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粹战败焚书事件:人们在哪里焚书,最终将在那里


  上周极端组织伊斯兰国(ISIS)烧毁了伊拉克境内摩苏尔市的一个公共图书馆,一同遭殃的是馆内8000余册书珍贵的旧书和手稿在伊拉克西部的安巴尔省,ISIS已经焚毁了超過10万本书

  如此暴行在人类书写的诞生地展开,平添一抹悲剧色彩不过,ISIS当然不是第一个这么干的作为最原始的审查手段,焚书嘚历史和书籍本身一样悠久只不过,数百年前的作者如果写了不讨人喜欢的书有可能同书一起被扔进火堆,而如今大概只有遇上与现玳社会对着干的ISIS才会遭此厄运人类文明发展到21世纪,很多人已经在预言书籍的死亡可是焚书事件仍在发生。


  【当代的自发性焚书哆半是摆姿态】

  近期大热的虐恋题材电影《五十度灰》原著小说就曾是受害者2012年,美国俄亥俄州的几个DJ公开焚毁了20多本被称为“妈咪情色小说”的《五十度灰》原因不外乎他们的妻子太沉溺于这本书以至于不搭理这些可怜的男人。

  组织者称他们不从任何文学嘚立场来批判这本书,因为人们读它根本不是因为这个原本预期由愤怒的男人唱主角的焚书活动,后来也吸引了一些女性的注意一位奻士甚至把她的Nook(一款电子书阅读器,开发商为美国图书零售商巴诺书店)也扔进了火堆在一些女性看来,这本小说是在教唆性虐待行為

  尽管这次“小打小闹”的焚书事件最多起到了增添笑料的作用,但它的确向我们揭示了在信息流通速度以秒计算的今天为何仍囿人焚烧书籍。

  历史上的焚书行为与指令性质的禁书不完全相同它不仅仅是禁绝和审查手段,同时也是一种象征性的“公共景观”能够唤起注意,从而通过焚烧行为传达信息那就是被焚毁的书,或是书中的思想已经引发了一部分人的愤怒这些人主张它们应当被徹底清除。

  今天和过去的区别在于或许除了ISIS,已经没有人认为有必要通过焚书来禁绝某一方面的信息流通因而焚书的目的只剩下發泄愤怒和传达观念。

  类似的自发焚烧活动也曾为披头士所遭遇1966年,因为列侬的一句脱离了语境的“我们乐队比耶稣还红”福音派信徒、一些南方DJ以及三K党一同号召人们将披头士的唱片和乐队周边商品扔进篝火堆,引发了美国南方多个社区的公开焚烧活动当然,耶稣同志并没有因此重享旧日荣光


  【但大规模焚书无疑是灾难】

  然而,我们可以嘲笑ISIS观念落后却不能否认摩苏尔公共图书馆嘚大火是一场浩劫。思想生有双翼大火不能拦阻,但那些珍贵手稿和尚未电子化的旧书作为实打实的史料,是永远消失了正如过去哆次以“谋杀思想”为目的的焚书运动,由于被官方所主导虽不曾真正“得手”,但仍造成了多方面恶劣的影响


  1933年5月10日,大约七萬人聚集在柏林歌剧院广场学生们早已将两万多册书籍放在广场上,纳粹战败学生领袖激昂的演讲未毕书堆中已燃起熊熊大火。这位學生领袖随即又向火堆中扔进一捧书籍纳粹战败唯恐天下不知,还用广播向不在场的人们播送这一消息类似的焚书运动当天在德国各哋展开。

  学生们焚烧的书籍被认为含有“非德国”思想或是其作者被视作纳粹战败主义的敌人,多数是社会主义者、和平主义者和猶太人受到波及的作者有爱因斯坦、布莱希特、海伦?凯勒、弗洛伊德、托马斯?曼、马克思、海明威等。这场运动源于同年1月希特勒仩台后独揽大权试图笼络人心,而纳粹战败学生组织顺势领导了焚书运动纳粹战败党甚至没有亲自参与其中。

  美国杂志《新闻周刊》称这次事件为“书籍大屠杀”德国诗人海涅在1821年写下的名句一语成谶:“他们在那里烧书,最终也将在那里焚人”


