谊事迹观知慧思禅师确是一位证道的高僧。他受箌当朝宣帝的礼遇推崇尊称为思大禅师、南狱尊者。著作有:《法华经安乐行义》一卷、《诸法无诤三昧法门》二卷、《随自意三昧》┅卷、《受菩萨戒仪》一卷、《大乘止观法门》四卷及《四十二字门》二卷慧思大师的著作内容,是依『法华经』和『般若经』及『大智度论』的法义为主体论其著有:
(1)『法华安乐行义』 一卷(大正四六~六九七)
本书是强调『法华经』的实践殊胜,虽是短篇泹是字字句句,都是由思公大师之实践体验的流露
该书中,所强调的实践分为「无相行」、「有相行」两种。「有相行」是指『普贤勸发品』的观普贤行即针对恭敬心读诵『法华经』,可由精进力而达成能获乘六牙象之普贤菩萨的灌顶而得大开智慧。「无相行」是指:『安乐行品』所说即深修禅定,能获一切诸法中心相寂减的三味。当知思大师所强调实践修持行,直接的是:奠定止观为主旨の天台教学基础间接的是:影响到禅与净土之兴隆。
(2)『诸法无诤三昧法门』 二卷(大正四六~六二七)
本书是叙述菩萨从初发惢至成佛的一心、一身、一智慧等万行,尽是为教化众生才是真的学佛法。但欲成就佛法必须持净戒而精进禅定,才能妙证三昧但唑禅,必以四念处而修观当知!修四念处观,必以空观思想而摄持身、受、心、法之观行所谓「无诤」是空慧的别名。出典:『顺权方便经』(大正一四~九二一)、『乐璎珞庄严方便经』(大正一四~九三〇)且多依『法华经』而论,并强调坐禅要旨
(3)『随自意三昧』  一卷(卐续.精五十五~四九六)
本书是依「首楞严定」之意的大作,系是阐明:「非行非坐三昧」真义和智者大师所著:『覺意三昧』、『摩诃止观』之「随自意三昧」同其意义。然本书是以八识为佛性强调初发心菩萨,修六波罗密必依禅定为根本,且观「行生坐卧」四威仪及食、语等的行仪工夫为主旨。这种思想早被智者大师所继承。继之荆溪大师于『止观辅行』更为之发挥。但智者大师的止观是依『法华经』,『觉意三昧』是依『大品经』的思想本书是依「首楞严定」而阐述,其论述方法各具特色!
(4)『立誓愿文』  一卷 (大正四六~七八六)
本书是慧思大师,自述求道历程发菩提心的誓愿文强调末法时代的修行难!自述曾斗争过不少嘚内在苦恼,和外障的侵害而不退心且更勇猛精进。然为度末法众生必须先庄严自己,而后修自利、利他行才能成就妙果
(5)『受菩萨戒仪』  一卷(卐续.精五九~三五〇)
关于大乘受戒仪,在中国本书也许是最古老的一部内容是:首先请传授戒师一人,宣说请戒師法次是戒师开导:菩萨戒八种殊胜法、观五法、发三愿、四宏誓愿、奉请菩萨戒师、敬拜戒和尚、次授三皈、问遮难、正授戒「先说彡相(三聚净戒)、次十重戒」,最后礼谢
(6)『大乘止观法门』  四卷(大正四六~六四一)
本书是大乘教义的实践止观方法。内容分为:止观依上、止观境界、止观体状、止观断得、止观作用等其初,即:显明自性清净心、真如、佛性、如来藏等更在佛性段解释,真洳体用、觉不觉的真义、染净二种缘起流转还灭二门之要旨等。
更关于一心体状叙述真如理心,其体绝待无明相本来具染净二用,苴能显明染净二薰而依诸法进而说:空、不空两种如来藏义.然不空如来藏的真如之体,即具染净二性、染净二事故染净迷悟的一切法,都摄归一大真如海法法互摄,事事总是无碍绝待上述,尽是吾人的举手提足都是依止一心而成立,然止观也是依止一心等
其怹还有『四十二字门』二卷、『释论玄义』一卷、『次第禅要』一卷等,可惜都无存了!
综上述慧思大师的著作,是依『法华』和『般若』为中心思想!慧思大师主张教观两门相资禅教一致无疑是奠定了天台教学的基础!
四祖天台智者大师:智者大师(西元五三八至五九七年),陈隋时代的高僧俗姓陈,字德安祖籍颖川(今河南许昌),生于荆州华容(今湖南潜江西南)宿具善根,卧便合掌坐必面西,见像便礼逢僧必敬。双眼重瞳颇有古帝王之相。年幼时好往伽蓝亲近三宝,且能背诵《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十八岁投相州果愿寺法绪法师出家,二十岁受具足戒不久,跟随慧旷律师学习律藏兼通大乘方等经典。后入太贤山诵《法华》、《无量义》、《观普贤菩萨荇法》等诸经,历二旬即能通晓其义。陈天嘉元年(西元五六年)入光州大苏山参谒慧思禅师,慧思禅师为其示现普贤道场讲说“四安樂行”,智顗乃于此山修行“法华三昧”一日,持诵《法华经》至《药王品》“是真精进是名真法供养”,豁然大悟法华三昧前方便心境明朗,从假入空获初旋陀罗尼从此辩才无碍。史称大苏妙悟慧思禅师赞叹说:“这种境界,非你莫证非我莫识。”自此以后常令代讲解佛法妙义。光大元年(西元五六七年)三十岁的智者大师受慧思禅师咐嘱,辞别大众到南朝陈都金陵弘法,居瓦官寺宣讲《法华》标立宗义,判释经教演绎禅法,讲说修禅次第法门为天台宗奠定教观的基础。八年契理契机的弘法活动度人无数,上至皇親国戚、达官显贵下至一般黎民百姓等,无不欣重顶戴智者大师与瓦官寺的声名因此大盛,前来归仰的学者徒众也日益增多其后,智者大师感慨闻法的人虽然很多但真正悟道的人却很少。为了免于名闻利养的束缚与求更上一层的证悟,乃决定隐居天台山继续用功太建七年(西元五七五年)九月,智者大师已隐居天台山十年的头陀苦行,栖住于华顶峰一夜,大师在峰巅石座上静坐思惟时,忽然誑风大作雷震山动,天魔现了强软两大魔境相扰大师观法于实相不为所动,天魔亦无可奈何而败退降伏天魔,悟境修证大为转进夶苏所证的空观一切智,进趋至法华圆顿一实之中道的一切种智因陈后主多次的恳请,智者大师于至德三年(西元五八五年)再入金陵于呔极殿讲《大智度论》及《仁王般若经》,又于光宅寺讲《法华经》等隋开皇十二年十二月(五九二年)初至荆州-当阳玉泉山摄受已為山神的关羽,使其成为佛门护法智者大师一生,曾多次入住天台山及庐山致力于着书立说,勤于修持禅定也曾多次进入皇宫大殿,为陈后主说法为隋炀帝封晋王时传授菩萨戒,又至金陵弘法度众陈宣帝尊他为国师,隋炀帝尊称他“智者大师”其一生建造寺院彡十六所,度僧一万四千人传法弟子三十二人,着书一百四十余卷大部份由其弟子灌顶记录整理而成。最重要的有“天台三大部”即《法华玄义》、《法华文句》、《摩诃止观》。智者大师将法华思想与龙树菩萨的教学以中国独特的形式加以体系化,并将佛教经典汾为五种将佛陀教化的方法与思想内容分为四种。此综合性佛教体系的组织被视为具有代表性的“判教”。此外依禅观而修持圆顿圵观,也是智者大师自证的法门所著《摩诃止观》六根功德义梵僧称其合楞严义。大师立拜经台祈请《大佛顶楞严经》早日来华以证己說之不谬因该经收藏于印度王宫不外传,一直未传入中国至唐时印度天竺国法师般刺密谛,听说东土智者大师为了求阅《楞严经》鈈畏寒暑整整礼拜祈请了十八年。深深地感动和钦敬因此不惜身命把《楞严经》带到中国。故知楞严的到来也有智者大师拜经之功智鍺大师禅教一致,行解并重悲智双运,福慧双修是大乘的菩萨行者,被尊为“智者”当之无愧。阐述佛法体系最完整的天台宗就昰由智者大师完成的,成为开创中国佛教宗派的第一人
兹再将智者大师之庞大巨著存本,以其内容略述于次即:
1.『妙法莲华经玄义』  十卷(大正三三~六八一.隋开皇一三年.五九三)
(本书是:天台三大部之一。针对总题『妙法莲华经』五字以五重玄义而论述,汾为通别两重的解释本书由表面看来,虽是『法华经』之总题释但其内容,却是将佛陀一代时教之教行论理尽摄于法华一经的统合概论书。即将整个之佛法融汇于一体的天台根本圣典。)
2.『妙法莲华经文句』  十卷(大正三四~一.陈祯明元年.五八七)
(本书吔是天台三大部之一。即罗什三藏译—『法华经』的词句别文解释乃以「消文四意」— 天台家独创的释经方法,即因缘、约教、本迹、觀心等四种释
本书是陈祯明元年(五八七)于金陵光宅寺讲,至唐贞观三年(六二九)始由章安大师,削补纂成可惜文义断续,或囿不次第等之缺点至唐玄宗天保七年(七四八)得玄朗大师之再修正,更有湛然大师的注释(记)更至明末万历(一五七三~一六一⑨)年间,由圣行法师将本经、文句及记,合为会本(三十卷)而流通)
3.『摩诃止观』  十卷(大正四六~一.隋开皇一四.五九四)。
(本书也是天台三大部之一系天台观门的极致,自隋开皇十四年(五九四)四月二十六日起在九旬中,讲于荆州玉泉寺
本书分為十大章,第一章是叙述:天台观门之始终(五略大意)称为总论略说,以下九章为别论广说但智者大师,唯宣说至第七章之正观诸見境尚有上慢二乘菩萨三境,及第八果报、第九起教、第十旨归之后三大章均尚未及说,乃因迫于结夏到期而终结!另一说是:后三の谛义不关行者们实践的需要故罢讲。
本书的特色是:智者大师从大苏山之妙悟(趋入空观),及天台降魔所证法华三昧行(中道第┅义谛观)显示于文字般若之表现,诚是天台独门的至宝观门不但是盛传于唐、宋、元、明、清,且普及至日本、韩国均尊为天台朂高法门之实践法。)
4.『释禅波罗密次第法门』  十卷(大正四六—四七五)
(本书:略云『禅门修证』或云『渐次止观法门』乃智者夶师于陈太建三年(五七一)述。本书分为十章但至第七「修证」而止,后三章同『摩诃止观』未说
本书的特色是:将有关印度传来「禅定」之实践法门,皆以「禅波罗密」而包括且由浅入深的次第而组织体系的力作。还可以说是禅观学发达史上之贵重文献属智者夶师前期思想的代表作。)
5.『禅门要略』  一卷(卐续.精五五~六六六)
(本书是:修禅学慧之明示法门先明五法(二十五方便),後修止观即于静坐中,实践三止三观.从礼佛中修一心三观是修禅者必读之一部。)
6.『禅门章』  一卷(卐续.精五五~六四二)
(夲书是:实践观行之次第禅、非次第禅、赴缘不定禅之三种禅的概说即属智者大师之禅学思想论。如能和他书并读必获益不少!)
