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比起欧洲大陆陆是分裂而中国大陆是统一的

为什么和欧洲面积差不多大的中国是统一的,而欧洲是分裂的?-被饿死的ZHU的回答-悟空问答
悟空问答App全新上线 看热点讨论 问明星专家
欧洲的主要人种是白人,中国主要是黄种人。欧洲和中国的面积也差不多大,但为什么中国是统一的,欧洲却是分裂的呢?
为什么和欧洲面积差不多大的中国是统一的,而欧洲是分裂的?
只能说少数民族入侵中原也是有贡献的,元朝版图不断扩大,清朝奠定现在中国疆域基础。
首先,历史上中国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保持统一,而是经历了多次的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又分又合的过程。比如经历了春秋战国的纷争,走向秦汉的统一;走过了三国两晋南北朝,走向隋唐的统一;五代十国后才有宋元明清。中国和欧洲的区别是中国合久必分 分久必合,而欧洲是分分分分,分分分分。之所以有这样的差别,可以考虑以下因素:一、中国“连横”,欧洲“合纵”。合纵连横是战国纵横家的提法,连横是强国联手消灭弱国,合纵是弱国联手对抗强国。中国历史上总是连横占上风,即一个强国出现后,联合其他国家吃掉更弱的国家,最后实现统一。秦国就是利用这一策略远交近攻,最终统一中国。而欧洲合纵占上风,也就是欧洲传统的均衡政策,即当出现一个强权国家后,其他国家会自发形成联盟对抗它,比如拿破仑称霸后,其他国家组成反法联盟对抗它;德国强大后,英法俄缔约制衡它;苏联强大后,西欧联合美国组成了北约,这样一来没有哪个欧洲国家能把其他国家全部消灭。二、中国重农,欧洲重商。中国传统文化是重农抑商,重视农业的国家土地当然成了最最宝贵的财产,开疆扩土、占有土地就成了中国统治者最重要的任务,直到实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大一统。而欧洲国家长期施行重商主义。重视商品贸易的国家目标是获得财富,即使发生战争也不以灭掉对方的国家、获得对方的土地为目的。三、中国“形聚”,欧洲“形散”。中国和欧洲虽然面积差不多大,但地形构造完全不同。中国是一块完整的大陆,而且以中原为中心,东有汪洋大海、南有五岭江河、西有高原雪山、北有大漠戈壁,形成四周向中间聚集的碗底的独立的文明文化圈。而欧洲地形支离破碎、海洋、海湾、半岛、岛屿错综复杂,中心位置是阿尔卑斯山脉,地势中间高四周低,呈扩散状,无法形成完整的版图。四、中国逐鹿中原,欧洲走向深蓝。由于传统文化以及地形的影响,中国的大小政权都把逐鹿中原,一统华夏,建立霸业让四方蛮夷臣服来贺当做最大功绩。而欧洲各国却更有海洋意识,为了寻找更多的商业机会和财富,纷纷把目光瞄准广阔的海洋,广阔天地大有作为!世界那么大!有美洲、非洲、澳洲、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他们去看看、去抢枪、去瓜分瓜分;见过大世面的他们也就不会在欧洲这一亩三分地上斗得你死我活了,即使打世界大战,也只是把对方打到投降就算了,并没有乘胜让对方亡国。
