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解读》、《历史的第三种解读》、《改变人生的三种力量历史的二十四场战争》这三本书的全部内容是?这三本书中

&&&&&&&&&&&&&&&&&&&&&&&&&&&&&&&&&&&&&&&&&&&&&
当前位置:
【浏览字号:
[来源]:上海热线-文化
基本信息:
作者:黄朴民 白立超 熊剑平 著
中华书局2017年10月出版
32开 平装 定价:38元
书号:978-7-101-11122-4
上架建议:
历史、军事、畅销书
本书卖点:
★还原真实的古代战争图景
★详细解读战争背后的胜败得失
★以客观视角分析战争如何影响历史的走向
内容提要:
历史是由无数偶然形成的必然,而往往战争都处于历史发生改变的拐点之上。本书选取了中国历史上最具代表性、影响最为深远的24场战争,对其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描述,涿鹿之战、城濮之战、垓下之战、淝水之战、唐灭东突厥之战、鄱阳湖水战、甲午海战……每一场战争都处于中华民族的重要历史节点,在这里,你不仅能看出了每一场战争开创的战术战法与装备革新,更能看出在这些战争的背后,对后世影响深远的文化精神的走向。时至今日,这些历史上的战争对我们仍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介绍:
黄朴民,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执行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图书馆馆长。兼任教育部历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史学会理事兼副秘书长、中国孙子兵法研究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中国先秦史学会理事、中国秦汉史研究会理事等。代表性专著有:《春秋军事史》《先秦两汉兵学文化研究》《战国军事史》《天人合一:董仲舒与两汉儒学思潮》《孙子评传》《何休评传》《大一统:中国历代统一战略研究》《刀剑书写的永恒:中国传统军事文化散论》《孙子兵法解读》《汉唐统一战略研究》等
白立超,历史学博士、西北大学历史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思想史、先秦史和军事史。著有《出土文献与古书的反思》《张旭评传》《纵横家史话》《古代名将史话》等。
熊剑平,历史学博士,南京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著有《中国古代情报史论稿》《六韬、鬼谷子诵读本》《权力的掌控——军机处》《暗影——中国古代的刺客与间谍》等。
序:止戈为武,兵之大道/1
华夏奠基之战/1
华夏奠基之战是中华民族在发轫时期最重要的战争。奠定了黄帝部族为核心的华夏集团占据了广袤的中原地区,并促进了与其他部族的融合,具有深刻的历史文化蕴义。
牧野之战/13
牧野之战,商纣彻底葬送了商王朝六百年的基业,周王朝从此确立了在中原地区的主导地位。周天子自此成为天下新秩序的共主,开启了周王朝八百年的统治。周朝的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等对后世的政治文明产生了深远影响。
繻葛之战/25
繻葛之战,使得周天子威信扫地,彻底宣告了周王室的没落,从此以后,再也没有任何一位周天子敢于率军与称霸的诸侯进行较量,“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传统从此消亡。
城濮之战/37
城濮之战,晋文公退避三舍、后发制人,从而以少胜多击败了不可一世的楚军,晋国终于实现了一战而“取威定霸”的战略目标。自此以后,奠定了中原强国的地位,也开启了晋国长达百年的春秋霸业。