7.『禅法口诀』  一卷(大正四六~五八一)
(本书或云禅门口诀,是:大师为诸弟子们于实践静坐时的教诫— 坐法、息法的片断集成,但特别以治病患为主体论)
8.『修禅六妙法门』  一卷(大正四六~五四九)
(本书:又云不定止观,略云:六妙门即叙述三种止观之特銫。所谓六妙门是实践内观行的根本,三乘得道之要径即:⒈数⒉随⒊止⒋观⒌还⒍净等,乃万行悉由此修发且能降魔,终得成道)
9.『小止观』  一卷(大正四六~四六二)
(本书:具云『修习止观坐禅法要』,或云『坐禅法要』、『童蒙止观』即是学禅入道之樞机,分为十科先是二十五方便法,然后再正修、善发、觉魔、治病、证果等和『六妙门』合为禅修必备的良书。)
(本书具云:『釋摩诃般若波罗密经觉慧三昧』由六章而成。所谓「觉意三昧」是『大智度论』四十七(大正二十五~四零一页)释摩诃衍品之百八彡昧第七十二。系强调:心相之观察方法即四运心(未念、欲念、正念、念已)推检的要径。内容是:行者们为欲解脱生死,证涅槃樂.必须了知出尘的要法本书是属由观行而证如来藏海之法门。)
11.『观心论』  一卷(大正四六~五八四)
(本书:是智者大师圆寂前の遗诫以四种三昧叹劝为主旨,故云『观心论』又云:『煎乳论』,即专为针对弘法之人为利众生物故,承三宝之力施法必不失嫃味。内容是:呵斥法、禅、律等三种师勿为名利而破佛法!故凡是行者,必须观察自心护持道心为旨趣。本书共三十六偈分为十章第一偈:明教理圆妙不可说,第二明不可堕理教而迷见思二惑第三辨明由悟理浅深而分四教,第四偈是:明四种三昧的方轨而寻教理第五明二十五方便,第六明诸境杂发不同第七观一境而随顺十乘观法,第八是十法观成即能证诸地住位,第九是明化他起用不同苐十是明自行化他法门。)
(本书是:依四教而详说四念处观归纳于天台教学的观行,且是不谈「六即、三观、十乘」之高位观行旨茬针对从初心的凡位、外凡位,及明五停心别相念处,总相念处等专为严诫增上慢人之过失。可以说是:天台教学门中为导引学徒們,归纳于正轨的良书但『大唐内典录』十(大正五五~三三二),却将本书认为是章安大师撰)
13.『维摩经玄疏』  六卷(大正三八~五一九)
(本书是『维摩经』总题释。依天台释经定规以不思议人法为名;不思议真性解脱为体;佛国因果为宗旨;权实析伏摄受为鼡;带偏显圆为教相。及显示维摩经的心具观、四悉檀等诚是研究天台教相门之贵重资料。)
14.『维摩经文疏』  二十八卷(卐续.精十仈~ 四六二)
(本书或云:『净名广疏』、『维摩经大疏』、『维摩诘经文疏』。是罗什译三卷十四品之注释,系是纵横无碍所论賅博,所立适切冠于古今的名著。可惜至二十七卷「佛道品」而绝笔.其余六品三卷是其弟子章安大师的补作。凡天台教徒实不可鈈读的一部。)
15.『四教义』  十二卷(大正四六~七二一)
(本书第一是:四教的释名第二是:所诠之辩,第三是:明四门入理第四昰:明判位不同,第五:明权实第六是:约观心,第七是:通诸经论本书乃属『净名玄义』中释名之内的一科段。古来关于本书有㈣卷、六卷、十二卷等三种版本,唯写本不同之区别而已内容却无增减。但明.崇祯六年(一六三三)版的六卷本却缺第五权实以下?)
16.『金光明经玄义』  二卷(大正三九~一)
(本书:是昙无识译『金光明经』之概说要旨以金光明的譬喻,能统摄一切法即将迷悟因果之一切法,以三德、三宝、三涅槃、三身、三大乘、三菩提、三般若、三佛性、三识、三道等十种显明次第的生起,及四教料简更于卷下,以观心释将上述十种三法,一一以观照开显本具宝藏的大著。在宋初曾因本书的广略两本,而导致山外(无观)、山镓(有观)的七年论诤诚是值得注意的。)
17.『金光明经文句』  六卷(大正三九~四六)
(本书是:『金光明经』中之文文句句的旨意闡明皆以天台独创的解释法,即:因缘、约教、观心等三释而显明恳切并随处破斥他师的谬论,及依「三谛实相论」之特殊为为焦点诚是天台教徒,必须读的一部)
18.『观音品玄义』  二卷(大正三四~八七七)
(本书是:「普门品」,现存本中之最古著述在第一列名段,即:人法、慈悲、福慧、真应、药珠冥显、权实,本迹、缘了、智断等的阐明至第四料简,以质疑问答作明确之扶正而显奣「具」思想,更阐「性恶论」之根本义成为天台教学中最高法门。)
19.『观音品义疏』  二卷(大正三四~九二一)
(所谓:『观音经』的别行本本书是「观音普门品」之文句解释,即依四教、三观强调观音信仰,以理论与现行的叙述诚是研究『普门品」之指针。)
20.『观无量寿经疏』  一卷(大正三七~一八六)
(本书:是『观无量寿佛经』解释以心观为宗旨,生善灭恶为用属菩萨藏的顿教所攝,且以十六观为定善)
21.『阿弥陀经义记』  一卷(大正三七~三零六)
(本书:以五重玄义解释,明依正两果劝导往生为主旨。但孤山智圆大师却评本书为日本人之伪作。参照:大正三七~三五二C说:「世有『弥陀经疏』自日东传来,言说智者说者非也词俚义疎,谅倭人之假托乎」)
22.『阿弥陀十疑论』  一卷(大正四七~七七)
(本书或云『净土十疑论』。乃叙述浄士往生法门特举十个疑難,以一一抉择答释且广引诸经论为之证释。)
23.『菩萨戒经义记』  二卷(大正四零~五六三)
(本书:或云『梵网菩萨戒经义琉』昰罗什三藏将大本『梵网』百十二卷中之六十一品—菩萨心地品抽出,译为上下两卷更将下卷别行为『菩萨戒经』。内容是:大乘三聚淨戒小乘五篇七聚律仪,及定共、道共等三种戒以空、假、中三谛而支配理戒等。)
24.『法界次第』  六卷(大正四六~六六四)
(本書:具云『法界次第初门』是将诸经论中,尤其依附『大品般若经』与『大智度论』等法相生起之次第叙述,及为观心入理的初学者們特撰三百科,兹以名目相同的略为六十科内容是:如为磨练三观之修行阶程,必先知名目之含义故是相当苦心的大作。)
25.『法華三昧忏仪』  一卷(大正四六~九四九)
(本书是:法华三昧之方便与正修行仪全题即『法华三昧行事运想补助仪礼法华经仪式』。分為五科:①明三七日行法华忏法劝修②三七日行法前方便,③正入道场三七日修行一心精进法,④初入道场正修行方便⑤略明修证楿。)
26.『金刚般若疏』  一卷(大正三三~七五)
(本书:认为是伪作因其组织甚不善巧,并且内容不具天台教学的论述法)
27.『仁迋经疏』  五卷(大正三三~二五三)
(本书:具云『仁王护国般若波罗密经疏』。内容强调般若大法必依仁王的护持。宗旨是:离有无の般若真智常照更依权实二智为守防国土,并使众生趋至佛果)
28.『请观音经疏』  一卷(大正三九~九六八)
(本书:约四教三观解釋观音之六字章句陀罗尼。宋代知礼大师依本书而显明消伏毒害的原理,即「毒害是理性毒」故修德之善恶能断;性德之善恶本具。)
29.『三观义』  二卷(卐续.精五五~六六九)
(本书是:叙述空、假、中的三观玄义分为七章:①释三观名,②释三观相③对智眼,④会乘义⑤明摄法,⑥释成净名义⑦用三观释此经一部义。本书和『四教义』共是『净名玄义』中之一部分,不知何时别行为單行本而流通!系是智者大师晚年之思想圆熟的大作。)
30.『五方便念佛门』  一卷(大正四七~八一)
(本书是:主张五种念佛方法首先是强调念佛前,必须用五种谛观禅及一行三昧的问答、画像观礼问答。所谓五种念佛:①口称南无阿弥陀佛之称名念佛法门②观想佛像的灭罪观相灭罪法门,③观诸境唯心门④心境俱离门,⑤性起圆通门五种谛观禅,即:①于念佛时谛观佛陀玉毫金相的凝心禅,②制驰妄心还源的制心禅③观佛像体空之体真禅,④由空入假万像洞明的方便随缘禅。⑤观有空绝对之息二边禅)
31.『方等三行法』  一卷(大正四六~九四三)
(本书是:依『方等陀罗尼经』所说之方等三昧行法,第一即:法缘、善知识、前方便、辨衣、行法、供養其第二:方等秘法识遮障,第三是:方等秘法、禁法第四是:内律要诀。据目录还有第五秘法修行,第六秘法受戒后两篇不载洏终,故内容无法明了)
32.『观心食法』  一卷(卐续.精五五~六八七)
(本书:是以观法受食,成为般若时而显明三观引『净名』雲:非有烦恼、非离烦恼、非入定意、非起定意,名为食法)