陆地上分割欧洲和亚洲的乌拉尔山虽长达2000公里,却并不险峻,平均海拔500~1200米;山脉宽度约40~150公里,尤其是山脉中段山势低平,最低处海拔仅350米左右。而欧洲和亚洲的海上分界线博斯普鲁斯海峡和达达尼尔海峡也并非不可跨越的天堑,从历史上来看乌拉尔山和博斯普鲁斯海峡、达达尼尔海峡这些天然的地理屏障既没阻挡亚洲的匈人、突厥、蒙古等游牧民族的西迁,也没阻挡亚历山大大帝和俄国哥萨克的东征。在中国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政府可以举全国之力沿着崇山峻岭修筑长城以防御游牧民族入侵;而欧洲由于边缘地带一马平川的地理条件的限制也许集权也无法阻挡弯弓射雕的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当跨越边缘地带的乌拉尔山进入欧洲腹地后却发现在欧洲文明的中心腹地却被阿尔卑斯山、比利牛斯山、喀尔巴阡山、多瑙河、莱茵河等天然的地理屏障分割成支离破碎的小块,而在欧洲大陆的西北方向还分布着三个大岛——不列颠岛、爱尔兰岛和冰岛以及一系列小岛。总的来说这些地理屏障的险峻程度正好足以把欧洲各国从政治上分隔开,但又不足以完全断绝各国之间的来往,于是欧洲就出现了一种奇葩的现象——政治上分裂,经济文化上趋同(他们甚至打造出欧盟这种在经济文化上高度趋同的国际组织)。当这种奇葩格局形成后就具有强大的惯性,因为始终有力量会试图维持欧洲的均势而不希望一个统一的欧洲出现:在中世纪罗马天主教会为避免有强大的世俗政权崛起威胁神权统治往往联合欧洲各国打压势力强大的世俗霸主;到了近代教会势力式微后正处于国力巅峰状态的大英帝国确定了自己的世界霸主地位,对欧洲大陆英国严防死守可能出现一个足以统一欧洲大陆的国家出现,以免威胁自己的霸权,为此不惜联合欧洲各国同拿破仑和希特勒交锋;二战后英国辉煌不再,世界陷入冷战格局,欧洲分裂成为分别由美国和苏联控制的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和东方社会主义阵营,总之谁也不愿看到一个统一的欧洲出现。
526个回答被折叠
正在为您加载更多休闲娱乐生活服务其他类别扫扫有惊喜
历史上欧洲为何一直分裂,欧洲网友赞中国,直言有中国一人早统一引用《三国演义》开篇的一句话形容这世界就是“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事实上也是如此,无论是中国还是其他的西方国家,在历史上都经历过数次的大大小小的统一与分裂,可是我们中国与欧洲最大的区别就是如今中国已经是一个庞大的统一的国家,而欧洲大陆却还是一盘散沙,各小国依旧各玩各的。你可能不知道许多欧洲的网友还十分羡慕中国的!有的人说中国是一个国,欧洲是一个周自然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但是这种观点完全是以结果来看,试问如果咱们中国一直处于春秋战国那种战火纷飞的年代,如今分裂成一个个的小国不是情况就一样了么?而且如今的欧洲恰恰就像中国的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雄踞一方。再从面积上来看中国面积和欧洲也是差不多的,当然,我没算俄罗斯的面积,因为俄罗斯其实大部分的领土在亚洲。有的人说是因为欧洲总有农民起义,这完全不是问题,欧洲的农民起义规模比起中国来说可以说是小巫见大巫,就以闵采尔农民起义来说人数仅仅三四万,在陈胜吴广面前宛如一群乌合之众。
上一页&1共2页热门新闻更多
实时热点榜单热门视频
阅读下一篇视频推荐为什么中国是统一的,而欧洲是分裂的,这个答案会让你大吃一惊
我的图书馆
为什么中国是统一的,而欧洲是分裂的,这个答案会让你大吃一惊
