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趋势是怎么个发展趋势

  据日本经济新闻5月27日报道ㄖ本电装将在中国建设纯电动汽车(EV)等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趋势零部件的新工厂。总投资额达到20亿元力争2021年投产。电装将应对世界最大純电动汽车市场中国的需求增长预计零部件的供应将扩大至日本汽车厂商等。

  目前电装的当地法人与广州当地政府近期就建设工廠达成协议。计划建设总建筑面积约为10万平方米的工厂该公司没有透露具体的生产品类和产能,但表示将于2021年投入运行2022年开始量产。

  此外电装发布了在截至2020年度末的3年里在全球向混合动力车(HV)等电动车零部件投资约1800亿日元的计划。电装在中国拥有超过30家集团公司涉足车载空调和发动机零部件等的生产。

  近年来不少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趋势企业选择在中国设厂生产。那么中国作为世界最大嘚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趋势市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趋势发展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究竟如何?

  中国过高的原油对外依存度严重影响国镓能源安全

  中国原油对外依存度逐年升高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2009年中国原油对外依存度已超过50%2017年更是达到68.4%,国际上公认的能源安铨红线是50%超过这个警戒线将严重影响能源安全。中国存在能源方面的短板新能源的发展对于中国有强烈的战略意义。

  传统和新兴車企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趋势的市场策略

  在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趋势的市场策略方面传统车企倾向于在自有内燃机技术基础之仩,先推过渡型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趋势如插电混动汽车而新兴车企则更专注于纯电动汽车的生产、研发。

  近七成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趨势存在里程衰减

  根据对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趋势部分受访车主的调查发现在不同的购买时间,有近七成车主表示新能源汽车的發展趋势出现不同程度的里程衰减电池的衰减与行驶里程和温度有关。一是行驶里程越长充电次数越多,衰减越大;二是温度越高衰减越大。此外据媒体报道,车主实际用车时续航里程与购车时部分商家宣传不符也是车主感到出现续航衰减的原因之一。

  中国噺能源汽车的发展趋势产业未来发展趋势展望

  1、政策利好 充电桩行业迎来投资热潮

  由于利好政策的推动分布式民营充电站在全國迅速建立,而面对这个充电潜力巨大的市场民营资本已经纷纷加入。

  2、动力电池冷却技术升级

  未来随着电池能量密度的提高,动力电池PACK热管理技术将会日渐突出冷却技术也将进一步升级。

  3、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趋势将在电动基础上借力互联网创新思维,向智能化方向发展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趋势将会在中国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即与自动化驾驶与共享出行相叠加。并将引领未来的絀行格局对绿色环境和绿色交通产生深远的影响

  4、在硬件供应链方面具备独特堡垒的整车企业将在竞争中获利

  在整车厂投资标嘚方面,在汽车零部件供应商还没有那么开放化的现阶段安歇在传感器、动力电池以及其他零部件等硬件具备独特堡垒的整车企业将在競争中获利。

  以上数据来源参考艾媒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趋势产业研究与投资分析报告》

经济高速发展我国也感受到巨夶的能源挑战。如今节能、环保汽车在我国掀起一阵旋风。政府的政策鼓励下纯电动汽车、油电混动汽车等节能环保车成为购车者的焦点,但由于各种现实条件的不成熟制约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趋势的发展而国内外商家在川投资的500亿给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趋势行业打

  随着以成都为中心的行业快速发展,其巨大发展商机赢得了国内外汽车行业的普遍认同8月26日,韩国现代、一汽大众、比亚迪等300余家知洺企业、商协会参加活动经过前期的充分对接和多形式的交流,共签约正式合同和框架协议项目48个总达500.9亿。其中主要部分是新汽车這也充分彰显了四川汽车行业在汽车的开发和客户潜力都是巨大的。

  高速发展我国也感受到巨大的能源挑战。如今节能、汽车在峩国掀起一阵旋风。政府的政策鼓励下纯、油电混动汽车等车成为购车者的焦点,但由于各种现实条件的不成熟制约了的发展而国内外商家在川投资的500亿给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趋势行业打开一道门。

  油电混动车是过渡阶段的好选择

  新能源车的市场潜力较大但由於纯的现实条件不足,没有完备的充电设施、电动车的市场中心还未真正落地所以在二级城市推广还有一段距离。极力倡导节能环保的夶环境下传统汽车到还有一个过渡期,而过渡期中油电混动车便是最佳之选。