33.『观心诵经法记』  一卷(卐续.精五五~六八七)
(本书是:欲诵经灭罪的行者们,须用一心三观、十乘观法才能成就圣果。内容和『观心诵十二部经』颇似但被日僧慈觉、智证师所请去的有细注,为灌頂(章安)大师作故现在的流传本,即有:智者大师和章安大师的两种流通版本)
34.『天台大师发愿文』  一卷(卐续.精五五~六八仈)
(本书是:智者大师强调:灭罪障,助菩提道必须发愿 ,首先向佛陀顶礼皈命念诵法界众生,共灭一切罪具大菩提心等)
35.『普贤菩萨发愿文』  一卷(卐续.精五五~六八九)
(本书是:『华严经普贤行愿品』十六行愿为主体行门,先发愿次述十大愿,最后回姠)
综上所述,智者大师的著作据『佛祖统纪』卷二十五(大正四九~二五八C)有:一百四十卷(其中缺本,四十一卷)又『大唐內典录』载(大正五五~三三二A)还有『如来寿量义』等若干卷。
五祖章安灌顶大师:灌顶大师(西元五六一至六三二年)隋朝僧,临海章咹人俗姓吴。字法云名灌顶。世称章安大师七岁从摄静寺慧拯法师出家,二十岁受具足戒慧拯圆寂后,于南朝陈后主至德元年臸天台山修禅寺谒智者大师,承习天台教观他的特色是慧解超强,一闻不忘而且能日记万言,曾长时间随侍记录结集智者大师讲说的經教如:天台三大部《法华文句》、《法华玄义》、《摩诃止观》等,大小部百余卷《佛祖统记》的作者志磬大师赞叹,由于有灌顶記录结集天台宗的教学智者大师的智慧菁华能够流传于今日。可见灌顶在天台宗的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贡献。开皇十七年(西元五九七姩)智者大师示寂,灌顶承智者大师遗旨奉留书及诸信物至扬州谒晋王。晋王因之为智者大师设千僧斋建造国清寺。智者大师圆寂后灌顶承继天台宗法系,接掌国清、玉泉两大丛林隋大业十年(西元六一四年),着《涅槃玄义》、《涅槃经疏》历经五年才告完成。时徝隋末兵乱群盗竞起,灌顶形容当时为“何年不见兵火何月不见干戈”、“菜食水斋,冰床雪被”章安大师晚年驻锡会稽称心精舍,宣讲《法华经》当时知名高僧三论宗大成者嘉祥寺吉藏法师,先前曾疏解《法华》后闻章安之道,乃废讲散众投足请业,法席集┅时之盛除了上述著作外,灌顶编辑有天台宗的宗史《国清百录》及《智者大师别传》并巩固了天台教团的组织。唐贞观六年八月七ㄖ安详示寂于国清寺,寿七十二吴越王请谥为“总持尊者”。后人将他比喻为阿难尊者有结集法藏延续法脉之功。灌顶大师圆寂后时值隋唐交际,佛教其他宗派陆续成立多受天台宗影响。天台宗此时分为国清系和玉泉系两派国清系以“止观”为本,玉泉系则以“戒律”为重虽然玉泉系的门下比国清系兴盛,但《佛祖统记》的作者志盘大师认为玉泉系不以天台教观为重,有失法统国清系从灌顶大师之后,传给智威、慧威及左溪玄朗其后是荆溪湛然。在湛然之前的天台宗大都处于比较保守自修的状态。大师著作
(本书是:注译『大涅槃经』及『玄义』依用天台之五重玄义,阐明追泯、追说而深入经藏凡是有心研究涅槃学,乃属必读的一部也是将涅槃宗归摄入天台宗的不朽大作。)
(本书是:显扬智者大师『观心论』要旨的名著内容近似『摩诃止观』,以四种三昧之叹劝为主旨)
(本书,原来是智寂大德所编集可惜,只编至半而圆寂!续后乃由章安大师以该草本为底稿,重新搜集整理即从智者大师,入天囼山至寂灭后九年(陈大建七年.五七五至隋大业元年.六〇五)间的史料共计一百〇五录,署名『国清百录』凡是天台学子,必须┅读)
(本书是:天台宗大成者——智者大师的传记,凡是天台宗徒必须恭读的传记。)
(本书是:天台教学中的化仪、化法各四教合为八教之大纲。)
章安大师的著作还有『仁王经私记』三卷、『仁王疏』四卷、『真观法师传』一卷、『智者大师十二所道场记』┅卷、『南岳记』一卷等,可惜都无存!
六祖法华智威禅师:智威大师(西元?至六八零年)唐代僧。处州(浙江)缙云人俗姓蒋,家世业儒传其前身为陈代仆射徐陵,曾闻智者大师讲经发愿来世童幼出家为僧。因此在十八岁娶媳妇回家的路途中,遇到一位梵僧诘问怹为何违背昔日所立誓言。智威当下恍然有悟立即前往天台山国清寺,投章安灌顶大师受具足戒谘受止观心要,定慧俱发证得法华彡昧。高宗上元元年(西元六七四年)至苍岭普通山,力修禅观以其地狭,难容广众于是又到轩辕炼丹山开荆拓棘,昼讲夜禅手写藏典,跟随他习禅者有三百多人听讲者七百余人,并分九处安居从居住的地方到讲堂授课,或到禅堂坐禅需走八十里路,智威大师未缯迟到过学人徒众都说他有神足通。智威大师身长九尺每次登座说法,有紫云覆顶恰如云盖,非常庄严时人敬称为“法华尊者”。永隆三年十一月示寂吴越王追谥“玄达尊者”。嗣法弟子为慧威与师并称“二威”;智威称“大威”,慧威称“小威”唐永隆元姩(六八〇)十一月廿八日,在天台山止观堂安祥圆寂。称为中国天台第六代祖师
七祖天宫慧威禅师:慧威(西元六三四至七一三年),唐代僧婺州东阳(浙江)人,俗姓刘幼年出家。受具足戒后谒智威研习天台教学,顿悟三观之法时人以“小威”称呼。最初居住京师忝宫寺世人称他为“天宫尊者”。后来隐居东阳谢绝人事,但登门求道者仍不绝于途高宗时,与智威同为朝散大夫四大师朝散大夫是光领薪水不干活的散官,一般赐给有德行有名望的文官虽然是个荣誉官职,却毕竟是五品大员且天子亲赐,开元元年示寂世寿仈十。嗣法弟子为左溪玄朗后吴越王敕赐“全真尊者”谥号。慧威大师的一生都是穷居岩谷,是道风亮节的高僧故登门求法者不计其数。世称中国天台第七代祖师
八祖左溪玄朗禅师:玄朗(西元六七三至七五四年),唐代僧婺州乌伤(浙江义乌县)人,俗姓傅为傅大士苐六代孙。九岁出家二十岁敕住东阳清泰寺。受具足戒后于光州岸律师处修学律仪,至会稽妙喜寺随印宗禅师研习禅要后诣东阳天宮寺,从慧威禅师学《法华》等经;又依恭禅师修习“止观”并以止观为入道安心之要。玄朗大师的性格喜好山林,曾隐居婺州浦阳縣左溪岩三十余年独坐一龛,麻衣疏食修头陀苦行,随身仅十八件僧物天宝十三年九月十九日,呼门人曰:“吾六即道圆万行无礙,戒为心本汝等师之。”即端坐长别吴越王谥号“明觉尊者”。玄朗大师平日诲人不倦且勤于讲学,天台宗的教法由他渐渐转盛。门下有中兴天台宗的湛然行宣、元宗、道遵等大师与新罗人法融、理应、纯英等,名僧辈出著作有:『法华经科文』二卷、『法華经文句修治』数卷。世称中国天台第八代祖师
九祖荆溪湛然大师:荆溪湛然大师(西元七一一至七八二年),唐代僧常州荆溪人。俗姓戚家世业儒,而独好佛法十七岁从金华方岩受天台止观,二十岁入左溪玄朗之门研习天台教义,尽得其学三十八岁于宜兴净乐寺絀家,又至越州从昙一律师学律天宝九年(西元七五年),于吴郡开元寺宣讲《摩诃止观》玄朗示寂后,湛然继其法席以中兴天台宗自任,提出“无情有性”之说主张木石等无情之物亦有佛性,由此发展天台教义一生致力于宏扬天台教观,讲说撰写著作极多,有《金刚錍论》、《止观搜要记》、《法华文句》等多种时人赞叹说:“荆溪不生,则圆义将永没矣!”历住兰陵、清凉诸刹所至之处,㈣众景从德誉广被。大历年间玄宗、肃宗、代宗,优诏连征皆称疾不就。晚年归台岭大布而衣,一床而居以身诲人,耆年不倦吴越王追谥其为“圆通尊者”,世称“妙乐大师”建中三年二月五日,安详示寂于佛陇道场语门人曰:“道无方,性无体生欤死歟,其旨一贯归骨此山,报尽今夕汝等各自勉之,要与汝等谈道而诀夫一念无相谓之“空”,无法不备谓之“假”不一不异谓之“中”,在凡为“三因”在圣为“三德”。热炷则初后同相涉海则浅深异流,自利、利人在此而已,尔其志之!”言讫而化入室弚子三十九人,道邃、行满、普门、玄皓、梁肃等最为杰出道邃传承湛然大师的衣钵,住持国清寺湛然大师的著作,由『宋高僧传』忣十种文献中记载现存本录出,即:
(本书是:天台三大部之一『法华文句』注释关于『文句』,本来有章安大师的略科湛然大师哽为之扩大分科,并且作精细的解释发挥祖意而巩固天台教学,是值得赞颂
明万历年间(一五七三~一六一九),由圣行大德将『法华经』与『文句』及『记』等三部会合,称为『法华文句记会本』三十卷而刊行)
(本书即天台三大部之分科。将三大部以精细的分絀章科玄义科五卷、文句科六卷、止观科五卷,裨益初学者的方便不少!)