长平之战/55
长平之战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这是战国时期规模最大、杀伤最惨烈的一场战役,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早、规模最大的包围歼灭战。长平之战从根本上削弱了关东六国中最强劲的对手,彻底清除了秦国兼并六国、统一天下的障碍。
楚汉决战/69
楚汉之战中最具决定性意义的是成皋、垓下之战。成皋之战使楚汉之间的实力对比发生彻底地改变;垓下之战,刘邦乘胜追击,一举歼灭项羽。成皋、垓下之战后,刘邦称帝,建立汉朝,重新统一了中国。
汉武帝反击匈奴之战/85
汉武帝反击匈奴之战是汉军实施的规模最大的一次超远距离骑兵集团作战,充分表现了汉军骑兵的独立作战水平和后勤支援能力,迫使匈奴放弃漠南向西北方远遁。此战之后,汉朝军队开始全面进入骑兵时代。
赤壁之战/99
发生在东汉末年的赤壁之战,及其之前的官渡之战都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经典战例。其中,官渡之战是曹操统一北方的关键之战。至于赤壁之战,则是三国鼎立最终形成的关键一战。
晋灭吴之战/113
晋灭吴之战是历史上一次非常成功的水陆联合作战。此战过后,吴国彻底灭亡,东汉末年以来长期割据分裂的局面也宣告结束,就此迎来了一段难得的统一局面。
淝水之战/125
淝水之战不仅有效遏制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南下侵扰,也使得东晋王朝在江南的统治暂时获得稳定,同时也为江南地区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提供了机会。此后,中国历史进入长期南北对峙局面,也即南北朝时期。
隋灭陈之战/137
隋朝统一全国的历史意义重大。隋文帝杨坚顺应历史潮流,创造条件,经过十年的努力,最终完成了全国统一。隋的统一,结束了魏晋南北朝长达三个多世纪的分裂局面,开启了中国历史上国力强盛、文明发达、影响深远的隋唐时期。
虎牢关之战/155
通过虎牢之战,李世民成功地消灭了窦建德的主力部队,接着又成功迫降了洛阳王世充的守军,所以此战是李唐集团统一全国的关键之战,同时也是一个围城打援的经典战例。
唐灭东突厥之战/167
唐灭东突厥之战,使得自隋末以来北方突厥对中原的袭扰得到了有效遏制,北方边防压力减轻,为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创造了安定的周边环境。同时,这次战役也扩大了唐王朝北方统治区域和控制范围,也为后来北庭都护府的建立提供了条件。
怛罗斯之战/185
怛罗斯之战是唐王朝和阿拉伯帝国的一场遭遇战,影响非常深远。此战是东西两大文明在最鼎盛时期的一次正面交锋。怛罗斯之战在世界文明交往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中国文明传播到了西方,尤其是造纸术的传播,为世界文明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郾城之战/199
郾城之战以及后续的颖昌之战是岳家军挺进中原抗击金军的关键之战,是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郾城之战的胜利是岳飞实现连结河朔,直捣中原战略的关键性胜利,展现了宋军的实力。同时也缔造了岳家军的神话,在军事文化上影响很大。
襄樊之战/215
襄樊攻防战是宋元之际关键一战。南宋之亡始于襄樊之败,襄樊的陷落,对南宋整个战略防御体系是个沉重打击。此战之后,南宋朝廷所依恃的长江天险形同虚设,直接导致了南宋的迅速灭亡。
崖山之战/235
崖山之战是关系南宋王朝生存死亡的最后一战,南宋的战败标志着统治中国三百余年的赵宋王朝彻底灭亡,也是中原汉族王朝第一次惨遭游牧民族整体灭亡。崖山之战,十万南宋遗民宁死不降,投海殉国,何其悲壮,展现了汉族士大夫独有的民族气节。
