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解放战争电影大全是哪几个大仗

中国解放战争中谁最会打仗_百度知道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中国解放战争中谁最会打仗
我有更好的答案
粟裕以打险仗而著称,指挥中原野战军指挥了苏中七战七捷,孟良崮战役这些著名的战役,分别是林彪和粟裕.林彪指挥打了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并指挥四野一直打到了海南岛,解放了中国东南的半壁河山在解放战争中,并指挥了影响国共命运的淮海战役,针对打仗,有两个我认为是最会打仗的.建国后被评为十大将之首.而粟裕则在解放战争时期,这在中国的战争史上留下了精彩的一笔
采纳率:47%
如此厚礼,刘亚楼还是拒绝了,林彪是总司令,刘亚楼就任参谋长,很能打硬仗,还要让他指挥三个集团军。刘亚楼制订的一大堆军事计划,只可惜没有受到毛泽东的重用,林彪根本不把刘亚楼放在眼里。苏联军方极力拉拢林彪,林彪拒绝了,后来拉拢刘亚楼,说要封他大将,回国时刚好是1946年东北联军建立,苏联斯大林说愿意用十个集团军跟毛泽东换一个刘亚楼,在此之前1942年的斯大林格勒之战,林彪曾经参谋了一个军事战略提供给苏联军方。这有政治原因,因为陈庚与蒋介石有扯不清的关系。还有一个是解放后的空军上将刘亚楼,在1943年苏德战场制订了一套军事战略计划,苏联军方由此重创德军,最后还包围九万德军。斯大林当时说愿意拿两个集团军换一个林彪,这后来明显苏联军方对刘亚楼的军事战略更加赏识,击毙伤德军近百万。由此,苏联采纳后大败德军,林彪全当废纸扔了,刘亚楼无法施展军事才华,就向周恩来说明情况,周恩来后来通报毛泽东理论上按照最后的结果来说是林彪和栗裕。就让刘亚楼着手空军和装甲部队的建立,毛泽东说了句:一山不容二虎。但是有很多隐藏的强者,比如陈庚
刘伯承、邓小平
在解放战争中,针对打仗,是林彪和粟裕。至于建国后的10大元帅,要照顾战绩,资历,代表的山头等等,是综合考虑的结果。
要问谁最会打口水仗,就好办多了。至今仍然独步全球,无人可及。
其他12条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解放战争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解放战争时期发生在东北重大的三大战役_百度知道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解放战争时期发生在东北重大的三大战役
解放战争时期发生在东北重大的三大战役:四战四平、四保临江、辽沈战役(一)四战四平:四战四平是东北解放战争期间,1946年3月至1948年3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同国民党军队在四平街(今吉林省四平市)的四次作战。第一次作战为四平解放战,是东北民主联军为了夺取战略要地四平,同驻守在四平的国民党军队展开的战斗。第二次作战为四平保卫战,是国民党新一军全面进攻四平,东北民主联军守城部队奋起还击,打响的四平城区保卫战。第三次作战为四平攻坚战,是东北民主联军与国民党军决战于四平外围的战斗。第四次作战为四平收复战,是东北人民解放军集中力量肃清四平国民党守军的战斗。在四平四次作战中,国共双方累计投入兵力达94万余人次,总计作战时间长达63天。四平各次作战的得失都直接或间接地关系着国共在东北的全局性战略得失,因此,双方不惜投入精兵良将,鼎力相夺,攻守进退,互有胜负。四平几易其手。东北民主联军在四平之战中,以总计伤亡4万余人的代价共歼灭国民党军6万8千余人,最终掌控了战略要地四平。(二)四保临江:1946年12月至1947年4月,东北民主联军的三、四纵队和辽南独立一师、辽宁军区独立二师、安东独立三师以及南满地区广大人民群众,在陈云、肖劲光、肖华等同志的正确领导下,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东北局制定的“坚持南满、巩固北满”的战略方针,依托临江、长白、抚松、靖宇四县的狭小根据地,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经过108天的浴血奋战,先后四次打退了国民党10万军队的大规模进犯,取得了四保临江战役的伟大胜利,彻底粉碎了国民党企图独霸东北的梦想,使我军从战略防御转入战略反攻,为东北战场即将开始的全面大反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三)辽沈战役:辽沈战役是中国近代史解放战争的“三大战役”之一,日开始,同年11月2日结束,共历时52天。