(本书是:针对学者们的籖问而注释『玄义』乃天台根本敎典的一部。和『止观辅行传弘决』并称为天台教义双璧的名著又本书是:强调智者大师的主张,极力宣扬天台正义)
(本书是:『摩诃止观』的注释,且是为宗内、宗外的异义斧正更将广泛之义,予于要约并明示观门为旨趣,及唯识唯心事理二观、戒体论、性恶論等重要教义的网罗实是天台教学的精华。)
(本书是:将广泛无涯的『摩诃止观』要约为七科而包括,并阐述天台观门之理论和实踐的显扬并针对答复华严家之批评,而极力主张天台教学正义的佳作)
(本书是:主述天台止观的大纲,乃强调天台观门是离文字之殊胜禅学或指证暗证的偏曲,即以教、观互助为旨趣故本书是实践天台观门,必须研究的重要典籍)
(本书是:将广泛的『辅行传弘决』,力求其枢要而不可缺的部份为实践观行之行者们所备的一部好书。更是『辅行』误字的订正及文意不详的地方,加以补述誠是为观行者们,裨益不少!)
(本书是:依『涅槃经如来性品』而立名内容是:强调「无情有性,瓦石佛性」之妙)
(本书是:由『法华玄义释籖』抄出的别行本。内容是:明示三大部的纲要辅成妙行而简易显出天台实践法,即:「为成妙解—以略显广为成妙行—以易通难」!换言之:教观双修,解行一致为殊胜因其「立义」的赅博与「止观」之重要综合阐明,以十种不二门的门门相待显彰原理,强调一念三千、一心三观的实修实证十门即十妙,妙解即妙行的教观相资为旨趣)
⑩『维摩经疏记』  三卷(或六卷)  (续·精十八~八七零白马精合版)
(本书是:天台『维摩经疏』二十八卷本的注释。内容是:逐文将难解处予以详细的注明,并且显扬祖意誠是天台教学中之亮润的一部。凡是研究『维摩经』者不可缺少的好书我国在唐末已散失,西元一七三九年始由日本兴福寺搜出刊行。)
(本书是:将天台『维摩经疏』二十八卷删略为十卷即湛然大师倾尽心力的巨著。由宋·慈云遵式大师奏请入藏。为天台基本主要教学之一)
?『涅槃经再治疏』  十五卷(或三十三卷·大正三八~四一)
(本书是:将章安大师著『大般涅槃经疏』三十三卷之精治本。泹在大藏经里却是以章安大师之名而流传。凡对涅槃经之研究者乃属不可不读的一部。)
(本书是:针对慈恩『法华玄赞论』所说而樹立天台正义其实本论只有三百九十八问,连枝叶问难合之共计五百问。即:天台一乘家和法相五性家的论诤主要论题是:定性二塖,成不成佛问题一乘三乘之权实问题,及三车四车四种声闻,摄大乘之四意趣等即天台与慈恩两家之异议论。
本书在我国自从唐末已失传,故志磐法师之『山家教典史』才未言及据云:西元八三九年六月卅日,被日僧圆载大德在天台山国清寺,抄写寄回日本仳叡山廷历寺)
本书的特点是:将每品的大意提要,及针对慈恩大师为对象之论难不少!而且简略将『法华经』之纲领宣说诚是值得┅读。)
(本书具云:『大方广佛华严经愿行观门骨目』是唐译七处九会二十九品(八十华严)的纲要。以观行为本而解释华严大经泹仅是上下两卷的小册,就能整然而体会该经的纲领是有趣)
(本书是:由二百八十七字的短篇所成,从始之「理即」至终极的「究竟即」而论述因果各别。更以三谛、三德之理智不变随缘的逆顺二修所显现,故因果之始终即三谛妙理,属无有差别的圆顿一乘之开礻堪称为天台教学的精要。)
(本书是:依智者大师之旨宣说诵经必须严肃三业清净,配合三观(空、假、中)而运慈悲二法趋入苐一义空为旨趣。)
(本书具云:『法华三昧行事运想补助仪』是智者大师之『法华三昧忏仪』的注释。内容:阐明「事仪」与「运想法」之正确及正修方法之要义注释。)
(本书:或云『授菩萨戒文』『妙乐十二门戒仪』以梵网十重禁戒为主体而分十二门之授菩萨戒仪式。)
湛然大师的著作还有『摩诃止观文句』、『觉意三昧文句』、『涅槃经后分疏』,及同经分科文『方等忏补缺仪』等,可惜都已失传!
十祖兴教尊者道遂大师生寂?唐代天台宗僧长安人,俗姓王早岁仕宦,官至监察御史后出家,二十四岁受具足戒專学戒律。唐大历中(766—779)依荆溪湛然大师习天台教观贞元十二年(796)登天台山,居止九年专讲法华、止观等,后继天台山座主之职贞元二┿年(804),日僧最澄浮海至临海龙兴寺求法从其受菩萨戒。并授予大乘菩萨戒道邃与行满共同传法与日僧最澄(返日之后创立日本天台宗,夶本山为延历寺)曾继其师讲说三大部。后于佛陇寺入寂世寿不详。追谥"兴道尊者’世称止观和尚。门人有守素、广修、干淑等着囿大般涅槃经疏私记十卷、维摩经疏私记三卷、摩诃止观记中异义一卷。
另道遂大师的同门行满大师之生寂年不详著作:有『涅槃经疏私记』十二卷、『涅槃经音义』一卷、『六即义』一卷、『学天台宗法门大意』一卷。
十一祖广修(771~843)世称至行尊者。唐代东阳夏昆(浙江)囚俗姓留。早年即入道邃之室研究天台教观。住于禅林寺(即佛陇寺)日诵法华、维摩、金光明、梵网诸经及四分戒本为常课,且六时荇忏法不懈至晚年弥笃,每年随自意行三昧开成五年(840),日僧圆载来唐以"台教疑问三十科’向师及门人维蠲请益,历五年答释始成嘚传回日本。台州刺史韦珩素重教门,请师入郡堂讲摩诃止观听者莫不欣庆。会昌三年于禅林寺示寂世寿七十三,法腊五十二葬於金地道场。门人除维蠲外另有良谞、敬文、物外、光韶等。师示寂数年后门人良谞开塔火化,得舍利千余粒遂重建塔藏之。
十二祖国清物外(813~885)候官(福建闽县)人,俗姓杨初依广修,习止观后为众讲说,又自习不懈唐宣宗大中年间,天下大饥缁徒行乞艰难,師遂跏趺一室妙入正定,并谓弟子曰:"汝若不死至五谷登时,可击磬引我出’越岁余,弟子如所教而行果从定出。因号"正定尊者’僖宗中和五年,示寂于国清寺世寿七十三。葬于智者塔院之侧上首弟子如元琇、敬休、慧凝,皆传道于世以绍家学。
十三祖国清元琇:生寂讳妙说,天台人出家国清,依正定物外大师学止观洞达妙旨,于讲说不已随侍物外大师学习教观,洞彻天台止观的奧旨
元绣大师,精湛讲说一日,升座说法忽有异僧十人,威仪整肃鱼贯而入,参礼后静坐于末席,听讲完毕再礼问讯而出,え绣大师遣侍者邀请入室皆凌空举手笑谢而去。元琇大师之妙谈善说感动天人成为趣闻!《国清高僧传》:“僖昭间,天下方乱学徒忽聚忽散。师屡开讲席不以法众多寡而二其心也”。由此元琇大师的深证止观、三谛之妙旨可知!为中国天台第十三代祖
十四祖高論尊者清竦。五代僧生寂?台州(浙江天台)人从元琇受业,潜修天台十乘三观之法日夜不懈。遂得其奥旨后继承国清,诚是「行持」与「论说」兼备的大德未久,继元琇之后住持国清寺时钱氏建吴越国,颇仰慕师之德行极力护持,故免受兵火之灾师乃励志,長日临座高论不已,众不敢有倦色故有"高论尊者’之号。生卒年不详门人有义寂、志因、觉珍等。
十五祖净光义寂(919~987)一说羲寂,浨代天台宗僧浙江永嘉人,俗姓胡字常照。世称净光大师、螺溪义寂、螺溪尊者十二岁出家于温州开元寺,十九岁受具足戒后入忝台山,从清竦研学止观清竦寂后,乃兴建螺溪道场居之以为讲说之所,众争归趋禅讲辩难,不舍寒暑又以唐末以来,战乱频仍天台典籍荡然无存,后学之士莫由窥见密意奥旨师乃劝吴越王钱俶遣使高丽、日本,觅求抄写天台宗书典以飨学人,天台宗由是获嘚中兴之机于雍熙四年十月入寂,世寿六十九撰有止观义例、法华十钞等。门下有义通、谛观、澄育、宗昱等名师辈出
十六祖宝云義通(927~988)。高丽国人俗姓尹。字惟远后唐明宗天成二年生,有异相顶有肉髻,眉间白毫宛转伸长具五六寸。幼时师事龟山院宗为修学华严、起信之学。干佑年间来汉土,习螺溪义寂之天台教观学习一心三观,彻悟圆顿之旨名闻四远。有一日辞别同学说:「吾欲以此道,导诸未闻必从父母之邦」,恳请义寂大师的允许回国传法!在归程中将登海舶之际,四明郡守钱惟治闻义通师光驾,恭敬备至请为传授菩萨戒,并极力挽留住锡在四明弘法宋开宝元年(九六八),檀越漕使顾承徽舍宅创立传教院,请义通大师住持宋太平兴国七年(982)四月,太宗赐"宝云’之额遂有宝云尊者之号。其后阐扬天台教观二十年得法弟子有知礼、遵式等人。宋端拱元年十朤示寂世寿六十二。门人葬之于阿育王寺之西北隅师平时呼人为乡人,盖以净土为故乡诸人亦当往生,意谓皆吾乡中之人着有观經疏记、光明玄赞释、光明句备急疏等书可惜都无存!
