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口太多还要二胎已经这么多了,为什么还要开放二胎

想不通中国人口都那么多了,为什么政府还要开放生二胎,人口不是更多了吗_百度宝宝知道解决老龄化的最佳之道不是放开二胎中国人口仍然过多需要控制人口
已有 4880 次阅读
|系统分类:
解决人口老龄化的最佳之道不是放开二胎对比人口多、人口少的益处与问题人口多、人口少都有益处,都有问题,不同专家往往只考虑问题的一方面。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学术问题,如果决策错误,可能造成长远的严重社会问题。关键是要对两者进行对比,看何者益处大、问题小,问题是否可克服。人口多有益处,也有问题;但好处少,问题大、不可克服。人口少有问题,也有益处;但益处大,问题小、可克服。见下表格一、小结 我国人口多有益处,也有问题;但好处少,问题大、不可克服。人口少有问题,也有益处;但益处大,问题小、可克服。 & & 也即应减少人口,而不是增加人口。&二、人口减少的目标是什么?根据上节分析,中国需要减少人口;但要减少人口并不容易,那么我国人口应减少到多少为好呢?过去30年的人口目标控制如下:(1) 日中共中央发出的“关于控制我国人口增长问题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中提到“争取在本世纪末把我国人口总数控制在十二亿以内,国务院已经向全国人民发出号召,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2)计划生育委员会 - 指导方针:“十一五”期间(年)人口发展目标:人口总量控制在13.6亿人以内。这次拟放开二胎,尚没有公布具体的人口控制目标。 & & 中国人口的理想状态可以是3-7亿。美国3.5亿过得很好。 欧洲总人口在7亿左右,面积与我国相当,也是生活富裕。但我国很难实现这样的理想目标。至少,我们要实现人口不增略减的目标。为此,放开二胎似乎早了一些。李铁指出,根据有关部门的判断,全面放开二胎和原来的维持一胎大概差万。维持现有的计划生育政策不变,到2030年峰值到14.3亿,而全面放开二胎政策后的峰值是14.47—14.5亿。换言之,即使不放开二胎,人口增长至少还要延续15年。 可见人口增长的问题依然严峻。三、通过中印对比说明中国一胎政策控制人口的成果美国统计局比较了中印这两个人口最多国家的人口总数与生育率上图左面是年之间的总人口数据。印度的人口增加速度是每年增加1.55%, 是中国的(0.66%)一倍以上。 估计到2025年印度总人口将赶上中国,达到14亿。 右图是中印2国生育率的比较。印度人口相比中国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中国的一户一孩的政策。 在2010年,印度一个妇女生2.65个小孩(右图), 而中国每个妇女只生1.54个小孩。印度妇女生育率高是印度人口急速增加的主要原因以上数据表明过去中国实行的独生子女政策效果非常显著,人口得到控制,这自然缓解了人口对土地、粮食、资源的压力。&四、解决我国老龄化的根本出路在于技术创新,而非放开二胎 & 虽然中国过去几十年成功控制了人口,但老龄化速度比印度快得多。以下是美国统计局提供的中印两国人口老龄化的数据:从上图可以看出,中国15-65岁的群体(称之为工作年龄人口)约占73%, 但由于生育率低, 预计到2035年时,中国的“工作年龄人口”的比例降到60%左右。 &而印度在同时期的比较数据是从65%增加到68%。 也就是说中国的老龄人口的比例大大高于印度。这个老龄化比例增加与和工作年龄人口比例下降,被不少学者批评为:1.支撑中国过去20年经济快速增长的人口红利没有了,将会阻碍中国快速的发展。2.老龄人的比例过大给工作年龄人口带来的经济负担过重。 & & 但正如本文第一节指出,人口增长对土地、粮食、资源的压力是无法解决的;而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短缺是有可能通过各种途径来解决的,如建设创新社会,提高生产力;延长退休年龄;临时聘用第三世界国家的劳动力等。其中最主要的途径应该是技术创新。尽管印度有人口红利,但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到2025年其经济发展将大大落后于中国。具体分析如下:1.“人口红利”与“技术红利”“人口红利”是落后国家用廉价劳动力赚钱,发展经济的主要手段。发达国家没有人口红利。即使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其劳动力人口也高于美国,可见美国的技术红利可战胜其他国家的人口红利。