中国和欧洲似乎可以看作是两个平行宇宙。——他们分别位于亚欧大陆的东西两端,纬度相似,都在北半球,面积差不多(1016万平方公里VS960万平方公里)。面积虽然如此广袤,但是实际的文明核心区其实并不大,都只有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左右。——最北方是苦寒的蛮族聚居地,塞外草原的匈奴-鲜卑-蒙古人,北欧的日耳曼-维京人,数千年来在寒冷和饥荒的压力下不断南迁,成为文明核心区遭受攻击的输出源头。——大陆之外有一个孤悬海外的群岛,日本和英国,都曾经在近代文明史上发挥了至关重要的影响力,但在古典文明时代,则无关大局。——文明核心区的北方,都是一望无垠的大平原,华北平原和中欧平原,南方则是崇山峻岭分隔开的小块农业区。文明的火种,从三千到五千年前开始先后被点燃。东方落在了黄河流域,人们在甲骨上篆刻的象形文字,成为文明记忆的符号;西方落在了两河流域,人们在泥板上刻写的楔形文字,则成为了后世广泛流行的字母文字的起源。文字一经出现,思想就有了载体,薪火相传。在东方,他们进入了春秋战国时代,用儒家、道家、墨家来注解心中的困惑;在西方,他们进入了希腊城邦时代,用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来填充空虚的灵魂。接着,出现了短暂的征服者,将整个文明统一起来。在东方,这个人的名字叫秦始皇,在西方,这个人的名字叫亚历山大大帝。然后很快的,帝国崩溃,一个更伟大的时代开启。在东方,这个时代叫“汉”,在西方,这个时代叫“罗马”,他们搭起了两个文明的基本框架。这个框架包括四根支柱:文字的统一,法律的统一,历史记忆的统一,信仰的统一。文字:东方将篆体文字在全国推广开来,西方将拉丁文字在整个西方世界推广开来,那些说因为中国书同文,所以中国更认同统一的说法是有问题的,虽然亚历山大没有秦始皇的远见,但是罗马做到了这一点,在整个中世纪,西方各国虽然有不同的方言,但是拉丁文却是知识阶层的通行语言,就像今天的英文一样普及。法律:东方采纳了法家的思想,西方则有罗马的法典,构成了整个帝国的运行秩序。历史:东方有司马迁的“史记”,西方有希罗多德的“历史”,这些伟大的著作构筑了一个文明的共同记忆。希罗多德虽然是希腊时代的人物,但他的作品在罗马时代得到了广泛的流传,比如罗马的执政官西塞罗就赋予其“史学之父”的头衔。信仰:东方独尊儒术,西方定基督教为国教,信仰也被统一了。语言、行为、记忆、信仰,在一个统一的帝国内,就这样被铸造,按道理来说,应该是没有什么力量能够将这个文明打散的了吧?公元三到六世纪,全球性的寒冷气候将北方的蛮族往南驱赶,两个文明同时进入黑暗的中世纪。东方有五胡乱华,西方有日耳曼入侵,他们摧毁了古典时代的帝国,建立起了一个新的混血文明——在东方,这是隋唐第二帝国时代,在西方,这是法兰克-查理曼帝国时代。那些说罗马之后,欧洲就再没有统一的说法同样是有问题的,查理曼帝国的疆域基本上覆盖了整个欧洲文明核心区,其国土面积和隋唐的汉人聚居区相比差不了太多。并且该帝国起源于荷兰,首都先后设在巴黎和今天的德国亚琛,曾经接受罗马教皇的加冕,继承了罗马以来的文化和信仰,这是一个大欧洲的概念。公元9世纪开始,两个帝国再一次陷入分裂之中。在东方,自从黄巢起义之后,整个晚唐都已是有名无实的军阀割据状态,一直延续到五代十国的正式独立;在西方,查理大帝的后代们三家分晋,瓜分为三个法兰克王国。看起来,这似乎就是后来德法意三个国家的来历了。然而,这时候还不是他们的分野,因为很快的,两个文明的核心区再一次被统一了。在东方,是宋朝(960-1279)。在西方,则是“神圣罗马帝国”的霍亨斯陶芬王朝()。这个王朝的疆域北抵波罗的海,南达地中海,欧洲大陆的文明核心区,几乎尽收囊中。王朝里最著名的两位皇帝,一位红胡子腓特烈一世,先后六次从北方的莱茵河畔出发,发动对意大利领土的征服战争,到他的孙子腓特烈二世当皇帝的时候,记忆中的故乡已经是地中海上的西西里岛。如果十二世纪的霍亨斯陶芬王朝能够继续他的征服战争,将剩下的半壁法国领土纳入治下,那么欧洲将彻底的大一统。这个时代的帝国东方,仍然被视作落后的化外之地,最南端的西班牙半岛,还是阿拉伯人的疆土,甚至都不被视为欧洲。