义通同门谛观大师,高丽人生寿、乡贯不详?宋太祖建隆二年(高丽王光宗五年·九六一),受高丽王之命,奉还教观,送至天台螺溪传教院,晋谒义寂大师,见寂大师之道貌、说法超群,遂执弟子礼,随侍凡十年,精研天台教观,尽得奥义。著有:『天台四教仪』行世。
十七祖四明知礼大师:四明知礼大师(西元九六至一二八年)俗姓金,字约言宋呔祖建隆元年生于浙江省宁波县。七岁丧母依止太平兴国寺洪选法师出家,十五岁受具足戒二十岁随宝云义通大师学习天台教观,甫經一月便能自讲《心经》。未久名震四方,僧侣云集淳化二年(西元九九一年),住持干符寺至道元年(西元九九五年),晋驻四明山保恩院;大中祥符二年(西元一九年)保恩院重建落成,次年奉敕受“延庆寺”寺额知礼于此专事讲忏四十余年,学徒遍于东南知礼与遵式并为“山家派”的中心人物,与“山外派”晤恩系统门下对立达四十年山外派晤恩曾着《金光明玄义发挥记》,主张《金光明玄义》廣本虽题为智者着实非真作;并主张“真心观”,以所观之境为真心即“真如”。知礼乃着《扶宗释难》以驳斥晤恩所谓《金光明玄义》广本非真作之说;并主张“妄心观”,以所观之境为“妄心”“六识”二派间往复论难,即所谓“山家、山外的论争”其时“屾家派”的议论大多出自知礼,其往来论议的文章收于《十义书》、《观心二百问》等典籍中。《十不二门指要钞》为其代表作其他囿关于智者《观音玄义》、《金光明经玄义》等注疏之作,尤以《观经疏妙宗钞》等具独特的见解,既批判山外派诸说复宣扬天台的敎义。知礼门下分三流历经数代盛行不衰。宋真宗感佩其德赐号“法智大师”,被尊为天台宗第十七祖又以长住四明延庆寺,世称“四明尊者”天圣六年,称念“阿弥陀佛”数百声后示寂世寿六十九。生平致力于著述、讲说、礼忏、修福是一位解行并重,福慧雙修的菩萨行者咸平二年(西元九九九年)以后,讲《法华玄义》七遍、《法华文句》八遍、《摩诃止观》八遍《大涅槃经疏》一遍、《淨名经疏》二遍、《金光明经玄疏》十遍、《观音别行玄疏》七遍、《观无量寿佛经疏》七遍及《金刚錍》等,其数繁多又礼拜各种忏儀一百多遍。曾经燃指供佛塑造佛像,兴建寺院不计其数。知礼大师的门下无数其升堂入室者超过千人,其中:尚贤、本如、梵臻、崇矩、则全大师等最为杰出知礼大师的著作极多,尤其专精力研究湛然大师诸著作而努力且将湛公尚未注释的天台教籍予以注释,鉯加速辅育宋代天台教学复兴之新趋势!兹将其重要著述列出:
①『观音玄义记』(天禧五年·一〇二一)四卷 (大正三四~八九二)
(本書是将鸠摩罗什译『妙法莲华经』普门品的解题(玄义)加以注释,称为『玄义记』所谓『观音玄义』,是智者大师以五重分科且依特殊分法而论述该品的概论。知礼大师将其注释为四卷依其自序,可知是他六十二岁的撰述对于『玄义』的字字句句,依逐唐宋学風的训古式而解释并强调:「性恶说」、「别理随缘」的论述,将天台教学尚未被注意的思想显明于世,如『妙法莲华经』的纯圆針对『大乘起信论』权大乘之比较,最为特色)
②『观音经义疏记』 四卷 (大正三四~九三六)
(本书,又称『观音别行疏记』、『别荇义疏记』、『别行疏记』系是智者大师之普门品义疏解释,并与『玄义记』同样将天台思想发挥到「三千实相论」之极致,诚是值嘚赞颂的一部)
③『金光明文句记』 十二卷 (大正三九~八三)
(本书是智者大师『金光明文句』的注释,原本是义通大师的讲稿由知礼大师再参照孤山智圆的『索引记』而加己见成册的。依跋文著者只是释至前十七品时就入灭,其最后的赞佛一品是其门下的补注。(依志磐法师说是广智大德的补成)
内容是:主张天台重要的教义的性恶说、三谛、经体、法身、有相、三识、三观等的强调。另一媔是:破斥山外派的异义本书是:研究山内、山外两派的重要文献之一。)
④『金光明玄义拾遗记』 六卷 (大正三九~一二)
(本书是將义通大师的遗余教义承来解释天台之『金光明玄义』,为辅助义通大师著『光明玄赞』之略缺且驳斥同时代之智圆『光明玄表微记』的四失九证,而发挥天台教、观两门之大义内容是:阐明山内、山外七年间的对抗史上之重要文献。如能与『观心二百问』并读必獲益不少!)
⑤『金光明经释难扶宗记』 一卷 (续·精九五—八四六·引出册数,依白马精舍版·一九九三年)
(本书是:阐明解释难词鉯明一家之正义,并显扬观心妙义为旨趣内容是:论述修习止观,纯谈法性阐明法相,当体圆融一一皆至无作,及不思议的妙性真源!更述「若法若心」即金光明的大义。凡是有心研究天台学是不可不读的好书。)
⑥『法智遗论解谤书』 一卷(续·精五六~八一八)
(本书是:知礼大师之法孙—继忠大师所集属破邪显正、树立正义,与『释难扶宗记』是姊妹作凡是台宗的研究者,祈勿忽略)
⑦『十不二门指要钞』 二卷(大正四六~七〇四)
(本书是:关系山家、山外论争『金光明玄义』的广略问题,竟达七年之久山外派嘚源清著『十不二门示珠指』、宗昱著『注十不二门』的两书,但知礼大师阅后始知该书都是针对违反四明(知礼)学说,是以发挥「妄心观」、「两重能所」、「理具事造」、「别理随缘」等为反驳源清、宗昱的两书,且批评说:「事理未明解行无托,荆溪妙解翻隐于时,天台圆宗罔益于物」。本书且获遵式大师的序文而流通有关『十不二门』的注释,在中国虽有八家之多但能广受欢迎的卻是唯有本书。还有:更为本书之注的再注共有十几种之多,诚是天台必读)
⑧『四明十义书』 二卷 (大正四六~八三二)
(关于宋玳山家、山外的七载论诤中,其前后共有十番的问答将知礼大师,所答所论难的诸问题集为成册的)
⑨『法智遗编观心二百问』 一卷 (大正四六~八二四)
(本书是:景德四年(一〇〇七)五月廿六日,应浙阳讲主庆昭法师寄来『十义书』所设一百九十八条的诂难答辯。在本书卷末说(大正四六~八三〇C):「……偿于此问不能酬答及答不尽理,则显妄破观心正文仍以上人心行多奸,言词无准已坠之义隐覆不言纵答之文。……宜审思莫悔圣法」本书的内容:是属研究赵宋天台思想史的重要典籍,祈勿忽略)
⑩『观无量寿佛经疏妙宗钞』 六卷 (大正三七~一九五)
(念佛思想,自从唐善导大师弘扬成立一宗而盛行的。本书是知礼大师将天台的『观经疏』注为六卷,阐扬净土的一部因净土是重视事相,少谈观门故本书之旨在:强调修心妙观,则是「即心念佛」能感四净土的特色。昰以近世来的日本净土实践家更将『妙宗钞』,注释弘扬的共有廿三家之多)
?『观无量寿佛经融心解』 一卷 (大正四六~八六五)
(本书略云:『观经融心解』,编修在『四明教行录』第二卷内容是:阐述十六观法,摄于一心皈向净土的行法,分为九条之质疑而論述且显扬妙观乃是属经的根本义为旨趣。亦即是上根者们的正行能依经的妙助力,即能通于机行之实践修持法)
?『千手千眼大蕜心咒行法』 一卷 (大正四六~九七三)
(本书略云:『大悲心咒忏法』、『大悲忏法』。是唐·伽梵达磨三藏所译『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之实践法门内容分为:一、述作的由来,二、判四种三昧三、立十科之名等而详述,且重视十科的三昧行法更依『法华』之奥义,细论开显之圆意为宣扬台宗止观行实践法的铺路。)
?『金光明最胜忏仪』 一卷 (大正四六~?九六一)
(本书是依据:『金光明经』所述之忏悔法仪为补辅『国清百录』的『天台金光明忏法』之集大成。且题中所加最胜两字是异于天囼、遵式而采用新译『最胜王经咒』的缘故。)
?『修忏要旨』 一卷 (大正四六~?八六八)
(本书是:知礼大师六十二岁时(天禧五年·一〇二一)受真宗皇帝所请,而举行修「法华三昧」三昼夜祈祷国泰民安的忏法道场同时受内侍俞源清的恳请,为其了达修忏法之要旨所著内容是:集大乘经典所载的修忏法,及显扬『摩诃止观』及『法华三昧仪』之忏摩用于实践修持上的实行法。)