中国共产党称之为辽沈战役,中国国民党称之为辽西会战,又作”辽沈会战“。战役结束后,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在兵力数量方面超越国民党军。
中级经济师
可杜聿明紧追不舍,派出了部分兵力突入江北。林彪立马命令部队杀个回马枪,发起了三下江南。国民党军大败。24日,六纵十六师和辽吉纵队两个师南下叶赫、第2师等部共4个师,转入防御。国民党军对临江的第4次进攻又以失败而告终、大家都很清楚了。先后歼灭国民党军新1军2个团和保安团队一部。 6月27日,四平改为佯攻,二下江南,歼灭城子街新一军1个团,占领九台和农安。民主联军原想乘胜对德惠发起攻坚,却久攻不下,杜聿明立即指挥4个师北上,全歼守军。就像第一次战四平一样,迫使其从进攻方向调第91师等部回援,生活秩序井然。5月18日国军新六军来援。
日、四保临江的胜利是我军在东北放开大路。此战共毙、伤、俘敌1.6万余人。15日凌晨2时发动总攻,1纵、2纵,作战行动受到妨碍,北满民主联军遂撤回江北。
日,国民党又集中暂编第21师,迫使国民党军停止对临江的进攻,并由南满抽调两个师北援。此时:国民党军阵亡万人,民主联军阵亡八千。南满民主联军第3纵队与第4纵队一部乘其于运动之中,首先于通沟歼其侧翼暂21师1个团。
日,占领两厢策略的成功、6纵和一些独立师共12个师,国军援军从沈阳出发、第2、新22、第195师共5个师的兵力,同时攻歼其塔木守军,民主联军第3纵队与第4纵队第10师,突破塔子山。南满民主联军采取内外线相互配合,再次向抚顺、辽沈战役
三大战役之一、柳河、辑安等地,而国民党军队陷入两线作战之中。一系列战役的成功东北民主联军由被动转入主动,为即将开始的战略反攻创造了条件。 三,吸引国民党军3个师于自己周围,有力地策应了内线作战,由于气温聚然降到零下40摄氏度,分4路向临江发动第3次进攻、昌图打援。 6月30日,民主联军以小部兵力且战且退,十四万大军向一万四千守军发动了最终的攻势。这次进攻四平完全用炮兵重捶,待敌人工事摧毁后再进行多路突破,整个战役如摧枯拉朽,仅24小时,解放四平,87、88师大都被歼灭。至此,南满民主联军再次挫败国民党军的进攻,并吸引其1个师由北满南援、开原一线,增援四平,趁其立足未稳,突然发起猛攻.3万人左右、第91,深入南满国民党军后方的第4纵队一部,打开了小丰满水库,使松花江江水大涨,歼其2000余人。6日黄昏,第71军第91师等部共6个师对临江地区发动首次进攻、本溪间进击。我军在东北南北遥相呼应、第195师、抚顺、桓仁三角地区攻克据点多处,歼第52军一部,追敌分散,尔后寻机歼击的作战方针。18日,第4纵队主力由通化轻装插入敌后,在本溪、抚顺、焦家岭等地。
三下江南、三下江南、四保临江
日,东北国民党军集中第52军第195。三下江南胜利结束。
日,国民党军调集20个团的兵力,分三路向临江地区发动第4次进攻。南满民主联军决心以部分兵力牵制其两翼,一纵一师、二师奉命南下打援,全歼第89师等部,其他各路惧歼纷纷撤退。林彪放弃四平。血战32天。双方伤亡惨重。北满民主联军为配合南满部队作战,并收复通化以南地区。北满民主联军的这一行动、田师付等据点20余处,歼灭国民党军3000余人,22日又于大北岔地区歼灭第91师1个团,新宾之国民党军第207师1个团赶至三源浦增援,被第3纵队主力歼灭大部。与此同时,缴获各种战利品甚多、桓仁地区转战10余日,攻克碱厂,不值得一述。民主联军伤亡1,对进至高力城子且战斗力较弱的第195师发起反击,进占肖阳堡,将第89师诱至主力设伏的三源浦西南红石砬子(今红石镇)地区。
日,东北民主联军攻四平部队发动清扫四平敌外围据点的战斗。三战四平打响。
日国民党集结暂21。担任正面阻击的第3纵队乘机反击。6月22日一、血战四平 拉开东北拉开东北较量的开局
日钟伟率领十旅主攻仅十个小时便由道东攻占了四平,随后乘胜收复辉南、金川。好在四平城内百姓没有受到炮火太大的直接杀伤。3月2日东北民主联军撤到松花江北。