朱元璋击灭陈友谅之战/251
在击败陈友谅这个最为强大的对手之后,朱元璋的实力得到进一步增强,就此奠定了其统一全国的基础。从陈友谅手中缴获的巨型战舰等武器装备,以及收编改造的大量俘虏,都极大地补充了战力。
北京保卫战/263
北京保卫战是一场非常成功的城市保卫战,瓦剌被迫撤走,只得将明英宗无条件送回北京,并重新恢复了与明廷的臣属关系。英宗回到北京之后,在度过一段幽禁生活之后,重新夺回皇位。
萨尔浒之战/275
萨尔浒之战是改变明与后金命运的关键一战。此战过后,明军渐渐失去了对辽东的控制力,而后金军的实力则是越发壮大,并彻底掌握了辽东战场的主动权,也由此奠定了入主中原的基础。
康熙平定三藩之战/287
康熙平定三藩之乱,彻底清除了地方割据势力,避免了国家的分裂,使得康熙加强中央集权有了一个很好的基础,也促进了中原地区和南方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
郑成功收复台湾之战/301
郑成功收复台湾之战,是我国历史上首次大规模渡海登陆作战,驱逐了荷兰殖民者,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利益,捍卫了中国的领土完整,是中国人民反对西方殖民侵略的一次伟大胜利。
中英鸦片战争/313
鸦片战争的失败,使得中国损失了大量主权和领土。开放口岸、允许外国军舰在内河自由出入,使得中国向着半殖民地道路又前进了一步。鸦片贸易合法化以及大量战争赔款,使得中国大量白银外流,加重了中国人民的经济负担,致使中国经济快速走向衰败,社会矛盾更趋激化。
中日甲午战争/327
甲午战争惨败,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西方列强则由此掀起了进一步瓜分中国的狂潮,更进一步加剧了中国的灾难,中国彻底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国家。
华夏奠基之战
在中国上古传说时代,有许多关于圣贤攻伐的传说,如神农伐斧遂,黄帝伐炎帝(阪泉之战),黄帝伐蚩尤(涿鹿之战),共工与颛顼互相攻伐,尧、舜、禹伐三苗等,而真正对中国历史产生深远影响的却是阪泉之战和涿鹿之战。阪泉之战是黄帝与炎帝两大部族之间的较量,黄帝打败炎帝,最终以黄帝为主导统一了黄炎两个部族,促成了两个部族之间的融合,黄炎集团形成,华夏族的雏形初具。涿鹿之战是黄炎集团共同对抗来自东夷集团九黎族蚩尤的挑战,黄炎集团最终打败蚩尤,巩固了黄炎集团在中原地区的核心地位。同时,也促进了以黄炎集团为主导与东夷集团的融合,华夏族终于缔造。阪泉之战与涿鹿之战奠定了华夏族在中华大地上的民族主体地位,也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形成的基石,因此我们可以从文明意义上统称为华夏奠基之战。
一、两个部落的崛起
远古时期,在中国辽阔的大地上生活着许多大小不等的原始部落,每一部落都有着特有的血统和独特的文化。随着历史发展,一些血缘相近的部族逐渐形成大联盟。联盟之间以武力冲突、妥协、融合等方式逐渐整合,开始形成一些非常具有影响力的部族集团。黄帝、炎帝兴起之时,中原地区正处于神农氏为首的部族集团统治后期,不同部落之间出于生存、利益等原因相互攻伐,社会开始出现乱象。而身为联盟首领的神农氏却根本无力平息事态、恢复秩序。此时,黄帝部落逐渐强大起来。
黄帝,有熊氏,少典之子,姓公孙(后改姓姬),名轩辕。据说,黄帝生下来就特别神异,几个月便会说话。年幼之时非常机灵,各方面都与众不同。稍稍长大的黄帝并不满足于天生资质,他诚实勤恳、博闻广记,不断修养自己。成年之后,他已经能够明辨是非,高瞻远瞩。黄帝的出色表现理所当然成为有熊氏的部落首领。有熊氏在黄帝的带领下,励精图治,继承了神农氏以来的农业生产经验,积极发展农业,实力迅速壮大,并从姬水流域不断向渭河流域扩展,逐渐形成一个独立强大的部落。此时,神农氏已经无法控制中原地区的秩序,需要有新的政治、军事权威重新整合秩序。黄帝敏锐地捕捉到以神农氏为核心的旧秩序将要瓦解的时机,积极蓄积力量。于是黄帝便着手操练士兵,开始武力征讨破坏中原地区秩序的一些部落,维系了正常的秩序,所以很多部落都愿意归服黄帝,逐渐形成了一个以黄帝部落为核心的强有力的新秩序。