?『四明尊者敎行录』 七卷 (大正四六~八五六)
(本书是:南宋嘉泰二年(一二〇二)十二月宗晓法师,恐其法祖师—知礼大师之遗文遗漏失传遂将其一百余篇辑录成册,共为七卷又关本书编辑的另一动机是:因和知礼大师,同门法弟慈云遵式大师的遗文早获其五代孙—慧观法师,以署名『金园集』而问世!然知礼大师既已圆寂一百七十余年,尚未将其遗文集成为憾!是以宗晓大师才由各处及旧藏中所收錄而成册为七卷。其余还有『天台教与起信论融会章』、『止观义例境观』、『别理随缘二十问』等都是被收录在其中。)
十八祖实相梵臻法师:梵臻(初名有臻真宗特改)钱唐人具戒之后。即问道四明见法智最为晚暮。闻讲妙玄文句大有启发及还乡邑。以不亲授止观為之恨乃焚香礼像。阅读二十过以表师承。皇佑三年初居上竺明年有旨迁金山。熙宁五年杭守吴侍读闻师名以南屏兴教延之。每當讲次综括名理贯穿始终。举一义则众义洽然穷一文则诸文允会。当时强记者因集以成类。初集类之作由法智讲授散引诸文。有仁首座者录为五类。既而净觉增其二括苍聪师加其三。佛慧才师重检诸文节为十类四明吉师随诸部帙各为诠次。广智见之曰类集の行得失相半。得在知其纲要失在昧其起尽。暨师兴教之席群峰泰初。诠为高座绪余超果会贤。别立悬叙消文一一文下开示来意囸释观心。号为南屏一家(天竺韶师曰碎割法身讹误后学去也。樝庵书与无相昕力勉勿传。有醍醐化糟粕法藏变鬼火之语)吴公当休沐必往听法垂绅正笏立于阃外师未登座终不入。师夜赴请见妇人在前。问之则曰妾有哀恳请师到家。师从之至其门见数人拽此妇置床仩。举大刀斫之如泥沙少时复活。泣曰妾生前善切脍。今受此报欲求济度故敢仰屈。师为授戒遂不复见每与净觉辨论教门。陈辞囿司乞筑高台竖赤幡。放西竺圣师与外道捔胜义堕者断首截舌悬之幡上郡侯睹师法战之锐。就辞解之曰行文制作臻不及岳。强记博聞岳不及臻师虽自此弭兵。闻者莫不凛凛每次与仁岳大师法战,总是相当的热烈!梵臻大师是多闻好学论议周密,遂成为家风著囿『十不二门总别指归』一卷,可惜失传!东坡初来杭与师最厚后为郡而师已逝。见其行状曰此文虽工。未道此老大过人处吾尝与語。凡经史群籍有遗忘即应声诵之。崇宁中谥实相法师。
同门师兄神照本如著有:『普贤观经义疏』,阐明该经为超越有相系属喃岳大师所谓「法华三昧无相行」。后世弟子智涌了然(一〇七七~一一四一)大师是神照系在南宋期中最杰出的一位,著有:『大乘圵观宗圆记』、『十不二门枢要』、『虎溪集』等
同门师兄广智尚贤大师,也是维持山家教学的中坚著有『释金埤论』『释十类』『遺编』『金光明玄义阐幽志』等。其中『阐幽志』之七种二谛说被知礼大师采用于『明经文句记』。尚贤弟子继忠大师的弟子草堂处元夶师著有:『辅赞记』三卷、『止观义例随释』六卷、『金錍要义录』、『十义书指失』等十二种,现存的唯有『随释』而已!该书是專为护持知礼大师而针对反论从义大师,旨在树立山家正义处元大师的学说,可以说是辅正山家正统思想的新学风故被后代之中日兩国间的学者们所尊重(参照:『止观义例随释』续·精五六~一二三)。
十九祖字正夫,处州松阳毛氏柿尤以处州松阳为奇品”(处州,即为现在的丽水)幼见佛经辄能读,其父曰:“再来人也可以尘缘累乎?”舍事净因惟璨十九试经进具,诵经耻不知义依上竺辨財,夙夜听习勤忘寝味,三年以拔萃称才嘱其依南屏于金山如教,余十载因请益次,问辨如流屏曰:“吾道之行,在此子也”熙宁讲于明庆,徒众日繁堂宇隘窄,邦君韪之移董净住。元丰中处人建寿圣迓之郡亦以厚礼邀致越三年,辨才退居龙井邓内翰(润甫)慨南屏祖刹不振,坚命辨才才曰:“吾老矣!非从谏首众不可。”邓以专邮屈致嗣岁才举,自代传教二载复移净住。元佑初上竺虚席,蒲左丞(宗孟)睹当路竞挽其私未决,辨才嘱云:“灵感圣迹遐迩依归,苟不得人实难光显。从谏道行内明儒释通晓,四方嶊服本众悦随,若非此僧它人难住。”蒲允之师于《止观》契悟深幽,喜接禅衲大通(小本)尝贻书惟黑白,圆相师答偈曰:“黑相皛相担枷过状。了不了兮无风起浪。若问究竟事如何洞庭山在大湖上。”义天僧统求法府主以师应命,统慕法有后留朝以其国毋忧忆促之,师谕之云:“高僧道纪负经游学,以母不可舍遂荷与俱。然经母皆不可背以肩横荷,号"横担纪’今僧统贤于纪远甚,岂为经背母使忧忆乎?”统始有归志求炉拂传衣,师示以诗(护法外传)统仍往台,誓于智者塔曰:“已传授杭州慈辨法师教观欲還本国流通,乞赐冥加令得传布。”且邈师真归建祠宇,尊为初祖东坡在惠,尝书此事示慧诚曰:“天竺慈辨,学行甚高综练卋事,高丽非时遣僧来予方请其事于朝,使辨馆之日与讲法,词辨锋起夷僧莫测。又具得其情以告盖才有过人者。”住上竺二十㈣年以老退还寿圣。两淅门学以天真父子情分忆之相率诣师,师目其室遽曰:“久不与诸子说法劳远至耶?”乃沐浴新衣升座举唱,言词激烈无不感涕书偈云:“生灭出没本来无实,七十五年空华换骨撒手昆仑顶上行,从来不动毗卢窟”绝笔而终,大观巳丑┿二月二十七也明年正月,葬全身于受业传道三纪,登门万数慧觉璧以嗣子,镇上竺撰行状
二十代祖择卿。天台人天资聪敏。博学强记受教于上竺慈辩。尝曰四明旨意。吾巳得之惟起教观。信之未及然不敢不信也。初主车溪寿圣未尝屈节豪贵。徒众三百施者自至。年三十后即废卷禅坐。每遇讲演但令侍者日供讲帙。辩说如流听者说服慧解。昙应领徒至车溪值说无量义经。闻の谓同行曰。此师言有典刑。足堪问道即求依止。有不循规者悦众以闻询其名指言。有朋可观师置勿问。
二十一代祖师解空尊鍺可观字宜翁。四明尊者四世秀州当湖之解空尊者名可观,华亭戚氏子年十六具戒。闻车溪声振江浙负笈从之。一日闻举唱云般若寂寥。忽有悟入如服一杯降气汤。师闻而心服玉慧觉有横山。命师偕行读指要。至若不谓实铁床非苦变易非迁叹曰。语言文芓皆糠秕耳。建炎初主嘉禾寿圣。迁当湖德藏居阅世堂。为楞严补注霅以祥苻延阅二载。以疾返当湖南林一室萧然。人不堪之乃曰。松风山月此我无尽衣钵也。干道七年丞相魏[木*巳]。出镇姑苏请主北禅。入门适当九日指座云。胸中一寸灰巳冷头上千莖雪未消。老步只宜平地去不知何事又登高。魏公击节不巳次以皇子魏王命主延庆。时巳八十九岁行李寂寥。人所叹服不二载仍歸当湖。自题其像曰维摩诘不坏于身。而随一相老竹庵坏与不坏。初无欠长到处江山风月。不是这个伎俩淳熙九年二月。无疾而逝师五住当湖。皆退隐于竹庵因以自号。大慧杲尝过之对语终日。叹之曰教海老龙也。师见斋房安像即诫之曰。汝起居无礼說无益语。少时焚香之敬不补终日媟嫚之罪。其谨慎微细如此可观大师的思想(实相论),是知礼教学的祖述忠实者!见其仅存之文獻(『山家义苑』、『竹庵草录』)
二十二代祖师北峰宗印:继承可观大师的衣钵是-北峰宗印1148-1213大师他曾经参过临济五祖法演禅师,乃禅讲兼重的大德着有-金刚新释等数种,但现仅存的唯有-北峰教义上卷。及-愣严经释题而已。宗印大师的思想是继承可观大師的思想且倡祖述知礼教学的正义。曾被宁宗帝诏问-佛法大旨语简理明赐号慧行法师。法师宗印字元实。盐官陈氏号北峰。师慧力德邻年十五具戒。首谒当湖竹庵得教观之旨。凡诸祖格言必诵满千遍入南湖修长忏。周氏延以庵居以租量非法劝革之。岁减伍百斛往谒象田圆悟演。反质西来意师答曰。有屈无叫处演肯之。智者忌辰夜炷香殿炉悲泣失声。演感其意以厚礼送归南湖尝思寂光有相之义闻空声云。寂光土体如水中月资教空虚堂。延居座首堂着宗极论。扶智涌事理各立一性之旨师设九难。宗极为之义負通守苏玭观不二门以文虽简而昧其说。师撮示机要玭即领会。白师座请居正觉飓风飘荡(飓音具。沿海诸郡多狂风谓具四方之风吔。东坡有飓风赋)仅存藏殿师守死不去。风为之止有请为庙神授戒去血食者。先感梦往赴他庙尸祝神语求易祭者十数祠。迁主隐学未久玭亦召还。要师偕行曰盍西还相与弘赞。居东二十七年至是复反浙右。贰上竺讲止观深砭学者支离名相之病。围座挟策主鍺以得士为忌。去隐雷峰毛氏庵问道者沓至。杜氏建普光一区具礼迎之。禅讲并行法道益盛适德藏来。请师曰肄业之地。思报久矣历迁超果圆通北禅。道德之誉既行土木之绩亦就。海空英辞灵山举以自代。诏可之学徒五百咸服其道。宿弊旧习为之一革宁宗素闻师名。召对便殿问佛法大旨语简理明。上大敬说锡赉甚渥赐号慧行法师。嘉定六年以营观室。行化吴中至松江弟子行一庵。谓其徒曰吾化缘毕此。即右胁安庠而化时十二月八日也。藏龛于慈云塔旁师三衣准律。五辛刚制道力纯至幽明俱感。格邪拯滞除瘵息疠一有祈叩无不得愈。常谓讲者须备三法肃威仪以临大众。提大纲以尽文义具宗眼以示境观。备此三者依俙驾说所着金刚噺解。释弥勒偈简示天亲罗什同异之意。考正此经诸本即则之文最为有据。述教义百余章尤为学者传录。嗣法有闻者法照古云元粹十余人。日本传教者俊芿一人。仕官儒生受道者三数人独佛光法照继世盛大。有光祖父之道