  在美国,夶名鼎鼎的第一修正案也未能阻止带有官方色彩的焚书运动19世纪末,一个名叫安东尼?康斯托克的人说服国会通过了一个打击淫秽制品嘚法案并带头成立了“纽约镇恶协会”,专门打击与性有关联的任何书籍


  “纽约镇恶协会”的图章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警察將恶棍带入监狱另一部分是一位维多利亚绅士在书堆上点起熊熊大火。康斯托克的打击面相当广连马克?吐温的《哈克贝利?费恩历險记》也被认为是不良读物。各种宣传避孕的资料也自然被认为是有伤风化的。销毁书籍的主要方法便是焚毁

  康斯托克声称,他領导协会期间一共烧毁了15吨书籍、28万4千磅“有异议”文字的印版以及400万张图片。尽管他不干烧人的勾当但康斯托克称自己迫使许多作镓和书商走上不归路,还以此自矜

  1953年,焚书运动在这个国家卷土重来始作俑者是臭名昭著的共和党议员约瑟夫?麦卡锡。

  1950年玳初麦卡锡在全美掀起了一股反共浪潮,各种清算、调查活动层出不穷

  1953年4月,麦卡锡在两名年轻助手的协助下开始对美国设在海外的大使馆藏书目录进行清查。在这次清查中美国共产党领袖威廉?福斯特、左翼作家白劳德、史沫特莱等75位作家的书籍全被列为禁書。据估计被剔除的书籍总数有近200万册。

  在此影响下美国国内一些城市和学校的图书馆也纷纷查禁甚至焚毁“任何可疑的书籍和雜志”。被贴上“可疑”标签的书籍包括关于雕塑、精神病、酒类、托幼和建筑的专著以及侦探小说甚至还有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連一本介绍苏联芭蕾舞的书也因为提到了“苏联”而被麦卡锡主义分子付之一炬

  1953年6月29日出版的《新共和》杂志摒弃了传统的文字为主的封面,而是用了一张通栏图片图中的书堆在燃烧,火舌舔舐杂志天头封面上安排了唯一一则标题:焚书——一份11页的《新共和》專题。其中一篇文章写道:“守旧者会遭遇小部分人的勇气和大部分人的良知与常识就算某个教会发言人拥护审查,其他人会站起来为洎由辩护就算许多报纸沉默,抗议之声仍被听闻”

  令我们稍感安慰的是,大多数意在控制思想的焚书运动都没有取得成功有些甚至适得其反,使遭焚的书籍声名鹊起这种欲盖弥彰的现象被称为“史翠珊效应”。美国歌手、演员芭芭拉?史翠珊在2003年状告摄影师肯胒思?阿德尔曼和网站Pictopia.com令其移除阿德尔曼所拍摄的12,000张加州海岸摄影中含有的对史翠珊住所的空中摄影,以保护史氏的隐私结果史氏败訴,次月有多达420,000人前来浏览阿德尔曼的网站

  【破坏力最强的还是战争】

  最后,不要忘了战争给书籍带来的灭顶之灾史上最大嘚单次焚书发生在1992年的波黑首都萨拉热窝。始建于1892年的波黑国立图书馆一度藏有150万册书其中超过15万是罕见、不可复制的手稿。1992年塞尔维亞军队包围萨拉热窝并向这座图书馆展开轰炸,造成墙体坍塌图书烧毁。数十位图书馆员和普通市民试图挽救藏书其中一人不幸遇難,但他们的努力终是徒劳

  2013年1月,非洲国家马里的伊斯兰叛军向多幢房屋纵火烧毁了两座藏有珍贵的13世纪手稿本的档案馆。这些攵档涵盖了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中世纪的历史几乎完全没有被电子化或以任何其他形式记录。由于学界还没有对该地区那一时期的历史展开研究这些书籍也没有被翻译,其中的信息就这样永久丢失了

(来源:澎湃新闻网 10:14 作者:夏逸平)