中国最近的经济发展已在逐渐摆脱用人口红利发展经济的这种落后手段,逐渐以创新技术产品作为打入世界市场来发展经济,在此我引入“技术红利”这一术语。现在中国的出口金额已经占世界出口总量的11.8%, 据世界各国出口总额的第一,GDP的总量仅次于美国,据是世界第二,如果人口减少一半,中国的人均GDP将进入世界前30。2.未来10年印度的人口红利将不敌中国的技术红利与印度相比,中国在技术创新方面全面领先(印度仅在软件等少数领域占优)。而在人口红利方面,则印度占优。根据下面世界银行的数据,即使印度有人口红利的优势,在未来10年其经济发展将大大落后于中国。下图是根据多方面因子(包括印度的人口红利)分析后,对2025年中国和印度GDP的预测。与2007年中国/印度的GDP比值为3.09/1(),而到2025年,中国与印度的GDP比值将扩大到3.14/1()。其原因就在于中国的技术红利优势在不断发展,如高铁。核电、基建、化学产品、高等教育等的技术优势都要大大优于印度。结语:对于是否放开二胎,需要全面审视得与失,判断得大于失,还是失大于得;还可借鉴人口大国(中印)的经验教训。在人口问题上如果判断不准确,后果会很严重。====================超级沙发: &再给大家看二组数据一.2013年数字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China(中国) & & & &India (印度)15-64岁的劳动力人口 & & & & & & & & & & & & & & & & 797.6 million & & & & &487.3 million这个数据说明在2013年时, 中国的劳动力人口占总人口的比率是59%(7.98/13.5)而同期的印度的劳动力占总人口的比率是 41% (4.88/12) , 数据显示中国的劳动力在总人口中的比率大大高于印度, 我真不知道我们那些靠拍脑袋的中国经济学家, 怎么会得出中国劳动力缺乏危机的这种胡说八道的结论再说美国总人口只有3.3亿都没有出现劳动力缺乏的危机, 我们有8亿劳动力怎么会出现劳动力短缺的危机?二.2013年数据 & & & & & & & & & & & & & & &中国 & & & & & & & & 印度 & & & & & & & & & & &日本总GDP (万亿美元计) & & & && & & & & & & & &4.99 & & & & & & & & & & &人均GDP($) & & & & & &9800 & & & &4000& & & & & & & & & & &37100啥意思? 中国的总GDP是日本的2.8倍, 但人均GDP只有9800美元, 而日本的人均GDP是37000美元,是我们的3.8倍。 如果我们人口降低到7亿, 我们的人均GDP马上就上升到将近20000美元, 接近日本, 大家的生活水平会提升很多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王大元科学网博客。链接地址:
上一篇:下一篇:
当前推荐数:14
推荐到博客首页
评论 ( 个评论)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作者的精选博文
作者的其他最新博文
热门博文导读
Powered by
Copyright &中国人这么多,为什么还开放第二胎???_百度宝宝知道【独家】放开二胎后中国人口太多了吗?携程梁建章说“还远远不够”_网易科技
【独家】放开二胎后中国人口太多了吗?携程梁建章说“还远远不够”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摘要]&中国人太少,而不是太多了&、&即使放开计划生育,中国的生育率也不会大幅度提高&、&中国的人口红利将迅速消失&&&这些在一般人看来颇为新奇的观点都出自梁建章。他凭啥可以这样说?
文_本刊记者&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闭幕之际宣布了一个大决定: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
携程老大梁建章终于等来了这一天。
这位中国IT届早年的风云人物自2011拿到洋博士学位归国后,兴趣已渐渐转移到中国人口问题上。&我现在大概有30%的时间花在携程上。&他以一种超然的姿态看待他早年创办的企业;但在全面放开二胎问题上,这几年他的呼声越来越密集。
&中国人太少,而不是太多了&、&即使放开计划生育,中国的生育率也不会大幅度提高&、&中国的人口红利将迅速消失&&&这些在一般人看来颇为新奇的观点都出自梁建章。他凭啥可以这样说?