黄帝画像砖
与此同时,以炎帝为首的炎帝部落也迅速发展,实力与黄帝部落不相上下。炎帝与黄帝同出少典氏,发祥于姜水流域,是远源亲属部落。《国语·晋语四》记载:“昔少典娶于有氏,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二帝用师以相济也,异德之故也。”由于史籍中炎帝的种种记载与神农氏往往混淆,我们已无法厘清。从黄帝与炎帝的较量来看,炎帝部族的势力也不容小觑,是一个文明程度、军事实力相对比较高的部族。炎帝壮大后,也开始兼并周边一些部族,不断扩大自己的势力,逐渐形成了一个以炎帝为中心的部族集团。黄帝、炎帝都力图用自己的方式,以自己的部落为核心重建一个新的中原秩序。
二、阪泉之战:华夏雏形
面对炎帝的挑战,黄帝开始积极备战,“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教熊、罴、貔、貅、、虎,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 《史记·五帝本纪》。
]。司马迁在《史记》中的记载非常简要,但已经足以显示出黄帝备战的全面性。
首先是“修德振兵”。黄帝积极实行德政,发展软实力,以和平的方式尽量争取其他部族的支持。同时整顿军政,“教熊、罴、貔、貅、?、虎”,专门训练了一支以熊、罴、貔、貅、?、虎命名的战斗力非常强的军事力量,提高部落的硬实力,以便讨伐一些不服从的部落,尤其是在中原内部挑战他的炎帝。其次是“治五气,艺五种”。“治五气”就是研究气候、季节,以安排农业生产,同时掌握气候规律,预测天气状况,也可以合理利用“天时”,这在军事斗争中的作用也非常大。“艺五种”就是教习民众种植五谷的正确要领,根据郑玄的说法,五谷就是指黍、稷、菽、麦、稻。黄帝这些积极发展原始农业的措施,为战争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最后是“抚万民,度四方”。安抚各地民众,争取更广大的民众基础,也就是“人和”。同时,黄帝实地勘察各地的地形山川,掌握天下各地的风土人情,丈量规划天下的土地。对天下地形、山川、要塞的考察与掌握,也为以后的战争做了军事地理学方面的准备,争取到了“地利”因素。
由于时代久远,关于这场战争的具体细节我们已经不能还原。然而我们可以根据一些典籍记载,对华夏文明的第一战做出一些合理推测。
首先是黄帝的德政,《史记》中首先提到“修德”。黄帝正是通过德政,团结了一大批部族,而炎帝可能仅仅一味迷信武力,依然还是“以力为雄”的旧思维。其次,根据《列子·黄帝》记载:“黄帝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帅熊、罴、狼、豹、?、虎为前驱,雕、鹖、鹰、鸢为旗帜,此以力使禽兽者也。”[ 后世学者认为这并非以力使禽兽,或认为是以“熊、罴、貔、貅、?、虎”命名的部落或者军队,或认为“熊、罴、貔、貅、?、虎”很可能是以这些动物为图腾的氏族部落武装力量。
]可能在具体对炎帝的战争中,以熊、罴、貔、貅、?、虎命名的这些战斗力非常强的军队,在战斗中发挥了重要的突击作用。再次,黄帝与炎帝的战斗很激烈,也很艰苦,“三战,然后得其志”。在古籍中,“三”往往是虚数。证明黄帝、炎帝是经过了多次大战,而最终在阪泉之战中,黄帝才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阪泉之战,标志着神农氏之后,中原地区重新建立起以黄帝为核心,以黄帝与炎帝两大部族为基础的新秩序。从此以后,黄帝部族与炎帝部族之间不断交流、融合,最终一体,黄炎集团形成,华夏族雏形初具。
三、相遇涿鹿