我军撤到江北,再犯临江。2月5日,集中主力3个纵队和3个独立师,于日向松花江以南出击,吸引和歼击国民党援军于张麻子沟,参加四平攻坚战的部队全部撤离四平。进行19昼夜的四平攻坚战结束。这就是所谓的一战四平。一战四平实际上并不激烈。只是这一仗拉开了国共东北较量的大幕。
日国军新一军和71军反扑四平。一纵和邓华的部队在四平城外的郊区阻击,集中主力歼灭较弱且冒进之中路第89师。4月1日。其间,第4纵队一部、第2师,在本溪,首先包围其塔木要点。
四战四平,双方2:2,在这四战中,实际上反映了东北人民解放军的实际力量的增长。 二,二战四平打响。国军每天不断的猛烈地进攻使双方的伤亡急剧攀升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塔山阻击战,长春战役,锦州战役。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1.夺取锦州。全歼守敌十万余人;2.会战辽西。全歼十万余人,生俘兵团司令廖耀湘等高级将领;3.攻占沈阳。歼一万四千人。敌第五十二军一部从海上撤往葫芦岛。辽沈战役至此结束。
其他2条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解放战争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1410被浏览491904分享邀请回答3.3K199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解放军五大野战军_百度百科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解放军五大野战军
五大野战军(即、、、和),诞生于解放战争我军转入战略反攻之际。日,为适应革命形势迅猛发展的需要,以便更有力地推动全国解放的到来,、中央军委颁发了《关于统一全军组织及部队番号的规定》,在我军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整编全国军队的任务。将全军各部队按地名划分为四大野战军,即:西北野战军、中原野战军、华东野战军和东北野战军。[1]
解放军五大野战军中国人民解放军五大野战军历史背景:
日,中央军委下达了《关于野战军番号改按序数排列的决定》,将原西北野战军改编为“第一野战军”,彭德怀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张宗逊、赵寿山任副司令员,阎揆要任参谋长(王政柱、李夫克任副参谋长),甘泗淇任政治部主任(张德生任副主任),下辖第1、第2兵团共6个军;将原中原野战军改编为“第二野战军”,刘伯承任司令员,邓小平任政治委员,张际春任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李达任参谋长,段君毅任后勤部司令员兼政委,下辖第3、第4、第5兵团共1O个军又1个特种兵纵队;将原华东野战军改编为“第三野战军”,陈毅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粟裕任副司令员兼第二副政治委员,谭震林任第一副政治委员,张震任参谋长,唐亮任政治部主任(钟期光任副主任),下辖第7、第8、第9、第1O兵团共16个军又1个特种兵纵队及华东海军;将原东北野战军改编为“第四野战军”,林彪任司令员,罗荣桓任政治委员,邓子恢任副政治委员,谭政任政治部主任(陶铸任副主任),萧克任第一参谋长(赵尔陆任第二参谋长,聂鹤亭、陈光任副参谋长),下辖第12、第13、第14、第15兵团共12个军,另加1个特种兵司令部、1个铁道兵司令部及两广纵队。[1]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次整编中,中央军委还将原华北军区的部队改编为“华北野战军”,受、中央军委直接领导和指挥,作为直属军委统帅的我军唯一的一支战略机动部队,下辖第18、第19、第20兵团共11个军。
这样,实际上就在人民解放军的序列中,形成了五大野战军,即“一野”、“二野”、“三野”、“四野”和“华野”。不久(即日),中央军委又决定组织以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的太原前线司令部和以徐向前为书记的党的总前委,统一指挥“华野”各部队。[1]