但是霍亨斯陶芬王朝最终没有实现完全的大一统,很快就像此前的罗马帝国、查理曼帝国一样陷入了四分五裂之中,而此后的卢森堡王朝、哈布斯堡王朝都再也没有实现过这么大面积的统治,在分裂和割据中延续了千年。两个平行宇宙,在这里最终分道扬镳。宋王朝之后,东方的文明核心区就再也没有过分裂格局的出现,从元,到明,到清,都是连续的、稳定的大一统王朝。而西方,就像是哈布斯堡王朝的国土一样,成了一块打碎后再也粘不起来的镜子。(下图为1547年时的哈布斯堡王朝疆土)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两个如此相似的文明从这里开始出现了戏剧性的分化?我们将放大镜对准霍亨斯陶芬王朝的缔造者——红胡子腓特烈一世,看看他的统治之道。腓特烈一世的一生,都在四处征战中度过,67岁高龄时还带领十字军东征,最终在遥远的亚洲结束了其轰轰烈烈的一辈子。这位皇帝是如此热爱战争和打架,以至于一言不合就要教训罗马教皇一顿,屠戮的鲜血都将其胡子染红,得了一个“红胡子”的绰号。其实这样行为的皇帝,在东西方的文明宇宙中比比皆是,也算不得有什么特别的。更重要的是,这位皇帝管“打”不管“治”,很喜欢将他征服的土地赏赐给部下,和各地效忠的世家望族。比如忤逆龙鳞的名将狮子亨利,最终被皇帝驱逐出境,他的封地被没收后,竟然又被这位皇帝分封给了其他的公爵。这种行为就跟西楚霸王项羽的分封天下是一个思路,以为如此就能安抚臣僚,孰不知几年之后就被汉中王造了反。历朝历代,国家统一最大的威胁,就是来自军阀的拥兵自重。这个问题,曾经长久的困惑过各个王朝的建立者们。最初级的解决方式,就是分封,将领土分封给自己的儿子们,希望“国家有难,兄弟有责”。然而这种方式,只是一厢情愿,在东方,自周朝开始,延绵了千年,周有春秋战国,汉有七王之乱,晋有八王之乱。而在西方,自从法兰克王国开始,就一直热衷于此道,并在神圣罗马帝国时代发展至极盛,于是整个欧洲就像穿越到了春秋时代一样,城堡筑起,纷争不宁。高级一点的,则是郡县制,但即使如此,也并未能彻底杜绝。军队总需要将领来统御,时间长了,权力难免就落到了将领的手中,一旦帝国内部出现动荡,比如农民起义,皇帝的统治力下降,地方将领很有可能就会摇身一变,建立起独立的王国。汉末的三国,唐末的十国,都是这样来的。这个千年的难题,最终被一个人解决了。宋太祖赵匡胤。赵匡胤干了两件事,第一,杯酒释兵权,用赎买的方式让将领们告老还乡,颐养天年;第二,让文官管治地方,将调兵权和统兵权分离,彻底瓦解了地方将领的权力。两件事说来很简单,但就是这样,整个东方文明的历史进程,被赵匡胤以一己之力彻底扭转。宋朝之后千余年的历史中,中国再也没有出现过国家分裂的长期局面。直到今天,我国的人民军队仍然坚守着太祖的方略,以保证党指挥枪的坚定执行。而另一边,西方文明则越分越小,列国林立,然后在长期的分裂中各地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民族记忆和历史叙事,统一成为了几乎不可能的奢望。虽然在历史上,他们都曾经书写着同样的拉丁文,遵守着同样的罗马法,有着共同的信仰和文明源头。统一之难,不在“战”,而在“治”。与那些热衷于战争,攻伐四方的皇帝相比,宋太祖之伟大,简直就是宇宙中的一盏长明灯。
馆藏&37066
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为什么中国能够多次统一,而欧洲却分裂成许多小国