2007年,梁建章赴美国斯坦福大学攻读经济学博士,研究人力资源与经济发展。彼时,携程已经发展成为行业中当仁不让的老大,喜欢研究和思考、事业进入平稳期的梁建章终于可以出国过一段远离喧嚣的日子了。
在研究过程中,梁建章注意到一个现象:由于中国自1980年起就开始实行&一胎&,未来几十年中国人口结构将发生巨大变化;但这个生育率居全世界末尾的国家仍在严格执行计划生育。
他的结论是:对中等以上发达国家,一个国家的创新能力和一个国家的年轻人口比例密切相关。当一个国家人口老龄化严重时,最适合创业和创新的年轻人不仅数量减少,能力也会下降,因为这些年轻人在老龄化的社会和企业中得不到足够的晋升空间,缺少历练的机会和人脉关系。
为了佐证自己的结论,梁建章曾对美国、日本多家企业进行调研。他发现美国70%~80%的公司都是在最近二三十年内由年轻的企业家创办的;而日本作为世界上第一个步入老龄化的国家,从上个世纪90年代至今,企业员工多以四十岁以上的人为主,也正是从这时起,国内经济增长低迷,日本很多企业现在正在被美国的新兴公司颠覆。
回到中国的现实,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10年生育率为1.18,即使考虑到15%可能发生的漏报率,生育率也不过1.4。&这已经是一个比较危险的数字了。&梁建章在2012年与北大社会学系教授李建新合著出版的著作《中国人太多了吗?》一书中提出,这一数字远远低于维持代际人口稳定的2.1的更替生育率,在不远的将来,中国人口将进入一个长期的负增长过程。
梁建章的&人口论&刚出炉之时简直&惊世骇俗&。据说,他的《中国人太多了吗?》一书欲出版之时因内容&敏感&,联系了好几家出版社都遭到拒绝。几经波折,这本凝聚了他几多心血的著作终于面世。但微妙的是,该书出版时间被安排在当年&两会&之后。
面对当时国内在人口问题上的舆论环境,梁建章表现得还算乐观:既然无法让大众在一两年内接受自己的观点,就先通过媒体、或者去游说那些对公众和政府有影响力的人。他在新浪开了一个微博&梁建章-关注人口问题&,拥有60多万粉丝;他在主流媒体写专栏,不间断地发表自己的人口论;而去找潘石屹、任志强等热心公共事务的企业家,梁则告诉他们:&如果这样的人口政策继续下去,当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到一定程度,年轻人越来越少,对房子的需求会下降得非常快,房价一定会跌得很厉害。&
梁的努力取得了一定成效。任志强、潘石屹们也开始在微博上转发和讨论人口政策问题了。
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人确实看到了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并对未来社会产生担忧。2014年8月,梁建章再版他的合著时将书名改成了《中国人可以多生!》这一次出版却没有像两年前那样大费周折。
梁建章从美国归来重新执掌携程至今,他推出的两项&新政&颇具个性和值得玩味。
2012年5月,携程要招聘董事长助理,梁建章把招聘启事贴在了自己的微博上,其中一条是&至少生过两个小孩的妈妈优先&。面对粉丝的调侃,他回复道,&中国的超生家庭太被歧视了,建议补偿一下无妨。&
从2015年元月开始,携程为员工提供零利率的&超生罚款&贷款,贷款时限最长可达10年。这项&福利&受到好评不少,然而大半年过去了实际申请者寥寥。
梁建章&人口论&
&全面二胎&终于放开。早在这一政策出现苗头之时,有人就开始担心&中国人太多了吗?&并从资源、环境等角度表示对该政策不置可否。在梁建章看来,这些都不是问题,&真正的问题是,放开二胎还远远不够&。
一块块,一条条,梁建章的&人口论&逻辑缜密,自可言说。中企哥在此为大家整理了梁建章在应答公众疑问时的主要观点。
为什么&中国人太多&仍是人们的直观感受,人口红利消失的影响多数人并没有感受到?
一些中国人感到&人太多&是因为他们居住在城市,尤其是大城市,而中国的农村人口实际上在减少。人口问题是慢性问题,中国的人口危机就像&温水煮青蛙&,在短时间里根本感受不到变化。因为经济的自然适应力,在人口危机逐渐显现的过程中,整个社会会不断调整,灾难可能不会突然出现。但如果从10年、20年、30年这个尺度上来看,那将是一种翻天覆地,触目惊心的变化。
全面放开二胎后,生育率是否会出现大反弹?
全面放开二胎,生育率也不会大幅上升。在全面实行计划生育的20世纪80年代,国内有四个地区作为试点,没有实行一胎化政策,它们是甘肃省酒泉、山西省翼城、河北省承德和湖北省恩施,这四地是典型的中国欠发达地区。而经过20多年的观察,这些地区的生育率不超过1.8。很多人由于各种原因不孕或不婚,还有很多人虽然想多要孩子,但经济和事业上不允许。所以,完全没有必要担心放开生育政策后,生育率会大幅反弹甚至超过更替水平。
人口增长如何应对有限的自然资源?
从近200年世界经济发展来看,经济越发展,自然资源的贡献相对来说越来越小,而人的价值越来越大,限制生育是本末倒置,从资源稀缺的角度去限制人口是站不住脚的。
&我刚开始做人口问题的时候,可能社会上只有1%的人认为计划生育是错的。&梁建章曾说,&其实,只要让大家公开讨论,公布真实数据,这个事情就会越辩越明。&
2014年,梁建章曾预测,二胎政策的放开应该用不了太长时间,&三年应该够了&。如今这一天提前到来了。
本文来源:中国企业家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全面开放二胎政策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