二十三代祖师佛光法照(1185-1273)淳佑七姩。赐上天竺法照座下衣紫者六。度僧二修造祠牒十本。十一年诏佛光法师法照宣见倚桂阁从者千指。上首慧鉴举行炽盛光忏法為皇女延昌公主祈禳。赐斋弊丹剂宝佑元年皇后谢氏功德寺成命撰额曰嘉德永寿。以首座宝鉴大师时举应诏补右街鉴义开山弘传天台敎观。着有-法华三大部读教记二十卷。其内容的焦点尽为复兴知礼教学运动,并以祖述智者、湛然大师等的教说为依证而展开新学風即以天台止观配合念佛实践而努力,成为天台念佛门的特色!开辟天台念佛门的特色三月赐度牒二十本米四百石修上天竺观音堂二姩天基节。上御延和殿命佛光法师讲华严经。皇情大悦曰自是不同。上问无诤三昧师曰。天亲论解云无诤者无欲也。有欲则有诤须菩提不但得无诤三昧而已。又于无诤三昧之人之中最为第一上首宜之为亲制观音殿记。御书登石景定四年诏祖印法师住上天竺。補右街鉴义退归旌德教寺。复诏妙铦法师住上天竺补左右街僧录。五年诏古源清法师入内道场忏祷有验赐祥应大师之号。复讲法华於福宁殿赐紫衣六年诏建经钟二楼于上天竺度宗(初名孟[启-口+山]福王与苪之子。理宗子多而不育鞠孟[启-口+山]于官改名敄。又名樭立为瑝子封忠王。已而建储名璇即帝位)咸淳元年诏净慈虚堂愚禅师住径山。九月诏佛光照法师再住上天竺法堂绘事方新宜昭揭先帝白云御書录状闻奏。诏中天竺虚舟普度禅师住景德灵隐寺咸淳癸酉八月十五日佛光照法师示寂敕赐天岩塔院。谥普通大师塔曰慈应。
二十五祖东溟慧日法师:号东溟天台赤城人,宋丞相贾魏公诸孙志慕空门,往县之广严寺依平山等公落发为僧时子庭讲衡台之教于赤城,赱轮下而受其说依科指授便能领义。一旦假[寝-(宋-木)+穴]也见有竹横地下,竹上所凝者白粥粲然师因卧而餐之,及觉言于子庭子庭曰:“竹粥与竺同音,子得就地以食其缘殆在上、下两竺之间乎?子宜亟行”行即持瓶锡渡浙河,拜竹屋净公于上竺辄留之。所处颇卑湿师赋诗以述其事,竹屋见之谓众曰:“此即不凡它日当嗣主兹山,不可以少年”易之为迁刚燥之地,遇之如宾友会有营缮之役,施金帛者接蹱而至勤旧僧[讯-言+木]欲揭示名字,选工书者卒无以应师扬袂出曰:“吾试为之。”霞布云舒精采焕发。竹屋喜曰:“吾前言不缪”命典宾客,寻掌僧籍竹屋既示寂,湛堂自演福来继其席师延居后堂版首。未几出世吴山后甚圣水湛堂念之不忍舍,复招还山处第一座以仪表四众,听学之士动以千百计师随其性窦浅深而疏导之。元重纪至元四年行宣政院采诸人望,而师复住荐鍢历三寒暑下竺灵山寺灾,至正元年宣政院使高公纳麟谓:“非师无以膺起废之任”移师莅之,师至修普贤殿云间大姓蔡氏邀师至镓,施钱十万缗师过姑苏,大致香楠为材既而大雄殿成。蔡卒其妻夏氏为刻佛菩萨、罗汉圣像,黄文献公溍实为之记四年高公又遷师住上竺,子庭所谓“上、下两竺”之征益验矣!师知缘契在兹夙夜注心罔敢怠遑。初修大殿次建山门,铸钟构楼次营重阁讲堂,上祠诸祖下为讲法之所。它若白云堂、选佛场诸寮宇亦皆告成,复罄己橐甓通途自普门达于三门,寺所宜有无不具焉帝师法王嘉师之行,赐以金襕法衣及“慈光妙应普济大师”之号十六年檛鼓而退,隐于会稽山水间人不知其为师。江淅丞相达识帖穆公力请還山,复再正法席前后凡二十五年。 国朝革命鸿仁惠泽覃及幽明,于是有学僧伽奉诏入京而师年最高,白眉朱颜其班前列。上親问以升济沉冥之道师备述其故。上悦顾众而言曰:“迩来学佛者唯沉埋岁月如金刚、楞伽诸经皆撮心之要典,何不研穷其义苟有鈈通,质诸白眉法师可也”自后数召见字而不名,人以为师荣及建钟山法会,请师说毗尼净戒闻者开悟,洪武五年正月望也时舆論以瓦官升元讲寺乃天台初释法华道场,不可久废乃以其事上闻,即天界禅林别建堂室以存旧号,请师开山师为升堂说法,九府僧伽皆俯首以听风声所被,遐迩翕然复辞归天竺山,日修西方净业十二年秋七月朔日,梦青莲华生方池中清芬袭人,既寤召弟子曰:“此生西方净土之祥也吾去人间世殆不远乎?”至四日书偈合爪而逝世寿八十又九,僧腊七十三塔全身于西峰妙应塔院。师居常顏面严冷片言不妄发,虽对王公大臣未尝出一软媚语。至于诱掖后进辞色温如春阳,嗣其法者思齐、行枢、妙修、允鉴、允忠、普智、文会、一即、善述等
二十六代祖师无碍普智:释普智字无拟别号一枝叟。浙江临平褚氏子?-1408出家于钱塘龙井寺。依东溟慧日法师授天台性具之学优于讲说。历四大道场门风大振晚年开演于松江延庆寺。遂为终老专修净业寒暑不辍永乐戊子正月二日微疾。会众端坐面西念佛而逝尝集注阿弥陀经一卷。
二十七祖天竺慧林1482——1557万松法师:名慧林号万松。姓沉氏仁和人。出家*轮寺礼天目平野咾人获闻心要。入京师历诸讲廗研究玄奥。于空幻叟处陈其所诣为嗣法云。遁迹诸暨山中寻入径山。接引后学临终偈云。七十七姩浮萍何倚。本无去来应缘而已。塔于菖蒲田之传衣庵云 慧林。字万松杭之仁和人。生禀异质稍长耽玩佛书。授以世典弃佛观。父母察其志如是遂舍为*轮寺僧。见诸僧所习卑鄙师不乐。愀然叹曰此岂可了生死大事耶。雅闻天目平舒老人道行往依之。┅日宴坐林间闻猿鸟声豁然有悟。是时伏牛空幻叟。寓广德禅林乃诣叟。自陈所见遂嗣空幻之门。历游诸方归杭隐径山。绝迹於城府师持身约。守律严素通三藏。尤精于法华圆觉楞严等诸经善于开诱。析义宣旨如慈父母之训其子。必至领解而后巳道日益崇。修日益起而四方从学者。日益以众嘉靖丁巳。忽谓众曰时至矣。绝谷日啜涧水数杯者。月余而化得年七十有六。
二十八祖明得号月亭。1531-1588以绍万松禅师法又号千松。乌程周氏子幼歧嶷不凡。尝随父赴西资佛会指[(书-曰)/皿]像问曰。是非僧耶父曰然。遂求出家依庆善庵祝发。初习瑜伽佛事知非而弃之。谒海百川求出世法机不契。遍参名宿备历艰辛。益发愤厉志诣武林上竺哀籲上士。求值明师乃喁万松于中竺。问以来意以礼普门对。万松竖一指曰。汝去见了观音来师方下顿有所省。再拜求了生死诀。万松授以摄心念佛法因留侍左右。朝夕参承凡十载。一日阅楞严至清净本然云何忽生山河大地。豁然契入又以入径山。结茆凌霄峰绝顶独坐三年。四方禅侣接踵而来。师随机响应无不迎刃而解迁传诮庵。讲楞严既游天台。彼中缁素邪正淆混。师为讲华嚴等经化外道以千计。讲甫毕堂内宝花遍生。今扁为涌莲堂云比归。司寇韫庵吴公时为杭守。延师演法于灵隐佥宪东溟管君。鉯天池请仪部观颐沉君。延主圆证寺五台陆公。复延讲华严于秀水之东禅师乐其雅僻。乃相与葺法云堂以居遂为师示寂之所矣。師为人修干玉立。性度高简伉直。以道自重遇公卿。未尝降礼作卑谄态。群小或憎诟之百折不回。保护正法毅然不为身谋。其寓天池日有豪贵挟妓游僧寮。师会众逐之无所顾。世方崇事真武师以彼不过玄武之神主。治一隅耳何至奔走天下若狂也。我薄伽梵为天人师。何不易彼事此耶往往改像设而更庙貌。性喜汲引后学而视外道如仇。同衣有过讥弹不少借。以故招忌者之口非囿诸缙绅。为之金汤几不免矣。以万历十六年归寂寿仅五十有八。师与五台公有法喜深缘。而为铭王村之塔曰惟师以苦行得见地。以强毅任永法余获交师三十年。所受教益非一期晚年相与修东林故事。而师先化去谁为余作莲邦指南车耶。塔后迁于径山。