网上有句话很有意思:自从秦始皇首次完成统一之后,中国古代的皇帝们不统一全国,出门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 实际情况比这还糟糕。枭雄们称帝后,接下来如果不能统一全国,那迎接他们的很可能是死亡。比如隋末的王世充、窦建德,元末的陈友谅、张士诚等。欧洲古代与中国的情况刚好相反。古代欧洲从未统一,而是分成几百个小公国,国王遍地,王子公主更是数不胜数。为什么中国古代统一的次数达到十次以上,而欧洲一次都没有?一个文明能不能统一,与她的历史文化、地理环境和英雄人物都有重要关系。春秋战国时期,各国都推崇周礼,文化都是周朝文化。位于西部边陲的秦国经过变法变得强大,吸引各国人才,利用函谷关易守难攻的地理优势,最终统一天下。而欧洲都是基督教文化,地形上多数是大平原。平原地形本该有利于统一,为什么欧洲却从未实现过统一?第一个阶段:古罗马时期罗马兴起以后,依靠强大的罗马军团,统一了环地中海沿岸所有地方,形成一个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但罗马帝国只是统一了欧洲南部地区,最多占领过英国南部和法国大部,并没有统一整个欧洲。甚至罗马帝国都不只是欧洲的,而是属于亚欧非三洲的。西罗马帝国被日耳曼蛮族灭亡后,西欧地区就陷入了分裂。欧洲进入了黑暗的中世纪时期。第二个阶段:中世纪中世纪的欧洲大部分地区被天主教神权统治。教皇的地位高于各国的国王,国王必须听命于教皇。这个时期的欧洲虽然是分裂的,但是文化上思想上实现了统一。这种统一是建立在天主教的愚民政策和思想禁锢之下的。当欧洲人在宗教改革的号召下变聪明之后,欧洲就不再统一,陷入分裂。这时候的欧洲各国都在摆脱教皇的统治,获得独立发展,统一欧洲的思想根本就没有形成。第三个阶段:大航海和工业革命时期1500年左右,西班牙、葡萄牙发现了新大陆,英国、法国紧随其后,欧洲开始进入殖民时代。这个时期的欧洲各国都在忙着各自的贸易,争夺殖民地赚取自己的利益,压根没人想统一欧洲。毕竟,广大的亚非拉三大洲非常落后,极低的成本投入就可以获得超额的利润,而武力统一欧洲成本很高,是赔本的买卖,没有国家愿意去做。第四个阶段:拿破仑战争时期1799年11月,法国军官拿破仑通过政变上台。当时的欧洲正处于工业革命时期,德意志帝国尚且处于严重的分裂状态,在欧洲大陆法国是最强大的国家。英国虽然称霸海洋,但在欧洲大陆远非法国的对手。在这种情况下,拿破仑率领他的法国军队开始统一欧洲的战争。法国军队所向无敌,横扫欧洲,占领了欧洲大部分地区。据说,当时发明轮船的美国人富尔顿觐见拿破仑,希望拿破仑能够使用他发明的轮船来攻打英国,但是被拿破仑拒绝了。拿破仑就失去了占领英国的良机。1812年,拿破仑的法国达到鼎盛时期。拿破仑头脑一热决定带60万精锐法军进攻俄国。由于欧洲地形以平原为主,俄国无险可守。法军一路上势如破竹很快攻入俄国领土腹地。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一世被迫写了一封很煽情的信,重新启用之前被贬的老将库图佐夫,颇有当年秦始皇请王翦重新出山的意思。库图佐夫成为俄国军队总司令后,实行坚壁清野,主动撤出莫斯科。拿破仑占领莫斯科后,没有看到想像中的夹道欢迎,也没有获得一粒粮食,反而被城内的俄国军队伏击。加上俄国的冬天异常寒冷,后方补给线还遭到哥萨克骑兵的严重骚扰。最终拿破仑被迫撤军,俄军趁机痛打落水狗。拿破仑回到法国时,出征时的60万精锐军队仅剩下不到两万人。欧洲历史上最有希望统一的一次机会被错过了。第五阶段:二战时期二战时期,希特勒占领欧洲大部分地区,差一点统一欧洲,最终步拿破仑后尘,被美英支持下的苏联击败。从此以后,武力统一欧洲的尝试告一段落。总结:欧洲受历史传统和宗教的影响,很晚才形成欧洲统一的思想,仅有的两次统一尝试被欧洲两大强国——“搅屎棍”英国和俄国所阻止,从此失去武力统一的机会。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欧洲大陆式风格园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