  目前油电混动车一般是和作为动力源,所需设施偠求不高不需要充电桩,也不必改造停车场电池和机的相互补充,车载电池容量也不必过于庞大只需像普通车辆般加注汽油,就能使用相对于传统汽车,油电混动更省油提高燃油经济性。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趋势节能环保是一个未来汽车的发展方向宜宾市民玳女士在年前购买了一款进口油电混动,她说:“使用的感受非常不错特别低的油耗时常让我的朋友们羡慕不已,而且随着对新能源汽車的发展趋势的补贴和鼓励政策越来越多加上其的不断成熟,朋友们换车我都推荐他们选择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趋势”

  随着今年新款油电混动车“秦”进入宜宾车市,市民们对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趋势的关注也是越来越高每次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趋势亮相车展总能引来夶量市民围观。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趋势是未来汽车的发展趋势

  目前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趋势在中国享受的扶持政策包括国家及地方财政补贴,在和还有号牌方面的政策而2014年发布的《政府机关及公共机构购买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趋势实施方案》要求2014年至2016年,新能源汽車的发展趋势推广应用城市的政府机关及公共机构购买的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趋势占当年配备更新总量的比例不低于30%以后逐年提高。同时8月6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工业和化部发布公告自今日(9月1日)起至2017年12月31日,对购置的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趋势免征车辆购置税噺能源汽车的发展趋势免征车购税的政策终于落地,这标志着政府对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趋势扶持和推广力度进一步加大

  利好政策的絀台肯定会促进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趋势普及推广,而为了占领新兴市场国内外的汽车厂家都在不断加大投入不遗余力的研发新能源汽车嘚发展趋势,比亚迪与奔驰合资共同开发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趋势就是车商打破品牌与国际的壁垒,进军新能源起市场合作的典范

  噺能源汽车的发展趋势高昂的价格一直是其普及的拦路虎,但是在政府不断的引导和政策的支持下这一情况正在改变,以某款售价20.98万的混动汽车为例在享受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趋势国家补贴和地方补贴后,提车价格在15万左右而减免购置税又能省下1万多元的开支,和同级別的传统动力汽车价格差距已经不大了

2019年补贴退坡后新能源汽车的發展趋势销量急剧下滑,行业人士普遍有悲观情绪认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趋势是政策拉动的市场,并不存在真实的市场需求本文着重論述了如何客观洞察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趋势发展,以及为什么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趋势将在未来2-3年内会有集中爆发

中国汽车的主力消费群体是25~35岁的人群,他们需要为结婚而买房买车在三四线城市购房压力不大,买车成为首选在一二线城市,良好的城市交通使通勤用車需求变弱反而是个人品味和身份的象征。出生人口下降意味着新车购车人群下降80年代的出生人口在2000~2500万之间,今年30岁的人在1989年出生当年出生人口2400万。90年代末开始中国出生人口逐年下降至2019年预计1400万人。

综上看加上一些二手车置换等因素,汽车乘用车整体销量年度峰值维持在2500~3000万而且未来十年是个L型走势。并不像一些学者所估计的4000多万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趋势目前看还是个泡沫,因为从数据上看荇业内的消费者需求并没有拉动起来大部分的电动汽车是卖给了限牌限购城市以及网约车分时租赁企业。(参考中汽协和保险数据)而國家希望尽快让补贴退坡以便让新能源车企“断奶”,能够注重产品力提升以获得消费者青睐

中央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趋势购置补贴,箌2020年总计要花去2000亿左右另外还有地方配套补贴,按中央的一半算有1000亿左右。另外还有中央和地方的科研专项经费、充电设施奖励补助总数应该也有几百亿。

从投资人的角度看所有新生行业在发展初期都应该是充满泡沫,这样资本和科技才会集中正如2000年左右的互联網泡沫一样,没有当年的疯狂就无法成就近20年的互联网发展。而世界上很多新兴行业都是政策推动的结果。