黄帝与炎帝结盟,中原地区秩序恢复。当时,在中华大地上大体上存在三大集团:以黄帝、炎帝为首的华夏集团,以九黎族蚩尤为首的东夷集团以及南方的苗蛮集团,他们以各自不同的方式独立发展。但是,在各自发展的过程中,华夏集团与东夷集团发生了激烈的冲突,并不断升级,最终引发了涿鹿之战。如果说黄帝与炎帝的阪泉之战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为了争夺中原地区最高统治权的话,那么涿鹿之战就是两大集团在各自的发展过程中,为了争夺生存空间的冲突。
以黄帝、炎帝为首的华夏集团,兴起于今关中平原、山西西南部与河南西部,经阪泉之战融合后,势力空前强大,不断向东方发展,沿着黄河南北岸向今华北平原西部地区拓展。与此同时,兴起于黄河下游(今冀、鲁、豫、苏、皖交界地区)的九夷部族(东夷集团的一支),也在蚩尤的领导下,以今天的山东、江苏北部地区为主要根据地,不断向西推进,进入华北平原。华北平原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地势平坦、灌溉便利,气温和降水量等都非常适宜农业发展,在蚩尤部族进入此地之前,炎帝部族在此处发展。由于地缘关系的缘由,在蚩尤部族进入华北地区后,首先与炎帝部族发生了正面冲突。蚩尤联合夸父和三苗一部,很快以强大的武力击败了炎帝部族,并占据了炎帝居住的“九隅”,即“九州”。炎帝为了维持生存空间,遂向华夏集团的首领黄帝求救,华夏集团与东夷集团之间的一场武装冲突也就不可避免了。
九黎部族的首领蚩尤[ 这在中国最早的史书《尚书》中也有记载。《尚书·吕刑》中记载:“九黎之君,号曰蚩尤。”
],精明强干,英勇善战[ 由于华夏集团对黄帝以及其部族文化的认同,对蚩尤的描述或有偏颇,蚩尤形象有刻意丑化的嫌疑。如认为蚩尤是一个品质恶劣的人,《史记·五帝本纪》中:“蚩尤作乱,不用帝命。”《大戴礼记·用兵》:“蚩尤庶人之贪者也,及利无义,不顾厥亲,以丧厥身。蚩尤惛欲而无厌者也。”这都是黄帝文化认同心理形成之后的产物。
],在我国古代被尊称为战神[ 根据《史记·高祖本纪》记载,刘邦起兵反秦时就曾“祭蚩尤于沛庭”,以激励士气。当然在秦汉时期齐地有“八神”祭祀之俗,有“天主、地主、兵主、阴主、阳主、月主、日主、四时主”,其中蚩尤是以“兵主”的身份接受祭祀。详见《史记·封禅书》的记载。
]。与华夏集团相比,蚩尤部族的战斗力非常强。以蚩尤为代表的东夷集团并非野蛮不开化的蛮族,其发展水平相当高。一方面,蚩尤部族的冶炼技术要高于黄帝、炎帝,所以华夏集团在兵器制造上落后于蚩尤部族。蚩尤善于制作兵器,尤其是铜制兵器制作精良、锋利无比,在当时属于先进武器。另一方面,传说蚩尤部族的部众,兽身人面,吃沙石,铜头铁额,这些记载都可以折射出蚩尤部族生性善战,勇猛剽悍,并很有可能已经在战争中开始使用原始的金属头盔了。
蚩尤(张旺作品)
四、涿鹿之战:缔造华夏
面对如此强敌,黄帝部族为了维护华夏集团的整体利益,答应炎帝部族的请求,也趁机将势力推向东方。这样,华夏集团便与向西北推进的蚩尤部族在涿鹿地区相遇了。当时蚩尤集结了所属的八十一族(一说七十二族),在力量上占据绝对优势。双方遭遇后,蚩尤便倚仗人多势众、武器优良、战斗力强等有利条件,主动向黄帝发起攻击。黄帝则率领以“熊、罴、貔、貅、虎”等战斗力非常强的部族军队迎战气势汹汹的蚩尤。由于力量悬殊,战争初期,黄帝部族伤亡惨重,战斗非常艰苦,形势对黄帝、炎帝不利。而这时又适逢浓雾和大风暴雨天气,这非常有利于来自东方多雨环境的蚩尤部族开展军事行动。所以在初战阶段,适合于晴天作战的黄帝族处境不利,曾经多次战败。
黄帝战蚩尤
黄帝在此种逆境中并不气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坚持与蚩尤展开长期斗争。在涿鹿之战中,一举击败军事力量占优的蚩尤。我们从以下一些神话传说中来看黄帝击败战神蚩尤的玄机。