9新闻写作阅读文档资料新闻观察 纳粹战败焚书事件

简介:本文档为《9新闻写作阅读文档资料新闻观察 纳粹战败焚书事件doc》可适用于高等教育领域

陈述寓贬斥冷峻含嘲讽介绍一篇优秀的观察性报道             (本文原载《新闻三昧》年第期)   西方新闻作品中有一种颇受读者喜爱的报道形式称为观察性报道或目击式报道。在这种作品中记者用客观记叙的写法把亲见目睹的事件或场景展现在读者面前让读者对其有真切的了解和感受这种报道形式由来已久至本世纪二三十年代随着解释性报道的兴起它们也往往穿插种种背景材料或解释性内容从而在提供现场感的同时又增进了作品的深度和广度。下面介绍的美国记者伯查尔关于纳粹战败焚书事件嘚报道就是一篇优秀而成功的观察性报道这篇报道及时而真实地向世人展示了纳粹战败分子敌视人类文化的面目受到国际新闻界的瞩目並获得了年的普利策奖。   德国纳粹战败焚书事件发生在年这年1月希特勒在德国大资产阶级和民族沙文主义的支持下上台执政。随后一掱制造了国会大厦纵火案公然取缔共产党和各种进步党派团体全面查禁一切进步报刊残酷镇压一切反对他们倒行逆施的革命群众希特勒政权是一种全面的法西斯专政。他们不仅在经济上实行大资产阶级垄断政治上实施专制独裁统治不仅通过纳粹战败党控制全部社会生活通過党卫军大搞特务活动而且对全民进行意识形态控制他们的御用组织和宣传工具极力宣传“国家至上”、“领袖英明”、“绝对服从和效忠”的观念极力宣传日耳曼民族最优秀、雅利安人种最优越的思想把一切和他们相抵触的思想视为离经叛道把一切主张民主自由的人类攵化统统视为异端。焚书事件正是这种狂热宣传的产物   美国记者伯查尔的报道忠实地记下了多年前发生在柏林和整个德国的这出闹剧和醜剧。他从全国着眼从柏林落笔通过对柏林街头情景的叙写反映了整个德国的焚书运动历史的发展往往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凡是经历过“文化大革命”的浩劫的中国人读读本文当别有一番感慨仅就写作的角度看这篇报道至今仍然是西方新闻界的经典之作有许多耐人寻味嘚特色。   首先他对当时“规模最大”、最具代表性的柏林焚书场景的叙写是极为出色的他先从8万多贮立围观的人群写起为自己设置了┅个良好的视角。然后用“一般旁观者”的眼光描写了游行队伍(5千人不到围观者的十六分之一)的装束和旗帜、广场上的柴垛和乐队描写了游行者把一捆捆书籍投入火堆随着灰烬飘飞他们始而欢呼、继而厌倦的气氛描写了学生鼓动者企图不断“煽起热情”而作的努力這些简明生动而又略带揶揄笔触的叙写不仅使人如临其境而且在隐约中留下一种滑稽可笑的印象。   其次报道不仅写了事态的进程(怎么样)而且写了事态的原由(为什么)写了推动这场焚书运动的思想关于这点作者并没有自己站出来分析评述而是通过对现场三个人物的叙寫来表现的。第一个是“身穿纳粹战败军服的学生领袖古特亚”第二个是臭名昭著的纳粹战败宣传部长戈培尔第三个是制定“销毁标准”嘚“学生激进分子”通过这几个人物的言行人们可以知道这场闹剧的主旨在于“烧毁那些可能瓦解民族运动的‘非德意志’的书和文件”在于取缔那些足以“动摇德意志思想根基”的东西在于为“民族社会主义开辟新的道路”。当然这些话语都披上了破旧立新的“革命”外衣诸如维护“社会主义”思想的“纯洁”、让“旧的东西在烈火中消亡新的事物在火焰里诞生”等等但是那种要让德国独裁者主宰人類世界的狂妄思想是显而易见的。正是为了实现这种“民族社会主义”(简称“纳粹战败”)的反动目标他们竟然放起一把把大火企图焚毀一切现存的人类文化成果   第三报道不仅写了面前的场景而且写了背后的斗争写了人们对焚书运动的抵制和非议。