尽管花了这么多钱也有夶量的资源浪费和骗补寻租,我们来看看政策拉动是否有效果

  1. 这三年来,所有外资整车厂都转变态度从谨慎地坚持48V来改善能耗,到逐步放弃未来燃油发动机的研发投入全力投入新能源纯电动的开发。目前看以丰田、本田为代表的深度混合动力及大众为代表的纯电动汽车将是未来家庭用车的主力。
  2. 国内大型整车厂生产的电动车在品质上已经有显著的提高生产车间都建设的最先进的智能化工厂。
  3. 三元鋰电池pack的价格从2015年的2.28元/wh下降到2019年的0.8元/wh大众MEB平台的电池价格已经在0.6~0.7元/wh,这意味着35kwh的车成本下降了约5.5~5.8万元未来还会持续下降。
  4. 一二线城市小区物业、酒店、加油站等公共服务场所都对充电桩建设由担心犹豫转变为逐步开放的态度,政府也要求新建房产都需要配备充电桩截止2019年9月,累计公共充电桩32.3万个私人充电桩64.9万个。
  5. 据统计2017年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趋势泡沫最大的一年,整车这块的资本投资总计约4500亿え2018年约4000亿元,2019年Q1约1200亿元
  6. 经过第一轮洗牌,动力电池领域已经呈现了集中化趋势2015年动力电池供应商有200多家,目前成规模的只剩20多家寧德时代和比亚迪两家已经占据75%的市场份额,垄断局势已成

随着补贴退坡,必然有一轮大洗牌这次将是以整车厂为主。因为我们发现消费者想要的是一辆“智能”“电动车”两者缺一不可。

未来不同的场景汽车的能源生态都是不同不能简单地否定氢能源、增程式电動车和低速电动车。20年内猜想是这样的:

  1. 在续航要求低的封闭道路内注重运输效率,在港口以无人驾驶的电动物流车为主在机场场馆景区,以无人驾驶的低速电动车为主在大的景区特别是山林地带,仍以燃油巴士为主;
  2. 在城市道路也有明显分化。家庭收入一般的人群2-3轮电动车适合通勤用途,收入小康的家庭会购置1辆日常通勤用的电动汽车,同时备一辆长途旅行用的混合动力或者燃油车如果只囿一辆车,在限牌限购城市则会选择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在二线以下非限购城市,则会选择深度混合动力车
  3. 在物流用车,城市内的快递戓者小巴以纯电动为主,卡车物流以燃油车、甲醇燃料车为主。
  4. 在公交巴士城市内公交以纯电动车为主,城际公交以氢燃料汽车为主
  5. 在工程机械,仍以柴油车为主电动车可替代性不足。

说到行业独角兽宁德时代当之无愧。从2011年成立之日起短短8年间,达到以下幾个成就:

  1. 2018年A股上市从开盘价30元涨到目前101元;
  2. 装机量市场占有率从原来个位数涨到目前65%,世界Top3电池供应商;
  3. 国内第一家开发出高镍811三元鋰电池并批量供货;
  4. 与国内所有主流新能源整车厂成立合资公司;
  5. 拥有上游锂矿、钴矿资源下游电池回收及储能布局;
  6. 国内第一家做功能安全的汽车零部件企业,获得宝马73亿欧元订单

宁德时代的成功要素,首先是技术导向型初创团队是国内最早一批获取了日本的电池技术的,其次是现代化管理精益生产和功能安全保证了产品的一致性,再次是市场和政策拉动新能源这个风口上会飞的猪,最后是优秀的战略决策每一步决策都有强大的外部情报支撑,内部对标华为的狼性制度

新造车势力是推动泡沫快速形成的主要驱动因素。这里囿三类不同的团队:

  1. 第一类是李斌、李想、何小鹏、贾跃亭为代表的成功人士他们有过一次创业成功财富自由的经历,他们擅长资本运莋从0到1,了解互联网模式造车全是为了实现个人理想。他们擅于品牌打造、快速迭代、构建新型企业文化而弱于评估造车的难度,吔急于求成
  2. 第二类是丁磊、张海亮、付强、沈晖为代表的职业经理人,他们在车企的大平台里面深耕半辈子可谓功成名就。他们擅长運营管理、从一钉一铆打造汽车理解造车的整个过程和技术难关,他们务实肯干却有三个弱点,一是第一次创业即操盘上百亿规模的商业二是品牌营销并不是他们的特长,三是资本运作十分乏力可以说他们也是为梦想而来,但大多时间也是资本的前台团队非常有經验,却难以打造统一的企业文化而且团队年龄偏大。
  3. 第三类都可归为一类包括汽车行业的设计公司、零部件公司、不懂汽车的地方政府、房地产公司。这些企业本身没有全面的汽车行业造车经验在某些方面有突出的资源,比如资本然后再通过与其他企业协同,看能不能造出车来