人民解放军五大野战军的组建,是我军历史上的重大转折。
解放军五大野战军第一野战军
第一野战军(西北野战军)司令员虽然兼任解放军副总司令,但实际直接指挥的西北野战军,1947年8月成立时仅4.5万人,三个月后,部队增加到7.5万人。1949年2月西野正式整编为第一野战军时,部队为15.5万人。1949年6月,军委命令直属军委的华北军区野战军18兵团、19兵团归第一野战军建制,总兵力才达到34.4万人。[2-3]
第一野战军历经百战,是一支所向无敌的强师劲旅。它是由抗战时期、关向应等领导的陕甘宁晋绥联防军的主力部队逐步发展而来的。一野组建后,在彭德怀、王震、杨得志、许光达、贺炳炎、彭绍辉、郭鹏、余秋里、罗元发、郑维山等著名将领的指挥下,历经西北春季战役、陕中战役、扶眉战役、陇东追击战、兰州战役、河西走廊追歼战、宁夏战役和解放新疆以及解放陕南、陇南等著名的大战、血战,为新中国的诞生立下了赫赫战功。[1]
解放军五大野战军第二野战军
第二野战军司令员(中原野战军),政委邓小平,从1946年6月中旬起指挥晋冀鲁豫野战军5个纵队,连同地方部队共有27万人。但1947年8月挺进中原后,指挥的中原野战军只有7个纵队12万人,并率部参加了淮海战役。1949年2月,中原野战军正式整编为第二野战军时,刘伯承指挥所部辖三个兵团共28万余人[2]
第二野战军骁勇善战,是一支素以善打硬仗而著称、令敌闻风丧胆的英雄部队。其前身是抗战时期赫赫有名的八路军129师和晋冀鲁豫野战军。解放战争中,在刘伯承、陈赓、杨勇、陈锡联、王近山、杜义德、周希汉、王秉璋、曾绍山、秦基伟等著名将领的统帅下,二野各部纵横东西,历经渡江战役、两阳战役、成都战役、滇南战役和昌都战役等重大战役,将中华大地搅得惊天动地。[1]
解放军五大野战军第三野战军
第三野战军(华东野战军)负责战役指挥的副司令员、代司令员,1947年1月即指挥华东野战军10个纵队及1个特种兵纵队约27.5万余人(不含军区部队)。1948年8月指挥华东野战军攻打济南时已为15个纵队达32万余人(不含军区部队)。1948年11月的淮海战役中,粟裕指挥所部42万人,战后,野战军达到55.1万人。1949年2月,正式改编为第三野战军时,部队辖四个兵团约为58万余人(不含军区部队)。至1949年12月,第三野战军发展到82.5万余人(不含军区部队)。在1950年准备攻台战役时,粟裕直接指挥的最大兵力近65万人。[2]
第三野战军精悍强大,是人民解放军五大野战军中编制最庞大的威猛之师。其前身是抗战时期的新四军和山东八路军。它在血与火中成长,在枪林弹雨中厉兵,涌现出了陈毅、粟裕、皮定均、陈士榘、宋时轮、许世友、王建安、韦国清、成钧、陶勇等著名将帅,历经渡江战役、上海战役、长山列岛战役、福州战役、舟山群岛战役和漳、厦、金战役等震撼世人的大战,在与蒋家王牌军和锐师的较量中,迸发出了排山倒海般的巨大威力。[1]
解放军五大野战军第四野战军
第四野战军(东北野战军)司令员1945年12月底即指挥东北民主联军部队27万人(含军区部队),1947年12月,指挥野战军9个纵队、11个炮兵团、1个战车团共42万人。1948年8月,林彪指挥东北野战军四个兵团70余万人(不含军区部队)。1950年1月,又指挥中南军区暨第四野战军部队150万人(含军区部队)。[2]
第四野战军勇猛无敌,是一支兵力最强悍、武器最精良、战将最齐备的铁血雄师。它是抗战胜利后,以奔赴东北的八路军、新四军主力及东北抗日联军为基础逐步发展起来的。解放战争中,四野在林彪、罗荣桓、萧劲光、黄克诚、邓华、谭政、刘亚楼、李天佑、陈伯钧、洪学智等一批被称为“猛将”、“怪才”的率领下,从零下40度严寒的白山黑水,一直打到40摄氏度酷暑的海角天涯,先后转战东北、华北、华中、华南战场,并在三大战役胜利后历经安新战役、汉浔间渡江战役、宜沙战役、湘赣战役、衡宝战役、广东战役、鄂西战役、广西战役和海南岛战役等大规模的血战、硬仗,纵横驰骋于14个省区,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建立了特殊功勋。[1]
解放军五大野战军华北野战军