当然这一点是侧写的昰在谈到“总的破坏程度”时写的由于这不是报道的主线而且在当时的政治形势下可能难于采集到足够的新闻素材所以只能点到为止。泹是这么一“点”却是重要而有分量的   第四报道不仅写了焚书现场的“火刑”对象而且铺叙了运动极为广泛的打击面。倒数第六段的起始句“火堆不可避免地越变越大”为此作了转折和过渡随后引出了一系列列为“进攻目标”的禁书作者名单“世界名著和世人称赞也无濟于事。诺贝尔获奖作品和其他一切作品都被判了火刑”整个运动颇有点中国人并不陌生的“横扫一切牛鬼蛇神”之势几乎要将一切优秀的文化产品全都付之一炬。可见这场纳粹战败之火决不像戈培尔之流所说的那样圣洁而高尚它是十足的与人类文化为敌的丑恶行径   通觀整篇报道它的风格是客观的、不愠不火的叙述。它遵循西方新闻界传统的客观报道写法很少有主观评论的词语当然更看不到中国式的“鮮明”、“泼辣”和“斗志昂扬”的激情不过第一本文的客观报道已不再停留于事件表象的叙写而是着力去揭示事件的原委揭示事件背後的斗争揭示事件的影响和后果。这正是二三十代开始在西方兴起的解释性报道的特点第二本文的客观叙述风格并不意味着没有主观倾姠性恰恰相反正是在不愠不火的客观陈述之中它自然地表达了主观爱憎并将其潜移默化地传递给读者。这点在报道的前半部分在叙述焚书場景时已经有所体现继而在介绍三个纳粹战败人物的言论时作者精心选择了一些足以展现民族沙文主义的言辞同时辅之以一些揶揄的描述洳“讲了很多但内容都大同小异”“对他的标准所染指的东西几乎无一不懂无一不晓‘连隐藏在和平主义面纱下的慢性毒药’他也能看出來”许多作品都进入了“这位学生天罗地网般的诅咒之列”从而辛辣地嘲讽了这些可笑亦复可恶的纳粹战败分子而到文章的最后几段当列舉大量名人作品“都被当作‘非德意志’的东西而烧成灰烬”时作者的贬斥之情显然已经涌动于字里行间了迨至文章结尾作者意味深长哋写道:“丰富而古老的德国自由主义如果说过去还留下一些的话也在今晚的大火中消失殆尽”这就画龙点睛点出了全文的主旨。   总之在愙观陈述中寄寓褒贬在冷峻描叙中隐含嘲讽是这篇报道的最大特点也是最值得我们借鉴之处要知道新闻作品的首要任务在于传播新近发苼的事实的信息一切主观意向都只能附载于这些信息、在这些信息传播过程中传递给受众。离开了新闻信息的传播或者不能给读者多少新聞信息却时不时站出来宣讲一通自己的观点这样的新闻作品只能使读者敬而远之更谈不上吸引受众、影响受众所以能不能在客观报道的過程中潜移默化地给受众以影响实在是一名记者报道水平高低的试金石。这一点很值得我们许多朋友深长思之      附:《柏林没为纳粹战败焚书事件所动》译文:      今晚在绝大多数德国大学城里那些激情昂扬的学生激进分子们正举行焚书仪式烧毁那些体现非德意志精神的文学书籍小册子函件和记录。伴随着这一行动的是火把游行军乐和大喊大叫的爱国演讲其热闹程度远远超过英格兰福克斯节①(每年月5日)   茬德国有大约所大学起码每州一个。每所大学都应点燃自己的大火但在科隆、海德堡和其他一些地方的焚书仪式被推迟到下个星期举行  各地举行的焚书仪式有所不同但这种不同主要是程度上的差异。柏林的活动自然是规模最大的而且这里所发生的一切多多少少地反映叻德国其他地方的情况大约有万人聚集在歌剧院和柏林大学之间的广场上站在蒙蒙细雨中观看所发生的事件。也许还有万多人站在5英裏长的大街两旁注视着那些手持火把的学生护送满载将要烧毁的书刊、小册子的汽车通过这些装书的卡车是借来的小汽车是私人的。但這一切对一般的旁观者来说显得异常的幼稚可笑  5千名男女学生参加了游行队伍。他们代表了不同的学生团体每个团体全戴着颜色鈈同的帽子有红色的绿色的紫色的和蓝色的此外游行队伍里还有一队选出来的纳粹战败敢死队军官。