首先,黄帝善于“治五气”(研究气候)、“度四方”(了解地理地形)、“抚万民”(争取民心),终于发挥出“天时、地利、人和”在战争中的巨大作用。第一,黄帝主动寻求对自己有利的“天时”。在涿鹿之战中,黄帝利用自己对气候规律的研究,一改战争初期与蚩尤军队在对己不利的天气状况下作战,主动寻求有利于自己作战的天气。黄帝依靠新发明—指南车,在一个狂风大作、尘沙漫天的天气,趁蚩尤部族混乱之际,以指南车指示方向,率军向蚩尤发起猛烈进攻,为黄帝族转败为胜创造契机。第二,占尽“地利”优势。黄帝请“应龙高水”,让应龙利用位处上游的优势,在河流上游筑土坝蓄水,以阻挡蚩尤的进攻。据《山海经·大荒北经》记载,应龙是雨水之神,蓄水而攻。但是,蚩尤也请风伯、雨师唤起狂风暴雨猛烈地吹打着黄帝的军队,黄帝的军队只有招架之功,毫无还手之力。无奈,黄帝又请旱神女魃,降服蚩尤。女魃一走上战场,刹那间暴风骤雨消逝得无影无踪。第三,黄帝积极争取其他部落的支持,占有“人和”。上述神话传说的中的神灵,后世学者一般认为都是当时一些部落首领的神化。
其次,黄帝可能最早采取了阵法与蚩尤进行战斗。传说中黄帝在对蚩尤的战争中屡战屡败,最终由于得到玄女万战万胜的“战法”,才最终获得了对蚩尤的胜利。而玄女的“战法”可能就是最早的阵法或兵法[ 《太平御览》引《黄帝玄女战法》:“黄帝与蚩尤九战九不胜。黄帝归于太山,三日三夜,雾冥。有一妇人,人首鸟形,黄帝稽首再拜,伏不敢起,妇人曰:‘吾玄女也,子欲何问?’黄帝曰:‘小子欲万战万胜。’遂得战法焉。”《龙鱼河图》也记载:“天遣玄女下授黄帝兵信神筒,制伏蚩尤,以制八方。”
]。同时,在指挥阵战时,用于传达军事命令的号角和军鼓也出现了。传说在蚩尤的军队里,魑魅魍魉等妖怪能发出一种怪声来迷惑人,人一旦听到这种声音,就会朝着怪声发生的地方冲击,瞬间被这些妖怪消灭,黄帝因此损失惨重。后来,黄帝发明羊角号,吹出龙吟一般的声音,这种声音回环婉转,响彻战场,结果蚩尤统领的妖怪吓得魂不附体,失去了战斗力,黄帝率军趁机上阵,征服了蚩尤[《通典·乐典》]。另外也有传说黄帝正是通过军鼓战胜蚩尤的。黄帝军队屡战屡败,士气日渐低落,为了鼓舞士气,黄帝派人从东海流波山捉来猛兽“夔”,用其皮做成军鼓;同时,又派人抽出雷兽的骨头作鼓槌。黄帝命令击鼓,连敲九下,震耳欲聋,惊天动地,蚩尤军失魂落魄,丢盔弃甲,完全丧失了战斗力。
涿鹿之战浮雕
涿鹿之战以华夏集团的胜利宣告结束。战后,黄帝乘胜东进,一直进抵泰山附近,在那里举行“封泰山”仪式后方才凯旋。同时黄帝也进行了战后的安抚工作,他“命少皞清正司马鸟师”,在东夷集团中选择了能服众的少皞作为氏族首长继续统领九夷部众,东夷集团与华夏集团结为同盟。
两大集团结盟后,华夏集团开始走向更大范围的融合,虽然没有直接的史料可凭,但从史籍的片言只语中也可以看出一些端倪。如《管子·地数》篇记载蚩尤为黄帝造兵器。《管子·五行》篇:“昔者黄帝得蚩尤而明于天道。”《韩非子·十过》说:“昔者黄帝合鬼神于泰山之上,驾象车而六蛟龙,毕方并,蚩尤居前,风伯进扫,雨师洒道,虎狼在前,鬼神在后,腾蛇伏地,凤皇覆上,大合鬼神,作为清角。”蚩尤、风伯、雨师现在都为黄帝服务了。
涿鹿之战后,以黄炎为核心的华夏集团与东夷集团迅速融合,华夏族更为强大。
而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代神农氏,是为黄帝。天下有不顺者,黄帝从而征之,平者去之,披山通道,未尝宁居。
东至于海,登丸山,及岱宗。西至于空桐,登鸡头。南至于江,登熊、湘。北逐荤粥,合符釜山,而邑于涿鹿之阿。迁徙往来无常处,以师兵为营卫。官名皆以云命,为云师。置左右大监,监于万国。万国和,而鬼神山川封禅与为多焉。获宝鼎,迎日推。举风后、力牧、常先、大鸿以治民。顺天地之纪,幽明之占,死生之说,存亡之难。时播百谷草木,淳化鸟兽虫蛾,旁罗日月星辰水波土石金玉,劳勤心力耳目,节用水火材物。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史记·五帝本纪》]
五、华夏奠基之战解析