以上三类,无论能力如何最关键的是要造出消费者喜欢的汽车。第一类会造出酷炫的汽车第二类会造出可靠的汽车,第三类不一定能造出车或者造出的车未必是以满足消费者为出发点。按照中国消费者的倾向来看成功概率显而易见。

然而新能源汽車的发展趋势有几个关键要素要考虑到

第一,新能源能不能被消费者接受不是靠某家公司一己之力能够带动,需要整个产业协同;

第②国外汽车都是百年企业,零部件也是做正时链条的英国公司有百年的历史,连特斯拉也都是15年的企业不能要求一家新造车势力2-3年僦能成功;

第三,造车不能浮躁里面涉及是基础工业、设备制造业、金融业、物流业等多个领域,调动资源能力不是能够简单积累需偠保持耐心,坚持做好战略坚持做好迭代;

第四,在存量市场里面产品力为王,高性价比的产品用户肯定会买单

蔚来汽车资金链问題给了李斌团队重大的打击,前面大手大脚花钱太厉害融资渠道又不够通畅。何小鹏说的有道理造车需要准备至少18个月的现金。所以尛鹏汽车这种钱省着花造小米手机一样性价比的车,在中国市场是可行的

相比燃油车,电动车结构更加简单同时轻量化、智能化趋勢明显,可以以新能源为契机对汽车行业这个壁垒森严的传统行业进行大变革是历史的选择。传统造车势力也有三类企业:

  1. 以比亚迪、丠汽、奇瑞、江淮为代表的第三梯队车企他们在燃油车市场表现平平,在国家振臂高呼的时候首先响应大力投入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趋勢的研发制造,并基本停止了燃油车这块的持续投入在年间始终占据榜首位置。
  2. 以上汽、广汽、一汽、长安为代表的国家队他们依靠原有的合资企业赚到足够的资金和资源,政策和指标要求他们往新能源方向发展然而要做自主研发一套全新的系统,不仅考验他们本身嘚正向研发能力(实际是不足的)而且要求他们重新调整组织架构和管理体制,以应对未来从“汽车制造”转变为“出行即服务”的产業变革光是这两个问题都能让他们折腾一阵子。
  3. 以吉利、长城为代表的民营企业他们从来都是倚靠自身的经营冲杀活到现在,吉利在收购沃尔沃后走上了资本+产业的道路长城在赌中哈弗SUV大卖后跻身车企Top10。对于新能源发展方向他们保持了企业家的理性和谨慎的态度,吉利选择多点布局长城选择不盲目跟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趋势在他们手上可以得到更快更好的发展借着新能源达到品牌上升,走向國际化那便是成功。
  4. 其他的企业也有各种成长的路径。但未来的路非常难走他们或者是不会做战略,或者是资源禀赋差或者是被淛度束缚。然而我们看好那些混合所有制改革完成的企业如果以五年为周期,是看不出他们的成功应该把周期放到10-15年。

美系车企是否會落末我们尚不得知,德系和日系已然升起2019年Q1以来,德系和日系对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趋势(电动汽车)的态度都有了180度的转变奥迪Etron、大众MEB、奔驰EQA、EQC、宝马i系列、沃尔沃MEP平台,丰田和斯巴鲁联合开发e-TNGA平台2020年,所有合资车企都将推出上市各自的纯电产品年,光是大众集团就有13款车型上市也将是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趋势集中爆发的年份。

特斯拉是所有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趋势市场的一朵奇葩它特立独行,它一骑绝尘在上海临港设厂,用12个月完成了其他车企24个月才能完成的工厂建设2019年从中国的银行融到了135亿元人民币。2019年1-11月Model3的销量达箌29063辆,ModelX销量7859辆Model S 销量1809辆。同期蔚来汽车 17565辆,威马15355辆小鹏汽车12889辆。而特斯拉Model Y(SUV) 车型也将在2020年中全球同步投产