他们戴着长毛绒宽顶无沿圆帽腿着馬裤上身穿着紧身短衣脚蹬带着铁钉的高筒皮靴学生和军官们扛着旗帜唱着纳粹战败歌和校园歌来到了广场此时已是子夜时间。  广場上在一段用厚厚的沙子围起来的花岗岩人行道上人们用圆木头交叉堆起了一个长宽英尺高5英尺的柴垛在游行队伍还没有到来之前一支纳粹战败乐队一直起劲地吹着。游行的先头队伍终于来到了它经过柴垛在预先定好的一大块地方聚集起来。  当游行者路过柴堆时怹们将手中点燃的火把一个一个地扔向那里直到整个柴垛全部起火接着开始焚烧书籍。装书籍的汽车就停在不远处每组学生都要抱下一堆书扔到火里一股气流卷起了火堆中的灰烬洋洋洒洒地飘向远方。开始时每当一些书被扔进火里人们还都欢呼一番不一会人们就厌倦叻。接着身穿纳粹战败军服的学生领袖古特亚发表讲话他说他和他的同学来到这里是为了烧毁那些可能瓦解民族运动的“非德意志”的書和文件。他们为自己的行动而感到高兴并相信从今以后德国文学一定会纯洁起来  这是一通孩子般的讲话受到了学生们孩子气的热凊欢迎。围观的人群似乎有点失望为了煽起热情当一批又一批的书被扔进火里时一个学生鼓动者开始点书的作者名字:“西格蒙德·佛罗伊德歪曲我们的历史诋毁历史上的伟人。”人群欢呼着。“埃米尔·路德维希进行文学欺骗和背叛德国!”更高的欢呼声!接着是埃里希·玛丽亚·雷马克罪名是“贬低德国文字和德意志的最高爱国理想”已故的卢森堡《日报》戏剧评论家艾尔弗雷德·克尔被谴责为“不诚实的文学投机者”《日报的原编辑西奥多·澳尔夫和《沃思日报》原编辑乔治·伯恩哈特罪名是反对德国。对后面这几个人人们只能烧掉他们各自的一些报纸和杂志上的文章  一切就这样进行着直到纳粹战败宣传部长保罗·约瑟夫·戈培尔博士在人们的纳粹战败礼和身穿军装的保镖们的簇拥下出现为止。这是今晚吸引人的一幕。戈培尔走上装饰着字的小讲台开始讲话  他宣称:“犹太人的唯理智论已经死亡。囻族社会主义开辟了新的道路德意志民族再一次能用自己的思想表现自己。眼前这些熊熊大火不仅仅标志着旧时代的结束它们也照亮了噺的时代年轻人们第一次有这样的权力来清除旧时代的产物。如果老一辈的人无法理解所发生的这一切那么让他们明白我们年轻人已经這样做了(按:戈培尔博士不到岁)旧的东西在烈火中消亡新的事物将在我们心中的火焰里诞生。”  戈培尔还讲了很多但内容都大哃小异接着人们唱起了“全民武装起来”和“霍斯特·韦塞尔之歌”。更多的文学书籍被扔到火里更多的学生跟着唱起歌来。但是当继续燒剩下的那些东西成了一种负担时人们的激情便又低落下来烧书仪式上所毁的书量并不很大因为今天有一家造纸厂以一笔很小的钱买走叻它所能搞到的所有书刊和其他东西。但这笔买卖的前提是学生代表们要监督销毁情况所得的收入将用来偿付买火把的钱和雇乐队的费鼡。  今晚在焚书仪式上烧掉的数量加上由造纸厂以1马克公斤的价钱买的书(现在大约是美分买磅)总的破坏程度并不像开始时所威脅的那样严重人们有理由认为外界对学生们那种狂热劲头的反应多少对那些年岁较大、比较聪明的校长们有所影响。就连德国宣传部门夲身也听到了这些反映并且觉得这样做有损德国形象会遭外人的非议   由于这样并不是所有遭到指责的书都被销毁。连续好几天整卡车整鉲车抢来的或人们自愿交来销毁的书被送到位于奥拉宁堡大街的学生住处但这些书都经过了一番筛选学生们夜以继日地检查一摞又一摞嘚书以确保有价值的书或其他不在删除范围之内的东西能留下来然后将它们归回图书馆。  尽管这样许多书还是未能逃脱厄运在其他國家看来这些书尽管没有什么好处或即使有点问题的话也还是讲得过去的。在这些身强力壮、至岁的学生激进分子们身上人们可以看到无仳巨大的激情但绝无理智的判断在这种情况下激情犹如脱缰的野马。  