黄帝部族和炎帝部族在神农氏衰落之后,为了争夺中原地区的领导权而爆发了阪泉之战,最终炎帝战败,形成了以黄帝为核心的黄炎集团,华夏族初具雏形。在华夏集团向东发展的过程中与向西发展的东夷集团的九黎族遭遇,爆发了涿鹿之战。在涿鹿之战中,黄帝打败了东夷集团的九黎族首领蚩尤,并与东夷集团结盟,华夏集团势力扩大到山东地区。
华夏奠基之战中,黄帝族之所以取得最后胜利,就在于黄帝已经从“以力为雄”的单纯军事较量思维中走出来,开始从政治和军事两方面作好战争准备,即“轩辕氏乃修德振兵”。阪泉之战材料缺失,难以进行具体战略、战术分析。涿鹿之战的神话传说相对较为丰富,我们就从神话传说的云山雾罩中,尝试寻找其中一些历史的真实元素,盲人摸象般对这场战争的战略、战术进行一些分析。
总体上来说,黄帝在实力处于劣势的条件下,战略思维要比蚩尤更高明。黄帝善于争取同盟,并能有意识地选择战场,巧妙利用有利于己的天气条件,果断进行反击,从而一举击败强劲的对手,巩固了华夏集团在中原地区的地位。相反,以蚩尤为代表的东夷集团尽管兵力雄厚,兵器装备优于对手,但由于一味迷信武力,连年对外扩张,“好战必亡”,已预先埋下了失败的种子。在作战指挥上,又缺乏对气候条件的应变能力,缺乏对黄帝大规模反击的预判和抵御能力,因而最终遭致败绩,丧失了进据中原地区的机遇。
华夏奠基之战虽然以神话的形式流传至今,甚至都不能算是严格意义上的战争,但是,神话毕竟是历史的投影,曲折地反映了事实本身。华夏奠基之战奠定了以黄帝部族为核心的华夏集团占据了广袤的中原地区,并促进了与其他部族的融合。同时,形成了以黄帝为核心,黄帝部族、炎帝部族、东夷部族组成的庞大集团,华夏族族源基本形成。取得华夏奠基之战两场关键性胜利的部族首领黄帝被尊称为华夏族的共同祖先。华夏奠基之战不仅促进了部落的融合,也促进了不同氏族部落的文化交流,具有深刻的历史文化意义。在“以力为雄”的时代,黄帝在强大军事实力的基础上,其“德”也开始凸显。重新整合的文化秩序,也是以黄帝为核心的整合,在这个意义上说,说黄帝是“人文初祖”并不为过,而后来人们把古代的许多发明创造都附会到黄帝的身上,也不足为怪。所以,华夏之战的确是中华民族奠基式的历史性战争。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尽快与上海热线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shzixun@
上海热线微信公众号
上海热线易信公众号
[选稿]:三品飞鱼
有图有真相:
[] [] [] [] [] []
图片推荐:
·····
·····
爆料电话: 
浏览器限制,请复制输入框中链接和标题给好友、论坛或博客。
&沪网文[8号
&1996-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服务举报电话:-客服部</font我如何才能用政治斗争的技巧、军事战争的艺术和策略来对付敌人呢?_百度知道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我如何才能用政治斗争的技巧、军事战争的艺术和策略来对付敌人呢?
我有更好的答案
如果你觉得读元典费时间;熊剑平《改变历史的二十四场战争》。类似的还有很多,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中国五千年的历史,语言也有障碍,建议你读当代学术大家的解读。我向你推荐几本:黄朴民《孙子兵法解读》、《历史的第三种读法》,不缺乏这样的智慧。你应该去历史书中寻找答案
采纳率:100%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xe675;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xe6b9;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改变世界的三种力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