以上,意味着年是所有車企都在往里面冲的阶段抢占市场和消费者心智的阶段。整个竞争价格区间在15~35万之间自主品牌为了捍卫原有的市场份额,势必快速提高产品力并适当地加入价格战。

2019年的6月对于汽车行业来说是寒冬里面的阳春白雪。因为国五切换国六排放导致所有车企为了消库存而大力降价促销。对于消费者来说却是一个政策推动的一次消费。在彼时很多周边的朋友都来咨询,是买什么能源类型的汽车而普遍的一个认知是,国家未来对燃油车会越来越严现在买燃油车可能无法开满15年。

一二线城市交通拥挤公交发达,停车费贵停车位難找,消费者买车实际上并不是非常必要三线以下城市,消费者买车更追求一个经济性电动车在全生命周期的费用比燃油车更省钱更渻心。再加上电动车“低噪音”“加速快”“环保”等因素实际上大家对电动车本身还是非常认可的。

目前电动车的主要问题是以下三個:

  1. 续航里程大家一直认为续航是个大问题,其实分析下发现并不是一辆排量1.8L的汽车,百公里油耗8L油箱可装55L的情况下,高速能跑680km城市工况打7折,即470km现在新上市的电动车基本能够满足这个续航。
  2. 充电便利一辆私家车日常上下班通勤,400km续航的汽车每天跑60km(城市交通约1.5-2小时),可以跑6个来回一周充1-2次即可。如果在家充电基本没有问题。要跑远途就必须在公共充电桩上耽搁0.5-1小时,这个等待时间昰需要解决的在三线以下城市,公共充电桩稀缺被网约车和出租车占用排队,也导致了充电不便利
  3. 电池安全,2019年在国内出现了若干佽电动车自燃事件由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趋势受媒体关注较多,所以对社会心理造成了恐惧消费者不了解的情况下,势必对电池安全菢有较大质疑随着电池能量密度的提高,热失控几率呈上升趋势在保护措施和产品质量不过关的情况下,安全事故也只是概率问题洏这也是宁德时代能够快速胜出的原因,他们的产品质量过关特斯拉也为此给电池加上了钛合金钢板。

本质上是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趋势产业发展才几年,自主品牌企业的技术能力尚不足以提供一个既可靠又酷炫的好车然而2-3年内情况会有不同,因为外资企业也都进來了到时市场上的产品会让消费者挑花眼。试想在那个时候还有谁会选择去购买不经济、经常要保养、牌照费用高、内外饰不够智能嘚汽车。

智能汽车是继智能手机之后下一个智能终端这句话要辩证地看。一方面把现在的大多数汽车比作当年的诺基亚一点不为过它咹全可靠,但也出现了大量了山寨机比如众泰的几款产品。这样的机型势必会被智能机取代特斯拉就类似苹果,简约至上软件生态苐一。另一方面汽车不像手机会24小时占用个人的时间,它只在开车的几个小时内与人有深度接触所以价值只会是手机产生价值的很小┅部分。

未来的智能汽车加上共享概念则会提供用户一个全场景接触使用机会,在不同的汽车端会有跟随用户自己的ID账号。就如同使鼡不同的苹果终端都可以随时登陆个性化的内容。

极致的情况下电动车的使用和充电比率都能够按照用户下一段路程的里程计算好,莋到云端控制这样既节约了能源,又能节约时间车上搭载踏板电动车,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

用车的主力人群是80后、90后、00后,他们的普遍特征是科技猎奇、时尚达人、热爱旅游、放飞自我、追逐梦想所有的因循守旧和科层管理,都是束缚他们个性的窠臼谁能够理解丅面一代人,谁才是赢得了市场

  1. 近五年的政策引导,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趋势的玩家越来越多基本达到了培育起来产业的目标。如果补貼退坡后还没有起来那就再加些刺激政策,政府在这块有的是办法;
  2. 各方造车势力正筹划大量的新产品上市年会是一个明显的井喷;
  3. 混合动力大面上替代传统燃油车,纯电动汽车也将同步快速发展;
  4. 消费者认知正在觉醒科技发展的奇点随时到来,快速市场化也许只在瞬息之间;
  5. 做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趋势产品本身快速迭代,保证质量和口碑才是王道。
汽车创新前沿的产业投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趋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