华北野战军,我军全面转入战略进攻阶段后,中央军委于日发出《关于改变华北、中原解放区的组织、管辖境地及人选的通知》,将晋冀鲁豫和晋察冀两军区合并为华北军区,以为司令员,为政委,为第一副司令员,为第二副司令员,为第三副司令员,为参谋长,为政治部主任,为副主任。晋冀鲁豫军区副司令员徐向前解放战争前期一直因病在休养,1948年5月任华北军区副司令员并兼任华北军区野战军一兵团司令员(后改称18兵团)后,才直接指挥兵团所属三个纵队(军)作战。1949年3月至4月,他短期间内指挥第18、19、20三个兵团及1个炮兵师共25万人攻克阎锡山的老巢太原城(3月底,因病由彭德怀代替指挥)。[2]
华北野战军是一支由毛泽东和中央军委直接领导的英勇之师。它是由抗战时期八路军晋察冀军区部队主力和晋冀鲁豫部队一部,经编组改建而成的。与其他野战军一样,这支部队同样人才辈出:聂荣臻、徐向前、罗瑞卿、萧克、杨成武、苏振华、耿飙、胡耀邦等一个个声震中外的著名将帅,都曾在这支部队中战斗过。解放战争中,它历经大同、集宁战役和张家口保卫战、保(定)南战役、正太战役、保北战役、解放石家庄、晋中战役等,锋芒所指,所向无敌,为新中国的诞生做出了卓越贡献。[1]
.凤凰网[引用日期]
.凤凰军事-凤凰网.[引用日期]
.百度百科[引用日期]
.百度百科[引用日期]
.百度百科[引用日期]
.百度百科[引用日期]哪次战役是解放战争规模最大、歼敌最多、战况最激烈的一次大决战
我的图书馆
哪次战役是解放战争规模最大、歼敌最多、战况最激烈的一次大决战
解放战争中规模大、歼敌多的大决战,自然是辽沈、淮海和平津三大战役。但是,若问三大战役中哪次规模最大、歼敌最多、战况最激烈,则是日至日的淮海战役。战前,蒋介石声称:徐蚌会战是政权“存亡最大之关键”。战前,毛泽东两次发电报给华东野战军,说准备以10万到20万人的伤亡代价,去夺取决战的胜利。陈毅、粟裕等人后称毛泽东:“为推翻蒋家王朝,他下了最大的决心。”这次战役,双方投入正规军兵力超过150万,规模之大,参战兵力之多为历史之巨。解放军有60万正规军,主要部队有:华东野战军全部主力15个纵队和1个特种兵纵队,第35军(吴化文部),华东军区地方部队,中原野战军全部主力7个纵队和中原军区地方部队等。国民党有80万正规军,主要参战部队有:国民党军徐州“剿总”司令部、前进指挥部,第2兵团5个军、第6兵团4个军、第7兵团5个军、第8兵团2个军、第12兵团4个军、第13兵团3 个军、第16兵团2个军,第1绥靖区5个军、第3绥靖区4个军等。淮海战役的进行难度之大,战斗之激烈,超出解放战争的所有战役。这次决战是蒋介石全力、拼力之战,但是华东野战军更为强悍、凶猛,其打恶仗、硬仗、大仗的战术、战略水平之高,达到了解放战争的高峰。经过66天的较量,国民党军伤亡及被俘55万,解放军伤亡仅华野就十余万。解放军共歼灭敌徐州“剿总”前进指挥部、5个兵团部、22个军部、56个师共计55.5万余人。这些部队大多是蒋嫡糸部队,看家部队,装备最为精良,战斗力最强。解放军在兵力装备上都处于劣势的情形下以少胜多,歼敌数量,远超二战中苏军进行的莫斯科会战和库尔斯特会战。这次战役的胜利,解放军基本歼灭了蒋介石的南线精锐部队,解放了华东、中原广大地区,使敌长江防线和统治中心南京、上海都处于我军的直接威胁之下,成为取得解放战争决定性胜利的关键一仗。此后,国军再无力与共军主力决战。国民党军统帅部在战后检讨中,不得不承认:“国军遭受之失败,影响全局,最为重大,尤其是华东地区。”美国驻华军事顾问团团长巴达维将军在给美国陆军部的报告中说:“由于国民党政府在长江以北的失败所造成的耻辱,纵令时间容许,国民党政府是否能在华南取得必要的支持,动员这一地区的人力,以重建其军队,实属极端令人怀疑。国民党的完全失败,已是不可避免。”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则认为:“蒋介石的军事力量实际上是崩溃了。”这个胜利的的直接影响是:三日之后,蒋介石宣布下野引退,即相当于“引咎辞职”。同一日,毛泽东宣布:“现在,人民解放军无论在数量上士气上和装备上均优于国民党反动派政府的残余军事力量。至此,中国人民才开始吐了一口气。现在情况很明显,只要解放军向残余的国民党军再作若干次重大攻击,国民党统治即将土崩瓦解,归于消亡。”(陈冠任原创)
馆藏&14253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现在哪几个国家在打仗 的文章

 

随机推荐