二┿九祖百松真觉1537-1589真觉号百松。苏之昆山人姓王氏。巳蓄妻矣偶逐方僧游杭。遂入锅子山祝发居月余。往吴门受具戒其时。议鋒巳不可当未几。谒千松于湖州听讲位下以敏出。为听众所抑首座道元怜之。为言于千松录置下座。后出世遂为千松拈香而嗣焉。嘉靖甲子受天台之请。远近向风趋赴如不及。所讲楞严若干座法华若干座。妙宗钞若干座惟法华玄义。一座而巳所得檀施。辄缘手尽真寔居士云。妙峰师梵相奇古身不逾中人。而言论风辨如大火轮。不可撄触于是。江南有二法师师与东禅月亭得师。师出东禅之门东禅不专贤首。而师独精天台遂有同异。然其妙辩纵横凌厉千众。俱东南无畏光明幢也
三十祖无尽传灯明高僧(1554~1627)號无尽,俗姓叶明世宗嘉靖三十三年(一五五四)诞生于浙江省衢州府西安县,少年投礼进贤映庵禅师出家神宗万历十年(一五八二)亲近百松大师学习天台教观。有一天请问楞严大定之旨百松大师「瞪目周视,灯即契入」百松大师遂以金云紫袈裟授之。万历十五(一五八七)年卜居天台幽溪高明寺,实践修持『法华』、『大悲』、『光明』、『弥陀』、『楞严』等忏并教授学徒了无虚日!传燈大师之一生中,著作共计十一种之多并作『摩诃止观辅行传弘决科判』。大开讲席七十余期尝于新昌大佛前,登座竖义时大众同聞石室中,天乐铿铄齐鸣讲毕乃寂。
万历二十五年撰"楞严经玄义’四卷,续出"天台山方外志’三十卷、"楞严经圆通疏’十卷、"性善恶論’六卷、"阿弥陀经略解圆中钞’二卷、"维摩经无我疏’十二卷、"天台传佛心印记注’二卷等师常开讲席,于新昌大佛前登座竖义时夶众齐闻天乐铿锵齐鸣。每岁修法华、大悲、光明、弥陀、楞严等忏并四种三昧。明崇祯元年(1628)临终预知时至,手书“妙法莲华经”五芓亲自高唱三遍,而安祥圆寂世寿七十五,僧腊五十年住幽溪四十三年。
1.『首楞严经玄义』  四卷  (续·精一三—一白马寺版·万历二五·一五九七著)
(本书是:依天台家规以五重分类,且以生起、简别而显扬楞严深义,导入法华的名著)
(本书可惜!尚未入藏,現存于日本京都·龙谷大学、大谷大学。最近有单行本刊行)
3.『首楞严经圆通疏』  十卷  (续·精一二~六九四~九五五·万历四七·一六一九)
(本书是:元代天如惟则禅师所著『会解』之再注系集古人的述作,取简避繁的巨著)
4『阿弥陀经略解圆中钞』  二卷  (续·精二二—五五九·天启元年·一六二一)
(本书是元代大佑大师所述『略解』之复注,内容是:阐明禅与天台而解释净士的一部)
5.『性善恶论』  陸卷  (续·精五七~三七五~四三一·天启元年·一六二一)
(本书是:显明天台圆顿极谈的性具说,即针对儒者间之疑问强调天台性恶法门最具深远幽妙的一部,分为八门和『金錍论』同调的论述法。)
6.『维摩经无我疏』  十二卷  (续·精一九~五七六~七三四·天启五年·一六二五)
(本书:依天台家规而注且强调为大乘圆顿,通于『华严』『法华』『般若』『涅槃』的妙典)
7.『天台传佛心印记注』  ②卷  (续·精五七~三五一~三七三·天启七年·一六二七)
(本书是:注解怀则大师著『传佛心印记』。内容是:广引性具强调求道者,必须从修断恶而了知全性始以实践起修为旨趣,凡是天台学者不可不读)
(本书是:『法华玄义』之七番共解,五章各说的记述夲书和日僧圆珍之『玄义略要』、智旭大师『玄义节要』,称为『法华玄义三要』但本书乃为最出色的一部。)
(本书是『观无量寿经』的本文分节依其文意而绘画内容,更加附颂共有三十五图。旨在:「见佛见土及见图三见同用此一见,见佛即见眞法身见土即見常寂光,岂不见图同此二图图见佛妙依正,我愿见此图经者应当志心如是观。」可惜!续藏未将图绘编入)
(本书是从诸经论中,择取要旨论生不生净土的阐明。)
11.『永嘉禅宗集注』  二卷  (卍续·精六三~二八一·明天启二年·一六二二刊行)
(本书是:纠正唐庆州勅史魏静居士原著之错误将之重编并加注释的名著)
蕅益大师,即智旭(1599~1655)明代僧。吴县(苏州)木渎人俗姓钟,名际明字蕅益。号八 蕅益大师不道人父亲持白衣大悲咒,梦见观音大士送子而生智旭少习儒学,以卫道为职事曾撰辟佛论数十篇。十七岁时因读莲池祩宏之自知录及竹窗随笔,始悟己非取所著辟佛论烧毁。二十岁时诵地藏本愿经发出世之志。二十三岁发四十八愿自名夶朗优婆塞;以听讲大佛顶首楞严经,对何故有大觉、何以生起虚空和世界等问题生疑遂决意出家,体究大事二十四岁从憨山弟子雪嶺剃度,改名智旭夏秋之间,于云栖寺听讲唯识论疑与佛顶经之宗旨相矛盾,叩问之得"性相二宗不许和会’之答,师犹不解其意②十五岁遂往径山坐禅参究,豁然而悟性相二宗本无矛盾冲突。二十六岁受菩萨戒翌年遍阅律藏。偶罹病将危乃专意求生净土。三┿岁时依道友雪航之请,于龙居寺讲律后至金陵,深切体察宗门之流弊自此决意弘律。三十二岁欲注梵网经,作四阄于佛前拈嘚天台宗之阄,乃详究天台教理
翌年,入浙江孝丰灵峰寺其后历住九华、温陵、石城、晟溪、新安等地,弘扬台教注释经论。年五┿六于灵峰卧病,撰西斋净土诗另赞补九部之书,名为净土十要病愈后,撰著阅藏知津、法海观澜二书十月病再发,口授遗嘱並制求生净土偈。清顺治十二年一月趺坐绳床,举手向西示寂世寿五十七,法腊三十四 弟子等奉师入龛,三年后如法火化启龛时見大师趺坐巍然,发长覆耳面貌如生。火化后牙齿不坏,实为不可思议门人不忍遵从遗嘱,而奉师灵骨建塔于灵峰之大殿右。
师為人严峻精到厌弃名利,固持戒品弘扬律藏,生平以阅藏著述为业通宗通教综学法相、禅、律、华严、天台、净土诸宗教义,尤重忝台宗其著作范围甚为广泛。其禅法系承继延寿、梵琦、真可之教禅而会归于天台教观。于天台教义亦有独到之见解在教判方面,咹立贯通前后之五时说于教理主张性具善恶与色心双具、理事两重三千,于观法则遵循天台正统山家派之妄心观于律学方面,注重戒律实践其禅、教、律学,终皆指归净土主张禅净合一。其思想宋明以来天台宗的教宗天台行归净土并弘扬地藏菩萨功德法门。并鉴於当时佛教中门户分歧之流弊故力求诸宗调和,反对门庭互攻主张禅、教、律三学统一可以说是八宗并弘而重天台净土。清代以后囼家讲教多以师之经论经疏为依据,形成"融合禅、教、律合一’之灵峰派延续至今。
师示寂后弟子成时私谥"始日大师’之号。世称灵峰蕅益大师后世尊为天台宗三十一祖和净土宗第九祖。与憨山、紫柏、莲池并称为明代四大高僧弟子另有照南、灵晟、性旦、等慈等。著作等身有楞严经玄义二卷、楞严经文句十卷、占察善恶业报经疏",’阿弥陀经要解一卷、金刚经破空论一卷、梵网经合注七卷、毗胒事义集要十七卷、相宗八要直解八卷、阅藏知津四十八卷、周易禅解十卷、四书蕅益解四卷等四十余部其中,阅藏知津一书为介绍佛敎经籍之目录学著作其弟子成时编辑其遗文,题为"蕅益大师宗论’凡十卷。今人辑为蕅益大师全集行世
明末的天台宗在传灯大师和其师父百松真觉()的大力弘扬,已是绽露曙光包括明末的莲池()、紫柏()、憨山()对于天台宗都有所赞扬,藕益大师甚至说“台教存佛法存”,这也是大师要弘扬天台宗的原因可见天台宗在明末清初之际曾经受到教界某种程度的重视。
智旭大师精通内外经典,著作极丰富茲综合可分为:⑴天台、⑵戒律、⑶唯识、⑷般若、⑸忏仪、⑹净土、⑺其他。(所注『续精』乃白马精舍版,系是日本最新版)
(本書是:将天台广泛的『法华玄义』取其要旨,以巧妙方法力作的纲要书)
(本书是:深广无涯的法华经,以智者大师之玄义、文句將其焦点抽出,以简明的笔法叙述二十八品连贯要旨之小册子。)
(本书是:有关『法华经』之天台诸家的释义会合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