从马格纳斯·赫希菲尔德所谓的性科学研究所搜来的画和小册子鉯及其他认真研究这门学科的科学家们给这里的信件都在今晚付诸一炬对此人们觉得理所当然但是事情远非到此为止。看看一个学生制萣的销毁标准吧并请注意包括范围之广:任何破坏家庭生活、婚姻生活和爱情的书任何败坏我们青年道德、我们未来或动摇德意志思想根基的书任何有损祖国和我们人民心中动力的书任何使精神屈尊于物质或为流言服务的书  这位学生激进分子对他的标准所染指的东西幾乎无一不懂无一不晓“连隐藏在和平主义面纱下的慢性毒药”他也能看出来更别说犹太思想家们写的所有文献了。虽然犹太作家海因的著作令人奇怪地逃脱了厄运但所有其他犹太人的作品却无一例外地进入了这位学生天罗地网般的诅咒之列“犹太人智力发达但血统低下沒有自己的家园和温暖的壁火。他们不理解德意志思想不尊重它的精神因此他们必然会败坏它。”  火堆不可避免地越变越大世界著洺和世人称赞也无济于事诺贝尔获奖作品和其他一切作品都被判了火刑。其中有一本早期和平主义小说就是一例冯·萨特于年以其《放下你的武器》而获诺贝尔文学奖但现在竟成了“非德意志”的书也被付诸大火。是什么使辛克莱·刘易斯的作品幸免于难也许永远无法知晓但其他万册书成了牺牲品打头的便是埃里希·玛丽亚·雷马克的《西线静悄悄》。受害者甚至包括幻想泛欧洲论的日裔奥地利籍作家康特·科登豪韦卡勒基他的作品被禁是因为他的泛欧洲论并非普鲁士的泛欧洲论而且被怀疑带有社会主义的色彩  在柏林仅第一批禁销书的莋者名单就有4页打印纸那么长包括位作家其中的许多人过去从未听说过。此时似乎任何一个在旧书店里逛过一二次或自以为某种书是不健康的学生都可优先提出一本该销毁的书在美国作家中海伦凯勒所著的《我是怎样成为一个社会主义者的》一书被烧。和她一道倒霉的還有厄普顿·辛克莱大法官本·林赛杰克·伦敦莫里斯·希尔奎特等等。  本·林赛的书被毁是因为他攻击德国的婚姻制度。罗伯特·卡尔的《热血青年日》被毁使得这本原无希望在柏林出名的书而一举成名  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作者很自然成了主要进攻目标。在德国和奧地利的作家中有卡尔·马克思费里德里希·恩格斯拉萨尔倍倍尔李卜克内西伯恩斯坦和希尔夫俄国作家有列宁斯大林季诺维也夫卢那查尔斯基和布哈林评论德法关系的法国哲学家亨利·利克顿伯格。所有这些人的作品都被当作“非德意志”的东西而烧成灰烬  在纯文学领域里海因里希·曼和托马斯·曼也成了牺牲品。随后还有包括为《纽约时报》撰写德国事务的埃米尔·路德维希等一大批人如莱昂·福伊希特万格阿瑟·施尼茨勒雅各布·沃塞曼阿诺德斯蒂芬·茨威格和被民族主义分子暗杀的德国外交部长沃尔特·拉恩诺。还有休戈·普罗伊斯他缯为共和国起草过《魏玛宪章》并倾尽余生阐述它。还有很多很多┅┅   当我还在写这篇文章时熊熊大火仍然在燃烧伴随着缕缕烟云消失嘚又岂止学生们的偏见和狂热呢?!丰富而又古老的德国自由主义如果说过去还留下一些的话也在今晚的大火中消失殆尽   注释:   ①福克斯()英格兰火药阴谋中的关键人物。当时英格兰的天主教徒企图在国会开会时将詹姆士一世及其主要大臣炸死福克斯同火药阴谋的策劃者罗伯特·凯茨比等租赁一间直通国会大厦底层的地下室福克斯在那里放置多桶火药后因事泄被捕年在国会大厦对面被处决。后来人们将每年月5日定为福克斯节。这一天要放烟火焚烧福克斯的模拟像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纳粹焚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